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书中陆九渊的古诗

关于语文书中陆九渊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语文书中陆九渊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语文书中陆九渊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语文书中陆九渊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08) 语录(29) 说说(20) 名言(13) 诗词(1k+) 祝福(4) 心语(20k+)

  • 陆九渊名言名句

  • 名言
  •   陆九渊名言名句

      1、百家满天下,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入者附之,出者污之。

      2、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

      3、万世之前,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千万世之后,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

      4、学能变化气质。

      5、闻善而慕,知过而惧。

      6、自立自重,不可随人脚跟,学人言语。

      7、先发明人之本心然后使之博览。

      8、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

      9、家之兴替,在于礼义,不在于富贵贫贱。

      10、差之毫厘,缪以千里。

      11、人心有病,须是剥落。剥落得一番,即一番清明。后随起来,又剥落,又清明。须是剥落得净尽方是。

      12、明父子君臣夫妇昆弟朋友之节,知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天下之道,以事父母,以和兄弟,以睦族党,以交朋友。

      13、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14、若乃后世之诗,则亦有当代之英,气禀识趣,不同凡流。

      15、人之知识若登梯然,进一级则所见愈广。

      16、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

      17、人惟患无志,有志无有不成者。

      18、自古圣人亦因往哲之言,师友之言,乃能有进。

      19、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

      20、宇宙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21、来年尚有新条在,恼乱春风卒未休。

      22、墟墓兴衰宗庙饮,斯人千古不磨心。涓流积至沧溟水,拳石崇成泰华岑。易简功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沉。欲知自下升高处,真伪先须辨只今。

      23、万物皆备于我。

      24、不可自暴自弃自屈。

      25、精神不运则愈,血脉不运则病。

      26、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

    [阅读全文]...

2022-05-29 22:27:56
  • 陆九渊的读书古诗

  • 读书
  • 陆九渊的读书古诗

      陆九渊是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陆九渊的读书古诗,一起来看一下吧。

      【注释】

      (1)慌忙:匆匆忙忙,急于求成。

      (2)涵泳:边吟诵边思考,慢慢琢磨消化。

      (3)权:暂且。

      (4)切身:对己有关系之处。

      【译文】

      读书最忌讳的是急于求成,若能细细加以琢磨,必有无穷的兴味。不能理解的地方不妨暂且放在一边,但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却要抓紧思考。

      【赏析】

      陆九渊这位“心学”的创始人,这位开宗立派的哲学大师,不必说是一位读书的绝顶高手吧;对读书的认识肯定是非常深刻的。

      他是怎样看待读书的?这首题为《读书》的绝句,应该表现了他对读书的最基本的看法。的确,我觉得他道出了读书方法的奥妙之处。

      他首先说,读书的最大的忌讳(切戒)是慌忙。读书最怕的不是读书多少,懂不懂,深不深,勤不勤,而是说不能慌忙,他这句话就不是从结果上(多少、懂、深度)说的,也不是从意志上(勤奋)说的,而是从方法和*惯上说的。我猜想陆九渊这位“象山书院”的老师,对他的学生一定多方启发,来提高读书效果——如多读,苦读,深思等等——但最后,他发现,他的学生的学*障碍首先是一种*惯,是一种心理状态——慌忙。

      慌忙是一种心理忙乱无序的状态,是心灵不能把握自己心智的一种状态,是一种杂念,就像镜子上的污点。镜子有污点不能准确地映照事物,心灵的镜子上有杂念的污点也是不能领略书中意味的。我猜想,他一定发现自己的学生中不少人正在“慌忙”地读书:他们也许因功名而慌忙,也许因懒惰或者懒散需要应付而慌忙,也许因急于读懂书的意思而慌忙……不管是那种原因,这种慌忙都是读书的大障碍。就像镜子上的污点不管是黑色、红色、白色,也不管是泥水、墨水、油漆,只要有,就难以照清本像一样;不管是什么慌忙,只要有,就难以准确的读懂读透文章。

      戒掉慌忙得到是什么?我想应该是心静、从容吧。这里,陆夫子是在告诫学子要心静地读书,从容地读书吧。镜子擦干净了才能照面容,心灵*静了才能读书,这大概是老夫子教给学子们最基本、最重要的准备功夫吧。

      如果说心静和从容是读书的第一步,那么,涵泳的功夫就是第二步。读书最关键的是深入领会。深入领会读书才可能有趣味(兴味)。好书,好文章的'意味都是深远的,但必须要用心领会才能懂得和欣赏的。文章中的画面,能够历历在目吗?文章中的情感,能够感同身受吗?文章的意趣,能够洞若观火吗?还有结构的呼应识别,内容的铺垫映衬理解,语音的节奏吟味,这些,都需要反复领会才能得到的。

      我猜想,老夫子深刻的认识到,读书决不仅是识字过程,也决不仅是了解情节过程,应该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需要和作者的沟通,需要对意旨的理解,需要对美感的玩味……他肯定也体察到,一个好的读者也是不容易的,他几乎就是画家、演员和作曲家的综合——要像画家一样清晰地勾勒语言画面,要像演员一样细腻体会语言情感,要像作者本人一样了解文章的语言信道,来龙去脉,像作曲家一样,把语言的快慢轻重感动分辨出来。当读者把这些复杂的内容通过简单的方法“读”来完成,“读”就不简单了。“读”就要“涵泳”了。

      “涵泳”地读书,老夫子并不认为是苦差事,而应该是美差呀!这样地读书趣味也是多多的呀!因为,这样读书,书就不是简单的文字了,就有了生命,有了情趣,有了美。且不说其它,仅从“美”上说:有情节美,画面美,情感美,人格美,节奏美,还有各种语言美感趣味,如清新,慷慨,悲壮,雄辉,朴实,冷峭……人们说,一芥一世界,一篇好文章应该常常就是一个优美的复杂的世界,可以百看不厌,常读常新。我猜想,老夫子一定深深地体会到,书中有数不清的层面,有数不清的内涵。当读书的人把这些滋味体会出来,怎幺会不觉得新奇,怎幺会不觉得趣味悠长呢!

      老夫子在这里告诉我们一个非常简单又被人们忽略的读书方法,用心涵泳!读书其实是一个多面的、复杂的脑力劳动,但人们往往把它化为了简单劳动。读书本来是畅游浩瀚深邃的海洋,而人们往往只是在海滩边洗澡。所以老夫子告诫他的学生,“涵泳工夫兴味长”啊。

      前两句说出了读书的心理前提和读书的最基本方法,后面两句,老夫子谈的是读书的策略。读书要循序渐进;但所读的书不一定就符合你个人的“序”,可能有的书,或者书中的某些地方,一时半刻难以理解,甚至无法理解;老夫子认为,这时,不妨暂时放下,以后功夫到了自然会豁然开朗。但读书是不是只拣能够读懂的读呢?老夫子也不同意这种观点,他认为和自己联系紧密的,现在常常用到的还是要弄懂,对这些眼前该要懂的问题是决不能轻易放过的,如果不懂,就要请教和讨论,弄懂为止。这两句诗道出了书有轻重缓急,所使用的方法策略是不同的。这两句,道出了读书的灵活性和原则性。

      四句诗,言短意长,皆是深知读书三昧的智者之言。颜真卿的《劝学》道出了读书的毅力,这首诗,则道出了读书的智能。

      这已经过去*千年了,老夫子所洞察的读书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到现在人们(包括我自己)何尝解决;读书慌忙,满足于一知半解的读书,还是屡见不鲜。也许,这是这首诗长期被人们所推崇的原因吧。

      陆夫子是一位睿智的学者,他的《读书》诗,充满了智能。

      【作者简介】

      陆九渊(1139~1192),号象山,字子静。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汉族,抚州金溪(今属江西)人。与当时著名的理学家朱熹齐名,史称“朱陆”。陆九渊是*“心学”的创始人。明代发展其学说,成为*哲学史上著名的“陆王学派”,对*代*理学产生深远影响。被后人称为“陆子”。

    [阅读全文]...

2022-02-15 20:13:38
  • 陆九渊名言

  • 名言,名人名言
  • 陆九渊名言

    1、学能变化气质。——陆九渊

    2、自古圣人亦因往哲之言,师友之言,乃能有进——陆九渊

    3、自立自重,不可跟人脚迹,学人言语。——陆九渊

    4、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陆九渊

    5、差之毫厘,缪以千里。——陆九渊

    6、精神不运则愈,血脉不运则病。——陆九渊

    7、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陆九渊

    8、人惟患无志,有志无有不成者——陆九渊

    9、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示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需要急思量。——陆九渊

    [阅读全文]...

2022-02-28 05:37:16
  • 陆九渊文言文阅读翻译及其答案

  • 阅读,语文
  • 陆九渊文言文阅读翻译及其答案

      陆九渊字子静,抚州金溪(今江西省金溪县)人,汉族江右民系。南宋哲学家,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陆九渊文言文阅读翻译及其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1~15题.(10分)

      陆九渊①,字子静。生三四岁,问其父天地何所②穷际,父笑而不答。遂深思,至忘寝食。及总角③,举止异凡儿,见者敬之。谓人日:闻人诵伊川④语,自觉若伤我者。又日:伊川之言,奚为⑤与孔子、孟子之言不类?*见其间多有不是处。初读《论语》,即疑有子之言支离。他日读古书;至宇宙二字,解者日四方上下日宇,往古来今日宙,忽大省曰: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 (《宋史·陆九渊传》)

      【注释】①陆九渊:江西金溪人,宋代著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②何所:为什么。③总角:古代指十一二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④伊川:北宋著名理学家程颐的别称。⑤奚为:为什么。

      1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

      (1)及( ) (2)类( ) (3)省( )

      12.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2分)

      生三四岁,问其父天地何所穷际,父笑而不答

      13.为什么人们对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见者敬之?(用原文句回答)(1分)

      14.短文中的哪些事例可以说明陆九渊自幼好学?请你概述。(2分)

      15.陆九渊自幼好学的事对你有什么启发?请你说说。(2分)

      参考答案:

      11.(1)等到,到了(2)相同,类同(3)明白,醒悟(1分1小题,共3分)

      12、长到三四岁时,就向他的父亲发问天地之间为什么无边无际,他的父亲只是笑着并不回答。(基本意思答到即可,2分)

      13.举止异凡儿(1分)

      14.四个事例:

      ①三、四岁时,曾向父亲发问天地何所穷际;

      ②读程颐书,发现其所说的话与孔子、孟子不相类似,甚至有矛盾之处;

      ③初读《论语》,就对《有子》三章表示怀疑;

      ④读古书到宇宙二字,看见解者的解说,忽然大有省悟。(2分。答到2个给1分,3个以上2分)

      15.示例:陆九渊自幼好学,他的好学不在于博览,而表现在善于思考和大胆质疑上。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2分,酌情给分)

    [阅读全文]...

2022-01-25 05:08:31
  • 陆九渊传文言文翻译

  • 陆九渊传文言文翻译

      《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录于《四库全书》史部正史类。于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陆九渊传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

      宋史·陆九渊传

      原文

      陆九渊,字子静。生三四岁,问其父天地何所穷际,父笑而不答。遂深思,至忘寝食。及总角,举止异凡儿,见者敬之。谓人曰:"闻人诵伊川语,自觉若伤我者。"又曰:"伊川之言,奚为与孔子、孟子之言不类?*见其间多有不是处。"初读《论语》,即疑有子之言支离。他日读古书,至"宇宙"二字,解者曰"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忽大省曰:"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又尝曰:"东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至西海、南海、北海有圣人出,亦莫不然。千百世之上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至于千百世之下有圣人出,此心此理,亦无不同也。"

      后登乾道八年进士第。至行在,士争从之游。言论感发,闻而兴起者甚众。教人不用学规,有小过,言中其情,或至流汗。有怀于中而不能自晓者,为之条析其故,悉如其心。亦有相去千里,闻其大概而得其为人。尝曰:"念虑之不正者,顷刻而知之,即可以正。念虑之正者,顷刻而失之,即为不正。有可以形迹观者,有不可。以形迹观人,则不足以知人。必以形迹绳人,则不足以救之。"初调隆兴靖安县主簿。丁母忧,服阕,改建宁崇安县。以少师史浩荐,召审察,不赴。侍从复荐,除国子正,教诸生无异在家时。除敕令所删定官。

      九渊少闻靖康间事,慨然有感于复仇之义。至是,访知勇士,与议恢复大略。因轮对,遂陈五论:一论仇耻未复,愿博求天下之俊杰,相与举论道经邦之职;二论愿致尊德乐道之诚;三论知人之难;四论事当驯致而不可骤;五论人主不当亲细事。帝称善。未几,除将作监丞,为给事中王信所驳,诏主管台州崇道观。还乡,学者辐凑,每开讲*,户外屦满,耆老扶杖观听。自号象山翁,学者称象山先生。尝谓学者曰:"汝耳自聪,目自明,事父自能孝,事兄自能弟,本无欠阙,不必它求,在乎自立而已。"又曰:"此道与溺于利欲之人言犹易,与溺于意见之人言却难。"或劝九渊著书,曰:"《六经》注我,我注《六经》。"又曰:"学苟知道,《六经》皆我注脚。"

      光宗即位,差知荆门军。民有诉者,无早暮,皆得造于庭,复令其自持状以追,为立期,皆如约而至,即为酌情决之,而多所劝释。其有涉人伦者,使自毁其状,以厚风俗。唯不可训者,始置之法。其境内官吏之贪廉,民俗之*尚善恶,皆素知之。有诉人杀其子者,九渊曰:"不至是。"及追究,其子果无恙。有诉窃取而不知其人,九渊出二人姓名,使捕至,讯之伏辜,尽得所窃物还诉者,且宥其罪使自新。因语吏以某所某人为暴,翌日有诉遇夺掠者,即其人也,乃加追治。吏大惊,郡人以为神。申严保伍之法,盗贼或发,擒之不逸一人,群盗屏息。

      荆门为次边而无城。九渊以为:"郡居江、汉之间,为四集之地,南捍江陵,北援襄阳,东护随、郢之肋,西当光化、夷陵之冲,荆门固则四邻有所恃,否则有背肋腹心之虞,由唐之湖阳以趋山,则其涉汉之处已在荆门之肋;由邓之邓城以涉汉,则其趋山之处已在荆门之腹。自此之外,间道之可驰,汉津之可涉,坡陀不能以限马,滩濑不能以濡轨者,所在尚多。自我出奇制胜,徼敌兵之腹肋者,亦正在此。虽四山环合,易于备御,而城池阙然,将谁与守?"乃请于朝而城之,自是民无边忧。罢关市吏讥察而减民税,商贾毕集,税入日增。旧用铜钱,以其*边,以铁钱易之,而铜有禁,复令贴纳。九渊曰:"既禁之矣,又使之输邪?"尽蠲之。故事,*时教军伍射,郡民得与,中者均赏,荐其属不限流品。尝曰:"古者无流品之分,而贤不肖之辨严;后世有流品之分,而贤不肖之辨略。"每旱,祷即雨,郡人异之。逾年,政行令修,民俗为变,诸司交荐。丞相周必大尝称荆门之政,以为躬行之效。

      一日,语所亲曰:"先教授兄有志天下,竟不得施以没。"又谓家人曰:"吾将死矣。"又告僚属曰:"某将告终。"会祷雪,明日,雪。乃沐浴更衣端坐,后二日日中而卒。会葬者以千数,谥文安。

      初,九渊尝与朱熹会鹅湖,论辨所学多不合。及熹守南康,九渊访之,熹与至白鹿洞,九渊为讲君子小人喻义利一章,听者至有泣下。熹以为切中学者隐微深痼之病。至于无极而太极之辨,则贻书往来,论难不置焉。门人杨简、袁燮、舒璘、沈焕能传其学云。

      翻译

      陆九渊字子静。他三四岁的时候,就问父亲天地的尽头在哪里,父亲笑而没有回答。陆九渊便开始思考这个问题,以致废寝忘食。到了童年时代,其举止与别的小孩不一样,见到他的人都非常喜欢他。陆九渊曾对人说“:听人朗诵张载语言,自以为不敢苟同。”又说:“张载之言,为何与孔、孟之言不相符呢?*来发现其中多有不对之处。”陆九渊初读《论语》,即觉得孔子学生有子之言支离破碎。他日读古书,至“宇宙”二字,解者说“: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忽然省悟说“:宇宙内的事存在于自己的心中,自己心中所想到的事就是宇宙间所存在的事。”又曾说:“东海有圣人出现,这和我心中的想法是一样的,也是符合道理的。至于西海、南海、北海也有圣人出现,也是同样的道理。千百世之上有圣人出现,至于千百世之下有圣人出现,皆符合我们心中固有想法,符合天理,是永恒不变的。”

      乾道八年(1172),陆九渊及进士第。他到临安后,学士争相与之交往。受其言论启发,许多人都开始信奉他的观点。陆九渊教人不循常规,弟子如有小过,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之愧疚有所改。弟子中有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者,则为之条分缕析,使之涣然冰释。陆九渊对于远在千里之外的人,只要略知其大概,就能勾勒出其全貌。他曾说“:思虑之不正者,如果能顷刻而知之,即可以成其正。思虑之正者,如果顷刻而失之,即可变为不正。有些人可以通过其外表来观察之,有些人则不能这样。因为以外表观之,终不足以彻底了解他。以形象划分人,则不足以挽救人。”陆九渊最初调任隆兴、靖安县主簿,母亲去世后,陆九渊在家守丧三年,后改任建宁、崇安县主簿。因受到少师史浩的举荐,受召审察,陆九渊未赴,侍从再次举荐他,他才出为国子正。他教授诸生的'方法与在家教门徒的方法没有什么不同。不久,陆九渊升任敕令所删定官。

      陆九渊小时候听说靖康年间发生的事,就慨然有感于复仇之义。做官后,便访知勇士,与他们共议恢复之方略。在接受皇帝咨询时,陆九渊陈说五论:一论仇耻未报,愿皇帝广求天下之俊杰,并与之完成复国兴邦之计;二论愿皇帝至诚遵德乐道;三论知人之难;四论做事当循序渐进,不可忽冷忽热,心血来潮;五论人主不应当忙于细琐小事,而应当着力于大政方针。陆九渊的议论赢得了皇帝的好评。不久,陆九渊除将作监丞,但被给事中王信反驳,诏主管台州道崇观。陆九渊还乡时,学者云集其门下,每次开*讲学,屋里屋外都挤满了听众,甚至有些年高之人也拄着拐杖前来观听。陆九渊自号象山翁,学者称其为象山先生。他曾对学生说:“你们耳聪目明,事父自能孝,事兄自能弟,本无欠缺,不必求之外界,关键在于自信自立。”又说:“这个道理与那些溺于利欲的人讲容易被接受,与那些固执己见者讲却很困难。”有人曾劝陆九渊著书立说,陆九渊则说:“六经注我,我注六经。”又说:“学苟知道,六经皆我注脚。”

      光宗即位后,陆九渊被差知荆门军。在任职期间,只要有老百姓喊冤诉苦,即随时开庭受理,先让诉者自持状子追查,然后相约日期再行办理,陆九渊能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裁决,大多以调解为主。如果涉及人伦关系,九渊即使其自毁诉状,以厚风俗,对于那些着实不可训导之人,才绳之以法。对境内官吏之贪廉,民俗之*尚善恶,陆九渊都能了如指掌。有诉某人杀了自己的儿子,陆九渊断定:“不至于如此。”及追究,其子果然无恙。有诉遭窃但不知何人所为,陆九渊列出两个人名字,捕之审讯,此二人果然认罪,其所窃之物终于悉归诉者。陆九渊宽宥窃贼之罪,责令其改过自新。有一次,陆九渊对一属吏说,某人在某地施暴,第二天,果然有人诉说遭遇抢劫,劫者即为陆九渊所说之人,乃加追治。那个属吏惊叹陆九渊的预断能力,郡人也把陆九渊视为神人。陆九渊还申严保伍之法,如遇盗贼生事,则擒之不漏一人,群盗因而屏息。

      荆门虽临*边境而无城,陆九渊认为“:荆门处江、汉之间,为四集之地,南护江陵,北援襄阳,东卫随、郢之侧,西当光化、夷陵之冲。荆门巩固了,则四邻就有所依靠,否则四邻即有腹背受敌之虞。由唐之湖阳以趋山,则其渡汉水之地已在荆门之侧,由邓之邓城以渡汉水,则其趋山之处已在荆门之腹心,自此以外,间道可驰,汉津可渡,坡陀不能限制战马行动,滩濑不能阻止战车奔驰。我们应该利用此地打击敌兵,出奇制胜。荆门虽有四面之山做天然屏障,但没有城池,使守无依托。”于是,陆九渊奏请朝廷,在荆门筑城。从此以后,民无边境之忧了。陆九渊又在此整顿市易,减轻民税,遂使商贾云集,税收大增。旧用铜钱,因处边防之前域,以铁钱易之,而铜是受禁之物,故复令百姓贴纳。陆九渊说:“既已禁铜,为什么又要令百姓输纳呢?”遂全部加以废蠲。*时教军伍*射,中者均赏,提拔下属不限资格流品。陆九渊说:“古者无流品之分,而贤与不肖之辨甚严,后世有流品之分,而贤与不肖之辨从略。”每遇天旱,祈祷后即下雨,郡人都感到非常惊奇。一年之后,荆门之地政行令修,民俗为变,诸司交口称赞陆九渊。丞相周必大也曾称赞荆门之政治,认为是陆九渊身体力行的结果。

      有一天,陆九渊对亲*之人说:“先教授兄有志于天下,竟得不到施展就要离开人世了。”又对家人说“:我将死矣。”还对僚臣说:“我将告终。”会逢祈祷下雪,第二天,雪果飘下,陆九渊乃沐浴更衣端坐,两天后安然去世。参加其葬礼的人多达千数,朝廷赐其谥号曰“文安”。

      起初,陆九渊曾与朱熹会于鹅湖,论辩所学多有分歧。及朱熹知守南康,陆九渊还亲自拜访。朱熹引陆九渊至白鹿洞,让陆九渊讲君子小人喻义利一章,听者深受感动,至有泣下。朱熹以为陆九渊所讲,切中学者隐微深痼之病痛。至于无极而太极之辩,朱陆则书信往来,论辩不休。陆九渊的弟子杨简、袁燮、舒瞞、沈焕等能传其学说。

    [阅读全文]...

2022-03-17 09:03:11
  • 陆九渊的哲理句子

  • 哲理
  • 1、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

    2、道不远人,人自远之耳。

    3、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

    4、宇宙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5、人惟患无志,有志无有不成者。

    6、先发明人之本心然后使之博览。

    7、精神不运则愈,血脉不运则病。

    8、心逸日休,心劳日拙,德伪之辨也。

    9、来年尚有新条在,恼乱春风卒未休。

    10、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

    11、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

    12、自立自重,不可随人脚跟,学人言语。

    13、人之知识若登梯然,进一级则所见愈广。

    14、家之兴替,在于礼义,不在于富贵贫贱。

    15、人心不能无蒙蔽,蒙蔽之未彻,则日以陷溺。

    16、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

    17、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道矣。

    18、自古圣人亦因往哲之言,师友之言,乃能有进。

    19、若乃后世之诗,则亦有当代之英,气禀识趣,不同凡流。

    20、百家满天下,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入者附之,出者污之。

    21、万世之前,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千万世之后,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

    22、人心有病,须是剥落。剥落得一番,即一番清明。后随起来,又剥落,又清明。须是剥落得净尽方是。

    23、明父子君臣夫妇昆弟朋友之节,知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天下之道,以事父母,以和兄弟,以睦族党,以交朋友。

    24、墟墓兴衰宗庙饮,斯人千古不磨心。涓流积至沧溟水,拳石崇成泰华岑。易简功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沉。欲知自下升高处,真伪先须辨只今。

    [阅读全文]...

2022-04-27 13:53:40
  • 语文书第六单元名言

  • 语文,名言
  • 这5句是关于——有人生哲理的格言。

    解析如下——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

    说明了人人都有自己不懂的地方。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擂一通鼓,勇气振作起来了;擂两通鼓,勇气就衰弱了;擂三通鼓,勇气就完结了。

    现用来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做完。

    说明做事情应一气呵成的道理。

    3.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

    ──再甘甜的瓜,瓜蒂都是苦的,天下的事物没有十全十美的。

    说明任何事物没有十全十美的道理。

    4.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种树必须培育它的根,教人以德行则必须教养他的思想。

    说明了浇树浇根,育人育心的道理。

    5.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练*了千支曲子后才能知晓音乐的美妙,观看了千柄剑后才能识别兵器的好坏。

    说明了多实践才能出真知的道理。

    新妆竟与画图争,知是昭阳第几名

    瘦影自临春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

    五年级上册: 一日无书,百事荒芜。

    -陈寿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朱熹 《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秋思》 唐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长相思》 清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

    -陈子昂 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

    -桓宽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孝经》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 五年级下册: 《浪淘沙》 唐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上,同到牵牛织女家。

    《牧童》 唐 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舟过安仁》 宋 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语都长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

    -《传家宝》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满江红》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偶成》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 你若要喜爱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德国 歌德 让预言的号角奏鸣

    哦,西风啊,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英国 雪莱 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还是让我在默默献身的阴影里做叶的事业吧。

    -印度 泰戈尔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心焦,叶不要烦恼,阴郁的日子里要心*气和,相信吧,那快乐的日子就回来到。

    [阅读全文]...

2022-04-05 02:17:33
  • 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

  • 古诗文,语文,文学
  • 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总写作者寄情山水的自由快乐心情的句子是: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2.《醉翁亭记》中的主旨是与民同乐,在第一段就微露主旨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间朝暮之景是: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描绘四季之景的句子是:(春)野芳发而幽香,(夏)佳木秀而繁阴,(秋)风霜高洁,(冬)水落而石出。

      3.《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表现诗人贫病衰老,但仍想着为国效力思想感的诗句是: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诗人巧借自然界的风雨把现实与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梦述志的句子是: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4.《己亥杂诗》中,写诗人辞官之后的离愁别绪的诗句是: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写诗人虽然辞官,但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诗句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5.孟子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及其关系的句子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认为“人和”是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由此推出“得道得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结论。

      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说明人才经过艰苦磨练的作用是: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认为“国恒亡”的依据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文章的中心论点是: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7.《岳阳楼记》中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喜的两个四字句是:心旷神怡,宠辱偕忘;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悲的两个四字句是: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文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表现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叙述腾子京政绩的句子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文中“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与“退”分别指: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8.《饮酒》中,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诗中最为出名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9.《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抒发征夫忧国思乡之情的诗句是: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望江南】

      (温庭筠"唐)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北宋)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北宋)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武陵春】

      (李清照"南宋)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南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南宋)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山坡羊"骊山怀古】

      (张养浩元)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朝天子"咏喇叭】

      (王磐"明)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观刈麦】

      (白居易"唐)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阅读全文]...

2022-03-30 17:49:16
  • 语文版九年级下古诗词

  • 文学
  • 语文版九年级下古诗词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版九年级下古诗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 《关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 《蒹葭》 《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3.《黄鹤楼》 崔颢 ( 唐 )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4.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唐)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5. 《相见欢》 李煜 (南朝)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6.《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宋)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7. 《行路难》 李白 (唐)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8.《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唐)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9.《咏煤炭》 于谦(明)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10.《虞美人》 李煜(南朝)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1.《破阵子》 辛弃疾(南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2、从军行》 杨炯 唐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13、月下独酌》 李白 唐

    [阅读全文]...

2022-07-10 12:37:33
  • 九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

  • 语文,写作
  • 九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

      在**淡淡的日常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九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饮酒

      (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心远”是思想远离官场的意思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展示出作者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旷达的心胸。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是以山川的险阻比喻世路的艰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游山西村

      南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两句写他探索前行时的感受,更是蕴涵人生哲理的警句。现在往往用来形容进入一个别有天地的境界,或者比喻绝路逢生的情景。

      观沧海

      曹操(三国)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首诗借景抒情,作者以沧海自比,通过写大海吞吐宇宙的气势,来表现诗人自己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感情奔放,却很含蓄。“日月之行”四句作者展开丰富奇特的想象。这四句是全诗的高潮,也是作者感情发展的高潮。

      江城子 密州出猎(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词的上阙写出猎场面,下阕向朝廷请战,杀敌卫国的豪情壮志。

      刚刚四十岁而自称“老夫”显然有时不我待、功业未就的迟暮之感。“牵黄”“擎苍”勾画出一位善猎的赳赳武夫形象。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借用典故表达希望朝廷重用自己,让他有机会再展宏图,为国立功。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塑造了一个力挽雕弓射杀天狼的英雄形象,把他的爱国思想和豪情壮志抒写得淋漓尽致。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元)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全曲分三层,第一层写潼关的雄伟险要的形势。第二层写由关中长安万间宫阙化为焦土之事而产生的深沉的感慨。第三层指出历代王朝或兴或亡,带给百姓的都是灾祸和苦难。

      这首小令借古讽今,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对统治阶级残暴贪欲的痛恨和对劳苦大众所受苦难的同情。

      附:

      《雪梅》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蝶恋花》(一作《鹊踏枝》)宋·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一句用来比喻说明成功的第一境:高瞻远瞩,选定目标。季羡林用此句来说明“预期”。

      《蝶恋花》(一作《凤栖梧》)宋·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一句用来比喻说明成功的第二境:百折不挠,艰苦奋斗。季羡林用此句来说明“勤奋”。

      《青玉案·元夕》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一句用来比喻说明成功的第三境:豁然开朗,妙手得之。季羡林用此句来说明“成功”。

      春行即兴

      唐代:李华

    [阅读全文]...

2021-12-22 12:36:29
当前热门
语文书中陆九渊的古诗 - 句子
语文书中陆九渊的古诗 - 语录
语文书中陆九渊的古诗 - 说说
语文书中陆九渊的古诗 - 名言
语文书中陆九渊的古诗 - 诗词
语文书中陆九渊的古诗 - 祝福
语文书中陆九渊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