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新唱的音乐

关于古诗新唱的音乐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新唱的音乐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新唱的音乐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新唱的音乐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592) 语录(82) 说说(108) 名言(22) 诗词(351) 祝福(7) 心语(1k+)

  • 《千古绝唱》音乐赏析

  • 音乐,文艺,体育
  • 《千古绝唱》音乐赏析

      人们在鉴赏中的思维活动和感情活动一般都从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出发,实现由感性阶段到理性阶段的认识飞跃,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丰富。下面为大家带来《千古绝唱》音乐赏析,快来看看吧。

      声声浓郁的京腔格调,回荡在耳边,仿佛穿越在京戏盛行的年代。如痴如醉地听完这首声乐作品,如饮一杯茶,回味无穷,内心激荡起阵阵涟漪。

      与其它民风不同,这首作品的曲作融戏曲与流行音乐于一体,高亢的旋律使人荡气回肠。曲作家将现代音乐的作曲手法和*民族音乐巧妙的结合起来,鼓和镲清晰有力的节奏,紧打慢唱的手法给歌曲渗入了新的音乐元素,在曲式创作上也让人耳目一新,全曲可分为引子、A段、B段三个部分。

      开篇大气磅礴、词曲引人入胜,引子为散板,几次大幅度的音程跳动及高音的使用,表达了一种“剑胆琴心”的情怀。引子与A段相连接时,在音色与情感中,完成了声音从高亢激越到柔美抒情的转变。A段中,带有浓厚的通俗歌曲风格特点,情绪舒缓、曲调悠扬,则又将听者带入一个委婉抒情的境界中。B段为歌曲的高潮部分,情绪与之前相比较为激动,“前生太远啊来世太长,人海苍苍啊两心茫茫”,寥寥数语将情海中的悲欢离合、牵肠挂肚、生死离别尽收其中。重复演唱的引子和B段是相对自由的节奏,跌宕起伏的旋律形成了与前后乐段的鲜明对比,使整首歌曲在饱满激动的情绪中结束。

      《千古绝唱》咏叹的是泱泱华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流传着多少感天动地的情缘: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霸王别姬、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还有莺莺张生红娘,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广寒宫里嫦娥女,卓文君夜奔,陸游的钗头凤等等,这些美丽的.爱情故事象灿烂的星辰在苍穹熠熠闪耀,成为举世瞩目的千古绝唱。这真是“人世间潮来潮往,总有情事流长”!

      这首歌的歌词字数不多,却极富内涵,给人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歌词吐露了对谱成千古绝唱的传奇故事的无限感慨,“前生太远啊来世太长,人海苍苍啊两心茫茫”歌词情深意长,韵味盎然,在写作手法上既吸收了传统诗词的元素,又突破历来歌词风格古板的框架,言简意深,引人入胜。

      民歌中流行风格十足的作品,甚至为少。见到千古绝唱的作曲王超,有些惊讶,他很年轻,一直从事流行音乐的创作,是享誉国内的流行组合爱乐团的创始人、创作人。交流中,他让我感受到的是对传统音乐与流行音乐的*限,父母的民乐熏陶早就种下了东方的音乐种子,学*和追求流行音乐的同时,民族旋律也在他的创作中自然流淌出来,时尚的流行元素与传统的民族质感自然的融合,也让王超在新民歌的创作路上收获颇丰。从《千古绝唱》、《相思小舟》、《梦桂林》等新民歌的面世到众多民族歌唱家、作曲家,前辈的赞许和肯定,王超已经在新民歌创作中奠定了独树一帜的风格与广泛的认可。

      如今《千古绝唱》已成为各大声乐比赛和音乐学院声乐演唱专业最受歌者喜爱的歌曲之一。

      千古绝唱古代名人名言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诗经·卫风·硕人)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鄘风·相鼠)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诗经·小雅)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小雅)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周语)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欲加之罪,何患辞。(左传)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不去*,鲁难未已。(左传)

      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左传)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曲则全,枉则直。(老子)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将欲取之,必先之。(老子)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阅读全文]...

2022-02-24 19:16:02
  • 描写音乐的古诗

  • 音乐,文学
  • 描写音乐的古诗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描写音乐的古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钱起《湘灵鼓瑟》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徒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陈季、王邕、庄若讷、魏璀四人所作《湘灵鼓瑟》

      神女泛瑶瑟,古祠严野亭。 楚云来泱漭,湘水助清泠。 妙指徵幽契,繁声入杳冥。 一弹新月白,数曲暮山青。 调苦荆人怨,时遥帝子灵。 遗音如可赏,试奏为君听。

      临江仙 秦观

      千里潇湘挼蓝浦,兰桡昔日曾经。

      月亮风定露华清。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

      独倚危樯情悄,遥闻妃瑟泠泠。

      新声含尽古今情。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法曲-美列圣,正华声也〗唐.白居易

      法曲法曲歌大定,积德重熙有馀庆。永徽之人舞而咏,

      法曲法曲舞霓裳。政和世理音洋洋,开元之人乐且康。

      法曲法曲歌堂堂,堂堂之庆垂无疆。中宗肃宗复鸿业,

      唐祚中兴万万叶。法曲法曲合夷歌,夷声邪乱华声和。

      以乱干和天宝末,明年胡尘犯宫阙。乃知法曲本华风,

      苟能审音与政通。一从胡曲相参错,不辨兴衰与哀乐。

      愿求牙旷正华音,不令夷夏相交侵。

      〖玉声如乐〗唐.刘轲

      玉叩能旋止,人言与乐并。繁音忽已阕,雅韵诎然清。

      佩想停仙步,泉疑咽夜声。曲终无异听,响极有馀情。

      特达知难拟,玲珑岂易名。昆山如可得,一片伫为荣。

      〖杨柳枝词〗唐.刘禹锡

      塞上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嵩岳闻笙〗唐.刘希夷

      月出嵩山东,月明山益空。山人爱清景,散发卧秋风。

      风止夜何清,独夜草虫鸣。仙人不可见,乘月*吹笙。

      绛唇吸灵气,玉指调真声。真声是何曲,三山鸾鹤情。

      昔去落尘俗,愿言闻此曲。今来卧嵩岑,何幸承幽音。

      神仙乐吾事,笙歌铭夙心。

      〖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赠花卿〗唐·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册上公太常奏雅乐〗唐.无名氏

      司乐陈金石,逶迤引上公。奏音人语绝,清韵佩声通。

      应律烟云改,来仪鸟兽同。得贤因举颂,修礼便观风。

      圣寿三称内,天欢九奏中。寂寥高曲尽,犹自满宸聪。

      《琵琶行》

      ——唐·白居易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索索。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生不得意。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水泉冷涩弦疑绝,疑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舟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小处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听颖师弹琴》

      ——唐·韩愈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任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李凭箜篌引》

    [阅读全文]...

2021-12-03 21:51:53
  • 形容音乐的诗句(描写音乐的古诗词的诗)

  • 音乐
  • 听弹琴 – 唐代·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 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 今人多不弹。

    李凭箜篌引 – 唐代·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 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 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 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 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 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 露脚斜飞湿寒兔。

    省试湘灵鼓瑟 – 唐代·钱起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 / 塞上闻笛 – 唐代·高适

    胡人吹笛戍楼间, 楼上萧条海月闲。 借问落梅凡几曲, 从风一夜满关山。

    春夜洛城闻笛 / 春夜洛阳城闻笛 – 唐代·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听颖师弹琴 – 唐代·韩愈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皇。(凤皇 一作 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木兰花·晚妆初了明肌雪 – 五代·李煜

    晚妆初了明肌雪, 春殿嫔娥鱼贯列。 笙箫吹断水云间, 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春谁更飘香屑? 醉拍阑干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光红, 待踏马蹄清夜月。

    菩萨蛮·哀筝一弄湘江曲 – 宋代·晏几道

    哀筝一弄湘江曲, 声声写尽湘波绿。 纤指十三弦, 细将幽恨传。 当筵秋水慢, 玉柱斜飞雁。 弹到断肠时, 春山眉黛低。

    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 – 宋代·苏轼

    欧阳文忠公尝问余:“琴诗何者最善?答以退之听颖师琴诗最善。公曰:此诗最奇丽,然非听琴,乃听琵琶也。余深然之。建安章质夫家善琵琶者,乞为歌词。余久不作,特取退之词,稍加隐括,使就声律,以遗之云。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恩怨尔汝来去,弹指泪和声。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跻攀寸步千险,一落百寻轻。烦子指间风雨,置我肠中冰炭,起坐不能*。推手从归去,无泪与君倾。

    江城子·江景 – 宋代·苏轼

    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今日良宴会 – 两汉·佚名

    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 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 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 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 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 无为守穷贱,坎坷长苦辛。

    听筝 – 唐代·李端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 唐代·李颀

    南山截竹为觱篥, 此乐本自龟兹出。 流传汉地曲转奇, 凉州胡人为我吹。 傍邻闻者多叹息, 远客思乡皆泪垂。 世人解听不解赏, 长飙风中自来往。 枯桑老柏寒飕飗, 九雏鸣凤乱啾啾。 龙吟虎啸一时发, 万籁百泉相与秋。 忽然更作渔阳掺, 黄云萧条白日暗。 变调如闻杨柳春, 上林繁花照眼新。 岁夜高堂列明烛, 美酒一杯声一曲。

    夜坐吟 – 唐代·李白

    冬夜夜寒觉夜长, 沉吟久坐坐北堂。 冰合井泉月入闺, 金缸青凝照悲啼。 金缸灭, 啼转多。 掩妾泪, 听君歌。 歌有声, 妾有情。 情声合, 两无违。 一语不入意, 从君万曲梁尘飞。

    咏宝剑 – 唐代·崔融

    宝剑出昆吾, 龟龙夹采珠。 五精初献术, 千户竞沦都。 匣气冲牛斗, 山形转辘轳。 欲知天下贵, 持此问风胡。

    伯牙绝弦 – 未知·佚名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琴歌 – 唐代·李颀

    主人有酒欢今夕, 请奏鸣琴广陵客。 月照城头乌半飞, 霜凄万树风入衣。 铜炉华烛烛增辉, 初弹渌水后楚妃。 一声已动物皆静, 四座无言星欲稀。 清淮奉使千余里, 敢告云山从此始。

    琵琶行 – 唐代·牛殳

    何人劚得一片木, 三尺春冰五音足。 一弹决破真珠囊, 迸落金盘声断续。 飘飘飖飖寒*, 虫豸出蛰神鬼惊。 秋鸿叫侣代云黑, 猩猩夜啼蛮月明。 潏潏汩汩声不定, 胡雏学汉语未正。 若似长安月蚀时, 满城敲鼓声噒噒。 青山飞起不压物, 野水流来欲湿人。 伤心忆得陈后主, 春殿半酣细腰舞。 黄莺百舌正相呼, 玉树*花带雨。 二妃哭处山重重, 二妃没后云溶溶。 夜深霜露锁空庙, 零落一丛*风。 金谷园中草初绿, 石崇一弄思归曲。 当时二十四友人, 手把金杯听不足。 又似贾客蜀道间, 千铎万磬鸣空山。 未若此调呦呦兮啁啁, 嘈嘈兮啾啾。 引之于山, 兽不能走。 吹之于水, 鱼不能游。 方知此艺不可有, 人间万事凭双手。 若何为我再三弹, 送却花前一尊酒。

    听蜀僧濬弹琴 / 听蜀僧浚弹琴 – 唐代·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赋得长洲苑送李惠 – 唐代·郎士元

    草深那可访, 地久阻相传。 散漫三秋雨, 疏芜万里烟。 都迷采兰处, 强记馆娃年。 客有游吴者, 临风思眇然。

    夜泊黄山闻殷十四吴吟 – 唐代·李白

    昨夜谁为吴会吟, 风生万壑振空林。 龙惊不敢水中卧, 猿啸时闻岩下音。 我宿黄山碧溪月, 听之却罢松间琴。 朝来果是沧洲逸, 酤酒醍盘饭霜栗。 半酣更发江海声, 客愁顿向杯中失。

    伯牙 – 宋代·王安石

    千载朱弦无此悲, 欲弹孤绝鬼神疑。 故人舍我归黄壤, 流水高山心自知。

    喜张濆及第 – 唐代·赵嘏

    九转丹成最上仙, 青天暖日踏云轩。 春风贺喜无言语, 排比花枝满杏园。

    江亭晚望 – 唐代·赵嘏

    碧江凉冷雁来疏, 闲望江云思有馀。 秋馆池亭荷叶歇, 野人篱落豆花初。 无愁自得仙翁术, 多病能忘太史书。 闻说故园香稻熟, 片帆归去就鲈鱼。

    红芍药 – 唐代·元稹

    芍药绽红绡, 巴篱织青琐。 繁丝蹙金蕊, 高焰当炉火。 翦刻彤云片, 开张赤霞裹。 烟轻琉璃叶, 风亚珊瑚朵。 受露色低迷, 向人娇婀娜。 酡颜醉后泣, 小女妆成坐。 艳艳锦不如, 夭夭桃未可。 晴霞畏欲散, 晚日愁将堕。 结植本为谁, 赏心期在我。 采之谅多思, 幽赠何由果。

    [阅读全文]...

2022-06-21 09:43:56
  • 音乐的诗句

  • 音乐
  • 音乐的诗句

      音乐在缺乏娱乐方式的`古代是人们排忧解愁的首选。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音乐的诗句。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陈季、王邕、庄若讷、魏璀四人所作《湘灵鼓瑟》

      神女泛瑶瑟,古祠严野亭。 楚云来泱漭,湘水助清泠。 妙指徵幽契,繁声入杳冥。 一弹新月白,数曲暮山青。 调苦荆人怨,时遥帝子灵。 遗音如可赏,试奏为君听。

      钱起《湘灵鼓瑟》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徒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临江仙 秦观

      千里潇湘挼蓝浦,兰桡昔日曾经。

      月亮风定露华清。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

      独倚危樯情悄,遥闻妃瑟泠泠。

      新声含尽古今情。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法曲-美列圣,正华声也〗唐.白居易

      法曲法曲歌大定,积德重熙有馀庆。永徽之人舞而咏,

      法曲法曲舞霓裳。政和世理音洋洋,开元之人乐且康。

      法曲法曲歌堂堂,堂堂之庆垂无疆。中宗肃宗复鸿业,

      唐祚中兴万万叶。法曲法曲合夷歌,夷声邪乱华声和。

      以乱干和天宝末,明年胡尘犯宫阙。乃知法曲本华风,

      苟能审音与政通。一从胡曲相参错,不辨兴衰与哀乐。

      愿求牙旷正华音,不令夷夏相交侵。

      〖玉声如乐〗唐.刘轲

      玉叩能旋止,人言与乐并。繁音忽已阕,雅韵诎然清。

      佩想停仙步,泉疑咽夜声。曲终无异听,响极有馀情。

      特达知难拟,玲珑岂易名。昆山如可得,一片伫为荣。

      〖杨柳枝词〗唐.刘禹锡

      塞上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嵩岳闻笙〗唐.刘希夷

      月出嵩山东,月明山益空。山人爱清景,散发卧秋风。

      风止夜何清,独夜草虫鸣。仙人不可见,乘月*吹笙。

      绛唇吸灵气,玉指调真声。真声是何曲,三山鸾鹤情。

      昔去落尘俗,愿言闻此曲。今来卧嵩岑,何幸承幽音。

      神仙乐吾事,笙歌铭夙心。

      〖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赠花卿〗唐·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册上公太常奏雅乐〗唐.无名氏

      司乐陈金石,逶迤引上公。奏音人语绝,清韵佩声通。

      应律烟云改,来仪鸟兽同。得贤因举颂,修礼便观风。

      圣寿三称内,天欢九奏中。寂寥高曲尽,犹自满宸聪。

      《琵琶行》

      ——唐·白居易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索索。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生不得意。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水泉冷涩弦疑绝,疑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舟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小处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听颖师弹琴》

      ——唐·韩愈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任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李凭箜篌引》

    [阅读全文]...

2021-12-31 11:54:24
  • 最新描写音乐的诗句

  • 音乐,古诗文
  • 最新描写音乐的诗句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诗句很是熟悉吧,诗句饱含丰富的感情和想象。你知道什么样的诗句才能算得上是好的诗句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新描写音乐的诗句,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船夜援琴

      作者:白居易

      鸟栖鱼不动,月照夜江深。

      身外都无事,舟中只有琴。

      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

      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

      2、夜琴

      作者:白居易

      蜀桐木性实,楚丝音韵清。调慢弹且缓,夜深十数声。

      入耳澹无味,惬心潜有情。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

      3、月夜听卢子顺弹琴

      作者:李白

      闲坐夜明月,幽人弹素琴。

      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

      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

      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4、山夜调琴

      作者:王绩

      促轸乘明月,抽弦对白云。

      从来山水韵,不使俗人闻。

      5、听颖师弹琴

      作者:韩愈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皇。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6、张山人弹琴

      作者:常建

      君去芳草绿,西峰弹玉琴。岂惟丘中赏,兼得清烦襟。

      朝从山口还,出岭闻清音。了然云霞气,照见天地心。

      玄鹤下澄空,翩翩舞松林。改弦扣商声,又听飞龙吟。

      稍觉此身妄,渐知仙事深。其将炼金鼎,永矣投吾簪。

      7、匣中琴

      作者:于邺

      世人无正心,虫网匣中琴。何以经时废,非为娱耳音。

      独令高韵在,谁感隙尘深。应是南风曲,声声不合今。

      8、弹琴谷

      作者:顾况

      谷中谁弹琴,琴响谷冥寂。

      因君扣商调,草虫惊暗壁。

      9、琴诗

      作者: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阅读全文]...

2022-04-01 08:45:21
  • 最新描写音乐的诗句

  • 音乐
  • 最新描写音乐的诗句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诗句很是熟悉吧,诗句饱含丰富的感情和想象。你知道什么样的诗句才能算得上是好的诗句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新描写音乐的诗句,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船夜援琴

      作者:白居易

      鸟栖鱼不动,月照夜江深。

      身外都无事,舟中只有琴。

      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

      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

      2、夜琴

      作者:白居易

      蜀桐木性实,楚丝音韵清。调慢弹且缓,夜深十数声。

      入耳澹无味,惬心潜有情。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

      3、月夜听卢子顺弹琴

      作者:李白

      闲坐夜明月,幽人弹素琴。

      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

      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

      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4、山夜调琴

      作者:王绩

      促轸乘明月,抽弦对白云。

      从来山水韵,不使俗人闻。

      5、听颖师弹琴

      作者:韩愈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皇。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6、张山人弹琴

      作者:常建

      君去芳草绿,西峰弹玉琴。岂惟丘中赏,兼得清烦襟。

      朝从山口还,出岭闻清音。了然云霞气,照见天地心。

      玄鹤下澄空,翩翩舞松林。改弦扣商声,又听飞龙吟。

      稍觉此身妄,渐知仙事深。其将炼金鼎,永矣投吾簪。

      7、匣中琴

      作者:于邺

      世人无正心,虫网匣中琴。何以经时废,非为娱耳音。

      独令高韵在,谁感隙尘深。应是南风曲,声声不合今。

      8、弹琴谷

      作者:顾况

      谷中谁弹琴,琴响谷冥寂。

      因君扣商调,草虫惊暗壁。

      9、琴诗

      作者: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阅读全文]...

2022-07-25 18:07:29
  • 关于《诗经》中的音乐

  • 诗经,音乐,知识
  • 关于《诗经》中的音乐

      《诗经》是礼乐文明的精神花朵,其中的很多篇章其实并不是今天意义上的“诗”,而实际上是在各种典礼场合配乐演唱的歌词。本次就让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诗经》中的音乐吧,感兴趣的朋友欢迎前来观看~

      关于《诗经》中的音乐

      《诗经》编成于春秋时代,共305篇。后来人们取其整数,多简称“诗三百”,相传由孔子整理删定,包括《风》、《雅》、《颂》三部分,大都是可以用乐器伴奏来歌唱的西周至春秋时代的歌曲作品。《史记》追述过:“诗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墨子·公孟篇》也说:“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今存《诗经》只有文字,音乐已不可耳闻,但从字里行间及每首作品本身的内容结构方面仍可了解到那个时代丰富的民俗音乐生活,以及诗乐的一般特点和演唱概况。

      《风》大部分是反映地方民情风貌的歌曲,其中有不少民俗音乐生活特写:在郑国(今河南新郑一带),每逢三月上巳(三月初三)之日,男女青年便相约外出春游,在溱水、洧〔wěi〕水*,他们相互对歌唱曲、嬉戏说笑,分别时还互赠芍药花朵(《郑风·溱洧》);在陈国(今河南东部及安徽西部),每逢榖〔gǔ〕旦(美好吉利的日子),相约在集市上会面的青年男女高兴地聚在一起唱歌跳舞,相互间还通过赠信物来联络感情(《陈风·东门之枌》);在邶国(今河南汤阴东南),一位男子唱了一首名叫《静女》的爱情歌曲,歌中唱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反映一位姑娘精心制作一支彩色竹管乐器,赠送给情人留作纪念,因为这位男子是演奏这种竹管乐器的好手。他们通过音乐联结起了真挚的情谊。这些民俗音乐生活特写,多方面描绘出远古先民进入奴隶社会后,在婚姻恋爱*俗方面仍残留着原始社会“以歌择偶”、“以乐结情”的遗风。下面这首《郑风·萚〔tuò〕兮》,将这种遗风表现得更为具体:

      《郑风·萚兮》

      原诗今译

      萚兮萚兮,木叶落啊木叶落,

      风其吹女。风吹落木叶。

      叔兮伯兮,哥啊弟啊来相会,

      倡予和女。我歌你唱和。

      萚兮萚兮,木叶落啊木叶落,

      风其漂女。风吹飘木叶。

      叔兮伯兮,哥啊弟啊来相会,

      倡予要女。我歌你唱和。

      《雅》大部分是祭祀、礼仪歌谣和歌舞曲,其中包含有丰富的音乐祭祀内容。《小雅》中有许多诗篇是宴客礼俗歌,如《鹿鸣》、《南山有台》、《鱼丽》、《南有嘉鱼》等都是宴请客人时歌唱的酒礼歌。

      《颂》大部分是祭祀乐歌,多反映商周时代以音乐祭祀天地神灵和祖先的内容。《时迈》是巡猎祭祀天地时唱的乐歌;《噫嘻》、《载芟〔shǎn〕》是耕种季节祭祀神灵以求丰收唱的歌曲;《良耜》是秋后祭祀社神时唱的乐歌;《执竞》、《那》则是祭祀先祖用乐舞欢悦祖神时唱的歌曲。

      《诗经》篇章中涉及到不少古代乐器,据统计达29种。首篇《关雎》唱词“琴瑟友之”和“钟鼓乐之”就提到男女交往时有多种乐器演奏;《宛丘》所唱“坎其击鼓”、“坎其击缶”,反映陈国巫风盛行,女巫祭祀舞蹈时激动地敲打着鼓和缶;《鹿鸣》和《鼓钟》是贵族礼仪祭祀诗篇,使用的乐器有瑟、琴、笙、簧、鼓、钟、磬、籥等;《灵台》和《有瞽》也是祭祀乐歌,歌唱中又新涉及乐器鼗〔táo〕鼓、鼍鼓、镛〔yǒng〕、应鼓、健鼓、柷〔chù〕、敔〔yǔ〕、箫、管等。这些性能不同和形制各异的乐器,在《诗经》中汇聚成一幅色彩斑斓的古代民族乐器群像,从不同的`侧面,体现出商周时期的器乐具有的鲜明民俗特点和突出的实用功能。四川成都百花潭出土的镶嵌宴乐水陆攻战纹壶上就有宴客奏乐图(局部),它表现了战国时代宫廷或贵族宴饮时演奏编钟、编磬、笙、健鼓等乐器的生动情景。

      【拓展阅读】

      诗经的简介

      《诗经》是*第一部诗歌总集,是*古代诗歌开端,在*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诗经》共收录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它描写现实、反映现实的写作手法,开创了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历代诗人的诗歌创作不同程度地受到《诗经》的影响。

      诗经的创作背景

      周代的祖居之地周原宜于农业,“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绵瓜瓞》等诗篇都表明周是依靠农业而兴盛,农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周族在武王伐纣之后成为天下共主,家族宗法制度、土地、奴隶私有与贵族领主的统治成为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特征。

      西周取代殷商,除了商纣暴虐无道,主要与其实行奴隶制经济制度有关。西周建立以后,为缓和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尖锐矛盾,缓和阶级斗争,变奴隶制为农奴制,正如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所言:“*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殷周间的三大变革,自其表而言之,不过一家一姓之兴亡,与都邑之转移。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

      西周较之殷商,由于经济制度的巨大变革,促使社会在精神文明方面产生飞跃性的进步,作为文学代表的《诗经》出现是时代进步的必然产物,而它反过来又促进了社会的文明进步。

    [阅读全文]...

2022-07-24 04:54:59
  • 有关最新*的传统音乐与乐种

  • 音乐,传统,知识
  • 有关最新*的传统音乐与乐种

      *传统音乐是一个总体的概念和范畴,其中包含各子概念和学科分支。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的传统音乐与乐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1、*传统音乐的概念

      对于*传统音乐的概念和界定,已有诸多学者进行过各自不同的定义,董维松、王耀华、杜亚雄等学者都提出过颇具代表性的观念,萧梅在《*传统音乐研究述要》一文中,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将*传统音乐定义为:在中华大地上历代(包括古代及*现代)产生发展并大多流传至今,以及在古代历史场合中由外族(包括现属于我国的少数民族和国外民族)传入并在我国生根发展的音乐品种和音乐作品。具体说来包括在历史上产生、相传至今的古代作品,也包括当代*人用本民族延续下来的固有方法、采用本民族固有形式创作的、具有民族固有形态的音乐作品。

      2、乐种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

      *传统音乐是一个总体的概念和范畴,其中包含各子概念和学科分支,例如“乐种学”、“形态学”等等,其中乐种学作为*传统音乐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在*传统音乐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乐种的定义,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在*传统音乐的长期演变过程中,在某个乐类或某个乐类内的一部分或某些乐类综合后自然形成的具有完整的和自身艺术特征的特有形态。作为乐种学的创始人袁静芳在其所著的《乐种学》一书中,其将乐种具体界定为:历史传承于某一地域(或宫廷、寺院、道观)内的,具有严密体系、典型的音乐形态架构,规范化的序列表演程式,并以音乐(主要是器乐)为其表现主体的各种艺术形式,均可成为乐种。

      董维松曾提出符合以下五点是乐种的标界:

      (1)形成的地区性,即产生、形成和流传的地区。

      (2)曲目的传承性,即有一套代表某个乐种的传统曲目传承下来。

      (3)风格的独特性,即该乐种鲜明而又独特的艺术风格。

      (4)表演的规范性,即具有一定规范性的表演形式。

      (5)传承人的代表性,即具有一部分富有专业特长的代表性的传承人。

      顾名思义,乐种学是研究“乐种”的音乐学的分支学科,是研究乐种概念、模式和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具有相对的学科独立性。乐种学的研究对象是存活在民间、道观、寺院内的众多乐种以及诸乐种所组藏着的大量而丰富的传统音乐资料,这也是乐种学最基本的研究资料。通过对这些传统音乐资料的研究,进一步研究其产生、发展、嬗变的社会文化背景及其演变规律,并深入探究乐种、乐种族、乐种系的层次关系和艺术特点,总结出各自不同的模式结构,并从宏观上研究乐种在文化流中的价值与地位。

      3、乐种学的学科性质

      乐种学虽然是一门独立学科,但具有明显的边缘学科的性质,与其它诸多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乐种学与音乐学中各学科分支紧密相连,如研究音乐形态及其构成的和声学、旋律学、曲式学、对位法;研究音乐物质材料的音乐声学、律学、乐谱学、乐器学;研究音乐与意识形态的关系的音乐美学、音乐心理学、音乐民族学、音乐史学等。音乐的曲式结构、宫调体系、乐律声调、演奏技巧本身就是乐种的重要组成内容,而乐器、乐谱则是影响前述诸多内容的基础材料。

      其次,在乐种学的发展过程中与各社会人文学科都发生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如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民族学、宗教学、美学、考古学等等。在社会宏观背景下,研究乐种的存在、发展,可以更为清晰地梳理乐种的发展脉络;考古学为乐种学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实证,用真实存在的物质资料,特别是墓葬的物质资料,作为乐种学理论研究的极大补充;宗教学为乐种学中的宗教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宗教理论和宗教仪式为乐种学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考察助力。

      4、乐种学在*传统音乐理论中的地位

      乐种学的研究对象属于*传统文化艺术中的高层次文化(与自然文化、原始文化相对而言),是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乐种学突破以往*传统文化艺术横向或纵向的单向性思维研究方式,创新性地将两者结合运用,构成立体式的思维模式,即一方面运用横向的思维研究方法,比较和分析“共时性”(synchronic)乐种的特征、特性、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总结概括出乐种的不同类型和模式,区分出不同的乐种体系。另一方面,在对共时性乐种诸因素的考察研究基础上,通过历史文献、乐谱、文字、小说笔记、文物、壁画、雕塑、民风民俗、口传资料中去研究乐种“历时性”(diachronic)特点,从存活的乐种中考察纵向的历史文化层积,使其归宿于相应的*传统文化层或人类历史文化体系之中。

      其研究价值和意义有以下四点:

      (1)有助于全面关照*传统音乐和文化艺术的发展。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乐种的发展演变主要是渐变、量变,很少发生突变、质变。乐种这种逐步的、微小的、部分的渐变特点,使其形成了较为“固执、守旧”的特点。总的来说,乐种中较多地吸收和保存了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音乐文化艺术的形态、特色和遗迹,表现出了兼容并蓄的品格,这个也是*音乐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相当宽厚的容忍度。因此,对于乐种学的深入研究可以有助于我们全面关照*传统音乐和文化艺术的发展,使我们的音乐艺术研究更加具有条理性和系统性。

      (2)有助于在宏观背景下考察*传统音乐和文化艺术的发展。虽然专家把乐种细分成宫廷音乐、宗教音乐、文人音乐、民俗音乐几类,但在考察乐种时,应将其至于社会文化的宏观大背景下进行研究,因为,乐种的发展历史始终与整个社会历史文化的发展密不可分。宫廷音乐、宗教音乐、文人音乐、民族音乐等的发展就与宫廷、宗教、文人、民俗四大文化层次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换句话说,乐种学的发展与社会政治、经济、哲学等等文化因素都有紧密的关系,乐种社会文化功能的特征与衍变也必然是各种社会文化因子的共同作用结果。

      (3)有助于全面梳理历史文化体系。*拥有五千年的悠远历史,56个民族多元化的文化生态,民族的发生、发展、迁移、消解,文化艺术的消亡、融合、再生都是历史发展过程中所不可避免的,多少令人蹉叹惋惜。然而,乐种以自觉或不自觉的方式记录下了历史的种种轮迹,乐种融多种文化因子于一身的特点使其成为梳理*传统文化的研究工作的研究标本。

      (4)有助于*传统音乐学的学科建设和对*传统音乐理论的进一步探索。传统乐种由于具有专业性、历时性的特点,它汇聚了历代文化艺术的精萃,是*传统音乐的一座宝库;它也是*传统音乐文化理论与实践的直接包容者,各乐种家族、乐种系都是一定文化的高度凝聚与象征。因此,对乐种的深入研究与全面整理,将为*传统音乐学的学科建设提供大量一手的物质研究资料和数据,为*传统音乐理论的进一步探索提供系统的、完备的理论建构基础。

      扩展阅读——民间音乐在*传统音乐中的地位

      *民间音乐博大精深,在*传统音乐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笔者拟从从纵向和横向两个角度剖析,试图厘清其引领作用与影响。

      一、从发展脉络看民间音乐在历史上的引领作用

      *传统音乐的发展可分为四个时代:秦以前、秦汉至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现当代。从这四个时期可看出其在历史上的引领作用表现。

      (一)先秦时期的《诗经》

      《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一部乐歌总集。春秋时期,由于《诗经》的广泛传播,使得歌唱成为这一时期主要的音乐形式,在社会的各个阶层普遍盛行,并影响和推动了先秦时期民间音乐的发展和繁荣。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从《诗经》开始的采风制度,为后世奠立了向民间音乐学*的优良传统。所谓采风即是由宫庭派出的采诗官下去将各地民间的歌曲收集上来,交给管音乐的太师,太师把民歌按音律加以整理,配上乐器,然后再演唱出来。《诗经》中的“风”,分为十五国风,即己表明是由不同地区的土乐组成。而被称作朝廷之音的“雅”,实在说也是地方土乐,只是它出在王歌,便被称为“止乐”。贵族中的进步人士,为了讽谏,为了批判现实的黑暗,也需要向民歌学*其精神和手法。这在《雅》中贵族诗人的讽刺诗中可以明显看到。因此,《诗经》中即使是贵族作家的作品,都是向民歌学*的结果。这一事实提醒了后人,继此以后的汉乐府、唐曲子词与变文、元杂剧等也都是在向民间学*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而促成了*传统音乐的前进,这与《诗经》的带头作用是分不开的。

      (二)汉代的“乐府”

      汉“乐府”是历史上有名的文化现象,其最原始的意义是指官方设立的音乐机关,后来即可指代民歌,也可指代诗词。

      作为供统治者点缀升*、纵情声色的音乐机关,汉乐府的任务,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制成曲谱并制作、演奏新的歌舞外,它不同于后代的最大的一个特点,或者说一项最有意义的工作,便是采集民歌。它不仅将广搜民间歌谣的采诗之风加以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呈现出更加兴旺发达的趋势。据《汉书.艺文志》记载:“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赵、代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从上引文献,我们可以看到,当时采诗的范围遍及黄河、长江两大流域,比周代还要广。乐府采诗虽然为了娱乐,但也有作为统治之借鉴的政治意图,即所谓的“观风俗,知薄厚”。

      由于汉代乐府所教*、排练、编创和演出的各种音乐节目,大都用收集而来的民间音乐作为编创素材,并采用民间音乐的表演形式和体裁进行排练和演出,因而体现出浓重的俗乐特点。也正因为乐府音乐的俗乐性质,使得乐府编创的音乐体裁和形式成为当时社会音乐生活中一种领导潮流的艺术风范和形式样板,既不仅为宫廷和贵族享用,同时也为民间各阶层群众所喜好和效仿。汉乐府这种根植于民间音乐的深厚生命力,使其成为继《诗经》以后,*音乐史上的又一颗明珠。

      (三)“瓦舍勾栏”与元杂剧

      民间音乐的历史进程在宋元时期进入了多元化的发展时代。这时国家已不设采诗官,但是向民间学*的传统却沿袭下来。

      “瓦舍勾栏”即是这一时期非常值得重视的音乐现象。瓦舍勾栏中的民间艺人表演的市井杂乐,形式多样,品目繁多,仅就与音乐相关的品种论之,就有唱曲类、歌舞类、说唱类、戏剧类、器乐类等,这些类型不同、表演形式不同的杂乐品种,要么逢年过节以群体联欢形式自发地进行民俗性表演,要么长期固定在勾栏内演出,形成了宋元时期引人注目的都市文化新景观。

      元杂剧的出现是*音乐发展史上的又一高峰。它不仅在内容上第一次使下层人民在音乐艺术中获得了地位,而且在形式上也是在前代和当代多种多样的民间音乐及其加工提高的基础上形成与发展起来的。诸如唐宋大曲、民间曲子、词调、说唱音乐等,均为杂剧的出现与发展准备了条件。民本内容与民间形式的完美结合,更好地表达了被压迫者的反抗呼声,表达了汉民族的豪迈气魄,使元杂剧具有典型的时代风格,在当时一领风骚。

      (四)明清时期的百花齐放

      明清时期是我国民间音乐的重要延续与发展时期,我国能够保存极其丰富的传统音乐遗产,和这一时期民间音乐的空前传播与民间艺人的世代传承有着极为重要的关联。由此衍化出的众多音乐品种和丰富多彩的音乐风格,极大地丰富了*传统音乐的宝库。这一时期,民间音乐的各个品种均己成熟成型,形成了绚丽多彩、百花齐放的格局。如戏曲音乐的多声腔体系、民间歌舞形式的争相斗艳、说唱音乐的地域特色、“吹、拉、弹、打”兼具的民间器乐合奏等,都有各自独特的面貌和特色。特别是昆曲、京剧的发展更是占尽风流,而京剧直到今天仍被我们奉为国戏,可是追根溯源,它们又都是由地方土戏逐渐演变来的。

      二、从横向关系上看民间音乐在*传统音乐中的影响

      丰富多彩的*传统音乐包括民间音乐、宫廷音乐、宗教音乐和文人音乐四大类。相比较而言,民间音乐广泛存在,并对宫廷音乐、宗教音乐和文人音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一)民间音乐是其他音乐的基础

      首先,从品种和曲目数量来说,民间音乐在*传统音乐中所占比例最大,分布最广,数量最多,其影响遍及社会的各个层次和各色人等。仅从目前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的收集整理工作来看,民间歌曲的歌种有千余种;民间舞蹈音乐有*1500种;曲艺音乐有300余种;民间器乐乐种*百种,曲目逾万余首。这是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的一笔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遗产。

      其次,从使用及传播概率来说,全国各民族地区传统音乐生活中的民间音乐,都是使用频率最高的音乐门类。无论是在一年四季各种定期的岁时节日里,还是在各种不定期的婚、丧、礼、祭民俗以及日常生活和劳动生产中,都少不了要演出各种相关体裁和题材的民间音乐。尤其是那些流传最广、历久弥新的精典之作,如《康定情歌》、《敖包相会》等,人们几乎张口就来,鲜有不知者。

      再次,从民族音乐文化及其传统演进来说,无论是历史的衍变还是现代的构建,都一直受到民间音乐的深刻影响。民间音乐以外的其他各种传统音乐门类,它们或者是在民间音乐基础上的发展擅变,或者将民间音乐作为本体音乐的材料构成新的音乐类型。如宫廷音乐中的歌舞大曲,其结构形式来源于汉魏时期的相和大曲,相和大曲则是在汉乐府“相和歌”的基础上发展而成,而“相和歌”则是源于“汉世街陌讴谣之词”(唐.吴兢《乐府古题要解》),是一种有着深厚民间音乐基础的歌曲形式。 (二)民间音乐对宫廷音乐的影响

      从远古时代的六代乐舞开雅乐之先河,直到清王朝覆灭为止,宫廷音乐几乎贯穿了整个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尽管统治阶级一直排斥民间音乐,但是宫廷音乐还是免不了受到民间音乐的深远影响,可以肯定地说,宫廷音乐(主要是燕乐)的'艺术成就,是以民间歌舞艺术的成就为先决条件的。

      首先,宫廷音乐的原始素材大都是来源于民间音乐。如《诗经》中的《雅》,虽是属于宫廷的音乐,但是从形式到素材大都取材于民歌。再如《关唯》,原是一首形式朴素的民间情歌,后来被宫廷里面当作“燕礼”中的乡乐来演奏。

      其次,宫廷音乐的创造者与表演者大都来自民间。周王朝的“大司乐”、汉代的乐府,唐宋的大乐署、教坊等都是宫廷的音乐领导机构。这些机构中有很多乐师,大都出身卑微,只是由于有优秀的音乐才能,才被吸收到宫廷中。他们通晓南北方的民间歌曲和乐器调律,吸收民间音乐的营养,包括曲调与歌词,进行加工处理后,为王候将相创造出供其享乐的音乐。如周王朝的“大司乐”,有一千多人表演民间乐舞,这所世界上出现得最早、规模最大的音乐教育与音乐表演机构中的主要力量,即是“音乐奴隶”。

      第三,统治者出于政治需要和娱乐需要利用民间音乐。《汉书.艺文志》中记载:“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通过这些记载可以看出,统治者从巩固统治阶级利益出发,想通过采风来了解民意,改正施政中的错误。尽管这种制度维护的是统治阶级的利益,但是也为宫廷提供了大量优秀的民间曲调与歌词,使民间音乐成为宫廷音乐取之不尽的源泉。几另一方面,从娱乐的角度看,统治阶级一向鼓吹的雅乐从来就不能满足其享受的需要。从周代燕乐中的节目看,工歌、乡乐、散乐、四夷之乐、房中乐等,都与民间音乐紧密相连。《隋书·音乐志》记载,大业二年,隋场帝为了接待突厥族的单于,征集全国各地的散乐(各种民间歌舞、杂技、戏剧的统称)到东都洛阳来演出。

      可见民间音乐对统治者有多么大的吸引力。统治阶级的这种政治和娱乐的需要本身就说明,宫廷音乐难以拒绝民间音乐。

    [阅读全文]...

2022-05-22 03:49:29
  • 形容音乐好听的诗

  • 音乐,好听
  •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_____琵琶行 白居易 〖法曲-美列圣,正华声也〗唐.白居易

      法曲法曲歌大定,积德重熙有馀庆。永徽之人舞而咏,

      法曲法曲舞霓裳。政和世理音洋洋,开元之人乐且康。

      法曲法曲歌堂堂,堂堂之庆垂无疆。中宗肃宗复鸿业,

      唐祚中兴万万叶。法曲法曲合夷歌,夷声邪乱华声和。

      以乱干和天宝末,明年胡尘犯宫阙。乃知法曲本华风,

      苟能审音与政通。一从胡曲相参错,不辨兴衰与哀乐。

      愿求牙旷正华音,不令夷夏相交侵。

      〖玉声如乐〗唐.刘轲

      玉叩能旋止,人言与乐并。繁音忽已阕,雅韵诎然清。

      佩想停仙步,泉疑咽夜声。曲终无异听,响极有馀情。

      特达知难拟,玲珑岂易名。昆山如可得,一片伫为荣。

      〖杨柳枝词〗唐.刘禹锡

      塞上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嵩岳闻笙〗唐.刘希夷

      月出嵩山东,月明山益空。山人爱清景,散发卧秋风。

      风止夜何清,独夜草虫鸣。仙人不可见,乘月*吹笙。

      绛唇吸灵气,玉指调真声。真声是何曲,三山鸾鹤情。

      昔去落尘俗,愿言闻此曲。今来卧嵩岑,何幸承幽音。

      神仙乐吾事,笙歌铭夙心。

      〖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赠花卿〗唐·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册上公太常奏雅乐〗唐.无名氏

      司乐陈金石,逶迤引上公。奏音人语绝,清韵佩声通。

      应律烟云改,来仪鸟兽同。得贤因举颂,修礼便观风。

      圣寿三称内,天欢九奏中。寂寥高曲尽,犹自满宸聪。

    [阅读全文]...

2022-03-29 11:08:35
古诗新唱的音乐 - 句子
古诗新唱的音乐 - 语录
古诗新唱的音乐 - 说说
古诗新唱的音乐 - 名言
古诗新唱的音乐 - 诗词
古诗新唱的音乐 - 祝福
古诗新唱的音乐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