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芳草的七字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芳草的七字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芳草的七字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芳草的七字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蝶恋花·春景》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登黄鹤楼》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
好是风和日暖,输与莺莺燕燕。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朱淑真《谒金门·春半》
满院落花春寂寂,断肠芳草碧。——韦庄《谒金门·空相忆》
芳草丛生结缕,花艳艳,雨蒙蒙,晓庭中。——韦庄《定西番·芳草丛生结缕》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杜牧《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一曲将军何处笛,连云芳草日初斜。——杜牧《街西长句》
东风吹柳日初长,雨余芳草斜阳。杏花零落燕泥香,睡损红妆。——秦观《画堂春·春情》
落花天红雨纷纷,芳草地苍烟衮衮。——汤式《醉高歌带红绣鞋·客中题壁》
春事阑珊芳草歇。客里风光,又过清明节。——苏轼《蝶恋花·春事阑珊芳草歇》
皓月流春城,华露积芳草。——韦应物《月夜》
洞庭芳草遍,楚客莫思归。——卢纶《春江夕望》
暖风芳草竟芊绵,多病多愁负少年。——张泌《春日旅泊桂州》
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温庭筠《菩萨蛮·宝函钿雀金鸂鶒》
晨霞出没弄丹阙, 春雨依微自甘泉。春雨依微春尚早,长安贵游爱芳草。——韦应物《长安道》
少结相思恨,佳期芳草前。——贾岛《送友人游塞》
芳草连谿合,梨花映墅开。——李德裕《望伊川》
长亭芳草路。寒食谁家墓。——刘辰翁《菩萨蛮·春日山行》
离离芳草满吴宫,绿到台城旧苑东。——刘翰《石头城》
芳草歇柔艳,白露催寒衣。——李白《秋夕旅怀》
花榭香红烟景迷,满庭芳草绿萋萎,金铺闲掩绣帘低。——毛熙震《浣溪沙·花榭香红烟景迷》
何芳草之早殀兮,微霜降而下戒。——屈原《九章》
微霜降而下沦兮,悼芳草之先蘦。——屈原《远游》
江上青山随意觅,人寂寂,落花芳草催寒食。——程垓《渔家傲·独木小舟烟雨湿》
开尽春花芳草涧,遍通秋水月明泉。——李绅《杭州天竺、灵隐二寺顷岁亦布衣一游…追思为诗二首》
芳草也知无玉辇,秋风秋雨满阶生。——王穉登《弘教寺三首·宣皇在日寺新成》
春入西湖到处花,裙腰芳草抱山斜。——苏轼《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春入西湖到处花》
怨魄未归芳草死,江头学种相思子。——温庭筠《锦城曲》
春涨一篙添水面。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范成大《蝶恋花·春涨一篙添水面》
细笼芳草踏青後,欲打梨花寒食时。——梅尧臣《次韵和永叔雨中寄原甫舍人》
芳草长时寒食天,红墙低处见秋千。——张耒《二月词》
冉冉年华吾自老。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辛弃疾《蝶恋花·月下醉书雨岩石浪》
春来芳草踏成蹊,半是车轮半马蹄。——杨基《故山春日(四首)·春来芳草踏成蹊》
烟软梨花,雨娇寒食,芳草催时节。——郑板桥《念奴娇·桃叶渡》
梅花堪比雪,芳草不知秋。——戴叔伦《送李明府之任》
离颜怨芳草,春思结垂杨。——李白《南阳送客》
连天芳草雨漫漫,赢得鸥边野水宽。——葛天民《江上》
萋萋芳草小楼西,云压雁声低。——刘基《眼儿媚·秋思》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牛希济《生查子·春山烟欲收》
教人无处寄相思, 落花芳草过前期,没人知。——孙光宪《虞美人·红窗寂寂无人语》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孟浩然《留别王维》
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韦庄《章台夜思》
难禁三月好风光。满阶芳草绿,一片杏花香。——刘彤《临江仙·千里长安名利客》
青镜流年看发变, 白云芳草与心违。——司空曙《酬李端校书见赠》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晏殊《玉楼春·绿杨芳草长亭路》
淡淡遥山,萋萋芳草,隐隐残霞。——贯云石《蟾宫曲·送春》
寂寞武陵源,细雨连芳草,都被他带将春去了。——贯云石《清江引·惜别其二》
败垣芳草,空廊落叶,深砌苍苔。——徐再思《人月圆·甘露怀古》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说到武汉,就不能不提到黄鹤楼。相传黄鹤楼始建于三国,到唐代时已具规模,后来更屡遭战火销毁,数次重修重建,到如今更是有了“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
而说到黄鹤楼,唐人崔颢写下的一首流传千古的《黄鹤楼》则必然无法绕过。
崔颢生在盛唐,早年间的诗作浮艳轻薄,后来他漫游边塞,诗风也因此一改秾艳,而多了些许风骨。这首《黄鹤楼》据说便是他漫游到湖北武昌时所写。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诗开篇两联,便连用三个“黄鹤”,却非但不让人觉得重复,反而独具一种悠长韵味。颈联对仗工整,以一代风流名士祢(mi)衡的典故,抒发世事无常、物非人非的空茫之感。
尾联则紧紧承接上文悲伤的基调,日暮时分,天色昏沉,江上烟波阵阵,诗人不由念起家乡,可他极目远望,乡关却无处目及。
*对这首诗的评价极高,如严羽就曾在《沧浪诗话》中毫不吝惜地赞美道:“唐人七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而关于崔颢的这首《黄鹤楼》还有后续的故事。据说,大诗人李白一次来到黄鹤楼,他登临台阁之上,望着远方壮阔辽远的景致,不由得诗兴大发,正准备挥毫泼墨一首,却蓦然见到了崔颢新题的《黄鹤楼》诗。
他不觉读了一遍又一遍,敬佩非常,不由得发出“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感慨,手中的笔再难落下。
但李白毕竟是李白,他又岂会轻易服输,定是要比个高下的。离开黄鹤楼不久,他便模仿崔颢的笔调,写下了一首《鹦鹉洲》。
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
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
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
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
然而他吟哦多遍,却始终觉得缺少新意,无法与崔颢抗衡。后来天宝年间,他在朝廷屡遭排挤,被玄宗赐金放还。离开长安后,他漫游金陵,突然触景生情,终于写下了一首震古烁今的名篇《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凤凰台位于金陵凤凰山,古人以凤凰为祥瑞,所以凤凰台实质上便是王朝兴盛的一种象征。而今“凤去台空”,六朝繁华不再,唯有江水永不停息地流淌。
颔联,吴宫指的是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晋代则指东晋,衣冠指的是东晋文学家郭璞的衣冠冢。“埋幽径”、“成古丘”,诗人感慨昔日繁华的荒芜,过往风流的消逝。
但诗人没有一意地沉浸在对历史的凭吊哀悼中,颈联他将目光再次投向风物自然。“三山”在金陵西南长江边上,三峰并列,在云雾中半隐半现;“二水”指白鹭洲将长江分割成两道。两句对仗工整,气势更是壮丽。
尾联是诗歌主旨,诗人从“怀古”中回归现实,开始“伤今”。浮云寄寓深意,陆贾《新语·慎微篇》中说:“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浮云蔽日便是暗喻皇帝被奸邪臣子包围。一句“不见长安”,满含报国无门的沉痛。
后世千百年来,关于这两首诗孰优孰劣的比较,从无确切定论,但主流的观点却有两种:一种即元朝诗论家方回《瀛奎律髓》所说的“格律气势,未易甲乙”,即两首诗不分高下;第二种则如清代学者沈德潜般对崔颢《黄鹤楼》倍加推崇,认为其“擅千古之奇”,李白的诗则无法比肩。
而此外却还有一种观点,则是认为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后来居上,成就超越了《黄鹤楼》诗。
持这种观点的一般认为:
首先,《黄鹤楼》诗开风气之先,而《凤凰台》则仿效在后,所谓先来后到,《黄鹤楼》是有天然的优势。再者,仿效因为要受到诸多条条框框的束缚,一般是难出佳作的,而要后来居上,就更是难上加难。因着这种思维惯势,《凤凰台》某种程度上是被低估的。
其次,从思想性、艺术性以及律诗规范上看,李白的诗都要更高一筹。
思想性:两首诗都是怀古感怀之作,也都写到一个“愁”字,但同一个愁,意蕴却是截然不同。崔颢的《黄鹤楼》抒发的是浓重的乡愁,是借景来抒一己的情怀,格局较为狭窄;而李白的《凤凰台》,抒发的却是伤时忧国的感慨,在诗句中将国家兴亡、历史与现实紧密关联,思想上无疑更壮阔深远些。
艺术性:诗贵其“简”,古人常认为字惟其少,意惟其多,这才有了所谓炼字炼句。开头同样是描写景物,抒发台去楼空、世事无常的感慨,崔颢用了四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而李白仅用了两句“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便已将语意概括清楚,不可谓不惜字如金。
格律规范:作为*体诗,即律诗,格律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而崔诗前四句明显是古风句,没有格律可言,虽也可说是自然浑成,流水行云,但毕竟不及李诗的结构井然,独具一种气势。
此外诗歌结尾两联,崔诗整个的情调显得*淡凄清,而李诗却以其雄健笔力,将前文中的悲凉气氛一洗而空,尾联即便是抒发郁愤忧虑之情,也仍然不堕气势。
两首诗作为传唱千古的名作,后世的议论纷纷从不曾停息。
那么如果由你来评判,你会觉得哪一首更胜一筹呢?
《眼儿媚·萋萋芳草小楼西》明代刘基书写秋天古诗集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眼儿媚·萋萋芳草小楼西》明代刘基书写秋天古诗集,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眼儿媚·萋萋芳草小楼西】
明代:刘基
萋萋芳草小楼西,云压雁声低。两行疏柳,一丝残照,万点鸦栖。
春山碧树秋重绿,人在武陵溪。无情明月,有情归梦,同到幽闺。
【眼儿媚·萋萋芳草小楼西】译文
小楼西边的原野一片葱茏,云朵低垂,飞雁哀鸣。夕阳映照着两行衰柳,万点栖鸦在柳丛。
山上草木在秋风里仍带些绿意,远游的人却在外漂泊无依。明月清冷的光辉游子思乡的梦魂,一同来到那思妇的空闺。
注释
眼儿媚:词牌名,又名“秋波媚”、“小阑干”、“东风寒”等,双调,正体为四十八字,上片五句三*韵,下片五句两*韵。
武陵溪:借陶渊明《桃花源记》武陵渔人进入桃花源事,借指爱人在远方。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归梦:指远游人惦念家里的魂梦。
【眼儿媚·萋萋芳草小楼西】赏析
上片在写法上很有层次,有远有*,有高有低,有动有静,有音响有色彩,可谓错落有致,疏密相间,虽全是对秋景的描画,但又句句抒情,情景交融,从而由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形象渲染了思妇的满怀愁绪,突出其盼望远游人归来的急切心情。“萋萋芳草小楼西,云压雁声低。”闺妇伫身楼头,望及的是楼西的芳草萋萋,仰看则见空中有低压的云层。前句表面在写草,实则写人,交代闺思地点是小楼西的同时也指明闺妇不是一般的.农妇,而是住在小楼上有身份人家的妇人,还以萋萋芳草形容思妇对远游人情思绵绵之况;后句则以幽咽悲切的征雁鸣叫声不时地传入闺妇耳中来增强了秋日画面的悲凉程度,渲染了思妇感伤的情怀。北雁南飞,使人想到一年一度秋风劲,雁去有时,人儿远去却无归期,思妇的伤悼之情自在不言之中。“两行疏柳,一丝残照,万点鸦栖”三句写衰柳依稀,一抹斜阳,万点昏鸦正飞向自己的栖息之处,一片萧瑟凄凉的景象。乌鸦倦飞后尚知归巢而人远游却不知归的鲜明对比使得让闺妇的愁肠百结而黯然销魂的怀念之情和孤独之感跃然纸上。
下片直接刻画闺妇由盼到怨的心理活动。“春山碧树秋重绿,人在武陵溪。”思妇目睹萧瑟的秋景已令人悲生,况树又重绿,人仍不归,那绵绵情怀无法可已。接着的“无情明月,有情归梦,同到幽闺”三句是思妇想象之词,虚写之笔,让读者能轻易地想见一位翘首以待的思妇空伫楼头埋怨圆月的情景:虽然天边残照已消失,凉风袭人,但她空伫楼头仍不肯归,仰望明月,思绪飞越干山万水。对圆月,她发出了埋怨,说圆月无情地照耀着她和游人,却只顾自己团圆而不顾人的团圆。
全词衬景如画,笔触精细,描摹生动,不写一些表面的情和景,而是着力地去写人物内心的动向,使得情感抒发委婉含蓄,温情脉脉,哀婉动人,闺妇的形象呼之欲出。
芳草斜阳阅读理解附答案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生活中,我们很多时候都会有考试,接触到试题,借助试题可以更好地检查参考者的学*能力和其它能力。你知道什么样的试题才是好试题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芳草斜阳阅读理解附答案试题,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芳草斜阳
轮子
①那个时候天空很高远,洁净而澄碧。很空灵,就像划过了一声小鸟的脆啼。大地辽阔,一马*川,远方还悠远地传扬着牧马人的歌声。
②那年我顶多五岁,一个不知烦恼忧闷的年龄。然而,令母亲忧虑的是,我竟不会说话。我非常想开口,可是,总像有什么堵住嗓子,无法出声。在苍茫的草原上,我就像一粒小黑点,整天无忧无虑、无声无息地玩耍着。一天,在大人们赶着羊群出去后,我独自一人离开帐篷,沿着一条小溪不知不觉地走远了。
③那是一条精灵似的美丽溪流。溪水清洌,水草柔美,溪中砾石粒粒可数,草原上的神灵——金灿灿的太阳,在我的脑门上方宁静地照耀着。溪水流向何处?亮晶晶的波光诱惑着我走向远方,溪水里的五彩石、小虾米早已让我忘掉了一切。
④后来,走得倦了,我上了一个山岗。极目远眺,这才发现迷失了我的家园、我的兄长和亲爱的母亲。一阵忧急,我流下泪来,喉咙里发出了哭音。我开始往回走,可是,先前并不在意的溪涧岔道已经让我茫无头绪。
⑤走过了一个又一个山岗,翻过了一个又一个坡岭,徒劳的奔徙逐渐击溃了我的意志。那天特别漫长,中午时分,我在饥饿、惊吓与疲倦中睡着了,在一个小山岗上。
⑥黄昏时分,我醒了过来,触眼的是芳草青青,斜阳凄迷。眼看雾霭降临,我一阵心悸,不自禁地在草原上狂奔不止:妈妈,你在哪里?哭声穿透草原上空,我相信母亲定会听见儿子的呼唤。砾石啃咬着我的脚趾,草秸划破了我的脚掌,所有的疼痛并不能阻止我的奔走,即使绊倒在地摔得头破血流,也阻止不了我奔向母亲。
⑦眼看斜阳一点点地退隐,我心急如焚,却又手足无措。我孤零零地站在一个小小的山坡上,一如一棵孤立无助的小草。柔风吹拂着我,余晖吻着我的泪水。我双眼望着太阳消隐的方向,惊心动魄、凄厉地喊出了“妈——妈——”。
⑧许多年以后,这一惊世骇俗的呼喊仍会穿透时空而来,让我的双眼情不自禁地爬上泪花。有谁能相信,一个从来未曾说话的小孩子,能在瞬间之内从心灵深处爆发出那声至热至切的呼喊!
⑨就在那声呼喊之后,奇迹出现了。母亲出现在数百米之外的一个小山上。那正是夕阳消隐的方向。斜阳把母亲的身影长长地打在草原上,母亲飘拂的长发、披散的衣襟、挥动的'双手一瞬之间定格成了儿子永远的风景:芳草,你能报偿得了母亲的三春晖吗?斜阳一如母亲,将她毕生的精力与关爱,倾注于儿女……从那以后,我居然能很顺利地说话了。我相信,那是灵魂的力量。
⑩十年后,母亲去世了,再十年后,我流落到远方。当我每次回归家中,总要去看看母亲的坟茔。那个长满衰草的小小的沙滩,一如母亲风干的躯体,孤零零地守望着草原上一茬又一茬的芳草,一度又一度的斜阳……
小题1:文章第①、②自然段的写景、叙事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
小题2:一个从来不会说话的孩子在一次特殊经历后竟然能顺利说话了。作者从第四自然段开始,层层铺垫、层层深入,真实地描写了这一突变的几个过程。
⑴请概括叙述这几个过程。(每个过程的概括不得超过15字。)(4分)
⑵作者细致地描写了这一突变过程的写作目的是什么?(3分)
小题3:第⑨自然段中“一瞬之间定格成了儿子永远的风景”,请用四个短语描绘出风景中的主体形象。(3分)
答:①长长的身影
②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
小题4:文章结尾划横线的语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有什么深刻含义?(4分)
答: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答:深刻含义是:_______________
小题5:本文饱含着儿子对母亲的深深感激之情,化用了唐朝诗人孟郊的一句著名的诗句,请写出这一名句。(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引出下文(为下**铺垫)②交待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
小题1:⑴①迷失家园,喉咙里发出了哭音。②在饥饿、惊吓与疲倦中睡着了③黄昏,狂奔不止,心灵在呼唤④傍晚,心灵深处发出呼喊:“妈——妈——”。⑵突出文章主题,表现母爱的伟大(母爱创造奇迹)。(只答母爱得1分)
小题1:长长的身影、飘拂的长发、披散的衣襟、挥动的双手。
小题1:⑴深化主题(中心)⑵深刻含义:母亲虽然去世,但母爱却永留人间,代代相传。
小题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有错、有漏不得分)
略
斜阳尽染长亭古道芳草作文800字
那天,有幸见过一场集结。那是将上战场的勇士们在进行离别前夕的集合。照相机,吹响了集结号,勇士们列队向前,脸上或带着嬉笑,漫不经心,或一脸严肃,默默不语。漫不经心的,是对这场战役的蔑视,还是想掩饰内心离别前夕的不安?默默不语的,是否想用冷静对待即将成历史的年华?我不知道,也许这一切都不是我能想象的。这一切都只属于他们,我只是一个看客。一、二、三、他们的表情也随着倒数声慢慢统一。“茄子”,喀嚓、、。摄影唯一的幸福,就是在对于时间的获取,如果美只存在于一秒,哪么摄影师对美的观察就延续到了两秒,然后,喀嚓。瞬间凝固的美,进入照片留在了这个世界,那个逝去的漫漫时光。也拿起手机,在摄影师后面偷偷给他们照了几张。
喀嚓、喀嚓、喀嚓、好了。整齐的队形被“哗”一声打乱,各自回营,继续埋身书海。突然有个想法,如果这时候突然下一场倾盆大雨,他们会三三两两手拉手到雨里一路狂奔着、尖叫着,直到湿透,直到力竭,然后在雨中双眸对视静默着等待雨的停下,在雨后带着为微笑回营吗?或许吧。雨中,让眼泪肆无忌惮的流着,而不用担心被你看到,雨水总能把双眸清泪溢过两颊的痕迹稀释,直至消失。可惜,雨没有下。那天的雨是否也知道,六月还没到,所以才没有下,以免打扰到他们,因为时间那么少。
突然想给他们的那些逝去的叫做青春年少的日子添加一个注释,脑海里浮现经典的一个词:十年寒窗。但我不想用,因为太苦,太孤独,只能隐没了那些如梦繁华美丽的记忆,有朋友相伴相助的日子,应该是三月蔚蓝,草长莺飞。而不是寒窗独处,书影三人。思索着,只找到三载酷暑,无奈给他们那在书山在题海在相伴中度过的日子添上。
有过很多很多的地方,我们来过又离去,那叫桌椅叫讲台叫课堂叫校园
有过很多很多的事情,我们经历又忘记,那叫忧伤叫失落叫快乐叫感动
有过很多很多的朋友,我们经历又忘记,那叫同桌叫兄弟叫死党叫知己
未曾有过的的那份感悟,岁月把它轻轻送来,我们伸手静静接住,然后小心翼翼保存。等到某个风夕雨夜,静静醉倒思绪。
十步芳草的.故事
【成语故事】唐朝初年,唐太宗十分重视选拔人才,他吩咐右仆射封德彝推荐人才,封德彝没有完成使命。唐太宗教诲他: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关键看你能否发现他们,用人就要用他们的长处。封德彝点头称是,于是给唐太宗推荐了很大人才。
【典故】十步之泽,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 汉·刘向《说苑·谈丛》夫十步之间,必有茂草;十室之邑,必有俊士。 汉·王符《潜夫论·实贡》
【解释】芳草:香草。十步之内,就有芳香的花草。比喻处处都有人才。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处处都有人才
【*义词】十步之内,必有芳草
舍我其谁的典故
【典故】如欲*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孟子·公孙丑下》
【释义】舍:除了。除了我还有哪一个?形容人敢于担当,遇有该做的事,决不退让。
【用法】作谓语、分句;形容人敢于担当
【*义词】非我莫属、舍我复谁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孟子经常与学生们谈论一些治理国家的问题,他把儒家学说加以发挥,认为君主要仁爱,以仁治天下就像运转一个小泥丸一样容易。学生问他为什么有些不愉快,孟子回答:“如欲*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寻芳草·萧寺记梦诗词鉴赏
古诗原文
客夜怎生过。梦相伴、绮窗吟和。薄嗔佯笑道,若不是恁凄凉,肯来么。
来去苦匆匆,准拟待、晓钟敲破。乍偎人一闪灯花堕,却对著琉璃火。
译文翻译
寄居在外的夜晚要怎么挨过?梦里有她倚着窗子与我吟诗作对,她故作嗔怪。强作笑颜道:你如果不是心绪这般凄凉,会来与我相聚吗?
无奈来去都太过匆匆,本来打算让你陪我到晨钟敲响的时候,但你才刚依偎着我,一片灯花坠落,惊醒了我的梦,你已经不见了,眼见只有寺院里的长明灯在闪烁。
注释解释
寻芳草:词牌名,又名《王孙信》,双调五十二字,上片四句四仄韵,下片四句三仄韵。
萧寺:佛寺。相传梁武帝萧衍造佛寺,命萧子云书飞白大字“萧寺”。后世遂以萧寺为佛寺之称谓。
怎生:怎样,怎么。
吟和:吟诗唱和。
薄嗔(chēn):佯笑:假意嗔怒、故作嗔怪。佯(yáng)笑:假装笑貌。
恁(nèn):如此。
准拟:准备、打算。
晓钟敲破:晨钟敲醒,惊破好梦。
乍:刚。灯花堕(duò):灯花坠落。灯花坠落:灯芯燃烧时结成的花状物。堕:坠落。
瑠璃火:此指琉璃灯,即用角质透明的灯罩遮罩之灯火。
创作背景
赵秀亭、冯统一《饮水词笺校》载:“据‘薄嗔’、‘偎人’语,知所梦为亡妻。卢氏既丧,一年始葬。旧*,其柩应暂厝寺庙。视‘肯来么’三字,副题所云‘萧寺’,即卢氏厝灵之庙宇。词作于康熙十七年(1678年)七月之前。”
诗文赏析
上片描写梦境,刻画了在梦里与伊人相会,和她那娇嗔佯笑的动人形象。首句以“客夜怎生过”提问和起,第二句以后便具体描述征人怎生度过孤眠之夜。客夜无聊,他一早便进入梦乡。在梦中,他回到家里,和妻子窗下联诗。鸾笺分韵,红袖添香,闺房之乐,甚于画眉。他还见到,妻子对他“薄嗔佯笑”,怨他归来太晚,以为他只一心一意勤于王事,忘记她独守空房。这上片的.几句,把少年夫妻久别重聚的神态,写得跃然欲活。
下片说好梦不长,来去匆匆,所望这欢会能到“晓钟敲破”之时,却忽而梦断,令人不胜怅惘。然而,那一晚回家,相聚的时间很短,天亮时又得匆匆离别。于是这一对会少离多的人,尽量俄延,打算等到“晓钟敲破”,没法再拖延下去时才肯分手。到最后,分手时间真的到了,夫妻俩紧紧偎依在一起,情意缠绵,难分难舍,谁知道,那时灯花一闪,随即熄灭,他们也掉进了黑暗的深潭里。下片这几句,感情真切,词人只约略点染了夫妻不肯分离的情景,便表现出他们夫妻之间感情的深厚。词最后一句, “却对着琉璃火”写得最为精彩。就在灯花一闪的刹那间,征人醒了。原来,在词人眼前的灯,并不是那盏照着夫妻俩在依窗吟和的灯,而是借宿于萧寺里的“琉璃火”。重聚的欢乐,离别的依恋,这一切,原来都是一场春梦。值得注意的是,琉璃佛火,在寂寞的殿堂里闪烁,分外使入感到虚无空幻。午夜梦回,征人对着它回昧着梦里的悲欢离合,此中滋味,真不足为外人道。词中结尾处以空对着孤灯之景戛然而止,扑朔迷离,耐人寻味。
这首词,从梦中重逢写到梦中再别。梦里重逢固然喜出望外,梦中分手,也还掺和着柔情蜜意。然而,作者酣畅地描写客夜梦境的缠绵,却在于表现自己在萧寺的荒凉,表现对妻子的无限思念。梦境与现实的强烈反差,使其凄苦之情具有特殊的感染力。
《木兰花·绿杨芳草长亭路》
晏殊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
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赏析:
这首词描写一位女子的离愁别恨。词中句句是对情人的怨,语意却极柔婉,饱含着无限的爱与思念,上片描述离愁情景。“绿杨”二句写长亭送别,一个“抛”字传达出“年少”者重功利,轻情爱的冷淡与薄情之态度,为下片“无情”做一铺垫。“楼头”二句丽语精工,生动展现“多情”者之离愁。下片写别后相思。“无情”二句以“无情”之重功利,不知离愁之苦反衬“多情人”重情感,善感离愁之苦,强调多情之寸心相思竟会转化为千丝万缕的愁绪,真是情深苦浓愁无涯。最后以宏观的视野概括了相思情的无限与永恒,“天涯地角”如何?其空间广阔渺远,亦有穷尽,拿它与“相思”情相比,“相思无尽”更胜过“天涯地角”,咏叹了“相思”情的永恒。在咏叹“相思无尽”的同时,也便肯定了相思有多深,离愁有多浓,那么“多情苦”也便有多重。此词写多情者相思离愁之苦,语意柔婉,抒情蕴理,真切含蓄。
芳草的七字古诗
芳草芳香的古诗
芳草的诗句
芳草的古诗词
芳草开头的古诗
有芳草两字的古诗
芳草诗句
古诗中的芳草指
带芳草字的古诗
古诗芳草的意象
写芳草的古诗词
芳草依依的古诗
芳草喻的古诗文
关于芳草的诗句
古诗中的芳草是乐景吗
蓝泽多芳草的古诗
与芳草有关的诗句
古诗芳草初长的拼音
古诗中芳草的名字
关于芳草池塘的古诗
芳草在古诗中的意向
古诗词芳草的意象
关于芳草渡的古诗文
关于晴川和芳草的古诗
古诗中对芳草的描写
悠悠芳草心的诗句
芳草在古诗词中的比喻
读到芳草这个词想到的古诗
古诗芳草碧连天的诗歌
泥土和芳草湿润的古诗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豆瓣
父爱女儿的古诗
第一个字是杯的古诗词
关于战争思乡的古诗词
表达含杨柳的思乡的古诗
小学古诗教学中的字词教学
适合初中生参赛的古诗
圆的古诗词字帖
诗意描写爱情的古诗
关于第一场雪的古诗词
古诗词里的兄弟情义
廉洁的名言古诗
k字音的古诗
105的字的古诗
带只管的古诗
李白关于抱负的古诗
表示情侣永远在一起的古诗词
冬天山里空气清新的古诗词
形容不停工作的古诗
古诗青松谁写的
写景抒情的现代诗和古诗
别董大古诗此诗的语言
秋之韵最好的古诗
秋风秋雨的古诗词10首
带有禅意的伤感的古诗
赞美馨字的古诗
表达对不起的古诗
说朋友相见的古诗词
小学难理解的古诗词
画古诗的读法
君山岛上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