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与声律的关系

关于古诗与声律的关系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与声律的关系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与声律的关系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与声律的关系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419) 语录(18) 说说(103) 名言(12) 诗词(125) 祝福(2) 心语(1)

  • 父女关系的古诗句子

  • 父女
  • 没有描写与父母不好得古诗。

    古代赞美母亲的诗句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唐〗韩愈

    慈母爱子,非为报也。〖汉〗刘安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

    父母德高;子女良教。《格言对联》

    父之美德,儿之遗产。字严

    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劝孝歌》

    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格言集锦》

    人见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唐〗王建

    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劝孝歌》

    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儿语》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经》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

    一尺三寸婴,十又八载功。《劝孝歌》

    有子且勿喜,无子固勿叹。〖唐〗韩愈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劝孝歌》

    1、父爱如山山崩裂,女情似水水迷蒙。

    解释:父爱像山一样但是山却崩坍了,女儿的感情像水一样但是水却很浑浊

    作者:无名氏

    出自《父爱》

    2、自古山水长相依,一时罅隙一世浓

    解释:从古到今山水相依,一时半会有缝隙但是一辈子是连在一起的

    作者:无名氏

    出自《父爱》

    3、父老得书知我在,小轩临水为君开。

    解释:父亲过了很久才看到家书知道我还在,而家里的大门一直为我打开

    作者:苏轼

    出自:《送贾讷倅眉》

    4、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

    解释:天真无邪不懂事的幼儿还不懂父慈子孝的道理, 饿著肚子在厨房哭著索饭吃

    作者:杜甫

    出自:《百忧集行》

    5、来时父母知隔生,重著衣裳如送死

    解释:还未出门父母就已知道此去将隔海茫茫,今生很难再次相聚。

    作者:王建

    出自:《渡辽水》

    6、人家见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解释:有了孩子都很高兴,但有了孩子一天天长大,自己也就感觉到一天一天真的老了,孩子都这么大了

    作者:王建

    出自:《短歌行》

    7、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解释:可怜我的父母啊,如此劳苦地养育我

    作者:佚名

    出自:《蓼莪》

    8、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

    解释:燕妈妈燕爸爸在空中急切的鸣叫,叫沙了嗓子也没有把小燕子给呼唤回来

    作者:白居易

    出自:《燕诗示刘叟》

    9、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

    [阅读全文]...

2022-04-24 22:51:56
  • 声律启蒙全文

  • 声律启蒙全文

      导语:声律启蒙为古时孩童学*的启蒙读本之一,是为了练*声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声律启蒙全文,欢迎借鉴!

      卷[上]

      一 东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颜巷陋,阮途穷,冀北对辽东。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

      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红。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

      二 冬

      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冯妇虎,叶公龙,舞蝶对鸣蛩。衔泥双紫燕,课蜜几黄蜂。春日园中莺恰恰,秋天塞外雁雍雍。秦岭云横,迢递八千远路;巫山雨洗,嵯峨十二危峰。

      明对暗,淡对浓,上智对中庸。镜奁对衣笥,野杵对村舂。花灼烁,草蒙茸,九夏对三冬。台高名戏马,斋小号蟠龙。手擘蟹螯从毕卓,身披鹤氅自王恭。五老峰高,秀插云霄如玉笔;三姑石大,响传风雨若金镛。

      仁对义,让对恭,禹舜对羲农。雪花对云叶,芍药对芙蓉。陈后主,汉中宗,绣虎对雕龙。柳塘风淡淡,花圃月浓浓。春日正宜朝看蝶,秋风那更夜闻蛩。战士邀功,必借干戈成勇武;逸民适志,须凭诗酒养踈(同:疏)慵。

      三 江

      楼对阁,户对窗,巨海对长江。蓉裳对蕙帐,玉斝对银釭。青布幔,碧油幢,宝剑对金缸。忠心安社稷,利口覆家邦。世祖中兴延马武,桀王失道杀龙逄。秋雨潇潇,漫烂黄花都满径;春风袅袅,扶疏绿竹正盈窗。

      旌对旆,盖对幢,故国对他邦。千山对万水,九泽对三江。山岌岌,水淙淙,鼓振对钟撞。清风生酒舍,白月照书窗。阵上倒戈辛纣战,道旁系剑子婴降。夏日池塘,出沿浴波鸥对对;春风帘幕,往来营垒燕双双。

      铢对两,只对双,华岳对湘江。朝车对禁鼓,宿火对塞缸。青琐闼,碧纱窗,汉社对周邦。笙箫鸣细细,钟鼓响摐摐。主簿栖鸾名有览,治中展骥姓惟庞。苏武牧羊,雪屡餐于北海;庄周活鲋,水必决于西江。

      四 支

      茶对酒,赋对诗,燕子对莺儿。栽花对种竹,落絮对游丝。四目颉,一足夔,鸲鹆对鹭鸶。半池红菡萏,一架白荼蘼。几阵秋风能应候,一犁春雨甚知时。智伯恩深,国士吞变形之炭;羊公德大,邑人竖堕泪之碑。

      行对止,速对迟,舞剑对围棋。花笺对草字,竹简对毛锥。汾水鼎,岘山碑,虎豹对熊罴。花开红锦绣,水漾碧琉璃。去妇因探邻舍枣,出妻为种后园葵。笛韵和谐,仙管恰从云里降;橹声咿轧,渔舟正向雪中移。

      戈对甲,鼓对旗,紫燕对黄鹂。梅酸对李苦,青眼对白眉。三弄笛,一围棋,雨打对风吹。海棠春睡早,杨柳昼眠迟。张骏曾为槐树赋,杜陵不作海棠诗。晋士特奇,可比一斑之豹;唐儒博识,堪为五总之龟。

      五 微

      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风清对月朗,露重对烟微。霜菊瘦,雨梅肥,客路对渔矶。晚霞舒锦绣,朝露缀珠玑。夏暑客思欹石枕,秋寒妇念寄边衣。春水才深,青草岸边渔父去;夕阳半落,绿莎原上牧童归。

      宽对猛,是对非,服美对乘肥。珊瑚对玳瑁,锦绣对珠玑。桃灼灼,柳依依,绿暗对红稀。窗前莺并语,帘外燕双飞。汉致太*三尺剑,周臻大定一戎衣。吟成赏月之诗,只愁月堕;斟满送春之酒,惟憾春归。

      声对色,饱对饥,虎节对龙旗。杨花对桂叶,白简对朱衣。尨也吠,燕于飞,荡荡对巍巍。春暄资日气,秋冷借霜威。出使振威冯奉世,治民异等尹翁归。燕我弟兄,载咏棣棠韡韡;命伊将帅,为歌杨柳依依。

      六 鱼

      无对有,实对虚,作赋对观书。绿窗对朱户,宝马对香车。伯乐马,浩然驴,弋雁对求鱼。分金齐鲍叔,奉璧蔺相如。掷地金声孙绰赋,回文锦字窦滔书。未遇殷宗,胥靡困傅岩之筑;既逢周后,太公舍渭水之渔。

      终对始,疾对徐,短褐对华裾。六朝对三国,天禄对石渠。千字策,八行书,有若对相如。花残无戏蝶,藻密有潜鱼。落叶舞风高复下,小荷浮水卷还舒。爱见人长, 共服宣尼休假盖;恐彰已吝,谁知阮裕竟焚车。

      麟对凤,鳖对鱼,内史对中书。犁锄对耒耜,畎浍对郊墟。犀角带,象牙梳,驷马对安车。青衣能报赦,黄耳解传书。庭畔有人持短剑,门前无客曳长裾。波浪拍船,骇舟人之水宿;峰峦绕舍,乐隐者之山居。

      七 虞

      金对玉,宝对珠,玉兔对金鸟。孤舟对短棹,一雁对双凫。横醉眼,捻吟须,李白对杨朱。秋霜多过雁,夜月有啼乌。日暧园林花易赏,雪寒村舍酒难沽。人处岭南,善探巨象口中齿;客居江右,偶夺骊龙颔下珠。

      贤对圣,智对愚,傅粉对施朱。名缰对利锁,挈榼对提壶。鸠哺子,燕调雏,石帐对郇厨。烟轻笼岸柳,风急撼庭梧。鸜眼一方端石砚,龙涎三炷博山垆。曲沼鱼多,可使渔人结网;*田兔少,漫劳耕者守株。

      秦对赵,越对吴,钓客对耕夫。箕裘对杖履,杞梓对桑榆。天欲晓,日将晡,狡兔对妖狐。读书甘刺股,煮粥惜焚须。韩信武能增四海,左思文足赋三都。嘉遁幽人,适志竹篱茅舍;胜游公子,玩情柳陌花衢。

      八 齐

      岩对岫,涧对溪,远岸对危堤。鹤长对凫短,水雁对山鸡。星拱北,月流西,汉露对汤霓。桃林牛已放,虞坂马长嘶。叔侄去官闻广受,弟兄让国有夷齐。三月春浓,芍药丛中蝴蝶舞;五更天晓,海棠枝上子规啼。

      云对雨,水对泥,白璧对玄圭。献瓜对投李,禁鼓对征鼙。徐稚榻,鲁班梯,凤翥对鸾栖,有官清似水,无客醉如泥。截发惟闻陶侃母,断机只有乐羊妻。秋望佳人,目送楼头千里雁;早行远客,梦惊枕上五更鸡。

      熊对虎,象对犀,霹雳对虹霓。杜鹃对孔雀,桂岭对梅溪。萧史凤,宋宗鸡,远*对高低。水寒鱼不跃,林茂鸟频栖。杨柳和烟彭泽县,桃花流水武陵溪。公子追欢,闲骤玉骢游绮陌;佳人倦绣,闷欹珊枕掩香闺。

      九 佳

      河对海,汉对淮,赤岸对朱崖。鹭飞对鱼跃,宝钿对金钗。鱼圉圉,鸟喈喈,草履对芒鞋。古贤尝笃厚,时辈喜诙谐。孟训文公谈性善,颜师孔子问心斋。缓抚琴弦,像流莺而并语;斜排筝柱。类过雁之相挨。

      丰对俭,等对差,布袄对荆钗。雁行对鱼阵,榆塞对兰崖。挑荠女,采莲娃,菊径对苔阶。诗成六义备,乐奏八音谐。造律吏哀秦法酷,知音人说郑声哇。天欲飞霜,塞上有鸿行已过;云将作雨,庭前多蚁阵先排。

      城对市,巷对街,破屋对空阶。桃枝对桂叶,砌蚓对墙蜗。梅可望,橘堪怀,季路对高柴。花藏沽酒市,竹映读书斋。马首不容孤竹扣,车轮终就洛阳埋。朝宰锦衣,贵束乌犀之带;宫人宝髻,宜簪白燕之钗。

      十 灰

      增对损,闭对开,碧草对苍苔。书签对笔架,两曜对三台。周召虎,宋桓魋,阆苑对蓬莱。薰风生殿阁,皓月照楼台。却马汉文思罢献,吞蝗唐太冀移灾。照耀八荒,赫赫丽天秋日;震惊百里,轰轰出地春雷。

      沙对水,火对灰,雨雪对风雷。书淫对传癖,水浒对岩隈。歌旧曲,酿新醅,舞馆对歌台。春棠经雨放,秋菊傲霜开。作酒固难忘曲蘖,调羹必要用盐梅。月满庾楼,据胡床而可玩;花开唐苑,轰羯鼓以奚催。

      休对咎,福对灾,象箸对犀杯。宫花对御柳,峻阁对高台。花蓓蕾,草根荄,剔藓对剜苔。雨前庭蚁闹,霜后阵鸿哀。元亮南窗今日傲,孙弘东阁几时开。*展青茵,野外茸茸软草;高张翠幄,庭前郁郁凉槐。

      十一 真

      邪对正,假对真,獬豸对麒麟。韩卢对苏雁,陆橘对庄椿。韩五鬼,李三人,北魏对西秦。蝉鸣哀暮夏,莺啭怨残春。野烧焰腾红烁烁,溪流波皱碧粼粼。行无踪,居无庐,颂成酒德;动有时,藏有节,论著钱神。

      哀对乐,富对贫,好友对嘉宾。弹琴对结绶,白日对青春。金翡翠,玉麒麟,虎爪对龙麟。柳塘生细浪,花径起香尘。闲爱登山穿谢屐,醉思漉酒脱陶巾。雪冷霜严,倚槛松筠同傲岁;日迟风暖,满园花柳各争春。

      香对火,炭对薪,日观对天津。禅心对道眼,野妇对宫嫔。仁无敌,德有邻,万石对千钧。滔滔三峡水,冉冉一溪冰。充国功名当画阁,子张言行贵书绅。笃志诗书,思入圣贤绝域;忘情官爵,羞沾名利纤尘。

      十二 文

      家对国,武对文,四辅对三军。九经对三史,菊馥对兰芬。歌北鄙,咏南薰,迩听对遥闻。召公周太保,李广汉将军。闻化蜀民皆草偃,争权晋土已瓜分。巫峡夜深,猿啸苦哀巴地月;衡峰秋早,雁飞高贴楚天云。

      欹对正,见对闻,偃武对修文。羊车对鹤驾,朝旭对晚曛。花有艳,竹成文,马燧对羊欣。山中梁宰相,树下汉将军。施帐解围嘉道韫,当垆沽酒叹文君。好景有期,北岭几枝梅似雪;丰年先兆,西郊千顷稼如云。

      尧对舜,夏对殷,蔡惠对刘蕡。山明对水秀,五典对三坟。唐李杜,晋机云,事父对忠君。雨晴鸠唤妇,霜冷雁呼群。酒量洪深周仆射,诗才俊逸鲍参军。鸟翼长随,凤兮洵众离长;狐威不假,虎也真百兽尊。

    [阅读全文]...

2022-02-17 00:01:59
  • *古典诗歌的表现与再现关系

  • 诗歌,古典,文学
  • *古典诗歌的表现与再现关系

      *古典诗歌一般指*古代诗歌。 *的古代诗歌,一般称作旧诗,是指用文言文和传统格律创作的诗,是广义的*古代诗歌,可以包括各种*古代的韵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古典诗歌的表现与再现关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从*古典诗歌的发展史来看,表现的诗美观念虽然特别突出,但再现的诗美观念对*古典诗歌的艺术发展同样起着很重要的推动作用。笔者通过考察,初步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既充分体认到诗歌艺术的表现本质,又不忽视再现功能对于诗歌艺术的重要性,并且在艺术实践上将表现与再现的完美融合作为最高的诗美理想,这正是*传统诗学的基本特征。另外,从诗史发展的角度来看,表现与再现这两种诗美观,并不总是处于*衡的状态,而是以消长互补、矛盾统一的关系为常态。这也可以说是*诗歌发展史上的一种规律。

      一、儒家诗学体系中的表现诗美观和再现诗美观及其调和方式

      从发生的先后来看,在我国传统诗学中,表现诗美观的发生早于再现诗美观。而且可以说,再现诗美观是从对表现诗美观的原始命题的辩证式的阐发的过程中产生的。

      我国诗学之所以能在发源之处就触及诗的表现本质,除了在艺术上我国诗歌一开始就形成抒情传统、抒情诗成熟得特别早这一原因外,跟我国古人最早是从诗乐舞综合艺术形态中体认诗的本质这一认识角度也有重要的关系。

      另一方面,诗歌艺术的抒情功能也被诗人屈原通过自身的创作实践深切地体会到了。屈原因其诗歌显著的抒情特征和他这种倾诉以求得心理*衡的创作心理,已经很自觉地体认到诗与主体精神的关系,对我国传统诗学中表现诗美观的形成同样有着奠基的作用。而汉儒在建立儒家诗学体系时,虽然主要以《诗经》为依据,但同时也吸取了楚辞的诗美观念,楚辞也应是他们建立儒家诗学体系的必要材料之一。

      而再现诗美观,从我国古代的发生情况来看,常常以诗歌与外在文化、外在思想观念发生的关系为契机。用传统的话来说,表现诗美观主要来自于对“诗之体”的体认,而再现诗美观则主要来自于对“诗之用”的思考。我国传统诗学中再现诗美观的发生,是以儒家的伦理观念、教化观念为思想基础的。

      再现诗美观的发生虽然晚于表现诗美观,但其萌生也在先秦时期。儒家再现诗美观强调的是再现社会,再现抽象性的上层建筑关系。因此与西方诗学中那种以再现具体事物为主的再现诗美观性质上很不一样。从这里,儒家再现诗美观的特点就看得很清楚了,它完全是从“诗用”的角度去阐发的。

      儒家诗学思想对诗史和诗学史的影响是很深远的。其对我国古典诗歌艺术特征之形成所起的巨大作用,所以我们研究*诗史上表现、再现诗美观的问题,必须从考察儒家诗学体系开始。

      二、在表现与再现两极间移动的诗史发展规律

      轫创于先秦、完成于汉的儒家诗学体系,是依据儒家社会政治思想来研究以诗经为主、旁及楚辞、汉乐府诗这些诗歌艺术系统的过程中产生。可以说,儒家诗学体系虽以儒家思想为基础,但又有超越儒家思想之处。原因就是审美体验在这里起了作用。儒家诗学体系之所以能形成比较合理的诗美观,跟诗经、楚辞、乐府诗这几个诗歌艺术系统在诗美上的丰富性并显示诗美观方面的各种倾向有关。也就是说,它们以各自的方式实现了表现与再现的诗美观,并达到了完全的融合,为诗史提供了典范。《诗经》艺术既是表现的、又是再现。与《诗经》相比,《楚辞》艺术中表现的诗美观更占主导地位,但楚辞自屈原之后,“情”减“物”增、由主观表现渐转为客观的再现。这种趋势的继续发展,就导致了完全以再现为创作方式的“汉赋”体的形成。与汉赋同时的汉乐府,可以说是运用再现的方法而臻于表现之境界。这为我国诗史创造了《诗经》、《楚辞》之外的又一种典范性的诗美类型。

      《诗经》、楚辞和汉乐府,是三个基本上相对独立的艺术系统,它们虽然在发生时代上有先后,但看不出有明显的承接嬗变关系,是在各自的文化土壤中自生出来的。从表现诗美观与再现诗美的关系,这三个系统各自内部都有所调和,但三个系统之间却不存在消长互补的关系。但这以后的始于东汉中晚期的整个*古代的文人诗发展史,却是一个递嬗传移的大系统,其中各代各期、各家各派,在表现诗美观与再现诗美的关系处理上,常常呈现出消长互补的现象。

      从东汉中晚期至西晋,是文人诗发展史上的第一个相对完整的周期。本来整个汉代盛期的文学,就是再现观念占上风,到了东汉晚期,由于士人群体自我精神的觉醒,而当时整个社会也流行重情、任哀乐的风气,在此条件下出现了有较强的自我抒发、自我表现意识的文人群。而此期产生的以古诗十九首为代表的汉末五言诗,也正是表现性很强的作品。它也奠定了整个文人诗艺术史以表现诗美观为主导思想的传统。

      建安诗歌比起汉末五言诗来,再现的诗美观有所增加。与汉末文人的消极对待现实,对现实抱有某种绝望感不同,建安诗人则是以比较积极的态度来适应现实并改造现实。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建安诗歌是儒家的表现与再现完美结合的诗美理想的第一次实践。

      西晋诗歌作为文人诗发展史上第一个相对完整的周期的最后一个阶段,在诗美特征方面又属于一种新的类型。经历前面几个阶段,文人诗已经创造出成熟的、具有典范价值的诗美类型,西晋诗人以它们为范式而创作,因而带有浓重的古典主义色彩。他们基本否弃了在诗史上曾经起过相当大的作用的再现诗美观,没有积极地用诗来再现现实。这当然与当时政治现实和文人的谦柔自牧的心态有关系。但因为缺乏再现观念,构不成再现观念与表现观念的矛盾运动,西晋诗歌在发展上就缺少了一种有力的生长机能。西晋从表面上看正是一个崇儒的时代,但儒家诗学的表现与再现完美结合的诗美理想却正是在这个时期坠失的。

      西晋之后的东晋,在文人诗发展史上是一个低谷,诗歌领域被“玄言诗”这种比较特殊的诗体所占据。也许可以说,支配着玄言诗创作的仍然是那种教条化的表现诗美观。而一种有着新的内涵的再现诗美观即再现自然美的诗美观也在这种特殊背景下潜生。而到晋宋之际,随着诗歌艺术的复兴,这种再现诗美观终于打破了西晋以来诗史运动的凝固状态,它与表现诗美观之间的显著的矛盾和不*衡,却成了推动诗史发展的动力。

      晋宋之际的诗歌复兴,从它的起点来看,也受到过古典化、模拟化的影响。当玄言诗存在的文化基础(即门阀政治的格局与它的主要意识形态玄学)发生变化后,玄言诗也开始退出诗歌发展的主流。诗人们开始重新回顾汉魏西晋的文人诗艺术传统,但最先却仍然摆脱不了西晋时期的那种模拟化、古典化的创作方式。南朝时期的山水诗、咏物诗和描写女性美的宫体诗,在诗美观上都是以再现为主导的。而追求形似的观念正是这种再现诗美观的基本内涵。儒家诗学只建立起面向社会的再现诗美观,而且那里面包含着明显的伦理目的。而南朝时期再现的诗美观则是指向客观美,将自然山水、客观事物引入诗歌艺术的范围之内。所以可以说,写作方法上的再现诗美观,是在南朝时期才真正确立起来。这也是南朝诗歌对诗史发展的最大的贡献。

      可是,南朝时期再现诗美观的片面发展,也导致了对诗歌艺术本质的较严重的偏离,以至成了西晋教条的表现诗美观之后的又一诗史之教训。这时期诗歌,虽然不是完全放弃表现诗美观,但大部分作品都绮靡、涂饰,刻画物色、影写艳丽,失去了诗歌艺术的表现性。当然他们也有一些作品由再现而臻于表现,由形似而入于神似。开示*古典诗歌写景状物之方向。

      但是进一步将诗歌从刻板再现的诗美观中解脱出来,增强其表现性的还是永明诗人。整个南朝诗史,一方面是再现观念的进一步推进,从再现山水到再现各种事物,直到再现女性美;另一方面也在不断地寻求再现与表现的新的融合。这一诗歌史的逻辑发展过程,至盛唐时期达到了高峰。在盛唐诗人的代表性作品里,表现与再现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李杜诗是咏物、言志兼而有之,正是盛唐诗表现与再现完美统一的典范。汉魏文人诗和盛唐文人诗是诗史上的两个典范,但是每当达到新的完美的融合、出现典范的诗美之后,一个新的矛盾运动又隐潜地展开。盛唐之后的中晚唐至北宋时期,又是一个新的矛盾运动的过程。

      盛唐之后的诗史,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流派的形成,中晚唐时期,社会矛盾激化,士人群体也失去了统一的价值标准,彼此的生活方式和人生追求都很不一样。由此导致艺术观念、审美理想上的分歧。这应该是盛唐以后诗歌出现流派的现象的外部原因。从内因来看,也是由我们所说诗史发展的新的矛盾运动导致的。各种诗歌流派的歧异,从根本上说是因诗美观念之不同而造成。

      中唐至北宋初的诗坛,尽管流派众多,体格各异,但观其大势,实可区分为以保守为性格的表现诗派和以革新为性格的再现诗派。表现诗派的主要特征是拘守初盛唐成法、以成熟于盛唐时期的格律诗体为主要体裁。他们讲究体、格、境的细腻把握,追求某种似在非在、似隐似现的艺术上的法式,将*体诗艺术向婉切、精约、优美的方向发展;抒感伤幽微之情,造清新轻丽之象。其旨趣虽欲追盛唐而造作每邻于齐梁。这是因为保守的表现派与真正的表现派外表相*而内质不同。因为他们将表现美作为法式、技巧来把握。而非作为一种精神来体验。这一派在晚唐、五代作者甚众,然造诣都很有限。五代时的南唐诗,宋初的晚唐体、西昆体,都应属于这一派。

      另一方面,则是具有革新精神的再现派的崛起,其中最有影响的是韩孟诗派和元白诗派。韩孟派的诗人追求强烈的形象效果,尚奇尚怪,一反传统的以中正*和、优游不迫为尚的诗美观。韩孟派中,如孟郊、贾岛乃至李贺,也都有追琢穷搜,穷其意、尽其象的特征。但比之韩愈,这几位诗人倒是常能由再现而臻于表现,创造了真正的诗美。

      元白诗派虽与韩孟诗派趣尚不同,但也是在很突出的再现诗美观支配下展开创作的`。

      中唐再现诗美观的强化,一方面是这些诗人希望打破日益凝固、停滞的格律诗艺术系统对诗人创作思维、诗歌题材开拓的束缚,是诗史自身发展规律所驱使。另一方面,也是由当时激烈变化的社会现实及适应这种变化而发生思想文化上的变革思潮之刺激而产生的。

      表现与再现两种诗美观的分歧,从中唐一直延至北宋前期。在这个过程,局部的融合虽时有成果,但从整体趋势来看,全面的、积极的融合并未出现。从这个意义说,这种新的融合就成了宋代诗人的一个课题。事实上典范性的宋诗风格的出现,也正是一种新的融合的结果。至此*古典诗史的主要逻辑进程已经完成。这以后元、明、清三代诗史,当然仍在这种矛盾运动中进行,但基本上是在模仿式的重复前面的那些周期。因此宋以后,新的典范性的诗美类型并没有出现。

      *古典诗歌发展历程

      历史演变

      人类许多民族在语言的发展中产生了适合本民族语言的诗歌形式。在*,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其中最早的诗作于西周初期,最晚的作品成于春秋时期中叶。

      到了战国时期,在南方的楚国华夏族和百越族语言逐渐融合,其诗歌集《楚辞》突破了《诗经》的一些形式限制,更能体现南方语言的特点。

      汉代的古体诗

      汉代时乐府诗形成。乐府诗是为了配音乐演唱的,相当于现代社会的歌词。这种乐府诗称为“曲”、“辞”、“歌”、“行”等。三国时期以建安文学为代表的诗歌作品吸收了乐府诗的营养,为后来的格律更严谨的*体诗奠定了基础。

      唐宋的*体诗

      到了唐代,*诗歌出现了四句的绝句和八句的律诗。律诗押*声韵,每句的*仄、对仗都有规定。绝句的规定稍微松一些。

      另外,在宋代达到顶峰的词也是诗歌的一种重要形式。词的格式要依从一些固定的词牌,以便于配以乐曲演唱。

      后期发展

      自元代开始,*诗歌的黄金时期逐渐过去,文学创作逐渐转移到戏曲、小说等其他形式。

      发展顺序:诗经——楚辞——乐府——赋——辞——唐诗——宋词——元曲

      *古典诗歌国际影响

      汉诗,字面上的意思是汉语的诗歌。但这个概念主要是在汉语世界之外使用。*的一些周边国家,如朝鲜、日本、越南,因为使用汉字作为书写文字,自然也深受汉语诗歌的影响。随着佛教禅宗在这些国家的流传,汉诗成了禅宗文学的最重要的形式。

      日本

      在日本,从奈良时代开始,文人因为受*文化的影响而开始仿照汉语的诗的形式来创作日本诗歌。日本汉诗和日本本土的和歌、俳句最明显的区别是汉诗一首有四句(绝句)或八句(律诗),每句通常五言或七言,而和歌、俳句则有五、七、五或五、七、五、七、七等多种长短句,更像汉语的词。

      751年,日本最早的汉诗《怀风藻》出版。之后在*安时代达到全盛期,凌云集 、文华秀丽集、经国集等敕传汉诗集持续出现,风行之盛被人称作“国风黑暗期”。其后鎌仓时代、室町时代日本的汉诗得到持续的发展,譬如一休宗纯的《狂云集》中收录了一休的很多汉诗。江户时代汉诗的发展达到高峰。明治维新时期的受过教育的日本人几乎人人都会作或好或坏的汉诗。明治维新之后日本汉诗的影响开始衰落,迅速衰落则为昭和时期。不过今日初中程度以上的古文教育仍然包含汉诗、汉文的背诵、解释、以及创作等。为*之外汉诗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

      朝鲜

      高丽朝时期,汉诗在高丽逐渐普及。高丽诗人如崔冲(985年-1068年)、李奎报(1169年-1241年,号白云居士)、郑道传(?-1398年)等都有大量汉诗流传下来。除此之外,高丽文人还把古老的朝鲜语民歌用汉字纪录下来,形成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后人称之为“别曲体”,又称为“景几体歌”,大体上采用了334的格式。譬如著名的朝鲜民谣《阿里郎》,或电视连续剧《大长今》的古风片头曲《呼唤》。

      高丽朝中期开始,具有朝鲜语特点的时调得以发展,并在李氏朝鲜时期达到顶峰。时调是朝鲜的俚语民歌,但由于是汉诗诗人整理记录,而且汉诗诗人创作了很多时调,时调在发展中自然地融入了汉诗的因素。诗人申钦(1566年-1628年)在《放翁诗馀序》中说:*的歌极具风雅,可载籍流传,而我国所谓的歌却只能用于宾筵娱乐,不能丰我载籍。

      越南

      越南作为*的一个郡县(交趾)时汉字即作为官方文字。*五代十国时越南从南汉的治下独立,但官方文告和科举考试仍通用汉文,一般著作也以汉文撰写。是以作为汉文文化的一种重要形式,汉诗在越南也得到发展。陈朝末年,著名的汉诗作家有陈艺宗、胡季牦等人。后黎朝时,尤其是黎圣宗(名灏、思诚)时,汉诗达巅峰状态。

    [阅读全文]...

2021-12-07 15:57:43
  • 歌词与旋律的关系

  • 音乐,知识
  • 歌词与旋律的关系

      词曲关系,也就是歌词和歌曲之间的关系,歌曲和一般的演奏音乐不同,是因为有加入了歌词的关系,而演奏曲只要顾到音乐的和声、节奏,一些音乐性的问题,下面让我们了解一下歌词与歌曲旋律的关系吧!

      歌除了音乐节奏外,还要顾到词的文学部份,以及歌词和音乐结合时所产生的相关问题,就歌词本身只是一个相当专业的艺术,不见得你文笔好,就一定能写出很棒的词,最起码写词的人对音乐要有相当的感觉,对歌曲及旋律也要相当的敏感。

      好歌词所具备的条件:

      笔者认为要成为好歌词所具备的条件是,歌词内容必需丰富涵义深刻,第二是歌词通顺易懂,不要太过于咬文嚼字,第三个条件是朗朗上口,文字本身需附创意,第四个是段落分明、长短适中,旋律有主歌及副歌的区别,词本身也要有这样的区别,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以上所说我个人认为是构成一首好词的条件。

      如果你词写得很棒,但曲配合的不是很理想,那么就不能说是一首好歌,结合时所产生的效果比单纯的词曲来得重要,搭配的好词曲会有加成的作用,在西洋歌曲里,有些很出色的作品,像Bob Dylan早期写的歌曲「Blowing in the wind」,歌词和旋律真得是非常棒,内容需丰富涵义深刻,文字通顺易懂"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简单的文字具有深刻的涵义,段落分明、长短适中是首民谣的曲子,当然在过去西洋歌曲里有很多很棒的东西,像Paul Simon「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John Lennon「Image」这些歌曲一听都会让你永生难忘。中文歌或本土音乐有没有这么经典的东西,有一首歌我自己很喜欢那是「今宵多珍重」,像这样的歌词真得是简单易懂,唱起来又顺口,所以这样的歌经过许多年仍旧会被大家怀念。

      歌词的种类:

      歌词的种类有好几类,我们可以分成格式化的曲子,譬如每一句都是五个字,十句串成一个段落,特别是传统歌谣、客家歌谣、山歌,不管老山歌或*版歌谣,它们的格式都是七个字,唐诗里也有五言绝句、七言律诗,这些格式拿来作曲,本身就具有歌的架构,最*几年流行音乐上这些歌愈来愈少,反倒是口语化的歌愈来愈多,口语化歌词的好处是比较听的懂。

      早期罗大佑写过一首歌「童年」,像这样的歌词听起来非常亲切,歌词写得顺口内容实在,描写大家童年的景象,旋律也很简单,就是乡村音乐的style,这样的曲子对许多在学作曲的朋友也不太困难去掌握,我想我们生活周遭都会发生一些故事,这些我们都可以很随口的拿来当做歌词。

      词与旋律间的关系:

      接下来我们要谈的是词和旋律之间的关系,旋律有高低起伏,有重要的部份也有不重要的部份,一般来说发生在强拍上的音都是比较重要的,强拍子以四四拍来讲,指的是第一拍和第三拍,如果是长音,那音也是比较重要的,第一拍和第三拍是重要的音,重要的音在配上歌词时,自然会配上重要的字,什么是重要的字,一个句子里你可以说我要去看电影,那么「我」就是很重要,「看电影」也很重要,因为这是我们要表达的意思,「看电影」这个词就要放在重要的位置,把「看电影」三个字放在长短不同它的重要性也会不一样,偶尔在流行歌里会有些听起来不太顺的',像「我的鞋子」。

      高低声韵:

      还有很重要的是,歌词发生的高低声韵是很重要的,譬如上下声之间产生不同的句子,如果整句我们可以依据歌词上的起承转合、高低起伏来谱曲,譬如我自己的创作品,主要重点是放在音的高低,即便你不太听得懂,但它写成歌时和原来讲话的音调是不会差很多的,那么一首好歌这个部份是值得注意的。

      歌曲中曲和词的关系?

      在歌曲的创作中,词和曲的关系,其实也很类似,也没有确切答案,可以先有词,后有曲,也可以先有曲,后有词,也可以词曲几乎同步出来。或者也可以有先有一段曲,并不完整的一段曲,然后有一段词,或者,先有一段词,也并不完整,再有一段曲,之后,再慢慢结合完善成一首完整的词和曲。在一些乐器的表现里,比如吉他、或者钢琴等,也可以没有曲,也没有词,先有动机,或者是先有和弦套路。在动机或者和弦套路的基础上,哼出旋律,或者唱出旋律,或者琢磨出旋律,或者即兴创作出旋律等等,之后,再慢慢完善成一首完整的曲,再之后,填上歌词,成为一首完整的歌曲。总之,就是先有乐器的表现,在乐器的表现的基础之上,创作出旋律,再之后,填上歌词,或者创作出歌词,最后完善成为一首完整的歌曲。

      有些人不识乐谱,也能创作歌曲,这奇怪吗?其实一点也不奇怪,歌曲的创作,最核心的元素无非就是旋律和歌词。旋律这东西,有时随口哼哼,也能哼出一些旋律出来,再配上歌词,这不就是一首歌了吗?当然,这只是最初的初级歌曲创作,但也别小瞧这些所谓初级的创作,有一些经典作品也是这样随口哼哼而即兴创作出来的。

      影响歌曲的创作的因素,实在是太多了。比如心情、环境、某些事的影响、某些人的影响、或者做了什么事、见了什么人,或者是被骂了几句,或者是对某些事情愤怒不满,或者是对某些事物比较喜爱,或者是陷入到爱河里,或者失恋了,或者是看了一本书,听了一段音乐,看了一场电影,甚至是在梦里梦见了什么,或者什么什么。总之,多到数不清的因素,都有可能激发创作的灵感,创作出歌曲来。歌曲的创作,无论是词曲的先与后,最后要表达出情绪和情感,哪怕是说不清楚的情绪和情感。通过歌曲一些要素,如旋律、曲调、节奏、和声、速度、音色、乐音的长短、强弱力度等等表现出来之后,不同的听众,会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无论是专业的作曲家还是作词人,或者是普通人,其实都可以创作歌曲的,当然,要想得到一首好的作品,除了灵感,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最好是要学会一两件乐器,会玩乐器,要知道,乐器是帮助你创作歌曲的好帮手。最后,也祝愿大家都能创作出属于你自己的歌曲作品。

      作词需要跟曲子联系吗

      作词跟作曲有一定的关系,这是对于创作来说,有时候曲子也会影响到填词,这是相互的,要是从专业角度说的话,就很难定义,作词是随自己的灵感而发,而作曲虽然说也是随灵感而发,但是也可以根据词来作曲,总之一句话,作词与曲子可以有联系,也可以没联系,这是一个很矛盾的话题,有些人作词需要根据曲子而定,有些作曲是需要根据词而定,没有一个准确定义,你这个问题不需要纠结了,看你文采了。

    [阅读全文]...

2021-12-23 14:07:00
  • 跟过年有关系的古诗96句

  • 过年,关系,经典
  •   1、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杜甫:《兵车行》)

      2、秋月杨明恽,冬岭秀寒松。(陶渊明:《四时》)

      3、南邻更可念,布破冬未赎。(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

      4、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董思恭:《守岁》)

      5、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王微:《四气诗》)

      6、隆冬到来时,百花即已绝。(*:《梅》)

      7、不知*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8、儿童冬雪闹比邻,据岸愚儒却子珍。(陆游:《秋日郊居》)

      9、邯郸驿里逢冬至,报膝灯前影伴身。(白居易:《冬至夜思家》)

      10、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杜甫:《小至》)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春雪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春思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邻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元旦试笔陈献章

      天上风云庆会时,庙谟争遗草茅知。

      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

      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

      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

      丁卯元日钱谦益

      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居。

      奉母犹欣餐有肉,占年更喜梦维鱼。

      钩帘欲连新巢燕,涤砚还疏旧著书。

      旋了比邻鸡黍局,并无尘事到吾庐。

      过五原胡儿饮马泉李益

      绿杨著水草如烟,旧是胡儿饮马泉。

      几处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剑白云天。

      从来冻合关山路,今日分流汉使前。

      莫遣行人照容鬓,恐惊憔悴入新年。

      湖口送友人李频

      中流欲暮见湘烟,岸苇无穷接楚田。

      去雁远冲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悬。

      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

      新年作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戏答元珍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阅读全文]...

2022-06-16 21:38:55
  • 关于读书自律的古诗词

  • 读书,自律
  • 关于读书自律的古诗词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书自律的古诗词,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读书贫里乐,搜句静中忙。——裴说《句》

      2、读书能养气,乃为善读书。——汪莹《示儿》

      3、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孟郊《劝学》

      4、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刘过《书院》

      5、有书堆数仞,不如读盈寸。——刘岩《杂诗》

      6、人读等身书,如将兵十万。——彭兆荪《读书》

      7、传屐朝寻药,分灯夜读书。——于鹄《题邻居》

      8、书多笔渐重,睡少枕长新。——姚合《别贾岛》

      9、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刘昚虚《阙题》

      10、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杂诗》

      11、读书如树木,不可求骤长。——法式善《读书》

      12、常日好读书,晚年学垂纶。——高適《答侯少府》

      13、书味在胸中,甘于饮陈酒。——袁枚《遣怀杂诗》

      14、宅从栽竹贵,家为买书贫。——许浑《寄殷尧藩》

      15、当怒读则喜,当病读则痊。——杨循吉《题书橱》

      16、读书三十年,腰间无尺组。——王维《偶然作六首》

      17、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陶渊明《读山海经》

      18、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欧阳修《画地学书》

      19、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韩愈《符读书城南》

      20、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王安石《寄吴冲卿》

      21、寂历弹琴地,幽流读书堂。——刘希夷《蜀城怀古》

      22、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观书》

      23、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陆游《读书》

      24、献赋今未售,读书凡几秋。——岑参《送薛弁归河东》

      25、寒夜读书忘却眠,锦衾香烬炉无烟。——袁枚《寒夜》

      26、读书复骑谢,带剑游淮阴。——王维《送从弟蕃游淮南》

      27、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28、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陆九渊《读书》

      29、奚童悄向舆夫语,莫典春衣又买书?——潘际云《厂桥》

      30、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王禹偁《清明》

      31、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劝学诗》

      32、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33、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元来不读书。——章碣《焚书坑》

      34、又是今年忆去年。——吕本中《减字木兰花·去年今夜》

      35、读律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杨继盛《言志诗》

      3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诗》

      37、因依老宿发心初,半学修心半读书。——王建《寄旧山僧》

      38、驿亭幽绝堪垂钓,岩石虚明可读书。——欧阳修《咏零陵》

      39、儿大诗书女丝麻,公但读书煮春茶。——黄庭坚《送王郎》

      40、草堂栖在灵山谷,勤读诗书向灯烛。——薛令之《草堂吟》

      41、一个浑身有几何,学书不就学兵戈。——宋应星《怜思诗》

      42、谤书盈箧不复辩,脱身来看江南山。——谢逸《送董元达》

      43、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谢逸《送董元达》

      4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45、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颜真卿《劝学诗》

      46、卖却屋边三亩地,添成窗下一床书。——杜荀鹤《书斋即事》

      47、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杜甫《柏学士茅屋》

      48、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苏轼《和董传留别》

      49、嗜书如嗜酒,知味乃笃好。——范成大《寄题王仲显读书楼》

    [阅读全文]...

2021-12-03 19:19:04
  • 相关立夏的韵律古诗

  • 立夏
  • 相关立夏的韵律古诗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立夏的韵律古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积雨辋川庄作》

      唐·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王维晚期隐居终南山,过上了亦官亦隐的生活,吃斋念佛,弹琴赋诗,生活十分悠闲。“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生机勃勃、画意盎然,相信所有人都羡慕这种生活吧!

      《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篥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小院幽深寂静,我躺在竹*上,浑身清凉;窗外的石榴花盛开,透过垂挂的竹帘,映红了虚堂。浓密的树阴隔断了暑气,正是中午时分,我一觉醒来,耳边传来黄莺儿断续的啼唱。

      睡时有清风入帘,醒来有莺儿啼唱,幸福!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此诗写山亭夏日风光,用*似绘画的.手法,描绘了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画。

      诗人捕捉了微风之后的帘动、花香这些不易觉察的细节,传神地描绘了夏日山亭的悠闲与宁静,想想“满架蔷薇一院香”,所有的炎热都一扫而空啦!

      《闲居初夏午睡起二首》

      宋·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

      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

      正值初夏,芭蕉分绿,柳花戏舞,诗人午睡初起,没精打采,当看到追捉柳絮的儿童时,童心复萌,便不期然地沉浸其中了。这样的生活,诗词君只想说:好想要。

      《幽居初夏》

      宋·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诗人安家乡间,正是初夏时节,乡间风光好不悠闲。池塘里水满时就看着白鹭们嬉戏,那幽深的青草处,青蛙不停鸣叫,到处都是生机勃勃,醒来再喝一杯茶,这生活,夫复何求呀!

      《夏夜追凉》

      宋·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夏天的中午,天气炎热,想不到夜晚还是那么热。打开门,到月光下去站一会儿吧。这时,远处的竹林和树丛里,传来一声声虫子的鸣叫;一阵阵清凉的感觉也迎面飘来。可是,这并不是风,或许就是大自然宁静的凉意吧!

      宋·赵友直《立夏》

      四时天气促相催,一夜薰风带暑来。

      陇亩日长蒸翠麦,园林雨过熟黄梅。

      莺啼春去愁千缕,蝶恋花残恨几回。

      睡起南窗情思倦,闲看槐荫满亭台。

      宋·苏舜钦《夏意》

      别院深深夏*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吴藕汀《立夏诗画》

      多年不见小黄鱼,寄客何来樱笋厨。

      立夏将离春去也,几枝蕙草正芳舒。

    [阅读全文]...

2022-01-10 00:38:46
  • 霸气的说说:忍气吞声地说声没关系,不如优雅地说声草

  • 霸气,优雅
  • 1.我喜欢你已经超过了两分钟,不能撤回了。

    2.换掉我的心脏,给我一副铁石心肠,我会笑着看伤我的人下地狱。

    3.别说我冷,暖的时候你没珍惜而已。

    4.他若真爱你,你可以是任何一种女生,可以任性,可以不温柔,可以无理取闹,他若爱你不够,你才需要完美,才需要服从,才需要温柔体贴,才需要委曲求全。

    5.离开的人,只能微微笑说一句“恕不远送”。

    6.十几岁的年纪哪有什么故事,无非就是醉过几场酒,爱过一个人。

    7.我不够圆滑,见识也很少,带着浓烈的稚气,不懂得卑躬屈膝,但只要你对我好,我自然对你差不了。

    [阅读全文]...

2022-07-22 00:00:10
  • 与友情有关系的诗句

  • 友情,关系
  • 与友情有关系的诗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汉乐府民歌<<箜篌谣>>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

      人生得一知己足也,斯世当以同情视之。

      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唐.杜甫<<徒步归行>>

      人生结交在终结,莫为升沉中路分------唐.贺兰进明<<行路难五首>>

      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唐.韩愈<<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

      生结交在终结,莫为升沉中路分------唐.贺兰进明<<行路难五首>>

      势利交怀势利心,斯文谁复念知音!伯牙不作钟期逝,千古令人说破琴。

      同门为朋,同志为友。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琵琶行>>

      万两黄金容易得,知音一个也难求

      相知无远*,万里尚为邻------唐.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

      以文常会友,唯德自成邻------唐.祖咏<<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 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清.翁照<<与友人寻山>>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唐朝陆龟蒙《别离》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南朝宋人陆凯的《赠范晔诗》

      知音说与知音听,不是知音不与谈

      只因览胜探奇,不顾山遥水远。合意客来心不厌,知音人听话偏长。

    [阅读全文]...

2022-01-05 13:09:10
古诗与声律的关系 - 句子
古诗与声律的关系 - 语录
古诗与声律的关系 - 说说
古诗与声律的关系 - 名言
古诗与声律的关系 - 诗词
古诗与声律的关系 - 祝福
古诗与声律的关系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