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文斯顿名言原文

关于利文斯顿名言原文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利文斯顿名言原文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利文斯顿名言原文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利文斯顿名言原文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k+) 语录(585) 说说(39) 名言(730) 诗词(3k+) 祝福(12) 心语(1)

  • 帕默斯顿论利益英语名言

  • 英语,名言,利益
  • ” 英文原文是什么

    帕默斯顿这个名字中国人可能有些陌生,不过很多中国人都知道他的那句名言:“大  英帝国既没有永恒的盟友,也没有永恒的仇敌,只有永恒的利益。

    ”在十九世纪中叶  的欧洲,帕默斯顿勋爵可以说是无人不晓。

    此公于一八三○年首次出任英国外交大臣,  先后担任外相长达十六年之久;又在一八五五年和一八五九年两次出任英国首相,直  到他于一八六五年去世。

    在这三十五年当中,维多利亚帝国的对外政策深受帕默斯顿  的左右。

    其谋略之深远、手法之高妙、算度之精密,纵观几百年来世界外交史,除了  中国大外交家*,再无人能与之相提并论。

      让中国人永世不忘的*战争,正是当时担任外交大臣的帕默斯顿所发动的。

    一九九  七年香港回归之际,著名导演谢晋拍摄的巨片<<鸦片战争>>真实的记录了这段历史。

      正如这部传世之作片首的题词所言,“只有当一个民族真正站起来的时候,才能正视  和反思她曾经屈辱的历史。

    ”  一八三九年林则徐虎门销烟乃是挽狂澜于既倒的英雄气概,更是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  忠报国。

    不过,以林则徐的精明强干,只要他对海外的局势有起码的了解,就决不会  选择一八三九年来查禁*。

    林则徐的失败就在于他没有认识到,他真正的对手不是  广州的那群*贩子,而是远在伦敦的帕默斯顿。

      历史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混合体。

    英国步步东来直至用坚船利炮打破清朝的大门是必  然要发生的事情,但这场战争在一八三九年爆发却又有其偶然性。

    对西方缺乏最起码  了解的大清王朝误打误撞的选择了一个最糟糕的时机。

    恰恰正是在一八三九年,帕默  斯顿办成了一件在欧洲外交史上影响深远的大事:他创建了一个国家。

      法国东北部和荷兰南部沿海地区是一片无险可守的*原,任何控制了这里的敌对势力  都会构成对英伦三岛的巨大压力。

    一八一五年,正是在这片*原上的滑铁卢,威灵顿  公爵击败拿破仑,解除了有史以来对英国最大的威胁。

    自此之后,确保这片土地不落  入任何欧洲大陆强权之手便一直是英国的目标。

    英国的第一次尝试失败了。

    维也纳和  会把这片土地划归荷兰的结果是一八三○年革命爆发。

    一时间,法国、普鲁士、俄罗  斯和奥地利各国军队云集,眼看一场大战就要到来。

      刚刚出任外相的帕默斯顿清醒的认识到,要想确保这片*原不成为反英势力的跳板,  唯一的办法就是让它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

    这个国家不仅要独立,而且要中立,而她  的中立必须得到欧洲的一致承认。

    经过整整九年坚持不懈的奔走斡旋连横合纵,在关  键时刻几次动用英国主力舰队在英吉利海峡陈兵*,帕默斯顿终于成为奇迹的创造  者。

    一八三九年,英法普奥俄五大欧洲强国签署了承认比利时独立的公约,并庄严的  宣誓公认比利时为永久中立国。

    未经比利时的请求,缔约国军队不得踏入比利时一步。

      倘若林则徐禁烟是在一八三○年,全力周旋比利时事务的帕默斯顿就很可能无暇东顾,  被集中在本土的英国舰队也根本抽不出兵力开赴远东。

    而一八三九年比利时公约刚刚  签署,整个欧洲听到帕默斯顿勋爵的大名都在发抖。

    在讨论“广州事件”的内阁会议  上,外交大臣用拳头锤着桌子咆哮道:“这不仅关系到英国商人的利益,而且关系到  女王陛下的尊严。

    ”战争的决策就这么定下来了。

      比利时公约对于俄奥两家关系不大,乐得做顺水人情;法德却都受到了这片缓冲带的  限制;占了*宜的只有英国一家。

    帕默斯顿的成功一举奠定了英国“欧洲大陆势力均衡”的外交政策,大英帝国的国家利益变成了欧洲的“正义与公理”。

    一八七○年  普法战争期间,英国首相格莱斯顿即援引这项公约要求交战双方不得侵犯比利时的中  立,俨然是欧洲秩序维护者的派头。

    [阅读全文]...

2022-02-03 01:10:33
  • 切斯特顿名言

  • 名言,名人名言
  • 1.所有俚语都是比喻都是诗文。

    2.艺术家气质是一种折磨业余爱好者的疾病。

    3.一条道路从眼睛通向心灵,它并不经过理智。

    4.“正统”这个词不仅不再意味着正确,事实上它意味着错误。

    5.正是在私活中我们发现伟大的性格。

    6.理智本身是一种信仰。它是一种确定自己思想和现实之间关系的信仰。

    7.俚语是一条源远流长的诗河。

    8.疯子并不是失去理智的人,而是除了理智其他一切都丢失的人。

    9.沉重易得,轻盈难求。

    10.悲观主义像*一样,是一种有毒的物质。虽然有时可以入药,但绝对不能当饭。

    11.疯子并不是失去理智的人,而是除了理智其他一切都丢失的人。

    12.正统这个词不仅不再意味着正确,事实上它意味着错误。

    13.理智本身是一种信仰。它是一种确定自己思想和现实之间关系的信仰。

    14.悲观主义像*一样,是一种有毒的物质。虽然有时可以入药,但绝对不能当饭。

    15.沉重易得,轻盈难求。

    16.俚语是一条源远流长的诗河。

    17.在天堂里,天使也只是微不足道的。

    18.伪君子的定义是但又有谁不是呢?

    19.可以给偏执下一个粗略的定义:没有观点的人的愤怒。

    20.通常人们是因为不会辩理才吵架的。

    [阅读全文]...

2022-04-24 21:30:41
  • 奥斯特洛夫斯基名言原文(最值收藏的10条名言警句)

  • 名言,收藏
  • 从上小学的时候,就知道《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长篇小说,可想而知这部小说在我国有多么大的影响力。《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最著名的一部作品,在1936年的12月22日,奥斯特洛夫斯基逝世,结束32岁的生命。今天是他85周年忌日,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位前苏联作家的故事。

    奥斯特洛夫斯出生在一个工人家庭,做过杂工,在发电厂当过司炉助手,做过5年的邮差,还当过炮兵,退役后没有固定工作,靠打零工度日。1927年,23岁的奥斯特洛夫斯基生病导致全身瘫痪,双目失明,这时候他还没有开始创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非常时期造就人物,奥斯特洛夫斯基就是其中之一,不过他也付出了代价,炮弹炸伤他的头部,因颅部被打穿,导致右眼失明。后又患上严重的肠伤寒,并发大叶肺炎,23岁全身瘫痪,双目失明。

    1930年,奥斯特洛夫斯基开始创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全身不能动弹的情况下,借助刻字板,独立完成小说的开篇。后在母亲与妹妹的帮助下,口述著书,历时三年,在病榻上完成这部影响深远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故事取材于他的亲身经历。

    今天,是奥斯特洛夫斯基忌辰85周年,从他的名句中整理了10句最为励志的话,以纪念这位伟大的作家,也牢记于心,在困难面前永不退缩。

    读了一本书,就像对生活打开了一扇窗户。

    生命中可能会刮风下雨,但我们可以在心中拥有自己的一缕阳光。

    生活就是这样变幻莫测—-一会儿是满天云雾,转眼间又出现灿烂的太阳。

    不管一个人多么有才能,但是集体常常比他更聪明和更有力。

    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着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

    理想对我来说,具有一种非凡的魅力。我的理想……总是充满着生活和泥土气息。我从来都不去空想那些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人的美并不在于外貌、衣服和发式,而在于他的本身,在于他的心,要是人没有内心的美,我们常常会厌恶他漂亮的外表。

    生活赋予我们一种巨大的和无限高贵的礼品,这就是青春:充满着力量,充满着期待、志愿,充满着求知和斗争的志向,充满着希望、信心和青春。

    我在自己的一生里也曾经历过被遗弃和背叛的痛苦。可是有一种东西却救了我、我的生活永远是有目的、有意义的,这就是为社会主义而奋斗。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而斗争。”

    [阅读全文]...

2022-04-21 16:14:04
  • 丘顿·柯林斯名言

  • 名言,名人名言
  • 丘顿·柯林斯名言

    1、在成功中朋友认识我们,在逆境中我们了解朋友。 —— 丘顿·柯林斯

    2、聪明人依赖傻瓜甚于傻瓜依赖聪明人 —— 丘顿·柯林斯

    3、老先生最不喜欢的是狂妄。岂知道 —— 丘顿·柯林斯

    4、在成功中朋友认识我们,在逆境中我们了解朋友 —— 丘顿·柯林斯

    [阅读全文]...

2022-02-23 19:20:32
  • 巴克斯顿名言

  • 名言,名人名言
  • 巴克斯顿名言

    1、人生如下棋,深谋远虑者获胜。——巴克斯顿

    2、具有寻常的才干而具有不寻常的恒心,一切都可获致。 ——巴克斯顿

    3、经验显示,成功多因于赤忱,而少出于能力。胜利者就是把自己身体和灵魂都献给工作的人。——巴克斯顿

    [阅读全文]...

2022-03-31 05:53:41
  • 尼采名言原文

  • 名言,尼采,经典
  • 1、聪明的人只要能掌握自己,便什么也不会失去。

    2、当我到达高处,便发觉自己总是孤独的,无人同我说话,孤寂的严冬令我发抖,我在高处究竟意欲何为。

    3、许多东西被我抛却,故而被诸君视为傲慢;若从外溢的酒杯里豪饮,难免洒落许多佳酿,故不要怀疑酒的质量。

    4、即使你对他们温柔敦厚,但他们仍旧是觉得受到你的蔑视。他们以隐秘的伤害行为报答你的善举。你无言的骄傲总与他们的口味不合;倘若你某次谦虚到虚荣的地步,他们就喜不自胜了。

    5、人和树一样,他愈求升到高处和光明,他的根愈往下扎,向黑暗,向深处,向罪恶。

    6、我并不施舍什么,我尚未穷到那种地步。

    7、同情他人是把他人当作弱者而使他人感到羞愧。对所爱的人,应锻炼他,使他提高,这才是真正的爱。

    8、你有你的路。我有我的路。至于适当的路,正确的路和唯一的路,这样的路并不存在。

    9、更高级的哲人独处着,但这不是因为他想孤独,而是在他周围找不到他的同类。

    10、也许你感觉自己的努力总是徒劳无功,但不必怀疑,你每天都离顶点更进一步。今天的你离顶点还遥遥无期。但你通过今天的努力,积蓄了明天勇攀高峰的力量。

    11、你不需要知道那些名言到底是谁说的,你只需要随便说一句看起来很有道理的话,然后在后面随便安个名字,就像这样。

    12、真正的男子渴求着不同的两件事:危险和游戏。

    13、其他人的虚荣心只有在和我们的虚荣心相反时,才会令我们反感。

    14、痛苦就是知识。只有深深体会痛苦的人才能理解致命的真理。知识树与生命树不同。

    15、当你凝望深渊时,深渊也凝望着你。

    16、*淡的生活,往往是最危险的。

    17、白昼的光,如何能够了解夜晚黑暗的深度呢?

    18、神是一种思想,使一切直者变曲,使一切立者旋转的思想。

    19、一个人必须先学*如何爱自己,这样,一个人才能与自己安然相处而不致在外流连。

    20、一个人到他邻人那里去是因为他想要寻找自己,而另一个是为了迷失自己。你们对自己有害的爱使孤独成为你们的牢笼。

    21、在爱情中总是免不了有那么一点点疯狂,但疯狂中也有它的理由。

    22、读书给我更多的憩息,引导我散步在别人的知识与灵魂中。

    23、孤独是一种心脏疾病。独自一人是一种治疗。

    24、人要么永不做梦,要么梦得有趣;人也必须学会清醒,要么永不清醒,要么清醒得有趣。

    25、盲目地一味勤奋的确能创造财富和荣耀,不过,许多高尚优雅的器官也同时被这唯其能创造财富和荣耀的美德给剥夺了。

    26、你遭受了痛苦,你也不要向人诉说,以求同情,因为一个有独特性的人,连他的痛苦都是独特的,深刻的,不易被人了解,别人的同情只会解除你的痛苦的个人性,使之降低为*庸的烦恼,同时也就使你的人格遭到贬值。

    27、只要你在经历着什么,你就必须让自己完全投入其中,闭上你的双眼,即是说,不要还在经历中就成了旁观者,因为这会妨碍对经历的消化:会得到消化不良,而不是智慧。

    28、我们飞得越高,我们在那些不能飞的人眼中的形象就越渺小。

    29、无需时刻保持敏感,迟钝有时即为美德。即便看透了对方的某种行为或想法的动机,也需装出一副迟钝的样子。尽量从善意的角度去诠释语言,保持比对方迟钝的感觉。此乃社交之诀窍,亦是对人的怜悯。

    30、当某一动物,某一种族或某一个体失去其他种种本能时,当它选择以及当它偏爱对它不利的东西时,便称它为堕落。

    31、一个伟大的人往往受到排挤、压抑、甚至被人斥为哗众取宠而陷于孤独中。

    32、这是不错的:我们热爱生活,并不是因为我们*惯了生活,而是因为我们*惯了爱。爱里总有疯狂的成分,但同样的疯狂里也有着理智的成分。

    33、将科学看作事物的人性化其实就够了;我们对事物及其先后顺序的描述,从而能够对自己进行更仔细的描述。

    34、而自卑情绪的对象则可能不尽相同,或许是自卑自己的表象不如人,或许是自卑自己的内心不够强大。

    35、在世人中间不愿渴死的人,必须学会从一切杯子里痛饮;在世人中间要保持清洁的人,必须懂得用脏水也可以洗身。

    36、你的良知在说什么?你要成为你自己。

    37、可以共有的东西,价值总是很小。

    38、感官爱情,这往往迫使感情增长太快,但导致根不强,它很容易被连根拔起。

    39、大多数思想家写得拙劣,因为他们不仅要传达自己的思想,而且要传达思考的过程。

    40、孤独并不是好事。孤独会让你堕落。孤独会让人类腐朽变质。去吧,走出房间,到外面去吧!

    41、随着舆论思考的,都是自己耳塞眼闭的人。

    42、最危险的健忘-刚开始他们忘记去爱别人,最后在他身上再也找不到值得去爱的地方了。

    43、在迈入婚姻殿堂前先要问一问自己:你相信能和这个女人好好交谈,白头偕老吗?婚姻中其他的一切都是过眼云烟,两人的大多数时间都在交谈。

    44、婚姻不幸福,不是因为缺乏爱,而是因为缺乏友谊。

    45、一个人要发现他的单独,他必须走出群众。慢慢的他会忘掉这个世界,他所有的觉知都会专注于自己,然后就会有一种光明的爆发。他第一次了解到属于单独的美与祝福、属于单独的自由与智慧。

    46、当你开始埋怨自己,憎恨他人的时候,这是提醒你休息的信号。

    47、不能听命于自己者,就要受命于他人。

    48、要提高别人,自己必须是崇高的。

    49、最好让你身上的恶魔长大!那于你也未尝不是一条通达伟大的道路。

    50、人稍许成熟之后,便开始热爱真正的东西与真理的意味深长之处。

    51、眼睛太靠*,我看不清自己。

    [阅读全文]...

2022-03-08 05:21:41
  • 李斯列传原文及翻译

  • 古诗文
  • 李斯列传原文及翻译

      《李斯列传》是《史记》中的名篇之一,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那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李斯列传原文及翻译,供大家阅读参考。

      李斯列传原文: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欲西入秦。辞于荀卿曰:“斯闻得时无怠,今万乘方争时,游者主事。今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鹜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处卑贱之位而计不为者,此禽鹿视肉,人面而能强行者耳。故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此非士之情也。故斯将西说秦王矣。”

      至秦,会庄襄王卒,李斯乃求为秦相文信吕不韦舍人。不韦贤之,任以为郎。李斯因此得说,说秦王曰:“胥人者,去其几也。成大功者,在因瑕衅而遂忍之。昔者秦穆公之霸,终不东并六国者,何也?诸侯尚众,周德未衰,故五伯迭兴,更尊周室。自秦孝公以来,周室卑微,诸侯相兼,关东为六国,秦之乘胜役诸侯,盖六世矣。今诸侯服秦,譬若郡县。夫以秦之强,大王之贤,由灶上骚除,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此万世之一时也。今怠而不急就,诸侯复强,相聚约从,虽有黄帝之贤,不能并也。”秦王乃拜斯为长史,听其计,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离其君臣之计,秦王乃使其良将随其后。秦王拜斯为客卿。

      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议亦在逐中。斯乃上谏书曰: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壁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击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籍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夫物不产于秦者,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够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官至廷尉。二十馀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夷郡县城,销其兵刃,示不复用。使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

      始皇三十四年,置酒咸阳宫,博士仆射周青臣等颂称始皇威德。齐人淳于越进谏曰:“臣闻之,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支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患,臣无辅弼,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今青臣等又面谀以重陛下过,非忠臣也。”始皇下其议丞相。丞相谬其说,绌其辞,乃上书曰:“古者天下散乱,莫能相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所建立。今陛下并有天下,别白黑而定一尊;而私学乃相与非法教之制,闻令下,即各以其私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非主以为名,异趣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不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诸有文学《诗》、《书》百家语者,蠲除去之。令到满三十日弗去,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有欲学者,以吏为师。”始皇可其议,收去《诗》、《书》百家之语以愚百姓,使天下无以古非今。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同文书。治离宫别馆,周遍天下。明年,又巡狩,外攘四夷,斯皆有力焉。

      斯长男由为三川守,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三川守李由告归咸阳,李斯置酒于家,百官长皆前为寿,门廷车骑以千数。李斯喟然而叹曰:“嗟乎!吾闻之荀卿曰‘物禁大盛’。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骛下,遂擢至此。当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物极则衰,吾未知所税驾也!”

      始皇三十七年十月,行出游会稽,并海上,北抵琅邪。丞相斯、中车府令赵高兼行符玺令事,皆从。始皇有二十余子,长子扶苏以数直谏上,上使监兵上郡,蒙恬为将。少子胡亥爱,请从,上许之。余子莫从。

      其年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曰:“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书及玺皆在赵高所,独子胡亥、丞相李斯、赵高及幸宦者五六人知始皇崩,余群臣皆莫知也。李斯以为上在外崩,无真太子,故秘之。置始皇居辒辌车中,百官奏事上食如故,官者辄从辒辌可诸奏事。

      赵高因留所赐扶苏玺书,而谓公子胡亥曰“上崩,无诏封王诸子而独赐长子书。长子至,即立为皇帝,而子无尺寸之地,为之柰何”胡亥曰“固也。吾闻之,明君知臣,明父知子。父捐命,不封诸子,何可言者”赵高曰“不然。方今天下之权,存亡在子与高及丞相耳,愿子图之。且夫臣人与见臣於人,制人与见制於人,岂可同日道哉”胡亥曰“废兄而立弟,是不义也。不奉父诏而畏死,是不孝也。能薄而材譾,彊因人之功,是不能也:三者逆德,天下不服,身殆倾危,社稷不血食”高曰“臣闻汤、武杀其主,天下称义焉,不为不忠。卫君杀其父,而卫国载其德,孔子著之,不为不孝。夫大行不小谨,盛德不辞让,乡曲各有宜而百官不同功。故顾小而忘大,后必有害。狐疑犹豫,后必有悔。断而敢行,鬼神避之,后有成功。愿子遂之”胡亥喟然叹曰“今大行未发,丧礼未终,岂宜以此事干丞相哉”赵高曰“时乎时乎,间不及谋。赢粮跃马,唯恐后时”

      胡亥既然高之言,高曰“不与丞相谋,恐事不能成,臣请为子与丞相谋之”高乃谓丞相斯曰“上崩,赐长子书,与丧会咸阳而立为嗣。书未行,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事将何如”斯曰“安得亡国之言。此非人臣所当议也”高曰“君侯自料能孰与蒙恬。功高孰与蒙恬。谋远不失孰与蒙恬。无怨於天下孰与蒙恬。长子旧而信之孰与蒙恬”斯曰“此五者皆不及蒙恬,而君责之何深也”高曰“高固内官之厮役也,幸得以刀笔之文进入秦宫,管事二十馀年,未尝见秦免罢丞相功臣有封及二世者也,卒皆以诛亡。皇帝二十馀子,皆君之所知。长子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即位必用蒙恬为丞相,君侯终不怀通侯之印归於乡里,明矣。高受诏教*胡亥,使学以法事数年矣,未尝见过失。慈仁笃厚,轻财重士,辩於心而诎於口,尽礼敬士,秦之诸子未有及此者,可以为嗣。君计而定之”斯曰“君其反位。斯奉主之诏,听天之命,何虑之可定也”高曰“安可危也,危可安也。安危不定,何以贵圣”斯曰“斯,上蔡闾巷布衣也,上幸擢为丞相,封为通侯,子孙皆至尊位重禄者,故将以存亡安危属臣也。岂可负哉。夫忠臣不避死而庶几,孝子不勤劳而见危,人臣各守其职而已矣。君其勿复言,将令斯得罪”高曰“盖闻圣人迁徙无常,就变而从时,见末而知本,观指而睹归。物固有之,安得常法哉。方今天下之权命悬於胡亥,高能得志焉。且夫从外制中谓之惑,从下制上谓之贼。故秋霜降者草花落,水摇动者万物作,此必然之效也。君何见之晚”斯曰“吾闻晋易太子,三世不安。齐桓兄弟争位,身死为戮。纣杀亲戚,不听谏者,国为丘墟,遂危社稷:三者逆天,宗庙不血食。斯其犹人哉,安足为谋”高曰“上下合同,可以长久。中外若一,事无表里。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必有乔松之寿,孔、墨之智。今释此而不从,祸及子孙,足以为寒心。善者因祸为福,君何处焉”斯乃仰天而叹,垂泪太息曰“嗟乎。独遭乱世,既以不能死,安讬命哉”於是斯乃听高。高乃报胡亥曰“臣请奉太子之明命以报丞相,丞相斯敢不奉令”

      于是乃相与谋,诈为受始皇诏丞相,立子胡亥为太子。更为书赐长子扶苏曰:“朕巡天下,祷祠名山诸神以延寿命。今扶苏与将军蒙恬将师数十万以屯边,十有余年矣,不能进而前,士卒多秏,无尺寸之功,乃反数上书直言诽谤我所为,以不得罢归为太子,日夜怨望。扶苏为人子不孝,其赐剑以自裁!将军蒙恬与扶苏居外,不匡正,宜知其谋。为人臣不忠,其赐死,以兵属裨将王离。”封其书以皇帝玺,遣胡亥客奉书赐扶苏于上郡。

      使者至,发书,扶苏泣,入内舍,欲自杀。蒙恬止扶苏曰:“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将三十万众守边,公子为监,此天下重任也。今一使者来,即自杀,安知其非诈?请复请,复请而后死,未暮也。”使者数趣之。扶苏为人仁,谓蒙恬曰:“父而赐子死,尚安复请!”即自杀。蒙恬不肯死,使者即以属吏,系于阳周。

      使者还报,胡亥,斯,高大喜。至咸阳,发丧,太子立为二世皇帝。以赵高为郎中令,常侍中用事。

      二世燕居,乃召高与谋事,谓曰:“夫人生居世间也,譬犹骋六骥过决隙也。吾既已临天下矣,欲悉耳目之所好,穷心志之所乐,以安宗庙而乐万姓,长有天下,终吾年寿,其道可乎?”高曰:“此贤主之所能行也,而昏乱主之所禁也。臣请言之,不敢避斧钺之诛,愿陛下少留意焉。夫沙丘之谋,诸公子及大臣皆疑焉,而诸公子尽帝兄,大臣又先帝之所置也。今陛下初立,此其属意怏怏皆不服,恐为变。且蒙恬已死,蒙毅将兵居外,臣战战栗栗,唯恐不终。且陛下安得为此乐乎?”二世曰:“为之奈何?”赵高曰:“严法而刻刑,令有罪者相坐诛,至收族,灭大臣而远骨肉;贫者富之,贱者贵之。尽除去先帝之故臣,更置陛下之所亲信者*之。此则阴德归陛下,害除而奸谋塞,群臣莫不被润泽,蒙厚德,陛下则高枕肆志宠乐矣。计莫出于此。”二世然高之言,乃更为法律。于是群臣诸公子有罪,辄下高,令鞠治之?。杀大臣蒙毅等,公子十二人僇死咸阳市,十公主矺死于杜,财物入于县官,相连坐者不可胜数。

      公子高欲奔,恐收族,乃上书曰:“先帝无恙时,臣入则赐食,出则乘舆。御府之衣,臣得赐之;中厩之宝马,臣得赐之。臣当从死而不能,为人子不孝,为人臣不忠。不忠者无名以立于世,臣请从死,愿葬郦山之足。唯上幸哀怜之。”书上,胡亥大悦,召赵高而示之,曰:“此可谓急乎?”赵高曰:“人臣当忧死而不暇,何变之得谋!”胡亥可其书,赐钱十万以葬。

      法令诛罚日益刻深,群臣人人自危,欲畔者众。又作阿房之宫,治直〔道〕、驰道,赋敛愈重、戍徭无已。于是楚戍卒陈胜、吴广等乃作乱,起于山东,杰俊相立,自置为侯王,叛秦,兵至鸿门而却。李斯数欲请间谏,二世不许。而二世责问李斯曰:“吾有私议而有所闻于韩子也,曰:‘尧之有天下也,堂高三尺,采椽不斫,茅茨不翦,虽逆旅之宿不勤于此矣。冬日鹿裘,夏日葛衣,粢粝之食,藜藿之羹,饭土匦,啜土铏,虽监门之养不觳于此矣。禹凿龙门,通大夏,疏九河,曲九防,决渟水致之海?,而股无胈,胫无毛,手名胼胝,面目黎黑,遂以死于外,葬于会稽,臣虏之劳不烈无此矣’。然则夫所贵于有天下者,岂欲苦形劳神,身处逆旅之宿,口食监门之养,手持臣虏之作哉?此不肖人之所勉也,非贤者之所务也。彼贤人之有天下也,专用天下适己而已矣,此所以贵于有天下也。夫所谓贤人者,必能安天下而治万民,今身且不能利,将恶能治天下哉!故吾愿赐志广欲,长享天下而无害,为之奈何?”李斯子由为三川守,群盗吴广等西略地,过去弗能禁。章邯以破逐广等兵,使者履案三川相属,诮让斯居三公位,如何令盗如此。李斯恐惧,重爵禄,不知所出,乃阿二世意,欲求容,以书对曰:

      夫贤主者,必且能全道而行督责之术者也,督责之,则臣不敢不竭能以徇其主矣。此臣主之分定,上下之义明,则天下贤不肖莫敢不尽心竭任以徇其君矣。是故主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也。能穷乐之极矣,贤明之主也,可不察焉。

      故申子曰:“有天下而不姿睢,命之曰以天下为桎梏”者,无他焉,不能督责,而顾以其身劳于天下之民,若尧,禹然,故谓之“桎梏”也。夫不能修申、韩之明术,行督责之道,专以天下自适也,而徒务苦形劳神,以身徇百姓,则是黔首之役,非畜天下者也,何足贵哉!夫以人徇己,则己贵而人贱;以己徇人,则己贱而人贵。故徇人者贱,而人所徇者贵,自古及今,未有不然者也。凡古之所为尊贤者,为其贵也;而所为恶不尚者,为其贱也。而尧、禹以身徇天下者也,因随而尊之,则亦失所为尊贤之心矣,夫可谓大缪矣。谓之为“桎梏”,不亦宜乎?不能督责之过也。

      故韩子曰“慈母有败子而严家无格虏”者,何也?则能罚之加焉必也。故商君法,刑弃灰于道者。夫弃灰,薄罪也,而被刑,重罚也。彼唯明主为能深督轻罪。夫罪轻且督深,而况有重罪乎?故民不敢犯也。是故韩子曰“布帛寻常,庸人不释,铄金百溢,盗跖不搏”者,非庸人之心重,寻常之利深,而盗跖之欲浅也;又不以盗跖之行,为轻百镒之重也。搏必随手刑,则盗跖不搏百镒;而罚不必行也,则庸人不释寻常。是故城高五丈,而楼季不轻犯也;泰山之高百仞,而跛牧其上。夫楼季也而难五丈之限,岂跛也而易百仞之高哉?峭堑之势异也。明主圣王之所以能久处尊位,长执重势,而独擅天下之利者,非有异道也,能独断而审督责,必深罚,故天下不敢犯也。今不务所以不犯,而事慈母之所以败子也,则亦不察于圣人之论矣。夫不能行圣人之术,则舍为天下役何事哉?可不哀邪!

      且夫俭节仁义之人立于朝,则荒肆之乐辍矣;谏说论理之臣间于侧,则流漫之志诎矣;烈士死节之行显于世,则淫康之虞废矣。故明主能外此三者,而独操主术以制听从之臣,而修其明法,故身尊而势重也。凡贤主者,必将能拂世磨俗,而废其所恶,立其所欲,故生则有尊重之势,死则有贤明之谥也。是以明君独断,故权不在臣也。然后能灭仁义之涂,掩驰说之口,困烈士之行,塞聪掩明,内独视听,故外不可倾以仁义烈士之行,而内不可夺以谏说忿争之辩。故能荦然独行恣睢之心而莫之敢逆。若此然后可谓能明申、韩之术,而修商君之法。法修术明而天下乱者,未之闻也。故曰“王道约而易操”也。唯明主为能行之。若此则谓督责之诚,则臣无邪,臣无邪则天下安,天下安则主严尊,主严尊则督责必,督责必则所求得,所求得则国家富,国家富则君乐丰。故督责之术设,则所欲无不得矣。群臣百姓救过不给,何变之敢图?若此则帝道备,而可谓能明君臣之术矣。虽申、韩复生,不能加也。

      书奏,二世悦。于是行督责益严,税民深者为明吏。二世曰:“若此则可谓能督责矣。”刑者相半于道,而死人日成积于市。**众者忠臣。二世曰:“若此则可谓能督责矣。”

      初,赵高为郎中令,所杀及报私怨众多,恐大臣入朝奏事毁恶之,乃说二世曰:“天子所以贵者,但以闻声,群臣莫得见其面,故号曰“朕”。且陛下富于春秋,未必尽通诸事,今坐朝廷,谴举有不当者,则见短于大臣,非所以示神明于天下也。且陛下深拱禁中,与臣及侍中*法者待事,事来有以揆之。如此则大臣不敢奏疑事,天下称圣主矣。”二世用其计,乃不坐朝廷见大臣,居禁中。赵高常侍中用事,事皆决于赵高。

      高闻李斯以为言,乃见丞相曰:“关东群盗多,今上急益发繇治阿房宫,聚狗马无用之物。臣欲谏,为位贱。此真君侯之事,君何不谏?”李斯曰:“固也,吾欲言之久矣。今时上不坐朝廷,上居深宫,吾有所言者,不可传也,欲见无间。”赵高谓曰:“君诚能谏,请为君候上间语君。”于是赵高待二世方燕乐,妇女居前,使人告丞相:“上方间,可奏事。”丞相至宫门上谒,如此者三。二世怒曰:“吾常多闲日,丞相不来。吾方燕私,丞相辄来请事。丞相岂少我哉?且固我哉?”赵高因曰:“如此殆矣!夫沙丘之谋,丞相与焉。今陛下已立为帝,而丞相贵不益,此其意亦望裂地而王矣。且陛下不问臣,臣不敢言。丞相长男李由为三川守,楚盗陈胜等皆丞相傍县之子,以故楚盗公行,过三川,城守不肯击。高闻其文书相往来,未得其审,故未敢以闻。且丞相居外,权重于陛下。”二世以为然。欲案丞相,恐其不审,乃使人案验三川守与盗通状。李斯闻之。

      是时二世在甘泉,方作觳抵优俳之观。李斯不得见,因上书言赵高之短曰:“臣闻之,臣疑其君,无不危国;妾疑其夫,无不危家。今有大臣于陛下擅利擅害,与陛下无异,此甚不便。昔者司城子罕相宋,身行刑罚,以威行之,期年遂劫其君。田常为简公臣,爵列无敌于国,私家之富与公家均,布惠施德,下得百姓,上得群臣,阴取齐国,杀宰予于庭,即弑简公于朝,遂有齐国。此天下所明知也。今高有邪佚之志,危反之行,如子罕相宋也;私家之富,若田氏之于齐也。兼行田常、子罕之逆道而劫陛下之威信,其志若韩玘为韩安相也。陛下不图,臣恐其为变也。”二世曰:“何哉?夫高,故宦人也,然不为安肆志,不以危易心,絜修善,自使至此,以忠得进,以信守位,朕实贤之,而君疑之,何也?且朕少失先人,无所识知,不*治民,而君又老,恐与天下绝矣。朕非属赵君,当谁任哉?且赵君为人精廉强力,下知人情,上能适朕,君其勿疑。”李斯曰:“不然。夫高,故xx也,无识于理,贪欲无厌,求利不止,列势次主,求欲无穷,臣故曰殆。”二世已前信赵高,恐李斯杀之,乃私告赵高。高曰:“丞相所患者独高,高已死,丞相即欲为田常所为。”于是二世曰:“其以李斯属郎中令。”

      赵高案治李斯。李斯拘执束缚,居囹圄中,仰天而叹曰:“嗟乎!悲夫!不道之君,何可为计哉!昔者桀杀关逢龙,纣杀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伍子胥。此三臣者,岂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吾以忠死,宜矣。且二世之治岂不乱哉!日者夷其兄弟而自立也,杀忠臣而贵xx,作为阿房之宫,赋敛天下。吾非不谏也,而不吾听也。凡古圣王,饮食有节,车器有数,宫室有度,出令造事,加费而无益于民利者禁,故能长久治安。令行逆于昆弟,不顾其咎;侵杀忠臣,不思其秧;大为宫室,厚赋天下,不爱其费。三者已行,天下不听。今反者已有天下之半矣,而心尚未寤也,而以赵高为佐,吾必见寇至咸阳,麇鹿游于朝也。”

      于是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狱,治罪,责斯与子由谋反状,皆收捕宗族宾客。赵高治斯,榜掠千余,不胜痛,自诬服。斯所以不死者,自负其有功,实无反心,幸得上书自陈,幸二世之寤而赦之。李斯乃从狱中上书曰:“臣为丞相治民,三十余年矣。逮秦之地狭隘。先王之时秦地不过千里,兵数十万。臣尽薄材,谨奉法令,阴行谋臣,资之金玉,使游说诸侯,阴修甲兵,饰政教,官斗士,尊功臣,盛其爵禄,故终以胁韩弱魏,破燕、赵、夷齐、楚,卒兼六国,虏其王,立秦为天子。罪一矣。地非不广,又北逐湖、貉,南定百越,以见秦之强。罪二矣。尊大臣,盛其爵位,以固其亲。罪三矣。立社稷,修宗庙,以明主之贤。罪四矣。更克画,*斗斛度量文章,布之天下,以树秦之名。罪五矣。治驰道,兴游观,以见主之得意。罪六矣。缓刑罚,薄赋敛,以遂主得众之心,万民戴主,死而不忘。罪七矣。若斯之为臣者,罪足以死固久矣。上幸尽其能力,乃得至今,愿陛下察之!”书上,赵高使吏弃去不奏,曰:“囚安得上书!”

      赵高使其客十馀辈诈为御史、谒者、侍中,更往覆讯斯。斯更以其实对,辄使人复榜之。后二世使人验斯,斯以为如前,终不敢更言,辞服。奏当上,二世喜曰“微赵君,几为丞相所卖”及二世所使案三川之守至,则项梁已击杀之。使者来,会丞相下吏,赵高皆妄为反辞。

      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李斯已死,二世拜赵高为中丞相,事无大小辄决於高。高自知权重,乃献鹿,谓之马。二世问左右“此乃鹿也”左右皆曰“马也”。二世惊,自以为惑,乃召太卜,令卦之,太卜曰“陛下春秋郊祀,奉宗庙鬼神,斋戒不明,故至于此。可依盛德而明斋戒”於是乃入上林斋戒。日游弋猎,有行人入上林中,二世自射杀之。赵高教其女婿咸阳令阎乐劾不知何人贼**移上林。高乃谏二世曰“天子无故贼杀不辜人,此上帝之禁也,鬼神不享,天且降殃,当远避宫以禳之”二世乃出居望夷之宫。

      留三日,赵高诈诏卫士,令士皆素服持兵内乡,入告二世曰“山东群盗兵大至”二世上观而见之,恐惧,高既因劫令自杀。引玺而佩之,左右百官莫从。上殿,殿欲坏者三。高自知天弗与,群臣弗许,乃召始皇弟,授之玺。

      子婴即位,患之,乃称疾不听事,与宦者韩谈及其子谋杀高。高上谒,请病,因召入,令韩谈刺杀之,夷其三族。

      子婴立三月,沛公兵从武关入,至咸阳,群臣百官皆畔,不适。子婴与妻子自系其颈以组,降轵道旁。沛公因以属吏。项王至而斩之。遂以亡天下。

      太史公曰:李斯以闾阎历诸侯,入事秦,因以瑕衅,以辅始皇,卒成帝业,斯为三公,可谓尊用矣。斯知六蓺之归,不务明政以补主上之缺,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严威酷刑,听高邪说,废适立庶。诸侯已畔,斯乃欲谏争,不亦末乎。人皆以斯极忠而被五刑死,察其本,乃与俗议之异。不然,斯之功且与周、召列矣。

      李斯列传翻译:

      李斯是楚国上蔡人。他年轻的时候,曾在郡里当小吏,看到办公处附*厕所里的老鼠在吃脏东西,每逢有人或狗走来时,就受惊逃跑。后来李斯又走进粮仓,看到粮仓中的老鼠,吃的是屯积的粟米,住在大屋子之下,更不用担心人或狗惊扰。于是李斯就慨然叹息道:“一个人有出息还是没出息,就如同老鼠一样,是由自己所处的环境决定的。”

      于是李斯就跟荀子学*王治理天下的学问。学业完成之后,李斯估量楚王是不值得侍奉的,而六国国势都已衰弱,没有为它们建功立业的希望,就想西行到秦国去。在临行之前,向荀子辞行说:“我听说一个人若遇到机会,千万不可松懈错过。如今各诸侯国都争取时机,游说之士掌握实权。现在秦王想吞并各国,称帝治理天下,这正是*民出身的政治活动家和游说之士奔走四方、施展抱负的好时机。地位卑贱,而不想着去求取功名富贵,就如同禽兽一般,只等看到现成的肉才想去吃,白白长了一副人的面孔勉强直立行走。所以最大的耻辱莫过于卑贱,最大悲哀莫过于贫穷。长期处于卑贱的地位和贫困的环境之中,却还要非难社会、厌恶功名利禄,标谤自己与世无争,这不是士子的本愿。所以我就要到西方去游说秦王了。”

      到秦国之后,正赶上秦庄襄王去世,李斯就请求充当秦相国文信侯吕不韦的舍人;吕不韦很赏识他,任命他为郎官。这样就使得李斯有游说的机会,他对秦王说:“*庸的人往往失去时机,而成大功业的人就在于他能利用机会并能下狠心。从前秦穆公虽称霸天下,但最终没有东进吞并山东六国,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在于诸侯的人数还多,周朝的德望也没有衰落,因此五霸交替兴起,相继推尊周朝。自从秦孝公以来,周朝卑弱衰微,诸侯之间互相兼并,函谷关以东地区化为六国,秦国乘胜奴役诸侯已经六代。现如今诸侯服从秦国就如同郡县服从朝廷一样。以秦国的强大,大王的贤明,就象扫除灶上的灰尘一样,足以扫*诸侯,成就帝业,使天下统一,这是万世难逢的一个最好时机。倘若现在懈怠而不抓紧此事的话,等到诸侯再强盛起来,又订立合纵的盟约,虽然有黄帝一样的贤明,也不能吞并它们了。”秦始皇就任命李斯为长史,听从了他的计谋,暗中派遣谋士带着金玉珍宝去各国游说。对各国著名人物能收买的,就多送礼物加以收买;不能收买的,就用利剑把他们杀掉。这些都是离间诸侯国君臣关系的计策,接着,秦王就派良将随后攻打。秦王任命李斯为客卿。

      恰在此时韩国人郑国以修筑渠道为名,来到秦国做间谍,不久被发觉。秦国的王族和大臣们都对秦王说:“从各诸侯国来奉事秦王的人,大都是为他们的国君游说,以离间秦国而已,请求大王把客卿一概驱逐。”李斯也在计划好的要驱逐的客卿之列。于是李斯就上书说:

      听说官员们议论要驱逐客卿,我私下认为这是错误的。从前秦穆公招揽贤才,从西戎找到由余,从东边楚国的苑地得到了百里奚,从宋国迎来了蹇(jiǎn)叔,从晋国招来了丕豹、公孙友。这五个人都不生在秦国,而秦穆公重用他们,吞并了二十多个国家,也就得以在西戎称霸。秦孝公采用商鞅的新法,移风易俗,人民因此殷实兴盛,国家因此富足强大,百姓们愿意为国家效力,其它国家也诚心归顺,击败了楚国、魏国的军队,攻取了千里土地,至今政治安定,国家强盛。秦惠王用张仪的计策,功取了三川地区,向西又吞并了巴、蜀,向北占领了上郡,向南攻占了汉中,囊括九夷,控制鄢、郢,在东面占据了险要的成皋,割取了肥沃的土地,并进一步瓦解了六国的合纵联盟,使他们面向西方,奉事秦国,功业一直延续到今天。秦昭王得范睢(suī),废黜穰侯,驱逐华阳君,使公室强大,杜绝了私门权贵的势力,像蚕吃桑叶一般,逐渐吞并诸侯的土地,终于使秦国奠定了统一天下大业的基础。这四位君主,都是依靠了别国客卿的力量。由此看来,客卿有哪一点对不起秦国呢?假使这四位君主拒绝客卿而不接受他们,疏远士人而不重用,这就使秦国既无富足之实,又无强大之名。

      现在皇上您罗致昆山的美玉,得到随侯之珠、和氏之璧,挂着明月珠,佩着太阿剑,驾着纤离马,竖着翠凤旗,摆着灵鼍鼓。以上这些宝物,并没有一样是秦国出产的,但陛下您非常喜爱它们,这是为什么呢?若是一定要秦国所产然后才使用的话,那么夜光之璧就不能用来装饰朝廷,犀角象牙制品就不能为您所赏玩,郑国、卫国的美女也不能列于您的后宫之中,駃騠(jué tí)良马也不能填满您的马棚。江南的金锡也不该用,西蜀的丹青也不应用来当颜料。您用来装饰后宫、充当姬妾、赏心乐意、怡目悦耳的,一定要出自秦国然后才用的话,那么,用宛地珍珠装饰的簪子,玑珠镶嵌的耳坠,东阿白绢缝制的衣服、刺绣华美的装饰品,就不能进献在您的面前,那时髦而又高雅,漂亮而又文静的赵国女子不能侍立在您的身边。而那些敲打瓦坛瓦罐、弹着秦筝、拍着大腿、呜呜叫喊以满足欣赏要求的,这才是正宗的秦国音乐。而《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这些乐曲,则是其他国家的音乐。现在您抛弃敲打瓦坛瓦罐这一套秦国音乐而听《郑》、《卫》之声,不去听弹筝而欣赏《昭》、《虞》之曲,这是什么原因呢?说穿了,只不过是图眼前快乐,以满足耳目观赏需求而已。而现在您用人却不是这样,不问此人能用不能用,也不问是非曲直,只要不是秦国人一律辞退,只要是客卿一律驱逐。这样看来,陛下所看重的是美女、音乐、珍珠、宝玉,所轻视的是人才了。这并不是统一天下、制服诸侯的方法。

      我听说过土地广阔所产粮食就丰富,国家广大人口就众多,军队强盛士兵就勇敢。所以泰山不排斥泥土,才能堆积得那样高大;河海不挑剔细小的溪流,才能变得如此深广;而成就王业的人不抛弃广大民众,才能显出他的盛德。所以地无论东南西北,民众不分这国那国,一年四季五谷丰登,鬼神赐予福泽,这就是五帝三王无敌于天下的原因所在。而现在陛下您抛弃了百姓来帮助敌国,排斥宾客而使他们为其他诸侯国建立功业,使天下有才之士后退而不敢西行,停住脚步而不敢进入秦国,这正是人们所说的“借武器给敌人,送粮食给盗贼”啊!

      非秦国出产的物品,值得珍视的很多;非秦国出生的士人,愿意效忠的也不少。现在您驱逐客卿来资助敌国,损害百姓以帮助仇人,在内部削弱自己而在外面又和诸侯结下怨恨,这样下去,要使国家没有危险,是不可能的。

      于是,秦王就废除了逐客令,恢复了李斯的官职,终于采用了他的计谋,他的官位也升到廷尉之职。二十多年,终于统一了天下,尊称国王为“皇帝”。皇帝又任命李斯为丞相。并拆*了各国郡县的城墙,销毁了各地的武器,表示不再使用。使秦国没有一寸分封的土地,也不立皇帝的儿子、兄弟为王,更不把功臣封为诸侯,以便使国家从此之后再也没有战争的祸患。

      前213年,秦始皇(三十四年)在咸阳宫设宴招待群臣,博士仆射周青臣等人称颂秦始皇的武威盛德。齐人淳于越劝谏道:“我听说殷商和周朝统治达一千多年,分封子弟及功臣做为膀臂辅翼。而现在陛下您虽统一天下,但子弟却还是*民百姓,若一旦出现了田常、六卿夺权篡位的祸患,在朝中又没有强有力的辅佐之臣,靠谁来相救呢?办事不学*古代经验而长期统治的朝代,我还没有听说过。现在周青臣等人又当面阿谀奉承以加重您的错误,不是忠臣。”始皇把这种议论交给李斯处理,李斯认为这种论点是荒谬的,因此废弃不用,就上书给皇帝说:“古时候天下分散败乱,彼此之间互不服从,所以才诸侯并起,一般舆论都称道古代以否定当代,装点一些虚夸不实的文辞来扰乱社会的实际,人们都认为自己的一派学问最好,以否定皇帝的政策法令。现在陛下统一了天下,分辨了黑白是非,使海内共同尊崇皇帝一人;而诸子百家各个学派却在一起任意批评朝廷的法令制度,听说朝廷令下,立刻就以自己学派的观点来议论它,回家便心中不满,出门则在街头巷尾纷纷议论,以批评君主来博得名声,认为和朝廷不一样便是本领高,并带领下层群众来制造诽谤。这样下去而不加以禁止的话,上面君主的权力威望就要下降,下面私人的帮派也要形成。因此,还是以禁止为好。我请求把人们收藏的《诗》、《书》和诸子百家的著作,都一概扫除干净。命令下达三十天之后,若还有人不服从,判处黥刑并罚做筑城苦役。不在清除之列的,是医药、占卜、种植等类书籍。若有想学*法令的,以官吏为老师。”秦始皇批准了他的建议,没收了《诗经》、《尚书》和诸子百家的著作,以便使人民愚昧无知,使天下人无法用古代之事来批评当前朝廷。修明法制,制定律令,都从秦始皇开始。统一文字,在全国各地修建离宫别馆。第二年,始皇又四出巡视,*定了四方少数民族,这些措施,李斯都出了不少力。

    [阅读全文]...

2021-12-18 08:28:02
  • 狄斯累利名言

  • 名言,名人名言
  • 狄斯累利名言

    1、人生成功的秘诀是当好机会来临时,立刻抓住它。——狄斯累利

    2、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是懂得何时抓住机会,其次便是懂得何时放弃利益。——狄斯累利

    3、旅行是真正的知识的伟大源泉。——狄斯累利

    4、坚忍是成功的诀窍。——狄斯累利

    5、*惯没有法律那样明智,可它们往往更盛行。——狄斯累利

    [阅读全文]...

2022-01-05 23:53:11
  • 斯蒂文森名言

  • 名言,名人名言
  • 斯蒂文森名言

    1、默默传开的谎言常常最损人的。——斯蒂文森

    2、同类相食的行为是最令人唾弃的;但是对佛教徒和素食者来说,我们就像那些同类相食的食人族一样,因为我们也吃婴儿——只是不是吃自己的小孩。——斯蒂文森

    3、最朦胧的新纪元就是今天。——斯蒂文森

    4、我们换取金钱的代价是自由。——斯蒂文森

    5、虚荣心很不容易死去;在某些顽固的场合,它甚至比它所依附的人活得更久。——斯蒂文森

    6、死亡对我来说也许可以忍受,可是眼睁睁等着厄运来临却叫人受不了。——斯蒂文森

    7、It is easier to fight for principles than to live up to them. 为原则而斗争容易,按原则的要求活着难。——斯蒂文森

    8、青年期完全是探索的大好时光。——斯蒂文森

    9、自私是*静的,它是自然力量,你可以说,树也是自私的。——斯蒂文森

    10、具有偷闲本领的人则往往有广泛的兴趣和强烈的个性。——斯蒂文森

    [阅读全文]...

2022-05-30 18:07:25
  • 诗经螽斯原文译文欣赏

  • 诗经
  • 诗经螽斯原文译文欣赏

      朝代:先秦

      作者:诗经

      原文:

      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

      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

      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

      译文:

      蝈蝈张翅膀,群集低飞翔啊。你的子孙多又多,家族正兴旺啊。

      螽(zhōng终)斯:或名斯螽,一种直翅目昆虫,常称为“蝈蝈”。一说“斯”为语词。诜(shēn 身)诜:同莘莘,众多貌。振振(zhēn真 古音):茂盛的样子。

      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

      蝈蝈张翅膀,群飞嗡嗡响啊。你的子孙多又多,世代绵延长啊。

      薨(hōng轰)薨:很多虫飞的声音。或曰形容螽斯的齐鸣。绳绳(mǐn):延绵不绝的样子。

      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

      蝈蝈张翅膀,群聚挤满堂啊。你的'子孙多又多,和睦好欢畅啊。

      揖(jí集 古音)揖:会聚的样子。揖为集之假借。蛰(zhé哲)蛰:多,聚集。

      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

      蝈蝈张翅膀,群集低飞翔啊。你的子孙多又多,家族正兴旺啊。

      螽(zhōng终)斯:或名斯螽,一种直翅目昆虫,常称为“蝈蝈”。一说“斯”为语词。诜(shēn 身)诜:同莘莘,众多貌。振振(zhēn真 古音):茂盛的样子。

      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

      蝈蝈张翅膀,群飞嗡嗡响啊。你的子孙多又多,世代绵延长啊。

      薨(hōng轰)薨:很多虫飞的声音。或曰形容螽斯的齐鸣。绳绳(mǐn):延绵不绝的样子。

      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

      蝈蝈张翅膀,群聚挤满堂啊。你的子孙多又多,和睦好欢畅啊。

      揖(jí集 古音)揖:会聚的样子。揖为集之假借。蛰(zhé哲)蛰:多,聚集。

      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

      蝈蝈张翅膀,群集低飞翔啊。你的子孙多又多,家族正兴旺啊。

      螽(zhōng终)斯:或名斯螽,一种直翅目昆虫,常称为“蝈蝈”。一说“斯”为语词。诜(shēn 身)诜:同莘莘,众多貌。振振(zhēn真 古音):茂盛的样子。

      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

      蝈蝈张翅膀,群飞嗡嗡响啊。你的子孙多又多,世代绵延长啊。

      薨(hōng轰)薨:很多虫飞的声音。或曰形容螽斯的齐鸣。绳绳(mǐn):延绵不绝的样子。

      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

      蝈蝈张翅膀,群聚挤满堂啊。你的子孙多又多,和睦好欢畅啊。

      揖(jí集 古音)揖:会聚的样子。揖为集之假借。蛰(zhé哲)蛰:多,聚集。

    [阅读全文]...

2022-07-18 01:18:02
利文斯顿名言原文 - 句子
利文斯顿名言原文 - 语录
利文斯顿名言原文 - 说说
利文斯顿名言原文 - 名言
利文斯顿名言原文 - 诗词
利文斯顿名言原文 - 祝福
利文斯顿名言原文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