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塔古诗的原文

关于大雁塔古诗的原文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大雁塔古诗的原文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大雁塔古诗的原文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大雁塔古诗的原文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k+) 语录(17) 说说(21) 名言(2) 诗词(2k+) 祝福(14) 心语(6k+)

  • 大雁塔导游词

  • 大雁塔导游词(精选16篇)

      作为一名具备丰富知识的导游,通常会被要求编写导游词,导游词作为一种解说的文体,它的作用是帮助游客在旅游的同时更好地理解所旅游的景点包含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意义。我们该怎么去写导游词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雁塔导游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雁塔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因坐落在慈恩寺,故又名大慈恩寺塔,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慈恩寺内,是全国著名的古代建筑,被视为古都西安的象征大雁塔塔通高64.5米,塔体为方形锥体,造型简洁,气势雄伟,是我国佛教建筑艺术中不可多得的杰作。此塔是玄奘大师从印度(古天竺)取经回来后,专门从事译经和藏经之处。因仿印度雁塔样式修建,故名雁塔。由于后来又在长安荐福寺内修建了一座较小的雁塔,以示区别,人们把慈恩寺塔叫作大雁塔,荐福寺塔叫作小雁塔,一直流传至今。

      大雁塔*面呈方形,建在一座方约45米,高约5米的台基上。塔七层,底层边长25米,由地面至塔顶高64米。塔身用砖砌成,磨砖对缝坚固异常。塔内有楼梯,可以盘旋而上。每层四面各有一个拱券门洞,可以凭栏远眺,将长安风貌尽收眼底。塔的底层四面皆有石门,门桅上均有精美的线刻佛像,西门楣为阿弥陀佛说法图,图中刻有富丽堂皇的殿堂。画面布局严谨,线条遒劲流畅,传为唐代大画家阎立本的手笔,是研究*古代建筑的重要资料。塔南门两侧的砖龛内,嵌有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褚遂良所书《大唐三藏圣教序》和《述三藏圣教序记》两块石碑,字体清秀潇洒。唐末以后,寺院屡道兵火,殿宇焚毁,只有大雁塔巍然独存。

      大雁塔底层南门两侧,镶嵌着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书写的两块石碑。一块是《大唐三藏圣教序》;另一块是唐高宗撰《述三藏圣教序记》。碑侧蔓草花纹,图案优美,造型生动。这些都是研究唐代书法、绘画、雕刻艺术的重要文物。是我国重要的历史遗产。

      唐代许多著名诗人登临大雁塔都留下传诵至今的佳句,如杜甫的“高标跨苍穹,烈风无时休”;章八元的“却怪鸟飞*地上,自惊人语半空中”等。尤其是岑参的《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连山若波涛,奔凑似朝东。青槐夹驰道,宫馆何玲珑;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五陵北原上,万古青蒙蒙。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诗人气势磅礴的描写与富于哲理的感叹,常常在人们登塔时引起共鸣。

      “要看*五百年,请到北京;要看*五千年,请到西安”,看到这就应该知道西安历史悠久,西安曾是十三个朝代首都,也是*七大古都之一,更与雅典、开罗、罗马一起被誉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西安,古称长安。遍布西安帝王陵墓、宫殿遗址、古刹名寺和园林名胜,是西安成为了一座历史文化宝库,数不胜数文物古迹都向人们彰显它曾经有过辉煌以及深厚丰富历史文化魅力。就是在这样一个城市,在这你可以感受到*几千年沧桑变化,以及中华文明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

      2011年1月14日,在北京举行国家5A级旅游景区授牌仪式上,西安曲江大雁塔?大唐芙蓉园景区成功晋升国家5A级景区,成为我省继兵马俑、华清池和黄帝陵之后,第四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西安市属第一家5A级景区,是全国首个区域性、多景点整体打包晋级国家5A级景区。

      西安曲江大雁塔?大唐芙蓉园景区位于西安曲江新区核心区域,总面积38*方公里,是*唯一唐文化主题景区。这里有唐都长安玄奘译经之地、佛教祖庭—大慈恩寺;西安地标、千年古迹—大雁塔;构架山水、师法自然,保存唐大慈恩寺大雄宝殿殿基遗址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

      *第一个全方位展示盛唐风貌遗址公园—大唐芙蓉园;以唐代曲江池遗址为摹本,因循山水格局开放式文化体验公园—曲江池遗址公园;在历经1400多年风雨唐城墙遗址之上,恢复再现以唐诗人物和唐诗意境为主题唐城墙遗址公园;还有亚洲最大矩阵式音乐水舞广场、大雁塔文化休闲景区、炫美盛唐天街以及大唐不夜城。

      景区文化历史资源厚重,景色宜人环境优美,处处体现着环保理念与人文关怀,已成为西安城市新名片,古都旅游新品牌。游客步入景区之中,每一个脚印都行走在遗址之上,每一次游历都在完成着与历史对话。

      大雁塔位于和*门外4公里的慈恩寺内,相传唐代永徽3年。赴印度取经的玄奘法师。奏请在寺内建塔用于存放他自印度带回来的经籍。这座塔初名为经塔。后世人称它为大雁塔,此塔巍峨挺拔,引起世人的赞叹。

      这座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大雁塔,成为古城西安独具风格的标志。大雁塔初建时只有5层,高60米,是仿照西域佛塔形式建的。后经多次修葺至今塔高64米,共7层,底边各长25米。

      大雁塔是*楼阁式砖塔的。优秀典型。塔身用青砖砌成,每层四面都有券砌拱门,这种楼阁式砖塔造型简洁,气势雄伟,有显著的民族特色和时代风格。至于雁塔之前冠以“大”字,则是后人为了区别于荐福寺小雁塔之故。塔内有木梯,可以盘旋登塔,自券门凭栏远眺,可饱览关中大好风光。

      大雁塔的底层南门两侧,镶嵌两块石碑,一块“大唐三藏圣教序”,是唐太宗在贞观廿二年(648)。为玄奘所译诸经作的总序。另一块“大唐三藏圣教序论”是唐高宗为“圣教序”所作的纪文,此二碑是研究唐代书法、绘画、雕刻艺术的重要文物。尤其是塔的西石门楣上的线刻殿堂图,更是研究唐代建筑的珍贵资料。

      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要看*的五百年,请到北京;要看*五千年,请到西安”,看到这就应该知道西安历史的悠久,西安曾是十三个朝代的首都,也是*七大古都之一,更与雅典、开罗、罗马一起被誉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西安,古称长安。遍布西安的帝王陵墓、宫殿遗址、古刹名寺和园林名胜,是西安成为了一座历史文化的宝库,数不胜数的文物古迹都向人们彰显它曾经有过的辉煌以及深厚丰富的历史文化魅力。就是在这样一个城市,在这你可以感受到*几千年的沧桑变化,以及中华文明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

      2011年1月14日,在北京举行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授牌仪式上,西安曲江大雁塔?大唐芙蓉园景区成功晋升国家5A级景区,成为我省继兵马俑、华清池和黄帝陵之后,第四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西安市属第一家5A级景区,是全国首个区域性、多景点整体打包晋级的国家5A级景区。

      西安曲江大雁塔?大唐芙蓉园景区位于西安曲江新区核心区域,总面积3.8*方公里,是*唯一的唐文化主题景区。这里有唐都长安玄奘译经之地、佛教祖庭—大慈恩寺;西安地标、千年古迹—大雁塔;构架山水、师法自然,保存唐大慈恩寺大雄宝殿殿基遗址的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第一个全方位展示盛唐风貌遗址公园—大唐芙蓉园;以唐代曲江池遗址为摹本,因循山水格局的开放式文化体验公园—曲江池遗址公园;在历经1400多年风雨的唐城墙遗址之上,恢复再现的以唐诗人物和唐诗意境为主题的唐城墙遗址公园;还有亚洲最大矩阵式音乐水舞广场、大雁塔文化休闲景区、炫美盛唐天街以及大唐不夜城。

      景区文化历史资源厚重,景色宜人环境优美,处处体现着环保理念与人文关怀,已成为西安城市新名片,古都旅游新品牌。游客步入景区之中,每一个脚印都行走在遗址之上,每一次游历都在完成着与历史的对话。

      大雁塔(Great Wild Goose Pagoda),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西安市的大慈恩寺内,被视为古都西安和陕西省的象征。唐永徽三年,取经归来的玄奘法师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而修建。大雁塔作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是佛塔这种印度佛寺的建筑形式随着佛教传播而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汉文化的典型物证,是凝聚了汉族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标志性建筑,现存塔身七层,通高64.5米。

      大雁塔作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是佛塔这种古印度佛寺的建筑形式随佛教传入中原地区,是凝聚了汉族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标志性建筑。

      1961年3月4日,*公布大雁塔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大雁塔作为*、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大雁塔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因坐落在慈恩寺,故又名慈恩寺塔。坐落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部的慈恩寺内,是全国著名的古代建筑,被视为古都西安的象征。

      大雁塔楼阁式砖塔采用磨砖对缝,砖墙上显示出棱柱,可以明显分出墙壁开间,是*特有的传统建筑艺术风格。慈恩寺是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太子李治为纪念亡母文德皇后以报答养育之恩而修建,故名“慈恩寺”。当时,共有十三处院落,房屋达一千九百八十七间,并请赴印度取经回国的高僧玄奘主持寺务,著名的画家阎立本、吴道子都在此绘制过壁画,可见规模之宏大。

      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在寺内西院建塔,名慈恩寺塔,用以存放从印度带回来的经籍。现在的塔名是据《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记载:摩揭陀国有一僧寺,一日有一只大雁离群落羽,摔死在地上。僧众认为这只大雁是菩萨的化身,决定为大雁建造一座塔,因而又名雁塔,也称大雁塔。大雁塔初建时五层,表面砖砌,土心,后来塌毁,重建时为十层,公元704年唐武则天改建成为楼阁式的青砖塔,打破了唐朝佛塔均为单数层的惯例增高至10层,公元931年,五代时候唐王朝对大雁塔进行改建,大雁塔被降至七层,*面呈正方形,由塔基和塔身两个部分组成。

      公元1604年,明万历23年在维持了唐代塔体的基本造型上,在外表完整的砌上了60厘米厚的包层。塔基边长48米,高4。2米,其上是塔身,边长25米,高59。9米,塔基和塔身通高64。1米。塔身各层壁面都用砖砌扁柱和阑额,柱的上部施有大斗,并在每层四面的正中开辟砖券的大门。塔内的*面也呈方形,各层均有楼板,设置扶梯,可盘旋而上至塔顶。明代在塔外包砌一层厚砖,磨砖对缝,坚固异常。

      大雁塔现塔身通高64米,每层为仿木结构,底层门楣有精美的线刻佛像,西门楣为阿弥陀佛说法图,图中刻有富丽堂皇的殿堂。塔底层南门内的砖龛里,嵌有两通石碑:《大唐三藏圣教序》和《大唐三藏圣教序记》,都是由唐代著名的书法家褚遂良书写的,字体清秀潇洒,是唐代的两通名碑。西面石门楣上有唐刻建筑图案和佛像等线刻画,画面布局严谨,线条遒劲流畅,传说出自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和尉迟乙僧之手,是研究*古代建筑的重要资料。

      大雁塔在唐代就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因而留有大量文人雅士的题记,仅明清时期的题名碑就有二百余通。至今,大雁塔仍是古城西安的标志性建筑,也是闻名中外的胜迹。*于1961年颁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朋友们:

      大家好!

      大雁塔作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是佛塔这种古印度佛寺的建筑形式随佛教传入中原地区,是凝聚了汉族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标志性建筑。

      1961年3月4日,*公布大雁塔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大雁塔作为*、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大雁塔(Da Yan Ta)(英文:Great Wild Goose Pagoda)陕西省西安市著名的旅游景点,唐代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玄奘为藏经而修建,被视为古都西安的象征。

      人们都说:“大雁塔是座美丽的塔,是座伟大的塔,是座神秘的塔。”今年,我去了西安,看到了大雁塔,看她那美丽、伟大、神秘的样子,真是感慨万千。

      说大雁塔美丽,因为在大雁塔的跟前,有亚洲最大的音乐喷泉广场。当高雅、优美的音乐响起时,水面上就会突然冒出高大的泉水。随着音乐节奏高低的变化,喷泉也十分有规律地跟随着欢快起伏,活像一群孩子在欢乐地舞蹈。当夜色降临时,广场四周华灯彩照,喷泉水池中央碧波荡漾,繁星点点,迷人的风景把大雁塔装饰得无比美丽。

      说大雁塔伟大,她不仅巍然屹立,高耸入云,虽经千年沧桑,仍然完好无损,而且还有唐朝高僧玄奘三藏法师西天取经的历史。要说唐三*天取经,由于唐僧取经的想法没有得到朝廷准许,所以完全是另辟蹊径,一路上也没有《西游记》中所说的高徒们相伴,全靠自己一人一马,历经千辛万苦才从印度取得真经和几颗舍利子回到了唐朝,唐太宗李世民为了保护经书,便修建了大雁塔来藏经,就像人们所说的藏经阁,唐僧在那里翻译佛经经典十余年,创立了*佛教的一大宗派--唯识宗。像这样一座有着佛教精髓的古塔,是不是很伟大?

      说大雁塔神秘,因为传说中,唐僧从印度带回来的几颗舍利子突然被盗走,可数千年后,人们居然在大雁塔的地底下发现了一座地宫,据历史学家分析,舍利子很有可能就在里面,只是国家暂时没有进行文物发掘。像这样一座美丽、伟大的大雁塔下居然还有地宫,而且被盗的舍利子可能就在下面,你说大雁塔神秘不神秘?

      美丽、伟大、神秘,这就是我看到的大雁塔。

    各位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古城西安观光游览,今天由我带领大家去参观西安的标志性建筑大雁塔。

      一提起大雁塔,我想大家的最初印象一定是与《西游记》中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有关,在历史上呢,唐僧是确有其人,取经也确有其事。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铜像就是唐僧像,唐僧他俗姓陈名祎,是今天河南省偃师人,父母早丧,13岁的时候就皈依了佛教,20岁在成都受具足戒,曾游历各地,拜访名师,在他刻苦学*佛学的过程中,深感佛教教义众说纷纭,无从获解,于是产生了到印度求法之念。大唐初年他就随着一大批商人来到了印度,历时17年,经过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往返10万余里,可以说他走过了“上无飞鸟、下无走兽”的戈壁大沙漠,经过了火焰山,并且是“悬釜而炊,*冰而卧”以这种惊人的毅力,克服种种困难到达印度,到印度之后他翻译成佛经657部,在唐贞观19年,回到了长安,我们现在来看这个铜像,唐僧一手拿着锡杖,一手立掌作揖,两眼炯炯有神,步伐从容,神情坚定,彷佛正大踏步的走在漫漫的取经路上。

      【慈恩寺—山门—钟鼓楼—大雄宝殿—雁塔题名】

      接下来我们去大慈恩寺参观,大慈恩寺原名“无漏寺”,无漏是没有烦恼的意思,唐高宗李治做太子的时候,为了给他去世的母亲文德皇后追荐冥福,怀念慈母大恩,而将这里的寺院重修扩建,并更名为大慈恩寺。现在我们来到了大慈恩寺门口,寺院的正门称为山门,也叫三门,中间的是空门、左右两边分别无作门、无相门,象征佛教的三解脱之门,门上的牌匾是*同志亲自题写的“大慈恩寺”几个大字。

      走进寺院我们可以看到两座小楼,东边是钟楼,里边悬挂有明代嘉庆年间铸造的一口铁钟,重3万斤,钟上的花纹、图案、文字都清晰可见,钟身正面刻有“雁塔晨钟”字样。长久以来,人们都把“雁塔晨钟’作为关中八景之一。西边是鼓楼,楼里存有一面大鼓。钟和鼓均为寺院的大型法器,在这里基本上是用来报时的,僧人们每天闻钟而起,闻鼓而眠。

      继续往前走,我们看到的是整个寺院的中心建筑,称之为大雄宝殿,“大雄”是对释迦的尊称,里面供奉的是释迦的三身佛,我们首先看到中间的这尊称为法身佛毗卢遮那佛,意思是佛性清净之身,在左边是报身佛卢舍那佛,意思是佛果圆满之身,右边有应身佛释迦佛,是指一切可变换之身,佛像两侧是佛的弟子,东有迦叶,西有阿难。两旁还有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塑像。

      在大雄宝殿西侧墙壁上镶有几通《雁塔题名记》碑,“雁塔题名”始于唐代,是唐代非常盛行的一种风俗活动,就是说只要考上新科进士的人,他们都要来到雁塔进行题名,他们觉得能够在雁塔下题名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并觉得登上大雁塔从此就步步高升,直入青云,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考中进士后就赋诗道:“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说明他当时少年得志的喜悦之情。

      【法堂—大雁塔得名—大雁塔建造及文物—玄奘三藏院】

      我们接下来参观法堂,法堂一般是佛教徒讲经说法在曲江旅游区,我们还可以参观的地方,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课堂,在法堂里供奉着主管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在法堂的东壁上悬挂着三幅拓片,中间的一张为“玄奘负笈图”,描述玄奘背负经卷,前挂路灯,脚蹬麻鞋风尘仆仆的行走在取经的路上,两边拓片画的是玄奘的两大弟子圆测和窥基,圆测是新罗国的王孙,窥基是唐初名将尉迟恭的侄子,两位名门之后均拜玄奘为师,可见玄奘在当时的名声之大地位之高。

      法堂的后面我们就可以看到大雁塔了。在这里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大雁塔之名的由来,一说是西域称佛塔为“亘娑”,唐言为“雁”,故雁塔之名是由梵文音译过来的,另一说是出自于《大唐西域记》所载,佛教在早期分大乘与小乘两派,大乘佛教戒食肉,小乘不戒。在摩揭陀国有一座寺院,寺院的和尚信奉小乘佛教,有一天中午将过,众僧饥肠辘辘,午饭尚未有着落,甚为埋怨,有一个和尚看见空中一群大雁飞过,随口出戏言:我等诸僧多日没有吃肉了,若菩萨有灵,应知我们的困境啊!话音刚落,就看见领头的寺院的和尚却买不到肉下饭。

      这时天空中一群大雁飞过,一个和尚望着雁群自言自语:“今日僧房无肉吃,大慈大悲的菩萨一定不会忘记这是什么日子。”话音未落,领头的大雁折翅坠地而亡。众僧人大惊,明白是如来设法教育他们,众僧急忙跪拜,并将那只雁葬于院中。上建一塔,取名雁塔,从此改信大乘,不在食肉,这就是雁塔名称的得来。“雁塔”一词前加一个“大”字,一是因塔的建筑宏伟壮丽;二是因为后建的荐福寺塔也随着称为雁塔,为了区别,遂分别称为大雁塔、小雁塔。

    [阅读全文]...

2022-01-12 11:11:54
  • 大雁塔导游词

  • 大雁塔导游词(通用14篇)

      作为一名乐于助人的导游,时常需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具有注重口语化、精简凝练、重点突出的特点。导游词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雁塔导游词(精选1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在*之西北部,美丽之西安市是著名之十三朝古都。有标志性建筑物钟楼、明长城遗址、华清池等等。可最雄伟、最有盛名之还要数大雁塔。

      大雁塔自唐朝以来,由玄奘法师修建,用来存放经书之佛塔。它建在大慈恩寺内,从古至今,保存完好,现在供游人参观、游览,是我国著名之旅游景点,更是著名之古城西安之象征。西安市之市徽中央就印着大雁塔,由此可见,大雁塔是当之无愧之西安之标志。

      雁塔之由来神奇玄秘。相传,在印度摩伽陀国,一个寺庙内之和尚信奉小乘佛教,吃三净食(即雁、鹿、犊肉)。一天,空中飞来一群雁。有位和尚见到群雁,信口说:“今天大家都没有东西吃了,菩萨应该知道我们肚子饿呀!”话音未落,一只雁坠死在这位和尚面前,他惊喜交加,遍告寺内众僧,都认为这是如来佛在教化他们。于是就在雁落之处,以隆重之仪式葬雁建塔,并取名雁塔。玄奘便以这个典故,修建了大雁塔。

      大雁塔最早因财力不足,只是一座五层之建筑,后来因武则天信奉佛教,将它修建到了十层。可不幸之是,五代战乱又降至七层,才有今天之七层青砖塔。塔高64.5米,地面各有一个门洞,造型简洁、气势雄伟,是我国佛教建筑艺术中之不可多得之杰作。

      从远处望去,你会发现大雁塔略有倾斜,这可是有来头之。过去,西安有过数次之地震,将塔震得像一边微有倾斜,后来,塔下身部分为土质,地下水不均匀,使大雁塔加速了沉降倾斜,现在逐渐收回地下水,使大雁塔“改邪归正”。

      大雁塔是第一批全国重点保护文物,经过一次次整修,这个七层之青砖塔变得坚固结实,大雁塔在日后之文物保护、社会建设中,不减昔日古典之美丽,笼罩这一层迷人、神秘之面纱!吸引着世人探寻佛教文化和古代东方文明。

      黄山在*唐代以前叫黟山,黟是黑样子,因为山上岩石多青黑青黑之,古人就给它起这样一名字。传说咱们中华族之先祖轩辕黄帝在完成中原统一在业、开创中华文明之后,来到这里采药炼丹,在温泉里洗澡,因而得道仙。

      亲爱之朋友,成吉思汗陵旅游区位于鄂尔多斯市东南部伊金霍洛旗之甘德尔草原上。成吉思汗陵作为一座民族之丰碑,记载着蒙古民族沧桑之历史和灿烂之文化。

      绵山,亦名绵上,后因春秋五霸之晋文公名臣介子推。它地处汾河之阴,距介休市区20公里,跨介休、灵石、沁源三市县境,最高海拔2566.6米,相对高度1000米以上,是太岳山(霍山)向北延伸之一条支脉。

      *之沿海城市,东面或南面临海居多,北面临海之却很少。烟台恰是北面临海,所以便有了一份独特之海上景观。今天我就来介绍一下烟台之海。

      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今日离别后,何日君再来?邓丽君小姐这首《何日君再来》是我们常常唱起之一首歌。但我相信,我们之间友情之花朵会常开,_地区之美景永远常在,今日离别后,什么时候你会再来?

      大家好,我是导游廖文卓。今天我带领大家一起游览著名的大雁塔。

      大雁塔修筑在大慈恩寺内,大慈恩寺原名无漏寺,它修建于隋朝,到了唐朝,太子李治为了追念死去的长孙皇后的大恩,重新修建无漏寺并改名大慈恩寺,它北面正对着大明宫含元殿。占地26570*方米,周边风景优美为唐都长安最宏伟最壮观的佛教寺院。走进山门就看到了三座门,分别是无相门、无作门、和空门。古人叫三解脱之门。寺院门前威武的石狮子奇怪独特。狮子有护法辟邪的作用,佛教认为“佛为人中狮子”。所以佛台前有护法狮子。走进寺院是两座小楼,东为钟楼,里面挂着嘉靖年间铸造的一口重15吨的铁钟。西为鼓楼楼里存着一面大鼓。寺里的和尚早上早上敲钟,傍晚击鼓。成语晨钟暮鼓也是由此而来。继续走就来到了寺中心的大雄宝殿。大殿里有三尊释迦牟塑像,大雄宝殿后面是藏经楼。走出藏经楼就看到了大雁塔,它是玄奘为了安置从西域带回来的经书、佛像、舍利。奏请高宗允许修建大雁塔。

      塔是由玄奘法师亲自设计和督建的,塔高约65米。共有七层,人常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就是由此而来。塔看起来非常高,非常壮观。塔内的*面呈方形,各层均有楼板,设有扶梯可盘旋而上。

      走完大雁塔就看到被誉为“盛唐天下第一园”的大雁塔广场。它有北广场,南广场、雁塔东苑、雁塔西苑、雁塔南苑、步行街等组成。是我国最高的唐文化休闲广场。

      西安大雁塔真是个好地方,欢迎下次再来游览。

    各位游客:

      到西安游览时,您一定想去看看大雁塔二这座唐代古塔是古城西安的独特标志,古人曾留下“驱山晚照光明显,雁塔晨钟在城南”的诗句。作为关中八景之一的大雁塔高高耸立在西安市南郊慈恩寺内,市中心约4公里,是我国的佛教名塔之一。

      大雁塔前身是著名的慈恩寺。慈恩寺初名无漏寺,到了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高宗李治做太子时,为追念死去的母亲长孙皇后的恩德,下令在长安晋昌坊建造寺院,敕赐“慈恩”。它北面正对大明宫含元殿,占地26570*方米,周边风景优美,为唐都长安最宏伟、最壮观之佛教寺院。下面,请大家随我一起走进慈恩寺和大雁塔游览一番。

      各位游客,慈恩寺是皇家主持建造的寺院,具有其他寺院望尘莫及的显赫地位和宏大规模。这座寺院当年由13座庭院组成,面积达340亩,是现在寺院面积的7倍。其建筑富丽堂皇,装饰华丽富贵。慈恩寺现有面积32314*方米,约合48.5亩。

      我们先来看寺院山门前这对威武的石狮子。说来也怪,一般外域传入我国的东西,总是先传入实物,而后才有根据实物创作的艺术品。而狮子落户我国,却例外地先传人狮子石刻艺术品,而后才有真狮子的出现。大家知道狮子是在东汉年间由波斯引入我国的,石狮子则是与佛教同时在两汉之际已自印度传入我国。狮子有护法避邪的作用,佛教认为“佛为人中狮子”,所以佛台前常刻有狮子,称护法狮子。慈恩寺大门口,有4尊石狮对称地雄踞左右,里边靠*大门的两尊,不清楚雕造于何年何时。东侧是雄狮,在戏弄脚下绣球。西侧是雌狮,脚边有一对小狮,称为母子狮。看来这些狮子也按照人们的*惯,以男左女右的序列摆放了。靠外边的两尊狮子,东侧一尊是清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雕造,西侧一尊是民国19年(公元1930年)雕造。这两对石狮高度在1.7米以上,每尊重量至少也在250公斤以上。奇怪的是这两尊八面威风石制实心的庞然大物,即使用手轻轻地拍打,也会发出似铜非钢的金属声,清脆悦耳,十分动听。各位游客,您能猜出这是什么原因吗?

      走进寺院是两座小楼,东边是钟楼,里边悬挂有明代嘉靖年间铸造的一口铁钟,重15吨。西边是鼓楼,楼里存有一面大鼓。长久以来,人们都把“雁塔晨钟’作为关中八景之一,广为流传。但以往人们都以为“雁塔晨钟”是指西安小雁塔的钟,其实此景指的是大雁塔,因为大雁塔这口钟重3万斤,是在大慈恩寺内于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十月铸造的,比小雁塔那口钟搬入寺内的时间早100多年,上面还铸有“雁塔晨钟”铭文。

      众所周知,一般寺庙都有大雄宝殿,慈恩寺也一样。它的大雄宝殿位于寺院中心高台上,初建于明天顺二年(公元1458年)至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曾予大修。大殿上面三座塑像是释迎牟尼三身像。中间的叫法身像,西边的叫报身像,东边的叫应身像。释迎牟尼为佛教始祖,原是古印度迎毗罗卫国的王子,生于公元前565年,死于公元前486年,大约与孔子同时代。三身佛东侧立有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迎叶;西侧立有其堂弟阿难,他待从释迦牟尼25年,也是十大弟子之一。两侧是十八罗汉和玄奘塑像。

      大雄宝殿后是藏经楼,存有《藏文大藏经》等重要经典。楼下是讲堂,为佛教徒讲经说法之处,供奉阿弥陀佛铜像一尊,高1米多。殿内珍藏玄奘亲手供奉的佛座一件,还有唐代青响石四大天王像座一块。此石为蓝田玉山所产青石,敲之锵锵有声,清脆悦耳。

      游客朋友们,你们第一次到西安吗?西安是一座美丽的古城。来西安旅游,一定不要忘记去曲江走走,在那片绿树环抱的地方,有一座美丽的古塔,自古以来流传着很多的故事,这就是著名的大雁塔。今天我重点带大家去游览大雁塔。

      大雁塔位于南郊大慈恩寺内,始建于唐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全国著名的古代建筑,被视为古都西安的象征。因仿印度塔样式的修建故起名雁塔。

      大雁塔*面呈方形,建在一座方约45米,高约5米的台基上。塔有七层,底部是正方形,用青砖彻成,下大上小,进入大雁塔底部,你会看到墙上有许多的壁画,会让人目不暇接。沿着塔内的木梯盘旋而上,越往上走,你会发现楼梯越来越窄,楼梯越来越陡,塔内的空间也会越来越小。每层塔的四面各有一个拱形门洞,可以凭栏远眺,你们可以将美丽的长安城尽收眼底。

      如果大家游玩累了,那么塔底去休息一会,大雁塔的脚下种满了郁金香,红的,黄的,五颜六色非常的迷人。塔下绿树成阴,鲜花盛开衬托着雄伟壮观的大雁塔,使它格外引人注目。这时你的疲倦也就会消失的无影无踪。

      游客朋友们,听了我的讲述,相信你一定也会被它的文化底蕴和迷人的景色所吸引,快跟我一起去亲身体验一下吧!

      大雁塔位于和*门外4公里的慈恩寺内,相传唐代永徽3年。赴印度取经的玄奘法师。奏请在寺内建塔用于存放他自印度带回来的经籍。这座塔初名为经塔。后世人称它为大雁塔,此塔巍峨挺拔,引起世人的赞叹。

      这座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大雁塔,成为古城西安独具风格的标志。大雁塔初建时只有5层,高60米,是仿照西域佛塔形式建的。后经多次修葺至今塔高64米,共7层,底边各长25米。

      大雁塔是*楼阁式砖塔的优秀典型。塔身用青砖砌成,每层四面都有券砌拱门,这种楼阁式砖塔造型简洁,气势雄伟,有显著的民族特色和时代风格。至于雁塔之前冠以“大”字,则是后人为了区别于荐福寺小雁塔之故。塔内有木梯,可以盘旋登塔,自券门凭栏远眺,可饱览关中大好风光。

      大雁塔的底层南门两侧,镶嵌两块石碑,一块“大唐三藏圣教序”,是唐太宗在贞观廿二年(648)。为玄奘所译诸经作的总序。另一块“大唐三藏圣教序论”是唐高宗为“圣教序”所作的纪文,此二碑是研究唐代书法、绘画、雕刻艺术的重要文物。尤其是塔的西石门楣上的线刻殿堂图,更是研究唐代建筑的珍贵资料。

      各位旅客朋友,大雁塔在建时高60米,5层,砖表土心,光盘梯。后塔心砖缝草木丛生,渐趋颓废。经武则天长安年间、唐玄宗天宝年间、后唐长兴年间几次改造,大雁塔比原先长高了4.5米,还加了两层。底层每边长25米,基座为方形,边长45米至48米,每层四面均有券门,塔内装有楼梯。塔底层门楣上均有精美的线刻佛像,尤其是西门楣的释迦牟尼佛说法图,上刻当时废殿建筑的写真图,传为唐代大画家阎立本的手笔,是研究后代佛教文化和建筑艺术的珍贵资料。塔南门东西两侧的砖龛内镶嵌有唐太宗李世民撰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和唐高宗李治撰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两碑都是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书写,为唐代碑刻中的精品,是受国家保护的珍贵书法原刻,是研究古代书法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完全可以这样说,这座仿木结构的楼阁式方形砖塔,造型简洁,气势雄伟,有显著的民族特色和时代风格,是我国佛教建筑中的杰作。

      旅客朋友们,大雁塔自建成至今,历代伟人都留下了传诵千古的佳句。杜甫有‘高标跨苍穹,烈风无时休”的赞语,岑参有“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蹬道盘虚空”的'名句。诗人气势磅礴的描写与富于哲理的惊叹,常常在人们登塔时引起共鸣。

      那么,咱们今天的参观游览就到这里,谢谢你们!

      “要看*五百年,请到北京;要看*五千年,请到西安”,看到这就应该知道西安历史悠久,西安曾是十三个朝代首都,也是*七大古都之一,更与雅典、开罗、罗马一起被誉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西安,古称长安。遍布西安帝王陵墓、宫殿遗址、古刹名寺和园林名胜,是西安成为了一座历史文化宝库,数不胜数文物古迹都向人们彰显它曾经有过辉煌以及深厚丰富历史文化魅力。就是在这样一个城市,在这你可以感受到*几千年沧桑变化,以及中华文明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

      2011年1月14日,在北京举行国家5A级旅游景区授牌仪式上,西安曲江大雁塔?大唐芙蓉园景区成功晋升国家5A级景区,成为我省继兵马俑、华清池和黄帝陵之后,第四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西安市属第一家5A级景区,是全国首个区域性、多景点整体打包晋级国家5A级景区。

      西安曲江大雁塔?大唐芙蓉园景区位于西安曲江新区核心区域,总面积3.8*方公里,是*唯一唐文化主题景区。这里有唐都长安玄奘译经之地、佛教祖庭—大慈恩寺;西安地标、千年古迹—大雁塔;构架山水、师法自然,保存唐大慈恩寺大雄宝殿殿基遗址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

      *第一个全方位展示盛唐风貌遗址公园—大唐芙蓉园;以唐代曲江池遗址为摹本,因循山水格局开放式文化体验公园—曲江池遗址公园;在历经1400多年风雨唐城墙遗址之上,恢复再现以唐诗人物和唐诗意境为主题唐城墙遗址公园;还有亚洲最大矩阵式音乐水舞广场、大雁塔文化休闲景区、炫美盛唐天街以及大唐不夜城。

      景区文化历史资源厚重,景色宜人环境优美,处处体现着环保理念与人文关怀,已成为西安城市新名片,古都旅游新品牌。游客步入景区之中,每一个脚印都行走在遗址之上,每一次游历都在完成着与历史对话。

    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大家到西安大雁塔观光旅游!

      大雁塔位于南郊大慈恩寺内,是全国著名的古代建筑,被视为古都西安的象征。相传是唐僧从印度(古天竺)取经回来后,专门从事译经和藏经之处。因仿印度雁塔样式的修建故名雁塔。由于后来又在长安荐福寺内修建了一座较小的雁塔,为了区别,人们就把慈恩寺塔叫大雁塔,荐福寺塔叫小雁塔,一直流传至今。大雁塔*面呈方形,建在一座方约45米,高约5米的台基上。塔七层,底层边长25米,由地面至塔顶高64米。塔身用砖砌成,磨砖对缝坚固异常。塔内有楼梯,可以盘旋而上。每层四面各有一个拱券门洞,可以凭栏远眺。长安风貌尽收眼底。塔的底层四面皆有石门,门桅上均有精美的线刻佛像,传为唐代大画家阎立本的手笔。塔南门两侧的砖龛内,嵌有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褚遂良所书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和《述三藏圣教序记》两块石碑。唐末以后,寺院屡道兵火,殿宇焚毁,只有大雁塔巍然独存。

      另一说:大雁塔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因坐落在慈恩寺内,故又名慈恩寺塔。慈恩寺是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太子李治为了追念他的母亲文德皇后而建。大雁塔初建时只有五层。武则天时重修,后来又经过多次修葺。现在的塔是七层,共64米,呈方形角锥状。塔身为青砖砌成,各层壁面作柱枋、栏额等仿木结构。每层四面都有券砌拱门。这种楼阁式砖塔,造型简洁,气势雄伟,是我国佛教建筑艺术的杰作。大雁塔底层南门两侧,镶嵌着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书写的两块石碑。一块是《大唐三藏圣教序》;另一块是唐高宗撰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侧蔓草花纹,图案优美,造型生动。这些都是研究唐代书法、绘画、雕刻艺术的重要文物。大慈恩寺是唐长安城内最著名、最宏丽的佛寺,它是唐代皇室敕令修建的。

      唐三藏——玄奘,曾在这里主持寺务,领管佛经译场,创立佛教宗派。寺内的大雁塔又是他亲自督造的。所以大慈恩寺在*佛教史上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一直受到国内外的重视。

      寺门内,钟、鼓楼东西对峙。钟、鼓是寺院的号令,俗有"晨钟暮鼓"之说。东侧钟楼内悬吊明代铁钟一口,重三万斤,高三米多。唐代学子,考中进士后到慈恩塔下题名,谓之"雁塔题名",后沿袭成*。唐代画家吴道子、王维等曾为慈恩寺作过不少壁画,惜早已湮没。但在大雁塔下四门洞的石门楣、门框上,却保留着精美的唐代线刻画。西石门楣上的线刻殿堂图尤为珍贵。

      大雁塔东南侧,有和尚墓塔群。其中六座是清代建造的。大雄宝殿是寺院的中心建筑,殿内有三身佛、菩萨和罗汉泥塑像。是礼佛诵经之所。法堂是讲经说法的地方。堂内有阿弥陀佛铜像。

    [阅读全文]...

2022-02-07 03:40:57
  • 大雁塔英文导游词

  • 英文,旅游,英语
  • 大雁塔英文导游词

      作为一位杰出的`导游,往往需要进行导游词编写工作,导游词是导游员进行实地口语导游的基础和前提。那么导游词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雁塔英文导游词,欢迎大家分享。

      As the symbol of the old-line Xian, Big Wild Goose Pagoda is a well-preserved ancient building and a holy place for Buddhists. It is located in the southern suburb of Xian City, about 4 kilometers (2.49 miles) from the downtown of the city. Standing in the Da Cien Temple complex, it attracts numerous visitors for its fame in the Buddhist religion, its simple but appealing style of construction, and its new square in front of the temple. It is rated as a National Key Cultural Relic Preserve as well as an AAAA Tourist Attraction.

      This attrac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he Big Wild Goose Pagoda, the Da Cien Temple, and the North Square of Big Wild Goose Pagoda.

      Big Wild Goose PagodaOriginally built in 652 during the reign of Emperor Gaozong of the Tang Dynasty (618-907), it functioned to collect Buddhist materials that were taken from India by the hierarch Xuanzang.

      Xuanzang started off from Changan (the ancient Xian), along the Silk Road and through deserts, finally arriving in India, the cradle of Buddhism. Enduring 17 years and traversing 100 countries, he obtained Buddha figures, 657 kinds of sutras, and several Buddha relics. Having gotten the permission of Emperor Gaozong (628-683), Xuanzang, as the first abbot of Da Cien Temple, supervised the building of a pagoda inside it. With the support of royalty, he asked 50 hierarchs into the temple to translate Sanskrit in sutras into Chinese, totaling 1,335 volumes, which heralded a new era in the history of translation. Based on the journey to India, he also wrote a book entitled Pilgrimage to the West in the Tang Dynasty, to which scholars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First built to a height of 60 meters (197 feet) with five stories, it is now 64.5 meters (211.6 feet) high with an additional two stories. It was said that after that addition came the saying-Saving a life exceeds building a seven-storied pagoda. Externally it looks like a square cone, simple but grand and it is a masterpiece of Buddhist construction. Built of brick, its structure is very firm. Inside the pagoda, stairs twist up so that visitors can climb and overlook the panorama of Xian City from the arch-shaped doors on four sides of each storey. On the walls are engraved fine statues of Buddha by the renowned artist Yan Liben of the Tang Dynasty. Steles by noted calligraphers also grace the pagoda.

      As for the reason why it is called Big Wild Goose Pagoda, there is a legend. According to ancient stories of Buddhists, there were two branches, for one of which eating meat was not a taboo. One day, they couldnt find meat to buy. Upon seeing a group of big wild geese flying by, a monk said to himself: Today we have no meat. I hope the merciful Bodhisattva will give us some. At that very moment, the leading wild goose broke its wings and fell to the ground. All the monks were startled and believed that Bodhisattva showed his spirit to order them to be more pious. They established a pagoda where the wild goose fell and stopped eating meat. Hence it got the name Big Wild Goose Pagoda.

      Da Cien Temple

      Da Cien Temple is the home of Big Wild Goose Pagoda. In 648, to commemorate the dead virtuous queen, royalty ordered the building of a temple named Cien (Mercy and Kindness), for which the status and scale far exceeded all others. Today, with an area of 32,314 square meters (38,648.5 square yards), one seventh of the original area, it still retains its grandeur.

      Before the temple, there stands a statue of hierarch Xuanzang, the meritorious hierarch. Walking on and across a small bridge, visitors will see the gates of the temple. With guarding lions, the temple seems stately for lions were said to function as talismans.

      Entering the temple you will see two buildings-Bell Tower in the east and Drum Tower in the west. Inside the Bell Tower hangs an iron bell 15 tons (14.76 gross tons) in weight. It was molded in 1548 in the Ming Dynasty (1368-1644). Along the central axis are arranged the Hall of Mahavira, Sermon Hall, Big Wild Goose Pagoda, and the Hall of Xuanzang Sanzang. In the Hall of Mahavira are three carved statues of Sakyamuni, and 18 arhats as well as Xuanzang. The Sermon Hall is where Buddhist disciples would listen to a sermon. A bronze statue of Amitabha is dedicated and a Buddha statue is collected by Xuanzang as oblation. The Hall of Xuanzang Sanzang is north of Big Wild Goose Pagoda. In this hall are Xuanzangs relic and a bronze statue of a seated Xuanzang. The inner wall is chiseled with murals depicting this hierarchs story. Renowned as the contemporary Dunhuang Buddhist storehouse praised by UNESCO, it is the biggest memorial of Xuanzang.

      North Square of Big Wild Goose Pagoda

      Surrounding Big Wild Goose Pagoda, the scenery is also quite charming, especially the square north of the Da Cien Temple. Covering about 110,000 square meters (131563 square yards) plus 20,000 square meters (23920.6 square yards) of water area, it holds many records: in Asia, it is the biggest Tang-culture square, the biggest fountain and waterscape square, and the largest-scale sculptures area. In the world, it has the most benches, the longest light-belt, and the largest-scale acoustic complex.

      The entire square is composed of waterscape fountains, a cultural square, gardens and tourist paths. There you can taste real Chinese culture and traditions and fully enjoy the truly attractive views. With reliefs on the theme of the prosperous Tang Dynasty, 200-meter-long (656-foot-long) sculpture groups, 8 groups of sculpted figures, 40 relievos on the land, and 22 styles of musical fountains, it has become a must-see when you visit Big Wild Goose Pagoda.

    [阅读全文]...

2022-07-14 02:10:40
  • 《有关大雁塔》赏析日记

  • 日记,学生
  • 《有关大雁塔》赏析日记

      一天的时间即将结束了,一定会有值得记录的想法吧,让我们一起认真地写一篇日记吧。日记写什么内容才新颖、丰富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有关大雁塔》赏析日记,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韩东,当代作家,1985年组织“他们文学社”,曾主编《他们》报刊,被认为是“第三代诗歌”的主要代表,他的作品对第三代诗群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韩东著有许多著名作品,其中有小说集《西天上》等,诗集《爸爸在天上看我》,有长篇小说《扎根》等。而我了解韩东是因为他的诗歌《有关大雁塔》。

      对于大雁塔,或许我们都不陌生,因为大雁塔是我们西安古城的标志性建筑。可以这么说,它是历史和传统的象征,多少年来,它一直是人们赞颂的对象,但是韩东,他出乎所有人的意外,他的《有关大雁塔》是带有嘲讽,诗人嘲讽那些盲目追寻历史的人。

      《有关大雁塔》是一首极其简单的诗歌,它的篇幅短小,语言简单朴素,它的最大特点是没有和其他诗歌一样使用华丽的语言,像常规的诗歌采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它都没有,它只是使用了口语化的语言效果,或许,韩东是借助这一点来说明他没有追寻以前诗歌的语言效果,并借此来反对盲目追寻历史的行为。

      《有关大雁塔》的整个篇幅都是采用口语化的叙事的效果,在诗歌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到一幅幅片段,我们看到了各种各样的人,怀着不同的心态来到大雁塔,登上去,看一看,然后下来,这些人难道真的是为了追寻历史吗?不,他们可能只是盲目跟随大众过来看看,或许,只是单纯过来旅游,这些作者并没有说明,只是留下空间让读者自己联想。诗句“那些发福的人们”“也有有种的往下跳”中的“发福”和“有种”很明显是带有口语化的特点的,这些词都是我们日常的口语,而韩东却自然的把它运用到诗歌中,带有嘲讽的意味,并能让读者联想翩翩。

      这首诗歌还采用了首尾呼应的方法,或者,我们还可以说它采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有关大雁塔/我们又能知道些什么”这两句诗在诗歌的开头和结尾都出现,不仅起到了反复强调的作用,又引起了读者的反复思考,对于大雁塔,我们究竟知道些什么;我们对它的了解有多少;我们是否应该跟随大众,对它大加赞赏……

      或许这首诗不仅仅只是说大雁塔,它还从侧面说出了我们不该盲目追寻前人的脚步,而应该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创造力。《有关大雁塔》这首诗的语言,诗人是用冷漠的语气说的,但是,我们却能从中读出作者对盲目追寻行为的嘲讽。

      从内容上来看,韩东的《有关大雁塔》是令人深思的一首诗,在这首诗中,诗人消解了历史和权威,消解了英雄和崇拜,消解了富贵和精英,诗人关注的是当下的日常生活,是*常人的*常生活,是这个没有英雄了的年代的凡人的世俗化生活。我们可以从诗歌知识里学*到,渊源的文化历史及厚重的诗歌传统不仅是*第三代诗歌的养料与源泉,也成为那一代诗人突破窠臼而有所作为的巨大精神负担。对历史与传统的消解,成为第三代诗歌的一大重任。韩东也是属于第三代诗人,还是后现代诗人,韩东的《有关大雁塔》就是利用记忆去挣脱历史与传统束缚的经典作品代表。《诗刊》选这首诗歌时评道:“韩东的《有关大雁塔》,对极具典型象征意味的大雁塔进行了全面的颠覆和消解。表层背后的深度模式拆除了,人为赋予或积淀而成的文化内涵与象征意味也消解了。只剩下一种消除和相对远离语言后天文化性的原生态语言。”而我们可以知道,大雁塔一直是山西文明古城西安的标志性建筑,它本身就是历史与传统的浓缩象征,是历史生命文化的象征。大雁塔的这一文化地位,决定了它成为历代文人墨客歌咏对象的必然性。大家都知道,文化古迹一般都是被歌咏的,赞美的,就是将对个人遭际或时政世事的诠释评价,通过记忆附加到被歌咏对象已有的文化积淀之中,来达到自己上升感情的'目的。然而,韩东没有赞美,没有走相同的道路。在他人目睹大雁塔而唤醒历史记忆的地方,诗人韩东的记忆链条断裂了。面对大雁塔的失忆,使诗人得以从这一历史建筑的既有文化价值体系中逃逸出来。所以说,在内容上和少许形式上看,《有关大雁塔》不仅是对有关大雁塔的历史及文化记忆的拒绝,更是对前代诗人写作方式的拒绝。

      从形式上看,韩东打破杨炼的《大雁塔》的篇幅长形式,从主体和客体两个角度分析,杨炼的《大雁塔》写的较为感性,和传统的抒情诗有着共同的美感,但同时也能蕴含许多关于祖国文化、历史及人性情感的理性哲思,而韩东的《有关大雁塔》则比较口语,属于口语诗歌的代表,没有比喻,拟人等辞格,只是一种叙述,也是一种反诗化的诗歌。还有,如果说作者的诗真是发自内心的写作,是一种本性的流露,而不仅仅是追求形式上或所谓新生代诗的反叛和超越的创作姿态,那么诸如“发福”、“有种”的字眼在诗中的出现给人感觉作者在生活中是个典型的有着痞子气的现实主义者。杨炼的《大雁塔》属于朦胧诗,朦胧诗的思想核心是对人自我价值的重新确认,对人道主义和人性复归的呼唤,还有对人的自由心灵奥秘的探索;但作为新生代诗,它却是以追求思想内涵上的反文化趋向,美学精神上的反崇高,反叛和超越的创作姿态及游戏调侃的情感态度作为创作的指导。与韩东的《有关大雁塔》不同,杨炼的《大雁塔》是以大雁塔的自我经历作为写作主线,以极为人性化的情感体验折射*的传统历史和文化渊源。然而,《有关大雁塔》显示了第三代诗歌的文化批判性,韩东让我们看到,反记忆,也就是忘却,可以成为诗性的批判武器。另外,《有关大雁塔》,它有叙事的成分,但不构成全体。我们很容易感受到叙述的冷漠*板、略带嘲讽,这是叙述者故意选择的,以传达出他对崇高、严肃进行消解时的快意。在诗中,叙述本身就是目的,这种接*口语的现代诗歌更易令人感受罢了。

      总之,这篇《有关大雁塔》是韩东针对杨炼的《大雁塔》这篇诗反其意而作,有意以朴实的生活式白话与杨炼大气磅礴的史诗化风格形成对比,在对《大雁塔》的解构中体现后现代文学对传统现代文学的挑战。第三代诗人韩东所写有关西安大雁塔的诗,是和朦胧诗人杨炼《大雁塔》截然不同的。韩东的短诗《有关大雁塔》,满腔的激情还原为生命的散淡,对阳光下的大雁塔、作为中华文明见证者的大雁塔,不再有崇敬之心,有的只是失去激动的冷视与茫然,反诗化的特点突出,是一篇不错的后现代诗歌代表作品。

    [阅读全文]...

2021-12-29 14:12:16
  • 西安大雁塔导游词

  • 西安
  • 西安大雁塔导游词(通用6篇)

      大家去过西安大雁塔吗?以下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西安大雁塔导游词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在美丽的西安市有标志性建筑物钟楼、明长城遗址、华清池等等。然而,最雄伟、最有盛名的还要数大雁塔。

      大雁塔自唐朝以来,由玄奘法师修建,用来存放经书的佛塔。它建在大慈恩寺内,从古至今,保存完好,现在供游人参观、游览,是我国著名的旅游景点,更是著名的古城西安的象征。西安市的市徽中央就印着大雁塔,由此可见,大雁塔是当之无愧的西安的标志。

      雁塔的由来神奇玄秘。相传,在印度摩伽陀国,一个寺庙内的和尚信奉小乘佛教,吃三净食(即雁、鹿、犊肉)。一天,空中飞来一群雁。有位和尚见到群雁,信口说:“今天大家都没有东西吃了,菩萨应该知道我们肚子饿呀!”话音未落,一只雁坠死在这位和尚面前,他惊喜交加,遍告寺内众僧,都认为这是如来佛在教化他们。于是就在雁落之处,以隆重的仪式葬雁建塔,并取名雁塔。玄奘便以这个典故,修建了大雁塔。

      大雁塔最早因财力不足,只是一座五层的建筑,后来因武则天信奉佛教,将它修建到了十层。可不幸的是,五代战乱又降至七层,才有今天的七层青砖塔。塔高64.5米,地面各有一个门洞,造型简洁、气势雄伟,是我国佛教建筑艺术中的不可多得的杰作。从远处望去,你会发现大雁塔略有倾斜,这可是有来头的。

      过去,西安有过数次的地震,将塔震得像一边微有倾斜,后来,塔下身部分为土质,地下水不均匀,使大雁塔加速了沉降倾斜,现在逐渐收回地下水,使大雁塔“改邪归正”。

      大雁塔是第一批全国重点保护文物,经过一次次整修,这个七层的青砖塔变得坚固结实,大雁塔在日后的文物保护、社会建设中,不减昔日古典的美丽,笼罩这一层迷人、神秘的面纱!吸引着世人探寻佛教文化和古代东方文明。

      “要看*五百年,请到北京;要看*五千年,请到西安”,看到这就应该知道西安历史悠久,西安曾是十三个朝代首都,也是*七大古都之一,更与雅典、开罗、罗马一起被誉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西安,古称长安。遍布西安帝王陵墓、宫殿遗址、古刹名寺和园林名胜,是西安成为了一座历史文化宝库,数不胜数文物古迹都向人们彰显它曾经有过辉煌以及深厚丰富历史文化魅力。就是在这样一个城市,在这你可以感受到*几千年沧桑变化,以及中华文明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

      2011年1月14日,在北京举行国家5A级旅游景区授牌仪式上,西安曲江大雁塔?大唐芙蓉园景区成功晋升国家5A级景区,成为我省继兵马俑、华清池和黄帝陵之后,第四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西安市属第一家5A级景区,是全国首个区域性、多景点整体打包晋级国家5A级景区。

      西安曲江大雁塔?大唐芙蓉园景区位于西安曲江新区核心区域,总面积3。8*方公里,是*唯一唐文化主题景区。这里有唐都长安玄奘译经之地、佛教祖庭—大慈恩寺;西安地标、千年古迹—大雁塔;构架山水、师法自然,保存唐大慈恩寺大雄宝殿殿基遗址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

      *第一个全方位展示盛唐风貌遗址公园—大唐芙蓉园;以唐代曲江池遗址为摹本,因循山水格局开放式文化体验公园—曲江池遗址公园;在历经1400多年风雨唐城墙遗址之上,恢复再现以唐诗人物和唐诗意境为主题唐城墙遗址公园;还有亚洲最大矩阵式音乐水舞广场、大雁塔文化休闲景区、炫美盛唐天街以及大唐不夜城。

      景区文化历史资源厚重,景色宜人环境优美,处处体现着环保理念与人文关怀,已成为西安城市新名片,古都旅游新品牌。游客步入景区之中,每一个脚印都行走在遗址之上,每一次游历都在完成着与历史对话。

    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

      欢迎大家到西安大雁塔观光旅游!

      大雁塔位于南郊大慈恩寺内,是全国著名的古代建筑,被视为古都西安的象征。相传是唐僧从印度(古天竺)取经回来后,专门从事译经和藏经之处。因仿印度雁塔样式的修建故名雁塔。由于后来又在长安荐福寺内修建了一座较小的雁塔,为了区别,人们就把慈恩寺塔叫大雁塔,荐福寺塔叫小雁塔,一直流传至今。大雁塔*面呈方形,建在一座方约45米,高约5米的台基上。塔七层,底层边长25米,由地面至塔顶高64米。塔身用砖砌成,磨砖对缝坚固异常。塔内有楼梯,可以盘旋而上。每层四面各有一个拱券门洞,可以凭栏远眺。长安风貌尽收眼底。塔的底层四面皆有石门,门桅上均有精美的线刻佛像,传为唐代大画家阎立本的手笔。塔南门两侧的砖龛内,嵌有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褚遂良所书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和《述三藏圣教序记》两块石碑。唐末以后,寺院屡道兵火,殿宇焚毁,只有大雁塔巍然独存。

      另一说:大雁塔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因坐落在慈恩寺内,故又名慈恩寺塔。慈恩寺是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太子李治为了追念他的母亲文德皇后而建。大雁塔初建时只有五层。武则天时重修,后来又经过多次修葺。现在的塔是七层,共64米,呈方形角锥状。塔身为青砖砌成,各层壁面作柱枋、栏额等仿木结构。每层四面都有券砌拱门。这种楼阁式砖塔,造型简洁,气势雄伟,是我国佛教建筑艺术的杰作。大雁塔底层南门两侧,镶嵌着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书写的两块石碑。一块是《大唐三藏圣教序》;另一块是唐高宗撰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侧蔓草花纹,图案优美,造型生动。这些都是研究唐代书法、绘画、雕刻艺术的重要文物。大慈恩寺是唐长安城内最著名、最宏丽的佛寺,它是唐代皇室敕令修建的。

      唐三藏——玄奘,曾在这里主持寺务,领管佛经译场,创立佛教宗派。寺内的`大雁塔又是他亲自督造的。所以大慈恩寺在*佛教史上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一直受到国内外的重视。

      寺门内,钟、鼓楼东西对峙。钟、鼓是寺院的号令,俗有"晨钟暮鼓"之说。东侧钟楼内悬吊明代铁钟一口,重三万斤,高三米多。唐代学子,考中进士后到慈恩塔下题名,谓之"雁塔题名",后沿袭成*。唐代画家吴道子、王维等曾为慈恩寺作过不少壁画,惜早已湮没。但在大雁塔下四门洞的石门楣、门框上,却保留着精美的唐代线刻画。西石门楣上的线刻殿堂图尤为珍贵。

      大雁塔东南侧,有和尚墓塔群。其中六座是清代建造的。大雄宝殿是寺院的中心建筑,殿内有三身佛、菩萨和罗汉泥塑像。是礼佛诵经之所。法堂是讲经说法的地方。堂内有阿弥陀佛铜像。

      今日的慈思寺是明代以来的规模,而寺内的殿堂则是清代末年的建筑。现在大雁塔经过修复,古塔雄伟,寺殿香火缭绕,庭院鲜花争艳,是一处特别吸引国内外游人的游览胜地。

      女士们、先生们,我们今天的游玩就到此结束了,大家可以带上家人朋友再来此地畅玩一番,期待下次再见。

      欢迎旅客们来到这里游玩!

      “雁塔题名”始于唐代。当时每次科举考试之后,新科进士除了戴花骑马遍游长安之外,还要雁塔登高,留诗题名,象征由此步步高升,*步青云。这在当时是很高的荣誉。唐代伟大诗人白居易考中进士后,登上雁塔,写下了“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的诗句,表达他少年得志的喜悦。

      到了明代,长安虽已不是国都,但当地的文人学士追慕唐代雁塔题名的韵事,在每次乡试(相当于省级考试)结束后,考中的举人都要相携登塔,题诗留名。直到现在,大雁塔有的门楣和石框上还有前人的部分题诗留存。

    [阅读全文]...

2022-03-16 05:48:28
  • 西安大雁塔导游词

  • 西安
  • 西安大雁塔导游词

      作为一名乐于助人的导游,通常需要用到导游词来辅助讲解,导游词是导游员在游览时为口头表达而写的讲解词。那么你有了解过导游词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西安大雁塔导游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雁塔位于南郊大慈恩寺内,是全国著名的古代建筑,被视为古都西安的象征。相传是唐僧从印度(古天竺)取经回来后,专门从事译经和藏经之处。因仿印度雁塔样式的修建故名雁塔。由于后来又在长安荐福寺内修建了一座较小的雁塔,为了区别,人们就把慈恩寺塔叫大雁塔,荐福寺塔叫小雁塔,一直流传至今。大雁塔*面呈方形,建在一座方约45米,高约5米的台基上。塔七层,底层边长25米,由地面至塔顶高64米。塔身用砖砌成,磨砖对缝坚固异常。塔内有楼梯,可以盘旋而上。每层四面各有一个拱券门洞,可以凭栏远眺。长安风貌尽收眼底。塔的底层四面皆有石门,门桅上均有精美的线刻佛像,传为唐代大画家阎立本的手笔。塔南门两侧的砖龛内,嵌有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褚遂良所书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和《述三藏圣教序记》两块石碑。唐末以后,寺院屡道兵火,殿宇焚毁,只有大雁塔巍然独存。

      另一说:大雁塔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因坐落在慈恩寺内,故又名慈恩寺塔。慈恩寺是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太子李治为了追念他的母亲文德皇后而建。大雁塔初建时只有五层。武则天时重修,后来又经过多次修葺。现在的塔是七层,共64米,呈方形角锥状。塔身为青砖砌成,各层壁面作柱枋、栏额等仿木结构。每层四面都有券砌拱门。这种楼阁式砖塔,造型简洁,气势雄伟,是我国佛教建筑艺术的杰作。大雁塔底层南门两侧,镶嵌着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书写的两块石碑。一块是《大唐三藏圣教序》;另一块是唐高宗撰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侧蔓草花纹,图案优美,造型生动。这些都是研究唐代书法、绘画、雕刻艺术的重要文物。大慈恩寺是唐长安城内最著名、最宏丽的`佛寺,它是唐代皇室敕令修建的。

      唐三藏——玄奘,曾在这里主持寺务,领管佛经译场,创立佛教宗派。寺内的大雁塔又是他亲自督造的。所以大慈恩寺在*佛教史上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一直受到国内外的重视。

      寺门内,钟、鼓楼东西对峙。钟、鼓是寺院的号令,俗有"晨钟暮鼓"之说。东侧钟楼内悬吊明代铁钟一口,重三万斤,高三米多。唐代学子,考中进士后到慈恩塔下题名,谓之"雁塔题名",后沿袭成*。唐代画家吴道子、王维等曾为慈恩寺作过不少壁画,惜早已湮没。但在大雁塔下四门洞的石门楣、门框上,却保留着精美的唐代线刻画。西石门楣上的线刻殿堂图尤为珍贵。

      大雁塔东南侧,有和尚墓塔群。其中六座是清代建造的。大雄宝殿是寺院的中心建筑,殿内有三身佛、菩萨和罗汉泥塑像。是礼佛诵经之所。法堂是讲经说法的地方。堂内有阿弥陀佛铜像。

      今日的慈思寺是明代以来的规模,而寺内的殿堂则是清代末年的建筑。现在大雁塔经过修复,古塔雄伟,寺殿香火缭绕,庭院鲜花争艳,是一处特别吸引国内外游人的游览胜地。

      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在*之西北部,美丽之西安市是著名之十三朝古都。有标志性建筑物钟楼、明长城遗址、华清池等等。可最雄伟、最有盛名之还要数大雁塔。

      大雁塔自唐朝以来,由玄奘法师修建,用来存放经书之佛塔。它建在大慈恩寺内,从古至今,保存完好,现在供游人参观、游览,是我国著名之旅游景点,更是著名之古城西安之象征。西安市之市徽中央就印着大雁塔,由此可见,大雁塔是当之无愧之西安之标志。

      雁塔之由来神奇玄秘。相传,在印度摩伽陀国,一个寺庙内之和尚信奉小乘佛教,吃三净食(即雁、鹿、犊肉)。一天,空中飞来一群雁。有位和尚见到群雁,信口说:“今天大家都没有东西吃了,菩萨应该知道我们肚子饿呀!”话音未落,一只雁坠死在这位和尚面前,他惊喜交加,遍告寺内众僧,都认为这是如来佛在教化他们。于是就在雁落之处,以隆重之仪式葬雁建塔,并取名雁塔。玄奘便以这个典故,修建了大雁塔。

      大雁塔最早因财力不足,只是一座五层之建筑,后来因武则天信奉佛教,将它修建到了十层。可不幸之是,五代战乱又降至七层,才有今天之七层青砖塔。塔高64。5米,地面各有一个门洞,造型简洁、气势雄伟,是我国佛教建筑艺术中之不可多得之杰作。

      从远处望去,你会发现大雁塔略有倾斜,这可是有来头之。过去,西安有过数次之地震,将塔震得像一边微有倾斜,后来,塔下身部分为土质,地下水不均匀,使大雁塔加速了沉降倾斜,现在逐渐收回地下水,使大雁塔“改邪归正”。

      大雁塔是第一批全国重点保护文物,经过一次次整修,这个七层之青砖塔变得坚固结实,大雁塔在日后之文物保护、社会建设中,不减昔日古典之美丽,笼罩这一层迷人、神秘之面纱!吸引着世人探寻佛教文化和古代东方文明。

      黄山在*唐代以前叫黟山,黟是黑样子,因为山上岩石多青黑青黑之,古人就给它起这样一名字。传说咱们中华族之先祖轩辕黄帝在完成中原统一在业、开创中华文明之后,来到这里采药炼丹,在温泉里洗澡,因而得道仙。

      亲爱之朋友,成吉思汗陵旅游区位于鄂尔多斯市东南部伊金霍洛旗之甘德尔草原上。成吉思汗陵作为一座民族之丰碑,记载着蒙古民族沧桑之历史和灿烂之文化。

      绵山,亦名绵上,后因春秋五霸之晋文公名臣介子推。它地处汾河之阴,距介休市区20公里,跨介休、灵石、沁源三市县境,最高海拔2566。6米,相对高度1000米以上,是太岳山(霍山)向北延伸之一条支脉。

      *之沿海城市,东面或南面临海居多,北面临海之却很少。烟台恰是北面临海,所以便有了一份独特之海上景观。今天我就来介绍一下烟台之海。

      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今日离别后,何日君再来?邓丽君小姐这首《何日君再来》是我们常常唱起之一首歌。但我相信,我们之间友情之花朵会常开,_地区之美景永远常在,今日离别后,什么时候你会再来?

    [阅读全文]...

2022-01-08 05:20:44
  • 赞美关于大雁的诗句古诗大全

  • 赞美
  • 赞美关于大雁的诗句古诗大全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文森《九日》

    六六雁行连八九,只待金鸡消息。——施耐庵《念奴娇·天南地北》

    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王维《伊州歌》

    浮雁沈鱼,终了无凭据。——晏几道《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

    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苔。——钱起《归雁》

    几行归去尽,片影独何之。——崔涂《孤雁》

    猎人箭底求伤雁,钓户竿头乞活鱼。——王建《寄旧山僧》

    白雁乱飞秋似雪,清露生凉夜。——吴西逸《清江引·秋居》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杜甫《孤雁》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庾信《重别周尚书》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温庭筠《瑶瑟怨》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晏殊《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韦应物《夕次盱眙县》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刘彻《秋风辞》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白居易《南湖早春》

    大都秋雁少,只是夜猿多。——高適《送郑侍御谪闽中》

    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杜牧《齐安郡晚秋》

    高馆张灯酒复清,夜钟残月雁归声。——高適《夜别韦司士》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梦回芳草思依依,天远雁声稀。——李煜《喜迁莺·晓月坠》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江总《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

    举头忽见衡阳雁。——陈达叟《菩萨蛮·举头忽见衡阳雁》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適《别董大二首》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好把音书凭过雁。——李清照《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

    鸿雁在云鱼在水。——晏殊《清*乐·红笺小字》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陆游《秋晚登城北楼》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王勃《蜀中九日》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刘长卿《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雁起青天,数行书似旧藏处。——吴文英《齐天乐·与冯深居登禹陵》

    孤雁儿

    年代:【宋】作者:【李清照】体裁:【词】

    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藤床纸帐朝眠起,

    说不尽无佳思。

    沈香烟断玉炉寒,

    伴我情怀如水。

    笛里三弄,

    梅心惊破,

    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

    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

    肠断与谁同倚?

    [阅读全文]...

2021-11-30 07:15:44
  • 描写大雁塔音乐喷泉的好词佳句

  • 音乐
  • 我去过最大的音乐喷泉广场;这西安市大雁塔广场,可惜时间不凑巧没有亲眼目睹到它的景观;也经常看到潘天寿广场的彩灯喷泉,可惜没有音乐。这次去宁波,有幸看到了盼望已久的音乐喷泉,真叫人百看不厌,赞口不绝。

    夜幕降临时,我们来到了天一广场。这里人山人海,欢声笑语,真是一个繁华的世界。

    “到点了,音乐喷泉要来了!”人群不知是谁欢快地叫了起来。话音刚落,只见半空中传来悠扬的乐曲声,喷泉“唰”的一下,扭动优美的舞姿把水花向四处甩,五彩的灯光从水池中向水花照射着。顿时,喷泉的水柱,水花呈现出多种色彩。有时是橙红色的十分耀眼,洒下来的水花形成了雾,如同一抹抹红霞;有时是碧绿色的,形成一幕翡翠珠帘;有时是紫色的、玫瑰红的,朦朦胧胧,水花、柱形成了一位位神秘的魔法师;有时又是宝蓝色的,好似仙女给观众们捧上成千上万颗宝石。

    过了一会儿,乐曲声一下子激昂起来,喷泉的声音如雷贯耳,淹没了人们的欢笑声,水柆一蹿而上,形成了十几米高的墙,水花从半空抛洒下来,有的成了美丽的烟花,有的像碎金子撒落下来。我仔细一听,哦!原来是《西班牙斗牛士》乐曲,怪不得喷泉的水柱那么欢腾。忽然,乐曲声嘎然而止,喷泉也好像紧急刹车,最后一股水花“啪”的一下摔成千万锭银子。紧接着一曲优美的《天鹅舞》彼起此伏,喷泉摆动着婀娜多姿的舞步。最美的要数左右两旁荷花形的喷泉笼头了,不住地旋转,一会儿把水花耍得像水晶花复,一会儿把水花耍得像一位位敦煌飞天美女,舞动着轻纱,流光溢彩,看得我们都如痴如醉……水幕电影还把我们带入了童话世界。

    我去过最大的音乐喷泉广场;这西安市大雁塔广场,可惜时间不凑巧没有亲眼目睹到它的景观;也经常看到潘天寿广场的彩灯喷泉,可惜没有音乐。

    这次去宁波,有幸看到了盼望已久的音乐喷泉,真叫人百看不厌,赞口不绝。 夜幕降临时,我们来到了天一广场。

    这里人山人海,欢声笑语,真是一个繁华的世界。 “到点了,音乐喷泉要来了!”人群不知是谁欢快地叫了起来。

    话音刚落,只见半空中传来悠扬的乐曲声,喷泉“唰”的一下,扭动优美的舞姿把水花向四处甩,五彩的灯光从水池中向水花照射着。顿时,喷泉的水柱,水花呈现出多种色彩。

    有时是橙红色的十分耀眼,洒下来的水花形成了雾,如同一抹抹红霞;有时是碧绿色的,形成一幕翡翠珠帘;有时是紫色的、玫瑰红的,朦朦胧胧,水花、柱形成了一位位神秘的魔法师;有时又是宝蓝色的,好似仙女给观众们捧上成千上万颗宝石。 过了一会儿,乐曲声一下子激昂起来,喷泉的声音如雷贯耳,淹没了人们的欢笑声,水柆一蹿而上,形成了十几米高的墙,水花从半空抛洒下来,有的成了美丽的烟花,有的像碎金子撒落下来。

    我仔细一听,哦!原来是《西班牙斗牛士》乐曲,怪不得喷泉的水柱那么欢腾。忽然,乐曲声嘎然而止,喷泉也好像紧急刹车,最后一股水花“啪”的一下摔成千万锭银子。

    紧接着一曲优美的《天鹅舞》彼起此伏,喷泉摆动着婀娜多姿的舞步。最美的要数左右两旁荷花形的喷泉笼头了,不住地旋转,一会儿把水花耍得像水晶花复,一会儿把水花耍得像一位位敦煌飞天美女,舞动着轻纱,流光溢彩,看得我们都如痴如醉……水幕电影还把我们带入了童话世界。

    描写喷泉的句子

    1、这时,音乐激情迸发,喷泉喷得足有20米高,在空中一飞一飞的,如飞珠滚玉一般,像一个身材很好的舞蹈家在舞动着她美丽的身姿。大雁塔上的一道紫光射过来,喷泉上仿佛起了一层紫色的烟云,似水,似云,似烟,似雾,有一种似乎神秘的感觉。

    2、喷泉随音乐节奏的改变,一会儿如千古传诵的梁祝翅膀,轻盈的相对翩翩起舞在轻柔的低语间,感触柔水般的无奈和坚贞,五彩的水诉说着淡淡的永恒,一会儿又如狂风暴雨般的激|情,喷泉直上云宵带着心中激昂的色彩如神六升天,心中便有了刹那间幸福和骄傲,一会儿又雄鹰展翅七,彩水流描绘北仑的美好蓝天。

    3、当白光射来的时候,水柱变得晶莹剔透,一粒粒水珠像一颗颗钻石闪闪发光;当绿色灯光射过来的时候,喷泉又变成了一片森林;当蓝色光照过来的时候,喷泉又是一片海洋,而红色光照射过来的时候,喷泉是一团燃烧的火焰…

    4、喷泉的四周装满了五颜六色的灯。每当夜幕降临,音乐响起,水就随着节奏往上前后左右喷洒,水柱分三四层,每层的高度不同,形成各种形状。中间的一条大水柱越冲越高,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水花有的像降落伞,有的像仙女撒花,还有的一飞冲天,仿佛直达天庭……

    5、过了一会儿,音乐轻声地响了起来,喷泉像火山爆发似的直冲云霄,又散落到了水池中,五颜六色的水珠随着乐声的高低不断变化,有些泉这边摆一下,那边摆一下,好像在和我们挥手问好呢!它旁边的几个小喷泉手“拉”着手,这里蹦蹦那里跳跳,前仰仰,后府府,再弯弯腰,活像一个小娃娃,可爱极了。

    6、伴随着动听的乐曲声,喷泉的最外层开始喷水,形成了一圈圆形的低矮的水柱。紧接着,圆形喷泉的中间的几圈又有无数支水柱喷了上来。水柱随着音乐的节拍不断变换着舞姿,时而忽高忽低,时而忽左忽右,时而呈柱状,时而呈倒立的喇叭状,就像是一个个翩翩起舞的舞蹈家。喷泉的舞姿热来热美,有时像天女散花;有时像孔雀开屏;有时像水中芭蕾……

    描写喷泉的句子

    1、这时,音乐激情迸发,喷泉喷得足有20米高,在空中一飞一飞的,如飞珠滚玉一般,像一个身材很好的舞蹈家在舞动着她美丽的身姿。大雁塔上的一道紫光射过来,喷泉上仿佛起了一层紫色的烟云,似水,似云,似烟,似雾,有一种似乎神秘的感觉。

    2、喷泉随音乐节奏的改变,一会儿如千古传诵的梁祝翅膀,轻盈的相对翩翩起舞在轻柔的低语间,感触柔水般的无奈和坚贞,五彩的水诉说着淡淡的永恒,一会儿又如狂风暴雨般的激|情,喷泉直上云宵带着心中激昂的色彩如神六升天,心中便有了刹那间幸福和骄傲,一会儿又雄鹰展翅七,彩水流描绘北仑的美好蓝天。

    3、当白光射来的时候,水柱变得晶莹剔透,一粒粒水珠像一颗颗钻石闪闪发光;当绿色灯光射过来的时候,喷泉又变成了一片森林;当蓝色光照过来的时候,喷泉又是一片海洋,而红色光照射过来的时候,喷泉是一团燃烧的火焰…

    4、喷泉的四周装满了五颜六色的灯。每当夜幕降临,音乐响起,水就随着节奏往上前后左右喷洒,水柱分三四层,每层的高度不同,形成各种形状。中间的一条大水柱越冲越高,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水花有的像降落伞,有的像仙女撒花,还有的一飞冲天,仿佛直达天庭……

    5、过了一会儿,音乐轻声地响了起来,喷泉像火山爆发似的直冲云霄,又散落到了水池中,五颜六色的水珠随着乐声的高低不断变化,有些泉这边摆一下,那边摆一下,好像在和我们挥手问好呢!它旁边的几个小喷泉手“拉”着手,这里蹦蹦那里跳跳,前仰仰,后府府,再弯弯腰,活像一个小娃娃,可爱极了。

    6、伴随着动听的乐曲声,喷泉的最外层开始喷水,形成了一圈圆形的低矮的水柱。紧接着,圆形喷泉的中间的几圈又有无数支水柱喷了上来。水柱随着音乐的节拍不断变换着舞姿,时而忽高忽低,时而忽左忽右,时而呈柱状,时而呈倒立的喇叭状,就像是一个个翩翩起舞的舞蹈家。喷泉的舞姿热来热美,有时像天女散花;有时像孔雀开屏;有时像水中芭蕾……

    我最喜欢看的还数广场中央的喷泉了,随着音乐的节拍,喷泉有时像波浪,此起彼伏;有时像一只大花篮,里面装满了各式各样的花朵;有时像一根擎天柱直冲云霄,一阵风吹过来,吹倒了擎天柱,变成一片烟雾,慢慢地向远处飘去.喷泉在不同颜色的灯光照射下,变幻出千奇百怪的效果.当白光射来的时候,水柱变得晶莹剔透,一粒粒水珠像一颗颗钻石闪闪发光;当绿色灯光射过来的时候,喷泉又变成了一片森林;当蓝色光照过来的时候,喷泉又是一片海洋,而红色光照射过来的时候,喷泉是一团燃烧的火焰……啊,喷起来了!中间的水花直冲天霄,边上的水也随着音乐翩翩起舞.喷泉一收一合,让我的身子也摆动了起来.音乐优美了起来,水花也放轻了脚步,柔和的向我们招手.音乐响亮了些,水花也跟着节奏:强弱弱,强弱弱.就像人一样灵活地舞动身子.音乐的声音隆重了起来,水花也慢慢便大了,这是,一阵风吹来,真可以感觉到喷泉的气势……我心中的波浪也一个接着一个,真不敢想象,喷泉随着音乐可以这样千姿百态,美丽极了!当音乐喷泉结束后,我不禁赞叹:“这音乐喷泉真美啊!”。

    我最喜欢看的还数广场中央的喷泉了,随着音乐的节拍,喷泉有时像波浪,此起彼伏;有时像一只大花篮,里面装满了各式各样的花朵;有时像一根擎天柱直冲云霄,一阵风吹过来,吹倒了擎天柱,变成一片烟雾,慢慢地向远处飘去。喷泉在不同颜色的灯光照射下,变幻出千奇百怪的效果。当白光射来的时候,水柱变得晶莹剔透,一粒粒水珠像一颗颗钻石闪闪发光;当绿色灯光射过来的时候,喷泉又变成了一片森林;当蓝色光照过来的时候,喷泉又是一片海洋,而红色光照射过来的时候,喷泉是一团燃烧的火焰……

    啊,喷起来了!中间的水花直冲天霄,边上的水也随着音乐翩翩起舞。喷泉一收一合,让我的身子也摆动了起来。音乐优美了起来,水花也放轻了脚步,柔和的向我们招手。音乐响亮了些,水花也跟着节奏:强弱弱,强弱弱。就像人一样灵活地舞动身子。音乐的声音隆重了起来,水花也慢慢便大了,这是,一阵风吹来,真可以感觉到喷泉的气势……我心中的波浪也一个接着一个,真不敢想象,喷泉随着音乐可以这样千姿百态,美丽极了!当音乐喷泉结束后,我不禁赞叹:“这音乐喷泉真美啊!”

    1随着音乐的节拍,喷泉有时像波浪,此起彼伏;有时像一只大花篮,里面装满了各式各样的花朵;有时像一根擎天柱直冲云霄,一阵风吹过来,吹倒了擎天柱,变成一片烟雾,慢慢地向远处飘去。

    2啊,喷起来了!中间的水花直冲天霄,边上的水也随着音乐翩翩起舞。喷泉一收一合,让我的身子也摆动了起来。音乐优美了起来,水花也放轻了脚步,柔和的向我们招手。音乐响亮了些,水花也跟着节奏:强弱弱,强弱弱。

    3就像人一样灵活地舞动身子音乐的声音隆重了起来,水花也慢慢便大了,这是,一阵风吹来,真可以感觉到喷泉的气势……我心中的波浪也一个接着一个,真不敢想象,喷泉随着音乐可以这样千姿百态,美丽极了!当音乐喷泉结束后,我不禁赞叹:“这音乐喷泉真美啊!”

    蓬勃向上 气势如虹

    [阅读全文]...

2022-03-10 23:10:54
  • 关于大雁的诗句古诗(描写大雁的古诗10首)

  •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鸿雁作为审美对象,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鸿雁是随阳之鸟,它虽然在季节和环境的渲染下带有“秋”的意象,但它与蟋蟀、鸣蝉等秋虫之美仍有所不同。秋虫潜鸣,是对寒冷的畏惧和哀叹;鸿雁南翔,则是对寒冷的抗争,对光明与温暖的追求和向往。听秋虫之浅吟低唱,不免产生物华将尽的寂寥之感;看鸿雁之布阵南征,则令人心境开阔,精神振奋。故秋虫的审美基调表现为凄清低婉,鸿雁的审美基调则主要表现为辽阔高远。

    一、鸿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乘着长风,奋力飞往南方越冬。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在古诗词中,文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

    二、以鸿雁来指代书信,或托鸿雁传书,抒思乡怀亲之情。

    “鸿雁传书”的“来龙”即传说有着两个版本,一个是“男人版”:出自《汉书·苏武传》中“苏武牧羊”的故事。据载,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汉朝使臣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匈奴君主)扣留,他不肯就范,单于便将他流放到北海(今贝加尔湖)无人区牧羊。19年后,汉昭帝继位,汉匈和好,结为姻亲。汉朝使节来匈,要求放苏武回去,但单于不肯,却又说不出口,便谎称苏武已经死去。后来,汉昭帝又派使节到匈奴,和苏武一起出使匈奴并被扣留的副使常惠,通过禁卒的帮助,在一天晚上秘密会见了汉使,把苏武的情况告诉了汉使,并想出一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天子在上林苑打猎时,射到一只大雁,足上系着一封写在帛上的信,上面写着苏武没死,而是在一个大泽中。”汉使听后非常高兴,就按照常惠的话来责备单于。单于听后大为惊奇,却又无法抵赖,只好把苏武放回。苏武因此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有气节的外交官,而“鸿雁传书”一时亦被传为美谈,这只虚拟的大雁就从此成为了中国邮政翩翩展翅的象征的雏形。

    有关“鸿雁传书”,民间还流传着另一个凄美的“女人版”:唐朝薛*贵远征在外,妻子王宝钏苦守寒窑数十年矢志不移。有一天,王宝钏正在野外挖野菜,忽然听到空中有鸿雁的叫声,勾起她对丈夫的思念。动情之中,她请求鸿雁代为传书给远征在外的薛*贵,好心的大雁欣然同意,可是荒郊野地哪里去寻笔墨?情急之下,她便撕下罗裙,咬破指尖,用鲜血写下了一封盼望夫妻早日团圆的家书,让鸿雁捎去。

    三、以鸿雁喻人生际遇、人生精神境界。

    1、在古诗词中,文人常常以“孤鸿”、“哀鸿”的悲鸣来喻人生遭遇的凄凉悲惨。如《诗经·小雅·鸿雁》中有:“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此哲人,谓我劬劳。维彼愚人,谓我宣骄。”该诗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哀呜之声不绝。*常常以“哀鸿”喻在天灾人祸中到处都是流离失所、*呼号的饥民,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

    2、鸿雁是候鸟,春秋迁徙。在古诗词中,诗人常常取鸿雁春秋迁徙,一生漂泊无定,没有依靠,喻人生遭遇的凄凉悲苦。如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首词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期写的,苏轼用比兴的手法,以缥缈的“孤鸿”喻“幽人”,孤鸿惊恐不安,心怀幽恨,拣尽寒枝,都不肯栖息,只得归宿于荒冷的沙洲,这正是苏轼贬居黄州时心情与处境的写照。

    3、鸿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乘着长风,飞往南方越冬。在古诗词中,诗人常常取鸿雁翱翔于天际,自由自在,喻一种超然于物外,自由自在的人生精神境界。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赠秀才入军》)是嵇康的名句,诗人的视线追随着天空中自由飞翔的鸿雁,随归鸿远去的,不仅仅是目光,也是他那渴望精神自由的心灵。他已化身飞鸟,神游寥阔长空,达到一种超然玄远的境界—道家向往的逍遥游的境界。

    赠秀才入军·息徒兰圃

    魏晋–嵇康

    息徒兰圃,秣马华山。

    流磻*皋,垂纶长川。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嘉彼钓翁,得鱼忘筌。

    郢人逝矣,谁与尽言?

    诗人想象嵇喜行军之暇领略山水乐趣的情景。他将在长满兰草的野地上休息,在鲜花盛开的山坡上喂马,在草地上弋鸟,在长河里钓鱼。一边若有所思地目送南归的鸿雁,一边信手抚弹五弦琴。他的心神游于天地自然之中,随时随地都对自然之道有所领悟。显然这里所写的与其说是征人生活,不如说是抒写诗人自己纵心自然的情趣。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宋–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整首诗运用陪衬、烘托和夸张的手法,没有一句正面直接描写楼高,句句从俯视纵观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渺远、开阔、高耸等情状落笔,却无处不显出楼高,不露斧凿痕迹,自然浑成,巧夺天工。

    闺怨

    唐-沈如筠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诗写得情意动人。三四两句尤为精妙,十字之外含意很深。“孤月”之“孤”,流露了思妇的孤单之感。但是,明月是可以跨越时空的隔绝,人们可以千里相共的。愿随孤月,流照亲人,写她希望从愁怨之中解脱出来,显出思妇的感情十分真挚。

    霜月

    唐-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仅从文本看,诗写深秋月夜景色,然不作静态描写,而借神话传说宛言月夜冷艳之美。首句以物候变化说明霜冷长天,深秋已至。次句言月华澄明,天穹高迥。三四句写超凡神女,争美竞妍。诗以想像为主,意境清幽空灵,冷艳绝俗。颇可说明义山诗之唯美倾向。

    长安秋望

    唐-杜牧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这是一曲高秋的赞歌。题为“长安秋望”,重点却并不在最后的那个“望”字,而是赞美远望中的长安秋色。“秋”的风貌才是诗人要表现的直接对象。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阅读全文]...

2022-02-14 18:57:45
  • 关于大雁的诗句 关于大雁的诗句古诗

  •   1、——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2、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3、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韦应物《闻雁》

      4、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徐昌图《临江仙·饮散离亭西去》

      5、莫道春来便归去,江南虽好是他乡。——王恭《春雁》

      6、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7、——曹操《蒿里行》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8、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

      9、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10、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李益《春夜闻笛》

      11、古戍三秋雁,高台万木风。——屈大均《鲁连台》

      12、——江总《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 雁足无书古塞幽。

      13、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苔。——钱起《归雁》

      14、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韩翃《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15、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16、芦酒烧蓬媛,霜鸿捻箭看。黄河古城道,秋雪白漫漫。——李廓《送振武将军》

      17、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冷清清暮秋时候。——关汉卿《沉醉东风·重九》

      18、——陈达叟《菩萨蛮·举头忽见衡阳雁》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19、大都秋雁少,只是夜猿多。——高適《送郑侍御谪闽中》

      20、——韦承庆《南中咏雁诗》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阅读全文]...

2022-04-12 23:38:47
大雁塔古诗的原文 - 句子
大雁塔古诗的原文 - 语录
大雁塔古诗的原文 - 说说
大雁塔古诗的原文 - 名言
大雁塔古诗的原文 - 诗词
大雁塔古诗的原文 - 祝福
大雁塔古诗的原文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