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请写出含有辱字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请写出含有辱字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请写出含有辱字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请写出含有辱字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古诗文唐雎不辱使命原文及翻译
《唐雎不辱使命》是《战国策·魏策四》中的一篇史传文,后收录于《古文观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文唐雎不辱使命原文及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
《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魏策四》,标题为后人所加,又名《唐雎为安陵君劫秦王》。唐雎,也作唐且。不辱使命,不辜负出使的任务。辱,辱没,辜负。
原文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文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安陵君说:“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的换小的,很好,即使这样,但是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封地,愿意终身守护它,不敢交换!”秦王(听后)不高兴。安陵君因此就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违背我,为什么?况且秦国灭亡了韩国、魏国,但是安陵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安陵君违背我的意愿,是在看轻我吗?”唐雎回答说:“不,不是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封地并且守护它,即使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只用五百里的土地呢?”
秦王大怒,对唐雎说:“先生曾听说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不曾听说。”秦王说:“天子发怒(的时候),死人百万,血流千里。”唐雎说:“大王曾听说*民发怒吗?”秦王说:“*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从前)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到宫殿上。这三个人都是*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他们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如果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会有两个人倒下,血流五步,但是天下人都会穿丧服,就像今天这样。”说罢他拔剑而起。
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何必到这种地步呢?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因为有先生在啊!”
创作背景
秦始皇二十二年(前225年),秦国灭掉魏国之后,想以“易地”之名占领安陵国。安陵是附属于魏国的一个小国,安陵君原是魏襄王的弟弟。当时,靠*秦国的韩国、魏国相继灭亡,其余山东六国中的赵、燕、齐、楚,在连年不断的战争中,早已被秦国日削月割,奄奄待毙。安陵在它的宗主国魏国灭亡之后,一度还保持着独立的地位。秦王就想用欺骗的手段轻取安陵。出小诱而钓大鱼以骗取利益,是秦君的故伎。此时秦王嬴政又故伎重演,在这种情况下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与虎狼之秦作针锋相对的坚决斗争。这篇文章就是这次斗争的实录。
整体赏析
《唐雎不辱使命》记叙了唐雎在国家存亡的危急关头出使秦国,与秦王针锋相对地进行斗争,终于折服秦王,保存国家,完成使命的经过;歌颂了他不畏**、敢于斗争的爱国精神;揭露了秦王的骄横欺诈,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本质。虽不假修饰,却十分鲜明生动,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取得很高的成就。
文章最引人注意的是人物的对白。除了很少几句串场的叙述,几乎全是对白;用对白交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局,重点突出,层次清晰;用对白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安陵君的委婉而坚定,唐雎的沉着干练,口锋锐利,义正辞严,秦王的骄横无理,无不跃然纸上。
开头一段是秦王嬴政在“灭韩亡魏”之后,雄视天下,根本不把小小的安陵放在眼里,他似乎不屑以武力相威胁,企图以“易地”的谎言诈取安陵。在他看来,安陵君哪敢说个“换”字,更不敢说“不”,“使人谓”三字,劈头即自称寡人。诸侯只有对下才可自称寡人,这就见出秦王对安陵君的轻慢。“安陵君其许寡人”,着一命令副词“其”,活现出秦王的盛气凌人。安陵君识破骗局,婉言拒绝。“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态度和言辞都十分婉和,但不是卑躬屈膝,而是婉辞,是面对虎狼之敌的斗争艺术。“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陈理为据,无容置喙。“弗敢易”,于委婉中透出坚决的态度,必然会使“秦王不悦”。这时,唐雎出场,“使于秦”,系国家人民的命运于一身,深入虎穴狼窝,令读者为他捏一把汗。以下唐雎出使到秦国的文章分三个段落来做,也是唐雎与秦王面对面斗争的三个回合。
第一个回合是斗争的开始。唐雎如何到达秦国,怎样拜见秦王,与此文中心无关,一概略去不写,而直接写会见时的对话。秦王与唐雎的语言,其意趣和以前秦使者迥然不同。“秦王谓唐雎曰”之前,已经“不悦”,这时,他是压住火气说话,不像秦使者那样“简而明”,而是亦拉亦打,于委婉中露出威胁,俨然是胜利者的口吻:“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这是质问。“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纯属威胁。话中句句不离“寡人”如何,还偏要说“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秦王的狡诈骄横之态不言自明。唐雎早已胸有成竹,并不多与之周旋。“否,非若是也”,态度沉着明朗。寸步不让,据理力争:“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把安陵君的“弗敢易”换做一个反问句,并以“千里”对“五百里”提出,就远比安陵君的回答更为坚定有力,不给对方一点便宜。这是第一次交锋。唐雎的.话说得理直气壮,果断坚定。但这必然引起“秦王怫然怒”,由“不悦”到“怫然怒”。这使本来就很尖锐的矛盾更加激化了,文章至此陡起波澜。
第二回合是斗争的高潮,从写作来说是全文重心,因此写得最细最详。“秦王怫然怒”一句,笼罩全段。一个小国的使者如何治服大国暴君的盛怒,固然很难;作者如何在短短的文字中把这个场面写出来,写得入情入理,令人信服,也非易事。但《战国策》的作者有这本领,而且胜任愉快,把这个场面写得波澜起伏,有声有色,令人仿佛亲临其境。这一段作者分两个层次来写。第一层,秦王怒气冲冲,施以恐吓,“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公然自称“天子”,全不把一个小国及其使者放在眼里。“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如果联系“灭韩亡魏”的背景,委实令人不寒而栗。唐雎“臣未尝闻也”一句,沉着冷静,不为秦王的恐吓所动,实际上是按兵待敌。因而这一层犹如两大浪峰中的一个浪谷。第二层,唐雎先是反唇相讥,“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照用秦王口吻,以“布衣”对“天子”,真是寸步不让。然后又用“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一正一反两个判断句,断然驳掉秦王“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的诬蔑,于是条件成熟,反攻开始。先用三个排比句摆出专诸刺王僚、聂政刺韩傀、要离刺庆忌的事实,又说“与臣而将四矣”,打掉秦王的气焰,再用“若士必怒”等五个四字短句,像滚木擂石般对准秦王打过去,以“二人”对“百万”、“五步”对“千里”,不给他一点喘息时间,气氛之紧张,令人屏息。最后唐雎“挺剑而起”,紧紧逼住秦王,这更是秦王所始料不及,于是精神防线完全被摧毁,只有缴械投降。作者懂得写好唐雎这段反驳痛斥秦王台词的重要,让他来作这个回合的斗争的主角,给他大段的独白,用排比,用节奏鲜明的短句,让他激昂慷慨地大讲特讲,赋予他狂风扫地的气势,而秦王已是一败涂地了。秦王的心理活动抽不出笔墨来写,或者更准确地说,是没有必要写,因为秦王早已被这意外的一击打昏了,他来不及思考一下眼前发生了什么,而结局已经摆在他的面前,只有俯首就范而已。明写唐雎,突出了他大义凛然的鲜明形象;虚写秦王,也更符合这一特定情景。
第三回合写法上反过来了,虚写唐雎,因为唐雎的形象已经完成,再写反而画蛇添足。从“色挠”至于“长跪而谢”,“先生坐,何至于此”,这是此时此刻秦王的所言,简直让人难以相信还是刚才那个秦王干的。秦王先因为自己是大强国有恃无恐,误以为可以放胆作恶;后迫于眼前处境,黔驴技穷,不得已而为之,并不能改变他的本性。而且君王的架子并不能完全放下,对唐雎的恭维显然言过其实。
作者充分调动了对比、夸张等艺术手段以烘托气氛,同时对二人的情态举止的变化略加点染,强化冲突,精心营造戏剧性的惊心动魄的场面。两种人物、两种思想和行为的对比,可以突出他们各自的特征,让读者认识得更清楚,这是一种广泛使用而且行之有效的表达方法。同样,俗话说,“红花虽好,还需绿叶扶持”,衬托在很多种情况下,也是十分必要的。这篇文章把这两种有效的表现方法结合起来,相辅相成,收到了显著效果。
全文不到四百字,前后层次井然而委婉跌宕。以“易地”起论,至”长跪而谢”,国绕着安陵国土的“易”与“不易”,通过“天子之怒”和“布衣之怒”的波澜起伏,展开了唇枪舌剑的激烈论战,塑造了一位威武不屈、见义勇为的侠士形象,寄寓了作者反抗**的理想;同时也勾勒了秦王虚伪、骄横和凶暴的丑恶面目,从而阐明反抗暴秦、维护国家领土和*的正义力量是不可战胜的。这正是唐雎所以能够战胜强秦的精神力量,也是这篇文章永具艺术魅力的关键所在。文章节奏紧凑,语言生动犀利,口吻神态毕肖,表现出很高的写作技巧。
编者简介
刘向(约前77年—前6年),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本名更生,字子政。沛县(今属江苏)人。楚元王刘交四世孙。汉宣帝时,为谏大夫。汉元帝时,任宗正。以反对宦官弘恭、石显下狱,旋得释。后又以反对恭、显下狱,免为庶人。汉成帝即位后,得进用,任光禄大夫,改名为“向”,官至中垒校尉。曾奉命领校秘书,所撰《别录》,为*最早的图书公类目录。治《春秋榖梁传》。编订整理《战国策》。又编有《楚辞》,所作辞赋三十三篇,大多亡佚,唯《九叹》为完篇。原有集,已佚,明人辑为《刘中垒集》。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等书。又有《五经通义》,已佚,清人马国翰辑存一卷。生*事迹见《汉书》卷三十六。
唐雎不辱使命
刘向 撰〔两汉〕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忍辱仙人春兴
丘处机〔宋代〕
春日春风春景媚。春山春谷流春水。春草春花开满地。乘春势。百禽弄古争春意。泽又如膏田又美。禁烟时节堪游戏。正好花间连夜醉。无愁系。玉山任倒和衣睡。
题休休亭(一作耐辱居士歌)
司空图〔唐代〕
咄,诺,休休休,莫莫莫,伎两虽多性灵恶,
赖是长教闲处著。休休休,莫莫莫,一局棋,一炉药,
天意时情可料度。白日偏催快活人,黄金难买堪骑鹤。
若曰尔何能,答言耐辱莫。
辱牛仆射相公一札兼寄三篇寄怀雅意多兴味亦
白居易〔唐代〕
忧悲欲作煎心火,荣利先为翳眼尘。
辱牛仆射一札寄诗篇遇物寄怀情
白居易〔唐代〕
风云聚散期难定,鱼鸟飞沈势不同。
许秀才至辱李蕲州绝句,问断酒之情因寄
杜牧〔唐代〕
有客南来话所思,故人遥枉醉中诗。
暂因微疾须防酒,不是欢情减旧时。
忍辱仙人 声色
丘处机〔宋代〕
豪气冲天居列鼎。笙歌聒地排*境。玉镫飞龙衫帽整。风流骋。不知扑入琉璃井。滑壁千寻光似镜。交加出路无门径。饶你玲珑机巧性。难逃命。与他送却头皮影。
病中辱谏议惠甘菊药苗,因以诗赠
姚合〔唐代〕
萧萧一亩宫,种菊十馀丛。采摘和芳露,封题寄病翁。
熟宜茶鼎里,餐称石瓯中。香洁将何比,从来味不同。
比与鲜于柬之游池上已而辱三诗见示因次韵
晁公溯〔宋代〕
循行修竹林,爱此晚色净。萧然抱清节,每见敢不敬。香闻遥风度,阴过微月映。渭川游未能,吁嗟子方病。
比与鲜于柬之游池上已而辱三诗见示因次韵
晁公溯〔宋代〕
如风如高人,于世岂求售。惟予招则来,怏出土囊口。临风弄清泠,笑视月在手。吾州玻璃江,不减蒲萄酒。
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荀子·荣辱》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论语·颜渊篇》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老子·德经·第四十四章》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牧民》
得宠思辱,居安思危。——《增广贤文·上集》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老子·德经·第四十四章》
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祭义》
得失一朝,而荣辱千载。——《后汉书·列传·荀韩钟陈列传》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荀子·荣辱》
辱人以不堪,必反辱;伤人以已甚,必反伤。——《格言联璧·接物类》
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不自满者受益,不自是者博闻。——《格言联璧·持躬类》
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荀子·荣辱》
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论语·里仁篇》
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荀子·荣辱》
凡斗者,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荀子·荣辱》
美之所在,虽污辱,世不能贱;恶之所在,虽高隆,世不能贵。——《淮南子·说山训》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小窗幽记·集景篇》
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格言联璧·惠吉类》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老子·德经·第四十四章》
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必生可虏,忿速可侮,廉洁可辱,爱民可烦。——《孙子兵法·九变篇》
见侮而不斗,辱也!——《公孙龙子·迹府》
贫贱非辱,贫贱而谄求于人者为辱;富贵非荣,富贵而利济于世者为荣。——《围炉夜话·第三一则》
乐易者常寿长,忧险者常夭折:是安危利害之常体也。——《荀子·荣辱》
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立名者,行之极也——《汉书·传·司马迁传》
言不中,行不谨,辱也。——《中说·卷一·王道篇》
短绠不可以汲深井之泉,知不几者不可与及圣人之言。——《荀子·荣辱》
睢睢而盱盱,而谁与居?大白若辱,盛德若不足。——《列子·黄帝》
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荀子·劝学》
宠辱不惊,肝木自宁——《资治通鉴·唐纪·唐纪十七》
虽有戈矛之刺,不如恭俭之利也。——《荀子·荣辱》
贫贱非辱,贫贱而谄求于人者为辱——《围炉夜话·第三一则》
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荀子·荣辱》
丈夫不能再辱。——《汉书·传·李广苏建传》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司马迁《货殖列传序》
材悫者常安利,荡悍者常危害——《荀子·荣辱》
吾未闻枉己而正人者也,况辱己以正天下者乎?——《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七节》
是以动则必陷,为则必辱,是偏伤之患也。——《荀子·不苟》
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四节》
仁则荣,不仁则辱。——《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四节》
困辱非忧,取困辱为忧。荣利非乐,忘荣利为乐。——《格言联璧·持躬类》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庄周《逍遥游(节选)》
人不尊己,则危辱及之矣。——《列子·说符》
名誉自屈辱中彰,德量自隐忍中大。——《格言联璧·存养类》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韩愈《杂说四·马说》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刘向 撰《唐雎不辱使命》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刘向 撰《唐雎不辱使命》
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司马迁《管晏列传》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苏轼《留侯论》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请写出一组与秋雨相关的古诗句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1、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李商隐《寄令狐郎中》
2、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王维《秋夜曲》
3、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4、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李白《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5、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榴泻。——王维《栾家濑》
6、夜山秋雨滴空廊,灯照堂前树叶光。对坐读书终卷后,自披衣被扫僧房。——王建《秋夜对雨寄石瓮寺二秀才》
7、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胡虏,良人罢远征。——李白《子夜秋歌》
8、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9、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10、寒雨连江夜人吴,*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夜来风雨声,忽落知多少”
- ----------孟浩然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 --------杜甫
“绿遍山原白满州,子规声里雨如烟”
------------苏轼
雨雾装点了季节,雨声敲打着无眠,雨中景,朦胧秀美,雨中情,恬淡如烟。久久伫立,触摸春的气息,赏读雨落空山静美,诗中蕴含着淡淡的喜悦,雨中荡漾着绵绵的对自然的`挚爱。无论梦里花开,还是拂晓有轻烟流过,都自是一种妖娆!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王维
““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离别更著清雨,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雨”总在离别时从诗文中倾天而降。淅淅沥沥的小雨,渲染着送别的不舍。让雨多少有了点凄凉的感觉。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
跃然纸上的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与夜雨交织,绵绵密密,淅淅沥沥,涨满秋池,弥漫于巴山的夜空。
当时心事偷相许,
宴罢兰堂肠断处。
挑银灯,扃珠户,
绣被微寒值秋雨。
【应天长】唐五代-冯延巳
幽幽心事欲说还羞,爱意已许,朦胧情怀寄予君心。衷肠难诉,已是遗憾事,偏逢淅沥秋雨,滴嗒声声,心绪难*,秋雨秋夜秋愁如许!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叫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 【李凭箜篌引】唐五代-李贺
李贺的诗想象奇特,出人意料,意象叠加,意境晦涩。借助于具体的物象,把抽象的所思所感,真切的摹写出来,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好一个“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乐声传到天上,正在补天的女娲听得入了迷,竟然忘却了职守,石破天惊,秋雨倾注)”
飒飒秋雨中,
浅浅石榴泻。
跳波自相渐,
白鹭惊复下。
- ------【栾家濑】唐五代-王维
秋雨如注,小溪飞溅,水波流转,白鹭惊飞,一幅写意山水画,一首传奇田园诗。
南剑州伏虎岩请师开山请赞
释慧开〔宋代〕
个样村僧,也甚奇怪。身如椰子,胆似天大。蟒蛇窟里安禅,猛虎穴中劄寨。无端于微尘国里,转大*,声大法鼓。却向刀山剑树上,成等正觉,弄者一解。/
丁卯中秋后三日镜园请仙援笔赋诗同谢彭陈诸君步紫霞真人韵以后请仙多步此韵
邓云霄〔明代〕
秋高爽籁净寥天,星澹长河月在川。蓬岛客归仍故里,金炉丹伏自何年。
遐心迥寄青冥外,佳句携来碧落边。幸接芳邻更同调,可能乘兴咏游仙。
天顺元年六月初十日上章告老未允十一日又请十三日又请至二十一日蒙允出京师舟中赋七首 其一
薛瑄〔明代〕
迁转春官入翰林,两叨清秩受恩深。论思未有回天力,供奉空悬捧日心。
六十故知年渐老,寻常唯觉病相侵。乞归自是安衰劣,俯仰清风愧古今。
天顺元年六月初十日上章告老未允十一日又请十三日又请至二十一日蒙允出京师舟中赋七首 其二
薛瑄〔明代〕
病怀久与世相违,疏乞归田诏许归。辞阙犹沾光禄酒,束装还有尚方衣。
两京水陆寻征路,三晋山河想旧扉。金马玉堂回首处,青霄唯见五云飞。
沈德潜为其父请封陈亲遗训声泪俱下此所谓终身之慕乎甚嘉悯焉从其请而赐之句
弘历〔清代〕
书笈旧行装,逝将返故乡。成名发惊白,锡类诏誊黄。
奚用悲寥落,应知遂显扬。斧邱陈奠处,不愧教忠堂。
谪居粮绝请学于农将田南山咏言寄怀
王守仁〔明代〕
谪居履在陈,从者有温见。
山荒聊可田,钱镈还易办。
夷俗多火耕,仿*亦颇便。
及兹春未深,数亩犹足佃。
岂徒实口腹,且以理荒宴。
遗穗及乌雀,贫寡发余羡。
出耒在明晨,山寒易霜霰。
祁奚请免叔向
左丘明〔先秦〕
栾盈出奔楚。宣子杀羊舌虎,囚叔向。人谓叔向曰:“子离于罪,其为不知乎?”叔向曰:“与其死亡若何?诗曰:‘优哉游哉,聊以卒岁。’知也。”
乐王鲋见叔向曰:“吾为子请。”叔向弗应,出不拜。其人皆咎叔向。叔向曰:“必祁大夫。”室老闻之曰:“乐王鲋言于君无不行,求赦吾子,吾子不许;祁大夫所不能也,而曰必由之。何也?”叔向曰:“乐王鲋从君者也,何能行?祁大夫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其独遗我乎?诗曰:‘有觉德行,四国顺之。’夫子,觉者也。”
晋侯问叔向之罪于乐王鲋。对曰:“不弃其亲,其有焉。”
于是祁奚老矣,闻之,乘驲而见宣子,曰:“《诗》曰:‘惠我无疆,子孙保之。’《书》曰:‘圣有谟勋,明征定保。’夫谋而鲜过,惠训不倦者,叔向有焉,社稷之固也。犹将十世宥之,以劝能者。今壹不免其身,以弃社稷,不亦惑乎?鲧殛而禹兴;伊尹放大甲而相之,卒无怨色;管蔡为戮,周公右王。若之何其以虎也弃社稷?子为善,谁敢不勉,多杀何为?”宣子说,与之乘,以言诸公而免之。不见叔向而归,叔向亦不告免焉而朝。
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文天祥〔宋代〕
照江叠节,载画舫之清冰;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江山如画,尚从前赤壁之游。槁秸申酬,轮嗣布。
襄王不许请隧
佚名〔先秦〕
晋文公既定襄王于郏,王劳之以地,辞,请隧焉。王弗许,曰:“昔我先王之有天下也,规方千里,以为甸服,以供上帝山川百神之祀,以备百姓兆民之用,以待不庭、不虞之患。其馀,以均分公、侯、伯、子、男,使各有宁宇,以顺及天地,无逢其灾害。先王岂有赖焉?内官不过九御,外官不过九品,足以供给神祇而已,岂敢厌纵其耳目心腹,以乱百度?亦唯是死生之服物采章,以临长百姓而轻重布之,王何异之有?”
“今天降祸灾於周室,余一人仅亦守府,又不佞以勤叔父,而班先王之大物以赏私德,其叔父实应且憎,以非余一人,余一人岂敢有爱也?先民有言曰:‘改玉改行。’叔父若能光裕大德,更姓改物,以创制天下,自显庸也,而缩取备物,以镇抚百姓,余一人其流辟於裔土,何辞之有与?若犹是姬姓也,尚将列为公侯,以复先王之职,大物其未可改也。叔父其茂昭明德,物将自至,余何敢以私劳变前之大章,以忝天下,其若先王与百姓何?何政令之为也?若不然,叔父有地而隧焉,余安能知之?”
文公遂不敢请,受地而还。
葛通判请益非心非佛因缘以偈示之
释慧远〔宋代〕
即心即佛眉拕地,非佛非心双眼横。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祖咏《望蓟门》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李贺《南园十三首》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无约而请和者,谋也——《孙子兵法·行军篇》
请君看取东流水,方识人间别意长。——严仁《鹧鸪天·惜别》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钱福《明日歌》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李颀《琴歌》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李白《将进酒》
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孟子弟子录《寡人之于国也》
晋阳已陷休回顾,更请君王猎一围。——李商隐《北齐二首》
恶有衅,虽贵罚也。——《国语·鲁语·臧文仲请赏重馆人》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杜甫《羌村三首·其三》
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 代李敬业讨武曌檄》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杜甫《秋兴八首》
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贺铸《六州歌头·少年侠气》
请君听我明日歌。——钱福《明日歌》
恼人风味阿谁知?请君问取南楼月。——吕本中《踏莎行·雪似梅花》
不信请看弈棋者,输赢须待局终头。——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二》
庄子曰:请循其本。——佚名《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杜甫《石壕吏》
二十三弦何太哀,请公勿渡立徘徊。——温庭筠《拂舞词 / 公无渡河》
虽使鬼神请亡,此犹可以合欢聚众,取亲于乡里。——《墨子·31章 明鬼(下)》
请君看取百年事,业就扁舟泛五湖。——李泌《长歌行》
请君观此理,天道甚分明。——冯道《天道》
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文嘉《今日歌》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列御寇《多歧亡羊》
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班固《霍光传(节选)》
旗亭下马解秋衣,请贳宜阳一壶酒。——李贺《开愁歌》
雪颈霜毛红网掌,请看何处不如君?——白居易《鹅赠鹤》
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王勃《滕王阁序》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司马迁《屈原列传》
山荒聊可田,钱镈还易办。——王守仁《谪居粮绝请学于农将田南山咏言寄怀》
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当时笑我微贱者,却来请谒为交欢。——李白《赠从弟南*太守之遥二首》
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杜甫《潼关吏》
请君有钱向酒家,君不见,蜀葵花。——岑参《蜀葵花歌》
请君赎献穆天子,犹堪弄影舞瑶池。——李白《天马歌》
依稀记,曾请缨系粤,草檄征辽。——刘克庄《沁园春·答九华叶贤良》
客来便请,随分家常饭。——宋自逊《蓦山溪·自述》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司马迁《鸿门宴》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左丘明《郑伯克段于鄢》
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左丘明《祁奚荐贤》
请谢彼姝子,何为见损伤。——宋子侯《董娇饶》
到岸请君回首望,蓬莱宫在海中央。——白居易《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
花门剺面请雪耻,慎勿出口他人狙。——杜甫《哀王孙》
请写出含有辱字的古诗
知荣辱的古诗
形容外辱的古诗
荣辱的古诗句
屈辱史的古诗
不能被侮辱的古诗
**的古诗句
玷辱的古诗句
有关荣辱的古诗
荣辱观的古诗
抵抗外辱的古诗
与有关荣辱的古诗
与荣辱的诗句古诗
自取其辱的古诗
荣辱的诗句古诗
有关知荣明辱的古诗
关于忍胯下之辱的古诗
忍不住屈辱的古诗
荣辱观的古诗句
不受屈辱的古诗
古诗中辱人的诗句
描写被人悔辱的古诗
不知荣辱的古诗
不甘屈辱的古诗词
侮辱人的诗句
谩嗟荣辱的古诗带拼音
知荣辱的古诗词
受屈辱的古诗词
有关荣辱不惊的古诗词
忍辱负重的古诗全文
古诗鉴赏神话和典故的区别
表达生死哲理的古诗词
形容太阳雨的古诗
兄弟们感情好的古诗
代表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古诗
我们记忆中的古诗
关于春节的唯美古诗词
咏柳古诗的全部作者是谁
描写中秋的古诗8首
蹊跷的古诗大概意思
古诗书签的制作方法手工
一去二三里古诗的景物
感动父母的古诗
关于菊花的古诗45个字
为梦想奋斗的励志古诗
关于奉献的古诗100首
形容有付出就有收获的古诗
那些让你伤感的古诗词
清明古诗的节奏划分图片
好听的男孩古诗词名字
带有和字的古诗名言或故事
2022冬奥会的古诗
我要听相声的古诗
对酒当歌的古诗意思
游子吟的古诗诗意和中心思想
小度小度播放小花的古诗
表达对女儿爱意的古诗
有关温情的古诗
鼓励小朋友学*的古诗词
古代对古诗的雅称
10岁的孩子背多少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