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李斯特名言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李斯特名言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李斯特名言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李斯特名言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肖邦与李斯特的钢琴练*曲异同分析
打开任何一本西方音乐史,肖邦和李斯特肯定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尽管如此,从浪漫主义的更细致的划分上,二人显然不属于同一类型,两者的风格迥然不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肖邦与李斯特的钢琴练*曲异同分析。
肖邦与李斯特的钢琴练*曲异同分析
摘 要:波兰的肖邦与匈牙利的李斯特是浪漫主义时期两颗璀璨的巨星,二者的所作的练*曲均在浪漫主义钢琴音乐中占有举足重轻的地位。本文主义从二者练*曲的创作背景、创作手法、演奏技巧等方面进行分析,试图从更深的层次上对二者的练*曲有所了解。
关键词:肖邦 李斯特 钢琴练*曲 浪漫主义时期
Abstract: The Polish Chopin and Liszt Hungary are two bright stars Romantic period, both of which are made of etudes in Romantic piano music plays give enough light weight status. This paper ***yzed doctrine from both etude creative background, creative approach, playing techniques and other aspects, trying a deeper level of understanding between the two etudes.
Keywords: Chopin Liszt Piano Etudes Romantic Period
“练*曲”原是作曲家们为学生练*某种演奏技巧而创作的曲子。它往往是依据单一的音乐动机写成的。肖邦与李斯特练*曲的出现将钢琴演奏艺术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肖邦是第一位将练*曲这个音乐体裁作为音乐会演奏曲目出现的作曲家,而李斯特创作的练*曲将钢琴演奏技巧发展到了一个无与伦比的地步。
肖邦一生一共作有27首钢琴练*曲,其中op.10 的12首,op.25的12 首,以及3首新练*曲。Op.10 的No.1、No.2、No.5、No.6 作于1830 年,No.8、No.9、No.10、No.11作于1829年,No.7、No.12 作于1831 年,No.3 作于1837年,这12 首作品是献给他的朋友李斯特的;op.25No.4、5、6、7、8、9、10、11作于1832 - 1834 年,No.1作于1834,No.2、3、12作于1836年,这12首作品是献给达左尔伯爵夫人的;3首新练*曲均作于1839 年。李斯特一生作有23首钢琴练*曲,其中超级音乐会练*曲12首,初创于1826 年,帕格尼尼练*曲6 首,出版于1851 年;3 首音乐练*曲,创作于1848年,两首音乐会练*曲,作于1862- 1863。
肖邦练*曲的创作从1829- 1839年历经10年。他的音乐创作与19世纪上半叶波兰特定的历史社会境况和社会心理有着深刻联系。1829 年,肖邦从华沙音乐学院毕业,此时波兰民族斗争运动正在走向高潮,如火如荼的民族运动培育了肖邦的民族感情爱国热忱。在此后的10 年中,肖邦经历了与故乡、亲人的离别,在巴黎崭露头角,感情受挫,与乔治桑恋爱,健康恶化等一系人生的重大事件。因此,在他的练*曲中,有忧郁的感伤,激情的迸发,忧虑哀思的沉郁,也有坚强刚毅的不屈。而李斯特创作12首钢琴练*曲时只有15岁,已经被称为匈牙利神童。在创作手法上,肖邦练*曲让听众从车尔尼、克莱门蒂等作曲家传统的练*曲之下**出来,听到了光彩夺目的创新。他的作品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即使是练*曲,其音乐形象也让听众遐想不已。听他的作品,似乎从每一个音符中都能看到波兰民族性的身影。他精心地编织了各种更具难度、深度及更为新颖的技巧,并在每一个练*曲里面嵌入一个个性鲜明、充满灵气的主导乐思作为其主线,从而使他的练*曲在技术和音乐上具有极高的欣赏与练*价值。肖邦作为一位钢琴诗人,他的练*曲纯粹为钢琴而作,优雅而且细腻,李斯特的练*曲在音响效果上则更加交响化,更具有乐队的宏大效果。李斯特的钢琴练*曲可以通过配器改编成乐队作品而增加其效果,而肖邦练*曲离开了钢琴则会失去它最动人的魅力。另外,在篇幅上,李斯特的练*曲大部分略长于肖邦练*曲,有不少能划分出明显的段落来;肖邦练*曲在音乐上几乎都是一气呵成,要求音乐家的气息绵长而有弹性,内心的气息应该是长线条的,随着旋律线的发展来呼吸、换气、渐强或渐弱,这是演奏浪漫主义时期作品的一大基本要求。
在技术上,肖邦练*曲中大部分作品以右手技巧训练为主,但是音乐变化及和声走向却大部分由左手来完成,所以说在肖邦练*曲中,旋律往往在左手上,故我们常常可以通过左手的和声进行及旋律走向来划分肖邦练*曲乐句的走向。而在为数不多的右手演奏旋律的例子中,我们也是通过旋律声部的语气来划分乐句,例如op.10 No.9 、op.10 No.12。肖邦练*曲多偏重于一个技术特点,比如拉长的琶音的op.10 No.1,弱指独立的op.10 No.2,三度训练的op.25 No.8,以及八度半音阶进行的op.25 No.10等,都是一首练*曲偏重于一个技巧难点。而李斯特练*曲的大部分作品都是由两个或者多个技术难点所组成的综合性练*,例如帕格尼尼练*曲之六,在每一个变奏中都有不同技巧练*的侧重点,仅在这一首练*曲中就有如琶音、跳音、远距离跳动、八度、三度、颤音等数个技巧难点。又如帕格尼尼练*曲之三《钟》,在模仿钟声的过程中,李斯特结合了远距离跳动、重复音、半音阶、八度等多种技巧,因而使得钢琴家不仅要对多个技术难点各个击破,还要能在不同的技术难点中游刃有余的转换,这对钢琴家的演奏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在速度上,
肖邦的练*曲总的来说比较稳定,作曲家没有在乐谱上标记太多速度变化,大多是在同一个速度之下完成。而李斯特的练*曲则在速度上比较多变化。李斯特在很大部分练*曲中都有明确的速度标记变化,例如在《森林的呼啸》练*曲中,第14、26、36、53小节就有明确速度变化的要求;在轻盈练*曲中,第37小节也有速度变化的要求。还有大量的速度标记在乐谱中可以找到,这里不一一列举。在力度和表情符号上,肖邦练*曲较为精炼,没有李斯特练*曲那么多的标记。李斯特在其练*曲中写下了大量的力度和表情符号。在节奏上,肖邦练*曲多用均匀的音符时值,而李斯特练*曲节奏则比较多变。肖邦的练*曲要求的是整首练*曲跑动的均匀,声音的流光溢彩,手指的灵巧敏捷,如珠落玉盘;而李斯特的练*曲除了要求对不同技巧自如的组织外,经常有很多华彩跑动片段,专门用于炫技与表现其戏剧性,在技巧中,半音阶、八度及和弦所占的份量尤其重,几乎在每一个练*曲中都能找到。由此可见斯特对恢弘、华丽、炫技效果的重视。在织体上肖邦的写作手法较为细腻,层次分明;李斯特的练*曲较肖邦练*曲更为厚重,层次更多。因此在李斯特练*曲中,力度的范围相较于肖邦练*曲更宽一些。因此,从音色上来说,肖邦挖掘的是作为钢琴本身的声音,而李斯特则发掘的是以钢琴作为一个乐队的声音。李斯特具有冲动的,充满激情和追求诗意的性格,强调音乐与文学性,诗意的结合。在他心目中,标题音乐与诗意的、描绘性的甚至是叙述性的主题素材有着密切联系。
综上所述,肖邦与李斯特这两位伟大作曲家的练*曲在技巧与音乐的结合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其大胆的和声变化丰富了钢琴的音乐语言,拓宽的音域极大地丰富了钢琴的音响效果,大量新创作手法的运用大大增强了钢琴的表现力。这两位作曲家留下的练*曲,技巧高难,音乐内涵极为生动且深刻,堪称是钢琴艺术史中的两块瑰宝。
参考书目:
[1] 于润洋.西方音乐史.上海音乐出版社;悲情肖邦.上海音乐出版社
[2] 张薇.西方钢琴艺术史.上海音乐出版社
[3] 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人民音乐出版社
李斯特与肖邦的故事
李斯特即使不是唯一最伟大的、也堪称是顶尖的钢琴家之一。他的钢琴曲独树一帜,交响诗则开拓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一直是音乐界一位浪漫的谜一样人物,是天才而不乏狡黠机智,是炫技家同时也具表演天份。
1.李斯特的'女婿是谁?
瓦格纳是德国著名的作曲家,著名的古典音乐大师。他承上启下的完成了古典音乐和后浪漫主义音乐的衔接。在德**剧史上,瓦格纳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政治和宗教领域,瓦格纳的争议较大,他的思想复杂性造就了他对音乐的理解和矛盾的不同的音乐体现方式。
李斯特跟瓦格纳的交集冲突是因为李斯特的私生女竟然嫁给了比她大26岁的瓦格纳,李斯特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也开始不再联系瓦格纳。瓦格纳对女性的评判也是矛盾的,他认为女性有救赎和毁灭的两面,或许也是因为此,李斯特在女儿跟瓦格纳私奔之后,在将*十年的时间没有承认瓦格纳的身份。直到晚年期间,瓦格纳在歌剧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李斯特才渐渐的接触瓦格纳。
瓦格纳只是李斯特的女婿之一,但是也是最有争议和最具有影响力的一个。他在歌剧方面的造诣令人瞠目结舌,但是他在政治和宗教上的思想性,直到现在争议很大。他也是自传最多的音乐家。处于同时期的李斯特和瓦格纳有过一段时间的真空期,但是在对音乐上的执着和变革,李斯特最终还是接受了他的这个女婿,这些都不会影响他们在音乐方面做出的努力和突破。
2.李斯特与肖邦的故事
1831年,肖邦从波兰流亡到巴黎。当时,李斯特已是名声沸扬的音乐家,而肖邦则只是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然而,李斯特对肖邦的才华深为赞赏。怎样才能使肖邦在观众面前赢得声誉呢?那时候,在演奏钢琴时,往往要把剧场的灯熄灭,一片黑暗,以便观众能够聚精会神地听演奏。李斯特坐在钢琴前面,当灯一熄灭,就悄悄地让肖邦过来代替自己演奏。观众被琴声征服了。演奏完毕,灯亮了,观众看到舞台上坐着肖邦,大为惊愕。人们既为出现了一颗灿烂的钢琴演奏新星而高兴,又对李斯特推荐艺术新秀的行为表示钦佩。
李斯特用自己的方式把肖邦的音乐带到了巴黎,李斯特和肖邦的情义也变得更加浓重。同时肖邦开始展现自己的音乐才华,李斯特也因为自己高尚的品格受到人们的尊敬,肖邦和李斯特这段故事直到今天都流传,被人赞叹。
钢琴诗人肖邦的爱国故事
一九三一年七月,肖邦决定离开维也纳返回波兰。但是,当他途经斯图加特的时候,突然得到起义失败,华沙沦陷的惨痛消息。这不幸的消息如千斤重锤敲碎了肖邦的心。他孤零零一个人走回旅馆,悲痛、愤怒使他坐卧不安,他在屋里踱来踱去。硝烟弥漫的祖国,火光冲天的华沙,倒到血泊中的起义者……这些景象萦(yíng)绕着肖邦,使他不得安宁。他痛苦地闭上了双眼,他的心紧缩起来。
天黑了,肖邦点燃一支蜡烛放在桌前,摊开日记本,挥笔写道:“……莫斯科鬼子将成为世界的统治者吗?他们践踏着成千上万的死尸填满的坟墓,他们放火焚(fén)烧城市!啊!为什么我连一个莫斯科鬼子都不能杀啊?……”
他突然放下笔,霍地站立起来,用尽全力捶击钢琴,大声呼吼道:“不!波兰不会亡!绝不会亡!”
他把这炽烈燃烧着的感情凝结在音符里,他把全部的悲愤之情倾泻在钢琴上,肖邦的钢琴曲《C小调练*曲》就是在这种心境下创作出来的。这首乐曲悲愤、激昂,曲调忽而上升,忽而急剧地下降,发出猛烈的咆哮,像一匹烈马在感情的波涛里搏斗、奔腾。这首乐曲充满了刚毅、坚强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所以人们通常又把这首钢琴曲称作《革命练*曲》。在这首乐曲里,肖邦把自己的悲愤和祖国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表现出波兰民族在华沙起义失败后顽强不屈的意志。这是肖邦的一部著名代表作,影响较大。由于肖邦的音乐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体现出波兰人民热爱自由、渴望民族**的强烈愿望,所以德国著名音乐评论家舒曼对肖邦的音乐评价极高,他说:“肖邦的作品是藏在花丛里的一尊大炮。”
有关李斯的名言名句
在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名言吧,名言可以用来鞭策自己,帮助我们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树立信心。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名言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有关李斯的名言名句,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之无危,不可得也。
2、昔者穆公制霸,终不东并六国者,何也?诸侯尚众,周德未衰,故五伯迭兴,更尊周室。
3、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4、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
5、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6、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者士勇。
7、人生在世,卑贱是最大的耻辱,穷困是莫大的.悲哀。一个人总处于卑贱穷困的地位,那是会令人讥笑的。
8、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9、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10、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民人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拓展】李斯简介
李斯(约前284年),姓李,名斯,字通古(其实应该是氏李名斯。先秦的男子称氏而不称姓,女子才称姓)。战国末年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李斯早年为郡小吏,后从荀子学帝王之术,学成入秦。初被吕不韦任以为郎。后劝说秦王政灭诸侯、成帝业,被任为长史。秦王采纳其计谋,遣谋士持金玉游说关东六国,离间各国君臣,又任其为客卿。秦王政十年(前237年)下令驱逐六国客卿。李斯上《谏逐客书》阻止,被秦王所采纳,不久官为廷尉。在秦王政灭六国的事业中起了较大作用。秦统一天下后,与王绾、冯劫议定尊秦王政为皇帝,并制定有关的礼仪制度。被任为丞相。他建议拆除郡县城墙,销毁民间的兵器;反对分封制,坚持郡县制;又主张焚烧民间收藏《书》等百家语,禁止私学,以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还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
秦始皇死后,他与赵高合谋,伪造遗诏,迫令始皇长子扶苏自杀,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后为赵高所忌,于秦二世二年被腰斩于咸阳闹市,并夷三族。
1.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2.昔者穆公制霸,终不东并六国者,何也?诸侯尚众,周德未衰,故五伯迭兴,更尊周室。
3.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
4.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者士勇。
5.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之无危,不可得也。
6.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7.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8.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9.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民人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10.在世,卑贱是最大的耻辱,穷困是莫大的悲哀。一个人总处于卑贱穷困的地位,那是会令人讥笑的。
《李斯论 (清)姚鼐》的阅读答案及翻译
《李斯论》是清代文学家姚鼐创作的一篇翻案散文。此文开篇以苏轼的“李斯以荀卿之学乱天下”观点为鹄的,由此生发其义,论析“为臣之道”这一主题,接着充分讨论而得出李斯并不是在实行荀卿之学而是“趋时”这个结论全文融论史、论政与论时为一体,观点鲜明而论证严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李斯论 (清)姚鼐》的阅读答案及翻译,一起来看看吧。
李斯论 (清)姚鼐
苏子瞻谓李斯以荀卿之学乱天下,是不然。秦之乱天下之法,无待于李斯,斯亦未尝以其学事秦。
当秦之中叶,孝公即位,得商鞅任之。商鞅教孝公燔《诗》、《书》,明法令,设告坐之过,而禁游宦之民。因秦国地形便利,用其法,富强数世,兼并诸侯,迄至始皇。始皇之时,一用商鞅成法而已,虽李斯助之,言其便利,益成秦乱,然使李斯不言其便,始皇固自为之而不厌。何也?秦之甘于刻薄而便于严法久矣,其后世所*以为善者也。斯逆探始皇、二世之心,非是不足以中侈君张吾之宠。是以尽舍其师荀卿之学,而为商鞅之学;扫去三代先王仁政,而一切取自恣肆以为治,焚《诗》、《书》,禁学士,灭三代法而尚督责,斯非行其学也,趋时而已。设所遭值非始皇、二世,斯之术将不出于此,非为仁也,亦以趋时而已。
君子之仕也,进不隐贤;小人之仕也,无论所学识非也,即有学识甚当,见其君国行事,悖谬无义,疾首嚬蹙于私家之居,而矜夸导誉于朝庭之上,知其不义而劝为之者,谓天下将谅我之无可奈何于吾君,而不吾罪也;知其将丧国家而为之者,谓当吾身容可以免也。且夫小人虽明知世之将乱而终不以易目前之富贵而以富贵之谋贻天下之乱固有终身安享荣乐祸遗后人而彼宴然无与者矣。嗟乎!秦未亡而斯先被五刑夷三族也,其天之诛恶人,亦有时而信也邪!《易》曰:“眇能视,跛能履;履虎民,咥人凶。”其能视且履者幸也,而卒于凶者,益其自取邪!
且夫人有为善而受教于人者矣,未闻为恶而必受教于人者也。荀卿述先王而颂言儒效,虽间有得失,而大体得治世之要。而苏氏以李斯之害天下罪及于卿,不亦远乎?行其学而害秦者,商鞅也;舍其学而害秦者,李斯也。商君禁游宦,而李斯谏逐客,其始之不同术也,而卒出于同者,岂其本志哉!宋之世,王介甫以*生所学,建熙宁新法,其后章惇、曾布、张商英、蔡京之伦,曷尝学介甫之学耶?而以介甫之政促亡宋,与李斯事颇相类。夫世言法术之学足亡人国,固也。吾谓人臣善探其君之隐,一以委曲变化从世好者,其为人尤可畏哉!尤可畏哉!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商鞅教孝公燔《诗》、《书》 燔:焚烧
B.斯逆探始皇、二世之心 逆探:揣度试探
C.非是不足以中侈君张吾之宠 中:以为中心
D.灭三代法而尚督责 尚:崇尚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苏子瞻谓李斯以荀卿之学乱天下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B.设告坐之过,而禁游宦之民 塞源而欲流长也
C.虽李斯助之,言其便利 北虽貌敬,实则愤怒
D.秦之乱天下之法 谨庠序之教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主旨是论封建的为臣为君之道。文章一开头就针对“苏子瞻谓李斯以荀卿之学乱天下”这一观点,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
B.第二段中,作者指出秦国的“富强数世”,是因为孝公“得商鞅而任之”;到了秦始皇时期,秦国仍施行严刑峻法,那是*以为常的事,虽致天下大乱,并非“李斯以荀卿之学”而乱天下的。
C.作者认为李斯是一个“趋时”者,他在秦未亡之前就已遭夷灭三族之祸,“卒于凶者”,
在作者看来,那是咎由自取,是“小人之仕”的必然结果。
D.本文主旨鲜明,立论新颖,对历史上已有定论的政治家李斯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逐层深入,是一篇“有物”“有序”、意蕴深厚、发人深省的力作。
【拓展】
白话译文
苏轼认为李斯用荀子的学说扰乱天下,这是不对的。秦朝使天下动乱的法度,无须等待李斯制定,李斯也不曾用他的学说为秦国办事。
当秦国中叶,秦孝公即位,得到商鞅而任用他。商鞅教秦孝公焚烧《诗经》、《尚书》等典籍,明确国家的法令,设立藏奸不告之罪和连坐之罪,并且禁止游说谋官的人。凭借着秦国地形的便利,采用他的治国方法,使秦国富强了几代,兼并诸侯国,一直到秦始皇。秦始皇的时候,全用商鞅的现成法令罢了。虽然李斯加以助长,说它便宜有利,越发造成了秦朝的暴乱,但即使李斯不说它便宜,秦始皇本来也会自己采用而不厌弃的。为什么呢?秦喜欢刻薄寡恩,因而偏于严峻的法治已经很久了,后代的君主*惯这种法治并认为很好。
李斯窥探、迎合秦始皇和秦二世的心,觉得不这样不足以投合残暴放纵的君主而扩大自己获得的恩宠。因此他完全舍弃了自己老师荀子的学说,而实施了商鞅的学说;扫除夏、商、周三代先王的仁政,而一切采取自恣意妄为来实施统治,焚烧《诗经》、《尚书》,严惩犯禁的儒生,毁灭三代的成法而崇尚督察责罚,李斯并不是推行他的学说,只是趋附时事罢了。假若他遇到的不是秦始皇和秦二世,李斯的做法将不会从法治出来,但他不是要实行仁政,是用来趋附时事罢了。
君子做官,进取时不隐瞒自己的才能;小人做官,且不说他的学识是不对的,就算有学识十分得当,但他们看见自己的国君行事违背常理,不合道义,他们会在自己的家中痛心疾首,却在朝堂之上夸耀、迎合君王以追求声誉,明知君主不合道义而依然勉励君主去做,认为天下人将原谅他们对国君这样是无可奈何的,而不会怪罪自己;明知国家将要灭亡却还这样做,认为自己或许可以免于惩罚。况且小人虽然明知天下将会发生变乱,但最终不因此改变眼前的富贵,而出于富贵的考虑,招致天下的混乱,固然可以终身安享富贵欢乐,而将祸患留给后人,自己却安闲得像没有制造祸患的人一般。唉!秦朝还没有灭亡,李斯就先遭受腰斩之刑,灭绝三族。上天惩罚恶人,也有一定的时候并且是很灵验的啊!《易经》上说:“即使眼睛不好,但是终究能看见;即是腿脚不便,但终究能走路。踩到老虎尾巴上,老虎就会咬人,有灾难。”那些能看见且能走路的人是幸运的,但是不得善终,那就是报应了。
况且人做善事从别人那里学来的,没听说过做坏事也一定要从别人那里学来的。荀子称颂先王时极力赞扬儒学治世的功效,虽然其中有得有失,但大体上还是找到了治世的关键。而苏轼认为李斯为害天下而把罪过推到荀子身上,不是差得太远了吗?实行自己的学说而为害秦国的'是商鞅;舍弃自己的学说而为害秦国的是李斯。商鞅禁止游说求官,而李斯则劝阻秦王驱逐客卿,他们开始的时候采用的是不同的治国方略,然而最终李斯的做法与商鞅相同,难道是他们原有的志向吗?在宋代,王安石用*生所学,立下熙宁新法,后来章惇、曾布、张商英、蔡京这些人,何曾学过王安石的学说呢?因而认为王安石的新政加速了宋朝的灭亡,这和李斯的事情很类似。世人议论法家学说足以使国家灭亡,确实如此啊!
我认为做臣子的善于探察国君的心思,一味采取委屈顺从变化的手段来求得世俗喜好的人,这些人的为人尤其可怕啊!尤其可怕啊!
创作背景
此文具体创作时间不详。苏轼在《荀卿论》中借李斯学说和荀卿学说中某种关联以攻击王安石的变法主张的,而且,将李斯的主张完全等同于荀卿的学说,最后将秦朝覆亡的原因归咎于荀卿,这显得比较偏颇。作者不赞同这种看法,便创作此文翻这一历史的旧案。同时,从文中斥责李斯“小人之仕”的“趋时”行径来看,作者乃有感而发,以针砭官场时政。
1.所有俚语都是比喻都是诗文。
2.艺术家气质是一种折磨业余爱好者的疾病。
3.一条道路从眼睛通向心灵,它并不经过理智。
4.“正统”这个词不仅不再意味着正确,事实上它意味着错误。
5.正是在私活中我们发现伟大的性格。
6.理智本身是一种信仰。它是一种确定自己思想和现实之间关系的信仰。
7.俚语是一条源远流长的诗河。
8.疯子并不是失去理智的人,而是除了理智其他一切都丢失的人。
9.沉重易得,轻盈难求。
10.悲观主义像*一样,是一种有毒的物质。虽然有时可以入药,但绝对不能当饭。
11.疯子并不是失去理智的人,而是除了理智其他一切都丢失的人。
12.正统这个词不仅不再意味着正确,事实上它意味着错误。
13.理智本身是一种信仰。它是一种确定自己思想和现实之间关系的信仰。
14.悲观主义像*一样,是一种有毒的物质。虽然有时可以入药,但绝对不能当饭。
15.沉重易得,轻盈难求。
16.俚语是一条源远流长的诗河。
17.在天堂里,天使也只是微不足道的。
18.伪君子的定义是但又有谁不是呢?
19.可以给偏执下一个粗略的定义:没有观点的人的愤怒。
20.通常人们是因为不会辩理才吵架的。
斯特林堡名言
1、信念是由一种愿望产生的,因为愿意相信才会相信,希望相信才会相信,有一种利益所在才会相信。 —— 斯特林堡
2、精神恋爱是一种极不真实和复杂的感情,实际上是不健康的。如果在“纯洁”这个概念中也把“精神的”意思加进去,那么纯洁的爱情就是种自我矛盾。 —— 斯特林堡
3、多情是一种弱点,发展到后来就应该说是一种恶*。—— 斯特林堡
4、要想使产生后代动力的爱情健康,爱情就必须是肉体的爱。既然是肉体的爱,那么就一定要喜欢对方的肉体。在双方沉醉于爱情之中的时候,两个灵魂互相适应,产生共鸣。共鸣是休战,是和解。所以当肉体联系疏远的时候,往往就出现反感,而不是相反。—— 斯特林堡
5、最美好的,也是最痛苦的就是爱情!最大高贵的也是最低贱的就是婚姻和家庭。 —— 斯特林堡
6、哲学家不懂政治家的话,经济家不懂哲学家的话,而他们谁也不懂政治家的话。—— 斯特林堡
7、一个人损害另一个人在多数情况下,是出于迫不得已,一个人要发迹,没有现成的道路可走,必然要踩倒别人。—— 斯特林堡
8、生活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是生活本身!除把生命维持到死以处不会再有其他任务。人因此而获得维持生命的力量。—— 斯特林堡
9、埋葬了,再也没有什么了。一切都归于泥土,这是一切肉体的归宿。—— 斯特林堡
10、友谊往往是由一种两个人比一个人更容易实现的共同利益结成的,只有在相互满足时这种关系才是纯洁的。 —— 斯特林堡
11、一个做父亲的人除了他的孩子以外还有别的,可是一个母亲只有她的孩子!—— 斯特林堡
奥斯特洛夫斯基,前苏联著名无产阶级革命家、作家,布尔什维克战士,历时三载,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创作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不朽的杰作,实现了重返战斗岗位的理想。
1、对于我,做一个战士是最大的幸福……一切个人问题都不如社会主义事业那样永久。
2、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而斗争。”。
3、人的巨大的力量就在这里——觉得自己是在友好的集体里面。
4、不管一个人多么有才能,但是集体常常比他更聪明和更有力。
5、人生最美好的,就是在你停止生存时,也还能以你所创造的一切为人们服务。
6、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着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
7、要永远觉得祖国的土地是稳固地在你脚下,要与集体一起生活,要记住,是集体教育了你。哪一天你若和集体脱离,那便是末路的开始。
8、共同的事业;共同的斗争,可以使人们产生忍受一切的力量。
9、共同的事业,共同的斗争,可以使人们产生忍受一切的力量。
10、真正的朋友应该说真话,不管话多么尖锐。
11、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致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致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而斗争。”
12、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致于因为虚度年华而痛悔,也不致于因为过去的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而斗争。”
13、谁若与集体脱离,谁的命运就要悲哀。
14、勇敢来自于斗争,勇敢在同困难顽强奋斗中渐形成。我们青年人的座右铭就是勇敢、顽强、坚定,就是克服艰难险阻……
15、我在自己的一生里也曾经历过被遗弃和背叛的痛苦。可是有一种东西却救了我、我的生活永远是有目的、有意义的,这就是为社会主义而奋斗。
维特根斯坦名言
1、当然,接吻也是一种仪式,而且它是不会腐烂的。仪式只有像真诚的接吻时才是许可的。
2、不停地问“为什么”的人,就像站在一幢建筑物前读导游手册的游客一样,忙于阅读这个房子的建造历史,以至于妨碍了他们看见这幢建筑物。
3、犹太人是一片贫瘠的土地,但在它单薄的石层下面,流淌着精神和智慧熔化的岩浆。
4、生活难以应付这个事实说明,你的生活方式不适合生活的模式,所以你必须改变你的生活方式。一旦你的生活方式适应生活的模式,疑难问题就随之消失。
5、今天,一个优秀的建筑师和一个蹩脚的建筑师的区别在于,蹩脚的建筑师屈从于每一种诱惑,而优秀的建筑师则予以抵制。
6、漂亮的东西不会是美丽的。
7、一种思维活动是把一个念头跟下一个念头连在一起,另一种思维活动则始终对准同一个点。
8、人有着这种感觉,即他在心里说出的话比他以言词表述的更为清楚。
9、忏悔必须成为你的新生活的一部分。
10、用一个句子来描写与之对应(实际上是在解释)的事实,而不重复这个句子,这是不可能成立的。语言的限度由此显示出来。
11、不要玩弄另一个人内心深处的东西。
12、假如艺术的作用是“唤起情感”,也许,领悟艺术的意识是包含在这些情感之中?
13、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
14、如果生活变得难以忍受,我们会想到改变我们的环境。但是,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改变,即改变我们的态度,我们甚至几乎没有想到过。下决心去采取这样一个步骤,这对我们来说是太难了。
15、我曾说过的这句话或许恰如其分:先前的文化将变成一堆废墟,最后变成一堆灰烬,但精神将在灰烬的上空迂回盘旋。
16、躺在成就上就像行进时躺在雪地里一样危险。你昏昏沉沉,在熟睡中死去。
17、其实,一个男人的梦想几乎是从来不会实现的。
18、天才并不比任何一个诚实的人有更多的光,但他有一个特殊的透镜,可以将光线聚焦至燃点。
19、一个人懂得太多就会发现,要不撒谎很难。
20、世界是事实的总和,而非事物的总和。
21、人类生活的核心是思考。
22、对某人谈他不理解的东西是徒劳的,哪怕你告诉他,他也照样不能够理解。
23、一个人可以不相信自己的感觉,但是不能不相信他自己的信念。
24、假如你已经拥有了一个人的爱,那么再大的牺牲都是值得的,但若是想购买它的话,那么任何一点牺牲都是巨大了。
25、我相信,国家内部恶劣的管理培养了家庭内部恶劣的管理。一个老是准备*的工人,是不会培养他的孩子去尊重秩序的。
26、任何宗教都不像数学那样,因滥用形而上的表达而负有如此多的罪孽。
27、在艺术中很难做到的是:有所言说,又等于什么都不说。
28、文明只能提前拥有它的史诗作者,正如一个人不可能在死亡到来时报道死亡一样……文化只有处在可预见其没落的那个时刻,这些作品才得以创作出来,因为以后不会再有人去描述它了。所以,它只能以先知隐晦的语言记录下来,只为极少数人真正领悟到,这一点也不奇怪。
1.医治一切病痛最好的最宝贵的药品,就是劳动。
2.不停留在已得的成绩上,而是英勇地劳动者,努力要把劳动的锦标长久握在自己手里。
3.利己的人最先灭亡。他自己活着,并且为自己而生活。如果他的这个“我”被损坏了,那他就无法生存了。
4.钢是在烈火和急剧冷却里锻炼出来的,所以才能坚硬和什么也不怕。我们的一代也是这样的在斗争中和可怕的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学*了不在生活面前屈服。
5.人支配*惯,而不是*惯支配人。
6.爱国心再和对敌人的仇恨用乘法乘起来,只有这样的爱国心才能导向胜利。
7.幸福,就在于创造新的生活,就在于改造和重新教育那个已经成了国家主人的、社会主义时代的伟大的智慧的人而奋斗。
8.对于我,做一个战士是最大的幸福……一切个人问题都不如社会主义事业那样永久。
9.我在自己的一生里也曾经历过被遗弃和背叛的痛苦。可是有一种东西却救了我:我的生活永远是有目的、有意义的,这就是为社会主义而奋斗。
10.光明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奥斯特洛夫斯基名言
11.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老师。
12.人应该支配*惯,而决不能让*惯支配人,一个人不能去掉他的坏*惯,那简直一文不值。
13.所谓友谊,这首先是诚恳,是批评同志的错误。
14.真正的朋友应该说真话,不管那话多么尖锐……
15.要永远觉得祖国的土地是稳固地在你脚下,要与集体一起生活,要记住,是集体教育了你。那一天你若和集体脱离,那便是末路的开始。
16.谁若与集体脱离,谁的命运就要悲哀。
17.在的任何场合都要站在第一线战士的行列里。
18.不停留在已得的成绩上,而是英勇地劳动着,努力要把劳动的锦标长久握在自己手里。
19.我只相信一条:灵感是在劳动时候产生的。……劳动,这是一切钝感的最好的医生。
20.共同的事业;共同的斗争,可以使人们产生忍受一切的力量。
21.谁若认为自己是圣人,是埋没了的天才,谁若与集体脱离,谁的命运就要悲哀。集体什麽时候都能提高你,并且使你两脚站得稳。
22.爱国心再和敌人的仇恨用乘法乘起来-只有这样的爱国心才能导向胜利。
23.共同的事业,共同的斗争,可以使人们产生忍受一切的力量。
24.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25.谦逊可以使一个战士更美丽。
26.光阴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
27.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而奋斗."
28.只有像我这样发疯地爱生活、爱斗争、爱那新的更美好的世界的建设的人,只有我们这些看透了认识了生活的全部意义的人,才不会随便死去,哪怕只有一点机会就不能放弃生活。
29.对时间的慷慨,就等于慢性自杀。
30.我在自己的一生里也曾经历过被遗弃和背叛的痛苦。可是有一种东西却救了我:我的生活永远是有目的、有意义的,这就是为社会主义而奋斗。
31.应当赶紧地,充分地生活,因为意外的疾病或悲惨的事故随时都可以突然结束他的生命。
32.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33.友谊,以互相尊重为基础的崇高美好的友谊,深切的同情,对别人的成就决不恶意嫉妒,对自己培养一种集体利益高于一切的意识。
34.应当赶紧地,充分地生活,因为意外的疾病或悲惨的事故随时都可以突然结束他的生命。
35.对时间的慷慨,就等于慢性自杀。
36.人应该支配*惯,而决不能让*惯支配人,一个人不能去掉他的坏*惯,那简直一文不值。
37.不管一个人多么有才能,但是集体常常比他更聪明和更有力。
38.人的巨大的力量就在这里——觉得自己是在友好的集体里面。
39.幸福是多方面的。我也是很幸福的。创作产生了无比惊人的快乐,而且我感觉出自己的手也在为我们大家共同建造的美丽楼房——砌着砖块,这样,我个人的悲痛便被排除了。
40.人生最美好的,就是在你停止生存时,也还能以你所创造的一切为人民服务。
41.真正的朋友应该说真话,不管话多么尖锐。
42.所谓友谊,首先是诚恳,是批评同志的错误。
1.所有俚语都是比喻都是诗文。
2.艺术家气质是一种折磨业余爱好者的疾病。
3.一条道路从眼睛通向心灵,它并不经过理智。
4.疯子并不是失去理智的人,而是除了理智其他一切都丢失的人。
5.正统这个词不仅不再意味着正确,事实上它意味着错误。
6.理智本身是一种信仰。它是一种确定自己思想和现实之间关系的信仰。
7.悲观主义像*一样,是一种有毒的物质。虽然有时可以入药,但绝对不能当饭。
8.沉重易得,轻盈难求。
9.俚语是一条源远流长的诗河。
10.在天堂里,天使也只是微不足道的。
11.伪君子的定义是但又有谁不是呢?
12.可以给偏执下一个粗略的定义:没有观点的人的愤怒。
13.通常人们是因为不会辩理才吵架的。
14.“正统”这个词不仅不再意味着正确,事实上它意味着错误。
15.正是在私活中我们发现伟大的性格。
16.理智本身是一种信仰。它是一种确定自己思想和现实之间关系的信仰。
17.俚语是一条源远流长的诗河。
18.疯子并不是失去理智的人,而是除了理智其他一切都丢失的人。
19.沉重易得,轻盈难求。
20.悲观主义像*一样,是一种有毒的物质。虽然有时可以入药,但绝对不能当饭。
李斯特名言
李斯名言
秦李斯名言
法家李斯名言
李斯写的古诗
含有李斯的古诗
李斯的古诗词
奥斯特的名言
特斯拉名言
特斯拉的名言
评价李斯的古诗
普鲁斯特名言
斯坦李名言
李斯经典语录
古诗词中的李斯
阿姆斯特朗名言
阿姆斯特朗的名言
琼达领霍特金斯名言
***名言
李斯的古诗词内容有筝
古诗中涉及李斯的句子
维特根斯坦名言
艾斯奥特曼名言
斯坦李经典名言
斯坦李名言英文
奥斯特洛夫斯基名言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
泰勒斯威夫特的名言
尼古拉特斯拉的名言
泰勒斯威夫特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