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隐的菊古诗配图

关于罗隐的菊古诗配图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罗隐的菊古诗配图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罗隐的菊古诗配图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罗隐的菊古诗配图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4) 语录(2k+) 说说(1) 名言(2) 诗词(317) 祝福(1k+) 心语(53)

  • 古诗罗隐《蜂》赏析

  • 古诗罗隐《蜂》赏析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古诗罗隐《蜂》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朝代:唐代

      作者:罗隐

      原文:

      不论*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译文

      无论是在*地,还是在那高山,哪里鲜花迎风盛开,哪里就有蜜蜂奔忙。

      蜜蜂啊,你采尽百花酿成了花蜜,到底为谁付出辛苦,又想让谁品尝香甜?

      注释

      山尖:山峰。

      尽:都。

      占:占其所有。

      甜:醇香的蜂蜜。

      赏析

      罗隐的咏物诗“切于物”而“不粘于物”,往往别出心裁,独具寓意,讽刺深峻犀利又耐人寻味。清沈祥龙《论词随笔》云:“咏物之作,在借物以寓性情,凡身世之感,君国之忧,隐然蕴于其内,斯寄托遥深,非沾沾焉咏一物矣。”罗隐正是在对物象深入细致的观察基础之上,对所咏之物融进他强烈的家国之忧与身世之慨,刺时讽世使得其能在晚唐诗坛脱颖而出。《蜂》通过吟咏蜜蜂采花酿蜜供人享用这一自然现象,表现了他对社会和历史问题的思考。

      前两句写蜜蜂的生存状态,在山花烂漫间不停穿梭、劳作,广阔的领地给了它们相当大的施展本领的空间。“不论”“无限”,蜜蜂在辛勤劳动中“占尽风光”,简单写来看似**无奇,纯行直白,几乎是欣赏、夸赞的口吻,实则是匠心独运,先扬后抑,为下文的议论做出了铺垫。

      后两句紧乘“蜜蜂”这一意象,把它象征的“劳动者”意象加以引申、扩大,发出“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的一声叹息。同时也提出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已采的百花酿成蜜,辛辛苦苦的劳作终于有了可喜的成果,话锋一转,这般辛劳到底又是为了谁呢?在当时黑暗腐朽的社会里,为的正是那些不劳而获、占据高位、手握重权的剥削者,此中的'讽意不言而明。诗人以反诘的语气控诉了那些沉迷利禄之人,感喟良久之余不禁又对广大的劳苦人民产生了矜惜怜悯之情,从另一个侧面对这种劳者不获、获者不劳的不*现实加以嘲讽和鞭笞,在为劳动人民鸣冤叫屈的同时也是对自己久沉下僚、大志难伸的境遇予以反省,表达对唐末朋党倾轧、宦官专权、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的社会现象更深的痛恨之情。

      这首咏蜂诗运用象征的手法、设问的形式反映了劳动者不能享受其劳动成果的社会现象,与张碧《农夫》中的“运锄耕劚侵星起”“到头禾黍属他人”以及梅尧臣《陶者》中“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可作同一理解,都是叹苦辛人生之历练,社会世道之多艰,于人于己都是一番深省之言。

      罗隐此篇歌咏“蜂”之作,在艺术表达形式上独具特色。以“蜜蜂”为张本,所咏之物形神兼备,更为难得是所咏之物兴寄明显、寄慨遥深,“不粘不脱,不即不离,乃为上乘”(《带经堂诗话》),追求“神似”的工艺正如严羽《沧浪诗话·诗辨》云:“诗之极至有一,曰入神。至矣,尽矣。蔑以加矣。”体物工妙,词*旨远,夹叙夹议的手法配合默契,语言叙述中不尚辞藻,*淡而具思致,清雅辅以言深。

      创作背景

      罗隐生于太和七年(公元833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对当时考试制度、当时朝廷的失望,以及在这样的情绪下,看见人民辛苦劳作在田间地头与部分朝廷官员不劳而获这样相对立的情景而产生的愤懑,大致是罗隐作出这首讽喻不劳而获者的《蜂》的原因。

      罗隐简介

      罗隐(833~909)

      *唐代文学家。原名横,字昭谏,号江东生。杭州新城(今浙江桐庐)人。20岁应进士举,十试不第。罗隐生当变乱时代,大半生流落不得志的生活经历,养成愤世嫉俗的思想性格,好为谐谑讽刺。

      他的创作以杂文小品成就最高。他将自己的小品文集题名《谗书》,并自述写作用心是“有可以谗者则谗之”,“所以警当世而诫将来也”。杂文小品表现形式上有直接发议论,有借寓言托讽,有用散文体,有用赋体,随物赋形,不拘一格,而皆能嬉笑怒骂,涉笔成趣,明快泼辣,一针见血。罗隐还有一些较好的记叙文和政论文,具有朴素辩证法的思想。诗歌多应酬赠答、登临写景之作,表现出一些怀才不遇之感,但总的说来境界比较狭窄,调子不免低沉。他的一部分讽刺小诗,批判时政,尖锐有力,与其杂文相似。罗隐的诗风在晚唐属于浅易明畅的一路,述事真切而语言通俗,尤其善于提炼民间口语,有些诗句写来如同白话,成为后人常用的谚语格言。

    [阅读全文]...

2022-05-12 04:45:14
  • 罗隐《蜂》古诗赏析

  • 文学
  • 罗隐《蜂》古诗赏析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罗隐《蜂》古诗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蜂》是晚唐诗人罗隐创作的一首咏物诗,也是一首寓理诗。这首诗赞美了蜜蜂辛勤劳动的高尚品格,也暗喻了作者对不劳而获的人的痛恨和不满。这首诗有几个艺术表现方面的特点:欲夺故予,反跌有力;叙述反诘,唱叹有情;寓意遥深,可以两解。

      《蜂》原文

      不论*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蜂》翻译

      无论是*地还是山峰,无限花开的风光,都被蜜蜂占领。它们采尽百花酿成蜜后,到头来又是在为谁忙碌?为谁酿造醇香的蜂蜜呢?

      《蜂》注释

      山尖:山峰

      占:占其所有

      尽:都

      甜:醇香的蜂蜜

      《蜂》赏析

      蜂与蝶在诗人词客笔下,成为风韵的.象征。然而小蜜蜂毕竟与花蝴蝶不同,它是为酿蜜而劳苦一生,积累甚多而享受甚少。诗人罗隐着眼于这一点,写出这样一则寄慨遥深的诗的“动物故事”。仅其命意就令人耳目一新。此诗艺术表现上值得注意的有三点:

      一、欲夺故予,反跌有力。此诗寄意集中在末二句的感喟上,慨蜜蜂一生经营,除“辛苦”而外并无所有。然而前两句却用几乎是矜夸的口吻,说无论是*原田野还是崇山峻岭,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是蜜蜂的领地,有蜜蜂的出现。这里作者运用极度的副词、形容词——“不论”、“无限”、“尽”等等,和无条件句式,极称蜜蜂“占尽风光”,似与题旨矛盾。其实这只是正言欲反、欲夺故予的手法,为末二句作势。俗话说:抬得高,跌得重。所以末二句对前二句反跌一笔,说蜂采花成蜜,不知究属谁有,将“尽占”二字一扫而空,表达效果就更强。如一开始就正面落笔,必不如此有力。

      二、叙述反诘,唱叹有情。此诗采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但议论并未明确发出,而运用反诘语气道之。前二句主叙,后二句主议。后二句中又是三句主叙,四句主议。“采得百花”已示“辛苦”之意,“成蜜”二字已具“甜”意。但由于主叙主议不同,末二句有反复之意而无重复之感。本来反诘句的意思只是:为谁甜蜜而自甘辛苦呢?却分成两问:“为谁辛苦”?“为谁甜”?亦反复而不重复。言下辛苦归自己、甜蜜属别人之意甚显。而反复咏叹,使人觉感慨无穷。诗人矜惜怜悯之意可掬。

      三、寓意遥深,可以两解。此诗抓住蜜蜂特点,不做作,不雕绘,不尚词藻,虽*淡而有思致,使读者能从这则“动物故事”中若有所悟,觉得其中寄有人生感喟。有人说此诗实乃叹世人之劳心于利禄者;有人则认为是借蜜蜂歌颂辛勤的劳动者,而对那些不劳而获的剥削者以无情讽刺。两种解会似相龃龉,其实皆允。因为“寓言”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作者为某种说教而设喻,寓意较浅显而确定;另一种是作者怀着浓厚感情观物,使物著上人的色彩,其中也能引出教训,但“寓意”就不那么浅显和确定。如此诗,大抵作者从蜂的“故事”看到那时苦辛人生的影子,但他只把“故事”写下来,不直接说教或具体比附,创造的形象也就具有较大灵活性。而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同意义的苦辛人生,与蜂相似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所谓“终朝聚敛苦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红楼梦》“好了歌”);一种是“运锄耕劚侵星起”而“到头禾黍属他人”。这就使得读者可以在两种意义上作不同的理解了。但是,随着时代的前进,劳动光荣成为普遍观念,“蜂”越来越成为一种美德的象征,人们在读罗隐这诗的时候,自然更多地倾向于后一种解会了。可见,“寓言”的寓意并非一成不变,古老的“寓言”也会与日俱新。

    [阅读全文]...

2022-01-04 05:43:36
  • 雪古诗罗隐带拼音(《雪》古诗罗隐赏析)

  • 中国五千年悠久文化,产生了许多的文字与文体,其中最有特色的,高度凝炼的便是诗歌,一首诗,就是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古诗散发出一种难以抗拒的魅力!

    朝代:唐 代 ‖ 作者:罗 隐

    原文: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译文:

    都说瑞雪兆丰年,丰年情况将如何?

    长安城里有穷人,我说瑞雪不宜多。

    注释:

    ⑴尽:全。道:讲,说。丰年瑞:瑞雪兆丰年。

    ⑵若何:如何,怎么样。

    ⑶宜:应该。

    赏析:

    题目是“雪”,诗却非咏雪,而是发了一通雪是否瑞兆的议论。绝句长于抒情而拙于议论,五绝篇幅极狭,尤忌议论。作者偏用其短,看来是有意造成一种特殊的风格。

    瑞雪兆丰年。辛勤劳动的农民看到飘飘瑞雪而产生丰年的联想与期望,是很自然的。但眼下是在繁华的帝都长安,这“尽道丰年瑞”的声音就颇值得深思。“尽道”二字,语含讥讽。联系下文,可以揣知“尽道丰年瑞”者是和“贫者”不同的另一世界的人们。这些安居深院华屋、身袭蒙茸皮裘的达官显宦、富商大贾,在酒酣饭饱、围炉取暖、观赏一天风雪的时候,正异口同声地大发瑞雪兆丰年的议论,他们也许会自命是悲天悯人、关心民生疾苦的仁者呢!

    正因为是此辈“尽道丰年瑞”,所以接下去的是冷冷的一问:“丰年事若何?”即使真的丰年,情况又怎样呢?这是反问,没有作答,也无须作答。“尽道丰年瑞”者自己心里清楚。唐代末叶,苛重的赋税和高额地租剥削,使农民无论丰歉都处于同样悲惨的境地。“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山前有熟稻,紫穗袭人香。细获又精舂,粒粒如玉珰。持之纳于官,私室无仓箱”。这些诗句对“事若何”作出了明确的回答。但在这首诗里,不道破比道破更有艺术力量。它好象当头一闷棍,打得那些“尽道丰年瑞”者哑口无言。

    三、四两句不是顺着“丰年事若何”进一步抒感慨、发议论,而是回到开头提出的雪是否为瑞的问题上来。因为作者写这首诗的主要目的,并不是抒写对贫者虽处丰年仍不免冻馁的同情,而是向那些高谈丰年瑞者投一匕首。“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好象在一旁冷冷地提醒这些人:当你们享受着山珍海味,在高楼大厦中高谈瑞雪兆丰年时,恐怕早就忘记了这帝都长安有许许多多食不果腹、衣不蔽体、露宿街头的“贫者”。他们盼不到“丰年瑞”所带来的好处,却会被你们所津津乐道的“丰年瑞”所冻死。一夜风雪,明日长安街头会出现多少“冻死骨”啊!“为瑞不宜多”,仿佛轻描淡写,略作诙谐幽默之语,实际上这里面蕴含着深沉的愤怒和炽烈的感情。*缓从容的语调和犀利透骨的揭露,冷隽的讽刺和深沉的愤怒在这里被和谐地结合起来了。

    雪究竟是瑞兆,还是灾难,离开一定的前提条件,是很难辩论清楚的,何况这根本不是诗的任务。诗人无意进行这样一场辩论。他感到憎恶和愤慨的是,那些饱暖无忧的达官贵人们,本与贫者没有任何共同感受、共同语言,却偏偏要装出一副对丰年最关心、对贫者最关切的面孔,因而他抓住“丰年瑞”这个话题,巧妙地作了一点反面文章,扯下了那些“仁者”的假面具,让他们的尊容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诗里没有直接出现画面,也没有任何形象的描绘。但读完了全诗,诗人自已的形象却鲜明可触。这是因为,诗中那些看来缺乏形象性的议论,不仅饱含着诗人的憎恶、蔑视、愤激之情,而且处处显示出诗人幽默诙谐、愤世疾俗的性格。从这里可以看出,对诗歌的形象性是不宜作过分偏狭的理解的。

    作者简介:

    罗 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三年)去世,享年77岁。

    [阅读全文]...

2022-07-13 14:36:04
  • 罗隐的诗

  • 古代的诗人寥若晨星,古代的绝句古诗如汪洋大海。这些经典,永久流传,启迪我们的前先之路。好句摘抄网为您收集《罗隐的诗》,推荐这些经典的古诗绝句。

    罗隐的诗

    1、《雪》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2、《蜂》

    不论*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3、《雪》

    细玉罗纹下碧霄,杜门颜巷落偏饶。

    4、《自遣》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5、《柳》

    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

    6、《柳》

    一簇青烟锁玉楼,半垂阑畔半垂沟。

    7、《鹦鹉》

    莫恨雕笼翠羽残,江南地暖陇西寒。

    8、《西施》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9、《七夕》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10、《宫词》

    巧画蛾眉独出群,当时人道便承恩。

    11、《黄河》

    莫把阿胶向此倾,此中天意固难明。

    12、《梅花》

    吴王醉处十馀里,照野拂衣今正繁。

    13、《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一年两度锦城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14、《竹》

    篱外清阴接药阑,晓风交戛碧琅玕。

    15、《燕》

    不必嫌漂露,何妨养羽毛。

    16、《遣兴》

    青云路不通,归计奈长蒙。

    17、《蝉》

    天地工夫一不遗,与君声调借君緌。

    18、《咏史》

    蠹简遗编试一寻,寂寥前事似如今。

    19、《牡丹花》

    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

    20、《巫山高》

    下压重泉上千仞,香云结梦西风紧。

    21、《菊》

    篱落岁云暮,数枝聊自芳。

    22、《赠渔翁》

    叶艇悠扬鹤发垂,生涯空托一纶丝。

    是不是觉得罗隐的诗非常经典,非常有意蕴?在此,小编推出了专题七夕的诗句古诗罗隐,请您阅读。

    [阅读全文]...

2021-12-22 06:07:45
  • 蜂罗隐古诗翻译(罗隐野花古诗的意思)

  • 野花
  • 《蜂》,唐代著名诗人罗隐(833—909)所作。是以蜜蜂为比喻,表达了对辛勤耕作的劳动人的赞美和对不劳而获者的痛恨和不满。

    唐代:罗隐

    不论*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译文:

    无论是在*地,还是在那高山,哪里鲜花迎风盛开,哪里就有蜜蜂奔忙。蜜蜂啊,你采尽百花酿成了花蜜,到底为谁付出辛苦,又想让谁品尝香甜。

    注释:

    山尖:山峰。尽:都。占:占其所有。甜:醇香的蜂蜜。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三年)去世,享年77岁。

    [阅读全文]...

2022-03-03 19:50:40
  • 罗隐的诗

  •   1、《雪》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2、《蜂》

      不论*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3、《雪》

      细玉罗纹下碧霄,杜门颜巷落偏饶。

      巢居只恐高柯折,旅客愁闻去路遥。

      撅冻野蔬和粉重,扫庭松叶带酥烧。

      寒窗呵笔寻诗句,一片飞来纸上销。

      4、《自遣》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5、《柳》

      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

      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6、《柳》

      一簇青烟锁玉楼,半垂阑畔半垂沟。

      明年更有新条在,绕乱春风卒未休。

      7、《鹦鹉》

      莫恨雕笼翠羽残,江南地暖陇西寒。

      劝君不用分明语,语得分明出转难。

      8、《西施》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9、《七夕》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10、《宫词》

      巧画蛾眉独出群,当时人道便承恩。

      经年不见君王面,落日黄昏空掩门。

      11、《黄河》

      莫把阿胶向此倾,此中天意固难明。

      解通银汉应须曲,才出昆仑便不清。

      高祖誓功衣带小,仙人占斗客槎轻。

      三千年后知谁在,何必劳君报太*。

      12、《梅花》

      吴王醉处十馀里,照野拂衣今正繁。

      经雨不随山鸟散,倚风疑共路人言。

      愁怜粉艳飘歌*,静爱寒香扑酒樽。

      欲寄所思无好信,为人惆怅又黄昏。

      13、《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一年两度锦城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将别恨和心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14、《竹》

      篱外清阴接药阑,晓风交戛碧琅玕。

    [阅读全文]...

2022-03-22 11:57:55
  • 菊花的诗句 古诗

  • 菊花
  • 菊花的诗句 古诗

      尘世难逢一笑,况有紫萸黄菊,堪插满头归,下文就是一些有关菊花的诗句古诗,欢迎大家阅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 孟浩然《过故人庄》

      *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 皎然《寻陆鸿渐不遇》

      槛菊愁烟兰泣露。 —— 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 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

      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 李清照《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 刘彻《秋风辞》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且欲*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 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 白居易《咏菊》

      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 —— 欧阳修《秋怀》

      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 —— 苏轼《赵昌寒菊》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 曹雪芹《咏菊》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 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 —— 韩琦《九日水阁》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 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 —— 文森《九日》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 刘禹锡《始闻秋风》

      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莲。 —— 杜甫《宿赞公房》

      绮*象床寒玉枕,美人何处醉黄花。 —— 汪元量《望江南幽州九日》

      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 —— 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

      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 —— 李白《九日》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 王之涣《九日送别》

      头上尽教添白发,鬓边不可无黄菊。 —— 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短篱残菊一枝黄。 —— 吕本中《南歌子驿路侵斜月》

      坐开桑落酒,来把菊花枝。 —— 杜甫《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

      秋菊堪餐,春兰可佩,留待先生手自栽。 —— 辛弃疾《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

      黄花本是无情物,也共先生晚节香。 —— 于谦《过菊江亭》

      采采黄金花,何由满衣袖。 —— 杜甫《九日寄岑参》

      金风飘菊蕊,玉露泫萸枝。 —— 韦安石《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

      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 —— 杨炎正《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

      尘世难逢一笑,况有紫萸黄菊,堪插满头归。 —— 朱熹《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

      山棠红叶下,岸菊紫花开。 —— 阴行先《和张燕公湘中九日登高》

      年年孤负黄花约。 —— 黄机《忆秦娥秋萧索》

      紫菊气,飘庭户,晚烟笼细雨。 —— 李煜《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对菊难逢元亮酒,登楼愧乏仲宣才。

      临行挽衫袖,更尝折残菊。 —— 苏轼《送顿起》

      画菊 宋.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晚香轩 明 高启

      不畏风霜向晚欺,独开众卉已凋时.地荒老辅苔三径,节过重阳雨一篱.

      秋色苍茫人醉少,寒香落寞蝶先知.山翁独念同衰晚,坐对幽轩每赋诗.

      铁骨霜姿有傲衷,不逢彭泽志徒雄.夭桃枉自多含妒,争奈黄花耐晚风.

      《红楼梦》咏菊花诗十二首,并和诗:

      《红楼梦》咏菊花诗十二首之一 《忆菊》

      忆菊 宝钗(蘅芜君) 原诗:

      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

      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迟.谁怜我为黄花瘦,慰语重阳会有期.

    [阅读全文]...

2022-01-31 14:07:38
  • 关于秋菊古诗

  • 关于秋菊古诗(精选55句)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秋菊古诗(精选55句),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黄花芬芬绝世奇,重阳错把配萸技。——金·元好问《赋十月菊》

      2、黄花金兽眼,红叶火龙鳞。

      3、秋满篱根始见花,却从冷淡遇繁华。——明·沈周《菊》

      4、淡巷浓街香满地,案头九月菊花肥。——王如亭《菊城吟》

      5、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宋·苏轼《赠刘景文》

      6、吾家颇有东篱菊,归去秋风耐岁寒。——郑板桥在《画菊与某官留别》

      7、羞与春花艳冶同,殷勤培溉待西风。不须牵引渊明此,随分篱边要几丛。——刘克庄《菊》

      8、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晋·陶渊明《和郭主簿》

      9、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离骚》

      10、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唐·白居易《咏菊》

      11、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唐·杜甫《云安九日》

      12、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晋·陶渊明《饮酒首》

      13、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陶渊明。——《过故人庄》

      14、涧松寒转直,山菊秋自香。——唐·王绩《赠李征君大寿》

      15、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

      16、菊花白择风霜国,不是春光外菊花。——宋·杨万里《咏菊》

      17、灵菊植幽崖,擢颖凌寒飙。——袁崧《菊》

      18、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19、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明·唐寅《菊花》

      20、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黄巢《题菊花》

      21、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红楼梦》

      22、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白居易《重阳*上赋白菊》

      23、世情几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宋·范成大《重阳后菊花》

      24、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25、家家菊尽黄,梁园独如霜。——唐刘禹锡《和令狐相公玩白菊》

      26、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宋·苏轼《赵昌寒菊》

      27、瘦菊依阶砌,檐深承露难。——陈佩《瘦菊为小婢作》

      28、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菊花》

      29、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郑思肖《画菊》

      30、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唐·赵嘏《长安晚秋》

      31、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莲。——唐·杜甫《宿赞公房》

      32、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宋·梅尧臣《残菊》

      33、秋霜造就菊城花,不尽风流写晚霞。————李师广《菊韵》

      34、阶兰凝暑霜,岸菊照晨光。——唐·太宗《赋得残菊》

      35、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味浓。——郑思肖《寒菊》

      36、秋风有意染黄花,下几点凄凉雨。——宋·吕渭老《一落索》

      37、幽植众宁知,芬芳只暗持。

      38、直视苍天傲暑寒,青枝绿叶簇高竿。

      39、上皇朝罢酒初酣,写出梅花蕊半含。 惆怅汴宫春去后,一枝流落到江南。

      40、疏技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一朵忽先发,百花皆后春。

      1、质洁馨纯芳净雅,清芬一世落尘埃。

      2、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 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

      3、幽谷那堪更北枝, 年年自分着花迟。 高标逸韵君知否, 正是层冰积雪时。

      4、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梅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香。

      5、雨余春涧水争分,野雉双飞过古坟。 眼见人家住深坞,梅花绕屋不开门。

      6、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 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7、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8、昨夜东风转斗杓,陌头杨柳雪才消。 晓来一树如繁杏,开向孤村隔小桥。

      9、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 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

    [阅读全文]...

2022-05-09 03:24:07
  • 关于菊花的古诗

  • 菊花
  • 关于菊花的古诗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菊花的古诗,欢迎大家分享。

      1、寒菊 / 画菊

      宋代: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2、菊花

      唐代: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3、九月十日即事

      唐代: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4、不第后赋菊

      唐代: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5、题菊花

      唐代: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6、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唐代: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7、菊花

      唐代:李商隐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8、菊花

      明代:唐寅

      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

      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

      9、饮酒·其四

      魏晋:陶渊明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10、《咏菊》

      清·曹雪芹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11、《赵昌寒菊》

      宋·苏轼

    [阅读全文]...

2021-12-02 23:21:24
  • 野菊李商隐古诗词赏析(野菊李商隐阅读理解答案)

  • 晚唐和杜牧并称为“小李杜”的李商隐,堪称超级“菊粉”,他常以菊花自况,借“菊”言志,留下数首脍炙人口的咏菊诗,深受读者喜爱。

    公元813年生于河南荥阳的李商隐,字义山,19岁因出众的文采深得“牛党”要员、时任太*军节度使令狐楚赏识,引为幕府巡官,25岁进士及第。26岁又被“李党”大员、时任泾源节度使王茂元看中,辟为幕府*,并招为婿,且与王茂元小女儿夫妻恩爱情笃。但终生处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致使他“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他两首著名的咏菊诗,便可窥见一斑。

    开成五年(840年),岳父王茂元入朝为官,李商隐便告假携眷到长安居住,以求汲引。当年九月,为谋求新的出路,他辞掉了宏农县尉。可直到会昌四年(844年),仍未受重用,不得已移居永乐(今山西芮城县)。这年秋天,他写下借菊抒怀诗《菊花》:“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诗的首句写的是紫菊:“暗暗”真实地写出词人对紫菊的观感,表明色彩并不明丽。“淡淡”又写明其色浅浅也不浓艳。“暗”“淡”二字的重叠使用,便生动逼真地刻画出紫色菊花淡雅的风姿。第三句则进一步引申描写菊花的颜色,称之为“陶令(陶渊明)篱边色”,一下子抬高了眼前菊花的地位。诗的第四句描写菊花之香,五、六两句诗表面虽继续写菊,而暗里则饱含寄托,即虽屡遭挫折,仕途失意,但他没有彻底失望,正如诗的最后两句所委婉的表达:“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李商隐把菊花人格化,表明它希望被浸在金杯之中,被送到白玉堂上为贵人所用,而实际上表现的是他自己的心绪。

    李商隐的这首咏菊诗,最大的特点是物我交融。除开头两句,其余句句写菊,又句句是写自己,堪称托物言志的杰作。写物而不离人,物与己交融在一起;写己又不脱于物,处处以物出之。同时,这首诗在用典上也堪称一绝,既无切削之迹,又无晦涩之感,如同己出,浑然一体。

    当然,最能表达李商隐心声的是创作于大中三年(849年)的《野菊》:“苦竹园南椒坞边,微香冉冉泪涓涓。已悲节物同寒雁,忍委芳心与暮蝉。细路独来当此夕,清尊相伴省他年。紫云新苑移花处,不取霜栽*御筵。”全诗触景感怀、咏物托意,真实反映了诗人当时的思想状况。诗的开头点出野菊所处的环境恶劣,也揭示了野菊的“生不逢时”。然而,菊花毕竟是花中强者,它决不会甘于寂寞,故而三、四句诗便是“已悲节物同寒雁,忍委芳心与暮蝉”。以上四句,每一句看似写野菊,但实际上是写自己。五、六两句诗笔法一变,由隐到显,追忆自己受令狐楚恩遇往事,那时自己多么惬意啊!大中二年(848年)重阳节李商隐专门写过《九日》,表达自己的怀念之情:“曾共山翁把酒卮,霜天白菊绕阶墀。十年泉下无消息,九日樽前有所思。”诗的最后两句想起令狐楚一个交代。自从李商隐娶王茂元之女为妻之后,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绚认为他“背恩”,跟他断绝来往,尽管李商隐一再陈情,但始终得不到谅解。

    李商隐的《野菊》构思精密,立意高迈。他采用象征的手法,有意识地避实就虚,字面上除五、六两句外,句句写菊,又句句寄托自己的身世之感,别开生面,不落窠臼。尤其是“已悲节物同寒雁,忍委芳心与暮蝉”,含意精警,令人回味感叹:一个满腹才华又胸怀远大抱负的年轻人因各种缘由,如同无人观赏的野菊凋谢,怎不令人惋惜。(赵柒斤)

    [阅读全文]...

2022-02-01 18:38:01
罗隐的菊古诗配图 - 句子
罗隐的菊古诗配图 - 语录
罗隐的菊古诗配图 - 说说
罗隐的菊古诗配图 - 名言
罗隐的菊古诗配图 - 诗词
罗隐的菊古诗配图 - 祝福
罗隐的菊古诗配图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