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李斯名言

关于法家李斯名言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法家李斯名言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法家李斯名言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法家李斯名言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67) 语录(317) 说说(10) 名言(619) 诗词(72) 祝福(1k+) 心语(186)

  • 有关李斯的名言名句

  • 名言,格言
  • 有关李斯的名言名句

      在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名言吧,名言可以用来鞭策自己,帮助我们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树立信心。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名言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有关李斯的名言名句,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之无危,不可得也。

      2、昔者穆公制霸,终不东并六国者,何也?诸侯尚众,周德未衰,故五伯迭兴,更尊周室。

      3、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4、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

      5、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6、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者士勇。

      7、人生在世,卑贱是最大的耻辱,穷困是莫大的.悲哀。一个人总处于卑贱穷困的地位,那是会令人讥笑的。

      8、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9、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10、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民人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拓展】李斯简介

      李斯(约前284年),姓李,名斯,字通古(其实应该是氏李名斯。先秦的男子称氏而不称姓,女子才称姓)。战国末年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李斯早年为郡小吏,后从荀子学帝王之术,学成入秦。初被吕不韦任以为郎。后劝说秦王政灭诸侯、成帝业,被任为长史。秦王采纳其计谋,遣谋士持金玉游说关东六国,离间各国君臣,又任其为客卿。秦王政十年(前237年)下令驱逐六国客卿。李斯上《谏逐客书》阻止,被秦王所采纳,不久官为廷尉。在秦王政灭六国的事业中起了较大作用。秦统一天下后,与王绾、冯劫议定尊秦王政为皇帝,并制定有关的礼仪制度。被任为丞相。他建议拆除郡县城墙,销毁民间的兵器;反对分封制,坚持郡县制;又主张焚烧民间收藏《书》等百家语,禁止私学,以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还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

      秦始皇死后,他与赵高合谋,伪造遗诏,迫令始皇长子扶苏自杀,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后为赵高所忌,于秦二世二年被腰斩于咸阳闹市,并夷三族。

    [阅读全文]...

2021-12-27 15:36:05
  • 法家的名言

  • 名言,名人,语录
  •   1、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韩非子·说难》

      2、人主无威而重在左右。(君主维修丧失转而要仰仗臣下了)

      3、去好去恶,臣乃见素;去旧去智,臣乃自备。(君主隐藏自己的好恶,才会得见臣下的本来面目;抛去旧有的成见,不显露自己的智慧,才会让臣下各守其职)

      4、凡德者,以无为集,以无欲成,以不思安,以不用固。(凡是德都是因为无为而聚集,因无欲而成就,因不思而安稳,因不用而牢固。)

      5、存亡在虚实,不在于众寡。(一国的存亡要看权柄是否掌握在君主手里,而不应看国家武力的强弱)

      6、因可势,求易道。(根据可以成功的形势,来寻求易于成功的方法)

      7、恬淡有趋舍之义,*安知祸福之计。(恬静淡泊之后才能把握取舍的原则,*稳安闲之后才能察知祸福的端倪)(说明∶拒斥外界的诱惑)

      8、巧为輗,拙为鸢。(做车輗是聪明的,做木鸢却是愚笨的)(说明∶考虑成本与实际功效)

      9、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在路上赛马,不是领先就是落后,而此时还总是关注对手的话,又怎么能得心应手地驾驭自己的马呢?)

      10、夫有材而无势,虽贤不能治不肖。故立尺材于高山之上,则临千仞之溪,材非长也,位高也。(有才干而没有权势,即使是贤人也无法控御不肖之徒。一尺长的木材树立在高山之上,就能俯瞰万丈深渊。这并非是木头长,而是它所处的地位高。)

      11、人主好贤,则群臣饰行以邀君欲,则是群臣之情不效。(君主喜欢任用贤能之士,那么臣下就会自我粉饰迎合来君主)(说明∶还是让大家各司其职,别把希望寄托在个别的贤能之士身上,防止权利的偏移)

      12、群臣见素,则大君不蔽矣。(群臣本来的面目显现出来,那么君主就不会收到蒙蔽了)

      13、佯爱人,不得复憎也;佯憎人,不得复爱也。(假装憎恶,就无法对其再加以憎恶;假装憎恶,就无法再对其施以恩惠)

      14、去甚去泰,身乃无害。(行为不过度,才不会危及己身)

      15、欲速则不达。——《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16、爱臣太亲,必威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过于宠信臣下,必然会危及君主自身;臣下权势过重,必然有篡位之心)

      17、不吹毛而求小疵。——《韩非子·大体》

      18、且夫物众而智寡,寡不胜众,智不足以遍知物,故因物以治物。(相对于复杂的世事来说,个人的智慧是很渺小的,个人的渺小智慧难以处理繁杂事务,所以应该利用工具来处理事务)(比如∶法律制度及司法人员的设置等)

      19、故视强,则目不明;听甚,则耳不聪;思虑过度,则智识乱。(用眼过度,则视力下降;用耳过度,就会听力下降;用脑过度,就会思虑混乱)

      20、时有满虚,事有利害,物有生死。(时机的盈虚是并存的,世事的利弊是兼有的,事务的生死是一体的)(说明∶君主不可因为这些不可避免的得失而怨怒)

      21、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22、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泽;治大国而数变法,*苦之。(烹调小鱼却屡次翻动,那就会令其破碎不全;治理大国却屡次更改法令,那就会使百姓不看其苦)

      23、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过于宠溺臣下,法令就难以确立。缺乏威严就会被臣下欺凌)

      24、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做贤德的事情却不以贤德自居,还有什么事是办不好的)

      25、圣人之道,去智去巧。智巧不去,难以为常。(圣人处世,是不需要智虑与机巧的。因为不抛弃智虑机巧,就很难维持长久。)

      26、故去喜去恶,虚心以为道舍。(所以应该将亲*好厌恶等情绪一并抛弃,才能成功地使用权谋之术)

      27、故势不便,非所以逞能也。(所以,当形势不便时,是不应该逞强的)

      28、倒言反事以尝所疑。(故意正话反说或正事反做,来试探臣下)

      29、世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世间总有得不到的东西,也总有办不到的事)

      30、荡而失水,蝼蚁得意焉。(鱼游到岸边搁浅的是时候,就会被蝼蚁吃掉)

      31、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不因过度思考使内心疲惫,不因个人私欲而令自身受害;依据法令和权谋来治理国家,通过赏罚来彰显是非。)

      32、事有举之而有败,而贤其毋举之者。(事情有做了却不成功的,但这也胜过不去做的)

      33、树橘柚者,食之则甘,嗅之则香;树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树。(种植橘柚,吃起来是甜的,闻起来是香的;而种植荆棘,长大了却会刺伤人。)(说明∶栽培人时应个格外谨慎)

      34、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法一定要让人明了,而术一定不能被人觉察)

      35、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具体事务交由各级负责人去执行,而君主应保证中央权力的'巩固。只要君主能在准确把握全局,那么四方的臣民就会效劳)

      36、是故去智而有明,去贤而有功,去勇而有强。(不用智慧可以明察,不显贤能可以成就大业,不逞勇武依然强大)

      37、使杀生之机,夺予之要在大臣,如是者侵。(生杀予夺之权落在臣下手中,如此一来君主就有失势的危机)

      38、利莫长于简,福莫久于安。(最大的利益莫过于简朴,最大的福泽莫过于安稳)

      39、私行胜,则少公功。(营私舞弊之风盛行,臣下就不能尽职为君效力了)

      40、和氏之璧,不饰以五采。(像和氏璧那样的美玉,不必用五色饰物来装饰)

      41、一手独拍,虽疾无声。(一只手击掌,即使再用力也不会有声音)

      42、君见恶,则群臣匿端;君见好,则群臣诬能。(如果是君主所厌恶的,那么群臣就会将其隐匿起来;如果是君主所喜好,那么群臣就会弄虚作假来迎合)

      43、众人助之以力,*者结之以成,远者欲之以名,尊者载之以势。(众人会全力帮助他,身边的人乐于结交他,远方的人真心赞誉他,权高位重的人也会推崇他)

      44、见而不见,闻而不闻,知而不知(看见就好像没看见,听到好像没听到,知道好像不知道)

      45、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置身事外,才会看*相;保持冷静,才能制定出行动原则)

      46、去其智,绝其能,下不能意。(君主隐藏智慧,不露才能,臣下就无法猜测他的意图)

      47、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泰山不以自己的好恶来选择土石,所以成就了它自身的高大;江海不分大小来容纳河流,所以成就了它的广博)

      48、君无见其所欲。(君主不应该表露自己的喜好)

      49、虚静无事,以暗见疵。(保持虚静无为的状态,往往会从隐蔽的角度得知他人的行为漏洞)

      50、君人者释其刑徳而使臣用之,则君反制于臣矣。(君主听凭臣下私自施予刑罚与恩德,这样一来就会反为臣下所控制)

      51、华而不实,虚而无用。——《韩非子·难言》

    [阅读全文]...

2022-02-21 14:47:00
  • 李斯名言

  • 名言,名人名言
  • 1.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2.昔者穆公制霸,终不东并六国者,何也?诸侯尚众,周德未衰,故五伯迭兴,更尊周室。

    3.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

    4.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者士勇。

    5.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之无危,不可得也。

    6.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7.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8.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9.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民人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10.在世,卑贱是最大的耻辱,穷困是莫大的悲哀。一个人总处于卑贱穷困的地位,那是会令人讥笑的。

    [阅读全文]...

2022-04-08 14:14:59
  • 法家经典名言名句28句

  • 经典,名言


  • 1.故智术能法之士用,则贵重之臣必在绳(朝纲)之外矣!

     

    2.故去喜去恶,虚心以为道舍。(所以应该将亲*好厌恶等情绪一并抛弃,才能成功地使用权谋之术)

     

    3.功虽疏必赏,过虽*必诛。

     

    4.私行胜,则少公功。(营私舞弊之风盛行,臣下就不能尽职为君效力了)

     

    5.去好去恶,臣乃见素;去旧去智,臣乃自备。(君主隐藏自己的好恶,才会得见臣下的本来面目;抛去旧有的成见,不显露自己的智慧,才会让臣下各守其职)

     

    6.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7.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在路上赛马,不是领先就是落后,而此时还总是关注对手的话,又怎么能得心应手地驾驭自己的马呢?)

     

    8.无私贤哲之臣,无私事能之士。

     

    9.宫有垩,器有涤,则洁矣。(宫室结果粉刷,器皿经过洗涤,就都会干净了。)

     

    10.故舍己能而因法数,审赏罚。(所以弃用自己的才干而依据法令来才定赏罚)

     

    11.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

     

    12.上失扶寸,下得寻常。

     

    13.群臣见素,则大君不蔽矣。(群臣本来的面目显现出来,那么君主就不会收到蒙蔽了)

     

    14.无偸赏,无赦罚。(英明的君主不会随意施以赏赐,也不会赦免本应处罚之人。

     

    15.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律不能逢迎权贵,就像墨绳不能迁就弯曲一样。)

     

    16.众人助之以力,*者结之以成,远者誉之以名,尊者载之以势。

     

    17.使杀生之机,夺予之要在大臣,如是者侵。

     

    18.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法一定要让人明了,而术一定不能被人觉察)

     

    19.人主好贤,则群臣饰行以邀君欲,则是群臣之情不效。(君主喜欢任用贤能之士,那么臣下就会自我粉饰迎合来君主)(说明∶还是让大家各司其职,别把希望寄托在个别的贤能之士身上,防止权利的偏移)

     

    20.奸臣蕃息,主道衰亡。

     

    21.世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世间总有得不到的东西,也总有办不到的事)

     

    22.人行事施予,以利之为心,则越人易和;以害之为心,则父子离且怨。

     

    23.利莫长于简,福莫久于安。(最大的利益莫过于简朴,最大的福泽莫过于安稳)

     

    24.是故去智而有明,去贤而有功,去勇而有强。(不用智慧可以明察,不显贤能可以成就大业,不逞勇武依然强大)

     

    25.能法之士,必强毅而劲直,不劲直,不能矫奸。

     

    26.变法之士,孤存孤战,不得领袖支撑,变法必败!

    [阅读全文]...

2022-01-03 01:54:26
  • 法家的简短名言名句

  • 简短,名言
  •  

      “去好去恶,臣乃见素;去旧去智,臣乃自备。”

      释义:君主隐藏自己的好恶,才会得见臣下的本来面目;抛去旧有的成见,不显露自己的智慧,才会让臣下各守其职。

      “君见恶,则群臣匿端;君见好,则群臣诬能。”

      释义:如果是君主所厌恶的,那么群臣就会将其隐匿起来;如果是君主所喜好,那么群臣就会弄虚作假来迎合。

      “制在己曰重,不离位曰静。重则能使轻,静则能使躁。”

      释义:权柄在手就是所说的重,不离本位就是所说的静。持重者能够控御轻浮者,宁静者能够克制急躁莽撞。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释义:具体事务交由各级负责人去执行,而君主应保证中央权力的巩固。只要君主能准确把握全局,那么四方的臣民就会效劳。

      “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

      释义:过于宠溺臣下,法令就难以确立。缺乏威严就会被臣下欺凌。

      “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

      释义:不因过度思考使内心疲惫,不因个人私欲而令自身受害;依据法令和权谋来治理国家,通过赏罚来彰显是非。

      结束语: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他们主张“以法治国”,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方法。以上选取的法家名言警句,从法、术、势三方面体现了法家的治国方略,而法家的思想,也为后世建立中央集权统治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

      1. 爱臣太亲,必威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

      2. 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前后心皆在于臣,上何故调于马?

      3. 圣人之道,去智去巧。智巧不去,难觉得常。

      4. 君人者释其刑徳而青鸟使用之,则君反制于臣矣。

      5. 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

      6. 是故去智而有明,去贤而有功,去勇而有强。

      7. 见而不见,闻而不闻,知而不知。

      8. 世人助之以力,*者结之以成,远者誉之以名,尊者载之以势。

      9. 制在己曰重,不离位曰静。重则能使轻,静则能使躁。

      10. 虚静无事,以暗见疵。

      11. 君见恶,则群臣匿端;君见好,则群臣诬能。

      12. 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

      13. 因事之理,则不劳而成。

      14. 下君尽己之能,中君尽人之力,上君尽人之智。

      15. 凡德者,以无为集,以无欲成,以不思安,以不消固。

      16. 且夫物众而智寡,寡不堪众,智不足以遍知物,故因物以治物。

      17. 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乱于神通,托长短于奖惩。

      18. 去好去恶,臣乃见素;去旧去智,臣乃自备。

      19. 事在四方,要在中心。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20. 世有不成得,事有不成成。

      21. 人主好贤,则群臣饰行以邀君欲,则是群臣之情不效。

      22. 一手独拍,虽疾无声。

      23. 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

      24. 不为小害善,故有年夜名;不蚤见教,故有年夜功。

      25. 澹泊有趋舍之义,安然知祸福之计。

      26. 树橘柚者,食之则甘,嗅之则喷鼻;树枳棘者,成而刺人。故正人慎所树。

      27. 去其智,绝其能,下不克不及意。

      28. 年夜不成量,深不成测,同合刑名,检审法度,擅为者诛,国乃无贼。

      29. 时有满虚,事有益害,物有存亡。

      30. 佯爱人,不得复憎也;佯憎人,不得复爱也。

      31. 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泽;治年夜国而数变法,则*易*苦之。

      32. 事有举之而有败,而贤其毋举之者。

      33. 目掉镜,则无以正须眉;身掉道,则无以知利诱。

      34. 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

      1. 虚静无事,以暗见疵。(保持虚静无为的状态,往往会从隐蔽的角度得知他人的行为漏洞)

      2. 故去喜去恶,虚心以为道舍。(所以应该将亲*好厌恶等情绪一并抛弃,才能成功地使用权谋之术)

      3. 君无见其所欲。(君主不应该表露自己的喜好)

    [阅读全文]...

2022-01-19 02:28:25
  • 秦朝丞相李斯名人名言大全摘抄

  • 名人名言
  • 李斯(约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李氏,名斯,字通古。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人。秦代着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李斯名人名言

    人生在世,卑贱是最大的耻辱,穷困是莫大的悲哀。一个人总处于卑贱穷困的地位,那是会令人讥笑的。

    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民人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昔者穆公制霸,终不东并六国者,何也?诸侯尚众,周德未衰,故五伯迭兴,更尊周室。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

    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者士勇。

    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之无危,不可得也。

    李斯名人名言

    [阅读全文]...

2022-01-26 09:15:54
  • 法家代表思想_经典名言_生日快乐的经典名言

  • 名言,经典,思想
  • 句子大全的语句,常常简短而有霸气,充满正能量。人生常常遇到困难,而那些好句子,不经意间直击内心柔软的地方,进而一改颓丧的心情。好句摘抄网向您推荐法家代表思想_经典名言。

    【法家语录】一只兔子在街上跑,会有上百人去追捉,贪婪的人随处可见,却没有人去批评他们,这是因为这只兔在法律上的所有权还没有确定。

    【法家语录】有了秤杆和秤锤,是轻是重就不能骗人了,有了丈量长度的尺寸,是长是短就有了客观标准;有了法令,就不能以玩弄花招的手段达到欺诈的目的。

    【法家语录】放弃了道术和法令,要想以一个人的思想统一天下人的思想,哪一个人的思想能做到?

    【法家语录】法令的作用,最大的就是使私欲不再横行;国君的作用就是使百姓不再纷争。

    【法家语录】治理国家没有法律就会混乱,遵守法律而不知变通国家就会衰落。

    【法家语录】法律是用来统一天下的行动、最公正能安定天下的规矩。

    【天下为公】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不是某个人的私有财产,慎子特别强调:立天子而给天予以崇高地位不是为某个人谋利,而是为天下谋利,同样设立官职是为了管理的需要,不是照顾某长官的利益。

    【法家语录】古代立天子而给天子以崇高地位的原因不是为了给某个人谋利。

    【法家语录】设立管理部门首长的职务是为了管理,不是为了给某人安一首长职务而设立一个管理部门。

    【君人要道】君主管理人民得有管理之道,管理之道的要点就是:依法行事而不必事事躬亲;不能在一个岗位上设立两个位势相当的职务等等。

    【法家语录】统治百姓的国君,如果舍弃了法度根据自己的好恶治理天下,那么惩罚、奖赏的根据就是国君的心理愿望。

    既然如此,即便受到的赏赐是恰如其分的,受赏者还是希望赏赐更多更多;受到的惩罚即使是恰如其分的,受罚者还是希望惩罚更轻更轻。

    【法家语录】作国君的用不着听太多的意见,根据法律和规矩观察臣下的得失。

    【法家语录】君臣之道是:臣十自己该十的事,而国君却用不着多干事,国君安逸、快乐,而臣下从事辛劳的工作,臣下尽心尽力把事情做好,而国君不用干预这些事务,只需看着臣下把事做成功。

    人君自己十具体事情,而且一定要抢在臣下之先把事情做好,这是代替臣下从事辛劳的政务,臣下反而安逸了。

    因此,国君自己亲自干事,臣下就会不干自己该干的事,这是调换了君臣的位置,是一种颠倒的行为,行为颠倒就会产生混乱。

    人君如果任用臣下而自己不亲白干事,那么臣下都会干自己所干的事。

    【法家语录】圣明的君主在役使臣下时,要求臣下忠于职守,但不要管职守以外的事,职守不要超越官位所规定的范围。

    【法家语录】立了天子,就不能让诸侯与之相比;立了诸侯,就不能使大夫与之相比;立了正妻,就不能使宠妾与之相比;立了嫡子,就不能让妾生的儿子与之相比。

    【唯法是从】法令是君主治国最大的法宝,一定要依法行政,为了保持法令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管子作了一系列告诫,如不可朝令夕改,不可因喜怒而行赏罚,赏罚必信等。

    【法家语录】所有统治国家的重要手段中,没有比法令更重要的。

    【法家语录】有一种说法:人君的威严,不是因为他的德行比一切人都好,而是因为他是人君,因而人们尊崇他,并不敢计较他德行的高低。

    所以《春秋》记事,有臣杀君的,有子杀父的,就因为得此六者而君父还不知道的缘故。

    【法家语录】不因个人喜悦而行赏,不因个人恼怒而擅杀。

    延伸阅读

    【法家语录】善于治理国家的君主,粮仓虽然满了也不放松农耕;国家的土地广大,人口众多,也不能让空洞无物的言论泛滥,那么民众就会淳朴专一。

    因此这些人进入朝堂便曲意逢迎君主,下朝回家便图谋自己的私利,用来满足自己的野心。

    假如用情感侍奉上级来求得升迁,那么就像手牵着已经断了的墨线想校正弯曲的木材一样,更加没有希望了。

    【法家语录】所说的统一奖赏,就是指利益、俸禄、官职、爵位都只给有战功的人,而不予其他人。

    【法家语录】所说的统一刑罚是执行刑罚不分有等级,从卿相、将军一直到大夫和*民百姓,有不听从君主命令的,违反国家法令的,破坏君主法律的,一律处以死罪,决不赦免。

    【法家语录】所说的*化,就是那些标榜见闻广博、聪慧而富有辩才的人,所谓的诚实廉洁、精通礼制音乐、有道德修养、结成朋党、保举信誉、颠倒黑白的人,不能因为他们的行为取得富贵,不能评论法令刑罚,不能独自搞一套私说向君主陈述。

    【胜在战外】战争的胜负不完全由战场上的决战来决定。

    【法家语录】一般说来,战争的策略必须以政治上的胜利为根本。

    【法家语录】凡是用兵获胜,都有三个步骤:军队还没有出征就推行法治;推行法治,使民众形成专心从事农耕和作战的风气;风气形成了,要作好战争的物质准备。

    【法家语录】军队出征作战,粮食充足,财物有余;不打仗时,民众都从事农耕,而积存经常富足,这就叫利用土地,供养军队的规则。

    【性恶】传统儒学认为:人之初,性本善。

    【法家语录】人的本性是邪恶的,他们那些善良的行为是人为的。

    人的本性,一生下来就有喜欢财利之心,依顺这种人性,所以争抢掠夺就产生而推辞谦让就消失了;一生下来就有妒忌憎恨的心理,依顺这种人性,所以残杀陷害就产生而忠诚守信就消失了;一生下来就有耳朵、眼睛的贪欲,有喜欢音乐、美色的本能,依顺这种人性,所以**混乱就产生而礼义法度就消失了。

    【法家语录】所以弯曲的木料一定要依靠整形工具进行熏蒸、矫正,然后才会变直;不锋利的金属器具一定要依靠磨砺,然后才会变得锋利。

    人的本性邪恶,一定要依靠师长和法度的教化才得到端正,要得到礼义的引导才能治理好。

    人们没有师长和法度,就会偏邪险恶而不端正;没有礼义,就会叛逆作乱而不守秩序。

    【法家语录】孟子说:人的本性是善良的。

    荀子说:这不对。

    【隆礼重法】治国单靠礼不行,单靠法也不行,只有礼法并用才能将国家治理好,荀子的这种思想对秦以后的治国理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法家语录】所谓礼,就是高贵的和卑贱的有不同的等级,年长的和年幼的有一定的差别,贫穷的和富裕的、权轻势微的和权重势大的都各有相宜的规定。

    所以天子穿大红色的龙袍、戴礼帽,诸侯穿黑色的龙袍、戴礼帽,大夫穿裨衣、戴礼帽,士戴白鹿皮做的帽子。

    德行必须和职位相称,职位必须与俸禄相称,俸禄必须与费用相称。

    【法家语录】国家没有礼制就不能走上正道。

    【法家语录】君主无不对他的臣民给予爱护,因而用礼制来制约他们;君主对于臣民,就像爱护婴儿一样。

    【法家语录】法制是使天下得到太*的开始。

    [阅读全文]...

2022-02-27 13:31:57
  • 哈利法克斯名言

  • 名言
  •   哈利法克斯名言

      1、恶意必须披上坦率的外衣,否则它就会暴露无遗——哈里法克斯

      2、虚荣是母亲,做作是女儿;虚荣是罪恶,做作是惩罚。前者可谓自爱之根,后者可谓自爱之果——哈里法克斯

      3、有些人的头脑像他们的帽子一样,风一吹就容易飞掉——哈里法克斯

      4、人民为自由而斗争,可胜利却只为他们带来新的主宰——哈里法克斯

      5、看不上自己地位的人肯定也配不上这种地位——哈里法克斯

      6、人会长久停留在一个思想上,因而他也就有可能被束缚住手脚。——哈里法克斯

      7、流言蜚语毫不容忍正直者的缺点,而允许正直享有特权又是对它不够热爱的表现——哈里法克斯

      8、正是傻瓜和无赖推动着世界前进。他们就是世界。那些为数极少的有识之士或正人君子鬼鬼祟祟地单独活动,但永远不会走进民众之中——哈里法克斯

      9、真正的美德就象河流一样,越深越无声——哈里法克斯

      10、智慧仅仅是一种相对的品质,它不可能只有单一定义——哈里法克斯

      11、待到愚蠢全部绝迹,人们就会感到,世界上有它们比没有它们好——哈里法克斯

    [阅读全文]...

2022-03-03 04:18:19
  • 著名书法家王铎的书法特点介绍

  • 书法,著名,历史
  • 著名书法家王铎的书法特点介绍

      王铎书法独具特色,世称“神笔王铎”。他的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称。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王铎的书法特点介绍,希望能帮到大家!

      王铎的书法特点

      王铎,清朝时期的一个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无论在当时还是如今,都是被大家视作珍宝的。而且尽管他在仕途上也有一定的成就,但是他依旧没有放下对书法的热爱,一直潜心练*,从未松懈。这也就是王铎书法水*愈加高超的原因。

      王铎的传世墨宝无论是数量,还是类别都是比较多的,像什么题词和法帖都是有一直流传下来的,比如《清史稿》和《拟山园帖》都是很有名气的在书法历史上。有一个说法叫做“先王后王”,先王指的是王羲之,而后王则是指的就是王铎,这是多么高的历史评价。

      王铎的楷书之中,他的小楷体现着淳厚又有高古的感觉,而大楷则充满了强劲刚毅的感觉。字体上严肃中却不失典雅的气质。每一笔一划都强劲有力,给人一种强烈的气势扑面而来,每一个字之间整体之间虽然聚集的靠*,但是并不显得杂乱无章,是仅仅有条,让人赏心悦目。对于行书上,王铎用笔沉着又痛快,笔触线条流畅又充满了跳跃感,文字在他的.笔下在纸上疾骋。在用墨的方法上,王铎用墨可以用大胆来形容,让人感觉酣畅淋漓,而且文字之间过度很是自然。王铎草书的书写的行笔的速度是有节奏的,因为行笔速度快,所以节奏明显。文字线条的粗细变化随着节奏呈现一种渐变的方法,没有其他一丝一毫其他多余的动作,显得干脆利落。

      王铎的行书

      从小,王铎就模仿大家的作品,特别是“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他前期的作品时常能见到“二王”的影子,他四十岁之后,又受到了书法家米芾的影响,笔风开始转变,再加上他一直学*其他书家的作品,将各中要道融会贯通,加上其一心研究书法,又有跟其他人更多的经历,他的作品收放自如、笔力苍劲、雄伟开拓,形成了鲜明的书风,不免让人眼前一亮。

      王铎行书的高超之处在于它的线条,王铎行书的线条多变又丰富,用笔也不拘泥于一二,好像一个矛盾体,既豪放又谨慎,既雄壮又委婉,既痛快又阴沉,让人难以捉摸。他用墨也不均匀,有时非常粗壮浓厚,浓厚的甚至分不清具体的比划,时而又清淡枯燥,但是两者转换又非常自然。看上面这幅《李贺诗贴》,“病”“长”“尊”等字非常浓墨重彩,但是写“客”“孙”等字的时候明显笔墨就清淡的多了。有人会误以为这是王铎没有调节好笔墨的缘故吧。看他的字好像在看一副画,特别是他的点勾,非常生动自然。不管是上下结构还是左右结构的字,大多是倾斜的,常往右倾斜,左右结构的字也通常一高一低错落开来,所以第一眼看到他的字很多人才会有乱的感觉吧。

      王铎行书代表作品有《行书卷》、《拟山园帖》等。

      王铎的书法赏析

      王铎是明清时期有名的书法家,他擅长楷书及行草书。第一次看到他的作品,第一感觉是乱,不管是他的布局还是字的结构,总感觉乱糟糟的,但是仔细研究,他的楷书苍劲有力,而他的草书又飞扬流转,如行云流水一般。越看越耐看。难怪被世人所称颂。

      在王铎的作品中,不禁能看出诸如王羲之、王献之、钟繇、颜真卿等前朝的书法大家的影子,但是他的作品又自成一体,将他们书法作品的短处又巧妙的改进,他的作品独树一帜,自成一派。不知道为何,王铎虽然是一介文人,但是他的字非常有力,因为这股力显得他的字更加浑厚与大气。有人说,他的笔力能够抵抗一个鼎,五百年还没有这样的一个人。这是多么高的评价啊。

      王铎的作品不仅受到我国人民的推崇,国外对他的作品也好评如潮,诸如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特别是日本,对王铎评价颇高,称他的书法甚至已经超过了王羲之。当时,*很多诸如茶叶、工艺品都会运送到海外,王铎的画也在其中,王铎的画也因此被很多国外的人所鉴赏。没想到,国外人还挺喜欢王铎的风格。在日本经常将王铎的作品展出,到了民国时期,王铎的作品也经常拍卖,而且大多能拍卖出一个很高的价格,足以证明王铎的作品的热爱度,著名的“明清调”就是由王铎的作品衍生而来。

    [阅读全文]...

2022-06-11 22:07:49
  • 波斯纳法官名言

  • 名言,名人,语录
  • 1、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

    ——列宁2、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内心受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

    ——康德3、在民法慈母般的眼神中,每个人就是整个国家。

    ——孟德斯鸠4、法律研究的目的是一种预测,即对公共权力通过法院的工具性的活动产生影响的预测。

    ——【美】霍姆斯《普通法》5、法律的真谛,就是没有绝对的自由,更没有绝对的*等。

    ——我国著名法学家郭道晖6、法律就像旅行一样,必须为明天做准备。

    它必须具备成长的原则。

    ——著名大法官卡多左7、法律所传达的是一种超越暴力,超越权利的声音,它所划定的权利边界虽然无形,却深深地刻画在人们的心灵之中。

    ——著名的法律学者8、法律之内,应有天理人情在。

    ——安提戈捏9、法不禁止即自由。

    ——法谚10、法无授权不得为,法无禁止不得罚。

    11、举证责任之所在,即败诉之所在。

    ——法谚12、在民主的国家里,法律就是国王;在专制的国家里,国王就是法律。

    ——马克思13、在世界各主要文明中,中国是距离法治最为遥远的一种,甚至与欧洲形成了两极相对的反差。

    ——滋贺秀兰14、无论何人,如为他人制定法律,应将同一法律应用于自己身上。

    ——阿奎那15、真想解除一国的内忧应该依靠良好的立法,不能依靠偶然的机会。

    ——亚里士多德16、宪法是一个无穷尽的、一个国家的世代人都参与对话的流动的话语。

    ——劳伦·却伯17、解释法律系法律学之开端,并为其基础,系一项科学性工作,但又为一种艺术。

    ——萨维尼18、法律是人类为了共同利益,由人类智慧遵循人类经验所做出的最后成果。

    ——强森19、法治意味着,*除非实施众所周知的规则,否则不得对个人实施强制。

    ——哈耶克20、有理智的人在一般法律体系中生活比在无拘无束的孤独中更为自由。

    ——斯宾诺莎21、法律显示了国家几个世纪以来发展的故事,它不能被视为仅仅是数学课本中的定律及推算方式。

    ——霍姆斯22、宪法创制者给我们的是一个罗盘,而不是一张蓝图。

    ——波斯纳23、法律提供保护以对抗专断,它给人们以一种安全感和可靠感,并使人们不致在未来处于不祥的黑暗之中。

    ——布鲁纳24、民众对权利和审判的漠不关心的态度对法律来说,是一个坏兆头。

    ——庞德25、在一个法治的*之下,善良公民的座右铭是什么

    那就是“严格地服从,自由地批判”。

    ——边沁26、一项法律越是在它的接受者那里以恶行为前提,那么它本身就越好。

    ——拉德布鲁赫27、自由就是做法律许可范围内的事情的权利。

    ——西塞罗28、由于有法律才能保障良好的举止,所以也要有良好的举止才能维护法律。

    ——马基雅弗利29、法律解释者都希望在法律中寻获其时代问题的答案。

    ——拉伦茨30、立法者三句修改的话,全部藏书就会变成废纸。

    ——基希曼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望采纳

    ”这是美国大法官休尼特的名言。

    它所表达的意思是,尽管正义永存,但对于现实中的每一个人来说,“迟到的正义”绝非真正的正义。

    [阅读全文]...

2022-07-06 01:25:01
法家李斯名言 - 句子
法家李斯名言 - 语录
法家李斯名言 - 说说
法家李斯名言 - 名言
法家李斯名言 - 诗词
法家李斯名言 - 祝福
法家李斯名言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