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病毒》的古诗

关于《木兰花病毒》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木兰花病毒》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木兰花病毒》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木兰花病毒》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600) 语录(32) 说说(67) 名言(1) 诗词(2k+) 祝福(1k+) 心语(1)

  • 木兰花古诗全文(关于木兰花品质的诗句离骚)

  • 品质,离骚
  •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清代: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一作:却道故心人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一作:泪雨零 / 夜雨霖)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

    宋代:辛弃疾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木兰花·城上风光莺语乱

    宋代:钱惟演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情怀渐觉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昔年多病厌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浅。

    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宋代:辛弃疾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管送归船。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

    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想夜半承明,留教视草,却遣筹边。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殢酒只依然。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

    木兰花·晚妆初了明肌雪

    五代:李煜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春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光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木兰花慢·中秋饮酒

    宋代:辛弃疾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木兰花·燕鸿过后莺归去

    宋代:晏殊

    燕鸿过后莺归去。细算浮生千万绪。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

    闻琴解佩神仙侣。挽断罗衣留不住。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

    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

    宋代:晏殊

    池塘水绿风微暖。记得玉真初见面。重头歌韵响铮琮,入破舞腰红乱旋。

    玉钩阑下香阶畔。醉后不知斜日晚。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

    木兰花慢·*上送张仲固帅兴元

    宋代:辛弃疾

    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想剑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战东归。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编书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安得车轮四角,不堪带减腰围。

    木兰花·立春日作

    宋代:陆游

    三年流落巴山道,破尽青衫尘满帽。身如西瀼渡头云,愁抵瞿塘关上草。

    春盘春酒年年好,试戴银旛判醉倒。今朝一岁大家添,不是人间偏我老。

    木兰花·秋千院落重帘暮

    宋代:晏几道

    秋千院落重帘暮,彩笔闲来题绣户。墙头丹杏雨余花,门外绿杨风后絮。

    朝云信断知何处?应作襄王春梦去。紫骝认得旧游踪,嘶过画桥东畔路。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宋代:张先

    [阅读全文]...

2022-02-05 18:31:02
  • 宋祁:木兰花

  •   《木兰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彀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云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释:

      1、縠皱波纹:形容波纹细如皱纹。縠(hú)皱:即皱纱,有皱褶的纱。棹:船桨,此指船。

      2、闹:浓盛。

      3、浮生:指飘浮无定的短暂人生。

      4、肯爱:岂肯吝惜,即不吝惜。一笑:特指美人之笑。

      5、持酒:端起酒杯。

      翻译:

      信步东城感到春光越来越好,

      皱纱般的水波上船儿慢摇。

      条条绿柳在霞光晨雾中轻摆曼舞,

      粉红的杏花开满枝头春意妖娆。

      总是抱怨人生短暂欢娱太少,

      怎肯为吝惜千金轻视欢笑?

      让我为你举起酒杯奉劝斜阳,

      请留下来把晚花照耀。

      赏析:

      此词上片从游湖写起,讴歌春色,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鲜明的早春图;下片则一反上片的明艳色彩、健朗意境,言人生如梦,虚无缥缈,匆匆即逝,因而应及时行乐,反映出“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寻欢作乐思想。作者宋祁因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而名扬词坛,被世人称作红杏尚书。

      起首一句泛写春光明媚。第二句以拟人化手法,将水波写得生动、亲切而又富于灵性。“绿杨”句写远处杨柳如烟,一片嫩绿,虽是清晨,寒气却很轻微。“红杏”句专写杏花,以杏花的盛开衬托春意之浓。词人以拟人手法,着一“闹”字,将烂漫的大好春光描绘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

      过片两句,意谓浮生若梦,苦多乐少,不能吝惜金钱而轻易放弃这欢乐的瞬间。此处化用“一笑倾人城”的典故,抒写词人携妓游春时的心绪。结拍两句,写词人为使这次春游得以尽兴,要为同时冶游的朋友举杯挽留夕阳,请它在花丛间多陪伴些时候。这里,词人对于美好春光的留恋之情,溢于言表,跃然纸上。

      这首词章法井然,开阖自如,言情虽缠绵而不轻薄,措词虽华美而不浮艳,将执着人生、惜时自贵、流连春光的情怀抒写得淋漓尽致,具有不朽的艺术价值。

    [阅读全文]...

2021-12-22 05:01:32
  • 减字木兰花·回风落景古诗词

  • 减字木兰花·回风落景古诗词

      古诗原文

      五月二十四日,会无咎之随斋。主人汲泉置大盆中,渍白芙蓉,坐客翛然,无复有病暑意。

      回风落景。散乱东墙疏竹影。满坐清微。入袖寒泉不湿衣。

      梦回酒醒。百尺飞澜鸣碧井。雪洒冰麾。散落佳人白玉肌。

      译文翻译

      五月二十四日,在晁补之扬州的寓所与他会面。主人从井里汲水灌入大盆中,浸泡白荷花,在座的`客人无拘无束,没有苦于酷暑的感觉。

      清风回旋。东墙之上落着斑驳竹影。在座的客人都感到清爽舒适。

      醉梦方醒。从苔藓遍布的井中汲水。清凉的泉水洒在白荷花上。

      注释解释

      减字木兰花: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简称《减兰》。《张子野词》入“林钟商”,《乐章集》入“仙吕调”。双调四十四字,与《木兰花》相比,前后片第一、三句各减三字,改为*仄韵互换格,每片两仄韵,两*韵。又有《偷声木兰花》,入“仙吕调”。

      无咎:晁补之的字。晁补之,北宋文学家,苏门四学士之一。时任扬州通判,东坡为吏。

      渍:浸泡

      翛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洒脱自如。

      无复有病暑意:不再有苦于酷暑的感觉了。

      景:通假字,同”影“

      百尺飞澜鸣碧井:从布满青苔的井中汲水。

      雪洒冰麾。散落佳人白玉肌:指清凉的井水洒在白荷花上。白玉肌:白荷花。

    [阅读全文]...

2022-07-03 21:03:11
  • 描写木兰花诗句

  • 描写木兰花诗句

      木兰花真美啊!它为春天增添了亮丽的'色彩,我很喜欢它。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的描写木兰花诗句,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杜牧

      题木兰庙

      弯弓征战作男儿, 梦里曾经与画眉。

      几度思归还把酒, 佛云堆上祝明妃。

      白居易

      <戏题木兰花>

      紫房日照胭脂拆,素艳风吹腻粉开。

      怪得独饶脂粉态,木兰曾作女郎来。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 夕餐秋菊之落英”,“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木兰花慢 以上振绮堂刻本赵待制遗稿。朱本》 元代 :赵雍

      恨匆匆赋别,回首望,一长嗟。记执手临流,迟迟去马,浩浩*沙。此际黯然肠断,柰一痕、明月两天涯。南去孤舟渐远,今宵宿向谁家。别来旬日未曾过,如隔几年华。纵极目层崖,故人何处,泪落兼葭。聚散古今难必,且乘风、高咏木兰花。但愿朱颜长好,不愁水远山遐。

      《苏州十咏其二·木兰堂》 宋代:范仲淹

      堂上列歌锺,多惭不如古。却羡木兰花,曾见霓裳舞

      《次韵何伯温三首》 宋代:洪咨夔

      庭前木兰花,皦皦扶春阳。鹤鸣夜漏午,步花独歌商。低迷露湿衣,浩荡月满梁。深省渺谁语,中心空自藏。

      《春日闲居》 明代:王女郎

      浓阴柳色罩窗纱,风送炉烟一缕斜。庭草黄昏随意绿,子规啼上木兰花。

      《新市杂咏十首》 宋代:华岳

      朱门粉壁谪仙家,柳外秋鞑衬落霞。一涧碧云流不去,木兰舟系木兰花。

      《闽中春暮》 明代:张羽

      吴山入梦驿程赊,身逐孤帆客海涯。九十日春多是雨,三千里路未归家。桄榔土润蛮烟合,杨柳江深瘴雾遮。倚遍阑干愁似海,杜鹃啼过木兰花。

      《闽中春暮》 唐代:裴廷裕

      吴山入梦驿程赊,身逐孤帆客海涯。九十日春多是雨,三千里路未归家。桄榔土润蛮烟合,杨柳江深瘴雾遮。倚遍阑干愁似海,杜鹃啼过木兰花。

      《塘下行》 唐代:孟郊

      塘边日欲斜,年少早还家。徒将白羽扇,调妾木兰花。不是城头树,那栖来去鸦。

    [阅读全文]...

2022-03-20 13:08:32
  • 钱惟演:木兰花

  •   《木兰花》

      钱惟演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

      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情怀渐觉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

      昔年多病厌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浅。

      赏析:

      词中用清丽的语言描绘了春声、春色,首句的“乱”字用得极好,将春景渲染得十分生动热闹,而群莺乱啼已是暮春天气,这里也暗含春光将尽之意。作者又用明丽的景色来反衬自己凄黯的心情,以及对于年光飞逝,生命无多的感伤。末二句以借酒浇愁来表现他无可奈何的心情,又隐约地显示了他对生命的留恋,尤其传神。以绮艳之语寓政治情怀,词格颇为委婉。

    [阅读全文]...

2022-02-20 08:30:33
  • 秦观:减字木兰花

  •   《减字木兰花》

      秦观

      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

      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

      黛蛾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

      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赏析:

      这首词抒写了闺中思妇念远怀人的忧郁愁情。全词托思妇自诉口吻,以“愁”字贯串始终。“天涯”点明所思远隔,“旧恨”说明分离已久,四字写出空间、时间的悬隔。“独自凄凉人不问”表面讲无人过问,无人安慰,实际是说自己没有一个可以倾诉离愁的人。“欲见回肠”两句犹如思妇的自言自语,谁想看我的愁肠环曲吗?“黛蛾”两句乃思妇为自己的蹙眉愁容作一写真,愁眉“长敛”正与胸怀“旧恨”相映。“春风吹”补出思妇恰因伤春而触离愁。“困倚危楼”二句写思妇愁望空虚,一个“困”字传达出思妇独倚高楼日久的困乏、倦怠和失望无聊的情绪。“过尽”二字写思妇眺望大雁归来过尽情景,“飞鸿”意象从来是为离人传递书信的象征,而今只见大雁排列着人字或一字队列飞过,却不见行人归来,连封书信也未见到,自然睹雁阵而“字字愁”啦!全词情调凄哀,意境含蓄,得南唐词风范,而语辞清丽隽永,风格情韵深远,则是秦词本色。

    [阅读全文]...

2022-05-12 18:13:18
  • 天女木兰花什么时候开

  • 知识,养花
  • 天女木兰花什么时候开

      天女木兰花一般指天女花。 天女花(学名:Oyama sieboldii (K. Koch) N. H. Xia et C. Y. Wu)是木兰科木兰属植物,落叶小乔木,高可达10米,天女木兰花什么时候开呢?下面小编整理了天女木兰花什么时候开,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木兰花期为4-5月间。

      木兰为落叶或常绿的乔木或灌木。

      树皮、叶、花有香气。,托叶大,脱落后留存枝上有环状托叶痕,花大,单生枝顶或叶腋,两性,萼片和花瓣很相似分化不明显(统称花被),排列成数轮,分离,花托柱状;雄蕊、雌蕊均为多数,分离,螺旋状排列。果实为聚合果,背缝开裂,稀为翅果或浆果。种子胚小,胚乳丰富。

      主要价值

      天女木兰花。是世界上稀有的珍贵树种之一。

      在辽宁本溪的草河掌山区为多,可广泛用于食品、化工、医药、卷烟 、糖果、化妆品等,是增香剂制品的最好原料,国家轻工部已把它列为得料的重要原料之一。天女木兰是木兰属植物家族中的一个成员,因为它的花颇象牡丹,辽东地区的人们称之为山牡丹。

      天女木兰是一种落叶小乔木,树高5-10米,对生长环境选择性很强,一旦环境遭受严重破坏,便生长不良,以致消逝,天女木兰的花和叶可提取芳香油,其种子的含油量达23%,油可做肥皂等用,天女木兰木材常用于制器具及雕刻。天女木兰花大而美,是一种很好的观赏植物。

      园艺价值

      天女花株形美观,枝叶茂盛,花色美丽,具长花梗,随风招展,犹如天女散花。为著名的庭园观赏树种。天女花是值得引种和扩大人工栽培的木本花卉。

      经济价值

      天女花是值得引种和扩大人工栽培的木本花卉,花可制香浸膏,也是重要的香精植物资源。叶片也可蒸芳香油,含油量达l%;种子含油量很高,油是重要的'日用化工原料。精油经分析含有19种成分,这些成分除用于香料外,还可药用。

      天女木兰的5年生以上的木本,可以用作稀有木本花卉的嫁接用,比如白玉兰,南朴等,正是天女木兰有着良好的适应环境能力,其嫁接成活率相当高。

      美白功效

      从天女木兰的花朵和树枝提取得到美白功效成分厚朴酚,其从以下途径达到美白效果:

      (1)通过抑制1L-1a(炎症因子)和降低NO(一氧化氮)的生成,显著抑制黑色素的形成。

      (2)具有抗氧化功效,清除自由基。

      (3)抑制黑素体从黑素细胞转运到角质细胞。

    [阅读全文]...

2022-06-10 16:17:36
  • 《减字木兰花》原文及翻译赏析

  • 学生
  • 《减字木兰花》原文及翻译赏析(精选18篇)

      《减字木兰花》是北宋诗人王安国的诗词作品,这是一首写男女离愁的词作,“画桥流水,雨湿落红飞不起”,勾画出一片暮春的景色,使人顿生春情,这是景中寓情。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减字木兰花》原文及翻译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江南游女,问我何年归得去。雨细风微,两足如霜挽纻衣。

      江亭夜语,喜见京华新样舞。莲步轻飞,迁客今朝始是归。

      翻译

      流落黄州他乡的歌女,你问我哪一年能回朝廷?今天,细雨微风,你仍挽起麻衣裤,将如霜白的两脚插在水里。

      临皋亭里,我俩悄悄夜语,仿佛喜悦地看到了当年京城宫廷那流行式的舞景,和那舞女轻飘如飞的莲花舞步。贬居他乡的文人,今天算是启程返回京城。

      注释

      纻衣:麻衣。

      江亭:长江畔上临皋亭。

      京华:京城开封。

      迁客:指流浪的文人,常与骚人连在一起。

      创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四月,苏轼遵照圣旨离黄赴汝,仍任团练副使。该词是临行之前苏轼写给妻子王朝云的,表达了二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

      赏析

      上片,写王朝云与苏轼一样过着艰苦的生活,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开头两句,以发问的句式,突出王朝云这位“江南游女”的憧憬,问苏轼“何年归得去”朝廷?文后并未立即回答,为下片的行文留下了回味的伏笔。接着第三、四句,采用特写细节的笔法,通过“两足如霜”这些细节,以小见大地突出“江南游女”王朝云饱尝风雨,与苏轼患难与共的坚强性格。

      下片,以梦幻与现实相结合的手法,再现了王朝云与苏轼美好的夜话。“江亭夜语,喜见京华新样舞,莲步轻飞”。先推出“夜语”的背景“江亭”。这是极为美丽的长江线上的景观。再推出梦幻般的昔日风流镜头:“喜见京华新样舞,莲步轻飞”。“新样舞”令他们眼花缭乱,“莲步轻飞”,令他们神魂颠倒。一个“喜”字,生动地传达了他们当年的荣耀,一个“见”字,准确地重现出昔日的风光。正因如此,“迁客今朝始是归”就暗含了苏轼的人生命运将被改变,令人感到万幸。“迁客今朝始是归”恰好与词的开头“何年归得去”问语相呼应,王朝云的欲归去的美好心愿得以满足。事实上,苏轼离黄赴汝并不很久,第二年又奉宋神宗之命复朝奉郎赴登州,接着任尚书礼部郎中、起居舍人、中书舍人等职。

      全词,以苏轼与王朝云之间的对答为中心线,疏解了苏轼积郁四年多的愁情。尤其 “江亭夜语”,更使苏轼风流蕴藉,心旷神怡。从与王朝云的“夜语”到他们“始是归”的现实,既是苏轼宣布贬居生涯的终结,更是苏轼写作离别诗词艺术境界的升华。以点代面,淋漓尽致。

      减字木兰花·竞渡

      朝代:宋代

      作者:黄裳

      原文: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

      竞渡的龙舟高高地挂起一面面红旗,从柳阴深处的水洲出击。鼓声像春天的雷电,冲破烟雾,劈开波涛,直奔远处夺标目的地。

      围观人群的欢呼声震天动地,有惊退万人争战的豪气。在金碧辉煌的小阁楼西,夺得锦标的龙舟获得第一名回来了。

      注释

      ①减字木兰花:词牌名,简称《减兰》。《张子野词》入“林钟商”,《乐章集》入“仙吕调”。双调四十四字,即就《木兰花》的前后片第一、三句各减三字,改为*仄韵互换格,每片两仄韵转两*韵。[2]? ②竞渡(dù):划船比赛。每年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为表达对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尊敬和怀念,在民间形成的一种传统风俗。

      ③红旗高举:高高举起红旗。

      ④渚(zhǔ):水中间的小洲。

      ⑤春雷:形容鼓声像春雷一样响个不停。

      ⑥远远回:形容龙舟的速度之快。

      ⑦惊退万人争战气:龙舟竞争之激烈气势,就像打仗一样,把观众都惊呆了。

      ⑧金碧楼西:领奖处装饰得金碧辉煌。

      ⑨衔(xián)得:夺得。

      ⑩锦标:古时的锦标,也就是一面彩缎的奖旗,一般都悬挂在终点岸边的一根竹竿上,从龙舟上就可以摘取到。

      赏析:

      作者:佚名

      黄裳的这首词以龙舟竞渡为题材,颇具历史价值。龙舟竞渡,即赛龙船。相传伟大诗人屈原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投汨罗江自杀,人民为了纪念他,每逢端午节,常举行竞渡,象征抢救屈原生命,以表达对爱国诗人的尊敬和怀念。这一活动,后来成为民间的一种风俗。当地居民准备轻便快船,选拔优秀船员,到节日,在附*江河举行竞赛活动。男女老幼,官员百姓,纷纷集聚赛区观赏助兴。南朝宗懔的《荆楚岁时记》,已有关于竞渡的记载。宋耐得翁《都城纪胜》一书,专门记载南宋京城杭州的各种情况,其“舟船”条有云:“西湖春中,浙江秋中,皆有龙舟争标,轻捷可观。”龙舟竞渡时,船上有人高举红旗,还有人擂鼓,鼓舞划船人的士气,以增加竞渡的热烈气氛。这种万众欢腾的场面吸引了历代的诗词作者。黄裳很喜欢写自然景色,赛龙舟的场面也吸引了他,他的这首《竞渡》,就是描写龙舟竞渡夺标的实况。

      上片写竞渡。“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竞赛开始了。一群红旗高举的龙舟,从柳阴深处的小洲边飞驶而出。“飞出”二字用得生动形象,令人仿佛可以看到群舟竞发的实况,赛船上迎风招展的红旗,耀眼夺目,首先映入眼帘。由于沙洲上浓密的柳荫遮蔽视线,赛船就象从柳荫中飞驶而出。“渚”,水中间的小洲。点出杨柳渚,既是以景色相衬托,也为了表明节候。作者这里用“飞出”来形容那急划而来的赛船,真实地反映了参观者的感受。

      “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竞渡时,每艘船上不仅有人高举红旗,还有鼓手击鼓以统一划船的节奏。一艘赛船里有好多名划桨手。他们之间,全靠鼓点来协同动作。所以作者说,赛船上的击鼓声,像春雷一样震响,它们冲破笼罩着江面的水气,远远地传向四面八方,在空中回荡。“直破”二字写出了船的凌厉前进的气势。这样,就渲染了竞赛的紧张气氛。

      下片写夺标。竞赛,以先到达目的地的获得锦标。竞渡的高潮出现在赛船驶*锦标,胜负将见分晓的时刻:“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人山人海的观众为优胜者发出了惊天动地的喝彩声。在这种震耳欲聋的助兴声中,一马当先的龙舟上的竞渡者,正在拼命地划动船桨,向终点猛冲,表现出不顾一切、勇往直前的决胜精神。健儿们争战夺标的英雄气概(争战气),简直使千万人为之惊骇退避。看来,有成千上万的观众看得惊心动魄。这里,作者只用了十一个字,就把竞渡中最壮观的场面连同它的紧张激烈的气氛和惊心动魄的声势和盘托出来了。

      “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古时的锦标,也就是一面彩缎的奖旗,一般都悬挂在终点岸边的一根竹竿上,是给予竞渡优胜者的赏物,从龙舟上就可以摘取到。在作者描绘的这场竞渡中,“金碧楼西”的岸边,就是挂锦标的位置。如金似碧(碧玉),形容这座楼阁的富丽。优胜者终于抢先到达终点,从那里“衔得锦标第一归”,胜利返航。为什么用一个“衔”字呢?“衔”,用嘴含住的意思。古时的龙舟,船头上雕有象征性的龙头装饰。看来,优胜者夺得锦标以后,就将它悬挂在船头的“龙头”上,活像一条真龙将锦标上端含在嘴里似的。“衔”是龙舟的龙形生发出来的字眼。用这个“衔”字,饶有情趣,是传神之笔。

      此词采取白描手法,注意通过色彩、声音来刻画竞渡夺标的热烈紧张气氛。同时,词还反映了人们热烈紧张的精神状态。龙舟飞驶,鼓击春雷,这是写参与竞渡者的紧张行动和英雄气概。欢声震地,是写群众的热烈情绪。衔标而归,是写胜利健儿充满喜悦的形象与心情。如此以来真实地再现了当日龙舟竞渡、观者如云的情景。词写得这样生动,如果作者没有亲临现场的实感,是写不出来的;如果作者虽有实感,但在艺术上,缺乏剪裁的匠心、捕捉印象的功夫和渲染气氛的笔力,那么也是难以写得这样有声色、有层次、有气势,使人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的。

      减字木兰花·双龙对起

      钱塘西湖有诗僧清顺,所居藏春坞,门前有二古松,各有凌霄花络其上,顺常昼卧其下。时余为郡,一日屏骑从过之,松风骚然,顺指落花求韵,余为赋此。

      双龙对起,白甲苍髯烟雨里。疏影微香,下有幽人昼梦长。

      湖风清软,双鹊飞来争噪晚。翠飐红轻,时下凌霄百尺英。

      翻译

    [阅读全文]...

2021-12-02 04:34:58
  • 晏殊: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

  •   《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

      晏殊

      池塘水绿风微暖,记得玉真初见面。

      重头歌韵响铮琮,入破舞腰红乱旋。

      玉钩栏下香阶畔,醉后不知斜日晚。

      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

      注释:

      1、玉真:晏殊家歌妓名。

      2、重头:一首词前后阕字句*仄完全相同者称作“重头”,如《木兰花》便是。琮:玉声,比喻玉真嗓音脆美如玉声。

      3、入破:乐曲中繁声,与“重头”一样为官弦家术语。

      4、香阶:飘满落花的石阶。

      5、琤琮;玉器撞击之声,形容乐曲声韵铿锵悦耳;琮:玉声,比喻玉真嗓音脆美如玉声。

      6、入破;唐宋大曲一个音乐段落的名称(唐、宋大曲在结构上分成三大段,名为散序、中序、破。入破,即为破的第一遍。乐曲中繁声,与“重头”一样为官弦家术语。),这里形节奏开始加快。

      7、红乱旋:大曲在中序时多为慢拍,入破后节奏转为急促,舞者的脚步此时亦随之加快,故云。红旋,旋转飞舞的红裙。

      8、香阶:飘满落花的石阶。

      9、共我赏花人:自己和一同观看玉真歌舞的同伴。

      10、点检:检查,细数。“点检”句:言自己如今年纪已老,当年歌舞场上的同伴大都已经不在人世。

      译文:

      池塘中绿波荡漾微风送暖,记得就在那时我与玉真初次相见。

      她甜美的歌声清脆悦耳,穿着红裙的细腰纷乱地旋转。

      我躺在玉钩栏下的香阶旁,沉醉后竟然不知道夕阳西下天已晚。

      当时与我一同饮宴赏花的旧友,算起来如今健在的人已无一半。

      赏析:

      本篇为追怀旧日生活之作,全词以优美的语言表达了词人人生如梦、好景不长的凄然感慨。

      上片回忆,词人以感伤的心情描写了当年与友人聚会观看歌女歌舞的情景,渲染欢歌醉舞的热烈气氛。“池塘水绿风微暖”点出此时为春天,在微风送暖的春日,词人漫步园中,看着眼前池塘中绿波荡漾的情景,恍惚回到了过去,想起了与玉真初次相见的情景,并由此引出词人对一个春日赏花宴会上歌舞升*场景的回忆。“重头歌韵响琤琮,入破舞腰红乱旋”写玉真跳舞的迷人状态。此二句为本词中脍炙人口的工丽俊语,也是晏殊词中的名句。“重头”是指一首词上下二片句式音韵完全相同,回环和覆叠是“重头”的典型特点,故此处的“歌韵”分外“琤琮”,更为动人心弦。入破是唐宋大曲的乐曲阶段名称。(m.ju.51tietu.net)当乐曲演奏至“入破”阶段时,乐曲节奏急促,故言“舞腰红乱旋”。此二句中“响琤琮”写听觉感受,“红乱旋”写视觉感受,虽未直接点评歌舞情态,但赞美之意顿出。

      下片抒写世事无常、不胜今昔的深沉感慨,悲凉沉郁。“玉钩阑下香阶畔”承接上片,点明了当时歌舞宴乐的地方。“醉后不知斜日晚”仍写当年的酒宴情事,沉醉后竟然不知道夕阳西下天色已晚。“斜日晚”隐含人生晚景的意思,为下两句抒情做好了铺垫。“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道出词人深深的感慨:当时与我一同饮宴赏花的旧友,算起来如今健在的人已无一半。

      整首词充满哀思,尤其是最后两句,让人读来不尽心酸。在结构上,上片怀旧,下片写今,紧凑而又对比强烈。词人以前后互见的手法,将思念之情自然表达出来,婉曲而又意蕴深长。

    [阅读全文]...

2021-12-18 05:47:48
  • 张先 木兰花_木兰诗中抒情议论的句子

  • 抒情,兰花,经典
  • 古代的诗人寥若晨星,古代的绝句古诗如汪洋大海。这些经典,永久流传,启迪我们的前先之路。“励志的句子”为您收集《张先 木兰花》,推荐这些经典的古诗绝句。

    《木兰花》

    张先

    相离徒有相逢梦。门外马蹄尘已动。

    赏析:

    原题作和孙公素别安陆。此词言送别,没用一般写景伤怀或凄楚哀怨的苦调,而是以谙尽别离况味的超然态度,从虚处着笔,靠对惯常送别程式之否定,以突出自己体验到的离愁。首句写离别,却用别后盼相逢已是徒劳魂梦,将再相逢的意愿及难再逢的事实点明,以少胜多,思力惊力。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有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表示目送去帆,久久伫立,直至看不到,还不忍离去的痴情。但词人却用翻案技法,否定这种送别方式,认为远目不堪空际送,写出不忍心望行人远去的心情,更其幽咽。今宵句与柳永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有异曲同工之妙。人生无物比多情认为多情是最可珍贵的,无物可比,与沈邈情多是病(《剔银灯》)语意相悖,意旨却同。江水不深山不重,一反前人咏愁言情以水、山类比的俗套,亦属避俗就生之法。全词一处用无,三处用不,此种谋篇布局,可称为否定式结构。

    编辑推荐

    《木兰花慢》

    作者:辛弃疾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

    注释:

    1、将旦:天色将晓。《天问》:楚词篇名,屈原所作。作者向天提出种种奇问,作品由一百七十多个问题组成,或自然,或社会,涉及面极广,表现出作者勇于探索的精神。及唐,更有柳宗元作《天对》,对《天问》之问逐一作答。辛词仿《天问》体,在词中一气提出九问。此词咏月,卓有创新:一,前此有待月诗,而无送月诗。二,引《天问》体入词。三,《天问》问月仅二,辛词不仅九问,且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球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王国维《人间词话》)。四,善想象,富描绘,丰美瑰丽,把对天宇的探索和神话传说熔为一炉,而又自出新境。此亦前之未有,故弥足珍贵。

    赏析: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咏月诗不可胜计,咏月词也多得不可胜数。但是,真正能千古流传,脍炙人口的,却并不很多,如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是。而辛弃疾的这首仿屈原《天问》体的《木兰花慢》词,由于它打破了历来咏月的成规,发前人之所未发,充分表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大胆的创新精神,而别具一格,成为千古绝唱。

    [阅读全文]...

2022-07-18 19:47:07
《木兰花病毒》的古诗 - 句子
《木兰花病毒》的古诗 - 语录
《木兰花病毒》的古诗 - 说说
《木兰花病毒》的古诗 - 名言
《木兰花病毒》的古诗 - 诗词
《木兰花病毒》的古诗 - 祝福
《木兰花病毒》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