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赋税的古诗

关于描写赋税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描写赋税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描写赋税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描写赋税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 语录(2k+) 说说(5k+) 名言(478) 诗词(30) 祝福(1k+) 心语(51)

  • 诗名含有税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税字的诗词

  • 闻都城渴雨时苦摊税

    汤显祖〔明代〕

    五风十雨亦为褒,薄夜焚香沾御袍。

    当知雨亦愁抽税,笑语江南申渐高。

    送苏子由监筠州酒税

    张方*〔宋代〕

    可怜萍梗飘浮客,自叹匏瓜老病身。从此空斋挂尘榻,不知重扫待何人。

    南阳小将张彦硖口镇税人场射虎歌

    白居易〔唐代〕

    海内昔年狎太*,横目穰穰何峥嵘。天生天杀岂天怒,

    忍使朝朝喂猛虎。关东驿路多丘荒,行人最忌税人场。

    张彦雄特制残暴,见之叱起如叱羊。鸣弦霹雳越幽阻,

    往往依林犹旅拒。草际旋看委锦茵,腰间不更抽白羽。

    老饕已毙众雏恐,童稚揶揄皆自勇。忠良效顺势亦然,

    一剑猜狂敢轻动。有文有武方为国,不是英雄伏不得。

    试征张彦作将军,几个将军愿策勋。

    陪李监税饮刘园

    曹彦约〔宋代〕

    剩栽花木市低墙,满刻诗文榜画堂。郁李齐开枝尚弱,牡丹垂谢蕊犹香。书生野趣人间少,游子佳时客里忙。准拟灯前儿女问,得君全不负春光。

    送成库部肃建安监税

    潘阆〔宋代〕

    万树青青带雨寒,离亭相别泪阑干。莫将便作无情物,亦待抽身入建安。

    征秋税毕,题郡南亭

    白居易〔唐代〕

    高城直下视,蠢蠢见巴蛮。安可施政教,尚不通语言。

    且喜赋敛毕,幸闻闾井安。岂伊循良化,赖此丰登年。

    案牍既简少,池馆亦清闲。秋雨檐果落,夕钟林鸟还。

    南亭日潇洒,偃卧恣疏顽。

    送陆权叔提举茶税

    苏洵〔宋代〕

    君家本江湖,南行即邻里。税茶虽冗繁,渐喜官资美。嗟君本笃学,寤寐好文字。往年在巴蜀,忆见《春秋》始。名家乱如发,棼错费寻理。今来未五岁,新《传》动盈几。又言欲治《易》,杂说书万纸。君心不可测,日夜涌如水。何年重相逢,只益使余畏。但恐茶事多,乱子《易》中意。茶《易》两无妨,知君足才思。

    梁税课用修自白下转官柳州巡司寄怀一首

    李英〔清代〕

    闻君江左再移家,击柝微官署种花。暂寄柳州供柳史,堪从丹府觅丹砂。

    浪游忆昔登东岱,樵采胡为饭小麻。司马生涯归故里,鹤楼风月梦京华。

    送张监税归去来歌

    王质〔宋代〕

    君不见义熙元年陶彭泽,偶缠秃绶称长官,俄飏轻舟作归客。

    萧萧五十年,衮衮八十日。县令虽为百里君,不似斜川临流玩泉石。

    公田虽收半顷税,不似东皋种禾满阡陌。后园之柳为我贮清阴,东篱之菊为我发佳色。

    浊醪妙理汝不知,素琴真趣吾能识。陶隐君,张公子。

    千二百年同一轨,丈夫意气当如此。亦不挂冠神武门,亦不还笏蓬莱陛。

    尽展*生履历书,凌乱云烟飞满纸。归去来,归去来,二君觉处真奇哉。

    孔宾半夜呼将去,李愿终身唤不回。子休矣,子休矣,取舍行藏都在己,一往一来聊尔耳。

    人生起灭半天云,世事浮沉一江水。腰间带,不须束,头上巾,还可漉。

    南山荷锄夕露晞,北窗支枕凉风足。酒具遮留栗里墟,篮舆轻适庐山隅。

    行将过,且踌躇。溪山云月无今古,试访渊明旧隐居。

    送幼舆子之官澧浦慈利监税二首 其二

    杨万里〔宋代〕

    素王开国道无臣,一榜春风放十人。莫羡榜头年十八,旧春过了有新春。

    [阅读全文]...

2022-01-03 06:28:51
  • 含有税字的古诗词 带税字的诗词名句

  • 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李白《行路难三首》

    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三节》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杜荀鹤《山中寡妇 / 时世行》

    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 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十家租税九家毕,虚受吾君蠲免恩。——白居易《杜陵叟》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白居易《观刈麦》

    白麻纸上书德音,京畿尽放今年税。——白居易《杜陵叟》

    蓬莱有路教人到,应亦年年税紫芝。——陆龟蒙《新沙》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杜甫《兵车行》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张籍《野老歌 / 山农词》

    蚕丝尽输税,机杼空倚壁。——柳宗元《田家三首》

    岂知两片云,戴却数乡税。——郑遨《富贵曲》

    当知雨亦愁抽税,笑语江南申渐高。——汤显祖《闻都城渴雨时苦摊税》

    五风十雨亦为褒,薄夜焚香沾御袍。——汤显祖《闻都城渴雨时苦摊税》

    李斯税驾苦不早。——李白《行路难三首》

    岁晏输井税,山村人夜归。——王维《赠刘蓝田(一作卢象诗)》

    小妇连宵上绢机,大耆催税急於飞。——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

    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易制。——苏轼《秦废封建》

    池沼足以渔钓,舂税足以代耕。——潘岳《闲居赋》

    幸自山东无赋税,何须雨里太仓黄。——麻九畴《题雨中行人扇图》

    逢鄂坂之讥嫌,值耏门之征税。——庾信《哀江南赋》

    卖牛纳税拆屋炊,虑浅不及明年饥。——苏轼《吴中田妇叹》

    〔滚绣球〕江乡相,有义仓,积年系税户掌。——刘时中《端正好·上高监司》

    报*安,秋粮夏税咄嗟儿办。——乔吉《小桃红·绍兴于侯索赋》

    耕东皋之沃壤兮,输黍稷之余税。——潘岳《秋兴赋》

    税钱比茶船上欠,斤两去等秤上掂,吃紧的历册般拘钤。——乔吉《水仙子·搅柔肠离恨病相兼》

    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陶渊明《桃花源诗》

    征税尽,人力殚。——张衡《东京赋》

    城壕固护教{斆、敩、效}金汤,赋税如云送军垒。——韦庄《秦妇吟》

    岁种良田二百廛,年输户税三千万。——韦庄《秦妇吟》

    民,田种多;官,差税寡。——陈草庵《中吕·山坡羊》

    [尾声]少我的钱差发内旋拨还,欠我的粟税粮中私准除。——睢景臣《哨遍·高祖还乡》

    税君巽甫以命士来淮幕三年矣,略不能挽之以寸。——李曾伯《沁园春·送李御带珙》

    饯税巽甫。——李曾伯《沁园春·送李御带珙》

    国税再熟之稻,乡贡八蚕之绵。——左思《三都赋》

    尔乃越*乐,过街邮;秣马皐门,税驾西周。——潘安《西征赋》

    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曹植《洛神赋》

    格莽丘而税驾兮,阴曀曀而不阳。——蔡邕《述行赋》

    还似*宁征赋税,未尝州县略安存。——杜荀鹤《乱后逢村叟》

    官家不税商,税农服作苦。——姚合《庄居野行》

    税重多贫户,农饥足旱田。——白居易《别州民》

    渺然一水隔,何由税归鞅。——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家随兵尽屋空存,税额宁容减一分。——杜荀鹤《题所居村舍》

    谁知苍翠容,尽作官家税。——温庭筠《烧歌》

    蚕神女圣早成丝,今年丝税抽征早。——元稹《织妇词》

    井税有常期,日晏犹得眠。——元结《贼退示官吏》

    耕耘日勤劳,租税兼舄卤。——高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

    卧海不关人,租税辽东田。——李白《留别广陵诸公 / 留别邯郸故人》

    所不如者,上无两税及助役钱耳。——苏轼《临皋闲题》

    [阅读全文]...

2022-06-25 12:25:40
  • 关于徭役赋税的诗句

  • 经典
  • 古诗中的徭役赋税的诗句 带有作者及题目

    《后催租行》宋 范成大老父田荒秋雨里,旧时高岸今江水。

    佣耕犹自抱长饥,的知无力输租米。

    自从乡官新上来,黄纸放尽白纸催。

    卖衣得钱都纳却,病骨虽寒聊免缚。

    去年衣尽到家口,大女临岐两分首。

    今年次女已行媒,亦复驱将换升斗。

    室中更有第三女,明年不怕催租苦

    《催租行》宋 范成大输租得钞官更催,踉跄里正敲门来。

    手持文书杂嗔喜:“我亦来营醉归耳。

    ”床头悭囊大如拳,扑破正有三百钱。

    “不堪与君成一醉,聊复偿君草鞋钱。

    ”杜甫的《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观刈麦 作者:【白居易】 年代:【唐】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背傍。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赋赋税和徭役的合称。

    赋税指历代统治阶级用强法向人民征收的实物、银钱等;徭役即历治者强迫人民从事的无偿劳役,包括军役、力役、杂役等。

    最初,周王室和诸侯向臣属定期征用兵杂、武器、衣甲等,称赋;征收农产品称税或租。

    春秋后期,各国逐渐从田亩征赋,赋和税渐趋混合。

    秦汉起,按田地、人丁、户籍征收赋税。

    明代中叶实行一条鞭法,清雍正时实行摊丁入地,赋税就专指田赋,而将盐、铁、茶、酒以及行商、典当、契约等的征课统称征榷或杂税。

    清末,*惯上把赋税作为多种税课的统称。

    起初,赋包括军役。

    秦汉以后,赋指按户征收的税,徭役则另行征发,赋和役始有明显区别。

    秦代规定,男子22岁起,每年在郡县服军役一月,称更卒,在中央服役一年,称正卒,屯边一年,称戍卒。

    汉代也行此制度,民夫可出钱募代,称更赋。

    以后历代徭役名目繁多,办法苛刻,即使在非战争年代,为筑城挖河、营造宫室、整治园囿等等,征发动辄数十万人,使田地荒芜,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力。

    徭役中国古代统治者强迫*民从事的无偿劳动。

    包括力役 、杂役、军役等。

    徭役始于先秦,《诗经》、《春秋》中已有许多有关记载。

    《周礼》规定各级地方官有征民服役的职责。

    战国时,征伐频仍,军役繁重。

    秦统一中国后,修阿房、建骊山、筑长城,徭役十分苛重,终有陈胜、吴广起义。

    汉承秦制,有更役、正卒、戍卒等,并可纳钱代役称更赋,徭役集中于*民身上。

    魏晋以降,徭役无一定制度,为避赋役 ,民户逃亡现象严重。

    唐初行租庸调法,实行府兵制,徭役有所减轻,但中期以后,服役增加,民户复大量逃亡。

    宋代 ,徭役负担仍十分繁重,并出现了募役(雇人服役)、助役(津贴应役者)、义役(买田以供役者)等形式。

    元代行“科差”,并有各项杂役。

    明代行“一条鞭法”,将赋役合并为征银两,但各地实行情况不一。

    清代摊丁入地,继承了一条鞭法的原则,由传统的以家资列户派役向财产税转化。

    都是过去压榨百姓的手段和名目……希望你满意……

    薄赋轻徭减轻徭役,降低赋税比喻统治者让劳动人民担负的比较轻。

    [阅读全文]...

2022-05-16 22:33:11
  • 《五台山赋》古诗赏析

  • 文学
  • 《五台山赋》古诗赏析

      在我们*凡的日常里,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五台山赋》古诗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清凉之胜境,华北之屋脊。文殊之道场,华严有授记,大法东来时,光照震旦地。法兰摄摩腾,初建白马寺。又游清凉山,灵鹫峰酷似。汉明帝敕建,大孚灵鹫寺。显通寺前身,久有佛胜迹,释迦之舍利。古时五顶峰,酷暑炎热地。文殊入龙宫,携来清凉石。顿化清凉界,永无热恼袭。菩萨常显化,慈悲度群迷。五台五佛身,分形示玄机。千手托千钵,善巧极神奇。本乃古佛来,过去七佛师。神通广无边,智慧实第一。驻锡五台山,般若接愚迷。凡有朝拜客,迎送俱千里。常作雷震音,青狮为坐骑。法身遍寰宇,不二合本体。龙种上德佛,华严三圣一。显隐自莫测,难揣文殊意。明空如来藏,离四边八戏。言语而道断,动念尽禅机。仰之也弥高,超情离见矣。

      五台之胜境,万圣之幽栖。乃文殊之圆宅,李唐植德之地。圣山开运,法事依国而立。高僧云集,修行求法之圣地。佛刹林立,方圆五百余里。僧俗仰之,朝拜佛教之胜迹。梵呗悠扬,皆蕴玄奥之禅机。群山连绵,尽乃峰峦之雄奇。岁积坚冰,夏仍飞雪。曾无炎暑,故称清凉之地。顶无林木,犹如垒土之台,乃有五台之誉。实乃祥瑞之区。山中梵宇林立。万圣朝宗,高僧于此驻锡。千贤会聚,妙法既斯兴起。

      壮哉!此山也!五峰耸立,紫府让尊,四土天垂。环基五百余里。地跨三省四县,左邻恒岳,右接天池。北陵紫塞,南俯中原。中台翠岫峰,景幽兮境奇。北台叶斗峰,云表而峻极。东台望海峰,钟灵乎秀毓。西台挂月峰,挂月与天齐。南台锦绣峰,方外之福地。元建塔院寺,内藏极珍奇。铃铎四方闻,听之种菩提。南禅寺佛殿,唐代筑造起。保存极完好。建筑何神奇。显通无量殿,无梁无卯榫,巧夺天工矣。五台山者,堪称世间之佛果,修行之宝地。青庙连黄庙,圆通与显密。汉传与藏传,相合为一体。

      五台圣境,风光旖旎。人文自然,圆融为一。佛教名山,无与伦比。高僧云集,梵宇林立。文殊道场,华严授记。显隐莫测,幻化神奇。五方化身,智慧第一。诸佛之师,曼殊师利。拜谒参访,迎迓千里。曾经预言,凡圣同居。汉藏显密,和谐统一。琳宫宝塔,筑造神奇。震旦净土,清凉圣地。文化遗产,佛国无疑。何其妙哉!文殊师利。美乎也哉!五台圣地!

      此赋作于二零一五年七月二十九日晚。田智良撰于菩提精舍。

      《端午》古诗赏析

      1、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赏析:端午节为农历五月初五,五月是仲夏,白昼越来越长,所以说“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时当端午,用盐佐食梅子,饮酒欢乐,木槿茂盛,芦苇发出清香,心情愉快的唐明皇祝愿天下安康长寿,以显示皇恩浩荡。

      2、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风化可还淳。

      赏析:唐代人将五色丝线编织成带,佩在身上,称为“长命缕”或者“续命缕”,所以说“长丝续命人”。而“九子粽”源于九子蒲(一种蒲草),“粽子”又与“种子”谐音,寓意得子,所以用九子蒲叶包裹粽子,表达多子多孙的美好祝愿。“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说的是唐代皇帝会在端午节召请群臣宴饮。

      3、竞渡诗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赏析:“竞渡”就是现在赛龙舟活动的前身。为了衡量竞渡的胜负,唐人创造了“锦标”的'比赛制度,指在龙舟划到终点的时候,以抢夺浮标来判断胜负,抢得头标的人就是比赛的冠军,鼓声擂动,船只齐发,争先恐后,惊吓得水鸟乱飞,只为夺得锦标。

      4、竞渡歌(节选)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桡。

      赏析:这首诗是写“竞渡”的名篇,把竞渡活动写得最为传神,洋洋洒洒几十字,把竞渡的激烈场面、围观的喧嚣氛围描写得淋漓尽致。

      5、端午日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俗,但祈蒲酒话升*。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阅读全文]...

2022-07-09 05:35:29
  • 赋得北方有佳人古诗词

  • 佳人
  • 赋得北方有佳人古诗词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赋得北方有佳人古诗词,欢迎大家分享。

      古诗原文

      由来称独立,本自号倾城。

      柳叶眉间发,桃花脸上生。

      腕摇金钏响,步转玉环鸣。

      纤腰宜宝袜,红衫艳织成。

      悬知一顾重,别觉舞腰轻。

      译文翻译

      她向来有独来独往的名声,自认有倾国倾城的容貌。

      修长的眉毛宛如柳叶,艳丽的面容好似盛开的桃花。

      金钏随着手腕的摇动发出响动,腰间的玉环因为舞步转换而发出鸣声。

      彩色的腰带与纤细的腰肢相得益彰,红色的衣衫衬着华丽的织成更加鲜艳。

      料想到(观舞者)的知遇之恩有多么重要,更觉得自己舞动的腰肢分外轻盈。

      注释解释

      赋得:凡摘取古人成句为诗题,题首多冠以“赋得”二字。

      号:宣称,宣扬。

      倾城:旧以形容女子极其美丽。

      柳叶:柳树的叶子。多用以形容女子细长之眉。

      金钏:舞女手臂上的配饰。

      宝袜:即腰彩。古代女子束于腰间的彩带。

      织成:名贵的丝织品。

      一顾:《战国策·燕策二》有经伯乐一顾而马价十倍之说。后以“一顾”喻受人引举称扬或提携知遇。

      诗文赏析

      从题目中的“赋得”二字可以看出,《赋得北方有佳人》是一首命题诗歌,诗题来自汉武帝时期李延年的名作:“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既为限题拟古诗作,诗人创作就要受原诗题材内容和形式的限制。而徐惠的这首五言古诗,既保留了原诗那位佳人身上美丽且独立的特点,又有所创新。她另辟蹊径,使用铺陈手法,多角度描摹人物,使得笔下这位“佳人”形象鲜活,极富动感。

      首句“由来称独立,本自号倾城”,脱胎于李延年的“绝世而独立”,但作者的笔墨并没有放在"绝世",而是放在了“独立”上,虽然仍未脱六朝宫体浮艳诗风,但这“独立”二字,却体现出女主人公精神上的高洁,将一位极富才情看,舞姿翩然的佳人遗世独立,孤芳自赏的形象表现出来,使得全篇境界大转。

      接下去的三句,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极尽笔墨描写了佳人的'容颜、服饰、腰身和舞姿之美。这位佳人,眉如柳叶,面如桃花,腕有金钏摇响,脚上玉环转鸣。她身着红色纱衫,配有艳丽华美的腰巾,舞姿轻盈,步态妩媚,真真一唐人玉女笑容可掬的彩塑像,全无汉家风仪。

      更加难得的是,《赋得北方有佳人》不但全方位,多角度,有声有色的描写了佳人的气质,外貌和仪态,还在末尾一句写出了她的心理活动。“悬知一顾重,别觉舞腰轻”,因为君王的看重而觉得舞动的腰身更加轻盈,显然注入了作者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也是在表达自己对君王知遇之恩的感激。虽然是在写其他女子,但又何尝不是作为妃嫔的徐惠本人性格和境遇的写照?故而,这首《赋得北方有佳人》,文面上是述李夫人独立倾城之美,实则也有顾影自怜之意,全可作作者的自画像来读。

      对比徐惠这首《赋得北方有佳人》和李延年的原诗,虽同写北方之佳人,但李诗篇幅短,通过描写观者被佳人“一顾”,“二顾”后的反应来衬托佳人容貌舞姿之美,简洁朴素、接*口语;徐诗则篇幅稍长,华美流畅,注重藻饰;李诗侧面描写含蓄,给人以充分的想象空间;徐诗正面描写铺陈扬厉,细腻真实,形象性更强。明朝文学评论家钟惺虽然认为“脸上生”三字“落恶道矣”,却又认为“‘眉间发’尚雅,‘摇’字、‘转’字妙在有风度,‘宜’字,‘艳’字则有衿惜意矣”。可见徐惠此诗虽带有六朝诗雕琢藻饰,浮艳绮丽的痕迹,却已有所雅正,正如清朝人陆昶所评论的那样:“其词风度端雅,善自矜惜,不失为宫妃体制。”

    [阅读全文]...

2021-11-28 19:04:34
  • 登徒子赋古诗(登徒子好色赋赏析)

  • 《登徒子好色赋》是战国时期楚国文学家宋玉的辞赋作品。此赋巧妙地运用烘托的手法描绘了美女,不少辞句如“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等历来被视为展示女性之美的经典之笔。文章还刻画了一个丑女形象说明登徒子的好色,并借章华大夫之口,表明自己的爱情观。全文寓理于事,刻画生动形象,比喻精巧传神,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阅读全文]...

2022-05-18 10:18:12
  • 赋得暮雨送李胄古诗翻译及赏析

  • 赋得暮雨送李胄古诗翻译及赏析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赋得暮雨送李胄古诗翻译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赋得暮雨送李胄》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韦应物。古诗全文如下: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前言】

      《赋得暮雨送李胄》是唐代诗人韦应物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是一首咏暮雨的送别诗,虽是送别,却重在写景。首联写送别之地,扣紧“雨”、“暮”主题。二、三两联渲染朦胧暗淡的景色;暮雨中航行江上,鸟飞空中,海门不见,浦树含滋,境地极为开阔,极为邈远。末联写离愁无限,潸然泪下。全诗一脉贯通,前后呼应,浑然一体。

      【注释】

      ⑴赋得:分题赋诗,分到的什么题目,称为“赋得”。这里分得的题目是“暮雨”,故称“赋得暮雨”。李胄,一作李曹,又作李渭,其人,其事,以及他与韦应物的关系,似已无考。从此诗看,想必两人的交谊颇深。

      ⑵楚江:指长江,因长江自三峡以下至濡须口,皆为古代楚国境。

      ⑶建业:今江苏南京。战国时亦楚地,与楚江为互文。暮钟时:敲暮钟的时候。

      ⑷漠漠:水气迷茫的样子。

      ⑸冥冥:天色昏暗的样子。

      ⑹海门:长江入海处,在今江苏省海门市。

      ⑺浦:*岸的水面。含滋:湿润,带着水汽。滋,润泽。

      ⑻沾襟:打湿衣襟。此处为双关语,兼指雨、泪。散丝:指细雨,这里喻流泪。晋张协《杂诗》:“密雨如散丝。”

      【翻译】

      楚江笼罩在细细微雨里,建业城正敲响暮钟之时。雨丝繁密船帆显得沉重,天色错暗鸟儿飞得迟缓。长江流入海门深远不见,江边树木饱含雨滴润滋。送别老朋友我情深无限,沾襟泪水象江面的雨丝。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虽是送别,却重在写景,全诗紧扣“暮雨”和“送”字着墨。

      首联“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起句点“雨”,次句点“暮”,直切诗题中的“暮雨”二字。“暮钟时”,即傍晚时分,当时佛寺中早晚都以钟鼓报时,所谓“暮鼓晨钟”。以楚江点“雨”,表明诗人正伫立江边,这就暗切了题中的“送”字。“微雨里”的“里”字,既显示了雨丝缠身之状,又描绘了一个细雨笼罩的压抑场面。这样,后面的帆重、鸟迟这类现象始可出现。这一联,淡淡几笔,便把诗人临江送别的形象勾勒了出来,同时,为二、三联画面的出现,涂上一层灰暗的底色。

      下面诗人继续描摹江上景色:“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细雨湿帆,帆湿而重;飞鸟入雨,振翅不速。虽是写景,但“迟”、“重”二字用意精深。下面的“深”和“远”又着意渲染了一种迷蒙暗淡的景色。四句诗,形成了一幅富有情意的画面。从景物状态看,有动,有静;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帆来鸟去为动,但帆重犹不能进,鸟迟似不振翅,这又显出相对的静来;海门、浦树为静,但海门似有波涛奔流,浦树可见水雾缭绕,这又显出相对的动来。从画面设置看,帆行江上,鸟飞空中,显其广阔;海门深,浦树远,显其邃邈。整个画面富有立体感,而且无不笼罩在烟雨薄暮之中,无不染上离愁别绪。

      景的设置,总是以情为转移的,所谓“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吴乔《围炉诗话》)。诗人总是选取对自己有独特感受的景物入诗。在这首诗里,那冥冥暮色,霏霏烟雨,固然是诗人着力渲染的,以求与自己沉重的心境相吻合,就是那些用来衬托暮雨的景物,也无不寄寓着诗人的匠心,挂牵着诗人的情思。海门是长江的入海处。南京临江不临海,离海门有遥遥之距,海门“不见”,自不待言,此处并非实指,而是暗示李曹的.东去,就视觉范围而言,即指东边很远的江面,那里似有孤舟漂泊,所以诗人极目而视,神萦魂牵。

      然而人去帆远,暮色苍苍,目不能及;但见江岸之树,栖身于雨幕之中,不乏空寂之意。无疑这海门、浦树蕴含着诗人怅惘凄戚的感情。诗中不写离舟而写来帆,也自有一番用意。李白的名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是以离帆入诗的,写出了行人远去的过程,表达了诗人恋恋不舍的感情。此诗只写来帆,则暗示离舟已从视线中消失,而诗人仍久留不归,同时又以来帆的形象来衬托去帆的形象,而对来帆的关注,也就是对去帆的遥念。其间的离情别绪似更含蓄深沉。而那羽湿行迟的去鸟,也正是远去行人的写照。

      经过铺写渲染烟雨、暮色、重帆、迟鸟、海门、浦树,连同诗人的情怀,交织起来,形成了浓重的阴沉压抑的氛围。置身其间的诗人,情动于衷,不能自已。猛然,那令人肠断的钟声传入耳鼓,撞击心弦。此时,诗人再也抑止不住自己的感情,不禁潸然泪下,离愁别绪喷涌而出:“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随着情感的迸发,尾联一改含蓄之风,直抒胸臆;又在结句用一个“比”字,把别泪和散丝交融在一起。“散丝”,即雨丝,晋张协《杂诗》有“密雨如散丝”句。这一结,使得情和景“妙合无垠”,“互藏其宅”(王夫之《姜斋诗话》),既增强了情的形象性,又进一步加深了景的感情然彩。从结构上说,以“微雨”起,用“散丝”结,前后呼应;全诗四联,一脉贯通,浑然一体。

    [阅读全文]...

2021-12-09 01:31:54
  • 草的古诗白居易解释(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全诗)

  • 解释,送别
  • 白居易的诗作《草》这首诗必然有许多人都会背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诗开头的两个字“离离”是什么意思?在古汉语当中“离离”二字是用来修饰繁茂的景象的。

    在商周之时,《诗经》有说商州时的先人是用“离离”二字来形容果实生长的茂盛的,但是“离离”的意思也是需要根据语境来使用的。如果形容的是果树这些自然是生机勃勃之意,但如果形容庭院中的野草是“离离”的话,这只能是会让人感觉到一阵荒凉,从而有悲凉无奈之情。而白居易他的这首《草》是一首离别之诗,白居易用“离离”虽然也表示出有一丝伤感之情,但是人和草一样,总会有消亡之时,亦会有重生之时。这也就代表朋友之间虽有离别,但亦有相聚之时。白居易也正是用野草赞美了生命的神奇,以此来寄托自己和友人之间浓厚的感情,并且期待与友人下一次的见面。

    白居易他是一个少年成名的人,少年便有一纸千金之才,并且还被人笑称“有此才华,居之也易”。白居易他被人称颂也是有着自己的过人之处的,他少年即聪慧过人,读书也是十分的刻苦,口中也因为读书长起了疮,手中也因为拿着书而磨出了茧,年纪轻轻的头上便全是白发了。

    白居易他的官场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在前期他是兼济天下的人,在此年间他写了大量的讽喻诗,也正是因为这些诗歌使得*对白居易无不痛恨。后来白居易因母病死于长安而回家守孝三年,后来回来之后,便是他的独善其身时期。后来白居易被贬官江州更是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因此他也开始信佛礼佛了。

    [阅读全文]...

2022-07-27 21:14:38
  • 赋得古原草送别赏析(古诗摘抄加赏析翻译)

  • 送别
  •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背景:

    白居易生于大历七年(公元七七二年),正是杜甫逝世后一年。考中进士前,写了大量讽喻诗,然而在做官后,就积极做官,不再写这类诗了。

    白居易也与隐居有关。古代隐士之“隐”分三种,大隐、中隐、小隐。所谓“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是我们比较熟悉的,而中隐是什么呢?所谓中隐,其实就是领着朝廷的俸禄,但是不做事,处于闲散状态。朝廷实在需要做事,那就露一露脸,剩下的时间就是属于自己的。因为解决了“财务问题”,就有大把时间写诗、读书、作画,过一过“隐居”生活了。说实在的,古代的隐居大多数都是如此,像陶渊明那样的真隐居,反而是少见的。而白居易就是中隐的代表。

    《赋得古原草送别》这一首是白居易早期作品,却是名作。他自己编在“未应举时作”的一些诗中,宋朝人曾记录过关于这首诗的故事:

    白居易在长安,曾以他的诗卷去向当时的前辈诗人顾况请教。顾况一看他的名字,就说:“长安百物昂贵,居住在这里可不容易啊!”这句话表面上好像是因白居易的名字而开个玩笑,但也无意中流露出一点轻视这个后生小子之意。及至看到白居易这首诗,他很赞赏“野火烧不尽”一联,他就说:“能做这样的诗句,在长安居住下去也不难。刚才的话,我是说着玩的。”这个故事,不一定可信,因为有人考证出,白居易和顾况没有会面的机会。

    赏析: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两句确是佳句,好在它是一副对仗极其工稳的流水对。既刻画了原头春草顽强的生机,又可以用作各种比喻。这是有高度比兴意义的诗句,但是接下去两句颈联却大不高明。“远芳侵古道”就是“晴翠接荒城”。两句诗,只有一个概念,犯了合掌之病。宋人诗话里已有人批评过了。诗虽然主要是咏古原草,但它是为送别而作,所以结句要运用春草王孙的典故,点明送别之情。

    写在后面:

    这首诗因为实在有名,且内容浅显,所以值得赏析的地方并不多,反而是作者的几个相关的故事更有意思。

    [阅读全文]...

2022-02-06 15:06:59
  • 关于孝顺的古诗有哪些(关于孝道的诗词歌赋)

  • 孝顺
  • 正月二十九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孝子节,福州地区或者霞浦等地成为拗九节。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古人关于孝道的诗词。

    关于孝道,传播最广的莫过于孟郊的诗词。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

    《写怀》

    【清代】史骐生

    览镜何颜面,江东一腐儒。父书空满箧,母线尚萦襦。

    穷巷惭南阮,骚坛厕小邾。世人憎爱错,不卖椟中珠。

    《游子吟》写在溧阳,到了清代,有两位溧阳人又吟出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尚萦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可见《游子吟》留给人们的深刻印象,是历久而不衰的。

    《十五》

    【宋】王安石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

    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这首诗的大意是月圆之夜听到杜鹃的声音,就想起离乡在外的儿子,虽然南北相隔,但是仍然深深牵挂吧。邗沟应该是地名,是联系长江和淮河的古运河,是中国最早见于明确记载的运河诗又名《将母》

    《岁暮到家》

    【清代】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母亲的爱子之心是无穷无尽的,最高兴的事莫过于游子过年之前能够返家。

    她为我缝制棉衣的针脚密密麻麻地,家书里的字迹墨痕犹如新的一样。

    一见面母亲便怜爱地说我瘦了,呼叫着我细问旅途的艰难。

    母亲啊,儿子已经愧对您了,不忍诉说漂泊在外的劳累辛苦。

    《思母》

    【元代】与恭

    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

    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

    看到寒霜把芦花摧残,不禁落下了伤心的泪水;满头白发的老母亲再也不会到门口倚靠着柴门盼望我、看望我了。去年五月梅雨时节,家中粮断,只好典袈裟籴米回家,奉养母亲。

    《忆母》

    河广难航莫我过,未知安否*如何。

    暗中时滴思亲泪,只恐思儿泪更多。

    河面宽广,但船只难以航行,并不是我的过错啊,不知道您最*过得如何,是否*安?

    在暗地里因思念自己的母亲而流泪,但只恐怕母亲思念自己的泪水会流得更多呀!

    [阅读全文]...

2022-07-09 20:59:33
描写赋税的古诗 - 句子
描写赋税的古诗 - 语录
描写赋税的古诗 - 说说
描写赋税的古诗 - 名言
描写赋税的古诗 - 诗词
描写赋税的古诗 - 祝福
描写赋税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