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大全文言文

关于说说大全文言文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说说大全文言文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说说大全文言文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说说大全文言文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445) 语录(63) 说说(53) 名言(14) 诗词(1k+) 祝福(62) 心语(5)

  • 什么是文言文

  • 古诗文
  • 什么是文言文

      文言文是*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什么是文言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绪论》中指出:汉语的古代书面语大致有两个系统:文言和白话。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文言是我国古代文献资料所使用的一种最基本的书面语形式。它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言文分离。

      语言学研究认为,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二者相互影响又互相促进,关系非常密切。文言是在先秦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文言与后世的口语逐渐拉开了距离。从汉魏到明清,由于官方的推行和科举考试的需要,读书人刻意模仿“四书、五经”的语言写诗撰文,以古雅为尚。这样,作为书面语的文言就与人们口头实际用的语言距离越来越大了,造成了言文分离的现象。

      二、历久不变。

      一直到“五四运动”以前,文言作为占统治地位的书面语言被人们代代相传、沿用下来,其语言成分基本未变。例如先秦时期的一些基本句式、常用虚词的用法等都在历代的文言中得到了保存,就连语言三要素中最活跃的词汇,在文言里也具有很强的稳定性:有些词的古义在口语中早已消失,可在文言文中却照旧使用。虽然后世人们在模仿中难免会掺入些许当时的口语,从而给文言带来某些细微的变化,但从总体看来,文言在词汇系统、语法系统方面还是基本保持了原先的.面貌。

      三、行文简练。

      我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大多是用文言写成的,其中许多不朽的作品历来以简约精练著称。可以说文言本身就包含着简练的因素:一是文言文中单音节词占优势,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比较少;二是文言文多省略,省去主语、宾语、谓语、介词的情况很常见。再加上历代名家多注重锤炼语言,讲求“微言大义”,所以就形成了文言文严密简洁的风格。

      四、古奥难懂。

      由于年代的久远,与口语相脱离的文言越来越艰涩难懂了。佶屈聱牙的句子,生僻古奥的词语,还有许多陌生的名目典章制度……这一切,在初学者的眼中成了捉摸不透的“迷言”。所以,给古书作注,解决难懂的问题,历来是文人学者孜孜以求的工作之一。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文言文曾经发挥过重要的作用。是文言,使我们这个幅员辽阔、方言复杂的多民族国家在书面语言上取得了统一。作为历朝历代通用的书面语形式,文言记载了中华古国几千年灿烂的文明。文言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得以传承下来,文言文功不可没。

      但是,另一方面,文言也有非常严重的缺陷,以致于在历史上也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这从五四时期人们对文言的猛烈抨击中可以略见一二:文言的缺陷之一——不利于文教的普及推广。因为文言与人们实际使用的语言相去甚远,所以学文言、用文言就成了少数读书人的“专利”,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旧*的愚昧、落后。鲁迅在《且介亭杂文·*语文的新生》里说:“*现在的所谓*字和*文,已经不是*大家的东西了。”文言的缺陷之二——不利于思想的自由表达。“言为心声”,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工具。可是,要把文言作为“内部语言”来思想何其难也,何况,僵化的文字,也严重地束缚着人的思想。叶圣陶先生在五四时期曾撰文说:“我国文字之难*,言文之异实为其主因。方为文之际,初则搜索材料,编为先后,其所思考与口一致,然欲笔之于纸,则须译为文言,于是手之所写非心之所思。其间移译之手续殊为辛苦。”

      对于刚上初一的同学来说,由小学没有文言文到初中接触文言文,在学*中抓不住语文文言文学*方法,往往投入很大,到收效甚微,因此同学们一定要在家庭作业辅导中认真学*。

      在文言文学*的过程中,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养成良好的学*文言文的*惯,那么在学*文言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按照“三步走”的学*方法,更快速地提取出文言文中的有效信息。那么,“三步走”究竟怎么走呢?

      第一步:不求甚解识大意。

      当拿到一篇文言文时,我们要先粗读一遍,掌握文章的大概意思,遇到不会的字词跳过去,直接阅读下文。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能够培养学生对于一篇文章信息的提取能力;二是当遇到不会时,学生会纠结在那里,失去了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那么,当我们大致读懂了一篇文言文之后还是不能完全地理解文言文的深意,这就需要我们进行第二步。

      第二步:咬文嚼字解字词

      第一遍粗读之后,不会的字词就像是*坦路上的小石子一样,把我们的双脚咯的生疼,在这一步中,我们要扫除这些限制我们的障碍,彻底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在这一步中,学生要结合书下注释,理解重点字词的含义,并积累这些字词,为以后的文言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三步:深入思考求真意。

      我们阅读文言文是为了读懂它,并且明确它告诉我们的关于人生的道理。我们古代的祖先是非常具有智慧的,这种智慧往往通过文言文和汉字传递给我们,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掌握古人的智慧,把它应用到作文或是生活中去。

      家庭作业辅导:初一语文文言文学*方法“三步走”同学们一定要好好运用,踏实的进行文言文学*,大家只要坚定信念一直向前就一定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阅读全文]...

2022-05-21 22:45:08
  • 文言文:祭父文

  • 古诗文
  • 文言文:祭父文

      在学*中,许多人都接触过很多经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相信还是有很多人看不懂文言文,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文言文:祭父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公元二零一四年,农历甲午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晚九时许,父殇!今不孝女谨呈鱼肉素蔬之仪,跪拜于家父灵前,祭曰:父魂渺渺,游丝珍细,慕恋人间,遁归西天。三十余载,父女情深,咔然截止,悲哉丧哉!吾之生命,父予父给,本是无缘,幸父可怜,抵抗计生,保存至今。父在尤叨:如无当初,一念之间,琐事缠身,抛之弃之,轻而易举。可女心跳,骨血相连,不忍丢之。今时想起,泪沾襟衣!父已不在,音容留存。每次翻阅,呆若神往,仿若父在,却又深知,其实今时,已经惘然。长听母言:父亲少时,丧母孤丁,衣破褴褛,无人缝补,取一铅丝,胡乱绞扎。一岁春秋,十岁寒暑,二十成年,娶妻生子,家庭温馨,邻里羡慕。吾记少时,父亲伟岸,净面洁衣,黑鞋皮包,行色匆匆,天南海北,江湖车船,一羁千里。每次父归,姊妹三人,争前恐后,打开行囊,苹果清香,扑鼻而入,笔砚素纸,外乡书信;千里奔波,为吾为姐,两系红裙,迎风飘展,招人羡艳,风靡全村。父归来兮,灶台肉香,餐桌芬芳。父归来兮,母笑颜开,冬袄夏衫,棉绒布鞋,粗布帐纱,针纳锦被,虽简犹繁。堂前秋千,卧室地砖,柜上冬青,脚下藤*,小院青瓦,大厅炉香,诸等杂什,皆出父手。春节元宵,对联花灯,父亲制裁,亲裱门楹。一岁枯荣,十载风雨,二十中年,突降灾难,父病卧床,家道萎靡,从此不振。

      记得当年,人言将亡,母悲姐伤,兄泣吾惘,飘摇之家,亲眷远离,无栖无落。辛得老天,悯然助之,父体回还,重新站起。家母念叨:一家之里,如无一主,家不成家,庭不算庭,即使病怏,好是缺梁。从今往后,二十余载,母挑大梁,照顾病父,任劳任怨,无怨无悔。兄长犹少,考第为一,踏步金陵,求学四载。吾忆那时,九月轻寒,晨阳微照,叶黄摇摇,落碾轻尘,父背行囊,欲送百里。母亲含泪,挥手一霎,留念眼际。隔之三年,春明清雨,草甲尖尖,桃花妖娆,柳树飞扬,吾随父亲,赴宁探兄,莫愁湖边,因贫守困,天天面食,父怜兄饥,买只烤鸭,骨脆肉肥,余香犹在。一晃至今,悠悠岁月,真如父容,宛如眼前。一岁寒凉,十岁骄阳,二十弹指,别乡登宁,有八余载。如前十年,父病常犯,四年一周,人心惶惶,步步为营,提心吊胆。值此多年,吾生年轻,恋爱结婚,成家生女,夫爱女乖,其乐融融。曾接父来,小住几日。总念父病,不得长寿,慰挽多日,终不长久。

      二零一四,正月十五,天寒地冻,金陵萧肃。一直相信,二十多年,每次病起,父皆挺过,此次发病,如是之前,终归会好。忙于工作,疏于照看,周末探视,以为做足,其实不然,父之生机,渐渐耗尽,期我长留,有话交代。终于一天,不管尘世,纷扰多寡,吾决长守,陪父数日,匆匆赴宁,火车过半,兄来电话,父已昏迷,骤然呆住:时日不多,可是晚矣!下车狂奔,父已一息,不言不语。晚矣晚矣!原来此生,今时今刻,最悔之事,没与父亲,浅言几句!灵堂幡动,月里荒凉,不是父亲,心脏沸然,红火灰烬,青烟飘摇,披麻戴孝,悔痛不己。如今父魂,遁归西天,难睹容颜,难听其声,难闻其息,难抚其手,唯有梦里,常常相见,终究是梦,醒来不见,伸手难触,痛心痛心!愿父英灵,早登天堂,魂来家里,长围吾旁,不离不弃!永世永远!

      呜呼

    尚飨

      阳春景晚,先父驾鹤归去,吾辈始知古人所谓“九回肠”云者也。 匠人何德何能,敢劳动四方圣贤之驾?先父独一农夫,岂能蒙六艺传人之泽?虽九叩首,其吾父子所能报耶!

      先妣罹难,吾呱呱而未满月,先父怀抱孤儿奔走乡里,乞乳百家,自此鳏居。童年,父视儿为心,儿无以报;少年,父视儿为肝,儿亦无以报;青年,父视儿为骄傲,每夸于人前,儿犹无以报;而立,吾以超生去职,远离故井,浪迹沿海,儿更无以报;不惑,吾只身来修水,就职琴海,始取吾父于鄂南,阖家团圆,虽不曾一日而废离,奈何吾父年已古稀,与吾所报之日无几矣……父八十之年犹奔走于街道,编篮换钱,分文储之,以遗二孙。孰知一日遽然长逝,枕下尚存数千金。呜呼,吾自此莫能尽孝于膝下,岂不痛哉!天下有不孝之子,吾为首也。

      先父尝谓余曰:“尔吮百家奶,食千家粮,故千百父母,当谨记大恩……”吾不悔之年作《百家奶》一诗成名,父欣喜若狂;明年,又作《唱给江南》以颂母爱无疆,父泣涕沾襟;又二年,作《太阳树下的歌唱》,誓以终身许三尺讲台,父容光焕发……而今,吾已知天命,齿动鬓苍而视茫茫,瞻顾遗迹,养育之恩有如涌泉,涓涓而灌注吾心田,而吾竟无以报,何其哀也!

      世云“厚养薄葬”,至理之言!吾能薄葬吾父,而未能厚养之,忤也。视之厚养而厚葬者,是为不孝;视之薄养而厚葬者,是为不道;视之力莫能厚养而亦能厚葬其父母者,是为不仁也!吾力能厚养而未厚养,力能厚葬亦未厚葬,古语“自取其辱”,实我之谓也!

      呜呼,服丧之期,作此文以示一女一男谨记祖德。吾自此日三拜于灵前,唯此而已,唯此而已。

    [阅读全文]...

2022-06-12 18:28:24
  • 抖音文言文

  • 抖音,经典
  • 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盛宴之后,泪流满面。

    4、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5、染火枫林,琼壶歌月,长歌倚楼。岁岁年年,花前月下,一尊芳酒。水落红莲,唯闻玉磬,但此情依旧。

    6、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7、只看后浪催前浪,当悟新人胜旧人。

    8、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9、长歌当哭,为那些无法兑现的诺言,为生命中最深的爱恋,终散作云烟。

    10、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1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12、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13、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14、汉霄苍茫,牵住繁华哀伤,弯眉间,命中注定,成为过往。

    15、去留无意,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16、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

    17、生生的两端,我们彼此站成了岸。

    18、朝花向晚,总是做梦人的一相情愿,不能消世间风雨只能看一场美丽的花落人亡,艳骨留香风流委地。

    19、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20、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21、红颜未老心先死,暮墨染雨君画夕。葬泪花末雨纷霏,笑叹红尘众纷扰。

    22、一寸相思一寸灰,半寸留给昨天,半寸守住今天。

    2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4、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25、听弦断,断那三千痴缠。坠花湮,湮没一朝风涟。花若怜,落在谁的指尖。

    26、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

    27、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28、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29、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30、人人好公,则天下太*;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

    31、无雪,无晴,无泪,无喜,无悲。有的只是天涯云水间的思念,有的只是无怨无悔的等待。

    32、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33、苍茫大地一剑尽挽破,何处繁华笙歌落。

    34、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35、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36、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3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38、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回得了过去,回不了当初。

    39、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40、*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41、沉舟侧畔千帆进,病树前头万木春。

    42、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

    43、浊酒难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

    44、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45、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不朽。

    46、你要记得,那年那月,垂柳紫陌洛城东。

    47、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4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49、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50、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51、遇顺境,处之淡然,遇逆境,处之泰然。

    [阅读全文]...

2022-02-19 08:55:51
  • 文言文的断句

  • 古诗文
  • 文言文的断句

      在*凡的学*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文言文吧?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你知道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言文的断句,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文言文的断句

      文言文断句,过去称为句读,是文言文阅读的一项最基本的训练,文言文断句。众所周知,标点符号是上个世纪“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才产生的。过去刻板印刷的时代,文言文根本没有标点。有的只是“句读”,即在一段文字的结尾加一个“O”,称为“句 ”,表示一段完整意思的结束;在句间停顿的字旁边加一个“、”,称为“读”(d u),表示语气的逗留、舒缓和停顿。所以韩愈在其《师说》中才有“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的感慨。也有些板刻书籍,为节省版面,甚至连句读也没有。

      现在,我们同学的课业任务增多,不可能也没必要像过去那样只抱着经书死啃了,不可能完全靠死记硬背来掌握文言文,但是,出于对祖国文化遗产学*与继承的需要,断句依然是很重要的基本的阅读技能,应该学*并掌握。也因此,2004年《北京市语文科高考考试说明》中又把“文言文的断句”作为一项考查内容明确列出来。这是有其深意的。

      那么,文言文断句有哪些规律呢?应该从哪些地方入手练*?应该注意什么呢?

      一、文言文断句最基本的原则

      要读懂文义。在这里,句读的正确与文义的通畅相为表里。

      文义弄懂了,句读自然无误;句读无误,文义自然通畅。请看下文:

      例1: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节选自《学记》)

      这一段的正确断句是: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对第一句,有同学这样断: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虽然从语感上看,这样读也很上口,但是,从文义上却讲不通。因此,断句,首先要考虑的是文义的通畅。

      二、利用标志性的语气助词判定句读。

      文言文中,有很多语气助词,用在句首(称为发语词)或句尾(称为句尾助词)。充分利用这些语助,可以有效的帮助我们准确地为文章断句。

      先说用在句首的,有些是引起议论的。常见的有:夫(f )、且、且夫、盖等。例如:

      ①夫夷以*,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②且庸人尚羞之。

      ③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④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也有些词,同样用在句首,是表明前后句关系的,如:于是、故(故而、是故、以故)、然、因、而等。例如:

      ①于是余有叹焉。

      ②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於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③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④以故其後名之曰“褒禅”。

      ⑤然是说也,余尤疑之。

      ⑥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⑦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

      其可怪也欤!

      此外,一些表示语气的助词也常常用在句首。如:其、岂(岂独)、等。例如:

      ①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於此乎?

      ③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放在句尾的词就更多了。一般都是助词。如表停顿的和表判断的“者”“也”,表语气的“矣”“焉”“哉”“乎”等。如:

      例2: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三千岁矣,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庄 子· 秋 水》)

      例3: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左传襄公十年》)

      例4: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学记》)

      这里,要特别注意一些特殊情况。如“者”,在作“……的人”或者表示间断停顿、或“者也”连在一起的时候,其后面不能断句。如例3中的“献玉者”,例4中的“学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此外,“也”字也常常用在句间,在表示句间语气的舒缓,诵读时不能停顿,不要在其后面断句。如例4中“教也者”。又如:

      例5:

      ( 晋)文公问于郭偃曰:“始也吾以治国为易,今也难。”对曰:“君以为易,其难也将至矣。君以为难,其易也将至 矣。”(《 国 语· 晋 语 四》)

      其中加点的“也”字后面均不能断句。

      三、利用特殊句式断句。

      文言文中,有很多特殊的“句式”,如感叹句、骈偶句、问答句、对应句等,利用它们,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正确断句,从而理解句意。如:

      (1)感叹句:

    [阅读全文]...

2022-04-26 01:12:33
  • 励志文言文

  • 励志
  • 1、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2、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

    3、知贤之为明,辅贤之谓能,勉之强之,其福必长。

    4、家贫出孝子,国乱显忠臣。

    5、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

    6、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7、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8、静言庸违,像恭滔天。

    9、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10、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闇于大理。

    11、君以为易,其难也将至矣。

    12、不可以一时之誉,断其为君子;不可以一时之谤,断其为小人。

    13、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14、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

    15、用之在于机,显之在于势。

    16、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性伪合而天下治。

    17、夫见乱而不惕,所残必多,其饰弥章。

    18、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

    19、败子回头便作家。

    20、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其知弥粗,其所取弥粗。

    21、不怕方中打死人,只知方中无好人。

    2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3、务本节用财无极。

    24、合意客来心不厌,知音人听话偏长。

    25、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26、人以自是,反以相诽。

    27、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28、马行无力皆因瘦,人不风流只为贫。

    29、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30、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31、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32、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

    33、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34、凡庸之性,后夫多宠前夫之孤,后妻必虐前妻之子。

    35、不是冤家不聚头,冤家相聚几时休?

    36、夫治身与治国,一理之术也。

    37、未知生,焉知死?

    38、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39、形相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君子也。

    40、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

    41、*朱者赤,*墨者黑。

    42、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举成名。

    43、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44、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

    45、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46、天不再与,时不久留,能不两工,事在当之。

    47、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48、名声若日月,功绩如天地。

    49、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50、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

    51、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阅读全文]...

2022-07-14 22:50:19
  • 关于写人的文言文

  • 写人
  • 关于写人的文言文(通用11篇)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写人的文言文,一起来看一下吧。

      刘大脸者,东夷人也,名娜,姓刘氏。貌肥丑,头大如斗,脸似圆盘,虽以发覆额犹不能掩其十一。

      娜未及笄,常至村东市集玩耍。集上有一馕坑,卖馕者见娜大喜曰:“汝脸绝类吾馕,何不为我代言?汝可享终身免费吃馕!”娜然其言,遂持馕而立于街衢。一市之人望之皆却步,逡巡不敢前,或绕道而行。如是一月,卖馕者未尝售一馕而娜日啖十馕。卖馕者贫病交迫,一日夜半,弃店而逃。

      娜渐知人事,欲求佳偶而不得,日怏怏不乐。娜同母姐名燕,白皙娇美,浮浪子求欢者盈门。娜睹之,心羡而不得,愈怅然。

      娜年十八,北上赴太学。太学院多男子,娜大喜,每日立于于餐厅门侧,饱览秀色,久之而忘饥。

      国朝六十八年,娜入工部园林处任闲职,日与一鸡皮鹤发老妪相对,穷极无聊,不得排解,精神日渐反常。其姐忧之,发布告于四衢,以百金征愿为娜破瓜者。告示三日,应者无一至。绝望之际,有一远客未知娜真面目者,欣然应征。娜喜极而泣,自谓今日终成女人矣。然应征之勇士突见娜之真容,登时心肺崩裂,七窍流血而亡。

      经此破瓜未遂之辱,娜愈自闭,自誓永不*男色,以处子之身终老。父母强其改志,然娜坚辞不从。

      百年后,有盗墓者掘冢发棺,见一女尸,脸大如馕,颜色粉润,触之温软,绝似生者。贼子色心起,欲辱尸,解带开裙,见女尸腿间赫然一物,长大黑粗,扪之如木,扣之似铁。贼以为异宝,携至京师,访诸名家,遍邀高士,众人探讨再四,认定此宝有一学名,曰:茄子。

      太史公曰:刘大脸,诚奇女子也。不矫饰,不苟且,不掩本性,真面示人,虽茄子亦何伤!当世所谓君子者,岂及刘大脸万一哉!

      高远,高远父之子也,其母盖为高远母。高远母亦为高远父之妻。易言之,高远父乃高远之父,高远母乃高远之母。远早薨,有一子曰高远子,高远乃其父也。远子之母乃高远妻。具不详其姓字。

      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乐广字修辅,迁河南伊,尝有亲客,久阔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于时河南听事壁上有角,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沉疴顿愈。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业,欲举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此所谓南其辕而北其辙也。

      故闻修学则善,然故此失久,而善莫大焉。知识与道德,欣赏的是那块轨迹,人生也一如既往,诸如“被服锦绣,可以为美乎?”

      知识如同一条大河,可以知善恶, 通永久,但通路则无谓,无知,无贤,无德,故知识并不是能够辨别善恶。所以世之不忠不孝,无理无义,纵情而忘身者,留之永久,无奈运久。所以孔孟之道甚矣。知识辨忠奸,辨善恶,但信以真却无可批驳,因为知识,尽显人事。

      无论何等事业,岂可只留阙章,以备不时之需?其实尽然,反而有趣。城堡,围墙般的史诗爱情,犹如一计重锤,打醒我们的旧知,而识则欣然安逸,摆脱不了知的辛勤。所以认知要提高,学识要丰满,其为一;然精神世界的'欣合则靠的是财运,把握辛勤,才是财之根本。若有声胜无声,则为二者。

      知识改变命运,知识必由修学,只不过修学过于*稳,而命运是多揣的,如果杯光林立,觥筹交错又何以致庸?无以完善,何以致残?日耐久,日爱时。

      学术之争论,有百利而无一害也,终身享用则冠冕堂皇,半途而废,则觥有则发。断了觥筹之祸事,便为着浅涉而不常乎?故修学者,耐久。

      古今大智大勇者,大抵抱非常之才,而互通有无才是大智大勇之利其生畏,有智则宽广,有勇则通达,非秀才之力所能非也。有旧时,令其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之所以庸众,则不废力也。有意识的争斗则是蔡锷的罪证,伐其薪,讨其款,丰其内饰,却不忠而亡,不效而力,不聚而非。

      所以,天下有大爱者,舞也。

      勿谓今年不学而有来年。来之者,则安之,来归者,则赏之,旧货奇居,则满腹经纶。有命则已,无命则非。古有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但终究抵不过一时红颜,万般欢爱,有知识亦欢,有学识亦爱,究其尽,不过风花雪月。

      盗时,一个非常完善的组织,完全了人性,是窃书,而不是偷,情原哪般 。读书,既为有效,因为可择有益者,与不读又大相径庭。

      专修,世之早敝。因专业为难,而不修今日,专业为祸,而 不修明天,专业为矢,而不修终问,专业为的,而不修残喘。有益者,则斐然,有困者,则哗然,有利者,则弊之,有名者,则潸然,终究逃不过命之使然。

      学问,学以致修,耐久立新,不可断章取义,而无非做学问。日积月累,享风之华,雨之新,朋友之益。窃之,完美;送之,画心。有能者多劳也负耐久之力,维可之薪。

      德高为君,学渊为子,故名君子。德谓之仁义,学谓之不惑。故人有君子小人之分,学有高低上下之别。小人者非不知仁义道德,乃其如坐井观天者,曰之天小,其非天小也。荀子曰: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故君子言需谦,礼需卑,不耻下问。古之道者有三,谓之儒,道,法。老子立道而返,庄子学道而归,道者,以之无为而为之,以逍遥立世,谓之举世誉之而不加赞,举世非之而不加沮。故幼有所养,老有所归,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也。法之立者,管仲也,以其尊王攘夷,授之百工,谓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以利明,不循其礼。儒者孔圣之立也,孟子之传也,传之以礼,授之以仁,*以修生养性,从之以仕,为之忧国忧民,故凡为儒则谦而自省,守之德尊之义,故有苏武牧羊,孔明之出师表,文山之正气歌,范仲淹之先天下之忧而忧,始之华夏千年文也。

      今之道者繁,谓之如星辰。古之识字者有一,今之识字者繁。古之学者有一,今之学者*无。何也?古之时,民生疾苦,且有圣人出以立其规,众生无学则无以为生,无德得则无以立足。故需有德而好学。故古之之人*圣人之教化,尊先祖之德。故汉有满城皆素缟,千里击贼返,晋有五雄渡江战,碧血染坞壁。唐有伐高丽,为迎前朝骨。宋有涯山役,十万尸骨断江流,明有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而今众人以先祖之所为为耻,以自身之才学远临先祖只学,视先人学说如之草介,*取西方之糟粕,为之以利为首,言之师夷长技以制夷,物欲横流,老不为老,幼不为幼,师无德,学无恭。幼无所教,老无所依,其皆是道德之衰也。

      今吾不才,以此杂文,献物欲之君子。

      吏部侍郎李林甫,柔佞多狡数,深结宦官及妃嫔家,伺候上动静,无不知之,由是每奏对,常称旨,上悦之。时武惠妃宠幸倾后宫,生寿王清,诸子莫得为比,太子渐疏薄。林甫乃因宦官言于惠妃,愿尽力保护寿王;惠妃德之,阴为内助,由是擢黄门侍郎。

      初,上欲以李林甫为相,问于中书令张九龄,九龄对曰:“宰相系国安危,陛下相林甫,臣恐异日为庙社之忧。”上不从。时九龄方以文学为上所重,林甫虽恨,犹曲意事之。是时,上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而九龄遇事无细大皆力争;林甫巧伺上意,日思所以中伤之。……于是上罢九龄政事,以林甫兼中书令。

      上即位以来,所用之相,姚崇尚通,宋璟尚法,张嘉贞尚吏,张说尚文,李元绂、杜暹尚俭,韩休、张九龄尚直,各其所长也。九龄既得罪,自是朝廷之士,皆容身保位,无复直言。

      李林甫欲蔽塞人主视听,明召诸谏官谓曰:“今明主在上,群臣将顺之不暇,乌用多言?诸君不见立仗马乎?食三品料,一鸣辄斥去。悔之何及?”补阙杜琎尝上书言事,明日,黜为下邽令。自是谏争路绝矣。

      李林甫谨守格式,百官迁除,各有常度。虽奇才异行,不免终老常调;其以巧谄邪险自进者,则超腾不次,自有他蹊矣。林甫城府深密,人莫窥其际。好以甘言人,而阴中伤之,不露辞色。凡为上所厚者,始则亲结之,及位势稍逼,辄以计去之。虽老奸巨猾,无能逃于其术者。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目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譬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据,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诸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名,为恶无*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阅读全文]...

2022-03-06 02:14:56
  • 文言文说说

  • 经典
  • 1、听弦断,断那三千痴缠。坠花湮,湮没一朝风涟。

    2、遇顺境,处之淡然,遇逆境,处之泰然。

    3、昔有朝歌夜弦之高楼,今有倾国倾城之舞袖。

    4、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6、风华是一指流砂,苍老是一段年华。

    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8、庾信*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9、七弦琴鸣,梦回太古,灵霄剑吟,书此奇谭。

    10、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12、荏苒岁月覆盖的过往,白驹过隙,匆匆的铸成一抹哀伤。

    1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14、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15、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16、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17、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1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9、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海。

    20、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21、几段唏嘘几世悲欢,可笑我命由我不由天。

    22、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2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4、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25、北岭有燕,羽若雪兮。朔风哀哀,比翼南飞。一折羽兮,奈之若何。朔风凛凛,终不离兮。

    26、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27、生生的两端,我们彼此站成了岸。

    28、汉霄苍茫,牵住繁华哀伤,弯眉间,命中注定,成为过往。

    29、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30、任他凡事清浊,为你一笑间轮回甘堕。

    31、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3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33、里桃花,灼灼其华,回眸一笑,绝代风华。

    34、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35、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36、苍茫大地一剑尽挽破,何处繁华笙歌落。斜倚云端千壶掩寂寞,纵使他人空笑我。

    37、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38、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39、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40、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4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42、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43、静水流深,沧笙踏歌;三生阴晴圆缺,一朝悲欢离合。

    44、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45、泪流千行,滴滴含相思;发白千丈,思思皆离愁。

    46、以我三生烟火,换你一世迷离。

    47、无雪,无晴,无泪,无喜,无悲。有的只是天涯云水间的思念,有的只是无怨无悔的等待。

    48、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49、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50、缘聚缘散缘如水,背负万丈尘寰,只为一句,等待下一次相逢。

    51、你的路途,从此不见我的苍老。

    [阅读全文]...

2021-12-06 13:14:55
  • 文言文名句

  • 经典
  • 1、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2、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3、苍茫大地一剑尽挽破,何处繁华笙歌落。斜倚云端千壶掩寂寞,纵使他人空笑我。

    4、千秋功名,一世葬你,玲珑社稷,可笑却无君王命。

    5、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6、夜雨染成天水碧。有些人不需要姿态,也能成就一场惊鸿。

    7、一宿体宁,两宿心怡,三宿后颓然嗒然,不知其然而然。

    8、里桃花,灼灼其华,回眸一笑,绝代风华。

    9、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10、谁将烟焚散,散了纵横的牵绊;听弦断,断那三千痴缠。

    11、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1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13、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14、谁将烟焚散,散了纵横的牵绊。

    1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6、江南风骨,天水成碧,天教心愿与身违。

    17、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18、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19、一朝春去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20、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不妨有卧龙。

    21、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22、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23、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24、尔曹身为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25、昔有朝歌夜弦之高楼,今有倾国倾城之舞袖。

    26、多少红颜悴,多少相思碎,唯留血染墨香哭乱冢。

    27、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2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9、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30、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31、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32、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33、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34、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35、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3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7、寅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少年。

    38、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39、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

    40、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1、记忆不复成殇,回忆终成绝想。

    42、雪纷纷下,葬了千层塔,生死隔断,寂寞天涯。

    4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4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5、北岭有燕,羽若雪兮。朔风哀哀,比翼南飞。一折羽兮,奈之若何。朔风凛凛,终不离兮。

    46、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

    47、玉竹曾记凤凰游,人不见,水空流。

    48、静水流深,沧笙踏歌;三生阴晴圆缺,一朝悲欢离合。

    49、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50、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5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阅读全文]...

2022-06-18 06:08:48
  • 好听的文言文

  • 好听,经典
  • 1、若要俏,添重孝。

    2、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

    3、力微休负重,言轻莫劝人。

    4、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

    5、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6、螣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技而穷。

    7、责其所难,则其易者不劳而正;补其所短,则其长者不劝而遂。

    8、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

    9、道吾好者是吾贼,道吾恶者是吾师。

    10、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

    11、交浅而言深者,愚也;在贱而望贵者,惑也;未信而纳忠者,谤也。

    12、私视使目盲,私听使耳聋,私虑使心狂。

    13、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14、大丈夫处世,当埽除天下。

    15、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

    16、但存夫子三分礼,不犯萧何六尺条。

    17、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

    18、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19、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辟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

    20、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

    21、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

    22、疑行无名,疑事无功。

    23、求之其本,经旬必得;求之其末,劳而无功。

    24、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25、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26、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

    27、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28、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

    29、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30、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31、言以足志,文以足言。

    32、安危在出令,存亡在所任。

    33、惧法朝朝乐,欺公日日忧。

    34、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

    35、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

    36、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37、吴王好剑客,百姓多创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38、如欲*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39、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

    40、能*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41、君子进则能益上之誉,而损下之忧。

    42、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施。

    43、不知其子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左右。

    44、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45、贵名不可以比周争也,不可以夸诞有也,不可以势重胁也。

    46、山中也有千年树,世上难逢百岁人。

    47、无钱休入众,遭难莫寻亲。

    48、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49、人皆作之。作之不止,乃成君子。

    50、少事长,贱事贵,不肖事贤,是天下之通义也。

    51、面誉者不忠,饰貌者不情。

    [阅读全文]...

2022-02-10 19:16:20
说说大全文言文 - 句子
说说大全文言文 - 语录
说说大全文言文 - 说说
说说大全文言文 - 名言
说说大全文言文 - 诗词
说说大全文言文 - 祝福
说说大全文言文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