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尚俭戒奢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尚俭戒奢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尚俭戒奢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尚俭戒奢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有关于戒奢崇俭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在我们*凡无奇的学生时代,大家都背过文言文,肯定对文言文很熟悉吧?文言文是*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是不是有很多人没有真正理解文言文?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有关于戒奢崇俭文言文原文及翻译,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原文】:
奢者富而不足,何如俭者贫而有余;能者劳而文化教育怨,何如拙者逸而全真。
【译文】:
奢侈无度的人财富再多也感到不够用,这怎么比得上虽然贫穷却生活节俭而感到满足的人呢;有才干的人假如由于心力交瘁而招致大众怨恨,哪里比得上笨拙的人由于安闲无事而就能保全纯真本性。
【注解】:
劳而府怨:劳苦而怨谤集身。逸而全真:安闲而能保全本性,本为道家语,因为道家把完美无缺的人称为真人。
【赏析】:
任何事都是相对的,不以相对的观点看待事物往往会走向绝对,而把事物固定化,一成不变。像钱财于现代生活,不可或缺但以之为生活的全部就走向了极端。生活奢侈的人,无论有多少财产,到头来也都挥霍精光,表面看来他好像很快乐,其实他内心常感不满足,因为他的财产越多欲望越强,可见人的欲望有如永远填不满的沟整。反之一个生活节俭的人,他们*日能量入为出,虽然并非富有,但是在金钱上从来没有感到不足,因此在欲望上也就没有非分之想,**安安过个极快乐的日子。生活上要有知足感,工作中要讲究方法。不能因为自己有多方面的才能便事必亲躬,处处亲劳,结果可能会招致怨恨还办不好事情。对于一般人而言,能而劳,可能就压抑了别人的才能,使别人无从表现:如果是当权者,其能不应表现在自己如何亲为上,而在于怎样组织、管理,使每个人都可显其所能。而且,任何矛盾的出现是因为事做了,局面活了,矛盾便开始出现了;一潭死水时人们心意相对稳定。那么谁做谁就成了矛盾中心,不集怨而何?闲者置身局外当然会有时间去评头论足了。所以能应是相对的,个人的能不可能包容大家的能。做事前理应先看看想想。
汉文帝“露台惜费”
明代张居正著《帝鉴图说》载,汉文帝曾想建造一座露台,他先召集工匠们计算工程费用,大约需要一百两黄金。汉文帝说:“一百两黄金是中等民户十家的产业所值,我承继着先帝的宫室,经常害怕自己无德行而辱没了先帝的英灵,为什么还要修这座露台呢!”随即放弃了这一计划。汉文帝一生俭朴,临死前要求对自己薄葬,史载其“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汉文帝死后,依山为陵,送葬仪式和陪葬品都较其他皇帝简朴。所以,长安民间有“tian葬汉文帝”的传说。汉文帝的节俭也奠定了后来“文景之治”的基础。
“焚裘示俭”与“留衲戒奢”
晋代史*载,晋武帝时,太医司马程据献了一件野鸡毛织成的裘衣,而武帝却命令将它在殿前烧掉,并宣告朝野,从今以后,不许贡献新奇技艺做成的怪异服装。无独有偶,南朝宋代史书也记载了与衣服有关的轶事:宋高祖刘裕微贱时,曾常穿一件补丁衫袄去新洲砍伐芦荻,那衣服是妻子亲手做的,到他做了皇帝之后,便将这件衣服交给长女会稽公主:“后代若有骄横奢侈不节俭的,就把这件衣服拿给他看。”这一焚一留,异曲同工。
唐玄宗刚即位曾号令戒奢
唐史*载,唐玄宗即位后,因为社会*俗奢侈浪费,便下命令——有关衙门销毁金银制造的玩赏器物,作为国家军需之用;将珍珠玉石精美华丽的丝织品集中到大殿前,烧掉;皇后与妃子以下,不许穿用珠玉锦绣;全国不许再采买珍珠美玉和织造锦绣等物;撤销长安和洛阳的织锦坊等等。由于唐玄宗励精图治,创造了唐朝开元天宝盛世。只可惜,后来他逐渐放弃了初期节俭勤政的作风,沉湎于酒色和歌舞升*,生活奢侈,国家由盛而衰。可见对于戒奢,一要明白,二要坚持。这正应了魏征《谏太宗十思疏》的“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宋相国寇准罢宴
北宋淳化年间,青年时代的寇准,得到宋太宗的支持和信任,被提升为参知政事。不久,太宗又为寇准主婚,让皇姨宋娥与之成亲。新婚期间,日日酒宴、夜夜歌舞。一天,门官领来一位衣衫褴褛的老者,是寇准的舅舅赵午,他坐下便大哭起来。寇准忙问缘由,舅舅说:“牛娃,进了相府见你这般富贵,又听你手下人说天天如此,就想起可怜的老姐了。她一辈子受苦受难,没过一天好日子!”寇准听舅舅说起母亲,慌忙跪倒说:“都是甥儿不好。”舅舅说:“你现在天天作乐、夜夜宴饮。你娘受过的苦难,你不是早忘光了吗?”寇准忙给舅舅叩了三个头,说:“舅父指教,甥儿得益不浅,母亲弃世时,我君命在身,忠孝不能两全,是甥儿终生憾事。不过,母亲的.苦楚,甥儿实不敢忘。甥儿今为国家大臣,誓以上报宋王,下抚黎民。”说罢,忙和宋娥劝舅舅入*用饭。舅舅看着宴*上的山珍海味,硬不入*说:“你在京城里吃得这么好,可知咱华州、同州今年大旱,颗粒不收,一斗米涨到一千钱。现在还没过年,已闹起了饥荒,到明年春天,不知要饿死多少人呢!想到这,我怎么能吃下这样好的饭呢?”寇准听舅舅一说,顿感自己失职,愧对乡里。他急忙吩咐撤了宴*,并以此为戒,永不夜宴。第二天早朝时,他将故里旱情如实上奏,并请旨回陕西督赈和巡察民情。他回陕西后,为家乡办了很多好事,还把关中的赋税免征三年。
司马光教子俭朴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生活俭朴,为人稳重踏实,曾把俭朴作为教子成才的主要内容。为了使儿子认识到俭朴的重要性,他写了《训俭示康》的家书,开篇就说:“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他告诫儿子的至理名言是“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由于司马光教子有方,儿子司马康从小就懂得了俭朴的重要性,并以俭朴自律。司马康历任校书郎、著作郎兼任侍讲,以博古通今、为人廉洁和生活俭朴而称誉于世。
朱元璋捣毁镂金床
明余继登《典故纪闻》载,明太祖朱元璋打败陈友谅后,在陈的宫室见到镂金床,说:“此与孟昶七宝尿器何异?”即命毁之。侍臣说:“未富而骄,未贵而侈,所以取败。”朱元璋当即纠正说:“既富岂可骄?既贵岂可侈?有骄侈之心,虽富贵岂能保?处富贵者,正当抑奢侈、宏俭约、戒奢欲犹恐不足以慰民望,况穷天下之技巧,以为一己之奉乎?其致亡也宜矣。覆车之辙,不可蹈也。”可见,刚夺取*的朱元璋脑瓜是十分清醒的。
崇俭戒奢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名言“以俭得之,以奢失之”、“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等等,都告诫我们节俭是任何时候都不可丢弃的传家宝。古人的崇俭戒奢美德对当今之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仍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重别周尚书古诗
在日常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重别周尚书古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对酒歌庾信》
题解:
这是庾信的一首送别诗,作者原已有《别周尚书弘正》一首,所以这里题作《重别周尚书》。此诗写作者羁留北方时送别同僚南归,借此抒发自己对家国的思念之情。
原文:
《重别周尚书》
庾信
阳关万里道,
不见一人归。
唯有河边雁,
秋来南向飞。
翻译:
身居阳关万里外,
不见一人往南归。
只见河边有鸿雁,
秋天到来往南飞。
赏析:
庾信与周弘正曾同在梁朝为臣。庾信被强留北方后,周弘正曾奉命出使北朝,滞留两年之久。南归时庾信赠诗相送,这是其中的一首。
江陵失陷之日,大批江南名士如王褒、王克、沈炯等,都被俘送长安。第二年(555)三月,王克、沈炯等首批获遣东归。560年,周、陈南北通好,陈朝即要求北周放还王褒、庾信等十数人,但是别人都陆续遣归了,只有王褒、庾信羁留不遣。庾信此诗开头两句即抒写自己绝望沉痛的心情:别
人都归去了,通往江南的万里道上,独独不见“一人”——即“我”的身影!
据史*载,周弘正南归之时正是春季。因此诗中所说的秋雁南飞,实际上是诗人虚设之景。诗人由人不得归而想到来去自由的雁,想到雁春来秋去,不禁生出艳羡之情。受着羁绊而南归无望的人和“秋来南向飞”的雁形成鲜明对比,愈发见出诗人内心的悲怆。
此诗情辞深婉,气格高古,虽然只有短短二十字,却写得笔墨淋漓,充满了感情力量。
作者资料:
庾信(513~581),字子山,祖籍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南北朝文学家。庾信早年曾任*东国常侍等职,陪同太子萧纲(梁简文帝)等写作一些绮艳的诗歌。梁武帝末,侯景叛乱,庾信时为建康令,率兵御敌,战败。建康失陷,他被迫逃亡江陵,投奔梁元帝萧绎。公元554年(元帝承圣三年)他奉命出使西魏,抵达长安不久,西魏攻克江陵,杀萧绎。他被留在长安,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故又称“庾开府”。
庾信被强留于长安,永别江南,内心很是痛苦,再加上流离颠沛的生活,使他在出使西魏以前和以后的思想、创作上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庾信出使西魏以前的作品存者不多,一般没有摆脱“宫体诗”的影响,迄今被传诵的诗赋,大抵是到北方后所作,这些作品从思想内容到艺术风格都和早年有所不同。他的诗歌代表作有《拟咏怀》27首,虽属模拟阮籍,实则全是感叹自己的身世。他的乐府歌行,常常使用比兴手法自悲身世,如《怨歌行》、《杨柳歌》等。庾信到北方以后的'诗歌苍劲沉郁,和他经历战乱及对北方景物有较深的感受有关,佳作有《郊行值雪》、《望野》、《燕歌行》、《同卢记室从军》。他的一些小诗写得亲切动人,很少用典,如《寄王琳》、《寄徐陵》、《和侃法师三绝》、《重别周尚书二首》等,都很著名。
庾信在辞赋方面的成就并不亚于诗歌,他的抒情小赋如《枯树赋》、《竹杖赋》、《小园赋》和《伤心赋》等,都是传诵的名作,著名的《哀江南赋》是其代表作。庾信又是南北朝骈文大家,他的文风以讲究对仗和几乎处处用典为特征,其文章多为应用文,但常有抒情性和文学意味。
今本《庾子山集》以《四部丛刊》影印明代屠隆本为最早。《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讲到明有汪刊本,共十二卷;还有朱曰藩刊本,仅六卷,有诗无文。此外还有明代张溥所刻《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本,称《庾开府集》。庾信集较早的注释本是清代吴兆宜所注十卷本,稍后有倪璠注本十六卷。
重别周尚书的古诗
无论在学*、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重别周尚书的古诗,欢迎阅读与收藏。
重别周尚书原文:
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
唯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题解:
这是庾信的一首送别诗,作者原已有《别周尚书弘正》一首,所以这里题作《重别周尚书》。此诗写作者羁留北方时送别同僚南归,借此抒发自己对家国的思念之情。
翻译:
身居阳关万里外,
不见一人往南归。
只见河边有鸿雁,
秋天到来往南飞。
赏析:
庾信与周弘正曾同在梁朝为臣。庾信被强留北方后,周弘正曾奉命出使北朝,滞留两年之久。南归时庾信赠诗相送,这是其中的一首。
江陵失陷之日,大批江南名士如王褒、王克、沈炯等,都被俘送长安。第二年(555)三月,王克、沈炯等首批获遣东归。560年,周、陈南北通好,陈朝即要求北周放还王褒、庾信等十数人,但是别人都陆续遣归了,只有王褒、庾信羁留不遣。庾信此诗开头两句即抒写自己绝望沉痛的心情:别
人都归去了,通往江南的万里道上,独独不见“一人”——即“我”的'身影!
据史*载,周弘正南归之时正是春季。因此诗中所说的秋雁南飞,实际上是诗人虚设之景。诗人由人不得归而想到来去自由的雁,想到雁春来秋去,不禁生出艳羡之情。受着羁绊而南归无望的人和“秋来南向飞”的雁形成鲜明对比,愈发见出诗人内心的悲怆。
此诗情辞深婉,气格高古,虽然只有短短二十字,却写得笔墨淋漓,充满了感情力量。
作者资料:
庾信(513~581),字子山,祖籍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南北朝文学家。庾信早年曾任*东国常侍等职,陪同太子萧纲(梁简文帝)等写作一些绮艳的诗歌。梁武帝末,侯景叛乱,庾信时为建康令,率兵御敌,战败。建康失陷,他被迫逃亡江陵,投奔梁元帝萧绎。公元554年(元帝承圣三年)他奉命出使西魏,抵达长安不久,西魏攻克江陵,杀萧绎。他被留在长安,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故又称“庾开府”。
庾信被强留于长安,永别江南,内心很是痛苦,再加上流离颠沛的生活,使他在出使西魏以前和以后的思想、创作上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庾信出使西魏以前的作品存者不多,一般没有摆脱“宫体诗”的影响,迄今被传诵的诗赋,大抵是到北方后所作,这些作品从思想内容到艺术风格都和早年有所不同。他的诗歌代表作有《拟咏怀》27首,虽属模拟阮籍,实则全是感叹自己的身世。他的乐府歌行,常常使用比兴手法自悲身世,如《怨歌行》、《杨柳歌》等。庾信到北方以后的诗歌苍劲沉郁,和他经历战乱及对北方景物有较深的感受有关,佳作有《郊行值雪》、《望野》、《燕歌行》、《同卢记室从军》。他的一些小诗写得亲切动人,很少用典,如《寄王琳》、《寄徐陵》、《和侃法师三绝》、《重别周尚书二首》等,都很著名。
庾信在辞赋方面的成就并不亚于诗歌,他的抒情小赋如《枯树赋》、《竹杖赋》、《小园赋》和《伤心赋》等,都是传诵的名作,著名的《哀江南赋》是其代表作。庾信又是南北朝骈文大家,他的文风以讲究对仗和几乎处处用典为特征,其文章多为应用文,但常有抒情性和文学意味。
今本《庾子山集》以《四部丛刊》影印明代屠隆本为最早。《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讲到明有汪刊本,共十二卷;还有朱曰藩刊本,仅六卷,有诗无文。此外还有明代张溥所刻《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本,称《庾开府集》。庾信集较早的注释本是清代吴兆宜所注十卷本,稍后有倪璠注本十六卷。
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贯休《献钱尚父》
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尚书·周书·旅獒》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尚书·虞书·大禹谟》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刘禹锡《蜀先主庙》
相知无远*,万里尚为邻。——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尚书·商书·仲虺之诰》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曲礼上》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虞书·大禹谟》
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尚书·商书·太甲下》
天地尚不能久,而况於人乎?——《老子·道经·第二十三章》
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苏轼《江神子·江景》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尚书·周书·旅獒》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尚书·商书·伊训》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尚书·虞书·大禹谟》
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尚书·虞书·皋陶谟》
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尚书·商书·说命中》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夏书·五子之歌》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心之忧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尚书·周书·君牙》
慎厥身,修思永。——《尚书·虞书·皋陶谟》
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礼记·表记》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尚书·虞书·舜典》
罔游于逸,罔淫于乐。——《尚书·虞书·大禹谟》
任贤勿贰,去邪勿疑。——《尚书·虞书·大禹谟》
树德务滋,除恶务本——《尚书·周书·泰誓》
静言庸违,像恭滔天。——《尚书·虞书·尧典》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杜甫《赠李白》
上不臣天子,下不事诸侯;慎静而尚宽,强毅以与人,博学以知服;*文章,砥厉廉隅;虽分国如锱铢,不臣不仕。——《礼记·儒行》
思其艰以图其易——《尚书·周书·君牙》
君子所,其无逸——《尚书·周书·无逸》
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庾信《重别周尚书》
古人倦夜长,尚秉烛游,况少年白昼而掷之乎?——《太*广记·卷十七·神仙十七》
洞房昨夜春风起,故人尚隔湘江水。——岑参《春梦》
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尚书·商书·说命上》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送春归、客尚蓬飘。——蒋捷《行香子·舟宿兰湾》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老子·德经·第七十一章》
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建官惟贤,位事惟能。——《尚书·周书·武成》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张耒《夜坐·庭户无人秋月明》
不作无益害有益,功乃成;不贵异物贱用物,民乃足。——《尚书·周书·旅獒》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尚书·虞书·大禹谟》
抚我则后,虐我则仇。——《尚书·周书·泰誓》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尚书·周书·泰誓》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辛弃疾《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
知之曰明哲,明哲实作则。——《尚书·商书·说命上》
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礼记·中庸》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此戒疏于虑者。——《菜根谭·概论》
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中庸·第一章》
以反求诸己为要法,以言人不善为至戒。——《知言·文王》
见善思齐,足以扬名不朽;闻恶能改,庶得免乎大过。——《贞观政要·卷四·教戒太子诸王》
力胜贫,谨胜祸,慎胜害,戒胜灾。——《说苑·谈丛》
杯汝来前!——辛弃疾《沁园春·将止酒戒酒杯使勿*》
聪明者,戒太察。刚强者,戒太暴。温良者,戒无断。——《格言联璧·持躬类》
处事须留余地,责善切戒尽言。——《格言联璧·接物类》
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礼记·中庸》
有过则改之,未萌则戒之——《警世通言·卷三十八》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中庸·第一章》
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孙子兵法·九地篇》
罚慎其滥,惠戒其偏。罚滥则无以为罚,惠偏则不如无惠——《宋书·列传·卷七十三》
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朱子家训·全文》
乘兴南游不*,九重谁省谏书函。——李商隐《隋宫》
赏当其劳,无功者自退;罚当其罪,为恶者戒惧。——《贞观政要·卷三·论择官》
无事时戒一“偷”字,有事时戒一“乱”字。——《格言联璧·处事类》
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弟子规·信》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不知戒,后必有,恨后遂过不肯悔。——《荀子·成相》
戒之书鱼蠹,勉以云鹏举。
汝说刘伶,古今达者,醉后何妨死便埋。——辛弃疾《沁园春·将止酒戒酒杯使勿*》
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论语·季氏篇》
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虽有恶人,齐戒沐浴,则可以祀上帝。——《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五节》
守身必谨严,凡足以戕吾身者宜戒之——《围炉夜话·第九八则》
戒骄风清月朗,除躁海阔天空。
多言而不当,不如其寡也。——《管子·戒》
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篇》
老子今朝,点检形骸。——辛弃疾《沁园春·将止酒戒酒杯使勿*》
况怨无小大,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为灾。——辛弃疾《沁园春·将止酒戒酒杯使勿*》
戒骄字,以不轻非笑人为第一义。——《曾国藩家书·修身篇·致四弟·不宜非议讥笑他人》
得志有喜,不可不戒。——《春秋繁露·卷二》
小臣不可委以大事,大臣不可责以小罪。——《贞观政要·卷三·君臣鉴戒》
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论语·季氏篇》
老夫既戒酒不饮,遇宴集,独醒其旁。——黄庭坚《西江月·断送一生惟有》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佚名《孔雀东南飞 /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与汝成言,勿留亟退,吾力犹能肆汝杯。——辛弃疾《沁园春·将止酒戒酒杯使勿*》
杯再拜,道麾之即去,招则须来。——辛弃疾《沁园春·将止酒戒酒杯使勿*》
犹曰发乎情,止乎礼义,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焉耳。——茅坤《青霞先生文集序》
欠伊周济世才,犯刘阮贪杯戒,还李杜吟诗债。——张可久《殿前欢·次酸斋韵》
与其巧持于末,不若拙戒于初。——《小窗幽记·集法篇》
若君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亡,不可得也。——《贞观政要·卷三·君臣鉴戒》
以石投水,千载一合,以水投石,无时不有。——《贞观政要·卷三·君臣鉴戒》
公退斋戒坐小阁,濡染大笔何淋漓。——李商隐《韩碑》
大田多稼,既种既戒,既备乃事。——佚名《大田》
传其事以为官戒。——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陈万年乃朝中重臣也,尝病,召子咸教戒于床下。——班固 撰《陈万年教子》
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体,心庄则体舒,心肃则容敬。——《贞观政要·卷三·君臣鉴戒》
心怀苟且,则节义不立。节义不立,则名教不兴。——《贞观政要·卷三·君臣鉴戒》
一粥一饭,来之不易。
*日,社会上刮起了一股“光盘行动”的风潮,从*到社会各层都在用自己的方法来减少“舌尖上的浪费”。“光盘”,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上的一种时尚。
自古以来,勤俭节约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即便是在物质极其丰富的当下,节约仍是一种个人美德和社会公德。
但美德的养成并非一日之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节俭意识的培养,更是离不开学校和家庭的熏陶,离不开名言警句、经典诗词的警醒。
今天格小伦就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勤俭节约的经典诗句,让我们一起读古诗、品谚语、记古训,敬天惜粮,杜绝浪费!
经典词句
君子以俭德辟难。——《周易·否》
解释:君子用俭朴的德行来避免危难。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大禹谟》
解释:能为国家大事不辞辛劳,居家生活俭朴。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解释:节俭是一切美德中最大的德,奢侈是一切恶行中最大的恶。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宣公十二年》解释:民众的生计、生活在于勤劳,勤劳就不会出现物资匮乏。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墨子·辞过》
解释:俭节还是淫佚,决定事业的兴亡。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解释:忧虑劳苦可以振兴国家,图享安逸必定祸害终身。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训俭示康》
解释:活环境从节衣缩食变成丰衣足食 ,轻而易举;若是丰衣足食变成缩衣节食,那就面有难色。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四
解释:有计划地索取,有节制地消费,就会常保富足。
经典诗词
《咏史二首·其二》
唐 李商隐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悯农二首·其二》
唐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诫子书》两汉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度关山》两汉
曹操
天地间,人为贵。立君牧民,为之轨则。车辙马迹,经纬四极。黜陟幽明,黎庶繁息。於铄贤圣,总统邦域。封建五爵,井田刑狱。有燔丹书,无普赦赎。皋陶甫侯,何有失职。嗟哉后世,改制易律。劳民为君,役赋其力。舜漆食器,畔者十国。不及唐尧,采椽不斫。世叹伯夷,欲以厉俗。侈恶之大,俭为共德。许由推让,岂有讼曲?兼爱尚同,疏者为戚。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勤俭节约,让我们从一点一滴做起!
《医人》唐代 苏拯
古人医在心,心正药自真。今人医在手,手滥药不神。我愿天地炉,多衔扁鹊身。遍行君臣药,先从冻馁均。自然*内,少闻贫病人。
《遣怀》唐代 齐己
病肠休洗老休医,七十能饶百岁期。不死任还蓬岛客,无生自有雪山师。浮云聚散俱关虑,明月相逢好展眉。既兆未萌闲酌度,不如中抱是寻思。
《鹧鸪天》宋代 赵必
湖海相逢尽赏音。囊中粒剂值千金。单传扁鹊卢医术,不用杨高廓玉针。三斛火,一壶冰。蓝桥捣熟隔云深。无方可疗相思病,有药难医薄幸心。
《病中一二禅客见问,因以谢之》唐代 刘禹锡
劳动诸贤者,同来问病夫。添炉烹雀舌,洒水净龙须。身是芭蕉喻,行须筇竹扶。医王有妙药,能乞一丸无。
《赠眼医婆罗门僧》唐代 刘禹锡
三秋伤望眼,终日哭途穷。两目今先暗,中年似老翁。看朱渐成碧,羞日不禁风。师有金篦术,如何为发蒙。
大家一定要注意保暖啊!
励志的句子、唯美的句子、伤感的句子、优美的句子,这些短句语录都是意蕴深长,适宜于在朋友圈,QQ空间传播。希望这些经典语录能让您的人生更加美满。励志的句子网向您推荐歇后语和尚打伞!
1、和尚打伞 —— 无法无天(无发无天)
九库说说包括名人名言、唯美句子、标语口号、经典台词、祝福语等等,经过众口相传和时间淘洗,留下的都非常意蕴深长,发人深省,或开心一乐,或顿生感悟。励志的句子网向您推荐猪八戒照镜子歇后语,希望于您有所收获。
小编小编相信一提起猪八戒,没有人是不知道的,这是《西游记》贡献给我国文化长廊中的一个经典角色。虽说那么的好吃懒做。但也憨厚惹人爱。民间就流传着很多关于猪八戒的歇后语,可见他的魅力哦: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关于猪八戒的歇后语集锦】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猪八戒的后脊梁——无能之辈(悟能之背)
猪八戒戴花——自美
和尚打伞——无法无天
猪八戒读书——竟冲识字的
八戒保媒把把成功——猪连必合(珠联壁合)
猪八戒进女儿国——看花了眼
猪八戒娶媳妇——背着走
猪八戒背媳妇——舍得花力气
猪八戒不成仙——坏在嘴上
猪八戒吃黄连/猪八戒吃人参果——苦了大嘴的
猪八戒吃猪啼——自残骨肉
猪八戒充英雄——只是嘴皮子拱得欢
猪八戒戴耳环——自以为美
猪八戒戴花——越多越丑
猪八戒的武艺/猪八戒过火焰山/猪八戒耍把式——倒打一耙
猪八戒的嘴巴——自我欣赏
猪八戒掉进万花筒——丑态百出
猪八戒发眸气——又丑又恶
猪八戒拱帘子——嘴先进
猪八戒进了女儿国——看花了眼
猪八戒进屠场——自己贡献自己
猪八戒啃地梨——什么仙人吃什么果
猪八戒了天拜佛——掸心不稳
猪八戒买猪肝——难得心肠
猪八戒卖炒肝——这是哪道肺
猪八戒卖凉粉——样数不多,滋味不少
猪八戒三十六变——没有一副好嘴脸
猪八戒摔镜子——怕露丑
猪八戒西天取经——三心二意
猪八戒相亲——怕露嘴脸
猪八戒想娶媳妇——一厢情愿
猪八戒背媳妇——心甘情愿
猪八戒招亲——黑灯黑人
猪八戒照镜子/猪八戒照像——自找难堪(看)
扩展阅读
猪八戒的后脊梁--无能之辈(悟能之背)
下面是更多关于猪八戒的歇后语
猪八戒戴花——越多越丑/臭美
猪八戒丢了钉耙——凭什么保师傅
猪八戒戴耳环——自以为美
猪八戒的老婆——天天有猪肉吃
猪八戒的武艺——倒打一耙
猪八戒的嘴——贪吃贪喝/饱吃饱喝
猪八戒的嘴巴——自我欣赏
猪八戒掉进万花筒——丑态百出
猪八戒的肉价——(你)超过师傅了
九库说说包括名人名言、唯美句子、标语口号、经典台词、祝福语等等,经过众口相传和时间淘洗,留下的都非常意蕴深长,发人深省,或开心一乐,或顿生感悟。励志的句子网向您推荐猪八戒的后脊梁歇后语,希望于您有所收获。
猪八戒的后脊梁--无能之辈(悟能之背)
下面是更多关于猪八戒的歇后语
猪八戒戴花——越多越丑/臭美
猪八戒丢了钉耙——凭什么保师傅
猪八戒戴耳环——自以为美
猪八戒的老婆——天天有猪肉吃
猪八戒的武艺——倒打一耙
猪八戒的嘴——贪吃贪喝/饱吃饱喝
猪八戒的嘴巴——自我欣赏
猪八戒掉进万花筒——丑态百出
猪八戒的肉价——(你)超过师傅了
猪八戒的脊梁——悟能之背(无能之辈)
猪八戒打蚂蚱——笨手笨脚
猪八戒戴眼镜——冒充大学生
猪八戒打呵气——好大口气
猪八戒端盘子——费力不讨好
猪八戒打手机——老二也玩大哥大
猪八戒败阵——倒打一耙
猪八戒背媳妇——心甘情愿/舍得花力气/费力不讨好
猪八戒不成仙——坏在嘴上
猪八戒背孙悟空——能人背后有能人
猪八戒摆酒*——硬装阔老
猪八戒扮姑娘——好歹不像
猪八戒吧嗒嘴——看见媳妇了
猪八戒吃人参果——全不知滋味
猪八戒吃肉——自相残杀
猪八戒擦粉—— 遮不了丑
猪八戒吃西瓜——独吞
猪八戒吃黄连——苦了大嘴的
猪八戒吃猪蹄——自残骨肉
猪八戒吃猪肉——忘恩负义
猪八戒充英雄——只是嘴皮子拱得欢
猪八戒吹牛——大嘴说大话
猪八戒唱歌——假装艺术家
猪八戒吃屎——贪污
猪八戒吃食——难听
猪八戒吃碗渣—满嘴竟是词
猪八戒擦粉—遮不了丑
读了“猪八戒的后脊梁歇后语”,您get到快乐和感悟了吗?这些短句很有收藏的价值,值得您发发朋友圈。小编推荐您阅读八言绝句的古诗,希望您喜欢。
尚俭戒奢的古诗
形容崇廉拒腐尚俭戒奢的古诗
戒奢节俭的古诗小学
勤俭节约高尚品德的古诗
含奢的古诗
含有奢的古诗
俭的古诗
俭秋的古诗
有关俭的古诗
勤对俭的古诗
带俭字的古诗
讽刺奢华的古诗
不敢奢望的古诗
奢靡生活的古诗
赞美奢香夫的古诗
不追奢华的古诗
有尚的古诗
有节俭的古诗
戒骄戒躁的古诗句
写节俭的古诗
奢侈类的古诗词
奢华美学的古诗
戒怒的古诗
唐的奢华古诗词
带有奢字的古诗词
写大臣奢侈的古诗
形容戒骄戒躁的古诗
有尚字的古诗
杨思俭杨思俭有关明月的古诗
形容奢靡的古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