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感叹女性地位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感叹女性地位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感叹女性地位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感叹女性地位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感叹一年过去的古诗
听着外面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大家都知道,过年了。转眼又是一年,又是一季,又是一天,又是一夜……时光的流逝总是引起人的情思,如今的伤感和走过的路,会随着岁月而变淡,一切都是新的开始。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感叹一年过去的古诗,在过去一年,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1、桃李吹成九陌麈,客中又过一年春。
2、清秋又是一年新,满眼丹枫映白苹。
3、又是一年春事了,缫丝捣麦笑相呼。
4、疏枝半作窥窗老。又是一年春意早。
5、律回春晖渐,万象始更新。
6、到得洪都又一年,祖生击楫至今传。
7、莫笑花前醉堕巾,又看一年春。
8、一年春又尽,倚杖对斜晖。
9、老去人间乐事稀,一年容易又春归。
10、海棠开后雨冥绵,寒食清明又一年。
11、自古人皆望,年来又一年。
12、又一年为客,何媒得到秦。
13、牡丹又是一年过,春事略无三日晴。
14、风光流转等闲过,又是一年春事休。
15、市桥新柳色,又是一年过。
16、谁怜墓上草,又是一年枯?
17、又是一年春欲尽,杖藜乘兴足幽寻。
18、再为千里别,又是一年余。
19、又是一年新,三百六十度。
20、自惭,又是一年非。
21、又是舒州一年了,怕看新历动乡情。
22、却忆携诗花底看,回头又是一年春。
23、又是一年将过眼,如何两鬓不成丝。
24、又是一年修禊时,何须曲水泛金卮。
25、又是一年能事毕,山僧赢得笑咍咍。
26、莫辞达曙殷勤望,一堕西岩又隔年。
27、可怜时节堪归去,花落猿啼又一年。
28、江山王气空千劫,桃李春风又一年。
29、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30、画眉小槛晚花迟,一年弹指又春归。
31、过隙光阴还自催。生朝又送一年来。
32、每到年时,此花娇处,观里夭桃已断肠。
33、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34、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5、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
36、去年今岁此时中,红面桃花相映红。
37、海日入残夜,江春入旧年。
38、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桐已秋声。
39、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40、萋萋总是无情物,吹绿东风又一年。
41、湿萤相逐照高栋,又见一年风露秋。
42、叹息无言桃与李,一年踪迹又纷纷。
43、不踏门前路,春归又一年。
44、到头惟早白,一年弹指又春红。
45、上巳修褉事,一年春色又杨花。
46、一年又如许,万事更须忙。
47、只禁几次瓶花换,断关春光又一年。
48、花开花落一年过,树凋树茂岁月去。
49、倦枕忽闻中夜雨,疏砧又报一年寒。
感叹时光流逝的古诗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感叹时光流逝的古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老去光阴速可惊。鬓华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欧阳修《采桑子》
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3、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满江红》
4、昨日兮昨日,昨日何其好!昨日过去了,今日徒懊恼。世人但知悔昨日,不觉今日又过了。水去日日流,花落日日少,成事立业在今日,莫徒明朝悔今朝。——文嘉《昨日歌》
5、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元窦娥冤《窦娥冤》
6、重回首,去时年,揽尽风雨苦亦甜。夜阑珊,读无眠,听尽春言,每天都是新的一片,不再清闲,望着洒满月光的星星一路向前。
7、必须记住我们学*的时间是有限的。时间有限,不只由于人生短促,更由于人的纷繁。我们应该力求把我们所有的时间用去做最有益的事。
8、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9、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晋·陶渊明《杂诗》
10、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窦娥冤《窦娥冤》
11、世间何物催人老,半是鸡声半马蹄。——王九龄《题旅店》
12、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宋·蒋捷《一剪梅》
13、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王勃《滕王阁诗》
14、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杂诗》
15、昨日兮昨日,昨日何其好!昨日过去了,今日徒懊恼。世人但知悔昨日,不觉今日又过了。水去日日流,花落日日少,成事立业在今日,莫徒明朝悔今朝。——明·文嘉《昨日歌》
16、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晋·陶渊明《杂诗》
17、世间何物催人老,半是鸡声半马蹄。——清·王九龄《题旅店》
18、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明·文嘉《今日诗》
19、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宋·晏殊《浣溪沙》
20、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古诗汉乐府《长歌行》
21、艳阳时节又蹉跎,迟暮光阴复若何。一岁中分春日少,百年通计老时多。——白居易《春晚咏怀赠皇甫朗之》
22、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和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劝学》
23、百年那得更百年,今日还须爱今日。——王世贞
24、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25、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唐·无名氏《金缕衣》
26、公道世间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杜牧《送隐者一绝》
27、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佚名
28、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
29、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30、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一剪梅》
1.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2.百年那得更百年,今日还须爱今日。——王世贞
3.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
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5.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佚名
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古诗汉乐府《长歌行》
7.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杂诗》
8.世间何物催人老,半是鸡声半马蹄。——王九龄《题旅店》
9.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一剪梅》
10.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窦娥冤《窦娥冤》
11.公道世间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杜牧《送隐者一绝》
12.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
13.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
14.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15.艳阳时节又蹉跎,迟暮光阴复若何。一岁中分春日少,百年通计老时多。——白居易《春晚咏怀赠皇甫朗之》
16.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无名氏《金缕衣》
17.老去光阴速可惊。鬓华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欧阳修《采桑子》
18.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王勃《滕王阁诗》
19.昨日兮昨日,昨日何其好!昨日过去了,今日徒懊恼。世人但知悔昨日,不觉今日又过了。水去日日流,花落日日少,成事立业在今日,莫徒明朝悔今朝。——文嘉《昨日歌》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时间一旦过去了,就再也回不来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感叹时光的诗句 感叹岁月流逝唯美古诗,希望大家喜欢
1、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杜牧《旅宿》
2、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苏轼《守岁》
3、佳人相见一千年。——苏轼《浣溪沙·端午》
4、壮年听雨客舟中。——蒋捷《虞美人·听雨》
5、草秀故春色,梅艳昔年妆。——李世民《元日》
6、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文天祥《除夜》
7、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杜荀鹤《*怨》
8、海燕岁微渺,乘春亦暂来。——张九龄《归燕诗》
9、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马戴《灞上秋居》
10、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王维《酬张少府》
11、一年滴尽莲花漏。——毛滂《玉楼春·己卯岁元日》
12、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薛道衡《人日思归》
13、昔岁逢太*,山林二十年。——元结《贼退示官吏》
14、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史青《应诏赋得除夜》
15、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崔涂《春夕》
感叹时光流逝的古诗句
古今中外,人们都会感叹时光流逝,感叹时间的珍贵,有的人用通俗的语言感叹,有的人则用优美的词句表达内心的感受。下面是感叹时光流逝的古诗句,欢迎阅读!
1、老去光阴速可惊。鬓华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欧阳修《采桑子》
2、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唐·无名氏《金缕衣》
3、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满江红》
4、昨日兮昨日,昨日何其好!昨日过去了,今日徒懊恼。世人但知悔昨日,不觉今日又过了。水去日日流,花落日日少,成事立业在今日,莫徒明朝悔今朝。——文嘉《昨日歌》
5、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元窦娥冤《窦娥冤》
6、重回首,去时年,揽尽风雨苦亦甜。夜阑珊,读无眠,听尽春言,每天都是新的一片,不再清闲,望着洒满月光的星星一路向前。
7、必须记住我们学*的.时间是有限的。时间有限,不只由于人生短促,更由于人的纷繁。我们应该力求把我们所有的时间用去做最有益的事。
8、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9、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晋·陶渊明《杂诗》
10、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
11、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佚名
12、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宋·蒋捷《一剪梅》
13、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王勃《滕王阁诗》
14、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杂诗》
15、公道世间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杜牧《送隐者一绝》
16、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晋·陶渊明《杂诗》
17、世间何物催人老,半是鸡声半马蹄。——清·王九龄《题旅店》
18、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明·文嘉《今日诗》
19、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宋·晏殊《浣溪沙》
20、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古诗汉乐府《长歌行》
21、艳阳时节又蹉跎,迟暮光阴复若何。一岁中分春日少,百年通计老时多。——白居易《春晚咏怀赠皇甫朗之》
22、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和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劝学》
23、百年那得更百年,今日还须爱今日。——王世贞
24、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1、百岁落半途,前期浩漫漫。——李白《登敬亭山南望怀古赠窦主簿》
2、闻道阊门萼绿华,昔年相望抵天涯。——李商隐《无题二首》
3、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罗隐《七夕》
4、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张炎《高阳台·西湖春感》
5、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王维《少年行四首》
6、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7、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李颀《送魏万之京》
8、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莫辞频。——晏殊《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9、朝阳不再盛,白日忽西幽。——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三十二》
10、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张孝祥《西江月·问讯湖边春色》
11、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12、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13、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张祜《宫词·故国三千里》
14、凤林关里水东流,白草黄榆六十秋。——张籍《凉州词三首·其三》
15、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苏轼《减字木兰花·莺初解语》
16、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谢枋得《武夷山中》
17、为当时曾写榴裙,伤心红绡褪萼。——吴文英《澡兰香·林钟羽淮安重午》
18、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元好问《人月圆·重冈已隔红尘断》
19、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20、数年前也放狂,这几日全无况。——康海《雁儿落带得胜令·饮中闲咏》
1、冉冉年时暮,迢迢天路征。——陆机《梁甫吟》
2、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钱起《赠阙下裴舍人》
3、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
4、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苏轼《浣溪沙·端午》
5、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感叹人生的经典古诗词(精选70条)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泛指*古代诗歌。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感叹人生的经典古诗词(精选70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3、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5、大丈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李白药)
6、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7、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8、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
9、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
10、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11、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12、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13、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4、去此若俯仰,如何似九秋,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
15、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16、流离成鄙贱,常恐复捐废,人生几何时,怀忧终年岁。
17、几度寻君君不遇,梦里依旧相眷顾,千言万语难再叙,向谁诉?同在茫茫人生路。
18、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19、多少人生风雨后?多少慷慨不再有?多少壮举一场梦?多少盛情一杯酒?
20、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21、执手看歌敲金钗,笑语落珠明眸睐,忽然蝴蝶春风满,焉教冷镜瘦朱颜。
22、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23、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思。
24、瑶宫寂寞锁千秋,九天御风只影游,不如笑归红尘去,共我飞花携满袖。
25、匣浅难羁宝剑锋,玉藏石中也玲珑,初试清啼长天破,云光凝碧远岚*。
26、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27、瞳凝秋水剑流星,裁诗为骨玉为神。翩翩白衣云端客,生死为谁一掷轻。
28、谁言别后终无悔,寒月清宵绮梦回。深知身在情长在,前尘不共彩云飞。
29、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30、出口成章,英雄盖世本无双。才华横溢,多少年来惊天地。
31、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3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33、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梅岭三章》)
34、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
35、质天何人能晓我?万里愁云困星锁。人生能有几次搏?
36、白发虽未生,朱颜已先悴,人生讵几何,在世犹如寄。
37、一叶浮萍归大海,人生何处不相逢?相逢莫要论人生,人生已是夕阳红。
38、阎罗大伯曾教来,道人生但不须烦恼。
39、世情梦幻。复作如斯观。自叹人生,分合常相半。
40、世路风波险,十年一别须臾,人生聚散长如此,相见且欢娱。
41、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
42、人生自古一场梦,梦到天涯睡狮醒。踏*世间坎坷路,一路走来太从容。
43、人生自古多曲折,心内雪亮,身外雪亮,旧情一缕独难忘。
44、人生在世不满百,谁敢笑我鬓发白?三尺长剑提在手,白发一样杀强贼。
45、人生谁能料,堪悲处身落柳陌花丛。
46、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
47、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48、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49、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感叹时光流逝的古诗佳句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感叹时光流逝的古诗佳句,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2.百年那得更百年,今日还须爱今日。——王世贞
3.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
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5.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佚名
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古诗汉乐府《长歌行》
7.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杂诗》
8.世间何物催人老,半是鸡声半马蹄。——王九龄《题旅店》
9.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一剪梅》
10.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窦娥冤《窦娥冤》
11.公道世间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杜牧《送隐者一绝》
12.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
13.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
14.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15.艳阳时节又蹉跎,迟暮光阴复若何。一岁中分春日少,百年通计老时多。——白居易《春晚咏怀赠皇甫朗之》
16.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无名氏《金缕衣》
17.老去光阴速可惊。鬓华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欧阳修《采桑子》
18.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王勃《滕王阁诗》
19.昨日兮昨日,昨日何其好!昨日过去了,今日徒懊恼。世人但知悔昨日,不觉今日又过了。水去日日流,花落日日少,成事立业在今日,莫徒明朝悔今朝。——文嘉《昨日歌》
20.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文嘉《今日诗》
我国古代铁器的社会地位及用途
一般也包括原始公社制时代。因历史发展的不*衡性,在世界范围内无统一之时限。埃及、两河流域、*、印度、波斯等,约当公元前三十世纪到公元初的几个世纪(各国情形不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我国古代铁器的社会地位及用途,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秋晚期的铁器
我国的铁器时代,大约始于公元前6、7世纪,即春秋晚期。在*,生铁和块炼铁几乎是同时出现的,这使*古代的冶铁工艺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楚国是我国最早冶炼铁矿和使用铁器的地方,而迄今的考古发现证实,长沙地区又是楚国较早出现铁器冶铸业的地区之一。目前已发现确属春秋晚期的铁器共有9件,都出士在楚境,其中最早的铁凹口锄、最早的钢剑和最早的铸铁件都出土于长沙。铁凹口形锄1951年出土在长沙识字岭314号春秋晚期楚墓填土中。钢剑以及铁鼎1976年出土在长沙杨家山65号春秋晚期墓葬中。长沙窑岭15号春秋晚期墓也有铁鼎出土。这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钢剑和铁铸件。早期铁器时代给*带来了巨变。楚国对手工业十分重视,表现在:经营管理上,建立起包括大工尹、尹(如玉尹、织尹、冶尹,即管理不同行业的专官)、令、丞等在内的工官制度,对手工业生产进行有效的管理;设立了各种官府工场,如湖北江陵县城,就是楚国官府造船中心。作为南楚重镇的长沙,随着楚人的开拓,社会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以铁器冶铸业为代表的手工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其工艺水*足以与中原地区并驾齐驱,处于领先于世的地位。
战国时期的铁器
战国时期,铁器逐渐普及,随之而来的是耕地和灌溉面积扩大,农耕技术提高,手工业兴盛,金属铸币大量发行。此时的楚国冶铁业更趋发达,据统计,截至1984年为止,长沙共发掘战国楚墓*2000座,有186座出土了铁器,共30种240件,其中铁工具124件,铁兵器68件,日常用具及其他器物48件。很久以来,一般认为块炼掺碳钢最初出现于战国中期,而杨家山65号墓钢剑的出土,把碳钢出现的时间上推到了春秋晚期,一下提前了二三百年。经金相检验,这把剑含0。5%的中碳钢,中部由7―9层反复锻打而成,可能还经过了高温退火处理。而与此同时出土的铁鼎,是用生铁铸造而成的,金相的检验为莱氏体白口铁组织。这种铸铁件的发现也使我国铸铁发明的时间大大提前,比欧洲使用铸铁的时间要早2100多年。这不能不说是我国冶金考古史上的重大发现,而且也表明至少在春秋晚期,长沙地区已经使用铁器,并在铸造方面达到了很高水*。
战国早期以后,长沙的铸铁业进一步发展,突出表现在:第一,铁器已开始运用于农业生产等各个领域。长沙战国墓出土的大批铁器,已有相当数量的生产工具,主要有锄、斧、锛、夯锤、削、刀、鱼钩等。此外,还有不少兵器和日常用具。这就证明在战国时代长沙地区的社会生产生活中,铁器的作用已越来越重要。第二,韧性铸铁的出现。韧性铸铁是将白口铁经退火处理,使其中的碳转化为石墨,而基体转化为钢组织,改变了白口铁易脆的弱点,且比钢易于铸造。长沙左家塘44号和砂子塘5号战国楚墓就出土了韧性铸铁的铁口锄。这种凹口铁地区普及铁器的技术基础从此奠定下来。当建立起*历史上空前统一的秦帝国后,铁器在秦汉时期进一步推广,到东汉最终代替了青铜器。
铁器的分类
在古玩或工艺品中,铁器主要有武器、生产工具、礼器、雕塑、装饰品、器皿等。
铁制农具
我国最早使用铁制农具是在春秋时期。当时,最早生产和使用铁制农具的是齐国。据《国语?齐语》记载,春秋中期齐国官员管仲曾向齐桓公建议:“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闵(锄)、夷(锄类的农具)、斤(斧头)、(大锄),试诸壤土。”意思是用青铜(即“美金”)铸造剑戟等武器,试在狗、马身上;用铁(即“恶金”)铸造闵、夷、斤、等农具,试来耕种土地。这是我国关于使用铁制农具最早的文字记载。随着冶铁业的发展,铁制农具的使用逐渐得到推广。《管子?海王篇》说,春秋晚期,齐国“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可见那时铁制农具在齐国已经得到相当广泛的使用了。
我国在春秋时期开始使用铁制农具,这从*代的考古发现中也可以得到证实。例如,湖南常德德山的楚国墓,长沙的楚墓和山西侯马北西庄等遗址出土的多种铁器,都是春秋晚期的遗物,其中就有铁槟、铁裴、铁铧等农具。
战国中期以后,铁制农具已在各诸侯国得到普遍使用;秦汉时期,农具已经完全铁器化。铁制农具比以前的木耒、石耜、骨耜等原始农具生产效率要高得多。铁制农具的使用,对促进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铁制兵器
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含铁兵器是商代的陨铁刃铜钺。古代铁制兵器的产生始于春秋末年,其普遍使用在战国时期;至西汉,兵器几乎都是铁制品;而铁兵器代替青铜兵器占领战争舞台则是在东汉时期。我国古代的制铁技术到西汉时期已趋成熟,以后各代只是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和完善。
一、*古代冶铁技术的发生和发展
*曾经指出铁器的使用在古代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认为“铁已经为人类服务,这是在历史上起了革命作用的各种原料当中最后者(直到马铃薯的出现为止)和最重要者”。*在这里是以古典时期的希腊、罗马为典型来说明铁器和上述两个国家奴隶制产生的关系。郭沫若在我国古史分期的研究中也同意“在古代,铁的出现和使用是值得特别重视的一个关键性的因素”。
当然,如果不结合社会经济各方面的条件来看,单纯以铁的使用作为社会分期的唯一标志是片面的。在世界古代史上,基于生产资料私有制而出现的阶级社会一般都进入金属使用时代。但青铜或铁的出现与使用,同一个社会的经济形态没有必然的联系。公元前第三千至第二千纪的“青铜时代”,古埃及早已是奴隶制社会,而在第一千纪上半期埃及人使用铁器以后,它的社会性质并未改变。公元前五至四世纪时处在铁器时代的希腊社会,却是典型的奴隶制经济形态。
春秋战国时代,从铁的被发现到冶铁业的兴起,确实大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各个方面的发展。而铁器制造技术的所以能迅速提高,是由于有长期积累下来的青铜冶炼技术作为基础。
*铁的应用始于何时?从文献方面来追溯,铁字似最早见于《诗经·秦风·骃藏》中一句“驷驖孔阜”。孔颖达《正义》“驖”字又径写作“鐡”。这首大约作于公元前八世纪七十年代的诗,把黑色的马称作“驖”,想必是这种黑色金属在当时秦地已是常见的'物品。公元前6世纪上半叶齐灵公时的古器“齐侯锺”,根据这点,再结合先秦古籍关于齐国的记载来看,齐国铁的使用大概可上推到公元前七世纪前期的齐框公时代。《国语·齐语》:“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锄夷斤梦,试诸壤土。”这两种不同的金属,前者当指青铜,后者应是指铁。以上还只是根据文字来推测。
从冶铁技术来推断,铁的最初出现似乎还在春秋以前。公元前513年(鲁昭公29年〉晋国的赵鞅,荀寅带领军队在汝水旁边筑城,“遂赋晋国一鼓铁,以铸刑鼎。”能够用枯大的铸型来铸造有铭文的大铁鼎,说明冶铁术已达到铸铁阶段。世界上早期的冶铁术叫做“块炼法”。这种早期冶铁法,由于冶铁炉子小,鼓风设备差,温度不高,铁矿石不可能熔化成液体,出炉时是海绵状态的熟铁块。从“块炼”到“鼓铸”是需要一个颇长的历史过程的。
从考古发掘来看,春秋时代的遗存仅出土一柄铁剑。这是1957年在河南陕县后川春秋晚期基葬出土的。战国早期的铁器出土的数量还很少。但是,根据战国中期的冶铁遗址的规模及出土铁器的种类和制作技术,也可以推断实际使用铁器的时间至少在春秋时代。
总之,从文献和考古材料看,把*始用铁器时代定在春秋初期是比较合适的。
目前关于铁的最初出现,在学术界中还有多种不同的意见。我国有些学者认为在西周初期已发明了锻铁制的工具和兵器。根据:
1、周的祖先公刘在豳建国时,曾经“取厉取锻,止基乃理”;
2、周成王时鲁国国君伯禽讨伐淮夷、徐戎,誓师说:“备乃弓矢,锻乃戈矛,砺乃锋刃,无敢不善”;认为这里两个锻字指的是锻炼铁器。周人之用铁器,由于所处的周原和丰,附*都有铁矿,却缺少铜矿特别是锡矿。
限于地理条件,周人的青铜铸造业在早期没有得到发展,而采铁锻制却产生了。日本学者也有根据二、三件古铜器附属的铁的部分来推断西周已开始用铁。这些说法只能作为进一步讨论的参考,论据还不够充分,而把铁器使用的开始定于春秋是较为妥当的。
关于我国古代铁的使用,还有起源地区的问题。有认为*冶铁术最早由东夷、巴蜀发明。二十多年前,有人曾根据古代传说,论证我国古代铁兵器先流行于东南地区的吴、越、楚。还有人认为“这个意见是可以成立的。”
这一些争论不是毫无意义的。例如,主张铁器开始于西周的学者,就认为西周的农具——铁缚等都是铁制的,并且对西周时期的农业生产力以至对西周社会性质的看法都有了不同的估计。又如,对铁器起源地区的研究,也涉及古代黄河与长江两大流域文化、经济的发展及其交流的不同估计,这些说法都值得作进一步的考察。
二、铁农具的普遍应用
如果说春秋时期铁器的使用还不普遍,那末到了战国时期,情况就大不相同了。**以后,战国中、晚期的铁农具或铁器大量出土。出土地点有辽宁、河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湖南、四川等八个省的二十处以上的地方。辉县的魏墓、长沙的楚墓和兴隆的燕国遗址发现的铁农具或铸遣农具的铁范都在几十件以上,其中辉县固围村的五座魏墓就出土了犁钟、镬、插、锄、镰等农具五十八件。从考古材料来看,到战国中期以后,铁农具在当时各个地区的使用相当普遍。
《孟子·滕文公》:“许子(许行)以釜甑爨,以铁耕乎?”用饭锅来和铁农具相比拟,就足以说明铁具的普遍。
强大的齐国,据《管子·海王篇》记载,它的铁官掌管下的冶铁业,农业生产用的来、耜、座(即铺-铲类),手工具的斤、锯、凿,和女红用的钺、刀。同书《轻重篇》所举的铁制农具和其他工具更多,前一项中添了镰、耨、椎、铚,后一项中更包括了组、钻、俅、述四种。或认为《轻重篇》是汉初人的伪托。但拿镰、耨等农具来说,战国遗物是有出土的。可以相信,战国时代的齐国,包括耕地具、除草具和收获具的各种农器都有铁制的,而且使用相当普遍了。
齐国的北邻燕国,就当时整个*的疆域而论,是处在北方边境。战国以后,铁农具也普遍使用了。上述今河北兴隆县燕国遗址,发掘出铁制生产工具的铸范87件,主要是斧、镬、镰、锄等农具的铸范,计镬范25副47件,斧范11副30件,双镰范2副2件,锄范1副3件。甚至在当时燕国的边骚地区,今日的辽宁,出土的铁农具种类还超过了兴隆出土的农具铁范种类。战国时代,燕齐两国的商业来往相当密切。战国后期燕兼行齐国的刀货,可能制铁业也彼此互为影响。
三晋地区在战国时代应当是重要的铁器产地。《史记·货殖列传》所举的冶铁家,有赵国邯郸的郭纵;蜀卓氏的祖先原是在赵国经营铁业的,宛地孔氏的祖先原是魏国人,也经营铁业。至于韩国,著名的冶铁地点更多,出产著名的锋利剑戟,如冥山、龙渊(均在今河南省西*县西)、邓师(指邓,今河南孟县东南),等等。楚国也是以铁兵器锋利著名。目前出土的战国铁兵器,多数是楚国的。长沙、衡阳六十四个楚墓中,共出土铁器70件,其中工具21件,兵器33件,其他16件,兵器约占一半。长江下游的吴越,在春秋末、战国初也是善制铁兵器的国家。
根据*学者研究,*古代铁器的使用,铁农器比铁兵器先普遍应用。例如吴越地区,有人根据《周礼·考工记》所说的“段(锻)氏为馎器”和“粤(越)之无缚也,夫人而能为缚也”两段话,认为越国的人已能普遍用铁来制造农具。
三、铁农具对土地利用和农业所起的作用
铁农具的普遍使用,首先对于荒野和森林地域的垦辟起了巨大的作用。铁镬和铁斧是适用于开垦森林和硬土地带的农具。河北兴隆县出土的87件完整的铸铁模型,其全重量为190公斤,而馒与斧的模型占了模型总数的九分之七。在形制上,也有了很大的改进。出土的铁范中有一种铁芯。这是为了铸出农具安装木柄用的把孔而设计的。
重要的农具,如锂、斧、锄等都有安曲柄的方蛩形和安直柄的长片或方穿形两种。这些又都是比较大型的农具,特别是镂,质坚而重,形制为长条形,中脊厚,两侧薄,便于用作挖树根、起石块和掘硬土。它们的广泛使用,大大扩展了耕地的面积。西周末年,国与国之间,邑与邑之间都留下大片的隙地。春秋以后,边境田的争夺不绝于书。处于北境的燕国也扩大了新垦的边境。*年考古发掘证明,战国遗址和墓葬的分布远比西周、春秋的多而广,这是人口增加和耕地扩大的表现。
农业生产率和耕作方式随着犁逃和铁锄、铁镭等耕地具和铁镰等收获具的出现起了根本的变化。根据文献中一些线索,使用犁骅和牛耕大约开始于春秋。春秋时孔子有两个弟子,一叫冉伯牛名耕,另一个名司马耕字子牛。晋国有个力士叫做牛子耕。把牛与耕相连作为名字,当然是牛耕这一事实早已存在的反映。
其次,《国语·晋语》记载一件事说,春秋末年晋国的贵族范氏、中行氏在国内兼并战争失败后,逃亡到齐国,他们的子孙便成了齐国的农民,把“宗庙之牺(牛)〔用〕为畎亩之勤。”这是说齐地的耕作者已经把牛来服役于田亩了。牛耕即使开始于春秋时代,但一直到战国前期,它还没有达到普遍使用的程度。在河南辉县、洛阳和禹县出土的战国铁农具中,有“V”字形犁。
这一时期的犁在构造上,还很原始。它的形制是前端尖锐,后端阔,锐端有直-,但还设有犁璧。因此,这种犁只能起破土划沟的作用,但不能起翻转土块的作用。起垄做亩,还得依靠锄和其他农具来协助完成。同时,这种犁窄小而轻,起土也不会太深。不管怎样,它比起未耜,显然是一个极大的进步,对提高农业生产起了很大的作用。
铁制除草、收获具的使用,同样值得注意。在耕具已经开始使用金属以后,一般还长时期使用着石器、蚌器的除草具和收获具。战国以后,用作耘苗除草的铁耨锄和收割用的铁镰,已较普遍使用。于是,在全部耕作过程中,开始有可能使用一整套的铁农具。这样,个体农户可以“深耕熟稷”来提高农田的单位产量,个体的农业经营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闭月羞花,沉鱼落雁。天生丽质,国色天香,如花似玉。
回眸一笑百魅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脸若银盘,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柳叶眉,杏核眼,樱桃小口一点点,杨柳细腰赛笔管,说话燕语莺声。
美女出东邻,容与上天津。整衣香满路,移步袜生尘。水下看妆影,眉头画月新。寄言曹子建,个是洛川神。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嫦娥旱地莲。何处闲教鹦鹉语,碧纱窗下绣床前。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眇兮。
有女妖且丽,裴回湘水湄。水湄兰杜芳,采之将寄谁。瓠犀发皓齿,双蛾颦翠眉。红脸如开莲,素肤若凝脂。绰约多逸态,轻盈不自持。尝矜绝代色,复恃倾城姿。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清词第一人——纳兰性德
推荐理由: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星级:★★★★★
初赛作品: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点评:此词上片写塞外壮丽的风光,下片抒发对故园的思念,对仗工整。王国维认为“夜深千帐灯”一句,境界可谓千古壮观。可以晋级复赛。
复赛作品:
《浣溪沙》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把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点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开篇“西风”便已奠定了整首词哀伤的基调。上阕写词人面对“黄叶”、“疏窗”、“残阳”,不禁流露出无限的哀思。下阙很自然地写出了词人对往事的追忆。“赌书”、“泼茶”曾经美好的事情,当时却是*常,现在想回到从前的*淡生活都不可得了。“当时寻常”现在多么痛心啊!此词感情真挚感人,可以晋级决赛。
决赛作品:
《木兰词(拟古绝绝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点评:此词利用赵飞燕、杨玉环的爱情故事,抒发了爱人相爱后不能相守的痛苦情感,提出了“人生若只如初见”的美好愿望。此句当为纳兰最佳词句,情感真挚,引起无数人们的共鸣,也为他赢得“千古伤心人”的美名。当属上品。
纳兰性德(1655-1685):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清初著名词人。
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原名成德,因避皇太子胤礽(小名保成)之讳,改名性德。因生于腊月,小时称冬郎。纳兰性德自幼天资聪颖,读书过目不忘,数岁时即*骑射。他从小出身高贵。他的父亲,就是康熙时期独揽朝政的武英殿大学士明珠,为清代有名的几个可数“权相”之一。
纳兰性德为明珠长子,英雄出少年,十八岁就中举人,二十二岁又中进士,列二甲第一名。纳兰性德同他的词一样“纯任灵性,纤尘不染”,人长得又英俊潇洒,而且还会武功,真乃“文武双全”。康熙初见就很喜欢,钦点其为三等御前侍卫。在短短的几年里,他从三等侍卫升到一等侍卫。一等侍卫相当于正三品,格同武官参将、文官府尹,可谓前程似锦。
他二十出头就已成名人了,靠的不是皇帝的宠臣、权相的长子,而是他的词。纳兰性德一生主要有两本词集:《侧帽集》和《饮水词》。*细选了三百四十二首,另外结集,以《纳兰词》命名。当年《饮水词》问世后,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曾用“家家争唱饮水词”来形容纳兰词在当时受到的欢迎。
顾贞观说:“容若词一种凄婉处,令人不能卒读。”
聂先评价:“少工填词,香艳中更觉清新,婉丽处又极俊逸。真所谓笔花四照,一字动移不得者也。”
陈维崧更是将其与李璟、李煜相提并论:“饮水词哀感顽艳,得南唐二主之遗。”
王国维更是赞誉他“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家出豪门、文武双全、风度翩翩、少年得志的纳兰容若——这样的人该是多少青年羡慕的偶像,可是从他的词作来看,词人并不开心,这是什么原因呢?
容若词名早已遍及天下,《饮水词》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诵,但是,容若那“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的心事究竟又有几人懂得?容若,这位相国府中衔着金汤匙出生的贵公子,词中那斑斑驳驳刻骨铭心的愁苦却连自己的父亲也无法理解。
有人统计过他的词:“愁”字出现了九十次,“泪”字用了六十五次,“恨”字使用了三十九次,其他如“断肠”、“伤心”、“惆怅”、“憔悴”、“凄凉”等字句,更是触目皆是。
愁从何来,首先当然是红颜离去的情感之事,这点后面专门谈;其次则要数苦于仕宦。家有贤惠美丽的妻子,他不能常伴身边,总是跟着皇帝出巡、打仗,时而产生思念故乡、亲人的情绪。虽然不喜欢侍卫工作,但由于家庭从小生长*,教育极其严格,他没有李白那种“安能摧眉折腰事*”的洒脱,也没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超脱。他有着身不由己的苦衷——掌管继承纳兰氏家族的大任,光宗耀祖。所以尽管有一万个不愿意,还是不敢说出来,只好一边做侍卫,一边吟诗填词。而他不得已的真情流露,化而为词,却赢得了皇帝的喜爱。据说由于他的诗词写的好,康熙经常赏赐给他金牌、佩刀、字帖等礼物,以资鼓励。
纳兰性德内心深处,一直苦于仕宦漂泊,一心向往自然的生活。率真的诗性遭遇不自由的生活,显然是徒增“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从一首《忆秦娥》中,可以看出他仕宦时候的心情:“长漂泊,多愁多病心情恶,心情恶,模糊一片,强分哀乐。拟将欢笑排离索,镜中无奈颜非昨。颜非昨,才华尚浅,因何福薄。”
关于纳兰性德,还有一个“生馆死殡”的佳话。当年,大学者吴兆骞因事牵连,被康熙皇帝大笔一挥,就流放到了黑龙江。好友无锡人顾贞观为他鸣不*,并向纳兰性德求援。
顾贞观的两首《金缕曲》感动了纳兰,他认为顾贞观的这两首以书信形式填写的词,完全可以同西汉苏武和李陵的赠答诗、西晋向秀的《思旧赋》媲美,堪称文坛三件极品。于是,他回信说,此事十年之内一定会想方设法解决。但顾贞观并不满意:“人寿几何?请以五载为期。”
顾贞观很是书生气,生活在现在这个时代的我们,恐怕没见过这样求人办事的,如何敢直截了当地提出要求,而且得寸进尺,也不怕人家反感?但纳兰性德性情率真,毫不在意,只是慨然允诺。
这件事阻力重重,难度可想而知。纳兰性德求助于他的宰相父亲明珠,经过一番斡旋,终于使吴兆骞结束了流放生涯,回到了北京。
吴兆骞回京以后,旋即被纳兰性德聘为馆师,为其弟教授学业。吴兆骞于1684年10月病故。吴兆骞,这位江南才子,经历了足足二十年的边塞流放,费尽了顾贞观和容若多少心血搭救,在归来后仅仅两年便一病而逝。此时纳兰性德人在江南,他得信后立即回京,为吴兆骞操办丧事,并出资护送灵柩回到吴的家乡吴江。这就是所谓的“生馆死殡”。
据说纳兰性德在正式娶妻之前,有一个青梅竹马的心上人,就是他的表妹雪梅。
雪梅自幼父母双亡,寄居在纳兰家。
这位表妹冰清玉洁,才智过人。纳兰性德和表妹相知相爱,心心相印,私定终身,但他们的爱情遭到了纳兰母亲的激烈反对。母亲固执地认为,一个父母双亡的孩子,即使她是自己的亲外甥女,她也是“丧门星”,怎么能把这种“不祥”带给自己最心爱的长子呢?
不管纳兰和雪梅如何的苦苦哀求,母亲都不为所动。为了拆散这对“冤家”,父母想了一个损招,把雪梅送入了宫中,从此两人就再也未能相见。坚贞的雪梅为了保全自己的清白,在宫中吞金自尽,纳兰性德得知消息以后痛不欲生,大病了一场。
二十岁时,他奉父母之命,和两广总督兼兵部尚书史兴祖之女、时年十八岁的卢氏成婚。卢氏父亲卢兴祖官至两广总督,是两省的最高军政长官,可谓封疆大吏。由此说来,卢氏也是与纳兰家门当户对的大家闺秀。有关卢氏的记述道“夫人生而婉,性本端庄,贞气天情,恭客礼典。明珰佩月,即如淑女之章,晓镜临春,自有夫人之法……幼承母训,娴彼七襄,长读父书,佐其四德”。从中可以知道卢氏是一个美丽端庄、有教养、有文化、三从四德的标准淑女。
纳兰性德与卢氏少年夫妻,恩爱美满,柔情万般。从这个时期的诗词中,任何人都能感受到神怡心醉的燕尔之悦。“戏将莲菂抛池里,种出莲花是并头。”活现出两人于庭院中以嬉戏表达对爱情的美好憧憬。
“偏是玉人怜雪藕,为他心里一丝丝。”形象地勾画出情人的心心相印和爱之绵绵。
“为怕花残却怕开”表达的是不敢轻易触动美好,生怕失却的担心。“兽锦还余昨夜温”那种对红绡帐中卧鸳鸯的回味、重温。
“自把红窗开一扇,放他明月枕边看。”艺术地描述了在无限温馨中,对心爱的异性的倾心研读与细细欣赏。真是才子遇佳人,天地浪漫,风月无边。每当纳兰性德随皇帝出巡,或奉旨出差在外,多情的他又*添了更多的离仇别恨。
“千重烟水路茫茫,不许征人不望乡。次是月明无睡夜,尽将前事细思量。”“碎虫寒叶共秋声,诉出龙沙万里情。遥想碧窗红烛畔,玉纤时为数归程。”关山重重,路途迢迢,心系娇妻,千里寄怀。
就在这如梦的美好境界里,无情的上苍把霹雳掷向人间。结婚三载的卢氏,因为难产,竟在十九岁如花初绽的年龄,撒手人寰。
此前一切都太美好、太完满、太浪漫,这个噩耗太突然、太残酷、太无情,因此对纳兰性德的打击也太大了!
谁能相信这一切是真的呢?
1.老去光阴速可惊。鬓华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欧阳修《采桑子》
2.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劝学》
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古诗汉乐府《长歌行》
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5.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6.艳阳时节又蹉跎,迟暮光阴复若何。一岁中分春日少,百年通计老时多。——白居易《春晚咏怀赠皇甫朗之》
7.岁不我与,时若奔驷;有来无反,难得易失。
8.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9.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
10.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11.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
12.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王勃《滕王阁诗》
13.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杂诗》
14.世间何物催人老,半是鸡声半马蹄。——王九龄《题旅店》
15.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一剪梅》
16.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窦娥冤《窦娥冤》
17.公道世间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杜牧《送隐者一绝》
18.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赠卫八处士》
19.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
20.百年那得更百年,今日还须爱今日。——王世贞
2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22.百年那得更百年,今日还须爱今日。——王世贞
23.昨日兮昨日,昨日何其好!昨日过去了,今日徒懊恼。世人但知悔昨日,不觉今日又过了。水去日日流,花落日日少,成事立业在今日,莫徒明朝悔今朝。——明•文嘉《昨日歌》
24.老去光阴速可惊。鬓华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欧阳修《采桑子》
25.少壮轻年月,迟暮惜光辉。
26.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王勃《滕王阁诗》
27.年少鸡鸣方就枕,老人枕上待鸡鸣。转头三十余年梦,不道消磨只数声。
28.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29.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王勃《滕王阁诗》
30.艳阳时节又蹉跎,迟暮光阴复若何。一岁中分春日少,百年通计老时多。——白居易《春晚咏怀赠皇甫朗之》
31.昨日兮昨日,昨日何其好!昨日过去了,今日徒懊恼。世人但知悔昨日,不觉今日又过了。水去日日流,花落日日少,成事立业在今日,莫徒明朝悔今朝。——明•文嘉《昨日歌》
32.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明文嘉《今日诗》
感叹女性地位的古诗
古诗中对女性地位的描述
古代女子地位的古诗
雪在古诗的地位
古诗歌的地位
希腊古诗的地位
说地位很高的古诗
国防的地位的古诗
李白古诗的地位
课外古诗的地位
古诗教学的地位
古诗在我国的地位
在家地位低的古诗
在家感觉没地位的句子
古诗在国学中的地位
有作为才有地位的古诗
没地位的说说
感叹女子的古诗
张若虚在古诗的地位
女人没钱没地位的说说
薛蟠体在古诗中的地位
女人在家没地位的说说
古诗词九首的地位
古诗十九首他的地位
武陵在古诗中的地位
周彦邦在古诗中的地位
古诗中杜甫诗的地位
古诗19首在诗歌中的地位
山居秋暝在古诗上的地位
古诗词的地位和作用
充满盛情的古诗
歌颂古诗的现代诗
汉字故事体现汉字特点的古诗
描写大理美景的古诗
小学语文的所有古诗大全
镜在古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古诗清明的照片
含有城市名称的古诗词
长记性的古诗
小学三年的古诗词
古朗月行古诗的写作背景
生命坎坷的古诗
劝人早点休息的古诗
中国最难背的三首古诗
二月二龙抬头的古诗和风俗
含骄字的古诗
有趣的一首古诗
贺赏写的古诗秋兴
唐宋八大家的怀古诗词
韩愈遭贬谪后的古诗
竹林煮新茶的古诗
非洲鼓拍古诗的节奏型
含有古诗词的期末评语
现在火的古诗
中班关于劳动的古诗
岑参思念的古诗
适合经典朗诵的古诗
忆江南古诗词的简便诗意
古诗二首下册的村居和咏柳
岁月蹉跎的古诗词
关于最简单的春天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