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大学行走的古诗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在大学行走的古诗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在大学行走的古诗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在大学行走的古诗词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大学生必背古诗词
在学*、工作、生活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必背古诗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诗经——《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诗经——《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左传——《宫之奇谏假道》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翫(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
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 。大伯不从,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
公曰:“吾享祀丰絜,神必据我。”
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yi)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
弗听,许晋使。
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八月甲午,晋侯国上阳,问于卜偃曰:“吾其济乎?”对曰:“克之。”公曰:“何时?”对曰:“童谣云:‘丙之晨,龙尾伏辰,均服振振,取虢之旗(qi 旗)。鹑(chun)之贲贲(ben),天策焞焞,火中成军,虢公其奔。’其九月、十月之交乎!丙之旦,日在尾,月在策,鹑火中,必是时也。”
冬,十二月丙子朔,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以媵秦穆姬。而修虞祀,且归其职贡于王,故书曰:“晋人执虞公。”罪虞公,言易也。
国语——《邵公谏弥谤》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於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蒙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臣尽辨;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於是乎出;犹其原隰之有衍沃也,衣食於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於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於心,而宣之於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王弗听,於是国人莫敢出言。叁年,乃流王於彘。
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
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冯谖署曰:“能。”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懧愚,沈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曰:“愿之。”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
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之‘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不悦,曰:“诺,先生休矣!”
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冯谖曰:“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孟尝君予车五十乘,金五百斤,西游于梁,谓惠王曰:“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强。”于是梁王虚上位,以故相为上将军,遣使者黄金千斤,车百乘,往聘孟尝君。冯谖先驱,诫孟尝君曰:“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齐其闻之矣。”梁使三反,孟尝君固辞不往也。
齐王闻之,君臣恐惧,遣太傅赍黄金千斤、文车二驷,服剑一,封书,谢孟尝君曰:“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祟,沈于谄谀之臣,开罪于君。寡人不足为也;愿君顾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乎!”冯谖诫孟尝君曰:“愿请先王之祭器,立宗庙于薛。”庙成,还报孟尝君曰:“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
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
荀子——《劝学篇》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 直中绳,揉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车柔〕使之然也。故木受 绳则直,金就砾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奚谷〕,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 言,不知学问之大也。于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 “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恭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 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足支〕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 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 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 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 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 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异体“修”加三点水), 君子不*,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 所以防邪僻而*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 ,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 *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 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醯酸而蚋聚焉。故言有召祸也,行有 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 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 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擅”换虫 旁)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忄昏〕〔 忄昏〕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 不能两听而聪。□(“腾”中“马”换“虫”)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枝而穷。诗曰 :“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 结于一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沉】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故声无小而不闻,行 无隐而不形。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 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 。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 ,法之大分,群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 ,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 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 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 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口赞〕。傲,非也;〔口赞〕,非也; 君子如向矣。
学莫便乎*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简而不速。方其人之* 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其人。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安特将学杂识 志顺诗书而已耳!则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将原先王,本仁义,则礼正其经 纬蹊径也。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 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飧壶也,不可以得之矣。故隆礼,虽未明, 法士也;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
问苦者,勿告也。告苦者,勿问也。说苦者,勿听也。有争气者,勿与辩也。 故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则避之。故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而 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而后可与言道之致。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 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之瞽。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诗曰:“匪交 匪舒,天子所予。”此之谓也。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 不足谓善学。学也者,固学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 善者多,桀纣盗跖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 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耳非是无欲闻也,使口非是无欲言 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 ,心利之有天下。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乎由是, 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谓之成 人。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
大学中文系必背古诗词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大学中文系必背古诗词,快来看看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诗 经《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诗 经《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3.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遡洄从之,道阻且长。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遡洄从之,道阻且跻。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遡洄从之,道阻且右。遡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4.汉乐府《陌上桑》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水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怒怨,但坐观罗敷。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此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馀。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直千万余。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5.古 诗《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6.曹 操《步出夏门行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踊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粲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7.曹 植《七步诗》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8.陶渊明《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还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9.隋炀帝《春江花月夜》
暮江*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10.王 湾《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1.张九龄《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2.孟浩然《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3.王 维《观猎》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
14.王昌龄《从军行》(烽火城西)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15.王昌龄《从军行》(琵琶起舞)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6.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7.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8.崔 颢《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9.高 适《塞上闻笛》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20.李 白《劳劳亭》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21.李 白《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2.李 白《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23.杜 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4.杜 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5.杜 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大学中文系必背古诗词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大学中文系必背古诗词,快来看看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诗 经《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诗 经《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3.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遡洄从之,道阻且长。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遡洄从之,道阻且跻。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遡洄从之,道阻且右。遡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4.汉乐府《陌上桑》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水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怒怨,但坐观罗敷。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此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馀。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直千万余。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5.古 诗《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6.曹 操《步出夏门行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踊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粲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7.曹 植《七步诗》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8.陶渊明《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还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9.隋炀帝《春江花月夜》
暮江*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10.王 湾《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1.张九龄《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2.孟浩然《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3.王 维《观猎》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
14.王昌龄《从军行》(烽火城西)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15.王昌龄《从军行》(琵琶起舞)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6.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7.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8.崔 颢《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9.高 适《塞上闻笛》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20.李 白《劳劳亭》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21.李 白《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2.李 白《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23.杜 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4.杜 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5.杜 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大班所学的古诗词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所学的古诗词,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一去二三里 :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3、画
远看山有色,*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5、村居 (高鼎)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7、小池 (杨万里)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9、赠刘景文 (苏轼)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11、回乡偶书 (贺知章)
离别家乡岁月多,*来人事半消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13、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15、望庐山瀑布 (李 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17、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9、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1、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静夜思
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早发白帝城
唐代: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3、望庐山瀑布
唐代: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秋浦歌
唐代: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5、夜宿山寺
唐代: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6、赠汪伦
唐代: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7、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小学古诗词大全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古诗词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1、《静夜思》
年代:唐
作者: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小池》
年代:宋
作者: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3、《赠刘景文》
年代:宋
作者: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4、《山行》
年代:唐
作者: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5、《回乡偶书》
年代:唐
作者: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6、《赠汪伦》
年代:唐
作者: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7、《赋得古原草送别》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8、《宿新市徐公店》
年代:宋
作者:杨万里
篱落疏疏小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9、《望庐山瀑布》
年代:唐
作者: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0、《春晓》
年代:唐
大学语文必背古诗词汇总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古代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以下是小编收集的'大学语文必背古诗词,欢迎查看!
诗经——《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诗经——《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左传——《宫之奇谏假道》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翫(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
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 。大伯不从,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
公曰:“吾享祀丰絜,神必据我。”
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yi)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
弗听,许晋使。
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八月甲午,晋侯国上阳,问于卜偃曰:“吾其济乎?”对曰:“克之。”公曰:“何时?”对曰:“童谣云:‘丙之晨,龙尾伏辰,均服振振,取虢之旗(qi 旗)。鹑(chun)之贲贲(ben),天策_____,火中成军,虢公其奔。’其九月、十月之交乎!丙之旦,日在尾,月在策,鹑火中,必是时也。”
冬,十二月丙子朔,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以媵秦穆姬。而修虞祀,且归其职贡于王,故书曰:“晋人执虞公。”罪虞公,言易也。
国语——《邵公谏弥谤》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於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蒙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臣尽辨;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於是乎出;犹其原隰之有衍沃也,衣食於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於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於心,而宣之於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王弗听,於是国人莫敢出言。叁年,乃流王於彘。
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
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冯谖署曰:“能。”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懧愚,沈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曰:“愿之。”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
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之‘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不悦,曰:“诺,先生休矣!”
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冯谖曰:“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孟尝君予车五十乘,金五百斤,西游于梁,谓惠王曰:“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强。”于是梁王虚上位,以故相为上将军,遣使者黄金千斤,车百乘,往聘孟尝君。冯谖先驱,诫孟尝君曰:“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齐其闻之矣。”梁使三反,孟尝君固辞不往也。
齐王闻之,君臣恐惧,遣太傅赍黄金千斤、文车二驷,服剑一,封书,谢孟尝君曰:“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祟,沈于谄谀之臣,开罪于君。寡人不足为也;愿君顾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乎!”冯谖诫孟尝君曰:“愿请先王之祭器,立宗庙于薛。”庙成,还报孟尝君曰:“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
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
荀子——《劝学篇》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 直中绳,揉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车柔〕使之然也。故木受 绳则直,金就砾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奚谷〕,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 言,不知学问之大也。于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 “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恭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 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足支〕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 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 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 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 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 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异体“修”加三点水), 君子不*,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 所以防邪僻而*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 ,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 *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 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醯酸而蚋聚焉。故言有召祸也,行有 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 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 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擅”换虫 旁)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忄昏〕〔 忄昏〕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 不能两听而聪。□(“腾”中“马”换“虫”)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枝而穷。诗曰 :“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 结于一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沉】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故声无小而不闻,行 无隐而不形。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 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 。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 ,法之大分,群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 ,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 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 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 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口赞〕。傲,非也;〔口赞〕,非也; 君子如向矣。
学莫便乎*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简而不速。方其人之* 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其人。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安特将学杂识 志顺诗书而已耳!则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将原先王,本仁义,则礼正其经 纬蹊径也。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 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飧壶也,不可以得之矣。故隆礼,虽未明, 法士也;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
问苦者,勿告也。告苦者,勿问也。说苦者,勿听也。有争气者,勿与辩也。 故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则避之。故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而 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而后可与言道之致。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 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之瞽。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诗曰:“匪交 匪舒,天子所予。”此之谓也。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 不足谓善学。学也者,固学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 善者多,桀纣盗跖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 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耳非是无欲闻也,使口非是无欲言 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 ,心利之有天下。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乎由是, 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谓之成 人。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
笑歌行古诗词鉴赏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笑歌行古诗词鉴赏,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古诗原文
笑矣乎,笑矣乎。
君不见曲如钩,古人知尔封公侯。
君不见直如弦,古人知尔死道边。
张仪所以只掉三寸舌,苏秦所以不垦二顷田。
笑矣乎,笑矣乎。
君不见沧浪老人歌一曲,还道沧浪濯吾足。
*生不解谋此身,虚作离骚遣人读。
笑矣乎,笑矣乎。
赵有豫让楚屈*,卖身买得千年名。
巢由洗耳有何益,夷齐饿死终无成。
君爱身后名,我爱眼前酒。
饮酒眼前乐,虚名何处有。
男儿穷通当有时,曲腰向君君不知。
猛虎不看几上肉,洪炉不铸囊中锥。
笑矣乎,笑矣乎。
宁武子,朱买臣,扣角行歌背负薪。
今日逢君君不识,岂得不如佯狂人。
译文翻译
真可笑呀,真可笑,君不见曲如钩吗,古人知此可以封公侯;
君不见直如弦吗,古人知此可要死道边。
张仪之所以愿鼓三寸不烂之舌,苏秦之所以不愿种洛阳负郭二顷田,皆是此由之故也。
真可笑呀,真可笑,君不见沧浪老人唱一曲吗,“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可怜的屈大夫,连自己保身都无术,却虚作《离骚》教人读。
真可笑呀,真可笑,赵国有个豫让,楚国有个屈*,卖身却只买得千载虚名。
许由洗耳又有什么用?伯夷和叔齐饿死也至无所成。
君爱身后之名,我爱眼前之酒。
饮酒眼前即能享乐,虚名身后又在何处?
男儿穷通当有时,今日之不遇,并非将来也没有时机。
如今我曲腰向君,君却不明白这个道理。
猛虎向来不食案上之死肉,洪炉也不铸囊中锥一类的小玩意儿。
真可笑呀,真可笑,宁武子和朱买臣,当年也是叩着牛角唱歌,背着柴薪诵书。
这些一时遭困顿的贤土若今日逢君,君却看不出来,岂不令人佯狂而傲世哉!
注释解释
曲如钩:《后汉书》志第一三《五行志一》引京都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张仪”句:张仪,战国时纵横家,魏国人。游说入秦,首创连横,先后任秦相、魏相。《史记·张仪列传》:张仪通楚,“掠笞数百,不服,释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观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汉书·蒯通传》:“郦生一士,伏轼掉三寸舌,下齐七十余城。”颜师古注:“掉,摇也。”⑶“苏秦”句:苏秦,战国时纵横家,洛阳人。倡六国合纵抗秦。《史记·苏秦列传》:“苏秦喟然叹曰:‘此一人之身,富贵则亲戚畏惧之,贫贱则轻易之,况众人乎?且使我有洛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二顷田,全唐诗本作一顷田。误。
“沧浪”二句:《楚辞·渔父》:“渔夫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虚作”句:指屈原。
“赵有”句:豫让,春秋战国间人。始事范中行氏而不悦,去而投知伯。知伯宠之。及三晋分知氏,赵襄子最怨知伯,而将其头为饮器。豫遁逃,变姓名为刑人,入宫欲刺襄子未果。豫让又漆身为厉,灭须去眉,自刑变容,又吞炭哑音,一再谋刺襄子,均不果。后被兵包围,请求襄子衣而击之,呼曰:“而可以报知伯矣!”遂伏剑而死。事见《战国策·赵策一》。屈*,即屈原。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洗耳:皇甫谧《高士传》卷上《许由》:“尧又召为九州长,由不欲闻之,洗耳于颖水滨。时其友巢父牵犊欲饮之,见由洗耳,问其故,对曰:‘尧欲召我为九州长,恶闻其声,是故洗耳。’”
夷齐:伯夷、叔齐二人。《史记·伯夷列传》:“武王已*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遂饿死于首阳山。”
“猛虎”句:猛虎,含有苛政之意。看,观察,注意。机上肉,机同几,全唐诗本作几上肉。指案板上的肉。比喻任人宰割者。《新唐书》卷一二○《桓言范传》:“会日暮事遽,言范不欲广杀,因曰:‘(武)三思机上肉尔,留为天子藉手。’”
“洪炉”句:洪炉,指天地。《庄子·大宗师》:“今一以天地为大炉,造化为大冶。”《抱朴子·勗学》:“鼓九阳之洪炉,运大钧乎皇极。”引申为陶冶锤炼人才的环境,薛逢《送西川杜司空赴镇》诗:“莫遣洪炉旷真宰,九流人物待陶甄。”铸,熔炼金属以成器。囊中锥,比喻有才能而未展露的人。《史记·*原君列传》:“*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也。’”周昙《咏史诗·毛遂》:“不识囊中颖脱锥,功成方信有英奇。”此句意谓熔炼人才的洪炉,不铸就像囊中之锥这样有才能而未展露的人。也即设有使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
宁武子:王本注云:“岂武子是戚之字耶。”《吕氏春秋·举难篇》:“宁戚欲干齐桓公,穷困无以自进。于是为商旅将任车以至齐,暮宿于郭门之外。桓公郊迎客,夜开门辟任车,……宁戚饭牛居车下,望桓公而悲,击牛角疾歌。桓公闻之,抚其仆之手曰:‘异哉,之歌者非常人也。’命后车载之。”叩角,指击牛角。朱买臣:汉武帝时人,官至会稽太守。《汉书·朱买臣传》:“朱买臣,字翁子,吴人也。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艾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其妻亦负载相随,数止买臣毋歌讴道中。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买臣笑曰:‘我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汝苦日久,待我富贵报汝功。’妻恚怒曰:‘如公等,终饿死沟中耳,何能富贵?’买臣不能留,即听去。其后买臣独行歌道中,负薪墓间。”背负薪,《乐府诗集》作皆负薪。
佯狂,《史记·殷本纪》:“箕子惧,乃佯狂为奴。”佯狂即装疯。
创作背景
至德二载(757),李白五十七岁。正月,永王军次寻阳,李白下山人幕。作《永王东巡歌十一首》言志抒怀,旨在思抒奇计以济时艰。二月,皇室内讧,兄弟交兵。永王兵败丹阳,李白于乱军中仓皇逃亡,旋陷寻阳狱中。有鸣冤求援之作多首。
诗文赏析
此诗可分为四段。每段都是以“笑矣乎”开头。第一段,诗人化用汉代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来讽刺是非错位、黑自颠倒的丑恶社会现实。接着举了战国时张仪、苏秦的例子来说明“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的现象。张仪和苏秦是战国时有名的纵横家。他们凭着三寸不烂之舌,权诈之术,取得了人主的信任。张仪曾作过秦国的丞相,而苏秦却能佩六国相印,成了纵约长。他们都凭着“曲如钩”的本领,成了显赫一时的权贵。如果他抱诚守直,老老实实在家种地的话,说不定他们早就饿死在道边了。李白的这些诗句,借古讽今,旨在揭露当时国君昏聩,才使得象张仪、苏秦那样朝秦暮楚、反复无常的小人,一个个受宠得势,而象自己守直不阿的人,却只能作阶下囚了。
1、十二阑干,故国三千里。——王庭筠《凤栖梧·衰柳疏疏苔满地》
2、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黄遵宪《赠梁任父同年》
3、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徐锡麟《出塞》
4、天厌虏,臣离德。——史达祖《满江红·九月二十一日出京怀古》
5、汉臣曾此作缧囚,茹血衣毛十九秋。——汪遵《咏北海》
6、堂上谋臣尊俎,边头将士干戈。——刘过《西江月·堂上谋臣尊俎》
7、晋武轻后事,惠皇终已昏。——高適《登百丈峰二首》
8、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屈原《国殇》
9、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范成大《州桥》
10、国事如今谁倚仗,衣带一江而已。——文及翁《贺新郎·西湖》
11、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高適《塞下曲》
12、指点六朝形胜地,惟有青山如壁。——萨都剌《念奴娇·登石头城次东坡韵》
13、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悯农》
14、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15、楚国青蝇何太多,连城白璧遭谗毁。——李白《鞠歌行》
16、春来未有不阴时。——辛弃疾《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
17、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杜甫《小至》
18、燕语如伤旧国春,宫花一落已成尘。——李益《隋宫燕》
19、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20、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1、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赵孟頫《岳鄂王墓》
22、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潘大临《江间作四首·其三》
23、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屈原《国殇》
24、报国无门空自怨,济时有策从谁吐。——吴潜《满江红·送李御带珙》
25、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6、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郑思肖《二砺》
27、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28、皇灵大动变,震雷风且寒。——曹植《怨歌行》
29、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30、闻道皇华使,方随皂盖臣。——王维《送李判官赴东江》
31、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陈陶《陇西行》
32、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于谦《立春日感怀》
33、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34、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35、莫避春阴上马迟。——辛弃疾《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
36、归来报名主,恢复旧神州。——岳飞《送紫岩张先生北伐》
37、闻风六郡伏,计日五戎*。——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38、日日望乡国,空歌白苎词。——张籍《蓟北旅思》
39、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曲》
40、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于谦《咏煤炭》
41、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岑参《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
42、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孟浩然《他乡七夕》
43、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岳飞《满江红·写怀》
44、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杜牧《泊秦淮》
45、乘云径到玉皇家。——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46、梦到凤凰台上,山围故国周遭。——完颜璹《朝中措·襄阳古道灞陵桥》
47、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高蟾《金陵晚望》
48、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张祜《宫词·故国三千里》
49、天时地利与人和。——刘过《西江月·堂上谋臣尊俎》
50、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曹植《怨歌行》
51、六朝春草里,万井落花中。——屈大均《秣陵》
1.《七月一日晓入太行山》唐朝
李贺
一夕绕山秋,香露溘蒙菉。新桥倚云阪,候虫嘶露朴。洛南今已远,越衾谁为熟?石气何凄凄,老莎如短镞。
2.《与同年邹焕同归舟中望太行山和前韵》明朝
陈泰
我行访道真劳哉,岂意万里逢君来。琳宫误落丹篆笔,惊起电火龙池雷。龙池雷息丹篆裂,蚀食真铨窃仙骨。投笔归来帝未知,长揖金华紫薇客。相携历井扪箕斗,侧身太行一挥手…
3.《奉和圣制登太行山中言志应制》唐朝
苏颋
北山东入海,驰道上连天。顺动三光注,登临万象悬。 俯观河内邑,*指洛阳川。按跸夷关险,张旗亘井泉。 晓岩中警柝,春事下搜田。德重周王问,歌轻汉后传。 宸…
4.《早登太行山中言志》唐朝
李隆基
清跸度河阳,凝笳上太行。火龙明鸟道,铁骑绕羊肠。 白雾埋阴壑,丹霞助晓光。涧泉含宿冻,山木带馀霜。 野老茅为屋,樵人薜作裳。宣风问耆艾,敦俗劝耕桑。 凉…
5.《过太行山》元朝
周伯琦
太行苍翠插秋旻,叠岭重关自昔闻。战国东西分晋赵,中原南北带河汾。帝王都邑青青草,豪杰勋名点点坟。鸟道盘空频立马,便从高处望飞云。
6.《登太行山》清朝
钟令嘉
绝磴马萧萧,群峰气力骄。苍云横上党,寒色满中条。返辙河如带,扪车迹未遥。龙门划诸水,禹力万年昭。
7.《奉和圣制早登太行山率尔言志》唐朝
张九龄
孟月摄提贞,乘时我后征。晨严九折度,暮戒六军行。 日御驰中道,风师卷太清。戈鋋林表出,组练雪间明。 动植希皇豫,高深奉睿情。陪游七圣列,望幸百神迎。 气…
8.《奉和圣制太行山中言志应制》唐朝
张说
六龙鸣玉銮,九折步云端。河络南浮*,山经北上难。 羽仪映松雪,戈甲带春寒。百谷晨笳动,千岩晓仗攒。 皇心感韶节,敷藻念人安。既立省方馆,复建礼神坛。 扈…
9.《奉和圣制早登太行山中言志》唐朝
苗晋卿
金吾戒道清,羽骑动天声。砥路方南绝,重岩始北征。关楼前望远,河邑下观*。喜气回舆合,祥风入旆轻。祝尧三老至,会禹百神迎。…
10.《马上见太行山》明朝
佘翔
黄金柳色及春回,云散朝歌睥睨开。马上春愁消不尽,太行一片自西来。
11.《定兴喜见太行山》元朝
曹伯启
小年闻说此山名,梦里西游隐见形。今日得观真面目,却教低首愧山灵。
12.《早发坡泉薄暮至太行山下》明朝
谢榛
地分三晋此山川,形胜迢遥在马前。乱石斜通青草路,太行横断夕阳天。漫垂云气孤村雨,时聒乡心几树蝉。不及阮宣随处醉,兴来即解杖头钱。
13.《奉和早登太行山中言志应制》唐朝
张嘉贞
明发扈山巅,飞龙高在天。山南*对巩,山北远通燕。瞻彼冈峦峻,凭兹士马妍。九圻行若砥,万谷辗如川。罗网开三面,闾阎问百年。…
14.《夏日行太行山中》明朝
于谦
信马行行过太行,一川野色共苍茫。云蒸雨气千峰暗,树带溪声五月凉。世事无端成蝶梦,畏途随处转羊肠。解鞍盘礴星轺驿,却上高楼望故乡。
15.《途次望太行山》宋朝
释保暹
盘影遮空黑。愁生入望赊。高来难客路,深去断人家。翠死寒溪水,香残别洞花。今宵何处宿,山口日将斜。 …
16.《太行山行》明朝
石珝
太行之山何崔嵬,岩幽谷隐藏风雷。汉军已料骑士屈,魏武重叹车轮摧。其开如陉下如井,云作炊烟瀑垂绠。羊牛只道来层霄,鸡犬方知接人境。山僧何年住山顶,亦有山田二三顷。…
17.《望嵩少·其一·客程行尽太行山》明朝
袁宏道
客程行尽太行山,又见嵩高紫翠间。料得有人山上笑,红尘如海没朱颜。
山行古诗词鉴赏
在日常的学*、工作、生活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山行古诗词鉴赏,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
山行
朝代:唐朝
作者: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深秋时节,我沿山上蜿蜒的山路而行.云雾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我不由自主地停车靠边,是因为这傍晚枫林的美景着实吸引了我,那被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花儿还要红。
注释
1、山行:在山中行走。
2、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
3、径:小路。
4、斜:此字读xiá,为倾斜的意思。
5、深:另有版本作“生”。
6、坐:因为。
7、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8、远上:登上远处的。
9、山:高山。
10、车:轿子。
11、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12、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13、晚:晚上,通常指夕阳落下的傍晚。
赏析:
原文第二句中,是“深”还是“生”字在学术界仍就存在争议。清康熙陈梦雷编辑《古今图书积尘》作“白云深处有人家”。明万历赵宦光刊本,宋洪迈编《万首唐人绝句》作“白云深处有人家”。清乾隆《四库全书》收入的两种版本都有,例如明高棅编《唐诗品汇》和《御定全唐诗》作“白云深处有人家”,而宋洪迈编《万首唐人绝句》作“白云生处有人家”。有些课本中本诗也从原来的“白云深处有人家”修改为现在的“白云生处有人家”,并于注释处说明“‘生处’一作‘深处’”(考试时应以使用的课本为准)。94年版教育部重编国语辞典作“白云深处有人家”。
【年代】:唐
【作者】:杜牧
【内容】: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天的景色。诗中写了山路、人家、白云和红叶,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而是巧妙的把它们联系在一起,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而有的只是陪衬。简单来说,前三句是为了第四句描绘背景,起铺垫的作用。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深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山路一直向上望去。这句里的“人家”照应了上一句的“石经”。山上的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就是这“石经”。有白云缭绕,说明这里的山很高。诗人让片片白云遮住了读者的眼睛,但确认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肯定会有另外与众不同的景色吧!
对上面的“山”、“山路”、“云”和“人家”,作者只是作了一个简单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但也只是点出了下文的“晚”和“霜”字,并没有表现出作者是多么喜欢秋天,秋天是多么吸引人。
“停车坐爱枫林晚”,这句诗跟前两句不同。很鲜明的表现出了秋天的美。“山路”、“白云”和“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但这枫林晚景却使诗人难以抑制这种喜欢这儿的心情。
“霜叶红于二月花”,补足第三句。在夕阳照射下,枫林显得更美,它比二月的春花还要红,还要艳丽。通过描写这么一片红色,让人们看到了生机勃勃的秋天。
从这首古诗中,我充分的感受到了,诗人对秋天是那么的喜爱,秋天的景色是那么的美,让我加深一步的认识了着生机勃勃的秋天。
古诗原文
山光物态弄春辉,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译文翻译
春光幻照之下,山景气象万千。何必初见阴云,就要匆匆回家?
就算天气晴朗,没有一丝雨意,走入云山深处,也会沾湿衣裳。
注释解释
山行:一作“山中”。
春晖:春光。
莫:不要。轻阴:阴云。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纵使:纵然,即使。
在大学行走的古诗词
山路行走的古诗词
关于行走之礼的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文学行为
描写行走的古诗大全
形容行走千里的古诗词
描写行走古道的古诗词
冬季野外行走的古诗词
行走在诗词的世界里
高兴行走的古诗
行走的古诗库
行走有关的古诗
在山里行走的古诗
大学的古诗词
行走的说说
莫道君行走的古诗
寒夜行走的古诗
行走的力量古诗
湖边行走的古诗
行走的句子
行走足迹的古诗
行走的名言
有关行走的诗句
与行走有关的古诗句
行走天下的诗句
关于行走的诗句
关于行走的古诗文
船在山水间行走的古诗
形容行动和行走的古诗
关于行走江湖的古诗
与传统春节和春联有关的古诗词
古诗界的四角恋
古诗中带有莺啼两个字的古诗
跟竹有关的新年古诗
朗读者第1季第4期为主题的古诗
关于杏花的古诗名言
120字的古诗大全
有关福的28字古诗
形容一个人美好的古诗
最能体现汉字特点的古诗十首
激励别人的古诗词
寓意美好的古诗课外
外国人了解古诗的美
4分钟以内的古诗
小学关于边塞风光的古诗
19课古诗二首的笔画笔顺
给父亲的祝福语古文古诗
描写春天的古诗带配乐的古诗
描写小学夏天的古诗四首
关于擎天柱的古诗
小池是不是夏天的景色古诗
晓彤在王牌里说的古诗
读一首有关春天的古诗
38岁必须学的古诗
好听的古诗小学生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古诗
古诗词里的杨柳就是杨树和柳树吗
分析古诗运用的写作手法
下雨不影响心情的古诗
元宵节的古诗最简短的
含有秦的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