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的古诗

关于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k+) 语录(91) 说说(834) 名言(14) 诗词(3k+) 祝福(94) 心语(24)

  •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古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宋陆游)

  • 十一月,风雨,陆游
  • 我与狸奴不出门狸奴是什么意思?在支付宝蚂蚁庄园每日一题中,2021年4月22日的问题是问陆游有诗云“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狸奴”指?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选项:陆游的宠物、陆游的孩子

    答案:陆游的宠物

    解析

    “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全句意思是溪柴烧的小火和裹在身上的毛毡都很暖和,我和猫儿都不愿出门,其中“狸奴”是指陆游指的宠物,用来指生活中被人们驯化而来的猫的昵称。

    该诗句出自于宋代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这首诗情感激昂,精神饱满。作者晚年境遇困顿,身体衰弱,但并没有哀伤自己,而是想着从军奔赴边疆,跨战马,抗击敌人进犯。表达了诗人的爱国热情希望用实际行动来报效国家,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此诗作于公元1192年(南宋光宗绍熙三年)十一月四日。陆游自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公元11*)罢官后,闲居家乡山阴农村。当时诗人已经68岁,虽然年迈,但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在现实中已不可能实现,于是,在一个“风雨大作”的夜里,触景生情,由情生思,在梦中实现了自己金戈铁马驰骋中原的愿望。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陆游

    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

    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译文】

    大风好似卷起江湖,下雨黯淡了村庄,四面山上被风雨吹打的声音,像海上的浪涛翻卷。

    若耶溪所出的小束柴火和裹在身上的毛毡都很暖和,我和猫儿都不愿出门。

    穷居孤村,躺卧不起,不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哀伤,心中还想着替国家戍守边疆。

    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声,就梦见自己骑着披着盔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以上就是陆游有诗云“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狸奴”指的全部内容了,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阅读全文]...

2022-01-07 17:22:54
  •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古诗)

  • 十一月,风雨,陆游
  • 从诗词文字看作者的心境及发展走向<三> 陆游词

    其实陆游是个大诗人,在文学上,其主要精力用于诗歌创作,“是有意要做诗人”,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存世有九千三百余首,与其诗相比,词数量并不多,存世共约一百四十余首。

    先看两首诗吧,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此诗是陆游暮年所写,身体老迈,心境悲凉,孤村僵卧,为国戍轮台,只能’思’,金戈铁马,瀚海阑干,百丈冰河,只能去梦里见。年富力强的时候尚不能施展抱负,年老致仕了就更只能是空自念想了。

    陆游一生心心念念的就是北伐收复国土,逮着各种机会上书献言。这宋朝300来年,从经济,物质,对文人的尊崇,是文人之福,所以,有人说两宋是中国文人最幸福的朝代。但从国家大势来说,又是文人的悲哀,武将被压制,各种防范限制,两宋涌现一大批以文理博取功名,转而文武双修,从事武功戍边或收复北疆的‘文人将军‘,范仲淹,陆游,辛弃疾,都是此中典范。

    然后就是那首宋朝最有名的诗,悲凉的寄托着众多有风骨的南宋文人的《示儿》诗。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诗 陆游

    据说陆游一生较长寿,但一直不得志。生在宋朝那样的大背景下,如果你的‘志’是北定中原,确实很难,当权势力更愿意偏安的媾和,中下游势力就只能在这样的压抑下郁郁而终。期待中华再出雄主,北定中原,收复燕云十六州,再打通西域,出玉门关抵昆仑。

    闲言少叙,话归正题,来看看陆游的词吧。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

    陆游与辛弃疾都是主战,期待建功立业,报效国家,壮志难酬,穷困潦倒,悲凉愤慨的心境一直笼罩,伴随着陆游,“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关河梦断,想要战场杀敌不可得,一件能穿起来体面一点的貂裘征衣,多年蒙尘。尘暗旧貂裘,这用词的简练精辟,传神达意,确实很到位。

    下阙就更是凄凉了,“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胡未灭,秋霜已入两鬓,人生无多,无人赏识理解,纵使働哭涕泗横流,也是无人感动,泪空留。诗人的心境,关山万里,无处话凄凉啊。

    卜算子· 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咏梅 陆游

    陆游的这首咏梅,相比其两首诗的抓空无奈,及上一首词的黯然自殇,这首词算是一抹亮色,虽然,心境依然是落寞,一片凄风苦雨,但已经有看透和彻悟之意。“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他不是想要在仕途上和人争锋,他更多的是想恢复故土,建功立业,如果因此能有官职肯定,顺其自然而取之。或者,他也想谋到相当的权势,去施展自己的抱负。

    所以,陆游是无意争春,借诗明志。但是,结局他也自己已经写就了,”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也成了南宋朝有思想抱负的悲情英雄,在南宋朝的现实中,他被零落成泥,泥干成灰,归于尘土,放到中华历史的长河中,他是为国为民的英雄,留香如故。也算是得其所哉。

    再附上一张靓丽的咏梅图,给放翁一把亮色吧。致敬留香青史的南宋大诗人陆游!!

    [阅读全文]...

2022-05-08 21:07:48
  •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 陆游,十一月,风雨
  •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作者: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注释:

      1、僵卧:静卧。僵:僵硬,僵直。

      2、孤村:孤寂荒凉的村庄。

      3、不自哀:不为自己而感到悲伤,不为自己哀伤。

      4、尚:副词,还,仍然;表示事情的继续或残存状态。

      5、思:想着,想到。

      6、为:介词,为,为了;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

      7、戍轮台:在新疆一带防守。戍,守卫。轮台:现在的新疆轮台县,汉代曾在这里驻兵屯守。这里泛指北方的边防据点。

      8、夜阑:夜将尽。阑:残尽。

      9、卧听:躺着听。

      10、风吹雨:风雨交加,和题目中“风雨大作”相呼应;当时南宋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风吹雨”也是时局写照,故诗人直到深夜尚难成眠。

      11、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12、冰河:冰封的河流,指北方地区的河流。

      翻译:

      我僵直地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

      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

      心中还想着替国家防卫边疆。

      夜将尽了,

      我躺在床上倾听那风雨的声音,

      披着铁甲的战马驰过冰河征战疆场的情景又进入我的梦境。

      赏析:

      陆游自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罢官后,闲居家乡山阴农村。此诗作于南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十一月四日。当时诗人已经68岁,虽然年迈,但爱国情怀丝毫未减,日夜思念报效祖国。诗人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在现实中当然已不可能实现,于是,在一个“风雨大作”的夜里,触景生情,由情生思,在梦中实现了自己金戈铁马驰骋中原的愿望。感情深沉悲壮,凝聚了诗人所有的爱国主义激情。原题有两首诗,这是其中的第二首。

      这首诗以“痴情化梦”的手法,深沉地表达了作者收复国土、报效祖国的壮志和那种“年既老而不衰”的矢志不渝精神,向读者展示了诗人的一片赤胆忠心。

      诗的开头两句,意思紧密相联:“僵卧孤村不自哀”述访了作者的现实处境和精神状态,“尚思为国戍轮台”是对“不自哀”这种精神状态的解释,前后照应,形成对比。“僵、卧、孤、村”四字写出了作者此时凄凉的境遇。“僵”字写年迈,写肌骨衰老,“卧”字写多病,写常在床蓐(草垫子):“孤”字写生活孤苦,不仅居处偏僻,而且思想苦闷,没有知音;“村”写诗人贫困村居,过着荒村野老的凄苦生活。四字写出了作者罢官回乡后处境寂寞、窘迫、冷落的生活现状。笼罩着一种悲哀的气氛,让人十分同情。但接下去“不自哀”三字情绪急转,又现出一种乐观豪放之气。诗人对自己的处境并不感到悲哀,贫病凄凉对他来说没有什么值得悲哀之处;诗人自己尚且“不自哀”,当然也不需要别人的同情。他需要什么呢?他需要理解,理解他终生不渝的统一之志,理解他为这个壮志奋斗的一生,理解他的满腔热血、一颗忠心,就是“尚思为国戍轮台”的精神状态。这两句诗是诗人灵魂和人格的最好说明山河破碎,国难当头,自有“肉食者谋之”,诗人何必多此一举呢?另外,诗人不正是因为“喜论恢复”、热心抗敌才屡屡受打击,最后罢官闲居的吗?作为一个年*七旬的老人,他一生问心无愧,对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尽到了自己的责任,而今后国运如何他可以毫不负责。其次,虽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诗人作为年迈多病的老人也已不能承担报国杀敌的义务了。作为一个既无责任也无义务的七旬老人仍有“为国戍轮台”的壮志,这就不能不让人肃然起敬慷慨扼腕。相比之下,那些屈辱投降的达官贵人和苟且偷生的人,他们承担着责任和义务却无心复国,不就十分渺小和可鄙了吗!

      “夜阑卧听风吹雨”紧承上文。因“思”而夜阑不能成眠,不能眠就更真切地感知自然界的风吹雨打声,由自然界的风雨又想到国家的风雨飘摇,由国家的风雨飘摇自然又会联想到战争的风云、壮年的军旅生活……这样听着、想着,辗转反侧,终于幻化出一幅特殊的梦境:“铁马冰河”。

      俗语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铁马冰河入梦来”正是诗人日夜所思的结果,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英雄气概。这也是一代志士仁人的心声,是南宋时代的民族正气。岳飞有“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的词句;辛弃疾有“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豪情;张元干有“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同样魂牵梦萦的语言。……这些不朽的精神构成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魂”。

    [阅读全文]...

2022-05-03 14:29:30
  •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原文赏析及翻译

  • 十一月,风雨,陆游
  •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原文赏析及翻译

      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原文赏析及翻译,希望能帮到大家。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注释⑴僵卧:静卧。僵:僵硬,僵直。

      ⑵孤村:孤寂荒凉的村庄。

      ⑶不自哀:不为自己而感到悲伤,不为自己哀伤。

      ⑷尚:副词,还,仍然;表示事情的继续或残存状态。

      ⑸思:想着,想到。

      ⑹为:介词,为,为了;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

      ⑺戍轮台:在新疆一带防守。戍(shù),守卫。轮台:现在的新疆轮台县,汉代曾在这里驻兵屯守。这里泛指北方的边防据点。

      ⑻夜阑:夜将尽。阑(lán):残尽。

      ⑼卧听:躺着听。

      ⑽风吹雨:风雨交加,和题目中“风雨大作”相呼应;当时南宋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风吹雨”也是时局写照,故人直到深夜尚难成眠。

      ⑾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⑿冰河:冰封的河流,指北方地区的河流。全文译文我僵直地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防卫边疆。夜将尽了,我躺在床上倾听那风雨的声音,披着铁甲的战马驰过冰河征战疆场的情景又进入我的`梦境。

      创作背景: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是1192年(绍熙三年)十一月陆游退居家乡山阴时所作,是年六十八岁。这首诗两个侧面组成:一方面是他渴望万里从戎、以身报国的豪壮理想,另一方面则是他壮志难酬、无路请缨的悲愤心情。这两者相互激扬:愈是悲愤,他对理想愈是执着;对理想愈是执着,他的悲愤也愈是强烈。这使他的诗歌既热情奔放,又深沉悲怆。这种悲愤忠烈的感情一直在他心灵中激荡,使他夜不能寐,食不甘味,在梦中也常常梦到。这是年*七旬的陆游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寒夜,支撑着衰老的身体,躺在冰凉的被子里,写下的一首热血沸腾的爱国主义诗篇。

      赏析:

      这首诗以“痴情化梦”的手法,深沉地表达了作者收复国土、报效祖国的壮志和那种“年既老而不衰”的矢志不渝精神,向读者展示了诗人的一片赤胆忠心。

      诗的开头两句,意思紧密相联:“僵卧孤村不自哀”述访了作者的现实处境和精神状态,“尚思为国戍轮台”是对“不自哀”这种精神状态的解释,前后照应,形成对比。“僵、卧、孤、村”四字写出了作者此时凄凉的境遇。“僵”字写年迈,写肌骨衰老,“卧”字写多病,写常在床蓐(rù,草垫子):“孤”字写生活孤苦,不仅居处偏僻,而且思想苦闷,没有知音;“村”写诗人贫困村居,过着荒村野老的凄苦生活。四字写出了作者罢官回乡后处境寂寞、窘迫、冷落的生活现状。笼罩着一种悲哀的气氛,让人十分同情。但接下去“不自哀”三字情绪急转,又现出一种乐观豪放之气。诗人对自己的处境并不感到悲哀,贫病凄凉对他来说没有什么值得悲哀之处;诗人自己尚且“不自哀”,当然也不需要别人的同情。他需要什么呢?他需要理解,理解他终生不渝的统一之志,理解他为这个壮志奋斗的一生,理解他的满腔热血、一颗忠心,就是“尚思为国戍轮台”的精神状态。这两句诗是诗人灵魂和人格的最好说明山河破碎,国难当头,自有“肉食者谋之”,诗人何必多此一举呢?另外,诗人不正是因为“喜论恢复”、热心抗敌才屡屡受打击,最后罢官闲居的吗?作为一个年*七旬的老人,他一生问心无愧,对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尽到了自己的责任,而今后国运如何他可以毫不负责。其次,虽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诗人作为年迈多病的老人也已不能承担报国杀敌的义务了。作为一个既无责任也无义务的七旬老人仍有“为国戍轮台”的壮志,这就不能不让人肃然起敬慷慨扼腕。相比之下,那些屈辱投降的达官贵人和苟且偷生的人,他们承担着责任和义务却无心复国,不就十分渺小和可鄙了吗!

      “夜阑卧听风吹雨”紧承上文。因“思”而夜阑不能成眠,不能眠就更真切地感知自然界的风吹雨打声,由自然界的风雨又想到国家的风雨飘摇,由国家的风雨飘摇自然又会联想到战争的风云、壮年的军旅生活……这样听着、想着,辗转反侧,终于幻化出一幅特殊的梦境:“铁马冰河”。

      俗语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铁马冰河入梦来”正是诗人日夜所思的结果,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英雄气概。这也是一代志士仁人的心声,是南宋时代的民族正气。岳飞有“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的词句;辛弃疾有“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豪情;张元干有“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同样魂牵梦萦的语言。……这些不朽的精神构成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魂”。

      秋思陆游赏析

      原文:

      秋思

      诗人:陆游

      虚极静笃道乃见,

      仁至义尽余可忧。

      名山采药恐未免,

      策蹇孰能从我游?

      翻译:

      利欲驱使人东奔西走,如同万头火牛奔突一样,倒不如做个江湖上人,浪迹天涯,像沙鸥鸟那样自由自在。一日长似一年,闲暇无所事事的时候才感觉如此,即使是天大的事,喝醉了也就无事了。在捣衣棒的敲击声中,深巷里的明月渐渐西沉,井边的梧桐树忽然摇动叶落,方知故乡也是秋天了。想极目远眺,苦于没有登高的地方,哪能像陈登站在百尺楼上,高论天下大事呢。

      字词解释:

      (1)欲:欲望。 驱:赶逐。

      (2)浪迹:到处漫游,行踪不定。

      (3)休:此处作“忘了”解。

      (4)井梧:水井边的梧桐树。

      (5)元龙:陈元龙,即陈登,三国时人,素有扶世救民的志向。

      赏析:

      诗写秋日所感,表达了诗人向往闲适而又不能闲居的心情。虽然诗人赞美沙鸥闲逸,但又说闲时度日如年;虽说事大如天,醉后亦休,但又闻砧杵声而生感,见梧桐叶落而念故园之秋。他要放眼远望,而又无楼可登。诗人的心情何曾清闲得了?倒是种种矛盾想法在心中纠缠;使得他更加郁闷。

      陆游:(1125-1209.11)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中年入蜀抗金,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作品吐露出万丈光芒,成为杰出诗人。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爱国主义精神,“气吞残虏”。

    [阅读全文]...

2022-03-03 15:31:42
  •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的原文翻译赏析

  • 十一月,风雨,陆游
  •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的原文翻译赏析

      赏析的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的原文翻译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原文】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注释】

      轮台:北方边境地名,泛指边疆。

      夜阑:夜深。

      僵卧:直挺挺躺着。这里形容自己穷居孤村,无所作为。僵:僵硬,僵直。

      孤村:孤寂荒凉的村庄。不自哀:不为自己而感到悲伤,不为自己哀伤。

      尚:副词,还,仍然;表示事情的继续或残存状态。

      思:想着,想到。为:介词,为,为了;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

      戍轮台:在新疆一带防守。戍(shù),守卫。轮台,现在的新疆轮台县,汉代曾在这里驻兵屯守。这里泛指北方的.边防据点。

      卧听:躺着听。

      风吹雨:风雨交加,和题目中“风雨大作”相呼应;当时南宋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风吹雨”也是时局写照,故

      人直到深夜尚难成眠。

      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冰河:冰封的河流,指北方地区的河流。

      【翻译】

      拖着年迈孱弱的身躯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自己并不感到悲哀,原因是心中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驰骋疆场。夜深了,听着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一出征北方疆场。

      【赏析】

      陆游(1125 -1210 ),南宋诗人,汉族,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12岁即能诗文,一生著述丰富,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种存世。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

      这首诗是绍熙三年(1192)十一月陆游退居家乡山-阴-时所作,时年已六十八岁高龄。

      同陆游的许多爱国诗篇一样,在我国古代所有的爱国诗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古典诗歌史上写下了积极厚重的一笔。这首诗充满爱国豪情,大气磅礴,风格悲壮。也以豪迈和悲壮的风格为浩如烟海的诗歌海洋增添了独特的色*彩,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当时诗人年事已高,又一身病痛,孤独地躺在荒凉的乡村里,自然会想起很多往事。人生百年,匆匆而过,回首往事,虽如过眼云烟,但也不免感慨颇多。幼年时的理想,青年时的挫折,中年时的抱负,老年时的失意,等等等等,难免纠缠着诗人的思绪,一幕幕活跃在诗人的眼前。

      略有一些文学阅历的人可能都知道,陆游是我国宋代的一位杰出的爱国诗人,和许多爱国诗人一样,虽然在心智上是“位卑未敢忘忧国”,怎奈朝廷腐败无能,自己只能空怀一腔报国之志。

      当时金人入侵,宋朝丢失了大半壁江山,诗人也由于主张抗金而被罢官回乡。僵卧孤村,失意之思,经历之悲,病体之痛,家国之愁,同时袭上诗人的心头。然而,诗人并没有沉浸在悲愁与失落颓废之中,而是奋笔疾书“僵卧孤村不自哀”。这“不自哀”正如吉鸿昌雪地所书:“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国家尚且如此,个人那点不快还值得一提吗!?从另一个角度看,诗人“僵卧孤村不自哀”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那就是 “尚思为国戍轮台”。一个年*古稀的老人,拖着疲惫多病的身躯,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他想的不是个人的悲哀,而是在忧国忧民,在想着要亲自为国家守卫边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报国之志,跃然纸上。

      从诗人的大量作品中可以看出,他的报国豪情是矢志不移的,应该说是伴随了陆游的一生,眼下国家飘零,山河破碎,自己又年迈多病,只能带着 “卧听风吹雨” 的无奈进入梦乡,在梦中实现一身戎装,骑着战马,跨越北国冰封的河流,同敌人在疆场厮杀,收复失落的山河。这是怎样的一个梦啊!

      陆游的诗从“位卑未敢忘忧国”到“但悲不见九州同”,到本诗“尚思为国戍轮台”无不流露了诗人坚定的报国之志和难以*复的哀愁。然而这只是在思想上,更不可忽略的是诗人艺术上的成就,本诗在结构处理上堪称为典范。诗的前三句“醉卧”、“尚思”、“夜阑我听”巧妙地为第四句进入梦境实现诗人多年的夙愿做了一个从意念和情景上的很好的现实铺垫,使作品从思想上到艺术上实现了高度的统一。

      陆游简介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阅读全文]...

2022-07-20 17:55:24
  •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 陆游,十一月,风雨
  •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注释

      僵卧:直挺挺躺着。这里形容自己穷居孤村,无所作为。僵:僵硬,僵直。

      孤村:孤寂荒凉的村庄。不自哀:不为自己而感到悲伤,不为自己哀伤。

      尚:副词,还,仍然;表示事情的继续或残存状态。

      思:想着,想到。为:介词,为,为了;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

      戍轮台:在新疆一带防守。戍(shù),守卫。轮台,现在的新疆轮台县,汉代曾在这里驻兵屯守。这里泛指北方的边防据点。

      夜阑:夜深。阑:残尽。

      卧听:躺着听。

      风吹雨:风雨交加,和题目中“风雨大作”相呼应;当时南宋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风吹雨”也是时局写照,故诗人直到深夜尚难成眠。

      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冰河:冰封的河流,指北方地区的河流。

      翻译

      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

      深夜里,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阅读全文]...

2022-03-01 12:36:16
  •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原文、翻译及赏析

  • 风雨,十一月,古诗文
  •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原文、翻译及赏析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是绍熙三年(1192年)十一月陆游退居家乡山阴时所作。第一首诗写大雨和诗人所处,第二首诗表明陆游投身抗战、为国雪耻的壮志至老不衰。但是,诗人空怀壮志,却不为朝廷所重,只能“僵卧孤村”,把为国家恢复中原的理想寄托到梦境之中。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宋朝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译文

      穷居孤村,躺卧不起,不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哀伤,心中还想着替国家戍守边疆。

      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声,就梦见自己骑着披着盔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注释

      僵卧:躺卧不起。这里形容自己穷居孤村,无所作为。僵,僵硬。

      孤村:孤寂荒凉的村庄。

      不自哀:不为自己哀伤。

      思:想着,想到。

      戍(shù)轮台:在新疆一带防守,这里指戍守边疆。戍,守卫。

      轮台:在今新疆境内,是古代边防重地。此代指边关。

      夜阑(lán):夜残;夜将尽时。

      风吹雨:风雨交加,和题目中“风雨大作”相呼应;当时南宋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风吹雨”也是时局写照,故诗人直到深夜尚难成眠。

      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冰河:冰封的河流,指北方地区的河流。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赏析

      这首诗以“痴情化梦”的手法,深沉地表达了作者收复国土、报效祖国的壮志和那种“年既老而不衰”的矢志不渝精神,向读者展示了诗人的一片赤胆忠心。

      诗的开头两句“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低卧,直挺挺地躺着,意思是说年老力衰,作者当时已68岁。孤村,荒僻的小村,指作者的故乡山阴。戍,是守卫的意思。轮台,是汉代西域地名,在今新疆轮台县,这里是借指宋朝北方边防据点。两句的意思是说:我拖着病弱的身体,躺在这荒僻的小村庄里,但是我并不为自己的艰难处境而哀伤,我还想着为国家去守卫北方边疆。“僵卧孤村不自哀”叙述了作者的现实处境和精神状态,“尚思为国戍轮台”是对“不自哀”这种精神状态的解释,前后照应,形成对比。

      “僵、卧、孤、村”四字写出了作者此时凄凉的境遇。“僵”字写年迈,写肌骨衰老,“卧”字写多病,写常在床蓐;“孤”字写生活孤苦,不仅居处偏僻,而且思想苦闷,没有知音;“村”写诗人贫困村居,过着荒村野老的凄苦生活。四字写出了作者罢官回乡后处境寂寞、窘迫、冷落的生活现状。笼罩着一种悲哀的气氛,让人十分同情。但接下去“不自哀”三字情绪急转,又现出一种乐观豪放之气。诗人对自己的处境并不感到悲哀,贫病凄凉对他来说没有什么值得悲哀之处;诗人自己尚且“不自哀”,当然也不需要别人的同情。但他需要理解,理解他终生不渝的统一之志,理解他为这个壮志奋斗的一生,理解他的满腔热血、一颗忠心,就是“尚思为国戍轮台”的精神状态。

      这两句诗是诗人灵魂和人格的最好说明,山河破碎,国难当头,自有“肉食者谋之”,诗人不必多此一举。另外,诗人正是因为“喜论恢复”、热心抗敌才屡屡受打击,最后才罢官闲居的。作为一个年*七旬的.老人,他一生问心无愧,对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尽到了自己的责任,而今后国运如何他可以毫不负责。其次,虽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诗人作为年迈多病的老人也已不能承担报国杀敌的义务了。作为一个既无责任也无义务的七旬老人仍有“为国戍轮台”的壮志,这就让人肃然起敬慷慨扼腕。相比之下,那些屈辱投降的达官贵人和苟且偷生的人,他们承担着责任和义务却无心复国,显得渺小和可鄙。

      “夜阑卧听风吹雨”紧承上两句。因“思”而夜阑不能成眠,不能眠就更真切地感知自然界的风吹雨打声,由自然界的风雨又想到国家的风雨飘摇,由国家的风雨飘摇自然又会联想到战争的风云、壮年的军旅生活。这样听着、想着,辗转反侧,幻化出特殊的梦境——“铁马冰河”,而且“入梦来”反映了政治现实的可悲: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法杀敌,一腔御敌之情只能形诸梦境。“铁马冰河入梦来”正是诗人日夜所思的结果,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英雄气概。这也是一代志士仁人的心声,是南宋时代的民族正气。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1192年(南宋光宗绍熙三年)十一月四日。陆游自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公元11*)罢官后,闲居家乡山阴农村。当时诗人已经68岁,虽然年迈,但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在现实中已不可能实现,于是,在一个“风雨大作”的夜里,触景生情,由情生思,在梦中实现了自己金戈铁马驰骋中原的愿望。

    [阅读全文]...

2022-06-23 08:55:21
  •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原文及赏析

  • 风雨,十一月,古诗文
  •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原文及赏析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是绍熙三年(1192年)十一月作者退居家乡山阴时所作。第一首诗写大雨和诗人所处,第二首诗表明陆游投身抗战、为国雪耻的壮志至老不衰。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

      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

      溪柴火软蛮毡暖⑴,我与狸奴不出门⑵。

      原文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译文

      穷居孤村,躺卧不起,不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哀伤,心中还想着替国家戍守边疆。

      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声,就梦见自己骑着披着盔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注释

      僵卧:躺卧不起。这里形容自己穷居孤村,无所作为。僵,僵硬。

      孤村:孤寂荒凉的村庄。

      不自哀:不为自己哀伤。

      思:想着,想到。

      戍(shù)轮台:在新疆一带防守,这里指戍守边疆。戍,守卫。

      轮台:在今新疆境内,是古代边防重地。此代指边关。

      夜阑(lán):夜残;夜将尽时。

      风吹雨:风雨交加,和题目中“风雨大作”相呼应;当时南宋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风吹雨”也是时局写照,故诗人直到深夜尚难成眠。

      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冰河:冰封的河流,指北方地区的河流。

      赏析

      此诗作于公元1192年(南宋光宗绍熙三年)十一月四日。陆游自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公元11*)罢官后,闲居家乡山阴农村。当时诗人已经68岁,虽然年迈,但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在现实中已不可能实现,于是,在一个“风雨大作”的夜里,触景生情,由情生思,在梦中实现了自己金戈铁马驰骋中原的愿望。

      创作背景

      这首诗以“痴情化梦”的手法,深沉地表达了作者收复国土、报效祖国的'壮志和那种“年既老而不衰”的矢志不渝精神,向读者展示了诗人的一片赤胆忠心。

      诗的开头两句“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低卧,直挺挺地躺着,意思是说年老力衰,作者当时已68岁。孤村,荒僻的小村,指作者的故乡山阴。戍,是守卫的意思。轮台,是汉代西域地名,在今新疆轮台县,这里是借指宋朝北方边防据点。两句的意思是说:我拖着病弱的身体,躺在这荒僻的小村庄里,但是我并不为自己的艰难处境而哀伤,我还想着为国家去守卫北方边疆。“僵卧孤村不自哀”叙述了作者的现实处境和精神状态,“尚思为国戍轮台”是对“不自哀”这种精神状态的解释,前后照应,形成对比。

      “僵、卧、孤、村”四字写出了作者此时凄凉的境遇。“僵”字写年迈,写肌骨衰老,“卧”字写多病,写常在床蓐;“孤”字写生活孤苦,不仅居处偏僻,而且思想苦闷,没有知音;“村”写诗人贫困村居,过着荒村野老的凄苦生活。四字写出了作者罢官回乡后处境寂寞、窘迫、冷落的生活现状。笼罩着一种悲哀的气氛,让人十分同情。但接下去“不自哀”三字情绪急转,又现出一种乐观豪放之气。诗人对自己的处境并不感到悲哀,贫病凄凉对他来说没有什么值得悲哀之处;诗人自己尚且“不自哀”,当然也不需要别人的同情。但他需要理解,理解他终生不渝的统一之志,理解他为这个壮志奋斗的一生,理解他的满腔热血、一颗忠心,就是“尚思为国戍轮台”的精神状态。

      这两句诗是诗人灵魂和人格的最好说明,山河破碎,国难当头,自有“肉食者谋之”,诗人不必多此一举。另外,诗人正是因为“喜论恢复”、热心抗敌才屡屡受打击,最后才罢官闲居的。作为一个年*七旬的老人,他一生问心无愧,对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尽到了自己的责任,而今后国运如何他可以毫不负责。其次,虽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诗人作为年迈多病的老人也已不能承担报国杀敌的义务了。作为一个既无责任也无义务的七旬老人仍有“为国戍轮台”的壮志,这就让人肃然起敬慷慨扼腕。相比之下,那些屈辱投降的达官贵人和苟且偷生的人,他们承担着责任和义务却无心复国,显得渺小和可鄙。

      “夜阑卧听风吹雨”紧承上两句。因“思”而夜阑不能成眠,不能眠就更真切地感知自然界的风吹雨打声,由自然界的风雨又想到国家的风雨飘摇,由国家的风雨飘摇自然又会联想到战争的风云、壮年的军旅生活。这样听着、想着,辗转反侧,幻化出特殊的梦境——“铁马冰河”,而且“入梦来”反映了政治现实的可悲: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法杀敌,一腔御敌之情只能形诸梦境。“铁马冰河入梦来”正是诗人日夜所思的结果,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英雄气概。这也是一代志士仁人的心声,是南宋时代的民族正气。

      陆游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阅读全文]...

2021-12-20 03:36:33
  • 十一月旅游最佳之地

  • 旅游,十一月,旅行
  • 十一月旅游最佳之地

      十一小长假是一年当中最长的假期之一,所以,很多人会选择在这个难得的假期出去旅游。但是旅游之前一定要做好旅游攻略,尤其是旅游路线的制定是很有必要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十一月旅游最佳之地,希望喜欢!

      1、杭州

      杭州,曾经因为一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而成为人们印象中天堂的化身,也曾因为“梁祝”、“白蛇传”而披上凄美浪漫的头纱。那都是几百年前的事情啦。但庆幸的是,西子湖的一潭碧水、龙井灵隐的茶园茂林和杭州人内敛隽秀的个性,让杭州至今仍保持着大家闺秀的风范。如果,把杭州比喻成一个人的话,那一定是一个有着明亮双眸、读过一些诗书、柔声细语、总是微笑偶尔落泪,且待字闺中的大小姐。她有得天独厚却不张扬的美貌,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西湖、清幽的九溪十八涧、闹中取静的西溪湿地、闲云野鹤般存在的西泠印社,让几乎每一个来过的人都称赞不绝;她也有耍小性子的时候,连续40天不放晴的梅雨天、越来越炎热难当的桑拿夏日、湿冷透骨的冬天,让生活在这儿的人,忍不住产生逃离的念头。可一旦离开,就又会无限想念。真似一个不着痕迹就能引人牵肠挂肚的小妮子!

      最佳季节:3—5月。春季最佳。杭州四季景色各异,不过春季百花争艳,是杭州最美丽的时候。

      2、青岛

      青岛位于山东半岛南端,依山傍海,风光秀丽,气候宜人,是一座独具特色的海滨城市。也是*东部重要的海滨城市,是*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和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胜地。是*的品牌之都,曾经获得“*人居环境奖”。旅游资源濒临黄海,环抱胶州湾,是一座著名的旅游城市。青岛岬湾相间,沙软滩*,海岸曲折,城伴海生,海增城色。崂山,山险峰秀,空旷幽远,鬼斧神工。八大处欧式建筑,造型别致,红顶石墙,精巧玲珑,各具风韵;宗教建筑别具韵味,市区的天主教堂、崂山的.道观庙院、珠山佛寺尼庵,其建筑造型迥异,气氛庄严肃穆、空灵圣洁;名人故居多而密集国内罕见。民俗景点分布广、传统悠久、种类繁多、民族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文物古迹遍布辖区各市、区,使青岛更加古朴凝重、清幽典雅。

      最佳季节:4月—10月。青岛气候宜人,春秋时节温暖湿润,夏季气温保持在20—28℃左右,凉爽舒适。旅游黄金季节从3月末一直可以持续到11月初,尤其是8月下旬,海水温暖,是海滨旅游的黄金季节。青岛的冬天寒风刺骨,海水虽不结冰,但已冷至零度,如果您有强健的体魄和足够的勇气,可以去尝试一下冬泳。1月到4月的青岛风大气温低、回升速度慢,有关节炎的患者最好避开这个时节。2、5、6、7月的青岛浓雾弥漫,空气湿度大、污染严重,不利于气管炎患者的出行。11月份青岛的气温变化很大,有冠心病的患者最好不要选择在这个时间内出行。

      建议游玩:2—5天

      3、丽江

      丽江地处滇西北高原,金沙江中游。以“二山、一城、一湖、一江、一文化、一风情”为主要代表,常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到此。二山指的是玉龙雪山和老君山;一城为丽江古城,即大研古城;一江为金沙江;一文化指纳西东巴文化;一风情则为摩梭风情。如今的丽江旅游业不断发展,景点越来越多,度小游将在这里整合众多信息,为大家做精选推荐,带领大家感受到真正的“最丽江”。丽江,有“艳遇之都”之称。不知是因为丽江古城内的小桥流水成就了这样的风情,还是入夜后酒吧街上慵懒、魅惑的气质迷醉了多情的过客。大研古城的夜幕,迷幻而令人神往。如果说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一万个游客心中有一万个丽江也不为过。丽江是喧嚣的,你可以彻夜狂欢;丽江是宁静的,你可以坐在洒满阳光的院落发呆良久。这座充斥了爱与奇遇的风情古城,承载着满满的情意与感性。也许是丽江古城内小桥流水人家的柔软风情让人在静谧中左思右想,抑或是夜晚风格各异的酒吧让人魅惑张扬。不过,无论是蓝天白云,雪山潺流,炊烟人家,还是风情酒吧,闲适的一切生物,这一切怎能不让人为她张望,为她痴狂。我们来丽江,遇见自己,遗忘过往,漫步古城感受闲适光阴里的一花一木,让午后的一米阳光一下子照进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最佳季节:四季皆宜。春季鲜花盛开,酷夏乘凉避暑,秋季秋高气爽,冬季阳光充足,都不失为好选择。春天:3—5月,柳枝发芽,春暖花开,农历二月初八是纳西族最大的节日三朵节,这一天,搬离古城的纳西族老人们都会穿着民族服装回来逛古城。夏天:6—8月,花季+雨季,野花遍地开放,田野间处处是花海,各种海子也进入多水期,是最美的时候,但雨季也多云雾,雪山很难见到真容。农历六月二十四开始是纳西族的火把节,古城家家户户门口都会燃起火把。秋天:9—11月,丰收的季节到了,天气转冷彩云漫天,植被郁郁葱葱,天气多晴好,是丽江最舒适最宜人的季节。冬天:12月—次年2月,只要有阳光,也是极其舒服的。冬季是看雪山最好的季节,晴空万里,空气清澈,如果恰好赶上一场雪,那么玉龙雪山最美的日子就被你赶上了。泡小飞提示:丽江不管什么季节,都是早晚冷,中午热;下雨冷,天晴热。除了冬天要带羽绒服厚毛衣,其他季节都要带厚外套、薄毛衣,即使是三伏天。

      建议游玩:5—7天

      4、柬埔寨

      柬埔寨位于亚洲东南部的中南半岛南部。东部和东南部同越南接壤,北部与老挝相邻,西部和西北部与泰国毗邻,西南濒临泰国湾。湄公河是境内最大的河,中部*原约占领土总面积的一半。柬埔寨面积181035*方公里,人口1143万,有20多个民族,其中高棉族占80%。佛教为国教。柬埔寨官方语言是高棉语,法语和英语使用也较为广泛。柬埔寨的货币是瑞尔。柬埔寨虽然落后但不封闭,开始成为投资者关注的地区,旅游设施虽然较差,但服务态度友好。大多数人对柬埔寨的印象,来自于世界七大奇景之一的吴哥窟。柬埔寨看似纯朴、落后的景象之中,存留着"波布红色高棉*"时代所遗留下来的景象,同时保留着法国殖民地的法式风味。就是这样充满着强烈对比的人文风情,以及柬埔寨特有的风土景致,再加上吴哥窟无与伦比的的历史遗迹,为游客留下了视觉与心理上的巨大震撼,正因为这种融合了神秘、历史、淳朴的感动,使得柬埔寨深受欧美、日本旅客的喜爱。1858年,一个追逐蝴蝶的男人,亨利·穆奥(法国生物学家)在原始森林中无意间发现宏伟惊人的古庙遗迹,从此开启了通向吴哥文明的大门。他说,”此地庙宇之宏伟,远胜古希腊、罗马遗留给我们的一切,走出森森吴哥庙宇,重返人间,刹那间犹如从灿烂的文明堕入蛮荒”。植物接管的古老城市,在热带雨林中若隐若现。那是辉煌的吴哥文明的遗迹。其中千年的高棉微笑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好奇的目光。雨林吞噬着城垣断壁,青苔在石雕上漫步,人们雕刻时光的决心被自然无情的征服,一切淹没在神秘的雨林中。《古墓丽影》选择了吴哥,传达神秘讯息。《花样年华》中梁朝伟选择吴哥的树洞,掩埋心中的秘密。我们选择吴哥,窥看那尘封的古老文明。

      最佳季节:11月—次年4月最佳,这个时期干爽的东北季风会让旅行相当惬意。

      建议游玩:7天

      5、武当山

      武当山位于湖北省北部十堰市境内,山势雄伟,面临丹江口水库,背依神农架林区。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之一。武当山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涧﹑十一洞﹑三潭﹑九泉﹑十池﹑九井﹑十石﹑九台等胜景﹐风景名胜区以天柱峰为中心有上﹑下十八盘等险道及“七十二峰朝大顶”和“金殿叠影”等。武当山山势奇特,一峰擎天,众峰拱卫,既有泰山之雄,又有华山之险,悬崖、深涧、幽洞、清泉星罗棋布。自古以来,武当山便是道家追求仙境的理想之地,道教建筑遍及全山,规模宏伟,相传上古时玄武在此得道飞升。胜景有箭镞林立的72峰、绝壁深悬的36岩、激湍飞流的24涧、云腾雾蒸的11洞、玄妙奇特的10石9台等。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被誉为“一柱擎天”,四周群峰向主峰倾斜,形成“万山来朝”的奇观。武当山的药用植物丰富,因此,武当山有“天然药库”之称。武当山古建筑群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现存较完好的古建筑有金殿、紫霄宫、“治世玄岳”石牌坊、南岩宫、玉虚宫遗址。除古建筑外,武当山尚存珍贵文物7400多件,尤以道教文物著称于世,故被誉为“道教文物宝库”。武当山神奇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其物华天宝又兼具人杰地灵的特质给世人留下极大的想像空间。作为中华民族大好河山的一块瑰宝,令世人神往,让我们走进钟灵毓秀、自然天成的武当山,去感悟她的玄妙、空灵和神韵。

      到达与离开:武当山位于湖北省十堰市,陆路交通比较发达,铁路或公路到达武当山都较为便捷。武当山地区没有民航机场,如果打算乘坐飞机前往,需要乘飞机到达附*的襄樊,再转车到达武当山。武当山位于汉渝铁路沿线,有多个车次经过,选择较多。由于武当山地处*大陆版图中心方位,与北京、上海、广州等核心城市距离几乎相等,高速车程约10小时,十分适合都市驾车族群体中远距离出游。景区内的环保观光大巴凭票在景区内各停靠点可自由上下车。

      景区类型:山峰

      最佳季节:3—5月、9—11月。春秋两季是最佳旅游时节。春季:恰逢三月三庙会和朝武当的时节,热闹非凡,不容错过。秋季:恰逢武当国际旅游节,是了解武当传统文化的最佳时机。武当山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垂直气候明显,气温随海拔高度递减。全山分3层气候区:高层即朝天宫至金顶,海拔1200—1600米,年*均气温8.5℃;中层即紫霄宫至朝天宫,海拔750—1200米,年*均气温12℃;底层在海拔750米以下的太子坡和老营镇等地,年*均气温则在15.9℃左右。

      建议游玩:2—3天

    [阅读全文]...

2022-03-31 05:56:04
  •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原文及赏析

  • 风雨,十一月,古诗文
  •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原文及赏析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是绍熙三年(1192年)十一月陆游退居家乡山阴时所作。第一首诗写大雨和诗人所处,第二首诗表明陆游投身抗战、为国雪耻的壮志至老不衰。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宋代〕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穷居孤村,躺卧不起,不为自l的处境而了到哀伤,心中还想着替国家戍守边疆。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声,就梦见自l骑着披着盔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注释

      僵卧:躺卧不起。这里形容自l穷居孤村,无所作为。僵,僵硬。孤村:孤寂荒凉的村庄。不自哀:不为自l哀伤。思:想着,想到。戍(shù)轮台:在新疆一带防守,这里指戍守边疆。戍,守卫。轮台:在今新疆境内,是古代边防重地。此代指边关。夜阑(lán):夜残;夜将尽时。风吹雨:风雨交加,和题目中“风雨大作”相呼应;当时南宋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风吹雨”也是时局写照,故诗人直到深夜尚难成眠。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冰河:冰封的河流,指北方地区的河流。

      赏析

      这首诗以“痴情化梦”的手法,深沉地表达了作者收复国土、报效祖国的壮志和那种“年既老而不衰”的`矢志不渝精神,向读者展示了诗人的一片赤胆忠心。

      诗的开头两句“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低卧,直挺挺地躺着,意思是说年老力衰,作者当时已68岁。孤村,荒僻的小村,指作者的故乡山阴。戍,是守卫的意思。轮台,是汉代西域地名,在今新疆轮台县,这里是借指宋朝北方边防据点。两句的意思是说:我拖着病弱的身体,躺在这荒僻的小村庄里,但是我并不为自己的艰难处境而哀伤,我还想着为国家去守卫北方边疆。“僵卧孤村不自哀”叙述了作者的现实处境和精神状态,“尚思为国戍轮台”是对“不自哀”这种精神状态的解释,前后照应,形成对比。

      “僵、卧、孤、村”四字写出了作者此时凄凉的境遇。“僵”字写年迈,写肌骨衰老,“卧”字写多病,写常在床蓐;“孤”字写生活孤苦,不仅居处偏僻,而且思想苦闷,没有知音;“村”写诗人贫困村居,过着荒村野老的凄苦生活。四字写出了作者罢官回乡后处境寂寞、窘迫、冷落的生活现状。笼罩着一种悲哀的气氛,让人十分同情。但接下去“不自哀”三字情绪急转,又现出一种乐观豪放之气。诗人对自己的处境并不感到悲哀,贫病凄凉对他来说没有什么值得悲哀之处;诗人自己尚且“不自哀”,当然也不需要别人的同情。但他需要理解,理解他终生不渝的统一之志,理解他为这个壮志奋斗的一生,理解他的满腔热血、一颗忠心,就是“尚思为国戍轮台”的精神状态。

      这两句诗是诗人灵魂和人格的最好说明,山河破碎,国难当头,自有“肉食者谋之”,诗人不必多此一举。另外,诗人正是因为“喜论恢复”、热心抗敌才屡屡受打击,最后才罢官闲居的。作为一个年*七旬的老人,他一生问心无愧,对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尽到了自己的责任,而今后国运如何他可以毫不负责。其次,虽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诗人作为年迈多病的老人也已不能承担报国杀敌的义务了。作为一个既无责任也无义务的七旬老人仍有“为国戍轮台”的壮志,这就让人肃然起敬慷慨扼腕。相比之下,那些屈辱投降的达官贵人和苟且偷生的人,他们承担着责任和义务却无心复国,显得渺小和可鄙。

      “夜阑卧听风吹雨”紧承上两句。因“思”而夜阑不能成眠,不能眠就更真切地感知自然界的风吹雨打声,由自然界的风雨又想到国家的风雨飘摇,由国家的风雨飘摇自然又会联想到战争的风云、壮年的军旅生活。这样听着、想着,辗转反侧,幻化出特殊的梦境——“铁马冰河”,而且“入梦来”反映了政治现实的可悲: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法杀敌,一腔御敌之情只能形诸梦境。“铁马冰河入梦来”正是诗人日夜所思的结果,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英雄气概。这也是一代志士仁人的心声,是南宋时代的民族正气。

      陆游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阅读全文]...

2022-04-17 09:12:52
当前热门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的古诗 - 句子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的古诗 - 语录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的古诗 - 说说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的古诗 - 名言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的古诗 - 诗词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的古诗 - 祝福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