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留守山村的孩子们唱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留守山村的孩子们唱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留守山村的孩子们唱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留守山村的孩子们唱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写给山村孩子的一封信(精选8篇)
贫困山区的小朋友们:
你们好!
我是上海英国学校7年级S班的一名学生。
今天,我在电视上看到了你们的情况,你们这么千辛万苦努力渴望着去上学。衣服都是破破烂烂的,教室都是用草*编成的,桌子脚都是用一块块石头堆成的,桌子板都是随随便便用一块木板做成的,*时连一顿饭都吃不饱,想上学的都交不起学费,只能坐在教室门外偷偷的听课,老师给你们上课还要带着孩子。教师没了,你们只能一个个都坐在石头上听课,老师只能靠着“墙”给你们上课,老师的一只胳膊没了,还要坚持给你们上课,老师还要在教室里给你们生火做饭,你们有时候还要几个人挤一张桌子听课,你们的“书包”都是用破破的塑料袋子,你们有些人还没有鞋子可以穿,还没有凳子坐,只能跪在地上听课,有些还要站着,因为桌子不够。墙没了,下雨的时候,教室都变成“一条河”了。家里的外墙都是用土筑成的,一个个的手没有一个是没有冻疮的,你们那一支支铅笔,都是那么短,你们的操场。
再看看我们吧,要什么有什么,上的都是名牌学校、国际学校、贵族学校。各种各样的笔、书包,穿的都是世界顶级、名牌的,而且样式都不一样,五彩缤纷的,就连鞋子,身体上戴的,穿的,都是名牌。
我们拥有的却比你们拥有的更多,但是我们却没你们那么用功、刻苦、认真,我们整天想着玩,从来就没想过要学*的像你们一样。所以,说到底还是一句话,生在福中不知福啊!
最后,祝你们:身体健康、天天开心快乐、学*每天更上一层楼、早日摆脱贫困!
山区的孩子们:
你们好!
我们虽然没有见过面,不过我从校园里的一段视频知道了你们生活的艰苦,我非常同情你们,在视频中,我看见你们的教室根本是危房,满地的烂泥水坑。你们没有我们高大、漂亮的教学楼,可你们却勤劳、发奋,认真读书,因为你们认为这样才能走出山区,你们的勤奋使我这个*凡的学生敬佩。
但是我敬佩的不单单是这一点,我通过视频知道了你们的书本很破旧,我知道,这不是你们不爱护,而是这些课本可能都使用了三四年甚至更久,而我崭新的书本,我却把书本搁置在一旁,一心只想着吃、玩、睡。而你们却紧握书本,手不释卷。如果我爱学*的话,但拿到你们的破书,一定挑三拣四,照样不学。
说到下面这点,还真使我感到羞愧,是这样,我吃饭时,虽然不会很不乐意吃肥肉,不过也是皱着眉头咽下去,可你们却最喜欢肥肉,而且你们还舍不得吃,而是把它炸成一锅油,每次炒菜只放一点点,就认为这是人间美味了。我认为你们不挑食的好*惯值得我学*。
想到这里,我不仅认为你们懂事,还为你们感到悲伤,因为我知道你们和我一样大的时候,甚至比我还小时,就要背负着沉重的担子,如:扫地、拖地、洗碗、做饭,上山砍柴等工作,甚至你们之中有些人辍学去工作了,这种生活是我这个五年级学生不敢想象的,可我只知道你们是好样的!
最后我想说:“只要我们‘手拉起手’随着西部的飞速发展和我们各个民族的友好交往,你们的家人一定会过上幸福的生活。
祝你们身体健康,学*进步。
亲爱的朋友:
你好!看到这封信,你应该感到无比的奇怪,为什么会有一个陌生的信呢?请不要介意,现在我们正在举行开展“手拉手”活动。我叫谢卉,我来自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华南碧桂园小学五一班的一名小学生,非常荣幸很高兴地认识你们。
我知道你们那的生活十分艰苦,上学要爬过千山万水,受到过多少磨难,甚至小小的你们几乎就承担起了整个家,成了家里的顶梁柱。我十分佩服你们是怎样生活的。上学要吊着锁钩渡过一条波涛汹涌的大河。知道你们没有先进的科技,也没有学*用品或者电脑电视,别说这些了,可能连根粉笔或者黑板也没有人为你们提供。尽管你们没有像城市一样灯红酒绿;没有像城市一样有着荣华富贵般的享受;更没有像城市小朋友一样有着漂亮的衣服,有着梦幻般的享受。但是你们并没有对生活充满恶意,没有一丝烦躁。仿佛在另一个时间另一片海里。你们有些家庭甚至吃都吃不饱,睡也睡不好。小小的你们已经像个大人了,就像俗称的“小大人”一般,已经学会做饭,干家务活,挣钱……我对这些不得不感到赞叹!比起我们这些“身在福中不知福”的家伙来说,你们已经比我们好十万倍了!真心诚意的很希望跟你们成为朋友,想跟你们学学,想帮帮你们分享负担,如果有什么心事的话可以说出来,帮你们减轻压力。收到我这封信你们要回信哦!有什么事情可以帮到你的。
我也很想体验一下农村生活,我觉得不只有忙碌,还有快乐。你们有大山陪你玩,还有小虫逗乐你。是那么简谱,朴素,就是一个小小的植物就成了你们天大的快乐。想象比我们沉迷着电脑电视好多了!
我们都是*人,体内都连着*人民的鲜血。我想通过“手拉手,心连心”来成为你们最好的朋友,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共创美好的未来!
祝你开心每一天!
亲爱的山区小朋友:
你们好!
我先介绍一下自己吧,我叫张淑佳,今年十岁了。我有一张会伶牙俐齿的嘴,一个不算塌也不算高的鼻子,一双桐桐有神的眼睛,笑起来是一双“月亮牙”,长得还算是可爱的吧。你们一定会很疑惑,张淑佳这位同学怎么会心血来潮给你们写这一封信吧?这次,我给你们写的这一封信,是因为,我了解到你们在山区的生活,并不像我们这些城市人一样每天都过着舒适、快乐的生活,你们在山区,上学的话每天都得很早起来,然后,还要走几个小时才到达你们的“学*圣地”,有些小朋友还要带自己年幼的小弟弟或者是小妹妹,甚至有的还要带上自己生着病的亲生母亲或者是父亲。而我们呢,上一个学,直接有校车接送或者是爸爸妈妈的亲自接送,什么都不用想,就有衣服穿,有香喷喷的米饭吃。恩,所以,我想和你们做朋友,我想帮助你们,我想让你们和我们一样有更多的时间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幸福的聊天。
如果,我们做了好朋友,我们就可以经常通信,那多好啊!书信交流方便,而且还很低廉,我们还可以互相交流自己对生活、对学*、对友谊的.看法,而且,你们要是有困难的话,我们也可以尽力的去帮助你们,让你们也过上好的生活。这样,你们可以到我家来做客,体验在大城市里的快乐,我也可以到你们家里做客,体验一下农村的粗茶淡饭、艰苦和乐趣,我们一起互相帮助,不是还更加的快乐吗?
我们竟然都是*人,那么,也就同样流着*人的血。虽然我们都素不相识,但是,我们有同样的一颗热乎乎的*人的心!!竟然都是*人,那么我们就共同努力,成为好朋友,为祖国出一份力!
期待你们的回信。
祝你们学业进步,天天开心!
亲爱的山区小朋友:
你们好
我叫高言,是华南碧桂园学校五一班的学生。你可能会感到惊讶,怎么会有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孩给你来信呢?虽然你们生活在大城市的千里之外,但“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我这封信件是用来表达我们之间的那浓厚的感情。
现在,我要向你们介绍我居住的地方,我居住在广州,在我们这,有各式各样的小吃,可以让你吃得油光满面。我们有各式的游乐设施,可以让你玩的流连忘返。当然我们这还有良好的学*环境,有大屏幕、有电脑、有宽敞的教室、有崭新的教材、桌椅,如果你想来,随时欢迎你们来我们这里拜访
听说,在你们那边,房子都由简易的泥土和砖头做成的,经不住风吹雨打,四点就要起床上学,而上学路上要从悬崖上爬上去,要从小桥渡过滔滔不绝的河水,一不留神,就会出现致命的结果。读到这里我想起了你们对金钱是多么需要,所以我们要少买奢侈品,把省下来的钱捐给你们,让你们住的安心,让你们的房子更加坚固。
真希望你们能来到广州,参观我们的城市,和我们一起玩耍,一起读书。不过这些几乎不可能完成,但我们都是*人,体内都流着*人民的鲜血,我们的心是在一起的。
我想通过“手拉手,心连心”这一个活动来成为你们最好的朋友,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共创美好的未来!
最后祝你们身体健康、学*进步。
亲爱的山区的同学们:
你们好!
我是曲周县第二实验小学五年级学生,我叫张策,是一个男生,在班里是个成绩不算好的孩子。但是,我是我们班很重要的一员。虽然我是狮子座,但我很会安慰人。别人只要有烦心事,都来找我,我可以给他们解开心结,安慰他们。可是,我的脾气很暴躁,我的“小火山”喷发了,就连班长都要让我三分。听了我的介绍,你们愿意和我做朋友吗?
我再来给你们介绍一下我的家乡,我的家乡有绿树成荫、鲜花盛开的龙海公园,有荷叶层层的莲花湖公园,还有远*闻名的世纪广场和人民广场。古老的滏阳河和宽阔的支漳河穿过我们县城,优美的风景,让我们曲周县城美丽无比。欢迎你们来游玩。
我在网上看到了你们上学时候的困难情景,你们经常翻山越岭,坐船过河,走那种快要断的破破烂烂的桥,上学路上非常危险,我和同学们看了都很担心。我也看到那个“冰花少年”。他早晨五点多起床,每天都要走八里山满是石块,坎坷不*的山路。冬天,他到了学校,眉毛头发上全是白霜,衣服上也都是霜雪。他不怕苦,仍然坚持上学。他的精神让我敬佩。我一定要向你们学*。
我们学校举行了和山区孩子“手拉手”活动。我希望和你们结为朋友,如果你们在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可以随时给我们来信。我们肯定会尽全力帮助你们。我也诚恳地邀请你们到我的家乡做客。我会陪你们游览我们家乡的美景。我很期待你们的回信。
祝学*进步,生活愉快!
山村的里朋友:
你们好!
我们虽然素不相识,但是我知道我们都是祖国妈妈的孩子,都是*同胞。不管走在哪里,不管住在哪里,我们都是最亲的亲人。虽然你们成长在大山里,但是我相信你们是不会放弃任何一次宝贵的机会,离开这个昏天黑地、不见天日的地方。向美好的未来前进,一想到这儿,我就情不自禁,提笔给你们这些不知名的朋友写一封信。
我愿意和你们这些山村里的朋友建立一座友谊之桥;我愿意将我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说给你们听;我愿意把我的苦事、心事都告诉你们。俗话不是说:如果你把开心的事传递给一位朋友,那么这位朋友也会得到快乐;如果你把烦恼告诉给一位朋友,那么你的烦恼就会消除一大半。所以我希望我和你们能够成为好朋友。
先自我介绍一下吧。我叫肖彤,今年十二岁,是一个活泼、开朗、快乐的女孩。我的爱好是看书,听音乐。我有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和一对桃心似的耳朵。长得一般般,但这一切都不会让我们感到陌生。
在我心里,我觉得我们学校是一个与众不同,独一无二的小天地。有虽然不奢侈不繁华,但是每个角落都蕴藏着温暖的气氛。一颗颗高大挺拔的绿树装点着这座学校,他们就像是保护学生的警卫员,夜以继日,一刻都不敢放松。
学校两边还种着月季花和迎春花,月季花芬芳迷人、婀娜多姿。迎春花就四片金黄色的花瓣,外表小小的,很漂亮。花开季节,她们就像是从绿叶中蹦出来的花仙子一样。
《山村咏怀》古诗
在学*、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山村咏怀》古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去二三里》又名《山村咏怀》,是宋代邵康节所作。
全诗如下: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释义:
一个小孩,牵着妈妈的衣襟去姥姥家。一口气走出二三里;眼前要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娘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过去歇脚;亭子外边,花开的繁茂,小孩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嘴里念叨着“八枝 ,九枝,十枝,...... ......”。他想折下一枝来,戴在自己的身上。他刚要动手,他的妈妈便喝住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的人就不能看美丽的`花儿了。”后来,这儿的花越来越多,数也数不过来,变成了一座大花园。
创作背景:
《山村咏怀》是北宋哲学家邵雍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通过列锦的表现手法把烟村、人家、亭台、鲜花等景象排列在一起,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并创造出一种淡雅的意境,表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之情。诗人在阳春三月去共城(今河南辉县)游玩时,看到了乡间野外的骀荡春光和迷人的乡村风物,为了表达诗人的闲适心绪和充分享受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所以写下这首诗。
文学赏析: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两句是一种线状的视觉印象,“一去”做水*运动,”二三“虚指数量多,炊烟袅袅呈垂直状态,“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两句变换为点状视觉印象:亭台座座,鲜花朵朵。
诗人在这首诗中的每句安排一个量词,即“里”、“家”、“座”、“枝”,新颖有变化,也在每句中安排两三个数字:“一”字打头,“二三”“四五”和“六七”嵌于句中,“八九十”又回归句首,把一到十表示数目的十个汉字按照自然数序同小路、烟、村、亭台、鲜花编织在一起,随着诗句和画面自然排列,只用了寥寥几笔就构成一幅自然朴实而又朦胧的山村风景画,自然地融于山村的意境之中。
作者简介: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自号安乐先生,北宋易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其先范阳(今河北涿州)人,故里在涿州西北10余里处的邵村,幼随父徙居共城(今河南辉县)。30岁后游河南,隐居苏门山,人称百源先生,死后谥康节,又称康节先生。著作有《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等。他的先天学学说被后人发展为预测学。
山村咏怀古诗
在学*、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山村咏怀古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山村咏怀》
朝代:唐 作者:邵康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山村咏怀》大意:
一个小孩,牵着妈妈的衣襟去姥姥家。一口气走出二三里;眼前要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娘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过去歇脚;亭子外边,花开的繁茂,小孩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嘴里念叨着“八枝 ,九枝,十枝 ”。他想折下一枝来,戴在自己的身上。他刚要动手,他的妈妈便喝住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的人就不能看美丽的花儿了。”后来,这儿的花越来越多,数也数不过来,变成了一座大花园。
作者简介:
邵康节 (一O一一~一O七七)邵康节(康节为谥号)名雍,字尧夫。宋朝时代的著名卜士。北宋真宗大中祥符4年(公元1011年)12月25日(辛亥年辛丑月甲子日甲戌辰)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又迁共城(今河南辉县),37岁时移居洛阳。
是*占卜界的主要代表人物。《梅花易数》是他的发明的占卜方法。可是这本书版本很多,估计已经是传伪了。先天易学是他的主要代表作。可是在他的著作中关于先天易学叙述的并不详细。朱熹的《周易本义》对于先天易学作了详细的介绍。
注释
去:指距离。
烟村:被烟雾笼罩的村庄。
亭台:泛指供人们游赏、休息的建筑物。
赏析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是诗人在阳春三月去共城(今河南辉县)游玩时,看到了乡间野外的'骀荡春光和迷人的乡村风物,为了表达诗人的闲适心绪和充分享受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写下了这首诗。
创作背景
这首诗通过列锦的表现手法把烟村、人家、亭台、鲜花等景象排列在一起,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并创造出一种淡雅的意境,表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两句是一种线状的视觉印象,“一去”做水*运动,”二三“虚指数量多,炊烟袅袅呈垂直状态,“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两句变换为点状视觉印象:亭台座座,鲜花朵朵。
诗人在这首诗中的每句安排一个量词,即“里”、“家”、“座”、“枝”,新颖有变化,也在每句中安排两三个数字:“一”字打头,“二三”“四五”和“六七”嵌于句中,“八九十”又回归句首,把一到十表示数目的十个汉字按照自然数序同小路、烟、村、亭台、鲜花编织在一起,随着诗句和画面自然排列,只用了寥寥几笔就构成一幅自然朴实而又朦胧的山村风景画,自然地融于山村的意境之中。
每天一首古诗词,腹有诗书气自华。古诗词学*方法:读诗文、解诗题、明诗意、知诗人、悟诗情,这五个方法也是学*古诗词的5个阶段,层层递进。“读诗文”即要熟读诗词原文;“解诗题”即了解诗歌标题的意思,很多古诗从标题中就能知道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明诗意”是要了解整首诗的意思;“知诗人”是要了解作者的,或作者创作这首诗的背景;“悟诗情”指领会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思念、理想、社会现实、风景等)。
山 村 咏 怀
北宋 邵雍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注 释
去:距离。
烟村:被烟雾笼罩的村庄。
亭台:泛指供人们游赏、休息的建筑物。
白话译文
一眼看去有二三里远,薄雾笼罩着四五户人家。
村庄旁有六七座凉亭,还有许多鲜花正在绽放。
作品赏析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两句是一种线状的视觉印象,“一去”做水*运动,”二三“虚指数量多,炊烟袅袅呈垂直状态,“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两句变换为点状视觉印象:亭台座座,鲜花朵朵。
诗人在这首诗中的每句安排一个量词,即“里”、“家”、“座”、“枝”,新颖有变化,也在每句中安排两三个数字:“一”字打头,“二三”“四五”和“六七”嵌于句中,“八九十”又回归句首,把一到十表示数目的十个汉字按照自然数序同小路、烟、村、亭台、鲜花编织在一起,随着诗句和画面自然排列,只用了寥寥几笔就构成一幅自然朴实而又朦胧的山村风景画,自然地融于山村的意境之中。
思 考:
1. 填空 。 去 里,烟村 家。亭台 座, 枝花。2. 画一画诗中出现的景物。
一【原文】
一去¹二三里²,烟村³四五家。
仄仄(仄)*仄,**仄仄*。
yī qù èr sān lǐ,yān cūn sì wǔ jiā。
亭台⁴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仄)仄仄,仄仄仄**。
tíng tái liù qī zuò,bā jiǔ shí zhī huā。
二【注释】
1.去:从所在的地方到远处,这里是指目光从站的地方看去远方。
2.里:古长度单位,一里500米,1公里=2里。
3.烟村:被炊烟或雾蔼笼罩的乡村。
4.亭台:古建筑样式,这里泛指供人休息的建筑物。
三【译文】
一眼看去有二三里远,薄雾(炊烟)笼罩着四五户人家。
村庄旁有六七座歇脚的凉亭,边上盛开着绽放的花朵。
四【诗中有画】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两句是一种线状的视觉印象,“一去”放眼望去,“二三里”指目光远,先把景象放大,接着一些具体的景象映入眼帘了,袅袅炊烟、村庄的人家、村边的亭台、山野的香花,交织出一份动静结合的画面,在静静的原野和乡村中,摇曳而上的炊烟让静的画面动了起来。
五【诗以言志】
这首诗通过列锦的表现手法把烟村、人家、亭台、鲜花等景象排列在一起,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并创造出一种淡雅的意境,表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一【写作背景】
写于诗人从涿州迁来辉县但开始游历之间,诗人在阳春三月去共城(今河南辉县)游玩时,看到了乡间野外的骀荡春光和迷人的乡村风物,为了表达诗人的闲适心绪和充分享受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所以写下这首诗。
二【作者生*】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自号安乐先生,北宋易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其先范阳(今河北涿州)人,故里在涿州西北10余里处的邵村,幼随父徙居共城(今河南辉县)。
30岁后游河南,隐居苏门山,人称百源先生,死后谥康节,又称康节先生。著作有《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等。他的先天学学说被*发展为预测学。
三【格律初识】
韵:六麻
格律:仄起首句不入韵
注:亭台六七座,六拗。
唐代: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雨中传来鸡鸣,山村里依稀一两户人家。小溪夹岸绿竹苍翠,窄窄板桥连接着一线山路。
姑嫂相互呼唤一起去浴蚕选种,那庭院中间的栀子花独自开放无人欣赏。
注释
竹溪:小溪旁长着翠竹。
妇姑:嫂嫂和小姑。
相唤:互相呼唤。
浴蚕:古时候将蚕种浸在盐水中,用来选出优良的蚕种,成为浴蚕。
闲着:农人忙着干活,没有人欣赏盛开的栀子花。
中庭:庭院中间。
栀子:常绿灌木,春夏开白花,很香。
赏析
“雨里鸡鸣一两家”。诗一开头就透出山村风味,这首先是从鸡声来的。“鸡鸣桑树颠”是村居特征之一,在雨天,晦明交 替似的天色,会诱得“鸡鸣不已”。倘如是*原大川,村落不会很小,一鸡打鸣往往会引起群鸡合唱(“群鸡正乱叫”)。然而山村就不同了,地形使得居民分散,即使有村,人户也不多。“鸡鸣一两家”,恰好是山村的特点,传出山村的感觉。
“竹溪村路板桥斜”。如果说首句已显出山村之幽,那么,次句就通过“曲径通幽”的描写,显出山村之深来;并让读者随着诗句的引导,体验一下款步山行的味道。雨看来不大(后文有“浴蚕”之事),沿着那斗折蛇行的小路,不觉来到一座小桥。这桥,不是那种气势如虹的江 桥,甚至也不是精心构筑的石梁,而是山里人随意用拖来的木板搭成的“板桥”。山民尚简,山溪不大,原不必铺张。从美的角度看,这“竹溪村路”中也只有横斜这样的板桥,才叫自然天成呢。
第三句中,“雨过山村”四字,至此全都有了。诗人转而写到农事:“妇姑相唤浴蚕去”。“浴蚕”,指古时用盐水选蚕种。据《周礼》“禁原蚕”注引《蚕书》:“蚕为龙精,月值大火(二月)则浴其种。”于此可见这是在仲春时分。在这淳朴的山村里,妇姑相唤而行,显得多么亲切,作为同一家庭的成员,关系多么和睦,她们彼此招呼,似乎不肯落在他家之后。“相唤浴蚕”的时节,也必有“相唤牛耕”之事,只举一端,不难概见其余。那优美的雨景中添一对“妇姑”,似比着一双兄弟更有诗意。
第四句中,田家少闲月,冒雨浴蚕,就把倍忙时节的农家气氛表现得更加够味。但诗人存心要锦上添花,挥洒妙笔写下最后一句:“闲看中庭栀子花”。事实上就是没有一个人“闲着”,但他偏不正面说,却要从背面、侧面落笔。用“闲”衬忙,通过栀子花之“闲”衬托人们都十分忙碌的情景,兴味尤饶。同时诗人做入“栀子花”,又丰富饱满了诗意。雨浥栀子冉冉香,意象够美的。此外,须知此花一名“同心花”,诗中向来用*之象征,故少女少妇很喜采撷这种素色的花朵。此诗写栀子花无人采,主要在于表明春深农忙,似无关“同心”之意。但这恰从另一面说明,农忙时节没有谈情说爱的“闲”功夫,所以那花的这层意义便给忘记了。这含蓄不发的结尾,实在妙机横溢,摇曳生姿。前人曾这样来评论这首诗的末句:“心思之巧,词句之秀,最易启人聪颖”。
诗人处处扣住山村特色,尤其是劳动生活情事来写,从景到人,再从人到境,都散发着浓郁生活气息;其新鲜活跳的语言,清新优美的意象,更使人百读不厌。这诚如前人所说:“心思之巧,辞句之秀,最易启人聪颖。”
王建
王建(约767年—约830年):字仲初,生于颍川(今河南许昌),唐朝诗人。其著作,《新唐书·艺文志》、《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等皆作10卷,《崇文总目》作2卷。
家访日志:留守的单亲孩子要人疼
在学*、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日志吧,此时此刻我们需要写一篇日志了。那如何写好日记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家访日志:留守的单亲孩子要人疼,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我访问了班上的一个单亲家庭,这就是我班谢宇思小朋友的“家”,他们所住的房子是租来的,因为岁数小,身体差,不忍心寄读在学校而她自家的房子有离集镇太远,家里有年迈的爷爷、奶奶,父母在她刚出生那年就离异了,为了生计,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家里和孩子全部由俩个老人家管理。家中只有一张破旧的床,一个房东留下的旧电视机和一张崭新的儿童课桌。那天我们去她家家访,家长对我们的到来感到很欣慰,忙的不知所措。
家长向我们反映,孩子很懂事他知道我们家里不是很富裕,从来不像我们提出过份的要求,就连零食都很少吃,她在家能把老师今天教的东西,全讲给我们听,还经常学老师的模样管其他孩子,马上孩子要上小学了,我不知道怎样去教他,不知道要教他学些什么?
我们就孩子教育的问题与家长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并给了家长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的介绍,让家长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长对我们的到来表示了感谢。孩子的头脑不差,可是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没有良好的教育使得认知有限,*惯很差,很孤僻,有时爷爷带她走亲戚她都不肯去,照理说五岁的孩子应该是最喜欢跟着家人出去玩的啊。可是在她身上却与众不同,在那里我与孩子的爷爷奶奶交流了很长时间,爷爷不时的诉说着她在家里的表现,他希望老师帮助好好教育。通过此次家访活动,家长了解到了幼儿在园的真实情况,并在一定的基础上提醒了家长应试在家庭内部也要有意识的培养幼儿良好的学**惯。好的学**惯对于幼儿来说终生受益,让家长了解到了好的学**惯培养的重要意义。当老师和家长谈到小宇思在幼儿园的一些情况时,家长不停地说“谢谢老师,小宇思的进步真的很大”,小宇思也知趣地走到我身边,扯着我的衣角笑眯眯地看着我。对于家长的肯定我顿感欣慰,也倍感羞愧。欣慰地是:我们的老师为孩子的成长不离不弃,用自己的爱心赢得了家长的尊重和信任。羞愧的是:我为宇思做过了什么呢?够了么?是啊,单亲家庭的孩子最缺少的是父母之爱,缺少的是亲情。我感受到家长对孩子都寄与了厚望,只是缺少了正确有效的方法,使得一些孩子的教育效果不甚理想。因此,教师要以情感教育为依托,充分的利用各种教育因素,为其创设良好的心理情境,使其发现自我的价值,唤起他们对生活的热情和信心。首先是尊重。这些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自卑,总担心同学老师看不起她。因此,常做一些让老师和同学“刮目相看”的事来,那怕换来的是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白眼”,他们也不在乎,因为她可以借此引起大家对他的重视。面对这些学生,如果教师一味的严厉批评,所取得的教育效果是微乎其微,甚至是零教育。这就需要教师把握好学生的脉搏,知道他们需要什么。其次是理解。理解是教育的桥梁,只有理解,才会做到有的放矢的教育。学生成为单亲家庭的孩子,对他来说是人生的一个坎坷,如果她能正确的认识这一道家长为她设置的人生栅栏,有可能成为进步的新起点、前进的新动力。心理学家认为:“现代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了解孩子,而了解孩子的核心就是理解”。然而,如果处理得不好,则会变为思想上的下滑点、倒退点。
作为教师,就要给予他们理解,帮助他们度过人生的这道坎。要抓住教育的有利时机,及时的进行劝慰和开导。多给予生活上的安慰和帮助,尤其学*上的点滴进步更要表扬。可以说理解是教育的桥梁。 再次是鼓励。每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闪光点,单亲家庭的孩子也有,作为教师要善于挖掘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多让他参加集体活动,多让他在课堂上表现自己。这些都能有效地打消他的自卑感,唤起他的进取心。对单亲家庭孩子应该多鼓励,少指责;多温情,少冷漠。当他们取得成绩,哪怕是非常小的成绩,我们都应该给予充分的表扬。并能在人生观方面多给予正确的指导,使他们知道老师是关心自己接纳自己的,使其能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生活和学*充满热情。可以说鼓励是教育的风帆。
宋代: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赏析:
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的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这首诗是蛰居山阴老家农村时所作。生动地描画出一幅色彩明丽的农村风光,对淳朴的农村生活*俗,流溢着喜悦、挚爱的感情。 诗人陶醉在山西村人情美、风物美、民俗美中,有感于这样的民风民俗及太*景象,反映了他乡居闲散的思想感情。 诗人陶醉于在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里,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恋恋不舍的情感。诗人在语调极其自然亲切的诗句中向人们展示了农村自然风景之美、农民淳朴善良之美,并把自己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高尚情操美融于其中。
《村居》
清代: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赏析: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村居》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居住农村亲眼看到的景象,诗人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缤纷的“乐春图”。全诗充满了生活情趣,诗情画意。诗人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将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展露无遗。本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字里行间透出了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村晚》
宋代: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赏析:
绿草长满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呢,几乎溢出了塘岸。远远的青山,衔着彤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闪动着粼粼波光。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把家还;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声腔。
诗摄取的画面不大,写景则集中在池塘上,写人则集中在牧童上,又都紧紧围绕着“村晚”二字落笔,把人引入了江南优美的田园之中,使人对悠然恬静的乡村生活充满着向往。在此之前,张舜民《村居》诗有“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句,与这首诗比,画面中少了个天真烂漫的牧童,代之以牛背的乌鸦,以显出村晚的萧瑟。同样的农村景色,因诗人的心情不同,摄取的画面便不同,一是充满情趣,一是惆怅落寞,因此诗家有“一切景语皆情语”的说法。
《雨过山村》
唐代: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赏析:
雨中传来鸡鸣,山村里依稀一两户人家。村路竹溪之上,一条板桥斜横。婆媳相唤,一起去选蚕种。只有那栀子花开,独自摇曳庭院中。
全诗处处扣住山村景象,从景写到人,从人写到境;农事的繁忙,山村的神韵,皆蕴于一个“闲”字之中。它是全篇之“眼”,着此一字而境界全出。作者写雨过山村所见情景,富有诗情画意,又充满劳动生活的气息,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乡村四月》
宋代: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赏析:
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啼叫,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四月到了,没有人闲着,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今乐清市淡溪镇)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与繁忙。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过故人庄》
唐代: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赏析:
老朋友预备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到他好客的农家。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苍青的山峦在城外横卧。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再请君来这里观赏菊花。
全诗描绘了美丽的山村风光和*静的田园生活,用语*淡无奇,叙事自然流畅,没有渲染的雕琢的痕迹,然而感情真挚,诗意醇厚,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学情趣,从而成为自唐代以来田园诗中的佳作。
《相见欢·秋风吹到江村》
清代:顾彩
秋风吹到江村,正黄昏,寂寞梧桐夜雨不开门。
一叶落,数声角,断羁魂,明日试看衣袂有啼痕。
赏析:
这首小词抒写秋夜相思。梧桐夜雨,秋风落叶,数声画角,欲断羁魂。结句“明日试看衣袂有啼痕”,宛转含蓄地透露了相思之情。全词缠绵婉曲,清雅自然。
山村咏怀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在明朝的时候,徐州有位大才子叫徐文长。一年冬天,他去爬雪山,走到山上的放鹤亭中,看见一群年轻人正在亭子里边喝酒边欣赏梅花。
放鹤亭在江苏省徐州市的云龙山上,它是北宋时候在山里隐居的一位叫张天骥的人修建的。张天骥养了两只仙鹤,他每天清晨都会到这个亭子来放仙鹤,于是就给这个亭子取了个名字叫放鹤亭。大文学家苏轼在徐州当官的时候和张天骥结交成了好朋友,俩人常常一起在放鹤亭里喝酒聊天,苏轼还为这个亭子写了一篇文章叫《放鹤亭记》。
因为大文学家苏轼都曾来过这里,还写下了文章,所以这里很快就出名了。明朝的文人们常常来这里聚会,他们还私下规定说,不会写诗的人就不能来这里喝酒。
所以当那些年轻人看见徐文长走过来想与他们一起喝酒聊天时,便对徐文长说:“你要先作一首诗才行。”
徐文长看着漫天大雪,开口就说道“一片一片又一片”,准备写一首咏雪的诗来,他接着说:“三片四片五六片,七片八片九十片。”
这前三句诗还没有念完,旁边的人全都笑出声来了,纷纷嘲笑他说:“这哪里叫作诗啊!”“你是不是就只认得数字和‘片’这个字啊?”
徐文长不以为然地接着说道:“飞入梅花都不见。”当这最后一句诗一念出来,大家却都不笑了。白色的雪花飞入孤山的梅林之中,当然是看不见了,这最后一句精妙的构思把前面简单的数字联系在了一起,化*淡为神奇。
这只是这首有名的《咏雪》诗流传下来的故事之一,至于他的作者究竟是谁,一直到今天都没有定论。有人说是徐文长写的,有人说是郑板桥写的,还有人说这是乾隆皇帝和纪晓岚合写的戏作。因为这首诗巧妙地把*淡无奇的数字与其他文字融合在了一起,趣味十足,于是就被*改编出了好几个版本,人们依据自己的喜好把作诗者拟到各种人物的身上,来说明自己喜欢的文人多么机趣、有才智。
历史上有一首最有名而且流传最广的数字诗。这首诗是宋朝的邵雍写的,邵雍是什么人啊?他是一个特别有名的数学家,他自己创造了一种算命方法叫作“梅花易数”。相传,有一次他去梅花园里赏花,结果看见两只小鸟为了争一只花枝争吵,后来两只鸟全都摔到了地上。邵雍觉得这件事很奇怪,就开始算命,他算出第二天肯定会有一个小姑娘来赏花,看见美丽的梅花想上去摘一枝下来,但是被看守梅花园的园丁发现了,小姑娘一害怕就从梅花树上掉下来摔断了大腿。结果,第二天像邵雍预测的一样,这件事情果真发生了。他就给自己的这种算命方法起了个名字叫“梅花易数”。
他有一次去乡下看朋友,路上就碰见一位妈妈带着一个五六岁的孩子也去乡下看亲戚。他就跟着母子俩一同走路,小孩子蹦蹦跳跳特别高兴,一走就走了两三里的路程。沿途他们路过了村庄,还看到了很多小亭子,还有路边开着的漂亮的花朵,邵雍就写了一首《山村咏怀》: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他在短短的四句诗中,依次嵌入了从“一”到“十”十个数字,巧妙地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田园风景。后来人们就把这种在诗里填入从一到十十个数字的数字诗叫作“十字令”,很多文人都写过这样风趣的十字令。因为邵雍这首朗朗上口,尤为出名,就被古代人当成了教小孩子学*数数、数字时候的启蒙诗。
留守山村的孩子们唱古诗
留守大山的孩子古诗
山里的孩子们唱的古诗
描写山村孩子的古诗
描写留守的古诗
留守儿童的说说
现代关于乡村孩子们的古诗
古诗新唱让孩子们感受音乐的
留守儿童的心声句子
描写留守儿童的句子
与留守儿童有关的古诗词
孩子们背的古诗
留守老人的孤独的句子
山村古诗山村咏杯山村是谁写的
孩子们的古诗句
描写留守老人的古诗句
留守老人孤独的古诗句
关爱留守儿童的句子
给留守儿童的祝福语
孩子们爬山的心情说说
孩子们的搞笑古诗
山村古诗的词
山村古诗的ppt
女孩子们的古诗
仿写乡村孩子们活泼可爱的古诗
关注留守儿童标语
关心留守儿童的语句
留守儿童父母的说说
秋天孩子们的古诗
关爱留守儿童的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