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渠语录原文

关于横渠语录原文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横渠语录原文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横渠语录原文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横渠语录原文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k+) 语录(26) 说说(2) 名言(2) 诗词(1k+) 祝福(4) 心语(22k+)

  • 辞赋《石渠记》原文及译文

  • 辞赋《石渠记》原文及译文

      《石渠记》是唐代散文家柳宗元创作的一篇辞赋,下面是小编分享的辞赋《石渠记》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

      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踰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鲜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予从州牧得之。揽去翳朽,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釃釃而盈。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陽,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元和七年正月八日,鷁渠至大石。十月十九日,踰石得石泓小潭,渠之美于是始穷也。

      【译文】

      从渴潭往西南走不到百步,就看见一个石渠,在渠上有一座便桥。有一眼泉水幽静的流淌,它流淌时的声音时大时小。泉渠的宽度有时不足一尺,有时则有二尺宽,它的长度约有十步左右。它的水流遇到一块大的石头,就漫过石头。跳过大石头再往前走,就发现一个石泓,菖蒲覆盖着它,碧绿的苔藓环绕着石泓。渠水又转弯往西流,在岩石边流入石隙里,最后像瀑布一样的流入北边的小潭中。小潭方圆还不足一百尺,潭水清澈、且较深,有许多快速游动的鱼。渠水又往北迂回绕行一些,看上去好像没有穷尽,就这样最终流入渴潭。潭的一边全是奇异的石头、怪异的树木、奇异的花草、美丽的箭头草,人可以并列坐在那里休息。风吹动着山顶,像美丽动听的音乐,在山崖和山谷间回荡。看它虽很宁静,但听起来却很辽远。

      我跟随柳州太守发现的它,拨开陰郁的密林和腐烂的朽木,开掘和疏通淤土和乱石,把朽木乱草堆积起来烧掉,石渠里的渠水便很满。可惜从来都没有写它的人,所以我把它全都记写下来,留给匠人,刻写在潭北面的石头上,帮助以后喜好游历的人能较容易地看到它。

      元和七年正月初八,从鷁渠到达大石。十月十九日,越过石头发现了石泓小潭,石渠的美因此就全都展示给游人了。

      《石渠记》是唐代散文家柳宗元创作的一篇散文,《永州八记》的第六篇。文章记述了作者沿渠探幽,追求美景的事,表达了作者探奇制胜,拓宽胸怀,追求胜景借以抒发胸中积郁之气的感情。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石渠记》文言文翻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赏析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投入作者本人的身影。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本文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保持了《永州八记》一贯的行文风格,观察入微,描摹细致肖其貌,传其神。文章先写所见景物,然后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再写潭上景物和自己的感受,写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此外,作者还在写景中传达出他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全文寂寞清幽,郁郁落落,形似写景,实则写心,文章对潭中游鱼的刻画虽只寥寥几句,却极其准确地写出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形神姿态

      拓展资料: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

      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

      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石渠记》是唐代散文家柳宗元创作的一篇散文,上承《袁家渴记》,下启《石涧记》

      是《永州八记》的第六篇,记述了作者沿渠探幽,探奇制胜,拓宽胸怀

      也借以美景抒发了作者本人胸中的积郁之气和怀才不遇的心情

    [阅读全文]...

2022-04-24 07:50:33
  • 孟子语录原文

  • 孟子,语录
  • 孟子身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与思想家,自然出自于他的经典语录是少不了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孟子语录原文,希望大家喜欢

    1、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

    2、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3、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4、人若无志,与禽兽同类。

    5、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7、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8、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9、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10、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11、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1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3、其进锐者,其退速。

    14、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

    15、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阅读全文]...

2022-02-18 11:14:25
  • 《横塘》原文及译文

  • 《横塘》原文及译文

      这首诗写送别朋友时的情景,表达了与朋友间的深情。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横塘》原文及译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原文:

      横塘

      范成大〔宋代〕

      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译文:

      春天到来的时候,这满塘的水就绿了,

      但水上的石桥和水边的红塔旧色依然。

      在每年送朋友上路的横塘里,

      蒙蒙细雨中,即将远行的画船栓在岸边的.垂杨柳上。

      赏析:

      这首诗写送别朋友时的情景,表达了与朋友间的深情。横塘在江苏省苏州市西南,风景宜人。

      前两句为送别之景。南浦,泛指送别友人的河边。一川;是为一片,遍地。朱塔;红色的宝塔。这两句可以这样理解;春天来了,南浦*披上了绿装,大地焕然一新。只有石桥、朱塔,不管春夏秋冬,还是老样子。两依然,朋友乘春光而去,以后只有石桥、朱塔与诗人为伴。想到这诗人黯然神伤。

      后两句是离别之情。系;拴着。画船;油漆彩绘之船。在年年送客的横塘,今又有一条将要离去的画船,在蒙蒙细雨中拴在杨柳上,垂柳轻舟、雨中送客、依依惜别之情更使人伤怀。

      全诗以抒情之笔写景,通过环境景物描写,烘托离别之情,情景交融,深情缠绵,回味无穷。

      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阅读全文]...

2022-06-24 04:51:54
  • 孔子语录原文_咏柳古诗原文

  • 孔子,语录
  • 句子大全包括名人名言、唯美句子、标语口号、经典台词、祝福语等等,经过众口相传和时间淘洗,留下的都非常意蕴深长,发人深省,或开心一乐,或顿生感悟。好句摘抄网向您推荐孔子语录原文,希望于您有所收获。

    孔子语录原文


    1、《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4、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6、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7、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8、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9、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0、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2、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13、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14、君子**之美,不**之恶。小人反是。


    15、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7、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


    18、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9、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0、朝闻道,夕死可矣。


    21、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2、由,诲汝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干胶标签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3、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2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阅读全文]...

2022-02-02 14:44:01
  • 孔子语录原文及翻译推荐

  • 孔子,语录
  • 孔子语录原文及翻译推荐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常常会遇到需要使用语录的情形吧,语录一般具有语句简短流畅、通俗明了、诙谐机智的特点。那么你所知道的语录都是什么样子的?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孔子语录原文及翻译推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时间去温*它们,不也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愉快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孔子语录原文及翻译。”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乎?”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了呢?”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 孔子说:“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但要忧虑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 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立志于学*;三十岁时做事符合礼仪;四十岁时(掌握了各种知识,)不受迷惑;五十岁时了解自然的规律;六十岁时一听别人言语,不用多想,便能明白;到了七十岁时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孔子说:“复*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才可以做导师埃”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 孔子说:“君子团结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孔子说:“读书却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却不读书,就会心生迷惑。”

      11、子曰:“由,诲汝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 孔子说:“仲由,教导你的道理都知道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聪明的啊!”

      1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

      译文 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大的车没有车的边际,小的车没有车内的凳子,那怎样行驶呢?”

      13、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译文 孔子说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

      14、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译文 孔子说:“《关雎》这篇诗,主题快乐却不过分,忧愁却不悲伤。”

      15、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 孔子说:“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16、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 孔子说:“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17、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 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1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 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

      19、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译文 孔子说:“朽木无法雕琢,粪土的墙壁无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样?”

      20、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 孔子说:“聪明又好学,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他为‘文’。”

      21、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译文 季文子做事要思考三次再行动。孔子听说了,说:“两次,就可以了。”

      22、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生活文摘《孔子语录原文及翻译》。”

      译文 孔子说:“宁武子这人,国家太*时,就聪明,国家混乱时,就装做愚笨。他的聪明可以赶得上,他的愚笨别人赶不上。”

      23、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的内在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会浮华。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才是君子。”

      24、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 孔子说:“知道学*的人不如喜欢学*的人,喜欢学*的人不如以学*为快乐的人。”

      25、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阅读全文]...

2022-05-04 07:57:03
  • 高中孔子语录原文翻译

  • 语录,高中,孔子
  • 高中孔子语录原文翻译

      高中孔子语录原文翻译有哪些?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高中孔子语录原文翻译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1、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时间去温*它们,不也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愉快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乎?”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了呢?”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 孔子说:“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但要忧虑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 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立志于学*;三十岁时做事符合礼仪;四十岁时(掌握了各种知识,)不受迷惑;五十岁时了解自然的规律;六十岁时一听别人言语,不用多想,便能明白;到了七十岁时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孔子说:“复*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才可以做导师埃”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 孔子说:“君子团结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孔子说:“读书却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却不读书,就会心生迷惑。”

      11、子曰:“由,诲汝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 孔子说:“仲由,教导你的道理都知道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聪明的'啊!”

      1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r,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

      译文 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大的车没有车的边际,小的车没有车内的凳子,那怎样行驶呢?”

      13、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译文 孔子说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

      14、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译文 孔子说:“《关雎》这篇诗,主题快乐却不过分,忧愁却不悲伤。”

      15、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 孔子说:“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16、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 孔子说:“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17、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 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1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 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

      19、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译文 孔子说:“朽木无法雕琢,粪土的墙壁无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样?”

      20、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 孔子说:“聪明又好学,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他为‘文’。”

      21、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译文 季文子做事要思考三次再行动。孔子听说了,说:“两次,就可以了。”

      22、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译文 孔子说:“宁武子这人,国家太*时,就聪明,国家混乱时,就装做愚笨。他的聪明可以赶得上,他的愚笨别人赶不上。”

      23、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的内在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会浮华。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才是君子。”

      24、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 孔子说:“知道学*的人不如喜欢学*的人,喜欢学*的人不如以学*为快乐的人。”

      25、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阅读全文]...

2022-05-15 18:39:03
  • 渑水燕谈录原文翻译

  • 古诗文
  • 渑水燕谈录原文翻译

      《渑水燕谈录》属于笔记文中的史料笔记。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渑水燕谈录原文翻译,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原文】

      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既贵,于姑苏*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①一匹。嫁娶丧葬,皆有赡给。聚族人仅②百口。公殁逾四十年,子孙贤令③,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选自《渑水燕谈录》卷四)

      【注释】①缣(jiān):细绢。②仅:将*。③令:善,美好。

      【译文】

      范仲淹轻视财富,喜欢施舍他人钱财,尤其对待族人时特别宽厚。他富贵之后,在姑苏靠*外城的地方买了好的田地数千亩,当做义庄,用来养活跟随他但比较贫穷的人,他选出一个辈分高而且有贤能的人来管理他资金的进出,每个人每天吃一升米,每年拿一批细绢做衣服,另外婚丧嫁娶,都会给他们钱。聚集的族人将*有一百口。范仲淹死了之后四十年,子孙贤明善良.一直都尊奉范仲淹的规矩做法,不敢废止。

      作品介绍

      笔记文是一种随笔记录的文体,“笔记”之“笔”即文笔之分的“笔”,意谓散记、随笔、琐记。笔记文包括史料笔记、考据笔记和笔记小说。在魏晋南北朝时已有此体,其渊源还可以远溯至东汉。唐代笔记已多,到宋代又有发展。用“笔记”两个字作书名的,则始于北宋宋祁的《笔记》3卷。宋代的笔记文以史料笔记一类为最发达。其主要特点在于多就“亲历”、“亲见”和“亲闻”来记叙本朝的轶事与掌故,内容较为切实,不乏第一手材料。《渑水燕谈录》就是北宋史料笔记中的代表性作品。

      “谈谑”,也就是说玩笑话。这种“谈谑”式的著述动机,是宋代笔记的普遍倾向,是当时士大夫阶层的一种风气与时尚。王辟之在作于绍圣二年(1095)的《渑水燕谈录》序言中写到: “今且老矣,仕不出乎州县,身不脱乎饥寒,不得与闻朝廷之论、史官所书;闲接贤士大夫谈议,有可取者,辄记之,久而得三百六十余事,私编之为十卷,蓄之中橐,以为南亩北窗、倚杖鼓腹之资,且用消阻志、遣余年耳。”,很直接、明白的写出了自己的创作心理:编《渑水燕谈录》的目的是为了做酒后谈资,做晚年消遣。但是,我们从序言中“今且老矣,仕不出乎州县,身不脱乎饥寒,不得与闻朝廷之论、史官所书”之句能够读出王辟之“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虽然年老但关心政治的情怀;从“有可取者,辄记之”等句看出王辟之在记录、整理佚闻趣事时,是有政治倾向性和审美倾向性的,并不是不加选择,随手编成。所以,从序言中可以看出,《渑水燕谈录》虽然表面上是一部谈谑类的悠闲之作,但实际上蕴含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判断,是一部创作动机严肃、目的纯正、品位高雅的史料笔记。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今考此书,皆记绍圣以前杂事”。共分为十七类:帝德、谠论、名臣、知人、奇节、忠孝、才识、高逸、官制、贡举、文儒、先兆、歌咏、书画、事志、杂录、谈谑,记录了360多个故事和片段。

      从写作特色上说,《渑水燕谈录》的价值有三:

      1.内容丰富,体裁广泛,为后世对北宋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历史研究,特别是对一些政治家、文学家的生*研究以及山东省的地方史研究、宋诗研究,提供了大量真实可靠的史料。

      王辟之长期担任北宋基层地方官吏,交际范围主要是官场,所以对统治阶级内部的一些传闻故事非常感兴趣也十分熟悉。书中的前半部分如帝德、谠论、名臣、知人、奇节、忠孝、才识等篇记录了大量明君、贤臣的历史事迹,如“杯酒释兵权”、“开卷有益”的宋太祖赵匡胤、“治最为天下第一”并修岳阳楼的滕子京、力主革新变法的王安石、品行高尚的司马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以及大将军狄青、名臣寇准等,很有史料价值;同时,王辟之又是一个文人,对诗人、书画家等文艺界的轶闻趣事非常关注,如著名文学家苏轼、欧阳修、尹洙、苏辙,山水画家李成、著名词人柳永等人的事迹也时时出现在书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书中的“官制”、“贡举”、“文儒”等部分,准确、翔实的记录了当时的官制、科举情况,为后人留下了非常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为研究北宋官制和科举提供了大量真实的佐证;“歌咏”、“书画”部分,记录了大量诗人、书画家的创作经历和艺术理论,是我们研究宋代文学史、书画史时不可不读的'参考文献。

      王辟之是临淄人,晚年大部分时间又在临淄度过,所以《渑水燕谈录》记录了大量北宋时期临淄以及周边地区的人和事,比如以著书扶道为己任、著《山东野录》七篇的临淄人贾公疏;教子有方、少寡情欲的临淄长寿老人麻希孟;博学醇德的临淄名儒赵师民等。书中对范仲淹知青州的事迹也记之甚详,有*十条之多。

      另外,王辟之的《渑水燕谈录》还在有意无意之间创造了几个第一:

      第一,《卷八。事志》中有我国对“瓦当”的最早记载,这在瓦当的收藏、研究史上可谓前无古人,因而意义极大。原文是:“秦武公作羽阳宫,在凤翔宝鸡县界。岁久,不可究知其处。元祐六年正月,直县门之东百步,居民权氏浚池,得古铜瓦,五皆破,独一瓦完。面径四寸四分。瓦面隐起四字,曰羽阳千岁,篆字随势为之,不取方正。始知即羽阳旧址也。其地北负高原,南临渭水,前对群峰,形势雄壮,真胜地也。武公之初年,距今千有七百八十八年矣。武功游景叔方总秦凤刑狱,摹刊于石,置之岐阳宪台之瑞丰亭,以贻好事者。”由此可见,从一千年前的北宋时期开始,瓦当就已经成为文人雅士案头的赏玩了。

      第二,我国古典文学史上关于“三苏”并称最早也源于本书。据《卷四·才识》记载:“眉山苏洵,少不喜学,壮岁犹不知书。年二十七,始发愤读书。举进士,又举茂才,皆不中。曰:“此未足为吾学也。”焚其文,闭户读书,五六年,乃大究《六经》、百家书说。嘉祐初,与二子轼、辙至京师。欧阳文忠公献其书于朝,士大夫争持其文,二子举进士亦皆在高等。于是,父子名动京师。而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苏也。”本书还记载了许多苏轼的事迹,对我们今天研究宋代文学有很珍贵的价值。特别是书中提到,宋使张芸叟奉旨出使辽国,在幽州的旅馆里发现有辽国人在墙上抄录的苏轼诗歌,还听说范阳的书店曾经刊刻苏轼的诗集等事,对我们研究苏轼诗歌的影响和传播有重要意义。

      第三,对青州范公亭、范公泉的记载是最早的。《卷八·事志》记载:“皇佑中,范文正公镇青州,龙兴僧舍西南阳溪中有醴泉涌出,公构一亭泉上,刻石记之。其后青人思公之德,名之曰范公泉。环泉古木茂密,尘迹不到,去市廛才数百步而如在深山中。自是,幽人逋客,往往赋诗鸣琴,烹茶其上。日光玲珑,珍禽上下,真物外之游……最为营丘佳处。”

      第四,书中对“虹桥”的记载是最早的,以至于不了解王辟之历史的某些当代桥梁史专家给王辟之冠以了古代桥梁专家的称号。据《卷八。事志》记载,青州太守夏竦见城中的桥梁常被大水冲坏,便想办法改建。这时,他正好得到了牢城中的一个“废卒”。“废卒”就是关押在监牢的残废士兵。这个人有“智思”,也就是有超常的智慧。这个“废卒”取来数十根大木,相贯为桥,无柱的虹桥就这样造出来了。这是我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最早的“虹桥”之一。

      另外,“开卷有益”、“高下其手”两个成语源于本书,对淮安点心“蜂糖糕”、江南“建茶”、纸牌、麻将的前身“叶子”、安南椰子等物产的记载也是较早的。书中还有 “用长松治麻风病”的最早药方。

      2.作者站在封建士大夫的道德立场,歌颂了爱民尊贤、勇于纳谏的明君以及廉洁务实、克己奉公的清官; 赞美了一些文学家高洁傲岸的品质和灵敏机智的创作才华;对弄虚作假、不切实际、残害百姓等丑恶现象进行了讽刺和批判。

      比如《卷一。帝德》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宋真宗曾经对一个外放到地方做官的郎官印象很好,称赞他品德高尚,做事得体,答应在合适的时机把他调回中央,委以重任。但是这个郎官回京之后托关系,走后门,到处当朝重臣。事情被真宗知道后,便没有重用提拔他。这个故事表现了宋真宗对那些者的憎恨,赞扬了宋真宗坚持原则的品格,对今天的人们很有教育意义。

      再比如《卷二。谠论》中记载,宋仁宗的时候,京城出现日食,但由于当时阴云密布,京城的人都没看见。掌管天文历法的官员以此奏请皇帝,认为日食是不祥之兆,可现在在京城却没有看到,这说明皇帝吉祥,天下太*,应该大宴群臣,庆贺一下。司马光劝谏皇帝说:“日食,全国其他地方都看见了而唯独京城看不见,老天好像在说皇帝您正在被阴邪小人所蒙蔽,天下人都知道而唯独朝廷不知道,这是很不吉利的事情,不应庆贺。”宋仁宗听从了司马光的劝告,没有进行劳民伤财的祝贺仪式。在这个故事里,司马光仗义执言、耿直机敏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宋仁宗勇于纳谏、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精神也可见一斑,贤相、明君的风范在极端的篇幅里展现无遗。

      又比如《卷九。杂录》中有一个故事《游僧》,揭露了江南某寺院让僧人扮成罗汉堂里的罗汉,装神弄鬼,骗人钱财的伎俩。这个故事说,江南某县郊野有个古庙,只因地僻山险,所以人烟稀少。一次,有位游方和尚到那古庙,便想出个吸引香客的妙法。庙里有500 罗汉,他穿戴上一个罗汉的衣服、笠帽,拄着那罗汉的禅杖,下山到县城去剃头。剃时有意乱动,割破了头顶,这时他就解下了衣带,敷上了白药,并留下那禅杖作为抵押,约好日期叫剃头匠到庙里去,说将要送他一千钱相酬。剃头匠按照约定的日期去了,刚要进庙,看门人就扭住他殴打起来,说:“庙里罗汉丢了禅杖已半年了,原来是你偷的啊!”剃头匠说明了他得杖的经过,与看门的人一起去见方丈。大家感到很奇怪,于是一起打开罗汉堂,只见门上的锁已生锈,罗汉的座榻上布满了灰尘,好像很久没有打开门的样子。剃头匠审视那丢禅杖的罗汉,衣服、笠帽都是他所见到过的,头顶上还有割伤的地方,血渍和药敷的情况也和原先一样。罗汉座前有一千钱放在那里,都是些古钱,穿钱的绳子都快朽烂了。大家都惊叹起来。这件事马上传扬出去,于是天天都有施舍钱财的人来,这古庙也大大地兴旺起来。几年后,和尚中有人为钱财争吵,骗人的把戏才泄露出来。

      还比如《卷十。谈谑》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说是王安石变法时,有些士大夫很喜欢谈论水利。有一人说要抽干梁山的水,把它改造成农田。别人便问他:“梁山泊是古代的巨野泽,面积有好几百里,现在抽干了它的水来造田,如果一秋夏之间洪水汇集,把它们容纳于何处呢?”刘贡父刚巧在屋,不慌不忙地说:“这有什么关系,只要在梁山泊的旁边凿一个大湖,面积大小正好与梁山泊等,不就可以容纳那些积水了吗。”满座的人大笑,那个胡说要改造梁山泊的人,羞得无地自容。这个故事既讽刺了一些不学无术、不切实际、夸夸其谈的官吏;又赞美了刘贡父的机智、俏皮,让人在忍俊不禁之中深思,很有深度。

      总之,《渑水燕谈录》并不是一部完全以介绍知识、记录史实的纯史料性的著作。作者往往以小见大,寓深刻的褒贬于字里行间,其思想内涵还是丰富而深刻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部作品并不是“无为而作“,而是“有为而作”。当然,由于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的原因,书中也有不少宣扬愚忠愚孝、因果报应、玄虚迷信的东西,这是我们在阅读此书时所必须注意的。

      3.《渑水燕谈录》在艺术上颇有造诣。其语言简洁,叙事洗练,格调高雅,幽默诙谐。虽寥寥数语,但往往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寓意深刻。

      比如《卷十。谈谑》中记载了一篇欧阳修不喜欢佛教的故事:“欧阳文忠公不喜释氏,士有谈佛书者,必正色视之。而公之幼子小字和尚。或问:“公既不喜佛,排浮屠,而以和尚名子,何也”公曰:“所以贱之也,如今人家以牛驴名小儿耳。”问者大笑,且伏公之辨也。”文章篇幅虽然极为短小,但叙述简洁清楚,行文迭宕,把欧阳修正直、幽默的性格充分展现了出来,很有喜剧效果,给人看后轻松一笑,有一种观看小品或相声的感觉。

      再比如《卷二。名臣》中,作者写司马光品行高尚,德高望重,深得百姓喜爱,没有正面、直接的去写他的爱民事件,而是用“士大夫识与不识,称之曰君实”,“下至闾阎匹夫匹妇,莫不能道司马。”的侧面手法写出了司马光*易*人、和蔼可亲的人格魅力,特别是用“熙宁末,余夜宿青州北溜河马铺,晨起行,见村民百余人欢呼踊跃,自北而南。余惊问之,:传司马为宰相矣。”的典型事例,侧面写出司马光热爱人民、在人民中享有极高威望的事实,整段文章手法巧妙,表现了作者对司马光爱民的由衷敬仰。

      总之,《渑水燕谈录》在文学性上是比较突出的,其行文洗练,言简意赅,生动风趣的风格对后世的笔记体小说创作有巨大的影响,甚至在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种风格的痕迹。

      综上所述,《渑水燕谈录》史料性强,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北宋的历史;思想性高,可以帮助我们思考社会、人生;艺术性好,可以帮助我们学*一些人物小传、小小说的技法。所以,说《渑水燕谈录》是一部很有价值和生命力的名著,是毫不为过的。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问题。

      (一)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岳阳楼记》)

      (二)初,范文正公贬饶州①,朝廷方治朋党②,士大夫莫敢往别,王侍制质③独扶病饯于国门,大臣责之曰:君,长者,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顾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闻者为之缩颈④。(选自《渑水燕谈录》)

      注:①范文正公贬饶州:范仲淹谥号文正,因上书主张革新与宰相发生冲突,遭诬告,贬官饶州。②朋党:同类的人为私利而结成的小集团。③王待制质:即王质,待制是官名。为人谨厚博学,正直敢言。④缩颈:缩头,表示吃惊害怕。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思。

      (1)去国怀乡( )

      (2)至若春和景明(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微斯人,吾谁与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段(一)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质说范公天下贤者,从文段(一)来看范公之贤表现在哪些方面?在文段(二)中,范公之贤又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阅读全文]...

2022-04-20 03:55:12
  • 论语子罕原文及翻译(论语学而原文和译文 )

  • 论 语

    1《论语》——学而

    2《论语》——为政

    3《论语》——八佾

    4《论语》——里仁

    5《论语》——公冶长

    6《论语》——雍也

    7《论语》——述而

    8《论语》——泰伯

    9《论语》——子罕

    10《论语》——乡党

    11《论语》——先进

    12《论语》——颜渊

    13《论语》——子路

    14《论语》——宪问

    15《论语》——卫灵公

    16《论语》——季氏

    17《论语》——阳货

    18《论语》——微子

    19《论语》——子张

    20《论语》——尧曰

    九、《论语》——子罕

    本篇引语:

    本篇共包括31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本篇涉及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孔子弟子对其师的议论;此外,还记述了孔子的某些活动。

    9.1、【原文】

    子罕(1)言利与(2)命与仁。

    【注释】

    (1)罕:稀少,很少。

    (2)与:赞同、肯定。

    【译文】

    孔子很少谈到利益,却赞成天命和仁德。

    9.2、【原文】

    达巷党人(1)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2)。”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注释】

    (1)达巷党人:古代五百家为*,达巷是党名。这是说达巷党这地方的人。

    (2)博学而无所成名:学问渊博,因而不能以某一方面来称道他。

    【译文】

    达巷党这个地方有人说:“孔子真伟大啊!他学问渊博,因而不能以某一方面的专长来称赞他。”孔子听说了,对他的学生说:“我要专长于哪个方面呢?驾车呢?还是射箭呢?我还是驾车吧。”

    9.3、【原文】

    子曰:“麻冕(1),礼也;今也纯(2),俭(3),吾从众。拜下(4),礼也;今拜乎上,泰(5)也。虽违众,吾从下。”

    【注释】

    (1)麻冕:麻布制成的礼帽。

    (2)纯:丝绸,黑色的丝。

    (3)俭:俭省,麻冕费工,用丝则俭省。

    (4)拜下:大臣面见君主前,先在堂下跪拜,再到堂上跪拜。

    (5)泰:这里指骄纵、傲慢。

    【译文】

    孔子说:“用麻布制成的礼帽,符合于礼的规定。现在大家都用黑丝绸制作,这样比过去节省了,我赞成大家的作法。(臣见国君)首先要在堂下跪拜,这也是符合于礼的。现在大家都到堂上跪拜,这是骄纵的表现。虽然与大家的作法不一样,我还是主张先在堂下拜。”

    9.4、【原文】

    子绝四——毋意(1),毋必(2),毋固(3),毋我(4)。

    【注释】

    [阅读全文]...

2022-04-08 04:39:24
  • 韬晦术原文及译文(韬晦术经典语录)

  • 【原文】

    东坡曰:“古之圣人将有为也,必先处晦而观明,处静而观动,则万物之情,毕陈于前。

    【译文】

    苏东坡说:“古代圣人想要去做一件大事时,一定要先置身暗处观察明亮处其他人的行动,自己保持静默,从而细心观察别人的举动。这样,所有人的内外情形就都全部展现在自己眼前了。”

    【思考】

    干大事前都要三思而后行,正是“不鸣而已,一鸣惊人”!正如现在的中国,静观世界风云,养精蓄锐,该出手时就出手。

    [阅读全文]...

2022-02-05 21:24:09
  • 川端康成语录日语(川端康成日文原文)

  • 语录,日语
  • 川端康成一直是我很喜欢的日本作家之一,他的很多作品,我在大学的时候就读过,有的甚至读过不止一次,其中,我最喜欢的,是他的《雪国》,记得当时读完《雪国》,沉浸在那片清冷寂静的世界里很久很久,也是因为《雪国》,我开始陆续接触川端康成的其他作品,但《雪国》给我带来的那奇妙的阅读感受和体验,很是难忘。

    《雪国》是川端康成创作的第一部中篇小说,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1968年,他更是以《雪国》、《古都》和《千纸鹤》三部作品,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日本历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也是继泰戈尔之后,第二位获得该奖的亚洲人。

    《雪国》的故事线很简单,发生在都市人岛村、驹子、叶子、行男四个人之间的情感纠葛和命运牵绊,岛村三次进入雪国,与驹子、叶子产生了命运的关联,岛村不属于雪国,他生长在距离雪国很远的大都市东京,他的一切都与雪国格格不入,当然,岛村也不是川端康成想要重点表达的对象,实际上,他是借助岛村的形象,来烘托和反衬两个女性形象,也就是驹子和叶子,这两个极具特点的女性,在岛村的映衬下,特别美好。

    驹子虽然是一个“卑微”的艺妓,但她从没有放弃对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她很上进,很勤奋,她每天写日记,就算没有钱买日记本,她也会找来杂记本,在上面写,自己画格子,整整齐齐的线,她很看重这件事。这也表达驹子对待人生的认真态度以及努力生活的勇敢之心。

    而川端康成在写叶子的时候,虽然描写的笔墨不算很多,叶子的场景也不是很多,但几个简短的词,也是将叶子的人物性格表达的十分鲜明,川端康成反复使用严肃、清越、锐利、冷这样色调的词语,使叶子这样一个似乎透明体的虚无形象跃然纸上,如果说驹子是象征着热情、鲜活的红色基调,那么叶子就是与之相反的素白、冷静的白色基调,不管是驹子的红色,还是叶子的白色,在雪国的背景下,都显得格外闪耀。

    小说的最后,叶子葬身火海,川端康成将这样的悲剧写的悲怆而凄美,那是一种物衰的美,让人读的时候,极其震撼,叶子虽然生命终止,但灵魂似乎得到永生,死亡只是她生命的一种延续而已。

    《雪国》中的那种虚无感,体现着日本文学中的物衰思想,在《源氏物语》中也有这种思想的体现和表达,川端康成曾说过:“《伊豆的*》也罢,《雪国》也罢,我都是抱着对爱情表示感谢的心情写就,这种表现,在《伊豆的*》中纯朴地表现了出来,在《雪国》中则稍微深入,作了痛苦的表现。”在日本文学中,“物哀”是整个日本传统文学的美学准则,在文学、建筑、文化等方方面面都有所体现,《雪国》中,一种悲哀之美,便从头到尾萦绕在读者心中。

    那片白雪皑皑、清冷寂静的雪国之乡,那片唯美空灵、如梦如幻一样的唯美世界,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雪国的意象,雪国真的好美,读完《雪国》,便对那个白色之乡,有了深深的向往。

    让我们欣赏《雪国》里的十句经典名句,来体会一下这部作品的唯美之处,也推荐你亲自读读这本书。

    你连指尖都泛出好看的颜色。——川端康成《雪国》

    玻璃上只映出姑娘一只眼睛,她反而显得更加美了。——川端康成《雪国》

    抬头望去,银河好像哗啦一声,向他的心坎上倾泻了下来。——川端康成《雪国》

    生存本身就是一种徒劳。——川端康成《雪国》

    镜中的雪越发耀眼,活像燃烧的火焰。——川端康成《雪国》

    歌声清澈得*乎悲戚,马上就能引起回声似的。——川端康成《雪国》

    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川端康成《雪国》

    贫寒之中自有一种强劲的生命力。——川端康成《雪国》

    月儿皎洁得如同一把放在晶莹冰块上的刀。——川端康成《雪国》

    白花花的一片银色,好像倾泻在山上的秋阳一般。——川端康成《雪国》

    [阅读全文]...

2021-12-29 19:15:48
横渠语录原文 - 句子
横渠语录原文 - 语录
横渠语录原文 - 说说
横渠语录原文 - 名言
横渠语录原文 - 诗词
横渠语录原文 - 祝福
横渠语录原文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