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诗的那个图片

关于查古诗的那个图片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查古诗的那个图片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查古诗的那个图片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查古诗的那个图片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 语录(2k+) 说说(5k+) 名言(480) 诗词(5) 祝福(1k+) 心语(51)

  • 欧阳修古诗《生查子·元夕》

  • 文学
  • 欧阳修古诗《生查子·元夕》

      《生查子·元夕》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词作,全诗表达出词人对昔日恋人的一往情深。以下是小编分享的欧阳修古诗《生查子·元夕》,欢迎大家阅读!

      《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前言】

      《生查子·元夕》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词作。词的上片写去年元夜情事。头两句写元宵之夜的繁华热闹,为下文情人的出场渲染出一种柔情的氛围。后两句情景交融,写出了恋人在月光柳影下两情依依、情话绵绵的景象,制造出朦胧清幽、婉约柔美的意境。下片写今年元夜相思之苦。“月与灯依旧”与“不见去年人”相对照,引出“泪湿春衫袖”这一旧情难续的沉重哀伤,表达出词人对昔日恋人的一往情深。

      【注释】

      1、元夜:元宵之夜。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自唐朝起有观灯闹夜的民间风俗。北宋时从十四到十六三天,开宵禁,游灯街花市,通宵歌舞,盛况空前,也是年轻人蜜约幽会,谈情说爱的好机会。

      2、花市:民俗每年春时举行的卖花、赏花的集市。

      3、灯如昼:灯火像白天一样。据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六《元宵》载:“正月十五日元宵,……灯山上彩,金碧相射,锦绣交辉。”由此可见当时元宵节的繁华景象。

      4、月上:一作“月到”。

      5、见:看见。

      6、泪湿:一作“泪满”。

      7、春衫:年少时穿的衣服,也指代年轻时的自己。

      【翻译】

      去年元宵夜之时,花市上灯光明亮如同白昼。佳人相约,在月上柳梢头之时,黄昏之后。今年元宵夜之时,月光与灯光明亮依旧。可是却见不到去年的佳人,相思之泪打湿了春衫的衣袖。

      【鉴赏】

      这首元夜恋旧的《生查子·元夕》是欧阳修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词的上片回忆从前幽会,充满希望与幸福,可见两情是何等欢洽。而周围的环境,无论是花、灯,还是月、柳,都成了爱的见证,美的表白,未来幸福的图景。情与景联系在一起,展现了美的意境。

      此词亦见朱淑真集,南宋曾慥《乐府雅词》以为欧阳修作。曾氏曾将欧词中诸多可疑者尽予删芟,而不疑此词,其著作权当归于欧阳修。词以灵光独运的艺术构思,使今与昔、悲与欢互相交织、前后映照,从而巧妙地抒写了物是人非、不堪回首之感。上片追忆去年元夜的欢会。“花市灯如昼”,极写元宵灯火辉煌。自唐代起,就有元夜张灯、观灯的*俗,至宋而其风益盛。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六记灯市景象云“灯山上彩,金碧相射,锦绣交辉”。可知, “花市灯如昼”乃状其实况,略无夸饰。

      但描写灯市不过是为了展示欢会的时空背景,因而一笔带过,不多着力。“月上柳梢头”二句含“宾”就“主”,再现那令人沉醉的情景。“黄昏后”,交待主人公与其情侣相会的时间。“月上柳梢头”,既是对“黄昏后”这一时间概念的形象示现,也是对男女主人公欢会的环境的补充描绘——明月皎皎,垂柳依依,是那样富于诗情画意!“人约”,点出男女主人公并非邂逅灯市,而是早有密约。这表明他们即便尚未私订终身,至少也彼此倾心。值得称道的是,作者没有正面涉笔他们相会前的心驰神往,见面后的欢声笑语以及分手后时的意乱情迷,而仅用一句“人约黄昏后”提示, 深得艺术三昧。

      下片抒写今年元夜重临故地,不见伊人的感伤。 “月与灯依旧”,说明景物与去年一般无二,照样月光普照,华灯齐放。但风景无殊,人事全异。物是人非的怅惘,今昔对比的凄凉,由此美景也变为伤感之景,月与灯交织而就的花市夜景即由明亮化为暗淡。淡漠冷清的伤感弥漫于词的下片。灯、花、月、柳,在主人公眼里只不过是凄凉的化身、伤感的催化剂、相思的见证。而今佳人难觅,泪眼看花花亦悲,泪满衣袖。

      “不见去年人”二句情绪一落千丈:去年莺俦燕侣,对诉衷肠,今年孤身支影, 徒忆前盟, 主人公怎能不抚今思昔,泪下如注。因何“不见”,一字不及,或话有难言之隐,或许故意留下悬念。全词的艺术构思*似于唐人崔护的《游城南》诗(去年今日此门中),却较崔诗更见语言的回环错综之美,也更具民歌风味。古人如此,今人亦然。世间总有太多的伤感和遗憾。世事在变,沧海桑田。回眸寻望,昔人都已不见,此地空余断肠人。滚滚红尘,茫茫人海,佳人无处寻觅,便纵有柔情万种,更与何人说?

      【拓展内容】

      生查子·元夕作文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佳节。这个节日被喻为*情人节,多少与欧阳修的这首《生查子·元夕》有点关系。

      这首词写了去年与情人相会的甜蜜,还写了今日不见情人的'痛苦,明白如话,却又余味绕梁。词的上阕写的是“去年元夜”的事情,花市的灯像白天一样亮。月上中天,柳下相约;灯火阑珊,两情相悦;花前月下,柔情蜜意。明月,柳梢,都是相爱的见证。下阕写了“今年元夜”的情景。“月与灯依旧”,依旧的只有月与灯吗,其实景物皆依旧。“不见去年人”,只不过是赏灯人的心境不同罢了。“泪湿春衫袖”,一个“湿”字,将旧情难续的感伤表现得淋漓尽致。

      物是人非的怅惘,今昔对比的凄凉,由此美景也变为伤感之景,璀璨的元宵夜景也由明亮化为暗淡。灯、花、月、柳,在主人公眼是凄凉的化身、伤感的催化剂、相思的见证。而今佳人难觅,泪眼看花花亦悲。在对比中词人的伤感越发令人感慨。

      这种“今非昨,人成各”的情感在古诗词里还有很多。比如“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自古多情空余恨,此恨绵绵无绝期。”

      写出如田园一般淡雅自然的《醉翁亭记》的欧阳修,婉约起来一样的柔情百转。

    [阅读全文]...

2022-06-16 08:34:25
  • 元宵节古诗之《生查子·元夕》

  • 元宵节,古诗文
  • 元宵节古诗之《生查子·元夕》

      在我们*凡的日常里,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元宵节古诗之《生查子·元夕》,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生查子·元夕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词语注释

      元夜:农历正月十五夜,即元宵节,也称上元节。唐代以来有元夜观灯的风俗。

      花市:指元夜花灯照耀的灯市。

      作品译文

      去年元宵夜之时,花市上灯光明亮如同白昼。与佳人相约在月上柳梢头之时、黄昏之后。

      今年元宵夜之时,月光与灯光明亮依旧。可是却见不到去年之佳人,相思之泪沾透了她那身春衫的袖子。

      作品鉴赏

      这首元夜恋旧的《生查子·元夕》是欧阳修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词的上片回忆从前幽会,充满希望与幸福,可见两情是何等欢洽。而周围的环境,无论是花、灯,还是月、柳,都成了爱的见证,美的表白,未来幸福的图景。情与景联系在一起,展现了美的意境。

      这是首相思词,写去年与情人相会的甜蜜与今日不见情人的痛苦,明白如话,饶有韵味。词的上阕写“去年元夜”的事情,花市的`灯像白天一样亮,不但是观灯赏月的好时节,也给恋爱的青年男女以良好的时机,在灯火阑珊处秘密相会。“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二句言有尽而意无穷。柔情密意溢于言表。下阕写“今年元夜”的情景。“月与灯依旧”,虽然只举月与灯,实际应包括二三句的花和柳,是说闹市佳节良宵与去年一样,景物依旧。下一句“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表情极明显,一个“湿”字,将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表现得淋漓尽致……

      物是人非的怅惘,今昔对比的凄凉,由此美景也变为伤感之景,月与灯交织而就的花市夜景即由明亮化为暗淡。淡漠冷清的伤感弥漫于词的下片。灯、花、月、柳,在主人公眼里只不过是凄凉的化身、伤感的催化剂、相思的见证。而今佳人难觅,泪眼看花花亦悲,泪满衣袖……

      古人如此,今人亦然。世间总有太多的伤感和遗憾。世事在变,沧海桑田。回眸寻望,昔人都已不见,此地空余断肠人。滚滚红尘,茫茫人海,佳人无处寻觅,便纵有柔情万种,更与何人说?

    [阅读全文]...

2022-03-28 14:41:31
  • 含有查字的古诗词 带查字的诗词名句

  •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牛希济《生查子·新月曲如眉》

    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晏几道《生查子·关山魂梦长》

    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辛弃疾《生查子·独游雨岩》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辛弃疾《生查子·独游雨岩》

    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牛希济《生查子·春山烟欲收》

    天与短因缘,聚散常容易。——晏几道《生查子·狂花顷刻香》

    百花头上开,冰雪寒中见。——辛弃疾《生查子·重叶梅》

    泥落画梁空,梦想青春语。——吴文英《生查子·秋社》

    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辛弃疾《生查子·独游雨岩》

    不见合欢花,空倚相思树。——纳兰性德《生查子·惆怅彩云飞》

    想得玉人情,也合思量我。——孙光宪《生查子·窗雨阻佳期》

    关山魂梦长,鱼雁音尘少。——晏几道《生查子·关山魂梦长》

    悠悠万世功,矻矻当年苦。——辛弃疾《生查子·题京口郡治尘表亭》

    烟雨晚晴天,零落花无语。——魏承班《生查子·烟雨晚晴天》

    醉后莫思家,借取师师宿。——晏几道《生查子·落梅庭榭香》

    深院锁黄昏,阵阵芭蕉雨。——欧阳修《生查子·含羞整翠鬟》

    落梅庭榭香,芳草池塘绿。——晏几道《生查子·落梅庭榭香》

    此意有谁知,恨与孤鸿远。——杨无咎《生查子·秋来愁更深》

    雁柱十三弦,一一春莺语。——欧阳修《生查子·含羞整翠鬟》

    无计奈情何,且醉金杯酒。——晏几道《生查子·轻匀两脸花》

    真个别离难,不似相逢好。——晏几道《生查子·关山魂梦长》

    人散市声收,渐入愁时节。——刘克庄《生查子·元夕戏陈敬叟》

    春山烟欲收,天澹星稀小。——牛希济《生查子·春山烟欲收》

    三尺龙泉剑,匣里无人见。——佚名《生查子·三尺龙泉剑》

    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圞意。——牛希济《生查子·新月曲如眉》

    两朵隔墙花,早晚成连理。——牛希济《生查子·新月曲如眉》

    忍泪不能歌,试托哀弦语。——晏几道《生查子·坠雨已辞云》

    相思意已深,白纸书难足。——陈亚《生查子·药名闺情》

    且尽眼中欢,莫叹时光促。——晏几道《生查子·官身几日闲》

    三度别君来,此别真迟暮。——苏轼《生查子·诉别》

    霜月定相知,先识春风面。——辛弃疾《生查子·重叶梅》

    字字苦参商,故要檀郎读。——陈亚《生查子·药名闺情》

    惆怅彩云飞,碧落知何许。——纳兰性德《生查子·惆怅彩云飞》

    翠袖怯春寒,修竹萧萧晚。——杨无咎《生查子·秋来愁更深》

    归梦碧纱窗,说与人人道。——晏几道《生查子·关山魂梦长》

    金鞭美少年,去跃青骢马。——晏几道《生查子·金鞭美少年》

    蜡泪恼东风,旧垒眠新燕。——纳兰性德《生查子·鞭影落春堤》

    无处说相思,背面秋千下。——晏几道《生查子·金鞭美少年》

    纤纤白玉葱,分破黄金弹。——金章宗《生查子·软金杯》

    遥想楚云深,人远天涯*。——朱淑真《生查子·年年玉镜台》

    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辛弃疾《生查子·独游西岩》

    侍女动妆奁,故故惊人睡。——韩偓《生查子·侍女动妆奁》

    秋来愁更深,黛拂双蛾浅。——杨无咎《生查子·秋来愁更深》

    红日又西沉,白浪长东去。——辛弃疾《生查子·题京口郡治尘表亭》

    折我最繁枝,还许冰壶荐。——辛弃疾《生查子·重叶梅》

    一尺过江山,万点长淮树。——吴伟业《生查子·旅思》

    [阅读全文]...

2022-03-23 19:28:40
  • 生查子独游西岩古诗词鉴赏

  • 生查子独游西岩古诗词鉴赏

      《生查子·独游西岩》是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词作之一。该词上片借山来自写,又能将山品与人品相融。下片借月来自写,也有与上片*似的曲笔和丰富情味,接下来就由小编带来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唤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译文

      耸立的青山啊,你孤傲不听召唤,还会有谁喜欢欣赏你呢?岁暮寒冬,常到山中溪边来吧。

      山尖一轮明月悄悄升起,才发现它早已从地*线升起,眼下已是高悬中天,遍洒银辉照大地的景象。明月,山峦,清澈地小溪,仿佛都在静听我朗诵的《离骚》。

      注释①生查(zhā)子: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尊前集》注:双调。元高拭词注:南吕宫。四十字,上下片格式相同,各两仄韵,上去通押。

      ②偃蹇(yǎn jiǎn):原义高耸,引申为骄傲,傲慢。苏轼《越州张中舍寿乐堂诗》:“青山偃蹇如高人,常时不肯入官府。”

      ③怜:爱怜,喜欢。

      ④岁晚:指寒冬腊月。

      ⑤太寒生:比较寒冷。生:语尾助词,无义。

      ⑥离骚:指战国诗人屈原所创作的文学作品。“离骚”,东汉王逸释为:“离,别也;骚,愁也。”《离骚》以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为主线,以花草禽鸟的比兴和瑰奇迷幻的“求女”神境作象征,借助于自传性回忆中的情感激荡,和复沓纷至、倏生倏灭的幻境交替展开全诗。

      赏析/鉴赏

      上片借山来自写,又能将山品与人品相融。首句落笔就奇,接句含蓄曲折。“偃蹇”一词用来形容西岩的状貌很恰当,也可以引申为词人的骄傲和傲慢。一笔两意,巧妙之极。而以“谁怜汝”这一问,更写出词人的`自怜怜山,自伤伤山。此处的山与人,已在感情上合二为一。“岁晚”一句,也是既写山,又写人。如是写山,指山逢寒冬;如是写人,则指人的老大。这样双绾之后,“太寒生”就成了词人的心理自感,和对于山的移情了。既然山被词人赋予了这样充分的灵性甚至可说是人性,那么,上片末句冲出青山“唤我溪边住”的语句,就不再突兀丽矫情。两位岁寒之友因品格相似而思谋相伴,简直再合情理不过。

      下片借月来自写,也有与上片*似的曲笔和丰富情味。过片说那高天的明月,突然由山头下来了。这就如同一个绝大的悬念,使人不敢置信又渴望得到解释。结韵则作出生动的解释,说这从天而降的明月,是因为被词人读《离骚》的声音所打动和吸引。这解释十分巧妙而合理,因为他巧用月影以替代月亮,听他读书的明月,实不过是清溪里的月影。这样的巧用,显示出他专注于读《离骚》的激愤心情。因专心读书,他再无心仰望天空。偶尔一瞥眼前,只见溪中之月凝止不动,似在入神而听。另外,这里的“夜夜”一语,又将前句瞬间的“明月来”化为夜夜的“明月来”,使词人读《离骚》的行为,不再是一个瞬息性行为,而在重复、延长中加深了它的意义,加强了它所含有的词人感情的勃郁愤懑色彩。夜夜如此,长夜如此,这读《离骚》的人,他的情感强度就不待测量而后知了。

      这首词是词人词作中修辞手法运用得最密的作品,如拟人、双关、悬念、暗示等等。而它们也使此词在艺术表达效果上超凡人妙,在情感风味上厚重而含蓄。

      宋孝宗淳熙八年(公元1181)冬天,辛弃疾被诬陷罢官,此后他长期闲居在信州上饶城北带湖边上、西岩是上饶城南风景优美的地方。这首《生查子》便是辛弃疾闲居游西岩的纪游之作。

    [阅读全文]...

2021-12-05 08:54:21
  • 诗名含有查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查字的诗词

  • 闻查建州陷贼寄钟郎中(谟即查从事也)

    徐铉〔宋代〕

    闻道将军轻壮图,螺江城下委犀渠。旌旗零落沉荒服,

    簪履萧条返故居。皓首应全苏武节,故人谁得李陵书。

    自怜放逐无长策,空使卢谌泪满裾。

    生查子 和钱淑仪查妇人

    钟筠〔清代〕

    斜月逗湘帘,捲映银河浅。翠幕暮寒生,阵阵西风剪。

    蟋蟀入床头,似诉幽人怨。清影到梧桐,寂寞闲庭院。

    生查子·元夕

    欧阳修〔宋代〕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湿 一作:满)

    生查子·独游雨岩

    辛弃疾〔宋代〕

    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

    高歌谁和余,空谷清音起。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

    生查子·春山烟欲收

    牛希济〔五代〕

    春山烟欲收,天澹星稀小。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

    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生查子·关山魂梦长

    晏几道〔宋代〕

    关山魂梦长,鱼雁音尘少。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

    归梦碧纱窗,说与人人道。真个别离难,不似相逢好。

    生查子·新月曲如眉

    牛希济〔五代〕

    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圞意。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

    终日劈桃穰,仁在心儿里。两朵隔墙花,早晚成连理。

    生查子·重叶梅

    辛弃疾〔宋代〕

    百花头上开,冰雪寒中见。霜月定相知,先识春风面。

    主人情意深,不管江妃怨。折我最繁枝,还许冰壶荐。

    生查子·惆怅彩云飞

    纳兰性德〔清代〕

    惆怅彩云飞,碧落知何许。不见合欢花,空倚相思树。

    总是别时情,那待分明语。判得最长宵,数尽厌厌雨。

    生查子·金鞭美少年

    晏几道〔宋代〕

    金鞭美少年,去跃青骢马。牵系玉楼人,绣被春寒夜。

    消息未归来,寒食梨花谢。无处说相思,背面秋千下。

    [阅读全文]...

2022-03-29 21:00:38
  • 元夕欧阳修的古诗(生查子元夕的赏析)

  • 灯花又亮了,我在这桥头站着,还是相似的场景,可是你再也不会回来了。

    《生查子·元夕》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去年元夜时,花市如灯昼”这相似的场景诗人想起,去年元宵节的时候,花市也是这般灯火通明,亮如白昼,我还拉着你的手漫步在这花市的街头,气氛甜蜜。”元夜”是元宵之夜,是农历正月十五,这是从唐朝开始的民间*俗,在正月十五赏灯花,闹元宵,”花市”是每年春节元宵之时举行的卖花赏花的活动的集市,”灯如昼”,灯光像白天一样明亮,去年元夜时,女主人公和心爱的人赏花的场景还历历在目,大街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夜晚灯火通明,人与月光相呼应,显得格外柔美。

    颈联两句颇有”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韵味,月牙刚刚露出枝头,似是在悄悄打量树下许下山盟海誓的男女。”月上”也是指月到的意思,与心爱的人相约在黄昏之后,月亮跑到树梢头上的时候,在一起互诉衷肠。女主人公在上一句回忆去年在一起的美好场景,画面逐渐转入柳梢头,灯光的颜色变得昏暗,两个人相约在黄昏之时互诉衷肠,黄昏暗示凄凉,预示着会有不好点事情发生,氛围逐渐转入悲伤,引出下面的诗句。诗人一笔带过去年元夜赏花的情景,为下文抒情做了铺垫。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今年赏灯花的时间又到了,月光和灯光仍然同去年一样,转眼之间,一年过去了,眼前的场景和记忆里的场景一样,去年也是这样的圆月,也是这样的灯光,这里的”花市灯如昼”与”月与灯依旧”相互照应,不禁流露出一种伤感,之所以伤感,是因为”不见去年人”同样的场景,可是物是人非,”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诗人没有心情赏月赏灯花,内心只有无限的悲伤愁绪,令人肝肠寸断。

    尾联感情悲凉,这么美好的场景,再也见不到去年的故人了,不禁留下了相思的泪水,打湿了春衫衣袖,”春衫”是指年少时所穿的衣服,在这里作者也指自己年轻的时候,词人写了今年与去年的区别,人的有无,诗人的情感也产生天差地别的变化,由最开始的大喜,到结尾的大悲,两个极端体现感情的大起大跌,上片写去年,下片写今日,两种天差地别的场景,相互对应,”人约黄昏后”和”不见去年人”相互对照,重叠对应,表现主人公的无边的痛苦。”泪湿春衫袖”将主人公的情绪宣泄出来,流露出无边的痛苦,同时又饱含心酸。

    这首词是主人公把去年今日做对比,抒发了物是人非的感慨,诗人将什么不同时间的景象连?在一起,写了一位女子的爱情故事,既有在一起时的甜蜜,又含有伊人不见的惆怅痛苦,相传这首诗是词人怀念他第二任妻子所作,诗人无限惆怅都化作泪水打湿衣袖,旧情难续,往日场景历历在目,今昔对比,巧妙的写了物是人非,表达了诗人爱情之路坎坷,体现他的悲伤痛苦,语言*淡,真实朴素,广为流传。

    又是一年灯火通明,却等不来伊人归……

    [阅读全文]...

2021-12-22 15:41:01
查古诗的那个图片 - 句子
查古诗的那个图片 - 语录
查古诗的那个图片 - 说说
查古诗的那个图片 - 名言
查古诗的那个图片 - 诗词
查古诗的那个图片 - 祝福
查古诗的那个图片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