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有描写苍松的古诗吗

关于请问有描写苍松的古诗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请问有描写苍松的古诗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请问有描写苍松的古诗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请问有描写苍松的古诗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7) 语录(4) 说说(12) 名言(1) 诗词(54) 祝福(10k+) 心语(1)

  • 请问春节是几号

  • 春节
  • 请问春节是几号

      2022年春节是几月几号呢?相信刚过完2021年的春节,已经有很多小伙伴在关心明年春节是几月几日了!那么到底2022年春节是什么时候呢?一起来看看吧!

      2022年春节是几月几号?

      今年是2022年,春节是2022年2月1号。

      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一年之岁首、传统意义上的年节。俗称新春、新年、新岁、岁旦、年禧、大年等,口头上又称度岁、庆岁、过年、过大年。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年祭祀、敬天法祖,报本反始也。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带有浓郁的各地域特色,热闹喜庆的气氛洋溢;这些活动以除旧布新、驱邪攘灾、拜神祭祖、纳福祈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精华。

      在古代民间,人们从年末廿三或廿四的祭灶便开始“忙年”了,新年到正月十九日才结束。在现代,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新年才算结束。节日交流问候传递着亲朋乡里之间的亲情伦理,它是人们增深感情的重要节日,是个欢乐祥和、亲朋好友欢聚的传统佳节。

      ★重要提醒:不论公历或农历,根据出生年份查询生肖都是不准确的,因为生肖与地支同源,需以农历立春为分界。

      为大家介绍一下【农历年份生肖速算】:

      一、计算方法:年份除以12,取余数。如果能整除,余数视为零。

      二、按照下列【数字对应生肖表】:

      0、猴 1、鸡 2、狗 3、猪 4、鼠 5、牛 6 、虎 7、兔 8、龙 9、蛇 10、马 11、羊

      注意:此生肖对应表只适应于公元后的年代.

      三、如:如果想知道“2022年属什么生肖”的话,就用2022除以12后,余数为6,对照数字对应生肖表2022年就是生肖虎年。那么2017年出生的人就属鸡。

      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

      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是*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在春节期间,*的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 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春节的活动丰富多彩多姿,带有浓郁的各民族特色。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属于汉字文化圈的一些国家和民族也有庆祝春节的*俗。

      节日简介

      春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古时春节曾专指节气中的立春,也被视为是一年的开始,后来改为农历正月初一开始为新年。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节)新年才结束,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年节古称“元旦”。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1]在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来表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2006年5月20日,“春节”民俗经*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节日特点

      岁时节日,亦被称为“传统节日”。它们历史悠久、流传面广,具有极大的普及性、群众性、甚至全民性的特点。年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年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年节的活动却并不止于正月初一这一天。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节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浴、准备年节器具等等。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人们以盛大的仪式和热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年节也是祭祝祈年的日子。古人谓谷子一熟为一“年”,五谷丰收为“大有年”。西周初年,即已出现了一年一度的.庆祝丰收的活动。后来,祭天祈年成了年俗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诸如灶神、门神、财神、喜神、井神等诸路神明,在年节期间,都备享人间香火。人们借此酬谢诸神过去的关照,并祈愿在新的一年中能得到更多的福佑。年节还是合家团圆、敦亲祀祖的日子。除夕,全家欢聚一堂,吃罢“团年饭”,长辈给孩子们分发“压岁钱”,一家人团坐“守岁”。元日子时交年时刻,鞭炮齐响,辞旧岁、迎新年的活动达于高潮。各家焚香致礼,敬天地、祭列祖,然后依次给尊长拜年,继而同族亲友互致祝贺。元日后,开始走亲访友,互送礼品,以庆新年。年节更是民众娱乐狂欢的节日。元日以后,各种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竞相开展:耍狮子、舞龙灯、扭秧歌、踩高跷、杂耍诸戏等,为新春佳节增添了浓郁的喜庆气氛。此时,正值“立春”前后,古时要举行盛大的迎春仪式,鞭牛迎春,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收。各种社火活动到正月十五,再次形成高潮。因此,集祈年、庆贺、娱乐为一体的盛典年节就成了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佳节。而时至今日,除祀神祭祖等活动比以往有所淡化以外,年节的主要*俗,都完好地得以继承与发展。节日起源*农历年的岁首称为春节。是*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据记载,*人民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很多说法。

      相关来历*历代元旦的日期并不一致:夏朝用孟春的元月为正月,商朝用腊月(十二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以十月为正月,汉朝初期沿用秦历。公元前104年(元封六年),经司马迁等人提议,汉武帝下令改定历法。

      春节

      公元前104年,天文学家落下闳等人制订了《太初历》,将原来以十月为岁首改为以孟春正月为岁首,后人在此基本上逐渐完善为我们当今使用的阴历(即农历),落下闳也被称为“春节老人”。此后*一直沿用夏历(阴历,又称农历)纪年,直到清朝末年,长达2080年。春节不同时代有不同名称。在先秦时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等;到了两汉时期,又被叫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元辰”、“元日”、“元首”、 “岁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则称为“元旦”、“元 ”、“岁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现代民间*惯上把过春节又叫做过年。其实,年和春节的起源是很不相同的。春节

      那么"年"究竟是怎么样来的呢?民间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的是,古时候,有一种叫做"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窜村挨户,觅食人肉,残害生灵。有一个腊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适逢两个牧童在比赛牛鞭子。"年"忽闻半空中响起了啪啪的鞭声,吓得望风而逃。它窜到另一个村庄,又迎头望到了一家门口晒着件大红衣裳,它不知其为何物,吓得赶紧掉头逃跑。后来它又来到了一个村庄,朝一户人家门里一瞧,只见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夹着尾巴溜了。人们由此摸准了"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想到许多抵御它的方法,如放鞭炮,于是逐渐演化成今天过年的风俗。另一种说法是,我国古代的字书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年"便被引申为岁名了。

    [阅读全文]...

2022-01-18 14:21:05
  • 请问当老师好吗?

  • 老师
  •   今年上半年教师资格笔试报名已结束,预计有超过800万人报考,其中非师范生占绝大部分。现在就业形势很不乐观,大家都纷纷考公考教,给自己多一条选择,那你了解中学教师这个职业吗?这么多人考教资,那又有多少人到底想当老师呢?当老师好不好呢?今天小编简单从下面几点来谈谈吧。

      1.工资福利

      老师的工资,特别是新老师的工资确实很少。工作了半年多,基本工资+绩效+班主任补贴+其他补贴,全部加起来半年两万多一点而已。以我所在的这所学校名气,却只有这种工资说出去是难以让人相信的。

      之前觉得工资什么的暂时不那么重要,但是当你听说同毕业的同学光年终奖就是你的全年工资的时候,你必然会感觉到心里的不*衡。到了成家立业的时候,收入才是最值得倚仗的。

      另外工资只跟当地的财政有关系,跟学校的好坏无关!只要同属于教育局的公立校,工资基本一样,无论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这样子反而重点学校不如普通学校,因为在一般的学校工作强度不大,但是工资完全是一样的,甚至偏远地区还有乡村补贴等。好的学校门槛很高,名气很大,但是工作强度更大,给的工资却是一样的。多获得的只是一个好名声罢了。

      有能力赚外快的老师还是不错的,可以利用空闲时间做点生意,或者理科老师可以给学生补课赚钱。但对于文科老师,没办法带竞赛没有竞赛奖金,也不会有学生来找你补课,靠着工资只能非常清贫地过着生活。

      教师福利,现在真的没有多少,不能聚餐,不能发礼品,除了过节的时候可能会发两桶油,其他什么都没有,年底会有一些*安文明奖金吧!五险一金是按照最高比例交,但是基数很低,所以也不会好到哪里去。最好的福利可能就是孩子上学可以去市里最好的学校,其他的应该就没有了。

      2.工作时间

      现在的公立校老师,工作时间只会不断变长,而不会轻松。对于新老师来说,天天备课,不断地听课、培训。不仅如此,新老师几乎都会当班主任。班主任事无巨细的管理着一整个班级,有的时候像是辅导员,关注着学生心理的方面;有的时候像保姆,需要帮助家长们照看好自己的孩子;有的时候像是普通公司员工,整理琐碎的无边无际的材料。反而教学工作,相对于班主任来说,只是占少部分的时间。应付家长、应付领导、管理学生,事情真的太多了。

      学校有什么事都会找新老师,比如说志愿服务。周末和节假日即使学校没有补课,也会有各种事情,比如集体开教育大会,比如要监考,比如培训,还有各种流于形式的活动。寒暑假真正完整的`假期很多也不过两三周而已,所谓的三个月假期对于高中老师来说是不存在的。

      所以现在新老师的离职率挺高,校长曾经过问一个老教师说为什么新老师的离职率这么大。那位老教师的答案很中肯:新老师来到这里,感受到的只有压力,而没有动力。确实是这样的,当工作付出和回报是不成正比的时候,那幸福感又从何而来呢?生活没有希望,那想离开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当然,教师这份工作相对于其他工作来说,确实会多一些自由的时间。如果是老教师,不当班主任,不带高三,自由的时间就会很多,生活也会比较滋润。或者体制内的工作就是这样,越老越吃香。

      3.教师地位

      有人说,教师的地位是比较高的。毕竟教书育人,能得到很多人的尊重。现在想来,确实是想的简单了。可能想当老师的很多人,都会有一种知识分子的清高。倒不在乎钱多钱少,在乎的是自己要得到他人的尊重。但目前来说,国内的教育情况,尊师重道这点越来越弱化。

      现在的教学,讲究的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做辅助。教师但凡有一些不受学生喜欢的地方,就会引得学生说三道四,甚至背后诋毁。而对于学生,是绝不能体罚的。

      甚至有一些批评得重了,学生会有一些出格的举动伤人伤己也不是不可能。毕竟,我们所教授的对象,还是未成年,他们不懂事,老师不能跟他们计较。所以这里就要老师们凡事看开,不能玻璃心。

      更严重的是一些家长,在不了解具体情况的时候,只听得自己家孩子的只言片语,有护子之心便不顾一切。对老师百般刁难,过分要求,恶意举报。我在全市最好的中学都有如此,更不要说其他普通的学校或者是乡下的学校了。

      4.晋升

      晋升的概率很小,职称的评定更是论资排辈。有许多工作十年的老教师,依旧和新入职的老师一样,只是中级二级职称,更不要说高级职称了,全校只有那么多的指标,没有到一定岁数,没有等到那些高级的高教师们退休,是不可能评得上的。

      而教师的职称又直接决定了教师的薪资。所以就出现那种老教师排着很少的课,却占着高级教师的职称,拿着相对最高的薪酬,过的就还算不错,而对于年轻老师,更多的是压榨吧。

      5.职业成就感

      教师的成就感更多的是来自于所教学生的所获所得吧!当学生对你的辛苦付出有所认识并尊重你爱戴你的时候,你会有很大的成就感。特别是当班主任,带着班级的同学一起成长,对他们细心关怀,还是会得到很多同学的认可的。班主任对于学生的成长影响确实太大了。

      有的时候一个关心,一个问候,一个微笑就会让他们心里充满阳光。自然会使他们会对你心怀感恩。但如果当教师只是为了薪资为了假期来的话,不喜欢教学,也不喜欢学生,对于只想简单生活的他们,那必然是会受到很多的憋屈。

      6.外在冲击

      以前教师的辞职率很低,是因为很多教师除了教学不知道能做什么,而教学自然就只能在学校里面了。但现在校外的机构多如牛毛,遍地开花,也有一些学校老师辞职之后去创业的。课外补*的需求是会一直增长的。只要能帮助孩子提高学*成绩,家长愿意花钱补课。

      同样教育机构对老师的需求量也会一直增大,会对老师开出相当高的薪水。这样对老师是有很大吸引力的,在大部分教育机构,老师只要负责教学,不用操心日常琐碎的事务,不用做班主任,薪资又给的比较高。虽然工作不一定会轻松,但是付出和回报至少是成正比的。

      这边有一个老教师为了评职称选择当班主任。而当时他的一个同学在外面办机构早已风生水起,邀请他一起出来做。但老教师说,再作几年就退休了,不想折腾了。那机构老板却说,来这边几年就可以赚到所有的退休金。这不禁令人感叹,学校老师确实价值感太低了。很多辞职老师出来创办机构,邀请老师任职开的工资都是一万以上的。

      有的老师选择私立校,他们不用那么高的门槛,不需要重点大学的研究生,反而给的报酬会更高,达两倍以上。这样子教师的主动性便会更强,因为收入可观。在这种情况下,公立校的教师资源会受到相当大的冲击。所以现在公立校的老师离职率便会高了许多,尤以年轻教师为主。

      7.教师未来发展

      说实话,现在的教师工作,对于年轻人是越来越不友好了,不知道其他体制内的工作是怎样的,但教师工作确实是这样的。当教师没办法保障基本生活的时候,谈奉献谈理想确实是有点过分了。若是对于家里有不错经济基础,工资只是零花钱的老师来说,还是挺不错的一份工作。只要不当班主任,空闲的时间比较多,可以过得挺好。

      另外和学生在一起,会感觉到年轻向上,充满朝气。但对于有家庭压力,没有家庭背景,尤其是普通男老师来说,确实非常地不友好。每个月到手的工资基本只够生活开销,买房什么的想都不用想。如果没有家庭支持,或者女方父母足够开明,结婚的彩礼都出不起。所以就会有一些够岁数的男教师没办法结婚,或者结婚了依旧只能挤在学校隔音效果很差的教师公寓里。

      我来到这个中学,可以享受*的人才补助安家费。相对来说,我会好一些。我的理解是,现在任何的一份普通工作,基本都无法支持你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生活的足够好。

      我希望的是有更多的自由时间,可以自己去开拓。而只有教师才有这个机会,并且我正在实践中。我需要用努力去让我的家人生活变得更好,让自己未来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度过了年轻时的困苦时期,在体制的保护下,未来应该都会生活的不错吧!

      8.个人建议

      男性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书,我的建议:

      1、要充分考虑到自己的社会地位,经济能力。说白了,就是当你老婆想买一条两千块的裙子时,不用担心伙食费够不够的问题;当你出*她闺蜜们的聚会时,你能让她收获众人的羡慕;当你儿子上学需要买学区房时,你能爽快地挑中一套,并且自信地对家人说,放心,我的工资还这点贷款绰绰有余!

      2、要充分考虑自己的眼界。校园是一个与社会半隔绝的状态。男的在校园里待久了,会有书卷气。面对社会人时,有的人会显得很幼稚。

      对于那些有教育理想的准教师们,依旧欢迎你们加入教师的队伍,可以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做一份贡献。但必须提醒的是,教师的工作可能没有你想象的那样美好,没有你们想象的那样轻松。教学是一项技能,能教的好受学生喜欢必然有市场价值。

      所以,各位想当老师的朋友,要抓紧时间去尝试,去磨练,去学*,提升自己最核心的价值。即使有一天不能进入学校工作或者是在学校里做的不是很开心,你依旧可以选择其他的路发展,而不至于被社会的滚轮压的体无完肤。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阅读全文]...

2022-03-02 14:18:02
  • 暮晚送秋雨,风雨苍松泪

  • 秋雨,风雨
  •   暮晚送秋雨,风雨苍松泪

      拨开

      最早到来的光束

      赐予眼泪。雨林应炽热出

      热带暴雨后滴响与百鸟之灵鸣……

      

      我们为泪,而有

      巨大空间。有了

      伫光房子,携带一粒种子爬上风背。

      

      绿叶更像

      风。凡有空间伸展、延伸

      都应有刺破黑势力(人间黑社会)

      的刺尖脚印。狂风

      只不过为势而羞愧自浅,过而无迹。

      

      绿尖的心

      为光

      而有了泪。厚重的

      勇挂在崖石缝隙。奇特一幅

      风雨苍松

      惊飞日出与夕阳的诗句绝笔。

      

      我在小油城的

      郊外村子。暮晚送秋雨,发闷的

      一粒泪

      不偏不移地落在

      声音撕裂缝隙,是否也是慕光的夜泪。

    [阅读全文]...

2022-02-12 02:27:06
  • 请问道德经是谁写的?

  • 道德经
  •   《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下面跟着小编来看看请问道德经是谁写的?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老子》这本书,主流的看法是“老子”亲笔所写,如司马迁就在他的《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第三》有鼻子有眼睛地说道:“老子脩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彊为我著书。’於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馀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这是一种影响至深的主流说法。然而,这种说法的最大问题是,“老子这么一个大智慧的人,竟然只是在战国晚期才有人提到。而且,关于“老子”姓甚名谁还众说纷纭。

      司马迁虽然认定写五千文《老子》的作者是老子,可是老子究竟是谁他却拿不准,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第三》中他就给出了三种说法。一说“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摐,周守藏室之史也。”再曰:“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又云:“自孔子死之後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

      《礼记》、《庄子》等书则又称“老子”为“老聃”。

      以上这些记载表明,就是2100年前的西*、战国晚期的人也说不清楚“老子”是谁,“老子”这个人是否存在还真有点不好说。

      值得注意的是,比司马迁早出生一百多年的韩非子,在他的“解老”、“喻老”篇里却绝口不提“老子”,凡是引用《老子》中的文句,都是以“故曰”或“故”作为引子,而引用其他人的'话时却有名有姓,如“詹何曰”、“周公曰”等等。

      如果历史上真的存在有“老子”这么一个大智慧的人,韩非子引用他的文句时总该尊称一句“老子曰”吧?可是,韩非却并没有这样做,这是为什么?

      那么,可不可以认为《老子》这部书是“老子”的语录而由他的弟子们回忆、收集的呢?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如果《老子》的性质如《论语》一般,那再怎么说也会有“子曰”或“老子曰”的字眼,可是,迄今所见的所有版本的《老子》都没有这样的字词。

      其次,如果《老子》这部书真的是“老子”的弟子们忆述的“老子”言论,那就应该相对稳定、一致而不应该有大的变动。可事实是,帛书本《老子》及传世本《道德经》与楚简本《老子》却有很大差异。

      一是字数相差很大。楚简本《老子》的字数,大约只有帛书本40%左右。

      二是关键内容有很大不同。比如,帛书本三绝三弃的主张就与楚简本几乎完全不同。再如,帛书本、传世本多处直接用水做比喻,而楚简本却连一个水字也没有。还有,帛书本与传世本都对仁、义、礼进行了无情的抨击,可在楚简本却只有一处提到了仁义(古大道癹,安有仁义;六新不和,安有孝慈;邦家緍乱;安又正臣。),而且,楚简本对于仁义并没有明显的褒贬。

      三是即便是楚简本《老子》的两千多字也被分成三等,分别抄写在三组形制各异的竹简上。整理小组把这三组形制各异的竹简分别命名为甲、乙、丙三组。其中,甲组竹简最长,达32.3厘米,且抄录的字数最多;丙组最短,只有26.5厘米,抄录的字数也最少。

      如果楚简本《老子》记载的是同一个人的话,会有这种不同的待遇吗?

      综上,我以为,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老子》这本书其实并不是一个人写的,而是一个推崇“老子”的思想流派众多成员的言论集。而且,随着这个思想流派思想的变化而不断变更书中的内容。换言之,《老子》这本书并不是“老子”所写,所谓“老子”为关令尹喜所迫而留下五千言,只不过是一个历史故事而已。

      这个推崇“老子”的思想流派,应该就是*称的“黄老学派”中的老子学派。至于被推崇的老子这个人是谁,且容在下另文探究。

    [阅读全文]...

2022-02-09 12:34:02
  • 请问女人吃昙花有什么好处

  • 知识,女人,植物
  • 请问女人吃昙花有什么好处

      昙花除了欣赏之外还可以拿来食用。可是不知道女人吃昙花女有什么好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女人吃昙花的好处,希望大家喜欢!

      女人吃昙花的好处

      昙花有清热止咳的功效,我们知道长期咳嗽不停的话可能会引发肺痨甚至哮喘等疾病,这些小毛病是不能忽视的,而肺痨和哮喘更有必要进行防治。*时我们可以多多饮用昙花冲泡的花茶来帮我们清热消痰消炎,效果都是非常不错的。此外,由肺结核引起的咳嗽也能在昙花清热止咳的作用下慢慢减轻症状。

      对于一些经常容易产生心悸或者总是失眠的朋友来说,经常饮用一些昙花花茶也是大有裨益的,昙花对治疗心急和失眠也有很好的效果。对于由心悸失眠等精神状况不佳或者其他原因引起的心胃气痛,也有明显的顺气止痛效果。

      *时我们用热水冲泡新鲜昙花时,还可以加进去一些冰糖调和饮用,冰糖性温,和昙花一起冲泡时不但可以止咳消痰,还有清血排毒的功效;它的'清热作用也能够治疗大肠热症,对于由此引起的便秘便血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除了加入冰糖一起冲泡饮用外,我们还可以将昙花和蜂蜜一起调和冲饮,也可以在炖肉的时候放一些昙花进去,再倒入适量的米酒或者加入生地、决明子等药材一起炖制,炖完之后不但肉质滋味鲜美异常,食用后还可以有效地防治高血压以及血脂过高。

      昙花的食用方法各式各样的,在日常中常见的食用方法是将它凋谢的花采下来清洗、将它撕成丝,放入排骨汤锅汤之中,便成为美味佳肴;也可以放入鸡蛋锅汤之中,然后放入少许盐,滴入几滴香油即可,一碗粘滑、具有昙花香气的汤就做好了。它还可以与土鸡同煲,鲜香美味。食用方法多种多样,根据你*时的饮食*惯来选择食用方法。而我自己喜欢放入排骨汤锅汤之中。

      昙花的食用方法

      1、将新鲜昙花洗净,全花或切段后与**一起煲汤,汤味清甜,昙花吃起来比较嫩滑。

      2、昙花炒菜

      也可将花切成丝后与粉丝、**一起炒。但在之前要将昙花丝和粉丝用清水充分浸泡。

      3、昙花凉拌

      即凉拌粉皮的做法,将昙花洗净后切段或丝,与黄瓜丝、粉皮等材料,加辣椒油、盐、糖、醋之类的调料凉拌。

      4、首先可以做昙花加冰糖食用,方法简单,且可以用来止咳化痰、清热泄火,适用于治疗肺结核咳嗽胸痛。其次就是昙花和鸡蛋的搭配做成昙花鸡蛋汤,可以用来治疗胃痛,适用于纳差食少等。还有是最简单的昙花茶制作,可以清热解毒,清除宿便。最后就是昙花和火腿的煮沸,可以帮助消化、健脾养胃,适用于消化溃疡、肢体无力和慢性胃炎等。

      昙花的营养功效

      1、昙花功效:

      具有软便去毒。清热疗喘的功效。主治大肠热症。便秘便血。肿疮。肺炎。痰中有血丝。哮喘等症。花具有强健的功效,兼治高血压及血脂肪过高等。用法:可煮水或炖赤肉服食,也可用鲜品导制调蜂蜜饮服。炖赤肉通常加米酒,与清水各半;或调加生地。淮山及决明子共享 。

      2、将凋谢的花采下来,稍事小后放**汤锅汤之中,便成为甜美。粘滑的佳肴。由于昙花有同日开数朵乃至数十朵的特性故必须采下来晒干在贮藏,以免暴殄天物。

    [阅读全文]...

2022-01-27 21:51:23
  • 励志名言2019最新:花盆里长不出苍松,鸟笼里飞不出雄鹰

  • 名言,励志,语录
  • 1、生活中最基本的技巧是交流,最可依赖的品质是耐心,最糟糕的行为是抱怨,最易见效的努力是从自己做起。

    2、胸无大志,枉活一世。

    3、高峰只对攀登它而不是仰望它的人来说才有真正意义。

    4、在真实的生命里,每桩伟业都由信心开始,并由信心跨出第一步。

    5、在泪水中浸泡过的微笑最灿烂,从迷惘中走出来的灵魂最清醒。

    6、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7、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去看远方模糊的,而要做手边清楚的事。

    8、生活比你想象的要容易得多,只要学会接受那些不可接受的,放弃那些不愿放弃的,容忍那些不可容忍的。

    9、伟大的事业不是靠力气、速度和身体的敏捷完成的,而是靠性格、意志和知识的力量完成的。

    10、栽种思想,成就行为;栽种行为,成就*惯;栽种*惯,成就性格;栽种性格,成就命运。

    11、挫折其实就是迈向成功所应缴的学费。

    12、在人生的大海中,我们虽然不能把握风的大小,却可以调整帆的方向。

    13、花盆里长不出苍松,鸟笼里飞不出雄鹰。

    14、如果你想攀登高峰,切莫把彩虹当作梯子。

    15、驾驭命运的舵是奋斗。不抱有一丝幻想,不放弃一点机会,不停止一日努力。

    16、这个世界并不是掌握在那些嘲笑者的手中,而恰恰掌握在能够经受得住嘲笑与批评忍不断往前走的人手中。

    [阅读全文]...

2022-04-01 02:15:07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古诗文赏析

  • 古诗文,文学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古诗文赏析

      无论在学*、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古诗文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蒹葭原文: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注释:

      蒹葭(jiān jiā):芦苇.

      苍苍:茂盛深色状.

      伊人:那人.

      溯洄(sù huí ):逆流向上.

      从:追寻,探求.

      溯游:顺流而下.

      宛:好像,仿佛.

      萋萋:同凄凄,茂盛状.

      晞:干.

      湄:水草交接处,即岸边.

      跻(jī):高起,登上高处.

      坻(chí):水中高地

      采采:众多的样子.

      已:停止.

      涘(sì):水边.

      右:向右转,道路弯曲.

      沚(zhǐ): 水中小沙滩, 比坻稍大些.

      蒹葭原文翻译:

      芦苇密密又苍苍,晶莹露水结成霜。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河岸旁。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中央。

      芦苇茂盛密又繁,晶莹露水还未干。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河水边。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崎岖难登攀。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芦苇片片根连根,晶莹露珠如泪痕。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河水边。逆流而上去找她,路途艰险如弯绳。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蒹葭原文赏析:

      《蒹葭》是一首情诗,它写的是一个秋天的清晨,芦苇上的露水还未曾干,有位恋者在蒹葭露白的曲水之畔,徘徊往复,神魂颠倒,心焦地寻求他(她)思念的人——伊人。

      这首诗以水、芦苇、霜、露等意象营造了一种朦胧、清新又神秘的意境。早晨的薄雾笼罩着一切,晶莹的露珠已凝成冰霜。一位羞涩的少女缓缓而行。诗中水的意象正代表了女性,体现出女性的美,而薄薄的雾就像是少女蒙上的纱。她一会出现在水边,一会又出现在水之洲。寻找不到,急切而又无奈的心情正如蚂蚁爬一般痒,又如刀绞一般痛。就象我们常说的“距离产生美感”,这种美感因距离变的朦胧,模糊,不清晰。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面目、空间位置都是模糊的,给人以雾里看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蒹葭、白露、伊人、秋水,越发显得难以捉摸,构成了一幅朦胧淡雅的水彩画。

      这首诗和《诗经》中多数篇章一样,都采用重章叠句、一唱三咏的表现手法,转换视角,深化主题,本诗也不例外。诗的每章开头都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通过对眼前真景的描写与赞叹,绘画出一个空灵缥缈的意境,笼罩全篇。诗人抓住秋色独有的特征,不惜用浓墨重彩反复进行描绘、渲染深秋空寂悲凉的氛围,以抒写诗人怅然若失而又热烈企慕友人的心境。诗每章的头两句都是以秋景起兴,引出正文。它既点明了季节与时间,又渲染了蒹苍露白的凄清气氛,烘托了人物怅惘的心情,达到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地。“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开头写秋天水边芦苇丛生的景象,这正是“托象以明义”,具有“起情”的作用。因为芦苇丛生,又在天光水色的映照之下,必然会呈现出一种迷茫的境界,这就从一个侧面显示了诗的主人公心中的那个“朦胧的爱”的境界。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首诗最有价值意义、最令人共鸣的东西,不是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是他所创造的“在水一方”——可望而不可得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意境。(在这里,我们姑且先把它当作一首爱情诗来解读。)

      蒹葭原文背景:

      《蒹葭》选自《诗经国风秦风》,大约是255年以前产生在秦地的一首民歌。关于这首诗的内容,历来意见分歧,归纳起来,主要有下列三种说法:一是“刺襄公”说;二是“招贤”说;三是“爱情”说。由于此诗之本事无从查实,诗中的“伊人”所指亦难征信,故而以上三种说法均难以最终定论。

      《蒹葭》属于秦风。周孝王时,秦之先祖非子受封于秦谷(今甘肃天水)。*王东迁时,秦襄公因出兵护送有功,又得到了*以西的大片封地。后来秦逐渐东徙,都于雍(今陕西兴*)。秦地包括现在陕西关中到甘肃东南部一带。秦风共十篇,大都是东周时代这个区域的民歌。

      评论:

      《蒹葭》选自《诗经秦风》这是一首被古今人誉为“情真景真,风神摇曳的绝唱”,是“思心徘徊,百读不厌的杰作”。

      后世影响:

      《秦风·蒹葭》对后世的影响非常明显。宋玉在《九辩》中通过对秋天的气象和草木摇落的情状的描写,制造了一种肃杀的气氛,表达了诗人悲凉凄苦的心情,或是受了《秦风·蒹葭》的影响,由此可见《楚辞》对《诗经》的继承和发展线索。《古诗十九首》中《西北有高楼》的发端,赋中见兴、以景托情的写法,也沿用了《秦风·蒹葭》的笔法。其后的曹丕,从此诗中化出了“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燕歌行二首》)的诗句。曹植的《洛神赋》、李商隐的《无题》诗也是《秦风·蒹葭》所表现主题的回应。“蒹葭之思”(省称“葭思”)、“蒹葭伊人”甚至成为旧时书信中怀人的套语。而当代通俗小说家琼瑶的一部言情小说就叫作《在水一方》,同名电视剧的主题歌就是以此诗为本改写的。

    [阅读全文]...

2022-05-12 15:19:46
  • 关于松的古诗100首

  •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松的古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松风吹茵露,翠湿香袅袅。(宋·苏轼)

      2、有松百尺大十围,生在涧底寒且卑。(唐·白居易)

      3、苍苍松桧阴,晓日露西岭。(唐·许浑)

      4、松门风自扫,瀑布雪难消。(唐·皇甫曾)

      5、微吟海月生岩桂,长笑无风起涧松。(宋·何孙)

      6、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7、穿松渡双涧,宫殿五峰围。(宋·夏竦)

      8、苔滑非关雨,松鸣不假风。(唐·寒山子)

      9、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晋太康·左思)

      10、应有山神长守护。松风时为扫埃尘。(宋·史太章)

      11、松间石上定僧寒,夜半犹溪水声急。(唐·陆龟蒙)

      12、两廊诸岳色,九里乱松声。(宋·洪适)

      小松

      【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涧底松

      【唐】白居易

      有松百尺大十围,

      生在涧底寒且卑。

      涧深山险人路绝,

      老死不逢工度之。

      天子明堂欠梁木,

      此求彼有两不知。

      谁喻苍苍造物意,

      但与之材不与地。

      金张世禄原宪贫,

      牛衣寒贱貂蝉贵。

      貂蝉与牛衣,

      高下虽有殊。

      高者未必贤,

      下者未必愚。

      君不见沉沉海底生珊瑚。

      历历天上种白榆。

      松树

      【唐】白居易

      白金换得青松树,君既先栽我不栽。

      幸有西风易凭仗,夜深偷送好声来。

      栽松二首

      【唐】白居易

      小松未盈尺,心爱手自移。

      苍然涧底色,云湿烟霏霏。

      栽植我年晚,长成君性迟。

      如何过四十,种此数寸枝

      得见成阴否,人生七十稀。

      爱君抱晚节,怜君含直文。

      欲得朝朝见,阶前故种君。

      知君死则已,不死会凌云。

      松

      【唐】成彦雄

    [阅读全文]...

2022-03-24 09:45:13
  • 诗名含有苍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苍字的诗词

  • 季长出示子苍诗次其韵盖子苍见衡岳图而作也

    释德洪〔宋代〕

    晓烟幻出千万峰,个中我曾如懒融。天公亦妒饱清境,戏推堕我尘网中。

    人生万□无不有,道士宁知为老枫。去年雪夜宿绝顶,笑声响落千岩风。

    今年千岩在掌握,烟雨又复分西东。磨钱作镜照千里,必也高人非画工。

    季长胸中自丘壑,吐辞便觉春无功。韩侯玩世难共语,精神满腹仍疏通。

    酒阑耳热眩红碧,醉语撼子崔嵬胸。遥知堕帻笑不答,但见玉颊回涡红。

    戊辰元夕芍庭以其世父忠介公生辰为苍水先生祭即用苍水过忠介琅江殡宫韵 其一

    全祖望〔清代〕

    浃旬春色碧于油,崧岳神灵在上头。丞相尚传弧矢怒,中枢谁写蕨薇愁。

    冰槎客散重脩杞,芍沚堂高续纪游。落落通家几子弟,只鸡犹克溯弓裘。

    戊辰元夕芍庭以其世父忠介公生辰为苍水先生祭即用苍水过忠介琅江殡宫韵 其二

    全祖望〔清代〕

    故国当年事未灰,五千甲盾傍江开。卧龙伏凤成群出,鳀壑蛟宫取次陪。

    一自遗民湛绝岛,更无过客上西台。琅江死别吞声后,重见南屏白马来。

    送何侍御谪楚藩司从事因怀范原易李克苍原易旧守洪都克苍先以比部谪楚 其一

    唐伯元〔明代〕

    不见批鳞今柱史,曾闻制锦旧神君。洪都太守真堪忆,对酒怜才日未曛。

    送何侍御谪楚藩司从事因怀范原易李克苍原易旧守洪都克苍先以比部谪楚 其二

    唐伯元〔明代〕

    何李谁传二妙并,不应秀句有邹生。三湘愁鬓时相对,参伍双悬江汉名。

    与韩子苍别久忽邂逅于临川遭时乱离道旧感叹子苍有诗见赠次韵奉呈二首 其一

    张纲〔宋代〕

    三顾当年尚草庐,南阳谁识卧龙居。舍人自是出世佛,学子犹呼行秘书。

    视草似闻虚翰苑,追锋看即*郊墟。论思好为苍生计,莫学辛毗谩引裾。

    与韩子苍别久忽邂逅于临川遭时乱离道旧感叹子苍有诗见赠次韵奉呈二首 其二

    张纲〔宋代〕

    随缘到处是吾庐,风雨飘飖敢定居。异县逢君如隔世,七年怪我苦无书。

    *生出处皆陈迹,大半交游已故墟。愁绝不知尊酒尽,醉归儿女笑牵裾。

    鹧鸪天·家住苍烟落照间

    陆游〔宋代〕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苍梧谣·天

    蔡伸〔宋代〕

    天。休使圆蟾照客眠。人何在,桂影自婵娟。

    石苍舒醉墨堂

    苏轼〔宋代〕

    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

    何用草书夸神速,开卷惝恍令人愁。

    我尝好之每自笑,君有此病何年瘳。

    自言其中有至乐,适意无异逍遥游。

    *者作堂名醉墨,如饮美酒销百忧。

    乃知柳子语不妄,病嗜土炭如珍羞。

    君于此艺亦云至,堆墙败笔如山丘。

    兴来一挥百纸尽,骏马倏忽踏九州。

    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

    胡为议论独见假,只字片纸皆藏收。

    不减钟张君自足,下方罗赵我亦优。

    不须临池更苦学,完取绢素充衾裯。

    [阅读全文]...

2022-03-30 19:16:41
  • 关于松树的古诗有哪些(赞美松树的古诗)

  • 松树,赞美
  • 1.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贾岛《寻隐者不遇》

    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3.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郑板桥《竹石》

    4.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亭亭山上松》

    5.植物惟松柏,苍苍贯四时。——刘克庄《竹溪直院盛称起予草堂诗之善暇日览之多有可·植物惟松柏》

    6.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杜荀鹤《小松》

    7.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杜荀鹤《小松》

    8.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李群玉《书院二小松》

    9.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刘桢《赠从弟·亭亭山上松》

    10.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刘桢《赠从弟·亭亭山上松》

    11.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刘桢《赠从弟·亭亭山上松》

    12.松柏虽寒苦,羞逐桃李春。——李白《颍阳别元丹丘之淮阳》

    13.火烧寒涧松为烬,霜降春林花委地。——白居易《谪居》

    14.日映西陵松柏枝,下台相顾一相思。 ——刘禹锡《魏宫词二首》

    15.列嶂有心争峻秀,古松无语兀龙钟;——恽代英《游黄山·久闻人说黄山好》

    16.松树倒生临涧影,竹根斜挂过墙鞭。——王镃《山居即事·选定唐诗手自编》

    17.横琴倚高松,把酒望远山。——李白《春日独酌二首》

    18.大山小山松树齐,千声万声子规啼。——汪广洋《江上·大山小山松树齐》

    19.一峰初上晓松哀,瀑布声闻客绪开。——郭之奇《憩庐山东林寺和王阳明先生壁间韵》

    20.带雪松枝翘膝胫,放花菱片缀毛衣。——白居易《池鹤二首》

    21.石潭倒献莲花水,塔院空闻松柏风。——钱起《夜宿灵台寺寄郎士元》

    22.君莫爱南山松树枝,竹色四时也不移。——岑参《范公丛竹歌》

    23.幽兰泣露新香死,画图浅缥松溪水。——李商隐《河阳诗》

    24.瀑布悬崖泻,松笙入夜鸣。——李颙《忆罗浮》

    25.松门风自扫,瀑布雪难消。——刘长卿《送少微上人游天台》

    26.手种老松树,苍然霜雪颜。——吴莱《和陶渊明咏贫士·其二》

    27.尚想读书声,犹在松树间。——陈淳祖《劝农二首奉呈同官诸丈·劝农事云毕》

    28.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银。 ——元稹《南秦雪》

    29.高松出众木,伴我向天涯。——李商隐《高松》

    30.山间偃仰无不至,石泉淙淙若风雨,桂花松子常满地。——高适《赋得还山吟送沈四山人》

    31.一弹流水一弹月,水月风生松树枝。——卢仝《风中琴》

    32.摇落见松柏,岁寒比忠贞。——皎然《九日和于使君思上京亲故》

    33.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刘义庆《世说新语》

    34.晒药竹斋暖,捣茶松院深。——皇甫冉《寻戴处士》

    35.南山石上双松树,莫更动摇仙鹤巢。——蓝仁《和云松雪中十绝·其二》

    36.松柏与龟鹤,其寿皆千年。——白居易《效陶潜体诗十六首》

    37.谁料苏卿老归国,茂陵松柏雨萧萧。——李商隐《茂陵》

    38.长江靡迤山坡陀,旅竹荒松蒙茑萝。——贺铸《三鸟咏之三子规行》

    39.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诗经》

    40.怪石奇松诗意里,溪头吟罢饮丹砂。——老舍《咏黄山》

    41.竹园笋出穿龙角,松树年深长鹤孙。——萨都剌《题元符宫东秀轩又名日观》

    42.青松来风吹古道,绿萝飞花覆烟草。——李白《鸣皋歌奉饯从翁清归五崖山居》

    43.松树倒影半溪寒,数个沙鸥似水安。——陈师道《诗一首·松树倒影半溪寒》

    44.明月净松林,千峰同一色。——欧阳修《自菩提步月归广化寺》

    45.闻有三山未知处,茂陵松柏满西风。——许浑《学仙二首》

    46.朱门青松树,万叶承清露。——卢纶《孤松吟酬浑赞善》

    47.西陵松柏青如故。翦烟花、幽兰啼露。——张先《山亭宴·碧波落日寒烟聚》

    48.庭连翠岛松篁暗,沼接清流瀑布新。——乌允卿《宁国院》

    49.风起松花散,琴鸣鹤翅回。——朱庆馀《赠道者》

    50.门前有个长松树,莫遣黄鹂来上鸣。——罗伦《无题二首·其二》

    51.长松入霄汉,远望不盈尺。——李白《游泰山六首》

    [阅读全文]...

2022-01-13 21:52:15
请问有描写苍松的古诗吗 - 句子
请问有描写苍松的古诗吗 - 语录
请问有描写苍松的古诗吗 - 说说
请问有描写苍松的古诗吗 - 名言
请问有描写苍松的古诗吗 - 诗词
请问有描写苍松的古诗吗 - 祝福
请问有描写苍松的古诗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