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树枝的古诗词

关于形容树枝的古诗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形容树枝的古诗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形容树枝的古诗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形容树枝的古诗词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k+) 语录(53) 说说(115) 名言(581) 诗词(8k+) 祝福(53) 心语(1)

  • 形容落叶后的树枝诗词

  • 落叶
  • 形容落叶后的树枝诗词

      秋天的最后一片落叶落下,将意味着秋季的迁移。如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形容落叶后的树枝诗词,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1.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2.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赞美落叶的诗句。

      3. 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唐子西语录

      4. 飒岸浮寒水,依阶拥夜虫。随风偏可羡,得到洛阳宫。

      5. 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题落叶。——司空曙

      6.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贾岛

      7.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8. 今朝君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风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韦应物五言《寄全椒山中道士》

      9.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地难为情。

      10.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贾岛

      11. 落叶不更息,断蓬无复归。飘飖终自异,邂逅暂相依。悄悄深夜语,悠悠寒月辉。谁云少年别,流泪各沾衣。——韩愈《落叶送陈羽》

      12.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13.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4.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刘彻

      15. 早秋惊叶落,飘零似客心。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孔德绍《落叶(一作孔绍安诗)》

      16.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赞美落叶的诗句。

      17.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

      18.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19.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 甫

      20.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欧阳修

      21. 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孔绍安《落叶》

      22. 陈绿向参差,初红已重叠。中庭初扫地,绕树三两叶。——王建《落叶》

      23. 西风扬子江边柳,落叶不如离思多。

      24. 雨打芭蕉云落叶,风吹杨柳花飞絮。

      25.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26. 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只应松自立,而不与君同。——修睦《落叶》

    [阅读全文]...

2022-06-29 06:16:22
  • 竹枝词九首古诗词

  • 竹枝词九首古诗词

      古诗原文

      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江上朱楼新雨晴,瀼西春水縠文生。

      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

      日出三竿春雾消,江头蜀客驻兰桡。

      凭寄狂夫书一纸,信在成都万里桥。

      *山花似雪开,家家春酒满银杯。

      昭君坊中多女伴,永安宫外踏青来。

      城西门前滟滪堆,年年波浪不能摧。

      懊恼人心不如石,少时东去复西来。

      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地起波澜。

      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最高枝。

      个里愁人肠自断,由来不是此声悲。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

      诗文赏析

      这组诗写于公元822年(唐穆宗长庆二年)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刘禹锡非常喜爱这种民歌,他学*屈原作《九歌》的精神,采用了当地民歌的曲谱,制成新的《竹枝词九首》,描写当地山水风俗和男女爱情,富于生活气息。体裁和七言绝句一样。但在写作上,多用白描手法,少用典故,语言清新活泼,生动流畅,民歌气息浓厚。

      《竹枝词》原名“竹枝”“竹枝歌”“竹枝曲”,本是乐府《*代曲》名。最早为巴人口头传唱的民歌。人民边舞边唱,用鼓和短笛伴奏。赛歌时,谁唱得最多,谁就是优胜者。据史*载,早在战国时期,楚国荆湘一带就有“下里”和“巴人”的流行歌曲,“下里”是楚歌,“巴人”是巴歌,楚歌带有巴风,巴歌带有楚风,二者相互渗透,互相融合。

      这组民歌体诗共九首,其中有的.是反映爱情生活的,有的是描写夔州一带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的,语言明快浅*,清新流丽,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有人认为,这写作品是词作,这九首词是一个词文化的开端,用朴实的语言开始写意中国的文化。

    [阅读全文]...

2022-01-01 17:29:14
  • 树枝缠绕的诗句-形容树枝的诗词

  •   形容树枝的诗词?

      描写树木诗句:

      1、云锁嫩黄烟柳细,风吹红蒂雪梅残。——五代:阎选《八拍蛮·云锁嫩黄烟柳细》译文:烟雾笼罩着树林,柳树垂着嫩黄的细枝;春风吹起花朵的根蒂,连红梅也在不断凋零。

      2、野渡舟横,杨柳绿阴浓。——宋代:谢逸《江神子·杏花村馆酒旗风》译文:野外渡舟横在江上,杨柳绿油油的,浓浓的春的味道。

      3、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宋代:杨万里《新柳》译文:百尺长的柳条轻拂过闪耀着银光的水塘,柳色尚且还不是深青的,只是浅浅的黄。

      4、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唐代:韦应物《东郊》译文:嫩绿的杨柳伴随着春风荡漾,苍翠的山峰淡化了我的思虑。

      5、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唐代:刘方*《代春怨》译文:一阵东风从小院里吹过;千万条柳枝便如同千万缕离情,一条一缕都向西指;那迢迢的西陲啊,正是爱人守戍的地方。译文:城市中华屋高楼林立,寒冬腊月里树木苍苍。7、杨柳千条拂面丝,绿烟金穗不胜吹。——唐代:温庭筠《题柳》译文:绿烟:指杨柳繁茂如烟的枝条。金穗:金色的嫩枝。吹:一本作“移”。8、东风吹柳日初长,雨余芳草斜阳。——宋代:秦观《画堂春·春情》译文:东风吹柳的烂漫时节,白昼逐渐加长,外面刚刚下完小雨,芳草在斜阳下闪着流光。杏花被东风吹散,四处飘荡,掉在屋梁的燕巢上,燕巢也芳香。年轻女子躺罗帐,醒来发现坏了红妆。9、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代: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译文: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10、碧湖湖上柳阴阴,人影澄波浸,常记年时欢花饮。——元代:杨果《小桃红·碧湖湖上柳阴阴》译文:碧绿的湖面上笼罩着柳荫,人的倒影在明净的水波中映浸。经常浮现在记忆里的是年时节下花前的畅饮。11、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宋代:杨万里《小池》译文: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荫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12、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两汉:佚名《青青河畔草》译文:河边的草地草儿青绿一片,园中茂盛的柳树郁郁葱葱。13、柳叶随歌皱,梨花与泪倾。——宋代:黄庭坚《南歌子·槐绿低窗暗》译文:只见她柳眉伴着离歌紧皱,梨花面容有泪流倾。14、为*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唐代:白居易《青门柳》译文:附*的关卡周围也全是送别的人,每个人都折柳来送离别的友人。15、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唐代:李商隐《夕阳楼》译文:人的一生总是非常多的波折,花明柳暗之事让人兴起无限愁绪,就像尽力登上很高的城楼才发现更高的楼还在前方。

    [阅读全文]...

2021-12-09 10:31:02
  • 描写荔枝的古诗词句

  •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苏轼《惠州一绝》

    锦江*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张籍《成都曲》

    *荔枝红,万家烟雨中。——李师中《菩萨蛮·子规啼破城楼月》

    世间珍果更无加,玉雪肌肤罩绛纱。——丘浚《咏荔枝》

    唤起封姨清晚景,更将荔子荐新圆。——张孝祥《浣溪沙·中秋坐上十八客》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 苏轼《食荔枝》

    五岭麦秋残,荔子初丹。 —— 欧阳修《浪淘沙》

    荔枝新熟鸡冠色,烧酒初开琥珀香。 —— 白居易《荔枝楼对酒》

    自擘轻红香满手 —— 李纲《减字木兰花(荔枝二首)》

     

    [阅读全文]...

2022-05-23 17:28:43
  • 描写柳树的古诗词_古诗词

  • 柳树
  • 古代的诗人寥若晨星,古代的绝句古诗如汪洋大海。这些经典,永久流传,启迪我们的前先之路。好句摘抄网为您收集《描写柳树的古诗词》,推荐这些经典的古诗绝句。

    东城

    赵孟

    野店桃花红粉姿,陌头杨柳绿烟丝。

    不因送客东城去,过却春光总不知。

    官桥柳色

    朱栴

    桥北桥南千百树,绿烟金穗映清流。

    青闺娟眼窥人过,翠染柔丝带雨稠。

    没幸章台成别恨,有情灞岸管离愁。

    塞垣多少思归客,留着长条赠远游。

    题柳

    温庭筠

    杨柳千条拂面丝,绿烟金穗不胜吹。

    香随静婉歌尘起,影伴娇娆舞袖垂。

    羌管一声何处曲,流莺百啭最高枝。

    千门九陌花如雪,飞过宫墙两自知。

    蝶恋花·送春

    刘铉

    人自怜春春未去。萱草石榴,也解留春住。

    只道送春无送处。山花落得红成路。

    高处莺啼低蝶舞。何况日长,燕子能言语。

    会与光阴相客主。晴云又卷西边雨。

    冬柳

    陆龟蒙

    柳汀斜对野人窗,零落衰条傍晓江。

    正是霜风飘断处,寒鸥惊起一双双。

    临江仙·寒柳

    陈维崧

    自别西风憔悴甚,冻云流水*桥。

    并无黄叶伴飘飘。

    乱鸦三四点,愁坐话无憀。

    云压西村茅舍重,怕他榾柮同烧。

    好留蛮样到春宵。

    三眠明岁事,重斗小楼腰。

    柳枝词

    郑文宝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浣溪沙·绿柳藏乌静掩关

    晏几道

    绿柳藏乌静掩关。鸭炉香细琐窗闲。

    那回分袂月初残。惜别漫成良夜醉,

    解愁时有翠笺还。欲寻双叶寄情难。

    边城思

    何逊

    柳黄未吐叶,水绿半含苔。

    春色边城动,客思故乡来。

    醉桃源·柳

    翁元龙

    千丝风雨万丝晴。年年长短亭。

    [阅读全文]...

2022-07-29 04:47:23
  • 《潇湘神·*枝》古诗词鉴赏

  • 《潇湘神·*枝》古诗词鉴赏

      《潇湘神·*枝》

      唐代:刘禹锡

      *枝,*枝,泪痕点点寄相思。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潇湘神·*枝》译文

      *枝啊*枝,泪痕点点寄托着相思。楚地的游子啊若想听听瑶瑟的幽怨,在这潇水湘江之上当着夜深月明之时。

      《潇湘神·*枝》注释

      潇湘神:词牌名,一名《潇湘曲》。此词作于朗州(今湖南省常德市)时期,诗中所及山水和故事皆在湘沅间。潇湘:湖南西南部潇水、湘水。

      *:即湘妃竹。相传舜崩苍梧,娥皇、女英二妃追至,哭啼极哀,泪染于竹,斑斑如泪痕,故谓“*”。

      泪痕点点寄相思:《述异记》载,“舜南巡,葬于苍梧。尧二女娥皇、女英泪下沾竹,文悉为之斑。”

      楚客:本指屈原,此处为作者自况。作此词时刘禹锡正值贬官朗州(治所在今湖南常德)。

      瑶瑟:以美玉妆饰成的瑟。古代之管弦乐器。

      潇湘:潇水在今湖南零陵县西北合于湘水,称潇湘。

      《潇湘神·*枝》赏析

      《潇湘神》,一名《潇湘曲》。刘禹锡贬官朗州(今潮南常德)后,依当地的迎神曲之声制词,写了二首,创此词调,此为其中的第二首。潇湘,潇水流至湖南零陵县西与湘水合流,世称“潇湘”。潇湘神,即湘妃。指舜帝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博物志》记载,舜帝南巡,死于苍梧,葬于九嶷,他的爱妃娥皇、女英闻讯后赶至湘水边,哭泣悲甚,其泪挥洒在湘竹上,留下斑斑泪痕,遂成*,她们也就自投于湘水,成为湘水女神,亦称“湘灵”。刘禹锡这首词,便是题咏湘妃故事的。

      “*枝,*枝,泪痕点点寄相思。”开头两个叠句,一方面是利用两组相同的音调组成滚珠流水般的节奏,以加强哀怨的气氛;一方面是反复强调*枝这一具体事物,以唤起并加深人们对有关传统故事的印象。词人在这重叠深沉的哀叹中,实际上也融进了自己被贬谪的怨愤痛苦之情,从竹上的斑点,写到人物的泪痕,又从人物的泪痕写到两地相思,层层深入,一气流贯。在词人的笔下,*成为多情相思的象征,是一种隽永幽雅的意象,而不再是普通的自然景物。

      “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楚客,本指屈原。刘禹锡当时正贬官在朗州,与屈原流放湘西相似,所以这里的“楚客”实是作者以屈原自喻,将湘妃、屈原和自己的哀怨,联系在一起。这里的“瑶瑟”,乃瑟的美称,在作者的想象中,湘灵鼓瑟必然极为哀怨,所以说“瑶瑟怨”。当夜深人静、明月高照之时,楚客徘徊于潇湘之滨,在伴和着潺潺湘水的悠扬琴韵中,细细领略其中滋味,此之谓以环境烘托心情。词中创造了一个凄清空漾的境界,更适于传达出词人哀怨深婉的情思,作者和湘灵的怨愤之情融合了,历史传说与现实生活融合了,作者的.主观感情与客观景物也融合了,情致悠然不尽,辞止而意无穷。

      全词虽为祭祀潇湘神而作,但却借古代神话湘妃的故事,抒发自己政治受挫和无辜被贬谪的怨愤。作者运用比兴的艺术手法,描绘了一个真实与虚幻结合的艺术境界,将远古的传说、战国时代逐臣的哀怨和自己被贬湘地的情思交织起来,融化为一体,赋予这首小词以深邃的政治内涵,显示出真与幻的交织和结合,以环境烘托其哀怨之情,虽似随口吟成,而意境幽远,语言流丽,留给读者无穷回味和遐想的余地。

      《潇湘神·*枝》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作者贬官朗州期间(朗州治所在今湖南常德)所作,通过咏湘妃的哀怨而抒发了自己被贬的内心的凄苦。

      《潇湘神·*枝》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阅读全文]...

2022-01-12 23:26:10
  • 描写柳树的优美古诗词

  • 柳树,优美
  • 描写柳树的优美古诗词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描写柳树的.优美古诗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王之涣【送别】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2、裴说【柳】

      高拂危楼低拂尘,灞桥攀折一何频。思量却是无情树,不解迎人只送人。

      3、柳氏【答韩翃】

      杨柳枝,芳菲节,可恨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

      4、岑参【送怀州吴别驾】

      灞上柳枝黄,垆头酒正香。春流饮去马,暮雨湿行装。

      驿路通函谷,州城接太行。覃怀人总喜,别驾得王祥。

      5、戴叔伦【堤上柳】

      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行人攀折处,闺妾断肠时。

      6、刘禹锡【别苏州二首】

      流水阊门外,秋风吹柳条。从来送客处,今日自魂销。

      7、戎昱【征人归乡】

      三月江城柳絮飞,五年游客送人归。故将别泪和乡泪,今日阑干湿汝衣。

      8、杨巨源【赋得灞岸柳留辞郑员外】

      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好风倘借低枝便,莫遣青丝扫路尘。

      9、刘禹锡【杨柳枝】

      春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

      10、张籍【忆远】

      行人犹未有归期,万里初程日暮时。唯爱门前双柳树,枝枝叶叶不相离。

      11、白居易【杨柳枝词八首】

      人言柳叶似愁眉,更有愁肠似柳丝。柳丝挽断肠牵断,彼此应无续得期。

      12、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

      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13、杜牧【柳长句】

      日落水流西复东,春光不尽柳何穷。巫娥庙里低含雨,宋玉宅前斜带风。

      不嫌榆荚共争翠,深与桃花相映红。灞上汉南千万树,几人游宦别离中。

      14、白居易【三月二十八日赠周判官】

      一春惆怅残三日,醉问周郎忆得无。柳絮送人莺劝酒,去年今日别东都。

      15、孟郊【南浦篇】

      南浦桃花亚水红,水边柳絮由春风。鸟鸣喈喈烟蒙蒙,

      自从远送对悲翁。此翁已与少年别,唯忆深山深谷中。

      16、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7、雍陶【题情尽桥】

      从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名为情尽桥。自此改名为折柳,任他离恨一条条。

      18、许浑【重别(时诸妓同饯)】

      泪沿红粉湿罗巾,重系兰舟劝酒频。留却一枝河畔柳,明朝犹有远行人。

      19、李商隐【关门柳】

      永定河边一行柳,依依长发故年春。东来西去人情薄,不为清阴减路尘。

      20、沈彬【都门送别】

      岸柳萧疏野荻秋,都门行客莫回头。一条灞水清如剑,不为离人割断愁。

      21、李白《忆秦娥》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22、杨巨源《赋得灞岸柳留别郑员外》

      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好风傥借低枝便,莫遣青丝扫路尘。

    [阅读全文]...

2022-06-19 02:19:14
  • 顾城《树枝的疏忽》

  • 顾城
  • 顾城《树枝的疏忽》

      顾城总是给予我们这样的一种感觉,那就是他活在自己一个人的城堡里。所以他浪漫又决然。而他的作品也备受人们的关注和喜爱。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顾城《树枝的疏忽》,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

      我喜古诗,不因文学史,不因人们的仰望,而在它的美丽,文字清简明润,如玉如天,在于它显示出的*哲思,那一无言就在眼前,若张九龄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诗如禅,如顿悟——骤然风动云散,黑暗退隐,你看见万物万象,明媚自如。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气象柔和空阔;红豆生于南国,红豆生出南国,色空互化,得真意而得光明。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诗人相合于无形的造物本身,望树望山望月望水,凝望中自身也在幻化。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意味尽在神会,恰如释迦拿起一枝花而微笑。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诗人在一片化境中,有时更愿意回味为人的经验——“今夜谁家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这种解脱没有一丝对人世的轻蔑,反而更亲*了生活本身,似乎也传达出了释迦何以与人说法的秘密。

      当然唐宋诗词并非一片静水,其中也有直流千尺,烽火三月,胡天飞雪的动荡,也有举杯邀月,分麾下炙,西窗剪烛的风情,也有凄凄惨惨戚戚的悲哀,或衢州人食人的大呼,但在这一切之中,你都可以感到那个明丽生动的主线,那个依据,就像播下万壑水声的无声冰雪。多姿多态的希腊神像也曾透出同一寂静。

      生逢末世的李煜,似同中古诗人相悖,虽也知佛,更多却在女子中间,只是受了惊吓,才退进自己明艳的梦里。这种方式多少有点天真烂漫,他不作如是达观,涂抺*在眼前的生死,反而移情于梦,做了一个“流水落花”之后的——“天上人间”。

      这种任性,李煜死后,便失了踪影。至*代,诗的无言索性成了多言怪异的趣话,长篇小品,瀚瀚可观,实际上却是回到无可奈何的感喟中去了。这种情境一直延续到《红楼梦》的出现。

      *有两次人间天国,陶渊明做了个人物模糊的桃花源,另一次是曹雪芹做的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大观园洞开一扇,就补足了*代诗中的无灵缺欠,人们才知道,那无处不在的春江明月,已化作清洁的女儿世界了。

      我看见月亮又落进盆里了,就小心地端进屋子,结果月亮没有了,换成了灯。我试了很多很多次,终于感到了厌倦,不是对失去,而是对获得。这时心里倒常常出现了月亮。

      从来就不乏奔月、盗火的人,说明有一个一直的黑暗——恰如“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恰如飞蛾扑火,他们的感人不是因为他们的成功,而是因为他们绝望努力的本身成为一个瞬间的永恒光明。

      希腊有一个寓言,说一个男孩爱上了自己的影子,最后变成了水仙花。面对*悠远的诗境,我看不见时间、评注、那么多黯淡繁琐的生活,只看见那片光自在圆满。

      我唯一的所得是静静看着,而不去捕捞它们。

      树枝因疏忽

      使我得见月

      而月不见我

      亦不见树枝

      扩展:《树枝的疏忽》读书笔记

      我喜欢顾城,不仅仅因为他的传奇人生,更因为他在*文学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他早期的`诗歌有孩子般的纯稚风格、梦幻情绪,用直觉和印象式的语句来咏唱童话般的少年生活,使其成为“朦胧诗”的主要代表人物。其《一代人》中的一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成为*新诗的经典名句。后期隐居激流岛,1993年10月8日在其新西兰寓所因婚变杀死妻子谢烨后自杀,一颗文学巨星就这样陨落了。

      今天,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拜读顾城的《树枝的疏忽》,读着读着,我的眼眶不觉湿润了,就像诗人北岛的诗歌和散文让人着迷一样,顾城的散文也有着不同于任何作家的令人惊艳的魅力。在这篇短小精悍的散文中,作者对*古典诗词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述,感触颇深,“诗如禅,如顿悟”。 他既写了“唐宋诗词中的一片静水”,也写了其中“直流千尺,烽火三月,胡天飞雪的动荡”。在他的笔下,唐宋诗词就如“多姿多态的希腊神像也曾透出同一寂静”,无怪乎我们百读不厌,流连于唐宋诗词“沉醉不知归路”。

      面对生逢末世的南唐君主李煜,我们多会褒贬不一,常作为茶余饭后的笑料,为他的“女儿性”,为他的“不君主样”。 顾城对他的生活方式评价一语中的:“这种方式多少有点天真烂漫,移情于梦,做了一个‘流水落花’之后的‘天上人间’。”不管怎么说,李煜在*诗词史上仍然留下了多彩的一笔,不管这一笔描绘出的颜色如何。

      此时,作者话锋一转,又有南唐诗人李煜想到了晋代的陶渊明和清朝的曹雪芹:“*有两次人间天国,陶渊明做了个人物模糊的桃花源,曹雪芹做了个《红楼梦》中的大观园。”

      但在作者眼里,追求光明的人随处可见:“从来就不乏奔月、盗火的人,因为它们绝望努力的本身成为一个瞬间的永恒光明。”作者仍然在为光明而歌,为自由而歌。

      我们为顾城对*文学史的贡献而拍手叫绝!

      对于顾城的为人处事,我真的不想多说,也许正如大多数人所说,顾城真的就是这样给人一种“活在自己一个人的城堡里”的感觉。不过,真的,对于我们,顾城已经成了一段永远的回忆,一段永远的神话……我常常自问:“如果顾城还活着,那会是什么样子呢?”

    [阅读全文]...

2022-07-20 05:31:56
  • 有关植树节的古诗词

  • 植树节
  •   3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中山先生生前十分重视林业建设。1914年11月颁布了我国*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1915年7月,*又规定将每年“清明”定为植树节。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有关植树节的古,快看看有哪些。

      《绝句漫兴》

      唐·

      手种桃李非无主,野老墙低还似家。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老杜写诗有时会用极可爱的口吻。那院子里的桃树呀、李树呀,是我亲手种的,不是没有主人;我家的院墙很低,但好歹还算是个家。杜甫这话,好像是在警告春风,桃树、李树是我的,你不能欺负,我家的墙固然低,也算是个家,你不能随便翻墙过来。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可是春风偏偏作恶,不识趣,翻过墙来,把好几枝桃花、李花给吹折了。那诗人心里得有多惋惜,多烦恼!你看这诗,多有味道,多鲜活。

      《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

      宋·欧阳修

      *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欧阳修曾任扬州知州,在*山堂前种下杨柳,不到一年,便离开扬州,移任颍州。杨柳本是无情之物,但由于是词人亲手栽种,故而对*山堂前的杨柳饱含感情,枝枝叶叶牵系着词人的内心,故而问道:“别来几度春风。”作者通过对杨柳之深情,写出了对扬州,对故人的深情。

      《·带湖新居将成》

      宋·辛弃疾

      三径初成,鹤怨猿惊,稼轩未来。甚云山自许,*生意气;衣冠人笑,抵死尘埃。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秋江上,看惊弦雁避,骇浪船回。

      东冈更葺茅斋。好都把轩窗临水开。要小舟行钓,先应种柳;疏篱护竹,莫碍观梅。秋菊堪餐,春兰可佩,留待先生手自栽。沉吟久,怕君恩未许,此意徘徊。

      作者在下阕规划新居,打算在湖边种上柳树,好用小船垂钓;在用篱笆护住竹子,还要留一些空隙,以便观赏梅花。可见,词人颇有审美眼光。

      《恭诵左公西行甘棠》

      清· 杨昌浚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

      1876年,在左宗棠的率领下,湘军进入新疆。后来,清军连战连捷,收复新疆。左宗棠收复新疆后,命各地官员在天山南路大道两旁种了几十万株杨柳,当时称为“左公柳”。“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这两句既写得壮观,还饱含着浓烈的爱国主义热情,传诵一时。

    [有关植树节的词]

    [阅读全文]...

2022-06-03 00:54:28
  • 《新添声杨柳枝》古诗词

  • 《新添声杨柳枝》古诗词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添声杨柳枝》古诗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原文

      一尺深红胜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

      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译文翻译

      一袭深红色的长裙日子久了便蒙上了淡电影,自古以来旧的东西就比不得新的东西讨人喜欢。

      你我原本应该像合欢核桃一样坚贞不移,哪里想到你的心里原来已经有了别人,让我对你终究有了恨意。(其一)

      深夜里点亮烛火深深的嘱咐你,此去路途遥远不要忘了归期。

      小巧精致的骰子上嵌入那意喻相思的红豆,相思入骨你是否知道?

      注释解释

      一尺深红:即一块深红色丝绸布。古代妇人之饰;或即女子结婚时盖头的红巾,称“盖头”。曲尘:酒曲上所生菌,因色微黄如尘,亦用以指淡电影。此处意谓,红绸布蒙上了尘土,呈现出酒曲那样的暗电影。

      合欢桃核:是夫妇好合恩爱的象征物。桃核,桃为心形,核同合音,可以像喻两心永远相合。

      里许:里面,里头。许,语助词。元来:即“原来”。人:取“仁”的谐音。

      深烛:音谐深嘱,此处用的是谐音双关的修辞手法,写女子“深嘱”情郎。伊:人称代词,“你”。

      长行:长行局,古代的一种博戏,盛行于唐。这里用此博戏的名称双关长途旅行。围棋:中国传统棋种。变化极复杂,棋理极深奥;高手对弈,一局棋常需数个时辰,甚至数日方可分出胜负。此处用“围棋”与“违期”的谐音,劝“郎”莫要误了归期。

      玲珑:精巧貌。骰(tóu)子:博具,相传为三国曹植创制,初为玉制,后演变为骨制,因其点着色,又称色子;为小立方体块状,六个面上分别刻有从一到六不同数目的圆点,其中一、四点数着红色,其余点数皆着黑色。这骰子上的红点,即被喻为相思的红豆。

      “入骨”句:用骨制的骰子上的红点深入骨内,来隐喻入骨的相思。“入骨”是双关隐语。

      诗文赏析

      其一

      “一尺深红蒙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首二句,感物起兴。眼见一块原来是极鲜亮的红丝绸,却因蒙上了灰尘,颜色变得暗淡了,旧如“曲尘”,而这“一尺深红”的丝绸,好像不是一般的.妇人之饰,很可能它就是女子新婚时用过的方幅红绸“盖头”。这“一尺深红”,应是女子眼中的不寻常之物,她一直把那约一尺宽的红绸作为自己婚姻的象征,看到红绸,就引起对幸福的憧憬。可如今,眼前的红绸却已经蒙上尘土,还有了不少“曲尘”似的霉斑。睹物思人,不由感慨万端。唉,还是俗话说得对,物品天生的都是旧不如新。然而,就爱情而言,则不能“喜新厌旧”,而应是“日久长新”才好,否则情不专而怨恨必生。窦玄妻《古怨歌》云:“衣不如新,人不如故。”诗人这里正是以“衣不如新”反衬“人不如故”。看来是丈夫又有了新欢,才引起女主人公幽怨的情思。这二句运用了比喻,虽然手法委宛,语言却很直白,就意蕴而论,显然缺乏含蓄之美感。

      “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这二句,仍然运用了比喻,抒发被弃女子的“恨”意。“合欢桃核”,本来那是夫妇好合恩爱的象征物,旧日婚俗在“新人”家中,也常常摆放枣、栗子、桂枝、桃核等果物,预示喜兆。想当初,女主人公在与丈夫两情欢娱的时候,她是那样相信她们用桃核来表示的永远好合的誓言,现在明白,原来那“合欢桃核”里面,已经有了另外一个“人”了。“人”是“仁”的谐音,说“合欢桃核”另有“人”,就是说她的丈夫内心里另有新欢的“人”了。所以,这是借鉴了民歌中常用的谐音双关的手法写桃核内有“仁”以隐喻合欢之人心中原来别有“人”,富有民间的生活气息。既然对方心中已有他人,故第二句曰“旧物不如新”;虽前有“合欢桃核”之约,然“终堪恨”也。这就既巧妙地讽刺了爱情上的喜新厌旧者,又曲折地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对所爱者的执着追求,那“恨”字流露出一种难言的幽恨之情。面对负心人,诗人委婉地提出自己的劝戒,言有尽而意无穷,反映了甜蜜爱情生活中的另一个侧面。

      这首词,在艺术方面,采用比兴、暗示、谐音双关的手法,加强了抒情效果。但从词的整体意境看,仍然是“意伤于太尽”(张戒《岁寒堂诗话》),缺乏余韵远致。像“天生旧物不如新”、“里许元来别有人”这样的内心触悟,也过于直浅了些。

      其二

      此篇是以女子口吻,抒写她对情郎的眷恋。首起二句,是叮嘱之辞。“井底点灯深烛伊”,这“井底点灯”四字,谓在井底点上灯。何以偏在井底点灯呢?原来这井底之灯,必是深处之烛。而“深烛”,隐喻“深嘱”。“伊”是人称代词,在此代“你”。“深烛伊”也就是“非常诚恳地嘱咐你。”显然,是作者刻意运用谐音双关的手法叙事。因而使词意隐晦了。

      既云“深嘱”,嘱咐些什么呢?即次句“共郎长行莫围棋”。共,介词,犹同;跟。“共郎”二字,明示女主人公正与郎相聚。而紧跟“长行”二字,又暗示着这是离别的时刻。所以她才对他叮嘱再三、情意绵绵。此“长行”与“围棋”,又作谐音双关。长行,是一种博戏的名称。据唐人笔记记载,用掷骰子来博“长行局”,因简单易行,唐人“颇或耽玩,至有废庆吊、忘寝休、辍饮食者”(《唐国史补》卷下),是一种低俗的赌博。而“围棋”,是中国传统的棋艺,棋理高深,可谓文人雅士的游戏。可她为什么“深嘱”将要出门的丈夫,让他记住:我可以与你玩长行,但不同你下围棋呢?原来,她的这番叮嘱中另有深意。她是用“长行”这种博戏的名称来双关“长途旅行”,又用“围棋”来双关“违误归期”。她这是告诉丈夫“远行一定不要误了归期”!在生活中,人们要把某件事情告诉对方,却又不便于明白说出,往往会用这种谐音双关的方式来暗示。这里的“长行”、“围棋”,也是女主人公将她深隐的心曲,婉转托出;虽然可见女子的柔情蜜意,但由于其中的隐语,过于隐晦。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这后两句从“长行”引出“骰子”,说那种制造精巧的骰子上的颗颗红点,有如最为相思的红豆,而且深入骨中,表达着我对你深入骨髓的相思,你知道吗?这样一来,自然又深化了第二句深嘱“长行莫围棋”的用意,原来她“共郎长行”,也是有意要用“长行”这种博戏所用的“骰子”来提醒丈夫:当你玩“长行”使用骰子时,知不知道,那骰子上的红点,颗颗都是入骨的红豆,代表着我对你的入骨相思?所以,你千万不要违误了归期。这一句,非常准确地表现出她对丈夫的惦念,对丈夫的那种难舍难离的强烈的爱!“入骨相思”,一语双关,其中缠绵之意,教人不由魂销。在章法上,则是对前二句“深嘱”早归“莫违期”的对应。诗中,女子“共郎长行”时“深嘱”于前,客子“违期”未归时又“入骨相思”于后,最后以“知不知”设问寄意的口吻轻轻将全诗兜住,然后再表现出这位多情的闺中人亟盼游子早归的焦虑心情。“知不知”三字,把女子离别之久、会合之难、相思之深之苦,乃至欲说无人都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可谓收得自然,余味不尽。而读者所感受到的正是女主人公内心深处诚挚而火热的爱情。有女钟情如此,令人读来倍觉感人。“入骨相思知不知”七个字,乃是全篇的点睛之笔!

      这首词最精粹之笔,在于后二句以相思子(红豆)为喻,寄托女子的挚爱深情。全词采用谐音双关的手法,虽有助于词境的深婉含蓄;但由于刻意为之,便又流人“谜而不诗”(王夫之《古诗评选》)之地,缺乏“自然天成”之妙。

      此二诗写“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以讽喜新厌旧;写“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以骰子喻己相思之情,就既未见浓艳的辞藻,又未闻有些许脂粉气。其设想新奇,别开生面,在许多的爱情诗中,使人顿觉耳目一新。大量使用谐音双关修辞法,更使诗作独标一格,别有情致。人们表达爱的情感,力避直率明白,本尚朦胧含蓄(当然不是晦涩费解),而双关隐语的运用,却能使人透过字面的意思,通过那些音同或音*的“别字”,去细细品味那双关语中底层的无尽的意蕴。这些谐音词的寓意颇深,不可囫囵读之。它蕴含着诗人人为的特定含义和感*彩,能使语言在表达上更含蓄、婉转和饶有风趣。用于表达爱情,则言浅意深,更富有感染力。

      作者简介

      温庭筠(约812或说801、824)年—约866或说870、882年)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阅读全文]...

2022-02-26 04:28:04
形容树枝的古诗词 - 句子
形容树枝的古诗词 - 语录
形容树枝的古诗词 - 说说
形容树枝的古诗词 - 名言
形容树枝的古诗词 - 诗词
形容树枝的古诗词 - 祝福
形容树枝的古诗词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