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古浪月行的全诗

关于古诗古浪月行的全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古浪月行的全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古浪月行的全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古浪月行的全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4k+) 语录(156) 说说(364) 名言(2) 诗词(27k+) 祝福(146) 心语(5)

  • 古朗月行古诗的意思(古朗月行全诗鉴赏)

  • 《古朗月行》

    唐代: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青云 一作:白云)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注释及翻译:

    注释

    呼作:称为。

    白玉盘:指晶莹剔透的白盘子。

    疑:怀疑。

    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出处:《穆天子传》卷三:“天子宾于西王母,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天子答之曰:‘予归东土,和治诸夏。万民*均,吾顾见汝。比及三年,将复而野。’”《武帝内传》称王母为“玄都阿母”。

    仙人垂两足:意思是月亮里有仙人和桂树。当月亮初生的时候,先看见仙人的两只脚,月亮渐渐圆起来,就看见仙人和桂树的全形。仙人,传说驾月的车夫,叫舒望,又名纤阿。

    团团:圆圆的样子。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白兔老是忙着捣药,究竟是给谁吃呢?言外有批评长生不老药之意。问言,问。言,语助词,无实意。与谁,一作“谁与”

    蟾蜍:《五经通义》:“月中有兔与蟾蜍。”蟾蜍,传说月中有三条腿的蟾蜍,因此古诗文常以“蟾蜍”指代月亮。但本诗中蟾蜍则另有所指。

    圆影:指月亮。

    羿:我国古代神话中射落九个太阳的英雄。《淮南子·本经训》记载:尧时十日并出,草木皆枯。尧命羿仰射十日,中其九。下面的“乌”即日,《五经通义》:“日中有三足乌。”所以日又叫阳乌。

    天人:天上人间。

    *:《史记·天官书》:“月者,天地之阴,金之精也。”*也指月。

    沦惑:沉沦迷惑。

    去去:远去,越去越远。

    凄怆:悲愁伤感。

    译文:

    小时候不认识月亮, 把它称为白玉盘。

    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之上。

    月中的仙人是垂着双脚吗?月中的桂树为什么长得圆圆的?

    白兔捣成的仙药,到底是给谁吃的呢?

    蟾蜍把圆月啃食得残缺不全,皎洁的月儿因此晦暗不明。

    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天上人间免却灾难清明安宁。

    月亮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没有什么可看的不如远远走开吧。

    心怀忧虑啊又何忍一走了之,凄惨悲伤让我肝肠寸断。

    赏析:这首诗,大概是李白针对当时朝政黑暗而发的。唐玄宗晚年沉湎声色,宠幸杨贵妃,权奸、宦官、边将擅权,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诗中“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似是讽刺这一昏暗局面。沈德潜说,这是“暗指贵妃能惑主听”。然而诗人的主旨却不明说,而是通篇作隐语,化现实为幻景,以蟾蜍蚀月影射现实,说得十分深婉曲折。诗中一个又一个新颖奇妙的想象,展现出诗人起伏不*的感情,文辞如行云流水,富有魅力,发人深思,体现出李白诗歌的雄奇奔放、清新俊逸的风格

    [阅读全文]...

2022-06-14 19:20:39
  • 古诗古朗月行全文解释(月亮的古诗大全)

  • 解释,月亮
  • 古朗月行(节选)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借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诗

    【注释】

    ①朗月行:为乐府古题。②呼:称呼。③疑:怀疑。④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大意】

    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叫作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云彩中间。

    此诗全文如下: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阅读全文]...

2022-04-22 18:32:26
  • 古朗月行古诗

  •   《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注释:

      1、古朗行:《乐府诗集》作“朗月行”,乐府古题。

      2、白玉盘:白玉做成的盘子。

      3、瑶台:传说西王母居住的宫殿。

      4、青云端:青云的顶端。

      赏析:

      这是一首乐府诗。“朗月行”,是乐府古题,属《杂曲歌辞》。鲍照有《朗月行》,写佳人对月弦歌。李白采用这个题目,故称《古朗月行》,但没有因袭旧的内容。

      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通过丰富的想象,神话传说的巧妙加工,以及强烈的抒情,构成瑰丽神奇而含意深蕴的艺术形象。诗中先写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以“白玉盘”、“瑶台镜”作比,生动地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使人感到非常新颖有趣。“呼”、“疑”这两个动词,传达出儿童的天真烂漫之态。这四句诗,看似信手写来,却是情采俱佳。然后,又写月亮的升起:“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古代神话说,月中有仙人、桂树、白兔。当月亮初生的时候,先看见仙人的两只脚,而后逐渐看见仙人和桂树的全形,看见一轮圆月,看见月中白兔在捣药。诗人运用这一神话传说,写出了月亮初生时逐渐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然而好景不长,月亮渐渐地由圆而蚀:“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蟾蜍,俗称癞蛤蟆;大明,指月亮。传说月蚀就是蟾蜍食月所造成,月亮被蟾蜍所啮食而残损,变得晦暗不明。“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表现出诗人的感慨和希望。古代善射的后羿,射落了九个太阳,只留下一个,使天、人都免除了灾难。诗人为什么在这里引出这样的英雄来呢?也许是为现实中缺少这样的英雄而感慨吧!也许是希望有这样的英雄来扫除天下吧!然而,现实毕竟是现实,诗人深感失望:“*此沦惑,去去不足观”。月亮既然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还有什么可看的呢!不如趁早走开吧。这显然是无可奈何的办法,心中的忧愤不仅没有解除,反而加深了:“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诗人不忍一走了之,内心矛盾重重,忧心如焚。

      这首诗,大概是李白针对当时朝政黑暗而发的。唐玄宗晚年沉湎声色,宠幸杨贵妃,权奸、宦官、边将擅权,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诗中“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似是刺这一昏暗局面。沈德潜说,这是“暗指贵妃能惑主听”。(《唐诗别裁》)。然而诗人的主旨却不明说,而是通篇作隐语,化现实为幻景,以蟾蜍蚀月影射现实,说得十分深婉曲折。诗中一个又一个新颖奇妙的想象,展现出诗人起伏不*的感情,文辞如行云流水,富有魅力,发人深思,体现出李白诗歌的雄奇奔放、清新俊逸的风格。

    [阅读全文]...

2022-02-11 04:26:51
  • 古朗月行全诗解释(古朗月行的意思全解)

  • 解释
  • 【原文意译】

    儿时不解月为何,仙宫佳肴玉盘托。

    圆似瑶台美人镜,云端飞旋快乐多。

    嫦娥沐浴休闲坐,桂花濯足影婀娜。

    白兔辛苦捣桂药,药成又有谁来喝?

    蟾蜍贪婪噬明月,夜半灰暗月残缺。

    昔有英雄弈射日,天上人间清明得。

    如今月已沉沦至,速离不赏无奈何。

    忧从中来又怎样?肝肠寸断空自觉!

    【赏析品读】

    李白是天生的月控。古人诗词,写月亮的极多,然而,较之李白对月亮的钟爱,似乎都缺少了那么一份执着。往往更多的人仅仅是“借”月抒怀。而李白则不同,纵观其诗酒人生,“月亮”似乎融进了他的血液。如果说,“酒”是李白肉体存在的支柱,那么“月”则可称其为李白精神的食粮。李白与月,正如王立群先生在品读《古朗月行》中所说的:“没有了月亮,李白很孤独;没有了李白,月亮很寂寞。”此篇《古朗月行》,为乐府题材诗。南北朝时诗人鲍照曾写过一首《朗月行》诗:“朗月出东山,照我绮窗前。窗中多佳人,被服妖且妍。靓妆坐帷里,当户弄清弦。鬓夺卫女迅,体绝飞燕先。为君歌一曲,当作朗月篇。酒至颜自解,声和心亦宣。千金何足重,所存意气间。”李白作此诗,为与前人区别,在前边加了一个“古”字,是为《古朗月行》。这首诗准确的写作年代无从考证,但一般认为写于安史之乱前夕,是一首借月抒情的诗歌。那么,李白借此诗,所抒何情呢?全诗一共十六句。前八句所抒为对月的咏叹调,是从小就萦绕在李白心间的对月亮的真情,甚至是痴情。后八句则借月抒发对时局的哀叹,既有看透朝堂危机的焦灼,亦有无能为力的凄怆之情,是为实感。此诗开篇语言通俗,*乎白话。“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这是真的、实实在在的在写月亮,是当时的人们对月亮的普遍认识。我们说,李白与月亮,已经达到了“我中有月,月中有我”的“人月合一”的境界。就连喝酒的时候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把“月亮”当成了可以交流情感的“人”,且赋予其生命的意象:“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而且相约“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李白的这种情感是自小就有的。从小就对月亮充满了好奇,所以说“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儿时的故事萦绕心间,民间的传说给了所有人无限的想象。“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诗行至此,李白所描写的都是一种美好的境界。皓月当空,嫦娥飞去,美丽的传说之所以千百年来都在民间流传,其根源就在于人类始终都有一种探寻的精神和善良的愿望。“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李白《把酒问月》)。无论是美丽的传说,还是发自心底之“问”,都表现了人们想了解大自然奥秘的欲望,本没有政治的色彩。是轻松的,是闲适的。就如*苏轼也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苏轼《水调歌头》)。其实就是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不是也在探索月亮的奥秘么?月亮对于人类,不是仍然还有很多未解之谜么。何况一千多年前的唐宋之人呢!所以那时,月亮更多的是人类情感的寄托,与政治是很少关联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等等,(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这些人,这些诗,都把人类的自然情感寄托到月亮之上。但是,这首《古朗月行》,当李白写到“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之时,我们细品,就有点变了味道。原本,这首诗读起来,前八句给人的感觉是清新明快的,我们的思绪也跟随着李白的心情在月空飘荡。嫦娥濯足,玉兔依偎,桂树团团,花香四溢,多么美妙!仰首遐思,令人神往。然而,“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古人何尝不知这是自然现象呢!李白又如何不知道月圆月缺的规律呢!但是,既知,又说“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是想要借月圆月缺来述说什么呢?我们知道,李白在24岁(公元724年)的时候离家开始远游,寻求功名。他在25岁出蜀,但是直到42岁,也就是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才得以被玄宗召见,给了一个御用文人的差事。那时的李白,初入宫廷,何等风光!供奉翰林,服侍皇帝。每有宴事或出游,李白是必跟随的,以其诗才文采,赋诗文以纪实,为帝王的千古留名歌功颂德。但是实际上,这个差事,一无实权,第二又实现不了自己真正的报复,只是为帝王世家奢靡的生活贴金,为其润色。因此,这与李白浪漫主义的思想本性及最初的理想是相去甚远的。李白最初的理想,他在湖北安陆隐居的时候就有过明确的表达。当时安陆一孟姓县尉曾给李白写了一篇移文,说李白在寿山这样一座无名小山隐居,这座山这是在藏匿宝贝,埋没贤达,这是在指责寿山的不自量力,李白不应在此隐居。然后李白于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写了一篇《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在此文中,李白说:“吾与尔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一身”、“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义毕,然后与陶朱、留侯,浮五湖,戏沧洲,不足为难矣。”也就是表达了要像管仲、晏婴那样辅佐帝王成就霸业,使天下安定,国家清明。事业有成,父母也脸上有光,然后我就隐居山林,江海垂钓了。所以说,李白出蜀游历的最初理想是博取功名,位列朝班。最起码,他的抱负也是“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而在宫中,在帝王身边,既不是史官,以其所长来修文撰史,也不是真正的用来起草重要宫廷文件的文秘角色。而仅仅只是服侍在玄宗身边,为其花天酒地的奢靡生活,以其生花妙笔来粉饰雕琢,咏叹盛世华年。可以想见,以李白的性格来说,这种从政的状态,他能够甘心么?李白曾在玄宗歌舞升*时,奉命为杨玉环作《清*调》三首,来赞扬玉环之美貌。现在读来,这三首词,如果不论其文采的空灵飞动,而只看其内容,无非是宫廷艳舞的靡靡之音罢了。只能算是为讨好玄宗和贵妃的“拍马屁”之作吧。而这,又怎么符合太白的性格呢!但是,玄宗当初召见李白进宫的原因,不也正是因为对其文采的欣赏么?这不也是在给李白提供展示其才华的机会么?无奈,又能如何呢!也正是在*距离接触到帝王、朝廷的腐败后,李白其实也是很失望的。尤其是从他的视角,看到了帝王的昏庸,后宫的奢靡,安禄山、高力士等的野心,他的内心更是充满了失望与焦灼,同时也因其不被重用而愤愤不*,有时甚至也是牢骚满腹。从他当时的很多诗文,都可以看出李白的这种情绪来。玄宗在接触了李白一年之后,由于李白自身的诸多放浪不羁、不拘小节的行事风格,以及醉酒误事,甚至是酒后失态,玄宗也对其渐生不满与嫌弃,有意在疏远李白。“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饮中八仙歌》),这虽是杜甫后来写的,但当时的玄宗,即使再有涵养,在那样一个等级森严的时代,对于李白这个小小的翰林,可能对他的这种有失君臣礼节的行为不放在心上么?反过来,同时李白在思考事涉自身的前途时,也意识到了行为的不当之处。因此李白实际也是在努力树立形象,试图挽回因酒造成的不好局面的。其作《清*调》就可见努力的姿态,因为他也意识到身边小人的谗言已经造成了与玄宗的隔阂,玄宗已经有不再喜欢他的表现了。这在李白所作的《玉壶吟》中,能看出李白还是有一定的自知之明的。在《玉壶吟》中李白写道:“烈士击玉壶,壮心惜暮年。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涟。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揄扬九重万乘主,谑浪赤墀青琐贤。朝天数换飞龙马,敕赐珊瑚白玉鞭。世人不识东方朔,大隐金门是谪仙。西施宜笑复宜颦,丑女效之徒累身。君王虽爱蛾眉好,无奈宫中妒*。”由此可见,李白的思想意识中,感知其自身渐渐被玄宗冷落,原由是“宫中妒*”。他也想效仿汉代的东方朔一样左右逢源,结果实际是反被嫉妒陷害,小人进谗。一代帝王,即使再有惜才之心,也是慢慢被耳边风和朝臣的议论所左右的。于是,找了个合适的机会,将李白“赐金放还”。实际就是体面地“逐出宫门”了。这一年是天宝三年,即公元744年。虽然距安禄山起兵反叛,还差11年。但是,李白也看到了安禄山擅权乱国,搅乱后宫的乱象,以及杨国忠权倾朝野的狼子野心。这两点,李白在《古朗月行》中,以“蟾蜍蚀月”的民间传说来暗喻,以提醒当权的玄宗注意。奈何玄宗当时已被荒淫蒙蔽了心智,根本听不进忠言。所以,李白也是焦灼愤懑,借诗言事,“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借月起兴。日为君象,月为臣象,月盛而日衰,这就向世人表明,安禄山已有反叛的迹象。“*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这也真的是无可奈何,只能自己肝肠寸断吧。已被“赐金放还”,处江湖已远,其心志与呼声更不可能传到玄宗的耳朵里。一声长叹,肝肠寸断,本就人微言轻,现在更是无可奈何。所以,借诗言情,望月倾诉,而又不敢直言。只能以传说中的蟾蜍蚀月来隐喻。这也是古代文人通常惯用的写作方式,避讳以自保。就如白居易也说“汉皇重色思倾国”,以“汉皇”而指玄宗,等等。从诗中可见,李白还是希望能够出现一位力挽狂澜之大英雄的。就如后羿射掉了九个太阳一样,天上人间清明安静!焦灼之心溢于言表,因此说“*此沦惑,去去不足观。”意思就是月亮已经沉沦迷惑了,赶快离开吧,没什么可以观看欣赏的了。这正是安禄山乱了后宫的伦理,杨国忠搅乱了朝纲的暗喻。但是,如此忧愁又能怎样呢?悲痛之情,似肝肠寸断!“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由此可见,太白仙人当时的无奈之情!其实,从史料记载,安禄山称杨玉环为母,玄宗为父,年龄相仿,甘心做小子,实际从内心里就是一种忍辱。每年称臣纳贡,实则是在隐忍,蓄势待发。只等时机成熟,便可举事。历史证明,事实也的确如此,当玄宗四川避暑,安禄山占领京城的时候,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进入皇宫,更是对昔日的妃嫔宫女,极尽霸掠之能事。就连昔日玄宗的宠妃——梅妃,也是被逼自缢。而后安禄山称帝,这是何等的贻笑千年之事。当年李龟年也因气节而拒绝为安禄山演奏歌唱,受尽折磨后流落江南,才有了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的千古名篇。从这首诗所反映当时的心境可以推断,李白的这首《古朗月行》当作于天宝三年,即公元744年,李白刚刚被玄宗“赐金放还”之后。李白本没有要离开之意,虽然在宫中时的一些诗作中表达有想离开之意,如在《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诗中说“严光桐庐溪,谢客临海峤。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虽说诗中是一种想归隐山林的的心态,但其实这也仅仅就是一种牢骚心态的释放。真实的心态,还是希望能够在朝堂上争得一*之地的。李白自24岁离家,直到44岁,整整20年过去,都没有回乡省亲,原因是什么?有没有“无颜见江东父老”的心态呢?从其性格和出游之“初心”来分析,应该是有这种心境吧。怀着这种心境,这个时候忽然被撵出了朝廷,既不是外放做官,也不是外出巡查,更不能衣锦还乡,真的是很没有面子,但是又无可奈何!因为毕竟是“赐金放还”。而非无情驱逐。这也可以看出,李白在玄宗的心目中还是有一定地位的。本来三年前,42岁的李白还在表白“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还放豪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高调入宫,玄宗为其亲手调羹,那是何等张扬。如今却是如此结局,同时又有对朝廷的前途揪心,所以,只能以这首月行之诗,而诉内心忧患之实。实际上,李白在安禄山举兵反叛之前,曾只身前往北方一探虚实,这为李白掌握真实的情况提供了依据,也更加重了李白忧患之心情,也更能体会到李白在诗中的那种焦灼。朗月行,行月间,月间行,行间赏月,因月而思,因思而虑。本应是诗和远方的情怀,却背负了太多的政治因素。李白在《襄阳歌》中说:“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月之于李白,是生命的寄托,是情感的宣泄。他能够“举杯邀明月”,看到“对影成三人”,这是人格化的意境,“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这是意境中的理想。意境也好,理想也罢,月行,月诉,借月抒怀,行中有诉,诉中有忧。一首《古朗月行》,李白忧国忧君忧社稷的情怀可见一斑,故而感想之余,掩卷深思,而作小诗一首。品李白《古朗月行》之叹——月行,月诉不惑入朝预报国,谪仙折业志不折。无奈身处江湖远,终是蓬蒿空虑多。

    [阅读全文]...

2022-05-14 08:33:25
  • 古诗古朗月行 经典夸人句子

  • 夸人,励志,经典
  • 1、你在我心中是最美。

    2、你是一个很专情的男人!

    3、你是我心目中的最佳女主角。

    4、你是那样地美,美得象一首抒情诗。

    5、他是个聪明的孩子,精灵得像个小猴儿。

    6、你表现的很勇敢,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7、你全身充溢着少女的纯情和青春的风采。

    8、您特别的能为他人着想,这是非常难得的。

    9、老校长这双眼睛啊,连石头也能看进三尺去。

    10、你表现这么优秀,和你在一起的时候压力好大啊!

    11、弟弟真的很聪明,在这种情况下竞能想出办法来。

    12、在公司当领导,我想您不但头脑好,人缘也一定很好。

    13、他那双圆溜溜的大眼睛,一眨一眨的,透出一股伶俐。

    14、我和你在一起的时候压力好大啊!谁让你这么优秀啦!

    15、他那红嘟嘟地脸蛋闪着光亮,像九月里熟透地苹果一样。

    16、遇见你之后,再看别的女人,就好象在侮辱自己的眼睛!

    17、他那双乌黑晶亮的眼睛,骨碌碌地打转,显得很机灵懂事。

    18、他斜睨双眼,狡黠的目光看着爸爸,脸上一副得意的神情。

    19、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我对您的感受的话,我觉得那就是真诚。

    20、你有时候是不是特孤独?世界上这么优秀的人就只有你一个!

    21、她那双大大的眼睛,闪烁着聪颖的光辉,像两颗朗朗的星星。

    22、聪明的人不是具有广博知识的人,而是掌握了有用知识的人。

    23、若说她年纪轻轻,怎生得如此身段,且有一张勾魂摄魄的俏脸。

    24、她那明亮的眼睛中,荡漾着一池清波,清波上漂荡着聪明和智慧。

    25、别看阿墩胖得肥肉直打颤颤,动作却机警得像只与猎人周旋的豹子。

    26、你也许没有若隐若现的酒窝,但你的微笑一定是月闭花羞,鱼沉雁落。

    27、她小心地扭转头来,杏核眼忽悠忽悠四下里张望着,像老鼠防猫一般。

    28、他是我们班出名的“小博士",知道的事情可多了,所以问他,准没错。

    29、他那含蓄明澈的眼睛和那宽宽的前额,给人以质朴聪慧而又深沉的印象。

    30、你就好像是上品的西湖龙井那种淡淡的苦涩是你的成熟越品你越有味道。

    31、他是我们班出名的“小博士”,知道的事情可多了,所以问他,准没错。

    32、你也许没有一簇樱唇两排贝齿,但你的谈吐也应该高雅脱俗,机智过人。

    33、别看他人小,心眼可灵啦,个大人也比不上他,真是秤砣虽小能吊千斤。

    34、同学们都佩服他那过人的胆识和聪明,遇到什么棘手事都喜欢找他帮忙。

    35、这道题连中学生也很难解出来,他小小年纪居然能答上来,真令我佩服。

    36、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美貌与智慧并重,英雄和狭义的化身。

    37、她和她的哥哥一样,生就一副绝顶聪明的头脑,心灵得像窗纸,一点就透。

    38、你也许没有水汪汪亮晶晶的眼睛,但你的眼神也应该顾盼多情,勾魂摄魄。

    39、他那含蓄明澈的眼睛和那宽宽的前额,给人以质朴、聪慧而又深沉的印象。

    40、别看他人小,心眼可灵啦,10个大人也比不上他,真是秤砣虽小能吊千斤。

    41、你就好像是上品的西湖龙井,那种淡淡的苦涩是你的成熟,越品你越有味道。

    42、你是一尊象牙雕刻的女神,大方、端庄、温柔、姻静,无一不使男人深深崇拜。

    43、他的眉毛时而紧紧地皱起,眉宇间形成一个问号;时而愉快地舒展,像个感叹号。

    44、尽管你身材纤弱娇小,说话柔声细气,然而却很有力量,这是一种真正的精神美!

    45、他地耳朵白里透红,耳轮分明,外圈和里圈很匀称,像是一件雕刻出来地艺术品。

    46、你像一片轻柔的云在我眼前飘来飘去,你清丽秀雅的脸上荡漾着春天般美丽的笑容。

    47、经天纬地之才,气吞山河之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宵古今学贯中西超凡脱俗之人。

    48、在你那双又大又亮的眼睛里,我总能捕捉到你的宁静,你的热烈,你的聪颖,你的敏感。

    49、她那双圆溜溜的大眼睛,镶了一圈乌黑闪亮的长睫毛,眨动之间,透出一股聪明伶俐劲儿。

    50、你身着一件紫红色旗袍,远远看去,真像一只小蝴蝶飞过一样,既美丽称身,又色彩柔和。

    51、双目似有千情万怨,道不尽也诉不完,一句“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可能描述碧瑶盈盈眼波。

    [阅读全文]...

2022-04-10 09:54:13
  • 古朗月行全诗解读(《古朗月行》古朗月行全诗解释)

  • 解释
  • “元嘉三大家”之一的鲍照,是南北朝最著名的文学家之一,鲍照家境贫寒,但是努力上进,文辞极佳,尤其擅长作乐府诗和七言诗,对唐代的诗歌产生过巨大的影响。鲍照有一首《朗月行》,开头四句写道:“朗月出东山,照我绮窗前;窗中多佳人,被服妖且妍……”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彩的佳人对月吟歌图。

    到了唐朝,李白沿用“朗月行”这一乐府旧题,写下了一首著名的《古朗月行》,虽然是沿袭鲍照的“朗月行”,但是在诗意上却写出了新的境界,没有袭旧的味道。这首诗,我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便学过,但似乎当时只有前四句,因为老师要求背诵,所以到现在记忆犹新,后来长大后,看到了全诗,也看到了一些关于此诗的评论,仔细品味之下,却发现这并非一首单纯的写月之诗。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安史之乱前夕,很多人都指出,这是一首讽刺、隐喻之诗。

    古朗月行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整体来看,这首诗,李白以极其浪漫的手法,通过丰富的想象、对神话传说的加工融合,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瑰丽无比且意蕴深远的图景,同时寄托了自己的忧虑和愤懑,读罢令人感到佩服。

    诗中首先写儿童对于月亮的认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因为年纪幼小,不知月亮为何物,所以将其比作“白玉盘”、“瑶台镜”挂在青天之上,诗人以孩子的眼光,为我们表现了月亮的皎洁和形状,充满了稚气,但是也令人感到非常有趣和生动。李白信手拈来的这四句,乍看似乎略显幼稚,但神、情、采俱佳,活灵活现,被选入教材,确实独到。

    接着李白融合了神话传说,写月亮的升起,“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在古代神话传说中,月中有嫦娥(仙人)、桂树、玉兔,李白在这四句中,便描绘了月亮升起的时候,所看到的绚烂景象。先是,仿佛看到了仙人的两只脚,接着看到了团团桂树,等月亮完全升起后,又看到了玉兔在捣药。这是诗人融合了神话传说,把月亮从初生到升起的过程描绘的宛如仙境,的确是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但是,月亮的明亮,却好景不长,“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月亮开始变得晦暗不明,古代传说,月食(或月蚀)是由于蟾蜍食月造成的,月亮被蟾蜍吞噬而残损,因此变得晦暗,蟾蜍,便是癞蛤蟆,大明,指月亮。因为月亮晦暗了,所以诗人希望能有后羿那样的英雄,因为古代后羿善射,曾射落了九个太阳,使得天上人间都免除了灾难,由此足见,诗人渴望能够挽救败局的英雄。

    但现实总是缺少英雄的,所以他只能失望地感慨,“*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月亮已经被腐蚀的难以看清了,那还有什么可看的呢?不如趁早离开,不看了吧!可是即便闭目不看,心中仍然有一种无可奈何的忧愤,而且这种忧愤,更令人断肠,以至于到了“凄怆摧心肝”的程度。不看令人忧,走了更加不忍,在这种矛盾的现实中,诗人只能忧心如焚,李白曾在《梁甫吟》诗中说:“白日不照我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李白并非杞人忧天,所以他会有这样的担心和忧虑。

    所以,这首诗,从整体来看,是李白对当朝朝政黑暗的担忧。唐玄宗晚年沉湎声色,宠幸杨贵妃,重用外戚,奸臣当道,把强盛的大唐帝国搅和的乌烟瘴气,李白的一句“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无疑是*裸的讽刺。李白感慨无英雄,是因为现实中没有可以力挽狂澜的人,李白本来想当这样的英雄,可是却被排挤打压,无疑心中是非常难过的。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前,足见李白的眼光和预见性。

    后世很多人都指出了这首诗的深层寓意,比如陈沆曾说:“忧禄山将叛时作”。萧士赟更是直言:“按此诗借月以引兴;日,君象;月,臣象;盖为安禄山之叛,兆于贵妃而作也”。沈德潜也说,这是“暗指贵妃能惑主听”。由此足见,这是一首*裸的讽刺或讽喻诗。

    但是,李白却并不明说,而是通篇以隐语的形式写出,以蟾蜍食月来影射现实朝政的昏暗,曲折深远,可叹可哀,李白用他奇诡新颖的想象力,为我们表现了愤懑、忧虑、无奈的感情,文辞如流水般顺畅,非常有感染力,足见李白诗歌雄奇、瑰丽、清新的风格。

    [阅读全文]...

2022-01-09 17:18:41
  • 李白《古朗月行》全诗原文

  • 李白
  • 李白《古朗月行》全诗原文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李白《古朗月行》全诗原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解题】

      此诗作年不详。《朗月行》为乐府旧题,鲍照有此题诗。诗前半回忆幼时观月之印象,运用丰富想象及神话传说构成瑰丽诗境,纯用童稚口吻,清浅真率。后半写月蚀,仍用神话传说,以蟾蜍蚀影喻指朝中奸佞,希望有后羿般的人射落九乌,廓清天下。意境含蓄。

      《朗月行》是乐府古题,属于《杂曲歌辞》。李白采用这个题目,所以称《古朗月行》。这首诗共有十六句,这里只节选开头八句,这八句意思可以独立成篇,适合少年儿童阅读背诵。

      在这首小诗里,我们可以体会到李白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全诗】

      《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注释】

      ①瑶台:神话传说中神仙所居之地。

      ②仙人二句:古代传说月亮中有仙子和桂树,月初生时只见仙人两足,变圆后才能见仙人和桂树全形,见《太*御览》卷四引虞喜《安天论》。何:一作“作”。团团:圆形貌。

      ③白兔二句:传说月亮中有白兔捣药。傅玄《拟天问》:“月中何有?白兔捣药。”与谁:一作“谁与”。

      ④蟾蜍:《淮南子·精神训》:“月中有蟾蜍。”高诱注:“蟾蜍:虾蟆也。”传说月中蟾蜍食月造成月蚀。圆形,指月。

      ⑤此句谓月在夜间已是残月。大明《文选》卷十二木华《海赋》:“大明摝辔于金枢之穴。”李善注:“言月将夕也。大明,月也。”

      ⑥此句谓上古时后羿曾射落九个太阳。古代传说唐尧时十个太阳并出,草木焦枯。尧令羿射落九个太阳,其中的三足乌都被射死,羽毛纷纷掉下。后人就把乌作为太阳的代称。

      ⑦此句谓月亮遭遇如此灾难,失去了光彩。**:指月亮。张衡《灵宪》:“月者,**之宗。”沦惑:灾难,蒙蔽。

      ⑧去去:催人速去之词。

      ⑨二句为月被蚀而忧伤。凄怆:一作“侧怆”。

      【赏析】

      这首诗前八句以朴素纯真的笔触描绘了童年的美好记忆,写得那么明白畅晓而又自然,一串瑰丽奇特的传说,构筑了一个优美神奇、玲珑剔透的神话世界,一个个稚气的疑问,把一个孩童对月亮的种种不解心理刻画得十分细致。五六两句形容月初升时逐渐明朗的情况。俗传月中有仙人与桂树,月初升时但见仙人的脚,渐明才能看到仙人与桂树全影。后八句写月蚀。“蟾蜍”二句,言月渐亏渐残。传说月中有蟾蜍(虾蟆)食月。大明即月。“羿昔”二句,言古代善射者羿,射落九个太阳,使天和人都免除灾难。“乌”指日。“**”二句,言月遭此劫难,失去光彩,已不能观赏。**指月。末二句写为月之被蚀而忧伤。这八句,前人以为有所讽刺,但寓意不明。

      想象的丰富与奇特是李白诗的重要艺术特色。在他的诗中,我们不仅常常看到他借助于神话和历史传说,构造幻想世界,还能看到他在现实生活的`常见事物中,以我之情夺物之情,驰骋想象,创造出人意表的思想境界和艺术形象。这首《古朗月行》可谓二者兼有。

      (“蟾蜍”句)暗指贵妃能惑主听。与《古风》中“蟾蜍薄太清”篇同意,但《古风》指武惠妃,此指杨贵妃,各有主意也。(沈德潜《唐诗别裁》)

      忧禄山将叛时作。月,后象;日,君象。禄山之祸兆于女宠,故言蟾蜍蚀月明,以喻宫闱之盅惑,九乌无羿射,以见太阳之倾危,而究归诸**沦惑,则以明皇本英明之辟,若非沉溺色荒,何以安危乐亡而不悟耶?危急之际,忧愤之词。萧士赟谓禄山叛后所作者,亦误。(陈沆《诗比兴笺》卷三)

      【鉴赏】

      诗的开头两句是说诗人幼年时分辨不清事物,见到清亮的圆月,想到家中白玉做的盘子跟它相像,就称它为白玉盘了。接着诗人又觉得对月亮称白玉盘不妥,白玉盘怎么会飞到空中去呢?因此又以为是王母娘娘的那面宝镜偷偷地飞出来在高高的云层里玩耍。这里一个“呼”字一个“疑”字准确地传达出儿童好奇和天真的心理。

      下面的四句诗中诗人又联想到古老的神话传说,并加以大胆的想像,再次向明月发问,表现出儿童好奇求知的心理特点。

      这首小诗,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将丰富的想象和神话传说巧妙地结合起来,表现出了一个神奇瑰丽而又合乎情理的艺术意境。

      【鉴赏要点】

      [1]名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2]比喻形象生动、新颖别致。

      [3]多引用神话故事,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阅读全文]...

2022-05-27 14:15:00
  • 二月二的古诗大全

  •   二月二龙抬头古诗有

      1、七绝

      唐·白居易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

      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二月二日,雨后天晴,大地生机盎然,百草萌生,是踏青出游的绝好时节。一群身着轻衫牵着骏马的少年正徐徐走着,一派春意盎然的诗情画意。

      2、二月二日

      唐·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春江水涨,新滩流水在一般游春者听来,自然是欢畅悦耳的春之歌,但在思归不得的天涯羁旅者耳中,却像是午夜檐间风雨的凄凉之声,不断撩动着自己的羁愁。

      3、二月二日*上赋

      宋·贺铸

      仲宣何遽向荆州,谢惠连须更少留。

      二日旧传挑菜节,一樽聊解负薪忧。

      向人草树有佳色,带郭江山皆胜游。

      载酒赋诗从此始,它年耆老话风流。

      春来大地,花草树木,万物更新。趁着暖暖春意,不如就此闲谈赋诗,把酒言欢,共话风流。

      4、二月二日出郊

      宋·王庭皀

      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微。

      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

      烟村南北黄鹂语,麦陇高低紫燕飞。

      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

      烟霭笼罩的山村,黄鹂唧唧喳喳的鸣叫,一切都是生机勃勃的样子。如此田园之乐,实乃人生一大乐趣。

      5、二月二日挑菜节大雨不能出

      宋·张耒

      久将菘芥芼南羹,佳节泥深人未行。

      想见故园蔬甲好,一畦春水辘轳声。

    [阅读全文]...

2022-03-12 22:07:27
  • 月亮的古诗大全

  • 月亮
  •   月亮充满了人文关怀,他不嫌弃任何一个人,当你高兴的时候,忧伤的时候,不知所措的时候,她都是你的好朋友,与你娓娓道来。

      《秋晨同淄川毛司马秋九咏·秋月》

      唐·骆宾王

      云披玉绳净,月满镜轮圆。

      裛露珠晖冷,凌霜桂影寒。

      漏彩含疏薄,浮光漾急澜。

      西园徒自赏,南飞终未安。

      《八月十五日夜同诸客玩月》

      唐·

      月好共传唯此夜,境闲皆道是东都。

      嵩山表里千重雪,洛水高低两颗珠。

      清景难逢宜爱惜,白头相劝强欢娱。

      诚知亦有来年会,保得晴明强健无。

      《秋霁丰德寺与玄贞师咏月》

      唐·唐彦谦

      露冷风轻霁魄圆,高楼更在碧山巅。

      四溟水合疑无地,八月槎通好上天。

      黯黯星辰环紫极,喧喧朝市匝青烟。

      夜深独与岩僧语,群动消声举世眠。

      《咏月》

      李建枢

      昨夜圆非今夜圆,却疑圆处减婵娟。

      一年十二度圆缺,能得几多时少年。

      《中秋夜君山脚下看月》

      明·无可

      汹涌吹苍雾,朦朣吐玉盘。

      雨师清滓秽,川后扫波澜。

      气射繁星灭,光笼八表寒。

      来驱云涨晚,路上碧霄宽。

      熠耀游何在,蟾蜍食渐难。

      棹飞银电碎,林映白虹攒。

      水魄连空合,霜辉压树干。

      夜深高不动,天下仰头看。

      《中秋台看月》

      明·无可

      海雨洗烟埃,月从空碧来。

      水光笼草树,练影挂楼台。

      皓耀迷鲸口,晶荧失蚌胎。

      宵分凭栏望,应合见蓬莱。

      《中秋夜南楼寄友人》

      明·无可

      海月出白浪,湖光射高楼。

      朗吟无绿酒,贱价买清秋。

      气冷鱼龙寂,轮高星汉幽。

      他乡此夜客,对酌经多愁。

      《中秋夜陇州徐常侍座中咏月》

      明·无可

      陇城秋月满,太守待停歌。

      与鹤来松杪,开烟出海波。

      气笼星欲尽,光满露初多。

      若遣山僧说,高明不可过。

    [阅读全文]...

2022-01-05 12:41:58
古诗古浪月行的全诗 - 句子
古诗古浪月行的全诗 - 语录
古诗古浪月行的全诗 - 说说
古诗古浪月行的全诗 - 名言
古诗古浪月行的全诗 - 诗词
古诗古浪月行的全诗 - 祝福
古诗古浪月行的全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