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描写昭君墓的荒凉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描写昭君墓的荒凉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描写昭君墓的荒凉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描写昭君墓的荒凉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过昭君村》的诗句赏析
“灵珠产无种,彩云出无根。”这两句是说,美丽的珍珠不是由种子生出的,鲜艳的彩云不是由根上长出的。以此喻昭君虽然美丽,却不是生在高门大户,而是生在僻陋的乡村。设喻新奇,措词妙丽,蕴含着意在言外的联想之情,耐人寻味。
出自白居易《过昭君村》
过昭君村 村在归州东北四十里
灵珠产无种,彩云出无根。
亦如彼姝子,生此遐陋村。
至丽物难掩,遽选入君门。
独美众所嫉,终弃于塞垣。
唯此希代色,岂无一顾恩?
事排势须去,不得由至尊。
白黑既可变,丹青何足论?
竟埋岱北骨,不返巴东魂。
惨澹晚云水,依稀旧乡园。
妍姿化已久,但有村名存。
村中有遗老,指点为我言。
不取往者戒,恐贻来者冤。
至今村女面,烧灼成瘢痕。
注
灵珠:美珠。
昭君村:在今湖北秭归。
贻:留。
浅析
五言古诗《过昭君村》,作于诗人赴忠州刺史任途中。诗的后两句是:“至今村女面,烧灼成瘢痕。”四句的意思是,因鉴于王昭君美丽出众而得到悲惨的遭遇,后来的村女们吸取前人的教训,恐怕受到同样的命运,都把面孔烧起许多瘢痕,破坏了她们的美貌。这个惨痛事实,读来令人心酸,是对昭君命运的怜悯,对皇室摧惨妇女的控诉,艺术概括深刻、尖锐,感人至深。同时,也是诗人借昭君遭遇,曲折地表示了自己的心境。
古诗《王昭君其二》赏析
《王昭君二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是以王昭君故事为题材创作的众多文学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接下来小编搜集了古诗《王昭君其二》赏析,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王昭君其二
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颊。
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
译文
王昭君拍拂着玉鞍,上马后啼哭污染面颊红装。
今日汉朝宫人,明天就成为胡人的妻妾。
赏析
本诗写昭君拂净了马鞍,流着眼泪上马向西而去。。“今日”还是汉朝的宫里人,“明朝”就是匈奴单于的妻妾了。按照丁启阵先生的说法,当诗人到写第二首时,似乎情无以堪,只能勉强完成一首五言绝句,不同于第一首的五联十句。
昭君出塞的故事,历来都被人写作多种主题。李白的这两首诗尽管走的是悲悯伤情路线,读来仍然让人伤怀、感动。
拓展:古诗《王昭君其一》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
译文
汉家秦地上空的明月,飘光流影照耀着明妃王昭君。
一日出嫁,登上玉关道,天涯一去不复归。
汉月还可以从东海升起,明妃西嫁,没有回归之日。
燕支山天地冻寒,好将雪花当作鲜花,蛾眉憔悴埋没胡沙之中。
就因为生前没有黄金,以至被画工画成为丑八怪,只有死后埋葬沙漠的青冢,使人悲叹。
赏析
诗一开头就用一个“月”字,来烘托昭君远嫁匈奴的伤感主题:中原汉家的月亮,那光华跟随着远嫁匈奴的昭君。然而她一踏上通往玉门关的'路,就如同去了天涯,永不回归。“月”在这里既代表家乡的月亮,也代表故乡、故国。然而一个小小的玉门关,竟会把这一切无情阻隔。回望家乡那轮圆月,就要在眼前永久消失,这种生离死别的感觉,不能不让人*添几分惆怅。
接着诗人又以“月”字发出忧伤的慨叹:汉家的月亮到了明天又会从东海升起,但昭君西嫁,却是一去不返。这种别离,让诗人既感到无奈,又感到无望,所以更加重了忧伤的思绪。诗人又提到了燕支山,在诗人看来,匈奴那里的燕支山,终年酷寒,不生草木,只有落雪作花,所以诗人想象,昭君嫁到匈奴,就连曾经倾国倾城的美貌,也憔悴衰老,埋没在黄沙滚滚的塞外。而造成这一切的罪魁,却是汉代后宫的画师,昭君她生前没有黄金送给后宫的画师,死后也只留下一座青冢,令*凭吊,扼腕叹息。
关于“枉图画”,有一个传说,昭君曾作为掖庭待诏,被选入汉元帝的后宫。当时其他宫女为了早日博得恩宠,都用黄金贿赂宫廷画师毛延寿,希望把自己画美,被皇上选中。独有王昭君自恃貌美,不愿行贿,所以毛延寿便在她的画像上点上丧夫落泪痣。昭君便被贬入冷宫三年,无缘面君。把昭君所谓的“悲剧”和宫廷画师相联系,尽管有些牵强,却更能加深悲伤的主题。
关于昭君怨的诗词
一、(昭君怨)
客少人稀盛夏,携笔凝眸花架。*仄涌心间,韵诗闲。
感叹邻人仙逝,即要赴泉掩滞。师信绩儿调,漾眉梢。
二、(昭君怨)
夏雨频频又现,犹觉阴霾千转。烟雾锁重楼,似初秋。
风漾浮萍翠摆,郁结愁肠无奈。点点是离殇,最寒凉。
三、(昭君怨)另一体
翠叶芙蓉洁立,婷玉粉白结蒂。宛若浴瑶池,绽仙姿。
寻万里,碧涟漪,遥看芳琼无际。谁与共相融,去无踪。
四、(昭君怨)另一体
月色芙蕖绮露,繁点映荷垂暮。静夜灿旖旎,秀阑池。
风催旧,花漪瘦,空藕无心看透。词短赋蒹葭,乱涂鸦。
五、(七绝)
亭亭菡萏万株擎,
一霸江河艳赭琼。
独绽仙姿惊百媚,
芙蓉凝露媲珠萦。
白帝城边晨出关,昭君村下午移湾。——黄衷《出峡》
昭君偏遇毛延寿,炀帝难留张丽华。——唐寅《落花诗》
西子归湖余有井,昭君出塞尚留村。——唐寅《落花诗》
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姜夔《疏影·苔枝缀玉》
汉时昭君颜如花,强令出塞禁风沙。——方回《于氏琵琶行》
昭君死作青冢土,琵琶却传来汉家。——方回《于氏琵琶行》
无人作歌继大雅,至今遗恨悲昭君。——黄文雷《昭君行》
昭君坊中多女伴,永安宫外踏青来。——刘禹锡《竹枝词九首》
神女峰娟妙,昭君宅有无。——杜甫《大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出瞿塘峡久居夔府将适…凡四十韵》
屈申后先皆有数,此理昭昭君自知。——孔*仲《承芸叟寄示新词一篇以此寄谢扬子云书亦有色乎此亦书之色也》
置向汉宫图画里,入胡应不数昭君。——罗虬《比红儿诗(并序)》
昭君可惜嫁单于,沙场不远只眼前。——卢仝《听萧君姬人弹琴》
不见天边青作冢,古来愁杀汉昭君。——李益《登夏州城观送行人赋得六州胡儿歌》
琵琶怨发昭君曲,羌笛哀生公主歌。——杨承鲲《长歌行寄吕中甫山人》
山川历历应如旧,昭君屈*犹荒村。——张嵲《过屈*昭君故宅》
绝代昭君村,惊世屈原宅。——范成大《嘲峡石》
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颊。——李白《王昭君二首》
若道巫山女粗丑,何得此有昭君村?——杜甫《负薪行》
茫茫边雪里,一掬沙培塿.传是昭君墓,埋闭蛾眉久。——白居易《青冢》
雪里君看何所似,王昭君妹写真图。——白居易《同诸客嘲雪中马上妓》
昭君已殁汉使回,前后征人惟系马。——王建《塞上梅》
欲说昭君敛翠蛾,清声委曲怨于歌。——王建《观蛮妓》
莫羡倾城色,昭君恨最多。——张祜《昭君怨二首》
不堪天塞恨,青冢是昭君。——张祜《观宋州于使君家乐琵琶》
须知一种埋香骨,犹胜昭君作虏尘。——陆龟蒙《宫人斜》
昭君溪上年年月,偏照婵娟色最浓。——李涉《竹枝词》
昭君溪上年年月,独自婵娟色最浓。——李涉《杂曲歌辞。竹枝》
阿母蕊宫期索去,昭君榆塞阙赍行。——徐夤《尚书会仙亭咏蔷薇夤坐中联四韵晚归补缉所联因成一篇》
人间亦有王昭君,奈何众女嫉蛾眉。——方回《丹青歌赠王春阳用其神丹歌韵》
失身羁妇过昭君冢,偾军老将上李陵台,东坡澹庵惠州新州更海外。——方回《闻笛叹》
那昭君更苦,香泪湿红裳。——汪元量《锦瑟清商引》
一昔王昭君,远嫁单于去。——汪元量《昭君墓》
欲吊昭君倍惆怅,汉家甥舅竟相违。——黄滔《塞上》
君不见汉宫六六多少人,画图枉却王昭君。——杨万里《和姜邦杰春坊续丽人行》
昭君本楚人,艳色照江水。——苏轼《昭君村》
人言生女作门楣,昭君当时忧色衰。——苏轼《昭君村》
还忆昭君入胡虏,乌孙帐下边马鸣。——梅尧臣《依韵和永叔戏作》
昭君殁後更多恨,弹作琵琶曲未休。——梅尧臣《景彝率和唐崇徽公主手痕诗》
王昭君简介
王昭君(约公元前54年—公元前19年),名嫱,字昭君 (一说昭君非表字),乳名皓月,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人,与貂蝉、西施、杨玉环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成语中「沉鱼落雁」、「画工弃市」记载她的生*典故。
晋朝时为避司马昭讳,又称明妃、王明君。
关于描写古代美人王昭君的诗
英才名士中的贾谊,美人丽姝中的王昭君是最容易容唐宋诗词的人物之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描写古代美人王昭君的诗,欢迎阅读与收藏。
1、王昭君《怨词》
秋木萋萋,其叶萎黄,有鸟处山,集于芭桑。 养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行云,上游曲房。 离宫绝旷,身体摧藏,志念没沉,不得颉颃。 离宫绝旷,身体摧藏,志念没沉,不得颉颃。 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父兮母兮,进阻且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 。
2、杜甫《咏怀古迹》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家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3、李白: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4、王安石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
含情欲说无语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植拔春风手,弹着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家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1.王昭君
红颜落雁香空老,残梦依稀化逝花。
胡汉亲和柔骨献,怨伤弹泪溅琵琶。
2.王昭君
杜牧 过华清宫绝句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万国笙歌醉太*,倚天楼殿月分明。
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
3.昭君
生来即是富贵相,凤凰出自垅田上。
美辞难现佳人貌,苍灵见之亦动凡。
卢照邻一生怀才不遇,屡屡遭受谗言和诽谤甚多。此诗明里哀叹昭君之不幸,实则是对自己郁郁不得志的一生发感慨。
昭君怨合殿恩中绝,交河使渐稀。
肝肠辞玉辇,形影向金微。
汉地草应绿,胡庭沙正飞。
愿逐三秋雁,年年一度归。
【赏析】
据史*载,汉元帝后宫嫔妃众多,难以选择,于是靠画像召幸。嫔妃们争相贿赂画工,只有王昭君貌美心高,分文不奉。画工将她丑化了许多,使她入宫五六年未能见皇上。正逢匈奴入朝请求和亲,昭君自愿出塞。当她盛装向皇上辞行时,光彩照人。元帝悔恨莫及,怒斩毛延寿等画师。此后诗人多借此事抒发幽怨的情怀。汉乐府有《王昭君》,晋有《王明君歌》,《琴操》有《昭君怨》等。卢照邻这首《昭君怨》比起当时上官仪的《王昭君》清新刚健,引人注目。
以嗟叹起句,“合殿恩中绝”,指皇上的恩德被阻绝不能下达。《怨歌行》:“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诗人在此熔炼这首古诗,既交代了昭君的身世,又蕴藉着弃捐之意、艾怨之心。“交河使渐稀”,是进一步阐明“恩中绝”的。昭君初嫁时,朝廷还时常派使臣去探望,到后来连使节也逐渐稀少了。足见皇帝已经将忠义之人忘却了,恩义断绝。
因为“交河使渐稀”,引起昭君对往事的回忆:
“肝肠辞玉辇,形影向金微。”当年自己肝肠寸断地辞别了汉宫,形单影只走向遥远而陌生的胡庭。她顾影自怜,一步一回首,恋恋不舍。背井离乡何其悲凉!
因为永世不能回去,所以就更加思念故乡,由眼前匈奴景色想到故国景色:“汉地草应绿,胡庭沙正飞”,一边是尘土飞扬,风沙肆虐,一边是草色葱绿春意盎然。两相对照,衬托出人物的内心忧伤。这里诗人寓情于学,以有声有色的对比,将人物的哀怨忧思抒发得淋漓尽致。
“愿逐三秋雁,年年一度归”,这两句诗直抒胸臆,诗中主人公的感情闸门似乎终于打开,千般怨,万般恨,喷发而出,化作一个愿望:象雁儿一样一年回来一次。此处意由象外点:象鸿雁那样自由是不可能的,她的愿望只能空留遗恨。
这首五言律诗以琴曲旧题写,属对工整,音韵和谐。“汉地草应绿,胡庭沙正飞。愿逐三秋雁,年年一度飞。”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诗人构思精巧,用词准确而贴切。卢照邻一生怀才不遇,屡屡遭受谗言和诽谤甚多。此诗明里哀叹昭君之不幸,实则是对自己郁郁不得志的一生发感慨。
【作者介绍】
卢照邻(约637~约689)唐代诗人。字升之,自号幽忧子,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他与、杨炯、骆宾王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少时从曹宪、王义方受小学及经史,博学能文。高宗乾封间任益州新都尉。秩满,漫游蜀中。离蜀后,寓居洛阳。曾被横祸下狱,为友人救护得免。后染风疾,居长安附*太白山,因服丹药中毒,手足残废,徙居阳翟具茨山下。由于政治上的坎坷失意和长期病痛的折磨,终自投颍水而死。工诗,尤其擅长七言歌行,对推动七古的发展有贡献。今存《卢升之集》和《幽忧子集》。
费好大劲给你慢慢找的哦~荒凉的浩浩乎!*沙无垠,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
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
鸟飞不下,兽铤亡群。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 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一叶得秋意,新春再芳菲 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搂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所有通往繁华的路,曾经拥有的也是寂寞和荒凉。 【荒无人烟】人烟:指住户、居民,因有炊烟的地方就有人居住。
形容地方偏僻荒凉,见不到人家。【渺无人烟】一片渺茫,没有人家。
【杳无人烟】僻远无人居住。形容荒凉,偏僻。
相关成语:寸草不生 不毛之地 鸡犬不闻 千里无烟 人烟稀少 无人之境 无人之地 杳无人迹。
1. 登孤垒荒凉,危亭旷望,静临烟渚,
2.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 怅乔木荒凉,都是残照。
4. 在这个安静萧条的地方,人们的神情冷漠、无助,家家户户门可罗雀,没有一丝生气。
5.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6. 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
7. 池苑锁荒凉,嗟事逐、鸿飞天远。香径无人,甚苍藓、黄尘自满。
8. 伤心故国迷烟草,秋日荒凉处处村。
9. 远地无人谁凭问,凄风苦雨满箫湘。
10. 孤城乔木堕荒凉,白云带溪碧。
11. 满眼望去,尽是看不到边的黄沙,这里人迹罕至,甚至没有一点绿色生机。
12. 断简椟中尘委积,故人墓上草荒凉。
13. 青幛倚丹田,荒凉数百年。
14. 凉风冷露萧索天,黄蒿紫菊荒凉田。
15. 鄂王墓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
有关描写王昭君的诗句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诗句吧,诗句是组成诗词的句子。那些被广泛运用的诗句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有关描写王昭君的诗句,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杜牧 过华清宫绝句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万国笙歌醉太*,倚天楼殿月分明。
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
生来即是富贵相,凤凰出自垅田上。
美辞难现佳人貌,苍灵见之亦动凡。
队中虔诚祈君侧,谁知帝王择画观。
本色不必冗修饰,囊中羞涩不与钱,
描者多怨笔多端,落得凡人与帝观。
柳树湖边孤影横,可怜凤凰羡鹅鸳。
朝阅诗书夕入赋,潜心阁中才俱全。
五年难为君王面,青春逝去肯来观?
料知命运会有时,静待*地敛翅观。
年复一年侍者换,只身宫中也思还。
忽闻佳丽示族王,靴簪焕然登朝堂。
抬头翩跹皆惊艳,顾之哪堪忍正观。
族王亲点无他言,结为连理与君还。
本欲揽人把复还,一言即出奈何返。
幽怨帝王翻画卷,冲冠一怒斩祸源。
招之倾谈王无魂,帕湿鬓垂比无双。
殿堂拜别难为亲,幽幽但定嘱安康。
车马侍卫待人入,此去不知距何年。
秋风渐起雁南飞,闻此佳人不思行。
队行渐远目亦远,风中龙袍随飞舞。
汉境自此少战乱,刀戈各收百姓安。
百姓亦乐嫱亦乐,代代自此把话传。
笑声时传篷户中,富贵命运皆此落。
非是富贵皆有数,心和气静运才临。
若非当初孤自强,哪得今昔飞上天?
红颜落雁香空老,残梦依稀化逝花。
胡汉亲和柔骨献,怨伤弹泪溅琵琶。
明妃曲
朝代:宋朝|作者:王安石
其一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其二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两皆胡姬。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卢照邻《昭君怨》唐诗原文及鉴赏
昭君怨,词牌名,又名“洛妃怨”“宴西园”等。以万俟咏词《昭君怨·春到南楼雪尽》为正体,双调四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两*韵。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卢照邻《昭君怨》唐诗原文及鉴赏,希望大家喜欢。
昭君怨
卢照邻
合殿恩中绝,
交河使渐稀。
肝肠辞玉辇,
形影向金微。
汉地草应绿,
胡庭沙正飞。
愿逐三秋雁,
年年一度归。
卢照邻诗鉴赏
据史*载,汉元帝后宫嫔妃众多,难以选择,于是靠画像召幸。嫔妃们争相贿赂画工,只有王昭君貌美心高,分文不奉。画工将她丑化了许多,使她入宫五六年未能见皇上。正逢匈奴入朝请求和亲,昭君自愿出塞。当她盛装向皇上辞行时,光彩照人。元帝悔恨莫及,怒斩毛延寿等画师。此后诗人多借此事抒发幽怨的情怀。汉乐府有《王昭君》,晋有《王明君歌》,《琴操》有《昭君怨》等。卢照邻这首《昭君怨》比起当时上官仪的《王昭君》清新刚健,引人注目。
诗歌以嗟叹起句,“合殿恩中绝”,指皇上的恩德被阻绝不能下达。古诗《怨歌行》:“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诗人在此熔炼这首古诗,既交代了昭君的身世,又蕴藉着弃捐之意、艾怨之心。“交河使渐稀”,是进一步阐明“恩中绝”的。昭君初嫁时,朝廷还时常派使臣去探望,到后来连使节也逐渐稀少了。足见皇帝已经将忠义之人忘却了,恩义断绝。
因为“交河使渐稀”,引起昭君对往事的回忆:
“肝肠辞玉辇,形影向金微。”当年自己肝肠寸断地辞别了汉宫,形单影只走向遥远而陌生的胡庭。她顾影自怜,一步一回首,恋恋不舍。背井离乡何其悲凉!
因为永世不能回去,所以就更加思念故乡,由眼前匈奴景色想到故国景色:“汉地草应绿,胡庭沙正飞”,一边是尘土飞扬,风沙肆虐,一边是草色葱绿春意盎然。两相对照,衬托出人物的内心忧伤。这里诗人寓情于学,以有声有色的对比诗句,将人物的哀怨忧思抒发得淋漓尽致。
“愿逐三秋雁,年年一度归”,这两句诗直抒胸臆,诗中主人公的感情闸门似乎终于打开,千般怨,万般恨,喷发而出,化作一个愿望:象雁儿一样一年回来一次。此处意由象外点:象鸿雁那样自由是不可能的,她的愿望只能空留遗恨。
这首五言律诗以琴曲旧题写,属对工整,音韵和谐。“汉地草应绿,胡庭沙正飞。愿逐三秋雁,年年一度飞。”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诗人构思精巧,用词准确而贴切。卢照邻一生怀才不遇,屡屡遭受谗言甚多。此诗明里哀叹昭君之不幸,实则是对自己郁郁不得志的一生发感慨。
《昭君怨·赋松上鸥》
宋代:杨万里
晚饮诚斋,忽有一鸥来泊松上,已而复去,感而赋之。
偶听松梢扑鹿,知是沙鸥来宿。稚子莫喧哗,恐惊他。
俄倾忽然飞去,飞去不知何处?我已乞归休,报沙鸥。
《昭君怨·赋松上鸥》译文
偶尔听到窗外松树上拍打翅膀扑扑鹿鹿的声音,知道沙鸥在夜宿,十分惊喜。小孩子声音小一些,别惊动了鸥鸟。
不一会儿工夫,沙鸥突然振翅远飞,不知道它落到何处去了。告诉沙鸥,我已经向朝廷提出请求,要辞官归隐了。
《昭君怨·赋松上鸥》注释
昭君怨:词牌名,又名《宴西园》、《一痕沙》。四十字,全阕四换韵,两仄两*递转,上下片同。
诚斋:杨万里书房的名字。
已而:后来。
扑鹿:状声音。张志和《渔父》:“惊起鸳鸯扑鹿飞。”
稚子:幼子;小孩。
喧哗:声音大而杂乱。
俄倾:片刻;一会儿。
归休:辞官退休;归隐。
《昭君怨·赋松上鸥》鉴赏
上片写作者*书室,意外地听窗外松树上有沙鸥前来投宿,十分惊喜。“偶听松梢扑鹿”,“偶”字意即偶然地,或者说是意料之外地,“扑鹿”是象声词。首句说,他偶然听到门前松树梢上有飞鸟拍打翅膀的“扑鹿”声,凭着生活经验,他“知是沙鸥来宿”。首二句无丝毫的渲染与夸饰,似乎是简单地*铺直叙,但只要稍稍揣摩,便不难发现,这十二个字既写出了环境的寂静,又写出了树上鸥鸟的活动,从字面看,人未见形,鸥未露体,而在读者的意念中,却分明“看”到作者凝神谛听的神态,“听”到沙鸥抖动翅膀的扑扑鹿鹿的.声音,这足以说明,这两句*似口语的话,并非随意信手写来,而是经过认真推敲锤炼而得,因此颇为传神。
“稚子莫喧哗,恐惊他。”沙鸥前来投宿,作者无限欣喜,他小心翼翼地向正在玩耍的孩子们示意,告诫他们不要吵闹,恐怕惊吓了鸥鸟。这两句于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沙鸥这种鸟儿非常喜欢,同时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而且增加了本词的生活气息。“莫”字和“恐”字表达出作者对沙鸥由衷的喜爱。
下片写鸥鸟远飞,词人不免怅然若有失,进而将鸥鸟人格化,与之沟通思想,借以抒发心志。“俄顷忽然飞去,飞去不知何处?”作者正因为沙鸥落在“诚斋”门前松树上高兴,转瞬间沙鸥忽然振翅远飞,作者深感失望,先前的激情顿时冷落下来。“不知何处”说明作者对鸥鸟十分记挂,面对一片空虚的茫茫夜空,他万分焦虑,却又无可如何。两句中“飞去”二字重复使用,这种手法在现代修辞学上称为“顶真”,因为用得恰切自然,所以读起来丝毫没有重复的感觉。
“我已乞归休,报沙鸥。”结尾两句,作者和盘托出心志,把自己辞官归隐的事告诉沙鸥,表述了他期望求得沙鸥“理解”的心情。据《宋史》记载,杨万里长期被贬,愤而辞官家居,临终前曾有“韩佗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的话,说明他因为报国无门,又不被人理解,忧愤至死。本词把沙鸥视为“知己”,寄托自己的感情,其意也在于排解内心的苦闷。
《昭君怨·赋松上鸥》创作背景
本词是杨万里辞官归隐家乡江西吉水时的作品,题目《赋松上鸥》说明,这是一首咏物词。小序交代了鸥来复去的时间、地点和经过,“感而赋之”一句,则说明写作动机。
《昭君怨·赋松上鸥》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王昭君人物形象分析
上学期间,看到知识点,都是先收藏再说吧!知识点也可以理解为考试时会涉及到的知识,也就是大纲的分支。哪些知识点能够真正帮助到我们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王昭君人物形象分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王昭君的本事记载在《后汉书*南匈奴列传》“昭君字嫱,南郡人也。初,元帝时,以良家子选入掖庭。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徘徊,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关于王昭君的事迹除了在《汉书》、《琴操》、《西京杂记》、《乐府古题要解》中有记录之外,还有不可胜数的诗词、小说与戏剧对此加以演绎,如杜甫《咏怀古迹》写道:“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王安石的《明妃曲》二首,周密《杏花天*赋昭君》,再如元代马致远的《汉宫秋》。
《汉宫秋》是以昭君出塞为蓝本,汲取了历代笔记小说、文人诗篇和民间讲唱而成的历史剧。坐拥三千后宫佳丽的汉元帝命毛延寿到民间为其挑选美女画成画像以供筛选。毛延寿藉此机会敛财,见到王昭君“生得光彩照人,十分艳丽,真乃天下绝色。”便向她索要百两黄金,将她选为第一。昭君“一则说家道贫穷,二则倚着容貌出众,全然不肯”。毛延寿便点破美人图,令昭君退居永巷。昭君夜弹琵琶抒怀时遇到了汉元帝,元帝惊其美貌,问明原委便要将毛延寿拿来斩首。毛延寿得知后逃亡到匈奴并把昭君的美人图献给单于,让单于向汉元帝索要昭君做阏氏。正当汉元帝沉溺于昭君美貌的时候,匈奴单于派使臣向元帝索要昭君做阏氏,无奈朝廷中都是无能的庸才,最后昭君自愿请求出塞和番。当行至番汉交界处的黑江边,昭君自沉黑江,既全了和番的礼节,也不负汉家皇帝的恩宠。
文学即人学,文学是作者对人性和社会的阐释,是作者在社会大背景中用文字记录下他对社会和人的理性理解,文学是作者所处的时代和人的一种镜像的反应,这种反应是通过文学作品中塑造的人物来完成的。《汉宫秋》中王昭君的形象是*古代女性的一个写照。*古代女性生活在一个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里,她们在家从父,出嫁从夫,老来从子,她们没有选择自己婚姻的自由,个体性完全被剥夺而成为了男性的附庸甚至是满足自身欲望的工具。因此*的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出现女性主义的失落,把女性写成了男权社会的牺牲品,《汉宫秋》便是一例。
昭君出塞本该是以王昭君作为主要的人物,但是《汉宫秋》是一出末本戏,以汉元帝的说唱为主,声声地说“谁似这做天子的官差不自由”,而他所谓的自由便是搜罗天下的美女以充后庭供自己玩乐,为了自己的声**望而荒废朝政。汉元帝所谓的自由是以剥夺了许多正值青春妙龄的少女的自由作为代价的,而作者非但没有对此加以批判谴责,反而在作品中加以浓墨重彩的渲染甚至报以同情。可见作者是站在男性,这个当时社会第一性的角度去关照与思考的,这也注定了《汉宫秋》中女性主义的缺失。
在女性主义缺失的《汉宫秋》中,王昭君的形象鲜活美好且符合儒家的道德要求。她虽然家道贫穷,但品性正直。毛延寿向她要百两黄金,选她为第一,昭君却全然不肯。而此前毛延寿奉旨“遍行天下,刷选室女,已选勾九十九名,各家尽肯馈送,所得金银,却也不少”,如此的一番比较,令昭君的耿直颇有几分出淤泥而不染的意味,也符合了儒家文化中“贫贱不能移”的道德要求。毛延寿将昭君影图点破,令其“不曾见的君王,现今退居永巷”,作为昭君不肯与他财赂的报复。昭君在深夜之时感到孤单愤懑,然而她并不是像窦娥一般将自己满腔愤怒冤屈呼天抢地的喷薄而出,这不符合儒家所要求的中庸之道,于是她借一曲琵琶含蓄地消遣,颇如失意文士借诗词抒怀一般,也正与儒家的内敛含蓄契合。因一曲琵琶而与汉元帝相见,元帝惊叹昭君的美貌,然而昭君并没有因为久居永巷恩宠忽至而急于给自己要求尊位,以偿多年的孤闷,而是说“妾父母在成都,见隶民籍,望陛下恩典宽免,量与些恩容咱”。*是一个讲究孝的国度,儒家经典《论语》中便多处提到“孝”,如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论语*为政》)《孝经》是十三经中唯一一部由皇帝注疏的经籍,足见孝悌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昭君为家中父母求恩典宽免,是孝悌的表现,且她的表现形式十分的真挚,因而为王昭君这个人物添色不少。
毛延寿收取财赂之事败露后潜逃到匈奴,把昭君的美人图献与单于,匈奴单于按图向汉朝“索昭君为阏氏,以息两国刀兵。陛下若不从,俺有百万雄兵,刻日南侵,以决胜负”,面对外族欺压,朝臣们不思御敌之策,反而一致的认为昭君媚主误国,说服汉元帝让昭君出塞,最终是昭君自愿请求和亲,如此昭君的出塞也便有了忠君的色彩,然而昭君已被选入后庭,又被汉元帝册为明妃,那么出塞做了单于的阏氏,虽是解除了刀兵之祸,于国效忠,却保不了“节”,忠与节是封建社会中至关重要的两条,对于男子而言忠与节是二位一体的,一臣不事二君,君死臣殉,忠与节两全,对于女子而言,她需要尽忠尽节的对象不是单一的,就其最*的而言,她需要对丈夫尽忠守节,一女不嫁二夫。在女权缺失的时代,君权、父权、夫权是压在*古代妇女头上的三大枷锁,于是贞节对于古代的女子而言甚至比身体发肤更重要。前面也说了,昭君这个形象是按照儒家的道德规范要求,若昭君真的做了匈奴单于的阏氏便是一女嫁二夫,如此便是失节,便与儒家道德规范大大地相违。《汉宫秋》在最后作者不惜歪曲历史让昭君在番汉交界处投江而死,如此便让昭君忠节两全,这还不够,还让昭君魂归汉地,在汉元帝的梦里楚楚哀诉。
《王昭君人物形象分析》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描写昭君墓的荒凉古诗
描写昭君墓的古诗词
赞昭君的古诗
昭君故里的古诗
七绝昭君的古诗
昭君落雁的古诗
古诗荒凉的村庄
有荒凉的古诗词
关于荒凉的诗句
王昭君的古诗
最贵的荒凉的古诗
古诗昭君出塞的诗
关于王昭君的古诗
最荒凉的江水古诗
形容昭君的诗句
荒凉的句子
致王昭君的古诗
最荒凉的地方用古诗
最荒凉的古诗有哪首
表示荒凉的古诗
描写荒凉的古诗
王昭君台词
最荒凉的地方猜古诗
王昭君的古诗杜甫
写王昭君的诗词
边塞荒凉的诗词
昭君出塞的诗句
昭君出塞诗句
描写西北荒凉的古诗
用昭君形容人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