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的知识

关于小学古诗的知识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小学古诗的知识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小学古诗的知识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小学古诗的知识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k+) 语录(74) 说说(32) 名言(35) 诗词(1k+) 祝福(14) 心语(1)

  • 小学语文古诗知识点6篇

  • 小学语文古诗知识点6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古诗知识点,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主要内容】

      《泊船瓜洲》

      全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州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描写了诗人停船瓜洲时遥望家乡,不知何时能回到家乡的惆怅,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思乡之情。“绿”字,形象鲜活,春意盎然,读来仿佛有阵阵春风扑面。

      《秋思》

      全诗的大意是:秋风乍起,客居洛阳城的诗人想写一封信,给远在家乡的亲人,表达自己思乡怀亲的心情,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竟不知从何说起。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就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人要出发的时候又打开已封好的信查看。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写了诗人在洛阳城见秋风而思乡,写信给家人,却感觉信短情长,无法尽诉,表达了浓浓的思想怀亲之情。

      《长相思》

      【中心思想】描写了戍边的南方将士,在北方的风雪声中,辗转反侧,不能入眠,思乡之情油然而生,非常怀念故园的温暖祥和的情景。

      词的大意是: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里,住宿帐篷,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的。

      ▲《泊船瓜洲》是写景抒情(借景抒情),《秋思》则是叙事抒情(寓情于事),《长相思》则融写景与叙事于一体,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情景交融)

      【重点词】

      本课的多音字有:“间”读jiàn;

      “万重山”和“意万重”的“重”读сhóng;

      “还”读huán;

      “风一更”的“更”读gèng。

      课后题:

      想象《秋思》中描绘的画面,把《秋思》改写成一个小故事。”

      1、《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是唐朝诗人李白写的,这首诗是作者看到庐山瀑布时写的,整首诗尽情地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李白又被人们称为诗仙,我们知道《静夜思》、《赠汪伦》、《望天门山》也是他写的。

      2、《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是唐朝诗人杜甫写的。这首诗描写的.是四川成都杜甫草堂周围美丽的春色。诗中一共描写了六种景物――黄鹂、翠柳、白鹭、青天、雪、船,提到了四种颜色,分别是黄、翠、白、青。杜甫又被人们称为诗圣,我们还知道《春夜喜雨》、《绝句二首》、《江畔独步寻花》也是他写的。

      3、《草》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草》是唐朝的大诗人白居易写的,他写这首诗时才16岁。《草》这首诗原来的题目是《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描写了草顽强的生命力,诗中赞美小草顽强生命力的句子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4、《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宿新市徐公店》描写了六种景物,分别是篱落、径、树、儿童、黄蝶、菜花。诗的前两行是静态描写,后两行是动态描写。描写儿童找不到蝴蝶的原因的诗句是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王维)】

      【原文】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解】

      1、登高: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民间有登高避邪的*俗。

      2、茱萸:一种植物,传说重阳节扎茱萸袋,登高饮菊花酒,可避灾。

      【译文】独自流落他乡,长做异地之客,每逢佳节良辰,越发思念眷亲。遥想今日重阳,兄弟又在登高,他们佩带茱萸,发觉少我一人。

      【赏析】

    [阅读全文]...

2022-06-04 00:53:08
  • 小学语文古诗知识点

  • 小学语文古诗知识点

      在**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古诗知识点,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是啊,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我们的日子呢,却是一去不复返。不抓住今天,永远期盼着明天,幸运会向你招手吗?

      (2)昨天下午,张老师布置了一道数学思考题。晚上,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踏破铁鞋无觅处”时,爸爸走了过来,助我一臂之力,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于是迅速地解开了这道难题。

      (3)我们的老师指导大家写作时,常常引用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两句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强调*作是心灵的放飞,是情感的释放,写法要不拘一格,语言要有自己的个性。

      (4)月亮渐渐西沉,星星又悄悄地眨起了眼睛。望着满天星星,我不由得想起了爸爸白天对我说的话,是啊,“有志者事竟成”。爸爸,请你放心,我不会让你失望的。

      (5)我知道的名言: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6)俗话说:“当局者迷”。说明这个道理的诗句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7)形容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的诗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8)唐李白与友人送别时,写下了“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达了与友人依依惜别之情!

      (9)唐王维与友人送别时,写下了“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表达了与友人依依惜别之情!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

      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 (王士缜)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黄庭坚)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辛弃疾)

      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生。 (张若虚)

      关于诚信、友爱、尊老爱幼的名句

      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农业谚语: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蚂蚁搬[有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风雨到。

      春雾风,夏雾晴,秋雾阴,冬雾雪。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王维)】

      【原文】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解】

      1、登高: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民间有登高避邪的*俗。

      2、茱萸:一种植物,传说重阳节扎茱萸袋,登高饮菊花酒,可避灾。

      【译文】独自流落他乡,长做异地之客,每逢佳节良辰,越发思念眷亲。遥想今日重阳,兄弟又在登高,他们佩带茱萸,发觉少我一人。

      【赏析】

      写游子思乡怀亲。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夜书所见(作者:叶绍翁)】

      【原文】

      萧萧①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⑥客情②。

      知有儿童挑③促织④,夜深篱落⑤一灯明。

      【注释】

      ①萧萧:风声。

      ②动:打动。

      ③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④挑:捉。

      ⑤促织:俗称蟋蟀,在其他地方又名蛐蛐。

      ⑥篱落:篱笆。

    [阅读全文]...

2022-04-16 02:32:25
  • 小学语文古诗知识点文库

  • 小学语文古诗知识点文库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古诗知识点文库,欢迎阅读与收藏。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王维)】

      【原文】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解】

      1、登高: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民间有登高避邪的*俗。

      2、茱萸:一种植物,传说重阳节扎茱萸袋,登高饮菊花酒,可避灾。

      【译文】独自流落他乡,长做异地之客,每逢佳节良辰,越发思念眷亲。遥想今日重阳,兄弟又在登高,他们佩带茱萸,发觉少我一人。

      【赏析】

      写游子思乡怀亲。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夜书所见(作者:叶绍翁)】

      【原文】

      萧萧①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⑥客情②。

      知有儿童挑③促织④,夜深篱落⑤一灯明。

      【注释】

      ①萧萧:风声。

      ②动:打动。

      ③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④挑:捉。

      ⑤促织:俗称蟋蟀,在其他地方又名蛐蛐。

      ⑥篱落:篱笆。

      【译文】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使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因为他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鉴赏】

      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这首诗写羁旅乡思之情,但作者不写如何独栖孤馆、思念家乡,而着重于夜间小景。他深夜难眠,透过窗户,看到不远处篱笆间有盏灯火。于是他明白了原来是有孩子在捉蟋蟀。挑,读一声,指以细枝从缝穴中轻轻挖出蟋蟀。这幅图景令他倍感亲切,也许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吧。“挑”字用得极为准确。这首诗在最后两句用了一个修辞手法,“之所以知道有儿童在捉蟋蟀,是因为:夜深了,但篱笆下面还有一盏灯在发亮。”

      钱钟书《宋诗选注》说:“这种景象就是姜夔《齐天乐》咏蟋蟀所谓:‘笑篱落呼烟,世间儿女。’”若补上陈廷焯评姜词所云:“以无知儿女之乐,反衬出有心人之苦,最为入妙”(《白雨斋词话》卷二),便可想见诗人此时内心深处的悲哀了。

      【望天门山(作者:李白)】

      【原文】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注释】

      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江*,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

      中断:指东西两山之间被水隔开。

      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开:开掘;开通。

      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回:转变方向,改变方向。

      *青山:指博望山和梁山。

      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好像来自天边。

      【译文】高高天门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的青山相对耸立巍峨险峻,一叶孤舟从天地之间飞速飘来。

      【赏析】

      该诗为725年(开元十三年)作者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作。

      李白无比热爱祖国的壮丽山河,一生遍游名山大川,留下了许多不朽的杰作。该诗描写诗人舟行江中溯流而上,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天门山为今安徽省芜湖市的东梁山与和县的西梁山的总称。《江南通志》记云:“两山石状晓岩,东西相向,横夹大江,对峙如门。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东梁山,总谓之天门山。”

      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诗人不写博望、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却说山势“中断”,从而形象地写出两山峭拔相对的险峻:“楚江开”,不令点明了山与水的关系,而且描绘出山势中断、江水至此浩荡而出的气势。“碧”字明写江水之色,暗写江水之深;“回”字描述江水奔腾回旋,更写出了天门山一带的山势走向。后两句描绘出从*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相对”二字用得巧妙,使*青山具有了生命和感情。结尾一句更是神来之笔,一轮红日,映在碧水、青山、白帆之上,使整个画面明丽光艳,层次分明,从而祖国山川的雄伟壮丽画卷展现出来。

      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这和作者在《西岳云台歌》中所描绘的情景颇为相似:“巨灵(河神)咆哮擘两山(指河西的华山与河东的首阳山),洪波喷流射东海。”不过前者隐后者显而已。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决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

      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如果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有的本子“至此回”作“直北回”,解者以为指东流的长江在这一带回转向北。这也许称得上对长江流向的精细说明,但不是诗,更不能显现天门奇险的气势。试比较《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盘涡毂转”也就是“碧水东流至此回”,同样是描绘万里江河受到峥嵘奇险的山峰阻遏时出现的情景。绝句尚简省含蓄,所以不象七古那样写得淋漓尽致。

      “*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上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下句则点醒“望”的立脚点和表现诗人的.淋漓兴会。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便是从“日边来”的“一片孤帆”。读这首诗的人大都赞赏“*青山相对出”的“出”字,因为它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但却很少去考虑诗人何以有“相对出”的感受。如果是站在岸上某个固定的立脚点“望天门山”,那大概只会产生“*青山相对立”的静态感。反之,舟行江上,顺流而下,望着远处的天门两山扑进眼帘,显现出愈来愈清晰的身姿时,“*青山相对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在舟行过程中“望天门山”时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鲜喜悦之感。夹江对峙的天门山,似乎正迎面向自己走来,表示它对江上来客的欢迎。

      青山既然对远客如此有情,则远客自当更加兴会淋漓。“孤帆一片日边来”,正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欣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

      由于末句在叙事中饱含诗人的激情,这首诗便在描绘出天门山雄伟景色的同时突出了诗人的自我形象。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作者:苏轼)】

    [阅读全文]...

2022-06-25 19:17:32
  • 小学数学知识点

  • 教育,数学
  • 小学数学知识点

      在我们*凡的学生生涯里,大家都背过不少知识点,肯定对知识点非常熟悉吧!知识点是传递信息的基本单位,知识点对提高学*导航具有重要的作用。掌握知识点是我们提高成绩的关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植树问题

      1、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2、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二、置换问题

      题中有二个未知数,常常把其中一个未知数暂时当作另一个未知数,然后根据已知条件进行假设性的运算。其结果往往与条件不符合,再加以适当的调整,从而求出结果。

      例:一个集邮爱好者买了10分和20分的邮票共100张,总值18元8角。这个集邮爱好者买这两种邮票各多少张?

      分析:先假定买来的100张邮票全部是20分一张的,那么总值应是20×100=20xx(分),比原来的总值多20xx-1880=120(分)。而这个多的 120分,是把10分一张的看作是20分一张的,每张多算20-10=10(分),如此可以求出10分一张的有多少张。

      列式:(20xx-1880)÷(20-10)=120÷10 =12(张)→10分一张的张数 ,100-12=88(张)→20分一张的张数或是先求出20分一张的张数,再求出10分一张的张数,方法同上,注意总值比原来的总值少。

      三、盈亏问题(盈不足问题)

      题目中往往有两种分配方案,每种分配方案的结果会出现多(盈)或少(亏)的情况,通常把这类问题,叫做盈亏问题(也叫做盈不足问题)。解答这类问题时,应该先将两种分配方案进行比较,求出由于每份数的变化所引起的余数的变化,从中求出参加分配的总份数,然后根据题意,求出被分配物品的数量。其计算方法是:

      往往设其中一个为x,分别在两种方案中用x来表示另一个量,然后以另一个量为相等关系列方程。

      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

      ①要把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加起。

      ③如果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2、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

      ①要把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减起。

      ③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和个位组成两位数再减,计算十位时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3、加减混合运算:

      ①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②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的,用分步式计算。

      4、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如70比25多多少?19比46少多少?

      5、多几的问题。未知数比谁多几,就用谁加上几。如:比29多17的数是多少?(29+17=46)

      错位数相加法

      比如,个位加十位得数是个位的;

      51+15=66;这样算:5+1得6;1+5得6;两*拼

      72+27=99;这样算:7+2得9;2+7得9;两9合拼

      63+36=99;这样算:6+3得9;3+6得9;两9合拼

      52+25=77;这样算:5+2得7;2+5得7;两7合拼

      学数学新课标的基本理念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学生的数学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需求。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阅读全文]...

2022-05-04 06:58:16
  • 小学数学趣味小知识

  • 趣味
  • 小学数学趣味小知识

      在我们的意识中,数学学*是一件非常枯燥的事情,其实不然,很多数学知识当你开始研究起来的时候,你就会感觉到无比有趣,比如说,趣味数学急转弯,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体验下这些小学数学趣味小知识吧。  


      (1)100kg的羽毛和100kg的煤炭,哪一个比较重?

      (2)地上有一个长6m、宽2m、深6m的大洞,请问洞内泥土的体积是多少?

      (3)一个羽毛球拍和一个球要128元,球拍比球贵120元,那么一个球要多少钱?

      (4)有位农夫的玉米田里野兔肆虐。一天晚上,他带着猟枪去田里捕杀野兔。到了田里,他发现有13只野兔正在啃食他的玉米,于是开了一枪,一只野兔中弹身亡。请问田里还有几只野兔?

      小朋友们一起试试上面的这些题目吧,相信你很快就会给出答案,但是,你的答案真的对吗?下面,让我们一起对对答案,相信你会大跌眼镜。

      (1)都是100kg,所以一样重。

      (2)“洞”里是没有泥土的。

      (3是4元,不是8元。

      (4)一只野兔,死掉的那一只。

      通过上面的这些问题和答案,你是不是得将每个问题都好好研究下,看看你做的这些题目,到底是哪个地方出现了问题,相信你的仔细研究,会让数学学*更加有趣味。

      *数字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0、1、2、3、4、5、6、7、8、9这些数字。那么你知道这些数字是谁发明的吗?

      这些数字符号原来是古代印度人发明的,后来传到*,又从*传到欧洲,欧洲人误以为是*人发明的,就把它们叫做"*数字",因为流传了许多年,人们叫得顺口,所以至今人们仍然将错就错,把这些古代印度人发明的.数字符号叫做*数字。

      现在,*数字已成了全*用的数字符。

      奇妙的圆形

      圆形,是一个看来简单,实际上是很奇妙的圆形。

      古代人最早是从太阳,从阴历十五的月亮得到圆的概念的。一万八千年前的山顶洞人曾经在兽牙、砾石和石珠上钻孔,那些孔有的就很圆。

      以后到了陶器时代,许多陶器都是圆的。圆的陶器是将泥土放在一个转盘上制成的。

      当人们开始纺线,又制出了圆形的石纺缍或陶纺缍。

      古代人还发现圆的木头滚着走比较省劲。后来他们在搬运重物的时候,就把几段圆木垫在大树、大石头下面滚着走,这样当然比扛着走省劲得多。

      大约在6000年前,美索不达米亚人,做出了世界上第一个轮子——圆的木盘。大约在4000多年前,人们将圆的木盘固定在木架下,这就成了最初的车子。

      会作圆,但不一定就懂得圆的性质。古代埃及人就认为:圆,是神赐给人的神圣图形。一直到两千多年前我国的墨子(约公元前468—前376年)才给圆下了一个定义:"一中同长也"。意思是说:圆有一个圆心,圆心到圆周的长都相等。这个定义比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约公元前330—前275年)给圆下定义要早100年。

      圆周率,也就是圆周与直径的比值,是一个非常奇特的数。

      《周髀算经》上说"径一周三",把圆周率看成3,这只是一个*似值。美索不达来亚人在作第一个轮子的时候,也只知道圆周率是3。

      魏晋时期的刘徽于公元263年给《九章算术》作注。他发现"径一周三"只是圆内接正六边形周长和直径的比值。他创立了割圆术,认为圆内接正多连形边数无限增加时,周长就越逼*圆周长。他算到圆内接正3072边形的圆周率,π= 3927/1250。刘徽已经把极限的概念运用于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之中,这在世界数学史上也是一项重大的成就。

      祖冲之(公元429—500年)在前人的计算基础上继续推算,求出圆周率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是世界上最早的七位小数精确值,他还用两个分数值来表示圆周率:22/7称为约率,355/113称为密率。

      在欧洲,直到1000年后的十六世纪,德国人鄂图(公元1573年)和安托尼兹才得到这个数值。

      现在有了电子计算机,圆周率已经算到了小数点后一千万以上了。

      九九歌

      九九歌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乘法口诀。

      远在公元前的春秋战国时代,九九歌就已经被人们广泛使用。在当时的许多著作中,都有关于九九歌的记载。最初的九九歌是从"九九八十一"起到"二二如四"止,共36句。因为是从"九九八十一"开始,所以取名九九歌。大约在公元五至十世纪间,九九歌才扩充到"一一如一"。大约在公元十三、十四世纪,九九歌的顺序才变成和现在所用的一样,从"一一如一"起到"九九八十一"止。

      现在我国使用的乘法口诀有两种,一种是45句的,通常称为"小九九";还有一种是81句的,通常称为"大九九"。

      从一加到一百

      七岁时高斯进了 St。 Catherine小学。大约在十岁时,老师在算数课上出了一道难题:"把 1到 100的整数写下来,然後把它们加起来!"每当有考试时他们有如下的*惯:第一个做完的就把石板﹝当时通行,写字用﹞面朝下地放在老师的桌子上,第二个做完的就把石板摆在第一张石板上,就这样一个一个落起来。这个难题当然难不倒学过算数级数的人,但这些孩子才刚开始学算数呢!老师心想他可以休息一下了。但他错了,因为还不到几秒钟,高斯已经把石板放在讲桌上了,同时说道:「答案在这儿!」其他的学生把数字一个个加起来,额头都出了汗水,但高斯却静*着,对老师投来的,轻蔑的、怀疑的眼光毫不在意。考完後,老师一张张地检查着石板。大部分都做错了,学生就吃了一顿鞭打。最後,高斯的石板被翻了过来,只见上面只有一个数字:5050(用不着说,这是正确的答案。)老师吃了一惊,高斯就解释他如何找到答案:1+100=101,2+99=101,3+98=101,……,49+52=101,50+51=101,一共有50对和为 101的数目,所以答案是 50×101=5050。由此可见高斯找到了算术级数的对称性,然後就像求得一般算术级数合的过程一样,把数目一对对地凑在一起。

    [阅读全文]...

2022-01-03 08:40:35
  • 小升初古诗知识积累

  • 知识,积累
  •   小学必背详解及*题

      一、《华山》 宋 寇准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回首白云低。

      1、 直译:华山高耸,只有天在它的上边,再没有别的山能与它同高齐肩。抬头望,江上太阳*在眼前,低头看,白云在脚下下盘旋。

      2、有趣的是,历史上还有一位曾三步成诗的诗人,他便是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寇准。据史料载,寇准年少时,其父宴请宾客,酒至酣,一客人提议请寇准即*赋诗助兴,寇准欣然应允。客人命题为《咏华山》。接题后,寇准踱步思忖,至三步,一首五绝脱口而出: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回首白云低。寥寥数句,道出西岳华山雄伟峭拔之势,满座宾客无不叹服。

      3、作者:寇准,北宋政治家﹑诗人,汉族。字*仲。寇准与宋初山林诗人潘阆﹑魏野﹑“九僧”等为友﹐诗风*似﹐也被列入晚唐派。

      4、 相关*题

      (1)《华山》这首诗主要写了华山的______。(高)

      (2)本诗通过对于( )衬托出了华山的高

      二、早发白帝城 唐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直译:早晨辞别了耸立在云霞里的白帝城,坐船而下,相距千里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回去。*的猿猴的叫声一直在山谷回响,轻便的小船,已经穿过了万座重重的高山。

      2、 重点解释:

      (1) 早发白帝城:意思是早晨从白帝城出发。

      (2) 朝辞:早上辞别。

      (3) 千里江陵:传说江陵据白帝城接*一千里。

      3、 相关考题

      (1)《早发白帝城》是写唐朝大诗人(李白)在(早晨)时从(白帝城)出发。

      (2)“万重山”与“一日还”突出了诗人回家时的( 愉快)心情。

      (3)李白的时擅于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与本诗中的哪一句同样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轻舟已过万重山)

      三、《黄鹤楼送之广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直译:老朋友孟浩然与我在黄鹤楼辞别,在繁华盛开的三月,他乘船东下去扬州,孤单的船儿越走越远,渐渐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绵延的长江水滔滔不绝的在天边奔流。

      2、 这首诗是李白为孟浩然所作。主要写两人的离别之情。情调轻松,充满了诗情画意。

      3、 相关考题

      (1) 烟花三月下扬州中的“烟花”指的是(春天鲜花烂漫的景象)

      (2) 唯见长江天际流中的“唯”的意思是(只)

      (3) 请写出几个含“际”的成语。

      (4) 这首诗同《赠汪伦》一样是一首( 送别)诗,本诗借景抒情,而后者以(深千尺的潭水)比喻送别之深情,生动形象。

      四、《宿新市徐公店》 宋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 作者:字廷秀,号诚斋。写的诗被称为"诚斋体",诗集为"诚斋集"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宋朝杰出的诗人。

      2、直译: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小路旁边的树上的花已经凋落了,而新叶却刚刚长出,还没有形成树阴。儿童们奔跑着,追扑那翩翩飞舞的*的蝴蝶。可是蝴蝶飞到电影的菜花丛中后,孩子们就再也分不清、找不到它们了。虽然他们找不到蝴蝶,但是他们依然很高兴、快乐。

      3、 相关考题。

      (1) 宿新市徐公店的意思是(住宿在新市镇的徐公开的酒店)

      (2)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晚春农村景色的诗,请找出能够体现儿童捕蝶快乐天真的动词( 急走)、(追)

      (3) 本诗作者是(杨万里),是(宋)朝的杰出诗人。

      五、《塞下曲》 唐 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1、 直译:将军配戴着用鹫鸟的羽毛做成的箭,燕尾形刺绣的旌旗飘带迎风飘动。屹立着宣布新的命令,千营的将士一齐回应。

      2、 卢纶的《塞下曲》共有六首,小学阶段所说的《塞下曲》指得是这首。这首边塞小诗,写一位将军猎虎的。

      3、 相关考题。

      (1) 辨音。本诗最后一局中“没”应读(墨),棱读(冷二声)

      这首诗中的那两句写出了将军的箭法高超。(*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小升初古诗知识积累]

    [阅读全文]...

2022-01-16 16:20:00
  • 小学生低碳生活小知识

  • 生活,小学生
  • 小学生低碳生活小知识

      导语: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要尽力减少所消耗的能量,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低碳,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生低碳生活小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少用纸巾,重拾手帕,保护森林,低碳生活。

      2、每张纸都双面打印,双面写,相当于保留下半片原本将被砍掉的森林

      3、随手关灯、开关、拔插头,这是第一步,也是个人修养的表现 不坐电梯爬楼梯,省下大家的电,换自己的健康

      4、绿化不仅是去郊区种树,在家种些花草一样可以,还无须开车

      5、是的,一只塑料袋5毛钱,但它造成的污染可能是5毛钱的50倍

      6、完美的`浴室未必一定要有浴缸 已经安了,未必每次都用 已经用了,请用积水来冲洗马桶

      7、关掉不用的电脑程序,减少硬盘工作量,既省电也维护你的电脑

      8、相比开车来说,骑自行车上下班的人一不担心油价涨,二不担心体重涨

      9、没必要一进门就把全部照明打开,人类发明电灯至今不过130年,之前的几千年也过得好好的

      10、考虑到坐公交为世界环境做的贡献,至少可以抵消一部分开私家车带来的优越感

      11、请相信,痴迷皮草那不过是一种反祖冲动

      12、可以这么认为,气候变暖一部分是出于对过度使用空调/暖气的报复

      13、尽量少使用一次性牙刷、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水杯……因为制造他们所使用的石油也是一次性的

      14、如果你知道西方一些海洋博物馆里展出*生产的鱼翅罐头,还会有这么好的食欲吃鱼翅捞饭么

      15、未必红木和真皮才能体现居家品味 建议使用竹制家具,因为竹子比树木长得快

      16、其实利用太阳能这种环保能源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尽量把工作放在白天做

      17、过量肉食至少伤害三个对象:动物,你自己和地球

      18、婚礼仪式不是你憋足28年劲甩出的面子,更不是家底积累的PK。如今简约、低碳才更是甜蜜文明的附件值

      19、认为把水龙头开到最大才能把蔬菜盘碗洗得更干净,那只是心理作用

      20、可以理直气壮地说,衣服攒够一桶再洗不是因为懒,而是为了节约水电

      21、把一个孩子从婴儿期养到学龄前,花费确实不少,部分玩具、衣物、书籍用二手的就好

      22、如果堵车的队伍太长,还是先熄了火,安心等会儿吧

      23、定期检查轮胎气压,气量过低或过足都会增加油耗

      24、定期清洗空调,不仅为了健康,还可以省不少电

      25、一般的车用93#油就够了,盲目使用97#可能既废油,还伤发动机

      26、跟老公交司机学*如何省油:少用急刹,把油门松了,靠惯性滑过去

      27、有些人,尤其是女性,洗个澡用掉四五十升水,洁癖也不用这么夸张

      28、科学地勤俭节约是优良传统 剩菜冷却后,用保鲜膜包好再送进冰箱 热汽不仅增加冰箱做功,还会结霜,双重费电

      29、其实空调外机都是按照防水要求设计的,给它穿外套,只会降低散热效果,当然费电

      30、洗衣粉出泡多少与洗净能力之间无必然联系,而低泡洗衣粉可以比高泡洗衣粉少漂洗几次,省水省电省时间

      31、洗衣机开强档比开弱档更省电,还能延长机器寿命

      32、电视机在待机状态下耗电量一般为其开机功率的10%左右,这笔帐算起来还真不太小

      33、如果只用电脑听音乐,显示器就可以调暗,或者干脆关掉

      34、如果热水用得多,不妨让热水器始终通电保温,因为保温一天所用的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电,比一箱凉水烧到相同温度还要低

      35、洗干净同样一辆车,用桶盛水擦洗只是用水龙头冲洗用水量的1/8

      36、可以把马桶水箱里的浮球调低2厘米,一年可以省下*4立方水

      37、建立节省档案,把每月消耗的水电煤气也记记账,做到心中有数

      38、买电器看节能指标,这是最简单不过的方法了

      39、实验证明,中火烧水最省气

      40、10年前乱丢电池还可以能是无知,现在就完全是不负责任了

      41、随身常备筷子或勺子,已经是环保人士的一种标签

      42、冰箱内存放物品的量以占容积的80%为宜,放得过多或过少,都费电

      43、开短会也是一种节约-照明、空调、音响等等

      44、没事多出去走走,“宅”是很费电的

      45、非必要的话,尽量买本地、当季产品,运输和包装常常比生产更耗能

      46、植树为你排放的二氧化碳埋单,排多少,吸多少

      47、衣服多选棉质、亚麻和丝绸,不仅环保、时尚,而且优雅、耐穿

      48、烘干真的很必要吗?还是多让你的衣服晒晒太阳吧

      1、空调

    [阅读全文]...

2022-02-19 07:53:14
  • 小学语文课外知识

  • 知识,教育,语文
  • 小学语文课外知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教育观念也发生了变化,课外阅读和课外知识积累越来越受到老师和家长们的广泛关注。新课程目标里提出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语文考试中也会加强对课外知识的考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课外知识,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课外知识故事

      夸父追日--培养奋斗精神的故事

      英雄刑天--培养顽强的故事

      仓颉造字--培养认真的故事

      尧舜让位--推举贤明的故事

      大禹治水--培养无私的故事

      眉间尺复仇--培养正义感的故事

      八仙智斗龙太子--学会团结的故事

      菊花仙子--培养孝顺的故事

      *开天辟地--学会奉献的故事

      女娲造人--学会创造的故事

      女娲补天--善用智慧的故事

      燧人氏钻木取火--寻求光明的故事

      农师后稷--热爱劳动的故事

      黄帝战蚩尤--英勇善战的故事

      后羿射日--遵守秩序的故事

      嫦娥奔月--培养忠诚的故事

      精卫填海--培养毅力的故事

      杜鹃啼血--培养谦虚的故事

      百鸟朝凤--培养勤劳的故事

      盘瓠--培养守信的故事

      麻姑献寿--培养善良的故事

      李冰斗蛟--为民除害的故事

      田螺姑娘--学会感恩的故事

      年兽的传说--了解过年的来历

      重阳节的传说--勇斗病魔的故事

      蚕花娘子--了解蚕的来历

      望仙桥--不可以貌取人的故事

      七夕的传说--忠于爱情的故事

      巧妹绣龙--心灵手巧的故事

      黄鹤楼--能工巧匠的故事

      管家老龙--助人为乐的故事

      小学语文课外知识水果名称

      一、有人说沙田柚的沙田应是沙甜,因为它肉质细嫩,入口化渣,风味浓郁,甘甜如蜜。这种说法对吗?

      二、天津鸭梨和天津的鸭子有什么关系吗?

      三、西瓜,在我国多种植于南方,而不是种在西部,那它为什么还叫西瓜呢?

      四、榴莲是一种奇特的热带水果,其味浓郁,好之者垂涎欲滴,恶之者掩鼻欲呕。其实,榴莲营养丰富。一个榴莲三只鸡,马来西亚、泰国等地,病人、产妇均以榴莲补养身子,榴莲被当地人称为热带果王。你知道榴莲的名字是怎么来吗?

      五、不少人将哈密瓜误写成哈蜜瓜,这是因为他们不了解哈密瓜中的哈密是地名。那么哈密瓜是否只产于新疆哈密,别的地方都不产呢?

      六、杨梅是我国特产佳果,广布于长江以南各地。夏至前后,是杨梅上市的季节。杨梅果形如圆球,绛红带紫,甜中带酸,是深受百姓喜爱的果中珍品。你知道杨梅为什么叫杨梅吗?

      七、樱桃,色彩艳丽,味道鲜美,不但百姓喜食,画家也喜欢将它入画。你知道为什么叫樱桃吗?

      八、从美国引进的葡萄叫提子。提子跟我们熟悉的葡萄相比,水分较少而肉质较硬,似乎是有些不同,但是美国葡萄毕竟还是葡萄,为什么偏要叫它提子呢?

      九、脐橙是*年来从海外引进的新品种。它果大色艳,滋味鲜美,在全国拥有很大的市场。你知道它为什么叫脐橙吗?

      十、市场上有一种从美国进口的苹果叫蛇果,有人说这是因为夏娃在伊甸园受蛇诱惑而吃禁果,因此称苹果为蛇果。这种说法对吗?

      十一、红富士苹果鼎鼎有名,红富士苹果和日本富士山有什么关系吗?

      十二、草莓,原产欧洲,又名红莓、地莓等。草莓鲜美红嫩,多汁可口,有特殊的芳香,营养价值很高,被誉为水果皇后。你知道草莓为什么叫草莓吗?

      参考答案

      一、不对,沙田是地名。广西容县沙田人夏纪纲将家乡生产的蜜柚献给乾隆皇帝品尝,乾隆吃了连声赞好,随即赐名沙田柚。从此,沙田柚作为进贡朝廷的珍果,年年入朝,逐渐名扬四海。

      二、鸭梨原产地是河北,已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历史。鸭梨果呈倒卵圆形,靠*果柄的地方有一鸭头状突起,形似鸭头,故名鸭梨。因主要在天津口岸出口,又称天津鸭梨。为了听起来文雅些,人们又称鸭梨为雅梨。

      三、西瓜原产于非洲,埃及栽培西瓜已有五六千年的历史。据《新五代史·四夷附录》记载,西瓜是从五代时由西域传入*的,因此得名为西瓜。

    [阅读全文]...

2022-03-06 04:03:27
  • 小学语文必会知识

  • 知识,教育,语文
  • 小学语文必会知识

      语文课程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有一定的审美性与实用性。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必会知识,供参考!

      一、字母表(音序表)

      Aa B b Cc Dd Ee Ff Gg Hh Ii Jj Kk Ll Mm Nn Oo Pp Qq Rr Ss Tt Uu Vv Ww Xx Yy Zz (其实就是英语26个字母的大小写,只是读音不同)

      二、音节

      音节由声母、韵母和声调三个部分组成(三拼音节还包括:介母)

      三、声母

      b p m fd t n lg k hj q xzh ch sh rz c sy w

      四、韵母:

      1、单韵母:a o e i uü (6个)

      2、复韵母:ai、ei、ui、ao、ou、iu、ie、üe、er(9个)

      3、鼻韵母:(前鼻音)an、en、in、un、ün(后鼻音)ang、eng、ing、ong

      五、整体认读音节:zhi、chi、shi、ri、zi、ci、si、ye、yi、yin、ying、wu、yu、yue、yun、yuan(16个)

      六、标调规则:有a别放过,没a找o、e,i、u并列标在后,这样标调准没错!

      七、拼写需注意的事项:

      1、j、q、x遇到ü,两个小点要拿去

      2、句子开头的首字母要大写;汉语人名的开头字母要大写;专有名词的开头字母要大写例:Beijing;文章标题开头字母要大写

      小学语文必会基础知识--量词

      常能听见某某小朋友有意或者无意的说:那里有“一头马”等等,听着其实挺可笑的,但是这恰恰说明了小学语文中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量词。顾名思义,量词就是表示数量的词语,也是小学语文的一个必考必会问题,下面我简单的做了小结,如有不全,仅供参考!

      量词:

      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叫做量词。

      量词的细致分类很多,例如名量词、动量词等,在这里我只对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量词做以归类和小结,如果有不全,仅供参考“一个人、两只梨头、三口钟、一把茶壶”中的“个、只、口、把”以及表示度量衡的“斤、公斤、斗、升、尺、寸、丈”等,表示人或事物的数量单位,叫做名量词。“去一趟、看一遍、做一次、哭一场”中的“趟、遍、次、场”,表示动作的数量单位,叫做动量词。把名量词“驾”“人”和动量词合在一次,共同用来作为一种特殊的计量单位,就是复合量词。刚一看这一简单的知识点量词就分成这么多细致的概念似乎很难掌握,但我个人觉得概念只作为了解就可以了,而真正需要掌握的是如何去正确的填写、运用量词,而不至于出现“一头马,一匹狗”这一类的笑话,经过多年的教学,我将小学常用、常考的量词做了一个归纳如下:

      个 头 快 匹 条 斤 名 位 群 座 口 阵双 本 道 把 份 根 次 列 架 栋 辆 台 片 轮 只 棵 颗 朵 艘 场 对封 张 件 所 杆 瓶 顶 项幅 部 支 枝 首尊 堆 钩 叶 弯 缕 伙

      (注:常用的量词多数都在日常生活的口语中出现,所以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的积累和正确的运用)

      另外除了单个量词的运用之外,量词的重叠也是一个必会的知识点,但是在掌握了单个量词的运用基础上,重叠就已经很简单了。

      量词的重叠:除了计量名量词外,不少量词可以重叠使用。例如:个个/件件/张张。次次/趟趟/*等等。

      讲解

      量词,尤其是名量词,特别丰富,是外国语不能比拟的,这也是我们汉语引以为豪的特点之一。有的量词只同两三个词有交往 ,例如“尊”,只能说“一尊佛像”、“一尊菩萨”等;有的量词却应用很广,例如“个”,可以说“一个人、一个问题、一个苹果、一个家、一个座位、一个单位、一个口信”等等。有的名词又可以同几个量词相搭配,例如: 一只 一顶 一个 一打 帽子 一条 一尾 一串 一斤 鱼 一颗 一粒 一堆 一串 一把 一吊 葡萄 什么量词同什么名词相搭配,有一定的规律,如凡是小而圆的东西,如珍珠、米、葡萄、小石子等,可用量词“颗”;凡是细而长的东西,如竹竿、长枪、香烟等,可用量词“支”、“根”。使用这些量词,不仅表示单位,而且表示出事物的形状来,显得具体形象。文学作品中经常利用量词这个特点,例如“一轮明月、一钩残月、一弯新月、一叶扁舟、一缕笛声”等。

      有的量词还具有褒贬色彩。如:“两位青年工人协助民警抓住了一伙歹徒。”量词“位”具有尊敬的感情色彩;而量词“伙”,却具有鄙视的感情色彩。大多量词没有什么感情色彩,它们跟哪个名词相搭配,完全是根据说话的*惯,例如“把”,可以说“一把刀、一把米、一把扇子、一把锁、一把年纪”等等。

      小学语文必会基础知识---关联词

      我教过的很多学生都对关联词掌握良好,但多数同学有一个误区,那就是总认为关联词是种固定搭配,比如说因为就一定和所以,虽然就一定要和但是一起用,往往在出现随即应用,或者某些关联词混合运用的时候就会出现差错,所以在这里我要提醒孩子们,关联词其实就是能够让两句或者更多句话有机的、合理的联系起来的词语,运用时要灵活多变、通顺合理就可以,不要死教条!以下我对小学常用的,也是必须要掌握的关联词语做了小结,仅供参考!

      1、并列关系:...一边...一边... ...一面...一面... 不是...而是... 有时...有时... 既...又... 又...又... 那么...那么...

      2、承接关系:一...就 首先...然后 ...又... ...就...... 接着...

      3、递进关系:不仅...而且 不是...甚至 不但...而且 不但(不仅、不只、不光)...还(又、也)

      4、因果关系:因为...所以 由于...因此 ...因故... 之所以...是因为 既然...就 ...因此...

      5、选择关系:是...还是 不是...就是 要么...要么 与其...不如 宁可...也不 宁愿...不愿...

      6、转折关系:虽然...但是 尽管...还 尽管...却 但是(可、却、可是、然而、不过、只是、仅)

      7、假设关系:如果(假设、倘若、要是)...就(那么、那就) 即使(就是、就算、纵然)...也(还)

      8、条件关系:只要...就 只有...才 除非...才 任凭...也

      关联词语的运用,关键在于*时语感的培养,如果一句话当你添上了关联词语之后意思表达出现的.差异,那么肯定是不对,所以关联词语的运用窍门就在于对句子和意思的准确理解和把握!

      小学语文必会基础知识--修辞

      修辞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常用的修辞手法有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真、互文、比拟等。

      修辞方法不只是小学语文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而且这一知识点的掌握好与坏直接关系到作文这一重要的知识,所以绝不能忽视,以上粉色的修辞方法是小学生必须要掌握的,接下来我做了如下小结,仅供参考!

      1、比喻:说白了就是打比方,利用事物间相似的地方,借一个事物说明另一个事物的方法。

      2、拟人:是把人的特征给予事物,让事物如人一样说话、活动、有感情。

      3、夸张:对某一个事物进行扩大或者缩小的描述,但不是豪无边际没有原则无限的,不同于说大话,而是艺术的扩大或缩小。

      4、排比: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预期一致的词组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

      5、反问:用问的预期表达确定的意思或加重语气。说白了就是有问答在句中。

      设问:可以直白的说就是自问自答。

    [阅读全文]...

2022-01-19 20:27:19
  • 小学语文常考知识点

  • 语文
  • 小学语文常考知识点

      语文课程,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需要有学*兴趣,好的学**惯等都是很重要的。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常考知识点,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语音

      重点复*内容:

      1、区别读音容易混淆的声母韵母等,主要是*舌音和翘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等。

      常见题型:判断读音是否正确,选择正确的读音等。

      2、要识记整体认读音节(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读,不拼读的)。

      3、记住汉语拼音字母表。

      常见题型:按字母表的顺序排列下列字母,按顺序,把大小写字母补充完整,相对比较简单。

      二、汉字

      考点:同音字、多音字、音*字、形*字等

      重点复*内容:

      1、要读准字的读音

      常见题型:多音字组词,选择多音字的正确读音,给一个音节写出三个或以上的汉字。

      2、认清汉字,掌握汉字的笔顺,笔画,偏旁部首及间架结构等。

      常见题型:写出汉字的笔画、按汉字的结构要求写字、加换偏旁组字再组词、找出错别字并改正。

      3、理解字义,会查字典:要学会运用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数笔画查字法来熟练的查字典。

      常见的题型:查字典按要求填空,根据一个字的不同意思组词。

      三、词语、成语、谚语

      考点:1、词语的理解(包括引申义和比喻的理解)

      2、词义的辨析(*义词、反义词的辨析)

      3、词语的归类(从感情色彩等去划分)

      4、成语的使用

      5、谚语和歇后语的使用

      重点复*内容:

      词语是我们阅读和写作的基础,理解词语不能单靠死记硬背,要弄懂它的意思,除了查字典词典得到确切的解释外,还可以采用下面的一些方法。

      1、把词语中的每个字的意思先弄清楚,在联系整个词语来理解。如一丝不苟的“苟”就是马虎,所以就是一点都不马虎。

      2、运用*义词和反义词解释,如富裕就是富足。

      3、能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

      4、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常见题型:a给带点的字写出正确的读音;b一词多义;c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d判断词语的感情色彩。

      5、要正确的搭配词语,给词语归类,常见题型: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将前后搭配的词语联系起来、画出不是同一类的词语。

      6、要正解的使用成语:常见题型:把成语补充完整,根据意思写成语:将成语按要求分类,按要求写成语等,写出成语中的故事人物等。

      7、词语的积累,除在课本之内的还有在日常生活中积累。

      四、标点符号

      学会常见的几种符号的用法

      重点复*:

      1、引号

      2、顿号

      3、书名号

      4、破折号

      5、省略号

      五、句段

      1、知道常见句子的类型(陈述、疑问、反问、设问等)

      2、句子的.常用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等)

      3、造句的形式(给词造句、用关联词造句)

      4、扩句和缩句的方法

      5、句子的转换(包括把把字句变被动句,肯定句与否写句互改,直接陈述与简介陈述互改,不同语气的互改,陈述变反问等。

      6、修改病句,要注意病句的几种常见的类型和修改方法。

      其它:1、句子积累2、古诗3、文学常识

      六、阅读

      常见的题型

    [阅读全文]...

2022-04-07 06:05:13
小学古诗的知识 - 句子
小学古诗的知识 - 语录
小学古诗的知识 - 说说
小学古诗的知识 - 名言
小学古诗的知识 - 诗词
小学古诗的知识 - 祝福
小学古诗的知识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