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已深的古诗

关于春意已深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春意已深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春意已深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春意已深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68) 语录(4) 说说(18) 名言(875) 诗词(1k+) 祝福(3) 心语(258)

  • 古诗《春意》赏析

  • 古诗《春意》赏析

      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春意》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春意》作品介绍

      《春意》的`作者是孟浩然,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60卷。

      《春意》原文

      春意(一题作春怨)

      作者:唐·孟浩然

      佳人能画眉,妆罢出帘帷。

      照水空自爱,折花将遗谁。

      春情多艳逸,春意倍相思。

      愁心极杨柳,一种乱如丝。

      《春意》注释

      ①全诗校:“一题作春怨。”此诗作意与王昌龄《闺怨》相*。

      ②《楚辞·九歌·山鬼》:“折芳馨兮遗所思。”(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遗,赠。

      ③愁乱如丝。“丝”、“思”谐音双关。

      《春意》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孟子第33代。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他主要写山水诗,是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之一,他前期主要写政治诗与边塞游侠诗,后期主要写山水诗。其诗今存二百余首,大部分是他在漫游途中写下的山水行旅诗,也有他在登临游览家乡一带的万山、岘山和鹿门山时所写的遣兴之作。还有少数诗篇是写田园村居生活的。诗中取材的地域范围相当广大。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春意》繁体对照

      全唐詩卷160春意(壹題作春怨)孟浩然

      佳人能畫眉,妝罷出簾帷。

      照水空自愛,折花將遺誰。

      春情多豔逸,春意倍相思。

      愁心極楊柳,壹種亂如絲。

      描写春天的古诗

      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阅读全文]...

2022-05-27 21:40:14
  • 关于春意的诗句

  •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木兰花·东城渐觉风光好》

    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杜甫《江梅》

    春意满西湖,湖上柳黄时节。濒水雾窗云户,贮楚宫人物。 ——辛弃疾《好事*·春意满西湖》

    春情多艳逸,春意倍相思。——孟浩然《春意》

    灯花助春意,舞绶织欢心。 ——羊士谔《上元日紫极宫门观州民然灯张乐》

    腊前冬至後,报春意、动南坡。——宋无名氏《木兰花慢·腊前冬至後》

    清明初过雨初收,春意重因霁景留。——宋庠《新晴·清明初过雨初收》

    竹篱寒食节,微雨澹春意。——陈与义《寒食·竹篱寒食节》

    只恐江南春意减,此心元不为梅花。——刘因《观梅有感》

    昨尽极知春意在,夜深无奈月明何。——范梈《傅之经历谒告还湘中,未语别而宵征。翌日,与僚友追送生居亭中二首·其一》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沈佺期《杂诗》

    春意两相牵,秋水双波溜。——关汉卿《正宫·白鹤子》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李清照《念奴娇·萧条庭院》

    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李清照《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

    春意侬先得,花开伊独早。——*《五古·咏梅》

    薄雨收寒,斜照弄晴,春意空阔。——贺铸《石州引·薄雨收寒》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春意才从梅里过,人情都向柳边来。——辛弃疾《浣溪沙·偶作》

    欲知无限伤春意,尽在停针不语时。——朱绛《春女怨》

    嘉木灌业春意好,可怜不种紫荆花。——应傃《句》

    可怜无限伤春意,尽在停针不语时。——释中仁《举狗子无佛性话颂》

    都无惜春意,樽酒为谁倾。——梅尧臣《春晴对月》

    物华春意尚迟回,赖有东风昼夜催。——白居易《酬南洛阳早春见赠》

    画戟从来瑞霭浮,顿回春意到南州。——仲并《*江太守生辰二首·画戟从来瑞霭浮》

    阳崖泄春意,井圃留冬芜。——孟郊《立德新居》

    年年怨春意,不竞桃杏林。——元稹《桐花》

    开林斩猴杙,种花续春意。——仇远《和子野见寄十二辰体》

    江国今来见,君门春意生。——孙逖《和咏廨署有樱桃》

    荒营寂寂隐山椒,春意空惊故柳条。——皎然《武源行赠丘卿岑》

    两鸡不识春意佳,栖迟也傍庭前花。——王淮《钱舜举画花石子母鸡图》

    应是不眠非守岁,小客春意入灯花。——姜夔《除放自石湖归苕溪》

    烟花已作青春意,霜雪偏寻病客须。——苏轼《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

    落尽红芳春意阑,绿芜空锁辟疆园。——吴融《春晚书怀》

    何当洧水多春意,触忤诗人作卫篇。——卢宁《兴国灵山二十景和前令唐子侯氏·其六·仙女谭》

    今朝腊月春意动,云安县前江可怜。——杜甫《十二月一日三首》

    满树天香书掩门,无端春意褪红焜。——唐寅《花降图·满树天香书掩门》

    那知湛露漙秋草,春意*铺无剩少。——陈傅良《送郡守汪充之移治严陵》

    花含春意无分别,物感人情有浅深。——白居易《西省对花忆忠州东坡新花树,因寄题东楼》

    物情无老少,春意自繁华。——胡仲弓《春晚山茶花数朵艳甚》

    即今欲雪未雪已著念,挽回春意能先期。——陈造《喜雪篇》

    看取明年春意动,更于何处最先知。——司空图《杨柳枝寿杯词十八首》

    溪上危堂堂下桥,腊馀春意卷寒飚。——宋庠《新春雪霁坐郡圃池上二首·溪上危堂堂下桥》

    天恩何旷荡,春意亦冲融。——仇远《元夕恩霈即事》

    晴天春意并无穷,过腊江楼日日风。——羊士谔《郡斋感物寄长安亲友》

    渐觉酒边春意暖,不知檐外月光寒。——柯潜《灯夕宴同年陆孟昭秋官宅二首·其一》

    老景乐事稀,春意骏足骛。——陈造《次韵严文炳暂别归吴门》

    湖边冻柳生春意,月下晴梅动暗香。——韩维《次韵和李公达见寄》

    [阅读全文]...

2022-06-27 11:10:07
  • 春意四帧组诗

  • 春意四帧组诗

      【立春】

      青鸟叫开年的大门

      盈盈的春

      陪庭树飞花

      一路的苦苦寻觅

      尽管,西域还一袭银装

      我却热泪涟涟

      鞭牛也罢,吃生也可

      古老的*惯

      盼个新的气象

      雾霾散了,太阳暖了

      大地乐章还没开场

      冰河却咧着嘴笑

      农家的小院

      倒贴个俏俏的春字

      花狗要陪雪姑娘远嫁

      小花猫思绪万千

      怀揣一段梅香

      依着窗棂甜甜地想

      【雨水】

      一丝

      无声的问候

      圆梦久盼的心愿

      悄悄的气息

      把干涸的'心田

      滋润得舒舒坦坦

      冰雪消融

      春的画卷渐次徐展

      一声

      庄重的宣言

      兑现久酿的心愿

      轻轻的爱抚

      把沉睡的沃野

      侍弄得思绪万千

      绿芽萌动

      春的画卷渐次徐展

      一阵

      匆匆的脚步

      回荡在万水千山

      微风的信使

      把春回大地的喜讯

      谱写成唐律宋篇

      迎春花开

      春的画卷渐次徐展

      【惊蛰】

      太阳的暖意

      唤醒冻僵的大地

      风轻云淡时刻

      月光浅笑

      山青水欢的远景

    [阅读全文]...

2022-03-23 08:23:54
  • 有深意有内涵的古诗句

  • 内涵,深意,游戏
  •   1、宜有词仙,拥素云黄鹤,与君游戏。

      2、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3、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

      4、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5、曾把梨花,寂寞泪阑干。

      6、渐天如水,素月当午。

      7、宛其死矣,他人入室。

      8、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9、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0、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11、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12、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13、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14、朝起窗朦晨雨骤,擎伞疾走湿衫袖。衣透心寒西凝眸,低望蜗痕书成愁。

      15、明日*长安,客心愁未阑。

      16、寻好梦,梦难成。况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17、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

      18、浅望幸福,不写忧伤,红尘三千,不道惆怅,不问花开几许,只问浅笑安然。

      19、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海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20、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21、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22、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23、美人慵翦上元灯,弹泪倚瑶瑟。

      24、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25、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26、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7、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28、交交桑扈,有莺其领。

      29、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30、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31、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32、文王在上,于昭于天。

      33、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34、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

      35、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彻。

      36、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

      37、从臣皆半醉,天子正无愁。

      38、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

      39、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40、坦荡君子,无悦簧言。

      41、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42、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43、寄君一曲,不问曲终人聚散。

      44、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45、君为女萝草,妾作菟丝花。

      46、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47、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48、后日西园,绿阴无数。

      49、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

      50、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51、萧萧江上荻花秋,做弄许多愁。

      52、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阅读全文]...

2022-01-06 06:06:59
  • 春意

  • 春绿乡河浪濯天,长丝乱共柳丝牵。谁家燕子多无赖,冲入东风戏纸鸢。 (责任编辑:副主编)

    [阅读全文]...

2021-12-04 14:41:10
  • 有深意古诗个性签名

  • 深意
  •   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4、至哉天下乐,终日在书案。

      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6、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7、脚下行程千里远,腹中贮书万卷多。

      8、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9、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1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1、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12、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13、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14、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

      15、劳于读书,逸于作文。

      16、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7、路漫漫其道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18、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19、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20、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21、坚志而勇为,谓之刚。刚,生人之德也。

      22、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

      2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24、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25、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2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7、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8、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29、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30、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31、令伯支离晚读书,岂知词赋称相如。

      32、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33、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34、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并明月霜天高。

      35、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

      36、读书勤乃有,不勤腹中虚。

      37、君子**之美,不**之恶。

      38、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

      39、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耕耘一分才。

      4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41、三日不读,口生荆棘;三日不弹,手生荆棘。

      42、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4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44、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45、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4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7、少年不经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

      48、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49、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50、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

      51、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

    [阅读全文]...

2022-02-11 14:06:57
  • 春日古诗的意思(古诗春日的诗意解释)

  • 诗意,解释
  •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这首诗著名度很高,特别是那收尾的一句。

    每次读这首诗,都会感到色彩缤纷、生机无限的春光仿佛扑面而来,精神不由为之一振。然而对这首诗多有不同的解读,而且有人喜欢,也有人不喜欢。真正是应了古人“诗无达诂”之说。

    先看古人对此诗的解说。注《千家诗》的清人王相说:“当春之时,风光景物焕然一新,东风荡漾,拂面而来,百花开放,万紫千红,皆是春光点染而成也。”(《古注绘本五七言千家诗》安徽人民出版社2013年1月版)诗写得明白,解也解得明白,而且看得出来在王相眼中这是写景诗。

    今人的解读相当深入。《宋诗鉴赏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12月版,以下简称“词典”)中说:“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写得生动流利,浅显明白,人尽能解。但正是这种浅显明白,将不少人瞒过,引起了人们的误解。晦翁作此诗,其意决不在春光骀荡。诗的首句即道所游在泗水之滨,其地春秋属鲁,孔子尝居洙、泗之间,教授弟子。宋室南渡,泗水已入金人掌握之中,晦翁未曾北上,怎能于此游春吟赏?其实,诗中‘泗水’,乃暗指孔门,所谓‘寻芳’,即求圣人之道。在这首诗中晦翁谕人,仁是性之体,仁的外观就是生意,所以万物的生意最可观,触处皆有生意,正如万紫千红,触处皆春。”深入的解读使得原本浅白的诗顿显深奥了。一首写景诗成了宣讲理学的文字。

    再看《中国历代名诗分类大典》(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7月版,以下简称“大典”):“这首《春日》是妇孺皆知的名诗。从诗的字面意义来看,认为是咏春游之作,也是对的。诗人‘胜日寻芳’,欣赏了大自然的‘无边光景’,于是惊叹于那春色如海的‘万紫千红’。不过进一步考究起来,这首诗还应当有作者深一层的用意。诗中提到了春日寻芳‘泗水滨’。南宋时是金朝的辖区,朱熹根本不可能亲历其地。这样说来,这场春游竟是‘梦游’了。既是梦游必然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原来泗水之滨是春秋时代孔子授徒的‘弦歌之地’,是教育史上的‘圣迹’。这首诗第一句表示了对孔孟的仰慕和向往,后三句或有以‘无边光景’、 ‘识得东风’、 ‘万紫千红’喻在学业上不断求索而最后臻于大成之意”。也是深入的解读,但与上面的“词典”又有所不同:一是对写景诗之说,“词典”认为是误解,而“大典”则认为是浅解(未能体会作者深意);二是“词典”把春光解作圣人之道,是仁,“大典”则认为春光所喻可能是指在学业上不断求索而臻于大成。“大典”之说以“或”字留有一些余地。

    这两典的影响比较大。两典问世后出的《千家诗》注本,关于《春日》的解读大多来自此两典。而此前出的《千家诗》注本,早的如上面提到的王相注《千家诗》,*后的如1982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的张哲永著《千家诗评注》,都是只作写景诗解读。

    还读到一本天津教育出版社2010年1月出版的《千年霜月千家诗》,作者署名江湖夜雨。其中说:“程颢、朱熹二人写诗,经常把读诗心得写入诗中,说理讲道。这首也不例外,表面上看朱熹是在‘意淫’泗水边的春光,其实他是在讲儒家经典给他带来的欢欣喜悦。此诗其实暗含着这样的意思:泗水河畔的春风啊,吹到我们的心头,吹开了万紫千红的思想之光——孔圣人的教诲啊,如春光一样暖遍了大地,改换了人间——”显然,作者是依据了“词典”而将此诗看作说理诗的。最后作者表示:“朱熹这首诗,只从表面理解还好,深入了解后,‘头巾气’太冲,更让我掩起鼻子来。”这是明明白白地说不喜欢这首诗。

    诗无达诂,这是就诗歌而言。若从读者的角度去说,便是不同的人对同一首诗歌往往会有不同的解读,这自是读者的权利。读了众多的解读文字,不免生出一个问题,那些深入的解读是怎么得出来的。可以说这与古人“知人论世”说不无关系。凡作深解者,都是联系朱熹理学大家的身份来说的,有的还着重指出朱熹喜欢借诗说理,并以朱熹著名的《观书有感》诗为证(上面提到的“词典”就是这样)。其二便是借“泗水”的地名做文章。朱熹生活在南宋,其时泗水已在金人掌控之下,朱熹并未到那里游过春,只是想象而已。既然是想象,那为什么不想象其它地方而专选泗水呢?答案自然就是寻找孔学之真理了。

    知人论世,一直是我们解读诗文的圭臬。尽管受到现代诠释学的冲击,但打开今人所编各种解读诗文的本子,可以发现其圭臬地位并未动摇。知人论世者总是企图解读出作者的创作意图,而现代诠释学则认为“作者‘前文本的意图’ ——即可能导致某一文本产生的意图——不能成为诠释有效性的标准,甚至可能与文本的意义毫不相干,或是可能对文本意义的诠释产生误导。”(安贝托•艾柯等著《诠释与过度诠释》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4月版第11页)。将现代诠释学的观点说得明白些,那就是解读文本是不需要考虑作者意图的。对这两种观点的取舍(或取其一,或兼取之),自然也是读者的权利。然而,对《春日》而言,问题是,有了“知人论世”这四个字,其深解就确实是朱熹的原意了么?

    问题之一,写过说理诗的理学家朱熹,其每一首诗都必须是说理诗吗?这个问题如果要引用朱熹的作品来说明,一是费笔墨,二是仍可能有歧见。所以此处只借钱锺书之语来表示存疑。锺书先生说:“假如一位道学家的诗集里,‘讲义语录’的比例还不大,肯容许些‘闲言语’,他就算得道学家中间的大诗人,例如朱熹。”(《宋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9月版第170页)按锺书先生此说,朱熹的诗并非都是说理诗。

    问题之二,泗水当时是被外族占去的地方,朱熹会说那个地方万紫千红,春光无限吗?尽管历史上孔子在那里讲过学,但外族占去了还春光无限,似乎总有些别扭。若是搞个*,说有人歌颂敌占区,那就摊上大事了。这个疑问,直到*来读了《对几个与〈春日〉相关问题的辨析》(《现代语文》2009年2期作者张景顺)才得以解决。原来中国之大,泗水不少。山东之外还有6条泗水。其中有一条在朱熹老家江西省婺源县内。朱熹虽然生于福建、葬于福建,但其祖籍却是婺源县。成年后他曾两度返乡祭祖。据考,朱熹两去婺源,都值草木葳蕤、花团锦簇的季节。由此推断《春日》中的泗水是朱熹家乡之河当更为合理。

    思考这两个问题,便觉得所谓深解,似难免穿凿之嫌。而所谓“知人论世”在这里真的可称之为“误导”了。至于那种穿凿之后更声称不喜欢《春日》的解读,实在让人无语。

    其实诗歌是一种讲究含蓄的文体。它用极少的文字,写景抒情,讲究的是给读者留下空间。《春日》,就是这样一首普通的写景诗,但它为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大好春光的空间。诗人对大好春光作了经典的概括,没有、也不可能、也不需要细细地说出其美妙之所在,这种美妙自然也可能包括自然之外的春光。笔者的观点是,既然作者未明说,读者又何必一定要读死呢?把个人的猜测——作者意图若非作者自己说出,便都是猜测——说成事实,恐怕不是可取的读诗方法。

    [阅读全文]...

2021-12-06 20:19:56
  • 古诗春晓的意思

  •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注释:

      1、晓:早晨,天亮。

      2、闻:听见。

      3、啼鸟:鸟鸣。

      译文:

      春天酣睡,醒来时不觉已经天亮了,

      处处都可以听到悦耳动听的鸟的鸣叫声。

      夜里沙沙的风声雨声,不知花儿吹落了多少。

      赏析:

      诗人从听觉的角度描绘了雨后春天早晨的景色,表现了春天里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春天在诗人的笔下是活灵活现生机勃勃的。这首诗看似*淡无奇,却韵味无穷,全诗行文如流水,自然*易,内蕴深厚。

    [阅读全文]...

2022-05-22 18:19:17
  • 古诗春雨的诗意

  • 春雨,诗意
  •   《春雨》是唐代诗人所作一首,抒发着诗人哀伤的情愫,并且具有相当的美感。

      唐代:李商隐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霄犹得梦依稀。

      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初春我身披白色便服躺在床上,眼前寥落的景象令我万分感伤。

      你住过的红楼在雨中更加凄凉,我默然归去任珠帘在风中摆动。

      在远路奔波却已暮春令人感伤,只有在残宵梦中才能与你相见。

      我的一片痴情却无法传递给你,春阴云弥漫大雁正在为我传书。

      白袷衣:即白夹衣,唐人以白衫为闲居便服。

      白门:金陵的别称,即现南京。南朝乐府民歌《杨叛儿》说:“暂出白门前,杨柳可藏乌。欢作沉水香,侬作博山炉”,讲的是男女欢会。*常用“白门”指代男女幽会之地。

      红楼:华美的楼房,多指女子的住处。

      珠箔:珠帘,此处比喻春雨细密。

      晼晚:夕阳西下的光景,此处还蕴涵年复一年、人老珠黄之意。

      依稀,形容梦境的忧伤迷离。

      玉珰:是用玉做的耳坠,古代常用环佩、玉珰一类的饰物作为男女定情的信物。缄札:指书信。

      云罗:像螺纹般的云片,阴云密布如罗网,比喻路途艰难。

      《春雨》赏析

      一个春雨绵绵的早晨,诗中的男主人公穿着白布夹衫,和衣怅卧。他的心中究竟隐藏着什么?究竟何以如此呢?诗在点明怅卧之后,用一句话作了概括的交待 :“白门寥落意多违 。”据南朝民歌《杨叛儿》:“暂出白门前,杨柳可藏乌。欢作沉水香,侬作博山炉 。”白门当指男女欢会之所。过去的欢会处,今日寂寞冷落,不再看见对方的踪影。与所爱者分离的失意,便是他愁思百结地怅卧的原因。怅卧中,他的思绪浮动,回味着最后一次访见对方的情景:“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仍然是对方住过的那座熟悉的红楼,但是他没有勇气走进去,甚至没有勇气再靠*它一点,只是隔着雨凝视着。往日在他的感觉里,是那样亲切温存的红楼,如今是那样地凄寒。在这红楼前,他究竟站了多久,也许连自己都不清楚。他发现周围的街巷灯火已经亮了,雨从亮着灯光的窗口前飘过,恍如一道道珠帘。在这珠帘的闪烁中,他才迷蒙地沿着悠长而又寂寥的独自走回来。

      他是这样地茫然若失,所爱者的形影,始终在他的脑际萦回。“远路应悲春晼晚,残宵犹得梦依稀。”他想象着 ,在远方的那人也应为春之将暮而伤感吧?如今蓬山远隔,只有在残宵的短梦中依稀可以相会了。强烈的思念 ,促使他修下书札,侑以玉珰一双,作为寄书的信物 。这是奉献给对方的一颗痛苦的心,但路途遥远 ,障碍重重,纵有信使,又如何传递呢?“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且看窗外的天空,阴云万里,纵有一雁传书,又能穿过这罗网般的云天么?

      以上是这首诗大致包含的意境。男主人公的处境、活动、心情,基本上是清楚的。读者所难于知道这种恋爱的具体对象和性质。据作品本身看,所爱的对方大约是由于某种不得已的原因,远离而去了。李商隐在他的组诗柳枝五首》序中便曾述及洛阳有一个女子属意于他,但不幸被“东诸候取去 ”,而铸成了遗憾事。《春雨》诗中推想对方“远路应悲春晼晚”,又感到当时的环境如“万里云罗 ”,可见这种恋爱或许也是与受到“东诸侯”之类权势者的阻离有关。不过,这终究只能是一种推测。

      李商隐在这首诗中,赋予爱情以优美动人的形象。诗借助于飘洒天空的春雨 ,融入主人公迷茫的心境、依稀的梦境,以及春晼晚、万里云罗等自然景象,烘托别离的寥落,思念的深挚,构成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一联,前一句色彩(红)和感觉(冷)互相比照。红的色彩本来是温暖的,但隔雨怅望反觉其冷;后一句珠箔本来是明丽的,却出之于灯影前对雨帘的幻觉,极细微地写出主人公寥寂而又迷茫的心理状态。末联“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也富于象征色彩。特别有创造性地借助于自然景,把“锦书难托”的预感形象化了,并把忧郁怅惘的情绪与广阔的云天,融为一体。凡此,都成功地表现出了主人公的生活、处境和感情,情景、色调和气氛都令人久久难忘。这种真挚动人的感情和优美生动的形象结合在一起,构成一种艺术魅力,在它面前,人们是免不了要支付出自己的同情的。

    [阅读全文]...

2021-12-20 13: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