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颢春日的古诗马奎尔

关于程颢春日的古诗马奎尔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程颢春日的古诗马奎尔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程颢春日的古诗马奎尔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程颢春日的古诗马奎尔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22) 语录(7) 说说(7) 名言(12) 诗词(988) 祝福(8) 心语(1k+)

  • 程颢《春日偶成》的诗意

  • 诗意,春日,古诗文
  • 程颢《春日偶成》的诗意

      程颢,是宋代著名理学家程颢的作品,是诗人任陕西鄠县主簿时春日郊游,即景生情写下来的。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程颢《春日偶成》的诗意,欢迎大家分享。

      春日偶成

      程颢

      云淡风轻*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字词解释:

      成:偶然写成。

      云淡:云层淡薄,指晴朗的天气。午天:指中午的太阳。

      傍花随柳:傍随于花柳之间。傍,靠*,依靠。随,沿着。川:瀑布或河畔。

      时人:一作“旁人”。余心:我的心。余:一作“予”,我。

      将谓:就以为。将:乃,于是,就。偷闲:忙中抽出空闲的时间。

      作品翻译:

      淡淡的云在天上飘,风儿吹拂着我的脸庞,此时此刻已*正午,阳光温暖极了。我穿行于花丛之中,沿着绿柳,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前面的河边。当时的人不理解我此时此刻我内心的快乐,还以为我在学年轻人的模样,趁着大好时光忙里偷闲,在玩耍呢。

      作品赏析:

      本诗是一首即景诗,描写春天郊游的心情以及春天的景象,也是一首写理趣的诗,作者用朴素的手法把柔和明丽的春光同作者自得其乐的心情融为一体。

      开头两句写云淡风轻、繁花垂柳,一片大自然的郁勃生机;第三句是诗意的转折和推进,第四句更进一步说明自己并非学少年偷闲春游,它所要表达的是一种哲理,以及对自然及宇宙的认识。

      作者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天空中,淡淡的白云,轻柔的春风,和煦的阳光;地面上,红花,绿柳,碧水。从上到下,互相映照,短短十四个字,便画出了一幅春景图。后两句抒发作者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偷闲学少年”,出语新颖,*淡中寓有深意,这种怡然自得之乐,似乎也感染了读者。

      全诗色泽协调,情景交融,表现了作者追求*淡自然、不急不躁的修身养性的性格色彩和水到渠成的'务实功夫,也表现了一种闲适恬静的意境。

      诗歌风格*易自然,语言浅*通俗。

      全诗写出了诗人怀念少年时在故乡时的事情,表达了诗人心中对少年时代以及对故乡黄陂的怀念。

      作者简介:

      程颢(1032年—1085年),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和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河南洛阳人。嘉祐进士,神宗朝任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反对王安石新政。学术上,程颢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的命题,认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便须“以诚敬存之”(同上)。倡导“传心”说。承认“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

      程颢曾和其弟程颐学于周敦颐,世称“二程”,同为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其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其所亲撰有《定性书》、《识仁篇》等,后人集其言论所编的著述书籍《遗书》《文集》等,皆收入《二程全书》。

      诗意

      《春日偶成》是宋代诗人程颢创作的一首诗,全诗的语言通俗易懂,诗的前两句描写了诗人所见到的景色,描绘了一幅明丽的春日美景图,后两句抒发了自己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因为春日出游而十分轻快愉悦的心情。

    [阅读全文]...

2022-01-09 08:18:59
  • 春日偶成宋程颢古诗带拼音(春日偶成诗文赏析及释义)

  • 程颢和弟弟程颐自幼深受家学熏陶,学业刻苦,修养有道,和粹之气,犹如圣人。宋神宗在位期间(1068年~1085年),程颢任御史,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不受重用,遂潜心于学术。《宋史》本传称:“慨然有求道之志。泛滥于诸家,出入于老、释者几十年,返求诸‘六经’而后得之”。与弟程颐开创“洛学”,奠定了理学基础。后被朱熹一脉沿承下来,形成了全面而完备的思想体系,世称“程朱理学”。王阳明心学的思想来源就是“程朱理学”,程颢的某些学说如“万物皆只有一个天理”“格物致知”等直接被王阳明心学引用。

    [阅读全文]...

2022-01-22 22:15:46
  • 程颢名言

  • 名言,名人名言
  • 1.天所赋为命,物所受为性。

    2.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中也者,言寂然不动者也,故曰天下之大本。

    3.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4.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

    5.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

    6.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

    7.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

    8.以为穷乡晚进有志于学,而无明师良友以先后之者,诚得此而玩心焉,亦足以得其门而入矣。

    9.学*本来是修*德业,有了德业之后才会立言。

    10.因为富贵而傲慢自大,固然不好;因为有学问而傲慢自大,害处也是不小。

    11.想要担当大任,必须是忠诚老实的人。

    12.教育别人,修养他的善心就会使他的恶念自然消失;治理百姓,引导他们互敬谦让就会使纷争自然停止。

    13.克制自己可以止住生气的毛病,明白事理可以制住害怕的毛病。

    14.凡是人刚学*的时候要知道从哪里下手,已经学*很久了要知道从哪里收获。

    15.一个人如果学*不进步,只是不够勇敢而已。

    16.一个人如果不学*就会很快衰老。

    17.懈怠心志一辈子,就是自暴自弃的表现。

    18.天地之间只有一个感和一个应罢了,除此以外还有什么?

    19.道的外面没有万物,万物的外面也没有道,所以天地间无处不充满了道。

    20.非明则动无所之,非动则明无所用。

    21.圣人感天下之心,如寒暑雨旸,无不通无不应者,亦贞而已矣。

    22.感之道无所不通,有所私系则害于感通,所谓悔也。

    23.以量而容之,择合而受之,非圣人有感必通之道也。

    24.君子主敬以直其内,守义以方其外。

    25.考迹以观其用,察言以求其心,识而得之,以蓄成其德。

    26.内积忠信,所以进德也;择言笃志,所以居业也。

    27.来书所谓欲使*见其不忘乎善,此乃世人之私心也。

    28.圣人之常,以其情顺万事而无情。

    29.所谓定者,动亦定,静亦定,无将迎,*外。

    30.*不达,以谓圣本生知,非学可至,而为学之道遂失。

    31.仁义忠信不离乎心,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出处语默必于是。

    32.诚之之道,在乎信道笃,信道笃则行之果,行之果则守之固。

    33.然学之道,必先明诸心,知所往,然后力行以求至,所谓自明而诚也。

    34.圣人之道,入乎耳,存乎心,蕴之为德行,行之为事业。

    35.性者,万物之一源,非有我之得私也。

    36.物之初生,气日至而滋息;物生既盈,气日反而游散。

    37.性出于天,才出于气。气清则才清,气浊则才浊。才则有善有不善,性则无不善。

    38.天下之理,原其所自,未有不善。喜怒哀乐未发,何尝不善?

    39.爱自是情,仁自是性,岂可专以爱为仁?

    40.阳已复生,物极必返,其理须如此。有生便有死,有始便有终。

    41.屈伸往来之义,只于鼻息之间见之。屈伸往来只是理,不必将既屈之气,复为方伸之气。

    42.冲漠无朕,万象森然已具,未应不是先,已应不是后。

    43.凡物有本末,不可分本末为两段事。

    44.中者,天下之大本,天地之间,亭亭当当、直上直下之正理。

    45.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皆自然而然,非有安排也。

    46.万物之生意最可观,此元者善之长也,斯所谓仁也。

    47.性即气,气即性,生之谓也。

    48.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49.如手足不仁,气已不贯,皆不属己。

    50.若不有诸己,自不与己相干。

    51.率性则谓之道,修道则谓之教。

    [阅读全文]...

2022-02-16 07:58:26
  • 程颢:春日偶成·云淡风轻*午天

  •   《春日偶成·云淡风轻*午天》

      作者:程颢

      云淡风轻*午天,

      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

      将谓偷闲学少年。

      注释:

      1、云淡:云层淡薄,指晴朗的天气。午天:指中午。

      2、傍花随柳:傍随于花柳之间。傍,一作“望”。傍,靠*,依靠。随,沿着。川:瀑布或河畔。

      3、时人:一作“旁人”。余心:我的心。余:一作“予”,我。

      4、将谓:就以为。将:乃,于是,就。偷闲:忙中抽出空闲的时间。

      翻译:

      云淡、风轻、花红、柳绿,

      加上*午的日光,长流的河水,

      一幅多么自然有致的大好春景啊!

      身处这宜人的景色,我完全陶醉了。

      可是谁知道我内心的快乐,

      甚至还以为我像年轻人一样偷闲贪玩呢!

      赏析:

      这是一首即景诗,描写春天郊游的心情以及春天的景象,也是一首写理趣的诗,作者用朴素的手法把柔和明丽的春光同作者自得其乐的心情融为一体。开头两句写云淡风轻、繁花垂柳,一片大自然的郁勃生机;第三句是诗意的转折和推进,第四句更进一步说明自己并非学少年偷闲春游,它所要表达的是一种哲理,以及对自然及宇宙的认识。全诗表达了理学家追求*淡自然、不急不躁的修身养性的色彩和水到渠成的务实功夫,也表现了一种闲适恬静的意境。风格*易自然,语言浅*通俗。全诗写出了诗人怀念少年时在故乡时的事情,表达了诗人心中对少年、故乡的怀念。

    [阅读全文]...

2022-03-01 14:24:27
  • 程颢的诗

  • 1、《春日偶成》云淡风轻*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2、《题淮南寺》南去北来休便休,白苹吹尽楚江秋。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对愁。

    3、《秋月》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4、《秋》洗涤炎埃宿雨晴,井梧一叶报秋声。气从缇室葭莩起,风向白苹洲渚生。

    5、《秋日》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6、《夏》百叶盆榴照眼明,桐阴初密暑犹青。深深重幕度香缕,寂寂高堂闻燕声。

    7、《郊行即事》芳原绿野恣行时,春入遥山碧四围。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阅读全文]...

2022-06-23 23:49:09
  • 程颢程颐名言

  • 名言
  •   程颢程颐名言

      1、独处而静思者非难,居广而应天下者为难。——程颢、程颐

      2、学者须要自信,既自信,怎生夺亦不得。——程颢、程颐

      3、言不贵文,贵于当而已,当则文。——程颢、程颐

      4、凡为人言者,理胜则事明,气盛则招拂。——程颢、程颐

      5、古之教人,无一物不使之诚心。——程颢、程颐

      6、去不仁则仁存。——程颢、程颐

      7、言语须是含蓄而有余意。——程颢、程颐

      8、不可巧言令色,曲从苟合,以求人之与己也。——程颢、程颐

      9、进学不诚则学杂,处事不诚则事败,自谋不诚则欺心而弃己,与人不诚则丧德而增怨。——程颢、程颐

      10、学贵信,信在诚。诚则信矣,信则诚矣。——程颢、程颐

    [阅读全文]...

2022-06-09 20:43:01
  • 古诗春日全文

  • 春日
  • 古诗春日全文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春日全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原文

      春日

      宋代: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文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注释

      1、春日:春天。

      2、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3、寻芳:游春,踏青。

      4、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5、滨:水边,河边。

      6、光景:风光风景。

      7、等闲:*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8、东风:春风。

      赏析

      大家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咏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大家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访”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创作背景

      大家一般都认为这首诗是作者春天郊游时所创作的游春观感,而根据作者生活的年代可知这首诗创作之时泗水之地早被金人侵占,作者也未曾北上到达泗水之地。

    [阅读全文]...

2022-07-06 10:44:55
  • 古诗春日

  •   春日是美好的,关于它的诗也有不少,以下是较为有名的两首

      春日

      宋代: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译文

      轻雷响过,春雨淅沥而下。雨后初晴,阳光好像在刚刚被雨洗过的碧瓦间浮动。春雨过后,芍药含泪,情意脉脉;蔷薇横卧,娇态可掬,惹人怜爱。

      注释

      1.选自《淮海集》。 秦观(1049~1100),宋代家,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

      2.丝:喻雨。

      3.浮瓦:晴光照在瓦上。

      4..霁(jì)光:雨天之后明媚的阳光。霁:雨后放晴。

      5.参差:高低错落的样子。

      6.芍药:一种草本植物,这里指芍药花。

      7.春泪:雨点。

      赏析

      这首诗写雨后春景。瞧,雨*院,晨雾薄笼,碧瓦晶莹,春光明媚;芍药带雨含泪,脉脉含情,蔷薇静卧枝蔓,娇艳妩媚。这里有*景有远景,有动有静,有情有姿,随意点染,参差错落。全诗运思绵密,描摹传神,自具一种清新、婉丽的韵味,十分惹人喜爱 诗人捕捉到春雨“万丝”的特征,把镜头的焦点对准了庭院一角,摄下了一幅雷雨后晴春晓日的精巧画面。通过对偶形式,拟人手法,衬托庭院的华丽,描绘了芍药和蔷薇百媚千娇的情态。芍药亭亭玉立、蔷薇攀枝蔓延,故各有“含春泪”之态、“无力卧”之状。因其体物入微,情致蕴藉,通篇自具一种清新婉丽的韵味,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界景物、现象敏锐的观察力、感受力和摄取力、表现力。在意境上以“春愁”统摄全篇,虽不露一“愁”字,但可从芍药、蔷薇的情态中领悟,又曲折体现了诗人由于宦途艰险而形成的多愁善感的性格。

      “好雨知时节”,在一夕隐隐春雷的召唤下,它“随风潜入夜”,它“润物细无声”。雷是“轻”的,雨如“丝”般,春雨的特色诗人只用两个字就揭示出来了。

      那碧绿的琉璃瓦,被一夜春雨洗得干干净净,晶莹剔透,犹如翡翠,瓦上还沾有水珠,在晨曦的辉映下,浮光闪闪,鲜艳夺目,令人心旷神怡——这是第二句所写的美

      最妙的是后两句,诗人采用以美人喻花的手法,又加上对仗,确实是美不胜收。

      笔下“一枝红艳露凝香”,笔下刚出浴的“侍儿扶起娇无力”的杨妃,和第三句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雨后的牡丹,犹如多情的少女,泪光闪闪,含情脉脉。

      最后一句令人想起《·史湘云醉眠芍药铟》那段描写:湘云“业经香梦沈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这醉卧中浑身洒满落花的史湘云,情思绵绵,百媚千娇,多像“无力蔷薇卧晓枝”。

      春日

      宋代: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文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注释

      1、春日:春天。

      2、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3、寻芳:游春,踏青。

      4、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5、滨:水边,河边。

      6、光景:风光风景。

      7、等闲:*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8、东风:春风。

      创作背景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首诗是作者春天郊游时所创作的游春观感,而根据作者生活的年代可知这首诗创作之时泗水之地早被金人侵占,作者也未曾北上到达泗水之地。

    [阅读全文]...

2022-01-15 07:30:36
  • 春日 古诗

  •   《春日》这首诗创作之时泗水之地早被金人侵占,作者也未曾北上到达泗水之地。那么其中又富含哪些哲理呢?

      宋代: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文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注释

      1、春日:春天。

      2、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3、寻芳:游春,踏青。

      4、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5、滨:水边,河边。

      6、光景:风光风景。

      7、等闲:*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8、东风:春风。

      赏析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咏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访”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扩展阅读:朱熹介绍

      南宋高宗建炎四年九月十五日(1130年10月18日),朱熹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尤溪县),后随母迁居建阳崇安县(今武夷山市)。晚年定居建阳考亭,故后世有“考亭学派”之称,其游历甚广。南宋诗人、哲学家,教育家。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理气一元论的体系。

      朱熹为绍兴十八年(1148年)进士,绍兴二十一年授任泉州同安主簿,绍兴二十二年到任。(朱熹任同安主簿前后5年,经常往来于泉属各地访友求贤,寻幽揽胜。同安至泉州相距百余里,安海地处泉同之间,为必经之地,因此,朱熹往返两地,常在安海歇息过夜。每次路过安海,则访问朱松遗迹遗事,招集镇中耆儒名士讲论经学,对安海文风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任满后,请求辞官,潜心理学研究,四处讲学,宣扬他的“太极”即“天理”和“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思想体系,成为程(指程颢、程颐)朱学派的创始人。

    [阅读全文]...

2021-12-11 09:06:14
程颢春日的古诗马奎尔 - 句子
程颢春日的古诗马奎尔 - 语录
程颢春日的古诗马奎尔 - 说说
程颢春日的古诗马奎尔 - 名言
程颢春日的古诗马奎尔 - 诗词
程颢春日的古诗马奎尔 - 祝福
程颢春日的古诗马奎尔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