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南方民歌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南方民歌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南方民歌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南方民歌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描写南方冬天的古诗
南方的人到了北方,不觉得北方过于寒冷。北方的人到了南方,反倒觉得南方比较寒冷。下面小编收集了描写南方冬天的古诗,供大家欣赏。
1、《早冬》【唐】白居易
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
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
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
此时却羡闲人醉,五马无由入酒家.
2、《绝句》【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3、《观猎》【唐】王维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
4、《古从军行》【唐】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5、《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6、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7、王安石 【作品】: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8、白居易的《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9、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1、《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露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3、《终南望余雪》
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4、《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5、《问刘十九》
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南北朝民歌木兰诗
我国古代确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如下是精心为你挑选的南北朝民歌木兰诗,欢迎大家踊跃阅读!
木兰辞南北朝:佚名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惟闻 通: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惟闻 通:唯)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一作:愿借明驼千里足)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帖 通:贴;惊忙 一作:惶;惶 火伴 通:伙)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兰诗译文
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传出,木兰对着房门织布。听不见织布机织布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在叹息。问木兰在想什么?问木兰在惦记什么?(木兰答道)我也没有在想什么,也没有在惦记什么。昨天晚上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主在大规模征兵,那么多卷征兵文册,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我)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就开始替代父亲去征战。
在集市各处购买马具。第二天早晨离开父母,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水流水声。第二天早晨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的啾啾的鸣叫声。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飞起来那样迅速。北方的寒气中传来打更声,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胜利归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论功行赏)。给木兰记很大的功勋,得到的赏赐有千百金还有余。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说不愿做尚书郎,希望骑上千里马,回到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每间房都打开了门进去看看,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对着镜子整理漂亮的头发,对着镜子在面部贴上装饰物。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火伴,火伴们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木兰是女孩。
(提着兔子耳朵悬在半空中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分辨。雄雌两兔一起并排跑,怎能分辨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南方民居建筑特点介绍
由于文化和气候的不一样,我们国家南北方的房屋建筑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以下是小编整理好的南方民居建筑特点介绍,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一提起南方建筑,许多人立刻就联想到那小桥流水的美丽画面。江南的一些小镇,大都是一条小河流过,*都是青灰色的小房子,一水的马头墙,青灰瓦,安安静静的。一般的民居都是从门口进去,便是一个天井,旁边有一个石水槽,那是洗衣服和洗菜的地方,往前便是一个厨房,很大,连餐厅都包括在内了,向左一转,便是一个木楼梯,走上楼去,那里有几间卧室。从楼上可以俯视楼下的.天井,由青石板铺就,那里在夏天时可谓是花团锦簇,到冬天则是小孩子打雪仗的好地方。当然,这只是一个模式,各家会根据自家的特点来把设计房屋。
南方地区的住宅院落很小,四周房屋连成一体,南方民居多使用穿斗式结构,房屋组合比较灵活。在南方,房屋的山墙形似马头,南方建筑多粉墙黛瓦,颜色淡雅。
南方水资源较为丰富,水从门前屋后流过,水也是一种景致。有钱人家喜欢住房连着花园,这就是园林,南方园林不需要很大的地盘,却能营造出仙境。其中无非是游廊,漏窗,却能营造出对景,借境等名堂。
南北方建筑特点比较
江苏民居
江苏民居以苏州为代表。素有“东方威尼斯”之称的苏州水网密布,地势*坦,房屋多依水而建,门、台阶、过道道均设在水旁,民居自然被融于水、路、桥之中,多楼房,砖瓦结构为主。青砖蓝瓦、玲珑剔透的建筑风格,形成了江南地区纤巧、细腻、温情的水乡民居文化。由于气候湿热,为便于通风隔热潮防雨,院落中多设天井,墙壁和屋顶较薄,有的有较宽的门廊或宽敞的厅阁。
上海民居
位于长江口的上海,地理位置优越,是*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之一。经济发达,住宅质量较好,多为砖瓦结构楼房,式样新颖美观大方,建筑风格充分显示出人文因素的影响,颇有“海派”文化的影子。
福建民居
闽西南地区的客家人土楼是一种特殊农村住宅。土楼外形有方、圆之别,酷似宠大碉堡,其外墙用土、石灰、沙、糯米等夯实,厚1米,可达5层高;由外向内,屋顶层层下跌,共三环,主体建筑居中心;房间总数可达300余间,十几家甚至几十家人共居一楼。福建是东南沿海的“山国”,境内山地丘陵占80%以上,地形复杂,历史上匪盗现象较为严重,中原汉族迁居此地后,为御匪盗防械斗,同族数百人筑土楼而居所,故形同要塞的土楼,防御功能突出。此外,福建地处东南沿海地震带,气候暖热多雨,坚固的土楼既能防震防潮又可保暖隔热,可谓一举数得。
云南民居
干栏式竹楼是滇南傣、佤、苗、景颇、哈尼、布朗等少数民族的主要住宅形式。滇南气候炎热潮湿多雨,竹楼下部架空,以利通风隔潮,多用作碾米场、贮藏室及杂屋;上层前部有宽廊和晒台后部为堂和卧室;屋顶为歇山式,坡度陡,出檐深远,可遮阳挡雨。
北方建筑的特点:
北方民居主要以四合院为主,布局基本是院落庭院式布局。以北京四合院为例,基本上分为大门、影壁、垂花门、大院、正房(坐北朝南)、后罩房,正房的东西两侧是厢房,正房和厢房有耳房,在刚进大门的第一进院落有倒座房(坐南朝北),这是北京标准三进院四合院的大体布局,北方民居基本上都是四合院建筑,只不过因为地理位置不同,在不同的 地方所表现的也有不同。
形成背景
1、南方气候炎热潮湿,地形复杂多变,对建筑形成产生了很大影响,再加上明清时期越来越多人南迁,导致江南用地紧张,使得江南的民居都属于院落小、开间大,并多以两层楼房为主。
2、南方四季花红柳绿,河水流淌,人们临水而居,建筑粉墙黛瓦,颜色素雅清新,在夏日更是让人倍感清爽。
建筑特色
江南民居的普遍布局和北方四合院大致相同,但江南民居布置紧凑,院落占地面积较小,且位于长江以南的南方,水系就成了江南民居特有的景致,江南民居也因水而有了灵气。
其结构多为穿斗式木构架,以柱直接承檩,没有房梁。外围砌较薄的空斗墙或编竹抹灰墙,墙面多粉刷白色,对阳光起到反射的作用。墙底部常砌片石,室内地面也铺石板,起到防潮的作用。
檐廊
邻水建筑在底层延伸出一排屋顶,下面设栏杆,两者共同构成檐廊。不仅可开店铺,也是聊天的场所。
二层楼
江南民居多为二层,二楼底楼是砖结构,上层是木结构,目的在于防潮,这也是由于用地面积有限,在沿河地区扩展居住面积的一个方式。
粉墙黛瓦
粉墙黛瓦,这应该就是江南民居带给所有人最直观的视觉感受了吧,雪白的墙壁、黑青的瓦,仅仅有少量精致的雕刻,不施彩绘,这不免让我们觉得清新脱俗,是不是还有种简约风格的感觉?
马头墙
古时建筑多采用木材加工,火灾隐患严重,且江南民居建筑面积和密度较大,一旦发生火灾,火势容易蔓延,很快就会蔓延到邻里乡亲。高高的马头墙就起到很好的隔断火源的作用。高于两山墙屋面的墙垣,即山墙的墙顶部分,因形状酷似马头,故称“马头墙”。
吊脚楼
当向河面延伸出的空间过大时,就会在底部设支柱,形成吊脚楼的形式。屋顶上铺瓦,形成江南民居双层重檐的结构。
南方,北方现代诗歌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诗歌很是熟悉吧,诗歌节奏上鲜明有序,音谐韵美。那些被广泛运用的诗歌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南方,北方现代诗歌,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南方,北方
多情的南方
为我打开一幅水墨画
允我打着油纸伞
踏过千年的石阶
转向古巷
我的爱人
我的诗
在江南细雨中长出丝丝缕缕
北方有呼唤我的村庄
有老树老屋和村后的小河
它们日日夜夜嚼着我年少时的足迹
踩疼我漂泊的魂魄
还有那可亲的亲人
从眼底深处捻起长长的针线
细细缝补我
被思念的刀锋划出的伤口
写到南方
写到北方
不过是一张纸举起的天涯
让我半生像一只穿越季节的大雁
怀揣爱和痛
用飞翔去丈量
用辽阔的.歌声
将一首诗
从南方唱到北方
二、风吹麦浪
五月的风
是锋利的镰刀
收割着我的忧伤
和内心隐藏的火
让我不顾一切
穿过辽阔的荒原
扑向那宽厚的怀抱
流动着金色波浪的麦田
是向往
是激情
是燃烧的希望
是我一辈子都怀念的新麦味道
阳光灿烂
每一颗饱满的麦穗都在向我召唤
那声音足够柔软
足够包裹住我多年流浪的疼痛
让我安心地褪去贴身而长的鳞片
伸出双手
从干净的身体里
掏出七彩的蝴蝶
将生命翅膀贴*风动的麦浪
悠悠飞翔
1.《敕勒歌》南北朝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2.《长歌行》上古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折杨柳歌辞》南北朝
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腹中愁不乐,愿作郎马鞭。出入擐郎臂,蹀座郎膝边。放马两泉泽,忘不著连羁。担鞍逐马走,何见得马骑。遥看孟津河,杨柳…
4.《月子弯弯照九州》宋朝
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夫妇同罗帐,几个飘零在外头。
5.《休洗红》唐朝
李贺
休洗红,洗多红色浅。卿卿骋少年,昨日殷桥见。封侯早归来,莫作弦上箭。
6.《东门行》汉朝
出东门,不顾归。来入门,怅欲悲。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拔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哺糜。上用仓浪天故,下当用此黄口…
7.《十二月带尧民歌·别情》元朝
王实甫
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
8.《子夜歌》南北朝
落日出前门,瞻瞩见子度。冶容多姿鬓,芳香已盈路。芳是香所为,冶容不敢当。天不绝人愿,故使侬见郎。宿昔不梳头,丝发披两肩。婉伸郎膝上,何处不可怜。自从别欢来,奁器…
9.《绿水词》唐朝
李贺
今宵好风月,阿侯在何处?为有倾人色,翻成足愁苦。东湖采莲叶,南湖拔蒲根。未持寄小姑,且持感愁魂。
10.《春别曲》唐朝
张籍
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江头橘树君自种,那不长系木兰船。
11.《天仙子·草绿裙腰山染黛》清朝
文廷式
草绿裙腰山染黛,闲恨闲愁侬不解。莫愁艇子渡江时,九鸾钗,双凤带,杯酒劝郎情似海。
12.《捕渔谣》唐朝
曹邺
天子好征战,百姓不种桑。天子好年少,无人荐冯唐。天子好美女,夫妇不成双。
13.《战城南》汉朝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为我谓乌:且为客豪!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水深激激,蒲苇冥冥;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禾黍不获君何…
14.《陇头歌辞》南北朝
陇头流水,流离山下。念吾一身,飘然旷野。朝发欣城,暮宿陇头。寒不能语,舌卷入喉。陇头流水,鸣声呜咽。遥望秦川,心肝断绝。
15.《水夫谣》唐朝
王建
苦哉生长当驿边,官家使我牵驿船。辛苦日多乐日少,水宿沙行如海鸟。逆风上水万斛重,前驿迢迢后淼淼。半夜缘堤雪和雨,受他驱遣还复去。夜寒衣湿披短蓑,臆穿足裂忍痛何!…
16.《京都谣》汉朝
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17.《大子夜歌二首》唐朝
陆龟蒙
歌谣数百种,子夜最可怜。慷慨吐清音,明转出天然。丝竹发歌响,假器扬清音。不知歌谣妙,声势出口心。
18.《京师人为严嵩语》明朝
可笑严介溪,金银如山积,刀锯信手施。尝将冷眼观螃蟹,看你横行得几时。
19.《台、温、处州树旗谣》元朝
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
20.《晋童谣》春秋战国
先秦无名氏
丙之晨。龙尾伏辰。均服振振。取虢之旂。鹑之贲贲。天策焞焞。火中成军。虢公其奔。
描写南方春天的诗句
南方是鱼米之乡,但是在南方的春天更是万紫千红的。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描写南方春天的诗句。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宋·张志和《渔歌子》
风前欲劝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我就脱去厚厚的棉袄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日长雄鸟雀,春远独柴荆。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苏舜钦的《淮中晚泊犊头》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春思——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和月。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朱熹《春日》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唐湖春行》)
这一池春水的冷暖就随我们的心意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
春恨—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和月。
萱草:一种古人以为可以使人忘忧的草。此句说萱草萌芽,侵陵雪色。漏泄:透露。唐杜甫《腊日》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她叫醒了花儿,各种花儿就竞相开放,有紫色的杜鹃,红色的映山红、黄色的报春花、粉红的月季,还有不知名的野花。花香也招引来许许多多的.蜜蜂,蝴蝶,本来就很美丽的花儿,有了这些小精灵就更加热闹了。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春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
春鸟——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南朝梁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远路应悲春晼晚,残霄犹得梦依稀。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李商隐的《春雨》
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唐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
春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描写南方春天的诗句 句描写南方春天的诗句 句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唐·王籍《入若耶溪》
春风——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春游——东风知我欲山,吹断檐间积雨声。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苏轼
木兰诗是一首什么民歌
导语:《木兰诗》属于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收录在《乐府诗集》中的〈梁鼓角横吹曲〉当中。《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种民歌。欢迎阅读原文!
【背景】
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数年,屡建功勋,无人发现她是女子。唐代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 它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事和诗可能产生后魏,这诗产生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有经后代文人润色的痕迹,但基本上还是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
【影响】
《乐府诗集》是古代管理音乐的机构也是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后来把乐府的诗也叫乐府,其中的民歌,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民,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南歌,即南朝民歌,注重抒情,语言浮华,用词细腻,风格委婉。北歌,即北朝民歌,题材广泛,格调雄劲、热烈、质朴。 《木兰诗》与汉代乐府民歌中的《孔雀东南飞》合称“乐府双璧”。
【整体把握】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第一段,写木兰决定代父从军。诗以“唧唧复唧唧”的织机声开篇,展现“木兰当户织”的情景。然后写木兰停机叹息,无心织布,不禁令人奇怪,引出一问一答,道出木兰的心事。木兰之所以“叹息”,不是因为儿女的心事,而是因为天子征兵,父亲在被征之列,父亲既已年老,家中又无长男,于是决定代父从军。
第二段,写木兰准备出征和奔赴战场。“东市买骏马……”四句排比,写木兰紧张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表示对此事的极度重视,愿为父亲分担压力;“旦辞爷娘去……”八句以重复的句式,写木兰踏上征途,马不停蹄,日行夜宿,离家越远思亲越切。这里写木兰从家中出发经黄河到达战地,只用了两天就走完了,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迫、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紧张的战争氛围。其中写“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之声,还衬托了木兰的思亲之情。
第三段,概写木兰十来年的征战生活。“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概括上文“旦辞……”八句的内容,夸张地描写了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往战场,飞越一道道关口,一座座高山。“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描写木兰在边塞军营的艰苦战斗生活的一个画面:在夜晚,凛冽的朔风传送着刁斗的打更声,寒光映照着身上冰冷的铠甲。“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将士们十年征战,历经一次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战死,有的归来。而英勇善战的.木兰,则是有幸生存、胜利归来的将士中的一个。
第四段,写木兰还朝辞官。先写木兰朝见天子,然后写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再说到木兰辞官不就,愿意回到自己的故乡。“木兰不用尚书郎”而愿“还故乡”,固然是她对家园生活的眷念,但也自有秘密在,即她是女儿身。天子不知底里,木兰不便明言,颇有戏剧意味。
第五段,写木兰还乡与亲人团聚。先以父母姊弟各自符合身份、性别、年龄的举动,描写家中的欢乐气氛,展现浓郁的亲情;再以木兰一连串的行动,写她对故居的亲切感受和对女儿妆的喜爱,一副天然的女儿情态,表现她归来后情不自禁的喜悦;最后作为故事的结局和全诗的*,是恢复女儿装束的木兰与伙伴相见的喜剧场面。
第六段,用比喻作结。以双兔在一起奔跑,难辨雌雄的隐喻,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多年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的解答,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回味。
其诗中几件事的描绘详略得当,一,二,三,六,七段详写木兰女儿情怀,四,五段略写战场上的英雄气概。从内容上突出儿女情怀,丰富英雄性格,是人物形象更真实感人。结构上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
这首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而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厚禄而热爱和*生活。一千多年来,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
这首诗具有浓郁的民歌特色。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繁简安排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诗中以人物问答来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以众多的铺陈排比来描述行为情态,神气跃然;以风趣的比喻来收束全诗,令人回味。这就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评论】
诗歌
木兰抱杼嗟,借问复为谁。欲闻所慽慽,感激强其颜。老父隶兵籍,气力日衰耗。岂足万里行,有子复尚少。胡沙没马足,朔风裂人肤。老父旧羸病,何以强自扶。木兰代父去,秣马备戎行。易却纨绮裳,洗却铅粉妆。驰马赴军幕,慷慨携干将。朝屯雪山下,暮宿青海傍。夜袭燕支虏。更携于阗羌。将军得胜归,士卒还故乡。父母见木兰,喜极成悲伤。木兰能承父母颜,却卸巾鞲理丝簧。昔为烈士雄,今复娇子容。亲戚持酒贺,父母始知生女与男同。门前旧军都,十年共崎岖,本结兄弟交,死战誓不渝。今也见木兰,言声虽是颜貌殊。惊愕不敢前,叹重徒嘻吁。世有臣子心,能如木兰节。忠孝两不渝,千古之名焉可灭! 一千多年来,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
著作
《诗薮》:木兰歌是晋人拟古乐府,故高者上逼汉魏,*者下兆齐、梁。如“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尚协东京遗响;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齐梁艳语宛然。又“出门看火伴”等句,虽甚朴野,实自六朝声口,非两汉也。
谢榛《四溟诗话》:《木兰诗》云“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北市买长鞭。”此乃信口道出,似不经意者,其古朴自然,繁而不乱。若一言了问答,一市买鞍马,则简而无味,殆非乐府家数。“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等绝似李白五言*体,但少结句耳 。“雄兔脚扑朔……”此结最着题,又出奇语,若缺此四句,使六朝诸公补之,未必能道此。
儿童诗《南方的冬天》
南方的农村,秋后留在野地的就是镰刀吹过的伤痕
等到来年春风的呼唤
又开始孕育梦想
也许 我们的'人生不也一样么?
稻草人散漫地身躺一地
纯粹有组织无纪律
过往的目光横扫不出它们内心
空虚与焦虑
在风雨中逐渐老去最腐化
无须谈论健康与成就
也许就这么一个角落
你发现了它
鲜亮得有点刺眼
固执地也季节背道地而驰
可它依然点燃了你内心柔弱处
希冀刚强
*常得像你眼前飞过的一张纸
也许它不能代表什么
至多是展示了一个萧条的农村景象
可它给了许多人生命与希望
隋朝民歌《送别》全诗赏析
送别
隋朝民歌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 借问行人归不归。
赏析:
首联上句写柳条、下句写杨花(柳絮),读起来流通天然,有如天造地设,略无人工雕刻痕迹。但是稍作剖析,便发现词性、腔调、意象、情思,又无一不对,实在是反常工丽的对偶句。看来作者已懂得调整*仄,上句最初之所以不必“柳条”、“柳枝”、“柳丝”,是因为第二字应是仄声。改用“柳树”,“柳”是仄声,却未能体现“柳条”。而继之以“青青着地垂”,则万丝千条,便展示于读者眼前。“着地”,状柳条之长,把读者的.视野由树梢引向地上。“垂”,表静态,以见风和日暖。“青青”,既写柳色,亦点时刻。柳色由鹅黄而淡绿而“青青”,则时刻不断消逝,当今已是暮春了。
上句用“青青着地”状柳条之垂,下句用“漫漫搅天”状杨花之“飞”。杨花非常轻盈,若是风力较猛,便向一个方向急飞;若是风力甚微,便无依无傍,忽高忽低,飘来飘去。这里所写的正是日暖风和之时的现象。“漫漫”,写杨花飘扬,一望无垠;“搅天”,写仰视所见。天空都被扰乱,则杨花之多,不言可知。由此联络上句,便知“青青”柳树,并非三株五株,而是夹路沿河,傍亭拂桥,处处可见。所以,合一、二句看:由上而下,所见者无非柳条青青着地;由下而上,所见者无非杨花漫漫搅天。而离愁别绪,也随之充满于整个空间。
第三句,紧承前两句,双绾“柳条”与“杨花”,却来了个出人意外、触目惊心的转机:“柳条折尽花飞尽!”杨花再多,终归要“飞尽”的,这是天然规律。而万树柳丝,即便每天折,又怎能“折尽”?这两者合起来,无非是经过时刻的推移,体现分开之苦、怀人之切。联络第四句,则无限情形,都可于幻想中闪现于读者眼前。
“借问行人归不归?”这一问,并不是面临“行人”提出的。怎见得?首要,榜首、二两句与第三句之间,清楚有一段时刻间隔。送别之时,即便俄延好久,也不行能把“青青着地”的“柳条”一股脑儿“折尽”,更不行能一向比及“漫漫搅天”的“杨花”悉数“飞尽”。其次,临别之时,只能问行人“何时归”,怎好问他“归不归”?
南方民歌的古诗
江南乐府民歌诗句
古诗的民歌民谣
关于民歌的古诗
仿写民歌的古诗
古诗春日南朝民歌的原文
南方的古诗
民歌古诗的风格
歌词是古诗的民歌叫
古诗的民歌特色
诗经民歌的古诗
南方的雪的古诗
跟南方秋天的民谣相关的古诗
关于民歌民俗的古诗
古诗里的南方
写南方的古诗
南方的夜的古诗
汉乐府民歌的古诗
关于南方的古诗
含有南方的古诗
喜暧在南方的古诗
南方的诗句
南方诗句
歌词是古诗词的民歌
赞美陕北民歌的古诗
从楚地到南方的古诗
南方多雨的古诗
古诗南方的别称
想去南方的古诗
南方春天的古诗
娼妓为夫人的古诗
关于情人节的古诗十首最简单
问天阁古诗的作者是谁
没有名的古诗词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的文常
关于芙蓉和鲤鱼的古诗
刘禹锡的作品古诗
九日古诗带拼音的版本
带哈密瓜的古诗
欢庆胜利的古诗词
描写女孩子勤奋的古诗
对咏柳古诗主题的理解正确
形容人干活积极的古诗
带牛字的古诗谚语和成语
黄花的古诗意
男生23岁的古诗词
仿天净沙秋思的古诗
以登高为主的古诗
夸赞女人优秀的古诗
小学该掌握的古诗
纪念的那首古诗
五月份的古诗目标
中班关于清明的古诗
古诗相思的行书作品
赞美女人的能干的古诗
在古诗词中提炼出来的名字
古诗霁雪中的动词
暗示从头开始的古诗
与孩子生活有关的古诗
立秋二绝的古诗意思
春日其二古诗的视频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