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名言警句

关于藏族名言警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藏族名言警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藏族名言警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藏族名言警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k+) 语录(1k+) 说说(91) 名言(10k+) 诗词(101) 祝福(4) 心语(14)

  • 藏族舞蹈小知识

  • 舞蹈
  • 藏族舞蹈小知识

      舞蹈是一种表演艺术,使用身体来完成各种优雅或高难度的动作,一般有音乐伴奏,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藏族舞蹈小知识,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藏族舞蹈是藏族民族舞蹈的总括名称。藏族舞蹈文化源远流长并与汉族舞蹈文化相互交流,也与周边民族和国家的舞蹈文化相互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高原地区的藏族文化。较常见的藏族舞蹈有弦子、锅庄、踢踏等。藏族的民间舞蹈种类繁多而各具特色。自娱性的圆圈舞除《果谐》和《果卓》外,《堆偕》、《谐》与《卓》更是人们极为喜爱和著名的舞蹈。

      藏族舞蹈的特点:颤、开、顺、左、绕是各种类不同藏舞的共同特点,或称为藏族舞蹈的五大元素,从而构成了它区别于其他兄弟民族舞蹈的美学概念。藏族舞蹈的步伐十分丰富,从脚部动作上可概括为蹭、拖、踏、蹉、点、掖、踹、刨、踢、吸、跨、扭等12种基本步伐。藏族舞蹈的手势,可归纳成拉、悠、甩、绕、推、升、扬七种变化。弦子:是属于藏族里面的慢板。节奏是像上的,身体慢起慢下。

      藏族舞蹈的基本动作要求及做法

      1、齐眉晃手

      规格及要领:双手下垂,动作时曲腕,屈肘,以腕带动,两手于胸前交替晃动。右手顺时针划圆,左手逆时针划圆。此动作有大、中、小之分。小于腹前和胸前;中晃的高度于齐眉;大于前上方。

      2、晃盖手

      规格及要领:一手晃,另一手曲臂立腕,手心抹,经上弧线从旁及里,形成上弧线的流动。单手的晃盖亦常见多出现于腰旁,腹前。

      3、髋前划手

      规格及要领:双手下垂,左右手先后在髋前从内向外至旁划圆。右手顺时针,左手逆时针在*面上划圆。髋前划手和齐眉晃手属规律性连接。

      4、前后摆手

      规格及要领:两手下垂于身旁,向前后45°摆动,手腕主动。

      5、横向摆手

      规格及要领:两手下垂于身旁,多为单手的横向摆动,手腕主动带动小臂,大臂附随。

      6、*面摆手

      规格及要领:两手下垂于身旁,单手起至旁,从外至里于胸前水*面摆动,手腕带动,臂附随。

      扩展:藏族舞蹈历史

      1、“果谐”(圆圈歌舞)的舞蹈历史

      “果谐”是流传在*农村的一种拉手成圈,分班唱和,此起彼伏,顿地为节,载歌载舞的自娱性圆圈歌舞。常见于农区的村头、旷地、打麦场上。时逢佳节,人们从白天唱到夜晚,从深夜跳到黎明。“果谐”的兴起和*的农业发展相关,它和秋收打场男女分班唱和的劳作形式及修房筑屋“打阿嘎”的劳动节奏有直接联系。舞蹈动作多以2/4节奏变化,重拍起步,膝盖到脚掌直向落地,顿地为节,步法结实稳扎,劳动气息很强,男女在舞中还相互交替进行构成竞舞场面,长于抒发群体的热烈欢腾情绪是其基本的风格特征。

      2、堆谐(城镇踢踏舞)的舞蹈历史

      “堆谐”(城镇踢蹈舞),是指从拉孜到定日一带的农村歌舞,17纪中叶,五世达、赖在其规定的“雪顿节”上,后藏炯巴藏戏团在演出藏戏时,穿插表演了六弦琴伴奏,踏步为节,重脚上节奏音响变化,欢快热情的“堆”区民间舞,后通过艺人和舞蹈世家加工规范,城市化了的藏族踢踏舞。以*、日喀则最为盛行。

      3、“果桌”--锅庄舞的舞蹈历史

      “果卓”--锅庄舞,早期与*奴隶社会和盟誓活动相关,后来逐步演变成为歌舞结合,载歌载舞的圆圈歌舞形式了。在古代,锅庄多施于祭坛礼仪,宗教色彩很浓,跳时比较拘谨,神情端庄,“多垂头、俯袖、束手而舞”。

      4、“羌姆”的的舞蹈历史

      要说起藏传佛教寺院舞蹈“羌姆”的来源,就必须追溯到藏传佛教在*得以兴起的经过。在公元7世纪时,印度高僧莲花生来到*宣传当时流行于印度的佛教。然而,*当地原始多神崇拜的苯教深入人心,对外来宗教采取排斥、拒绝的态度。为了能在*推行佛教,印度高僧莲花生采取了将印度佛教与*原始苯教相互结合的方法,既保留了佛教教义、对唯一最高主神如来的崇敬,又将笨教中的各种神灵收纳为护法神,而符合了藏族对原始多神进行崇拜的心理,至使*地区在唐代诞生了藏传佛教。

      藏族舞蹈的特点有哪些?

      “颤”、“开”、“顺”、“左”、“绕”是各种类不同藏舞的共同特点,或称为藏族舞蹈的五大元素,从而构成了它区别于其他兄弟民族舞蹈的美学概念。

      藏族舞蹈中除上述共有的主要特点外,在舞蹈的.动律上还普遍存在着最基本的“三步一变”、“后撤前踏”、“倒脚辗转”、“四步回转”的共同规律。

      藏族舞蹈的步伐十分丰富,从脚部动作上可概括为“蹭”、“拖”、“踏”、“蹉”以及“点”、“掖”、“踹”、“刨”、“踢”、“吸”、“跨”、“扭”等12种基本步伐。

      藏族舞蹈的手势,可归纳成“拉”、“悠”、“甩”、“绕”、“推”、“升”、“扬”七种变化。

      藏舞中的技巧主要有:辗转、刨腿转、踢腿转、果谐转、跨腿转、跳跨转、推磨转、蹲转、跪转、掖转、正反转、扭腰正反转、拧身反跨转、点步翻身、踏步翻身、点转、*转、小蹦子、死人蹦子、躺身大蹦子、*转虎跳以及跨腿跳、吸腿跳、盖腿跳、撩腿跳、蹭步跨腿跳、兔子跳、猫跳等等。

      藏族舞蹈的文化特征有哪些?

      1、在藏族传统文化典籍“大小五明学”中,把舞蹈归于“工巧明”(即工艺学),这就表明舞蹈艺术在理论上被定位于大文化范围之内,并形成具有成熟理论依据的艺术形式之一。

      2、藏族人民都在他们的社会生活中创造了一整套反映民族生活、思想情感并具备一定审美特征的艺术表现形式,并且顺应自然规律和文化发展规律,结合民族所处地理环境、政治历史、宗教信仰、民俗民风的不同,又形成了具有*族地方特色风格的“藏舞”。

      3、藏族是一个宗教信仰非常普及的民族,以至于全民信教。观看藏舞表演时,可以注意舞者双手的动作,双手在藏族舞蹈中尤为重要。从对双手的基本要求看,除灵活多变外,手势还要如同“莲花印”,即双手要像盛开的莲花瓣,要有层次地旋转,在旋转中产生优美的想象,这充分展现了藏族人民对宗教的虔诚和信仰。这种舞蹈姿态所反映出来的心理愿望既符合舞蹈艺术的基本要求,又体现了先人们讲究匀称的美学文化思想。

    [阅读全文]...

2022-01-01 14:14:03
  • 藏族舞蹈的特点

  • 舞蹈
  • 藏族舞蹈的特点

      藏族舞蹈是*族生活的缩影,是**5000年历史进程的文化积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藏族舞蹈的特点,欢迎大家阅读!

      1、藏族舞蹈的特点

      藏族舞蹈非常强调舞蹈时,膝、脚、腰、胸、手、肩、头、眼的统一配合及统一运用。众多藏族古老民歌中关于具体形体要求的歌词和古籍的理论如此一致,不能不说是一个民族对舞蹈者形态、舞姿的共同审美感受。

      上述关于舞蹈形态的要求不是空泛的,脱离实际的,而是至今保留在众多的藏族舞蹈中,如“热巴舞”、昌都“果卓”、定日“甲谐”、贡布“箭舞”等舞蹈中,男子舞者的上身动作非常讲究,不论手持道具与否,其“上身动作像雄狮”威武雄壮,极富有高原人彪形壮汉的气质,给人以战胜一切艰难险恶环境的信念,而女子舞的上身动作则含蓄典雅,给人以健康和优美的感觉。与此同时,“果卓”、“果谐”等不少舞蹈中男女舞者的前胸或上身动作稍向前俯,这不是表现背东西的舞蹈,这一现象除了与服装的肥厚、装饰物等有关外,从舞蹈学角度分析,向前微俯与动作的大小、强弱、高低对比等关系密切。

      2、藏族舞蹈的意义

      藏族民间自娱性舞蹈可分为“谐”和“卓”两大类。“谐”主要是流传在藏族民间的集体歌舞形式,其中又分为四种:《果谐》、《果卓》(即《锅庄》)、《堆谐》和《谐》。后来增加了简单的上肢动作、原地旋转和队形变换,成为一种男女交替、载歌载舞的劳动歌舞形式。这种劳动歌舞今天已被搬上舞台,成为历史上劳动艺术的纪念。

      3、藏族舞蹈的分类

      藏族舞蹈,从总体上可划分为民族民间自娱性舞蹈和宗教舞蹈两大类。这两大类舞蹈都有各自丰富的文化内涵、优美而潇洒的翩跹舞姿和独具特色的舞蹈风格及形式。其中的《羌姆》,则属于宗教舞蹈类别中最为重要的寺院祭祀性舞蹈。寺院舞蹈《羌姆》的产生和流传,与藏传佛教的发生、发展密不可分。同时,又由于藏传佛教中不同派别的存在,使被人们俗称为“跳神”舞蹈的《羌姆》,在舞蹈形式、道具使用以及表演者的装束等许多方面,又都有着不同的特点与差异。

      4、舞蹈的起源

      我国古代和古希腊的神话传说中说,人类是从天帝那里学来的舞蹈、或是人类受到掌管舞蹈的女神的`启发才创造出舞蹈来。我们知道,古代的先民,对神和人的概念的理解,并不像现代的人分得那样清楚。那时的人们往往把一些具有不凡才能的人、超出一般人的智慧和力量的人,或是对于人类作出大较大贡献的人,都看成是神的化身,或是能通神的人。

      现在,我们知道,各种各样的神都是人根据自己的影象为基础,经过想象而创造出来的。是神创造了舞蹈,归根结底也就是我们人创造了舞蹈。那么,人又是如何创造了舞蹈呢?有的学者认为,人有模仿的本能,舞蹈是人用有节奏的动作对各种野兽动作和*性的模仿。有些舞蹈还是对一些自然景物动态形象的模仿,如柳枝的摇曳、海浪的翻滚、风的飘荡旋转等等,人们都可以模仿它们进行舞蹈。

      5、舞蹈的作用

      实践证明,在紧张的劳动之余或晚餐后,安排适当的时间跳舞,可以减少消化不良、肥胖、痔疮、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等病症的发生,能够促进大脑更好地休息,有益于夜间睡眠。美国一位学者认为:舞蹈运动是世界上最好的安定剂。这是因为适量跳舞能缓和神经肌肉的紧张,从而获得安神定志的效果。某些代谢性疾病患者通过跳舞可以得到防治。如跳舞可使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降低。跳舞需要全身活动,能加速周身血液循环,舒松关节肌肉,消除体力和脑力的疲劳。

      不论跳探戈、伦巴、华尔兹、迪斯科何种形式,都必须挺胸收腹,头、颈、背、臂、腰、胯、腿、脚各部位联合协调运动,使动作挺而不僵,柔而不懈,实而不松,从而达到美的统一。跳舞中的跳动扭摆,使胸廓扩张,肺活量增加;腰臀的扭摆加强了腰腹肌的锻炼,增强了臀肌的弹性,提高腰背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增加了盆腔和髋的柔软性,自由的舞姿给人以创造的天地,大幅度的动作可以充分舒展身体的各个部分。

      6、藏族舞的种类

      2.1、安代舞

      流行于内蒙古哲里木盟地区以及辽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和吉林省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等地区。

      由古代“踏歌顿足”、“连臂而舞”、“绕树而舞”等集体舞形式演变而来。其最初产生时有驱除病魔、祈求上天保佑的含义。与萨满教有密切关系。集体表演时,队形呈圆形,每人手持一条手巾或彩带,一人领唱,众人相和,载歌载舞,节奏多为□拍,无乐器伴奏。最初舞蹈动作简单,主要以歌为主,所以也称“唱安代”。现已发展到曲调有三十多种,舞蹈动作也达二十几个。

      2.2、灯舞

      是节庆欢宴、亲朋相聚时所跳的一种女子独舞,主要流传在鄂尔多斯草原。清陆次云在他所作“满庭芳”一词中曾有所描述:“舞人矜舞态,双瓯分顶,顶上燃灯。更口噙汀竹,击节堪听。旋复回风滚雪,摇绛卉,故使人惊。哀艳极色艺心诚,四座不胜情”。其温雅婉约的技巧,可见一斑。

      7、藏族舞的基本动作

      3.1、藏族舞蹈的步伐十分丰富,从脚部动作上可概括为“蹭”、“拖”、“踏”、“蹉”、“点”、“掖”、“踹”、“刨”、“踢”、“吸”、“跨”、“扭”等12种基本步伐。

      3.2、藏族舞蹈的手势,可归纳成“拉”、“悠”、“甩”、“绕”、“推”、“升”、“扬”七种变化。

    [阅读全文]...

2021-11-27 17:17:04
  • 关于藏族信仰的说说

  • 信仰
  •   1、年,前半年定的计划都在努力的完成,目前。我先去挣两个月钱,8月份我要去做支教。我去寻找自己的soul,寻找自己的信仰。

      2、对汉族人来说,信仰就是信仰。对藏族人来说,信仰就是他们的生活。

      3、很久没有看到如此纯粹的电影了,也许我这一生都无法去做一个如此简单而纯洁的人~坚守信仰的藏族人!

      4、冈仁波齐,美丽纯净的*,善良纯朴的藏族人,坚定信仰的朝圣者

      5、通过电影,有幸跟导演*距离观看了磕长头的*,连续三年进藏在路上看到*磕长头,我是不敢明目张胆举相机对准他们的,只是钦佩藏族人民那种信仰下的坚持。

      6、很有文化价值和信仰的电影,身为藏族人的我,看了感触很大!​

      7、冈仁波齐》这部片子,简单的讲述的藏族家庭生死信仰,但是我看了没什么感觉。​

      8、冈仁波齐,一座对*意义重大的神山,怀着对藏族心中信仰的好奇去看了这部电影,希望自己的内心也能得到洗礼。

      9、精神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但是没有生活哪来的精神虽然很佩服藏族同胞的毅力和信念但是更加难以理解都说信仰比美景更令人震撼

      10、力,中国*期难得的好片!一直很喜欢藏族人民,活的纯粹,质朴,更是被他们为了信仰所作所为折服!藏语很好听,尤其是诵读经文的时候!

      11、有一个地方叫做稻城,有一个民族叫做藏族,有一种信仰叫做佛塔。今晚我很幸运的在转白塔的过程中,天上看到白塔的背光。所以大家转山转水转佛塔。

      12、从一开场的绝不相信一路磕头朝圣*冈仁波齐,到后面的越看越惊叹、百度了藏族人民的转山朝圣,才发现信仰真的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

      13、博德纳是尼泊尔藏族社区的精神信仰中心,也是亚洲最大的佛塔所在地。佛塔白色的穹顶和塔尖十分壮观,吸引佛教徒从各地前来朝拜。

      14、转山,对于藏族人民,那是朝圣;对于我,尊重别人的信仰,这是一段难忘的经历!​

      15、冈仁波齐!满满的感动!信仰的力量!淳朴的藏族人!​

      16、离婚了还要来跟前妻算结婚挂历的钱,这种极品男人会出现在中甸,会出现在一个信仰佛教的民族身上,简直就是藏族男人的败类,是迪庆男人的耻辱。

      17、我们的足迹来到了美丽的青海,感受了藏传佛教塔尔寺的独特魅力,转过充满信仰的转经筒,意会藏族阿嬷一生的虔诚祈祷。

      18、那年~有一句歌词:命好的做*,命不好的去远方,确实如此。看到冈仁波齐,我想起了2014年那年我去*的所有经过!信仰的力量,虔诚的藏族同胞~​

    [阅读全文]...

2022-01-22 02:51:01
  • 藏族舞蹈的特征与风格

  • 舞蹈
  • 藏族舞蹈的特征与风格

      藏族舞蹈是藏族民族舞蹈的总括名称。藏族舞蹈文化源远流长并与汉族舞蹈文化相互交流,也与周边民族和国家的舞蹈文化相互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高原地区的藏族文化。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藏族舞蹈的特征与风格,一起来看看吧。

      藏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天性豪放,生活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藏族历史悠久,早在7世纪初,以松赞干布为代表的奴隶主阶级统一了*高原,建立吐蕃王朝,并和中原建立了亲密关系。藏族以畜牧和农业为主,具有悠远的文化传统。藏语属汗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有本民族文字――藏文,其历史久远,并有丰富的历史文学、藏医等著述。尤其他们的民间舞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与风格。青海藏族的舞蹈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各类舞蹈分别有着不同的内容与形式、特征与风格。它既能使人们在尽情歌舞的欢乐中抒**感,又通过它与神灵沟通企求得到神灵之佑护。藏族民间舞蹈深深植根于人民生活的沃土中,因此,只要这个民族仍然保留着适于民间舞蹈生存的民俗活动空间,那么民间舞蹈将会传延下去,并焕发生机。

      (一)藏族民舞的分类及其特征

      青海藏族民间舞蹈种类繁多。从歌舞的形式进行划分,基本上可分为“民间歌舞”与“宗教舞蹈”两大类。也可细分为“谐”、“卓” “热巴”和“羌姆”等类。凡以歌舞为主的集体自娱性圆圈舞蹈,一般被泛称为“谐”;而在圆圈歌舞中,具有较强表演性的集体舞,则被人们一般泛称为“卓”。此外,在具有表演性的“卓”中,经常可以看到以各种“鼓”作为舞具进行的舞蹈。

      《谐》是为人们熟悉的藏族舞蹈《弦子》。这种民间自娱性舞蹈,舞姿最富魅力和潇洒,还要数巴塘地区的《弦子》。因此,现在人们只要一提《弦子》,便加入了地名为“巴塘”。《巴塘弦子》的舞姿圆润、狂放而流畅。在音量不大,但清晰、婉转的琴声下,舞队忽而聚拢忽而散开,忽而跟随着领舞绕行,好似游龙摆尾,忽而又成圆圈扬袖旋转,如同白莲初绽。此外,由拖步、晃袖、点步转身及模拟孔雀等姿态动作的穿插、组合下,使整个舞蹈语汇丰富、姿态潇洒。

      《卓》被藏族一般泛指为“表演性的圆圈歌舞”。而其中不少“卓”中,都有不同“鼓舞”的表演。藏族自古认为,“鼓”能给人带来吉祥与欢乐,是求得神灵祝福所不可或缺的器具,而在一些祭祀和节日舞蹈中,必须要进行击鼓作舞的表演。《热巴卓》和《热巴》都属于“卓”中的表演性民间舞蹈。除藏族之外,不少人难以分辨二者间的相互关系。

      《热巴》是指过去流浪艺人卖艺为生,所表演的杂艺歌舞节目。“热巴”一词,意为“流浪艺人”、也是人们对其表演形式的称谓。过去,一些生活困难的舞蹈能手,常以本家族为主、或自由结合组成演出班子,并由一名老艺人作领班,到各地流动演出。由于他们要以此为生,表演带有卖艺的性质,所以经过不断地演出,每个艺人都有较高的表演水*和专长。其中包含“民间歌舞”、“铃鼓舞”和有一定情节的“杂曲表演”三部分,其舞种也同样流传在青海广大的藏区。

      《羌姆》是藏族寺院的舞蹈,每逢重大宗教节日,*寺都要举行“跳神”活动。在唢呐、蟒筒、长号、鼓钹齐鸣之中,表演者头戴面具、手持法器或兵器,装扮成众神列队绕场一周,揭开序幕。然后陆续表演《凶神舞》、《骷髅舞》、《牛神舞》、《鹿神舞》、《喜乐神舞》和《护法神舞》等,每段舞蹈都有一定的宗教内容。

      青海藏族舞蹈作为舞台表演的民间艺术,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和顽强的生命力。在青海广大藏区,人们每当听到他们熟悉的音乐或舞步声时,都会情不自禁产生兴奋情绪,有的地区舞蹈以大动为美,有的地区则以含蓄舞动为美。藏族民间舞蹈有其共性的审美特征,如在表演过程中那犹如雄鹰展翅,更像神鸟飞翔的舞姿使人心旷神怡;那松胯、弓腰、曲背等常见的基本动作,以及在高潮时高呼“哦呀―”(好啊),随即互相扶腰,齐跳《骑令皆模》的舞蹈,两**换作,低跨腿快踢出”的动作,以抒发欢快的心情和美好的愿望。形成了融合农、牧、宗教三者为一体的藏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点和高原农牧文化的舞蹈形式。它与高原生存环境中的劳动生活,虔诚的宗教心理、宗教礼仪及*俗有密切关系。从舞蹈角度来看,藏族舞蹈的手势,可归纳成“拉”“悠、甩、绕、推、升、扬”七种变化。“颤、顺、左、绕”是各种类不同藏舞的共同特点,或称为藏族舞蹈的五大元素,从而构成了它区别于其他兄弟民族舞蹈的美学概念。它具有劳动生活形成的身体各部分协调的美,带有艺术性的创造。如锅庄舞者腰部多合着节奏,规律地起伏颤动,膝部松弛和腰、胯动作的结合形成了特有的动律,给人安详和谐的美感。但是由于人们居住的地理气候差异、语言差异、服饰差异、宗教影响而形成了独特的审美情趣。*族的舞蹈有广泛流传于民间的众多民族民间舞蹈;有专供上层社会享用的卡尔歌舞;也有专为宗教仪式服务的羌姆舞,以及众多门派的藏戏舞蹈。这些舞种虽表现形式和手法各不相同,但舞蹈的基本身韵、动作、姿态和技巧却很相*,音乐的基本曲式结构和节奏风格比较相仿;在服饰方面除宽、肥、瘦及色彩的区别外,样式也基本相同;另外,它们以圆圈舞为主的跳法也很相似。因此,相似或相*的身韵是形成藏族舞蹈美学特征的“根”,是相对稳定的审美感受的共同反映。

      (二)藏族民舞的表演风格

      藏族舞蹈非常强调舞蹈时脚、膝、腰、胸、手、肩、头、眼的配合及统一运用。如“热巴舞”、昌都“果卓”、定日“甲谐”、贡布“箭舞”等舞蹈中,男子舞者的上身动作非常讲究,不论手持道具与否,其“上身动作像雄狮”威武雄壮,极富有高原人彪形壮汉的气质,给人以战胜一切艰难险恶环境的信念,而女子舞的上身动作则含蓄典雅,给人以健康和优美的感觉。与此同时,“果卓”、“果谐”等不少舞蹈中男女舞者的前胸或上身动作稍向前俯,这不是表现背东西的舞蹈,这一现象除了与服装的肥厚、装饰物等有关外,从舞蹈学角度分析,向前微俯与动作的大小、强弱、高低对比等关系密切。

      此外,气息的运用也是藏族舞蹈中的一大特点,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藏族民间舞蹈的动律与风韵,内在美与舞姿美的融合,都是通过特有的呼吸方法协调一致,最终达到艺术之升华。藏族民间舞蹈表现感情之奔放、含蓄、热情、沉着,以及节奏之明快、缓慢,都是通过气息的运用带膝部的屈伸和步法,并贯注全身,构成舞姿造型的流动和延续性。

      藏传佛教在祭祀礼仪中,采用头戴各种神祗面具,吸收大量藏族民间舞蹈成份而编排的'程式性舞段,成为宗教本身和*用来驱鬼求神、造福来世、宣扬佛法天命、解说因果关系和表演佛经故事等的宗教舞蹈。这种祭祀舞蹈,被后来藏传佛教的各个教派所采用,称其为《羌姆》。《羌姆》中的舞蹈,包括民间“鸟冠虎带击鼓”的大型“巫舞”。舞蹈多由“拟兽舞”和“法器舞”混杂而成。表演时,没有歌唱,气氛庄严、肃穆,具有很大的威慑力,青海地区又称作“跳欠”。每逢诞辰、藏历新年以及藏传佛教的重要宗教节日,青海各大藏传佛教寺院,如塔尔寺、隆务寺等,都要举行盛大的《羌姆》活动。

      随着唢呐、法号、螺号、鼓钹等奏出的洪亮而庄严的乐曲。担任《羌姆》表演的老少*们,头戴各种神、兽面具,手持法器或兵器,按照神位的高低顺序出场。在震撼人心的祭祀乐曲伴奏下,这些“鸟冠虎带”的诸神一边接受着信徒们的伏地磕拜,一边列队环绕寺院表演场地,扬手、提足地旋转前进,以此作为整个《羌姆》活动的序幕。紧接着一组组具有专题宗教内容的神舞蹈,如突出显示神灵无上威力的“法神舞”、“凶神舞”、“金刚神舞”,表现地狱中小精灵们相互玩耍、嬉戏的“骷髅舞”,为人间带来福禄的“鹿神舞”,以及表演佛经中“舍身饲虎”、“因果报应”等佛经故事的舞段,令人目不暇接。在这诸多的神兽舞蹈中,要数“骷髅舞”和“鹿神舞”最为活泼可爱、舞蹈性最强,也最受观众的喜爱。虽然这两个舞蹈也是宗教舞蹈,但却丝毫没有宗教桎梏下的肃穆、阴森感。为了活跃气氛,在连续的节目间隙,时而还插入由僧侣们进行摔跤、角斗等表演兼比赛的活动来娱乐民众。

      有不少人认为目前的藏族民间舞太守旧,没有突破人旧模式了,许多已经加以改进的具有所谓“现代意识”的民族民间舞蹈作品中我们的确看不到新意,有的只是一些形式上、表达上的创新,脱离了现代的审美要求。因此,若要在原有的舞蹈上有所突破,就要加强其时代感,保持其新鲜活力。那我们可以试想如果过分强调“原生态”会不会太过于保守,反而阻碍了它的发展呢?而又有一部分的人会说了:但你能说《酥油飘香》它不“原生态”吗?是的,我们现在所说的“原生态”并非将最原始的东西放到舞台上面,民间的原生态舞蹈,一直在不断的丰富和发展,有着很大的可挖掘性,而我们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弘扬民族文化。

      总之,藏族传统民舞是藏族劳动人民智慧的文化结晶。因而,藏族传统民舞犹如雪山深处一朵鲜为人知的圣洁高雅的雪莲花。民间舞蹈具有奔放、热情、粗犷、刚健的性格特征,内容极其丰富。因此,我们要不断继承和创新藏族传统民舞,使之发扬广大。

      【拓展】藏族舞蹈的历史介绍

      1、“果谐”(圆圈歌舞)的舞蹈历史

      “果谐”是流传在*农村的一种拉手成圈,分班唱和,此起彼伏,顿地为节,载歌载舞的自娱性圆圈歌舞。常见于农区的村头、旷地、打麦场上。时逢佳节,人们从白天唱到夜晚,从深夜跳到黎明。“果谐”的兴起和*的农业发展相关,它和秋收打场男女分班唱和的劳作形式及修房筑屋“打阿嘎”的劳动节奏有直接联系。舞蹈动作多以2/4节奏变化,重拍起步,膝盖到脚掌直向落地,顿地为节,步法结实稳扎,劳动气息很强,男女在舞中还相互交替进行构成竞舞场面,长于抒发群体的热烈欢腾情绪是其基本的风格特征。

      2、堆谐(城镇踢踏舞)的舞蹈历史

      “堆谐”(城镇踢蹈舞),是指从拉孜到定日一带的农村歌舞,17纪中叶,五世达x在其规定的“雪顿节”上,后藏炯巴藏戏团在演出藏戏时,穿插表演了六弦琴伴奏,踏步为节,重脚上节奏音响变化,欢快热情的“堆”区民间舞,后通过艺人和舞蹈世家加工规范,城市化了的藏族踢踏舞。以*、日喀则最为盛行。

      3、“果桌”--锅庄舞的舞蹈历史

      “果卓”--锅庄舞,早期与*奴隶社会和盟誓活动相关,后来逐步演变成为歌舞结合,载歌载舞的圆圈歌舞形式了。在古代,锅庄多施于祭坛礼仪,宗教色彩很浓,跳时比较拘谨,神情端庄,“多垂头、俯袖、束手而舞”。

      4、“羌姆”的的舞蹈历史

      要说起藏传佛教寺院舞蹈“羌姆”的来源,就必须追溯到藏传佛教在*得以兴起的经过。在公元7世纪时,印度高僧莲花生来到*宣传当时流行于印度的佛教。然而,*当地原始多神崇拜的苯教深入人心,对外来宗教采取排斥、拒绝的态度。为了能在*推行佛教,印度高僧莲花生采取了将印度佛教与*原始苯教相互结合的方法,既保留了佛教教义、对唯一最高主神如来的崇敬,又将笨教中的各种神灵收纳为护法神,而符合了藏族对原始多神进行崇拜的心理,至使*地区在唐代诞生了藏传佛教。

    [阅读全文]...

2022-04-28 13:58:08
  • 藏族的传统节日

  • 传统节日,修养
  • 藏族的传统节日

      藏族节日繁多,基本上每个月都会有节日。藏历元月,是节日最多也最隆重的月份,在这个月里,几乎天天都在过节。藏族节日是藏族文化最主要的表现。藏传佛教在**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成为藏族人民生活的一部分,*的节日由于受其深刻影响,而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有的已演化成纯粹的宗教节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藏族的传统节日,一起来看看吧。


      黄藏历元旦

      藏族称新年为“洛萨”。藏历年古时曾以麦熟为岁首或麦收为岁首,是在夏秋季。据记载,公元前100年以前,藏族就有自己的历法,它根据月亮的圆缺来推算日、月、年。公元7世纪,唐朝文成、金成两位公主先**藏成婚结盟,带来内地的历法。此后,藏族古历法与汉历、印度历法相结合,到元代时形成了天干、地支、五行合为一体的独特的历法。大约十三世纪元代的萨迦王朝时定为藏历元月一日为新岁起始,沿袭至今。

      藏族节日繁多,其中最为隆重、最具有全民族意义的要数藏历新年。藏历新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是一年最大的节庆。从藏历十二月中旬开始,人们就准备过年吃、穿、用的节日用品。成千上万的农牧民涌入*城,购买各种年货。此时是*一年中最为繁忙的季节。

      *族过年是从藏历十二月二十九日开始的。

      藏历除夕是个十分忙碌的日子。

      藏历初一,是在凌晨时分吉祥的“折嘎”说唱中迎来的。藏族人大年初一会来一个“抢水比赛”,每户要出一名青年人到河边、井口或自来水下“抢”头道水。据藏族传统,藏历初一谁抢到第一桶水,就是“金水”,第二桶水被称为“银水”,预示着吉祥、幸运,财源滚滚。当太阳升起时,盛装的人们按长幼次序已吃完几道节日食品。那时,邻居间就要挨户端琪玛、敬青稞酒,高诵沿传已久的“扎西德勒品松措”、“艾玛帕卓贡康桑”等表示吉祥、健康、幸福、和睦的祝辞。此后,全家会闭门欢聚。大年初一,许多信仰佛教的农牧民还到*的大昭寺进行朝拜,祈求新年*安、健康。

      到了大年初二,走亲访友活动使大街小巷热闹起来,也成了人们展示新年时装的时刻,到处都是“洛萨(新年)扎西德勒!”的祝福声。

      大年初三的活动则以宗教、文体内容为主,转经路上、房顶上弥漫着浓浓的桑烟,年轻人在房顶和山顶上插五彩经幡,以祈福禳灾,而广大农牧区还将举行新马驮鞍仪式、赛马、拔河、投掷等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藏历新年的欢庆活动将一直持续到藏历正月十五。

      藏历农家新年

      由于在藏历的元月,后藏(*主要的产粮区,指日喀则一带)农民就要开始春耕,所以后藏一带的藏族祖先很早以前就把每年的藏历12月1日定为藏历农家新年。

      过藏历农家年的*俗一般只在*日喀则一带,其中包括**的尼木县,而*的大部分地区,都是在藏历每年的.1月1日过新年的。

      藏族节日本就繁多,而藏历农家新年是后藏一带最为隆重、最具有民族意义的节日。从藏历11月中旬开始,人们就开始准备过年时吃、穿、用的节日用品。

      虽然真正的农家新年是藏历12月1日,但过节的喜庆活动则从藏历11月29日就开始了。从这天晚上的“古突”合家团聚开始,藏历农家新年的一系列欢乐活动正式拉开了帷幕。藏历农家新年的欢庆活动与*其他地区过藏历新年的活动基本相同,其欢乐活动将一直持续到藏历正月十五。

      萨噶达瓦节

      四月十五日是藏族的萨噶达瓦节。关于它有两种说法:一说是纪念释迦牟尼成道的日子;一说是纪念文成公主到达*的日子。这天*各地都要举行宗教纪念活动。在云南的藏族人民有的还要到维西县的达摩山朝拜,有“转葛拉”(绕山)的仪式。

      转山会

      转山会是藏族传统节日,又称沐佛节、敬山神。流行于甘孜、阿坝藏族地区。每年农历四月八日诞辰时,有九龙叶水为其沐浴,故又称沐佛节。每年这一天,甘孜藏区远*群众身着民族服装,汇集到跑马山上和折多河畔。人们先到寺庙里燃香祈祷,焚烧纸钱。然后转山祭神,祈求神灵保佑。转山后,支起帐篷进行野餐,演藏戏。唱民间歌谣,跳锅庄舞、弦子舞,骑手们还进行跑马射箭比赛。在此期间,人们还要举行物资交流活动和其他文化体育活动。

      采花节

      采花节是舟曲县博峪一带藏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举行,节期两天。传说,很久以前博峪是一个荒僻的山沟,人们以采集和狩猎为生,以树叶和兽皮做衣服。一天,从远方来了一位叫莲芝的姑娘,她美丽善良,心灵手巧,教会了当地人们开荒种地和织布缝衣,还采来百合花为人们治病。有一年五月初五这天,莲芝上山采花,被镍风卷下悬崖摔死了。人们很悲伤,便在这一天上山采花纪念她。久而久之,形成了采花节。

      女儿节

      甘肃文县的藏族,每年农历五月初四、初五,是他们的“女儿节”。节日期间,姑娘们由自己的胞兄陪同,穿上艳丽的服装,带上美味可口的佳肴,上山采茶对歌,和小伙子互相敬酒,祈祝吉祥。

      望果节

      “望果节”(意为转田间)是*藏族传统节日之一。节期为一至三天不等。每年七月,粮食收成在望,*们便背着经卷转绕田间,预祝丰收。同时举行赛马、射箭、文艺表演等活动。

      雪顿节

      雪顿节是藏族传统节日,起源于公元11世纪中叶。每年藏历七月一日举行,为期四五天。雪顿时藏语音译,意思是“酸奶宴”,于是雪顿节便被解释为喝酸奶的节日。后来逐渐演变成以演藏戏为主,又称“藏戏节”。届时,*市附*的居民身着鲜艳的节日服装,扶老携幼,边饮边谈,载歌载舞,观看藏戏,享受节日的欢乐。下午各家开始串帷幕做客。主人向来宾行敬三口干一杯的“松准聂塔”(酒礼),唱各种不同曲调的劝酒歌。歌罢,客人将酒三口饮完。敬酒声、祝福声、欢笑声经久不息。当晚霞染红天际,人们才踏着暮色离开罗布林卡。据佛教规定,出家比丘在一段时间内禁止出门。夏季,藏历6月底期满,比丘出寺下山,世俗百姓以酸奶进行施舍。当时纯属宗教活动。

      17世纪中叶,清朝正式册封四世*后,*各地著名的藏戏团体集中到*为雪顿节助兴,雪顿节活动演变成为以藏戏汇演为主,宗教和文娱活动相结合的重要节日,故又称“藏戏节”,因其范围局限在寺庙内外,并以哲蚌寺为中心,故称为“哲蚌雪顿节”。18世纪初,雪顿节活动中心从哲蚌寺转移到罗布林卡,允许市民入园观看藏戏。

      *民主改革后,雪顿节成为人民群众自己的节日。节日期间有哲蚌晒佛、藏戏表演、逛林卡等活动。每年的藏历6月30日,*市西郊的哲蚌寺都举行盛大的“展佛”活动,让更多的信徒有机会膜拜佛祖,地方*对这样的佛事活动不加干预。节日期间,罗布林卡内,人山人海,林木间到处是帐篷、地*,藏族群众欢聚在这里喝着青稞酒、酥油茶,吃着酸奶,并观看藏戏和欣赏各种文艺节目。

      1993年,*市人民*决定,从1993年起,每年举办一次*雪顿节,同时举办*雪顿节物资交易会。1993年8月16日,首届“雪交会”开幕。如今雪顿节已发展成融文艺汇演、经贸洽谈、招商引资、物资交流、产品展销、体育竞技、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节日盛会。

      2004年,*市人民*决定,为了解决传统雪顿节以藏历为准,每年的公历日期不一致,给国内外游客造成不便的问题,从2004年起,除哲蚌寺展佛活动依然按传统的藏历6月30日进行外,由市*主办的雪顿节固定为每年公历8月18日开幕。

      白来日追节

      藏历10月15日是一年一度的藏族传统节日——白来日追,即“吉祥天母节”。

      关于这个节日的起源,藏族民间有个生动的传说:大昭寺的守护神母玛索杰姆有三个女儿,小女儿白拉协姆,二女儿东赞杰姆,大女儿白拉扎姆。因为她们不听话,母亲便许了咒,愿大女儿一生不得丈夫,即使有也只能一年见一次。咒愿实现了,白拉扎姆的情人住在*河南岸赤仆宗赞,每年只能在藏历10月15日相见一次。

      为庆祝“天母节”,妇女们在这一天刻意梳妆打扮,到白拉扎姆天母像前焚香祈祷。*自古就有不论贫富向晚辈、僧侣、小孩们进行施舍的*俗,小孩们在这一天是最快乐的,一大早就向父母要“白来日追”节日零花钱。

      从藏历十月十四日晚上开始,朝拜白拉扎姆的信徒络绎不绝,许多善男信女纷纷向天母敬献哈达,大昭寺的全寺僧众举行隆重的例行年祭和会供曼荼罗的定时大祭,并将白拉扎姆的天母像面朝*河南岸的赤扑地,而赤扑地也把宗赞的塑像面朝北,表示两相会面之意。

    [阅读全文]...

2022-06-26 14:59:23
  • 藏族舞的基本动作是什么

  • 动作
  • 藏族舞的基本动作是什么

      *族是个信仰藏传佛教的民族,同时也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那么,下面就由小编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藏族舞的基本动作吧。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1、藏族舞的基本动作

      1.1、齐眉晃手

      规格及要领:双手下垂,动作时曲腕,屈肘,以腕带动,两手于胸前交替晃动。右手顺时针划圆,左手逆时针划圆。此动作有大、中、小之分。小于腹前和胸前;中晃的高度于齐眉;大于前上方。

      1.2、晃盖手

      规格及要领:一手晃,另一手曲臂立腕,手心抹,经上弧线从旁及里,形成上弧线的流动。单手的晃盖亦常见多出现于腰旁,腹前。

      1.3、髋前划手

      规格及要领:双手下垂,左右手先后在髋前从内向外至旁划圆。右手顺时针,左手逆时针在*面上划圆。髋前划手和齐眉晃手属规律性连接。

      1.4、前后摆手

      规格及要领:两手下垂于身旁,向前后45°摆动,手腕主动。

      1.5、横向摆手

      规格及要领:两手下垂于身旁,多为单手的横向摆动,手腕主动带动小臂,大臂附随。

      1.6、*面摆手

      规格及要领:两手下垂于身旁,单手起至旁,从外至里于胸前水*面摆动,手腕带动,臂附随。

      2、藏族舞是什么

      *族是个信仰藏传佛教的民族,同时也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在漫长民族历史孕育下的若干节日中,几乎找不到不以歌舞作为敬奉神灵和欢娱民众、借以把节日欢乐气氛推向最高潮的先例。

      3、藏族舞的活动仪式

      望堆举行"望果节"时,为筹备活动,人们较*日更早地开始忙碌。妇女们点燃场院的炉灶,开始了煮茶、捣奶……;男人们忙着支撑帐篷、布置铺满兽皮的观礼座*、在场院南边已垒起的高台上插柳枝和青稞麦等。*中午时分,"望果节"的庆典会场终于布置就绪。在主人热情的招呼下,受邀的外乡宾客依次就座于嘉宾*,并接受主人献上的青稞酒,按*俗用中指蘸酒挥弹三次,以表示对天地诸神的敬重。

      藏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包括三个方面:身姿稳定、手臂晃摆、脚步颤踏。

      1、身姿稳定

      体态自然放松,重心微微向前倾,脚位一般都是小八字位,身姿要保持稳定。

      2、手臂晃摆

      双手扶胯或者双手放在身体两旁松弛状态,身体上下小幅度的颤动,全身不要紧绷,松弛。

      3、脚步颤踏

      膝关节不断做出连绵柔韧的屈伸,带动松弛的上肢运动,使手臂呈现出自然摇摆的状态。

      一基本步伐二手形三脚位

      基本步伐——弦子步伐

      ① *步

      ② 拖步

      ③ 三步一撩

      ④ 二步踢撩

      ⑤ 单靠步

      ⑥ 连靠步

      ⑦ 长靠步

      锅庄踢踏

      1.自然位

      “自然位”是指人在生活中的自然站姿,位置相当于“正步位”和“小八字位”之间,脚尖不靠拢,两脚尖分开不大。

      2.扶胯

      五指自然合拢,双手掌心扶在腰胯两侧,肘与身体*行。这是藏族舞蹈的一种特殊叉腰姿势。

      3.小颤

      “自然位”,双膝比较松弛地上、下屈伸。是藏族“踢踏舞”的基本动律。

      4.退踏步

      “踢踏舞步”。站“自然位”,身体轻松自然。(以右脚为例)右脚前半脚掌向后踏一步,左脚原地轻踏一步,右脚再向前重踏一步,重心仍在左脚。三步均应踏地有声,前两步较最后一步略轻些。“退”和“踏”中间,间隔一脚距离。

      基本动作的要求及做法

      1、齐眉晃手

      规格及要领:双手下垂,动作时曲腕,屈肘,以腕带动,两手于胸前交替晃动。右手顺时针划圆,左手逆时针划圆。此动作有大、中、小之分。小于腹前和胸前;中晃的高度于齐眉;大于前上方。

      2、晃盖手

      规格及要领:一手晃,另一手曲臂立腕,手心抹,经上弧线从旁及里,形成上弧线的流动。单手的晃盖亦常见多出现于腰旁,腹前。

      3、髋前划手

      规格及要领:双手下垂,左右手先后在髋前从内向外至旁划圆。右手顺时针,左手逆时针在*面上划圆。髋前划手和齐眉晃手属规律性连接。

    [阅读全文]...

2021-12-04 07:03:22
  • 藏族宗教节日白拉姆节

  • 节日,修养,传统节日
  • 藏族宗教节日白拉姆节

      白拉姆节,藏族特有节日。是藏族女性专属的节日。下面是藏族宗教节日白拉姆节,快来看看吧!

      “白拉姆”节,每年的藏历十月十五日是*族的传统节日“白拉姆”节,也被称为“仙女节”、“妇女节”,是藏族女性专属的节日。“白拉姆”是藏语,亦翻译为“白扎拉姆”、“白拉日珠”,汉语的意思为“吉祥天女”。

      节日由来

      相传白拉姆是藏传佛教最高护法神之一班丹拉姆的大女儿,与大昭寺护法神赤尊赞相互爱慕,并私订终身。班丹拉姆发现后,对大女儿的爱情极为恼怒,不许他们相爱,阻止未果,则咒她一生得不到一个丈夫,即使有也只能一年见一面。然后把赤尊赞赶到*河南岸,规定只有每年的藏历十月十五日,白拉姆和赤尊赞可以隔河相见,但只能相互看望点完半支蜡烛的工夫。就这样,白拉姆和赤尊赞年复一年地承受着分离的折磨和煎熬。

      节日传说

      虽然白拉姆女神自己的爱情生活十分不幸,但她却是一位慈悲友善的护法神,特别地护佑妇女和儿童。*的妇女非常同情她,将每年的藏历十月十五日,也就是女神和赤尊赞隔河相望的日子,设立成*最隆重的节日——白拉姆节。

      白拉姆的形相一般为:肤色洁白,一面二臂,三只细长的眼睛流露出和善的目光,嘴微微张;发髻高耸,头戴花冠,耳饰金色大环;身披绿色大衣,内着大红袍,脚下穿红靴,坐于莲座上。她右手拿一支白杆的长羽箭,箭上挂了一副骰子,这暗示她和圣湖以及占卜有关;左手端一只盛满珠宝的碗。她能给苦难不幸的妇女带来欢乐,给丑陋的人带来美貌,给悲观的人带来希望,给有情人送去美满因缘。*有这样一个说法:*女子之所以聪明伶俐,婀娜苗条,都是因为有白拉姆女神在保佑。

      每当节日来临的时候,妇女们就会盛装来到大昭寺烧香、磕头,朝拜白拉姆女神,也祈求自己的爱情一帆风顺。在每年的这个时候,*妇女们要拥着大昭寺里的白拉姆神像绕城歌唱*,而在这一天,男人们对妇女也变得格外亲切、尊重。

      节日*俗

      这一天,藏区各地的妇女们都会早早起床刻意梳妆打扮,集体相约外出游玩,她们到八廓街去煨桑、为班丹拉姆女神供奉糌粑和酒,到白拉姆像前焚香祈祷,为自己的将来许个好愿也是不可少的。尤其是*妇女对白拉姆怀有深深的敬意,认为这位女神能保佑自己保持身材苗条、面容姣美。

      “白拉姆”节当天,除了可以在神女像前许下心愿,藏族姑娘们还会三五成群,以供奉女神为名在八廓街上找男性讨钱,其实能否要到钱都无所谓,仪式感带来的快乐远多于钱要到手了的快乐。而男性们这一天也尤其大方,不会不给。

      在“白拉日珠”这一天,*的妇女们会拎着自己酿好的青稞酒去供奉班丹拉姆和她的女儿们。供奉的过程,就是把酒倒进蛙脸女神像前的一个大肚子铁桶,酒又从铁桶尾巴上的软管里流出来,流出来的酒算是被女神“加持”过了,供奉酒的妇女们会拿刚刚倒空了的瓶子和酒壶去接,没有带壶的人则用手捧着,接一些喝了,又把手上沾的酒在头顶抹抹。

      除了供酒,妇女们还会带糌粑和青稞粒,把这些贡品撒在煨桑炉中。那些从大昭寺里膜拜完又拎着被女神“加持”过的酒出来的妇女们,胸前扎着白哈达,在街角一起喝青稞酒,一起唱起悠远古老的`藏戏。所以过白拉姆节更多是妇女们借这一天与老朋友相聚、集体狂欢的日子。

      还有另一种传说是:节日期间在河里洗过澡的妇女这一年基本不会感冒了,但在藏历10月15日这一天,妇女们会集体感冒。

      节日仪式

      15日清晨,旭日初升,*们用头顶着代表白拉姆的天母像来到八廓街。这时来自各地的善男信女纷纷向天母敬献哈达。天母像随后来到八廓东北的甘丹大经杆处,由*土地神恰赤从噶玛夏前来向天母敬献哈达、顶戴敬礼。此后逐次至八廓东南街与天母妹妹东赞杰姆相会,并将天母像面朝*河南岸的赤仆地,同时赤仆地也有僧人将宗赞的塑像面朝北,表示两相会面之意。最后返回大昭寺,迎坐在原来的宝座上。

      节日歌谣

      (1)

      母牦牛耳朵聋了,

      帽子双层戴了;

      黄牛犄角断了,

      经幡边上插了。

      (2)

      (亲热振的)智鱼瓦被赶下了台,

      (达札派的)夏格巴取而代之;

      朗琼瓦也失去了噶伦的位置,

      索康代替了他的职务。

      (3)

      一万两当枕头枕了,

      两万两当垫子垫了,

      出了五万两的高价,

      小孩子也能当噶伦。

      (4)

      噶雪巴出了二千五,

      索康金砖送进府;

      今年*的摄政王,

      生意做得真不错。

      (5)

      金子的炒锅里面,

      扎齐军人在炒青稞;

      两面鼓的噶伦,

      把活佛送进了坟墓。

      (6)

      宰杀公山羊的屠夫,

      是勇敢无畏的歪嘴巴,

      宰杀公山羊的孽报,

      是登上*市政官宝座。

    [阅读全文]...

2022-05-02 08:19:05
  • 藏族**礼*俗

  • **礼,修养
  • 藏族**礼*俗

      藏族的意思是个古老的民族,藏族的古代*称为“吐蕃”。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藏族**礼*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藏族这个生活在世界屋脊的古老民族,它无论在物质,精神或者社会等各个方面都有一些从古传承的*俗。仅仅在人生仪礼方面就有很多礼俗,从一个人在母亲肚里孕育开始直至结束自己的生命为止,就要经受很多人生仪礼。如:诞生仪礼,成年仪礼,婚姻仪礼等等。成年礼,对藏族人来说,是他们自诞生仪礼后的又一大礼。在藏区,任何地方都会举办成年礼,男女各个不同。在安多地区,比较盛行为女孩子举行成年礼,尤其是在青海贵德,女孩子长大后举行成年礼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不过,现如今在藏区有些地方,这个*俗已基本失传乃至消失。

      在青海贵德,给女孩子办成年礼是一件必要的仪礼,因为它就如同一辆必须有通行证才能通过一样,女孩子必须要举行成年礼,长大后才可结婚。否则就同没有通行证而过不去一样不可心结婚的。所以,举行成年礼是每个女孩子人生当中,也是每个父母为之操心的大事。但就在定小小县城里,对这一*俗,每个乡与乡,甚至邻*的村与村之间都有很大区别,有的更为已经失传于这一*俗。而它们的区别又在于,比如:有些村子是白天举行,有些却是晚上。而它举行时所遵循的`规矩及每一细节也都有不同之处。显而易见,在随着时代的变化,成年礼这一*俗也在经历着种多的变化。

      我今天就以我们村子为例,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举办成年礼。成年礼,它不是一件随便能举行的仪礼。首先,年龄的选择是一个问题。它必须是在女孩子九岁、十一岁、十三岁、十五岁这些年龄中选择一个岁数为条件,而其它年龄段是不可以的。其次,就是请一位活佛或*打卦算卜,确定一个良辰吉时的日子。最后,就是要忙着准备了。而这方面也有很多规矩。在举行成年礼的前一天,就要为接受成年礼的女孩(我们家乡称之为“文玛”),也就是为“文玛”梳辫子也有很多要讲究的。先要找一个与“文玛”的属相配的夫妻和睦,家庭幸福美满的已婚妇女来梳。在“文玛”的左右两侧各梳20个小辫子,中间梳一个大的,并在发尾用蓝色哈达绑上,再把镶有白色海螺及珊瑚等头饰系上去。这些都意为能给“文玛”一生都带来吉祥幸福。

      第二天,也就是举行成年礼的那天,天还未亮,“文玛”就得坐在一张白毡子上听*们为自己祈福诵经。之后,就在妇女们的陪同下,唱着“成年歌”(只有举行成年礼时唱的歌),到自家大门外,对着家门口正在诵经的*们再听。等完了后,“文玛”就要把自己前面放有的几个土块一一踢开,并跳一堆用一根根小木块架起来的火堆进家门。这些都意为“文玛”能在自己的人生路上遇到困难就如同踢开土块一样能顺利走完自己的人生。而跳火是希望趋邪避魔,看起来有点迷信。等到“文玛”进了家门,就是整个早上最为热闹的一个环节——“抢文玛”。这时“文玛”由村里的妇女们保护藏在最后面。然后,就有男人们去抢,起先,男人们是一个一个去讨,到最后会一拥而上,但只要被妇女们抓住,就要经历揪耳朵,或者把穿着的藏袍又拉又扯,不过不会扯破的,所以在男人们逃过一个个妇女的毒手,跑出来时,显得很狼狈。但都不会在意的,仍然现得不亦乐乎。虽说是去抢“文玛”,但最终是不会真抢,只是作势而已。在“抢文玛”这出戏完了后,“文玛”又要唱着“成年歌”到主屋去,一进去,又要接受一位年老的妇女说唱并合的祝福歌。然后,如果有兄弟就要兄长或弟弟抱住房住,而“文玛”继续唱着歌围着抱着房柱的兄长转三圈。这可以看出一种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思想。

      藏族一般把在婚礼等仪礼上的最主要的客人叫做“阿香”。而在经过一连串的规矩之后,把“阿香”及客人们迎接入座后,“文玛”家就要盛情款待客人们。期间,不仅是吃唱方面丰盛,而且还有一些能歌善舞的人来唱歌跳舞。而这一天最为有特色的就是论是客人们送贺礼,还是“文玛”家回赠礼物都会有一些祝词家,以说的形式,祝福“文玛”及客人们,而说的内容不外乎是一些吉祥、*安、如意等的祝福词,说的绘声绘色,滔滔不绝,很是出色,成了这一天的一个亮点。

      这就是青海贵德地区的成年礼,不过各地的仪礼是有很大区别,而这只是其中之一。现今,这此仪礼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这个*俗却到现在还保持着,而它所包含的文化及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值得我们挖掘,并保护这一*俗的延续。

    [阅读全文]...

2022-01-02 12:02:03
  • 藏族的传统舞蹈介绍大全

  • 舞蹈,传统,体育
  • 藏族的传统舞蹈介绍大全

      藏族是*56个民族中,人口较多、分布地域广阔的民族之一。藏族的传统舞蹈是什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藏族的传统舞蹈简介,欢迎阅读。

      藏族的传统舞蹈介绍

      藏族的分布区域以*自治区为主外,还遍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多个省份。藏族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具有悠久的民族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也正是由于藏族具有以上的人文特点而出现了:因藏族生活地域的差异、各自与周边其他民族的交往,而在相同类别的文化现象与艺术品种、节日和祭祀活动中,形成了诸多形式不一、风格各异的礼仪和歌舞。

      *族是个信仰藏传佛教的民族,同时也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在漫长民族历史孕育下的若干节日中,几乎找不到不以歌舞作为敬奉神灵和欢娱民众、借以把节日欢乐气氛推向最高潮的先例。

      在藏族的民间节日中,希冀丰收与欢度“望果节”是辛劳了大半年后人们的最大期盼和喜悦。在藏语中“望果节”的“望”字,意为“田地”,“果”为“转圆圈”,“望果节”的整个意思便是:围绕丰收的田野歌舞。

      “望果节”的由来和酬神仪式的舞蹈,在《笨教历算法》中有一定的记载。传说在公元五世纪末,藏王布德贡坚向笨教教主请教保佑作物丰收的办法时,教主指出:让耕作的农民在即将收获的田地周围绕行并舞蹈娱神,上天将会赐予丰收。从此,每年收获之前,笨教僧侣充当祭祀队伍的先导,高举幡旗、手拿缠绕哈达的木棒“达达”与羊右腿,率领着各个村落手持青稞麦穗的农民和盛装妇女,排成长长的队伍,围绕农田地界进行“收敛地气、祈求丰收”的法式活动。在这浩荡的*过程中,人们不停地高呼赞美神灵和祈求丰收的口号,直至回到村中,把麦穗和小旗插在谷仓或神龛上为止。

      *的“望果”活动在八世纪中期前,只有十分简单的祭祀仪式。至八世纪后半叶黄教创立,“望果”活动被加入了更多的宗教色彩,成为具有整套宗教祭祀仪式、包括“绕田*”和“庆典”两部分活动,而列入藏族农区节日。

      “望果节”的庆典仪式,在乡长简短的讲话后开始。乡里的代表一一走到高台前,虔诚而认真地把带来的茶、酒、食品供奉在高台上的柳枝和青稞前,以此表达百姓对神灵赐予丰收的祈求与感激之情。放供品于没有神像的柳枝和青稞前,其因是藏族自古有着原始多神崇拜的传统,他们崇敬高大的树木,认为大树有连接天地、沟通神人的功能,因此许多崇拜仪式都在大树前的空地上进行,以达到祀神和娱神的目的。但自古有“高原粮仓”美称的后藏,要想在这里找到一片林子是十分困难的,因此农区的“望果节”活动一般都在村边的场院举行。为了与神灵沟通,人们只好在场院边临时搭建个高台,台上用插放披挂彩色布条的柳枝来象征祥云围绕的参天大树。

      后藏农区“望果节”活动的日期,随青稞麦的成熟而定,节日一般三至五天不等。活动的规模大小和举办时间长短,根据各乡的经济能力而定。

      望堆举行“望果节”时,为筹备活动,人们较*日更早地开始忙碌。妇女们点燃场院的炉灶,开始了煮茶、捣奶……;男人们忙着支撑帐篷、布置铺满兽皮的‘观礼’ 座*、在场院南边已垒起的高台上插柳枝和青稞麦等。*中午时分,“望果节”的庆典会场终于布置就绪。在主人热情的招呼下,受邀的外乡宾客依次就座于嘉宾*,并接受主人献上的青稞酒,按*俗用中指蘸酒挥弹三次,以表示对天地诸神的敬重。

      礼仪结束之后便是用于“娱神” 舞蹈的动。伴随着激烈的鼓声,一位头戴画有星辰蓝色藏戏面具、身着五彩藏袍的老者首先登场亮相。他肩上斜挎铜铃和宝剑、手持缠白色哈达被称为“达达”的神杖,踩踏着鼓乐节奏向场院中心舞来。这位崇高的神灵代言人站定位置后就开始挥动神杖,承担起指挥娱神舞蹈的职责。在老者的一个手势之下,四周早已待命即舞的八名鼓手,便大步流星地向着场地中心疾鼓而来。这些百里挑一的剽悍男子,枣红色脸堂配上盘在头顶夹杂着殷红丝线的油黑发辫,更透着神采奕奕的阳刚之气。他们身披五彩短披肩、脚蹬红黑间色高腰藏靴、腰旁横挎直径约六十厘米绘有五彩花纹的大鼓、双手各持马蹄槌,在边击鼓边双脚不停地跳跃下,进行着快速而灵巧的队形变化。他们忽而组成圆圈旋转飞舞,忽而排成两队穿梭驰骋,以队形的变化达到渲染气氛、表现舞蹈力度的目的。然后通过舞者所采用的各种姿态,来体现每个舞段的主题。

      《日喀则大鼓舞》的编排,首先以热烈的圆圈舞队形,呈现着人们和谐而稳定的生活情景。转而在快速击鼓的节奏下,鼓舞以大段相互穿梭和跑动的队形变化,来表现好男儿搏击沙场、英勇抗敌,直至凯旋归来的征战过程。在一段激奋人心的鼓舞之后,接下来的便是一段抒情的慢板。刚才还是剽悍、英武的勇士,顷刻间竟又文静得好似闺房绣娘。随着神杖“达达”的摇动,鼓手们的舞步也因悠扬的鼓乐变得轻快,投入了技艺精湛、仪态万方的.“四人小场子”表演,再次回复到人们对和*家园的赞美与向往之中。

      藏族传统的民间舞蹈分两大系统四大类,民间歌舞和宗教舞蹈两大系统,又可具体分为谐、卓、噶尔和羌姆四大类。

      谐泛指流传在广大农牧村镇的自娱性集体歌舞,其主要形式有:果谐即圆圈舞。是流传在前后藏地区广大农村的一种自娱性集体歌舞。以山南地区的最有代表性。舞蹈时,人们围着盛有青稞酒的酒缸,男女各站一边,拉圈起舞,从左向右沿圈踏步移动并分班歌唱。领舞者不时发出“休休休”的呼喊,指挥群舞者统一节奏;果卓俗称锅庄,是圆圈歌舞的意思。舞蹈动作有力,舞姿矫健奔放,有模拟禽兽的动作,如模拟山鹰的各种形态。地区风格很突出,一般分为农区果卓、牧区果卓、林区果卓;堆谐是一种踢踏舞。

      卓泛指表情性强的集体舞。包括多种鼓舞、拟兽舞、性格舞等。这类舞蹈一般重技巧表演,歌时不舞,舞时不歌。

      噶尔藏语意为专业性的表演歌舞。这部乐舞,一直表演于*宫廷。它吸收了部分藏族舞蹈的韵律和动作,已经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藏族宫廷舞蹈。表演这种乐舞的是男性儿童,称噶尔巴。

      羌姆泛指驱鬼酬神,宣扬佛法天命,解说因果关系和表演佛经故事的宗教性舞蹈。包括民间“鸟冠虎带击鼓”的大型巫舞,主要是指*寺的跳神。这种舞蹈最早是根据印度佛教瑜伽宗的礼仪,吸收本地反映自然崇拜的巫舞、拟兽舞、法器舞混杂而成。在表演时没有歌唱,气氛严庄肃穆。

      藏族舞蹈的文化特征

      1、在藏族传统文化典籍“大小五明学”中,把舞蹈归于“工巧明”(即工艺学),这就表明舞蹈艺术在理论上被定位于大文化范围之内,并形成具有成熟理论依据的艺术形式之一。

      2、藏族人民都在他们的社会生活中创造了一整套反映民族生活、思想情感并具备一定审美特征的艺术表现形式,并且顺应自然规律和文化发展规律,结合民族所处地理环境、政治历史、宗教信仰、民俗民风的不同,又形成了具有*族地方特色风格的“藏舞”。

      3、藏族是一个宗教信仰非常普及的民族,以至于全民信教。观看藏舞表演时,可以注意舞者双手的动作,双手在藏族舞蹈中尤为重要。从对双手的基本要求看,除灵活多变外,手势还要如同“莲花印”,即双手要像盛开的莲花瓣,要有层次地旋转,在旋转中产生优美的想象,这充分展现了藏族人民对宗教的虔诚和信仰。这种舞蹈姿态所反映出来的心理愿望既符合舞蹈艺术的基本要求,又体现了先人们讲究匀称的美学文化思想。

      藏族民舞的表演风格

      藏族舞蹈非常强调舞蹈时脚、膝、腰、胸、手、肩、头、眼的配合及统一运用。如“热巴舞”、昌都“果卓”、定日“甲谐”、贡布“箭舞”等舞蹈中,男子舞者的上身动作非常讲究,不论手持道具与否,其“上身动作像雄狮”威武雄壮,极富有高原人彪形壮汉的气质,给人以战胜一切艰难险恶环境的信念,而女子舞的上身动作则含蓄典雅,给人以健康和优美的感觉。与此同时,“果卓”、“果谐”等不少舞蹈中男女舞者的前胸或上身动作稍向前俯,这不是表现背东西的舞蹈,这一现象除了与服装的肥厚、装饰物等有关外,从舞蹈学角度分析,向前微俯与动作的大小、强弱、高低对比等关系密切。

      此外,气息的运用也是藏族舞蹈中的一大特点,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藏族民间舞蹈的动律与风韵,内在美与舞姿美的融合,都是通过特有的呼吸方法协调一致,最终达到艺术之升华。藏族民间舞蹈表现感情之奔放、含蓄、热情、沉着,以及节奏之明快、缓慢,都是通过气息的运用带膝部的屈伸和步法,并贯注全身,构成舞姿造型的流动和延续性。

      藏传佛教在祭祀礼仪中,采用头戴各种神祗面具,吸收大量藏族民间舞蹈成份而编排的程式性舞段,成为宗教本身和*用来驱鬼求神、造福来世、宣扬佛法天命、解说因果关系和表演佛经故事等的宗教舞蹈。这种祭祀舞蹈,被后来藏传佛教的各个教派所采用,称其为《羌姆》。《羌姆》中的舞蹈,包括民间“鸟冠虎带击鼓”的大型“巫舞”。舞蹈多由“拟兽舞”和“法器舞”混杂而成。表演时,没有歌唱,气氛庄严、肃穆,具有很大的威慑力,青海地区又称作“跳欠”。每逢释迦牟尼的诞辰、藏历新年以及藏传佛教的重要宗教节日,青海各大藏传佛教寺院,如塔尔寺、隆务寺等,都要举行盛大的《羌姆》活动。

      随着唢呐、法号、螺号、鼓钹等奏出的洪亮而庄严的乐曲。担任《羌姆》表演的老少*们,头戴各种神、兽面具,手持法器或兵器,按照神位的高低顺序出场。在震撼人心的祭祀乐曲伴奏下,这些“鸟冠虎带”的诸神一边接受着信徒们的伏地磕拜,一边列队环绕寺院表演场地,扬手、提足地旋转前进,以此作为整个《羌姆》活动的序幕。紧接着一组组具有专题宗教内容的神舞蹈,如突出显示神灵无上威力的“法神舞”、“凶神舞”、“金刚神舞”,表现地狱中小精灵们相互玩耍、嬉戏的“骷髅舞”,为人间带来福禄的“鹿神舞”,以及表演佛经中“舍身饲虎”、“因果报应”等佛经故事的舞段,令人目不暇接。在这诸多的神兽舞蹈中,要数“骷髅舞”和“鹿神舞”最为活泼可爱、舞蹈性最强,也最受观众的喜爱。虽然这两个舞蹈也是宗教舞蹈,但却丝毫没有宗教桎梏下的肃穆、阴森感。为了活跃气氛,在连续的节目间隙,时而还插入由僧侣们进行摔跤、角斗等表演兼比赛的活动来娱乐民众。

      有不少人认为目前的藏族民间舞太守旧,没有突破人旧模式了,许多已经加以改进的具有所谓“现代意识”的民族民间舞蹈作品中我们的确看不到新意,有的只是一些形式上、表达上的创新,脱离了现代的审美要求。因此,若要在原有的舞蹈上有所突破,就要加强其时代感,保持其新鲜活力。那我们可以试想如果过分强调“原生态”会不会太过于保守,反而阻碍了它的发展呢?而又有一部分的人会说了:但你能说《酥油飘香》它不“原生态”吗?是的,我们现在所说的“原生态”并非将最原始的东西放到舞台上面,民间的原生态舞蹈,一直在不断的丰富和发展,有着很大的可挖掘性,而我们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弘扬民族文化。

      总之,藏族传统民舞是藏族劳动人民智慧的文化结晶。因而,藏族传统民舞犹如雪山深处一朵鲜为人知的圣洁高雅的雪莲花。民间舞蹈具有奔放、热情、粗犷、刚健的性格特征,内容极其丰富。因此,我们要不断继承和创新藏族传统民舞,使之发扬广大。

    [阅读全文]...

2022-03-12 11:26:28
  • 值得收藏的励志名言警句

  • 名言,收藏,励志
  • 值得收藏的励志名言警句

      在我们*凡的日常里,说到名言警句,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名言警句蕴含着深邃的哲理,闪耀着理性的光辉,在议论文中既可作为论点,又可作为论据。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名言警句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值得收藏的励志名言警句,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别低头,王冠会掉;别流泪,坏人会笑。

      2.每一天都是一个开始,深呼吸,从头再来。

      3.没有口水与汗水,就没有成功的泪水。

      4.妈妈说过没有人值得你为他哭,唯一值得你为他哭的那个人,永远都不会让你为他哭。

      5.别刚从底层混起,就混得特别没底。

      6.死,可以明志;生,却可践志。

      7.人最值得高兴的事:父母健在、知己两三、盗不走的爱人。其他都是假象,别太计较。

      8.泪水不是为了排除外在的悲伤,而是为了自由的哭泣。

      9.不要只因一次挫败,就忘记你原先决定想达到的远方。

      10.不是没有用,而是没去用。

      11.不识货,半世苦;不识人,一世苦。

      12.成功便是站起比倒下多一次。

      13.永远不要埋怨你已经发生的事情,要么就改变它,要么就安静的接受它。

      14.只要你是天鹅蛋,就是生在养在鸡场里也没有关系。

      15.坚持比放弃更容易。

      16.即使是不成熟的尝试,也胜于胎死腹中的策略。

      1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8.生命不在于活得长与短,而在于顿悟的早与晚。

      19.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底线,只有心灵站直了生命才不会倾斜。

      20.人生是一个舞台,没有精彩的彩排。

      1.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2.人若软弱就是自己最大的敌人;人若勇敢就是自己最好的朋友。

      3.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4.外在压力增加时,就应增强内在的动力。

      5.要纠正别人之前,先反省自己有没有犯错。

      6.少一点预设的期待,那份对人的关怀会更自在。

      7.怨言是上天得到人类最大的供物,也是人类祷告中最真诚的部分。

      8.人的价值,在遭受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9.有理想在的地方,地狱就是天堂。有希望在的地方,痛苦也成欢乐。

      10.伟大的事业不是靠力气、速度和身体的敏捷完成的,而是靠性格、意志和知识的力量完成的。

      11.重视自己生命的人,就会重视时间,因为时间不只等于金钱,更等于生命。

      12.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13.最好的,不一定是最合适的;最合适的,才是真正最好的。

      14.把你的脸迎向阳光,那就不会有阴影。

      15.现在过的每一天,都是余生中最年轻的一天。

      16.积极思考造成积极人生,消极思考造成消极人生。

      17.没有口水与汗水,就没有成功的泪水。

      18.当一个人先从自己的内心开始奋斗,他就是个有价值的人。

      19.一个人最大的破产是绝望,最大的资产是希望。

      20.人之所以有一张嘴,而有两只耳朵,原因是听的要比说的多一倍。

      1、沧海可填山可移,男儿志气当如斯。

      2、没有风浪,便没有勇敢的弄潮儿;没有荆棘,也没有不屈的开拓者。

      3、松软的沙滩上最容易留下脚印。钽也最容易被潮水抹去。

      4、人之所以异于禽者,唯志而已矣!

      5、只要不放弃努力和追求,小草也有点缀春天的价值。

      6、骏马是跑出来的,强兵是打出来的。

      7、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8、天赋是埋藏在矿里的黄金,才能是挖掘矿藏的矿工。

      9、攀登山顶的脚力,生于“欲穷千里目”的壮心和“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意志。

    [阅读全文]...

2021-12-07 09:14:35
藏族名言警句 - 句子
藏族名言警句 - 语录
藏族名言警句 - 说说
藏族名言警句 - 名言
藏族名言警句 - 诗词
藏族名言警句 - 祝福
藏族名言警句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