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鹅鹅古诗描绘的鹅

关于鹅鹅鹅古诗描绘的鹅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鹅鹅鹅古诗描绘的鹅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鹅鹅鹅古诗描绘的鹅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鹅鹅鹅古诗描绘的鹅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93) 语录(15) 说说(34) 名言(585) 诗词(877) 祝福(1) 心语(72)

  • 鹅鹅鹅古诗赏析

  • 鹅鹅鹅古诗赏析

      小时候的骆宾王,住在义乌县城北的一个小村子里。村外有一口池塘叫骆家塘。每到春天,塘边柳丝飘拂,池水清澈见底,水上鹅儿成群,景色格外迷人。小编精心为你整理了鹅鹅鹅古诗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借鉴作用哟。

      原文

      《咏鹅》

      唐代: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译文

      白天鹅啊白天鹅,脖颈弯弯,向天欢叫。

      洁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水面;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水波。

      注释

      1、曲项:弯着脖子。歌:长鸣。

      2、拨:划动。

      译文

      “鹅!鹅!鹅!”,面向蓝天,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

      雪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色的脚掌划着清波,就像船浆一样。

      鉴赏

      诗中,小作者从自己的角度、自己的心态,去理解和观察鹅,用了拟人的手法,如把鹅的叫声说成是“歌”等。同时也把色彩的对比,也就是事物的特征表现传达的丰富和全面。“白毛”、“绿水”、“红掌”、“清波”,相映。

      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这三个“鹅”字,可以理解为孩子听到鹅叫了三声,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看到鹅在水中嬉戏,十分欣喜,高兴地连呼三声“鹅、鹅、鹅”。

      次句“曲项向天歌”,描写鹅鸣叫的神态。“曲项”二字形容鹅向天高歌之态,十分确切。鹅的高歌与鸡鸣不同,鸡是引颈长鸣,鹅是曲项高歌。

      三、四句写鹅游水嬉戏的情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浮”“拨”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鹅游水嬉戏的姿态。“白毛”“红掌”“绿水”等几个色彩鲜艳的'词组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鹅白毛红掌,浮在清水绿波之上,两下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图”,表现出儿童时代的骆宾王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无论从什么角度和方面看,在艺术上,这首诗都是堪称一绝的。

      作者介绍

      骆宾王(623?—684年)字观光,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有集。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元年,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敬业败,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杀,或云为僧。

    [阅读全文]...

2021-12-20 02:34:10
  • 鹅鹅鹅古诗

  • 文学
  • 鹅鹅鹅古诗

      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指古代*人创作的诗歌作品。广义的古诗包括诗、词、散曲,狭义的古诗仅指诗,包括古体诗和*体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鹅鹅鹅古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咏鹅》原文: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咏鹅》注释:

      1、曲项:弯着脖子。歌:长鸣。

      2、拨:划动。

      《咏鹅》译文:

      “鹅!鹅!鹅!”

      面向蓝天,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

      雪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色的脚掌划着清波,就像船桨一样。

      《咏鹅》创作背景:

      小时候的骆宾王,住在义乌县城北的一个小村子里。村外有一口池塘叫骆家塘。每到春天,塘边柳丝飘拂,池水清澈见底,水上鹅儿成群,景色格外迷人。有一天,家中来了一位客人。客人见他面容清秀,聪敏伶俐,就问他几个问题。骆宾王皆对答如流,使客人惊讶不已。骆宾王跟着客人走到骆家塘时,一群白鹅正在池塘里浮游,客人有意试试骆宾王,便指着鹅儿要他以鹅作诗,骆宾王略略思索便创作了此诗。

      《咏鹅》赏析:

      诗的第一句连用三个“鹅’字,这种反复咏唱方法的使用,表达了诗人对鹅的.热爱,增强了感情上的效果。

      第二句写鹅鸣叫的神态,给人以声声入耳之感。鹅的声音高亢嘹亮,一个“曲”字,把鹅伸长脖子,而且仰头弯曲着嘎嘎嘎地朝天长鸣的形象写得十分生动。这句先写所见,再写所听,极有层次。

      以上是写鹅在陆地上行进中的情形,下面两句则写鹅群到水中悠然自得游泳的情形。小诗人用一组对偶句,着重从色彩方面来铺叙鹅群戏水的情况。鹅儿的毛是白的,而江水却是绿的,“白”“绿”对照,鲜明耀眼,这是当句对;同样,鹅掌是红的,而水波是青的,“红”“青”映衬,十分艳丽,这也是当句对。而两句中又“白”“红”相对,“绿”“青”相对,这是上下对。这样,回环往复,都是对仗,其妙无穷。

      在这组对偶句中,动词的使用也恰到好处。“浮”字说明鹅儿在水中悠然自得,一动不动。“拨”字则说明鹅儿在水中用力划水,以致掀起了水波。这样,动静相生,写出了一种变化美。

      作者简介:

      骆宾王(约640~),婺州义乌(今属浙江省)人,唐代文学家。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一起,被人们称为“初唐四杰”。七岁时因作《咏鹅》诗而有”神童“之誉,曾经担任临海县丞,后随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兵败后下落不明,或说是被乱军所杀,或说是遁入了空门。其诗气势充沛,挥洒自如,富有一种清新俊逸的气息,诗善歌行体,有《骆临海集》。

    [阅读全文]...

2022-02-12 01:02:41
  • 鹅鹅鹅古诗

  •   《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注释:

      1、咏:用、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咏鹅:用诗词来赞美鹅。

      2、项:颈的后部。这里代指脖子。

      3、掌:诗中指鹅的脚掌。拨:划。

      赏析:

      《咏鹅》相传是骆宾王在七岁时写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咏物诗。这首千古流传的诗歌,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哲理,而是以清新欢快的语言,抓住事物(鹅)的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写得自然、真切、传神。

      开头的“鹅、鹅、鹅”不只是模拟鹅的叫声,而且把思维的那种跃动表现出来,融为一体。小诗人用三个“鹅”字道出鹅由远至*的欢叫声,让人渐渐看清它“曲项”的外形和“向天歌”的得意神态,再写鹅在水中嬉戏时有声有色的情景。表现小诗人细微入神的观察力。

      小作者通过白描的手法,简单的略加勾勒,鹅的鲜明形象就脱颖而出。“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一幅可爱的动态的形象。

      诗中,小作者从自己的角度、自己的心态,去理解和观察鹅,用了拟人的手法,如把鹅的叫声说成是“歌”等。同时也把色彩的对比,也就是事物的特征表现传达的丰富和全面。“白毛”、“绿水”、“红掌”、“清波”,相映

      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这三个“鹅”字,可以理解为孩子听到鹅叫了三声,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看到鹅在水中嬉戏,十分欣喜,高兴地连呼三声“鹅、鹅、鹅”。

      次句“曲项向天歌”,描写鹅鸣叫的神态。“曲项”二字形容鹅向天高歌之态,十分确切。鹅的高歌与鸡鸣不同,鸡是引颈长鸣,鹅是曲项高歌。

      三、四句写鹅游水嬉戏的情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浮”“拨”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鹅游水嬉戏的姿态。“白毛”“红掌”“绿水”等几个色彩鲜艳的词组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鹅白毛红掌,浮在清水绿波之上,两下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图”,表现出儿童时代的骆宾王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

      无论从什么角度和方面看,在艺术上,这首诗都是堪称一绝的。

    [阅读全文]...

2022-03-29 20:58:59
  • 鹅鹅鹅古诗赏析

  • 写作
  • 鹅鹅鹅古诗赏析

      在小时候有一首古诗是我们最早接触的,那就是咏鹅,下面是小编推荐的鹅鹅鹅古诗赏析,欢迎阅读。

      咏鹅

      骆宾王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讲解:

      骆宾王,是唐朝初期的诗人,和王勃、杨炯、卢照邻一起被称为“初唐四杰”。骆宾王从小就与众不同,很有才华。有一天,一位客人到他家做客,看到骆宾王聪明伶俐的样子,就问了他几个问题。骆宾王回答得非常流利。客人非常惊讶。他走出门外,看到池塘里游着一群大白鹅,就想考考骆宾王,于是指着池塘让骆宾王写一首诗。

      7岁的骆宾王认真想了一会儿,就张口说出了这首《咏鹅》。

      题目中的“咏”字,就是用诗词来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意思。这首诗描写了池塘里自由自在的大白鹅,表达了小诗人欢喜快乐的心情。

      “鹅,鹅,鹅”。看到大白鹅在水面上轻快地划来划去,小诗人兴奋地大声向它们打招呼,喊着:“鹅!鹅!鹅!”这是孩子们最天真自然的表现了。小朋友们,你们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时,是不是也常常这样喊出来呢?

      “曲项向天歌”。曲,就是弯曲的意思。项,在这里指脖子。大白鹅弯曲着细长的脖子,朝着蓝天,高声地叫着,悠闲地唱着只有它自己才懂的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鹅全身羽毛洁白,倒映在碧绿的水面上,身影非常明亮。它红红的脚掌,在清澈的水中划动,像船桨一样,划得又稳又快!

      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鹅的脚掌上有趾,趾与趾之间有一层薄薄的皮膜连着,这层膜可以帮助鹅做划水运动。

      如果有一支画笔,你愿意画出这首诗来吗?画出温暖的阳光,碧绿的池水;洁白的羽毛,红红的脚掌;还有白鹅欢乐的歌声,以及天真可爱的小诗人骆宾王。

      赏析:

      诗的'第一句连用三个“鹅’字,这种反复咏唱方法的使用,表达了诗人对鹅的热爱,更是加了感情上的效果。

      第二句写鹅鸣叫的神态,给人以声声入耳的感觉。鹅的声音高亢嘹亮,一个“曲”字,把鹅伸长脖子,而且仰头弯曲着“嘎嘎嘎”地朝天长鸣的形象写得非常生动。这句先写所见,再写所听,极有层次。

      以上是写鹅在陆地上行进着的情形,下面两句则写鹅群到水中悠然自得的情形。小诗人用一组对偶句,从色彩方面来铺叙鹅群戏水的情况。鹅儿的毛是白色的,而江水却是绿色的,“白”“绿”对照,鲜明耀眼,这是当句对;同样,鹅掌是红色的,而水波是青色的,“红”“青”映衬,十分艳丽,这也是当句对。而两句中又“白”“红”相对,“绿”“青”相对,这是上下对。这样,回环往复,都是对仗,其妙无穷。

      在这组对偶句中,动词的使用也恰到好处。“浮”字说明鹅在水中悠然自得,一动不动。“拨”字则说明鹅在水中用力划水,以致掀起了水波。这样,动静相生,写出了一种变化美。

    [阅读全文]...

2022-03-06 07:46:34
  • 鹅鹅鹅古诗赏析

  • 文学
  • 鹅鹅鹅古诗赏析

      鹅鹅鹅是《咏鹅》的第一句,《咏鹅》相传是骆宾王在七岁时写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咏物诗。这首千古流传的诗歌,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哲理,而是以清新欢快的语言,抓住事物(鹅)的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鹅鹅鹅古诗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咏鹅》原文: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咏鹅》译文:

      “鹅!鹅!鹅!”

      面向蓝天,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

      雪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色的脚掌划着清波,就像船桨一样。

      《咏鹅》注释:

      1、曲项:弯着脖子。歌:长鸣。

      2、拨:划动。

      《咏鹅》创作背景:

      小时候的骆宾王,住在义乌县城北的一个小村子里。村外有一口池塘叫骆家塘。每到春天,塘边柳丝飘拂,池水清澈见底,水上鹅儿成群,景色格外迷人。有一天,家中来了一位客人。客人见他面容清秀,聪敏伶俐,就问他几个问题。骆宾王皆对答如流,使客人惊讶不已。骆宾王跟着客人走到骆家塘时,一群白鹅正在池塘里浮游,客人有意试试骆宾王,便指着鹅儿要他以鹅作诗,骆宾王略略思索便创作了此诗。

      《咏鹅》赏析:

      诗的第一句连用三个“鹅’字,这种反复咏唱方法的使用,表达了诗人对鹅的热爱,增强了感情上的效果。

      第二句写鹅鸣叫的神态,给人以声声入耳之感。鹅的声音高亢嘹亮,一个“曲”字,把鹅伸长脖子,而且仰头弯曲着嘎嘎嘎地朝天长鸣的形象写得十分生动。这句先写所见,再写所听,极有层次。

      以上是写鹅在陆地上行进中的情形,下面两句则写鹅群到水中悠然自得游泳的.情形。小诗人用一组对偶句,着重从色彩方面来铺叙鹅群戏水的情况。鹅儿的毛是白的,而江水却是绿的,“白”“绿”对照,鲜明耀眼,这是当句对;同样,鹅掌是红的,而水波是青的,“红”“青”映衬,十分艳丽,这也是当句对。而两句中又“白”“红”相对,“绿”“青”相对,这是上下对。这样,回环往复,都是对仗,其妙无穷。

      在这组对偶句中,动词的使用也恰到好处。“浮”字说明鹅儿在水中悠然自得,一动不动。“拨”字则说明鹅儿在水中用力划水,以致掀起了水波。这样,动静相生,写出了一种变化美。

      作者简介:

      骆宾王,婺州义乌(今属浙江省)人,唐代文学家。

      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一起,被人们称为“初唐四杰”。七岁时因作《咏鹅》诗而有”神童“之誉,曾经担任临海县丞,后随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兵败后下落不明,或说是被乱军所杀,或说是遁入了空门。其诗气势充沛,挥洒自如,富有一种清新俊逸的气息,诗善歌行体,有《骆临海集》。

    [阅读全文]...

2022-04-01 16:07:41
  • 鹅鹅鹅的作者朝代古诗

  • 鹅鹅鹅的作者朝代古诗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鹅鹅鹅的作者朝代古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咏鹅》是初唐诗人骆宾王于七岁时写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开篇先声夺人,“鹅!鹅!鹅!”写出鹅的声响美,又通过“曲项”与“向天”、“白毛”与“绿水”、“红掌”与“清波”的对比写出鹅的线条美与色彩美,同时,“歌”、“浮”、“拨”等字又写出鹅的动态美,听觉与视觉、静态与动态、音声与色彩完美结合,将鹅的形神活现而出。

      注释

      曲项:弯着脖子。歌:长鸣。

      拨:划动。

      译文

      “鹅!鹅!鹅!”

      面向蓝天,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

      雪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色的脚掌划着清波,就像船浆一样。

      创作背景

      小时候的骆宾王,住在义乌县城北的一个小村子里。村外有一口池塘叫骆家塘。每到春天,塘边柳丝飘拂,池水清澈见底,水上鹅儿成群,景色格外迷人。有一天,家中来了一位客人。客人见他面容清秀,聪敏伶俐,就问他几个问题。骆宾王皆对答如流,使客人惊讶不已。骆宾王跟着客人走到骆家塘时,一群白鹅正在池塘里浮游,客人有意试试骆宾王,便指着鹅儿要他以鹅作诗,骆宾王略略思索便创作了此诗。

      鉴赏

      诗的第一句连用三个“鹅’字,这种反复咏唱方法的使用,表达了诗人对鹅的热爱,增强了感情上的效果。

      第二句写鹅鸣叫的神态,给人以声声入耳之感。鹅的声音高亢嘹亮,一个“曲”字,把鹅伸长脖子,而且仰头弯曲着嘎嘎嘎地朝天长鸣的形象写得十分生动。这句先写所见,再写所听,极有层次。

      以上是写鹅在陆地上行进中的情形,下面两句则写鹅群到水中悠然自得游泳的情形。小诗人用一组对偶句,着重从色彩方面来铺叙鹅群戏水的情况。鹅儿的毛是白的,而江水却是绿的,“白”“绿”对照,鲜明耀眼,这是当句对;同样,鹅掌是红的,而水波是青的,“红”“青”映衬,十分艳丽,这也是当句对。而两句中又“白”“红”相对,“绿”“青”相对,这是上下对。这样,回环往复,都是对仗,其妙无穷。

      在这组对偶句中,动词的使用也恰到好处。“浮”字说明鹅儿在水中悠然自得,一动不动。“拨”字则说明鹅儿在水中用力划水,以致掀起了水波。这样,动静相生,写出了一种变化美。

      作者简介

      骆宾王(约640~?),婺州义乌(今属浙江省)人,唐代文学家。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一起,被人们称为“初唐四杰”。七岁时因作《咏鹅》诗而有”神通“之誉,曾经担任临海县丞,后随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兵败后下落不明,或说是被乱军所杀,或说是遁入了空门。其诗气势充沛,挥洒自如,富有一种清新俊逸的`气息,诗善歌行体,有《骆临海集》。

      《咏鹅》赏析

      《咏鹅》是唐代诗人骆宾王七岁时的作品。全诗共四句,分别写鹅的样子、游水时美丽的外形和轻盈的动作,表达了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

      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注释]

      1.咏:用诗、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咏鹅》是骆宾王七岁时写的诗。

      2.项:颈的后部。

      3.掌:诗中指鹅的脚掌。

      原文大意

      鹅呀,弯曲着脖子对天高歌。一身雪白的羽毛浮于绿水之上,红色的脚掌拨动着清澈的水波。

      诗意:

      鹅!鹅!鹅!弯曲着脖子向天唱歌。雪白的羽毛漂浮在绿色的水面上,红红的脚掌划动着清清的水波。

      [简析]

      这首诗从一个七岁儿童的眼光看鹅游水嬉戏的神态,写得极为生动活泼。

      《咏鹅》相传是骆宾王在七岁时写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咏物诗。这首千古流传的诗歌,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哲理,而是以清新欢快的语言,抓住事物(鹅)的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写得自然、真切、传神。

      开头的“鹅、鹅、鹅”不只是模拟鹅的叫声,而且把思维的那种跃动表现出来,融为一体。小诗人用三个“鹅”字道出鹅由远至*的欢叫声,让人渐渐看清它“曲项”的外形和“向天歌”的得意神态,再写鹅在水中嬉戏时有声有色的情景。表现小诗人细微入神的观察力。

      小作者通过白描的手法,简单的略加勾勒,鹅的鲜明形象就脱颖而出。“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一幅可爱的动态的形象。

      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这三个“鹅”字,可以理解为孩子听到鹅叫了三声,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看到鹅在水中嬉戏,十分欣喜,高兴地连呼三声“鹅、鹅、鹅”。

      次句“曲项向天歌”,描写鹅鸣叫的神态。“曲项”二字形容鹅向天高歌之态,十分确切。鹅的高歌与鸡鸣不同,鸡是引颈长鸣,鹅是曲项高歌。

      三、四句写鹅游水嬉戏的情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浮”“拨”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鹅游水嬉戏的姿态。“白毛”“红掌”“绿水”等几个色彩鲜艳的词组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鹅白毛红掌,浮在清水绿波之上,两下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图”,表现出儿童时代的骆宾王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

    [阅读全文]...

2022-04-02 10:45:08
  • 描写鹅的古诗有哪些(咏鹅原文内容和解释)

  • 解释
  • 偶然间看到了杜甫的一首咏鹅诗,《得房公池鹅》: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不由得想到了骆宾王的《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二人同是咏鹅,但是风格完全不同。另外,最*写得观宋填词到了宋末元初,王沂孙、周密、王易简等人都是咏物词的大家。

    可以看出,古人咏物诗词的不同。

    我们启蒙教育时,唐诗是必不可少的一课,老街印象最深的两首唐诗是《静夜思》和《咏鹅》,不知道您童年时印象最深的是哪首唐诗。

    《咏鹅》让我记住了骆宾王这个奇怪的名字。但是这首《咏鹅》与骆宾王其他的诗不同,这首诗并不高明,算不上一首好诗。但是,这首诗纯洁而简单,毕竟是一个孩子的手笔。

    这首诗对于鹅的描写,只是最简单的白描手法,写了几只游泳的鹅。有白色的羽毛,有红色的脚掌,有弯弯长脖子,在明亮的叫声中,缓缓划过清澈的绿波。

    这首诗抓住了鹅的几个特征,活灵活现地将鹅生动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但,这并不算一首好诗,没有诗歌应有的意蕴。对比最*比较火的姜二嫚,我觉得骆宾王这首诗不如小姑娘的作品有诗意。

    好的诗,如海里的冰山,有露出水面的美丽,还有隐藏在水下的意蕴。骆宾王这首诗,只有表面而已。

    不过,作为一个七岁的孩子,能够抓住事物的特点表现出来,已经很了不起了。所以,*的骆宾王成了一个伟大的诗人。

    骆宾王的咏鹅,仅仅从鹅的外在形态上描述,缺乏诗意和想象力。而杜甫作《得房公池鹅》时,已经是一个成熟的诗人了。

    房相西亭鹅一群,杜甫这首诗是其拜访原丞相房管时所写。房管罢相以后,几经辗转,去了汉州做刺史。据说这次杜甫去得不巧,房管从汉州刺史任上被升为刑部尚书,已经出发去京城了。

    眠沙泛浦白于云。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杜甫这首诗,第一写鹅的归属,第二句和第三句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写了鹅的形态外貌。

    凤凰池,是禁苑中池沼,借指中书省或宰相,这里用“凤凰池上应回首”,还令人联想到房管升职之意。

    ”应回首”是这首诗的精妙之处,既是鹅真实的动态,也有一种类似“锥处囊中”含义。因此在第四句点明:为报笼随王右军。

    这里用了王羲之写经换鹅的典故,这就赋予鹅一定的人格特点,具有了希望被人赏识承认价值的含义。也可以理解为,受到赏识因此有报恩之意。

    安置之乱中,杜甫千里奔波行在,唐肃宗很受感动。本来杜甫有大好前程,却因为替房管说话被唐肃宗冷落。如今房管又一次受到重用,可惜杜甫再也没有机会了。

    杜甫笔下的咏鹅诗,比起骆宾王的咏鹅,其内容和意义要丰富得多。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杜甫的咏物诗中,有了拟人的手法。大多数优秀的咏物诗,都喜欢赋予所咏之物以人格特征,这在宋末咏物词中很常见。

    前几天写观宋填词时,写到了王沂孙、王易简、周密、唐钰等14人结社填词,咏龙涎香、白莲、蟹、莼、蝉。他们一共填了37首词,虽然是咏物,但是每一种物其实都代表了一类或者几类人。

    临安城陷落后,小皇帝和皇太后等人被押北上。留在江南的祖陵被元僧盗掘,最可怜的是宋理宗,被开棺后倒悬取宝珠(水银),皇族尸骨被丢弃与草莽之中。

    杭州义士唐钰等人,暗中收集尸骨掩埋,然后用牛骨代替放于原处。这些假骨后来又被元僧镇压到杭州白塔之下。

    唐钰、周密等14人,结社赋咏物词37首,其实暗喻此事,白莲、蝉等5种暗指三宫北上、宋陵被盗、崖山军民蹈海赴国难等事。

    这是宋末咏物词的一大特征。例如王沂孙的《龙涎香》:

    孤峤蟠烟,层涛蜕月,骊宫夜采铅水。讯远槎风,梦深薇露,化作断魂心字。红瓷候火,还乍识、冰环玉指。一缕萦帘翠影,依稀海天云气。

    几回殢娇半醉。翦春灯、夜寒花碎。更好故溪飞雪,小窗深闭。荀令如今顿老,总忘却、樽前旧风味。谩余熏,空篝素被。

    看似写物,其实是写人,抒发的是对于故国的哀思。这种咏物词对比杜甫的《咏鹅》,在意蕴上又有升华。

    仔细对比唐宋人的咏物诗词,就会发现,优秀的咏物诗词,很少仅仅写物体。大多数咏物诗词,不会像骆宾王咏鹅那样停留在描绘物体表面,而是赋予物体以人格精神,咏物其实是写人。

    结束时,录入一首陆游的咏物词,再体会一下。《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阅读全文]...

2022-03-25 01:12:06
  • 咏鹅的古诗拼音版(拼音版咏鹅赏析及解释)

  • 解释
  • 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作品赏析】

    《咏鹅》是初唐诗人骆宾王七岁时写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开篇先声夺人,鹅,鹅,鹅,写出鹅的声响美,又通过曲项与向天,白毛与绿水,红掌与清波的对比,写出鹅的线条美与色彩美。同时歌,浮,拨等字又写出鹅的动态美,听觉与视觉,静态与动态,声音与色彩完美结合,将鹅的形神活现而出。

    【注释】

    ①咏鹅:用诗词来赞美鹅。

    ②曲:弯弯的

    ③项:颈的后部,指脖子

    ④歌:鸣叫

    ⑤拨:划

    【大意】

    鹅呀鹅,弯着脖子仰天高歌。洁白的羽毛漂浮在绿水上,红色的脚掌拨动起清清的水波。

    [阅读全文]...

2022-06-04 17:59:01
  • 小升初古诗赏析:咏鹅

  •   学*可以这样来看,它是一个潜移默化、厚积薄发的过程。小编带来了小升初语文咏鹅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咏鹅

      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注释

      1.咏:用诗、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咏鹅》是骆宾王七岁时写的诗。

      2.项:颈的后部。

      3.掌:诗中指鹅的脚掌。

      赏析

      这首诗从一个七岁儿童的眼光看鹅游水嬉戏的神态,写得极为生动活泼。

      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这三个“鹅”字,可以理解为孩子听到鹅叫了三声,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看到鹅在水中嬉戏,十分欣喜,高兴地连呼三声“鹅、鹅、鹅”。

      次句“曲项向天歌”,描写鹅鸣叫的神态。“曲项”二字形容鹅向天高歌之态,十分确切。鹅的高歌与鸡鸣不同,鸡是引颈长鸣,鹅是曲项高歌。

      三、四句写鹅游水嬉戏的情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浮”“拨”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鹅游水嬉戏的姿态。“白毛”“红掌”“绿水”等几个色彩鲜艳的词组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鹅白毛红掌,浮在清水绿波之上,两下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图”,表现出儿童时代的骆宾王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

      骆宾王与、杨炯、卢照邻齐名,被称为“初唐四杰”。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时,骆宾王代他写《讨武檄》。檄文罗列了武后的罪状,写得极感人。当武后读到“一抔土之未干,六尺之孤安在”两句时,极为震动,责问宰相为何不早重用此人。徐敬业兵败后,骆宾王下落不明,有被杀、自杀、逃匿不知所终等传说。

      希望为大家提供的小升初语文咏鹅知识点,能够对大家有用,更多相关内容,请及时关注我们!

    [小升初古诗赏析:咏鹅]

    [阅读全文]...

2022-04-25 09:11:23
鹅鹅鹅古诗描绘的鹅 - 句子
鹅鹅鹅古诗描绘的鹅 - 语录
鹅鹅鹅古诗描绘的鹅 - 说说
鹅鹅鹅古诗描绘的鹅 - 名言
鹅鹅鹅古诗描绘的鹅 - 诗词
鹅鹅鹅古诗描绘的鹅 - 祝福
鹅鹅鹅古诗描绘的鹅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