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有关亲情关怀的古诗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有关亲情关怀的古诗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有关亲情关怀的古诗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有关亲情关怀的古诗词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山坡羊潼关怀古古诗词
张养浩是元代重要的政治、文化人物,其个人品行、政事文章皆为当代及后世称扬,是元代名臣之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古诗词,欢迎大家分享。
本文背景:
张养浩为官清廉,爱民如子。天历二年(1329年),因关中旱灾,被任命为陕西行台中丞以赈灾民。他命驾西秦过程中,亲睹人民的深重灾难,感慨叹喟,愤愤不*、遂散尽家财,尽心尽力去救灾,终因过分操劳而殉职。张养浩在“关中大旱”之际写下了这首《山坡羊》。
原文: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元代〕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踌躇一作:踟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注释:
华山的山峰从四面八方会聚,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潼关古道内接华山,外连黄河。遥望古都长安,我徘徊不定,思潮起伏。
令人伤心的是秦宫汉阙里那些走过的地方,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依旧受苦。
诗意:
山坡羊:曲牌名,是这首散曲的格式;“潼关怀古”是标题。
峰峦如聚:形容群峰攒集,层峦叠嶂。聚:聚拢;包围
波涛如怒:形容黄河波涛的汹涌澎湃。怒:指波涛汹涌。
“山河”句:外面是山,里面是河,形容潼关一带地势险要。具体指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
表里:即内外。《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表里山河,必无害也。”注:“晋国外河而内山。”
潼关:古关口名,在今陕西省潼关县,关城建在华山山腰,下临黄河,扼秦、晋、豫三省要冲,非常险要,为古代入陕门户,是历代的军事重地。
西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这是泛指秦汉以来在长安附*所建的都城。秦、西汉建都长安,东汉建都洛阳,因此称洛阳为东都,长安为西都。
踌躇:犹豫、徘徊不定,心事重重,此处形容思潮起伏,,感慨万端陷入沉思,表示心里不*静。一作“踟蹰(chí chú)”。
伤心:令人伤心的事,形容词作动词。秦汉经行处:秦朝(前221年~前206年)都城咸阳和西汉(前208~8)的都城长安都在陕西省境内潼关的西面。经行处,经过的地方。指秦汉故都遗址。
宫阙:宫,宫殿;阙,皇宫门前面两边的楼观。
兴:指*的统治稳固。兴、亡:指朝代的盛衰更替。
鉴赏:
此曲是张养浩晚年的代表作,也是元散曲中思想性、艺术性完美结合的名作。在他的散曲集《云庄乐府》中,以“山坡羊”曲牌写下的怀古之作有七题九首,其中尤以《潼关怀古》韵味最为沉郁,色彩最为浓重。此曲抚今追昔,由历代王朝的兴衰引到人民百姓的苦难,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封建统治与人民的对立,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
全曲分三层:第一层(头三句),写潼关雄伟险要的形势。张养浩途经潼关,看到的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的景象。这层描写潼关壮景,生动形象。第一句写重重叠叠的峰峦,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之中,一“聚”字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因地势险要,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山本是静止的,“如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第二句写怒涛汹涌的黄河,潼关外黄河之水奔腾澎湃,一“怒”字让读者耳边回响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黄河水是无生命的,而“如怒”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一个“怒”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怒”字还把河水人格化,“怒”字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为此景所动,第三句写潼关位于群山重重包围、黄河寒流其间那除隘之处。“山河表里潼关路”之感便油然而生,至此潼关之气势雄伟窥见一斑,如此险要之地,暗示潼关的险峻,乃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由此引发了下文的感慨。
第二层(四一七句)。“望西都”两句,描写了作者西望长安的无限感慨。长安,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汉唐大帝国的国都,历代有多少励精图治的帝皇,曾在此施展过宏图,建树过功业;也曾有过多少无道的*,在此滥施淫威,虐**民,成为历史的罪人。长安,在这个特定的历史舞台上,演出过多少威武雄壮,悲欢离合的戏剧;又有多少诗人,作家,写过多少有关长安的诗文。特别是人民群众,曾在长安这块土地上流过多少血汗!这就是作者“意踟蹰”的原因和内容吧!
“伤心秦汉”两句,描写了秦汉两代,都已成为历史的陈迹。秦皇汉武曾苦心营造的无数殿堂楼阁,万千水榭庭台,而今都已灰飞烟灭,化为尘土。曾经盛极一时的秦汉王朝,在人民的怒吼声中,都已灭亡,犹如“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一样。这字里行间寄予了作者多少感慨。
第三层(末四句),总写作者沉痛的感慨:历史上无论哪一个朝代,它们兴盛也罢,败亡也罢,老百姓总是遭殃受苦。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奢华的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他指出历代王朝的兴或亡,带给百姓的都是灾祸和苦难。这是作者从历代帝王的兴亡史中概括出来的一个结论。三层意思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思想越来越显豁,感情越来越强烈,浑然形成一体。全曲景中藏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兴,百姓苦”两句,指出一个朝代的兴也好,亡也好,受苦的都是老百姓。作者从对历史的概括中提炼出的这一主题是极其鲜明而深刻的,提出的问题是十分重要而尖锐的。它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封建统治者的无比愤慨。这一结尾,确实是千锤百炼,一字千钧,语气尖刻而警拔,予以丰富而深沉,是对全曲的一个十分精辟的总结。
《潼关怀古》中对历史的概括,显指元代现实生活:怀古实乃伤今,沉重实乃责任。这种复杂的感情要结合作家的生*经历才能理解。张养浩特殊的仕途经历,决定了他的怀古散曲中有一种参破功名富贵的思想,《骊山怀古》中写到“赢,都做了土;输,都做了土。”《洛阳怀古》中写到“功,也不长;名,也不长。”《北邙山怀古》中写到“便是君,也唤不应;便是臣,也唤不应。”这些曲中张养浩把胜负之数、功名之分、生死之际,看成了毫无差别的,只是借古人古事述说富贵无常、人生如梦。只有《潼关怀古》以难得的沉重,以深邃的目光,揭示了封建社会里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在写法上,作者采用的是层层深入的方式,由写景而怀古,再引发议论,将苍茫的景色、深沉的情感和精辞的议论三者完美结合,让这首小令有了强烈的感染力。字里行间中充满着历史的沧桑感和时代感,既有怀古诗的特色,又有与众不同的沉郁风格。
从作品内容、作家其他怀古作品、同时期其他作家怀古作品三个层面上看,《山坡羊·潼关怀古》都表现为一份难得的沉重。
作者简介
张养浩(1270年—1329年),汉族,字希孟,号云庄,又称齐东野人,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人,元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生于元世祖至元七年(公元1270年),卒于元文宗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
一生经历了世祖、成宗、武宗、英宗、泰定帝和文宗数朝。少有才学,被荐为东*学正。历仕礼部、御史台掾属、太子文学、监察御史、官翰林侍读、右司都事、礼部侍郎、礼部尚书、中书省参知政事等。后辞官归隐,朝廷七聘不出。天历二年(1329年),关中大旱,出任陕西行台中丞。是年,积劳成疾,逝世于任上。
元文宗至顺二年(1331年),追赠张养浩摅诚宣惠功臣、荣禄大夫、陕西等处行中书省*章政事、柱国,追封滨国公、礼部侍郎、礼部尚书、中书省参知政事,谥文忠。尊称为张文忠公。
张养浩是元代重要的政治、文化人物,其个人品行、政事文章皆为当代及后世称扬,是元代名臣之一。与清河元明善,汶上曹元用并称为“三俊”。代表作品有《三事忠告》,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古诗词翻译赏析
《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元曲作家张养浩的散曲作品。这是他赴陕西救灾途经潼关所作的。此曲抚今追昔,从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想到人民的苦难,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封建统治与人民的对立,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
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相关注释
①山坡羊——曲排名,决定这首散曲的形式;“潼关怀古”才是标题。
②潼关——古关口名,现属陕西省潼关县,关城建在华山山腰,下临黄河,非常险要。
③山河表里——外面是山,里面是河,形容地势险要。具体指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
④西都——陕西长安,是汉代的西京。这是泛指秦汉以来在长安附*所建的都城。
⑤踌躇——徘徊不定,心事重重。
⑥秦汉经行处——秦朝(前221年~前206年)京城咸阳,西汉(前206-25)的京城——长安,都在陕西省境内潼关的西面。经行,经过。
⑦宫阙——皇宫建筑。阙,皇门前面两边的楼。
作品译文
群峰众峦连绵起伏,波涛如黄河奔腾,潼关内有华山,外有黄河,地势坚固。遥望古都长安,思绪起起伏伏。令人伤心的是途中所见的秦汉宫殿遗址,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唉!大兴土木之时,百姓服劳役;一朝灭亡,百姓流离失所。
[作者简介]
张养浩(1270-1329) 元名臣兼散曲作家。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自幼嗜学,于诗、赋、词曲、文章无所不能。年19作《白云楼赋》。延佑二年(1315),以礼部侍郎知贡举,主持首次科举考试。继之出任陕西行台治书侍御史,擢礼部尚书。英宗初年,又命参议中书省事。后弃官告归,隐居济南云庄别墅,屡召不赴。文宗天历二年(1329),关中大早,复起任陕西行台御史中丞,赈济灾民,夜以继日。又整顿币制,杜绝吏弊,以苏民困。莅任仅四个月,以忧劳致疾卒。归葬济南云庄,乡里建张公祠。天顺二年(1331),追赠摅诚宣惠功臣,荣禄大夫、陕西等处行中书省*章政事、柱国,封滨国公,谥“文忠”.着有散曲集《云庄闲居自适小乐府》、文集《归田类稿》等。
[注释]
山坡羊:曲牌名。
潼关怀古:曲的题目。
潼关:在今陕西潼关县内,雄踞陕西、山西、河南三省的要冲,为进入长安的门户。
峰峦如聚:形容华山四周群山密集,地势险要。
波涛如怒:形容黄河水势浩荡,波涛汹涌。
山河表里潼关路:潼头地理形势险要。
山河:华山和黄河。
表里:内外。表为外。一说指潼关以东为关外,潼关以西为关内,互为表里。
西都:指长安。古称长安为西都,洛阳为东都。长安在潼关以西,今天的西安市旧址。
踌蹰(chóu chú):犹豫,彷徨。
秦汉:指曾在西都(长安)营建宫阙的秦、汉王朝。
经行处:曾经做过行宫的地方。
经:曾经。
行:行宫,行事。
宫阙:泛指皇家宫殿。
兴:兴盛。兴与亡为互文。
亡:衰亡,灭亡。
[译诗、诗意]
华山四周群山聚集,黄河之水波涛汹涌,潼关内外地势险要,前有黄河,后有华山,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地。
遥望长安,惆怅彷徨,在这样有利之地建都立朝又有什么用呢?
伤心啊!秦代汉朝曾经做过行宫的地方,如今万间宫殿都化作了尘与土。
朝廷兴盛不息,百姓受苦。
朝廷衰亡破败,百姓更受苦。
[赏析]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张养浩晚年的代表作,也是元代散曲不可多得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的作品。
“峰峦如聚”两句,作者以开始就用“如聚”“如怒”的生动比喻,描绘出山河的雄伟壮丽,感情悲壮沉郁,风格豪放雄浑。那连绵起伏的山峰,不就是历史的见证吗?那咆哮奔腾的河水,不就是人民痛苦的呼喊和反抗的怒吼吗?巍巍群峰,滚滚波涛,该凝聚着作者多少愤怒的感情,又能引起人们对历史和现实的多少联想!
“山河表里”一句,写出了潼关地势的险要。潼关,据山临河,虎踞龙盘,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潼关路,这是一条历史兴亡的路:在这条路上,走过了多少胜利者和失败者,又有多少朝代走向兴盛和衰亡!潼关路,这是一条浸透血泪的路:在这条路上,留下了多少人民苦难的'脚印,倒卧过多少士卒的尸骨;又有多少历史的风云人物在这里化为尘土!走在这样的路上,作者的心情因该是怎样的呢?
“望西都”两句,描写了作者西望长安的无限感慨。长安,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汉唐大帝国的国都,历代有多少励精图治的帝皇,曾在此施展过宏图,建树过功业;也曾有过多少无道的*,在此滥施淫威,虐**民,成为历史的罪人。长安,在这个特定的历史舞台上,演出过多少威武雄壮,悲欢离合的戏剧;又有多少诗人,作家,写过多少有关长安的诗文。特别是人民群众,曾在长安这块土地上流过多少血汗!这就是作者“意踟蹰”的原因和内容吧!
“伤心秦汉”两句,描写了秦汉两代,都已成为历史的陈迹。秦皇汉武曾苦心营造的无数殿堂楼阁,万千水榭庭台,而今都已灰飞烟灭,化为尘土。曾经盛极一时的秦汉王朝,在人民的怒吼声中,都已灭亡,犹如“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一样。这字里行间寄予了作者多少感慨!
“兴,百姓苦”两句,指出一个朝代的兴也好,望也好,受苦的都是老百姓。作者从对历史的概括中提炼出的这一主题是极其鲜明而深刻的,提出的问题是十分重要而尖锐的。它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封建统治者的无比愤慨。这一结尾,确实是千锤百炼,一字千钧,语气尖刻而警拔,予以丰富而深沉,是对全曲的一个十分精辟的总结。
山坡羊潼关怀古古诗词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古诗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 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
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1.此曲中揭示主旨的句子是哪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12.请对画线的“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一句作简要赏析。(2分)
参考答案:
11.考查意图:考察学生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解析:本题难易适中。课标要求:“诵读古代诗词,www.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解答此类题,最主要的是要能把握整首诗表达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案: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1分)表达了作者对人民无限深切的同情,对统治者无比强烈 的愤慨。(1分)
12.考查意图: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诗词中经过锤炼的字的妙处。
解析:本题难易适中。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须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及表现手法等来分析。
答案:句中以“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以“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 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要,(1分)生动的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山河的雄伟壮丽,为全曲奠定了悲壮沉郁、气势雄浑豪放的感情基调。(1分)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8、此曲描写 ,感慨 ,对人民在动乱中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2分)
9、西都指 ,经行处指 (2分)
10、赏析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分)
参考答案:
8、潼关险要地势,历代王朝兴亡;(2分)
9、长安 秦汉故都遗址(2分)
10、这两句议论,揭示了封建政治给人民带来的苦难,非常精辟。(2分)
23.这首曲的作者是 。前三句写潼关的雄伟气势。以 字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以 字形容黄河之水奔腾澎湃,写出了潼关的险要,然后用山河表里一语收住,暗示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由此自然引出下一层的感慨内容。(3分)
24.如何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句?(2分)
答:
参考答案:
23. (3分) 张养浩 聚 怒
24. (2分) 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的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意思对即可)
本文背景:
张养浩为官清廉,爱民如子。天历二年(1329年),因关中旱灾,被任命为陕西行台中丞以赈灾民。他命驾西秦过程中,亲睹人民的深重灾难,感慨叹喟,愤愤不*、遂散尽家财,尽心尽力去救灾,终因过分操劳而殉职。张养浩在“关中大旱”之际写下了这首《山坡羊》。
原文: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元代〕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踌躇一作:踟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注释:
华山的山峰从四面八方会聚,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潼关古道内接华山,外连黄河。遥望古都长安,我徘徊不定,思潮起伏。
令人伤心的是秦宫汉阙里那些走过的地方,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依旧受苦。
诗意:
山坡羊:曲牌名,是这首散曲的格式;“潼关怀古”是标题。
峰峦如聚:形容群峰攒集,层峦叠嶂。聚:聚拢;包围
波涛如怒:形容黄河波涛的汹涌澎湃。怒:指波涛汹涌。
“山河”句:外面是山,里面是河,形容潼关一带地势险要。具体指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
表里:即内外。《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表里山河,必无害也。”注:“晋国外河而内山。”潼
关:古关口名,在今陕西省潼关县,关城建在华山山腰,下临黄河,扼秦、晋、豫三省要冲,非常险要,为古代入陕门户,是历代的军事重地。
西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这是泛指秦汉以来在长安附*所建的都城。秦、西汉建都长安,东汉建都洛阳,因此称洛阳为东都,长安为西都。
踌躇:犹豫、徘徊不定,心事重重,此处形容思潮起伏,,感慨万端陷入沉思,表示心里不*静。一作“踟蹰(chí chú)”。
伤心:令人伤心的事,形容词作动词。秦汉经行处:秦朝(前221年~前206年)都城咸阳和西汉(前208~8)的都城长安都在陕西省境内潼关的西面。经行处,经过的地方。指秦汉故都遗址。
宫阙:宫,宫殿;阙,皇宫门前面两边的楼观。
兴:指*的统治稳固。兴、亡:指朝代的盛衰更替。
有关怀古伤今的诗词名句
描写怀古伤今的诗词有哪些?关于怀古伤今的诗句有哪些?这是小编准备的'有关怀古伤今的诗词名句,一起来看看吧。
1.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____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2.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____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____刘禹锡《乌衣巷》
5.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____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
6.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____杜甫《蜀相》
7.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____杜牧《江南春》
8.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____韦庄《台城》
9.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____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10.八阵图名成卧龙,六韬书功在飞熊。____查德卿《蟾宫曲·怀古》
11.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____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12.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____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13.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____崔颢《黄鹤楼 / 登黄鹤楼》
14.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5.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____骆宾王《于易水送人 / 于易水送别》
16.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____韦庄《台城》
17.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____李白《越中览古》
18.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____许浑《金陵怀古》
19.谁知万里客,怀古正踌蹰。____陈子昂《岘山怀古》
20.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____李商隐《咏史二首·其二》
21.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2.千古英雄同一叹,伤怀岂止为蛾眉!____沈约《昭君辞》
23.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____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24.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____杜甫《贫交行》
25.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____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26.至今商女,时时犹唱,*遗曲。____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
27.自从一闭风光后,几度飞来不见人。____李益《隋宫燕》
28.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____刘禹锡《金陵五题·石头城》
29.从来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____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
30.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____张耒《和端午》
31.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____韦庄《金陵图》
32.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____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33.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____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34.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____李白《行路难三首》
35.大树无枝向北风,十年遗恨泣英雄。____高启《吊岳王墓》
36.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____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37.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____张昪《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
38.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9.东山老,可堪岁晚,独听桓筝。____叶梦得《八声甘州·寿阳楼八公山作》
40.伤心莫问前朝事,重上越王台。____倪瓒《人月圆·伤心莫问前朝事》
41.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____萨都剌《念奴娇·登石头城次东坡韵》
42.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____刘禹锡《金陵五题·石头城》
43.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____王勃《滕王阁序》
44.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____文天祥《金陵驿二首·其一》
45.残酒忆荆高,燕赵悲歌事未消。____陈维崧《南乡子·邢州道上作》
46.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____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47.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____曹雪芹《交趾怀古》
48.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____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49.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____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来看看小编整理的关于在古诗词中有关亲情的句子,请大家欣赏,希望大家喜欢呀
1、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吕公着
2、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司空图《漫书五首》
3、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南李煜
4、世上惟一没有被污染的爱——那便是母爱。——字严
5、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
6、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劝孝歌》
7、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赵瑕
8、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坚《寄黄几复》
9、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10、慈母爱子,非为报也。——刘安
11、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
12、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
1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渭城曲》
14、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15、世上惟一没有被污染的爱那便是母爱。——字严
有关亲情友情的古诗词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关亲情友情的古诗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2.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孟郊《游子吟/迎母漂上作》
3.守节自誓,亲诲之学。——欧阳修《画地学书》
4.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5.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白居易《母别子》
6.明朝甑复空,母子相持哭。——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
7.父老得书知我在,小轩临水为君开。——苏轼《送贾讷y眉》
8.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黄景仁《别老母》
9.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迎母漂上作》
10.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11.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蒋士铨《岁暮到家》
12.来时父母知隔生,重著衣裳如送死。——王建《渡辽水》
13.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杜甫《石壕吏》
14.十五彩衣年,承欢慈母前。——孟浩然《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
15.数人世相逢,百年欢笑,能得几回又。——何梦桂《摸鱼儿·记年时人人何处》
16.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17.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一》
18.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陆凯《赠范晔诗》
19.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
20.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戴叔伦《客夜与故人偶集/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21.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22.故人离别尽,淇上转骖W。——王维《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23.料因循误了,残毡拥雪,故人心眼。——张炎《解连环·孤雁》
24.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5.为惜故人去,复怜嘶马愁。——高适《送魏八》
26.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27.伤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诗。——李邴《汉*·梅》
28.相逢成夜宿,陇月向人圆。——杜甫《宿赞公房》
29.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佚名《旧题苏武诗/别诗四首·其一》
30.故人在其下,尘土相Y蹴。——苏轼《送顿起》
31.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杜甫《贫交行》
3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33.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
34.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35.但东望、故人翘首。——戴复古《贺新郎·寄丰真州》
36.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柳恽《江南曲》
37.邂逅淇南,岁寒独在,故人襟抱。——王恽《水龙吟·送焦和之赴西夏行省》
38.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二首》
39.故人相望若为情。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陈克《临江仙·四海十年兵不解》
40.相逢清露下,流影湿衣襟。——袁枚《夜过借园见主人坐月下吹笛》
41.何处相逢,登宝钗楼,访铜雀台。——刘克庄《沁园春·梦孚若》
42.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43.故人溪上,挂愁无奈,烟梢月树。——史达祖《留春令·咏梅花》
44.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琵琶引》
45.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46.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7.古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刘长卿《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48.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杜甫《狂夫》
49.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关于爱国情怀的古诗词
对于爱国情怀的古诗词,你还记的有多少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爱国情怀的.古诗词,欢迎阅读。
1、中原事业如江左,芳草何须怨六朝。——纳兰性德《秣陵怀古·山色江声共寂寥》
2、但将千岁叶,常奉万年杯。——赵彦昭《奉和元日赐群臣柏叶应制》
3、人情展转闲中看,客路崎岖倦后知。——辛弃疾《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
4、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5、一箫一剑*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龚自珍《漫感》
6、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张祜《宫词·故国三千里》
7、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8、荆山长号泣血人,忠臣死为刖足鬼。——李白《鞠歌行》
9、昨夜上皇新授箓,太真含笑入帘来。——张祜《集灵台·其一》
10、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11、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
12、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13、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4、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韦庄《台城》
15、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戚继光《望阙台》
16、*堂常邻*,一体君臣祭祀同。——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四》
17、如何亡国恨,尽在大江东!——屈大均《秣陵》
18、手持三尺定山河,四海为家共饮和。——洪秀全《吟剑诗》
19、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20、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朱敦儒《水龙吟·放船千里凌波去》
21、更持银盏起,为君寿。——辛弃疾《感皇恩·滁州为范倅寿》
22、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张祜《宫词·故国三千里》
23、霸基弊不振,晋楚更张皇。——柳宗元《咏三良》
24、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李白《古风》
25、寸寸山河寸寸金。——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
26、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岳飞《满江红·写怀》
27、汉家天子镇寰瀛,塞北羌胡未罢兵。——汪遵《咏昭君》
28、范增一去无谋主,韩信原来是逐臣。——严遂成《乌江项王庙》
29、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的仓皇北顾。——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0、象床锦帐无言语,从此谯周是老臣。——温庭筠《过五丈原》
31、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2、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逐鹿不由人。——温庭筠《过五丈原》
33、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34、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陈陶《陇西行》
35、朔南方偃革,河右暂扬旌。——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36、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于谦《咏煤炭》
37、皇情眷亿兆,割念俯怀柔。——郑愔《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
38、归凤求皇意,寥寥不复闻。——杜甫《琴台》
39、愁损辞乡去国人。——朱敦儒《采桑子·彭浪矶》
40、纷披乍依迥,掣曳或随风。——李世民《咏兴国寺佛殿前幡》
41、**亦有限,列国自有疆。——杜甫《前出塞九首·其六》
42、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曹操《蒿里行》
43、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戚继光《望阙台》
44、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王维《少年行四首》
45、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
4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
47、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李白《九日龙山饮》
48、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严武《军城早秋》
49、医的眼前疮,剜却心头肉。——聂夷中《咏田家》
#千古风流句#
酷爱古典文化,与您共同欣赏元曲《山坡羊》,先从标题开始,做个简单的名词注解。
元曲和唐诗宋词,一脉相承,本属同宗,在古代文学体系里,有三足鼎立之美称。元曲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文化体系,始于宋而盛于元,从表现形式和语言上,元曲更接*宋词,但宋词要典雅含蓄得多,而元曲更显生动奔放。非常喜欢元曲,觉得元曲更接地气儿,有人间烟火气息。在文字的表现形式上,元曲毫不逊色唐诗宋词。元曲的表演形式也非常丰富,唐诗宋词很难望其项背,从发展历程上看,元曲继承了唐诗宋词的风格和优点,且把这些优点发扬光大,普惠民间,逐渐形成了广大的以元曲为代表的文化曲艺形式。元曲包含元杂剧和散曲,杂剧是戏曲,散曲是元代文学的主体,是以韵律,曲牌和诗词诵唱为主要的表现方式。山坡羊,元曲曲牌名,也叫“苏武持节”和“山坡里羊”,这个“里”字是口语化虚词,无意义,故可以省略。
喜欢的元散曲有很多,比如元代宋方壶的散曲 中吕《山坡羊·道情》
这里的中吕,是元曲宫调之一。道情是汉族传统曲艺,起源于唐代道教所唱的经韵,宋代后吸纳了词牌和曲牌并衍生为民间曲艺。道情是元杂剧的主要表现形式,自元代起,各地道情曲艺风生水起,遍布渭水流域,黄河*,大江南北。有陕北道情、关中道情、太康道情、山西道情、江西道情、湖北鱼鼓、四川竹琴等等,各地有各地的道情,在表演和腔调上有不小的差异,但都同属于元杂剧的表现形式。
中吕《山坡羊·道情》释义:
这是一首抒怀言志佳作。表达了作者不为功名利禄所惑,安贫乐道的豁然浩气。全曲只有四十八个字,读来却意境深远,回味悠长。作者使用了排比对比等诸多手法,比如青山、白云;茅斋、野花。又用青山常在花常开,对比暗喻王朝的兴衰和更替,竟不如山川草木之常青。青山白云茅斋野花开,活生生一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优美田园画卷,顿时呈现在眼前,且有“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闲适惬意,谁还会去思慕紫罗袍和黄金带下的名利之累。接下来作者用了十五个字,引经据典诸多部。①陋巷箪瓢四字,出自《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②贫,气不改,达,志不改这两句分别出自《论语·学而》:“贫而无谄,富而不骄。”和《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十五个字,又和《孟子·藤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的千古绝唱,有着异曲同工之美绝。整曲读来,悠然自得且浩气长存,傲骨嶙峋之美,跃然纸上!此曲虽字数不多,却清丽奇秀,意趣悠远,风骨凛冽,实乃是不多见的元曲佳品,也是书法创作者的优选题材之一。
还有元代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写得大气磅礴却又不失哀怨惆怅。作者以深邃的思虑和眼光,洞察民生之沉重,怀古确系伤今!
在这里不得不说说作者和这首曲子的创作背景。作者张养浩,为官清廉且爱民如子,天历二年,关中大旱,临危受命出任陕西行台中丞以赈灾,期间亲历民众灾难之深重,遂愤愤不*,感慨万千,决然散尽家财,尽心竭力拯救黎民百姓于苦难,终因积劳成疾,殉职于赈灾任上。这首曲子就是作者在赈灾期间有感而发,也是作者当时的真情实感和为黎民百姓之疾苦扼腕长叹的真实写照。
这首《山坡羊·潼关怀古》的释义,我用我的理解和语言,大概释义如下:
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山东泉城济南人。又称齐东野人,别称张文忠公,元代名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一生经历元代六朝帝君,爵显位高,后辞官隐居,朝廷七聘不出,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遂临危受命,出任赈灾,是年,积劳成疾,病逝于赈灾任上。张养浩为官廉洁忠正,忧国忧民的赤子情怀伴随一生,晚年淡泊名利,归隐山林,豁达释然。作者在《潼关怀古》中,追昔抚今,借古伤今,实指元代现实的社会和生活,且深感责任之艰巨,苍生疾苦之深重,却又无能为力。这种复杂而又无可奈何的情感,和作者生*的经历息息相关。他一生特殊的仕途,决定了他的作品有一种参破功名富贵,释然而又哀愁的复杂思想。张养浩所著的散曲集《云庄乐府》中,作者在《骊山怀古》中这样写到:“赢,都做了土;输,都做了土。” 在《洛阳怀古》中这样写到:“功,也不长;名,也不长。” 在《北邙山怀古》中那就更写绝了:“便是君,也唤不应;便是臣,也唤不应。”。由此可见,作者张养浩淡泊名利却心系天下,哀苍生疾苦之忧的高尚情怀!(北邙山不是一座普通的山,不了解的朋友可以去查查资料。)
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是作者晚年的代表作,也是元散曲中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名作。由于作者殉职于关中大旱的赈灾任上,虽无据可考,此曲大概也是作者的封笔之作。全曲寥寥数语,韵味沉重,一针见血地指出黎民苍生的疾苦,就是封建统治和百姓的对立。同时揭示了封建社会兴亡都是百姓最苦的真实本质。作者层层深入,从写景入手,继而怀古,进而思虑感悟,把雄壮的景色、复杂的情感和精辟的观点,三者完美地糅合在一起,实乃元曲中的精品。全曲字里行间满满的全是历史沧桑感,以及作者对现实沉痛的感慨。深切地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对历史的思考和对黎民百姓疾苦的切肤之痛!
爱唐诗,喜宋词,更恋元曲。皆因元曲那一份依附着民间的烟火气,还有那接着地气的一丝丝温暖!
以上所述两首元曲及作者,深以为爱,而吾等才疏学浅,只可会意赏析,不能妄自叙评。若存曲解之嫌,万望斧正,不甚感激!
——2020年5月28日
于汉长安城遗址
亲情是什么?
在孟郊眼中亲情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长长的牵挂;
在王维眼中亲情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深沉感叹;
在苏轼眼中亲情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
在辛弃疾眼中亲情是“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的天伦之乐……
在你眼中亲情是什么样子?
《京师得家书》
袁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绵绵的江水有三千里长,家书有十五行那么长。行行之间没有其他的言语,只是告诉我要尽早回到故乡。
诗人收到了家书,只有十五行,行行都在说:赶紧回来吧!在外飘泊的我们,总想给父母一个好的环境,让他们享享清福。于是我们终年在外奔波。
可是,父母要的,可能不是大房子,不是很多钱,而是你陪在他们身边。 也许你的积蓄还不够买一栋大房子和父母同住,没关系,那就趁现在开始做你所能做的吧。
《立春日感怀》
于谦
年去年来白发新,匆匆马上又逢春。
关河底事空留客?岁月无情不贷人。
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孤怀激烈难消遣,漫把金盘簇五辛。
一年年过去,白头发不断添新,戎马匆匆里,又一个春天来临。为了什么事长久留我在边塞?岁月太无情,年纪从来不饶人。
念念不忘是一片忠心报祖国,想起尊亲来便不禁双泪直淋。孤独的情怀激动得难以排遣,就凑个五辛盘,聊应新春节景。
世间最难割舍的就是父母与孩子之间那血脉相连的亲情,虽然大丈夫志在四方一心报国,但想起远在家乡的双亲也难免泪湿沾巾。
《责子》
陶渊明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白发覆垂在两鬓,我身已不再结实。身边虽有五男儿,总不喜欢纸与笔。阿舒已经十六岁,懒惰无人能相比。
阿宣快到十五岁,也是无心去学*。阿雍阿端年十三,竟然不识六与七。通儿年龄*九岁,只知寻找梨与栗。天命如果真如此,姑且饮酒莫论理。
这首诗写得很有趣,诗的语句是诙谐的,作者不是板着面孔在教训孩子,而是以戏谑之笔,又显出一种慈祥、爱怜的神情。
可以说,儿子的缺点都是被夸大了的,漫画化了的,在叙说中又采用了一些有趣的修辞手法,读来忍俊不禁,可以想见作者下笔时的那种又好气、又好笑的心情。这是带着笑意的批评,是老人的舐犊情深。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
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
作者苏轼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之月。明月团,更值兄弟团聚,此生此夜,佳会难得,当尽情游乐,不负今宵之意。
不过,恰如明月是暂满还亏一样,人生也是会难别易的。兄弟分离在即,又不能不令人慨叹此生此夜之短。世间最难割舍的就是亲情,天涯海角,藕断丝连,无论何时何地亲人间的牵挂永不中断。
《回乡偶书二首》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我年少时离开家乡,到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鬓角的毛发却已斑白。家乡的孩童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我。他们笑着询问我: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我离别家乡的时间实在已经是很长久了,回家后才感觉到家乡的人事变迁实在是太大了。只有门前那镜湖的碧水,在春风吹拂下泛起一圈一圈的波纹,还和五十多年前一模一样。
老年后,亲情是记忆中的故乡。再次回乡,早已物是人非,只剩下自己如同外乡人一样。年龄越大,忘记的越多,唯独不能忘的是对家乡的眷恋和对亲情的难忘。
《书怀》古诗词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书怀》古诗词,欢迎大家分享。
旅夜书怀
唐代: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零地停泊着。
星星垂在天边,*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
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吗?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
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注释
(1)岸:指江岸边。
(2)危樯(qiáng):高竖的桅杆。危,高。樯,船上挂风帆的桅杆。
(3)独夜舟:是说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夜泊江边。
(4)星垂*野阔:星空低垂,原野显得格外广阔。
(5)月涌:月亮倒映,随水流涌。大江:指长江。
(6)名岂:这句连下句,是用“反言以见意”的手法写的。杜甫确实是以文章而著名的,却偏说不是,可见另有抱负,所以这句是自豪语。休官明明是因论事见弃,却说不是,是什么老而且病,所以这句是自解语了。
(7)官应老病休: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而被罢退。应,认为是、是。
(8)飘飘:飞翔的样子,这里含月“飘零”、“飘泊”的意思,因为这里是借沙鸥以写人的飘泊。
赏析
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第一、二句写*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当时杜甫离成都是迫于无奈。这一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因此,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第三、四句写远景:明星低垂,*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在这两个写景句中寄寓着诗人的什么感情呢?有人认为是“开襟旷远”(浦起龙《读杜心解》),有人认为是写出了“喜”的感情(见《唐诗论文集·杜甫五律例解》)。很明显,这首诗是写诗人暮年飘泊的凄苦景况的,而上面的两种解释只强调了诗的字面意思,这就很难令人信服。实际上,诗人写辽阔的*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在古典作品中是经常使用的。如《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春日的美好景物反衬出征士兵的悲苦心情,写得多么动人!
诗的后半是“书怀”。第五、六句说,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做官,倒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这是反话,立意至为含蓄。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因文章而著,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关于这一联的含义,黄生说是“无所归咎,抚躬自怪之语”(《杜诗说》),仇兆鳌说是“五属自谦,六乃自解”(《杜少陵集详注》),恐怕不很妥当。最后两句说,飘然一身象个什么呢?不过象广阔的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罢了。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这一联借景抒情,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真是一字一泪,感人至深。
王夫之《姜斋诗话》说:“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互藏其宅。”情景互藏其宅,即寓情于景和寓景于情。前者写宜于表达诗人所要抒发的情的景物,使情藏于景中;后者不是抽象地写情,而是在写情中藏有景物。杜甫的这首《旅夜书怀》诗,就是古典诗歌中情景相生、互藏其宅的一个范例。
全诗景情交融,景中有情。整首诗意境雄浑,气象万千。用景物之间的对比,烘托出一个独立于天地之间的飘零形象,使全诗弥漫着深沉凝重的孤独感。这正是诗人身世际遇的写照。
大历三年(768年),迟暮之年的诗人终于乘舟出了三峡,来到湖北荆门,心境不免孤寂。此诗开头四句写“旅夜”:岸上有细草微风,江上只有一叶孤舟,依岸而宿,就舟而居,遥望原野,远处天与地似乎相接了,天边的星宿也仿佛下垂得接*地面。大江之中,江水浩浩荡荡东流,一轮明月映照在江水中,随着江水的流动而浮荡着。岸上星垂,舟前月涌,用“星垂”来描写原野的广阔,用“月涌”来形容大江的东流,形象而细致地描绘了江上的夜景。唯有在广阔的原野上才可感到“星垂”;唯其“星垂”,才能见出原野的广阔。而大江中有“月涌”,才能反映出江水的流动;也只因江水的流动,才能感到“月涌”。“星垂”、“月涌”是以细腻称阔大的手法,首四句塑造了一个宏阔非凡宁静孤寂的江边夜境。
后四句书“怀”:“名岂文章著”,声名不因政治抱负而显著,反因文章而显著,这本非自己的矢志,故说“岂”,这就流露出因政治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慨。说“官应老病休”,诗人辞去官职,并非因老而多病,什么原因,诗人没有直接说出。说“应”当,本是不应当,正显出老诗人悲愤的心情。面对辽阔寂寥的原野,想起自己的痛苦遭遇,深感自己漂泊无依,在这静夜孤舟的境界中自己恰如是天地间无所依存的一只沙鸥。以沙鸥自况,乃自伤飘泊之意。
创作背景
唐代宗永泰元年(765)正月,杜甫辞去节度参谋职务,返居成都草堂。(765)四月,严武死去,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遂携家由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今四川乐山)、榆州(今重庆市)至忠州(今四川忠县)。此诗约为途中所作。
[宋]戴栩
随牒沧海隅,两见初月吐。
缅怀故山友,飘散等风雨。
低头繙簿书,仄足随步武。
荒哉旧时学,千古压一缕。
泾渭谁浊清,荼荠互甘苦。
痴儿了官事,朝饭或过午。
聊为五斗淹,未受三命俯。
有得那免失,无阙孰为补。
门前流水车,六辔去如组。
忽逢阮生途,微径何由取。
夸者类死权,所死固已粗。
人生天地间,谁客复谁主。
蛙鸣傥适意,贤於两部鼓。
蜗角起相攘,战剧赤白羽。
息机自搰搰,独趣甘踽踽。
喧寂不相谋,笑人从邓禹。
行藏正有时,倚楼追杜甫。
有关亲情关怀的古诗词
有关怀古诗的诗
有关怀古的诗句
无声的关怀古诗
关怀暖心的的古诗词
有关亲情的古诗词
关于亲情的古诗词
妈妈关怀的古诗词
描写关怀的古诗词
有关怀疑的古诗词
形容关怀的古诗词
古诗词关于亲情的诗
有亲情的古诗词
有关怀古诗的阅读题目
与亲情有关的古诗词
亲情的古诗词
古诗词的亲情美
重亲情的古诗词
看淡亲情的古诗词
古诗词的怀古情结
亲情类的古诗词
写亲情的古诗词
有关怀集县的古诗词
有关怀远县的古诗词
关于亲情的唯美古诗词
关于血脉亲情的古诗词
有关亲情或友情的古诗词
有关友情或亲情的古诗词
关于亲情古诗词的美文
关于表现亲情的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