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形容芙蓉树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形容芙蓉树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形容芙蓉树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形容芙蓉树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描写芙蓉树的优美句子
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由词、词组(短语)构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告诉别人一件事情,提出一个问题,表示要求或者制止,表示某种感慨,表示对一段话的延续或省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描写芙蓉树的优美句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夏天,芙蓉树长得郁郁葱葱,巴掌大小的芙蓉叶在火辣辣的阳光下闪着绿油油的光芒。旁边池塘里的荷花竞相开了,而芙蓉树却正在不声不响地蕴育着自己的花骨朵。
2、春天,树干上会钻出一片片嫩叶,在明媚的阳光照耀下,就像含着的一包包绿汁。春雨哗哗,芙蓉树贪婪地吸着大地妈妈那甜蜜的乳汁,为秋天的含苞怒放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3、芙蓉树的花更为漂亮,它很像扇子,它的花瓣是针状的,与别的花大有区别。最多和蒲公英有点相像。它上粉下白,由好几个小花骨朵组成了一个大花骨朵。组成了一个大花。你把它放在你的脸上,有一种洋洋的感觉,用鼻子闻它,一股清香扑鼻而来。有一种引人入胜的感觉。
4、打开窗户,那股淡淡的、甜甜的香味就随风而来,顿时满室生香,办公室里便弥漫着一股芙蓉花的清香,此时此刻,我会蓦然想起古人“红袖添香夜读书”的词句,我也有了芙蓉花香伴伏案的感觉。深吸一口芙蓉花的`香气,沁人心脾的滋味,叫你有说不出的舒坦,你马上就会觉得神清气爽,你会感到学*愉快了,工作轻松了,心情愉悦了。
5、我久久的立在那里,浓郁的香气包围着我。芙蓉树,你的美虽然不象牡丹那样倾国倾城,但你美的实在,美的让人心旷神怡。
6、芙蓉树的叶子很多,和槐树的差不多,是对生的,比槐树的叶子小得多。远远望去,就像一个个 的小扁片,挂在芙蓉树的细长的颈上。一片片小叶子组成一个大叶子。一片片的叶子又组成了更大的叶子。真像个芭蕉扇上划了几个洞。
7、芙蓉花盛开的时节,正是我们工作最忙碌的时候,批改作业,批阅论文,论文答辩,我们的工作也忙开了花。有人把这时的教育比作农民一年一度的麦收时节,是再恰当不过了。虽然忙,虽然累,却收获着丰收与喜悦。
8、我来到树下,一朵开败了的花飘飘悠悠的落了下来,就像伞兵背着降落伞从高空落下。我爱怜的捡起它,我的手触到了它柔嫩而细长的花针,就像触到一只柔软的毛笔,痒痒的。阳光透过叶缝直射到树下,斑斑点点的,叫人浮想联翩。
9、芙蓉树是从南方运来的,它有三米多高,经过了寒冷的冬天,终于活了下来。它矗立在一中甬道旁边,像一个跳舞的人在那里翩翩起舞,可潇洒了!
10、走*看,一串串叶子就像一只只顽皮的蜈蚣被穿在茎上,挂在树枝上。一朵朵娇嫩的花立在枝头就像一个个亭亭玉立的小姑娘在比美。花瓣又细又长像一根根彩针,头上顶着黄色的花蕊,闪闪发光,好象在粉色花瓣上的荧光珠。一阵风吹来,在叶子中探出头来的花,好似一个个刚问世的小婴儿摇着脑袋,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就连蝴蝶和蜜蜂也围着它转个不停。
11、芙蓉树一般高约两三米,通常离地面大约20公分就开始分出它那婀娜多姿的枝干来。
12、这烟树参差的季节,惟有一树芙蓉花开。无论梧桐,还是榆杨早已过了盛装而舞的时节。远望芙蓉花,整片绿叶上飘浮着淡淡的一层粉红。那粉红的,毛茸茸的芙蓉花,粉嫩娇艳,像极了女人的肌肤,于蝉鸣的焦躁与单调中添一季的馨香与清幽。那簇簇鲜艳的花朵,放射出细密的光芒,在微风的吹动下,像朵朵跳动的火焰。夏天的奔放、豪爽、激情,让芙蓉树萌发了这般娇艳的情思。
13、芙蓉树又名合欢树,因叶片日出而开,日落而合而得名。夏天,花开时节,花红点点,煞是迷人,它牵动着我的灵感,撩拨着我的文思,总想为它写点文字,但是很快,从它的落蕊中,我就领悟到不祥和不安,于是迅速诉诸笔端。
14、远远的就闻到一股淡淡的,甜甜的香味,芙蓉树开花了!路两旁碧绿的树冠上浮着一层粉红色的花,连成一片,就像雨后的彩虹在欢迎我们的到来。一株株茂盛的芙蓉树繁花满枝就像一把把撑开的绿色的花伞。
15、六月十八日的中午,烈日充分发挥着它的能量,炙烤着大地和我们的校园。这时的芙蓉树呈现出一年中最妩媚的姿态。它枝叶繁茂,树姿优美,开的小花儿,粉嘟嘟的,很好看,很特别。芙蓉树的叶子是精致的镰刀状。伞形的花絮,毛绒绒的缨,那样精巧而细腻,只要有一阵风吹过,便会有芙蓉树的绿叶徐徐飘动,间或还有它那粉白相间伞状的小花儿在摇摆。
合欢树(又名: 合欢,夜合树,马缨花,绒花树,扁担树,芙蓉树),落叶乔木,伞形树冠.叶互生,伞房状花序,雄蕊花丝犹如缕状,半白半红,故有“马缨花”、“绒花”之称.合欢树形姿势优美,叶形雅致,盛夏绒花满树,有色有香,能形成轻柔舒畅的气氛,宜作庭荫树、行道树,种植于林缘、房前、草坪、山坡等地.是行道树、庭荫树、四旁绿化和庭园点缀的观赏佳树.合欢树冠开阔,入夏绿荫清幽,羽状复叶昼开夜合,十分清奇,夏日粉红色绒花吐艳,十分美丽,适用于池畔、水滨、河岸和溪旁等处散植.对氯化氢,二氧化抗性强,对二氧化硫有一定抗性,适于厂矿、街道绿化.合欢的名字听起来就透着一种吉祥的气息,颇有“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味道.李渔在《闲情偶寄》上说:“此树朝开暮合,每至黄昏,枝叶互相交结,是名合欢.”“同心花,合欢树.四更风,五更雨.画眉山上鹧鸪啼,画眉山下郎行去.”“五张机,芳心密与巧心期.合欢树上枝连理,双头花下,两同心处,一对化生儿.”唐朝诗人李颀在《题合欢》写道:“开花复卷叶,艳眼又惊心.蝶绕西枝露,风披东干阴.黄衫漂细蕊,时拂女郎砧.”
我们校园里有许多的花草树木,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棵枝叶繁茂的芙蓉树了,它已经生长了七年了,它张的比二层楼还要高
春天,杨柳树都已经长出了很大的日子,这时候芙蓉树像刚刚睡醒的小姑娘一样,悄悄的探出了头。
它那油绿的枝条上抽出了几枝新芽,新芽上呈现出茸茸的绿叶。
暮春时节,芙蓉树枝上由伸出了许多嫩芽,显得郁郁葱葱。
盛夏,微风偶尔吹来,芙蓉树轻拂绢袖,悄悄的婆娑起舞。
芙蓉树的叶子一层叠着一层,很茂密,好像一把大伞,好看极了
下完一长大雨,芙蓉树更是好看了,晶莹的小水珠,含在茂密的树叶中,阳光一照,像无数奇妙的珍珠在闪亮。
秋天,芙蓉树的叶子边黄了,风一吹,叶子就落到了地上,好似铺了一层金*的地毯,显得更加迷人,让人感到清静、文雅。
到了冬天,它依然昂首挺胸的站在原地,好像一位威风凛凛的大将军。
枝叶已经掉光了,当万物沉睡时,它却屹立在狂风之中,显示出它英雄的本色。
有是下起霜雪和雾松,它由像一位披着漂亮银装的少女在地上翩翩起舞。
芙蓉树啊
你是那麽热情奔放,你是那麽完美无缺,你是那麽的四季分明,又有那麽强的生命力,我爱你校园的芙蓉树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采芙蓉 李世民结伴戏方塘,携手上雕航.船移分细浪,风散动浮香.游莺无定曲,惊凫有乱行.莲稀钏声断,水广棹歌长.栖乌还密树,泛流归建章.阙下芙蓉 包何一人理国致升*,万物呈祥助圣明.天上河从阙下过,江南花向殿前生.广云垂荫开难落,湛露为珠满不倾.更对乐悬张宴处,歌工欲奏采莲声.赋得芙蓉出水 陈至菡萏迎秋吐,夭摇映水滨.剑芒开宝匣,峰影写蒲津.下覆参差荇,高辞苒弱苹.自当巢翠甲,非止戏赪鳞.莫以时先后,而言色故新.芳香正堪玩,谁报涉江人.赋得芙蓉出水 贾谟的皪舒芳艳,红姿映绿苹.摇风开细浪,出沼媚清晨.翻影初迎日,流香暗袭人.独披千叶浅,不竞百花春.鱼戏参差动,龟游次第新.涉江如可采,从此免迷津.芙蓉 温庭筠剌茎澹荡碧,花片参差红.吴歌秋水冷,湘庙夜云空.浓艳香露里,美人青镜中.南楼未归客,一夕练塘东.白芙蓉 陆龟蒙澹然相对却成劳,月染风裁个个高.似说玉皇亲谪堕,至今犹著水霜袍.(1)我家门前的水池旁边有一株芙蓉花,它高2-5米左右,那碧绿的叶子如小孩的手掌大小,毛绒绒的,叶脉清晰可见,那深绿色的叶子衬托着浅绿色的叶脉,再镶嵌上几朵粉红色花朵,使人陶醉在那娥娜多姿的境界里,它刚长出花苞时,人们只能看到龙爪一样半开半和的萼片,而小小的花却常常是藏而不露,后来萼片到了一定的程度,慢慢扩散,花蕾便露出来了,这是花蕾长得很快,不出几天后就会开放,完全开放的像喇叭花,花冠如鸡蛋大小。
(2)我走到芙蓉树下,发现它有很多枝干,像一个个坚强的卫兵一样站在那儿,支撑着满树绿色的树叶和花团锦簇的花骨朵儿和花朵。
一阵风吹过,那些叶子就随风舞动,好像是一群美丽的精灵在跳舞。
芙蓉花早上开放时是白色的花朵,中午由白色变为淡红色,下午就变成红艳艳的大红花,花瓣中间是电影的花蕊,它们开出的花朵大小不一,颜色也不一,有梅红的、粉红的……,好似一个天然的调色盘,美极了。
(3)芙蓉花的颜色变化极多,让人赏心悦目。
如果是晴天,芙蓉花便呈玫瑰红色。
若是遇上阴雨天,芙蓉花就呈白色。
(4)芙蓉花花期为每年的六月初至九月末。
六月以前做桃,花蕾布满枝头,透着暗红色。
一进入六月,从第一朵花绽放,到九月末每天都有花开。
芙蓉花开花和其他花草不同,朝开夕谢,这盆芙蓉花一天最多能开七八朵。
(5)我家的院子里几株芙蓉花,它们长着面条似的叶子,看上去清爽干净。
(6)因此废墟中我看到的芙蓉花美丽的倩影,据说它是四川的省花,象征着希望与美丽,相信待到十月,它定能花枝招展,美丽动人。
(7)九月,芙蓉花盛开,相互争吵着欢迎第一个客人的到来,花开花落,俨然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像美丽羽扇一般的花朵在枝头叽喳,似乎在期待着我们的相遇。
(8)我——芙蓉树上一片普遍的叶子,生长在浙江省杭州市郊的一块田野中间。
在田野里,我与芙蓉花、小鸟、小溪……之间相互是*等的,但在人的眼里,我们叶子是不存在的。
(9)池塘边有一棵桃树,桃树的旁边有一棵美丽的芙蓉树,树上有许多的小种子,还有两朵和碗口一样大的粉红色的芙蓉花。
(10)也许受到水清水秀有影响,人们都比较喜欢养些美丽的小花,每一条街道都栽上了芙蓉树,每到夏天,整个县城就变成了花的海洋,空气中到弥漫着芙蓉花的香味。
《涉江采芙蓉》古诗鉴赏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涉江采芙蓉》古诗鉴赏,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原文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译文
踏过江水去采芙蓉,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香草。
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想要送给那远方的爱人。
回望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路途无边无际。
两心相爱却又各在一方,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注释
选自南朝梁萧统《文选》卷二十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1、芙蓉:荷花的别名。
2、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地。
3、遗(wèi):赠。
4、远道:犹言“远方”。
5、还顾:回顾,回头看。
6、旧乡:故乡。
7、漫浩浩:犹“漫漫浩浩”,形容路途的遥远无尽头。形容无边无际。
8、同心:古代*用的成语,多用于男女之间的爱情或夫妇感情融洽指感情深厚。
9、终老:度过晚年直至去世。
《涉江采芙蓉》鉴赏
有许多动人的抒情,初读时总感到它异常单纯。待到再三涵咏,才发现这“单纯”,其实寓于颇微妙的婉曲表现之中。
《涉江采芙蓉》就属于这一类。初看起来,似乎无须多加解说,即可明白它的旨意,乃在表现远方游子的思乡之情。诗中的“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正把游子对“旧乡”的望而难归之思,抒写得极为凄惋。那么,开篇之“涉江采芙蓉”者,也当是离乡游子了。不过,游子之求宦京师,是在洛阳一带,是不可能去“涉”南方之“江”采摘芙蓉的,而且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芙蓉”(荷花)往往以暗关着“夫容”,明是女子思夫口吻,当不可径指其为“游子”。连主人公的身分都在两可之间,可见此诗并不单纯。不妨先从女子口吻,体味一下它的妙处。
夏秋之交,正是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在风和日丽中,荡一叶小舟,穿行在“莲叶何田田”、“莲花过人头”的湖泽之上,开始一年一度的采莲活动,可是江南农家女子的乐事。采莲之际,摘几枝红莹可爱的莲花,归去送给各自的心上人,难说就不是妻子、姑娘们真挚情意的表露。何况在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兰、蕙芳草,一并摘置袖中、插上发际、幽香袭人,更教人心醉。——这就是“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两句吟叹,所展示的如画之境。倘若倾耳细听,读者想必还能听到湖面上、“兰泽”间传来的阵阵戏谑、欢笑之声。
但这美好欢乐的情景,刹那间被充斥于诗行间的叹息之声改变了。镜头迅速摇*,人们才发现,这叹息来自一位怅立船头的女子。与众多姑娘的嬉笑打诨不同,她却注视着手中的芙蓉默然无语。此刻,“芙蓉”在她眼中幻出了一张亲切微笑的面容——他就是这位女子苦苦思念的丈夫。“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长长的吁叹,点明了这女子全部忧思之所由来:当姑娘们竞采摘着荷花,声言要拣最好的一朵送给“心上人”时,女主人公思念的丈夫,却正远在天涯!她徒然采摘了美好的'“芙蓉”,此刻难以遗送给远方的人。人们总以为,倘要表现人物的寂寞、凄凉,最好是将他(她)放在孤身独处的清秋,因为那最能烘托人物的凄清心境。但是否想到,有时将人物置于美好、欢乐的采莲背景上,抒写女主人公独自思夫的忧伤,更具有以“乐”衬“哀”的强烈效果。
接着两句空间突然转换,出现在画面上的,似乎已不是拈花沉思的女主人公,而是那身在“远道”的丈夫了:“还顾望归乡,长路漫浩浩。”仿佛是心灵感诮似的,正当女主人公独自思夫的时候,她远方的丈夫,此刻也正带着无限忧愁,回望着妻子所在的故乡。他当然不能望见故乡的山水、那在江对岸湖泽中采莲的妻子。此刻展现在他眼间的,无非是漫漫公元尽的“长路”,和那阻止山隔水的浩浩烟云。许多读者以为,这两句写的是还望“旧乡’的实境,从而产生了诗之主人公乃离乡游子的错觉。实际上,这两句的“视点”仍在江南,表现的依然是那位采莲女子的痛苦思情。不过在写法上,采用了“从对面曲揣彼意,言亦必望乡而叹长途”(张玉谷《古诗赏析》)的“悬想”方式,从面造出了“诗从对面飞来”的绝妙虚境。
这种“从对面曲揣彼意”的表现方式,与《诗经》“卷耳”、“陟岵”的主人公,在悬想中显现丈夫骑马登山望乡,父母在云际呼唤儿子的幻境,正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所以,诗中的境界应该不是空间的转换和女主人公的隐去,而是画面的分隔和同时显现:一边是痛苦的妻子,正手拈芙蓉、仰望远天,身后的密密荷叶、红丽荷花,衬着她飘拂的衣裙,显得那亲孤独而凄清;一边则是云烟缥缈的远空,隐隐约约摇晃着返身回望丈夫的身影,那一闪面隐的面容,是十分愁苦的。两者之间,则是层叠的山峦和浩荡的江河。双方都茫然相望,当然谁也看不见对方。正是在这样的静寂中,天地间幽幽响起了一声凄伤的浩汉:“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这浩叹无疑发自女主人公心胸,但因为是在“对面”悬想的境界中发出,读者所感受到的,就不是一个声音:它仿佛来自万里相隔的天南地北,是一对同心离居的夫妇那痛苦叹息的交鸣。这就是诗之结句所传达的意韵。当读到这结句时,或许能感觉到:此诗抒写的思无之情虽然那样“单纯”,但由于采取了如此婉曲的表现方式,便如山泉之曲折奔流,最后终于汇成了飞凌山岩匠急瀑,震荡起撼人心魄的巨声。
上文已经说到,此诗的主人公应该是位女子,全诗所抒写的,乃是故乡妻子思念丈夫的深切忧伤。但倘若把此诗的作者,也认定是这女子,那就错了。马茂元先生说得好:“文人诗与民歌不同,其中思妇词也出于游的虚拟。”因此,《涉江采芙蓉》最终仍是游子思乡之作,只是在表现游子的苦闷、忧伤时,采用了“思妇调”的“虚拟”方式:“在穷愁潦倒的客愁中,通过自身的感受,设想到家室的离思,因而把一性质的苦闷,从两种不同角度表现出来”(马茂元《论〈古诗十九首〉》)。从这一点看,《涉江采芙蓉》为表现游子思乡的苦闷,不仅虚拟了全篇的“思妇”之词,而且在虚拟中又借思妇口吻,“悬想”出游子“还顾望旧乡”的情景。这样的诗情抒写,就不只是“婉曲”,简直是奇想了。
古代的诗人寥若晨星,古代的绝句古诗如汪洋大海。这些经典,永久流传,启迪我们的前先之路。好句摘抄网为您收集《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推荐这些经典的古诗绝句。
《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注释:
1、芙蓉:荷花的别名。
译文:
踏过江水去采芙蓉,
赏析:
有许多动人的抒情诗,初读时总感到它异常单纯。待到再三涵咏,才发现这单纯,其实寓于颇微妙的婉曲表现之中。
《涉江采芙蓉》就属于这一类。初看起来,似乎无须多加解说,即可明白它的旨意,乃在表现远方游子的思乡之情。诗中的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正把游子对旧乡的望而难归之思,抒写得极为凄惋。那么,开篇之涉江采芙蓉者,也当是离乡游子了。不过,游子之求宦京师,是在洛阳一带,是不可能去涉南方之江采摘芙蓉的,而且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芙蓉(荷花)往往以暗关着夫容,明是女子思夫口吻,当不可径指其为游子。连主人公的身分都在两可之间,可见此诗并不单纯。不妨先从女子口吻,体味一下它的妙处。
夏秋之交,正是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在风和日丽中,荡一叶小舟,穿行在莲叶何田田、莲花过人头的湖泽之上,开始一年一度的采莲活动,可是江南农家女子的乐事。采莲之际,摘几枝红莹可爱的莲花,归去送给各自的心上人,难说就不是妻子、姑娘们真挚情意的表露。何况在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兰、蕙芳草,一并摘置袖中、插上发际、幽香袭人,更教人心醉。这就是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两句吟叹,所展示的如画之境。倘若倾耳细听,读者想必还能听到湖面上、兰泽间传来的阵阵戏谑、欢笑之声。
但这美好欢乐的情景,刹那间被充斥于诗行间的叹息之声改变了。镜头迅速摇*,人们才发现,这叹息来自一位怅立船头的女子。与众多姑娘的嬉笑打诨不同,她却注视着手中的芙蓉默然无语。此刻,芙蓉在她眼中幻出了一张亲切微笑的面容他就是这位女子苦苦思念的丈夫。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长长的吁叹,点明了这女子全部忧思之所由来:当姑娘们竞采摘着荷花,声言要拣最好的一朵送给心上人时,女主人公思念的丈夫,却正远在天涯!她徒然采摘了美好的芙蓉,此刻难以遗送给远方的人。人们总以为,倘要表现人物的寂寞、凄凉,最好是将他(她)放在孤身独处的清秋,因为那最能烘托人物的凄清心境。但是否想到,有时将人物置于美好、欢乐的采莲背景上,抒写女主人公独自思夫的忧伤,更具有以乐衬哀的强烈效果。
接着两句空间突然转换,出现在画面上的,似乎已不是拈花沉思的女主人公,而是那身在远道的丈夫了:还顾望归乡,长路漫浩浩。仿佛是心灵感诮似的,正当女主人公独自思夫的时候,她远方的丈夫,此刻也正带着无限忧愁,回望着妻子所在的故乡。他当然不能望见故乡的山水、那在江对岸湖泽中采莲的妻子。此刻展现在他眼间的,无非是漫漫公元尽的长路,和那阻止山隔水的浩浩烟云。许多读者以为,这两句写的是还望旧乡的实境,从而产生了诗之主人公乃离乡游子的错觉。实际上,这两句的视点仍在江南,表现的依然是那位采莲女子的痛苦思情。不过在写法上,采用了从对面曲揣彼意,言亦必望乡而叹长途(张玉谷《古诗赏析》)的悬想方式,从面造出了诗从对面飞来的绝妙虚境。
这种从对面曲揣彼意的表现方式,与《诗经》卷耳、陟岵的主人公,在悬想中显现丈夫骑马登山望乡,父母在云际呼唤儿子的幻境,正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所以,诗中的境界应该不是空间的转换和女主人公的隐去,而是画面的分隔和同时显现:一边是痛苦的妻子,正手拈芙蓉、仰望远天,身后的密密荷叶、红丽荷花,衬着她飘拂的衣裙,显得那亲孤独而凄清;一边则是云烟缥缈的远空,隐隐约约摇晃着返身回望丈夫的身影,那一闪面隐的面容,是十分愁苦的。两者之间,则是层叠的山峦和浩荡的江河。双方都茫然相望,当然谁也看不见对方。正是在这样的静寂中,天地间幽幽响起了一声凄伤的浩汉: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这浩叹无疑发自女主人公心胸,但因为是在对面悬想的境界中发出,读者所感受到的,就不是一个声音:它仿佛来自万里相隔的天南地北,是一对同心离居的夫妇那痛苦叹息的交鸣。这就是诗之结句所传达的意韵。当读到这结句时,或许能感觉到:此诗抒写的思无之情虽然那样单纯,但由于采取了如此婉曲的表现方式,便如山泉之曲折奔流,最后终于汇成了飞凌山岩匠急瀑,震荡起撼人心魄的巨声。
上文已经说到,此诗的主人公应该是位女子,全诗所抒写的,乃是故乡妻子思念丈夫的深切忧伤。但倘若把此诗的作者,也认定是这女子,那就错了。马茂元先生说得好:文人诗与民歌不同,其中思妇词也出于游的虚拟。因此,《涉江采芙蓉》最终仍是游子思乡之作,只是在表现游子的苦闷、忧伤时,采用了思妇调的虚拟方式:在穷愁潦倒的客愁中,通过自身的感受,设想到家室的离思,因而把一性质的苦闷,从两种不同角度表现出来(马茂元《论〈古诗十九首〉》)。从这一点看,《涉江采芙蓉》为表现游子思乡的苦闷,不仅虚拟了全篇的思妇之词,而且在虚拟中又借思妇口吻,悬想出游子还顾望旧乡的情景。这样的诗情抒写,就不只是婉曲,简直是奇想了。
想信您读完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后,内心有非常多的感慨。这些经典诗句,不仅可以助力我们的写作,也可以助力滋养我们的心灵。小编推出了专题绝句古诗江,愿您喜欢。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采莲曲》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白居易《长恨歌》
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白居易《忆江南》
凤凰山上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蓉,开过尚盈盈。——苏轼《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
美人出南国,灼灼芙蓉姿。 皓齿终不发,芳心空自持。——李白《古风其四十九·美人出南国》
满庭黄菊篱边拆,两朵芙蓉镜里开。——鱼玄机《重阳阻雨》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李白《登庐山五老峰》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李商隐《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
太华三芙蓉,明星玉女峰。——李白《江上答崔宣城》
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 ——李白《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
金风凋杨柳衰,玉露养芙蓉艳。——张可久《南吕·一枝花·湖上归长天》
采莲归,绿水芙蓉衣。 秋风起浪凫雁飞。——王勃《采莲曲》
苏家小女名简简,芙蓉花腮柳叶眼。——白居易《简简吟》
芙蓉生夏浦,杨柳送春风。——陈子昂《春晦饯陶七于江南同用风字》
花中此物似西施,芙蓉芍药皆嫫母。——白居易《山石榴寄元九》
鶗鴂声中寒食雨,芙蓉花外夕阳楼。 —— 赵嘏《寒食遣怀》
有约西湖去,移棹晓折芙蓉。——吴文英《塞翁吟·饯梅津除郎赴阙》
毒害芙蓉死,烦蒸瀑布红。——齐己《苦热》
兰花与芙蓉,满院同芳馨。 ——贯休《古意九首》
宝钗摇翡翠,香惹芙蓉醉。携手入鸳衾,谁人知此心?——魏承班《菩萨蛮·玉容光照菱花影》
休去采芙蓉,秋江烟水空。——陈允*《唐多令·秋暮有感》
芙蓉削山紫雾上,瀑布倒泻青天来。——杨基《舟抵南康望庐山》
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纳兰容若《减字木兰花·相逢不语》
莎青桂花繁,芙蓉别江木。——李贺《月漉漉篇》
宝剑双蛟龙,雪花照芙蓉。——李白《古风其十六·宝剑双蛟龙》
黄山东南数十里,芙蓉削翠连云起。——徐似道《硐岭樵歌》
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朱庭玉《天净沙·秋》
霏霏伏雨湿杨柳,滴滴寒露凋芙蓉。——王炎《用元韵寄周推萧法》
芙蓉照水桂香飘,车马纷纷度六桥。——汪元量《西湖旧梦·芙蓉照水桂香飘》
红锦芙蓉碧牡丹,今番灯火减前番。——杨万里《郡中上元灯减旧例三之二而又迎送使客七首·红锦芙蓉碧牡丹》
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李商隐《板桥晓别》
黄山山上多怪松,半生石笋半芙蓉。——屈大均《王不庵作卧龙松歌为予寿诗以酬之》
香炉直削金芙蓉,瀑布长拖青翡翠。——王祎《题九江秀*》
瀑布天上声,芙蓉眼中色。——郑学醇《初夏至城同梁明霖吴紫楼卫象亭方耀台冯允嘉集罗光徵馆得四字》
瀑布飞千尺,芙蓉插九州。——张子翼《明远楼宴文学李半沙博士王雪溪用楼字韵》
古墓芙蓉塔,神铭松柏烟。——卢照邻《石镜寺》
芙蓉火足龙蟠鼎,松树天寒鹤*人。——孙蕡《曾氏耆寿翁诗》
秋雨无情不惜花,芙蓉一一惊香倒。——庄南杰《杂曲歌辞·伤歌行》
西风为报西湖道,留取芙蓉供醉吟。——白玉蟾《忆西湖》
雨中秋事芙蓉尽,霜后时新橘柚来。——文征明《十月》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晏殊《诉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
收却纶竿落照红,秋风宁为翦芙蓉。——纳兰容若《渔父·收却纶竿落照红》
石竹金钱何细碎,芙蓉芍药苦寻常。——白居易《牡丹芳》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疏星淡月秋千院,愁云恨雨芙蓉面。——张可久《塞鸿秋·春情》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白居易《忆江南》
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王维《临湖亭》
南国佳人字玉儿,芙蓉双脸远山眉。——徐铉《梦游三首》
燕姬彩帐芙蓉色,秦女金炉兰麝香。——沈佺期《古歌》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白居易《长恨歌》
22、古诗三首
《芙蓉楼送辛渐》学*要点解析
一、原诗的背诵和默写。(必考)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狐狸)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二、解题。
(1)芙蓉楼: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原名西北楼,登临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2)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3)题意:在芙蓉楼送别好朋友辛渐。
三、诗句意思的理解。(重点)
1、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1)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2)连江:雨水与江面连成一片,形容雨很大。(3)吴:三国时的吴国。(4)*明:天亮的时候。(5)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渐。(6)楚山:楚国的山。指现在的南京一带。
(7)孤:独自,孤单一人。
第一句的意思是:冷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后,独自面对着楚山离愁无限!
2、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1)洛阳:地名,现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2)冰心:比喻纯洁的心。(3)玉壶:这里指诗人自然无为的虚无之心。
第二句的意思是:到了洛阳,如果洛阳亲友问起我来,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那样晶莹纯洁!
四、诗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诗的前两句描写的是诗人为友人践行的情景,作者寓情于景,表达出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感情与分别时的惆怅之情。诗的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家乡亲友们深深的思念之情。
【作品介绍】
《芙蓉楼送辛渐》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送别诗,是作者被贬为江宁县丞时所写。此诗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写景,用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也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后两句诗人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与前面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之间形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的形象和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原文】
芙蓉楼送辛渐1
寒雨连江夜入吴2,*明送客楚山孤3。
洛阳亲友如相问4,一片冰心在玉壶5。
【注释】
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登临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据《元和郡县志》卷二十六《江南道·润州》丹阳:“晋王恭为刺史,改创西南楼名万岁楼,西北楼名芙蓉楼。”丹阳在今江苏省西南部,东北滨长江,大运河斜贯,属镇江市。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
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连江:雨水与江面连成一片,形容雨很大。吴:古代国名,这里泛指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一带。江苏镇江一带为三国时吴国所属。
*明:天亮的时候。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渐。楚山:楚地的山。这里的楚也指南京一带,因为古代吴、楚先后统治过这里,所以吴、楚可以通称。孤:独自,孤单一人。
洛阳:现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
冰心,比喻纯洁的心。玉壶,道教概念妙真道教义,专指自然无为虚无之心。
【白话译文】
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
朋友啊,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天宝元年(742年),王昌龄当时为江宁(今江苏南京)丞。辛渐是王昌龄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今江苏镇江),然后在此分手。此诗原题共两首,第二首说到头天晚上诗人在芙蓉楼为辛渐饯别,这一首写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边离别的情景。
【赏析】
”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今南京一带,此地是三国孙吴故地。),织成了一张无边无际的愁网。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了离别的黯淡气氛。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别友人的心头上。”连”字和”入”字写出雨势的*稳连绵,江雨悄然而来的动态能为人分明地感知,则诗人因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见。 但是,这一幅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吴江夜雨图,正好展现了一种极其高远壮阔的境界。中晚唐诗和婉约派宋词往往将雨声写在窗下梧桐、檐前铁马、池中残荷等等琐物上,而王昌龄却并不实写如何感知秋雨来临的细节,他只是将听觉、视觉和想象概括成连江入吴的雨势,以大片淡墨染出满纸烟雨,这就用浩大的气魄烘托了”*明送客楚山孤”的开阔意境。清晨,天色已明,辛渐即将登舟北归。诗人遥望江北的远山,想到友人不久便将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然而生。在辽阔的江面上,进入诗人视野的当然不止是孤峙的楚山,浩荡的江水本来是最易引起别情似水的联想的,唐人由此而得到的名句也多得不可胜数。 然而王昌龄没有将别愁寄予随友人远去的江水,却将离情凝注在矗立于苍莽*野的楚山之上。因为友人回到洛阳,即可与亲友相聚,而留在吴地的诗人,却只能像这孤零零的楚山一样,伫立在江畔空望着流水逝去。一个”孤”字如同感情的引线,自然而然牵出了后两句临别叮咛之辞:”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早在六朝刘宋时期,诗人鲍照就用”清如玉壶冰”(《代白头吟》)来比喻高洁清白的品格。自从开元宰相姚崇作《冰壶诫》以来,盛唐诗人如王维、崔颢、李白等都曾以冰壶自励,推崇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王昌龄托辛渐给洛阳亲友带去的口信不是通常的*安竹报,而是传达自己依然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是大有深意的。
诗人在这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正是基于他与洛阳诗友亲朋之间的真正了解和信任,这决不是洗刷谗名的表白,而是蔑视谤议的自誉。因此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即景生情,情蕴景中,本是盛唐诗的共同特点,而深厚有余、优柔舒缓、“尽谢炉锤之迹”(胡应麟《诗薮》)又是王诗的独特风格。本诗那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不仅烘托出诗人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与冰心置于玉壶的比象之间又形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使精巧的构思和深婉的用意融化在一片清空明澈的意境之中,所以天然浑成,不着痕迹,含蓄蕴藉,余韵无穷。
《新唐书》王昌龄本传称”其诗绪密而思清”。他的绝句大都有这一特点,此首也不例外,特别是”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二句,细致精密,给人以冰清玉洁之感。
“一片冰心在玉壶”,即所谓”自明高志”。其中”冰心”二字见于《宋书》卷九十二:”冰心与贪流争激,霜情与晚节弥茂”。这是刘宋时代”清*无私”、”为上民所爱咏”的良吏陆徽的话,王昌龄取用”冰心”二字,当表示自己与”厉志廉洁,历任恪勤,奉公尽诚,克己无倦”的陆徽志同。”玉壶‘‘二字见于鲍照《代白头吟》:”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是高洁的象征。此外,陆机《汉高祖功臣颂》的”周苛慷慨,心若怀冰”、姚崇《冰壶诫序》的”夫洞澈无瑕,澄空见底,当官明白者,有类是乎。故内怀冰清,外涵玉润,此君子冰壶之德也”,大致都是”不牵于宦情”之意。王昌龄的这一名句不仅包蕴了”冰心”、”玉壶”、”心若怀冰”、”玉壶之德”等语意,而且深情而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品格和德行。
【作者介绍】
王昌龄(698—约757)唐代诗人。字少伯,唐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公元727年(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公元734年(开元二十二年)中博学宏词,授汜水(今河南荥阳县境)尉,再迁江宁丞,故世称王江宁。约在公元737年(开元二十五年)秋,获罪被谪岭南。三年后北归。公元748年(天宝七年)谪迁潭阳郡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安史乱后还乡,道出亳州,被刺史闾丘晓所杀。王昌龄当时曾名重一时,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擅长七绝,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存诗一百七十余首,多为当时边塞军旅生活题材,描绘边塞风光,激励士气,气势雄浑,格调高昂,手法细腻。有《王昌龄集》。
芙蓉树的古诗
形容芙蓉树的古诗
芙蓉的古诗
玉芙蓉的古诗
芙蓉帐的古诗
芙蓉的诗句
古诗咏芙蓉中的芙蓉也是莲花对吗
芙蓉的诗词
与芙蓉有关的古诗
带芙蓉字的古诗
含有芙蓉的古诗
带芙蓉楼的古诗
芙蓉的古诗句
鱼和芙蓉的古诗
芙蓉虾趣的古诗
芙蓉诗句
写芙蓉的诗句
芙蓉的意象古诗
带芙蓉的古诗句
芙蓉楼诗句
芙蓉送辛逝的古诗
百里芙蓉的古诗
和芙蓉有关的古诗
带有芙蓉字的古诗
带芙蓉的诗句
写芙蓉的诗词
芙蓉与锦鸡的古诗
芙蓉楼送辛的古诗
古诗芙蓉的别称
芙蓉这样的古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