醏暑逢雨的古诗赋

关于醏暑逢雨的古诗赋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醏暑逢雨的古诗赋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醏暑逢雨的古诗赋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醏暑逢雨的古诗赋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63) 语录(1) 说说(4) 名言(518) 诗词(765) 祝福(3k+) 心语(135)

  • 关于中秋的诗赋

  • 中秋
  • 关于中秋的诗赋

      《乙未中秋赋》

      岁在乙未兮,时光荏苒。中秋既望兮,玉轮复圆。寰宇澄清兮,共一婵娟。太阴垂象兮,仰首而观。嫦娥曼舞兮,广寒宫殿。霓裳羽衣兮,亦幻亦仙。轻抚瑶琴兮,如诉如叹。月君展袖兮,美轮美奂。仙子伴歌兮,余音不断。吴刚伐桂兮,桂香飘远。玉兔静赏兮,陶醉如憨。蟾蜍捣药兮,心驰神远。冰壶光照兮,天上人间。苍穹一色兮,不二大千。

      中秋肇始兮,周礼儒典。唐代为节兮,四海同欢。少长咸集兮,举家团圞。敬老爱幼兮,温情语喧。共赏圆月兮,戏彩堂前。礼尚往来兮,增进情感。三五知己兮,相约亭间。鼔琴赏月兮,品茗谈禅。诗词唱和兮,清雅悠闲。天涯同乐兮,*情牵。中秋晚会兮,盛况空前。载歌载舞兮,丝竹管弦。天下同月兮,玉镜高悬。但愿长久兮,千里婵娟。歌咏盛世兮,蕣地尧天。复兴礼乐兮,鱼跃飞鸢。龙翥凤翔兮,鹤舞云闲。岁岁中秋兮,今宵月圆。

      此赋作于二零一五年九月二十四日午。田智良撰于菩提精舍。愿以此赋祝提前朋友们中秋节快乐 !

    [阅读全文]...

2022-05-27 23:56:06
  • 以酒为题的诗赋

  • 以酒为题的诗赋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酒之神韵,可窥一斑,昔曹孟德煮酒论英雄,指点江山,激昂文字,李太白斗酒诗百篇,蓬莱圣境觅仙踪,浪漫豪放,鲁提辖醉打镇关西,使酒骂座,公义自在,武二郎夜上景阳冈,目酣神醉,打得猛虎美名扬。

      灼灼神光,硕硕五华,润之江米,莹之李桃,操余弧兮反沦降,授北吉兮酌桂浆。日月赋灵气,天地授精华,蕴山川神秀,取江河底气,终成酒神之盈态。

      天有酒旗星照,地有泉酒流淌,夏时仪狄神酿,商后杜康遗珠,光合华夏五千载,酒虎诗龙各自煌,尧帝有酒千钟意,放歌纵饮李杜狂。黄公酒垆聚七贤,刘伶醉后睡百年,霸陵尉醉将军轻,杯酒解忧释兵权。金龟只是置酒钱,乞浆却得酣呼醉,诗酒朋友尽堪聚,把酒持螯人生萃。群英会场瑜装醉,鸿门宴中刀剑会。琴歌酒赋真雅士,榷酒征茶起纷扰,槌牛酾酒鼓斗志,醇酒美人堪送老。

      酒神助兴,金波粼粼映辉煌,香蚁作陪,酒阑人散曲终尽。花间一壶酒,独酌影只孤,邀得佳人会,醉吐绿茵楚。借酒浇愁,郁闷难休,雨霖露润,潇湘忘忧,怒发冲冠,满江悲切,醉卧沙场,壮志唱酬。

      噫,酒壮英雄胆,色从酶促生。殷勤赋黄竹,自劝饮白堕。酒及易乱象,淳于善谏政。八仙聚盛唐,饮酒如鲸吞,骑马似撑船,千杯铺锦文。

      吁,君莫笑,纸醉金迷不得要,以酒解酲害一生。醉不成欢惨离别,眠花醉柳势也颓。莫为朋满座,便学李公醉,张狂不忌讳,形神俱为褪。

      嘻,君知否,那夜温情?清香雅淡初出浴,酱香柔润上镜台,浓郁香情女红装,芝麻醍醐放一曲。

      酒神之情之色,犹花解语,虽不能面面俱到,情思却直抵上云霄,喏,莲花池畔品佳酿,巫山境遇梦中人,登上高楼摘星辰,桃花潭畔意真诚。天子呼来不上船,与尔同销万古愁。今朝有酒今朝醉,得意人生尽须欢。

      赋神至此,酒神之形之色,尽皆入赋,唯酒神之德难作,酒神之德,非有固态,更在人意。贪花恋草,沉湎酒色,德已不在,狂放无端,不拘常态,行为诋坏。壶觞养身,敬老奉宾,可成醉翁,恋山恋水,修身养性,便是欧阳。

    [阅读全文]...

2022-07-10 16:21:36
  • 《逢入京使》古诗赏析

  • 文学
  • 《逢入京使》古诗赏析

      《逢入京使》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名篇之一。此诗描写了诗人远涉边塞,路逢回京使者,托带*安口信,以安慰悬望的家人的典型场面,具有浓烈的人情味。诗文语言朴实,不加雕琢,却包含着两大情怀:思乡之情与渴望功名之情,一亲情一豪情,交织相融,真挚自然,感人至深。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逢入京使》古诗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安。

      翻译/译文

      东望家乡路程又远又长,热泪湿双袖还不断流淌。

      在马上与你相遇无纸笔,请告家人说我*安无恙。

      注释

      ⑴入京使:进京的使者。

      ⑵故园:指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漫漫:形容路途十分遥远。

      ⑶龙钟:涕泪淋漓的样子。卞和《退怨之歌》:“空山歔欷泪龙钟。”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⑷凭:托,烦,请。传语:捎口信。

      赏析/鉴赏

      这首诗是写诗人在西行途中,偶遇前往长安的东行使者,勾起了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也表达了诗人欲建功立业而开阔豪迈、乐观放达的胸襟。旅途的颠沛流离,思乡的肝肠寸断,在诗中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故园东望路漫漫”,写的是眼前的实际感受。诗人已经离开“故园”多日,正行进在去往西域的途中,回望东边的家乡长安城当然是漫漫长路,思念之情不免袭上心头,乡愁难收。“故园”,指的是在长安的家。“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

      “双袖龙钟泪不干”,意思是说思乡之泪怎么也擦不干,以至于把两支袖子都擦湿了,可眼泪就是止不住。这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安”做了一个很高的铺垫。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安”,这两句是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安又苦于没有纸笔旳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旳口气,写得十分传神。“逢”字点出了题目,在赶赴安西旳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旳故人,彼此都鞍马倥偬,交臂而过,一个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而自己旳妻子也正在长安,正好托故人带封*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无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凭君传语报*安”吧。这最后一句诗,处理得很简单,收束得很干净利落,但简净之中寄寓着诗人旳一片深情,寄至味于淡薄,颇有韵味。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旳雄心旳,此时,心情是复杂旳。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旳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旳豪迈胸襟,柔情与豪情交织相融,感人至深。

      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充满了浓郁边塞生活气息,既有生活情趣,又有人情味,清新明快,余味深长,不加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诗人善于把许多人心头所想、口里要说旳话,用艺术手法加以提炼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旳意义。在*易之中而又显出丰富旳韵味,自能深入人心,历久不忘。岑参这首诗,正是有这一特色。

      创作背景

      天宝八载(749),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这年岑参第一次从军西征,西出阳关,奔赴安西。

      赏析一

      岑参的《逢入京使》所表现的就是对故园和家人的思念,这是真挚健康的感情,虽然调子不怎么高昂。但不能认为是消极的、悲观的,尽管他流下了思乡之泪。诗的第一句“故园东望路漫漫”是写眼前的实景。

      赏析二

      《逢入京使》这首诗是写诗人在西行途中,偶遇前往长安的东行使者,勾起了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旅途的颠沛流离,思乡的肝肠寸断,在诗中得到了深刻的揭示。“故园东望路漫漫”,写的是眼前的实际感受。

      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逢入京使》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诗的节奏和情感。

      2、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3、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表情达意、遣词造句的精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遥想公元757年长安城中战火纷飞,血染天街,断墙残壁间,一丛丛菊花依然寂寞地开放着。这一幅鲜明的战乱图,能让我们想起上学期所学哪首诗歌的两句诗呢?这让我们回想起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里的“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在这首诗里,“故园菊”所负载的意义已经突破了单纯的惜花和思乡,更寄托了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的渴望。今天,我们来学*他的另一篇名作《逢入京使》,一同再次轻叩诗人岑参独特的心扉。

      二、诵读,读出节奏感。

      师:现在请大家自由放声地朗读诗歌,并准备在全班朗诵。(生自由朗读课文)师:谁愿意为大家读一读(一生读)

      师:字正腔圆,但我觉得句与句之间的停顿还要有节奏感点。提示:七言律诗或绝句可以按二二三节奏来读,请同学们划下这首诗的节奏,并且试着再读一读。(生朗诵)

      师:现在听老师读一遍。现在请同学们齐读一遍。三、借助注释,读懂诗意。(屏显)学*要求:

      1、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诗的大意。遇到不懂的地方标记出来。

      2、学*小组内交流自自不懂的地方,如还不能形成统一意见,小组提出来全班交流。

      (生自学,小组交流讨论)

      师:同学们自学中有哪些疑问?生问

      师:其他小组的同学知道吗?生2回答,师评价并明确。

      师:如果没有其他问题了,现在请一位同学把这首诗的意思说一说。

      生: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只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安。

    [阅读全文]...

2022-02-09 07:32:21
  •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的诗(唐诗赋得古原草送别朗读赏析)

  • 送别,唐诗
  • 必背诗词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作品简介

    这首送别诗作于唐德宗贞元三年(公元788年),作者当时只有十六岁。此诗是应考*作,按科考规矩,凡限定的诗题,题目前必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似。须写清题意,起承转合要分明,对仗要精工,全篇要空灵浑成,方称得体。束缚严格,少有佳作。据载,作者这年始自江南入京,谒名士顾况时投献的诗文中即有此作。起初,顾况看着这年轻士子说:“米价方贵,居亦弗易。”拿居易的名字打趣,言外之意是说京城不好混饭吃。及读至“野火烧不尽”二句,不禁大为赞赏,道:“道得个语,居亦易矣。”可见此诗在当时就为人称道。

    《赋得古原草送别》即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诗词赏析

    本诗是以咏古原草的形式写就的送别诗。

    首联写草:首句写扣住题目“古原草”三字,用叠词“离离”描写春草的茂盛;次句写原上野草秋枯春荣、岁岁循环、生生不已的规律。春草茂盛,秋枯春荣,此乃极为*常之景。

    颔联承上联中的枯荣进一步生发下去,以“野火烧不尽”写草之“枯”,以“春风吹又生”写草之“荣”。 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只要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形神兼备。

    颈联在描写古原草的同时,点出“古道”“荒城”,点出送别的友人即将经历的处所,转入送别。其中的“侵”和“接”两个动词富有表现力:形象刻画出远远望去,春草在古道边向前蔓延,碧青而广阔的绿野一直与远方的荒城相接的景象,为后面的抒情做铺垫。

    尾联直接点出“又送王孙去”, 点明送别的本意。并用绵绵不尽的萋萋春草比喻充塞胸臆、弥漫原野的惜别之情,情景交融,韵味无穷。

    本诗几乎通篇都在写草,实是借草取喻,以草木之茂盛显示友人之间依依惜别时的绵绵情谊。情深意切,所喻尤为巧妙,不愧为白居易的成名作。

    名句赏析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此二句不但写出“原上草”的性格,而且写出一种从烈火中再生的理想,一句写枯,一句写荣,“烧不尽”与“吹又生”唱叹有味,对仗亦工致天然,故卓绝千古。后来人们大多以此来指一件事物或一种现象虽然经过严厉的打击和制止,但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不能断根,只待条件一成熟,又爆发出来。

    [阅读全文]...

2022-06-22 13:33:13
  • 唐诗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的翻译)

  • 送别,唐诗
  •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赏析导航】

    白居易从小学*异常刻苦,加上天资聪颖,16岁时他就决定赴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而一般的人20几岁才有这个胆量。

    按照当时通行的做法,考生为增加及第的可能性,会将自己*日比较满意的诗*成卷轴,在考试前拿给有地位的人看,以求推荐。这种做法,时人称之为“行卷”。

    白居易找的人叫顾况,是一位颇有名望的诗人。顾况拿过这个后生的诗集,看到上面“白居易”三个字,不禁调侃道:“米价方贵,居亦弗易。”意思是,长安这里,米价正是贵的时候,你在这里居住恐怕不容易哟——何况白居易!

    随后,顾况开始翻阅起来。当看到《赋得古原草送别》时,不禁赞叹道:“道得个语,居即易亦。”意思是,有这个水*,在长安居住也是容易的。于是为之宣传,白居易因此诗名大振。

    “赋得”二字,指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古原草送别”,把野草与送别联系在一起,可以追溯到《楚辞》里的句子:“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那么,这首让白居易一举成名的诗到底写了些什么呢?

    野草茂密葱茏,覆盖在古老的大地上。春去冬来,小草滋生蔓延,又枯萎凋零,生命看似那么的短暂而脆弱。

    不过,纵然是那燎原奔腾的野火,肆虐大地,烧尽一切,它的茎、它的叶均化为灰烬,但是,只要春风吹来,那赤赭的土地上,一样会生机盎然,翠绿一片。

    纵横蔓延的野草啊,覆盖了古老的驿道;阳光下的青翠,一直伸向遥远而荒颓的城墙。

    朋友即将离去,依依惜别之心,犹如那漫山遍野的野草,铺天盖地,无休无止。

    一方面是野草生命力的顽强;另一方面,离别之情又是那么的难以抑制。它们都有共同的特点:斩不尽、锄不绝、烧不死,就如南唐李煜所言: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至此,漫天的野草与浓郁的离愁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把真挚的情感赋予生动的形象之中,清新自然,韵味悠长。无怪乎清人范大士会在《历代诗发》中说:极*淡,亦极新异,宜顾况之倾倒也!

    【韵译】

    古原幽幽

    青草连绵茂密

    秋风肆虐

    大地渐渐枯萎凋零

    来年春天

    又见蓊郁生意

    世世代代

    生生不息

    纵然是地下的野火

    摧毁了它的身躯

    春风一到

    又可绿达天际

    你看,

    那翠绿的身影

    蔓延上古老的驿道

    绿色的波涛

    掩映荒废的城池

    再次别离

    思念的心

    犹如那无边无际的野草

    随君远去

    无休无息

    [阅读全文]...

2022-06-25 14:36:00
  • 古诗文《赤壁赋》原文

  • 古诗文,阅读
  • 古诗文《赤壁赋》原文

      赤壁赋 (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阅读全文]...

2022-04-06 17:17:59
  • 含有逢字的古诗词 带逢字的诗词名句

  •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张籍《节妇吟·寄东*李司空师道》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明贤集·七言集》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无题·油壁香车不再逢》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苏轼《鹊桥仙·七夕》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增广贤文·上集》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李涉《题鹤林寺僧舍》

    枯木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再少年。——《增广贤文·上集》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数人世相逢,百年欢笑,能得几回又。——何梦桂《摸鱼儿·记年时人人何处》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

    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王维《少年行四首》

    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杜荀鹤《赠质上人》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李白《清*调·其一》

    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朱敦儒《西江月·世事短如春梦》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李涉《题鹤林寺僧舍》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九月九忆山东兄弟》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安。——岑参《逢入京使》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白居易《采莲曲》

    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增广贤文·上集》

    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醒世恒言·卷十八》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王勃《滕王阁序》

    离多最是,东西流水,终解两相逢。——晏几道《少年游·离多最是》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鲁迅《题三义塔》

    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史记·佞幸列传》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

    相见情已深,未语可知心。——李白《相逢行二首》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岑参《逢入京使》

    *生不解*善,到处逢人说项斯。——杨敬之《赠项斯》

    有情不管别离久。情在相逢终有。——晏几道《秋蕊香·池苑清阴欲就》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过眼年华,动人幽意,相逢几番春换。——王沂孙《法曲献仙音·聚景亭梅次草窗韵》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相逢不饮空归去,洞口桃花也笑人。——《增广贤文·上集》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

    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孟子·离娄章句下·第十四节》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水浒传·第十四回》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 行次潼关逢魏扶东归》

    强中自有强中手,用诈还逢识诈人。——《三国演义·第十七回》

    [阅读全文]...

2022-01-25 01:57:17
  • 朗润园赋古诗欣赏67句

  • 经典
  • 季羡林《清塘荷韵》

      楼前有清塘数亩。记得三十多年前初搬来时,池塘里好像就是有荷花的,我的记忆里还残留着一些绿叶红花的碎影。后来时移事迁,岁月流逝,池塘里却变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再也不见什么荷花了。

      我脑袋里保留的旧的思想意识颇多,每一次望到空荡荡的池塘,总觉得好像缺点什么。这不符合我的审美观念。有池塘就应当有点绿的东西,哪怕就是芦苇呢,也比什么都没有强。最好的最理想的当然就是荷花。中国旧的诗文中,描写荷花的简直就是太多太多了。周敦颐的《爱莲说》读书人不知道的恐怕就是绝无仅有的。他那一句有名的“香远益清”就是脍炙人口的。几乎可以说,中国没有人不爱荷花的。可我楼前池塘中独独缺少荷花。每次看到或想到,总觉得就是一块心病。

      有人从湖北来,带来了洪湖的几颗莲子,外壳呈黑色,极硬。据说,如果埋在淤泥中,能够千年不烂。因此,我用铁锤在莲子上砸开了一条缝,让莲芽能够破壳而出,不至永远埋在泥中。这都就是一些主观的愿望,莲芽能不能够出,都就是极大的未知数。反正我总算就是尽了人事,把五六颗敲破的莲子投入池塘中,下面就就是听天命了。

      这样一来,我每天就多了一件工作:到池塘边上去看上几次。心里总就是希望,忽然有一天,“小荷才露尖尖角”,有翠绿的莲叶长出水面。可就是,事与愿违,投下去的第一年,一直到秋凉落叶,水面上也没有出现什么东西。经过了寂寞的冬天,到了第二年,春水盈塘,绿柳垂丝,一片旖旎的风光。可就是,我翘盼的水面上却仍然没有露出什么荷叶。此时我已经完全灰了心,以为那几颗湖北带来的硬壳莲子,由于人力无法解释的原因,大概不会再有长出荷花的希望了。我的目光无法把荷叶从淤泥中吸出。

      但就是,到了第三年,却忽然出了奇迹。有一天,我忽然发现,在我投莲子的地方长出了几个圆圆的绿叶,虽然颜色极惹人喜爱;但就是却细弱单薄,可怜兮兮地*卧在水面上,像水浮莲的叶子一样。而且最初只长出了五六个叶片。我总嫌这有点太少,总希望多长出几片来。于就是,我盼星星,盼月亮,天天到池塘边上去观望。有校外的农民来捞水草,我总请求他们手下留情,不要碰断叶片。但就是经过了漫漫的长夏,凄清的秋天又降临人间,池塘里浮动的仍然只就是孤零零的那五六个叶片。对我来说,这又就是一个虽微有希望但究竟仍令人灰心的一年。

      真正的奇迹出现在第四年上。严冬一过,池塘里又溢满了春水。到了一般荷花长叶的时候,在去年飘浮着五六个叶片的地方,一夜之间,突然长出了一大片绿叶,而且看来荷花在严冬的冰下并没有停止行动,因为在离开原有五六个叶片的那块基地比较远的池塘中心,也长出了叶片。叶片扩张的速度,扩张范围的扩大,都就是惊人地快。几天之内,池塘内不小一部分,已经全为绿叶所覆盖。而且原来*卧在水面上的像就是水浮莲一样的叶片,不知道就是从哪里聚集来了力量,有一些竟然跃出了水面,长成了亭亭的荷叶。原来我心中还迟迟疑疑,怕池中长的就是水浮莲,而不就是真正的荷花。这样一来,我心中的疑云一扫而光:池塘中生长的真正就是洪湖莲花的子孙了。我心中狂喜,这几年总算就是没有白等。

      天地萌生万物,对包括人在内的动植物等有生命的东西,总就是赋予一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这种力量大到无法抗御。只要你肯费力来观摩一下,就必然会承认这一点。现在摆在我面前的就就是我楼前池塘里的荷花。自从几个勇敢的叶片跃出水面以后,许多叶片接踵而至。一夜之间,就出来了几十枝,而且迅速地扩散、蔓延。不到十几天的工夫,荷叶已经蔓延得遮蔽了半个池塘。从我撒种的地方出发,向东西南北四面扩展。我无法知道,荷花就是怎样在深水中淤泥里走动。反正从露出水面荷叶来看,每天至少要走半尺的距离,才能形成眼前这个局面。

      光长荷叶,当然就是不能满足的。荷花接踵而至,而且据了解荷花的行家说,我门前池塘里的荷花,同燕园其他池塘里的,都不一样。其他地方的荷花,颜色浅红;而我这里的荷花,不但红色浓,而且花瓣多,每一朵花能开出十六个复瓣,看上去当然就与众不同了。这些红艳耀目的荷花,高高地凌驾于莲叶之上,迎风弄姿,似乎在睥睨一切。幼时读旧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爱其诗句之美,深恨没有能亲自到杭州西湖去欣赏一番。现在我门前池塘中呈现的就就是那一派西湖景象。就是我把西湖从杭州搬到燕园里来了。岂不大快人意也哉!前几年才搬到朗润园来的周一良先生赐名为“季荷”。我觉得很有趣,又非常感激。难道我这个人将以荷而传吗?

    [阅读全文]...

2022-05-26 13:55:51
  • 处暑节气古诗

  • 节气,处暑
  • 一、《长江二首其一》,南宋苏泂

    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

    白头更世事,青草印禅心。

    放鹤婆娑舞,听蛩断续吟。

    极知仁者寿,未必海之深。

    二、《袭美见题郊居十首,因次韵酬之以伸荣谢》(节选),唐陆龟蒙

    强起披衣坐,徐行处暑天。

    上阶来斗雀,移树去惊蝉。

    三、《次韵毕叔文苦旱叹》(节选),南宋赵蕃

    晚且禾秀早向实,舂箕不须逾处暑。

    胡为旱势复如此,坐致诗人形苦语。

    四、《秋日喜雨题周材老壁》,宋代王之道

    大旱弥千里,群心迫望霓。

    檐声闻夜溜,山气见朝隮。

    处暑余三日,高原满一犁。

    我来何所喜,焦槁免无泥。

    五、《处暑后风雨》南宋仇远

    疾风驱急雨,残暑扫除空。

    因识炎凉态,都来顷刻中。

    纸窗嫌有隙,纨扇笑无功。

    儿读秋声赋,令人忆醉翁。

    [阅读全文]...

2022-01-13 09:25:06
醏暑逢雨的古诗赋 - 句子
醏暑逢雨的古诗赋 - 语录
醏暑逢雨的古诗赋 - 说说
醏暑逢雨的古诗赋 - 名言
醏暑逢雨的古诗赋 - 诗词
醏暑逢雨的古诗赋 - 祝福
醏暑逢雨的古诗赋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