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七十三画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七十三画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七十三画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七十三画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古诗赏析
《马诗二十三首》是唐代诗人李贺的组诗作品。这组诗名为咏马,实际上是借物抒怀,抒发诗人怀才不遇的感叹和愤慨,以及建功立业的抱负和愿望。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马诗二十三首其五》古诗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作品介绍】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的作者是李贺,被选入《全唐诗》的第391卷。李贺的二十三首咏马诗,全都写马,以短小的篇幅,勾勒了马的形象。例如“其二",写马在腊月雪天“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表现马的吃苦精神,“其三”写项羽自杀后他的乌锥马对英雄的思念:“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其四"千甲马在遭遇很坏的情况下,仍能保持其美好的素质:“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其二十三”则嘲讽封建统治者弃置好马,而只养一些无用的“肉马”。这些马诗,其实都是托物咏志,写物抒怀之作,通过对马的吟咏,或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或讽刺封建统治阶级不爱惜人才,或寄寓自己希望得遇明主的情思。
【原文】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作者: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注释】
大漠:广大的沙漠。
燕山:在河北省,东西走向,构成了一些重要隘口,如古北口,喜峰口等。一说为燕然山,即今之杭爱山,在蒙古人民共和国西部。
何当:何时,何日。
金络脑;即金络头,用黄金妆饰的马笼头。
踏:走,跑。此处有“奔驰”之意。
清秋:清朗的秋天。
【译文】
广阔的沙漠如万里铺雪,燕然山上悬挂着如钩的弯月。
何时能够配上金饰的络头,在清爽的秋天奔驰向前。
【赏析】
李贺的《马诗》共二十三首,这是第五首。《马诗》是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其表现方法属比体。而这首诗在比兴手法的运用上却特有意味。
四句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景非实地,情是真情;情景相衬,鲜明地表达了诗人意图立功疆场的强烈感情。
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如同运用赋的手法: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沙万里,在月光下像是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燕山月似钩”与“晓月当帘挂玉弓”(《南园·寻章摘句老雕虫》)匠心正同,“钩”是一种弯刀,与“玉弓”均属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之意。作者所处的贞元(785年-805年)、元和(806年-820年)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所以这两句写景,实际上是开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有兴起的意义。
三、四句,诗人借马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马诗·龙脊贴连钱》里说:“龙背铁连钱,银蹄白踏烟。无人织锦襜,谁为铸金鞭?”其中“无人织锦襜”二句的慨叹与“何当金络脑”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就是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金络脑”、“锦襜”、“金鞭”统属贵重鞍具,都是象征马受重用。这是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这首诗与《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都是写同一种投笔从戎、削*藩镇、为国建功的热切愿望。但《南园十三首》是直抒胸臆,此诗则属寓言体或比体。直抒胸臆,较为痛快淋漓;而用比体,则显得委婉含蓄,耐人寻味。而诗的一、二句中,以雪比喻沙,以钩比喻月,也是比;从一个富有特征性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又是兴。短短二十字中,比中见兴,兴中有比,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从句法上看,后二句一气呵成,以“何当”领起作设问,强烈传出无限企盼之意,而且富有唱叹的意味;而“踏清秋”三字,声调铿锵,词语搭配新奇,“清秋”的时候草黄马肥,正好驰驱,冠以“快走”二字,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所以字句的锻炼,也是此诗艺术表现上不可忽略的成功因素。
【作者介绍】
李贺(790-816)字长吉,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李昌谷、李奉礼,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是唐朝宗室的后裔,但早已没落破败,家境贫困。他才华出众,少年时就获诗名,但一生只作了一个职掌祭祀的九品小官,郁郁不得志,穷困潦倒,死时年仅27岁。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他喜欢在神话故事、鬼魅世界里驰骋,以其大胆、诡异的想象力,构造出波谲云诡、迷离惝恍的艺术境界,抒发好景不长、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他因此被后人称为“诗鬼”。其诗被称为“鬼仙之词”或“李长吉体”。
赏析
这是一组咏马诗,通过对马和与马有关的许多历史故事的咏叹,表现了英杰异士的抱负和愿望,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感叹和愤慨。合观组诗,浑然天成,紧紧围绕着主旋律弹奏;分而观之,每首又各有侧重而自成一体。
清苦贫寒的家庭,怀才不遇的命运,使李贺的内心充满了凄苦、愤懑和牢骚。咏马诗,正是诗人此遇此情的写照。清代诗评家王琦对李贺的《马诗二十三首》“言马也而初意不在马也”的评论非常贴切到位,诗人确是“言马”“而初意不在马”。
怀才不遇是李贺在这组诗中所寄寓的第一层意思,也是这组诗中的重点所在,开篇第一首,描绘了一匹神采奕奕的良马形象:“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它的脊背上有黑色连钱花,奋起银奔跑起来时,脚下是一片白色的云烟,简直如腾云驾雾一般。可惜的是,这样的一匹好马却“无人织锦韂”,更没人为之“铸金鞭”,诗人在这里寄寓了自己空有满腹才华却无人赏识的感慨,其失落感显得异常强烈!在《马诗》其三中,诗人写道:“忽忆周天子,驱车上玉山。鸣驺辞凤苑,赤骥最承恩。”此诗引用《穆天子传》的典故,说周穆王驱车去西王母所居之王山,巡行天下,在八骏之中,赤骥最出力、也最受恩宠;可自己虽才如赤骥,却遇不上像周穆王这样赏识贤才的天子。此诗从对赤骥的赞赏和羡慕中,委婉地流露出诗人浓重的怀才不遇之情。
在怀才不遇这一主导感情的支配下,择明主而事则是李贺这组咏马诗所寄寓的第二层意思。如《马诗》其十:“催榜渡鸟江,神骓泣向风。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这首诗写得十分感人。项羽在乌江口战败以后,不愿再回江东去,就将自己心爱的乌骓赠给了亭长,当亭长船载乌骓匆忙离开时,乌骓恋主,迎风垂润:“项王已经解剑自刎,我今后又到何处去追寻这样的英雄之主呢?”诗中慨叹世无英主之情是多么浓烈啊!在《马诗》其十六中,诗人咏叹道:“唐剑斩隋公,拳毛属太宗。莫嫌金甲重,且去捉风。”骏马遇到英主,便能充分发挥其潜力,哪怕唐太宗身上的黄金甲再沉重,这拳毛瞩奔走起来仍像旋风一样轻快迅捷!在《马诗》其八中诗人感喟:“赤免无人用,须当吕布骑。吾闻果下马,羁策任蛮儿。”据《曹瞒传》载:“吕布乘马名赤兔,能驰城飞堑。语日:“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这两首诗,前者写出了诗人向往英主的迫切心情;后者用典,暗示杰出人才必须遇到英明的主子才能发挥作用。其渴望明主之情,充满于字里行间。
而遇上英主,则尽量发挥自己的才能,以显示英才本色,则是李贺咏马诗寄托的第三层意思。《马诗》其五写道:“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前两句写燕然山一带环境的酷寒荒僻,以暗示骏马之艰辛,但骏马却不以为苦,渴望笼上黄金马络头,在漠北战场上轻快奔驰,就像清秋季节外出郊游一样。此诗透露出企盼知遇、一展所长的意思。《马诗》其十二表达了同样的愿望“批竹初攒耳,桃花朱上身。他时须搅阵,牵去借将军。”这匹良马还很稚嫩,批竹般的耳朵刚聚到额头上,毛色还没能像桃花马那样鲜明,但它毕竟是一匹良马,将来一定能去冲锋陷阵,帮助将军成就一番功业的。诗中暗示自已虽然年少而未盛头角,但自信是英俊之才,将来一定能辅佐君王,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业绩来的。
君主不识俊才,必重庸才,是李贺咏马诗寄托的第四层意思。其二十三写道:“武帝爱神仙,烧金得紫烟。厩中皆凡马,不解上青天!”汉武帝迷信神仙,招来一批批道士为他炼丹烧金,结果一无所得,只见袅袅上升的一缕缕紫烟罢了。他厩中所豢养的,都是长了一身肥肉的凡马,是根本不可能驮着汉武帝去升仙的!在这种情况下,骏马必然遭到虐待,受尽折磨。作者以此比喻统治者对人才的推残,而这是李贺咏马组诗所寄托的第五层意思。在《马诗》其六中,诗人写了一匹饥饿困顿的良马,瘦骨突露,毛长得非常粗糙杂乱,朱色的毛变成灰黑色,一根很粗的麻绳勒着马头,把马头上的毛都勒断了:“饥卧骨査牙,粗毛刺破花。焦朱色落,发断锯长麻。”此诗将一匹良马受折磨后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充分描写了封建社会优秀人才受尽摧残的情景,抒泄了诗人满腔愤懑的情绪。在《马诗》其九中,诗人忍不住对马的同情,又一次痛心地吟咏:“飂叔去匆匆,如今不豢龙。夜来霜压机,骏马折西风。”优秀人オ受尽推折的情景已跃然于纸上。
借用马,李贺于诗中寄寓了自己怀才不遇和报国无路的愤懑情绪,表达了自己的人才观,因而组诗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这组诗的表现形式大都是托物寄怀,意在言外,字面写马,字底却是在写自己,物我融混,真正体现了“寄托遥深”,因而十分耐人寻味和深思。
李贺的诗向来以想象丰富、构思奇巧出名,这组诗也不例外。在《马诗》其二中诗人写道:“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牧草到了腊月里,苗叶枯萎,只有根还在,想象它味甜可口;但又被似盐的大雪所覆盖。为了取食,马也顾不上嘴巴是软是硬,只好用嘴到雪中去拱取,即使被蒺藜所刺伤,也在所不惜了!王琦说:“此首盖为困饿而不能择食者悲款。奇情苦思,须溪(按指南宋诗人刘辰翁)所谓‘赋马多矣,此独取不经人道者’,知言哉!”这首诗构想的奇特之处主要体现在:第一,诗人想象这匹良马受人虐待至深,已到了饥不择食的地步,居然像猪一样用嘴去拱食雪中的草根,显得多么沉痛!第二,大雪似盐的比喻,不仅活用了《世说新语·言语篇》中谢安与儿女们讨论如何吟雪的典故,而且还进步以盐味之咸苦,去烘托草根之甜美,从而深刻显示出此马饥饿困苦情急不可耐的情状,真是一种绝妙的联想!第三,古代,写马诗的人很多,从来没有人想到马饥饿至极时的心理活动,而李贺这种构想,的确是“独取不经人道者”,具有极大的创造性和感染力。在《马诗》其四中诗人写道:“此马非凡马,房星是本星。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首先,此诗运用了《瑞应图》中“马为房星之精”的典故,以此马能上应天上二十八宿之一的房星,气骨自然不凡接着想象此马瘦骨嶙峋,又进而想象去敲击它时居然能发出像敲击铜器那样的铿锵之声。初读感到简直是匪夷所思,细品却又感到极其生动、极其符合情理,从而使读者不得不佩服诗人想象力之丰富及构思之新颖奇特。
此外,这组诗中用典十分灵活,如《马诗》其七中,诗人用了一个古代神话:“西母酒将阑,东王饭已干。君王若燕去,谁为拽车辕?”西王母和东王公那里宴会快要结束,已经酒阑饭罢了,如果君王要像周穆王那样去赴宴的话,没有良马,又怎能去驾车拉辕?此诗将神话故事与现实情况捏合起来,从而对当时统治者*时不重视人才的收集与培养,等到需要人才时却束手无策这种现象痛下针砭。在这里,西王母与东王公的典故运用得多么灵活而精彩!在《马诗》十五中诗人又用了一个历史故事:“不从桓公猜,何能伏虎威?一朝沟陇出,看取拂云飞!”据《管子》载:(齐)桓公乘马,虎望见之而伏。桓公问管仲曰:“今者寡人乘马,虎望见寡人而不敢行,其故何也?”管仲对曰:“意者君乘驳马而盘桓,迎日而驰乎?”公曰:“然。”管仲曰:“此驳马也,驳食虎豹,故虎疑焉。”此诗活用这一典故,说明有才能的人伏处草野之中,得不到君主的赏识和重用,即使像驳马那样智勇过人、威震虎豹,又有谁能知晓?只有当其跃出沟陇,建功立业,就像骏马掠云飞驰,才会使人刮目相看!在这里,齐桓公乘驳马而使虎不敢行的典故,用得十分贴切。由此可见,这组诗构思之奇巧、用典之灵活,是非常突出的。
李贺属于苦吟派诗人,写诗时十分注意炼字炼意,出语务为劲拔,注意独创,不屑经人道过。《新唐书·李贺传》中载述:“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其中”;晚间回归后,把白天所得反复吟咏,整理成篇。因此诗人的许多佳词名句,得以流传于秋。在《马诗二十三首》中,作者为了充分表达其深沉的感情,十分讲究字句的琢炼。《马诗》其四写了这样一匹马:“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前句写马的形态——“瘦骨”,表现马的`处境;后句写马的素质——“铜声”。作者不仅从这匹马瘦骨嶙峋的形象中写出马的境遇,而且发挥想象,采用移觉的修辞手法,从其形“瘦骨”(视觉)联想其质如“铜声”(听觉)。“铜声”二字读来浑厚凝重,其包含的意思也很丰富:铜是金属,其声铮铮,从而生动地显示马的骨力坚劲、内质精良,使马的内在外现为可闻可听的声响;素质原很抽象,声音也比较难于捉摸,它们都是虚的,但诗人以虚写虚又化虚为实,只用几个字就做到了“状难写之境如在目前”,其形象化的技法可以说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诗人炼字炼句,写马也即写自己,深沉委婉地表达了心中怀才不遇的郁闷。《马诗》其十:“催榜渡乌江,神骓泣向风。”诗人把神马乌骓与英雄霸王生离死别的场面刻画得十分悲壮动人。兵败垓下的英雄,在末路危难之际,竟不顾自己的生命,首先顾惜跟随自己出生入死的战马,硬是送它登船东渡,而此时的乌骓也已明白,现在要与英雄永别了,于是它迎风悲鸣而泪下!一个“泣”字,写出了乌雅无比哀伤的神情,更表露了乌骓无法表达的恋主心态,给读者以无限的遐想余地。如将“泣”换成“哭”字,那诗味必将锐减;如以“鸣”“嘶”代替,更是索然无味也。
《马诗》其五是作者写得十分精心、颇有意境的一首好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诗人开头只用了两个简洁的比喻,就展现了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的景色:连绵的燕山山脉,一弯明月当空,*沙万里,在月光下好似铺了一层白皑皑的霜雪,画面清新开阔;同时“燕山月似钩”中的喻体“钩”是一种弯刀,诗人从明亮的月牙联想到闪着寒光的兵器形象,就延伸出了向往征战之意。这幅战场景色,寒气森森,但在渴望驰骋疆场、建功立业的战马看来,却正是它的用武之地,诗人以“何当”两字作设问,传达出千里马坚决自信而迫切执着的企盼之意。“金络脑”与马诗其一中的“无人织锦鞴,谁为铸金鞭”中的“锦”“金鞭”一样统属贵重的鞍具,象征马受重用。最后一句,诗人不仅以“清秋”写出正是草原马肥草黄适于驱驰的季节,以“快走”形象地写出了马轻捷矫健的风姿,而且写出了骏马对上战场纵横骁腾不以为苦、反似获得无限轻松快意的感觉。全诗前半部分比中有兴,兴中带比;后半部分一气呵成,抒**感。寥寥20个字,诗人既炼字又炼意,表达了作者企盼重用、热望建树功勋的强烈心愿。
李贺笔下的马是各种各样、千姿百态的。诗人写马既有整体形象(如《马诗》其六的饿马形象)又有细部刻画(如《马诗》其一的“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既有外部的形体描绘又有内在心理的揣摩(如《马诗》其十中鸟雅的心理活动),笔法多变,即便同是写骏马也写出不同的风姿神态,绝不雷同,从而使其笔下的马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如诗人用“捉飘风”写出了骏马快过旋风的飞速迅捷之姿,用“拂云飞”写出了骏马追云逐月的潇酒俊逸之性;诗人还写出了具有不凡之质的骏马:“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正是由于诗人精心推敲,注意字句的琢炼,因而在描绘马的形象时达到了形象毕肖、神韵非凡的水准,而在表达诗人的情思时则显得既深沉、又执着。一生遭受统治者冷遇的诗人对世道看得相当透彻,但他渴求受到重用的心理却非常强烈,渴望一展抱负、建功立业的执着企盼全都蕴藏在这些佳词名句中了。
◎残梦 几度痴迷看未真, 多情自古不由人。 三更犬吠惊残梦, 小月窗前照冷身。 ◎雨中行 骤雨封山百鸟惊, 泥浆裹裤路难行。 时人哪顾花容色, 小步匆匆又一程。 ◎插秧有感 烈日当空汗雨浇, 田间曲背种青苗。 深深浅浅人生悟, 退步方为智者招。 ◎写在父亲节 节至随心赋愧言, 春秋往事似波翻。 肩挑日月霜飞鬓, 耄耋蹒跚在故园。 ◎晚情 沙滩落日映江红, 野鹜双双戏水中。 又见清风追柳絮, 湘江情醉小桥东。 ◎相思夜 子衿远去室生凉, 绣枕仍余昨夜香。 鸡唱五更天啼破, 唯将别绪种心房。 ◎六一逢雨有句 节日偏逢夜雨绵, 孩童撅嘴伫窗前。 苍穹竟惹千斤怒, 冷气如何裙带翩。 ◎君为车狂 手握人生鬓染霜, 居无定所苦深藏。 孤身四海沧桑客, 立誓为车一世狂。 ◎寂夜无寐有句 独坐妆台月夜寒, 菱花照影泪痕干。 谁将旧忆风中弃, 把酒消愁满腹酸。 ◎咏竹筷 莫把纤腰喻栋梁, 心存小志隐庖房。 盘飧五味皆尝尽, 指上由人论短长。 ◎雨中移花有句 朦胧雨雾锁巴山, 地垄银锄不得闲。 客问移花何事去, 随君远足待秋还。 ◎晨梦 曙色邀来万缕红, 穿纱直入小房中。 时人拥枕思晨梦, 梦里依稀水榭东。 ◎逢君生辰有句 年年此日话生辰, 数语拙言数语真。 莫问今朝谁是主, 双鸳共枕乃良人。
编辑点评:
七绝十三首。第一首,几缕残梦消瘦了风月,晓月惊梦;第二首;雨中行的风景定是急匆匆的脚步;第三首,插秧诉说的是人生的深浅感悟;第四首;耄耋之年,往事历历在目;第五首,满腔的情怀都付之于小桥流水;第六首,隐隐的思绪绕梦吟;第七首,淡看雨帘倾诉衷肠;第八首,人生百半,几度沧桑都在诗中;第九首,把盏消愁愁煞人;第十首,盘中小吟论志远,人生可谓五味俱全;第十一首,秋雨秋景又有几度风花雪月;第十二首,晓来晨梦又是相思长;第十三首,最后这句“双鸳共枕乃良人”情到深处自然浓啊。组诗情意绵绵,抒发了无尽的惆怅。欣赏阅读!问好作者!
初夏,石榴花渐渐开放了,绿叶衬红花,美丽极了。远望,它像一片烘烘燃烧的烈火,又像黄昏升起的红艳艳的晚霞。
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仲夏》
唐·樊旬
江南仲夏天,时雨下如川。
卢桔垂金弹,甘蕉吐白莲。
3、《孟夏》
唐·贾龠
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
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
4、《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5、《夏景》
明·朱瞻基
景雨初过爽气清,玉波荡漾画桥*。
穿帘小燕双双好,泛水闲鸥个个轻。
6、《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7、《闻蝉》
唐·耒鹄
绿槐影里一声新,雾薄风轻力未匀。
莫道闻时总惆怅,有愁人有不愁人。
8、《夏日六言》
宋·
溪涨清风拂面,月落繁星满天。
数只船横浦口,一声笛起山前。
9、《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10、《夏日对雨》
唐·裴度
登楼逃盛夏,万象正埃尘。
对面雷嗔树,当街雨趁人。
檐疏蛛网重,地湿燕泥新。
吟罢清风起,荷香满四邻。
11、《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2、《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三原文及赏析
《秋浦歌十七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这组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作者再游秋浦(今安徽贵池西)时。全诗内容丰富,情感深厚,运用多种艺术手法,从不同角度歌咏了秋浦的山川风物和民俗风情,同时在歌咏中又或隐或现地流露出忧国伤时和身世悲凉之叹,接下来就由小编带来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三》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其古诗全文如下: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
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前言】
《秋浦歌·渌水净素月》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组诗《秋浦歌十七首》的第十三首。此诗写江南水乡之景和民间采菱男女之情。全诗先写景,后写情,而景和情又是相互关联、渗透、交融的,充满了乡土气息和生活气息,语*情逸,令人神远。
【注释】
⑴秋浦:县名,唐时先属宣州,后属池州,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秋浦因流经县城之西的秋浦河得名。
⑵渌水:清澈透明的水。素月:素净白色的月亮。
⑶一道:犹一并,一起。
【翻译】
透明的绿水中映着一轮素净的明月,一行白鹭在日光下飞行。种田郎荷锄听采菱女唱歌,并一道唱和着山歌踏月而归。
【赏析】
从李白这组诗可见,秋浦是个风景优美的地方。其六云:“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据史*载,秋浦在池州府城西南八十里,长八十余里,阔三十里。四时风景,宛如潇湘洞庭。组诗几乎首首都涉及秋浦风物,或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特色颇为明显。而这一首的情调在组诗中尤为明快轻松。
全诗短短二十字,刻画出一幅生动的月夜采菱图。
秋浦的水,碧绿碧绿,在远离喧嚣都市的这块荒远之地,水是晶莹澄澈的,没有半点杂质。圆圆的月亮映在水中,水因月而更加澄明,月因水而更加皎洁。刚才,在这静静的山谷里,夕阳西沉,百鸟归飞,倾刻万籁俱寂。可月亮的升起使山谷重现光明,也出现了新的景象。正如王维诗中描绘的那样:“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白鹭因月明如昼而惊飞,它们掠过湖面,向着山阴处飞去,寻找新的栖处。而在这时,湖面深处,传来一声声采菱姑娘的山歌,从那喜悦的歌声里,可以猜想她们今日一定是满载而归了。姑娘们的歌声刚歇下,一阵粗犷的男声又接上,原来一个小伙子早就等着她的归来。姑娘的歌声使他满怀的激情喷发而出,一边唱着山歌一边摇着小船迎了上去。只听男声女声渐渐接*,对唱着,合唱着,歌声笑声船桨击水声,渐渐地渐渐地一同远去了。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本是农人的生活规律。在劳动中唱唱山歌更是农人的*性。山歌是农工抒情的最方便的形式,或协合劳动节奏,或解除劳顿疲乏,或喜*收,或倾诉爱情。山歌与村姑,尤其是与渔家姑娘、采莲女,更是有着不解之缘。远在《诗经》时代,妇女们就一边采着车前子,一边唱着“采采芣苡,薄言采之,采采芣苡,薄言有之……”加快劳动节奏,抒写内心喜悦。《乐府·江南》记叙江南采莲女子,在采莲时唱着“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把她们在劳动生活中情态刻划得彬彬如生。以上诗歌着重反映的是妇女们歌唱的内容。而更多的作品在描写这类题材时,并不着意反映她们唱了什么,而是写她们在唱,以及唱的情态,从而给读者留下丰富联想的空间。王昌龄的《采莲曲》便是一例:“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王维《山居秋瞑》中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也是一例,一个“喧”字,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在嘻戏追逐之中,必有山歌在飞扬的。李白此诗,同样不是记叙采菱女歌唱的内容,而是刻划月夜采菱归来的场景。人是勤劳的人,心是善良的心,歌声便是这种人生的写照:健康、明朗、质朴、真情。“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更是写出了山地男女青年的一曲纯情的恋歌。风景如画,人与景偕,情景交融,何等的诗情画意!而对这样的情景,不能不让人产生许多美丽的遐想和美好的祝愿。
却忆年年寒食节,朱侯亲上十三陵。——王国维《颐和园词》
斜日十三陵下,过新丰猎骑。——纳兰容若《好事*·马首望青山》
莫倚危栏频北望,十三陵树几曾青?——朱彝尊《来青轩》
山色江声共寂寥,十三陵树晚萧萧。——纳兰容若《秣陵怀古》
好待收京传露布,十三陵畔奠*。——柳亚子《阙题》
白头遗老在,指点十三陵。——洪升《京东杂感》
重闻百五日,遥祭十三陵。——顾炎武《金陵杂诗·其二》
万岁山前野火焚,十三陵树黯秋云。——陈文述《雨夜题彭甘亭周忠武公墓纪事诗后》
百二关河悲故垒,十三陵寝识前朝。——王戬《送人出居庸》
前年北谒十三陵,鬓丝如雪须有冰。——陈恭尹《高固斋以长歌赠别赋答》
蓦忆去年今日,十三陵下归来。——纳兰容若《清*乐·角声哀咽》
十三陵简介
明十三陵,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明十三陵坐落于北京市昌*区天寿山麓,总面积一百二十余*方公里,距离*约五十公里。十三陵地处东、西、北三面环山的小盆地之中,陵区周围群山环抱,中部为*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两位太监。截止2021年,已开放景点有长陵、定陵、昭陵、神路、康陵。
关于草原的诗十三首
1、《赋得古原草送别 》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2、《敕勒歌 》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3、《北山》
宋·王安石
北山输绿涨横池,直堑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4、《出塞作》
唐·王维
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原好躲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雪嫖姚。
5、《丰乐亭游春》
宋·欧阳修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6、《寄刘驾》
唐·曹邺
一川草*袅袅,绕屋水声如在家。
怅望美人不携手,墙东又发数枝花。
7、《塞上行》
唐·鲍溶
可怜黄河九曲尽,毡馆牢落胡无影。
西风合时筋角坚,承露牧马水草冷。
8、《寄刘驾》
唐·曹邺
一川草*袅袅,绕屋水声如在家。
怅望美人不携手,墙东又发数枝花。
9、《塞上行》
唐·鲍溶
西风应时筋角坚,承露牧马水草冷。
可怜黄河九曲尽,毡馆牢落胡无影。()
10、《边方春兴》
唐·高骈
草*青柳色浓,玉壶倾酒满金钟。
笙歌嘹亮随风去,知尽关山第几重。
11、《草原诗》
黄毯悄然换绿坪,古原无语释秋声。
马蹄踏得夕阳碎,卧唱敖包待月明。
12、《山中送别》
唐·王维
通典,卷三十三 职官十五
大唐武德元年,改郡为州,改太守为刺史,加号持节。(总管则加使持节。按魏晋制,有使持节、持节、假节。使持节得戮二千石以下,持节得戮无官人,若军事得与使持节同,假节唯军事得戮犯令者。皆是刺史兼总军戎,若今采访节度使也。自宋齐以降,虽天下分裂,其州郡渐众。及隋开皇初,有州三百一十,郡五百八。以官烦人弊,遂废郡,便以州亲人,则刺史如太守之职。自后虽官名屡改,而职事不易。盖制置之际,不详源本,因*旧名,遂有持节诸军之虚称。其属官别驾以下,录事、功、户诸曹参军事,亦多汉晋之制,若今之节度采访副使判官之任。本置别驾,乘一车行部,其参军、录事皆佐戎旅,今并无其实,岂所谓必也正名者乎!又按加刺史持节军事之名,以为荣宠,则边荒万里三数百户小郡,亦同此号,又无以别远*小大之差、轻重闲剧之异也。显庆元年,都督府及上州各置执刀十五人,中州下州各置十人。)后加号为使持节诸军事,而实无节,但颁铜鱼符而已。天宝元年,改州为郡,刺史为太守。(汉文帝二年,初与郡守为铜虎符、竹使符,说在符宝郎篇。至隋开皇七年,又别颁青龙符於东方总管刺史,西方以驺虞,南方朱雀,北方玄武。九年,又颁木鱼符於总管刺史,雌一雄三。至十年,悉颁木鱼符於五品以上官。义宁二年,罢竹使符,颁银兔符於诸郡。大唐武德元年,又改银兔符为铜鱼符。)自是州郡史守更相为名,其实一也。太宗初理天下也,重亲人之任,疏督守之名於屏,俯仰视焉,其人善恶,必书其下,是以州郡无不率理。(贞观中,贾敦实为饶阳令,有能名。时制大功以上不得联职。敦实兄敦颐复为瀛州刺史,朝廷以其兄弟廉谨,许令同州,竟不迁替,时人荣之。敦实历迁洛州长史。初敦颐为洛州刺史,甚有惠政,百姓树碑颂美。及敦实去职,又立颂於兄碑之傍,故人呼为"棠棣碑"。)逮贞观之末,升*既久,群士多慕省阁,不乐外任。其折冲果毅有材力者,先入为中郎、郎将,次补郡守,其轻也如是。武太后临朝,垂拱二年,诸州都督刺史,并准京官带鱼。长安四年,纳言李峤、同*章事唐休璟奏曰:"窃以物议重内官而轻外职,凡所出守,多因贬累,非所以澄风俗、安万人。臣请择才於台閤省寺之中,分典大州,共康庶政。臣等请辍*侍,率先具僚。"太后乃令书名采之,中者当行。於是凤阁侍郎韦嗣立、御史大夫杨再思等二十人中之,皆以本官检校刺史。(后二十人内以政绩可称者,独常州刺史薛光谦、徐州刺史司马锺二人而已。)当时复有为员外刺史者。(永昌中,成王李千里历迁襄州员外刺史。神龙初,以谯王重福之妃,张易之甥也,贬重福为濮州员外刺史。皆不领州务。)开元中,定天下州府,自京都及都督、都护府之外,以*畿之州为四辅。(同、华、岐、蒲四州谓之四辅。八年,都督刺史品卑者,借绯鱼袋。按武德令,三万户以上为上州。永徽令,二万户以上为上州。显庆元年九月敕,户满三万以上为上州,二万以上为中州。先以为上州、中州者,仍旧。至开元十八年三月敕,太*时久,户口日殷,宜以四万户以上为上州,二万五千户为中州,不汉二万户为下州。六千户以上为上县,三千户以上为中县,不满二千户为下县。)其馀为六雄、(郑、陕、汴、绛、怀、魏六州为六雄。)十望、(宋、亳、滑、许、汝、晋、洺、虢、卫、相十州为十望。)十紧、(初有十紧州,**紧者甚多,不复具列。)及上中下之差。(凡户四万以上为上州,二万五千以上为中州,不满二万为下州。亦有不约户口以别敕为上州者。又谓*畿者为畿内州,户虽不满四万,亦为上州。其亲王任中、下州刺史者,亦为上州。王去任后,即依旧式。天宝中,通计天下凡上州一百九,中州二十九,下州一百八十九,总三百二十七州也。时南海太守刘巨麟,以赃罪,诏杖杀之。自至德之后,州县凋弊,刺史之任,大为精选。诸州始各有兵镇,刺史皆加团练使,故其任重矣。)
总论郡佐
(郡丞 别驾 长史 司马 录事参军 司功 司仓 司户 司兵 司法 司士 参军事 经学博士 医博士 中正 通守 五官掾 督邮 郡尉)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
《马诗》是中唐诗人李贺所作的一组五言绝句,共二十三首。诗歌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以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其表现方法属比体。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马诗(一)
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
马诗(二)
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
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
马诗(三)
忽忆周天子,驱车上玉山。
鸣驺辞凤苑,赤骥最承恩。
马诗(四)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马诗(五)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马诗(六)
饥卧古查牙,粗毛刺破花。
鬣焦朱色落,发断锯长麻。
马诗(七)
西母酒将阑,东王饭已干。
君王若燕去,谁为曳车袁?
马诗(八)
赤兔无人用,当须吕布骑。
吾闻果下马,羁策任蛮儿。
马诗(九)
飂叔去匆匆,如今不豢龙。
夜来霜压栈,骏骨折西风。
马诗(十)
催榜渡乌江,神骓泣向风。
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
马诗(十一)
内马赐宫人,银鞯刺麒麟。
午时盐坂上,蹭蹬溘风尘。
马诗(十二)
批竹初攒耳,桃花未上身。
他时须搅阵,牵去借将军。
马诗(十三)
宝玦谁家子,长闻侠骨香。
堆金买骏骨,将送楚襄王。
马诗(十四)
香幞赭罗新,盘龙蹙蹬鳞。
回看南陌上,谁道不逢春?
马诗(十五)
不从桓公猎,何能伏虎威?
一朝沟陇出,看取拂云飞。
马诗(十六)
唐剑斩隋公,拳毛给太宗。
莫嫌金甲重,且去捉飘风。
马诗(十七)
作为一个很肤浅的电视迷,我觉得国产剧无非就是吵来吵去,日剧无非就是爱来爱去,韩剧无非就是死来死去,美剧无非就是上来上去。
据说很大一部学生都是:上课睡觉觉,下课蹦跳跳,考试死翘翘。。。
赤壁决战中,孔明召众将议事。孔明道:“周瑜火攻曹军,大家有何看法?”张飞惊呼:“满江大火,亮瞎了!”刘备白了张飞一眼,飞自知失言,低头不语。关羽见场面尴尬,小声支吾道:“恐明日曹操,难逃一死。”孔明哽咽道:“主公,他们骂我眼瞎也就罢了,但我何时日过曹操?”
某官员上任,为示亲民,与下属寒暄,说:“我是农民的儿子。”然后问秘书:“你呢?”秘书是官二代,谄媚道:“我是农民的孙子。”领导很满意,再问身边刚分配进来的一名大学生:“你呢?” 大学生憨厚地答道:“俺就是农民”。
哥哥今天初次带他女友回家,女友很漂亮,也很勤快,老爸要吸烟了,她拿起打火机忙着给老爸点烟,又是给老爸倒酒……老爸一开心拿出1000块钱,说初次见面给个见面礼,哥哥的女友接过钱,说谢谢老板,老板,板。。。。。
中医药大学一对博士生准备结婚,男生姓龙,女生姓陈。两位新人要求导师为他们撰写一幅对联,导师未作推卸,结合两位新人所学专业,导师写出上联:龙骨一根,退烧、止痒、生津;下联:陈皮两片,消肿、解渴、化痰。横批:一日见效。学生看后惊讶地叫:绝!真绝!
女:“我需要一个男友。” 男:“我帮你找,我宿舍有个兄弟还不错。” 女:“我跟他在一起,你不会心疼吗?” 男:“微小说看多了吧?我跟他没什么的,你放心好了。” 女:#%¥%……
期末考试要到了,望同学们以突击为主,作弊为辅:采取师进我藏师退我抄,迂回作战方针!送你一幅对联:考试不作弊来年当学弟,宁可没人格不能不及格。横批:死也要过。考试必要技巧:三长一短选最短;三短一长选最长;长短不一要选B;参差不齐就选D。以抄为主,以蒙为辅,蒙抄结合,一定及格
“为什么她长相一般身材也不怎么样脾气又差,你还那么喜欢她?”“那你说为什么老子要写《道德经》”“为什么?”“因为老子愿意。”
“听说你新谈了个对象?处的咋样?”“吹了。”“哟!发展够快的!”“滚!”
晚上聚会,有人给我介绍了一位新朋友,说是炒股炒成了百万富翁。厉害呀!佩服!熊市中遇牛人,相见恨晚。他不是尚大人家亲戚,就是周大人家爹字辈。我移位坐在他边上,悄悄地请他传授秘诀和内幕消息:哥们什么时候*?他一脸木然地对我说:“其实也没啥秘诀和内幕消息……我原来是亿万富翁。。。。”
潘晓婷因胸部压球被判违规,痛失冠军,但是在观众眼里,她才是真正的王者。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眼里的罩杯。
丑女:昨天我去相亲了。 闺蜜:哦,怎么样? 丑女:他单膝跪下了。 闺蜜:不会吧,这才第一次见面就……? 丑女:他说我鞋带松了,要给我系鞋带。 闺蜜:哦,这样啊,好浪漫的男士。 丑女:呜呜呜,他把我左右脚的鞋带系在了一起,然后转身就跑了。。。
赞美退伍老兵的诗句十三首
(第一首)
南海阵阵波涛滚,电闪雷鸣战云飘。
美帝为圆霸权梦,拥兵自重扰海疆。
退伍英杰重归列,秣兵历马海天间。
保家卫国为己任,不虚中华好儿男。
(第二首)
旌旗漫卷遍营房,将士回头已褪装.
纵马守疆欢乐少,挥戈捍土苦辛长.
千金利禄无心绪,万里风尘有雨霜.
任重当须勤努力,繁荣经济再辉煌.
(第三首)
身着戎装进军营,钢铁脊梁守国土;
折服外敌竞风流,勇猛英武壮国威。
服从命令退伍兵,精准统计擂战鼓;
扬帆数海迎激浪,服务国策成栋梁。
(第四首)
山河秀丽壮心房,群寇耽耽恋武装.
三载戎期义务满,功高无语自流芳.
抬头笑指天涯路,挥泪轻擦手里枪.
辗转千回关塞远,布衣亦可破贼王.
(第五首)
征兵入伍年年新,战友情谊日日深。
解甲归田四十载,絮绕军营一片心。
当年杀声震天响,如今弓腰驼背身。
志同道合强国梦,战无不胜主义真。
(第六首)
雪花纷飞遮营房,告别军营脱军装.
军旅生涯难忘却,部队作风定发扬.
离别泪水不轻流,有志自强有主张.
莫道军枪放南山,战事令下回匆忙.
(第七首)
偃武息戈几十年,解衣卸甲未封田。
娶妻生子尽孝道,国计民生事连连。
应尽义务面面到,革命到底永向前。
祖国大地风光好,游山玩水莫等闲。
(第八首)
从军数载出营房,卸下戎衣便着装.
本课人生功德满,青春花季蕊流芳.
相携战友创新路,淬火军风破敌枪.
莫道征程坎坷远,雄心无畏勇称王.
(第九首)
战火纷纷肩并肩,兵来将挡做靠山。
危在旦夕挡枪子,关键时刻把把关。
掷地有声说了算,期待相见眼望穿。
战友之间不了情,老骥伏枥志无边。
(第十首)
精忠卫国驻边疆,而今挥泪褪戎装.
三年五载兵义满,胸怀豪情回家乡.
强国富民沙场路,安然换身蓝衣裳.
刚毅情操永不变,再赴工业报效党.
七十三画的古诗
七下的十三首古诗
关于七下的十三首古诗
有三十三的古诗
十三十三口号
共十三句的古诗
十三开头的古诗
带十三的诗词
十三行以上的古诗
古诗十三首的资料
八行十三列的古诗
十三杯酒的古诗
含十三豆蔻的古诗
中秋的古诗十三首
洛神的古诗十三言
十三的古诗名字
夏天的古诗十三首
十三年前的古诗
含有十三辙的古诗
古诗词带十三的
一百三十三字的古诗
毕十三的语录
压十三元的古诗
李白的十三言古诗
十三句的四言古诗
四十三字的古诗
十三辙对应的古诗
李白的十三辙古诗
古诗十三首中的寓意
马的古诗二十三首
关于写景的古诗和诗意
居的古诗
顾及到对方的古诗
关于无常的古诗
关于讨厌下雨时的古诗
小学描写风的古诗词
背古诗的好处800字
表现悠闲自得的古诗
80多个字的古诗词
形容熏陶的古诗
描写冬天的古诗守岁
古人渡海的古诗
带《没》字的古诗
描写城楼的古诗词
形容时光飞逝d的古诗词
描写桐庐春天的古诗
关于如愿的古诗
高考中会考的古诗词
一字师古诗的画
适合改名字的古诗词
描写时令节日的古诗
含灯喜的古诗词
白莲古诗的主题思想
形容手足亲情的古诗词
有关夜风的古诗
有关思念故乡爱人的古诗
慈孝的古诗文
以众字开头的五言古诗
描写聚会欢歌的古诗
古诗山行姚范的答案
形容女子安静读书的古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