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介的说说

关于宗介的说说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宗介的说说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宗介的说说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宗介的说说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 语录(229) 说说(245) 名言(51) 诗词(3) 祝福(4) 心语(1)

  • 柳宗元生*简介

  • 诗人
  • 柳宗元生*简介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柳宗元生*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简介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郡(今山西永济)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柳宗元,字子厚,出生于公元773年(唐代宗大历八年),卒于公元819年(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因其祖籍在山西河东郡(今山西永济市),故人称"柳河东";他晚年担任柳州刺使,并死于柳州任上,因此又被称为"柳柳州"。

      柳宗元是我国中唐时期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一生虽然只活了四十七岁,但他在思想、文学和政治等领域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在思想领域,柳宗元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特别是在哲学世界观方面,他是我国古代唯物主义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他彻底批判了唯心主义的"天命"观,为后来宋明理学的发展扫清了道路。在文学领域,他创作了大量的散文、诗歌、寓言和辞赋作品,特别是在散文方面,他不仅有创作实践,同时,他还提出了先进的散文创作理论,这使他成为了中唐时期"古文运动"的领导人之一。此外,他还因为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散文作品而被后人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政治领域,他是著名的"永贞革新"的领导人之一,在短暂的从政生涯中,他不仅做了大量的实际领导工作,更以革新派的思想和理论代表者的身份进行了理论斗争和舆论宣传。

      柳宗元的一生,大致上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在他三十三岁之前,这是他求学和在朝廷为官的`时期。这个阶段的柳宗元其理想是积极参政,做个政治家,他的直接目标是辅时及物,做一番利国利民的事业。第二个阶段,从公元805年到814年,是他谪居永州时期。十年的贬谪生活,使他的活动主要转到了思想和文学创作领域。在这个阶段,柳宗元不仅广泛钻研哲学、政治、历史和文学等领域的重大问题,建立了自己的思想学说,同时,他还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著名的《封建论》、《永州八记》等就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第三个时期,从公元815年到819年,是他出任柳州刺使时期。这个时期的柳宗元,尽管饱经磨难,失去了早年的锐气,但作为地方长官,他仍然想做一番事业。到柳州上任后,他先后采取了**奴婢、植树造林、兴修街道、打井取水、兴修孔庙、发展文化等举措,短短四年时间,就把柳州治理得井井有条,使柳州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可惜的是,到公元819年十一月八日,他因病终于柳州,年仅四十七岁。

    [阅读全文]...

2022-03-02 22:02:36
  • 柳宗元生*介绍简介

  • 柳宗元生*介绍简介

      相信大家在学*文言文或者古诗的时候,会有遇到一些很惊艳的诗句或者句子,想去了解作者的生*介绍,那么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作者柳宗元的生*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柳宗元生*简介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在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

      籍贯之谜

      大文豪柳宗元到底是哪里人?他是“河东人”(河东即今山西省运城市)这点为学界共识,至于具体为河东地区哪里人却长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2013年,运城市名专家张号立在查阅了当地各县市地方志并实地考察后得出准确结论:“柳宗元为运城市永济(县级)市虞乡镇人。”至此,柳宗元籍贯之争终于尘埃落定,“唐宋八大家‘中的一大家有了自己确切的家乡。

      张号立在考证时态度十分严谨,他曾在永济虞乡镇学*工作过两年,还曾去过柳家坟茔看过柳家先祖墓碑。他先后查阅了柳宗元本人写的《故殿中侍御史柳公墓表》、清代的《虞乡县志》等可靠文献,指出:

      ①柳宗元在《全唐文·卷五百八十八·故殿中侍御史柳公墓表》文中,谈到他的父亲(柳镇,曾任殿中侍御史)时说:“唐贞元十二年十二月庚寅,葬我殿中侍御史河东柳公于万年县(在今西安市)之少陵原。公讳某字某,邑居虞乡。”

      ②清光绪年间《虞乡县志》:“柳子厚堡,在县北二里刘家营南,颓垣尚存。今呼为城厢……唐柳子厚先茔,在县北阳朝村东南有数大冢,今其地犹称柳家墺。”

      因此,柳宗元的故乡准确的来说,是今天的运城(地级)市永济(县级)市虞乡镇。

      至于曾有资料称柳宗元为”解人“、”运城县人“、”解州镇人“等说法,张号立也从河东演变史入手解释了这些说法的来源和妥当程度。

      1999年海潮出版社上册《运城地区志》第83页载,北魏时期,河东郡辖北解(临猗县西南)、南解(永济虞乡)、安定(今解州镇一带)等五县。这里的北解、南解就是历史上的“解梁”(其中包括解州),这个时期“解”的外延远大于当前“解州镇”的外延。从这个角度讲,可以说柳宗元是“解人”。1994年三联书店《运城市(盐湖区前身县级市)志》第5页载“秦置郡县,安邑为河东郡治所,解梁属之。西汉安邑为河东郡首县,始置解县。北魏、西魏(时期),解县先后更名安定、南解、绥化、虞乡。”从此注知,在秦时,柳宗元的故乡河东郡管辖过解梁,在北魏、西魏(时期),解县叫过南解、虞乡几个名字。说他是“解人”情通理顺。

      再说柳宗元“今山西运城县”人,亦有据可查。1999年海潮出版社上册《运城地区志》第86页载,1954年7月,虞乡县和解县合并为解虞县,1959年又撤掉解虞县划归新设的运城县,这是柳宗元为“运城县人”说法的原因。

      至于说柳宗元是“运城县解州镇人”,属于误解。1999年海潮出版社上册《运城地区志》P84载,唐朝时期,河中府(河东郡)管辖河东(永济西)、解(运城解州)、虞乡(永济虞乡)等11县。按北魏时期区划建制,柳宗元故居在“南解”,也叫“南解梁”,亦即秦时的“解梁”。这是人们说他为解人的历史依据。有些不知真情的人就按北魏时期及秦时区划建制的说法(即柳宗元为解人),把唐朝时的柳宗元误说为“解人”,因为唐朝时“解”主管现今“解州镇”,进而又误说是“今山西运城县解州镇人”,其实他是唐时河中府(河东郡)虞乡人,并非唐时河东解人。概括说他是唐河东人是可以的。

      1994年三联书店《运城市志》第8页载,1960年之前,解州是历史上解州的治所和解县、解虞县*所在地,名叫解县城。《盐湖区新志》:“解州1945年驻阎锡山第七行政专员公署,1947年4月26日**,设解县民主县*。1954年7月1日与虞乡县合并为解虞县,县*驻解州。1958年合并于运城县,设前进人民公社,1961年更名为解州人民公社,1983年10月为撤县设市的需要,分出五龙峪乡*成立解州办事处。1997年4月,撤办建镇,成立解州镇人民*。2001年撤乡并镇后,车盘乡、常*乡、五龙峪乡、解州镇组成新的解州镇。”

      从上述可以看出,在1997年之前根本不存在“解州镇”。解州镇建置后,也根本没有与柳宗元故居永济市虞乡镇在区划方面发生过联系,至于《辞海》和《唐诗鉴赏辞典》分别在1980年和1983年注柳宗元是“解州镇人”这些情况,均属对河东演变史的误解,应纠正为”山西永济市虞乡镇人““。

      早年生活

      柳宗元的祖籍是河东郡(河东柳氏与河东薛氏、河东裴氏并称“河东三著姓”),祖上世代为官(七世祖柳庆为北魏侍中,封济阴公。柳宗元的堂高伯祖柳奭曾为宰相,曾祖父柳从裕、祖父柳察躬都做过县令)。其父柳镇曾任侍御史等职。柳宗元的母亲卢氏属范阳卢氏,祖上世代为官。柳宗元只有两个妹妹。[7] [8]

      773年,柳宗元生出生于京城长安。四岁时,母亲卢氏和他住在京西庄园里,母亲的启蒙教育使柳宗元对知识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柳宗元的幼年在长安度过,因此对朝廷的腐败无能、社会的危机与动荡有所见闻和感受。(九岁时遭遇建中之乱,建中四年,柳宗元为避战乱来到父亲的任所夏口。年仅12岁的柳宗元在这时也亲历了藩镇割据的战火)公元785年(贞元元年),柳镇到江西做官。柳宗元随父亲宦游,直接接触到社会,增长了见识。他参与社交,结友纳朋,并受到人们的重视。不久,他回到了长安。父亲柳镇长期任职于府、县,对现实社会情况有所了解,并养成了积极用世的态度和刚直不阿的品德。能诗善文的父亲和信佛的母亲为他后来“统合儒佛”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少年成才

      792年,柳宗元被选为乡贡,得以参加进士科考试。793年,21岁的柳宗元进士及第,名声大振。不久,柳宗元的父亲柳镇去世,柳宗元在家守丧。796年,柳宗元被安排到秘书省任校书郎。798年,26岁的柳宗元参加了博学宏词科考试,并中榜,授集贤殿书院正字(官阶从九品上)。[12] 801年,柳宗元被任命为蓝田尉(正六品)。803年十月,柳宗元被调回长安,任监察御史里行。从此与官场上层人物交游更广泛,对政治的黑暗腐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逐渐萌发了要求改革的'愿望,成为王叔*新派的重要人物。

      革新期间

      805年(贞元二十一年)1月26日,唐德宗驾崩,皇太子李诵继位,改元永贞,即顺宗。顺宗即位后,重用王伾、王叔文等人。柳宗元由于与王叔文等政见相同,也被提拔为礼部员外郎,掌管礼仪、享祭和贡举。(此时,在王叔文周围还有许多相同政见的政治人物,包括韩泰、韩晔、刘禹锡、陈谏、凌准、程异、陆质、吕温、李景俭、房启等人,他们形成了一个政治集团)。[7] 王叔文等掌管朝政后,积极推行革新,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史称永贞革新。 (主要采取的革新措施有,抑制藩镇势力,加强中央的权力;废除宫市,罢黜雕坊、鹘坊、鹞坊、狗坊、鹰坊的宦官(称为五坊小儿);贬斥贪官污吏;整顿税收,废除地方官吏和地方盐铁使的额外进奉,并试图收回在宦官和藩镇手中的兵权。)随着顺宗的病情加重,以俱文珍为首的宦官集团,朝臣联合外藩联合反对改革派向朝廷施加压力,要其引退。

      805年(永贞元年)4月,宦官俱文珍、刘光琦、薛盈珍等立广陵郡王李淳为太子,改名李纯。5月,王叔文被削翰林学士一职。7月,宦官,大臣请太子监国。同月,王叔文因母丧回家守丧。八月五日,顺宗被迫禅让帝位给太子李纯,史称“永贞内禅”。李纯即位,即宪宗。宪宗一即位就打击以王叔文和王伾为首的政治集团。8月6日,贬王叔文为渝州司户,王伾为开州司马,王伾到任不久后病死,王叔文不久也被赐死。永贞革新宣告失败,前后共180多天。

      左迁永柳

      永贞革新失败后,9月,柳宗元被贬为邵州刺史,11月,在赴任途中,柳宗元被加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政治集团的其他人也被贬为远州的司马,后称“二王八司马”。)到职后的柳宗元暂居在龙兴寺。经过半年,柳宗元的母亲因病去世。

      815年,柳宗元离开永州,生活在永州的10年中,柳宗元在哲学、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进行钻研,并游历永州山水,结交当地士子和闲人,他写下《永州八记》(《柳河东全集》的540多篇诗文中有317篇创作于永州)。

      815年(元和十年)1月, 柳宗元接到诏书,要他立即回京。2月,经过一个多月的跋涉,柳宗元回到了长安。在长安,柳宗元没有受到重用,由于武元衡等人的仇视,不同意重新启用。3月14日,柳宗元被改贬为柳州刺史。 3月底,柳宗元从长安出发,赴柳州,六月二七日抵达。819年(元和十四年),宪宗实行大赦,宪宗在裴度的说服下,敕召柳宗元回京。十一月初八,柳宗元在柳州因病去世。享年47岁。

      拓展:柳宗元名句

      1、久为簪组束,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2、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山雪。

      3、溪路千里曲,哀猿何处鸣?孤臣泪已尽,虚作断肠声。

      4、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5、言而无实,罪也。

      6、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唉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7、广直言之路,启进善之门。

      8、妒人之能,幸人之失。

      9、文以行为本,在先诚其中。

      10、君子在下位则多谤,在上位则多誉;小人在下位则多誉,在上位则多谤。

      11、聪明正直者为神。

      12、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13、问春从此去,几日到秦原?凭寄还乡梦,殷勤入故园。

      14、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岐路忽西东。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阅读全文]...

2022-05-28 00:06:52
  • 柳宗元简介朝代

  • 柳宗元简介朝代

      柳宗元被贬到柳州去当刺史,他倒是很*静的。和小编一起来看看下文关于柳宗元简介朝代的内容 ,欢迎借鉴!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唐代河东郡(今山西运城永济)人,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著名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二。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柳宗元集》传世,代表作《溪居》、《江雪》、《渔翁》。

      柳宗元是一个政治革新的人,推崇“古文”运动。柳宗元的哲学论著中,对汉代大儒董仲舒鼓吹的“夏商周三代受命之符”的符命说持否定态度。他反对天诸说,批判神学,强调人事,用“人”来代替“神”。柳宗元把对神学的批判变成对政治的批判,用唯物主义观点解说“天人之际”即天和人的关系,对唯心主义天命论进行批判。他的哲学思想,是同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自然科学所达到的水*相适应的。他把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是中唐时代杰出的思想家。

      柳宗元所写的一些关于社会政治的论著,是他的政治思想的具体反映。柳宗元认为整个社会历史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有其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发展的必然趋势。他的言论从折衷调和的立场,来对儒、法、释、道等各家学说作调和的解说。

      *古代有续家谱的传统,这不但是借此光宗耀祖的事,其实是一种家庭、家族文化的传承。古代社会是以血缘关系维系的,家庭、家族传承,对人的思想、行为、品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以至自觉不自觉影响后人的生活。家庭、家族的传承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和精神的一种DNA。柳宗元一生受此影响是非常明显的。

      河东柳氏的来源

      我们先来说一下柳氏的祖籍。柳宗元唐大历八年(公元773年)生于京城长安。长安是柳宗元的出生地,但不是祖居地。柳宗元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是一个是官宦的世家。河东,从地理范畴说,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而南,故称山西省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河东历史上也为郡名,古称蒲州,唐玄宗时曾改蒲州为河东郡,其治所在蒲坂(今山西永济蒲州镇),古时的河东县也设在这个地方。

      古人以封地为姓氏。据史料记载:柳氏先祖是鲁孝公的儿子伯展,因封在柳下这个地方,死后得谥(shì)号“惠”,后人称*。后来鲁为楚灭,柳氏归于楚国。秦统一天下,楚又被秦灭,柳氏这才迁到山西河东这个地方。《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对此也有记载:说 “秦并天下,柳氏迁于河东。”柳宗元父亲天宝年间避难的天屋山就在河东境内。柳宗元母亲顺宗时也是按河东县人受封为“太君夫人”的。关于*,史书多有记载,说他是清高廉洁之士,为官时,曾三次被贬黜(chù罢免)。《论语·微子篇》孔子赞*为人做官,说他虽三次遭贬黜,也不诲其志。《孟子·万章下》也赞“*之风”,说闻*之风节,胸襟狭小的人会宽大起来,刻薄的人会厚道起来。

      *的事,《左传》﹑《国语》﹑《战国策》﹑《庄子》等都有记载。可《庄子·盗跖篇》却把*的弟弟说成盗跖(zhí强盗),说他手下有从卒九千人,孔子因与*为友,还专门去劝说盗跖,结果让盗跖羞辱的落荒而逃。据史料考证,盗跖实有其人,是春秋末﹑战国初一位农民起义领袖。柳宗元应对此事相当熟悉。他在永州作《谤誉》提到盗跖说:别人说我是盗跖不惧怕,说我是仲尼也不以为荣。任人诽谤议论,“必自善”其身而处之,坦然面对诽谤和赞誉。

      柳氏是关中六郡姓之一,是地方上的望族,其权势显赫一方。柳宗元先人大都在朝中为官做将。柳宗元自己在《送澥序》里说:他祖上“在高宗时并居尚书省二十二人。”远祖有四代曾做过宰相。可见家氏之显赫。

      可到武则天时,柳氏的命运发生逆转。柳宗元的高伯祖柳奭(shì),在高宗永徽二年(公元651年)为宰相,因事为武后所恶,被贬爱州刺史,途遭追杀,被籍没全家。自此,柳氏一蹶不振,柳氏的后人都只能做些县令类的小官。柳宗元贬在永州时曾在给岳父杨凭的信里提到过这件事,说柳氏虽号为大族,但五六代以来再没有人能在朝里为官。

      柳宗元

      柳宗元故乡河东的山川美景,名闻天下,让看过的读书人流连忘返。柳宗元自己也为河东壮美山河所吸引,他怀念故土的'心情,日益强烈。柳宗元在《送独孤申叔侍亲往河东序》说自己常常翘足提起衣服,“奋怀旧都”,久久向家乡的方向望着。可据《柳集》和史料看,他一生都没回过祖地。古时人喜用祖居地和官职等称谓人,所以后人称柳宗元为柳河东;因他后来贬任在柳州,又称柳柳州。柳宗元痛恨当时的门阀士族,从不以族望自傲。可他仍为“先君之道”和“世德廉孝”而自豪,并因此影响他一生的行为举止。这些我们在柳宗元回顾先祖往事的文字里都看得很清楚。

      柳宗元的父亲母亲

      柳宗元受父母的影响很大。柳宗元父亲柳镇一生多在军旅和府县做一些地位不高的小官,死前为侍御史。由于长年接触社会现实,他洞达世务,激进用世。与一般士人儒生不同,他为人刚正不阿,不畏权暴,加之能诗善文,在当时有很高的声望和影响。

      柳镇的事迹,柳宗元《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里都作记述。这里我们挑几件事说一下。天宝末年,因遭遇战乱,柳镇携藏书带着家人到离家不远的王屋山隐居。当时随行的有子侄一大群人。后来,又“举族”逃到吴地。其间一群老小,“无以为食”,柳镇只好独自一人骑驴到处向人求食。空闲时,他给子侄和柳宗元讲《春秋左氏》和《易王氏》,脸上总是带着快乐的微笑,从不把忧愁表露出来。安史之乱*定后,柳镇献书朝廷,被授左卫率府兵曹参军,又被朔方节度使郭子仪聘为节度推官,“专掌书奏”,并进大理评事。

      柳镇在做晋州录事参军时,因议事直来直去,不为刺史所容。晋州刺史是郭子仪的部将,一介武夫,“酣嗜杀戮”,手下官吏没人敢与他争论。而柳镇“独抗以理”。当有人无故将被打死时,他用身体抵挡鞭子和棍棒。气得刺史怒投桌几折断床*,但他也不屈服。后来柳镇调长安主簿,又任太常博士。为生计着想,他曾请求去做宣城令。柳镇在殿中侍御史任上,审理陕虢观察使卢岳遗产案时,主持公道,抗拒宰相窦參,被贬夔(kuí)州司马。三年后,窦參获罪,柳镇复为侍御史。柳镇这样做,他说是为警世,让为相者不敢持威以为所欲为,为长者不敢怀私以夹杂私利。德宗专給他作制书说:“守正为心,疾恶不惧。”

      贞元九年(公元794年),柳宗元考中进士,朝廷审查有无“朝士”作弊时,当德宗听说柳宗元是“抗奸臣窦參”柳镇的儿子时,说:我知道柳镇不会为他儿子做这样的事。柳镇为人朝野尽知,“名闻于天下”。

      柳宗元的母亲卢氏,出身范阳大户人家。“七岁,通《毛诗》及刘氏《列女传》”。柳宗元父亲曾说;“吾所读旧史及诸子书,夫人闻而尽知”没有遗漏的。卢氏精熟诗书,在战乱家无书时教柳宗元古赋十四首。柳镇长年在外为官,柳母待族人,“敬之如臣事君”,“慈之如母畜子”,“友之如兄弟”。灾患时,缺食物,她宁肯自己不吃,也不让孩子饿着。柳宗元遭贬时,年*七旬的卢氏随之赴永州,身处恶劣的困境,她不露忧色,细心地照料着柳宗元,并不时地宽慰儿子,“明者不悼往事”,这是说聪明的人不要为过去的事悲伤和烦恼。而她自己却默默地忍受着巨大的痛苦,用宽厚的心怀和深沉的母爱温暖着柳宗元。

      柳宗元本家从兄弟很多,相互间都非常友善,他在遭贬时,宗直、宗一等人一直陪侍在他身边,至死也没离舍,其情谊之深可以想见。柳宗元有两个姐姐但命运都很悲惨,年纪轻轻,三十几岁就劳累成疾死去。两人嫁的都是大姓人家。柳家讲究孝道,其“仁孝”远*闻名。当时的大户人家,宗亲往往都住在一起,不但尊长多,上下关系也杂乱,为人妻者是很辛苦的。大姐因成月忧劳,常常一个人哭泣不吃饭。二姐从早到晚,整日劳作,侍婆家“必敬必亲”。

      柳宗元和两个姐夫的关系也非常亲密。大姐夫崔简,贞元五年中进士第,先是在军中任职。崔氏以文章传家,崔简文章写得好。柳宗元说:他的学问,曾得到崔简的指教,受益匪浅。崔简“博知古今事”,“善谋画”。元和元年(公元806年)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死,刘辟自称留后,不久反叛。崔简曾劝节度使严砺早做防备,严砺依崔简的计谋行事,屡破刘辟叛军,为*叛做出贡献。后来崔简出任连州、永州刺史。可永州刺史还未到任就被人诬告贬到驩州(在今越南境内)。虽经幼弟诉讼朝廷冤情得雪,可他却含冤死在贬地。崔简比柳宗元大十岁,时年仅五十岁。

      更不幸地是两个儿子处道和守讷从贬地扶柩过海时,遇风暴也被淹死。柳宗元这时被贬在永州,他暂时草葬崔简。崔简死后,柳宗元独撑起外甥的教养之责。他特别喜欢大外甥女柳媛,说她像大姐:“惠明贞淑,仁爱孝友。……三岁知让,五岁知戒,七岁能女事,善笔札,读书通古今。”柳媛闲暇时弹弦乐吟诗如其母,可不幸早早就病亡。

      二姐夫裴瑾,是贞元三年中进士,为参京兆军事,金州刺史,还做过万年县令。他乐于助人,有请则应,把别人的事当自己的事。凡人有难,必出财力相救,闻名长安城。裴瑾为人性情开朗,善交结。他不轻视同僚和下属,待人一视同仁,不论出身微贱的还是地位高的都喜欢他。裴瑾喜好下围棋,懂音乐,饮酒甚少,“终生不以酒气加人”。他白天交际酬应,“夜读书考礼”,研究整理典籍,深受周围人赏识。后因为人直率被人谗言遭贬,染疟疾而亡。柳宗元和姐夫之间,一为笃友,一为密亲,他文中流露的真情,让我们今人读后也为之感动。

      柳宗元不幸的婚姻

      柳宗元的婚姻也很不幸。他的婚配是双方家父戏订的娃娃亲。当时两家是同僚相好,柳宗元的父亲柳镇和柳宗元后来的岳父杨凭同在鄂岳沔都团练使李兼那共事,李兼是柳宗元妻子杨氏的外祖父。建中四年(公元784年),柳镇为鄂岳沔都团练使判官,柳宗元这时随父在夏口。杨凭很喜欢少有文才的柳宗元,要把九岁的女儿许配给十三岁的柳宗元,后来始终也没反悔。杨女三岁丧母,自小温顺,没有大户人家“骄盈之色。”

      柳镇贞元九年死,柳宗元守父丧。贞元十一年,杨女嫁入柳家,她敬侍柳宗元母亲,柳家人都很喜欢她。柳宗元母亲曾说:“自吾得新妇,增一孝女。”两家又是世代交好的“通家”,柳母爱之如己子。柳宗元俩个姐姐也把她当亲姊妹看待。不幸杨氏有足疾,行走不便。结婚没三年,怀孕难产,晕倒病重,二十三岁就死。

      柳宗元与杨氏的感情非常好,终生为丧妻失子而难以释怀。对妻子的死,他哀痛不亦,发愿要“之死同穴”。这种丧妻之情情一直伴随柳宗元一生。唐代婚姻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男人不但娶妻,还可以纳妾。唐代有个叫崔颖的,娶妻择有貌者,稍不如意就不要,他前后反复多次,这在当时是很*常的事。柳宗元感情生活比较严肃,自杨氏死至永贞年,六年间柳宗元没有续娶,后来遭贬到死也没再正式婚配。

      柳宗元岳父杨凭,兄弟三人,善文辞,皆有名。大历中,三兄弟中进士,时号三杨。杨凭历任显官,做过湖南江西观察使,刑部侍郎,京兆尹。元和四年为御史中丞李夷简弹劾,贬为临贺尉。后历中书舍人,礼部尚书。柳宗元终生与杨家保持亲密的交往,其间与杨家三兄弟及后人,频有书信,赠诗。让人看感动。

      柳宗元在永州时,有一女儿随行。名称和娘,生于长安善和里。这可能是柳宗元在京城与人同居时所生。因其母身分低微,又非婚配,和娘一直没与柳宗元相认。直到柳宗遭贬才随到永州。不幸的是和娘来永州四年,于元和五年四月三日就病死,年仅十岁。

      孑然一身的柳宗元,是处荒蛮之中的罪人,不可能求门当户对的婚配,为续子嗣只能寻老农女生男育女。他在《马室女雷五葬志》说:“马室女雷五,家贫,岁不易衣(终年没衣服替换)。……以其姨母为妓于余也。”柳宗元永州后期及柳州时的子女可能为马室女雷五姨母所生。北宋张端义《贵耳集》说:“唐人尚文好狎(好色)。”唐室王朝开创经济文化盛世,也风行蓄妓纳妾的盛行。《新唐书·宦者列传》载,开元天宝中,玄宗有宫女四万多人。上行下效,州府郡县均设官妓,兵营有营妓,达官贵人有家妓。其蓄妓数百者,史载不胜枚举。官场宴饮娱乐,迎来送往,以妓侍之。而民间则有市妓。据文献记载,唐代金榜题名的士子有召妓侍宴的*惯。以妓为妾是一些文人士者的时尚。刘禹锡晚年与白居易交好,诗文留有有他们召妓酬应的记述。《刘禹锡集》有诗《怀妓四首》。而柳宗元身处困境,为求子嗣,择取贫穷为妓的马室女雷五姨母,实为无奈之举,其内心的苦痛是可以想见的。柳宗元道德人品与那些蓄妓纳妾的达官贵人是不能同日而语的。

      柳宗元与亲戚的交往及后事

      柳宗元重亲情,一生都与亲戚有密切的交往。至元和十四年死前,他姐姐崔氏诸外甥丧亡已尽,他写的这类祭文和墓志凸显于《柳集》同类文字里,让人不忍落眼。柳宗元在《又祭崔简旅榇归上都文》说:“君死而还,我生而留。”你死,还能回到老家去;我活着却只能留在这荒蛮的地方。他又在《祭外甥崔骈文》里说:“我自得罪,无望还都。”这是一种多么凄苦的心境。乾隆《御选唐宋文醇》说,这是“乐死而哀生”。柳宗元为自己生不如死而悲哀。

      柳宗元死时,留有两子两女,长子周六,四岁;次子周七;女无名。柳宗元死前,曾遗书托孤给刘禹锡,并把他生前写的全部文章和诗篇都交给刘禹锡,请他代编成册。当刘禹锡接到好友病死的讣告后,“惊号大叫,如得狂病。良久问故,百哀攻中,涕泪并落,魂魄震越。”刘禹锡作《祭柳员外文》﹑《重祭柳员外文》悼念柳宗元,并把柳宗元诗文编纂成集,还在集前写序言。

      据《韩集》旧注说,柳告后登咸通四年(八六三)进士,如柳告为周六,此时已四十八岁,入仕可为晚矣。此后柳氏子孙再不见史书有只言片语。柳告或是刘禹锡抚育养大的。柳宗元一生穷困,死时无钱归葬,是他上司裴行立出钱,由其舅弟庐遵把他灵柩送回长安的。柳宗元舅弟庐遵,性谨慎,学文不厌。柳宗元遭贬,他一直随侍身边,至死不去。柳宗元对亲戚友善,众戚弟也对柳宗元一生情重。这在历史上是非常让人敬佩和羡慕的事。

      柳宗元人物简介

      柳宗元(773819),字予厚,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县)人,以下是柳宗元人物简介,请考生学*。

      贞元九年(793)中进士第,十四年登博学宏词科,授集贤殿正字。十七年任蓝田县尉,十九年为监察御史里行(见*御史)。二十一年正月,顺宗(李诵)即位,柳宗元积极协同王叔文等人进行政治改革,时为礼部员外郎。改革触犯了保守官僚、宦官、藩镇的利益,遭到反对,不到八个月就以失败告终。九月,王叔文等革新人物受到迫害,柳宗元始贬为邵州剌史,十一月又被加贬为永州(今湖南省零陵县)司马。直到元和十年(815)春,才奉召至京师,三月又出为柳州刺史。他在柳州颇有政绩,四年后死在那里。

      柳宗元是政治改革家,也是中唐时期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和韩愈尊儒学、力斥佛、老不同,他尊儒学(最看重《春秋》,主张取圣人大中之道以为理),却统合佛、道之长而弃其短,并认为韩愈辟佛是忿其外而遗其中,是知石而不知韫玉也(《送僧浩初序》)。他能从势的发展来看待社会历史的进化,能从安民的角度来谈论吏治之道,这些在当时都是有进步意义的。

      柳宗元的古文理论比较完备,重要的有三点。一是认为文章要表现正确的思想内容,要能为时所用。他讲文者以明道,并要以辅时及物为道,且一再中言:文之用,辞令褒贬、导扬讽谕而已。二是主张文章的内容、形式要统一起来,二者不能有所偏废。他既反对无乎内而饰乎外,也反对有乎内而不饰乎外。三是强调作家要有好的道德修养和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他说大都文以行为本,在先诚其中,又讲作文切不町出以轻心、怠心、昏气、矜气。此外,他对古代文化遗产并不一概否定,而是主张参用其长,既吸收可取的思想资料,也利用各种文体(包括骈文、辞赋)的艺术形式。柳宗元这些观点对当列的青年*作者产生过一定的影响。他虽不像韩愈那样公开和一些青年建立师生关系,但受他指教的人却相当多。他在长安,每日登门求教者几十人,到了南方,不少人还从千里以外到永州向他求教。柳宗元热心帮助他们,或口讲指画,或用函授方法解决疑难,大大推动了古文运动的发展。

      当然,柳宗元对古文运动的最大贡献,是他创作的许多优秀的古文。这些优秀作品大都产生在他被贬以后。原因是长期谪居南方,使他对社会弊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形同囚犯的忧患生活使得他悲愤填胸,抑郁难*。再加上他这时有意识地研究了先秦两汉的古文,便使他有可能写出好的作品。总的看,柳文高、壮、广、厚,词正而理备,而又言畅而意美,显出俊杰廉悍、词气峻厉或幽郁隐微、峭丽精洁的审美特征。韩愈说柳文雄深雅健,似司马子长,崔、蔡不足多也(即含蓄不露,见《诗人玉屑》引《漫斋语录》),刘熙载言柳文如奇峰异嶂,层见叠出,都说明它们具有内、外兼善的特点。他的论说文雄辩滔滔,凌厉峭折,大小政论无不笔锋犀利,论证精确。他的传记文善于刻划人物性格,有的是学*《史记》、《汉书》中人物传记的表现手法,有的则是自有创造。比如他的《梓人传》、《宋清传》,明显地吸取了唐传奇的特点,但又不是纯传奇。作者善于借立传来阐发道理。柳宗元是第一个使寓言成为独立文学形式的作家。他的寓言多以人、禽兽、草木的小故事为题材,有的反映作者的政治见解,有的宣扬人生哲理,寓意深远。山水游记是柳宗元对古代散文最出色的贡献,它们不但再现了南方自然山水的美,还写出了作者感情的微妙变化。这种借写被遗弃的山水以吐胸中之气的做法,把古代山水游记的写作推向了一个新阶段。柳文中还有不少骚赋,它们从风格到体制都受到屈赋的影响,在唐人中是不多见的。总之,柳文众体兼备,无论记山水、状人物、谈文章、议论政事、阐述哲理,皆能形容尽致,辩析入微,真是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

      柳宗元有诗一百四十余首。其诗雅淡味深,和陶渊明、王维、韦应物并称。苏轼说柳子厚诗在陶渊明下、韦苏州上(《评韩柳诗》)。又说诗到李、杜以后,独韦应物、柳宗元发纤称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书黄予思诗集后》)。

      刘禹锡曾为柳宗元编《河东先生集》三十卷,原奉已佚,现存宋人辑本多种。今人吴文治等参校众本,编有《柳宗元集》四十五卷、外集两卷,另有外集补遗一卷。

    [阅读全文]...

2022-02-17 06:57:43
  • 唐宣宗李忱生*简介

  • 诗人
  • 唐宣宗李忱生*简介

      简介,即简明扼要的介绍。是当事人全面而简洁地介绍情况的一种书面表达方式,它是应用写作学研究的一种日常应用文体。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唐宣宗李忱生*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

      唐宣宗李忱(810年-859年),汉族,唐朝第十八位皇帝(847年859年在位,未算武周*),初名李怡,初封光王。武宗死后,以皇太叔为宦官马元贽等所立。在位13年。综观宣宗50年的人生,他曾经为祖宗基业做过不懈的努力,这无疑延缓了唐帝国走向衰败的大势,但是他又无法彻底扭转这一趋势。宣宗性明察沉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爱民物,故大中之政,讫于唐亡,人思咏之,谓之小太宗。

      【生*】

      唐宣宗李忱是宪宗的第13子,穆宗的弟弟。敬,文,武宗的叔叔。他是晚唐最后一位值得一提的皇帝。

      武宗一直也没有立太子,所以在他病危的时候。宦官马元贽拥立李忱为帝。 宣宗一即位,就把武宗朝的宰相,晚唐重臣贬出朝廷。一直到死,李德裕也未能还朝。又重用牛党的为相。延续几十年的牛李党争最后以李党的彻底失败告终。

      宣宗勤于政事,孜孜求治。他非常喜欢读贞观政要。他重新整顿吏治,并且限制皇亲和宦官。他把死于甘露之变中的除郑李之外的百官全部昭雪,也曾经想根除宦官,但鉴于甘露之变的前车之鉴,未能有所行动。

      对外关系上,他击败吐蕃,收复河湟。这是安史之变后,唐对吐蕃的'唯一一次军事上的胜利。

      大中十三年(859)五月起,宣宗因为食用仙丹中毒,身体状况已经很糟了,一连一个多月都不能上朝。到了八月,病入膏肓的宣宗一病归西了。嗣后宫中又是变故频频,而宣宗已是无知无觉了。他一直信任的宰相令狐绹摄冢宰负责治丧,为他做了最后一件事。群臣上谥号曰圣武献文孝皇帝,庙号宣宗。第二年二月,葬于贞陵。

      历史上评价说,宣宗在位期间曾经烧过三把火,一把火使权豪敛迹,二把火使奸臣畏法,三把火使阍寺詟气,并称誉他为明君、英主。综观宣宗50年的人生,他曾经为祖宗基业做过不懈的努力,这无疑延缓了唐帝国走向衰败的大势,但是他又无法彻底扭转这一趋势。当大厦之将倾,谁又有雄才大略能施展回天之力呢?!

      宣宗性明察沉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爱民物,故大中之政,讫于唐亡,人思咏之,谓之小太宗。

    [阅读全文]...

2022-04-20 14:09:31
  • 诗人柳宗元简介

  • 诗人
  • 诗人柳宗元简介

      柳宗元出生的时候,“安史之乱”刚刚*定20年。虽然已有20年的短暂和*,但这时的唐王朝早已走过了它的太*盛世,逐渐衰朽。下面是由语文迷的小编为大家整理提供的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提供的'诗人柳宗元简介,欢迎阅读与借鉴。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山西运城人,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愚溪”,汉族,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运城、芮城一带)。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柳宗元为唐宋八大家之二)。唐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

      柳宗元出身于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一度为蓝田尉,**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柳宗元加贬永州司马(任所在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在此期间,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不久再次被贬为柳州刺史,政绩卓著。宪宗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初八(819年11月28日)卒于柳州任所。交往甚蕃,刘禹锡、白居易等都是他的好友。

      柳宗元一生留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其诗多抒写抑郁悲愤、思乡怀友之情,幽峭峻郁,自成一路。最为世人称道者,是那些清深意远、疏淡峻洁的山水闲适之作。骈文有*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哲学著作有《天说》《天对》《封建论》等。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刘禹锡保存下来,并编成集。有《柳河东集》《柳宗元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

    [阅读全文]...

2022-05-12 02:20:17
宗介的说说 - 句子
宗介的说说 - 语录
宗介的说说 - 说说
宗介的说说 - 名言
宗介的说说 - 诗词
宗介的说说 - 祝福
宗介的说说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