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若耶溪带讲音的古诗

关于入若耶溪带讲音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入若耶溪带讲音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入若耶溪带讲音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入若耶溪带讲音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58) 语录(2) 说说(2) 名言(1) 诗词(306) 祝福(1k+) 心语(201)

  • 春泛若耶溪古诗朗诵(春泛若耶溪赏析)

  • 春泛若耶溪

    綦毋潜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

    网络配图

    译文:

    寻幽的兴致始终不止,此去让小船任意飘游。

    晚风吹着轻快的行船,一路鲜花直进入溪口。

    到夜晚转过西山山谷,隔山仰望天上的南斗。

    潭水上飞起浓烟密雾,林中的月亮向后飘浮。

    人间的世事渺茫不定,愿做溪边垂钓一老叟。

    【评点】

    这首五言古体诗大约是诗人归隐前后的作品。位于浙江绍兴市东南的若耶溪如画般秀美,群山环抱,绿水如镜,据传是当年西施临溪浣纱之处。寂静的夜晚,趁着皎洁的月色乘舟临溪而上,别有一番幽雅情致。

    开篇的“幽意”二字揭示了全诗主旨。隐居不问世事,悠然自得之情趣不会“断绝”,因而诗人此次出行也只是随性随情,并无刻意。这两句也流露出诗人安之若素的情绪。

    接着的六句诗交代了泛舟的过程,充分展现了景色的美妙:在晚风徐徐吹拂下,诗人驾着小舟缓慢地驶进遍布春花的溪口,多么富有闲致。一个“晚”字道出泛舟的时间,而“花”则切中标题的“春”,似是信手拈来,实则用心良苦。“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两句表明了时间地点的推移变换。“际夜”表明泛舟时间之长。“西壑”则是行舟所到的另一个地点。诗人泛舟畅游,忘却身外之物,举目远眺天上星宿时,才发现不知不觉中已然“隔山”了。“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是诗人对景物的描写刻画。水色之耀眼、雾气之迷茫、月色之倾泻都尽由一个“飞”字展现得活灵活现。诗人泛舟缓慢前行,身后退去的是岸边树木夹杂的月色。景是美的,也是静的,令人心旷神怡。

    诗的最后两句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表明了诗人的心境,感慨抒发得极为自然。诗人由迷茫的夜景想到人生的虚无缥缈,更进而追慕“幽意”的人生,宁可如溪边垂钓的隐者般永享自由自在的闲逸生活,不问世事。

    正如殷璠在《唐音癸签》中所说,全诗“举体清秀,萧肃跨俗”,传达出兴味悠长的意境,给人以轻松舒畅的感觉和美的享受。

    [阅读全文]...

2021-12-22 04:13:39
  • 崔颢《入若耶溪》

  • 入若耶溪

      朝代:唐代

      作者:崔颢

      原文:

      轻舟去何疾,已到云林境。

      起坐鱼鸟间,动摇山水影。

      岩中响自答,溪里言弥静。

      事事令人幽,停桡向余景。

      赏析

      诗人在这首诗中之所以着意渲染若耶溪水色的清澈和环境的幽静,正是为了寄托诗人喜清厌浊、好静恶闹的情怀。

      一、二句,叙写作者乘着小船进入若耶溪。“轻”、“去何疾”和“已到”这几个字,传达出诗人由于舟行迅疾、将入佳境而激起的欢快、惊喜之情。三、四句,描写诗人到达云门山下,在清澈如镜的溪水上轻轻荡桨,畅游山水风光的情景。但诗人并没有正面描写溪*的青山、绿树、溪花、幽草,甚至也没有写云门山和云门寺;而是着意抒写自己同美妙大自然的感应与融合。“起坐鱼鸟间”一句,是写自己在船上欣喜地忽起忽坐,时而仰望碧空翔鸟,时而俯视清溪游鱼;“动摇山水影”一句,则描写自己天真地用船桨拍击溪水,看青山的倒影在水中动摇、变幻。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的身心无拘无羁,与鱼鸟游翔,与山水嬉戏,完全与美妙的大自然契合无间。这两句着重写动态,从鱼鸟、山水和诗人自己的活动中表现一种“空灵”的境界,既清澈、空明,又灵动、有情趣。

      五、六两句,着意渲染清溪的幽静。但诗人并未把它写成一片死寂,而是以声音反衬寂静。诗人谛听着溪岸山岩中发出的各种声音,并且饶有兴致地期待着山岩自己的回声。同时,他还感觉到在这清溪里说话,尽管暂时打破了深山溪谷的寂静;但话声一停,环境越发显得清静。环境如此幽静,使诗人深深感叹“事事令人幽”。此时,即将没入西天的夕阳,将一束淡淡的光辉洒落在这缥碧澄清的溪水上,诗人情不自禁地停下船桨,面对着夕阳,让全身沐浴在残余的阳光之中。诗到这里,戛然而止。但这一束射到溪中的夕阳光,却使这蜿蜒曲折的若耶溪,一路上都穿行在林荫蔽天的山崖之间的清静幽深境界如在眼前了。

    [阅读全文]...

2022-04-16 16:58:13
  • 王籍:入若耶溪

  •   《入若耶溪》

      作者:王籍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注释:

      1、艅艎:舟名。泛泛:船行无阻。

      2、阳景:日影。回流:曲折的溪流。

      3、逾:同“愈”,更加。

      4、长年悲倦游:人多年以来就厌倦仕途,却没有归隐,以此而悲伤。

      5、倦游:厌倦仕途而思退休。

      赏析:

      若耶溪在会稽若耶山下,景色佳丽。这首诗是王籍游若耶溪时创作的,它使人感受到若耶溪的深幽清净,同时也达到了“动中间静意”的美学效果。

      开头两句写诗人乘小船入溪游玩,用一“何”字写出满怀的喜悦之情,用“悠悠”一词写出“空水”寥远之态,极有情致。三四句写眺望远山时所见到的景色,诗人用一“生”字写云霞,赋予其动态,用一“逐”字写阳光,仿佛阳光有意地追逐着清澈曲折的溪流。把无生命的云霞阳光写得有知有情,诗意盎然。五六句用以动显静的手法来渲染山林的幽静。“蝉噪”、“鸟鸣”使笼罩着若耶,山林的寂静显得更为深沉。“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二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被誉为“文外独绝”。像唐代王维的“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杜甫的“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山更幽”,都是用声响来衬托一种静的境界,而这种表现手法正是王籍的首创。最后两句写诗人面对林泉美景,不禁厌倦宦游,产生归隐之意。全诗因景启情而抒怀,十分自然和谐。此诗文辞清婉,音律谐美,创造出一种幽静恬淡的艺术境界。

    [阅读全文]...

2022-05-19 22:47:13
  • 浣溪沙古诗带拼音版

  • 阅读
  • 浣溪沙古诗带拼音版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浣溪沙古诗带拼音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huàn xī shā ·liǎo àn fēng duō jú yòu xiāng

      浣溪沙·蓼岸风多橘柚香

      sūn guāng xiàn

      孙光宪

      liǎo àn fēng duō jú yòu xiāng 。jiāng biān yī wàng chǔ tiān zhǎng 。piàn fān yān jì shǎn gū guāng 。

      蓼岸风多橘柚香。江边一望楚天长。片帆烟际闪孤光。

      mù sòng zhēng hóng fēi yǎo yǎo ,sī suí liú shuǐ qù máng máng 。lán hóng bō bì yì xiāo xiāng 。

      目送征鸿飞杳杳,思随流水去茫茫。兰红波碧忆潇湘。

      古诗翻译

      长满蓼花的岸边,风里飘来橘袖浓浓的香,我伫立在江边远眺,楚天寥廓,江水滔滔流向东方。那一片远去的孤帆,在水天交汇处泛起一点白光。我的目光追随着飞去的鸿雁,直到他的身影消失在远方。思绪有如不尽的江水,随着茫茫的江涛漂荡。秋的红兰,江的碧波,一定会让他怀念深情的潇湘。

      古诗赏析

      此作的抒情特点,不是直抒胸臆,而是借写景之笔,来抒发炽热的惜别留恋之情。从词中描写的景象看,此是作者在荆南做官时所写。描绘的是我国长江*深秋时节的景色,一种特定的典型环境。

      首句是写主人公送别亲人时,在江岸上看到的喜人景象。第二句“一望”二字,颇能传神,表现了主人公顷刻之间由喜悦变为忧愁的神态。第三句紧承第二句,在写景上,与第二句构成不可或缺的完整画图。仅看“片帆烟际”四字,可以说是一幅优美的风景画。配上“闪孤光”三字,就突然改变了词句的感情色彩,给人一种孤寂凄清之感,写景与抒情结合得相当完美,有浑然一体之妙。

      拓展延伸:

      作者简介

      孙光宪(901-968),字孟文,自号葆光子,属鸡,出生在陵州贵*(今属四川省仁寿县东北的向家乡贵坪村)。仕南*三世,累官荆南节度副使、朝议郎、检校秘书少监,试御史中丞。入宋,为黄州刺史。太祖乾德六年卒。《宋史》卷四八三、《十国春秋》卷一○二有传。孙光宪“性嗜经籍,聚书凡数千卷。或手自钞写,孜孜校雠,老而不废”。著有《北梦琐言》、《荆台集》、《橘斋集》等,仅《北梦琐言》传世。词存八十四首,风格与“花间”的浮艳、绮靡有所不同。刘毓盘辑入《唐五代宋辽金元名家词集六十种》中,又有王国维缉《孙中丞词》一卷。

      诗词成就

      孙光宪是一位著名的词人,是花间派中较有个性和成就的词人。*曾抄录他的《上行杯》:“离棹逡巡欲动,临极浦,故人相送。去住心情知不共,金船满捧。绮罗愁,丝管咽,回别,帆影灭,江浪如雪。”

      孙光宪素以文学自负,处荆南,怏怏不得志,认为在诸侯幕府中不能展示他的文学才能。他每次对知交说:“宁知获麟之笔,反为倚马之用。”他常吟刘禹锡诗:“一生不得文章力,百口空为饱暖家。”

      孙光宪好博物稽古,嗜经籍,藏书数千卷,有时亲自抄写,孜孜校雠,老而不废。他自号葆光子。他著有《荆台集》、《橘斋集》、《玩笔佣集》、《巩湖编玩》、《北梦琐言》、《蚕书》等。孙光宪善词,蜀人编辑《花间集》,收录了他的六十余首词。十国词人,除西蜀与南唐外,其他只有荆南光宪一人而已。

      孙光宪有怎样的文学思想呢?他认为对文学应该守寒素之心,无躁竞之心,才能达到最高境界。他的词既有以温庭筠为代表的“花间派”的华丽香艳,又比其他“花间派”词题材广阔和充实。有不少词反映了社会动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开拓出了新的意境。如《定西番》:“鸡禄山前游骑,边草白,朔天明,马蹄轻。鹊面弓离短韔,弯来月欲成。一只鸣髇云外,晓鸿惊。帝子枕前秋夜,霜幄冷,月华明,正三更。何处戍楼寒笛,梦残闻一声。遥想汉关万里,泪纵横。”

      孙光宪的笔记《北梦琐言》一*录了不少唐代的政坛、文坛和民间的掌故,具有很大的史料价值。《北梦琐言》中有一则《破天荒解》说:“唐荆州衣冠薮泽,每岁解送举人,多不成名,号曰‘天荒解’。刘蜕舍人以荆解及第,号为‘破天荒’。”这是“破天荒”一词的最早记载。

      孙光宪词以情景交融、婉约缠绵见长。代表作有《浣溪沙》、《菩萨蛮》、《虞美人》、《酒泉子》、《清*乐》、《更漏子 》、《上行杯》、《南歌子》、《应天长》等。其中《清*乐》写一青春少女因为“连理分枝鸾失伴”而产生的春恨愁思,“掩镜无语眉低,思随芳草凄凄”,写得极其哀婉,令人同情。

      人物生*

      《仁寿县志》第27编有孙光宪传,其中介绍了孙光宪30岁前的有关情况。说:孙光宪祖上数代都是农民,少年时很争气,勤奋苦读。后来,少年孙光宪翻越二峨山,负笈远行,开始了为期10多年的.游历和求学生活,在资州、成都等地,以文会友,结识了一些当时蜀中较为有名的文人前辈。特别在与当时在前蜀国朝廷中担任官职的牛希济、毛文锡等人交往过程中,孙光宪开始了文学创作,并在词上崭露头角。于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醉入花间。他所做的一首《浣溪沙》记录了自己早年蜀中生活的一些真实:

      “十五年来锦岸游,来曾何处不风流,好花长与万金酬。满眼利名浑幸运,一生狂荡恐难休,且陪烟花醉红楼。”

      这样的生活,孙光宪在成都大约过了15年。他在狂放颓废中自我挣扎,却无可奈何。后来,孙光宪离开蜀都,翻越秦岭,抵达秦陇,开始了他的山水游历生活。详尽领略西北秦陇风土人情之后,孙光宪放下了文人斯文与清高,在凤城东谷一带与当地的山人道士以及土匪强绅互相往来,为他后来的著述积累了丰富素材,开阔了胸襟。

      公元925元(同光三年),王衍降唐,前蜀国的历史走到尽头。这一年,孙光宪正好30岁,正值一个人做事的盛年。作为一个落魄的前蜀旧吏,蜀中和陵州都没有他的舞台了,便从嘉州乘舟南行,前往江陵避乱,这一走就是40多年,此后再也没有机会回到家乡,直至去世。

      孙光宪唐时为陵州判官,有良好的声誉。后唐时(约926年左右),避难到江陵(今湖北荆州市),梁震推荐他到南*国武信王(即高季兴,858—928,五代时荆南国的建立者)处任*。武信王大造战舰,准备与楚国开战。孙光宪谏议:“荆南遭遇战乱割据之后,国王实行休养生息,国民才有了安宁的生活。如果又与楚国断交,一旦别的国家乘机而来,是很值得忧虑的。”武信王才终止了这个念头。

      文献王(高从诲)接替王位,遇到梁震请求退休,因而都把政事委托给孙光宪。文献王一直羡慕楚王豪华奢靡,对官员说:“如果像马王(应该是指五代时楚王马殷的之子),可称大丈夫了。”孙光宪说:“天子与诸侯,按礼制应有等级差别。他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只知道骄奢淫逸,僭越礼制,只求一时的快乐,不知何时危亡,又哪里值得羡慕呢?”文献王忽然醒悟了,说:“孙公的话是对的。”文献王很久一段时间一直悔恨自己的错误思想,感谢孙光宪的及时提醒。

      孙光宪在南*国侍奉了三位国王,都处在幕府中,分别任荆南节度副使、朝议郎、检校秘书少监、试御史中丞等官职,国王赠紫金鱼袋。

      高继冲当国王时,宋太祖派慕容延钊等*定湖南,借道从荆州过,约定士兵从城外经过。大将李景威劝高继冲严密防备。孙光宪呵叱他说:“你是峡江的一*民罢了,怎么知道成与败!*从周世宗以来,已有统一天下的志愿。何况宋太祖秉承天命,*出现了!王师不是轻易能抵挡的。”因而叫高继冲去了解情况,封府库以待,将三州之地都献给宋朝廷。宋太祖嘉奖孙光宪统一的功勋,授任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刺史,赏赐礼品,增加待遇。孙光宪在黄州也治理有方。

      开宝元年(公元968),孙光宪被推荐为学士,未及召见即病逝。

    [阅读全文]...

2021-12-28 08:02:03
  • 溪居即事古诗拼音版(溪居即事赏析及翻译)

  • 溪 居 即 事

    朝代:唐 代 ‖ 作者:崔道融

    原文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译文

    篱笆外面不知是谁家没有系好船只。春潮上涨小船被吹进了钓鱼湾。有一位小孩正玩得高兴,突然发现有船进湾来了,以为是村里来了客人,急急忙忙地跑回去,去把柴门打开。

    注释

    1.溪居:溪边村舍。

    2.即事:对眼前的事物、情景有所感触而创作。

    3.系(jì):栓,*。

    4.却关:打开门闩。

    赏析

    这首诗写眼前所见,信手拈来,自然成篇。所写虽日常生活小事,却能给人以美的熏陶。

    凡是有河道的地方,小船作为生产和生活必需的工具,是一点不稀奇的。但“篱外谁家不系船”句,却于*常中又显出不*常来了。似乎作者于无意中注意到了生活中的这一琐事,故以此句开首。“谁家”即不知是哪一家的。因为“不系船”,船便被吹进“钓鱼湾”。“春风”二字,不仅点时令,也道出了船的动因。春潮上涨,溪水满溢,小船才会随着风势,由远至*,悠悠荡荡地一直漂进钓鱼湾来。不系船,可能出于无心,这在春日农村是很普通的事,但经作者两笔勾勒,溪居的那种恬静、*和的景象便被摄入画面,再着春风一“吹”,整个画面都活了起来,生气盎然,饶有诗意。

    乡村春日,人们都在田间劳作,村里是很清静的,除了孩子们在宅前屋后嬉戏之外,少有闲人。有一位小童正玩得痛快,突然发现有船进湾来了,以为是客人来了,撒腿就跑回去,急急忙忙地打开柴门的扣子,打开柴门迎接客人。作者用“疑”、“急”二字,把儿童那种好奇、兴奋、粗疏、急切的心理状态,描绘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诗人捕捉住这一刹那间极富情趣的小镜头,成功地摄取了一个热情淳朴、天真可爱的农村儿童的形象。

    这首诗纯用白描,不做作,不涂饰,朴素自然,*淡疏野,真可谓洗尽铅华,得天然之趣,因而诗味浓郁,意境悠远。诗人给读者展现出一幅素淡的水乡风景画:临水的村庄,掩着的柴门,疏疏落落的篱笆,碧波粼粼的溪水,漂荡的小船,奔走的儿童。静中寓动,动中见静,一切都很和谐而富有诗意,使人感受到水宁静、优美的景色,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而透过这一切,读者还隐约可见一位翘首拈须、悠然自得的诗人形象,领略到他那积极乐观的生活情趣和闲适舒坦的心情。

    作者简介

    崔道融,江陵人。唐末诗人。以征辟为永嘉(今浙江省温州市)令。累官至右补阙。后避居于闽,因号“东瓯散人”。与司空图为诗友,人称江陵才子。工绝句。僖宗乾符二年(875年),于永嘉山斋集诗500首,辑为《申唐诗》3卷。另有《东浮集》9卷,当为入闽后所作。

    [阅读全文]...

2022-05-02 02:37:50
  • 关于《春泛若耶溪》的全诗翻译与赏析

  • 关于《春泛若耶溪》的全诗翻译与赏析

      春泛若耶溪

      綦毋潜

      幽意无断绝, 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 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 隔山望南斗。

      潭烟飞溶溶, 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 愿为持竿叟。

      【注解】:

      (1)若耶溪:《水经注》记载:“若耶溪水,上承嶕岘麻溪,溪之下孤潭周数亩,麻潭下注若耶溪。水至清,照众山倒影,窥之如画。”《寰宇记》记载:“若耶溪在会稽县东二十八里。”

      (2)际夜:至夜。

      (3)南斗:星宿名称。《越绝书》:“越故治今大越山阴,南斗也。”张衡《周天大象赋》:“眺北宫于玄武,洎南斗于牵牛。”

      (4)潭烟:水气。

      (5)弥漫:渺茫。

      【韵译】:

      归隐之心长期以来不曾中断, 此次泛舟随遇而安任其自然。

      阵阵晚风吹着小舟轻轻荡漾, 一路春花撒满了溪口的*。

      傍晚时分船儿转出西山幽谷, 隔山望见了南斗明亮的闪光。

      水潭烟雾升腾一片白白茫茫, 岸树明月往后与船行走逆向。

      人间世事多么繁复多么茫然, 愿作渔翁持竿垂钓在此溪旁!

      【赏析】:

      这首五言古体诗,幽意无限,景物清新,极富画意,是綦毋潜山水诗的代表作。这首诗在描述春夜泛舟若耶溪所领略的幽美景色中,寄托了诗人闲适隐逸的情怀。诗以抒发隐逸之思,随遇而安的情怀开始,统摄全篇。正由于诗人幽意不断,所以才在春夜泛舟,游赏“水至清,照众山倒影,窥之如画‘的若耶溪,着力描绘所见优美景物,有着鲜明的动动感。

      这是一首写春夜泛江的诗。开首两句则以“幽意”点出了全诗的主旨,是幽居独 处,放任自适的意趣。因此,驾舟出游,任其自然,流露了随遇而安的情绪。接着写 泛舟的时间、路线和沿途景物,以春江、月夜、花路、扁舟等景物,创造出一种幽 美、寂静、迷蒙的境界。最后两句写心怀隐居之人,在此环境中,愿作持竿垂钓的隐 者,追慕“幽意”的人生。

      全诗扣紧题目中的“泛”字,在曲折回环的扁舟行进中,对不同的景物进行描 摹,使寂静的景物富有动感,恍惚流动,给人轻松舒适的感受。

      三四两句,就有引人入胜之妙。诗人在和煦的春风中登舟,驶进了香花夹岸的若耶溪,这种风送小舟,百花盛开,馥芳四溢的氛围,真使诗人陶醉而流连忘返。随着小舟特循溪曲折前行,明月东升,碧波荡漾,诗人遥望天际,南斗灿然高挂。这里既描写了船驶溪中,千回百转的动态,也表现了诗人舟中眺望的情态,用笔简练,形象鲜明。七八两句又是另一幅画面。小舟不断前行,溪谷之中夜霭漫漫,飘浮不定。诗人用一“飞”字,不仅生动地写出了雾霭浮动之状,而且也体现了小舟穿雾而行中诗人的感受。往后看,一轮明月已从林后渐渐西沉,越来越向后推移,用一“低”字,情景也很逼真。面对这样清幽宁静的胜境,诗人愿远离法俗,垂钓终老。全诗以抒情起,抒情结,幽兴幽景,二者融合无迹。

      这是一首写春夜泛江的诗,大约是诗人归隐后的作品。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市东南,相传为西施浣纱处,水清如镜,照映众山倒影,窥之如画。诗人在一个春江花月之夜,泛舟溪上,滋生出无限幽美的'情趣。

      开篇“幽意无断绝”句,以“幽意”二字透露了全诗的主旨,即幽居独处,不与世事,放任自适的意趣。这种“幽意”支配着他的人生,不曾“断绝”,因此,他这次出游只是轻舟荡漾,任其自然,所以说“此去随所偶”。“偶”即“遇”。诗人在这里流露出一种随遇而安的情绪。

      以下写泛舟的时间和路线,描写沿岸景物。“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晚风,吹拂着游船,船儿任凭轻风吹送,转入春花夹岸的溪口,恍如进了武陵桃源胜境,环境十分清幽,十分闲适。“晚”字点明泛舟的时间,“花”字切合题中的“春”,看似信笔写来,却又显得用心细致。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写出游程中时间的推移和景致的转换。“际夜”,是到了夜晚,说明泛舟时间之久,正是“幽意无断绝”的具体写照。“西壑”,是舟行所至的另一境地,当诗人置身新境,心旷神怡之时,抬头遥望南天斗宿,不觉已经“隔山”了。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二句,是用淡墨描绘的如画夜景。“潭烟”,是溪上的水雾;“溶溶”,是夜月之下雾气朦腾的景状,而着一“飞”字,把水色的闪耀,雾气的飘流,月光的洒泻,都写活了,“林月低向后”,照应“际夜”,夜深月沉,舟行向前,*树木伴着月亮悄悄地退向身后。这景象是美的,又是静的。

      诗人以春江、月夜、花路、扁舟等景物,创造了一种幽美、寂静而又迷蒙的意境。而怀着隐居“幽意”的泛舟人,置身于这种境界之中,此刻别有一番感受。“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人生世事正如溪水上弥漫无边的烟雾,缥缈迷茫,诗人愿永做若耶溪边一位持竿而钓的隐者。“持竿叟”,又应附*地域的严子陵富春江隐居垂钓的故实,表明诗人心迹。末二句抒发感慨极其自然,由夜景的清雅更觉世事的嚣嚣,便自然地追慕“幽意”的人生。

      全诗扣紧题目中的“泛”字,在曲折回环的扁舟行进中,对不同的景物进行描摹,使寂静的景物富有动感。[6]殷璠说綦毋潜“善写方外之情”(《河岳英灵集》)。作者超然出世的思想感情给若耶溪的景色抹上一层孤清、幽静的色彩。但是,由于作者描写的是一个春江花月之夜,又是怀着追求和满足的心情来描写它,因而这夜景被状写得清幽而不荒寂,有一种不事雕琢的自然美,整首诗也就显得“举体清秀,萧肃跨俗”(《唐音癸签》引殷璠语),体现出一种兴味深长的清悠的意境。在写法上,诗人紧扣住题目中一个“泛”字,在曲折回环的扁舟行进中对不同的景物进行描写,因而所写的景物虽然寂静,但整体上却有动势,恍忽流动,迷蒙缥缈,呈现出隐约跳动的画面,给人以美的感受。

    [阅读全文]...

2022-03-04 10:28:27
  • 描写溪水声音的词语_绝句古诗描写颜色的词语

  • 声音,颜色
  • 句子大全包括名人名言、唯美句子、标语口号、经典台词、祝福语等等,经过众口相传和时间淘洗,留下的都非常意蕴深长,发人深省,或开心一乐,或顿生感悟。好句摘抄网向您推荐描写溪水声音的词语,希望于您有所收获。

    描写溪水声音的词语

    淙淙、潺潺、涓涓、 叮咚

    汩汩、咕咕、哗哗、哗啦啦

    涓涓细流、时隐时现、溪水潺涓

    溪流无声、流水潺潺、滴滴答答

    川流不息、山间小溪、溪流蜿蜒

    青溪映月、银溪如练、汩汩流淌

    流水淙淙、弯弯曲曲、碧波粼粼

    碧波荡漾、清净澄澈、叮叮铛铛

    流水清冽、碧波小溪、一泓溪流

    溪水萦回、溪流萦绕、清澈见底

    潺潺湲湲、涓涓作声、哗哗作响

    汩汩流淌、淙淙细流、叮叮作响

    咚咚有声、稀里哗啦、咆哮怒吼

    附:

    咕嘟咕嘟:象声词,液体沸腾、水流涌出或大口喝水的声音。

    滴答滴答:象声词,形容水滴落下的声音。

    嘀答嘀答:象声词,形容水滴落下的声音。

    哗啦哗啦:象声词,大雨或流水的声音。

    叮咚叮咚:象声词,小的泉水流动的声音。

    扑哧扑哧:象声词,形容水挤出的声音。

    噗嗤噗嗤:象声词,形容水挤出的声音。

    扩展阅读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声音描写词语大全》,供大家学*参考!

    一、动物叫声

    咩咩——羊

    哞哞——牛

    汪汪——狗

    笃笃,呱呱——青蛙

    知了知了——知了

    **、喵喵——猫

    蝈蝈——蝈蝈

    唧唧、叽叽——小鸡

    嗷呜——老虎

    吱吱——老鼠

    嗯啊嗯啊-驴

    喔喔——用来写公鸡的声音。

    咯嗒、咯咯嗒——用来写母鸡的声音

    叽叽——用来写小鸡、小鸟的叫声。

    瞿瞿(加上“口”)qū——蟋蟀的叫声。

    啾唧——用来写虫、鸟等细碎的叫声。

    呱呱——用来写鸭子、青蛙等的响亮的叫声。

    嗡嗡——用来写昆虫飞动的声音。

    呦呦——鹿叫

    咿呦——山鹿叫

    咿喔、喔——鸡叫

    嘶——马鸣、虫幽咽凄切叫声

    哮、嗥——兽吼叫

    嗒嗒——马蹄声

    嘶噪——马鸣声

    咿咿——虫叫、豚鸣

    二、鸟的叫声

    喳喳——喜鹊的叫声。

    啁[zhōu]啾[jiū]——鸟叫的声音。

    呖[lì]呖——形容鸟类清脆的叫声,如莺声呖呖。

    嘤[yíng]嘤——形容鸟叫声。

    噌——麻雀飞的声音。

    哇哇、咻咻、哑哑——形容乌鸦叫声。

    嘎[gā]嘎——形容大雁等的叫声,也作呷呷,鸭子的叫声。

    咕[gū]——形容斑鸠等的叫声。

    戛然——多形容嘹亮的鸟声,如:戛然长鸣。

    啾[jiū]啾——形容许多小鸟一齐叫的声音,也形容凄厉的叫声。

    刷啦——形容迅速擦过去的短促的声音,如:刷啦一声,柳树上飞走了一只鸟儿。

    扑棱——形容翅膀抖动的声音,如:扑棱一声,飞起一只水鸟。

    忒[tēi]儿——(方)形容鸟急促地振动翅膀的声音,如:麻雀忒儿一声就飞了。

    砉[huā]——形容迅速动作的声音,如:乌鸦砉的一声飞了。

    布谷——布谷鸟的叫声

    嘟嘟嘟——红胸啄木鸟的连续像敲木的声音。

    咕哚——斑头绿啄木鸟的大声连续的叫声。

    咕咕姑——珠颈斑鸠的叫声,第三声较重且拉长。

    萧萧——形容鸟叫声

    刷啦——象声词,形容迅速擦过的短促声音

    三、人的声音

    叽叽嘎嘎——用来写说笑声。

    叽里咕噜——用来写别人听不清楚或听不懂的声音,也用来写物体滚动的声音。

    叽里呱啦——用来写大声说话的声音。

    呼哧、咻咻、哼哧——用来写喘息的声音。

    喀——用来写呕吐、咳嗽的声音。

    怦怦——用来写心跳的声音。

    咕唧、咭咭、哝哝、喁喁、哼唧、喳喳、嘁嘁——用来写小声交谈或自言自语。

    呱唧——用来写鼓掌等的声音。

    扑哧——用来写笑声、或水、气挤出的声音。如:扑哧一笑;扑哧一声,皮球撒了气了。

    呼噜——用来写打鼾或吸食流质食物发出的声音。

    咽咽、呕哑、唏唏、嗷嗷、嘘唏、哓哓(恐惧发出声音)——哀声

    呃、嘞、喽、呣、呒——答应声

    吁吁——强出气声音

    咿唔——读书声

    吭哧——用力不自主发出的声音

    吧唧、吧嗒——砸嘴声

    啕啕、呕哑——喧闹声

    叫呶——叫嚣声

    哜哜嘈嘈——说话急而乱的声音

    咻咻——形容喘气的声音

    哇啦——象声词,形容吵闹声

    哩哩罗罗——形容说话罗嗦不清楚

    呶呶——形容说话没完没了让人讨厌

    嗫嚅——形容想说话又吞吞吐吐不敢说的样子

    怦——心跳声

    噗——吹气的声音

    四、风雨雷电水等自然现象声音

    淅淅——用来写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

    淅沥——用来写轻微的风、雨、雪等声音。

    稀里哗啦——用来写雨声、建筑物倒塌的声音。

    呼呼——用来写风声。

    呼啦——用来写旗帜飘动的声音。

    咕隆——用来写雷声、大车声。

    汩汩、孱孱、哗、哗啦、哗哗、淙淙、咕噜——用来写水流动或东西滚动的声音。

    咕唧、咕叽——水压向外排的声音。

    咕嘟——沸水声、喝水声

    呜呜——用来写风声、汽笛声。

    滴答——用来写水滴落下或钟表摆动的声音。

    滴沥——水下滴的声音。

    沙沙——用来写踩着沙子、飞沙击物或风吹草木等的声音。

    瑟瑟——用来写轻微的声音,如:秋风瑟瑟。

    汹汹——形容波涛的声音

    萧萧——形容风声

    飕飕(shoushou)——形容风声

    五、落地、敲击、拍打、撞击等声音

    咚咚——用来写敲鼓和敲门的声音。

    噼啪、噼里啪啦——火燃柴的声音

    咔——用来写器物清脆的撞击声。如:咔的一声关上抽屉。

    咔吧、咔嚓、嘎吱、嘎吧——用来写物体断裂的声音。

    咔嗒——用来写物体轻微的碰撞声。

    吱吱——用来写某些尖细的声音,如老鼠在吱吱地叫,车吱的一声停住了。

    砰砰——用来写撞击或重物落地的声音。

    嘭、嘭嘭——用来写敲门、器物撞击等的声音。

    哗(哗)——用来写撞击的声音。如:铁门哗的一声拉上了。

    珑璁(cōnɡ)、珑玲、玎玲——用来写金属、玉石等撞击的声音。

    铛铛、叮当、丁当——用来写金属撞击的声音。

    隆隆——用来写剧烈震动的声音,如:雷声隆隆,炮声隆隆。

    咕咚——用来写重东西落下或大口喝水的声音。

    咕嘟——用来写液体沸腾、水流涌出或大口喝水的声音。

    嗖、哒、嘣、唰、咝、噗——用来写枪弹在空中很快飞过的声音。如:子弹咝咝咝地从头顶上飞过。

    嗒嗒——用来写马蹄、机枪等的声音。

    呱嗒——用来写清脆、短促的撞击声。如:地是冻硬的,走起来呱嗒地响。

    叮当——用来写金属、瓷器、玉饰等撞击的声音。

    叮咚——用来写玉石、金属等撞击或水滴落的声音。

    扑腾——用来写重物落地的声音。

    扑通——用来写重物落地或落水的声音。

    啪啪——用来写放枪、拍掌、或东西撞击等声音。如:鞭子甩得啪啪地响。

    啪嚓——用来写东西落地、撞击或器物碰碎的声音。如:啪嚓一声,碗掉在地上碎了。

    梆梆——敲打木头的声音。

    嘣嘣——用来写跳动或爆裂的声音。

    吧唧——用来写脚掌拍打泥泞地面等的声音。

    吱喽、呕轧、咿轧、哐当、咣当、咣、咔跳出——门开的声音

    咽咽(节奏鼓声)、喈喈(钟鼓和谐)——形容鼓声

    哕哕(yueyue)——和谐的铃声

    叩阍——叩、敲门

    噔噔——重东西落地的声音

    噔、咯噔——皮鞋声

    趵趵——脚踏地声音

    咚、呕哑——器物扎压声音

    丁丁(zhengzheng)——象声词,形容伐木、下棋、弹琴的声音

    铮铮——象声词,金属撞击所发出的响亮的声音

    轧(ya)——象声词,形容机器开动时发出的声音

    锵——象声词,形容金属相撞击的声音

    刷——形容迅速擦过的声音

    咕隆——大车声

    鼟(teng)——象声词,形容鼓声

    嗵(tong)——象声词

    突突——象声词,心跳声,摩托车声

    呜——鸣笛声

    乒——象声词,枪声、关门声、东西砸破声

    乓——象声词,枪声、关门声、东西砸破声

    玲玲——玉石撞击声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描写关于声音的词语文章,供大家学*参考!更多最新信息请点击好词好句

    1、瓮声瓮气:形容声音粗大低沉。

    2、如泣如诉:好像在哭泣,又好像在哀诉。形容悲切婉转的声音。

    3、龙吟虎啸:龙、虎的吼叫,形容人歌啸或吟咏声音的嘹亮。

    4、不绝如线:绝:断。形容局势危急,像差点要断掉的线一样;也形容声音思绪微弱。

    5、鸮啼鬼啸:像鸮鸟啼叫、怨鬼呼号。形容声音凄厉幽怨。

    6、锣鼓喧天:锣鼓的声音震天响。

    7、人声鼎沸:人群声音嘈杂,就像锅子里的水在沸腾一样(鼎沸:鼎水沸腾,原比喻局势不安定,现比喻声音嘈杂)。

    8、敲金击石:金、石:指钟磬一类的乐器。演奏钟磬等乐器。也形容声音铿锵。

    9、响遏行云:声音响彻云霄,阻挡飘动的云彩(遏:阻止)。形容歌声嘹亮。

    10、喔咿儒儿:喔咿:献媚强笑的样子,形容声音含糊不清。形容老着脸皮,强作欢颜。

    11、天震地骇:震:震动。震动了天地。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有时形容事件、场面令人惊骇。

    12、如泣如诉:好象在哭泣,又象在诉说。形容声音悲切。

    13、杳不可闻:再也听不到。形容声音断绝。

    14、万籁俱寂:一点声响也没有(万籁:自然界万物发出的声响;俱寂:都静下来)。多形容自然环境的安静、幽静或冷静。

    15、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阅读全文]...

2022-03-22 07:15:33
  • 诗名含有溪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溪字的诗词

  • 慕溪黎子别号也父曰一溪故曰慕溪云 其一

    霍与瑕〔明代〕

    千树桃花蘸武溪,东风芳草绿萋萋。重来踪迹无寻处,肠断渔郎思欲迷。

    慕溪黎子别号也父曰一溪故曰慕溪云 其二

    霍与瑕〔明代〕

    碧溪洞里水潆洄,红树枝边花乱开。出洞再来迷旧路,满山惟有绿封苔。

    雨中同严介溪张碧溪怀宋西溪地官联句

    陆深〔明代〕

    今雨怀人一水遥,小堂深竹坐萧萧。江间去棹怜仍驻,台里缄书枉见招。

    剪烛无由联夜榻,裁诗还忆共春瓢。公馀漫有皇华咏,为寄相思趁落潮。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杜牧〔唐代〕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浣溪沙·缥缈红妆照浅溪

    苏轼〔宋代〕

    缥缈红妆照浅溪。薄云疏雨不成泥。送君何处古台西。

    废沼夜来秋水满,茂林深处晚莺啼。行人肠断草凄迷。

    蓦山溪·题钱氏溪月

    姜夔〔宋代〕

    与鸥为客,绿野留吟屐。两行柳垂阴,是当日、仙翁手植。一亭寂寞,烟外带愁横。荷苒苒,展凉云,横卧虹千尺。

    才因老尽,秀句君休觅。万绿正迷人,更愁入、山阳夜笛。百年心事,惟有玉阑知,吟未了,放船回,月下空相忆。

    檀溪寻故人(一题作檀溪寻古)

    孟浩然〔唐代〕

    花伴成龙竹,池分跃马溪。田园人不见,疑向洞中栖。

    浣溪沙(赵景山*上用偶赋溪台和韵)

    辛弃疾〔宋代〕

    台倚崩崖玉灭瘢。青山却作捧心颦。远林烟火几家村。引入沧浪鱼得计,展成寥阔鹤能言。几时高处见层轩。

    浣溪沙(沙溪小饮)

    韩淲〔宋代〕

    一抹青山拍岸溪。麦云将过笋初齐。不知何处水流西。小阁路头吾欲醉,短蓬船尾客同携。酒边华发更题诗。

    浣溪沙(李参政壁赋浣溪沙三首再次韵谢之)

    魏了翁〔宋代〕

    一日嘉名万口传。都凭新乐播芳鲜。非关呈瑞作人妍。地褊不妨金步稳,境幽生怕鼓声填。余尊相与重留连。

    [阅读全文]...

2022-01-31 20:17:46
  • 桃花溪古诗的意思(桃花溪这首诗的翻译)

  • 桃花
  • 桃花溪(作者: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

    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

    洞在清溪何处边?

    注释:

    桃花溪:水名,在湖南省桃源县桃源山下。

    飞桥:高桥。

    石矶:水中积石或水边突出的岩石、石堆。

    渔船:源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中语句。

    尽日:整天,整日。

    洞:指《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找到的洞口。

    赏析:

    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虚构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名叫桃花源,他笔下的桃花源“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张旭因此而受启发,用陶渊明笔下桃花溪的意境,作此诗文。这首诗通过描写桃花溪幽美的景色和作者对渔人的询问,抒写一种向往世外桃源,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情。

    “隐隐飞桥隔野烟”,起笔写远景:深山野谷,云烟缭绕;透过云烟望去,那横跨山溪之上的长桥,忽隐忽现,似有似无,恍若在虚空里飞腾。这境界多么幽深、神秘,令人朦朦胧胧,如入仙境。在这里,静止的桥和浮动的野烟相映成趣:野烟使桥化静为动,虚无缥缈,临空而飞;桥使野烟化动为静,宛如垂挂一道轻纱帏幔。隔着这帏幔看桥,使人格外感到一种朦胧美。“隔”字,使这两种景物交相映衬,溶成一个艺术整体;“隔”字还暗示出诗人是在远观,若是站在桥边,就不会有“隔”的感觉了。

    下面画*景。*处,水中露出嶙峋岩石,如岛如屿(石矶);那飘流着片片落花的溪上,有渔船在轻摇,景色清幽明丽。“石矶西畔问渔船”,一个“问”字,诗人也自入画图之中了,使读者从这幅山水画中,既见山水之容光,又见人物之情态。诗人伫立在古老的石矶旁,望着溪上飘流不尽的桃花瓣和渔船出神,恍惚间,他似乎把眼前的渔人当作当年曾经进入桃花源中的武陵渔人。那“问”字便脱口而出。

    “石矶西畔问渔船”,诗人站在露出水面的巨大岩石上,向溪里漂动摇荡的渔船大声询问。这里一个“问”字,将诗人自己也写入了画中,静止的景物和活动的人一起构成了富有生活情趣的画面。诗人看着飘满桃花的溪水,不由得被这里的幽静和美丽陶醉了,仿佛自己就身处在陶渊明诗中描绘的那个桃花林中,他不由得把渔船上的渔夫当成了武陵人,于是,脱口就问渔人:“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桃花溪每天都从桃花源中流出,那么可知道那个桃花源入口的洞在哪里吗?一个“问渔船”,表现了诗人对桃花源环境的向往。可是这个洞在哪里呢,诗人以一个问句结尾,没有回答这个问题,渔人不可能知道,诗人也不会知道,这一问,也隐约流露出诗人因无法到达理想环境而内心渺茫惆怅的感情,同时也给人留下了很多遐想的空间,言尽意犹存,让人回味无穷。

    这首七言绝句虽然篇幅短小,但诗人字斟句酌,用精练的文字轻松自然地将如诗似画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美妙无穷。一个恰到好处的结语,让人沉浸在诗人笔下的幽美环境中浮想联翩,意蕴深长。诗人在这首诗中的构思非常巧妙,该诗正面写实景由远及*,然后用一个问句由实入虚,布局新颖,角度变换灵活。诗人文笔简练、清丽自然,诗文意境空灵缥缈、情趣深远。王维也曾以桃花源为题材写了《桃源行》,读者可以参读比较。

    [阅读全文]...

2022-03-08 14:01:16
入若耶溪带讲音的古诗 - 句子
入若耶溪带讲音的古诗 - 语录
入若耶溪带讲音的古诗 - 说说
入若耶溪带讲音的古诗 - 名言
入若耶溪带讲音的古诗 - 诗词
入若耶溪带讲音的古诗 - 祝福
入若耶溪带讲音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