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莲节选的古诗意

关于采莲节选的古诗意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采莲节选的古诗意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采莲节选的古诗意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采莲节选的古诗意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81) 语录(14) 说说(120) 名言(4k+) 诗词(1k+) 祝福(12) 心语(3k+)

  • 采莲曲翻译及赏析(采莲曲古诗意思翻译)

  • 小船啊轻飘,

    杨柳呀风里颠摇;

    荷叶呀翠盖,

    荷花呀人样娇娆。

    日落,

    微波,

    金线闪动过小河,

    左行,

    右撑,

    莲舟上扬起歌声。

    菡萏呀半开,

    蜂蝶呀不许轻来;

    绿水呀相伴,

    清净呀不染尘埃。

    溪间,

    采莲,

    水珠滑走过荷钱。

    拍紧,

    拍轻,

    浆声应答着歌声。

    藕心呀丝长,

    羞涩呀水底深藏;

    不见呀蚕茧,

    丝多呀蛹裹中央?

    溪头,

    采藕,

    女郎要采又夷犹。

    波沉,

    波升,

    波上抑扬着歌声。

    莲蓬呀子多,

    *呀榴树婆娑;

    喜鹊呀喧噪,

    榴花呀落上新罗。

    溪中,

    采莲,

    耳鬓边晕着微红。

    风定,

    风生,

    风飔荡漾着歌声。

    升了呀月钩,

    明了呀织女牵牛;

    薄雾呀拂水,

    凉风呀飘去莲舟。

    花芳,

    衣香,

    消溶入一片苍茫;

    时静,

    时闻,

    虚空里袅着歌音。

    (作于1925年10月24日)

    [阅读全文]...

2022-02-11 19:54:56
  • 采莲曲李白翻译赏析(采莲曲古诗意思全解)

  • 李白
  • 《采莲曲》

    唐·李白

    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

    自汉代诗作《采莲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绝美朴素的采莲曲一出,便千古难以逾越了。

    越是简朴,越是美丽,这真是大美无言的典范之作。

    按说,有了这么绝美的《采莲曲》,后世一般不会轻易再写。

    然而,翻开诗歌长卷,我们发现,写采莲的诗人还真不少,但遗憾的是一代不如一代。

    著名的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唐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将夏天的思念,写到极致。至今,一吹到南风,“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这句就会脱口而出,惬意之极。

    这首《采莲曲》,缠绵悱恻,意境高远,深得古乐府艺术美学之精魂。

    南朝梁萧纲的《采莲曲》,风韵奇高,唐人只能望其项背。

    到了唐代,写采莲的名家很多,如李白、王昌龄、白居易、刘方*、皇甫松等都写过。但出彩的很少。

    唐诗几万首,也就三首尚可,分别是李白、王昌龄、白居易的《采莲曲》。其余皆不足观。

    唐以后的《采莲曲》新作,几乎可以不看。

    而这三首,却以李白的这首为最上。这是与李白浪漫主义诗风联系在一起的。而王昌龄的“七绝圣手”的美誉,让他在写出七绝《采莲曲》之后,成为永恒,再也无人超越。白居易的七绝《采莲曲》因一句“荷花深处小船通”,尚可体味,其余诸句与王昌龄实在差距甚远。

    言归正传。谈谈李白此诗的精妙之处。

    精妙之一,美在“若耶溪”。看到这三字,就想起西施,那采莲女子的形象,自然而然跃于纸上。

    精妙之二,美在“共人语”。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一串串银铃般的笑声,让人沉醉在无边的荷香之中,增加摄人心魄的力量。

    精妙之三,美在“水底明”。临花照水,清澈见底,绿衣采莲女,无疑是最美镜中人。妙在水美,人更美。

    精妙之四,美在“空中举”。像里青衣的水袖,柔柔地在风中飘摇,轻盈的倩影,瞬间带入了李白特色的浪漫主义情怀。

    精妙之五,美在“游冶郎”。通过少年的眼睛,描绘出美丽的采莲女。这是衬托之美。

    精妙之六,美在“三三五五”。通过聚集的人越来越多,烘托采莲女之美。

    精妙之七,美在“空断肠”。通过游冶郎的单相思,将一场盛大的心理活动写尽了。

    夏天,如果没有南风,没有荷花,没有烈日,没有暴雨,没有晚上清凉的月光,那还叫什么夏天呢?

    最后,让我们跟着李白的《采莲曲》,共赴一场诗意之夏吧。

    [阅读全文]...

2021-12-08 20:18:36
  • 江南可采莲古诗的意思(江南可采莲诗意解析)

  • 江南,诗意
  • 汉乐府·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汉乐府·江南》,作者佚名,出自汉乐府《乐府诗集》,内容是描写的南方的一个采莲工作场景。

    乐府是古代中央级别的音乐管理机构。从周朝开始,古代*对音乐管理是非常重视的。《诗经》中的诗,就是采诗官负责收集各地的民歌占了大部分,春秋战国时期还是如此。秦朝时代很短,不是很重视,但是同样设置了乐府。汉代延续了秦朝的机构管理办法,乐府用于管理音乐,收集整理民间音乐作品,同时召集文人进行创作。

    而在民间收集的这些歌是经过挑选的,比较好的。因为是自然生长的,反映了老百姓的真实生活和真实情趣。

    《江南》的歌词就是采自南方民间小调。

    江南可采莲

    江南的这个地方可以采莲。莲蓬,莲子可食。最喜小儿无赖,卧剥莲蓬。采莲就是采莲蓬。

    莲叶何田田

    何:多么。莲叶非常的茂盛。田田:茂盛的样子。叠叠层层、迎风招展,茂密又动来动去,飘飘摇摇。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在莲花的叶子底下欢快地游来游去。可以感觉到采莲的小姑娘的心情非常愉快,可是并没有直接写出,而是通过对坏境的描写来反映出来。高手写诗不明写,但是能让人从字里行间感觉出这种快乐。写鱼的快乐,其实就是人的快乐。人心情好了,看什么都快乐、开心。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东南西北,是不是真实情况呢?未必。毕竟写诗,唱歌是一种高于生活的文艺创作。这种修辞手法,在诗歌里叫做互文。就是参互成文,上面说的是这个事也在下面发生,下面说的也是这个事也在上面发生。实际上并不是强调东南西北,而是说四面八方到处都是。

    《木兰辞》中的“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并不是真的强调到东市买什么,到西市买什么,只是说我跑遍了城里的市场买齐了这些东西。这就是互文修辞手法。

    《江南》这首歌是唱的,前三句是独唱,后四句是合唱。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首曲子在汉乐府的《乐府诗集》中是放到“相和歌辞”里面的。歌就是带音乐的词,辞就是歌词,相和就是你唱一句、我唱一句、还有合唱(多声一起唱)、轮唱,都是音乐术语。

    整个场景就是描写了古人的一种生活状态。诗作为文学作品特点和历史记载不一样,历史记载是比较生硬、理性,看不到形象的东西。南方有莲花,莲蓬成熟的季节,人们都去采莲。文学作品则可以给我们一幅画面,尽管几千年过去了,我们仍然可以通过文学作品想象到古人生活状态。这种感觉是非常感性、非常形象的,我们能感受到古人的那种生活出现在我们眼前,就好像我们穿越过去一样。

    《江南》是第一首描写采莲生活的,表现这种美景,劳动乐趣的诗歌。

    这首作品,其实文采并不讲究。因为民歌是老百姓自发的一种创作,咱们很难从文采的角度来评价。最自然的,最朴实的文字,虽然缺乏文采,却往往能达到文采不能企及的效果。

    在东汉末年曹植之前,古人对文采的要求、理解都比较淡薄,甚至没有。只要能表达就行,词句不讲究修辞,即便有,也是自然形成的。这类作品都很古朴,很朴拙,实际上也是一种艺术效果。作为一种古朴的风格,却别有味道。

    到了南朝乐府,有个《西洲曲》,也是写采莲,就明显风格有所不同: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句子更加整饬,表现手法也相对复杂,出现了另外一种美感。

    因为汉乐府的作用,整体文化水*上升,民歌和诗人创作越来越多,音乐发展跟不上歌词创作,就出现了“徒歌”。徒歌的出现导致了汉字音韵学的大发展(又是曹植梵呗发端),并最终形成了*仄格律概念,在盛唐时诗歌创作达到顶峰。

    我们从小唐诗读得多,理解的诗都是有格律规范的徒歌。所以当我们读到《江南》,就觉得有点奇怪,感觉不像我们心目中的诗,其实只是音乐、文化和历史不断演变前进而已。

    现在有很多人为古诗配上音乐演唱,这肯定和原来的音乐是不一样的,不过倒是符合诗歌的初衷。

    《甄嬛传》里安陵容唱的就是改编自《汉乐府·江南》的曲子,也很好听。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中有双鲤鱼,相戏碧波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南。

    莲叶深处谁家女,隔水笑抛一枝莲。

    我们将这首诗理解成一首江南小调,就明白了。

    [阅读全文]...

2022-01-23 14:56:21
  • 采莲曲的诗意_诗意伤感的句子

  • 诗意,伤感
  • 杰出的诗人为千百年来人们所敬仰!脍炙人口的绝句古诗,为历代世人争相传诵,记住这些经典,让我们的前行路更宽更*!为您倾情整理《采莲曲的诗意》,希望对您有所启迪。

    采莲曲的诗意

    一、《采莲曲》

    作者:王昌龄

    原文: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注释:

    1、罗裙:丝绸制作的裙子。

    翻译:

    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

    二、《采莲曲》

    作者:白居易

    原文: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翻译:

    菱叶在水面飘荡,荷叶在风中摇曳,

    三、《采莲曲》

    作者:李白

    原文:

    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翻译:

    夏日的若耶溪傍,

    四、《采莲曲》

    作者:贺知章

    原文:

    稽山罢雾郁嵯峨,镜水无风也自波。

    是不是觉得采莲曲的诗意非常经典,非常有意蕴?在此,小编推出了专题唯美诗意的句子,请您阅读。

    [阅读全文]...

2022-03-15 14:58:26
  • 采莲曲古诗词

  • 采莲曲古诗词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采莲曲古诗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诗原文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译文翻译

      菱叶在水面飘荡,荷叶在风中摇曳荷花深处,采莲的小船轻快飞梭。

      采莲姑娘碰见自己的心上人,想跟他打招呼又怕人笑话。便低头羞涩微笑,一不留神,头上的玉簪掉落水中。

      注释解释

      萦(yíng):萦回,旋转,缭绕;

      飐(zhǎn):摇曳;

      小船通:两只小船相遇;

      搔头:簪之别名;碧玉搔头:即碧玉簪,简称玉搔头。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白居易出任杭州(公元822~824年)之时。此时,诗人远离上层政治集团的勾心斗角,沉醉在旖旎的江南风光和与友人的诗酒酬和之中,生活轻松、舒心。诗人无意间捕捉到一对年轻男女在荷塘上相遇的有趣一幕,随即创作了本诗。

      诗文赏析

      《采莲曲》,乐府旧题,为《江南弄》七曲之一。内容多描写江南一带水国风光,采莲女子劳动生活情态,以及她们对纯洁爱情的追求等。描写采莲生活的诗歌很早就出现了,汉乐府中就有《采莲曲》《江南可采莲》“江

      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南北朝出现了不少写采莲生活的名作,如《西洲曲》“采莲南唐秋,莲花过人。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头。”到了唐代,写采莲更是成为一种时尚,很多名家如李白、白居易、王昌龄、戎昱、崔国辅、皇甫松等都写过这类诗歌。白居易的《采莲曲》写得尤为细腻动人。

      白居易这首诗描写的是一位采莲姑娘腼腆的情态和羞涩的心理。前两句写风中婀娜舞动的荷叶荷花,从荷花的深处有小船悠然划出,画面充满了动感。“菱叶萦波荷飐风”,在碧水荡漾一望无际的水面上,菱叶荷叶一片碧绿,阵阵清风吹来,水波浮动,绿叶随风摇摆,菱叶在绿波荡漾的湖面上飘飘荡荡,荷花在风中摇曳生姿。正因为绿叶的.摇动,才让人们看到了“荷叶深处小船通”。荷花深处,暗示了荷花的茂盛、广阔,而“小船通”,则告诉读者有人有活动。这就像一组电影长镜头,先见一片风光,然后将人物活动呈现在其中,给人以真切感。

      然后诗人用了一个日常*见、颇具情趣的细节:“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采莲少女看见了自己的情郎,正想说话却又突然止住,羞涩得在那里低头微笑,不想一不小心,头上的碧玉簪儿落入了水中。“欲语低头笑”既表现了少女的无限喜悦,又表现了少女初恋时的羞涩难为情。“碧玉搔头落水中”又进一步暗示了少女“低头笑”的激动神态。后两句描写细致,生动逼真。诗人抓住人物的神情和细节精心刻画,一个欲语还休、含羞带笑的姑娘宛然出现在读者眼前。

      《采莲曲》为民歌体裁,同类的作品历来很多。但白居易没有落入俗套,在短短的四句二十八个字中,既写景,又写人,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层层深入,活灵活现。此诗用乐府旧题写男女恋情,少女欲语低头的羞涩神态,以及搔头落水的细节描写,都自然逼真,意味无穷。犹如一卷望不尽的画面,使人百读不厌。

    [阅读全文]...

2022-04-13 01:50:25
  • 古诗采莲曲白居易(采莲曲白居易古诗鉴赏)

  • 每日一首诗词,和孩子品读经典!

    父母每天欣赏一首古诗词,在浊世里洗涤心灵,修身养性。在观察生活,感受自然和生活的万千变化时拥有一双“诗性的眼睛”。

    孩子每天学*一首古诗词,领略中国古诗的精妙,继承中国的优良文化和传统。开阔与提高孩子的眼界。

    采莲曲

    唐 · 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

    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

    碧玉搔头落水中。

    《采莲曲》,乐府旧题,为《江南弄》七曲之一。内容多描写江南一带水国风光,采莲女子劳动生活情态,以及她们对纯洁爱情的追求等。虽为民歌体裁,但是白居易没有落入俗套,在短短的四句二十八个字中,既写景,又写人,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层层深入,活灵活现。此诗用乐府旧题写男女恋情,少女欲语低头的羞涩神态,以及搔头落水的细节描写,都自然逼真,意味无穷。犹如一卷望不尽的画面,使人百读不厌。

    [阅读全文]...

2022-03-21 11:47:53
  • 六年级上册诗经采薇节选(采薇诗歌赏析及诗意)

  • 诗经,六年级,诗意
  • 奥森/编

    《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背景

    这首诗描述了这样的一个情景:寒冬,阴雨霏霏,雪花纷纷,一位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乡途中踽踽独行。道路崎岖,又饥又渴;但边关渐远,乡关渐*。此刻,他遥望家乡,抚今追昔,不禁思绪纷繁,百感交集。艰苦的军旅生活,激烈的战斗场面,无数次的登高望归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现。此诗就是三千年前这样的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其类归《小雅》,却颇似《国风》。

    点评:

    这是写戎卒返乡的诗,大意为当年我离开时,杨柳依依,如今我回来,雨雪纷飞,道路泥泞难走,又渴又饥,我心悲伤,谁能体会。

    薇,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结荚果,果子中有种子五六粒,可食,嫩茎和叶可作蔬菜,通称“巢菜”“大巢菜”“野豌豆”。

    《<诗>序》:“文王之时,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猃狁之难,以天子之命命将率,遣戍卒,以守卫中国,故歌《采薇》以遣之。”后以“采薇”为调遣士卒的典故。

    霏霏,雪花纷落的样子。

    载渴载饥,又渴又饥。

    “昔我往矣”四句被东晋名相谢安认为是《诗经》里最好的句子。搜检古今中外,大概只有日本民歌《北国之春》相伯仲。

    [阅读全文]...

2022-05-26 06:28:34
  • 柳永:采莲令

  •   《采莲令》

      柳永

      月华收,云淡霜天曙。

      西征客、此时情苦。

      翠娥执手,送临歧、轧轧开朱户。

      千娇面、盈盈伫立,

      无言有泪,断肠争忍回顾?

      一叶兰舟,便凭急桨凌波去。

      贪行色、岂知离绪,

      万般方寸,

      但饮恨、脉脉同谁语?

      更回首、重城不见,

      寒江天外,隐隐两三烟树。

      赏析:

      这首词写离别情。上片写离别时月落云收,霜天欲曙,即将西行的客子,此刻的心情最为痛苦。随着吱吜吱吜的声音,一层层打开红色的门户,美人紧拉他的手,一直送到岔道口。“千娇面”三句,生动细腻地描绘了离人内心的痛苦。她千娇百媚,难以自持,亭亭伫立在那里,默默无语,唯有满脸的泪珠,那神情、令人肝肠寸断,又怎忍心回头一望?下片写离人别后无限惆怅和无尽的留恋。他感到自己所乘的扁舟“急桨凌波”而去,他人只贪看*景色,哪里知道离人此时的离情别绪,心如刀割、纷乱至极。而又无人可与之诉说愁苦,只能暗自含恨。其哀其痛,实是不堪忍受。末以景收,回头望去,层层的城门早已不见,只有那充满寒意的江天之外,隐隐约约,可以看到三两棵树木。全词以景起兴,以景作结,景中寓情,景黯情凄,语言浅淡而意深情挚。

    [阅读全文]...

2022-04-12 15:06:33
  • 采莲令·采莲女

  • 水波*,荷叶连天舞。清风送、暗香千缕。

    翠娥执橹荡轻舟,搅动微烟浦。

    花娇艳,亭亭玉立,骚人爱恋,总将词曲填谱。

    便倚幽芳,但看楚女无穷妩。

    莲心苦,有谁知否?玉盘盛泪,一滴滴、尽是相思雨。

    一声叹,年华逝去,浮生如梦,默默又添怜抚。

    采桑子·采莲曲

    文/农夫瑶源客

    荷花时节连天碧,幽梦情浓。幽梦情浓,彩燕罗裙,舟晚柘枝红。

    清歌十里青山远,薄翼香风。薄翼香风,添了谁羞,欲醉月朦胧。

    采桑子·采莲曲(韵和农夫老师)

    文/醉仙子

    莲花塘上留新客,迷醉香风。迷醉香风,暗恋红衣,摇橹画玲珑。

    羞将翠盖推身后,水晕情融。水晕情融,媛女飞歌,素手挽妖童。

    采莲曲

    文/阳台望月

    兰舟泛入莲花荡,十里荷塘两袖香。

    景色醉人齐桌唱,画楼谁在掩红妆。

    醉花阴•采莲曲

    文/禚嫣

    一缕清风揉玉面,晴日浮云剪。

    如约赏青莲,摇撸兰舟,笑语春江卷。

    醉歌又叹光阴短,好景难禁晚。

    残照落烟霞,嗔露欺肩,几点离愁满。

    临江仙·采莲曲

    文/伊笑而过

    浴水芙蓉依翡翠,凝珠沁泪盈盈。

    荷塘十里舞波清。

    秀颜无粉黛,一笑袅娉婷。

    为谁浣女唱思情?

    声声尘不染,句句盼心明。

    [阅读全文]...

2022-07-30 13:51:41
  • 《采莲曲》王勃唐诗全诗赏析

  •   《采莲曲》为唐代诗人所作。是上元二年(675 ),王勃前往交趾探望父亲王福畤,途经江南时写下的。下面一起来欣赏下该诗。

      采莲曲(乐府作采莲归)

      采莲归,绿水芙蓉衣。

      秋风起浪凫雁飞。

      桂棹兰桡下长浦,罗裙玉腕轻摇橹。

      叶屿花潭极望*,江讴越吹相思苦。

      相思苦,佳期不可驻。

      塞外征夫犹未还,江南采莲今已暮。

      今已暮,采莲花。

      渠今那必尽娼家。

      官道城南把桑叶,何如江上采莲花。

      莲花复莲花,花叶何稠叠。

      叶翠本羞眉,花红强如颊。

      佳人不在兹,怅望别离时。

      牵花怜共蒂,折藕爱连丝。

      故情无处所,新物从华滋。

      不惜西津交佩解,还羞北海雁书迟。

      采莲歌有节,采莲夜未歇。

      正逢浩荡江上风,又值徘徊江上月。

      徘徊莲浦夜相逢,吴姬越女何丰茸!

      共问寒江千里外,征客关山路几重?

      【注释】

      1、采莲曲:是乐府旧题《江南弄》七曲之一。乐府《清商曲》名。全诗校:“《乐府》作采莲归。”

      2、绿水句:意谓绿水之上,长满着芙蓉。曹丕《游宴诗》:“兰芷生兮芙蓉披。”(见《文选》江淹《拟魏文帝游宴诗》李善注引)此用其意。芙蓉,即荷花。衣,意同披,指盖在水面。

      3、凫:野鸭。

      4、桂棹兰桡:桂和兰都是香木;棹和桡都是拨水的工具,屈原《九歌·湘君》:“桂棹兮兰桡。”棹、桡、枻,均为船桨。《方言》卷九:“楫,谓之桡,或谓之棹。”下长浦,沿着水边向下游。浦,水边之地。

      5、叶屿花潭,叶屿和花潭为互文,是说屿潭之间,都是荷叶和莲花。屿,水中洲渚。潭,水边。

      6、佳期:屈原《九歌·湘夫人》:“与佳期兮夕张”。后因以佳期指欢聚的日子。

      7、采:全诗校:“乐府诗作摘。”

      8、倡家:妓。

      9、官道句:乐府《罗敷行》:“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官道,大道。把,采。

      10、稠:全诗校:“一作重。”

      11、“花红”句:萧统《采莲曲》:“江花玉面两相似。”

      12、佳人:指征夫。在兹:全诗校:“一作兹期。”

      13、共蒂:并蒂莲。

      14、折藕句:用藕丝暗喻两心相连的情丝。“丝”谐“思”,是双关语。

      15、无:全诗校:“一作何。”

      16、从:全诗校:“一作徒。”

      17、西:全诗校:“一作南。”

      18、歇:停止。

      19、裴回:同“徘徊”。全诗校:“《乐府诗集》无此二字。”

      20、丰茸:风姿美好。

      21、江:全诗校:“一作光。”

      22、路:全诗校:“一作更。”

      【赏析】

      这是一首以七言为主的叙事诗,按情节的发展,可分为三个大。

      “采莲归,绿水芙蓉衣”,全诗采取倒叙手法,实是的结尾。采莲归来水湿衣裙,芙蓉指的不是荷花,梁元帝的《采莲曲》写道:“莲花乱脸色,荷叶杂衣香。”“绿水芙蓉衣”,在读者眼前所浮现的正是面如莲花,衣杂荷叶香的动人画面。这个开头短小精彩,有着高度的艺术概括力。

      从“秋风起浪凫雁飞”句起,到“还羞北海雁书迟”句止,为诗的主要叙事部分。这一大段中又可分为几个小层次。

      首先“秋风起浪凫雁飞,桂櫂兰桡下长浦,罗裙玉腕轻摇橹。”点出了时间、地点和人物。在秋风吹起层层浪花的溪流里,采莲女子驾着小舟轻盈地向莲塘驶去,受惊的野鸭、雁儿阵阵飞起。生活的如*静的水面般美好,其实那“秋风起浪凫雁飞”,已激起她内心情感的涟漪。

      “叶屿花潭极望*,江讴越吹相思苦。相思苦,佳期不可驻;塞外征夫犹未还,江南采莲今已暮。”为第二个层次,先写采莲女子极目远眺,只见绿叶红花,一派“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象。这景致与从前一样,物是人非,令人感慨。舟儿渐行渐*,莲塘里飘来歌曲声,越来越清楚,声声诉的尽是相思苦情。这目睹耳闻,使采莲女子胸中掀起了重重波浪:美好的日子不会久留。

      她思念,她怨尤:“塞外征夫犹未还!”“犹”字颇具分量,表达了离别已久远思之切,怨之深。“江南采莲今已暮”,既写实也兼比兴,意为光阴易逝,就像采莲,转瞬就到黄昏;人生短暂,倏忽就到迟暮。这里通过对采莲女子相思苦的描述,揭开和*宁静生活的表象,使人洞见处于太*盛世的劳动人民的真实的悲苦的一面。可以想象,生活在富饶美丽的江南女子,若不是对外战争使夫妻分离,她的生活本应是幸福美满的。

      “今已暮,采莲花,渠今那必尽倡家。官道城南把桑叶,何如江上采莲花。”这第三层是写采莲女子对征夫表白忠贞的爱情和宽慰征夫的。说她既不会像倡妇对待荡子那样对待他,也不会像秦罗敷那样有碰到使君纠缠的麻烦。她虽被思念所折磨,性格却很豁达、坚强。

    [阅读全文]...

2022-02-10 18:50:43
采莲节选的古诗意 - 句子
采莲节选的古诗意 - 语录
采莲节选的古诗意 - 说说
采莲节选的古诗意 - 名言
采莲节选的古诗意 - 诗词
采莲节选的古诗意 - 祝福
采莲节选的古诗意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