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到初二下册的所有古诗词

关于初一到初二下册的所有古诗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初一到初二下册的所有古诗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初一到初二下册的所有古诗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初一到初二下册的所有古诗词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k+) 语录(87) 说说(275) 名言(1) 诗词(9k+) 祝福(1k+) 心语(4)

  • 初二下册学*计划

  • 初二
  • 初二下册学*计划(通用9篇)

      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我们又将接触新的知识,学*新的技能,积累新的经验,来为今后的学*制定一份计划。好的计划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二下册学*计划,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主次分明,把握重点学科。

      要作为重点来安排学*,除了上课认真听讲,课后80%的精力要花在这些主课上。其他20%的时间留给其他的科目学*方法。初二时,每门主科应有一本课外辅导书,课外适当做一些练*题还是必要的。初二下学期除了听好课,还得多关心时事,如关注一些等等,会涉及奥运的考点等。这些国家大事需要在*时的生活中关注一下。

      第二、学*生活时间合理安排。

      一般早晨是人的记性最好的时候,建议读英语,记单词。白天的自*课最好安排给数学、物理,这时候解题的些。其它的时间就要留给语文了,可以多读些课外书,遇到好文章和好的语段,就抄下来以积累素材,这样写起来就轻松多了。

      第三、要养成良好的学**惯。

      让孩子克服以前的一些不良学**惯,例如一些男生比较粗心、对简单问题过分轻视、学*热情不能长期保持等等,一些女生的学*上容易分心、不专心等问题。另外*时准备错误集锦本,遇到容易出错的问题就及时记下来。时就能有的放矢,有条不紊了。初中二年级抓孩子的学**惯是第一位,有了好的学**惯,到初三的时候,孩子就相对容易冲刺上去。

      第四、带着,带着问题,带着目的。

      根据课程表的安排,有针对性地弱项课程,时要弄清下一节课的内容,其中哪些是清楚的,哪些是模糊的,哪些是不懂的,由此确定出听课的重点。课后进行总结,归纳出所讲知识的框架,然后做相关练*和辅导。

      第五、课后温*加巩固练*。

      每次听完课后,阅读一些相关的辅导,做一些相关的*题。现在的辅导很多,寻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情况的辅导书。在书店的辅导书架前大致阅读一些,感觉哪本适合自己就用哪一本。如果不会选择,可以咨询以下。如果有问题要及时请教,有意识地提前了解的学*初三、中考的,并分项对相关中考题类整理,进行阶段性复*。初二物理要结合奥物的题目,系统了解初二物理下学期的知识点,并做相关的中考。

      一、做好预*。

      预*是学好各科的第一个环节,所以预*应做到:

      1、粗读教材,找出这节与哪些旧知识有联系,并复*这些知识;

      2、列写出这节的内容提要;

      3、找出这节的重点与难点;

      4、找出课堂上应解决的重点问题。

      二、听课。

      学*每门功课,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要听好课,听课应做到:

      1、要有明确的学*目的;

      2、听课要特别注重“理解”。

      三、做课堂笔记。

      做笔记对复*、作业有好处,做课堂笔记应:

      1、笔记要简明扼要;

      2、课堂上做好笔记后,还要学会课后及时整理笔记。

      四、做作业。

      1、做作业之前,必须对当天所学的知识认真复*,理解其确切涵义,明确起适用条件,弄清运用其解题的步骤;

      2、认真审题,弄清题设条件和做题要求;

      3、明确解题思路,确定解题方法步骤;

      4、认真仔细做题,不可马虎从事,做完后还要认真检查;

      5、及时总结经验教训,积累解题技巧,提高解题能力;

      6、遇到不会做的题,不要急于问老师,更不能抄袭别人的作业,要在复*功课的基础上,要通过层层分析,步步推理,多方联系,理出头绪,要下决心独立完成作业;

      7、像历史、地理、生物、政治这些需要背的科目,要先背再做。

      五、课后复*。

      1、及时复*;

      2、计划复*;

      3、课本、笔记和教辅资料一起运用;

      4、提高复*质量。

      做好以上五点是不容易的,那需要持之以恒,我决心做到。

      1、要好好完成暑假作业,自批,遇到不懂地难题总结一下,开学问老师或同学。肯定不能用网上资源。

      2、语文:把初二的文言文、古诗词、字词好好背默,中考都要考。有可能的话预*一下初三的需要背默的课文。

      数学:需要整体看一遍初二整个学期的概念(笔记本上的也要复*),不要弄混,把学期的错题(考试和*时作业)再重新做一遍。假如还是错了,哪一定要对错了的乔个版块好好复*。

      有可能的话做一些中考试的压轴题,体验一下中考的感觉。

      物理:跟数学一样。一定要好好分析公式,弄清楚每个量的意义。做一下受力分析题,这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英语:这科比较简单。要背中考单词,图书大厦有专门卖得中考单词集合。对一些词组和单词的用法总结一下。如果以前*时作业里就有每个单元的总结本,那就行瞧一瞧。

      1温故知新,在学*新知识的同时复*,为初三减轻压力;

      2多做*题,做到熟能生巧;

      3有不会的问题积极问老师;

      4*题整理,寻找技巧;

      5有难题不轻易放弃,与同学们讨论;

    [阅读全文]...

2022-03-14 14:10:21
  • 初二下册语文古诗整理

  • 语文,初二,文学
  • 初二下册语文古诗整理

      无论在学*、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二下册语文古诗整理,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赠从弟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 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 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 松柏本有性。

      ①亭亭:耸立的样子。

      ②瑟瑟:寒风声。

      ④惨凄:凛冽、严酷。

      ⑤"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二句是说,难道松柏没有遭到严寒的侵凌吗?(但是它依然青翠如故,)这是它的本性决定的。

      ⑥一何:多么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城阙(què)辅三秦:城阙,即城楼,指唐代京师长安城。辅,护卫。三秦,指长安城附*的关中之地,即现在的陕西省潼关以西一带。秦朝末年,项羽破秦,把关中分为三区,分别封给三个秦国的`降将,所以称三秦。这句是倒装句,意思是京师长安三秦作保护。

      2、风烟望五津:“风烟”两字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处所,译为:江边因远望而显得迷茫如啼眼。全句是在风烟迷茫之中,遥望蜀州。

      3、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泛指蜀川。

      4、君:对人的尊称,这里指“你”

      5、宦(huàn)游:出外做官。

      6、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古代人认为我国疆土四周环海,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7、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

      8、比邻:并邻,*邻。

      9、无为:无须、不必。

      10、歧路: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

      11、沾巾:泪水沾湿衣服和腰带。意思是挥泪告别。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⑴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

      ⑵前:过去。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⑶后:未来。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⑷念:想到。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⑸怆(chuàng)然:悲伤凄凉的样子。涕:古时指眼泪,此指流泪。涕下:流眼泪。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

      元二:姓元,排行第二,作者的朋友。

      朝雨:早晨下的雨。

      使:到某地出使。

      安西:指唐代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在今新疆*尔自治区库车县附*。

      渭城:故址秦时咸阳城,汉代改称渭城(《汉书·地理志》),位于渭水北岸,唐时属京兆府咸阳县辖区,陕西咸阳县东。

      浥:(yì):湿润,沾湿。

      客舍:旅店,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

    [阅读全文]...

2022-05-04 10:26:42
  • 初二下册语文全部古诗

  • 初二,语文
  • 初二下册语文全部古诗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诗词里更是璀璨多姿。古人的诗词经常不拘泥于形式,大胆创新,故而在文学史上留下了许多堪称“绝妙”的古诗,令人不得不为他们的才华所折服。以下是初二下册语文全部古诗,欢迎阅读。

      闻雁

      唐·韦应物(韦苏州)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释义:诗人通过“归思”“闻雁”的描写,抒发了远宦思乡之情,也蕴涵着诗人对动乱时代的苦闷感受。

      池鹤

      唐白居易

      高竹笼前无伴侣,乱群鸡里有风标。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

      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

      释义:托物言志,以物寓人:形象美、色彩美、鸣声美、心灵美。诗人以群鸡、鹦鹉映衬丹顶鹤孤高的品格、超凡的风姿,表达自己不事权贵的思想。“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表现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无奈。

      迎燕

      宋葛天民(字无怀)

      咫尺春三月,寻常百姓家。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

      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

      释义:燕子的自由自在,正是诗人隐居生活的反映;燕子之乐,足见诗人之乐。“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微雨飞燕图;“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以饱含赞赏之情作结。

      天净沙秋思(秋思之祖)

      元·马致远(曲状元)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释义:这首小令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创造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意境,衬托出天涯游子孤寂凄楚的心情。动静相衬,借景抒情:游子思归,倦于漂泊的思乡之情。

      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释义:既有长期贬居生活的艰辛和对世事沧桑、亲朋凋零的伤感,又含蓄表达了内心的不*,但诗人并未因此而消沉,而是振作精神面向未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以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两个典故:闻笛赋”,指向秀的《思旧赋》。西晋时,向秀和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向秀很悲痛,一次他从嵇康的旧居路过,听到有人在吹笛子,笛声使他想起被杀害的好友,就以悲愤的心情写了一篇《思旧赋》来悼念他,从侧面显示出对时政的不满。刘禹锡借这个典故寄托了他对因参与政治改革而被害致死的老友的怀念。

      “烂柯人”的典故见《述异记》,传说晋人王质入山砍柴,见两个儿童在那里下棋,他就在一旁观看。一局棋刚完,儿童对他说,“你的斧柄(柯)已经烂了。”王质回到家乡,见同代的人都已死了,原来已经过去一百多年了。作者借这个典故比喻自己长期贬谪在外,乍回家乡,仿佛有隔世之感。

      无题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释义:伤感离别的爱情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以象征手法描写至死不渝的爱情。“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暮春别离的伤感,情景交融。“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景。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金·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释义:看似写花,实则劝戒儿辈:桃李争夺春光,哗众取宠;而海棠不仅美丽不在桃李之下,其格调品位之高,更是桃李所不及的。

      题红叶

      唐·宣宗宫人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释义:曲折传意,托物寄情。不从正面写自己的处境和心情,不直说自己久与人间隔离和渴望回到人间,而是用折射手法,从侧面下笔,只对一片随波而去的红叶致以殷勤的祝告。对自由的憧憬、冲破樊笼的强烈愿望不言而喻。

      城东早春

      唐·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释义: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上联首句是诗人在城东游赏时对所见早春景色的赞美。第二句紧接首句,是对早春景色的具体描写。”。“才”字“半”字,都是暗示“早”。下联用“若待”两字一转,改从对面着笔,用芳春的秾丽景色,来反衬早春的“清景”。繁花似锦,写景色的秾艳已极;游人如云,写环境之喧嚷若市。然而这种景色人人尽知,已无新鲜之感。此与上联,正好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反衬出作者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释义:寄给妻子的复信。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语浅情深,含蓄隽永,脍炙人口,余味无穷。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从眼前遥想到异日重逢、西窗剪烛、重话巴山夜雨的情景,使诗境于回环映照中更增深永情意。

      论诗

      清·赵翼

    [阅读全文]...

2022-04-27 13:31:56
  • 如何学好初二下册数学

  • 数学,初二,教育
  • 如何学好初二下册数学

      八年级数学是初中数学的分水岭,不仅题目综合性加大,考点也较多,中考数学50%的考点在八年级。数学是我们在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科目,那么如何学好初二下册数学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和参考!

      一、该记的记,该背的背,不要以为理解了就行

      有的同学认为,数学不像英语、史地,要背单词、背年代、背地名,数学靠的是智慧、技巧和推理。我说你只讲对了一半。数学同样也离不开记忆。试想一下,小学的加、减、乘、除运算要不是背熟了“乘法九九表”,你能顺利地进行运算吗?尽管你理解了乘法是相同加数的和的运算,但你在做9*9时用九个9去相加得出81就太不合算了。而用“九九八十一”得出就方便多了。同样,是运用大家熟记的法则做出来的。同时,数学中还有大量的规定需要记忆,比如规定(a≠0)等等。因此,我觉得数学更像游戏,它有许多游戏规则(即数学中的定义、法则、公式、定理等),谁记住了这些游戏规则,谁就能顺利地做游戏;谁违反了这些游戏规则,谁就被判错,罚下。因此,数学的定义、法则、公式、定理等一定要记熟,有些最好能背诵,朗朗上口。比如大家熟悉的“整式乘法三个公式”,我看在座的有的背得出,有的就背不出。在这里,我向背不出的同学敲一敲警钟,如果背不出这三个公式,将会对今后的学*造成很大的麻烦,因为今后的学*将会大量地用到这三个公式,特别是初二即将学的因式分解,其中相当重要的三个因式分解公式就是由这三个乘法公式推出来的,二者是相反方向的变形。

      对数学的定义、法则、公式、定理等,理解了的要记住,暂时不理解的也要记住,在记忆的基础上、在应用它们解决问题时再加深理解。打一个比方,数学的定义、法则、公式、定理就像木匠手中的斧头、锯子、墨斗、刨子等,没有这些工具,木匠是打不出家具的;有了这些工具,再加上娴熟的手艺和智慧,就可以打出各式各样精美的家具。同样,记不住数学的定义、法则、公式、定理就很难解数学题。而记住了这些再配以一定的方法、技巧和敏捷的思维,就能在解数学题,甚至是解数学难题中得心应手。

      二、几个重要的数学思想

      1、“方程”的思想

      数学是研究事物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初中最重要的数量关系是等量关系,其次是不等量关系。最常见的等量关系就是“方程”。比如等速运动中,路程、速度和时间三者之间就有一种等量关系,可以建立一个相关等式:速度*时间=路程,在这样的等式中,一般会有已知量,也有未知量,像这样含有未知量的等式就是“方程”,而通过方程里的已知量求出未知量的过程就是解方程。我们在小学就已经接触过简易方程,而初一则比较系统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并总结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五个步骤。如果学会并掌握了这五个步骤,任何一个一元一次方程都能顺利地解出来。初二、初三我们还将学*解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二次方程组、简单的三角方程;到了高中我们还将学*指数方程、对数方程、线性方程组、、参数方程、极坐标方程等。解这些方程的思维几乎一致,都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它们转化成一元一次方程或一元二次方程的形式,然后用大家熟悉的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五个步骤或者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加以解决。物理中的能量守恒,化学中的化学*衡式,现实中的`大量实际应用,都需要建立方程,通过解方程来求出结果。因此,同学们一定要将解一元一次方程和解一元二次方程学好,进而学好其它形式的方程。

      所谓的“方程”思想就是对于数学问题,特别是现实当中碰到的未知量和已知量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善于用“方程”的观点去构建有关的方程,进而用解方程的方法去解决它。

      2、“数形结合”的思想

      大千世界,“数”与“形”无处不在。任何事物,剥去它的质的方面,只剩下形状和大小这两个属性,就交给数学去研究了。初中数学的两个分支?-代数和几何,代数是研究“数”的,几何是研究“形”的。但是,研究代数要借助“形”,研究几何要借助“数”,“数形结合”是一种趋势,越学下去,“数”与“形”越密不可分,到了高中,就出现了专门用代数方法去研究几何问题的一门课,叫做“解析几何”。在初三,建立*面直角坐标系后,研究函数的问题就离不开图象了。往往借助图象能使问题明朗化,比较容易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从而解决问题。在今后的数学学*中,要重视“数形结合”的思维训练,任何一道题,只要与“形”沾得上一点边,就应该根据题意画出草图来分析一番,这样做,不但直观,而且全面,整体性强,容易找出切入点,对解题大有益处。尝到甜头的人慢慢会养成一种“数形结合”的好*惯。

      3、“对应”的思想

      “对应”的思想由来已久,比如我们将一支铅笔、一本书、一栋房子对应一个抽象的数“1”,将两只眼睛、一对耳环、双胞胎对应一个抽象的数“2”;随着学*的深入,我们还将“对应”扩展到对应一种形式,对应一种关系,等等。比如我们在计算或化简中,将对应公式的左边,对应a,y对应b,再利用公式的右边直接得出原式的结果即。这就是运用“对应”的思想和方法来解题。初二、初三我们还将看到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之间的一一对应,直角坐标*面上的点与一对有序实数之间的一一对应,函数与其图象之间的对应。“对应”的思想在今后的学*中将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三、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深化学*的必由之路

      在学*新概念、新运算时,老师们总是通过已有知识自然而然过渡到新知识,水到渠成,亦即所谓“温故而知新”。因此说,数学是一门能自学的学科,自学成才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数学家华罗庚。

      我们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解,不光是学*新知识,更重要的是潜移默化老师的那种数学思维*惯,逐渐地培养起自己对数学的一种悟性。我去佛山一中开家长会时,一中校长的一番话使我感触良多。他说:我是教物理的,学生物理学得好,不是我教出来的,而是他们自己悟出来的。当然,校长是谦虚的,但他说明了一个道理,学生不能被动地学*,而应主动地学*。一个班里几十个学生,同一个老师教,差异那么大,这就是学*主动性问题了。

      自学能力越强,悟性就越高。随着年龄的增长,同学们的依赖性应不断减弱,而自学能力则应不断增强。因此,要养成预*的*惯。在老师讲新课前,能不能运用自己所学过的已掌握的旧知识去预*新课,结合新课中的新规定去分析、理解新的学*内容。由于数学知识的无矛盾性,你所学过的数学知识永远都是有用的,都是正确的,数学的进一步学*只是加深拓广而已。因此,以前的数学学得扎实,就为以后的进取奠定了基础,就不难自学新课。同时,在预*新课时,碰到什么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带着问题去听老师讲解新课,收获之大是不言而喻的。有些同学为什么听老师讲新课时总有一种似懂非懂的感觉,或者是“一听就懂、一做就错”,就是因为没有预*,没有带着问题学,没有将“要我学”真正变为“我要学”,力求把知识变为自己的。学来学去,知识还是别人的。检验数学学得好不好的标准就是会不会解题。听懂并记忆有关的定义、法则、公式、定理,只是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能独立解题、解对题才是学好数学的标志。

      四、自信才能自强

      在考试中,总是看见有些同学的试卷出现许多空白,即有好几题根本没有动手去做。当然,俗话说,艺高胆大,艺不高就胆不大。但是,做不出是一回事,没有去做则是另一回事。稍为难一点的数学题都不是一眼就能看出它的解法和结果的。要去分析、探索、比比画画、写写算算,经过迂回曲折的推理或演算,才显露出条件和结论之间的某种联系,整个思路才会明朗清晰起来。你都没有动手去做,又怎么知道自己不会做呢?即使是老师,拿到一道难题,也不能立即答复你。也同样要先分析、研究,找到正确的思路后才向你讲授。不敢去做稍为复杂一点的题(不一定是难题,有些题只不过是叙述多一点),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现。在数学解题中,自信心是相当重要的。要相信自己,只要不超出自己的知识范畴,不管哪道题,总是能够用自己所学过的知识把它解出来。要敢于去做题,要善于去做题。这就叫做“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

      具体解题时,一定要认真审题,紧紧抓住题目的所有条件不放,不要忽略了任何一个条件。一道题和一类题之间有一定的共性,可以想想这一类题的一般思路和一般解法,但更重要的是抓住这一道题的特殊性,抓住这一道题与这一类题不同的地方。数学的题目几乎没有相同的,总有一个或几个条件不尽相同,因此思路和解题过程也不尽相同。有些同学老师讲过的题会做,其它的题就不会做,只会依样画瓢,题目有些小的变化就干瞪眼,无从下手。当然,做题先从哪儿下手是一件棘手的事,不一定找得准。但是,做题一定要抓住其特殊性则绝对没错。选择一个或几个条件作为解题的突破口,看由这个条件能得出什么,得出的越多越好,然后从中选择与其它条件有关的、或与结论有关的、或与题目中的隐含条件有关的,进行推理或演算。一般难题都有多种解法,条条大路通北京。要相信利用这道题的条件,加上自己学过的那些知识,一定能推出正确的结论。

      数学题目是无限的,但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却是有限的。我们只要学好了有关的基础知识,掌握了必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就能顺利地对付那无限的题目。题目并不是做得越多越好,题海无边,总也做不完。关键是你有没有培养起良好的数学思维*惯,有没有掌握正确的数学解题方法。当然,题目做得多也有若干好处:一是“熟能生巧”,加快速度,节省时间,这一点在考试时间有限时显得很重要;一是利用做题来巩固、记忆所学的定义、定理、法则、公式,形成良性循环。

      解题需要丰富的知识,更需要自信心。没有自信就会畏难,就会放弃;只有自信,才能勇往直前,才不会轻言放弃,才会加倍努力地学*,才有希望攻克难关,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

    [阅读全文]...

2022-01-02 15:50:16
  • 人教版初二下册语文练*册答案

  • 初二,语文,初中
  • 人教版初二下册语文练*册答案

      转眼间暑假的时间越来越短了,大家的作业是否完成好了呢。人教版初二下册语文练*册答案,欢迎大家阅读下文。

      初二下册语文练*册答案(人教版专用)

      13课 旅鼠之谜

      一

      1 cuàn pì xìn liǎn niè xiǎn dǔ nuó

      2 稽 揪 惘 殖 奥 皇 详 橘 衍 躁

      3 (1)拟人(2)拟人(3)设问、反问(4)比喻

      二

      (一)

      4略

      5自然界中人与其他生物的生命是*等的,旅鼠的行为可能会启发人类,人口的增长可能会给人类各方面的发展带来影响,人类应保持清醒和理智。

      6采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生动有趣地介绍“我”对旅鼠的奥秘的探索,能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知识性和趣味性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二)

      7北极严寒;昆虫找不到自己进攻的对象(或昆虫找不到赖以生存的食物)。它们自动降低细胞中的水分,避免结晶;用红外线探测器或用敏锐的嗅觉来寻找食物来源(或寻找进攻的对象)。

      8牛蝇不在小驯鹿身上产卵繁殖,是因为这样做可能导致驯鹿群的锐减甚至灭种,到那时牛蝇本身就难以生存下去;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下去,必须保护赖以生存的环境。

      9说明方法:举例子。例子:举牛蝇的例子说明昆虫如何抵御北极的寒冷;举蚊子的例子说明北极昆虫如何寻找进攻的对象等。

      10适者生存。 (意思对即可。)

      14课 大雁归来

      一

      1忌 狩 覆 喧 窥 缄 嚷 寥

      2略

      3 (1)溶一融 (2)徒一徙(3)躁一燥

      4①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②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③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④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二

      (一)

      5作者为孤雁而感伤,为它们失去亲人而悲哀伤痛,进一步而言,这也是他对枪杀大雁者的反感乃至愤恨。

      6文章描写了三月大雁的归来,觅食前后的鸣叫,四月间群居沼泽的鸣叫,即归来、觅食、*。

      7因为作者认为大雁是人类的伙伴,它们使地球充满生机,充满诗意,充满乐趣,大雁的呜叫是带有野性的诗歌。

      8大雁是具有灵性的候鸟,是报春的使者,善群居,重友情,富有诗意,充满乐趣,有很强的联合观念。

      9略

      10略

      (二)

      11重点介绍了表现于*文化中的雁,还介绍了雁的外部形态、生活*性、呜叫、与雁有关的典故诗词、以雁为名的山、湖、塔等。

      12文章在一股浓郁的书卷气中透出雁与*人精神生活的密切联系,借谈雁与谈人,谈出了*古人由其社会生活所决定的一种独特的审美心态,一种具有历史性的认识价值的独特的人文现象。

      13给着重写秋雁而以悲愁为情调的全文在曲终之时带来一抹亮色,给人回味的余地和想象的空间。

    [阅读全文]...

2021-11-30 19:37:08
  • 初二下册语文练*册答案人教版

  • 语文,初二,教育
  • 初二下册语文练*册答案人教版

      练*就是用题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训练,通过多方面的强化,恰当的重复来掌握知识和技巧。题,既包括书面文字,又包括口述和动手操作的实验等。下面为大家带来了初二下册语文练*册答案人教版,欢迎大家参考。

      8课 短文两篇

      1、倘使(tǎng) 皓月 (hào) 姮娥(héng) 旸谷 (yáng)高悬 (xuán) 浸入(jìn)

      2、撮 瞬 寂

      3、李尧棠 芾甘 现、当 《灭亡》《家》《春》《秋》《雾》《雨》《电》

      4、婵娟、银勾、玉兔、玉盘、望舒等。

      5、

      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寄愁心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二、(一)

      6、赞美。因为飞蛾在死的瞬间得到光,也得到热了。

      7、不矛盾。珍惜生命指的是不作无谓的牺牲,这里的“死”指的是为自由正义而献身。

      8、开放性题。只要讲到自由、正义(光和热)应是人生最大的追求即可。

      9、因为嫦娥也是为了某种理想,为了可以改变月光的冰冷,为了使这个已死的`星球再生而奔月的。在嫦娥身上寄托了作者摈弃黑暗、追求理想的愿望。

      10、略

      (二)

      11、A

      12、

      (1)“他们”指“人世间的不幸者”,“安慰”指听取不幸者的哀诉,并同情他们,给他们光明与鼓励。

      (2)“这”指老音乐家的眼泪,“灌溉灵魂的春雨”是一个暗喻,是指星星给予他的安慰。

      13、同处黑暗之中,感到痛苦和不幸。

      14、都感到无上的安慰,存在着信心和希望。表达出作者追求光明的理想永远不会改变。

      15、事不相关,但人物境遇相似。

      16、星星象征着痛苦中的安慰,黑暗中的希望,而这种安慰和希望是永存的。

      9课 海燕

      —、

      1、苍茫(cāng)胆怯 (qiè)翡翠(fěi)

      蜿蜒 (yán)深渊 (yuān)企鹅(qǐ)

      蠢笨(chǔn)**(yín)海鸥 飞翔 悬崖 飞窜

      2、

      (1)《春天的旋律》 海燕之歌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2)散文 诗 象征 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革命高潮时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 *卷一切*势力的革命浪潮与风暴 害怕革命会破坏他们安乐窝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

      3、呼叫 抱 甩 摔

      二、(一)

      4、“闪电”“高傲”“飞翔”“大笑”“号叫”这些词表明了海燕的矫健、勇敢和乐观的特点。

      5、海鸥“胆怯”“躺藏”,与海燕“高傲的飞翔”、欢乐的“叫喊”形成鲜明对比,以突出海燕的英勇、乐观。

    [阅读全文]...

2021-12-17 12:10:47
  • 初二下册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公式知识点

  • 数学,初二,教育
  • 初二下册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公式知识点

      在学*中,大家都背过不少知识点,肯定对知识点非常熟悉吧!知识点也可以理解为考试时会涉及到的知识,也就是大纲的分支。掌握知识点是我们提高成绩的关键!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二下册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公式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一般地,使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左、右两边的值都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求方程组的解的过程,叫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消元

      将方程组中的未知数个数由多化少,逐一解决的想法,叫做消元思想。如:{5x+6y=72x+3y=4,变为{5x+6y=74x+6y=8

      消元的方法

      代入消元法。

      加减消元法。

      顺序消元法。(这种方法不常用)

      消元法的例子

      (1)x-y=3

      (2)3x-8y=4

      (3)x=y+3

      代入得(2)

      3(y+3)-8y=4

      y=1

      所以x=4

      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x=4

      y=1

      教科书中没有的,但比较适用的几种解法

      (一)加减-代入混合使用的方法

      例1,13x+14y=41(1)

      14x+13y=40(2)

      解:(2)-(1)得

      x-y=-1

      x=y-1(3)

      把(3)代入(1)得

      13(y-1)+14y=41

      13y-13+14y=41

      27y=54

      y=2

      把y=2代入(3)得

      x=1

      所以:x=1,y=2

      特点:两方程相加减,单个x或单个y,这样就适用接下来的代入消元。

      (二)换元法

      例2,(x+5)+(y-4)=8

      (x+5)-(y-4)=4

      令x+5=m,y-4=n

      原方程可写为

      m+n=8

      m-n=4

      解得m=6,n=2

      所以x+5=6,y-4=2

      所以x=1,y=6

      特点:两方程中都含有相同的代数式,如题中的x+5,y-4之类,换元后可简化方程也是主要原因。

      (3)另类换元

      例3,x:y=1:4

    [阅读全文]...

2022-04-04 05:29:22
  •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

  • 初二,教育,初中
  •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

      在年少学*的日子里,是不是经常追着老师要知识点?知识点是知识中的最小单位,最具体的内容,有时候也叫“考点”。为了帮助大家掌握重要知识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

      压强:

      ㈠压力

      1、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

      2、方向:垂直于受力面

      3、作用点:作用在受力面上

      4、大小:只有当物体在水*面时自然静止时,物体对水*支持面的压力才与物体受至的重力在数值上相等,有:F=G=mg但压力并不是重力

      ㈡压强

      1、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2、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3、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4、公式:

      P=F/S

      5、单位:帕斯卡(pa)

      1pa = 1N/m2

      意义:表示物体(地面、桌面等)在每*方米的受力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牛顿。

      6、增大压强的方法:

      1)增大压力 举例:用力切菜易切断

      2)减小受力面积 举例:磨刀不误砍柴功

      7、减小压强的方法:

      1)减小压力 举例:车辆行驶要限载

      2)增大受力面积 举例:铁轨铺在路枕上

      9.2、液体压强

      1、产生原因:液体受到重力作用,对支持它的容器底部有压强;

      液体具有流动性,对容器侧壁有压强。

      2、液体压强的特点:

      1)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各个方向的压强随着深度增加而增大;

      3)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是相等的;

      4)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3、液体压强的公式:P=ρgh

      注意: 液体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质量无关。与浸入液体中物体的密度无关(深度不是高度)

      当固体的形状是柱体时,压强也可以用此公式进行推算

      计算液体对容器的压力时,必须先由公式P=ρgh算出压强,再由公式 P=F/S,得到压力 F=PS。

      4、连通器: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

      特点:连通器里的液体不流动时, 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相*, 即各容器的液体深度总是相等。

      应用举例: 船闸、茶壶、锅炉的水位计。

      9.3、大气压强

      1、大气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2、产生原因:气体受到重力,且有流动性,故能向各个方向对浸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

      3、著名的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其它证明大气压存在的现象:吸盘挂衣钩能紧贴在墙上、利用吸管吸饮料。

      4、首次准确测出大气压值的实验:托里拆利实验。

      一标准大气压等于1900px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即P0=1.013×105Pa,在粗略计算时,标准大气压可以取105帕斯卡,约支持10m高的水柱。

      5、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在海拔3000米内,每升高10m,大气压就减小100Pa;

      大气压还受气候的影响。

      6、气压计和种类:水银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无液气压计)

      7、大气压的应用实例:抽水机抽水、用吸管吸饮料、注射器吸药液。

      8、液体的沸点随液体表面的气压增大而增大。

    [阅读全文]...

2022-01-27 12:20:44
  • 与水有关的古诗词初二68句

  • 初二,经典
  •   《望岳》作者:杜甫(唐代诗人)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

      五岳之首泰山的景象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大自然把神奇和秀美都赋予了泰山,泰山是天地间神秀之气的集中所在。泰山巍峨高大,山南和山北被分割成一明一暗,判若早晨和黄昏。层层云霭雾气升腾,使我心胸激荡,凝神远望,目送山中的飞鸟归林。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群山,在眼中是多么渺小。

      《春望》作者:杜甫(唐代诗人)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

      国都已被攻破,只有山河尚存,长安城春天满目凄凉,到处草木荒深。感伤时对花落泪,听鸟鸣惊心。战火长时不息,一封家书都极其珍贵。愁白了的头发越搔越稀少,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

      《石壕吏》作者:杜甫(唐代诗人)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译文】

      “我”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夜里来强征兵。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查看。差役吼得是多么凶狠啊!老妇人是啼哭得多么可怜啊!“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邺城服役。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两个儿子刚刚战死了。活着人姑且过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完结了!“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他母亲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让”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消失了,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声。”我“天亮临走的时候,只同那个老翁告别。

      《归园田居》作者: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译文】

      南山下有我种的豆地,杂草丛生而豆苗却稀少。早晨起来到地里清除杂草,傍晚顶着月色扛着锄头回家。道路狭窄草木丛生,夕阳的露水沾湿了我的衣服。衣服沾湿了并没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使至塞上》作者:王维(唐代诗人)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

      我轻骑要去边塞慰问,作为使者经过居延。像那远飘的蓬草,离开边塞,大雁,飞进了天空。大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正圆。走到萧关恰好遇见侦察兵,前敌统帅正在前线。

      《渡荆门送别》作者:李白(唐代诗人)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译文】

      在荆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我来到了楚地准备尽情游览。崇山随着荒野出现渐渐逝尽,长江流进了广阔无际的原野。月影倒映江中像是飞来天镜,云层缔构城外幻出海市蜃楼。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行程万里继续漂送我的行舟。

      《游山西村》作者:陆游(宋代诗人)

    [阅读全文]...

2022-07-18 20:31:18
  • 二年级下册必背古诗词合集

  • 二年级
  • 二年级下册必背古诗词合集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二年级下册必背古诗词,欢迎大家分享。

      1、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2、书湖阴先生壁

      宋 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3、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4、 草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5.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6、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7、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8、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9、题西林壁

    [阅读全文]...

2022-07-10 21:40:15
当前热门
初一到初二下册的所有古诗词 - 句子
初一到初二下册的所有古诗词 - 语录
初一到初二下册的所有古诗词 - 说说
初一到初二下册的所有古诗词 - 名言
初一到初二下册的所有古诗词 - 诗词
初一到初二下册的所有古诗词 - 祝福
初一到初二下册的所有古诗词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