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古诗有云的全文

关于民间古诗有云的全文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民间古诗有云的全文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民间古诗有云的全文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民间古诗有云的全文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432) 语录(17) 说说(19) 名言(1) 诗词(723) 祝福(1) 心语(1k+)

  • 最新版民间借贷司法解释「全文」

  • 最新版民间借贷司法解释「全文」

      民间借贷是一种历史悠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的民间金融活动,主要指自然人之间、自然人与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以及法人或其他组织相互之间,以货币或其他有价证券为标的进行资金融通的行为。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民间借贷司法解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已于2015年6月23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55次会议通过,自2015年9月1日起施行。下面是司法解释全文:

      为正确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之规定,结合审判实践,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 本规定所称的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及其相互之间进行资金融通的行为。

      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从事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因发放贷款等相关金融业务引发的纠纷,不适用本规定。

      第二条 出借人向人民法院起诉时,应当提供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以及其他能够证明借贷法律关系存在的证据。

      当事人持有的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没有载明债权人,持有债权凭证的当事人提起民间借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被告对原告的债权人资格提出有事实依据的抗辩,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告不具有债权人资格的,裁定驳回起诉。

      第三条 借贷双方就合同履行地未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事后未达成补充协议,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惯仍不能确定的,以接受货币一方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

      第四条 保证人为借款人提供连带责任保证,出借人仅起诉借款人的,人民法院可以不追加保证人为共同被告;出借人仅起诉保证人的,人民法院可以追加借款人为共同被告。

      保证人为借款人提供一般保证,出借人仅起诉保证人的,人民法院应当追加借款人为共同被告;出借人仅起诉借款人的,人民法院可以不追加保证人为共同被告。

      第五条 人民法院立案后,发现民间借贷行为本身涉嫌非法集资犯罪的,应当裁定驳回起诉,并将涉嫌非法集资犯罪的线索、材料移送*或者检察机关。

      *或者检察机关不予立案,或者立案侦查后撤销案件,或者检察机关作出不起诉决定,或者经人民法院生效判决认定不构成非法集资犯罪,当事人又以同一事实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第六条 人民法院立案后,发现与民间借贷纠纷案件虽有关联但不是同一事实的涉嫌非法集资等犯罪的线索、材料的,人民法院应当继续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并将涉嫌非法集资等犯罪的线索、材料移送*或者检察机关。

      第七条 民间借贷的基本案件事实必须以刑事案件审理结果为依据,而该刑事案件尚未审结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中止诉讼。

      第八条 借款人涉嫌犯罪或者生效判决认定其有罪,出借人起诉请求担保人承担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第九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可以视为具备合同法第二百一十条关于自然人之间借款合同的生效要件:

      (一)以现金支付的,自借款人收到借款时;

      (二)以银行转账、网上电子汇款或者通过网络贷款*台等形式支付的,自资金到达借款人账户时;

      (三)以票据交付的,自借款人依法取得票据权利时;

      (四)出借人将特定资金账户支配权授权给借款人的,自借款人取得对该账户实际支配权时;

      (五)出借人以与借款人约定的其他方式提供借款并实际履行完成时。

      第十条 除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外,当事人主张民间借贷合同自合同成立时生效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当事人另有约定或者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一条 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它们相互之间为生产、经营需要订立的.民间借贷合同,除存在合同法第五十二条、本规定第十四条规定的情形外,当事人主张民间借贷合同有效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十二条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本单位内部通过借款形式向职工筹集资金,用于本单位生产、经营,且不存在合同法第五十二条、本规定第十四条规定的情形,当事人主张民间借贷合同有效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十三条 借款人或者出借人的借贷行为涉嫌犯罪,或者已经生效的判决认定构成犯罪,当事人提起民事诉讼的,民间借贷合同并不当然无效。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合同法第五十二条、本规定第十四条之规定,认定民间借贷合同的效力。

      担保人以借款人或者出借人的借贷行为涉嫌犯罪或者已经生效的判决认定构成犯罪为由,主张不承担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据民间借贷合同与担保合同的效力、当事人的过错程度,依法确定担保人的民事责任。

      第十四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人民法院应当认定民间借贷合同无效:

      (一)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又高利转贷给借款人,且借款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

      (二)以向其他企业借贷或者向本单位职工集资取得的资金又转贷给借款人牟利,且借款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

      (三)出借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借款人借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仍然提供借款的;

      (四)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的;

      (五)其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效力性强制性规定的。

      第十五条 原告以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为依据提起民间借贷诉讼,被告依据基础法律关系提出抗辩或者反诉,并提供证据证明债权纠纷非民间借贷行为引起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据查明的案件事实,按照基础法律关系审理。

      当事人通过调解、和解或者清算达成的债权债务协议,不适用前款规定。

      第十六条 原告仅依据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提起民间借贷诉讼,被告抗辩已经偿还借款,被告应当对其主张提供证据证明。被告提供相应证据证明其主张后,原告仍应就借贷关系的成立承担举证证明责任。

      被告抗辩借贷行为尚未实际发生并能作出合理说明,人民法院应当结合借贷金额、款项交付、当事人的经济能力、当地或者当事人之间的交易方式、交易*惯、当事人财产变动情况以及证人证言等事实和因素,综合判断查证借贷事实是否发生。

      第十七条 原告仅依据金融机构的转账凭证提起民间借贷诉讼,被告抗辩转账系偿还双方之前借款或其他债务,被告应当对其主张提供证据证明。被告提供相应证据证明其主张后,原告仍应就借贷关系的成立承担举证证明责任。

      第十八条 根据《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七十四条第二款之规定,负有举证证明责任的原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经审查现有证据无法确认借贷行为、借贷金额、支付方式等案件主要事实,人民法院对其主张的事实不予认定。

    [阅读全文]...

2022-03-31 01:06:56
  • 民间借贷司法解释全文

  • 民间借贷司法解释全文

      最高人民法院今天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规定》明确了5种民间借贷合同应当被认定为无效,其中,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又高利转贷给借款人,且借款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民间借贷合同应当被认定为无效。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民间借贷司法解释全文,欢迎参考。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2015年6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55次会议通过)

      为正确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之规定,结合审判实践,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 本规定所称的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及其相互之间进行资金融通的行为。

      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从事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因发放贷款等相关金融业务引发的纠纷,不适用本规定。

      第二条 出借人向人民法院起诉时,应当提供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以及其他能够证明借贷法律关系存在的证据。

      当事人持有的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没有载明债权人,持有债权凭证的当事人提起民间借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被告对原告的债权人资格提出有事实依据的抗辩,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告不具有债权人资格的,裁定驳回起诉。

      第三条 借贷双方就合同履行地未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事后未达成补充协议,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惯仍不能确定的,以接受货币一方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

      第四条 保证人为借款人提供连带责任保证,出借人仅起诉借款人的,人民法院可以不追加保证人为共同被告;出借人仅起诉保证人的,人民法院可以追加借款人为共同被告。

      保证人为借款人提供一般保证,出借人仅起诉保证人的,人民法院应当追加借款人为共同被告;出借人仅起诉借款人的,人民法院可以不追加保证人为共同被告。

      第五条 人民法院立案后,发现民间借贷行为本身涉嫌非法集资犯罪的,应当裁定驳回起诉,并将涉嫌非法集资犯罪的线索、材料移送*或者检察机关。

      *或者检察机关不予立案,或者立案侦查后撤销案件,或者检察机关作出不起诉决定,或者经人民法院生效判决认定不构成非法集资犯罪,当事人又以同一事实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第六条 人民法院立案后,发现与民间借贷纠纷案件虽有关联但不是同一事实的涉嫌非法集资等犯罪的线索、材料的,人民法院应当继续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并将涉嫌非法集资等犯罪的线索、材料移送*或者检察机关。

      第七条 民间借贷的基本案件事实必须以刑事案件审理结果为依据,而该刑事案件尚未审结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中止诉讼。

      第八条 借款人涉嫌犯罪或者生效判决认定其有罪,出借人起诉请求担保人承担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第九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可以视为具备合同法第二百一十条关于自然人之间借款合同的生效要件:

      (一)以现金支付的,自借款人收到借款时;

      (二)以银行转账、网上电子汇款或者通过网络贷款*台等形式支付的,自资金到达借款人账户时;

      (三)以票据交付的,自借款人依法取得票据权利时;

      (四)出借人将特定资金账户支配权授权给借款人的',自借款人取得对该账户实际支配权时;

      (五)出借人以与借款人约定的其他方式提供借款并实际履行完成时。

      第十条 除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外,当事人主张民间借贷合同自合同成立时生效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当事人另有约定或者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一条 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它们相互之间为生产、经营需要订立的民间借贷合同,除存在合同法第五十二条、本规定第十四条规定的情形外,当事人主张民间借贷合同有效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十二条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本单位内部通过借款形式向职工筹集资金,用于本单位生产、经营,且不存在合同法第五十二条、本规定第十四条规定的情形,当事人主张民间借贷合同有效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十三条 借款人或者出借人的借贷行为涉嫌犯罪,或者已经生效的判决认定构成犯罪,当事人提起民事诉讼的,民间借贷合同并不当然无效。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合同法第五十二条、本规定第十四条之规定,认定民间借贷合同的效力。

      担保人以借款人或者出借人的借贷行为涉嫌犯罪或者已经生效的判决认定构成犯罪为由,主张不承担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据民间借贷合同与担保合同的效力、当事人的过错程度,依法确定担保人的民事责任。

      第十四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人民法院应当认定民间借贷合同无效:

      (一)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又高利转贷给借款人,且借款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

      (二)以向其他企业借贷或者向本单位职工集资取得的资金又转贷给借款人牟利,且借款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

      (三)出借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借款人借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仍然提供借款的;

      (四)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的;

      (五)其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效力性强制性规定的。

      第十五条 原告以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为依据提起民间借贷诉讼,被告依据基础法律关系提出抗辩或者反诉,并提供证据证明债权纠纷非民间借贷行为引起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据查明的案件事实,按照基础法律关系审理。

      当事人通过调解、和解或者清算达成的债权债务协议,不适用前款规定。

      第十六条 原告仅依据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提起民间借贷诉讼,被告抗辩已经偿还借款,被告应当对其主张提供证据证明。被告提供相应证据证明其主张后,原告仍应就借贷关系的成立承担举证证明责任。

      被告抗辩借贷行为尚未实际发生并能作出合理说明,人民法院应当结合借贷金额、款项交付、当事人的经济能力、当地或者当事人之间的交易方式、交易*惯、当事人财产变动情况以及证人证言等事实和因素,综合判断查证借贷事实是否发生。

      第十七条 原告仅依据金融机构的转账凭证提起民间借贷诉讼,被告抗辩转账系偿还双方之前借款或其他债务,被告应当对其主张提供证据证明。被告提供相应证据证明其主张后,原告仍应就借贷关系的成立承担举证证明责任。

      第十八条 根据《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七十四条第二款之规定,负有举证证明责任的原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经审查现有证据无法确认借贷行为、借贷金额、支付方式等案件主要事实,人民法院对其主张的事实不予认定。

      第十九条 人民法院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时发现有下列情形,应当严格审查借贷发生的原因、时间、地点、款项来源、交付方式、款项流向以及借贷双方的关系、经济状况等事实,综合判断是否属于虚假民事诉讼:

      (一)出借人明显不具备出借能力;

      (二)出借人起诉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明显不符合常理;

      (三)出借人不能提交债权凭证或者提交的债权凭证存在伪造的可能;

      (四)当事人双方在一定期间内多次参加民间借贷诉讼;

      (五)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参加诉讼,委托代理人对借贷事实陈述不清或者陈述前后矛盾;

      (六)当事人双方对借贷事实的发生没有任何争议或者诉辩明显不符合常理;

      (七)借款人的配偶或合伙人、案外人的其他债权人提出有事实依据的异议;

      (八)当事人在其他纠纷中存在低价转让财产的情形;

      (九)当事人不正当放弃权利;

      (十)其他可能存在虚假民间借贷诉讼的情形。

      第二十条 经查明属于虚假民间借贷诉讼,原告申请撤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准许,并应当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之规定,判决驳回其请求。

    [阅读全文]...

2022-01-01 10:42:24
  • 古诗云来鹄朗诵63句

  • 经典
  • 来鹄唐诗《云》全诗赏析

      来鹄《云》这首诗主要描写了怎样的景色?全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怀?下面一起来看下!

      来鹄

      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注释:①千形万象:指云的形态变化无穷。②竟还空:终究一场空,不见雨下来

      ③片复重;时而一片片、一朵朵,时而重重叠叠。④无限:大片的。⑤悠悠:悠然自得的样子。

      【翻译】:

      你(云)在天空中不时变幻却不见下雨,有时映在水面,有时藏在山腰,有时一片片,有时重重叠叠。虽然庄稼干旱得快要死了,你仍然悠闲地变幻成奇山怪峰站在天边。

      【阅读训练】:

      1.联系全诗,谈谈诗人对夏云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2.第三句本是背景,一般宜放在第一句,请分析诗人将其放在第三句的妙处。

      3.请简析诗歌“云”这一形象的双重意蕴。(3分)

      4.有人认为这是一首“最富人民性”的咏物诗,试结合三四句分析这一特点。(4分)

      【参考答案】:

      1.先是对夏云能带来雨水救旱苗的期盼、焦虑,当见到的只是夏云的悠闲作态时,转而对夏云产生失望、怨恨,甚至厌恶之情。(意对即可)

      2.诗人把它安排在第三句,一是使这首篇幅很短的诗富有悬念;二是让它与第四句形成对比,更好地表达诗人的失望、怨恨,甚至厌恶之情。(意对即可)

      3.诗中的“云”的形象,既指自然界中夏云,(1分)又指社会中不顾百姓死活的统治者的形象。(2分)

      4.大片禾苗行将枯死,急盼甘霖,然而云却高高在上,悠闲从容,化作奇峰自我欣赏。(1分)通过对比(1分),表达了诗人对旱情的着急,对广大老百姓的同情,(1分)以及对置黎民于水火而不顾,而只管自个享受快活的昏官庸吏的讽刺。(1分)

      【赏析】:

      首句撇开夏云的各种具体形象,用“千形万象”四字一笔带过,紧接着下了“竟还空”这几个感情份量很重的词语。原来,诗人是怀着久旱盼甘霖的焦急心情注视着风云变幻。对他说来,夏云的千姿百态并没有实际意义,当然也就想不到要加以描写。对事物关心的角度不同,描写的方式也自然有别。这一句对夏云的描写尽管抽象,却完全符合诗人此时的感情。它写出一个过程:云不断幻化出各种形象,诗人也不断重复着盼望、失望,最后,云彩随风飘散,化为乌有,诗人的希望也终于完全落空。“竟还空”三字,既含有事与愿违的深深失望,也含有感到被作弄之后的一腔怨愤。

      次句写“竟还空”后出现的情形。云彩虽变幻以至消失,但切盼甘霖者仍在寻觅它的踪影。它仿佛故意与人们捉迷藏:到处寻觅不见,蓦然低头,却发现它的倒影映入水中;猛然抬头,则又见它原来就隐藏在山后。又好象故意在你面前玩戏法:忽而轻云片片,忽而重重迭迭。这就进一步写出了云的容与悠闲之状,怡然自得之情,写出了它的故作姿态。而经历过失望、体验过被作弄的滋味的'诗人,面对弄姿自媚的云,究竟怀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也就可想而知了。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第三句是全诗的背景,按自然顺序,似应放在首句。诗人把它安排在这里,一方面是使这首篇幅很狭的小诗也有悬念,有波澜;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让它在感情发展的关节点上出现,以便与第四句形成鲜明尖锐的对照,取得更加强烈的艺术效果。第三句明显地蕴含着满腔的焦虑、怨愤,提得很高,出语很重,第四句放下去时却很轻,表面上几乎不带感情。一边是大片旱苗行将枯死,亟盼甘霖,一边却是高高在上,悠闲容与,化作奇峰在自我欣赏。正是在跌宕有致的对比描写中,诗人给云的形象添上了画龙点睛的一笔,把憎厌如此夏云的感情推向了*。

      一首不以描摹刻画为能事、有所托寓的咏物诗,总是能以它的生动形象启发人们去联想,去思索。这首诗,看来并不单纯是抒写久旱盼雨、憎厌旱云的感情。诗中“云”的形象,既具有自然界中夏云的特点,又概括了社会生活中某一类人的特征。那千变万化,似乎给人们以洒降甘霖希望的云,其实根本就无心解救干枯的旱苗。当人们焦急地盼它降雨时,它却“悠悠闲处作奇峰”呢。不言而喻,这正是旧时代那些看来可以“解民倒悬”,实际上“不问苍生”的权势者的尊容。它的概括性是很高的,直到今天,我们还会感到诗里所描绘的人格化了的“云”是似曾相识的。

      古代诗歌中咏云的名句很多,但用劳动者的眼光、感情来观察、描绘云的,却几乎没有。来鹄这位不大出名的诗人的这一首《云》,也许算得上最富人民性的咏云之作。

    [阅读全文]...

2022-07-18 02:42:01
  • 古诗春日全文

  • 春日
  • 古诗春日全文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春日全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原文

      春日

      宋代: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文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注释

      1、春日:春天。

      2、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3、寻芳:游春,踏青。

      4、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5、滨:水边,河边。

      6、光景:风光风景。

      7、等闲:*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8、东风:春风。

      赏析

      大家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咏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大家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访”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创作背景

      大家一般都认为这首诗是作者春天郊游时所创作的游春观感,而根据作者生活的年代可知这首诗创作之时泗水之地早被金人侵占,作者也未曾北上到达泗水之地。

    [阅读全文]...

2022-07-06 10:44:55
  • 民间谚语大全

  • 谚语,写作
  • 民间谚语大全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用过谚语吧,谚语通常是用简单通俗的话来反映深刻的道理。你知道有哪些广为流传的谚语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民间谚语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隔行如隔山。

      2、恶人心,海底针。

      3、酒杯虽小淹死人。

      4、条条道路通罗马。

      5、先睡心,后睡眼。

      6、有钱难买老来瘦。

      7、信了肚,卖了屋。

      8、只愁母老,不愁孩小。

      9、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10、事大事小,身到便了。

      11、交人交心,浇树浇根。

      12、不怕事难,就怕手懒。

      13、当着矮人,别说矮话。

      14、蜂多出王,人多出将。

      15、长兄如父,老嫂比母。

      16、吃吃喝喝,人走下坡。

      17、吃饭防噎,走路防跌。

      18、舍不得苗,抱不到瓢。

      19、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0、越吃越馋,越困越懒。

      21、鸟贵有翼,人贵有志。

      22、猫跟饭碗,狗跟主人。

      23、好狗不跳,好猫不叫。

      2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25、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26、要想长寿,先戒烟酒。

      27、一叶遮目,不见泰山。

      28、人急投亲,鸟急投林。

      29、点灯爱油,耕田爱牛。

      30、打柴问樵夫,驶船问艄公

      31、三里不同乡,五里不同俗。

      32、经常用的钥匙总是闪光的。

      33、宁叫顿顿稀,不叫一顿饥。

      34、马好不在叫,人美不在貌。

      35、宁叫嘴受穷,不叫病缠身。

      36、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37、好酒红人面,财帛动人心。

      38、国乱思良相,家贫思贤妻。

      39、和尚不说鬼,袋里没有米。

      40、船头坐得稳,不怕风来颠。

      41、要打当面鼓,不敲背后锣。

      42、礼多人不怪,油多不坏菜。

      43、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44、宁可种上丢,莫望不种收。

      45、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46、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

      47、鼓不打不响,钟不敲不鸣。

      48、火越烧越旺,人越干越壮。

      49、有菜半年粮,无菜半年荒。

    [阅读全文]...

2021-12-11 16:50:13
  • 民间俗语大全

  • 优美
  • 1、俗话说:好马不吃回头草;可俗话又说:浪子回头金不换!

    2、俗话说:兔子不吃窝边草;可俗话又说:*水楼台先得月!

    3、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可俗话又说:有仇不报非君子!

    4、俗话说:男子汉大丈夫,宁死不屈;可俗话又说:男子汉大丈夫,能屈能伸!

    5、俗话说:打狗还得看主人;可俗话又说:杀鸡给猴看!

    6、俗话说: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可俗话又说:交浅勿言深,沉默是金!

    7、俗话说:车到山前必有路;可俗话又说:不撞南墙不回头!

    8、俗话说: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可俗话又说: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9、俗话说:礼轻情谊重;可俗话又说:礼多人不怪!

    10、俗话说:人多力量大;可俗话又说:人多嘴杂!

    11、俗话说:买卖不成仁义在;可俗话又说:亲兄弟,明算帐!

    12、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可俗话又说:靠人不如靠己!

    13、俗话说:人往高处走;可俗话又说:爬得高,摔得重!

    14、俗话说:一口唾沫一个钉;可俗话又说:人嘴两张皮,咋说咋有理!

    15、俗话说:知识要有产权;俗话又说:不分享心里不安!

    16、俗话说:亡羊补牢,未为迟也;可俗话又说: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17、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可俗话又说:拔了毛的凤凰不如鸡!­

    18、俗话说: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可俗话又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19、俗话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可俗话又说:人靠衣裳马靠鞍!

    20、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可俗话又说:狗改不了吃屎!­

    21、俗话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可俗话又说:开弓没有回头箭!­

    22、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可俗话又说:狭路相逢勇者胜!­

    23、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可俗话又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24、俗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可俗话又说:百无一用是书生!­

    [阅读全文]...

2021-12-31 09:21:07
  • 民间顺口溜大全

  • 顺口溜,阅读
  • 民间顺口溜大全

      民间顺口溜大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避免不了与人交谈,而一些民间顺口溜能缓解双方尴尬的气氛,可以让对方对我们印象深刻,带有一定的好感。那么接下来小编带大家一起详细了解下民间顺口溜大全。

      1、出差切记:身体不要太累,面容不要憔悴,吃饭不要喝醉,买礼物不要嫌贵,花钱不要心碎,见到mm要后退!

      2、人家捞,你不捞,老婆说你是草包;人家赌,你不赌,背后说你二百五;人家嫖,你不嫖,大伙一起造你谣。

      3、四大倒霉事:买个皮鞋没有底,买个茶壶没有嘴,牵个骡子不上套,想打电话没信号。

      4、月儿弯弯照九洲,我在树下想喝粥,粥太热喝不下,请你快点回电话,火锅的心颤抖的手,你不回话我就走!

      5、人生四大尴尬是:金榜题名时--没份,洞房花烛夜--隔壁,久旱逢甘霖--泛滥,他乡遇故人--债主。

      6、小时候是理想,年青时是梦想,中年时是妄想,老年时是回想。

      7、小学生是一队队;中学生是一堆堆;大学生是一对对。

      8、人生至古谁无屎,有谁大便不用纸?若君不用卫生纸,莫非你是用手指!

      9、水在流,鱼在游,爱你不需要理由;风在吹,雨在下,很想抱你亲一下;天有情,地有情,浪漫一下行不行?

      10、工龄越来越早,年龄越来越小,文凭越来越高,资格越来越老。

      11、你逗,你逗,你真逗;人比黄瓜瘦,没有三两肉;皮比城墙厚,子弹打不透;学会翻跟斗,翻进坑里头。

      12、最*你很坏,总想捞外快,老婆你不爱,天天找姨太,虽然你很帅,却是残花败,床下慷而慨,床上很无奈。

      13、背叛是男人的血统,博爱是男人的宣言,自由是男人的口头禅,见异思迁是男人的'风尚。

      14、青蛙的四大愿望:申请蛤蟆算国宝,庄稼地里没蛇跑,天鹅在他怀里抱,参加奥运三级跳

      15、山外青山楼外楼,你不爱我我不愁。世上美女到处有,她会比你更温柔!

      1、闲时买忙时用,我的胶水不是一次性。

      2、能粘衣能粘帽,粘好以后拽不掉。

      3、生意一天更比一天强,娶个外国俏女郎。

      4、远看像天堂,*看像银行,进去像牢房,不如回家放牛羊。

      5、我的袜子好袜子妙,我们大家都需要。

      6、少林寺铁砂掌,你看我的胶粘的强不强?

      7、南来的北往的,跟着老毛打老蒋的。

      8、两块钱不算贵,不用开个家庭会。

      9、袜子虽然有点小,我们谁都离不了

      10、你到商店问一问,他可不卖一块半

      11、挂金牌卖真货,来的都是回头客。

      12、我说好不算好,大家眼光是领导。

      13、年年打工年年愁,天天加班像只猴,天天挨骂无理由,碰见老板低着头。

      14、发了工资摇摇头,到了月尾就发愁,不知何年才出头?

    [阅读全文]...

2022-01-02 17:10:41
  • 古诗静夜思全文

  • 夜思,写作
  • 古诗静夜思全文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静夜思全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静夜思

      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直译

      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韵译

      皎洁月光洒满床,恰似朦胧一片霜。

      仰首只见月一轮,低头教人倍思乡。

      注释

      ⑴静夜思: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

      ⑵床:今传五种说法。

      一指井台。已经有学者撰文考证过。*教育家协会理事程实将考证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刊物上,还和好友创作了《诗意图》。

      二指井栏。从考古发现来看,*最早的水井是木结构水井。古代井栏有数米高,成方框形围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内,这方框形既像四堵墙,又像古代的床。因此古代井栏又叫银床,说明井和床有关系,其关系的发生则是由于两者在形状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类同。古代井栏专门有一个字来指称,即“韩”字。《说文》释“韩”为“井垣也”,即井墙之意。

      三“床”即“窗”的通假字。本诗中的‘床’字,是争论和异议的焦点。我们可以做一下基本推理。本诗的写作背景是在一个明月夜,很可能是月圆前后,作者由看到月光,再看到明月,又引起思乡之情。

      既然作者抬头看到了明月,那么作者不可能身处室内,在室内随便一抬头,是看不到月亮的。因此我们断定,‘床’是室外的一件物什,至于具体是什么,很难考证。从意义上讲,‘床’可能与‘窗’通假,而且在窗户前面是可能看到月亮的。但是,参照宋代版本,‘举头望山月’,便可证实作者所言乃是室外的月亮。从时间上讲,宋代版本比明代版本在对作者原意的忠诚度上,更加可靠。

      四取本义,即坐卧的器具,《诗经·小雅·斯干》有“载寐之牀”,《易·剥牀·王犊注》亦有“在下而安者也。”之说,讲得即是卧具。

      五马未都等认为,床应解释为胡床。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马扎功能类似小板凳,但人所坐的面非木板,而是可卷折的布或类似物,两边腿可合起来。现代人常为古代文献中或诗词中的“胡床”或“床”所误。至迟在唐时,“床”仍然是“胡床”(即马扎,一种坐具)。

      ⑶疑:好像。

      ⑷举头:抬头。

      鉴赏

      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明人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诗薮·内编》卷六)王世懋认为:“(绝句)盛唐惟青莲(李白)、龙标(王昌龄)二家诣极。李更自然,故居王上。”(《艺圃撷馀》)怎样才算“自然”,才是“无意于工而无不工”呢?这首《静夜思》就是个样榜。所以胡氏特地把它提出来,说是“妙绝古今”。

      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

      一个作客他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

      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也是古典诗歌中所经常看到的,例如梁简文帝萧纲《玄圃纳凉》诗中就有“夜月似秋霜”之句;而稍早于李白的唐代诗人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用“空里流霜不觉飞”来写空明澄澈的月光,给人以立体感,尤见构思之妙。可是这些都是作为一种修辞的手段而在诗中出现的。这诗的“疑是地上霜”,是叙述,而非摹形拟象的状物之辞,是诗人在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觉呢?不难想象,这两句所描写的是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梦初回的情景。这时庭院是寂寥的,透过窗户的皎洁月光射到床前,带来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诗人朦胧地乍一望去,在迷离恍惚的心情中,真好象是地上铺了一层白皑皑的浓霜。可是再定神一看,四周围的环境告诉他,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月色不免吸引着他抬头一看,一轮娟娟素魄正挂在窗前,秋夜的太空是如此的明净。这时,他完全清醒了。

      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对孤身远客来说,最容易触动旅思秋怀,使人感到客况萧条,年华易逝。凝望着月亮,也最容易使人产生遐想,想到故乡的一切,想到家里的亲人。想着,想着,头渐渐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于沉思之中。

      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

      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它的内容是单纯的,但同时却又是丰富的。它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诗人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它的构思是细致而深曲的,但却又是脱口吟成、浑然无迹的。从这里,读者不难领会到李白绝句的“自然”、“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阅读全文]...

2021-12-20 18:07:38
  • 古诗江南春全文

  •   《江南春》这首表达的是作者对江南的赞赏,关于它的全文意思,同学们又了解多少呢?

      唐代: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

      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

      干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有相互映衬的绿树红花,有临水的村庄,有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昔日到处是香烟缭绕的深邃的寺庙,如今亭台楼阁都沧桑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

      注释

      ⑴莺啼:即莺啼燕语。

      ⑵郭:外城。此处指城镇。酒旗:一种挂在门前以作为酒店标记的小旗。

      ⑶南朝:指先后与北朝对峙的宋、齐、梁、陈*。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据《南史·循吏·郭祖深传》说:“都下佛寺五百余所”。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虚数。

      ⑷楼台:楼阁亭台。此处指寺院建筑。烟雨:细雨蒙蒙,如烟如雾。

      创作背景

      杜牧生活的晚唐时代,唐王朝以做大厦将倾之势,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牛李党争.....一点点的侵蚀着这个巨人的身体。

      而另一方面,宪宗当政后,醉心于自己*淮西等一点点成就,飘飘然的做起了长生不老的春秋大梦,一心事佛,韩愈上《谏佛骨表》、险些丢了性命。宪宗被太监杀死后,后继的穆宗、敬宗、文宗照例提倡佛教,僧尼之数继续上升,寺院经济持续发展,大大削弱了*的实力,加重了国家的负担。

      杜牧这年来到江南(江苏江阴),不禁想起当年南朝、尤其是梁朝事佛的虔诚,到头来是一场空,不仅没有求得长生,反而误国害民。既是咏史怀古,也是对唐王朝统治者委婉的劝诫。后来武宗发动会昌灭佛,从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矛盾。

      这是一首素负盛誉的写景诗。小小的篇幅,描绘了广阔的画面。它不是以一个具体的地方为对象,而是着眼于整个江南特有的景色,故题为《江南春》。

      首句“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开始就展现了江南大自然风光。“千里”是对广阔的江南的概括。这里到处是莺啼,无边的绿叶映衬着鲜艳的红花。这种有声有色、生机勃勃的景色自然是江南特有的。次句“水村山郭酒旗风”写了江南独特的地形风貌,临水有村庄,依山有城郭,在春天的和风中,酒旗在轻轻地招展。这是多么明丽的江南啊!

      一二句写的是晴景,三四句写的是雨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在春天的微雨中,则另有一番风光。在山明水秀之处,还有南朝遗留下来的数以百计的佛寺。这些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被迷蒙的烟雨笼罩着,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给江南的春天更增添了朦胧迷离的色彩。“四百八十”是虚数,不是实指,突出佛寺之多,讽刺了皇帝依赖佛教。其中应指现存于江阴青阳镇的悟空寺。

      全诗以高度概括的笔法,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描绘了江南明丽而迷蒙的春景。色彩鲜明,情味隽永。一首七言绝句,能展现出这样一幅广阔的画卷,真可谓“尺幅千里”了。

      同时杜牧还留下了一首《芙蓉湖》),赞誉江阴美景:

      丹树村边烟火微,碧波深处雁初飞。萧条落叶垂杨岸,隔水寥寥闻捣衣。

    [阅读全文]...

2022-01-29 08:00:29
  • 民间关于云的谚语并解释 关于云识天气的谚语

  • 谚语,解释,天气
  • 星星密,雨滴滴。

    有雨天边亮,无雨顶上光

    晚若西北明,来日天气晴

    黑云是风头,白云是雨兆

    乌云脚底白,定有大雨来。

    鱼鳞天,不雨也风颠(卷积云)

    低云不见走,落雨在不久。

    早晨棉絮云,午后必雨淋。

    天上豆荚云,不久雨将临。

    星星稀,好天气。

    天上花花云,地上晒死人(毛卷云)

    老云结了驾,不阴也要下。

    炸雷雨小,闷雷雨大。

    月亮生毛,大雨冲壕(“毛指晕或华”)

    乌云接日头,半夜雨不愁。

    天上扫帚云,三天雨降淋。

    天上鲤鱼斑,晒谷不用翻(透光高积云)

    乌云拦东,不下雨也有风。乱云天顶绞,风雨来不小。

    满天乱飞云,雨雪下不停(恶劣天气下的碎雨云)

    黑猪过河,大雨滂沱(大块碎雨云)

    黑黄云滚翻,冰雹在眼前。

    日落胭脂红,非雨便是风。

    云从东南来,下雨不过响

    天上铁砧云,很快大雨淋。

    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没腰。

    东风急,备斗笠。

    云吃雾有雨,雾吃云好天。

    急雨易晴,慢雨不开。

    云吃火有雨,火吃云晴天。

    西北来云无好货,不是风灾就下雹

    鱼鳞云,不雨也风颠

    天上铁砧云,很快大雨淋。

    棉花云,雨快临(絮状高积云)

    馒头云,天气晴(淡积云)

    满天乱飞云,雨雪下不停(恶劣天气下的碎雨云)

    日落西山一点红,半夜起来搭雨蓬

    空中鱼鳞天,不雨也风颠。

    今晚花花云,明天晒死人。

    不怕阴雨天气久,只要西北开了口。

    雨前有风雨不久,雨后无风雨不停。

    西虹跨过天,有雨在眼前

    天上鲤鱼斑,晒谷不用翻(透光高积云)

    天上跑台云,地上雨淋淋。

    暴热黑云起,雹子要落地。

    风静闷热,雷雨强烈。

    云自东北起,必有风和雨。

    三有光,电声现象与天气的谚语

    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没腰。

    鱼鳞天,不雨也风颠(卷积云)

    不刮东风不雨,不刮西风不晴。

    星星明,来日晴。

    [阅读全文]...

2022-01-16 04:02:35
民间古诗有云的全文 - 句子
民间古诗有云的全文 - 语录
民间古诗有云的全文 - 说说
民间古诗有云的全文 - 名言
民间古诗有云的全文 - 诗词
民间古诗有云的全文 - 祝福
民间古诗有云的全文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