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描述春意浓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描述春意浓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描述春意浓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描述春意浓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古诗《春意》赏析
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春意》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春意》作品介绍
《春意》的`作者是孟浩然,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60卷。
《春意》原文
春意(一题作春怨)
作者:唐·孟浩然
佳人能画眉,妆罢出帘帷。
照水空自爱,折花将遗谁。
春情多艳逸,春意倍相思。
愁心极杨柳,一种乱如丝。
《春意》注释
①全诗校:“一题作春怨。”此诗作意与王昌龄《闺怨》相*。
②《楚辞·九歌·山鬼》:“折芳馨兮遗所思。”(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遗,赠。
③愁乱如丝。“丝”、“思”谐音双关。
《春意》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孟子第33代。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他主要写山水诗,是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之一,他前期主要写政治诗与边塞游侠诗,后期主要写山水诗。其诗今存二百余首,大部分是他在漫游途中写下的山水行旅诗,也有他在登临游览家乡一带的万山、岘山和鹿门山时所写的遣兴之作。还有少数诗篇是写田园村居生活的。诗中取材的地域范围相当广大。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春意》繁体对照
全唐詩卷160春意(壹題作春怨)孟浩然
佳人能畫眉,妝罷出簾帷。
照水空自愛,折花將遺誰。
春情多豔逸,春意倍相思。
愁心極楊柳,壹種亂如絲。
描写春天的古诗
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1、堤坝上有兜卖风筝的小贩 他们在预售春天
2、天气在回暖,往后的日子都充满了希望
3、在百花齐放的季节里,你仍有诗意
4、春暖花开,如约而至不只是春天。
1、顾皎懒得理会她,池庸瞪了周昊一眼,
2、众人也觉得这话说得搞笑,就连池庸也瞪了他一眼,
3、顾皎见火已经扑灭,招呼着大家去前院,陆崇远一看她就来气,
4、桃儿从怀里拿出一包药,
5、等顾皎把人都带回了宴场,没多久孙大人的手下就以雷厉风行的手段锁定了几个嫌疑人。
6、顾皎瞥了一眼他,点了点头,
7、孙大人的目光自然又落回周昊身上,
8、张婆子接过药包闻了闻,点头,
9、周昊看大家都不相信,拍着胸脯道,
10、几位大臣原本不好插手将军府的家事,但见这愈演愈烈,池庸第一个出来打圆场,
11、孙大人把药包给张婆子,
12、陆崇远赶过去的时候,仓库的火势已经快被扑灭了,院子里里了不少客人,手里拿着家伙什,陆崇远朝他们感激道,
13、燕都没有人不知道陆崇远喜欢池姝玉,但说到底池姝玉是妾室,他为了一个妾室如此对待正室,真的让人不可置信。
14、周昊脸色一僵,随即依然笃定就是顾皎放的火,
15、陆崇远冷眼瞥向她,二话不说就走过来拽她,
16、顾皎冷笑一声,威胁谁不会啊。
17、池庸虽然也觉得顾皎没有那么好心,但如今证据确凿,不能指证她烧了仓库。
18、周昊正琢磨着找个机会把顾皎干的丑事抖出来,没想到被孙大人单点命,顿时一惊,
19、刑部侍郎孙大人为人刚整不啊,以他多年抓人的经验,这种一看就是有人纵火,第一时间已经派人寻找蛛丝马迹。
20、个是煮饭婆子,徐婆子,负责厨房事宜,今天去了仓库好多次,最后一次去的时间跟陆小路差了一盏茶功夫。
21、司徒宏后边钻出一个小子,拍了拍周昊。
22、话还没说完就被周昊抢了先,“我说的没错吧,这两个恶毒的女人就是想害我表妹,孙大人明鉴
23、顾皎心头一震,不可置信的看着他,好一会气笑了,
24、陆崇远的脸色再度沉下来,刚刚在心里的一丝内疚也没了,他就知道顾皎根本没安好心,他目光冷冷的凝视着顾皎,
25、顾皎一脸茫然,指着自己震惊无比,
26、周昊见没人相信他,着急了,
27、陆崇远脸色有些不大好看,被这么多人说又不肯认错,只能轻哼了一句算做了事。
28、孙大人思索了一下,问道,
29、周昊岔岔不*的说道,他还是第一次进入将军府后院,仓库在哪他都不知道,怎么可能去过。
30、顾皎冷漠的跟他对视,这个男人她已经彻底的看清了,他没有心,连犹豫都不曾,恨不得认为所有的事情都是她一个人做的。
31、孙大人让周昊闭嘴,闻了下药包里的药粉,神色有些怪异,
32、孙大人又让张婆子试汤,张婆子不敢怠慢,试完之后说道,
33、在场之人觉得陆崇远有些过了,
34、周昊想了半天恍然大悟,赶紧提自己辩解,
35、顾皎一把推开他,冷笑道,“孙大人,将军说火是我放的,你把我抓了吧
36、孙大人看着陆崇远,陆崇远心里十分怀疑顾皎不可能这么好心,但孙单武出了名的理大于情公私分明的人。
37、陆崇远看顾皎的眼神越发冷冰,顾皎无语了,
38、桃儿犹豫着看向顾皎,顾皎说道,
39、陆崇远冷冷的说道,在场之人听着脸色大变。
40、陆崇远对自家下人熟悉的很,张婆子是他信任的人,她既然说了就没假,看向周昊,
41、顾皎翻了个大白眼,一句话把陆崇远气的够呛。
42、孙大人看向陆崇远,陆崇远点头,很快一个老婆子就被带到,是张婆子
43、孙大人念着,目光在周昊身上迟疑,
44、孙大人说道,周昊气死了。
45、孙大人看大家都没意见,这才询问桃儿,
46、去仓库清掉今日开销货单的陆小路,是陆伯的儿子,从小在陆家长大,人很老实忠心耿耿,去的时间是宴会刚开始。
47、很快,煮饭婆子端着汤羹过来,心惊胆战的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孙大人问,
春意盎然的诗句
俗话说:一天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那么,描写春意盎然的诗句有哪些呢?欢迎各位读者阅读下文:
1) 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此是清明时节的景色描写。 —— *甫《寒食二首》
2)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
3)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朱熹《春日》
4)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洛城:洛阳城。风日:春光风物。道:说。 —— 杜审言《春日京中有怀》
5)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出处:朱熹《春日》
6)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出处:杜牧《江南春》
7)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处:岑残《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8)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出处:王维 《渭城曲》
9) 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出处: 杜甫《远怀舍弟颖、观等》
10)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出处: 谢灵运《登池上楼》
11)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出处: 梁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12)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出处:张志和《渔歌子》
13)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出处:叶绍翁《游园不值》
14) 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生。——出处: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5)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出处: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16)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出处: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17)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两句写白雪等不及春天到来,已穿树飞花装点早春之景。 ——出处: 韩愈《春雪》
18) 春来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19) 春风贺喜无言语,排比花枝满杏园。—— 赵嘏《喜张沨及第》
20) 时在中春,阳和方起。——《史记•秦始皇本纪》
21)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汉 乐府古辞《长歌行》
22)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23)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
24) 春城而色动微寒。—— 杜甫《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
25) 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朝:早晨。 —— 杜甫《清明二首》
26)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27) 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阳和:春天的和暖之气。—— 钱起《春郊》
28)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汀:水岸*地。—— 戴叔伦《苏溪亭》
29)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阳阴里白沙堤。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0)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诗经《出车》
31)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32)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 杨巨源《城东早春》
33) 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张籍《春别曲》
34)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 《渭城曲》
35) 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36)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出处:杜甫《绝句》
37) 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出处: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38)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出处:杜甫《绝句》
39)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出处: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更多相关的诗句推荐参考:
1.春的.诗句
2.有关描写春节的诗句大全
3.赞美春天美好的诗句
4.描写新春佳节的诗句
5.描述春天到来的诗句
春意四帧组诗
【立春】
青鸟叫开年的大门
盈盈的春
陪庭树飞花
一路的苦苦寻觅
尽管,西域还一袭银装
我却热泪涟涟
鞭牛也罢,吃生也可
古老的*惯
盼个新的气象
雾霾散了,太阳暖了
大地乐章还没开场
冰河却咧着嘴笑
农家的小院
倒贴个俏俏的春字
花狗要陪雪姑娘远嫁
小花猫思绪万千
怀揣一段梅香
依着窗棂甜甜地想
【雨水】
一丝
无声的问候
圆梦久盼的心愿
悄悄的气息
把干涸的'心田
滋润得舒舒坦坦
冰雪消融
春的画卷渐次徐展
一声
庄重的宣言
兑现久酿的心愿
轻轻的爱抚
把沉睡的沃野
侍弄得思绪万千
绿芽萌动
春的画卷渐次徐展
一阵
匆匆的脚步
回荡在万水千山
微风的信使
把春回大地的喜讯
谱写成唐律宋篇
迎春花开
春的画卷渐次徐展
【惊蛰】
太阳的暖意
唤醒冻僵的大地
风轻云淡时刻
月光浅笑
山青水欢的远景
《春日》古诗的意思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春日》古诗的意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春日
宋代: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文
风与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注释1、春日:春天。
2、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3、寻芳:游春,踏青。
4、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5、滨:水边,河边。
6、光景:风光风景。
7、等闲:*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8、东风:春风。
赏析
人们一般认为这是一首咏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访”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这首诗著名度很高,特别是那收尾的一句。
每次读这首诗,都会感到色彩缤纷、生机无限的春光仿佛扑面而来,精神不由为之一振。然而对这首诗多有不同的解读,而且有人喜欢,也有人不喜欢。真正是应了古人“诗无达诂”之说。
先看古人对此诗的解说。注《千家诗》的清人王相说:“当春之时,风光景物焕然一新,东风荡漾,拂面而来,百花开放,万紫千红,皆是春光点染而成也。”(《古注绘本五七言千家诗》安徽人民出版社2013年1月版)诗写得明白,解也解得明白,而且看得出来在王相眼中这是写景诗。
今人的解读相当深入。《宋诗鉴赏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12月版,以下简称“词典”)中说:“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写得生动流利,浅显明白,人尽能解。但正是这种浅显明白,将不少人瞒过,引起了人们的误解。晦翁作此诗,其意决不在春光骀荡。诗的首句即道所游在泗水之滨,其地春秋属鲁,孔子尝居洙、泗之间,教授弟子。宋室南渡,泗水已入金人掌握之中,晦翁未曾北上,怎能于此游春吟赏?其实,诗中‘泗水’,乃暗指孔门,所谓‘寻芳’,即求圣人之道。在这首诗中晦翁谕人,仁是性之体,仁的外观就是生意,所以万物的生意最可观,触处皆有生意,正如万紫千红,触处皆春。”深入的解读使得原本浅白的诗顿显深奥了。一首写景诗成了宣讲理学的文字。
再看《中国历代名诗分类大典》(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7月版,以下简称“大典”):“这首《春日》是妇孺皆知的名诗。从诗的字面意义来看,认为是咏春游之作,也是对的。诗人‘胜日寻芳’,欣赏了大自然的‘无边光景’,于是惊叹于那春色如海的‘万紫千红’。不过进一步考究起来,这首诗还应当有作者深一层的用意。诗中提到了春日寻芳‘泗水滨’。南宋时是金朝的辖区,朱熹根本不可能亲历其地。这样说来,这场春游竟是‘梦游’了。既是梦游必然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原来泗水之滨是春秋时代孔子授徒的‘弦歌之地’,是教育史上的‘圣迹’。这首诗第一句表示了对孔孟的仰慕和向往,后三句或有以‘无边光景’、 ‘识得东风’、 ‘万紫千红’喻在学业上不断求索而最后臻于大成之意”。也是深入的解读,但与上面的“词典”又有所不同:一是对写景诗之说,“词典”认为是误解,而“大典”则认为是浅解(未能体会作者深意);二是“词典”把春光解作圣人之道,是仁,“大典”则认为春光所喻可能是指在学业上不断求索而臻于大成。“大典”之说以“或”字留有一些余地。
这两典的影响比较大。两典问世后出的《千家诗》注本,关于《春日》的解读大多来自此两典。而此前出的《千家诗》注本,早的如上面提到的王相注《千家诗》,*后的如1982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的张哲永著《千家诗评注》,都是只作写景诗解读。
还读到一本天津教育出版社2010年1月出版的《千年霜月千家诗》,作者署名江湖夜雨。其中说:“程颢、朱熹二人写诗,经常把读诗心得写入诗中,说理讲道。这首也不例外,表面上看朱熹是在‘意淫’泗水边的春光,其实他是在讲儒家经典给他带来的欢欣喜悦。此诗其实暗含着这样的意思:泗水河畔的春风啊,吹到我们的心头,吹开了万紫千红的思想之光——孔圣人的教诲啊,如春光一样暖遍了大地,改换了人间——”显然,作者是依据了“词典”而将此诗看作说理诗的。最后作者表示:“朱熹这首诗,只从表面理解还好,深入了解后,‘头巾气’太冲,更让我掩起鼻子来。”这是明明白白地说不喜欢这首诗。
诗无达诂,这是就诗歌而言。若从读者的角度去说,便是不同的人对同一首诗歌往往会有不同的解读,这自是读者的权利。读了众多的解读文字,不免生出一个问题,那些深入的解读是怎么得出来的。可以说这与古人“知人论世”说不无关系。凡作深解者,都是联系朱熹理学大家的身份来说的,有的还着重指出朱熹喜欢借诗说理,并以朱熹著名的《观书有感》诗为证(上面提到的“词典”就是这样)。其二便是借“泗水”的地名做文章。朱熹生活在南宋,其时泗水已在金人掌控之下,朱熹并未到那里游过春,只是想象而已。既然是想象,那为什么不想象其它地方而专选泗水呢?答案自然就是寻找孔学之真理了。
知人论世,一直是我们解读诗文的圭臬。尽管受到现代诠释学的冲击,但打开今人所编各种解读诗文的本子,可以发现其圭臬地位并未动摇。知人论世者总是企图解读出作者的创作意图,而现代诠释学则认为“作者‘前文本的意图’ ——即可能导致某一文本产生的意图——不能成为诠释有效性的标准,甚至可能与文本的意义毫不相干,或是可能对文本意义的诠释产生误导。”(安贝托•艾柯等著《诠释与过度诠释》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4月版第11页)。将现代诠释学的观点说得明白些,那就是解读文本是不需要考虑作者意图的。对这两种观点的取舍(或取其一,或兼取之),自然也是读者的权利。然而,对《春日》而言,问题是,有了“知人论世”这四个字,其深解就确实是朱熹的原意了么?
问题之一,写过说理诗的理学家朱熹,其每一首诗都必须是说理诗吗?这个问题如果要引用朱熹的作品来说明,一是费笔墨,二是仍可能有歧见。所以此处只借钱锺书之语来表示存疑。锺书先生说:“假如一位道学家的诗集里,‘讲义语录’的比例还不大,肯容许些‘闲言语’,他就算得道学家中间的大诗人,例如朱熹。”(《宋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9月版第170页)按锺书先生此说,朱熹的诗并非都是说理诗。
问题之二,泗水当时是被外族占去的地方,朱熹会说那个地方万紫千红,春光无限吗?尽管历史上孔子在那里讲过学,但外族占去了还春光无限,似乎总有些别扭。若是搞个*,说有人歌颂敌占区,那就摊上大事了。这个疑问,直到*来读了《对几个与〈春日〉相关问题的辨析》(《现代语文》2009年2期作者张景顺)才得以解决。原来中国之大,泗水不少。山东之外还有6条泗水。其中有一条在朱熹老家江西省婺源县内。朱熹虽然生于福建、葬于福建,但其祖籍却是婺源县。成年后他曾两度返乡祭祖。据考,朱熹两去婺源,都值草木葳蕤、花团锦簇的季节。由此推断《春日》中的泗水是朱熹家乡之河当更为合理。
思考这两个问题,便觉得所谓深解,似难免穿凿之嫌。而所谓“知人论世”在这里真的可称之为“误导”了。至于那种穿凿之后更声称不喜欢《春日》的解读,实在让人无语。
其实诗歌是一种讲究含蓄的文体。它用极少的文字,写景抒情,讲究的是给读者留下空间。《春日》,就是这样一首普通的写景诗,但它为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大好春光的空间。诗人对大好春光作了经典的概括,没有、也不可能、也不需要细细地说出其美妙之所在,这种美妙自然也可能包括自然之外的春光。笔者的观点是,既然作者未明说,读者又何必一定要读死呢?把个人的猜测——作者意图若非作者自己说出,便都是猜测——说成事实,恐怕不是可取的读诗方法。
《春日》是朱熹的名作之一,也是我们较为熟悉的春日。
宋代: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咏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访”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扩展阅读:朱熹的影响
朱熹早年出入佛、道。31岁正式拜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为师,专心儒学,成为程颢、程颐之后儒学的重要人物。淳熙二年(1175年),朱熹与吕祖谦、陆九渊等会于江西上饶铅山鹅湖寺,是为著名的鹅湖之会,朱陆分歧由此更加明确。朱熹在“白鹿国学”的基础上,建立白鹿洞书院,订立《学规》,讲学授徒,宣扬道学。在潭州(今湖南长沙)修复岳麓书院,讲学以穷理致知、反躬践实以及居敬为主旨。他继承二程,又独立发挥,形成了自己的体系,*称为程朱理学。朱熹在任地方官期间,力主抗金 ,恤民省赋,节用轻役,限制土地兼并和高利盘剥,并实行某些改革措施,也参加了镇压农民起义的活动。朱熹在从事教育期间,对于经学、史学、、佛学、道教以及自然科学,都有所涉猎或有著述,著作广博宏富。
朱熹晚年定居建阳考亭讲学,四方学子不远千里前来求学,研究理学,著书立说,与蔡元定等创建学术史上令人瞩目的“考亭学派”,考亭也因此喻为“南闽阙里”,建阳称为“理学之乡”,也因朱熹、蔡元定、刘爚、黄干、熊禾、游九言、叶味道史称“七贤过化”之乡。如今每年清明节前后,远在美日韩及港澳台等海外朱子后裔都会前来祭祀拜谒,他所创立的南宋理学迄今仍被美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国推崇。
有春节意象的古诗
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那么有春节意象的古诗有哪些?大家不妨来看看小编推送的有春节意象的'古诗,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新年有感》〔钱来苏〕
金瓯何事告凋残,此责当涂敢自宽。
遥望中原烽火急,狂流一柱在延安。
满地疮痍不忍看,三边耕织有余欢。
勤劳无逸能兴国,士马腾欢敌胆寒。
《甲午元旦》〔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元旦试笔》(选一)〔陈献章〕
天上风云庆会时,庙谟争遗草茅知。
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
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
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
《元日》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玉楼春)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沈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拜年》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田家元日》(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唐)孟浩然
畴昔通家好,相知无间然。
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
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
客行随处乐,不见度年年。
《春节看花市》〔*〕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
束立盆栽成队列,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
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分尝胜利茶。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
《癸巳除夕偶成》〔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描述春意浓的古诗
描写春意浓的古诗
草长莺飞春意浓的古诗
形容春意浓的古诗句
春意浓浓的优美句子
描写春意浓的诗句古诗
红杏枝头春意浓的古诗
春意浓的唯美句子
描写春意浓浓的诗句
春意浓浓孩子生长的古诗句
百花盛开春意浓的古诗句
寒去春意渐浓的古诗
春意正浓的诗句
春意正浓的心情短句
春意已深的古诗
古诗中的春意
形容有春意的古诗
春意秋冬的古诗
含春意思的古诗
古城春意的古诗
灞桥的春意古诗
春意的诗句
写春意象的古诗
春意小鸟的古诗
春意浮来的古诗
春意古诗的画报
春意阑珊的古诗
富有春意的古诗词
春意的古诗小画报
不辜负春意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