关于陆九渊名言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陆九渊名言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陆九渊名言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陆九渊名言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陆九渊名言名句
1、百家满天下,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入者附之,出者污之。
2、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
3、万世之前,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千万世之后,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
4、学能变化气质。
5、闻善而慕,知过而惧。
6、自立自重,不可随人脚跟,学人言语。
7、先发明人之本心然后使之博览。
8、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
9、家之兴替,在于礼义,不在于富贵贫贱。
10、差之毫厘,缪以千里。
11、人心有病,须是剥落。剥落得一番,即一番清明。后随起来,又剥落,又清明。须是剥落得净尽方是。
12、明父子君臣夫妇昆弟朋友之节,知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天下之道,以事父母,以和兄弟,以睦族党,以交朋友。
13、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14、若乃后世之诗,则亦有当代之英,气禀识趣,不同凡流。
15、人之知识若登梯然,进一级则所见愈广。
16、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
17、人惟患无志,有志无有不成者。
18、自古圣人亦因往哲之言,师友之言,乃能有进。
19、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
20、宇宙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21、来年尚有新条在,恼乱春风卒未休。
22、墟墓兴衰宗庙饮,斯人千古不磨心。涓流积至沧溟水,拳石崇成泰华岑。易简功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沉。欲知自下升高处,真伪先须辨只今。
23、万物皆备于我。
24、不可自暴自弃自屈。
25、精神不运则愈,血脉不运则病。
26、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
陆九渊名言名句
1、百家满天下,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入者附之,出者污之。
2、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
3、万世之前,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千万世之后,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
4、学能变化气质。
5、闻善而慕,知过而惧。
6、自立自重,不可随人脚跟,学人言语。
7、先发明人之本心然后使之博览。
8、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
9、家之兴替,在于礼义,不在于富贵贫贱。
10、差之毫厘,缪以千里。
11、人心有病,须是剥落。剥落得一番,即一番清明。后随起来,又剥落,又清明。须是剥落得净尽方是。
12、明父子君臣夫妇昆弟朋友之节,知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天下之道,以事父母,以和兄弟,以睦族党,以交朋友。
13、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14、若乃后世之诗,则亦有当代之英,气禀识趣,不同凡流。
15、人之知识若登梯然,进一级则所见愈广。
16、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
17、人惟患无志,有志无有不成者。
18、自古圣人亦因往哲之言,师友之言,乃能有进。
19、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
20、宇宙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21、来年尚有新条在,恼乱春风卒未休。
22、墟墓兴衰宗庙饮,斯人千古不磨心。涓流积至沧溟水,拳石崇成泰华岑。易简功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沉。欲知自下升高处,真伪先须辨只今。
23、万物皆备于我。
24、不可自暴自弃自屈。
25、精神不运则愈,血脉不运则病。
26、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
陆九渊王阳明格物致知与*文化
格物致知是*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乃儒家专门研究事物道理的一个理论,已失佚,源于《礼记大学》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天下——所论述的“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陆九渊王阳明格物致知与*文化,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研究以陆九渊、王阳明为核心的心学思潮及其对*传统文化影响的专著。陆九渊、王阳明作为*哲学史乃至*思想史上两颗璀璨的明星,因为他们的思考,不仅推动了心*动的展开并取代正统理学(程朱理学)而蔚为一代思潮,并且深刻影响了*社会历史文化的风貌与进程。其后*的教育、文学等文化现象以及*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无不深深刻上陆九渊、王阳明及其后学思考的烙印。
各章内容提要:
第一章 陆九渊与王阳明的思想历程
陆九渊、王阳明思想进程不仅有着特定的理论前提与时代背景,而且与他们个人的家世、生*有着直接的关联。
第一节 陆九渊的家世、生*与治学之路
1. 家世简况。陆九渊出生于家道衰落的官宦世家。家素贫,无田业,但家规谨严,曾为理宗褒敕。这种家庭背景,不仅激发了陆九渊的政治热情,也养成了他内向的性格。
2. 为政与治学。陆九渊的生*大体可分为科举求仕与为官从政两个阶段,治学活动与之相应,前期为心学形成时期,后期为心学成熟时期。
2-1. 走上心学之路。祖、父辈的影响对陆九渊走上心学之路起着直接的作用。他幼年时便开始了内向体认的思想路向,三十四岁进士及第,名声大震,随在槐堂讲学授徒,致力于发明本心。
2-2. 朱陆之争与心学体系的建构。三十六岁开始从政。心学思想经深思熟虑渐趋成熟。鹅湖之会与南康再会,与朱熹辩难为学之方与义利之间。象山精舍的创建,展现了南宋陆学之盛。其后又通过与朱熹的无极太极之辩而明终极根据,禅与非禅之辩而明学问本质。这样,终于演绎成了与程朱相抗衡的本心与发明本心之学。
3. 著作及其刻本。陆九渊主张不立文字,对于著述有类于禅宗。其讲学语录与书信为后人编撰《陆九渊集》凡三十六卷并附录三。
第二节 王阳明的生*与思想历程
1. 家世与童年。王阳明的家世、诞生与童年颇具神奇色彩。少时即见惊人才智。
2. 早年求索历程。五溺之说,突出他归本正学前泛滥无归的情况;三变之说,概述他归本正学前的思想历程。
2-1 溺*骑射、遍读考亭与泛滥辞章。王阳明少时即热衷骑射与兵法,且有经略四方之志。作为翰林之子,他当然不能游离于正统的朱子学之外。格竹致疾与科场不第,使他对朱子学产生怀疑,开始泛滥于辞章。
2-2 出入二氏、溺于神、佛之*。朱子之学不能达到物理与吾心为一,泛滥辞章也不足通至道。王阳明开始溺于神仙之*,并心仪佛道神仙境界。
2-3 归本于圣贤之学。几经波折,使王阳明回归到完全认同儒学的立场。与湛若水定交,二人共以昌明圣人之学为事。
2-4 龙场悟道,建立知行合一新说。谪贬贵州龙场驿,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道。由此,终于建立了知行合一新说。
3. 教人之方与问学进展。龙场悟道之后,王阳明教人宗旨亦有三变,是谓教之三变。
3-1 首与知行合一之说。此为教之一变。龙场悟道之后,王阳明即以宣讲知行合一新说为最大快乐,并依据知行合一评价朱陆各自得失。
3-2 教以静一澄默之功。此为教之二变。龙场悟道即是澄默静一工夫的结果,因此王阳明极为重视*息心工夫。不过*只是入门工夫或工夫的形式表述,工夫的实质是要作到时时省察克治。
3-3 直指本体,专主致良知之旨。此为教之三变。良知概念的提出,解决了龙场所悟之道究何所在的问题;致良知主导地位的确立,使他的思想日益成熟。天泉证道,概述自己思想宗旨。
4. 著作及其刻本。王阳明的著作,包括讲学语录和诗文,在其生前即已由其门人整理、汇编、刊行于世。清隆庆年间,辑成《王文成公全书》凡三十八卷。
第二章 心学流变:从陆九渊到王阳明
心学是与程朱理学相对而言的理学思潮。经过长时间的酝酿,由陆九渊创立,王阳明集其大成。从陆九渊到王阳明,心学思潮又经历了从本心与发明本心到良知与致良知的演变过程。
第一节 心学的渊源与酝酿
1. 心学源源:从言心重德到心性之学。心学的源头可以追溯至殷周之际的言心重德思潮。孔子克己,孟子尽心,构成后来心学思潮的理论前提;而其中孟子从本心到良知良能的推演,又似乎预告了心学从陆九渊到王阳明的发展轨迹。
2. 心学思潮的酝酿与萌发。心学酝酿与萌发于宋明理学的逐步展开过程之中。李翱援佛入儒、周敦颐寻孔颜乐处、程灏的体贴天理,直到张九成的心即理说,心学作为一种思潮已是呼之欲出了。
第二节 本心与发明本心:陆九渊的易简之学
1. 顺应而生的陆学。程朱理学遭到朝臣反对,思想界出现错综复杂局面。陆九渊揭示程朱理学的内在缺陷,并沿着程颐、谢良左、张九成的思路,提出区别于程朱的心学学说。
2. 本心的规定与诠释。本心是陆九渊心学的逻辑起点与核心范畴。他把心与本心加以区别,以本心为道德理性与道德情感的先验之源,揭示了内心的道德准则与宇宙普遍之理的同一性。
3. 发明本心的宗旨与工夫。陆九渊以发明本心为为学宗旨,辨析格物与*、尊德性与道问学等为学之方,提出收拾精神、自作主宰的发明本心的工夫。
3-1 格物与*。格物穷理不需要烦琐的经典传注,而只需诉诸易简工夫。格物即是格心,*体验即是一种重要的格心,而只需诉诸易简工夫。格物即是格心,*体验即是一种重要的格心而发明本心的工夫。
3-2 尊德性与道问学。读书穷理是末不是本,发明本心要先立其大。尊德性对于道问学具有优先性。
3-3 直指本心,自作主宰。本心具足,万物皆备于我。只要收拾精神、自做主宰,就能达到道德上的自我实现与自我完善。
第三节 心与理的互动以及王学的兴起
1. 理学的系统化及其理论困境。朱熹完成了理学的系统化,他强调普遍之理与具体之器的区别,在突出理做为超验道德本体的普遍有效性与绝对强制性的同时,取消了具体的道德主体的自我意愿在道德行为中的作用。
2. 陆九渊对朱学的批评与陆学之弊。陆九渊质疑朱熹两个世界的理论,从各方面对朱学提出尖锐批评。不过他在纠偏过程中又偏向了另一个极端。
3. 心学、理学的互动与王学的兴起。朱陆后学各自后进从不同角度对己学加以修正,孕育出心学发展高峰的王学。
第四节 良知与致良知:集心学之大成的王学
从心学发展的角度看,王阳明成熟时期的思想体系是围绕着以良知为核心,以致良知为宗旨而展开的
1. 良知涵义的多重规定。王阳明从本体、是非、志意、自慊四方面对良知作出辨析。
1-1 良知作为心之本体。王阳明的良知源于孟子的良知良能。心外无理,理外无心。
1-2 良知即是是非之心。良知作为个体之心与普遍之理的统一,是主体价值评价的内在标准。他肯定主体良知判断是非善恶的能动性。
1-3 良知与意、志。意念是非不明,而良知有判断是非的能力。良知不仅主宰意念之发,而且评判已发的意识活动。意志定向作用,赋予主体行为的专一性。意志与良知的关系基于良知的二重性。
1-4 良知与自慊。良知体现为主体的一定的心理情感体验。自慊是指主体由于行为合乎内在意愿而产生的一种愉悦感和满足感。
2. 致良知:化本然之知为明觉之知。王阳明把普遍之理融入内在良知,将天理的外在强制化为良知的内在制约,这就要求主体有对自身良知的自觉意识。致良知即是将本然之良知化为明觉之良知。
2-1 致良知即致极其良知。致良知之致,有达到和极限两义。致良知即达到良知之至极,也就是达到对本然良知的彻底明觉,化本然之良知为明觉之良知。
2-2 致良知即实行其良知。致良知要依良知而行,致知工夫要落实于切切实实的具体的道德行为之中。
陆九渊(1139-1193)南宋金溪县人,号象山,字子静,书斋名“存”,世人称存斋先生,因其曾在贵溪龙虎山建茅舍聚徒讲学,因其山形如象,自号象山翁,世称象山先生、陆象山。汉族江右民系,江西抚州市金溪县陆坊青田村人。在“金溪三陆”中最负盛名,是着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与当时着名的理学家朱熹齐名,史称“朱陆”。是宋明两代“心学” 的开山祖。他为官清廉、不喜空谈、务求实干,认为任贤、使能、赏功、罚罪是医国“四君子汤”。他治理荆门政绩显着,丞相周必大称赞说:荆门之政是陆九渊,事事躬行的结果。陆九渊在哲学上,提出“心即理”的命题,断言天理人理、物理只在吾心中,心是唯一实在:“宇宙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认为心即理是永恒不变的:“千万世之前,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千万世之后,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这就把心和理、心和封建伦理纲常等同起来。1176年陆九渊在铅山鹅湖寺与朱熹对认识论的问题展开了一场辩论,史称“鹅湖之会”,进一步阐发了他“尊德性”和“发明本心”的“心即理”的先验论。他的学说,经明代王守仁继承,发扬成为宋明理学的一个重要派别,影响极大。
陆九渊名人名言:
精神不运则愈,血脉不运则病。
差之毫厘,缪以千里。
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百家满天下,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入者附之,出者污之。
人心有病,须是剥落。剥落得一番,即一番清明。后随起来,又剥落,又清明。须是剥落得净尽方是。
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
不可自暴自弃自屈。
家之兴替,在于礼义,不在于富贵贫贱。
来年尚有新条在,恼乱春风卒未休。
人惟患无志,有志无有不成者。
人之知识若登梯然,进一级则所见愈广。
学能变化气质。
自古圣人亦因往哲之言,师友之言,乃能有进。
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
闻善而慕,知过而惧。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
自立自重,不可随人脚跟,学人言语。
明父子君臣夫妇昆弟朋友之节,知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天下之道,以事父母,以和兄弟,以睦族党,以交朋友。
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
若乃后世之诗,则亦有当代之英,气禀识趣,不同凡流。
墟墓兴衰宗庙饮,斯人千古不磨心。涓流积至沧溟水,拳石崇成泰华岑。易简功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沉。欲知自下升高处,真伪先须辨只今。
先发明人之本心然后使之博览。
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
万世之前,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千万世之后,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
万物皆备于我。
0| 复制
宇宙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陆九渊名言
1、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
2、道不远人,人自远之耳。
3、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
4、宇宙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5、人惟患无志,有志无有不成者。
6、先发明人之本心然后使之博览。
7、精神不运则愈,血脉不运则病。
8、心逸日休,心劳日拙,德伪之辨也。
9、来年尚有新条在,恼乱春风卒未休。
10、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
11、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
12、自立自重,不可随人脚跟,学人言语。
13、人之知识若登梯然,进一级则所见愈广。
14、家之兴替,在于礼义,不在于富贵贫贱。
15、人心不能无蒙蔽,蒙蔽之未彻,则日以陷溺。
16、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
17、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道矣。
18、自古圣人亦因往哲之言,师友之言,乃能有进。
19、若乃后世之诗,则亦有当代之英,气禀识趣,不同凡流。
20、百家满天下,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入者附之,出者污之。
21、万世之前,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千万世之后,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
22、人心有病,须是剥落。剥落得一番,即一番清明。后随起来,又剥落,又清明。须是剥落得净尽方是。
23、明父子君臣夫妇昆弟朋友之节,知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天下之道,以事父母,以和兄弟,以睦族党,以交朋友。
24、墟墓兴衰宗庙饮,斯人千古不磨心。涓流积至沧溟水,拳石崇成泰华岑。易简功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沉。欲知自下升高处,真伪先须辨只今。
陶渊明名言名句(精选125句)
在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名言吧,名言可以带来警醒和激励,有助于我们学会正确地做人和处事。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名言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陶渊明名言名句,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
2、酒能祛百虑,菊为制颓龄。
3、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6、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7、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8、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
9、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10、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
11、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12、露凝无游氛,天高风景澈。
13、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14、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15、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16、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7、福不虚至,祸不易来。
18、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19、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20、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21、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22、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23、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24、不为五斗米折腰。
25、望云惭高鸟,临木愧游鱼。
26、未言心相醉,不再接杯酒。
27、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28、倾壶绝余沥,窥灶不见烟。
29、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30、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
31、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32、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33、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34、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35、宇宙一何愁,人生少至百。岁月相催逼,鬓也早已白。
36、吁嗟身后名,于我若浮烟。
37、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38、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39、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40、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
41、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42、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
43、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44、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45、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46、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47、归去来兮,田蜀将芜胡不归。
48、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49、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晋·陶渊明名言
1、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陶渊明
2、好读书,不求甚解。——陶渊明
3、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陶渊明
4、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
5、宇宙一何愁,人生少至百。岁月相催逼,鬓也早已白。——陶渊明
6、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
7、未言心相醉,不再接杯酒。——陶渊明
8、步步寻往迹,有处特依依。——陶渊明
9、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陶渊明
10、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
11、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
12、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13、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
1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陶渊明
15、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陶渊明
16、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陶渊明
17、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陶渊明
18、福不虚至,祸不易来——陶渊明
19、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
20、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21、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陶渊明
陶渊明名言
1、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陶渊明
2、舜既躬耕,禹亦稼穑。远若周典,八政始食。—— 陶渊明
3、真想初在襟,谁谓形迹拘。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 陶渊明
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
5、智巧既萌,资待靡因。谁其赡之,实赖哲人。—— 陶渊明
6、悠悠待秋稼,寥落将赊迟。逸想不可淹,猖狂独长悲。—— 陶渊明
7、洋洋*潭,乃漱乃濯。邈邈遐景,载欣载瞩。—— 陶渊明
8、伊余何为者,勉励从兹役。—— 陶渊明
9、福不虚至,祸不易来—— 陶渊明
10、贞脆由人,祸福无门。匪道曷依,匪善奚敦!—— 陶渊明
11、高操非所攀,谬得固穷节。*津苟不由,栖迟讵为拙!寄意一言外,兹契谁能别。—— 陶渊明
12、清琴横床,浊酒半壶。黄唐莫逮,慨独在余。—— 陶渊明
13、若能超然,投迹高轨,敢不敛衽,敬赞德美。—— 陶渊明
14、人亦有言,日月于征,安得促*,说彼*生。—— 陶渊明
15、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陶渊明
16、矧兹众庶,曳裾拱手!—— 陶渊明
17、儋石不储,饥寒交至。顾尔俦列,能不怀愧!—— 陶渊明
18、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陶渊明
19、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陶渊明
20、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 陶渊明
2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陶渊明
22、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劲气侵襟袖,箪瓢谢屡设。—— 陶渊明
23、桑妇宵兴,农夫野宿。—— 陶渊明
24、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
25、故老赠余酒,乃言饮得仙。试酌百情远,重觞忽忘天。—— 陶渊明
26、延目中流,悠想清沂。童冠齐业,闲咏以归。—— 陶渊明
27、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陶渊明
28、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陶渊明
29、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陶渊明
30、翩翩飞鸟,息我庭柯。敛翮闲止,好声相和。—— 陶渊明
31、未言心相醉,不再接杯酒。—— 陶渊明
32、采采荣木,于兹托根。繁华朝起,慨暮不存。—— 陶渊明
33、步步寻往迹,有处特依依。—— 陶渊明
34、志彼不舍,安此日富。我之怀矣,怛焉内疚。—— 陶渊明
35、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 陶渊明
36、微雨洗高林,清飙矫云翮。眷彼品物存,义风都未隔。—— 陶渊明
37、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陶渊明
38、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
39、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陶渊明
40、人亦有言,称心易足。挥兹一觞,陶然自乐。—— 陶渊明
4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陶渊明
42、重云蔽白日,闲雨纷微微。流目视西园,晔晔荣紫葵。—— 陶渊明
43、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陶渊明
44、天岂去此哉,任真无所先。云鹤有奇翼,八表须臾还。—— 陶渊明
45、东园之树,枝条载荣。竞用新好,以招余情。—— 陶渊明
46、有风自南,翼彼新苗。—— 陶渊明
47、岂无他人,念子实多。愿言不获,抱恨如何!—— 陶渊明
48、脂我名车,策我名骥。千里虽遥,孰敢不至!—— 陶渊明
49、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陶渊明
50、我爱其挣,寤寐交挥。但恨殊世,邈不可追。—— 陶渊明
陆九渊名言
陆九渊写的古诗
宋陆九渊的古诗
陆九渊的所有古诗
宋陆九渊的古诗读书
陆九渊的古诗读书
宋陆九渊的全部古诗
陆九渊写的读书古诗
古诗陆九渊的朗读
古诗宋陆九渊写的诗
古诗陆九渊的读书视频
古诗宋陆九渊写的读书
语文书中陆九渊的古诗
读书古诗拼音陆九渊写的
陆九渊写的读书古诗朗读
陆逊名言
郑渊洁的名言
陶渊明名言
陶渊明的名言
郑渊洁名言
陆游的名言
陆游名言
陆小曼名言
九字名言
陶渊明的名言名句
陆游的名言名句
九把刀名言
斗罗大陆名言
九个字的名言
斗罗大陆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