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小学古诗的知识点

关于有关小学古诗的知识点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有关小学古诗的知识点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有关小学古诗的知识点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有关小学古诗的知识点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k+) 语录(77) 说说(33) 名言(35) 诗词(1k+) 祝福(14) 心语(1)

  • 小学语文古诗知识点6篇

  • 小学语文古诗知识点6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古诗知识点,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主要内容】

      《泊船瓜洲》

      全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州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描写了诗人停船瓜洲时遥望家乡,不知何时能回到家乡的惆怅,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思乡之情。“绿”字,形象鲜活,春意盎然,读来仿佛有阵阵春风扑面。

      《秋思》

      全诗的大意是:秋风乍起,客居洛阳城的诗人想写一封信,给远在家乡的亲人,表达自己思乡怀亲的心情,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竟不知从何说起。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就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人要出发的时候又打开已封好的信查看。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写了诗人在洛阳城见秋风而思乡,写信给家人,却感觉信短情长,无法尽诉,表达了浓浓的思想怀亲之情。

      《长相思》

      【中心思想】描写了戍边的南方将士,在北方的风雪声中,辗转反侧,不能入眠,思乡之情油然而生,非常怀念故园的温暖祥和的情景。

      词的大意是: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里,住宿帐篷,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的。

      ▲《泊船瓜洲》是写景抒情(借景抒情),《秋思》则是叙事抒情(寓情于事),《长相思》则融写景与叙事于一体,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情景交融)

      【重点词】

      本课的多音字有:“间”读jiàn;

      “万重山”和“意万重”的“重”读сhóng;

      “还”读huán;

      “风一更”的“更”读gèng。

      课后题:

      想象《秋思》中描绘的画面,把《秋思》改写成一个小故事。”

      1、《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是唐朝诗人李白写的,这首诗是作者看到庐山瀑布时写的,整首诗尽情地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李白又被人们称为诗仙,我们知道《静夜思》、《赠汪伦》、《望天门山》也是他写的。

      2、《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是唐朝诗人杜甫写的。这首诗描写的.是四川成都杜甫草堂周围美丽的春色。诗中一共描写了六种景物――黄鹂、翠柳、白鹭、青天、雪、船,提到了四种颜色,分别是黄、翠、白、青。杜甫又被人们称为诗圣,我们还知道《春夜喜雨》、《绝句二首》、《江畔独步寻花》也是他写的。

      3、《草》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草》是唐朝的大诗人白居易写的,他写这首诗时才16岁。《草》这首诗原来的题目是《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描写了草顽强的生命力,诗中赞美小草顽强生命力的句子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4、《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宿新市徐公店》描写了六种景物,分别是篱落、径、树、儿童、黄蝶、菜花。诗的前两行是静态描写,后两行是动态描写。描写儿童找不到蝴蝶的原因的诗句是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王维)】

      【原文】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解】

      1、登高: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民间有登高避邪的*俗。

      2、茱萸:一种植物,传说重阳节扎茱萸袋,登高饮菊花酒,可避灾。

      【译文】独自流落他乡,长做异地之客,每逢佳节良辰,越发思念眷亲。遥想今日重阳,兄弟又在登高,他们佩带茱萸,发觉少我一人。

      【赏析】

    [阅读全文]...

2022-06-04 00:53:08
  • 小学语文古诗知识点

  • 小学语文古诗知识点

      在**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古诗知识点,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是啊,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我们的日子呢,却是一去不复返。不抓住今天,永远期盼着明天,幸运会向你招手吗?

      (2)昨天下午,张老师布置了一道数学思考题。晚上,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踏破铁鞋无觅处”时,爸爸走了过来,助我一臂之力,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于是迅速地解开了这道难题。

      (3)我们的老师指导大家写作时,常常引用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两句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强调*作是心灵的放飞,是情感的释放,写法要不拘一格,语言要有自己的个性。

      (4)月亮渐渐西沉,星星又悄悄地眨起了眼睛。望着满天星星,我不由得想起了爸爸白天对我说的话,是啊,“有志者事竟成”。爸爸,请你放心,我不会让你失望的。

      (5)我知道的名言: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6)俗话说:“当局者迷”。说明这个道理的诗句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7)形容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的诗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8)唐李白与友人送别时,写下了“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达了与友人依依惜别之情!

      (9)唐王维与友人送别时,写下了“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表达了与友人依依惜别之情!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

      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 (王士缜)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黄庭坚)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辛弃疾)

      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生。 (张若虚)

      关于诚信、友爱、尊老爱幼的名句

      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农业谚语: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蚂蚁搬[有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风雨到。

      春雾风,夏雾晴,秋雾阴,冬雾雪。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王维)】

      【原文】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解】

      1、登高: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民间有登高避邪的*俗。

      2、茱萸:一种植物,传说重阳节扎茱萸袋,登高饮菊花酒,可避灾。

      【译文】独自流落他乡,长做异地之客,每逢佳节良辰,越发思念眷亲。遥想今日重阳,兄弟又在登高,他们佩带茱萸,发觉少我一人。

      【赏析】

      写游子思乡怀亲。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夜书所见(作者:叶绍翁)】

      【原文】

      萧萧①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⑥客情②。

      知有儿童挑③促织④,夜深篱落⑤一灯明。

      【注释】

      ①萧萧:风声。

      ②动:打动。

      ③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④挑:捉。

      ⑤促织:俗称蟋蟀,在其他地方又名蛐蛐。

      ⑥篱落:篱笆。

    [阅读全文]...

2022-04-16 02:32:25
  • 小学语文古诗知识点文库

  • 小学语文古诗知识点文库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古诗知识点文库,欢迎阅读与收藏。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王维)】

      【原文】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解】

      1、登高: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民间有登高避邪的*俗。

      2、茱萸:一种植物,传说重阳节扎茱萸袋,登高饮菊花酒,可避灾。

      【译文】独自流落他乡,长做异地之客,每逢佳节良辰,越发思念眷亲。遥想今日重阳,兄弟又在登高,他们佩带茱萸,发觉少我一人。

      【赏析】

      写游子思乡怀亲。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夜书所见(作者:叶绍翁)】

      【原文】

      萧萧①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⑥客情②。

      知有儿童挑③促织④,夜深篱落⑤一灯明。

      【注释】

      ①萧萧:风声。

      ②动:打动。

      ③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④挑:捉。

      ⑤促织:俗称蟋蟀,在其他地方又名蛐蛐。

      ⑥篱落:篱笆。

      【译文】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使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因为他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鉴赏】

      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这首诗写羁旅乡思之情,但作者不写如何独栖孤馆、思念家乡,而着重于夜间小景。他深夜难眠,透过窗户,看到不远处篱笆间有盏灯火。于是他明白了原来是有孩子在捉蟋蟀。挑,读一声,指以细枝从缝穴中轻轻挖出蟋蟀。这幅图景令他倍感亲切,也许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吧。“挑”字用得极为准确。这首诗在最后两句用了一个修辞手法,“之所以知道有儿童在捉蟋蟀,是因为:夜深了,但篱笆下面还有一盏灯在发亮。”

      钱钟书《宋诗选注》说:“这种景象就是姜夔《齐天乐》咏蟋蟀所谓:‘笑篱落呼烟,世间儿女。’”若补上陈廷焯评姜词所云:“以无知儿女之乐,反衬出有心人之苦,最为入妙”(《白雨斋词话》卷二),便可想见诗人此时内心深处的悲哀了。

      【望天门山(作者:李白)】

      【原文】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注释】

      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江*,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

      中断:指东西两山之间被水隔开。

      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开:开掘;开通。

      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回:转变方向,改变方向。

      *青山:指博望山和梁山。

      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好像来自天边。

      【译文】高高天门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的青山相对耸立巍峨险峻,一叶孤舟从天地之间飞速飘来。

      【赏析】

      该诗为725年(开元十三年)作者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作。

      李白无比热爱祖国的壮丽山河,一生遍游名山大川,留下了许多不朽的杰作。该诗描写诗人舟行江中溯流而上,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天门山为今安徽省芜湖市的东梁山与和县的西梁山的总称。《江南通志》记云:“两山石状晓岩,东西相向,横夹大江,对峙如门。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东梁山,总谓之天门山。”

      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诗人不写博望、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却说山势“中断”,从而形象地写出两山峭拔相对的险峻:“楚江开”,不令点明了山与水的关系,而且描绘出山势中断、江水至此浩荡而出的气势。“碧”字明写江水之色,暗写江水之深;“回”字描述江水奔腾回旋,更写出了天门山一带的山势走向。后两句描绘出从*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相对”二字用得巧妙,使*青山具有了生命和感情。结尾一句更是神来之笔,一轮红日,映在碧水、青山、白帆之上,使整个画面明丽光艳,层次分明,从而祖国山川的雄伟壮丽画卷展现出来。

      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这和作者在《西岳云台歌》中所描绘的情景颇为相似:“巨灵(河神)咆哮擘两山(指河西的华山与河东的首阳山),洪波喷流射东海。”不过前者隐后者显而已。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决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

      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如果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有的本子“至此回”作“直北回”,解者以为指东流的长江在这一带回转向北。这也许称得上对长江流向的精细说明,但不是诗,更不能显现天门奇险的气势。试比较《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盘涡毂转”也就是“碧水东流至此回”,同样是描绘万里江河受到峥嵘奇险的山峰阻遏时出现的情景。绝句尚简省含蓄,所以不象七古那样写得淋漓尽致。

      “*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上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下句则点醒“望”的立脚点和表现诗人的.淋漓兴会。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便是从“日边来”的“一片孤帆”。读这首诗的人大都赞赏“*青山相对出”的“出”字,因为它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但却很少去考虑诗人何以有“相对出”的感受。如果是站在岸上某个固定的立脚点“望天门山”,那大概只会产生“*青山相对立”的静态感。反之,舟行江上,顺流而下,望着远处的天门两山扑进眼帘,显现出愈来愈清晰的身姿时,“*青山相对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在舟行过程中“望天门山”时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鲜喜悦之感。夹江对峙的天门山,似乎正迎面向自己走来,表示它对江上来客的欢迎。

      青山既然对远客如此有情,则远客自当更加兴会淋漓。“孤帆一片日边来”,正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欣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

      由于末句在叙事中饱含诗人的激情,这首诗便在描绘出天门山雄伟景色的同时突出了诗人的自我形象。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作者:苏轼)】

    [阅读全文]...

2022-06-25 19:17:32
  • 小学数学知识点

  • 教育,数学
  • 小学数学知识点

      在我们*凡的学生生涯里,大家都背过不少知识点,肯定对知识点非常熟悉吧!知识点是传递信息的基本单位,知识点对提高学*导航具有重要的作用。掌握知识点是我们提高成绩的关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植树问题

      1、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2、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二、置换问题

      题中有二个未知数,常常把其中一个未知数暂时当作另一个未知数,然后根据已知条件进行假设性的运算。其结果往往与条件不符合,再加以适当的调整,从而求出结果。

      例:一个集邮爱好者买了10分和20分的邮票共100张,总值18元8角。这个集邮爱好者买这两种邮票各多少张?

      分析:先假定买来的100张邮票全部是20分一张的,那么总值应是20×100=20xx(分),比原来的总值多20xx-1880=120(分)。而这个多的 120分,是把10分一张的看作是20分一张的,每张多算20-10=10(分),如此可以求出10分一张的有多少张。

      列式:(20xx-1880)÷(20-10)=120÷10 =12(张)→10分一张的张数 ,100-12=88(张)→20分一张的张数或是先求出20分一张的张数,再求出10分一张的张数,方法同上,注意总值比原来的总值少。

      三、盈亏问题(盈不足问题)

      题目中往往有两种分配方案,每种分配方案的结果会出现多(盈)或少(亏)的情况,通常把这类问题,叫做盈亏问题(也叫做盈不足问题)。解答这类问题时,应该先将两种分配方案进行比较,求出由于每份数的变化所引起的余数的变化,从中求出参加分配的总份数,然后根据题意,求出被分配物品的数量。其计算方法是:

      往往设其中一个为x,分别在两种方案中用x来表示另一个量,然后以另一个量为相等关系列方程。

      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

      ①要把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加起。

      ③如果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2、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

      ①要把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减起。

      ③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和个位组成两位数再减,计算十位时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3、加减混合运算:

      ①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②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的,用分步式计算。

      4、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如70比25多多少?19比46少多少?

      5、多几的问题。未知数比谁多几,就用谁加上几。如:比29多17的数是多少?(29+17=46)

      错位数相加法

      比如,个位加十位得数是个位的;

      51+15=66;这样算:5+1得6;1+5得6;两*拼

      72+27=99;这样算:7+2得9;2+7得9;两9合拼

      63+36=99;这样算:6+3得9;3+6得9;两9合拼

      52+25=77;这样算:5+2得7;2+5得7;两7合拼

      学数学新课标的基本理念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学生的数学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需求。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阅读全文]...

2022-05-04 06:58:16
  • 小学数学有关方向的知识点

  • 方向,教育,数学
  • 小学数学有关方向的知识点

      在日常的学*中,说起知识点,应该没有人不熟悉吧?知识点是指某个模块知识的重点、核心内容、关键部分。还在苦恼没有知识点总结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有关方向的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辨别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方法:先确定一个方向,再根据这个方向辨认出其他三个方向。

      2、确定一个方向的方法:可借助工具确认方向,也可以借助身边的事物确认方向。

      3、根据一个确定的方向找其他三个方向的方法:

      当面向东时,则背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当面向西时,则背面是东,左面是南,右面是北;

      当面向北时,则背面是南,左面是西,右面是东;

      当面向南时,则背面是北,左面是东,右面是西。

      4、借助工具和其他事物辨别方向:

      (1)借助指南针和罗盘辨别方向。

      (2)借助其他事物辨别方向:

      ①借助太阳:早晨太阳在东方,面向太阳,面东背西,左北右南;傍晚太阳在西方,面向太阳,面西背东,左南右北。

      ②借助北极星:面向北极星时,面北背南,左西右东。

      ③借助树木:夏天,树叶茂盛的一面是南,稀疏的一面是北。

      ④借助年轮:被砍伐树木的年轮稀疏的一面是南,稠密的一面是北。

      ⑤借助积雪:南面山坡的雪化得快,北面山坡的雪化得慢。

      5、绘制地图的规则:为了便于观察,在绘制地图时,通常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并在图上用箭头标出北方。绘制示意图时,确定观察点是前提,只有观察点确定了,才能确定其他物体的方向。

      6、看路线图时,首先要确定好自己所处的位置,以自己所处的位置为中心,再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的规则来确定目的地和周围事物所处的方向,最后根据目的地的方向和路来确定所要行走的路线。

      7、我们学*了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8、描述行走路线的方法:以出发点为基准,先确定要到达的地点所处的方向,再看哪一条路通向目的地,最后把行走路线描述出来。

      9、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日常生活中,可以用太阳、指南针、北极星来帮助我们辨别方向。

      小学数学定义口决

      1、什么是图形的周长?

      围成一个图形所有边长的总和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2、什么是面积?

      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面图形的大小叫做他们的面积。

      3、加法各部分的关系: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4、减法各部分的关系: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5、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6、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数学最小的数是什么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看一下“几位数”的.概念:在一个数中数字的个数是几(其最左端的数字不为0),这个数就是几位数。关于几位数的定义中,最左端的数字不为0是关键条件。就像我们分数定义中,明确规定分母不为0一样,否则没意义。

      在整数中,最小的计数单位是1(个),当0单独存在时,它不占有数位。当0出现在一个几位数的末尾或中间时,它起到的只是“占位”的作用,表示该位上没有计数单位。

      假设0也算一位数的话,那么最小的两位数是“10”还是“00”呢?00是没有两位数的意义的。

      所以,一位数是由一个不是0这个数字写出的数,只要几位数的意义不变,最小的一位数仍然是1。

    [阅读全文]...

2021-11-30 06:01:59
  • 小学语文常考知识点

  • 语文
  • 小学语文常考知识点

      语文课程,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需要有学*兴趣,好的学**惯等都是很重要的。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常考知识点,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语音

      重点复*内容:

      1、区别读音容易混淆的声母韵母等,主要是*舌音和翘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等。

      常见题型:判断读音是否正确,选择正确的读音等。

      2、要识记整体认读音节(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读,不拼读的)。

      3、记住汉语拼音字母表。

      常见题型:按字母表的顺序排列下列字母,按顺序,把大小写字母补充完整,相对比较简单。

      二、汉字

      考点:同音字、多音字、音*字、形*字等

      重点复*内容:

      1、要读准字的读音

      常见题型:多音字组词,选择多音字的正确读音,给一个音节写出三个或以上的汉字。

      2、认清汉字,掌握汉字的笔顺,笔画,偏旁部首及间架结构等。

      常见题型:写出汉字的笔画、按汉字的结构要求写字、加换偏旁组字再组词、找出错别字并改正。

      3、理解字义,会查字典:要学会运用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数笔画查字法来熟练的查字典。

      常见的题型:查字典按要求填空,根据一个字的不同意思组词。

      三、词语、成语、谚语

      考点:1、词语的理解(包括引申义和比喻的理解)

      2、词义的辨析(*义词、反义词的辨析)

      3、词语的归类(从感情色彩等去划分)

      4、成语的使用

      5、谚语和歇后语的使用

      重点复*内容:

      词语是我们阅读和写作的基础,理解词语不能单靠死记硬背,要弄懂它的意思,除了查字典词典得到确切的解释外,还可以采用下面的一些方法。

      1、把词语中的每个字的意思先弄清楚,在联系整个词语来理解。如一丝不苟的“苟”就是马虎,所以就是一点都不马虎。

      2、运用*义词和反义词解释,如富裕就是富足。

      3、能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

      4、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常见题型:a给带点的字写出正确的读音;b一词多义;c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d判断词语的感情色彩。

      5、要正确的搭配词语,给词语归类,常见题型: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将前后搭配的词语联系起来、画出不是同一类的词语。

      6、要正解的使用成语:常见题型:把成语补充完整,根据意思写成语:将成语按要求分类,按要求写成语等,写出成语中的故事人物等。

      7、词语的积累,除在课本之内的还有在日常生活中积累。

      四、标点符号

      学会常见的几种符号的用法

      重点复*:

      1、引号

      2、顿号

      3、书名号

      4、破折号

      5、省略号

      五、句段

      1、知道常见句子的类型(陈述、疑问、反问、设问等)

      2、句子的.常用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等)

      3、造句的形式(给词造句、用关联词造句)

      4、扩句和缩句的方法

      5、句子的转换(包括把把字句变被动句,肯定句与否写句互改,直接陈述与简介陈述互改,不同语气的互改,陈述变反问等。

      6、修改病句,要注意病句的几种常见的类型和修改方法。

      其它:1、句子积累2、古诗3、文学常识

      六、阅读

      常见的题型

    [阅读全文]...

2022-04-07 06:05:13
  • 《过故人庄》古诗知识点大全

  • 故人,文学
  • 《过故人庄》古诗知识点大全

      在*日的学*中,不管我们学什么,都需要掌握一些知识点,知识点就是学*的重点。掌握知识点有助于大家更好的学*。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过故人庄》古诗知识点大全,欢迎阅读与收藏。

      《过故人庄》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出自唐朝诗人孟浩然的古诗作品《过故人庄》的第七八句,其全文如下: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全诗注释

      1、重阳日:夏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俗

      2、还:回到原处或恢复原状

      3、就:靠*、赴,也指欣赏的意思

      4、菊花:既指菊花又指菊花酒。体现了孟浩然的隐逸之情

      5、就菊花:指欣赏菊花与饮酒

      【韵译】:

      老友备好了黄米饭和烧鸡,

      邀我做客到他朴实的田家。

      村子外边是一圈绿树环抱,

      郊外是苍翠的小山包*斜。

      推开窗户迎面是田地场圃,

      把酒对饮闲聊着耕作桑麻。

      等到九月重阳节的那一天,

      再一次来品尝菊花酒好啦!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全诗翻译 老朋友准备好了黄米饭和鸡肉,邀请我到他的农舍做客。翠绿的树木环绕着小村子,村子四周青山横斜。打开窗子,面对的是打谷场和菜园。我们举杯欢饮,谈论着今年庄稼的长势。等到重阳节的那一天,我还要再来与你品尝着菊花酒。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全诗赏析 《过故人庄》这首诗是作者孟浩然隐居鹿门山时,对上姓田的朋家做客这件事的描写。作者心旷神怡,赞叹着美丽的田园风光,创作出这首诗。

      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通过写田园生活的风光,写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全文十分押韵。诗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约”一径写去,自然流畅。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隽永。作者以亲切省净的语言,如话家常的形式,写了从往访到告别的过程。其写田园景物清新恬静,写朋友情谊真挚深厚,写田家生活简朴亲切。

      全诗描绘了美丽的山村风光和*静的田园生活,用语*淡无奇,叙事自然流畅,没有渲染的雕琢的痕迹,然而感情真挚,诗意醇厚,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学情趣,从而成为自唐代以来田园诗中的佳作。

      一、二句从应邀写起,“故人”说明不是第一次做客。三、四句是描写山村风光的名句,绿树环绕,青山横斜,犹如一幅清淡的水墨画。五、六句写山村生活情趣。面对场院菜圃,把酒谈论庄稼,亲切自然,富有生活气息。结尾两句以重阳节还来相聚写出友情之深,言有尽而意无穷。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这一开头就像是日记本上的一则记事。故人“邀”而作者“至”,文字上毫无渲染,开门见山,招之即来,简单而随便。这正是不用客套的至交之间所可能有的形式。而以“鸡黍”相邀,既显出田家特有风味,又见待客之简朴。正是这种不讲虚礼和排场的招待,朋友的心扉才往往更能为对方敞开。这个开头,不是很着力,*静而自然,但对于将要展开的生活内容来说,却是极好的导入,显示了气氛特征,又有待下文进一步丰富、发展。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走进村里,作者顾盼之间竟是这样一种清新愉悦的感受。这两句上句漫收*境,绿树环抱,显得自成一统,别有天地;下句轻宕笔锋,郭外的青山依依相伴,则又让村庄不显得孤独,并展示了一片开阔的远景。由此运用了由*及远的顺序描写景物。这个村庄坐落*畴而又遥接青山,使人感到清淡幽静而绝不冷傲孤僻。正是由于“故人庄”出现在这样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所以宾主临窗举杯。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才更显得畅快。这里“开轩”二字也似乎是很不经意地写入诗的,但上面两句写的是村庄的外景,此处叙述人在屋里饮酒交谈,轩窗一开,就让外景映入了户内,更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对于这两句,人们比较注意“话桑麻”,认为是“相见无杂言”(陶渊明《归园田居》)。但有了轩窗前的一片打谷场和菜圃,在绿阴环抱之中,又给人以宽敞、舒展的感觉。话桑麻,就更让读者感到是田园。于是,读者不仅能领略到更强烈的农村风味、劳动生产的气息,甚至仿佛可以嗅到场圃上的泥土味,看到庄稼的成长和收获,乃至地区和季节的特征。有这两句和前两句的结合,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和谐地打成一片,构成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而宾主的欢笑和关于桑麻的话语,都仿佛萦绕在读者耳边。它不同于纯然幻想的桃花源,而是更富有盛唐社会的现实色采。正是在这样一个天地里,这位曾经慨叹过“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的诗人,不仅把政治追求中所遇到的挫折,把名利得失忘却了,就连隐居中孤独抑郁的情绪也丢开了。从他对青山绿树的.顾盼、与朋友对酒而共话桑麻中可以看出,他的思绪舒展了,甚至连他的举措都灵活自在了。农庄的环境和气氛,在这里显示了它的征服力,使得孟浩然有几分皈依了。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深深为农庄生活所吸引,于是临走时,向主人率真地表示将在秋高气爽的重阳节再来观赏菊花和品菊花酒。淡淡两句诗,故人相待的热情,作客的愉快,主客之间的亲切融洽,都跃然纸上了。杜甫的《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中说:“月出遮我留,仍嗔问升斗。”杜甫诗中田父留人,情切语急;孟浩然诗中与故人再约,意舒词缓。杜甫的郁结与孟浩然的恬淡之别,读者从这里可以窥见一些消息。

      一个普通的农庄,一回鸡黍饭的普通款待,被表现得富有诗意。描写的是眼前景,使用的是口头语,描述的层次也是完全任其自然,笔笔都显得很轻松,连律诗的形式也变得自由和灵便了。这种淡淡的*易*人的风格,与作者描写的对象朴实的农家田园和谐一致,表现了形式对内容的高度适应,恬淡亲切却又不是*浅枯燥。它是在*淡中蕴藏着深厚的情味。一方面固然是每个句子都几乎不见费力锤炼的痕迹,另一方面每个句子又都不曾显得薄弱。比如诗的头两句只写友人邀请,却能显出朴实的农家气氛;三四句只写绿树青山却能见出一片天地;五六句只写把酒闲话,却能表现心情与环境的惬意的契合;七八句只说重阳再来,却自然地流露出对这个村庄和故人的依恋。这些句子*衡均匀,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意境,把恬静秀美的农村风光和淳朴诚挚的情谊融成一片。这是所谓“篇法之妙,不见句法”(沈德潜《唐诗别裁》),“不钩奇抉异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皮日休《郢州孟亭记》)。他把艺术美融入整个诗作的血肉之中,显得自然天成。这种不炫奇猎异,不卖弄技巧,也不光靠一两个精心制作的句子去支撑门面,是艺术水*高超的表现。正是因为有真彩内映,所以出语洒落,浑然省净,使全诗从“淡抹”中显示了它的魅力,而不再需要“浓饰盛妆”了。

    [阅读全文]...

2022-03-29 00:45:10
  • 小学英语重点知识点的归纳

  • 教育,英语
  • 小学英语重点知识点的归纳

      现在,小学生开始学*英语的时间越来越早,一年级就开设了英语课,那么在小学六年里面,我们会接触到哪些英语知识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英语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用!

      小学英语知识重点

      一、否定句

      表示某一否定意思。句中一定有not。

      有三种可能:

      be动词(am、is、are、was、were)+not

      情态动词(can、must、should)+not

      助动词(do、does、did)+not

      如何将一个肯定的陈述句改为否定句:

      1、看句中有无be动词,如有,直接在be动词后+not。

      2、看句中有无情态动词,如有,直接在情态动词后+not。

      3、如上述二者都没有,就应用助动词+not。

      分四个步骤:

      (1)肯定陈述句中本来是没有助动词的,要加上去,位置在主语(某人或某物)后,动词前。

      (2)确定助动词用do、does还是did,根据句中动词,动词是原形的助动词就用do,动词是第三人称单数的助动词就用does,动词用过去式的助动词就有did。

      (3)在助动词后加not。

      (4)原句中动词假如发生变化就要恢复成原形。强调一点,有some的要考虑是否要用any。

      二、一般疑问句

      表示疑问,一般回答只有两种可能Yes,……或No,……句中没有疑问词。

      如何将一个肯定的陈述句改为否定句:

      1、看句中有无be动词,如有,把be动词提到句首即可。

      2、看句中有无情态动词,如有,把情态动词提到句首即可。

      3、如上述二者都没有,就应把助动提到句首。

      强调一点,有some的要考虑是否要用any。

      小学英语语法知识

      1、一般现在时

      A、表示不受时限的客观存在如:He is a boy. She is a student.

      My mother is anurse. This is a dog. I have a book.

      B、表示现在的`*惯动作,即指现在经常发生的动作,一般现在时常用来表示现在时间里某种动作的经常性和*惯性。它常与表示程度或频度的词连用,

      如:often(经常) , usually(通常,一般) , sometimes(有时) ,

      always(总是,一直) , never(从不)

      如:I often go to school on foot.

      My father works in a school.

      Mike watches TV every day.

      I usually playcom*r games on the weekend.

      C、表示现时的状态和现在瞬间动作.如:How are you? You look happy. What’s the matterwith you? I have a headache. What do you have for lunch? I have some chicken.

      ☆注意☆ 英语动词的现在时与原形同形。但当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时,须在词尾加s 或 -es。例如:I have a fish for dinner. Her mother works in a hospital. Amy often goes to school by bike. Mr. Liu teaches us English. 加-es 的动词必须是以“sh , ch , o ”等字母结尾的。如:watches , teaches ,goes , washes

      2、一般将来时

      表示在将来会发生的事或动作。它常与表示将来的时间连用,如:tomorrow , next week , next year ,this morning , this afternoon , this evening 等

      注意一般将来时小学阶段主要学了两种结构:

      ①be going to + 动词的原形 / 地点

      ②will + 动词的原形

      例句: I’m going to go shopping thisafternoon. She is going to Hong Kong next week. You will see many birds in the sky.

      3、现在进行时

      表示说话时正在进行的动作或现阶段一直在进行的动作。

      注意☆它的构成是:be的现在时形式(am , is , are)加动词的ing形式。

      如:What are you doing? I’m writing a letter. What arethey doing? They’re swimming.Is he playing chess? Yes, he is.Look, Amy is reading an English book.

      注意动词的ing形式的构成规则:

      ① 一般的直接在后面加上ing , 如doing , going , working , singing , eating

      ② 以e 结尾的动词,要先去e再加ing ,如having , writing

    [阅读全文]...

2021-12-01 19:04:06
  • 详解古诗中的风知识点

  •   中的风

      一、东风

      古诗中的东风一般是指春风,常含有生机勃勃之意和喜春之情,如朱熹《春日》中的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和辛弃疾《青玉案》中的东风夜放花千树。值得注意的是,古诗中的东风常有这样一些特殊的使用:(1)反衬伤逝之情,如李煜《虞美人》中的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2)渲染离别情绪,如《无题》中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3)象征专制者和造成悲剧的恶势力,如《钗头凤》中的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4)比喻重要的条件,如杜牧《赤壁》中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和俗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二、南风

      古诗中的南风即夏风,常象征欣欣向荣,多用于表达轻松愉悦的心境,如《观刈麦》中的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南风有时还用于寄寓思乡之情,如《寄东鲁二稚子》中的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值得注意的是,古诗中的南风常有这样一些特殊的使用:(1)烘托恬淡的心境,如刘攽《新晴》中的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2)南风也叫薰风,如苏轼的《阮郎归初夏》: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

      三、西风

      古诗中的西风即秋风,常象征秋之肃杀,大多包含着凝重的悲凉色彩。值得注意的是,古诗中的西风常有这样一些特殊的使用:(1)寄托相思之情,如《醉花阴》中的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2)感伤韶华已逝,如晏殊《》中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3)渲染凄凉气氛,寄寓身世之伤,如马致远《秋思》中的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辛弃疾《水龙吟》中的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王实甫《长亭送别》中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蒋捷《虞美人》中的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4)营造苍茫、悲壮之美,如李白《忆秦娥》中的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四、北风

      古诗中的北风即冬风,常用于象征冬之苦寒,大多寄寓诗人幽怨、凄苦的情怀。值得注意的是,古诗中的北风常有这样一些特殊的使用:(1)渲染游子怀乡之思,如汉代无名氏《行行重行行》中的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2)抒写伤别之情,如高适《别董大》中的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3)比喻强劲势力,如岑参《》中的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和郑思肖《寒菊》中的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详解古诗中的风知识点]

    [阅读全文]...

2022-06-07 16:53:32
  • 青岛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古诗三首》的知识点

  • 五年级
  • 青岛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古诗三首》的知识点

      【主要内容】

      《泊船瓜洲》

      全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州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描写了诗人停船瓜洲时遥望家乡,不知何时能回到家乡的惆怅,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思乡之情。“绿”字,形象鲜活,春意盎然,读来仿佛有阵阵春风扑面。

      《秋思》

      全诗的大意是:秋风乍起,客居洛阳城的诗人想写一封信,给远在家乡的亲人,表达自己思乡怀亲的心情,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竟不知从何说起。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就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人要出发的时候又打开已封好的信查看。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写了诗人在洛阳城见秋风而思乡,写信给家人,却感觉信短情长,无法尽诉,表达了浓浓的思想怀亲之情。

      《长相思》

      【中心思想】描写了戍边的.南方将士,在北方的风雪声中,辗转反侧,不能入眠,思乡之情油然而生,非常怀念故园的温暖祥和的情景。

      词的大意是: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里,住宿帐篷,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的。

      ▲《泊船瓜洲》是写景抒情(借景抒情),《秋思》则是叙事抒情(寓情于事),《长相思》则融写景与叙事于一体,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情景交融)

      【重点词】

      本课的多音字有:“间”读jiàn;

      “万重山”和“意万重”的“重”读сhóng;

      “还”读huán;

      “风一更”的“更”读gèng。

      课后题:

      想象《秋思》中描绘的画面,把《秋思》改写成一个小故事。”

    [阅读全文]...

2022-01-30 07:12:29
有关小学古诗的知识点 - 句子
有关小学古诗的知识点 - 语录
有关小学古诗的知识点 - 说说
有关小学古诗的知识点 - 名言
有关小学古诗的知识点 - 诗词
有关小学古诗的知识点 - 祝福
有关小学古诗的知识点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