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的芳草指

关于古诗中的芳草指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中的芳草指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中的芳草指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中的芳草指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19) 语录(1) 说说(17) 名言(937) 诗词(861) 祝福(7) 心语(142)

  • 关于芳草的诗句

  •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蝶恋花·春景》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登黄鹤楼》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

    好是风和日暖,输与莺莺燕燕。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朱淑真《谒金门·春半》

    满院落花春寂寂,断肠芳草碧。——韦庄《谒金门·空相忆》

    芳草丛生结缕,花艳艳,雨蒙蒙,晓庭中。——韦庄《定西番·芳草丛生结缕》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杜牧《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一曲将军何处笛,连云芳草日初斜。——杜牧《街西长句》

    东风吹柳日初长,雨余芳草斜阳。杏花零落燕泥香,睡损红妆。——秦观《画堂春·春情》

    落花天红雨纷纷,芳草地苍烟衮衮。——汤式《醉高歌带红绣鞋·客中题壁》

    春事阑珊芳草歇。客里风光,又过清明节。——苏轼《蝶恋花·春事阑珊芳草歇》

    皓月流春城,华露积芳草。——韦应物《月夜》

    洞庭芳草遍,楚客莫思归。——卢纶《春江夕望》

    暖风芳草竟芊绵,多病多愁负少年。——张泌《春日旅泊桂州》

    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温庭筠《菩萨蛮·宝函钿雀金鸂鶒》

    晨霞出没弄丹阙, 春雨依微自甘泉。春雨依微春尚早,长安贵游爱芳草。——韦应物《长安道》

    少结相思恨,佳期芳草前。——贾岛《送友人游塞》

    芳草连谿合,梨花映墅开。——李德裕《望伊川》

    长亭芳草路。寒食谁家墓。——刘辰翁《菩萨蛮·春日山行》

    离离芳草满吴宫,绿到台城旧苑东。——刘翰《石头城》

    芳草歇柔艳,白露催寒衣。——李白《秋夕旅怀》

    花榭香红烟景迷,满庭芳草绿萋萎,金铺闲掩绣帘低。——毛熙震《浣溪沙·花榭香红烟景迷》

    何芳草之早殀兮,微霜降而下戒。——屈原《九章》

    微霜降而下沦兮,悼芳草之先蘦。——屈原《远游》

    江上青山随意觅,人寂寂,落花芳草催寒食。——程垓《渔家傲·独木小舟烟雨湿》

    开尽春花芳草涧,遍通秋水月明泉。——李绅《杭州天竺、灵隐二寺顷岁亦布衣一游…追思为诗二首》

    芳草也知无玉辇,秋风秋雨满阶生。——王穉登《弘教寺三首·宣皇在日寺新成》

    春入西湖到处花,裙腰芳草抱山斜。——苏轼《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春入西湖到处花》

    怨魄未归芳草死,江头学种相思子。——温庭筠《锦城曲》

    春涨一篙添水面。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范成大《蝶恋花·春涨一篙添水面》

    细笼芳草踏青後,欲打梨花寒食时。——梅尧臣《次韵和永叔雨中寄原甫舍人》

    芳草长时寒食天,红墙低处见秋千。——张耒《二月词》

    冉冉年华吾自老。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辛弃疾《蝶恋花·月下醉书雨岩石浪》

    春来芳草踏成蹊,半是车轮半马蹄。——杨基《故山春日(四首)·春来芳草踏成蹊》

    烟软梨花,雨娇寒食,芳草催时节。——郑板桥《念奴娇·桃叶渡》

    梅花堪比雪,芳草不知秋。——戴叔伦《送李明府之任》

    离颜怨芳草,春思结垂杨。——李白《南阳送客》

    连天芳草雨漫漫,赢得鸥边野水宽。——葛天民《江上》

    萋萋芳草小楼西,云压雁声低。——刘基《眼儿媚·秋思》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牛希济《生查子·春山烟欲收》

    教人无处寄相思, 落花芳草过前期,没人知。——孙光宪《虞美人·红窗寂寂无人语》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孟浩然《留别王维》

    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韦庄《章台夜思》

    难禁三月好风光。满阶芳草绿,一片杏花香。——刘彤《临江仙·千里长安名利客》

    青镜流年看发变, 白云芳草与心违。——司空曙《酬李端校书见赠》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晏殊《玉楼春·绿杨芳草长亭路》

    淡淡遥山,萋萋芳草,隐隐残霞。——贯云石《蟾宫曲·送春》

    寂寞武陵源,细雨连芳草,都被他带将春去了。——贯云石《清江引·惜别其二》

    败垣芳草,空廊落叶,深砌苍苔。——徐再思《人月圆·甘露怀古》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阅读全文]...

2022-03-25 00:13:06
  • 芳草萋萋鹦鹉洲诗哪首古诗(黄鹤楼古诗赏析和诗意介绍)

  • 诗意
  • 说到武汉,就不能不提到黄鹤楼。相传黄鹤楼始建于三国,到唐代时已具规模,后来更屡遭战火销毁,数次重修重建,到如今更是有了“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

    而说到黄鹤楼,唐人崔颢写下的一首流传千古的《黄鹤楼》则必然无法绕过。

    崔颢生在盛唐,早年间的诗作浮艳轻薄,后来他漫游边塞,诗风也因此一改秾艳,而多了些许风骨。这首《黄鹤楼》据说便是他漫游到湖北武昌时所写。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诗开篇两联,便连用三个“黄鹤”,却非但不让人觉得重复,反而独具一种悠长韵味。颈联对仗工整,以一代风流名士祢(mi)衡的典故,抒发世事无常、物非人非的空茫之感。

    尾联则紧紧承接上文悲伤的基调,日暮时分,天色昏沉,江上烟波阵阵,诗人不由念起家乡,可他极目远望,乡关却无处目及。

    *对这首诗的评价极高,如严羽就曾在《沧浪诗话》中毫不吝惜地赞美道:“唐人七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而关于崔颢的这首《黄鹤楼》还有后续的故事。据说,大诗人李白一次来到黄鹤楼,他登临台阁之上,望着远方壮阔辽远的景致,不由得诗兴大发,正准备挥毫泼墨一首,却蓦然见到了崔颢新题的《黄鹤楼》诗。

    他不觉读了一遍又一遍,敬佩非常,不由得发出“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感慨,手中的笔再难落下。

    但李白毕竟是李白,他又岂会轻易服输,定是要比个高下的。离开黄鹤楼不久,他便模仿崔颢的笔调,写下了一首《鹦鹉洲》。

    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

    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

    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

    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

    然而他吟哦多遍,却始终觉得缺少新意,无法与崔颢抗衡。后来天宝年间,他在朝廷屡遭排挤,被玄宗赐金放还。离开长安后,他漫游金陵,突然触景生情,终于写下了一首震古烁今的名篇《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凤凰台位于金陵凤凰山,古人以凤凰为祥瑞,所以凤凰台实质上便是王朝兴盛的一种象征。而今“凤去台空”,六朝繁华不再,唯有江水永不停息地流淌。

    颔联,吴宫指的是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晋代则指东晋,衣冠指的是东晋文学家郭璞的衣冠冢。“埋幽径”、“成古丘”,诗人感慨昔日繁华的荒芜,过往风流的消逝。

    但诗人没有一意地沉浸在对历史的凭吊哀悼中,颈联他将目光再次投向风物自然。“三山”在金陵西南长江边上,三峰并列,在云雾中半隐半现;“二水”指白鹭洲将长江分割成两道。两句对仗工整,气势更是壮丽。

    尾联是诗歌主旨,诗人从“怀古”中回归现实,开始“伤今”。浮云寄寓深意,陆贾《新语·慎微篇》中说:“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浮云蔽日便是暗喻皇帝被奸邪臣子包围。一句“不见长安”,满含报国无门的沉痛。

    后世千百年来,关于这两首诗孰优孰劣的比较,从无确切定论,但主流的观点却有两种:一种即元朝诗论家方回《瀛奎律髓》所说的“格律气势,未易甲乙”,即两首诗不分高下;第二种则如清代学者沈德潜般对崔颢《黄鹤楼》倍加推崇,认为其“擅千古之奇”,李白的诗则无法比肩。

    而此外却还有一种观点,则是认为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后来居上,成就超越了《黄鹤楼》诗。

    持这种观点的一般认为:

    首先,《黄鹤楼》诗开风气之先,而《凤凰台》则仿效在后,所谓先来后到,《黄鹤楼》是有天然的优势。再者,仿效因为要受到诸多条条框框的束缚,一般是难出佳作的,而要后来居上,就更是难上加难。因着这种思维惯势,《凤凰台》某种程度上是被低估的。

    其次,从思想性、艺术性以及律诗规范上看,李白的诗都要更高一筹。

    思想性:两首诗都是怀古感怀之作,也都写到一个“愁”字,但同一个愁,意蕴却是截然不同。崔颢的《黄鹤楼》抒发的是浓重的乡愁,是借景来抒一己的情怀,格局较为狭窄;而李白的《凤凰台》,抒发的却是伤时忧国的感慨,在诗句中将国家兴亡、历史与现实紧密关联,思想上无疑更壮阔深远些。

    艺术性:诗贵其“简”,古人常认为字惟其少,意惟其多,这才有了所谓炼字炼句。开头同样是描写景物,抒发台去楼空、世事无常的感慨,崔颢用了四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而李白仅用了两句“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便已将语意概括清楚,不可谓不惜字如金。

    格律规范:作为*体诗,即律诗,格律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而崔诗前四句明显是古风句,没有格律可言,虽也可说是自然浑成,流水行云,但毕竟不及李诗的结构井然,独具一种气势。

    此外诗歌结尾两联,崔诗整个的情调显得*淡凄清,而李诗却以其雄健笔力,将前文中的悲凉气氛一洗而空,尾联即便是抒发郁愤忧虑之情,也仍然不堕气势。

    两首诗作为传唱千古的名作,后世的议论纷纷从不曾停息。

    那么如果由你来评判,你会觉得哪一首更胜一筹呢?

    [阅读全文]...

2022-02-07 01:26:46
  • 关于草的古诗中的佳句90句

  • 经典
  • 带有草的古诗名句

      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5.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

      6.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7.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陶渊明:《归园田居》)

      8.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韦应物:《滁州西涧》)

      9.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0.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阅读全文]...

2022-04-15 09:22:25
  • 十步芳草的名言故事

  • 故事,名言,语录
  •   十步芳草的.故事

      【成语故事】唐朝初年,唐太宗十分重视选拔人才,他吩咐右仆射封德彝推荐人才,封德彝没有完成使命。唐太宗教诲他: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关键看你能否发现他们,用人就要用他们的长处。封德彝点头称是,于是给唐太宗推荐了很大人才。

      【典故】十步之泽,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 汉·刘向《说苑·谈丛》夫十步之间,必有茂草;十室之邑,必有俊士。 汉·王符《潜夫论·实贡》

      【解释】芳草:香草。十步之内,就有芳香的花草。比喻处处都有人才。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处处都有人才

      【*义词】十步之内,必有芳草

      舍我其谁的典故

      【典故】如欲*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孟子·公孙丑下》

      【释义】舍:除了。除了我还有哪一个?形容人敢于担当,遇有该做的事,决不退让。

      【用法】作谓语、分句;形容人敢于担当

      【*义词】非我莫属、舍我复谁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孟子经常与学生们谈论一些治理国家的问题,他把儒家学说加以发挥,认为君主要仁爱,以仁治天下就像运转一个小泥丸一样容易。学生问他为什么有些不愉快,孟子回答:“如欲*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阅读全文]...

2021-12-20 06:52:47
  • 《眼儿媚·萋萋芳草小楼西》明代刘基书写秋天古诗集

  • 秋天
  • 《眼儿媚·萋萋芳草小楼西》明代刘基书写秋天古诗集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眼儿媚·萋萋芳草小楼西》明代刘基书写秋天古诗集,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眼儿媚·萋萋芳草小楼西】

      明代:刘基

      萋萋芳草小楼西,云压雁声低。两行疏柳,一丝残照,万点鸦栖。

      春山碧树秋重绿,人在武陵溪。无情明月,有情归梦,同到幽闺。

      【眼儿媚·萋萋芳草小楼西】译文

      小楼西边的原野一片葱茏,云朵低垂,飞雁哀鸣。夕阳映照着两行衰柳,万点栖鸦在柳丛。

      山上草木在秋风里仍带些绿意,远游的人却在外漂泊无依。明月清冷的光辉游子思乡的梦魂,一同来到那思妇的空闺。

      注释

      眼儿媚:词牌名,又名“秋波媚”、“小阑干”、“东风寒”等,双调,正体为四十八字,上片五句三*韵,下片五句两*韵。

      武陵溪:借陶渊明《桃花源记》武陵渔人进入桃花源事,借指爱人在远方。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归梦:指远游人惦念家里的魂梦。

      【眼儿媚·萋萋芳草小楼西】赏析

      上片在写法上很有层次,有远有*,有高有低,有动有静,有音响有色彩,可谓错落有致,疏密相间,虽全是对秋景的描画,但又句句抒情,情景交融,从而由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形象渲染了思妇的满怀愁绪,突出其盼望远游人归来的急切心情。“萋萋芳草小楼西,云压雁声低。”闺妇伫身楼头,望及的是楼西的芳草萋萋,仰看则见空中有低压的云层。前句表面在写草,实则写人,交代闺思地点是小楼西的同时也指明闺妇不是一般的.农妇,而是住在小楼上有身份人家的妇人,还以萋萋芳草形容思妇对远游人情思绵绵之况;后句则以幽咽悲切的征雁鸣叫声不时地传入闺妇耳中来增强了秋日画面的悲凉程度,渲染了思妇感伤的情怀。北雁南飞,使人想到一年一度秋风劲,雁去有时,人儿远去却无归期,思妇的伤悼之情自在不言之中。“两行疏柳,一丝残照,万点鸦栖”三句写衰柳依稀,一抹斜阳,万点昏鸦正飞向自己的栖息之处,一片萧瑟凄凉的景象。乌鸦倦飞后尚知归巢而人远游却不知归的鲜明对比使得让闺妇的愁肠百结而黯然销魂的怀念之情和孤独之感跃然纸上。

      下片直接刻画闺妇由盼到怨的心理活动。“春山碧树秋重绿,人在武陵溪。”思妇目睹萧瑟的秋景已令人悲生,况树又重绿,人仍不归,那绵绵情怀无法可已。接着的“无情明月,有情归梦,同到幽闺”三句是思妇想象之词,虚写之笔,让读者能轻易地想见一位翘首以待的思妇空伫楼头埋怨圆月的情景:虽然天边残照已消失,凉风袭人,但她空伫楼头仍不肯归,仰望明月,思绪飞越干山万水。对圆月,她发出了埋怨,说圆月无情地照耀着她和游人,却只顾自己团圆而不顾人的团圆。

      全词衬景如画,笔触精细,描摹生动,不写一些表面的情和景,而是着力地去写人物内心的动向,使得情感抒发委婉含蓄,温情脉脉,哀婉动人,闺妇的形象呼之欲出。

    [阅读全文]...

2022-02-18 17:32:17
  • 春游芳草地下一句是什么?

  • 春游
  •   “春游芳草地”出自宋代汪洙《神童诗》“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游芳草地”下一句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神童诗》

      汪洙〔宋代〕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

      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学问勤中得,萤窗万卷书;

      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

      自小多才学,*生志气高;

      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学乃身之宝,儒为*上珍;

      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

      莫道儒冠误,诗书不负人;

      达而相天下,穷则善其身。

      遗子满赢金,何如教一经;

      姓名书锦轴,朱紫佐朝廷。

      古有千文义,须知学后通;

      圣贤俱间出,以此发蒙童。

      神童衫子短.袖大惹春风;

      未去朝天子,先来谒相公。

      年纪虽然小,文章日渐多;

      待看十五六,一举便登科。

      大比因时举,乡书以类升;

      名题仙桂籍,天府快先登。

      喜中青钱选,才高压俊英;

      萤窗新脱迹,雁塔早题名。

      年小初登第,皇都得意回;

      禹门三级浪,*地一声雷。

      一举登科日,双亲未老时;

      锦衣归故里,端的是男儿。

      玉殿传金榜,君恩赐状头;

      英雄三百辈,附我步瀛洲。

      慷慨丈夫志,生当忠孝门;

      为官须作相,及第必争先。

      宫殿召绕耸,街衢竞物华;

      风云今际会,千古帝王家。

      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

      太*无以报,愿上万年书。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土脉阳和动,韶华满眼新;

      一支梅破腊,万象渐回春。

      柳色浸衣绿,桃花映酒红;

      长安游冶子,日日醉春风。

      淑景余三月,莺花已半稀;

      浴沂谁氏子,三叹咏而归。

      数点雨余雨,一番寒食寒;

      杜鹃花发处,血泪染成丹。

    [阅读全文]...

2022-04-05 07:18:02
  • 古诗中的月作文

  • 古诗中的月作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诗中的月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月亮是历代诗人写不完的永恒题材。像晋代:陶潜《归园田居》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唐代: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宋代: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虽然同是写月,但月在诗中的功能却迥然不同。月究竟有多少功能?在古诗词中大概有三种。

      一、表时间。《诗经君子于役》中写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归?这句诗的意思是丈夫被国君征去服役,将外出很久,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与他重聚。这里的不日不月意思是不可以用日月计算表时间长久。同样,陶潜的归园田居中有这样一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带月是披星戴月的意思,在这里指夜晚。

      二、月还有烘托气氛的功能。李煜的《相见欢》中月如钩两句写登楼所见的景色,抬头新月如钩,低头桐阴深锁,写景逼真而凄情尤甚。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酒家先写作者夜泊秦淮河时所见景色。即寒凉的秦淮河上弥漫着朦胧的水雾,清冷的月色笼罩着沙滩,景物显得凄迷而冷寂。诗人先把人带到一种特定的环境气氛中,给人以强烈的吸引和感染。同时,这暮色迷茫的.景物描写也映衬出了作者凄凉感伤的心境。

      三、月还有达意抒情的功能。借明月抒发感情是诗文中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段,但纵观千古,我最欣赏的还是李白对月的描写。月亮本是无情物,并不能表达任何感情,但李白却赋予明月以生命,使之人格化,把它看成富有同情心,善解人意,能传达友情的友好使者。如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写道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便是如此。看看天空上明月高悬,光照大地,你和我天南地北各居一方,不能见面,但都可以看见天上的明月,那我就把这一颗关注你的愁心寄给明月,让它时刻陪伴着你,随你直到偏僻的异乡。这里四处漫游的李白没有忘记贬谪途中的友人,借明月来表达自己对朋友的一颗诚挚之心,借明月来表达自己对友人的一种问候之情。李白在这首诗中,对月的构思新奇,对月形象的描写也非常美妙。难怪清代沈德潜在评论这两句诗时说:即将心寄明月,流影入君杯意,出以摇曳之笔,语意一新。这种浪漫主义创作方法,体现了李白诗歌清新、飘逸的风格特点。

    [阅读全文]...

2022-03-06 18:09:38
  • 古诗中的春

  • 古诗中的春

      在学*、工作乃至生活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中的春,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转眼间,严冬已逝,春姑娘悄悄地降临人间,带给人间温暖、诗意。春天,是美好的季节,是充满诗意的季节。春天,意味着生机勃勃的开始。自古以来,多少诗人喜爱春天,赞美春天,歌颂春天。春天,景色宜人,鸟语花香。走进这姹紫嫣红的古诗百花园,随意采撷几朵散发着诗意的芬芳的咏春诗,慢慢品读,细细感受,不知不觉间,已陶醉其中。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是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看啊,绿竹萧疏,掩映着几树桃花,树上的桃花竞相开放,一眼望去,如一片粉色的汪洋。一江凌波荡漾的春水,一群鸭子首先感到了暖意,争先恐后地跑到江水上,欢畅地游着。串串“嘎嘎嘎”的欢叫声在江的上空回荡……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在那清澈的湖水边,有几位婀娜多姿的姑娘,在专心地梳妆。那一头碧绿的秀发,修长地垂在胸前,清风荡漾,那一头秀发随风飘扬。那便是伫立在河边的杨柳。春风这位发型师技术多么精湛啊!那细细的柳叶,那曼长披拂的柳条,都是经过他的精心设计和裁剪的。他给大地裁制出了一朵朵鲜红嫩绿的花花草草,给大地换上了新装,带来了勃勃生机。诗人借助柳树歌颂春天,诗中洋溢着诗人对早春的喜爱和赞美。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诗人到朋友家里做客,远远的就看到了朋友家的'小园,一条绿色的小路弯弯着隐没在那道柴门后,初春的小草刚发嫩芽。抬眼望去,杏树的枝头,群花雀跃,你一朵我一堆的争着闹着,有的害羞,有的欢悦,也有慵懒的半开半闭的,一阵阵沁人心脾的香气从门缝里往外飘着,我不敢惊动这些春天的小精灵。

      漫步古詩百花園,徜徉在诗的海洋里。嗅着手中那幾朵散發著清香的詠春詩朵。仿佛已和春天有了亲密的约定!"

    [阅读全文]...

2022-01-23 19:06:37
古诗中的芳草指 - 句子
古诗中的芳草指 - 语录
古诗中的芳草指 - 说说
古诗中的芳草指 - 名言
古诗中的芳草指 - 诗词
古诗中的芳草指 - 祝福
古诗中的芳草指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