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里行走的古诗

关于在山里行走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在山里行走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在山里行走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在山里行走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03) 语录(9) 说说(36) 名言(624) 诗词(712) 祝福(1k+) 心语(162)

  • 诗意的行走美文

  • 诗意,行走
  • 诗意的行走美文

      在**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经常看到美文的身影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诗意的行走美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曾一次次的询问自己,究竟期待一场怎样的相遇。

      二十年来,依旧只身一人,谈起感情,无从诉说,有时是无奈的笑笑,有时,或许是有一种久违的歉意。觉得有句话说得很好:人生要经历三次恋爱:第一次懵懂,第二次刻骨铭心,第三次白头偕老。当再次翻阅十六岁的青春时,不由得笑了笑,是的,懵懂,还夹杂着些许酸涩。天长地久的誓言已经被我们玩弄的面目全非,天、地红着脸,低着头,备受尴尬,以及那些个无所适从,豪言壮语。

      人性,如果单从性的角度来说,无非是由"心""生",因为心中需要,所以才会有所追求。有这样一个故事:三位女性扮淑女,乍看之下,她们都亭亭玉立,婀娜多姿,给人的第一映像确实很美。走*细看,第一位“淑女”蓬头垢面,手大脚粗;第二位“淑女”,说话大大咧咧,口无遮拦;只有那第三位淑女,行为的体,温柔莞尔。或许是世间有太多的欺骗,每次当我怀着一颗跳动已久热情的心灵去拥抱她时,看到的却往往是想象中的另一面;然而我却更愿意相信只是没有遇到。

      期待怎样的人?遇到怎样的人?正如今晚的太阳又已西下,我却无法预知明天它会以怎样的`状态出现。要知道姻缘的起点,原是两个人的素不相识,因为称心,因为在彼此看着对方的时候不会觉得讨厌,所以才很相宜。还记得当时问她为什么要选择去那儿,她回答说因为遇到了,当时的茫然,在今天看来,本应该是几分祝福与羡慕。

      我告诉阿馨,我期待有一天一辆豪华轿车停在你面前,从车上下来的那个人,西装革履,风度翩翩,那就是我。她笑了笑,她对我说:但是你现在并不成功,你如果有一天真那样了,那围绕在你身边的人也就不再是我们这群人了。是的,一个人的人际圈总是会随着职业的变化与修为的提升而发生改变。要想遇见想象中足够完美的她,可是自己又有多完美呢?

      一直怀疑自己是不是有处女情结,或许只是因为自己太过于挑剔。浮躁的世界,泛滥的青春,爱情?究竟什么才是爱的真谛?一直很反感随波逐流与随遇而安的情怀,可是,钟期既遇,奏流水以长啸的那份懂得,没有遇到,又怎能体会。听说《牡丹亭》中的杜丽娘一直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那份执着,那份信任……即使是宝黛,或许也无法相比。

      我告诉她,希望她能帮我做一幅画,她问我画的内容,我竟说不出要画什么,只是含糊地说,一个女的,很文静,很优雅。是的,我一直在等待,等待遇见一个和你一样的,有着飘逸的秀发,曼丽的身材,一蹙一笑,不做作不夸张。然而,她却更像一阵风,时时拂动我的心扉,更像是一首诗,值得我去细细品味,慢慢咀嚼。

      然而我毕竟是世俗的一份子,或许在未来某一天,陪我将一生的风景细细看透的人,只是一个很*凡的她,有着*凡的样貌,*凡的感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是的,我是单身,我很孤独,但并不代表我很空虚。一个人的时候也可以活的很潇洒,午后的阳光那么温暖,在绿意盎然的林间小道诗意的行走、在图书馆一隅翻阅一本向往已久的文集……

    [阅读全文]...

2022-07-25 10:39:22
  • 行走(组诗)

  • 行走
  •   ◎白头    一寸相思入骨,清茶浅抿  叶落无心,轻飘飘地  便忘了你侧颜的角度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  是你我最美的日子  暮时归家的路  被你铺上一层残阳  只剩余晖的光影  散在你如瀑的发上  和我脚下的路上  日升日落    潮涨潮汐  你的半面妆刚刚雕成时  也许我眼里的雾气也刚刚散尽  我的头发长了  你的眼角老了  我们就这样  走到白头  就仿佛  只是问了句好的匆匆    ◎燕    蘸过墨的外衣  披着凯旋的战甲  尾上带着两个方向  是调皮还是炫耀  它飞进我的房间  在房梁上伫立  不找出路,俯瞰我  鹰一样  你真讨厌,我说  一只燕子为什么要有猛禽的目光  它不言语  只是俯瞰我    ◎将*    渔船摇曳着波涛,斜阳闪烁  站在船头,它忘了  自己在等待什么  是翌晨海*线上升起的光亮  还是一群归巢的海鸟  我想,他等的  一定是你的红衣裳    海涛阵阵狂澜  如你心跳的律动  月色流波  谁的江上渔者勾起了  那曲琵琶语的幽怨    海风与落日的情愁  枕着夕阳潜入梦乡  暖着我的是你的日冕  冷着我的是你的斑驳  像你的温度,冷暖相宜    是谁,唤醒了沉睡的寂寥  许是  黑夜将尽时  你踏着黎明的七彩云  将*的脚步    ◎佛    一个新生的婴孩,啼哭  在姆妈的怀里  众人双手合十  阿弥陀佛    我不解其意  他们说,佛能渡众生  字典上说  佛有一个高深的名字  释迦牟尼  于是我奔走,我寻找佛    我上山  一道闪电划过古塔  惊扰了高过三尺的钟,钟摆  吟唱着。轰轰隆隆  惊醒了沉寂的梦魇  我不知道,是什么惹怒了上天  也不知道  雷电在宣告着谁的愤怒    这场雨,来得突然  穿透了房檐下的泥土  压倒了树上的枝叶  冲撞了妖艳的花朵  打湿了飞鸟的羽翼    我不解,问僧人  佛渡众生,何不渡它们?  僧人凝眸停驻。被雨水  冲刷后的泥土之上,叶片滴翠  僧人双手合十  阿弥陀佛

      编辑点评:

      一组具有灵性的诗歌佳作,诗人以独触的文笔炙烤灵魂,在诗歌的寓意和张力的回旋之中点题深刻,诗歌以朦胧诗的写作手法渗透语言精髓,“一寸相思入骨 清茶浅抿,叶落无心,轻飘飘地,便忘了你侧颜的角度。”诗歌起笔运用巧妙地写作手法进入诗歌意境和散发着灵气的语言魅力,在沉思中净化美与心灵独触的视角,引用爱情诗穿透诗意内涵的主旨核心,将一首现实生活为主题的音乐节拍,用爱情诗这一深刻的主题隐喻,在朦胧的意向里截取生活和美景的片段来深化主题,使得诗歌灵气十足。最后一首佛诗人引用禅意人生刻画诗歌的灵魂,穿透诗歌内涵的景致和诗人情怀的意境所在,这类朦胧诗的写作手法巧妙运用,让整组诗歌寓意非凡,诗歌的灵气和整组诗歌的书写温婉灵动,魅力四射。欣赏佳作,问候诗人,感谢赐稿,力荐共赏,好作品与大家一起分享。

    [阅读全文]...

2022-05-21 17:23:25
  • 行走的心(组诗)

  • 行走
  •   1、男神的温度    提及温度,我想起炉火  父亲在冬天的灶膛升火,夏天继续升火  一把蒲扇摇着,叶齿咬合叶脉    而这人间无常,我再次浑身冰冷  他在雪夜的挂钟里静止  手臂象枯藤一样垂在黑夜  被时光燃成灰烬    他的余温一直在,我一遍遍喊着  象儿时,举起风信子喊我的乳名  带我去暮春的草地,放风筝  他说:“囡囡,不要卸下翅膀,逆风也要飞行……”    2、行走的心    怀揣栀子的梦想,行走五月  错过的岂是简单的风  它的颜色和宽度  依次打开一扇斑驳的木门    祖母的纺车挂在老墙上  龟裂的墙,露出一道道缝  井底的月亮爬上刺槐    我的心,走走停停  被一条河流穿过、浸泡  夜那么深了    一株午夜的植被,久久不忍睡去  它说:能否停下,让我在秋风抵达之前  多收集一些绿色……    3、自画像    反复端详一面青铜镜,朱雀站在背面梳理羽毛  向外望,车水马龙  公子,我摁住内心小小的惶恐  将一瓣桃花贴上画颊    画像里胡人聚集,青砖、葫芦丝  我不停地走  月色临*,却发现又走回原地  月光亮银一样洒在身上,我相信你在,一直在  在虚无的影子里,重合又打开    你喊一声“娘子”  我便从三更天醒来,摘下带着露珠儿的青草与梨果

      编辑点评:

      父亲,在诗人幼小的心灵里是那么的高大,提及温度,我想起炉火,父亲在冬天的灶膛升火,夏天继续升火一把蒲扇摇着,叶齿咬合叶脉而这人间无常,我再次浑身冰冷,他在雪夜的挂钟里静止,手臂象枯藤一样垂在黑夜,被时光燃成灰烬他的余温一直在,我一遍遍喊着象儿时,举起风信子喊我的乳名,带我去暮春的草地,放风筝说:“囡囡,不要卸下翅膀,逆风也要分行”。更有祖母的纺车,我的心,走走停停,被一条河流穿过、浸泡,夜那么深了,一株午夜的植被,久久不忍睡去,它说“ 能否停下,让我在秋风抵达之前,多收集一些绿色。画像里胡人聚集、青砖、葫芦丝、我不停地走,月色临*,却发现又走回原地月光亮银一样洒在身上、我相信你在、一直在,在虚无的影子里,重合又打开。诗人用唯美灵动的感念,创作出一首首心底的温暖,这种温暖还是激励,更是想念,想念儿时跟父亲一起放风筝,想念祖母的纺车,甚至是他宽厚的肩膀。诗歌是心灵的写照,在诗行中寻觅美好。感谢赐稿,期待精彩!

    [阅读全文]...

2022-02-27 19:16:38
  • 古诗山行

  •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

      1、山行:在山中行走。

      2、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

      3、径:小路。

      4、白云生处:白云缭绕而生的地方。

      5、坐:因为;由于。

      6、斜:此字读xiá

      译文:

      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缭绕而生的地方,居然还有人家。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的枫林晚景。经霜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小诗。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次句“白云生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吧?这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有白云缭绕,说明山很高。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定会有另一种景色吧?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

      “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了。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呢!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诗人没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

      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阅读全文]...

2022-07-16 09:55:53
  • 行走的诗意:苏州游记

  • 行走,诗意,苏州
  • 行走的诗意:苏州游记

      初遇苏州,是在古龙小说里。那碧波荡漾,画舫畅游,总是勾起自己的向往:画船之上,吴侬乡音的女子,身着青衫红衣,抚琴轻唱的忧伤,仿佛淡妆素容,纤手细握玉萧,低声诉说离情。仿佛月上栏杆,枫叶荻花,卓卓目光的羞涩,抱着琵琶,不愿轻易视君的低眸与温柔。

      如果那时化身香帅,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会是怎样的自豪与惬意。别去江湖的争斗,别去仕途的坎坷,独自前往,沉身于此,安然恬静的过活。

      我说,这可以是梦,如果不去顾及其他。我说,这也可以是现实,当车已在去苏州的路上。

      我不知道,三月是否是樱花最美的季节,我只是看见车窗外那片片的花海,开在路径,开在画桥深处。洁净的白,不似孤傲的梅,俏凝霜雪,也不是银妆素裹,处处留有自然的雕琢。它只是开在枝头,让我们驻足,欣赏,赞美。细看之下,那舒展的花瓣,细嫩的花蕊,竟让我找到与桃花的相似--洁然不染纤尘。

      探身向前,沿岸绕行,那伸出来的.树枝仿佛相连,一弯一弯的遮拦,我眺望的目光。如果花瓣,簌簌的飘落,是否会让你想起日本漫画里那唯美又伤感的画面,男孩与女孩最后分别的拥抱。只是花开盛时,又岂会轻易飘落。

      路到尽头,渡河而去,*处的木船,布帆紧收,古朴的打造,仿佛还闪烁着熤熠的光泽,让人感到古时征战的雄壮,可是这样的小憩,却不会让游人登攀。

      终于,我们的轮渡起航了,看见渡头慢慢的从视野里消失,连同那湖岸蔓延的樱花景。凭栏远眺,忽然就想起那些个口号:扬帆,嗨嗨哟,排桨,嗨嗨哟。不是粗鲁的叫嚷,而是豪迈的呼喊,是如临战事的紧张和勇敢。

      此刻,湖水汤汤,雾气茫茫,远处湖心停泊的战舰,船帆招展,可惜没有阳光,去照射,哪怕是一丝的波光粼粼,去反衬古朴的美,和伤痕累累。

      即岸,却不会迅速跳下船来,因为绕岛一圈也极为耗时。若是溶于山水,最适不过拍照,与湖光,与山色相合,纪念这少有的良辰美景。

      站在岸边,看着不断流动的湖水,忽然就想起了赤壁赋里的词句: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这是怎样美丽的畅叹,诗人抚桨,诵唱,寂静于色的感怀。

      怀带着欣喜去感悟,就仿佛春暖花开,即便此刻细雨骤降,小风料峭,也可以洒脱地去接受,宠辱不惊。站在船上,去想象那些青舟,竹筏,摇橹,撑竿,击水的声响,以及月下伊人含情的双眸,都显现在美好的故事里,情节生动。

      如果有这样一个机会,在太湖之上,不去触及其它,不是单纯的追寻白落梅的足迹,是否也会有这样一场红尘里的邂逅。不去孤守青灯,不伴香烛,不敲木鱼,不诵经文,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寻找擦肩而过的,前世的缘。捻花问佛,渡与不渡,是否都会到达彼岸,那莲开,那菩提,那参不透问不明的禅,是否都长伴于我?

      我想我是太眷恋红尘,书里的香客,施主,都不曾打动自己,佛理万变,抱残守缺,又当如何?逝者如斯夫,子在川上所云,是否想让我珍惜时间去结一场姻缘?

      如果梦回前朝,化身乞丐,蓬头垢面,破衣烂珊,而不是身着袈裟,手摇破扇,是否会有人把自己看做禅师。

      还是跌落太湖,去轻听,数千年前,西施对范蠡说了什么。那是怎样的深爱,让如此才俊,舍弃荣华,又是怎样的厌倦世俗,才让这样的伊人归隐田园?还道是君子博爱,放船千里凌波去,却念伊蒿旧隐。

      车在路上行驶,暮色渐浓,窗外即景,看不清却,高屋楼房,闪烁弥虹,都不能触及心中最*实的眷恋。行至渡口,便见到苏州河,曾经紧连京杭运河的前身,让它多了历史的积淀,那一江向东的豪迈,穿达各县的广博,让当下的我不禁慨然而叹。只是坐上游船,却又多了几分惋惜。为何不是画舫,为何没有雕廊画壁,机器的轰鸣声和船后排桨的流水声,增添了太多的喧哗。船在湖面穿行,通透的灯光让*的建筑看得分明。古朴与现代的对比,让我想到古时苏州的繁华,在夜晚,也如同卞京,如同钱塘,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远眺之外,空旷的画幅,让我幻想古时的人们是否也渡船于此,去听一场夜戏,那会是岳父传,会是杨家将,会是三国争斗,无论什么,都会显得多姿多彩。在这样的夜色,月光皎洁,星辰明亮,舞袖笑唱。。。

      想起社戏,月下*桥,一群孩童,划白篷的航船,远去赵庄,去看一场水上的幕剧,会是怎样的欣喜与开心。

      而我已回不到年少无邪,天真烂漫。。。

      逝去的,如梦。仿佛昨夜,仿佛今宵,仿佛明朝,无论身处何处,我都要以灿烂的微笑去迎接不断变化的世界。

    [阅读全文]...

2022-06-26 17:26:47
  • 行走的花朵组诗

  • 行走,花朵
  • 行走的花朵组诗

      (一)墙内劈出来的花朵

      你是唱歌的石榴

      快乐和感伤

      龟裂在夏天的嘴角

      最华彩的乐章

      冲出羁绊,在蝴蝶的尖叫里

      迸裂。一枚钉子

      穿透坚硬无比的核桃

      (二)行走在海边的花朵

      采一把淡蓝的月光

      戴在我爱人的发髻上

      闪烁的水母

      象水中的萤火虫

      照亮沙滩上的脚窝

      我用方块字为你写的情诗

      远离安徒生的童话

      碱蓬菜用血把自己染成花朵

      等你去采撷

      (三)花朵与溪流

      我的梦想在天涯

      擎一把油纸伞,踏上一条白桅船

      水流的.走向,就是我的走向

      远方就是永远不能到达的地方

      所有爱我的人们

      请你们

      在我的帆页上,写满叮嘱

      (四)展翅的花朵

      蝴蝶,那么多的蝴蝶

      在矮树丛里飘落

      在土地的最低处,粲然若花

      穿越而来的庄周

      错觉自己走进了神话

      横吹玉笛,蓦然间身生双翼

      跟着彩云追月

      (五)勇敢的花朵

      秋天把密语写在枫叶上

      消失的河流和雨季

      沿着叶脉向四处流淌

      你送我的那一枚

      我收藏在记忆的夹页里

      等待季风再一次在岸边吹绿的时候

      想起昨日的相约

      风霜雪雨算得了什么?

    [阅读全文]...

2022-07-19 09:48:33
  • 古诗山行的意思

  • 古诗山行的意思

      导语: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指古代*人创作的诗歌作品。广义的古诗包括诗、词、散曲,狭义的古诗仅指诗,包括古体诗和*体诗。下面为大家带来了古诗山行的意思,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原文

      山 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

      1、山行:在山中行走。

      2、远上:登上远处的。

      3、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4、石径:石子的小路。

      5、斜:此字读xiá,为倾斜的意思。

      6、深:另有版本作“生”。(“深”可理解为在云雾缭绕的的深处;“生”可理解为在形成白云的地方)

      7、车:轿子。

      8、坐:因为。

      9、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10、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11、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

      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作者介绍:

      杜牧(803—853),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父杜佑是中唐有名的宰相和学者。公元828年(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为司勋员外郎,官终中书舍人。以济世之才自负。诗文中多指陈时政之作。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丽生动。以七言绝句著称,境界特别宽广,寓有深沉的.历史感。如《赤壁》、《题乌江亭》、《过华清宫》、《泊秦淮》、《清明》、《江南春绝句》、《山行》等都是流传至今的名篇。人谓之小杜,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以别于李白与杜甫。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全唐诗》收其诗八卷。

      赏析:

      诗歌通过诗人的感情倾向,以枫林为主景,绘出了一幅色彩热烈、艳丽的山林秋色图。远上秋山的石头小路,首先给读者一个远视。山路的顶端是白云缭绕的地方。路是人走出来的,因此白云缭绕而不虚无缥缈,寒山蕴含着生气,“白云生处有人家”一句就自然成章。然而这只是在为后两句蓄势,接下来诗人明确地告诉读者,那么晚了,我还在山前停车,只是因为眼前这满山如火如荼,胜于春花的枫叶。与远处的白云和并不一定看得见的人家相比,枫林更充满了生命的纯美和活力。

    [阅读全文]...

2022-01-14 07:24:53
  • 古诗山行的诗意

  • 诗意,学*
  • 古诗山行的诗意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山行的诗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山行》作者是唐朝文学家杜牧。其全文古诗如下: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前言】

      《山行》是诗人杜牧的一首描述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在这首诗中,杜牧以情驭景,敏捷、准确地捕捉足以体现自然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情感融汇其中,使情感美与自然美水**融,情景互为一体。

      全诗构思新颖,布局精巧,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与春光争胜,令人赏心悦目。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

      【注释】

      山行:在山中行走。

      远上:登上远处的。

      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石径:石子的小路。

      斜:此字读xiá,为倾斜的意思。

      深:另有版本作“生”。(“深”可明白为在云雾缭绕的的深处;“生”可明白为在构成白云的地方)

      车:轿子。

      坐:正因。

      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翻译】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

      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齐,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深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向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那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这样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齐了。有白云缭绕,说明山很高。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必须会有另一种景色。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述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一样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

      (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

      (2)正因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

      (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

      (4)正因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透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述枫林铺*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出来了。诗人惊喜地发此刻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透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象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诗人没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

      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全诗构思新颖,布局精巧,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与春光争胜,令人赏心悦目,精神发越。兼之语言明畅,音韵和谐。

    [阅读全文]...

2022-03-25 15:17:46
  • 山行杜牧_山行古诗

  •   《山行》

      作者: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

      1、山行:在山中行走。

      2、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

      3、径:小路。

      4、白云生处: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5、斜:此字读xiá,为伸向的意思。

      6、坐:因为。

      译文:

      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弯又斜斜,

      白云生发之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

      霜染的枫叶胜过鲜艳二月的花。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次句“白云深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吧?这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有白云缭绕,说明山很高。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定会有另一种景色吧?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

      “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了。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呢!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诗人没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

      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阅读全文]...

2022-05-03 03:34:29
  • 山行杜牧古诗

  • 山行杜牧古诗

      《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绘秋日山行所见的景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表现了作者的高怀逸兴和豪荡思致。下面是关于山行古诗的内容,欢迎阅读!

      山行

      作者: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词句注释

      ⑴山行:在山中行走。

      ⑵远上:登上远处的。寒山:深秋季节的山。石径:石子铺成的小路。

      ⑶生:明万历赵宦光刊本《万首唐人绝句》、明高棅编《唐诗品汇》、清陈梦雷编《古今图书集成》和康熙《御定全唐诗》作“深”。

      ⑷坐:因为。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⑸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于:比。

      白话译文

      弯曲的石头小路远远地伸至深秋的山巅,在白云升腾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停下马车来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霜染后枫叶那鲜艳的红色胜过二月春花。

      作品鉴赏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色彩绚烂、风格明丽的山林秋*。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地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的,起铺垫和烘托作用。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这样写,从题意来说,写出了“行”的特点,而从构图来说,却借勾画山路逶迤绵远之特点山势幽深*缓的形体特点,同时自然地把人们的视线沿着山路引向白云生处的人家。

      “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石径”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这样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白云仿佛从山岭中生出,飘浮缭绕,既可见山之高,又表现云之淡白与山之苍翠相映衬,点染出明快色调。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一定会有另一种景色。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

      “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出来了。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诗人没有像古代一般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诸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

    [阅读全文]...

2022-04-22 21:25:53
当前热门
在山里行走的古诗 - 句子
在山里行走的古诗 - 语录
在山里行走的古诗 - 说说
在山里行走的古诗 - 名言
在山里行走的古诗 - 诗词
在山里行走的古诗 - 祝福
在山里行走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