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描写盘山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描写盘山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描写盘山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描写盘山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游盘山记》的原文和赏析
赏析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游盘山记》的原文和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游盘山记》
原文
盘山外骨而中肤。外骨,故峭石危立,望之若剑戟罢虎之林。中肤,故果木繁,而松之抉石罅出者,欹嵚虬曲,与石争怒,其干压霜雪不得伸,故旁行侧偃,每十余丈。其面削,不受足,其背坦,故游者可迂而达。其石皆锐下而丰上,故多飞动。其叠而上者,渐高则渐出。高者屡数十寻,则其出必半仄焉。若半圮之桥,故登者栗。其下皆奔泉,夭矫曲折,触巨细石皆斗,故鸣声彻昼夜不休。其山高古幽奇,无所不极。
述其最者:初入得盘泉,次曰悬空石,最高曰盘顶也。泉莽莽行,至是落为小潭,白石卷而出,底皆金沙,纤鱼数头,尾鬣可数,落花漾而过,影彻底,忽与之乱。游者乐,释衣,稍以足沁水,忽大呼曰“奇快”,则皆跃入,没胸,稍溯而上,逾三四石,水益哗,语不得达。间或取梨李掷以观,旋折奔舞而已。
悬空石数峰,一壁青削到地,石粘空而立,如有神气性情者。亭负壁临绝涧,涧声上彻,与松韵答。其旁为上方精舍,盘之绝胜处也。
盘顶如初抽笋,锐而规,上为窣诸波,日光横射,影落塞外,奔风忽来,翻云抹海。住足不得久,乃下。迂而僻,且无石级者,曰天门开。从髻石取道,阔以掌,山石碍右臂,左履虚不见底,大石中绝者数。先与导僧约,遇绝崄处,当大笑。每闻笑声,皆胆落。扪萝探棘,更上下仅得度。两岩秀削立,太古云岚,蚀壁皆翠。下得枰石,方广可几筵。抚松下瞰,惊定乃笑。世上无拼命人,恶得有此奇观也。
面有洞嵌绝壁,不甚阔,一衲攀而登,如猕猴。余不往,谓导僧曰:“上山险在背,肘行可达。下则目不谋足,殆已,将奈何?”僧指其凸曰:“有微径,但一壁峭而油,不受履,过此,虽险,可攀至脊。迂之即山行道也。”僧乃跣,蛇矫而登。下布以缒,健儿以手送余足,腹贴石,石腻且外欹,至半,体僵,良久足缩,健儿努以手从,遂上。迨至脊,始咋指相贺,且相戒也。峰名不甚雅,不尽载。其洞壑初不名,而新其目者,曰石雨洞,曰慧石亭。洞在下盘,道听涧声,觅之可得。石距上方百步,纤瘦丰妍不一态,生动如欲语。下临飞涧,松鬣覆之,如亭。寐可凭,坐可茵,闲可侣,故慧之也。其石泉奇僻,而蛇足之者,曰红龙池。其洞天成可庵者,曰瑞云庵之前洞,次则中盘之后岭也。其山壁窈窕秀出而寺废者,曰九华顶,不果上。其刹宇多,不录。寄投者,曰千像,曰中盘,曰上方,曰塔院也。
其日为七月朔,数得十。偕游者,曰苏潜夫、小修、僧死心、宝方、寂子也。其官于斯而以旧雅来者,曰钟刺史君威也。其不能来,而以书讯且以蔬品至者,曰李郎中酉卿也。
译文
盘山外表是岩石而内含泥土。外表是岩石,所以陡峭的石壁高高直立,远远望去如刀枪林立,有熊虎的气势。内含泥土,所以树木繁茂,从石缝中长出的松树靠着高峻山壁盘旋而上,好像在与石壁争怒。松树的树干因被霜雪所压,不能向上伸展,便向旁边伸展,往往有十余丈远。
那山高古幽奇,没有什么景观不具备,说说它最好的几样吧:进山时的盘泉,其次悬空石,最高处的盘顶。
沿着盘泉走进山中,泉水在这里汇聚成一个水潭(潭水清澈),潭底都是白色的石头,铺满了金色的沙子,水中有几条小鱼游动,鱼鳍鱼尾都清晰可见。偶尔会有落花,影子直达潭底,一会儿又随水波乱了。我们这些游人见了十分高兴,脱去衣服,稍微用脚触碰水面,便大叫痛快,都跳下水去,水深齐胸,我们逆流而上,绕过三四块大石,水声渐渐大起来,我们都听不见彼此说话。有人拿梨李投入水中,那些梨李只是在水中回环盘旋,上下浮沉而已。
悬空石是几座山峰,其中一座深色的山峰拔地而起,峰顶有一块大石悬空而立,很像一个性情中人。旁边有一亭背靠山壁下临深涧,涧水声向上,与风中松涛相和。亭旁是上方精舍,是盘山风景绝佳的地方。
盘山山顶形状人像刚出土的幼笋,又尖又圆。上面叫诸波,每当日光斜射,盘山的影子仿佛直投到塞外,每当风吹过,云雾翻腾,如同大海。在上面不能停留太久,就往下走,有一段迂回而偏僻,并且没有石级的路,叫天门开。从大石顶端找到一条路,才巴掌宽,山石挡着右臂,左脚悬空,途中有好几块石头挡路,我们事先与当向导的僧人约定,遇到绝险处,就要大笑示意,所以每当听到前面传来大笑,我们都胆战心惊。手攀着荆棘,反复试探,才过了这段路。前面见到两座山岩对峙,仿佛是太古以来的风云雾岚,将山壁染成翠绿。再往下有一块*整的大石,十分宽大,可以摆几桌酒*,我们手扶松树向下看,惊魂甫定,才大笑世上不敢冒生命危险的人,怎能探得如此奇景呢?
对面有一个山洞嵌在绝壁上,不太宽,一个僧人攀缘而上,如猕猴一般。我不去,对向导僧说:“上山险在山脊,盘曲而上仍可以到达,下山眼睛都找不到落脚的地方,太危险了,怎么办呢?”向导僧指着一处凸起的地方说:“那里有一条小路,只是陡峭并且很滑,不能立足,走这条路虽然险,却可以到达山脊,绕过去就到下山的大道了。”僧人光着脚,像蛇一样矫捷地攀缘,再从上放下布,让下面的人攀布而上,又叫一个健壮的人从下面用手托住我的脚,腹部紧贴石壁,石壁很滑而且向外突出,爬到一半,身体有些僵硬,过了一会儿方才抬腿,下面的人努力用手推我,这才到了山脊。到了山脊才彼此用手指点,咋舌不已,互相庆贺,互相提醒。山峰名字不很雅,这里不记,那洞壑最初没有名,最*才命名,叫石雨洞,叫慧石亭,石雨洞在下方,沿着涧水声可以找到它,再往上大约百步,有许多石头,纤瘦丰妍各不相同,姿态生动好像会说话。这些石头下方正对着山涧,松树的枝叶遮蔽它们,就像亭子,睡觉可用来倚靠,坐着可以(把它)当草地(*子),清闲时可以(把它)当伙伴,所以把它命名为慧石亭。山涧泉流蜿蜒曲折,如同蛇行,尽头便是红龙池。那洞浑然天成可以建庵,是瑞云庵的前洞,再往下就到中盘的.后岭了。那山势幽深秀美而寺院荒废的地方,就叫九华顶,我们没有去。庙宇多,也不再一一记录。只去参拜了几个:千像,中盘,上方,塔院。
登山的那一天是七月初一,同游的人有十个,是苏潜夫、小修、僧人死心、宝方、寂子等人。
赏析
该篇出自《袁宏道集》。袁宏道的游记,像是一幅幅写意画,着墨不多,却十分传神。他善于先用粗疏的几笔勾勒所写地方的总貌,给人以概括的印象,然后写出每一游点的突出引人之处。他的许多篇游记都有类似的写法,却并不给人雷同之感。他处处都在努力捕捉此情此景的独特之处,所以没有用多少奇异华丽的辞藻,也能给人以生动清新的感受。比如该篇写盘泉的一段,写石以“白”作眼,写沙、写鱼分别用“金”用“纤”作眼,已经显示出这里的石、沙、鱼不同于他处,而游者解衣,以足沁水,大呼奇快,跃入没胸,以及取李梨掷等细节描写,如同一部山水记录片;登盘顶一节,写了不少惊险之处,而上盘顶以后“咋指相贺”则形象地写出了历险以后的快意;“世上无拼命人,恶得有此奇观”,又表达了作者游历险处之后自得的心情。
创作背景
盘山,在今天津市蓟州区北三十里,因山势盘旋而得名,又名盘龙山。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七月,时任顺天府教官的袁宏道与其弟袁中道等人同游盘山,该文即此行记游之作。
作者简介
袁宏道(1568年—1610年),字中郎,号石公,湖广*(今湖北*)人。万历二十年进士,授吴县令,官至吏部郎中。袁宏道是明代文学“*派”代表人物,与其兄袁宗道、其弟袁中道并称“*三袁”。他在文学上反对明代前、后七子所倡导的“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流弊,主张文学作品要“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认为作诗为文都应通于人之喜怒哀乐,以见从肺腑中流溢出的真性情。他的理论与创作扫清了明代复古主义的*气,开一代清新活泼的文风。作品有《袁中郎全集》。
《登盘山绝顶》年代: 明 作者: 戚继光霜角一声草木哀,云头对起石门开。
朔风边酒不成醉,落叶归鸦无数来。
但使雕龙销杀气,未妨白发老边才。
勒名峰上吾谁与,故李将军舞剑台。
《过盘山》年代: 宋 作者: 吴涧所盘回六七里,天色冷飕飕。
石壁无*地,山云隔远洲。
清笳悲送日,老卒病眠秋。
行望酒家出,青山映碧流。
《盘山石刻诗》年代: 明 作者: 明无名氏盘山高巍峨,半入青云里。
中间最上峰,更向天边起。
行行白石崖,六月不知暑。
贞观十九年(645),唐太宗东征高丽班师回朝,途中曾驻留盘山,在北少林寺下方留下了帐房石遗迹。
石上四角有孔,相传即唐太宗驻跸处。
唐太宗当时还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翠野驻戎轩,卢龙转征旆。
遥山丽如绮,长流萦似带。
海气百重楼,岩松千丈盖。
兹焉可游赏,何必襄城外。
”
位于天津市蓟县的,峰峦雄伟,松奇,素以“第一山”著称。
相传,乾隆皇帝曾28次来此揽胜,并留有“早知有盘山,何必下江南”的誉句。
盘山有“三胜”:上盘松胜,中盘石胜,下盘水胜,综称“三盘胜境”。
而我独钟石胜。
这里的石头千姿百态,妙趣横生,鬼斧神工,天然巧成。
以其隆、峻、峭、奇,敢与闽南之鼓浪屿、万石园媲美。
D2那天我刚一到盘山就被它美丽的景色迷住了。
站在山脚下往山谷一看,那里绿树成片,简直是绿的海洋,美不胜收。
往山上一看云雾缭绕,高不可攀,有如仙境。
顺着山道往上爬,一步一个景。
这里有名人石刻,上面写有各种赞美盘山的名句,最引人注目的是刻有“迎客”的巨石,比人还高;这里还有清清的泉水,让人在炎炎夏日感到一阵阵清凉。
◎小溪 谁的欢乐 能抵过奔流的小溪 谁的衣袂 能赛过它那般飘逸 欢乐的小溪 她是那么调皮 一溜烟 在时间的疾风里奔走 有时跌跌撞撞 它展开翅膀 晨光洒在上面 熠熠生辉 一辈子以这种形式 爱它所爱 向着不能更改的方向 ◎盘山的石 那些灰色的石头 默不作声趋于沉寂 它们见识多了乌云闪电 看惯了仓促的人世 有些石头浑圆光滑细腻 它们是经过 几生几世的修为 这些可笑的众生 只管踩着它们的脊背 攀着它们的臂膀 往高处爬 石头由着这些人 顺着自己的身体 达到他们预期的目的 ◎松 这棵松树耸立在群山高处 爬到主峰看到它的人是幸运的 这棵树的传奇就在于 它一半焦黑的死去 一半还拼命的活着 世间没有亘古不变的死亡 只是那一半先去 留下来的缅怀 先行的不见得不快乐 风把琴弦弹得如此激越 谁能听得懂另一半的呜咽 ◎群山回唱 站在主峰有足够的视野 俯瞰连绵起伏的群山 从一个起点攀爬上来 只为看一路的风景 听远处鸟鸣响起又坠落 有的是时间参禅拜佛 众多的杂念使脑袋低垂 晨钟敲响群山回唱 穿过心房 仿佛一阵风 如来驾驭在云端之上 参禅者低垂的头一点点高扬
编辑点评:
全诗语言轻松活泼,又不失禅意。欢快的小溪,倔强的山石,神奇的松树,连绵的群山,在诗人的笔下,所有视野所到之处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我们看到诗人取盘山突出代表,无需过多笔墨,就将盘山美丽的风景和独特的味道写得活灵活现,引人神往。诗人借景抒情,不仅让读者看到了盘山的风光,更是学到了内在精神。小溪的乐观,山石的奉献,松树的不屈,群山的宽广,这些正是我们每一个人身上欠缺的或是应该具备的品格。而诗歌的结尾更是禅意十足,抬升了整组诗歌的高度。欣赏诗人作品,感谢来稿如云诗苑,推荐共赏,敬茶问好!
盘点描述名山大川的古诗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盘点描述名山大川的古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3、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4、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5、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6、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7、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8、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9、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王维《汉江临眺》
10、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11、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12、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到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1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赤壁怀古》
14、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
15、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6、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17、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18、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19、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20、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1、十里青山远,潮*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仲殊《南柯子·十里青山远》
2、*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
3、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暮江吟》
4、斜阳流水推篷坐,翠色随人欲上船。——纪昀《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
5、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白朴《天净沙·夏》
6、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7、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8、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柳永《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
9、舒卷江山图画,应答龙鱼悲啸,不暇顾诗愁。——杨炎正《水调歌头·登多景楼》
10、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11、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12、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3、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14、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杜甫《春日忆李白》
15、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琵琶引》
16、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杜甫《曲江二首》
17、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18、半生已分孤眠过,山枕檀痕涴。——纳兰性德《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
19、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20、山远*,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辛弃疾《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
21、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阳楼》
2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23、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4、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欧阳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25、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26、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吴均《与朱元思书》
27、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
28、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29、寒雨连江夜人吴,*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清*乐·六盘山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清*乐·六盘山原文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
清*乐·六盘山
[*现代]*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长空高阔白云清朗,南飞的大雁已飞到了天际尽头。不登临目的地绝不是英雄,算下来已征战了二万里的路途。
在高峰险峻的六盘山上,勐烈的西风吹得红旗猎猎地卷起来。今天我长绳之武装紧握手中,哪一天才会将那蒋家狂龙捆缚?
注释
清*乐: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取用汉乐府“清乐”、“*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双调,四十六字。上阕押仄声韵,下阕换*声韵。也有全押仄声韵的。
六盘山:位于宁夏*自治区南部,甘肃省东部,是陇山山脉的主峰,南北走向,长约240公里,主峰海拔2928米。六盘山上下约60里,山势险峻,山路曲折险窄,要盘旋多重才能到达峰顶。六盘山是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前的最后一座高山。
望断:望着,直到看不见。
长城:借指长征的目的地。
屈指:弯着手指头计算。
红旗:1957年在《诗刊》创刊号上发表时作“旄头”。1961年九月为宁夏干部书写此词时改为“红旗”,手迹发表在1961年10月7日的《*》。
漫卷:任意吹卷。
长缨:指捕缚敌人的长绳,出自“终军请缨”的典故,这里指革命武装。
在手,在*领导下。
缚住:擒住。
苍龙:《后汉书·张纯传》注:“苍龙,太岁也。”古代方士以太岁所在为凶方,因称太岁为凶神恶煞。苍龙,*注:此处指蒋介石的**派,因为当前主要对付的是**派。
赏析:
这首词回顾了万里长征的行程,表达了红军战士们勇往直前的钢铁意志和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这是一首在战斗中前进的胜利曲,是一篇振奋人心,激扬斗志的宣言书。
上阕“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起笔境界辽阔,写站在六盘山高峰之上仰望所见。两句词紧扣十月天空景象:天空净朗,云层疏淡,大雁往南飞。“望断”二字涵义丰富,寄意尤深。“望断”,指望了又望,直到不见还望。因为大雁到了秋天,就要由北向南,到南方去过冬。看到南去的大雁自然就会勾起作者和红军对南方革**据军民和故乡父老乡亲的无限思念,所以才有望断的神情。这两句虽是写景,但景中寓情。
接下来“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两句,抒情显得十分自豪。作者屈指一算,红军所行的路程已经两万里前面已经没有险峻的高山了,预定目的地是一定会到达的。“不到长城非好汉”,还表达了**和红军北上去抗日前线的坚强意志和决心。只有北上抗日,才是真正的好男儿。
下阕首句“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先接上阕末句的抒怀咏志,将落笔之处回转到六盘山的现实景象。放眼处,座座高峰,远*错落,尽收眼底。然而,这还不是画面的关键,关键是山峰上飘扬着红军的'旗帜。这旗帜高耸在山之峰巅,应和着狂野的西风,舒展飘扬。这是信仰的力量,是坚持的力量!在这段最为痛苦的岁月里,信仰的追随者同生共死,终于走出重围。而“漫卷”二字则高度凝练地表现出革命的力量依旧强健,依旧潇洒自如,依旧敢于在风口浪尖搏它一搏,这象征着革命的希望之火熊熊燃烧。所以下阕首句回转到六盘山的现实景象,绝非重复。它所表现的情感已较上阕首句更进一步,我们看到的不再是*静和休憩、个人胸怀及智慧,而是革命集体的崇高与可敬及革命信仰的强劲活力。形式上回到了起点,情感上却有了新的格调。
下阕末句“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和上阕末句一样,从眼前的实景宕开,直接表现内心情怀和志向。但在表现的内容上也有了一个推进。上阕末句,是在古今战争之间寻求尚武勇勐之精神,在谈笑、屈指间举重若轻;而下阕末句所表现的情怀意志则似乎已经完成了自我肯定和自我升华,而有了更为具体的战斗冲动。诗人手持“长缨”,片刻的休息与感慨已经足够,疲乏与困顿已经一扫而空,激情与力量早已恢复。诗人已完全做好了战斗准备,只等“吹角连营”,上阵擒龙。“何时”二字更见出诗人此时内心的战斗渴望。
这首词景象开阔,意蕴丰富,起承转合,层次分明,在意境和艺术结构上都称得上是一篇佳作。它在陕甘宁边区一直广为流传,**战争时期,延安广播电台也时常朗诵播放。时至今日,我们同样可以在这首作品中体味出当年岁月的艰辛以及领袖人物的宏大气概。
作品点评
**诗词研究会副会长朱向前《诗史合一·另解文化巨人*》:“全词造语朴实自然,意境高远,感情充沛而又生动形象。*用高妙的手法轻松写出了自己悠闲中又有些沉重、自信中又有些悲凉的复杂情绪。”
当代诗人李瑛《*诗词鉴赏大辞典》:“《清*乐·六盘山》生动地表现了*及其统率下的英雄红军胜利地登上六盘山后,远望云天,抒发了彻底打垮*和*主义者的坚强决心,发誓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壮志豪情。”
作者简介
*(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人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主要著作《*选集》(四卷)、《*文集》(八卷)、《*诗词》(共43首)。
黄山的古诗
《题黄山》
明方勉
杖黎得得入云看,中有幽篁下有兰。
百道飞泉鸣玉佩,千寻石柱架琼峦。
隔林幢影招青鸟,出洞箫声送彩鸾。
地位清高人罕至,好收风景入琴弹。
《登黄山凌 台送族弟溧阳尉济充泛舟赴华阴》
唐李白
鸾乃凤之族,翱翔紫云霓。
文章辉五色,双在琼树栖。
一朝各飞去,凤与鸾俱啼。
炎赫五月中,朱曦烁河堤。
尔从泛舟役,使我心魂凄。
秦地无碧草,南云喧鼓鼙。
君王减玉膳,早起思鸣鸡。
漕引救关辅,疲人免涂泥。
宰相作霖雨,农夫得耕犁。
静者伏草间,群才满金闺。
空手无壮士,穷居使人低。
送君登黄山,长啸倚天梯。
小舟若凫雁,大舟若鲸鲵。
开帆散长风,舒卷与云齐。
日入牛渚晦,苍然夕烟迷。
相思定何许,杳在洛阳西。
《翠微峰》
宋无名氏
洞里乾坤世莫知,时闻啸鹤带云归。
几回洞口乘风立,欲挟飞仙入翠微。
《石床峰》
元汪珍
常约高僧访上方,峰头老树挂斜阳。
仙翁何处归来晚,风落松花满石床。
晓出黄山寺
□ 高 翥
晓上篮舆①出宝坊②,野塘山路尽春光。
试穿松影登*陆,已觉钟声在上方。
草色溪流高下碧,菜花杨柳浅深黄。
杖藜切莫匆匆去,有伴行春不要忙。
【注】 ①篮舆:竹轿。②宝坊:对寺庙的敬称。
(1)这首诗可分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说“杖藜切莫匆匆去,有伴行春不要忙”,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认识?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可分两层,前六句为第一层,叙事与写景,概括地表现了山中的美景,详细地描绘了山下的田野风光;最后两句为第二层,议论,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美好大自然的无限眷恋之情和独到的审美感悟。
古诗山行的诗意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山行的诗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山行》作者是唐朝文学家杜牧。其全文古诗如下: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前言】
《山行》是诗人杜牧的一首描述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在这首诗中,杜牧以情驭景,敏捷、准确地捕捉足以体现自然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情感融汇其中,使情感美与自然美水**融,情景互为一体。
全诗构思新颖,布局精巧,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与春光争胜,令人赏心悦目。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
【注释】
山行:在山中行走。
远上:登上远处的。
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石径:石子的小路。
斜:此字读xiá,为倾斜的意思。
深:另有版本作“生”。(“深”可明白为在云雾缭绕的的深处;“生”可明白为在构成白云的地方)
车:轿子。
坐:正因。
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翻译】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
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齐,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深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向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那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这样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齐了。有白云缭绕,说明山很高。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必须会有另一种景色。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述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一样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
(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
(2)正因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
(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
(4)正因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透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述枫林铺*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出来了。诗人惊喜地发此刻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透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象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诗人没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
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全诗构思新颖,布局精巧,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与春光争胜,令人赏心悦目,精神发越。兼之语言明畅,音韵和谐。
描写山的古诗
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其五》
2、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李华《春行寄兴》
3、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4、*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5、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6、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7、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8、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沁园春·雪》
9、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10、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纳兰性德《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11、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12、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13、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14、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李白《送友人入蜀》
15、为赋新词强说愁。——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16、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17、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18、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19、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梅尧臣《鲁山山行》
20、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
21、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白居易《春题湖上》
22、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23、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二首》
24、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几万重。——宋祁《鹧鸪天·画毂雕鞍狭路逢》
25、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2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7、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吴均《山中杂诗》
28、寸寸山河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
29、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30、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戴叔伦《兰溪棹歌》
31、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王安石《泊船瓜洲》
32、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33、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沁园春·长沙》
34、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丘逢甲《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
35、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36、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37、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王维《酬张少府》
38、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雷震《村晚》
39、江流天地外,山色有中无。——王维《汉江临泛》
40、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41、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42、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43、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
44、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王湾《次北故山下》
45、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杜甫《赠卫八处士》
46、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47、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司马光《客中初夏》
48、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49、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50、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二首》
“白与古人争长,三字九言,鬼出神入。”许多文人都对李白有着很高的评价,其中李白、杜甫、白居易一起被*并称为唐代“三大诗人”,那么关于诗仙李白,不知道大家还记得多少首他写的古诗文呢?
【李白的诗文合集】
【将进酒】
李白〔唐代〕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倾耳听 一作: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不足贵 一作:何足贵;不愿醒 一作: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古来 一作:自古;惟 通:唯)
陈王昔时宴*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行路难·其一】
李白〔唐代〕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羞 同:馐;直 同:值)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雪满山 一作:雪暗天)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碧 一作:坐)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蜀道难】
李白〔唐代〕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也如此 一作:也若此)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三五七言】
李白〔唐代〕
秋风清,秋月明,
棋盘山的古诗
形容盘山的古诗
乐六盘山的古诗
含有六盘山的古诗
描写盘山的古诗
天津盘山的古诗
赞美盘山的诗句
关于盘山的诗句
棋盘山的古诗朗诵
描写蓟县盘山的古诗
赞美棋盘山的古诗
形容盘山的句子
关于昆明棋盘山的古诗
六盘山的古诗意思
六盘山作者蒋业晋的古诗
古诗六盘山里的读与写教学
栖云真人盘山语录
形容浓雾盘山的古诗词
清*乐六盘山诗句
清*乐六盘山的古诗解词
清*乐六盘山古诗的读音
栖云真人盘山语录白话
清*乐六盘山古诗的体裁
关于清*乐六盘山的古诗
y关于清*乐六盘山的古诗
描写盘山公路的句子
清*乐六盘山的古诗二首
古诗清*乐六盘山的拼音注解
清*乐六盘山古诗背后的故事
清*乐六盘山古诗的诗句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