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大雁塔的说说

关于到大雁塔的说说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到大雁塔的说说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到大雁塔的说说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到大雁塔的说说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56) 语录(22k+) 说说(3) 名言(3k+) 诗词(47) 祝福(35k+) 心语(5k+)

  • 大雁塔导游词

  • 大雁塔导游词(精选16篇)

      作为一名具备丰富知识的导游,通常会被要求编写导游词,导游词作为一种解说的文体,它的作用是帮助游客在旅游的同时更好地理解所旅游的景点包含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意义。我们该怎么去写导游词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雁塔导游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雁塔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因坐落在慈恩寺,故又名大慈恩寺塔,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慈恩寺内,是全国著名的古代建筑,被视为古都西安的象征大雁塔塔通高64.5米,塔体为方形锥体,造型简洁,气势雄伟,是我国佛教建筑艺术中不可多得的杰作。此塔是玄奘大师从印度(古天竺)取经回来后,专门从事译经和藏经之处。因仿印度雁塔样式修建,故名雁塔。由于后来又在长安荐福寺内修建了一座较小的雁塔,以示区别,人们把慈恩寺塔叫作大雁塔,荐福寺塔叫作小雁塔,一直流传至今。

      大雁塔*面呈方形,建在一座方约45米,高约5米的台基上。塔七层,底层边长25米,由地面至塔顶高64米。塔身用砖砌成,磨砖对缝坚固异常。塔内有楼梯,可以盘旋而上。每层四面各有一个拱券门洞,可以凭栏远眺,将长安风貌尽收眼底。塔的底层四面皆有石门,门桅上均有精美的线刻佛像,西门楣为阿弥陀佛说法图,图中刻有富丽堂皇的殿堂。画面布局严谨,线条遒劲流畅,传为唐代大画家阎立本的手笔,是研究*古代建筑的重要资料。塔南门两侧的砖龛内,嵌有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褚遂良所书《大唐三藏圣教序》和《述三藏圣教序记》两块石碑,字体清秀潇洒。唐末以后,寺院屡道兵火,殿宇焚毁,只有大雁塔巍然独存。

      大雁塔底层南门两侧,镶嵌着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书写的两块石碑。一块是《大唐三藏圣教序》;另一块是唐高宗撰《述三藏圣教序记》。碑侧蔓草花纹,图案优美,造型生动。这些都是研究唐代书法、绘画、雕刻艺术的重要文物。是我国重要的历史遗产。

      唐代许多著名诗人登临大雁塔都留下传诵至今的佳句,如杜甫的“高标跨苍穹,烈风无时休”;章八元的“却怪鸟飞*地上,自惊人语半空中”等。尤其是岑参的《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连山若波涛,奔凑似朝东。青槐夹驰道,宫馆何玲珑;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五陵北原上,万古青蒙蒙。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诗人气势磅礴的描写与富于哲理的感叹,常常在人们登塔时引起共鸣。

      “要看*五百年,请到北京;要看*五千年,请到西安”,看到这就应该知道西安历史悠久,西安曾是十三个朝代首都,也是*七大古都之一,更与雅典、开罗、罗马一起被誉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西安,古称长安。遍布西安帝王陵墓、宫殿遗址、古刹名寺和园林名胜,是西安成为了一座历史文化宝库,数不胜数文物古迹都向人们彰显它曾经有过辉煌以及深厚丰富历史文化魅力。就是在这样一个城市,在这你可以感受到*几千年沧桑变化,以及中华文明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

      2011年1月14日,在北京举行国家5A级旅游景区授牌仪式上,西安曲江大雁塔?大唐芙蓉园景区成功晋升国家5A级景区,成为我省继兵马俑、华清池和黄帝陵之后,第四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西安市属第一家5A级景区,是全国首个区域性、多景点整体打包晋级国家5A级景区。

      西安曲江大雁塔?大唐芙蓉园景区位于西安曲江新区核心区域,总面积38*方公里,是*唯一唐文化主题景区。这里有唐都长安玄奘译经之地、佛教祖庭—大慈恩寺;西安地标、千年古迹—大雁塔;构架山水、师法自然,保存唐大慈恩寺大雄宝殿殿基遗址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

      *第一个全方位展示盛唐风貌遗址公园—大唐芙蓉园;以唐代曲江池遗址为摹本,因循山水格局开放式文化体验公园—曲江池遗址公园;在历经1400多年风雨唐城墙遗址之上,恢复再现以唐诗人物和唐诗意境为主题唐城墙遗址公园;还有亚洲最大矩阵式音乐水舞广场、大雁塔文化休闲景区、炫美盛唐天街以及大唐不夜城。

      景区文化历史资源厚重,景色宜人环境优美,处处体现着环保理念与人文关怀,已成为西安城市新名片,古都旅游新品牌。游客步入景区之中,每一个脚印都行走在遗址之上,每一次游历都在完成着与历史对话。

      大雁塔位于和*门外4公里的慈恩寺内,相传唐代永徽3年。赴印度取经的玄奘法师。奏请在寺内建塔用于存放他自印度带回来的经籍。这座塔初名为经塔。后世人称它为大雁塔,此塔巍峨挺拔,引起世人的赞叹。

      这座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大雁塔,成为古城西安独具风格的标志。大雁塔初建时只有5层,高60米,是仿照西域佛塔形式建的。后经多次修葺至今塔高64米,共7层,底边各长25米。

      大雁塔是*楼阁式砖塔的。优秀典型。塔身用青砖砌成,每层四面都有券砌拱门,这种楼阁式砖塔造型简洁,气势雄伟,有显著的民族特色和时代风格。至于雁塔之前冠以“大”字,则是后人为了区别于荐福寺小雁塔之故。塔内有木梯,可以盘旋登塔,自券门凭栏远眺,可饱览关中大好风光。

      大雁塔的底层南门两侧,镶嵌两块石碑,一块“大唐三藏圣教序”,是唐太宗在贞观廿二年(648)。为玄奘所译诸经作的总序。另一块“大唐三藏圣教序论”是唐高宗为“圣教序”所作的纪文,此二碑是研究唐代书法、绘画、雕刻艺术的重要文物。尤其是塔的西石门楣上的线刻殿堂图,更是研究唐代建筑的珍贵资料。

      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要看*的五百年,请到北京;要看*五千年,请到西安”,看到这就应该知道西安历史的悠久,西安曾是十三个朝代的首都,也是*七大古都之一,更与雅典、开罗、罗马一起被誉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西安,古称长安。遍布西安的帝王陵墓、宫殿遗址、古刹名寺和园林名胜,是西安成为了一座历史文化的宝库,数不胜数的文物古迹都向人们彰显它曾经有过的辉煌以及深厚丰富的历史文化魅力。就是在这样一个城市,在这你可以感受到*几千年的沧桑变化,以及中华文明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

      2011年1月14日,在北京举行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授牌仪式上,西安曲江大雁塔?大唐芙蓉园景区成功晋升国家5A级景区,成为我省继兵马俑、华清池和黄帝陵之后,第四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西安市属第一家5A级景区,是全国首个区域性、多景点整体打包晋级的国家5A级景区。

      西安曲江大雁塔?大唐芙蓉园景区位于西安曲江新区核心区域,总面积3.8*方公里,是*唯一的唐文化主题景区。这里有唐都长安玄奘译经之地、佛教祖庭—大慈恩寺;西安地标、千年古迹—大雁塔;构架山水、师法自然,保存唐大慈恩寺大雄宝殿殿基遗址的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第一个全方位展示盛唐风貌遗址公园—大唐芙蓉园;以唐代曲江池遗址为摹本,因循山水格局的开放式文化体验公园—曲江池遗址公园;在历经1400多年风雨的唐城墙遗址之上,恢复再现的以唐诗人物和唐诗意境为主题的唐城墙遗址公园;还有亚洲最大矩阵式音乐水舞广场、大雁塔文化休闲景区、炫美盛唐天街以及大唐不夜城。

      景区文化历史资源厚重,景色宜人环境优美,处处体现着环保理念与人文关怀,已成为西安城市新名片,古都旅游新品牌。游客步入景区之中,每一个脚印都行走在遗址之上,每一次游历都在完成着与历史的对话。

      大雁塔(Great Wild Goose Pagoda),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西安市的大慈恩寺内,被视为古都西安和陕西省的象征。唐永徽三年,取经归来的玄奘法师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而修建。大雁塔作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是佛塔这种印度佛寺的建筑形式随着佛教传播而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汉文化的典型物证,是凝聚了汉族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标志性建筑,现存塔身七层,通高64.5米。

      大雁塔作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是佛塔这种古印度佛寺的建筑形式随佛教传入中原地区,是凝聚了汉族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标志性建筑。

      1961年3月4日,*公布大雁塔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大雁塔作为*、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大雁塔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因坐落在慈恩寺,故又名慈恩寺塔。坐落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部的慈恩寺内,是全国著名的古代建筑,被视为古都西安的象征。

      大雁塔楼阁式砖塔采用磨砖对缝,砖墙上显示出棱柱,可以明显分出墙壁开间,是*特有的传统建筑艺术风格。慈恩寺是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太子李治为纪念亡母文德皇后以报答养育之恩而修建,故名“慈恩寺”。当时,共有十三处院落,房屋达一千九百八十七间,并请赴印度取经回国的高僧玄奘主持寺务,著名的画家阎立本、吴道子都在此绘制过壁画,可见规模之宏大。

      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在寺内西院建塔,名慈恩寺塔,用以存放从印度带回来的经籍。现在的塔名是据《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记载:摩揭陀国有一僧寺,一日有一只大雁离群落羽,摔死在地上。僧众认为这只大雁是菩萨的化身,决定为大雁建造一座塔,因而又名雁塔,也称大雁塔。大雁塔初建时五层,表面砖砌,土心,后来塌毁,重建时为十层,公元704年唐武则天改建成为楼阁式的青砖塔,打破了唐朝佛塔均为单数层的惯例增高至10层,公元931年,五代时候唐王朝对大雁塔进行改建,大雁塔被降至七层,*面呈正方形,由塔基和塔身两个部分组成。

      公元1604年,明万历23年在维持了唐代塔体的基本造型上,在外表完整的砌上了60厘米厚的包层。塔基边长48米,高4。2米,其上是塔身,边长25米,高59。9米,塔基和塔身通高64。1米。塔身各层壁面都用砖砌扁柱和阑额,柱的上部施有大斗,并在每层四面的正中开辟砖券的大门。塔内的*面也呈方形,各层均有楼板,设置扶梯,可盘旋而上至塔顶。明代在塔外包砌一层厚砖,磨砖对缝,坚固异常。

      大雁塔现塔身通高64米,每层为仿木结构,底层门楣有精美的线刻佛像,西门楣为阿弥陀佛说法图,图中刻有富丽堂皇的殿堂。塔底层南门内的砖龛里,嵌有两通石碑:《大唐三藏圣教序》和《大唐三藏圣教序记》,都是由唐代著名的书法家褚遂良书写的,字体清秀潇洒,是唐代的两通名碑。西面石门楣上有唐刻建筑图案和佛像等线刻画,画面布局严谨,线条遒劲流畅,传说出自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和尉迟乙僧之手,是研究*古代建筑的重要资料。

      大雁塔在唐代就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因而留有大量文人雅士的题记,仅明清时期的题名碑就有二百余通。至今,大雁塔仍是古城西安的标志性建筑,也是闻名中外的胜迹。*于1961年颁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朋友们:

      大家好!

      大雁塔作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是佛塔这种古印度佛寺的建筑形式随佛教传入中原地区,是凝聚了汉族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标志性建筑。

      1961年3月4日,*公布大雁塔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大雁塔作为*、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大雁塔(Da Yan Ta)(英文:Great Wild Goose Pagoda)陕西省西安市著名的旅游景点,唐代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玄奘为藏经而修建,被视为古都西安的象征。

      人们都说:“大雁塔是座美丽的塔,是座伟大的塔,是座神秘的塔。”今年,我去了西安,看到了大雁塔,看她那美丽、伟大、神秘的样子,真是感慨万千。

      说大雁塔美丽,因为在大雁塔的跟前,有亚洲最大的音乐喷泉广场。当高雅、优美的音乐响起时,水面上就会突然冒出高大的泉水。随着音乐节奏高低的变化,喷泉也十分有规律地跟随着欢快起伏,活像一群孩子在欢乐地舞蹈。当夜色降临时,广场四周华灯彩照,喷泉水池中央碧波荡漾,繁星点点,迷人的风景把大雁塔装饰得无比美丽。

      说大雁塔伟大,她不仅巍然屹立,高耸入云,虽经千年沧桑,仍然完好无损,而且还有唐朝高僧玄奘三藏法师西天取经的历史。要说唐三*天取经,由于唐僧取经的想法没有得到朝廷准许,所以完全是另辟蹊径,一路上也没有《西游记》中所说的高徒们相伴,全靠自己一人一马,历经千辛万苦才从印度取得真经和几颗舍利子回到了唐朝,唐太宗李世民为了保护经书,便修建了大雁塔来藏经,就像人们所说的藏经阁,唐僧在那里翻译佛经经典十余年,创立了*佛教的一大宗派--唯识宗。像这样一座有着佛教精髓的古塔,是不是很伟大?

      说大雁塔神秘,因为传说中,唐僧从印度带回来的几颗舍利子突然被盗走,可数千年后,人们居然在大雁塔的地底下发现了一座地宫,据历史学家分析,舍利子很有可能就在里面,只是国家暂时没有进行文物发掘。像这样一座美丽、伟大的大雁塔下居然还有地宫,而且被盗的舍利子可能就在下面,你说大雁塔神秘不神秘?

      美丽、伟大、神秘,这就是我看到的大雁塔。

    各位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古城西安观光游览,今天由我带领大家去参观西安的标志性建筑大雁塔。

      一提起大雁塔,我想大家的最初印象一定是与《西游记》中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有关,在历史上呢,唐僧是确有其人,取经也确有其事。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铜像就是唐僧像,唐僧他俗姓陈名祎,是今天河南省偃师人,父母早丧,13岁的时候就皈依了佛教,20岁在成都受具足戒,曾游历各地,拜访名师,在他刻苦学*佛学的过程中,深感佛教教义众说纷纭,无从获解,于是产生了到印度求法之念。大唐初年他就随着一大批商人来到了印度,历时17年,经过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往返10万余里,可以说他走过了“上无飞鸟、下无走兽”的戈壁大沙漠,经过了火焰山,并且是“悬釜而炊,*冰而卧”以这种惊人的毅力,克服种种困难到达印度,到印度之后他翻译成佛经657部,在唐贞观19年,回到了长安,我们现在来看这个铜像,唐僧一手拿着锡杖,一手立掌作揖,两眼炯炯有神,步伐从容,神情坚定,彷佛正大踏步的走在漫漫的取经路上。

      【慈恩寺—山门—钟鼓楼—大雄宝殿—雁塔题名】

      接下来我们去大慈恩寺参观,大慈恩寺原名“无漏寺”,无漏是没有烦恼的意思,唐高宗李治做太子的时候,为了给他去世的母亲文德皇后追荐冥福,怀念慈母大恩,而将这里的寺院重修扩建,并更名为大慈恩寺。现在我们来到了大慈恩寺门口,寺院的正门称为山门,也叫三门,中间的是空门、左右两边分别无作门、无相门,象征佛教的三解脱之门,门上的牌匾是*同志亲自题写的“大慈恩寺”几个大字。

      走进寺院我们可以看到两座小楼,东边是钟楼,里边悬挂有明代嘉庆年间铸造的一口铁钟,重3万斤,钟上的花纹、图案、文字都清晰可见,钟身正面刻有“雁塔晨钟”字样。长久以来,人们都把“雁塔晨钟’作为关中八景之一。西边是鼓楼,楼里存有一面大鼓。钟和鼓均为寺院的大型法器,在这里基本上是用来报时的,僧人们每天闻钟而起,闻鼓而眠。

      继续往前走,我们看到的是整个寺院的中心建筑,称之为大雄宝殿,“大雄”是对释迦的尊称,里面供奉的是释迦的三身佛,我们首先看到中间的这尊称为法身佛毗卢遮那佛,意思是佛性清净之身,在左边是报身佛卢舍那佛,意思是佛果圆满之身,右边有应身佛释迦佛,是指一切可变换之身,佛像两侧是佛的弟子,东有迦叶,西有阿难。两旁还有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塑像。

      在大雄宝殿西侧墙壁上镶有几通《雁塔题名记》碑,“雁塔题名”始于唐代,是唐代非常盛行的一种风俗活动,就是说只要考上新科进士的人,他们都要来到雁塔进行题名,他们觉得能够在雁塔下题名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并觉得登上大雁塔从此就步步高升,直入青云,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考中进士后就赋诗道:“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说明他当时少年得志的喜悦之情。

      【法堂—大雁塔得名—大雁塔建造及文物—玄奘三藏院】

      我们接下来参观法堂,法堂一般是佛教徒讲经说法在曲江旅游区,我们还可以参观的地方,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课堂,在法堂里供奉着主管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在法堂的东壁上悬挂着三幅拓片,中间的一张为“玄奘负笈图”,描述玄奘背负经卷,前挂路灯,脚蹬麻鞋风尘仆仆的行走在取经的路上,两边拓片画的是玄奘的两大弟子圆测和窥基,圆测是新罗国的王孙,窥基是唐初名将尉迟恭的侄子,两位名门之后均拜玄奘为师,可见玄奘在当时的名声之大地位之高。

      法堂的后面我们就可以看到大雁塔了。在这里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大雁塔之名的由来,一说是西域称佛塔为“亘娑”,唐言为“雁”,故雁塔之名是由梵文音译过来的,另一说是出自于《大唐西域记》所载,佛教在早期分大乘与小乘两派,大乘佛教戒食肉,小乘不戒。在摩揭陀国有一座寺院,寺院的和尚信奉小乘佛教,有一天中午将过,众僧饥肠辘辘,午饭尚未有着落,甚为埋怨,有一个和尚看见空中一群大雁飞过,随口出戏言:我等诸僧多日没有吃肉了,若菩萨有灵,应知我们的困境啊!话音刚落,就看见领头的寺院的和尚却买不到肉下饭。

      这时天空中一群大雁飞过,一个和尚望着雁群自言自语:“今日僧房无肉吃,大慈大悲的菩萨一定不会忘记这是什么日子。”话音未落,领头的大雁折翅坠地而亡。众僧人大惊,明白是如来设法教育他们,众僧急忙跪拜,并将那只雁葬于院中。上建一塔,取名雁塔,从此改信大乘,不在食肉,这就是雁塔名称的得来。“雁塔”一词前加一个“大”字,一是因塔的建筑宏伟壮丽;二是因为后建的荐福寺塔也随着称为雁塔,为了区别,遂分别称为大雁塔、小雁塔。

    [阅读全文]...

2022-01-12 11:11:54
  • 大雁塔导游词

  • 大雁塔导游词(通用14篇)

      作为一名乐于助人的导游,时常需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具有注重口语化、精简凝练、重点突出的特点。导游词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雁塔导游词(精选1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在*之西北部,美丽之西安市是著名之十三朝古都。有标志性建筑物钟楼、明长城遗址、华清池等等。可最雄伟、最有盛名之还要数大雁塔。

      大雁塔自唐朝以来,由玄奘法师修建,用来存放经书之佛塔。它建在大慈恩寺内,从古至今,保存完好,现在供游人参观、游览,是我国著名之旅游景点,更是著名之古城西安之象征。西安市之市徽中央就印着大雁塔,由此可见,大雁塔是当之无愧之西安之标志。

      雁塔之由来神奇玄秘。相传,在印度摩伽陀国,一个寺庙内之和尚信奉小乘佛教,吃三净食(即雁、鹿、犊肉)。一天,空中飞来一群雁。有位和尚见到群雁,信口说:“今天大家都没有东西吃了,菩萨应该知道我们肚子饿呀!”话音未落,一只雁坠死在这位和尚面前,他惊喜交加,遍告寺内众僧,都认为这是如来佛在教化他们。于是就在雁落之处,以隆重之仪式葬雁建塔,并取名雁塔。玄奘便以这个典故,修建了大雁塔。

      大雁塔最早因财力不足,只是一座五层之建筑,后来因武则天信奉佛教,将它修建到了十层。可不幸之是,五代战乱又降至七层,才有今天之七层青砖塔。塔高64.5米,地面各有一个门洞,造型简洁、气势雄伟,是我国佛教建筑艺术中之不可多得之杰作。

      从远处望去,你会发现大雁塔略有倾斜,这可是有来头之。过去,西安有过数次之地震,将塔震得像一边微有倾斜,后来,塔下身部分为土质,地下水不均匀,使大雁塔加速了沉降倾斜,现在逐渐收回地下水,使大雁塔“改邪归正”。

      大雁塔是第一批全国重点保护文物,经过一次次整修,这个七层之青砖塔变得坚固结实,大雁塔在日后之文物保护、社会建设中,不减昔日古典之美丽,笼罩这一层迷人、神秘之面纱!吸引着世人探寻佛教文化和古代东方文明。

      黄山在*唐代以前叫黟山,黟是黑样子,因为山上岩石多青黑青黑之,古人就给它起这样一名字。传说咱们中华族之先祖轩辕黄帝在完成中原统一在业、开创中华文明之后,来到这里采药炼丹,在温泉里洗澡,因而得道仙。

      亲爱之朋友,成吉思汗陵旅游区位于鄂尔多斯市东南部伊金霍洛旗之甘德尔草原上。成吉思汗陵作为一座民族之丰碑,记载着蒙古民族沧桑之历史和灿烂之文化。

      绵山,亦名绵上,后因春秋五霸之晋文公名臣介子推。它地处汾河之阴,距介休市区20公里,跨介休、灵石、沁源三市县境,最高海拔2566.6米,相对高度1000米以上,是太岳山(霍山)向北延伸之一条支脉。

      *之沿海城市,东面或南面临海居多,北面临海之却很少。烟台恰是北面临海,所以便有了一份独特之海上景观。今天我就来介绍一下烟台之海。

      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今日离别后,何日君再来?邓丽君小姐这首《何日君再来》是我们常常唱起之一首歌。但我相信,我们之间友情之花朵会常开,_地区之美景永远常在,今日离别后,什么时候你会再来?

      大家好,我是导游廖文卓。今天我带领大家一起游览著名的大雁塔。

      大雁塔修筑在大慈恩寺内,大慈恩寺原名无漏寺,它修建于隋朝,到了唐朝,太子李治为了追念死去的长孙皇后的大恩,重新修建无漏寺并改名大慈恩寺,它北面正对着大明宫含元殿。占地26570*方米,周边风景优美为唐都长安最宏伟最壮观的佛教寺院。走进山门就看到了三座门,分别是无相门、无作门、和空门。古人叫三解脱之门。寺院门前威武的石狮子奇怪独特。狮子有护法辟邪的作用,佛教认为“佛为人中狮子”。所以佛台前有护法狮子。走进寺院是两座小楼,东为钟楼,里面挂着嘉靖年间铸造的一口重15吨的铁钟。西为鼓楼楼里存着一面大鼓。寺里的和尚早上早上敲钟,傍晚击鼓。成语晨钟暮鼓也是由此而来。继续走就来到了寺中心的大雄宝殿。大殿里有三尊释迦牟塑像,大雄宝殿后面是藏经楼。走出藏经楼就看到了大雁塔,它是玄奘为了安置从西域带回来的经书、佛像、舍利。奏请高宗允许修建大雁塔。

      塔是由玄奘法师亲自设计和督建的,塔高约65米。共有七层,人常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就是由此而来。塔看起来非常高,非常壮观。塔内的*面呈方形,各层均有楼板,设有扶梯可盘旋而上。

      走完大雁塔就看到被誉为“盛唐天下第一园”的大雁塔广场。它有北广场,南广场、雁塔东苑、雁塔西苑、雁塔南苑、步行街等组成。是我国最高的唐文化休闲广场。

      西安大雁塔真是个好地方,欢迎下次再来游览。

    各位游客:

      到西安游览时,您一定想去看看大雁塔二这座唐代古塔是古城西安的独特标志,古人曾留下“驱山晚照光明显,雁塔晨钟在城南”的诗句。作为关中八景之一的大雁塔高高耸立在西安市南郊慈恩寺内,市中心约4公里,是我国的佛教名塔之一。

      大雁塔前身是著名的慈恩寺。慈恩寺初名无漏寺,到了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高宗李治做太子时,为追念死去的母亲长孙皇后的恩德,下令在长安晋昌坊建造寺院,敕赐“慈恩”。它北面正对大明宫含元殿,占地26570*方米,周边风景优美,为唐都长安最宏伟、最壮观之佛教寺院。下面,请大家随我一起走进慈恩寺和大雁塔游览一番。

      各位游客,慈恩寺是皇家主持建造的寺院,具有其他寺院望尘莫及的显赫地位和宏大规模。这座寺院当年由13座庭院组成,面积达340亩,是现在寺院面积的7倍。其建筑富丽堂皇,装饰华丽富贵。慈恩寺现有面积32314*方米,约合48.5亩。

      我们先来看寺院山门前这对威武的石狮子。说来也怪,一般外域传入我国的东西,总是先传入实物,而后才有根据实物创作的艺术品。而狮子落户我国,却例外地先传人狮子石刻艺术品,而后才有真狮子的出现。大家知道狮子是在东汉年间由波斯引入我国的,石狮子则是与佛教同时在两汉之际已自印度传入我国。狮子有护法避邪的作用,佛教认为“佛为人中狮子”,所以佛台前常刻有狮子,称护法狮子。慈恩寺大门口,有4尊石狮对称地雄踞左右,里边靠*大门的两尊,不清楚雕造于何年何时。东侧是雄狮,在戏弄脚下绣球。西侧是雌狮,脚边有一对小狮,称为母子狮。看来这些狮子也按照人们的*惯,以男左女右的序列摆放了。靠外边的两尊狮子,东侧一尊是清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雕造,西侧一尊是民国19年(公元1930年)雕造。这两对石狮高度在1.7米以上,每尊重量至少也在250公斤以上。奇怪的是这两尊八面威风石制实心的庞然大物,即使用手轻轻地拍打,也会发出似铜非钢的金属声,清脆悦耳,十分动听。各位游客,您能猜出这是什么原因吗?

      走进寺院是两座小楼,东边是钟楼,里边悬挂有明代嘉靖年间铸造的一口铁钟,重15吨。西边是鼓楼,楼里存有一面大鼓。长久以来,人们都把“雁塔晨钟’作为关中八景之一,广为流传。但以往人们都以为“雁塔晨钟”是指西安小雁塔的钟,其实此景指的是大雁塔,因为大雁塔这口钟重3万斤,是在大慈恩寺内于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十月铸造的,比小雁塔那口钟搬入寺内的时间早100多年,上面还铸有“雁塔晨钟”铭文。

      众所周知,一般寺庙都有大雄宝殿,慈恩寺也一样。它的大雄宝殿位于寺院中心高台上,初建于明天顺二年(公元1458年)至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曾予大修。大殿上面三座塑像是释迎牟尼三身像。中间的叫法身像,西边的叫报身像,东边的叫应身像。释迎牟尼为佛教始祖,原是古印度迎毗罗卫国的王子,生于公元前565年,死于公元前486年,大约与孔子同时代。三身佛东侧立有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迎叶;西侧立有其堂弟阿难,他待从释迦牟尼25年,也是十大弟子之一。两侧是十八罗汉和玄奘塑像。

      大雄宝殿后是藏经楼,存有《藏文大藏经》等重要经典。楼下是讲堂,为佛教徒讲经说法之处,供奉阿弥陀佛铜像一尊,高1米多。殿内珍藏玄奘亲手供奉的佛座一件,还有唐代青响石四大天王像座一块。此石为蓝田玉山所产青石,敲之锵锵有声,清脆悦耳。

      游客朋友们,你们第一次到西安吗?西安是一座美丽的古城。来西安旅游,一定不要忘记去曲江走走,在那片绿树环抱的地方,有一座美丽的古塔,自古以来流传着很多的故事,这就是著名的大雁塔。今天我重点带大家去游览大雁塔。

      大雁塔位于南郊大慈恩寺内,始建于唐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全国著名的古代建筑,被视为古都西安的象征。因仿印度塔样式的修建故起名雁塔。

      大雁塔*面呈方形,建在一座方约45米,高约5米的台基上。塔有七层,底部是正方形,用青砖彻成,下大上小,进入大雁塔底部,你会看到墙上有许多的壁画,会让人目不暇接。沿着塔内的木梯盘旋而上,越往上走,你会发现楼梯越来越窄,楼梯越来越陡,塔内的空间也会越来越小。每层塔的四面各有一个拱形门洞,可以凭栏远眺,你们可以将美丽的长安城尽收眼底。

      如果大家游玩累了,那么塔底去休息一会,大雁塔的脚下种满了郁金香,红的,黄的,五颜六色非常的迷人。塔下绿树成阴,鲜花盛开衬托着雄伟壮观的大雁塔,使它格外引人注目。这时你的疲倦也就会消失的无影无踪。

      游客朋友们,听了我的讲述,相信你一定也会被它的文化底蕴和迷人的景色所吸引,快跟我一起去亲身体验一下吧!

      大雁塔位于和*门外4公里的慈恩寺内,相传唐代永徽3年。赴印度取经的玄奘法师。奏请在寺内建塔用于存放他自印度带回来的经籍。这座塔初名为经塔。后世人称它为大雁塔,此塔巍峨挺拔,引起世人的赞叹。

      这座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大雁塔,成为古城西安独具风格的标志。大雁塔初建时只有5层,高60米,是仿照西域佛塔形式建的。后经多次修葺至今塔高64米,共7层,底边各长25米。

      大雁塔是*楼阁式砖塔的优秀典型。塔身用青砖砌成,每层四面都有券砌拱门,这种楼阁式砖塔造型简洁,气势雄伟,有显著的民族特色和时代风格。至于雁塔之前冠以“大”字,则是后人为了区别于荐福寺小雁塔之故。塔内有木梯,可以盘旋登塔,自券门凭栏远眺,可饱览关中大好风光。

      大雁塔的底层南门两侧,镶嵌两块石碑,一块“大唐三藏圣教序”,是唐太宗在贞观廿二年(648)。为玄奘所译诸经作的总序。另一块“大唐三藏圣教序论”是唐高宗为“圣教序”所作的纪文,此二碑是研究唐代书法、绘画、雕刻艺术的重要文物。尤其是塔的西石门楣上的线刻殿堂图,更是研究唐代建筑的珍贵资料。

      各位旅客朋友,大雁塔在建时高60米,5层,砖表土心,光盘梯。后塔心砖缝草木丛生,渐趋颓废。经武则天长安年间、唐玄宗天宝年间、后唐长兴年间几次改造,大雁塔比原先长高了4.5米,还加了两层。底层每边长25米,基座为方形,边长45米至48米,每层四面均有券门,塔内装有楼梯。塔底层门楣上均有精美的线刻佛像,尤其是西门楣的释迦牟尼佛说法图,上刻当时废殿建筑的写真图,传为唐代大画家阎立本的手笔,是研究后代佛教文化和建筑艺术的珍贵资料。塔南门东西两侧的砖龛内镶嵌有唐太宗李世民撰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和唐高宗李治撰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两碑都是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书写,为唐代碑刻中的精品,是受国家保护的珍贵书法原刻,是研究古代书法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完全可以这样说,这座仿木结构的楼阁式方形砖塔,造型简洁,气势雄伟,有显著的民族特色和时代风格,是我国佛教建筑中的杰作。

      旅客朋友们,大雁塔自建成至今,历代伟人都留下了传诵千古的佳句。杜甫有‘高标跨苍穹,烈风无时休”的赞语,岑参有“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蹬道盘虚空”的'名句。诗人气势磅礴的描写与富于哲理的惊叹,常常在人们登塔时引起共鸣。

      那么,咱们今天的参观游览就到这里,谢谢你们!

      “要看*五百年,请到北京;要看*五千年,请到西安”,看到这就应该知道西安历史悠久,西安曾是十三个朝代首都,也是*七大古都之一,更与雅典、开罗、罗马一起被誉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西安,古称长安。遍布西安帝王陵墓、宫殿遗址、古刹名寺和园林名胜,是西安成为了一座历史文化宝库,数不胜数文物古迹都向人们彰显它曾经有过辉煌以及深厚丰富历史文化魅力。就是在这样一个城市,在这你可以感受到*几千年沧桑变化,以及中华文明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

      2011年1月14日,在北京举行国家5A级旅游景区授牌仪式上,西安曲江大雁塔?大唐芙蓉园景区成功晋升国家5A级景区,成为我省继兵马俑、华清池和黄帝陵之后,第四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西安市属第一家5A级景区,是全国首个区域性、多景点整体打包晋级国家5A级景区。

      西安曲江大雁塔?大唐芙蓉园景区位于西安曲江新区核心区域,总面积3.8*方公里,是*唯一唐文化主题景区。这里有唐都长安玄奘译经之地、佛教祖庭—大慈恩寺;西安地标、千年古迹—大雁塔;构架山水、师法自然,保存唐大慈恩寺大雄宝殿殿基遗址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

      *第一个全方位展示盛唐风貌遗址公园—大唐芙蓉园;以唐代曲江池遗址为摹本,因循山水格局开放式文化体验公园—曲江池遗址公园;在历经1400多年风雨唐城墙遗址之上,恢复再现以唐诗人物和唐诗意境为主题唐城墙遗址公园;还有亚洲最大矩阵式音乐水舞广场、大雁塔文化休闲景区、炫美盛唐天街以及大唐不夜城。

      景区文化历史资源厚重,景色宜人环境优美,处处体现着环保理念与人文关怀,已成为西安城市新名片,古都旅游新品牌。游客步入景区之中,每一个脚印都行走在遗址之上,每一次游历都在完成着与历史对话。

    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大家到西安大雁塔观光旅游!

      大雁塔位于南郊大慈恩寺内,是全国著名的古代建筑,被视为古都西安的象征。相传是唐僧从印度(古天竺)取经回来后,专门从事译经和藏经之处。因仿印度雁塔样式的修建故名雁塔。由于后来又在长安荐福寺内修建了一座较小的雁塔,为了区别,人们就把慈恩寺塔叫大雁塔,荐福寺塔叫小雁塔,一直流传至今。大雁塔*面呈方形,建在一座方约45米,高约5米的台基上。塔七层,底层边长25米,由地面至塔顶高64米。塔身用砖砌成,磨砖对缝坚固异常。塔内有楼梯,可以盘旋而上。每层四面各有一个拱券门洞,可以凭栏远眺。长安风貌尽收眼底。塔的底层四面皆有石门,门桅上均有精美的线刻佛像,传为唐代大画家阎立本的手笔。塔南门两侧的砖龛内,嵌有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褚遂良所书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和《述三藏圣教序记》两块石碑。唐末以后,寺院屡道兵火,殿宇焚毁,只有大雁塔巍然独存。

      另一说:大雁塔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因坐落在慈恩寺内,故又名慈恩寺塔。慈恩寺是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太子李治为了追念他的母亲文德皇后而建。大雁塔初建时只有五层。武则天时重修,后来又经过多次修葺。现在的塔是七层,共64米,呈方形角锥状。塔身为青砖砌成,各层壁面作柱枋、栏额等仿木结构。每层四面都有券砌拱门。这种楼阁式砖塔,造型简洁,气势雄伟,是我国佛教建筑艺术的杰作。大雁塔底层南门两侧,镶嵌着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书写的两块石碑。一块是《大唐三藏圣教序》;另一块是唐高宗撰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侧蔓草花纹,图案优美,造型生动。这些都是研究唐代书法、绘画、雕刻艺术的重要文物。大慈恩寺是唐长安城内最著名、最宏丽的佛寺,它是唐代皇室敕令修建的。

      唐三藏——玄奘,曾在这里主持寺务,领管佛经译场,创立佛教宗派。寺内的大雁塔又是他亲自督造的。所以大慈恩寺在*佛教史上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一直受到国内外的重视。

      寺门内,钟、鼓楼东西对峙。钟、鼓是寺院的号令,俗有"晨钟暮鼓"之说。东侧钟楼内悬吊明代铁钟一口,重三万斤,高三米多。唐代学子,考中进士后到慈恩塔下题名,谓之"雁塔题名",后沿袭成*。唐代画家吴道子、王维等曾为慈恩寺作过不少壁画,惜早已湮没。但在大雁塔下四门洞的石门楣、门框上,却保留着精美的唐代线刻画。西石门楣上的线刻殿堂图尤为珍贵。

      大雁塔东南侧,有和尚墓塔群。其中六座是清代建造的。大雄宝殿是寺院的中心建筑,殿内有三身佛、菩萨和罗汉泥塑像。是礼佛诵经之所。法堂是讲经说法的地方。堂内有阿弥陀佛铜像。

    [阅读全文]...

2022-02-07 03:40:57
  • 关于大雁塔的导游词

  • 关于大雁塔的导游词

      作为一名优秀的导游,编写导游词是必不可少的,一篇完整的导游词,其结构一般包括*惯用语、概括介绍、重点讲解三个部分。那么写导游词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大雁塔的导游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各位游客:

      到西安游览时,您一定想去看看大雁塔二这座唐代古塔是古城西安的独特标志,古人曾留下“驱山晚照光明显,雁塔晨钟在城南”的诗句。作为关中八景之一的大雁塔高高耸立在西安市南郊慈恩寺内,市中心约4公里,是我国的佛教名塔之一。

      大雁塔前身是著名的慈恩寺。慈恩寺初名无漏寺,到了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高宗李治做太子时,为追念死去的母亲长孙皇后的恩德,下令在长安晋昌坊建造寺院,敕赐“慈恩”。它北面正对大明宫含元殿,占地26570*方米,周边风景优美,为唐都长安最宏伟、最壮观之佛教寺院。下面,请大家随我一起走进慈恩寺和大雁塔游览一番。

      各位游客,慈恩寺是皇家主持建造的寺院,具有其他寺院望尘莫及的显赫地位和宏大规模。这座寺院当年由13座庭院组成,面积达340亩,是现在寺院面积的7倍。其建筑富丽堂皇,装饰华丽富贵。慈恩寺现有面积32314*方米,约合48.5亩。

      我们先来看寺院山门前这对威武的石狮子。说来也怪,一般外域传入我国的东西,总是先传入实物,而后才有根据实物创作的艺术品。而狮子落户我国,却例外地先传人狮子石刻艺术品,而后才有真狮子的出现。大家知道狮子是在东汉年间由波斯引入我国的,石狮子则是与佛教同时在两汉之际已自印度传入我国。狮子有护法避邪的作用,佛教认为“佛为人中狮子”,所以佛台前常刻有狮子,称护法狮子。慈恩寺大门口,有4尊石狮对称地雄踞左右,里边靠*大门的两尊,不清楚雕造于何年何时。东侧是雄狮,在戏弄脚下绣球。西侧是雌狮,脚边有一对小狮,称为母子狮。看来这些狮子也按照人们的*惯,以男左女右的序列摆放了。靠外边的两尊狮子,东侧一尊是清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雕造,西侧一尊是民国19年(公元1930年)雕造。这两对石狮高度在1.7米以上,每尊重量至少也在250公斤以上。奇怪的是这两尊八面威风石制实心的庞然大物,即使用手轻轻地拍打,也会发出似铜非钢的金属声,清脆悦耳,十分动听。各位游客,您能猜出这是什么原因吗?

      走进寺院是两座小楼,东边是钟楼,里边悬挂有明代嘉靖年间铸造的一口铁钟,重15吨。西边是鼓楼,楼里存有一面大鼓。长久以来,人们都把“雁塔晨钟’作为关中八景之一,广为流传。但以往人们都以为“雁塔晨钟”是指西安小雁塔的钟,其实此景指的是大雁塔,因为大雁塔这口钟重3万斤,是在大慈恩寺内于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十月铸造的,比小雁塔那口钟搬入寺内的时间早100多年,上面还铸有“雁塔晨钟”铭文。

      众所周知,一般寺庙都有大雄宝殿,慈恩寺也一样。它的大雄宝殿位于寺院中心高台上,初建于明天顺二年(公元1458年)至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曾予大修。大殿上面三座塑像是释迎牟尼三身像。中间的叫法身像,西边的叫报身像,东边的叫应身像。释迎牟尼为佛教始祖,原是古印度迎毗罗卫国的王子,生于公元前565年,死于公元前486年,大约与孔子同时代。三身佛东侧立有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迎叶;西侧立有其堂弟阿难,他待从释迦牟尼25年,也是十大弟子之一。两侧是十八罗汉和玄奘塑像。

      大雄宝殿后是藏经楼,存有《藏文大藏经》等重要经典。楼下是讲堂,为佛教徒讲经说法之处,供奉阿弥陀佛铜像一尊,高1米多。殿内珍藏玄奘亲手供奉的佛座一件,还有唐代青响石四大天王像座一块。此石为蓝田玉山所产青石,敲之锵锵有声,清脆悦耳。

      各位游客,我们走出藏经楼,就能看到壮观雄伟的大雁塔。看到这座唐代建筑,你们一定会又感叹又好奇吧?首先一个问题就是此塔为何要以大雁命名呢?

      按照印度佛教传说,当初佛教有大乘与小乘两派,小乘佛教不忌荤腥。有一天,正是菩萨布施日,一座小乘寺院的和尚却买不到肉下饭。这时天空中一群大雁飞过,一个和尚望着雁群自言自语:“今日增房无肉吃,大慈大悲的菩萨一定不会忘记这是什么日子。”话音未落,领头的大雁便折翅坠地。于是全寺和尚大惊失色,认为这定是菩萨显灵。他们就在大雁坠地处建造石塔,并戒绝荤腥,改信大乘佛教。因此,佛塔又称大雁塔。

      到了大雁塔,人们自然会想起唐代名僧玄奘,他是慈恩寺内的第一任住持方丈。相传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著名高僧玄奘大师为安置他从西域带回来的经书、佛像、舍利,奏请高宗允许,在慈恩寺西院,敕建了大雁塔。当年三月动工,玄奘亲自监造,一年建成。

      各位游客,大家一定看过*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及据此改编的同名电视连续剧,那么《西游记》里的唐僧是否就是唐代这位著名和尚玄奘呢?玄奘法师俗姓陈,13岁在洛阳出家为增,勤奋好学,在国内各地访师问学后,决意到佛教发源地印度去探索佛教的精蕴。玄奘于唐贞观三年(公元629年)从长安出发,沿着丝绸之路,穿越上天飞鸟、下无走兽的戈壁沙漠,西行直至天竺,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学成后返回长安,历时17年,行程5万公里,经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取回佛经657部,并在印度获得极高地位,备受尊崇。回国后,在唐皇室的支持下,他集中各地博学高僧,组成规模空前的佛经译物场,并亲自任译主。翻译的佛经无论从质量或数量上都远远超过前人,开创了我国翻译史上的新时期,共译著佛经75部1335卷,撰写了《大唐西域记》,受到各国学者的重视。应该说《西游记》是以唐代玄类西出取经为背景而写成的,但故事里的唐僧不全指玄奘,而是一个经过艺术化的文学作品里的人物。

      各位游客,大雁塔在建时高60米,5层,砖表土心,光盘梯。后塔心砖缝草木丛生,渐趋颓废。经武则天长安年间、唐玄宗天宝年间、后唐长兴年间几次改造,大雁塔比原先长高了4.5米,还加了两层。底层每边长25米,基座为方形,边长45米至48米,每层四面均有券门,塔内装有楼梯。塔底层门楣上均有精美的线刻佛像,尤其是西门楣的释迦牟尼佛说法图,上刻当时废殿建筑的写真图,传为唐代大画家阎立本的手笔,是研究后代佛教文化和建筑艺术的珍贵资料。塔南门东西两侧的砖龛内镶嵌有唐太宗李世民撰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和唐高宗李治撰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两碑都是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书写,为唐代碑刻中的精品,是受国家保护的珍贵书法原刻,是研究古代书法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完全可以这样说,这座仿木结构的楼阁式方形砖塔,造型简洁,气势雄伟,有显著的民族特色和时代风格,是我国佛教建筑中的杰作。

      游客们,大雁塔自建成至今,历代名人都留下了传诵千古的佳句。杜甫有‘高标跨苍穹,烈风无时休”的赞语,岑参有“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蹬道盘虚空”的名句。诗人气势磅礴的描写与富于哲理的感叹,常常在人们登塔时引起共鸣。

      那么,我们今天的参观游览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各位游客:

      在*的西北部,美丽的西安市是著名的十三朝古都。有标志性建筑物钟楼、明长城遗址、华清池等等。可最雄伟、最有盛名的还要数大雁塔。

      大雁塔自唐朝以来,由玄奘法师修建,用来存放经书的佛塔。它建在大慈恩寺内,从古至今,保存完好,现在供游人参观、游览,是我国著名的旅游景点,更是著名的古城西安的象征。西安市的市徽中央就印着大雁塔,由此可见,大雁塔是当之无愧的西安的标志。

      雁塔的由来神奇玄秘。相传,在印度摩伽陀国,一个寺庙内的和尚信奉小乘佛教,吃三净食(即雁、鹿、犊肉)。一天,空中飞来一群雁。有位和尚见到群雁,信口说:“今天大家都没有东西吃了,菩萨应该知道我们肚子饿呀!”话音未落,一只雁坠死在这位和尚面前,他惊喜交加,遍告寺内众僧,都认为这是如来佛在教化他们。于是就在雁落之处,以隆重的仪式葬雁建塔,并取名雁塔。玄奘便以这个典故,修建了大雁塔。

      大雁塔最早因财力不足,只是一座五层的建筑,后来因武则天信奉佛教,将它修建到了十层。可不幸的是,五代战乱又降至七层,才有今天的七层青砖塔。塔高64.5米,地面各有一个门洞,造型简洁、气势雄伟,是我国佛教建筑艺术中的不可多得的杰作。

      从远处望去,你会发现大雁塔略有倾斜,这可是有来头的。过去,西安有过数次的地震,将塔震得像一边微有倾斜,后来,塔下身部分为土质,地下水不均匀,使大雁塔加速了沉降倾斜,现在逐渐收回地下水,使大雁塔“改邪归正”。

      大雁塔是第一批全国重点保护文物,经过一次次整修,这个七层的青砖塔变得坚固结实,大雁塔在日后的文物保护、社会建设中,不减昔日古典的美丽,笼罩这一层迷人、神秘的面纱!吸引着世人探寻佛教文化和古代东方文明。

    各位游客:

      大雁塔位于南郊大慈恩寺内,是全国著名的古代建筑,被视为古都西安的象征。相传是唐僧从印度(古天竺)取经回来后,专门从事译经和藏经之处。因仿印度雁塔样式的修建故名雁塔。由于后来又在长安荐福寺内修建了一座较小的雁塔,为了区别,人们就把慈恩寺塔叫大雁塔,荐福寺塔叫小雁塔,一直流传至今。大雁塔*面呈方形,建在一座方约45米,高约5米的台基上。塔七层,底层边长25米,由地面至塔顶高64米。塔身用砖砌成,磨砖对缝坚固异常。塔内有楼梯,可以盘旋而上。每层四面各有一个拱券门洞,可以凭栏远眺。长安风貌尽收眼底。塔的底层四面皆有石门,门桅上均有精美的线刻佛像,传为唐代大画家阎立本的手笔。塔南门两侧的砖龛内,嵌有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褚遂良所书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和《述三藏圣教序记》两块石碑。唐末以后,寺院屡道兵火,殿宇焚毁,只有大雁塔巍然独存。

      另一说:大雁塔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因坐落在慈恩寺内,故又名慈恩寺塔。慈恩寺是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太子李治为了追念他的母亲文德皇后而建。大雁塔初建时只有五层。武则天时重修,后来又经过多次修葺。现在的塔是七层,共64米,呈方形角锥状。塔身为青砖砌成,各层壁面作柱枋、栏额等仿木结构。每层四面都有券砌拱门。这种楼阁式砖塔,造型简洁,气势雄伟,是我国佛教建筑艺术的杰作。大雁塔底层南门两侧,镶嵌着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书写的两块石碑。一块是《大唐三藏圣教序》;另一块是唐高宗撰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侧蔓草花纹,图案优美,造型生动。这些都是研究唐代书法、绘画、雕刻艺术的重要文物。大慈恩寺是唐长安城内最著名、最宏丽的佛寺,它是唐代皇室敕令修建的。

      唐三藏——玄奘,曾在这里主持寺务,领管佛经译场,创立佛教宗派。寺内的大雁塔又是他亲自督造的。所以大慈恩寺在*佛教史上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一直受到国内外的重视。

      寺门内,钟、鼓楼东西对峙。钟、鼓是寺院的号令,俗有"晨钟暮鼓"之说。东侧钟楼内悬吊明代铁钟一口,重三万斤,高三米多。唐代学子,考中进士后到慈恩塔下题名,谓之"雁塔题名",后沿袭成*。唐代画家吴道子、王维等曾为慈恩寺作过不少壁画,惜早已湮没。但在大雁塔下四门洞的石门楣、门框上,却保留着精美的唐代线刻画。西石门楣上的线刻殿堂图尤为珍贵。

      大雁塔东南侧,有和尚墓塔群。其中六座是清代建造的。大雄宝殿是寺院的中心建筑,殿内有三身佛、菩萨和罗汉泥塑像。是礼佛诵经之所。法堂是讲经说法的地方。堂内有阿弥陀佛铜像。

      今日的慈思寺是明代以来的规模,而寺内的殿堂则是清代末年的建筑。现在大雁塔经过修复,古塔雄伟,寺殿香火缭绕,庭院鲜花争艳,是一处特别吸引国内外游人的游览胜地。

    各位游客:

      中央矗立着一尊唐僧玄奘西天取经的高大铜像。只见他气宇轩昂,身披袈裟,手执锡杖,迈着坚定的步伐,好象正奔波在西行取经的路途上。身后就是他开创的慈恩祖庭,是他主持的译经道场大慈恩寺,以及他所修建的大雁塔。

      玄奘(602—664年),俗姓陈名祎,河南偃师人,自幼聪慧超群,勤奋好学。13岁被朝廷破格录取,在洛阳净土寺剃度为僧。玄奘先后周游全国十余省,遍访十余位高僧名贤,拜学经典,穷尽各家学说,誉满京师,被誉为“释门伟器和佛门千里驹。”在全国各地游学后,他回顾佛教传入*600年以来、佛经残缺不全,教义分歧,派别纷争的状况。玄奘在对佛经研*中,对佛经的质疑之处多达百余条。他决意到佛教发源地——天竺国,也就是现今的印度,去探求佛教的精蕴,以解众疑,弘扬佛法。公元627年他结伴上表奏请,申请赴印求法,未得到朝廷的批准。其他人纷纷退缩,而他不为所动,矢志不改,并且利用出国之前3年时间,从佛经研究、语言梵文及物质精神等方面作了充分准备。遂违禁出关,即违法偷渡出境,昼伏夜行,只身前往,开始了他西天取经的艰难历程和传奇故事。现在请大家继续参观。

      现在我们来到大慈恩寺,寺院的正门称为山门,也叫三门,分别称为空门、无作门、无相门,象征着佛教的三解脱之门。慈恩寺创建于隋开皇九年,初名“无漏寺”。公元648年,唐高宗李治作太子时,为其母以追荐冥福修建寺院,故得名“慈恩寺”。寺院虽系太子李治为其母追福而建,也表达了其父唐太宗怀念文德皇后的心愿。唐太宗和文德皇后从小结发,情深意长,13岁即“嫔于太宗”,当时太宗李世民才17岁。太宗即位时,立其为皇后。文德皇后为人贤良正直,顾全大局,严于律已,她为了大唐社稷,力避裙带之嫌,她坚持不愿自己兄弟子侄担任朝廷要职。而对于魏征、房玄龄等忠勇良臣,却全力保谏爱护。皇后的`申明大义,正直贤慧,成为大唐贞观盛世的良佐栋梁。在临终遗言时还强调“不可厚葬,俭薄送终”。如此贤淑开朗,确不愧为一位有胆识、有胸怀的女政治家。对文德皇后的去世,太宗十分悲恸,向*臣表白:“朕非不知天命而无益之悲,但入宫不复闻规谏之言,失一良佐,故不能忘怀耳!”所以大慈恩寺的创建,实际是唐太宗父子两代为文德皇后祈福之举,也是唐王朝对一代贤后的纪念。

      唐代大慈恩寺位于长安城南晋昌坊东半部,约398亩,总共1897间,僧众300,为长安规模宏伟之佛教寺院之一。在慈恩寺建成之初,朝廷特地迎请从印度取经回到长安、正在弘福寺译经的玄奘担任寺院的上座住持,大慈恩寺遂成为当时*佛教界的最高学府而辉煌一时。唐末以后因战事不断,寺院逐渐荒芜,经历代多次维修,至公元1446年,才奠定了今日寺院规模。

      现在寺院的范围东西阔160米左右,南北长318米左右,共计93亩,该寺院主要建筑,由南向北依次排列着山门、钟鼓楼、东西配殿、法堂藏经楼,大雁塔及玄奘三藏院。东西两侧分别为方丈院、僧院、寺管院、文管院等。

      我们大家走进山门,可以看到钟、鼓二楼对峙,东侧钟楼内悬挂有一口铁铸的“雁塔晨钟”。该钟铸造于公元1548年,钟上铸有“雁塔晨钟”4个苍劲的大字,这口雁塔晨钟自造成启用至今天,一直作为大慈恩寺行仪规范,是本寺佛教活动和众僧生活的组成部分。晨钟作为佛教大型法器,是召集众僧进行法事之用。寺院僧人们每天闻钟而起,闻鼓而眠。当拂晓时分,晨钟那洪亮的阵阵钟声划破晨曦朝霞,回绕在西安城南上空,共敲3阵,每阵36响,共鸣108响,表示断除尘世人生108种烦恼,祈祷盛世太*、万民安乐、五谷丰登。

      西侧鼓楼悬挂一面大鼓,寺院称为暮鼓,为横置座鼓形式,钟、鼓均为寺院大型法器。东西配殿原为东观音殿,现为客堂,西为地藏殿。

      现在我们来到大雄宝殿参观。高台上的大雄宝殿为寺院的中心建筑,大雄宝殿的匾额金光闪闪,系已故*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所书。大殿前香火兴旺,大殿内供奉有佛祖三身佛像,中为法身佛毗卢遮那佛,西为法身佛卢舍那佛,东为应身佛释迦牟尼佛。佛像两侧是佛的弟子,东为迦叶,西为阿难,两旁还有普贤菩萨塑像和文殊菩萨像,均为明代雕塑,分别象征真理和智慧。另外东西两厢排列着包括玄奘在内的18尊罗汉像,此种排列是将佛的16位声闻尊者与其说者庆友、译者玄奘共列为18罗汉,为我国18罗汉较早的排列形式,以后还有其它排列形式。罗汉是小乘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指已消除一切烦恼进入涅槃,不再生死轮回,应受天人供养者。罗汉的三义即为:杀界,就是断绝贪、嗔、痴等一切烦恼;应供。应受外人供养;不生,永远进入涅槃,不再进入生死轮回。在大殿供奉的主尊背后塑有立于大海鳌头之上的南海观音菩萨像及众菩萨、龙女、木叉等150身人物,还有善财童子53参求法学道故事,生动有趣,生动展示出南海之中普陀洛伽山观音菩萨说法道场的蓬莱仙境。

      在大雄宝殿西侧墙壁上镶嵌着几通“雁塔题名记”碑,象这样的雁塔题名碑在我景区有几十通。“雁塔题名”始于唐代,指得是在长安考中的状元和进士,齐集大雁塔题名,以及武举在小雁塔题名的文化活动,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陕西乡试题名碑文就有:“名题雁塔天地间第一流人第一等事也。”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公元800年考中进士后赋诗道:“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一时成为佳话。人称“寒酸孟夫子”的孟郊,在46岁才中进士,他赋诗曰:“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他登科后“春风得意”的著名诗句,成为脍炙人口的美谈。

      在古都长安雁塔题名活动虽延续一千多年,而进士题名仅仅延续到唐末。因为自唐末以后各朝各代,长安城不再是国都京城,陕甘两省乡试举人仿效唐进士雅举在雁塔进行题名活动。在大慈恩寺院内和大雁塔上,至今尚存的明清两朝乡试举人题名碑有73通。另外在荐福寺小雁塔院内至今也保存有明清武举题名碑17通,也称“雁塔题名”。因为在大小雁塔仿效唐人题名于塔壁、颇具唐风遗韵,后来逐渐形成为文题大雁塔、武题小雁塔。这些都是研究我国科学制度的历史资料。

      大殿北面为两层高的法堂藏经楼,上层藏有玄奘曾翻译的经卷,下为法堂,供奉着一尊阿弥陀佛像,系明代铜铸鎏金佛像。法堂还陈列着玄奘供奉的佛座、玄奘负笈图及窥基、圆测碑拓画像等。圆测市新罗国王孙,由年出家来到*后,从学于玄奘门下;窥基是玄奘嫡传弟子,本是开国元勋尉迟恭的侄子,每当出门有三车厢随,故有“三车和尚”的绰号。由此可见玄奘在当时的名声与地位。

      现在,大家来到大雁塔脚下,大雁塔原称慈恩寺浮图。玄奘法师为了妥善保存从印度取经带回的大量佛经和佛舍利,于公元652年附图表上奏,经朝廷批准,在本寺西院,建造5层佛塔。每层皆存舍利,共一万余粒。玄奘法师亲自参加建塔劳动,搬运砖石,历时两年才建成。

      至于“雁塔”的名称由来,有数种说法。而玄奘自己编撰的《大唐西域记》中所述的佛教故事最为可信。据玄奘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佛教在早期分大乘和小乘两宗,大乘戒食肉,小乘不戒。古印度摩揭陀国有一座王舍城,城外帝释山上有一寺院,寺院和尚信奉小乘教,一天,中午将过,众僧饥肠辘辘,午饭尚未着落,甚为埋怨。有一和尚忽见空中群雁飞过,随口出戏言:我等诸僧多日没有吃肉了,若菩萨有灵,应知我们的困境呀!话音刚落,即见头雁退着飞,到了这个僧人前便折断翅膀掉了下来,众僧人大惊,明白是如来设法教育他们,众僧急忙跪拜,并将那只雁葬于院中。上建一塔,取名雁塔,从此归信大乘,不再吃肉。这就是雁塔名称的由来。“雁塔”一词前加一“大”字,一是因塔的建筑宏伟壮丽,二是后建的荐福寺塔也随着称为雁塔,为了区别,遂分别称为大雁塔、小雁塔。玄奘在印度求法时,还专程前往参礼了这座有名的雁塔。

    [阅读全文]...

2022-06-20 00:22:40
  • 西安大雁塔导游词

  • 西安
  • 西安大雁塔导游词(通用14篇)

      作为一名专门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的导游人员,常常需要准备导游词,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导游词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西安大雁塔导游词,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雁塔,全称“慈恩寺大雁塔”,始建于公元652年,楼阁式砖塔采用磨砖对缝,砖墙上显示出棱柱,可以明显分出墙壁开间,是*特有的传统建筑艺术风格。

      大雁塔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慈恩寺内,大雁塔是全国著名的古代建筑,大雁塔被视为古都西安的象征。大雁塔相传是玄奘大法师从印度(古天竺)取经回来后,专门从事译经和藏经之处。因仿印度雁塔样式的修建故名雁塔。大雁塔由于后来又在长安荐福寺内修建了一座较小的雁塔,为了区别,人们就把慈恩寺塔叫大雁塔,荐福寺塔叫小雁塔,一直流传至今。大雁塔这座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大雁塔,大雁塔成为古城西安独具风格的标志。大雁塔初建时只有5层,高60米,是仿照西域佛塔形式建的。后经多次修葺至今塔高64米,共7层,底边各长25米。

      大雁塔旅游指南:大雁塔是*楼阁式砖塔的优秀典型。塔身用青砖砌成,每层四面都有券砌拱门,这种楼阁式砖塔造型简洁,气势雄伟,有显著的民族特色和时代风格。至于雁塔之前冠以“大”字,则是后人为了区别于荐福寺小雁塔之故。塔内有木梯,可以盘旋登塔,自券门凭栏远眺,可饱览关中大好风光。大雁塔的底层南门两侧,镶嵌两块石碑,一块“大唐三藏圣教序”,是唐太宗在贞观廿二年(648)。为玄奘所译诸经作的总序。另一块“大唐三藏圣教序论”是唐高宗为“圣教序”所作的纪文,此二碑是研究唐代书法、绘画、雕刻艺术的重要文物。尤其是塔的西石门楣上的线刻殿堂图,更是研究唐代建筑的珍贵资料。

      欢迎,旅客们来到这里游玩!

      “雁塔题名”始于唐代。当时每次科举考试之后,新科进士除了戴花骑马遍游长安之外,还要雁塔登高,留诗题名,象征由此步步高升,*步青云。这在当时是很高的荣誉。唐代伟大诗人白居易考中进士后,登上雁塔,写下了“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的诗句,表达他少年得志的喜悦。

      到了明代,长安虽已不是国都,但当地的文人学士追慕唐代雁塔题名的韵事,在每次乡试(相当于省级考试)结束后,考中的举人都要相携登塔,题诗留名。直到现在,大雁塔有的门楣和石框上还有前人的部分题诗留存。

      大雁塔(Da Yan Ta)(英文:Great Wild Goose Pagoda)陕西省西安市著名的旅游景点,唐代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玄奘为藏经而修建,被视为古都西安的象征。

      民间人士道:“不到大雁塔,不算到西安。”大雁塔又名大慈恩寺塔,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大慈恩寺内。因坐落在慈恩寺西院内,大雁塔原称慈恩寺西院浮屠(浮屠即塔的意思)。是*唐朝佛教建筑艺术杰作。

      大雁塔是楼阁式砖塔,塔通高64.5米,塔身为七层,塔体呈方形锥体,由仿木结构形成开间,由下而上按比例递减。塔内有木梯可盘登而上。每层的四面各有一个拱券门洞,可以凭栏远眺。整个建筑气魄宏大,造型简洁稳重,比例协调适度,格调庄严古朴,是保存比较完好的楼阁式塔。在塔内可俯视西安城。

      大雁塔是西安市的标志性建筑和著名古迹,是古城西安的象征。因此,西安市徽中央所绘制的便是这座著名古塔。

      唐代诗人岑参曾在诗中赞道:“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磴道盤虚空。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大雁塔的恢宏气势由此可见。

    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来到大慈恩寺参观。我是导游员何雅胜,很高兴认识大家。

      距离西安市市中心4公里的慈恩寺,是全国重点文物寺院。寺院内的大雁塔是国家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也是西安市的标志性建筑。

      大慈恩寺始建于公元5*,初名为“无漏寺”。在公元648年唐高宗李治作太子时,因生母文德皇后早逝,为补报慈母大恩重修此寺,改名为“大慈恩寺”。唐朝时,寺院内共有1897间华丽的房屋,他是全长安城内最大也是最著名的皇家寺院。唐王朝灭亡后,大慈恩寺也渐渐毁坏。现存的寺院建筑大部分是明代重建的。

      这个门叫做山门。也叫做三解脱门,意思是从世俗的烦恼中解脱出来。

      大慈恩寺的建筑结构和每一个*传统式的庭院结构一样,所有的建筑都非常讲究对称。现在您看到的两座小楼为钟楼、鼓楼,里面悬挂着明代1548年铸造的一口大钟,重15吨,上边铸有“雁塔晨钟”4个苍劲大字。“雁塔晨钟”是观众八景之一。

      西面为鼓楼,楼里存有一面直径为2.13米的大姑,用于为僧众报时。

      大慈恩寺内现住有出家僧人50多位,每天清晨僧人们四点半敲钟起床,晚上九点击鼓睡觉。

      我们看到的砖木结构的建筑是“大雄宝殿”,他是佛教寺院内主要建筑。“大雄”是对佛的尊称,意思是佛有巨大的力量,对一切魔障都无所畏惧。大殿里面供奉着佛教创始人的三尊镀金塑像,他们都是佛祖的化身。

      中间的这尊叫做法身佛,是指佛法以“法相”显示人间的化身。

      西侧的这尊叫做报身佛,是指佛修身正果后的化身。

      东侧的这尊叫做应神佛,是佛为普渡众生随机缘应变之身。

      三身佛的两侧是迦叶和阿难,他们是佛的两大弟子。殿堂的东西两侧是十八罗汉,他们是佛在世时常伴身边的18位弟子。

      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香客、游客来到慈恩寺烧香祈愿,保佑他们生活幸福、*安。大殿前的两棵树叫做“龙爪槐”,种植于1887年,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雁塔题名

      在唐代,新考中的进士都要登大雁塔留诗题名,象征从此事业青云直上。现今,慈恩寺内大多数的雁塔题名碑都是明、清时期留下的。著名诗人白居易就有留下“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的佳句,表达他少年得志的喜悦心情。下面我们继续参观。

      法堂

      前方我们看到的二层建筑就是法堂和藏经楼。法堂,就是佛教徒讲经说法的地方,相当于我们现在的课堂。法堂供奉着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只要念佛人一心诵念“阿弥陀佛”,死猪就能被接引到西方“净土”极乐世界去。所以阿弥陀佛也被称为“接引佛”,殿内还陈列着“玄奘负笈图”和他两位高徒窥基和人园测的拓片。窥基是唐开国大将尉迟敬德的侄子,园测是新罗国的王子。这样我们也可以想象玄奘法师在当时的声望是多么的崇高。

      二层就是藏经楼,主要用于保存重要的佛经经典资料。玄奘法师当年历经艰险从佛国印度取回的657部佛经,都是珍贵的“贝叶经”。什么是贝叶经呢?古印度将梵文佛经文刻写在经过处理的贝多罗树叶上,因此成为贝叶经。正是因为玄奘取回的是梵文真经,所以他余生都用在翻译佛经上,17载西天取经,19载翻译佛经,直至圆寂。玄奘法师为了弘扬佛法贡献了他毕生精力。

      接下来我们参观的就是大雁塔了。

      大雁塔

      我们眼前的就是雄伟的大雁塔!

      大雁塔是一座仿木结构的楼阁式方锥形砖塔。磨砖对缝,造型雄伟,气势宏大,有显著的民族特色和时代风格,是我国佛教建筑艺术的杰作。

      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法师为了妥善安置他自印度带回的经像和舍利,奏请高宗允许,修建了大雁塔。玄奘法师亲自设计监督,亲自运土搬砖。塔初设计时,完全依照印度形式,高180尺,后来建成了高5层,砖表土心的实心塔。后因砖缝草木丛生,渐次颓废。后来在武则天长安年间(701~704年),改建为十层可攀登的塔。但此塔也在风雨中颓败,唐后期改建为七层砖塔。人们常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大概就是由此来吧。后经后唐、明清,多次改造维修,特别在明代万历年间又在塔的外表包砌了一层青砖,完全保持了原唐代塔体造型,形成大雁塔的现在面貌。现塔高64.7米,共七层,塔体呈方锥形,底层每边长25米,每层四面均有券门,塔内装有楼梯,可以登到大雁塔顶层,俯瞰四周秀丽景色,令人心旷神怡。

      大雁塔底层南门洞外两侧大的砖中镶嵌有两通被后世奉为书法瑰宝的石碑,西侧为《大唐三藏圣教序》碑,是唐太宗李世民为玄奘译经所撰写的序文。东侧为《述三藏圣教序记碑》,由太子李治(即后来的高宗)撰写的记文。

      他们都赞扬了玄奘法师对佛教所做出的贡献。这两通石碑的碑文由唐代著名的大书法家褚遂良书写。

      塔的第二层供有明代一尊阿弥陀佛铜像。

      第三层供奉着两颗珍贵的佛舍利,是印度玄奘寺住持赠送给大雁塔的珍贵礼物。

      第四层是“同州圣教序”碑和“集王圣教序”碑的拓片。现在这两通珍贵的唐碑都珍藏在西安市碑林博物馆。

      在第五层我们可以看到释迦如来足迹石。在佛国印度,对佛教十分虔诚,佛教徒非常敬仰,进而对佛足迹甚为敬重,足见如见佛,一样顶礼佛拜。

      塔内第六层,我们可以可以在四周看到很多著名诗人的诗作。那么我们就要讲一讲与雁塔有关的另一个文化盛举了,这就是“曲江流饮”和“雁塔诗会”。“曲江流饮常不断”,这也是长安八景之一。是说一些文人雅士常常会相约到曲江饮酒作乐,曲江,顾名思义,就是弯弯曲曲的水流了,诗人们把酒杯放在水面上让它自由地漂流,流到某人面前,他就要一饮而尽,然后赋诗一首。之后他们还要登上大雁塔,抒**怀。这里陈列的唐诗书法作品就是大雁塔建成一百周年之际,杜甫、岑参等五位诗人的一次诗会所赋诗作。

      我们登到塔的顶层,可以四周眺望一下古城西安的美丽风景。

      接下来我们要去参观的就是玄奘三藏院了。

      玄奘三藏院

      (玄奘三藏院前)我们现在在汉白玉照壁上看到的“法门领袖”4分大字,就是唐太宗在《大唐三藏圣教序》中对玄奘法师的高度赞扬。

      我们面对的这座气势宏伟的仿唐建筑群就是玄奘三藏院,中为“大遍觉堂”,以刻铜、柚木雕刻和汉白玉雕刻的形式,通过巨幅壁画展现了玄奘一生从出生、出家、出国求法、游学佛国、曲女法会、荣归长安、翻译经文、直至圆寂、功德圆满往生弥勒净土境界的全部过程。

      (光明堂)光明堂主要讲述了从玄奘出生到曲女法会的故事,我们主要讲述这幅画面:玄奘法师历尽艰难险阻终于来到了佛国印度的最高佛教学府——那烂陀时。住持戒贤长老亲自接见了他。当他知道玄奘是从东土大唐来求学佛法时非常激动,让他的侄子给玄奘法师讲述了一个传奇的故事。戒贤长老已经100多岁了,他20年前患了风疾,只要遇风周身就如同火烧刀割般痛苦。3年前,病情加剧,戒贤长老觉得难以忍受,决定绝食自尽了此一生。就在当天晚上,他做梦梦见三位菩萨,告诉他不能死,因为3年后会有一位东土大唐的高僧想他求法,要悔之不倦,认真传授给他佛法。梦醒后,风疾也奇迹般地痊愈了。戒贤长老问玄奘法师在路上走了几年,玄奘法师答3年。众僧都惊叹万分,觉得十分神奇。

      这幅画面就是展现了玄奘法师在佛国印度最辉煌的一个时刻——曲女城大会。这次隆重的法会,五印度十八国国王,以及各国的高增大的数千人都参加了。在辩经法会上,连续十八日都无人辩论过玄奘法师,取得了无可争议的胜利,成为了曲女城大会的论主。各国国王纷纷赠送宝物,玄奘一再辞谢,只是遵照印度传统的论胜规矩,乘坐象舆巡游。+6于是万众欢腾,善男信女们带着香花追随其后。可以说,玄奘的声望在印度达到了高峰。他是那烂陀寺著名的十大高增之一,可以享尽尊崇发和荣华富贵。但他为了弘扬佛法,毅然谢绝了各国国王的挽留,决定把真经带回大唐。

      (大遍觉堂)大遍觉堂内供奉着玄奘法师的顶骨舍利。“大遍觉”是皇帝赐给玄奘法师的尊号,意识是完全觉悟者,也就是认为玄奘已经达到菩萨的境界。

    [阅读全文]...

2022-06-15 00:18:19
  • 西安大雁塔美食攻略

  • 美食,西安
  • 西安大雁塔美食攻略

      提起大雁塔,你首先会想到什么呢?音乐喷泉、手工艺品、大雁塔北广场,其实不止这些,要是在这里既能欣赏到美丽的喷泉又能品味到美味的小吃那是何等的美妙啊!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西安大雁塔美食攻略,欢迎来参考!

      在大雁塔北广场再往北的马路两侧,有很多家小吃店,尤其是永民*面,正宗陕西风味,酸辣鲜香,喜欢吃就别错过,价格便宜;还有大雁塔十字西侧的天下第一面口味也不错。大雁塔西侧还有一个美食广场,经营各地风味。

      福客福厨

      大雁塔附*有一个你可以吃到所有陕西美食的地方,叫福客福厨小吃城。就在大雁塔北广场肯德基旁边,里面是陕西特产,地方小吃,以及民间曲艺表演。福客福厨小吃城是一个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小吃体验馆,那里有最全的陕西地方小吃,比如牛羊肉泡馍、荞面饸饹、灌汤包子、秦镇凉皮、泡泡油糕、*面、葫芦头,还有玫瑰凉糕、滋卷、农家杂拌、巧手云丝、线辣子羊血等,总之陕西各地方特色小吃一应俱全。还有民间表演,让游客们的耳朵和眼睛焕然一新。在这里可以享受到陕西说书、皮影、秦腔、陕北民歌、舞蹈等等。

      要强烈给游客们推荐的是这些陕西美食:biangbiang面(梆梆面) 、牛羊肉泡馍、乾州锅盔、八宝甜饭、洋芋擦擦

      biangbiang面(梆梆面)

      梆梆面是汉中市的风味食品,由上等面粉精制而成。用酱油、醋、味精、花椒等佐料调入面汤,捞入面条,淋上猪油即成。其特点是酸辣鲜香,利湿暖胃,是一种含有一定脂肪、B族维生素和钙、磷、铁的面食小吃。真正的陕西话叫做“biangbiang面”。是很地道的秦地风味(辣),吃起来十分过瘾!

      关于“biangbiang面”的得名,有着这样一个顺口溜——“一点飞上天,黄河两头弯,八字大张口,言字往进走,左一纽,右一纽,左一长,右一长,中间来个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两个贼娃立在旁,座上车车走四方”。在品尝它的时候会发出biangbiang的声音,非常好吃。

      牛羊肉泡馍

      天下第一碗,牛羊肉泡馍

      西安的牛羊肉泡馍,讲究工艺,烹制精细,火候到家,肉烂汤浓,料重味醇,馍筋光润,绵韧适口,肥而不腻,营养丰富,且具有食疗滋补作用。 牛羊肉泡馍,其渊源可上溯至公元前11世纪。西周时曾将羊羹列为国王、诸侯的“礼馔”。据《宋书》记载:南北朝时的毛修之,因向武帝献出羊羹这一绝味,武帝竟封修之为太令官,后又升为尚书光禄大夫。距今1400多年前的隋朝,在谢讽《食经》中有一款美馔叫“细供没忽羊羹”。据文献记载,唐代宫廷御膳和市肆都擅长制羹汤。“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羊羹就是用羊肉烹制的羹汤,即当今牛羊肉泡馍的雏形。相传,宋太祖赵匡胤未得志时,因生活穷困,流落长安(今西安市)街头。一天,身上只剩下两块干馍,因太干了咬不动,正为无法下咽而愁苦之时,恰好,路边有一羊肉铺正在煮羊肉,他便前去恳求一碗羊肉汤,希望把馍泡软再吃。那店主见他可怜,就让他将馍掰碎,浇了一勺正在翻滚的羊肉汤泡了泡。赵匡胤接过泡好的.馍,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吃得他身上发热,头上冒汗,饥寒全消,精神倍增。吃罢,他便向店主连连道谢,继续登程。

      著名的乾县锅盔

      乾州锅盔历史悠久,始于1000多年前的唐代。相传,在修筑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时,将其墓址选在奉天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因这个方向为“八卦图”中的“乾”,遂将所筑之陵称为“乾陵”。奉天县后来也被改为乾州、乾县。修筑乾陵,工程浩大,征集的民工和监工的军队数以万计。每日需要大量饭食,一时难以制作出来。于是,民夫便用头盔烙饼,以应急需,这样烙出的饼,形似头盔,所以就叫“锅盔”。这种锅盔香味异常,既耐饥,又久放不馊,颇受民工和士卒的欢迎。后又经不断改进,更加可口。乾陵修成峻工后,随着修筑乾陵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锅盔馍”,却因它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而世代相传,延续到今。

      八宝甜饭

      八宝甜饭既是陕西城乡筵*上的一道佳肴,又是城乡居民春节宴客的必备美馔,以色、香、味、形俱佳而著称,尤以点燃烧酒、火化红糖而引人人胜。八宝甜饭为什么要用烧酒火化红糖?据传,这出于“周八士火化殷纣王”的故事。众所周知,殷纣王是历史上一个暴虐的国王,奢侈腐朽,作“酒池肉林”,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当时,位于陕西境内的周文王曾被殷纣王关押过,他恨透了殷纣王。为了早日报仇,费尽了心血,到处物色人才。通过访贤,起用了伯逵、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騧八个有才能的人,号称“八士”。周文王死后,“八士”就成为周武王的谋臣,并积极参与了消灭殷商的斗争。大约在公元前1027年,周武王伐纣后,曾在西周国都丰镐(今西安市西郊)举行隆重的庆典活动,王室的“庖人”特用八种珍品蒸制成一种佳肴,上*时,以色红似火的山渣汁浇于其上,用来象征“周八士火化殷纣王”。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室肴馔传人市肆、民间。由于选用八种较为珍贵的原料制成,又有“周八士火化殷纣王”之喻意,久之, 约定俗成,称为“八宝甜饭”。尔后,发展成为象征吉祥如意、生活甜蜜幸福的佳品,并将浇山楂汁改变为用烧酒火化红糖的吃法。 红糖一经火化,糖汁泛出浓郁的酒香,溶解于色泽绚丽、筋粘绵 甜的八宝饭内,吃起来别有风味。

      陕北名吃洋芋擦擦

      洋芋擦擦是陕北的一种家常食物,在粮食匮乏的年代,是许多陕北人的主食。到了今天,洋芋擦擦便成了一道独特的小食,深受都市人的喜爱。洋芋就是土豆,擦擦是一种工具,用来擦土豆丝的。洋芋擦擦是陕北传统饭食之一,又名“洋芋不拉”、“洋芋库勒”。洋芋就是土豆。此菜加工时将土豆用擦子擦成寸长的薄片,拌入花椒、葱丝、姜粉、盐末等,同面粉搅匀,上笼蒸熟。食用时,盛入大碗,调入蒜泥、辣面、酱、醋、葱油或香油。若用炒锅快火炒出,味道更佳。

      福客福厨小吃城真的是一个好地方,给游览大雁塔的外地游客提供了一个美食休闲的好去处。来陕西游玩,必定会到大雁塔,而到了大雁塔不用走太多地方就可以尝尽陕西美食。吃喝玩乐,悠哉悠哉!

      去福客福厨的乘车路线有很多,400路,710等等,只要能到大雁塔的路线都可以!

      西安油泼面最早在案板街,炭市街一带经营,陕西南部西安等地较普遍的面食。它原来是一种很普通的面食,手工擀制的又粗又宽的面条,在开水中煮熟后捞在碗里,先配上葱花、**、花椒粉、盐面等配料,再撒上一层厚厚的辣椒面,顿时满碗红光,最后一道工序是关键,大师傅随手用一把铜勺在滚沸的油锅里舀出几乎一勺花生油,猛地浇泼在辣椒面及面条上,只听得“刺啦”一声,一团烟雾升起,随之椒香扑鼻,吃时用筷子翻拌均匀。

      西安小吃甑糕介绍是西安的特色小吃。蒸糕的深口大铁锅古名为“甑”,因此而得名。甑糕质地柔软细腻,这种甜品小吃是用糯米、云豆和红枣蒸成,蒸熟后香味四溢。甑糕的下层白饭渗入枣色,呈鲜润的绛红色泽,上面一层云豆,呈咖啡的褐色,再上层便是暗红色的枣泥,最后枣泥上又撒一层碧绿的葡萄干,卖相诱人。甑糕口感黏软香甜,又很饱腹,是当地人常吃的食品。尤其秋冬季节,西安城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甑糕摊贩,很多学生和上班族还把甑糕当做早餐。

      西安小吃荞面饸饹古称“河漏”,“荞面饸饹黑是黑,筋韧爽口能待客”,这是陕西关中一带对这种传统风味小吃的赞语。荞面饸饹是用荞麦面压制的一种细长的圆条形面食,荞麦是营养丰富的谷类食物。荞面饸饹制作时选用新鲜荞麦现磨现做,其特点是条细筋韧,清香利口。冬可热吃,夏可凉食,风味独特。如凉吃,加入油泼辣子、蒜泥、芥茉等调味,极为爽口。西安有很多经营饸饹的餐馆,小摊点更不计其数。*大寺西北角的教场门饸饹较为出名。

      西安羊肉泡馍介绍。所谓“两泡”,乃牛羊肉泡馍和葫芦头泡馍。其中最为出名者,牛羊肉泡馍当数老孙家饭庄、同盛祥饭庄,葫芦头泡馍当数春发生饭店。老孙家、同盛祥是秦地有名的“中华老字号”,创立年代*百年。两家老字号经营的西部*大菜、西部*小吃、*羊肉涮锅、肥牛火锅等也都美味可口、极具地方特色。春发生饭店创建于1920年,今年已有80多年历史。“春发生”这一字号是20年代一位名士从杜甫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中撷取的。春发生葫芦头泡馍制作工艺据传乃唐时“药王”孙思邈所传。

      西安的羊肉串和我们意识里的形象不同,不是按数量计算价钱,而是按“把”收钱。一般去夜市吃羊肉串老板都会问“来几把?”大约是5块钱一把羊肉串,合3、4毛钱一串,好吃便宜,而且是正宗羊肉。

      西安臊子面历史悠久,清代已经很驰名。以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而闻名,用精白面粉、猪肉、黄花菜、鸡蛋、木耳、豆腐、蒜苗等料和多种调味品制成。其基本制作工艺是:面条要用手擀成,并达到面薄条细、筋韧光滑、软硬适度的标准。做臊子是先将猪肉切成薄片,入热油锅烹炒,同时加入生姜、食盐、调料面、辣面和陈醋炒透即成。把豆腐、黄花菜、木耳炒好为底菜,鸡蛋摊成蛋皮,切成棱形小片,加切小的蒜苗做漂菜。吃时先将面条煮熟捞入碗内,打入底菜,再浇汤,放臊子和漂菜。

    [阅读全文]...

2021-12-23 02:50:59
  • 西安大雁塔导游词

  • 西安
  • 西安大雁塔导游词

      作为一名乐于助人的导游,通常需要用到导游词来辅助讲解,导游词是导游员在游览时为口头表达而写的讲解词。那么你有了解过导游词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西安大雁塔导游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雁塔位于南郊大慈恩寺内,是全国著名的古代建筑,被视为古都西安的象征。相传是唐僧从印度(古天竺)取经回来后,专门从事译经和藏经之处。因仿印度雁塔样式的修建故名雁塔。由于后来又在长安荐福寺内修建了一座较小的雁塔,为了区别,人们就把慈恩寺塔叫大雁塔,荐福寺塔叫小雁塔,一直流传至今。大雁塔*面呈方形,建在一座方约45米,高约5米的台基上。塔七层,底层边长25米,由地面至塔顶高64米。塔身用砖砌成,磨砖对缝坚固异常。塔内有楼梯,可以盘旋而上。每层四面各有一个拱券门洞,可以凭栏远眺。长安风貌尽收眼底。塔的底层四面皆有石门,门桅上均有精美的线刻佛像,传为唐代大画家阎立本的手笔。塔南门两侧的砖龛内,嵌有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褚遂良所书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和《述三藏圣教序记》两块石碑。唐末以后,寺院屡道兵火,殿宇焚毁,只有大雁塔巍然独存。

      另一说:大雁塔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因坐落在慈恩寺内,故又名慈恩寺塔。慈恩寺是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太子李治为了追念他的母亲文德皇后而建。大雁塔初建时只有五层。武则天时重修,后来又经过多次修葺。现在的塔是七层,共64米,呈方形角锥状。塔身为青砖砌成,各层壁面作柱枋、栏额等仿木结构。每层四面都有券砌拱门。这种楼阁式砖塔,造型简洁,气势雄伟,是我国佛教建筑艺术的杰作。大雁塔底层南门两侧,镶嵌着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书写的两块石碑。一块是《大唐三藏圣教序》;另一块是唐高宗撰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侧蔓草花纹,图案优美,造型生动。这些都是研究唐代书法、绘画、雕刻艺术的重要文物。大慈恩寺是唐长安城内最著名、最宏丽的`佛寺,它是唐代皇室敕令修建的。

      唐三藏——玄奘,曾在这里主持寺务,领管佛经译场,创立佛教宗派。寺内的大雁塔又是他亲自督造的。所以大慈恩寺在*佛教史上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一直受到国内外的重视。

      寺门内,钟、鼓楼东西对峙。钟、鼓是寺院的号令,俗有"晨钟暮鼓"之说。东侧钟楼内悬吊明代铁钟一口,重三万斤,高三米多。唐代学子,考中进士后到慈恩塔下题名,谓之"雁塔题名",后沿袭成*。唐代画家吴道子、王维等曾为慈恩寺作过不少壁画,惜早已湮没。但在大雁塔下四门洞的石门楣、门框上,却保留着精美的唐代线刻画。西石门楣上的线刻殿堂图尤为珍贵。

      大雁塔东南侧,有和尚墓塔群。其中六座是清代建造的。大雄宝殿是寺院的中心建筑,殿内有三身佛、菩萨和罗汉泥塑像。是礼佛诵经之所。法堂是讲经说法的地方。堂内有阿弥陀佛铜像。

      今日的慈思寺是明代以来的规模,而寺内的殿堂则是清代末年的建筑。现在大雁塔经过修复,古塔雄伟,寺殿香火缭绕,庭院鲜花争艳,是一处特别吸引国内外游人的游览胜地。

      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在*之西北部,美丽之西安市是著名之十三朝古都。有标志性建筑物钟楼、明长城遗址、华清池等等。可最雄伟、最有盛名之还要数大雁塔。

      大雁塔自唐朝以来,由玄奘法师修建,用来存放经书之佛塔。它建在大慈恩寺内,从古至今,保存完好,现在供游人参观、游览,是我国著名之旅游景点,更是著名之古城西安之象征。西安市之市徽中央就印着大雁塔,由此可见,大雁塔是当之无愧之西安之标志。

      雁塔之由来神奇玄秘。相传,在印度摩伽陀国,一个寺庙内之和尚信奉小乘佛教,吃三净食(即雁、鹿、犊肉)。一天,空中飞来一群雁。有位和尚见到群雁,信口说:“今天大家都没有东西吃了,菩萨应该知道我们肚子饿呀!”话音未落,一只雁坠死在这位和尚面前,他惊喜交加,遍告寺内众僧,都认为这是如来佛在教化他们。于是就在雁落之处,以隆重之仪式葬雁建塔,并取名雁塔。玄奘便以这个典故,修建了大雁塔。

      大雁塔最早因财力不足,只是一座五层之建筑,后来因武则天信奉佛教,将它修建到了十层。可不幸之是,五代战乱又降至七层,才有今天之七层青砖塔。塔高64。5米,地面各有一个门洞,造型简洁、气势雄伟,是我国佛教建筑艺术中之不可多得之杰作。

      从远处望去,你会发现大雁塔略有倾斜,这可是有来头之。过去,西安有过数次之地震,将塔震得像一边微有倾斜,后来,塔下身部分为土质,地下水不均匀,使大雁塔加速了沉降倾斜,现在逐渐收回地下水,使大雁塔“改邪归正”。

      大雁塔是第一批全国重点保护文物,经过一次次整修,这个七层之青砖塔变得坚固结实,大雁塔在日后之文物保护、社会建设中,不减昔日古典之美丽,笼罩这一层迷人、神秘之面纱!吸引着世人探寻佛教文化和古代东方文明。

      黄山在*唐代以前叫黟山,黟是黑样子,因为山上岩石多青黑青黑之,古人就给它起这样一名字。传说咱们中华族之先祖轩辕黄帝在完成中原统一在业、开创中华文明之后,来到这里采药炼丹,在温泉里洗澡,因而得道仙。

      亲爱之朋友,成吉思汗陵旅游区位于鄂尔多斯市东南部伊金霍洛旗之甘德尔草原上。成吉思汗陵作为一座民族之丰碑,记载着蒙古民族沧桑之历史和灿烂之文化。

      绵山,亦名绵上,后因春秋五霸之晋文公名臣介子推。它地处汾河之阴,距介休市区20公里,跨介休、灵石、沁源三市县境,最高海拔2566。6米,相对高度1000米以上,是太岳山(霍山)向北延伸之一条支脉。

      *之沿海城市,东面或南面临海居多,北面临海之却很少。烟台恰是北面临海,所以便有了一份独特之海上景观。今天我就来介绍一下烟台之海。

      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今日离别后,何日君再来?邓丽君小姐这首《何日君再来》是我们常常唱起之一首歌。但我相信,我们之间友情之花朵会常开,_地区之美景永远常在,今日离别后,什么时候你会再来?

    [阅读全文]...

2022-01-08 05:20:44
  • 大雁的诗句

  • 大雁的诗句

      早雁

      年代:【唐】作者:【杜牧】体裁:【七律】类别:【动物】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归雁

      年代:【唐】作者:【钱起】体裁:【七绝】

      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苔。

      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

      孤雁儿

      年代:【宋】作者:【李清照】体裁:【词】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

      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

      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孤雁

      年代:【唐】作者:【崔涂】体裁:【五律】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

      孤雁儿

      年代:【宋】作者:【李清照】体裁:【词】

      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藤床纸帐朝眠起,

      说不尽无佳思。

      沈香烟断玉炉寒,

      伴我情怀如水。

      笛里三弄,

      梅心惊破,

      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

      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

      肠断与谁同倚?

      一枝折得,

      人间天上,

      没个人堪寄。

      规雁

      年代:【唐】作者:【杜甫】体裁:【五绝】

      东来万里客,乱定几年归。肠断江城雁,高高正北飞。

      秋雁(一作虞世南诗)

      年代:【唐】作者:【褚亮】

      日暮霜风急,羽翮转难任。为有传书意,翩翩入上林。

      鸿雁

      年代:【先秦】作者:【诗经】

      鸿雁于飞,肃肃其羽。

    [阅读全文]...

2022-01-21 09:53:11
  • 描写大雁塔夜景优美句子

  • 优美,夜景
  • 夜晚的大雁塔作文50字

    诗人岑参曾说过:“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

    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

    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

    ”诗中描写的就是西安最著名的塔——大雁塔。

    在去年暑假,我们去西安玩了玩。

    最令我印象难忘的是大雁塔了。

    早上九点多时,我们全家成着专车,出发了。

    那一个个隧道,一个个村庄,飞快的跑过。

    三小时后,我们达到了叔叔家。

    一进门,叔叔就忙着为我们切西瓜。

    啊,可真爽,晚上七点多,我们和叔叔来到了俗称“亚洲最大喷泉广场”——大雁塔北广场。

    大雁塔北广场可真大,放眼望去,那喷泉池从前到后都是,不愧俗称亚洲最大喷泉广场,还真是。

    一会儿,欢快的音乐响了起来,那一个个喷泉也动了起来:前面的,一会儿竖条,一会儿横条,一会儿大雁展翅,一会儿又水喷“千米”,再往里走,那一个个斜条,从这儿喷到那儿,又从那儿喷回来,中间的那些随着音乐和灯光,一会儿如雨一般,一会儿又变成高高的水柱和高高的“水塔”,可真漂亮。

    走上3米到达了喷泉的末端,末端数十米高的水龙随着音乐的水柱腾空,四散而下;似莲花,状彩蝶,水珠相交;水龙时上时下,有时再来一个盘旋;在乐曲停止后,水龙在夜空中又停留了十几秒。

    现在到达了大雁塔里,大雁塔分为7层,我们立在塔底,那一张张名画挂在那儿,谁看了是就说美

    我们登上塔顶,凭栏远眺,西安风景尽收眼底,西安可真是人山人海那

    每天路上都几乎有上百辆车不停地在立交桥上来回跑,跑呀跑,跑呀跑。

    时间过得真快,又到回家的时候了,大雁塔的美丽夜景真令我依依不舍。

    大雁塔位于唐长安城的大慈恩寺内,又名“慈恩寺塔”。

    描写大雁塔的诗词一般把它叫做慈恩寺塔。

    《谒大慈恩寺》李治(唐高宗皇帝)日宫开万仞,月殿耸千寻。

    华盖飞团影,幡红曳曲阴。

    绮霞遥笼帐,丛珠细网林。

    寥阔烟云表,超然物外心。

    《九月九上幸慈恩寺登浮屠群臣上菊花酒》上官婉儿帝里重阳节,香园万乘来。

    却邪萸入佩,献寿菊传杯。

    塔类承天涌,门疑待佛开。

    睿词悬日月,长得仰昭回。

    《奉和九日登慈恩寺浮屠应制》李适凤辇乘朝霁,鹦林对晚秋。

    天文贝叶写,圣泽菊花浮。

    塔似神功造,龛疑佛影留。

    幸陪清汉跸,欣奉净居游。

    《礼慈恩寺题诗》吕大防(北宋进士)玄奘译经垂千秋,慈恩古刹闻九州。

    雁塔巍然立大地,曲江陂头流饮酒。

    满意请采纳,谢谢。

    夏季(610日-10月5日):星期一至星期五每天表场(周二水舞设备例行检修,12泉表演停播,21点喷泉正常表演)12点、21点;星期六、星期日及其他国家法定假日每天表演5场,12点、14点、16点、18点、21点。

    冬季(10月6日-6月10日):星期一至星期五每天表演两场(周二喷泉水舞设备例行检修,白天停开)12点、20点30分;星期六、星期日及其他国家法定假日每天表演5场,12点、 14点、16点、18点、20点30分。

    你指的是不是大雁塔喷泉的灯光

    那优点缺点确实都有。

    (我说错了就算了)缺点倒是有一些,就是灯光颜色太单一,每次都是变换成同一种颜色,虽然看起来漂亮、壮观,但总感觉整体太单调,应该学*下其他的地方,灯光颜色都是组合起来的,色彩斑斓很好看。

    还有就是紫色灯光、青色灯光、红色灯光效果稍微差了点(尤其是紫色),照出来没什么很明显的效果,相比之下黄颜色、白色、绿色就好看多了。

    记得以前灯都是放在地上的,那照出来的效果确实有点差,不过现在把灯挂起来了,效果就好多了。

    不过喷泉口的灯光(每个小口上都有灯)变换很快,也很漂亮,美中不足的就是照出来没什么效果,大概只是装饰作用吧。

    如果灯光能随着音乐节奏变换而变换得更快话,那效果就更震撼了。

    除了钟鼓楼和大雁塔

    曲江池,寒窑都不错~~~~~

    [阅读全文]...

2022-05-13 09:25:04
  • 关于大雁的诗句

  • 经典
  •   每到秋天,北方的严寒气候不再适合大雁生存,大雁便会飞往温暖的南方。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描写大雁的古诗句,希望能帮到你。

      描写大雁的诗句

      1. 江水侵云影,鸿雁欲南飞。——朱熹《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

      2.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李商隐《霜月》

      3. 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徐昌图《临江仙·饮散离亭西去》

      4.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李煜《清*乐·别来春半》

      5. 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陆游《夜泊水村》

      6. 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钱起《归雁》

      7. 日翻龙窟动,风扫雁沙*。——谢榛《渡黄河》

      8.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韦应物《夕次盱眙县》

      9.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10.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白居易《南湖早春》

      11.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陆游《秋晚登城北楼》

      12.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江总《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

      13.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庾信《重别周尚书》

      14. 雁起青天,数行书似旧藏处。——吴文英《齐天乐·与冯深居登禹陵》

      15.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適《别董大二首》

      1. 几行归去尽,片影独何之。——崔涂《孤雁》

      2.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晏殊《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

      3.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4. 好把音书凭过雁。——李清照《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

      5.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刘彻《秋风辞》

      6. 梦回芳草思依依,天远雁声稀。——李煜《喜迁莺·晓月坠》

      7.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8.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9. 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文森《九日》

      10.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杜甫《孤雁》

      11. 猎人箭底求伤雁,钓户竿头乞活鱼。——王建《寄旧山僧》

      12.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温庭筠《瑶瑟怨》

      13.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14.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邓剡《唐多令·雨过水明霞》

      15. 古戍三秋雁,高台万木风。——屈大均《鲁连台》

      1. 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王维《伊州歌》

      2.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3. 白雁乱飞秋似雪,清露生凉夜。——吴西逸《清江引·秋居》

      4. 大都秋雁少,只是夜猿多。——高適《送郑侍御谪闽中》

      5.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6. 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苔。——钱起《归雁》

      7.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8. 举头忽见衡阳雁。——陈达叟《菩萨蛮·举头忽见衡阳雁》

      9. 六六雁行连八九,只待金鸡消息。——施耐庵《念奴娇·天南地北》

      10.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刘长卿《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11. 浮雁沈鱼,终了无凭据。——晏几道《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

      12. 鸿雁在云鱼在水。——晏殊《清*乐·红笺小字》

      13. 高馆张灯酒复清,夜钟残月雁归声。——高適《夜别韦司士》

      14.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王勃《蜀中九日》

      15. 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杜牧《齐安郡晚秋》

      16.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庭筠《商山早行》

      17. 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辛弃疾《汉*·立春日》

      18.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曹操《蒿里行》

      19. 一春鱼雁无消息,则见双燕斗衔泥。——关汉卿《大德歌·春》

      20. 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阅读全文]...

2022-03-26 12:35:33
  • 关于大雁的诗句 关于大雁的诗句古诗

  •   1、——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2、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3、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韦应物《闻雁》

      4、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徐昌图《临江仙·饮散离亭西去》

      5、莫道春来便归去,江南虽好是他乡。——王恭《春雁》

      6、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7、——曹操《蒿里行》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8、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

      9、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10、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李益《春夜闻笛》

      11、古戍三秋雁,高台万木风。——屈大均《鲁连台》

      12、——江总《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 雁足无书古塞幽。

      13、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苔。——钱起《归雁》

      14、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韩翃《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15、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16、芦酒烧蓬媛,霜鸿捻箭看。黄河古城道,秋雪白漫漫。——李廓《送振武将军》

      17、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冷清清暮秋时候。——关汉卿《沉醉东风·重九》

      18、——陈达叟《菩萨蛮·举头忽见衡阳雁》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19、大都秋雁少,只是夜猿多。——高適《送郑侍御谪闽中》

      20、——韦承庆《南中咏雁诗》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阅读全文]...

2022-04-12 23:38:47
到大雁塔的说说 - 句子
到大雁塔的说说 - 语录
到大雁塔的说说 - 说说
到大雁塔的说说 - 名言
到大雁塔的说说 - 诗词
到大雁塔的说说 - 祝福
到大雁塔的说说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