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给王昱珩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写给王昱珩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写给王昱珩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写给王昱珩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1.对我来说,培养人才是另一个责任。
2.现在国家对科学技术发展越来越重视,科研环境、政策环境都好很多,希望科技工作者能够戒骄戒躁,多出成果。
3.如果说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话,大飞机在国家重大工程项目中必须是“有所为”的。
4.当今世界的竞争非常激烈,稍一懈怠,就会一蹶不振。此时不抓,就会落后到以后翻不了身的地步……我们若不奋起直追,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5.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话我看有两层意思。一是物理教学必须重视物理实验,必须有物理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二是物理教学人员要开好实验课,必须学会自己动手制造仪器设备,在这个过程中,学*各种技术,提高实验水*。
6.动手能力对一个学物理的人来说有多么的重要!所有精密的东西都是用不精密的设备造出来的,应该学会用低级的仪器做出好的实验结果来!
7.科技工作者要做建设大军里真正的排头兵。这个排头兵不仅是要找一条路,还要披荆斩棘,让后面的建设大军能够跟上来。这个披荆斩棘,就是不断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一个科技工作者,创新是我们的天职,是我们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工作中最原始的责任。
8.发明与创造往往寓于工作疑难之中,解决了所遇到的问题,知识就增加了,水*就提高了。
9.那种自始至终一帆风顺,最终结果与开始的预测相差无几的情况,对一项工程来说,是顺利地完成;但对于一项科学研究,所得却是微乎其微的。
10.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才能把知识真正学到手,打上个人的烙印,终生不忘,也才能真正深入,并进一步实现发明创造。
11.要让你的导师知道你有能力。必须竭尽全力做出成绩,才会受到导师们的青睐,这样才能真正“登堂人室”,受到教益。如同拳师招徒弟一样,首先看徒弟手足是否有力,才能知道你今后是否能成才。
12.我们所需要的科学思想是什么呢?第一是实事求是,第二是审时度势,第三是传承创新,第四是寻优勇进。
13.光阴流逝,岁月峥嵘七十。多少事,有志愿参驰,为祖国振兴。光学老又新,前程端似锦。搞这般专业很称心!
14.在研究工作中,要注意课题的发展前景,避免走进“死胡同”,必要时应该及时转变,另寻出路。因此要珍视机遇,还要主动寻求机遇。
15.正确的科学路线,就是严谨性。科学路线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简入繁,由中间向两头扩展。科学不承认没有事实依据的先验论。科学的核心所在是理性认识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16.科技工作者生逢盛世,应该鞠躬尽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我们的力量。这是我们科技工作者最大的心愿!在科学研究中我们要永远保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大力协同的优良传统和精神,要发扬崇尚科学、团结协作、追求一流、讲求正气的团队精神。这也是‘两弹一星’的精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盛唐时期的边塞诗人是幸福的,那时候的边塞军人虽然很苦,但是常打胜仗,把唐朝的疆域版图打成全球最大的国家。“万里长征”的人东打到朝鲜,西打到中亚咸海,南到到越南,北打到贝加尔湖畔,打太远了“人都还未还”。唐朝极盛时期叠加版图面积超过1532万*方公里。这不但为诗人报效朝廷建功立业提供了机会,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这一时期就出现了唐朝四大边塞诗人:高适、王昌龄、岑参、王之涣。
“安史之乱”开启了中唐时代,这一时期内忧外患战事不断,对内*叛对外反抗吐蕃入侵。而这一时期的文人和盛唐相比,少了些豪放言志的理想,多了些精致浮浅的现实。生于盛唐长于战乱,虽未亲历那无数的大小战事,戎昱却能写下著名的诗作《塞下曲》,和卢纶的“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相比少了些大气,却更充分地展现对朝廷战胜吐蕃时的豪情和喜悦,算得上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唐朝自“安史之乱”后,国势日渐衰微,吐蕃趁火打劫,在这段时间内先后夺取了陇右、河西、北庭、安西地区等地区,把河西走廊的大部分地区纳入怀中。公元763年,这一年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个是安史之乱*定了,另外一个就是吐蕃入侵长安,唐代宗东逃陕州。此刻,吐蕃达到了辉煌的顶峰。
我们来稍微盘点下这个差点就颠覆唐朝统治的吐蕃入侵史。安史之乱之前,唐朝和吐蕃以和为主以打为辅,双方都没有占据太大的优势。为了*“安史之乱”,唐朝把大部分的兵力调往长安后方兵力空虚,吐蕃当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自756年开始,吐蕃先后攻下了兰、廓、河、鄯、洮、岷、秦、成、渭等数十州,一路烧杀抢掠在763年抢到了长安城!
783年,唐朝再发内乱史称“朱泚之乱”,唐德宗被赶出长安出走奉天。吐蕃乘机要挟出兵协助并要求唐朝割地补偿,在李泌的坚持下唐朝拒绝了吐蕃的无理要求。于是吐蕃786年秋再次发起攻击,大举入侵泾、陇、邠、宁四州,到处抢掠人马牲畜,收割各州庄稼,西部战事再起,然而各州县不敢迎击各自为守。
786年两个人扭转了之后对吐蕃的战局,一个是李泌,制定了对吐蕃的战略封锁,“北和回纥,南通南诏,西结大食、天竺,如此,则吐蕃自困”。一个是李晟,差点在战乱中把吐蕃宰相尚结赞杀死,并让狂攻了一百多年的吐蕃渐渐露出了疲态。在788年之后,唐朝实现对吐蕃攻守转换,吐蕃也开始逐步的走向没落。而戎昱的《塞下曲》正是在786年李晟伏击吐蕃胜利之后所写的诗作。
《资治通鉴》关于这次伏击的记载:李晟遣其将王佖将骁勇三千伏于汧城,戒之曰:“虏过城下,勿击其首;首虽败,彼全军而至,汝弗能当也。不若俟前军已过,见五方旗,虎豹衣,乃其中军也,出其不意击之,必大捷。”佖用其言,尚结赞败走。军士不识尚结赞,仅而获免。
简单说下这场战事,786年9月份,尚结赞率领吐蕃主力,从陇州东进攻打凤翔。西*王李晟派部将王佖率兵3000人在汧城伏击吐蕃军中军部队,导致吐蕃军大败尚结赞乘乱逃走。吐蕃2万余前军也在进攻凤翔的时候被李晟击退,史称:“汧城之战”。次月,王佖率步骑5000偷袭并攻占吐蕃摧沙堡基地,击败吐蕃2万士兵杀死守将扈屈律悉蒙,并烧毁了吐蕃之前积聚的物资粮草后班师而归。
因一首《咏史》(又名《和蕃》)让唐宪宗牢记并推广,却被《沧浪诗话》评为“戎昱在盛唐为最下,已滥觞晚唐矣。”史书一句带过并无详细记载,戎昱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诗人?
《唐才子传》记载:“ 昱,荆南人。美风度,能谈。少举进士不上,乃放游名都。虽贫士而轩昂,气不消沮。。……初事颜*原,尝佐其征南幕,亦累荐之。卫伯玉镇荆南,辟为従事。历虔州刺史。至德中,以罪谪为辰州刺史。后客剑南,寄家陇西数载。”《新唐书·艺文志》亦有记载:“戎昱集五卷,卫伯玉镇荆南从事,后为辰、虔二州刺史。“
戎昱,生于740年前后开元盛世期间,身处中唐战火纷飞的年代,历经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帝,卒于800年后。一生在游历和官宦生活中周旋,“大凡才能之士, 所谓名位未达, 多在方镇”,戎昱又“美风度,能谈”,先后跟随浙西节度使颜真卿、湖南崔瓘、桂州李昌夔、荆南节度使卫伯玉等人做其幕僚,在朝廷短期当差后到州府担任刺史。其官宦生涯并不顺利,“万事无成空过日,十年多难不还乡。”
目前留下来的作品是明人辑的《戎昱诗集》存诗125首(目前可寻118首)。按照其作品内容将诗作分成5个类别,友情送别书信占据了三分之一多,官宦和游历生活次之,咏景感怀再次之,边塞诗为后。在其诗作里,交友广泛是其中一大特色,除了任职期间所交往的朋友,还有:宰相(李泌)、将军(李晟)、驸马(张潜)、以及自己的偶像岑参等人。其诗作中立志为国报效朝廷的家国情怀体现的淋漓尽致。
戎昱的诗歌受到“诗史”杜甫的影响很大,其诗作忧国忧民直面现实,《咏史》、《苦哉行五首》(宝应中过滑州洛阳后同王季友作)、《入剑门》等诗作就是对现实最大的描述。“天下无人鉴诗句,不寻诗伯重寻谁”,戎昱很幸运地找到了自己崇拜的诗人岑参,其边塞诗歌受到岑参的影响也很大。而这首《塞下曲》和岑参的边塞诗有的一比。
“黄昏掩门后,寂寞自心知。”有忧伤有寂寞的戎昱,三观很正,懂知足会感恩,“莫道书生无感激,寸心还是报恩人”“同荣不同辱,今日负将军”。对朝廷的每一次胜利,都感到由衷的高兴并赋诗,《收襄阳城二首》、《辰州闻大驾还宫》,还有为786年李晟的这三场战事的胜利而写的《塞下曲》。
786年,戎昱刚从辰州刺史离任在长安做短暂逗留(另说戎昱在江南一带游历),然而不管怎么样此时的戎昱正处于低谷期,虽是“谁家有酒判一醉,万事从他江水流。”但一听到前线打了胜仗,便豪情万丈的写下了这首《塞下曲》。
786年,李晟面对吐蕃时打了三场胜仗,一场是王佖率兵3000人袭击吐蕃中军获得大胜,第二场是李晟率军在凤翔击退吐蕃2万前军,第三场是王佖率步骑5000偷袭吐蕃摧沙堡基地获得大胜。戎昱在听闻捷报后,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边塞诗《塞下曲》。
“汉将归来虏塞空,旌旗初下玉关东。”写的是王佖偷袭吐蕃沙堡基地,击败2万吐蕃士兵并杀死守将,烧毁吐蕃的所有物资后凯旋归来的场景。唐朝文人*惯用“汉将”来代表当时的将军,歼灭吐蕃驻地全部敌人,“虏塞”已经被烧“空”了,将军带领着士兵举着战旗从玉门关的东边凯旋而归。
“高蹄战马三千匹”,写的是第一场战事王佖率兵袭击吐蕃中军。3000名战士骑着战马奔赴战场,一战破敌打乱敌人进攻节奏,在对吐蕃战事中取得了鲜有的大胜仗!并差点就把敌军首领斩杀。
“落日*原秋草中”。写的是第二场战事凤翔退敌,“秋”字点明了战争的时间是在秋天,李晟将军亲自率部应对吐蕃的2万前军取得大胜。站在战事完毕的城墙上,看着太阳西下,枯萎的草木更显无尽的沧桑。“*原秋草”“无边落日”,是对这次胜利的感慨,更是对无边战事的感慨!
捷报频传,在当时的唐朝是非常的振奋人心的!戎昱虽不在战局,却也时刻关注战争的变化。这首诗和之前写的《塞下曲》(6首)有明显的不同,之前写的是战场纷乱、环境凄凉和士兵的悲惨生活。这首诗只是在记叙战争的情况,字词间却都透露出作者豪情万丈和喜悦心情,戎昱很显然的在用这首诗来庆贺来自不易的胜利。
自安史之乱后,吐蕃大举入侵唐朝疆域,在面对强敌和内忧外患时,唐朝更是输多赢少,大片的土地被吐蕃占据。凤翔非常的靠*长安,如果这次战役失败,则长安有可能再次沦陷成为吐蕃的手中肉。虽然这次战役没有把吐蕃打残,但也从战略上阻断了吐蕃的意图,再次开启和吐蕃的拉锯战,在李泌对吐蕃战略封锁的配合下,吐蕃陷入战争泥潭并开始走入下坡。
“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一国安危岂能以和亲来求安稳?“燕然如可勒,万里愿从公。”男儿就应该征战沙场报效祖国。然而现实总是很残酷的,“自惭出守辰州畔,不得亲随日月旗。”戎昱一身热心想要上战场“梦随行伍朝天去”,却总是报效无门,只能“仰面诉天天不闻,低头告地地不言。”
这首《塞下曲》,既是对胜利赞歌,更是对自己未能亲身参与的感慨。世人对戎昱的评价更多的是站在盛唐的角度来说的,除了《沧浪诗话》,《唐才子传》对其评价也是“昱诗在盛唐,格气稍劣,中间有绝似晚作”。然而,《唐诗品》《三唐诗品》《诗学渊源》等对其评价都非常高,认为“戎使君诗,锐情古作,力洗时波。”但不论如何,戎昱的诗既是其人生的写照,是友情的真挚,更是中唐的“史实”。
戎昱写《塞下曲》,就是在为这个国家取得的胜利呐喊!不管国家内部怎么样,只要是胜利,我们就应该为之感动为之自豪!从《塞下曲》学戎昱,不管人生如何,三观一定要正,家国情怀一定要有。
绝句古诗凝练而隽永,情深而意长,在写作中,掌握经典的绝句古诗能让您的文章增色不少。为此,好句摘抄网为您整理精华《王维的古诗》,愿对您有所启发。
王维的古诗
1、《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2、《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3、《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4、《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5、《春中田园作》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6、《少年行》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7、《观猎》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8、《渭川田家》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9、《老将行》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10、《归嵩山作》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11、《过香积寺》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12、《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13、《积雨辋川庄作》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14、《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15、《送别》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16、《田园乐》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17、《秋夜曲》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18、《终南山》
太乙*天都,连山到海隅。
19、《送梓州李使君》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20、《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绛帻鸡人抱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21、《赠郭给事》
洞门高阁霭余晖,桃李阴阴柳絮飞。
22、《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23、《青溪》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24、《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25、《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的古诗大全
王维的大多数诗都是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下面是王维的古诗,希望对你有帮助。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送别》
下马饮君酒, 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 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 白云无尽时。
《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汉江临泛》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酬张少府》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过香积寺》
1、《悲哉行》 勿听白头吟,人间易忧怨。 若非沧浪子,安得从所愿。 北上太行山,临风阅吹万。 长云数千里,倏忽还肤寸。 观其微灭时,精意莫能论。 百年不容息,是处生意蔓。 始悟海上人,辞君永飞遁。
2、《听弹风入松赠杨补阙》 商风入我弦,夜竹深有露。 弦悲与林寂,清景不可度。 寥落幽居心,飕飗青松树。 松风吹草白,溪水寒日暮。 声意去复还,九变待一顾。 空山多雨雪,独立君始悟。
3、《缑氏尉沈兴宗置酒南溪留赠》 林色与溪古,深篁引幽翠。 山尊在渔舟,桌月情已醉。 始穷清源口,壑绝人境异。 春泉滴空崖,萌草拆阴地。 久之风榛寂,远闻樵声至。 海雁时独飞,永然沧州意。 古时青冥客,灭迹沦一尉。 吾子踌躇心,岂其纷埃事。 缑峰信所克,济北余乃遂。 齐物意已会,息肩理犹未。 卷舒形性表,脱略贤哲议。 乘月期角巾,饭僧嵩阳寺。
4、《秋山寄陈谠言》 岩间寒事早,众山木已黄。 北风何萧萧,兹夕露为霜。 感激未能寐,中宵时慨慷。 黄虫初悲鸣,玄鸟去我梁。 独卧时易晚,离群情更伤。 思君若不及,鸿雁今南翔。
5、《次汝中寄河南陈赞府》 汝山方联延,伊水才明灭。 遥见入楚云,又此空馆月。 纷然驰梦想,不谓远离别。 京邑多欢娱,衡湘暂沿越。 明湖春草遍,秋桂白花发。 岂唯长思君,日夕在魏阙。
6、《酬鸿胪裴主簿雨后北楼见赠》 暮霞照新晴,归云犹相逐。 有怀晨昏暇,想见登眺目。 问礼侍彤襜,题诗访茅屋。 高楼多古今,陈事满陵谷。 地久微子封,台馀孝王筑。 裴回顾霄汉,豁达俯川陆。 远水对孤城,长天向乔木。 公门何清静,列戟森已肃。 不叹携手稀,常思着鞭速。 终当拂羽翰,轻举随鸿鹄。
7、《东京府县诸公与綦毋潜李颀相送至白马寺宿》 鞍马上东门,裴回入孤舟。 贤豪相追送,即桌千里流。 赤岸落日在,空波微烟收。 薄宦忘机括,醉来即淹留。 月明见古寺,林外登高楼。 南风开长廊,夏夜如凉秋。 江月照吴县,西归梦中游。
8、《别刘谞》 天地寒更雨,苍茫楚城阴。 一尊广陵酒,十载衡阳心。 倚仗不可料,悲欢岂易寻。 相逢成远别,后会何如今。 身在江海上,云连京国深。 行当务功业,策马何骎骎。
9、《岳阳别李十六越宾》 相逢楚水寒,舟在洞庭驿。 具陈江波事,不异沦弃迹。 杉上秋雨声,悲切蒹葭夕。 弹琴收馀响,来送千里客。 *明孤帆心,岁晚济代策。 时在身未充,潇湘不盈画。 湖小洲渚联,澹淡烟景碧。 鱼鳖自有性,龟龙无能易。 谴黜同所安,风土任所适。 闭门观玄化,携手遗损益。
10、《留别岑参兄弟》 江城建业楼,山尽沧海头。 副职守兹县,东南桌孤舟。 长安故人宅,秣马经前秋。 便以风雪暮,还为纵饮留。 貂蝉七叶贵,鸿鹄万里游。 何必念钟鼎,所在烹肥牛。 为君啸一曲,且莫弹箜篌。 徒见枯者艳,谁言直如钩。 岑家双琼树,腾光难为俦。 谁言青门悲,俯期吴山幽。 日西石门峤,月吐金陵洲。 追随探灵怪,岂不骄王侯。
11、《独游》 林卧情每闲,独游景常晏。 时从灞陵下,垂钓往南涧。 手携双鲤鱼,目送千里雁。 悟彼飞有适,知此罹忧患。 放之清冷泉,因得省疏慢。 永怀青岑客,回首白云间。 神超物无违,岂系名与宦。
12、《香积寺礼拜万回*等二圣僧塔》 真无御化来,借有乘化归。 如彼双塔内,孰能知是非。 愚也骇苍生,圣哉为帝师。 当为时世出,不由天地资。 万回主此方,*等性无违。 今我一礼心,亿劫同不移。 肃肃松柏下,诸天来有时。
13、《诸官游招隐寺》 山馆人已空,青萝换风雨。 自从永明世,月向龙宫吐。 凿井长幽泉,白云今如古。 应真坐松柏,锡杖挂窗户。 口云七十馀,能救诸有苦。 回指岩树花,如闻道场鼓。 金色身坏灭,真如性无主。 僚友同一心,清光遣谁取。
14、《灞上闲居》 鸿都有归客,偃卧滋阳村。 轩冕无枉顾,清川照我门。 空林网夕阳,寒鸟赴荒园。 廓落时得意,怀哉莫与言。 庭前有孤鹤,欲啄常翩翻。 为我衔素书,吊彼颜与原。 二君既不朽,所以慰其魂。
15、《风凉原上作》 阴岑宿云归,烟雾湿松柏。 风凄日初晓,下岭望川泽。 远山无晦明,秋水千里白。 佳气盘未央,圣人在凝碧。 关门阻天下,信是帝王宅。 海内方晏然,庙堂有奇策。 时贞守全运,罢去游说客。 予忝兰台人,幽寻免贻责。
16、《江上闻笛》 横笛怨江月,扁舟何处寻。 声长楚山外,曲绕胡关深。 相去万馀里,遥传此夜心。 寥寥浦溆寒,响尽惟幽林。 不知谁家子,复奏邯郸音。 水客皆拥桌,空霜遂盈襟。 羸马望北走,迁人悲越吟。 何当边草白,旌节陇城阴。
17、《赵十四兄见访》 客来舒长簟,开阁延清风。 但有无弦琴,共君尽尊中。 晚来常读易,顷者欲还嵩。 世事何须道,黄精且养蒙。 嵇康殊寡识,张翰独知终。 忽忆鲈鱼□,扁舟往江东。
18、《过华阴》 云起太华山,云山互明灭。 东峰始含景,了了见松雪。 羁人感幽栖,窅映转奇绝。 欣然忘所疲,永望吟不辍。 信宿百馀里,出关玩新月。 何意昨来心,遇物遂迁别。 人生屡如此,何以肆愉悦。
19、《途中作》 游人愁岁晏,早起遵王畿。 坠叶吹未晓,疏林月微微。 惊禽栖不定,寒兽相因依。 叹此霜露下,复闻鸿雁飞。 渺然江南意,惜与中途违。 羁旅悲壮发,别离念征衣。 永图岂劳止,明节期所归。 宁厌楚山曲,无人长掩扉。
20、《山行入泾州》 倦此山路长,停骖问宾御。 林峦信回惑,白日落何处。 徙倚望长风,滔滔引归虑。 微雨随云收,蒙蒙傍山去。 西临有边邑,北走尽亭戍。 泾水横白烟,州城隐寒树。 所嗟异风俗,已自少情趣。 岂伊怀土多,触目忻所遇。
王维的全部古诗
王维,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出身河东王氏。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下面小编收集了王维的全部古诗,供大家参考。
《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解释:
中年以后的厌倦尘俗喧嚣,信奉佛教;晚年定居安家在南山边陲。兴致来了,独自一人前往欣赏这美丽的景色,这种快意的事只能自得其乐。随意而行,不知不觉,竟然走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下来,看那悠闲无心的云兴起漂游。偶然间遇见山林中的一位老者,自由交谈说笑毫无拘束,忘了回去的时间。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解释:
春天的夜晚寂静无声,桂花不知不觉地凋落,寂静使春夜里的山更让人觉得空空荡荡。月亮出来了,竟惊动了正在栖息的小鸟,山涧中时不时地传出一阵阵清脆的鸟鸣。
《渭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解释:
斜阳照在村墟篱落,放牧的牛羊回到了深深的小巷。村中一位老叟,拄着拐杖倚靠在柴门前。等候放牧晚归的牧童。吐穗华发的麦地里,传来野鸡的阵阵呜叫声。桑树上桑叶稀疏,蚕儿就要吐丝。从田里归来的农夫扛着锄头,相见时打着招呼絮语依依。此情此景。怎能不羡慕隐居的安详,吟咏着《式微》的诗章,意欲归隐又不能如愿,心绪不免紊乱惆怅。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解释:
寒冬过后的山愈加显得郁郁葱葱,那条小河也开始缓缓流淌。我(诗人)拄杖倚在我(诗人)家柴屋门前,和着风的方向听着日暮时分蝉的鸣叫。夕阳的余晖洒在那渡头上,一缕烟从村里的烟囱中冒出。又碰上友人喝醉了,在恰如陶渊明的我(诗人)前发酒狂。
《过香积寺》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解释:
不知香积寺在此山中,行来数里身入云峰。无人的石径旁丛生古树,深山里是何处响起钟声。流泉声咽,穿过峭立的崖石;日色清冷,照着浓荫的青松。暮色降临空潭侧畔,入定的禅心制服了邪念妄想。
《汉江临泛》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解释:
汉水流经楚塞,又接连折入三湘;荆门汇合九派支流,与长江相通。汉水浩瀚,好像是流到天地之外;山色朦朦胧胧,远在虚无缥缈中。沿江的郡邑,恰似浮在水面之上;水天相接的边际,波涛激荡滚动。襄阳的风景,确实令人陶醉赞叹;我(诗人)愿留在此地,陪伴常醉的山翁。
《田园乐》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僮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解释:
红色的桃花还含着昨夜晶莹的雨珠,雨后的柳树碧绿一片,笼罩在早晨的烟雾之中。落花铺满了小路,家童还没有早起扫除,春莺婉转啼鸣,山客还在酣睡。
《少年行》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王维过节的古诗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王维过节的古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王维过节的古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代: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
独自远离家乡无法与家人团聚,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
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
注释
⑴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以九为阳数,故曰重阳。忆:想念。山东:王维迁居于蒲县(今山西永济县),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
⑵异乡:他乡、外乡。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⑶佳节:美好的节日。
⑷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⑸茱萸(zhūyú):一种香草,即草决明。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
赏析
王维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八。下面是唐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刘学锴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王维是一位早熟的作家,少年时期就创作了不少优秀的诗篇;其实这首诗就是他十七岁时的作品,和他后来那些富于画意、构图设色非常讲究的山水诗不同,这首抒情小诗写得非常朴素;但千百年来,人们在作客他乡的情况下读这首诗,却都强烈地感受到了它的力量;这种力量,首先来自它的朴质、深厚和高度的概括。
诗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大概正在长安谋取功名;繁华的帝都对当时热中仕进的年轻士子虽有很大吸引力,但对一个少年游子来说,毕竟是举目无亲的“异乡”。而且越是繁华热闹,在茫茫人海中的游子就越显得孤孑无亲,第一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分量下得很足;对亲人的思念,对自己孤孑处境的感受,都凝聚在这个“独”字里面;“异乡为异客”,不过说他乡作客,但两个“异”字所造成的艺术效果,却比一般地叙说他乡作客要强烈得多,在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的封建时代,不同地域之间的风土、人情、语言、生活*惯差别很大,离开多年生活的故乡到异地去。会感到一切都陌生、不*惯,感到自己是漂浮在异地生活中的一叶浮萍。“异乡”“异客”,正是朴质而真切地道出了这种感受,作客他乡者的思乡怀亲之情,在*日自然也是存在的,不过有时不一定是显露的,但一旦遇到某种触媒──最常见的是“佳节”──就很容易爆发出来,甚至一发而不可抑止。这就是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往往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而且往往和对家乡风物的许多美好记忆联结在一起。所以“每逢佳节倍思亲”就是十分自然的了。这种体验,可以说人人都有。但在王维之前,却没有任何诗人用这样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的诗句成功地表现过。而一经诗人道出,它就成了最能表现客中思乡感情的格言式的警句。
前两句,可以说是艺术创作的“直接法”。几乎不经任何迂回,而是直插核心,迅即形成高潮,出现警句。但这种写法往往使后两句难以为继,造成后劲不足,这首诗的后两句,如果顺着“佳节倍思亲”作直线式的延伸,就不免蛇足;转出新意而再形成新的高潮,也很难办到。作者采取另一种方式:紧接着感情的激流,出现一泓微波荡漾的湖面,看似*静,实则更加深沉。
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登高时佩带茱萸囊,据说可以避灾。茱萸,又名越椒,一种有香气的植物。三四两句,如果只是一般化地遥想兄弟如何在重阳日登高,佩带茱萸,而自己独在异乡,不能参与,虽然写出了佳节思亲之情,但会显得*直,缺乏新意与深情。诗人遥想的却是:“遍插茱萸少一人。”意思是说,远在故乡的兄弟们今天登高时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却发现少了一位兄弟──自己不在内。好像遗憾的不是自己未能和故乡的兄弟共度佳节,反倒是兄弟们佳节未能完全团聚;似乎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的缺憾更须体贴。这就曲折有致,出乎常情。而这种出乎常情之处,正是它的深厚处、新警处。杜甫的《月夜》:“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和这两句异曲同工,而王诗似乎更不着力。
拓展阅读:王维古诗《送别》赏析
作者:【王维】
年代:【唐】
体裁:【五绝】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注解】:
又题:《山中送别》
1、柴扉:柴门。
2、王孙:贵族的子孙,这里指送别的友人。
【韵译】:
在山中送走了你以后,
夕阳西坠我关闭柴扉。
春草明年再绿的时候,
游子呵你能不能回归?
【评析】:
这首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依依不舍,却更进一层写冀望别后重聚。这是超出一般送别诗的所在。开头隐去送别情景,以“送罢”落笔,继而写别后回家寂寞之情更浓更稠,为望其再来的题意作了铺垫,于是想到春草再绿自有定期,离人回归却难一定。惜别之情,自在话外。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真是匠心别运,高人一筹。
这首《山中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情景,而是匠心别运,选取了与一般送别诗全然不同的下笔着墨之点。
诗的首句“山中相送罢”,在一开头就告诉读者相送已罢,把送行时的话别场面、惜别情怀,用一个看似毫无感情色彩的“罢”字一笔带过。这里,从相送到送罢,跳越了一段时间。而次句从白昼送走行人一下子写到“日暮掩柴扉”,则又跳越了一段更长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送行者的所感所想是什么呢?诗人在把生活剪接入诗篇时,剪去了这一切,都当作暗场处理了。
对离别有体验的人都知道,行人将去的片刻固然令人黯然魂消,但一种寂寞之感、怅惘之情往往在别后当天的`日暮时会变得更浓重、更稠密。在这离愁别恨最难排遣的时刻,要写的东西也定必是千头万绪的;可是,诗只写了一个“掩柴扉”的举动。这是山居的人每天到日暮时都要做的极其*常的事情,看似与白昼送别并无关连。而诗人却把这本来互不关连的两件事连在了一起,使这本来天天重复的行动显示出与往日不同的意味,从而寓别情于行间,见离愁于字里。读者自会从其中看到诗中人的寂寞神态、怅惘心情;同时也会想:继日暮而来的是黑夜,在柴门关闭后又将何以打发这漫漫长夜呢?这句外留下的空白,更是使人低回想象于无穷的。
诗的三、四两句“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从《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句化来。但赋是因游子久去而叹其不归,这两句诗则在与行人分手的当天就惟恐其久去不归。唐汝询在《唐诗解》中概括这首诗的内容为:“扉掩于暮,居人之离思方深;草绿有时,行人之归期难必。”而“归期难必”,正是“离思方深”的一个原因。“归不归”,作为一句问话,照说应当在相别之际向行人提出,这里却让它在行人已去、日暮掩扉之时才浮上居人的心头,成了一个并没有问出口的悬念。这样,所写的就不是一句送别时照例要讲的话,而是“相送罢”后内心深情的流露,说明诗中人一直到日暮还为离思所笼罩,虽然刚刚分手,已盼其早日归来,又怕其久不归来了。前面说,从相送到送罢,从“相送罢”到“掩柴扉”,中间跳越了两段时间;这里,在送别当天的日暮时就想到来年的春草绿,而问那时归不归,这又是从当前跳到未来,跳越的时间就更长了。
王维善于从生活中拾取看似*凡的素材,运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来显示深厚、真挚的感情,往往味外有味,令人神远。这首《山中送别》诗就是这样。
王维经典诗句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使至塞上》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居秋暝》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九月九忆山东兄弟》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中》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竹里馆》
王维的箸名古诗
名句可以了解王维的文字风格。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王维的箸名古诗,欢迎来参考!
1、《送梓州李使君》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2、《送别》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3、《送丘为落第归江东》
传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
为客黄金尽,还家白发新。
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
知尔不能荐,羞称献纳座。
4、《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5、《熊九赴任安阳》
魏国应刘后,寂寥文雅空。
漳河如旧日,之子继清风。
阡陌铜台下,闾阎金虎中。
送车盈灞上,轻骑出关东。
相去千馀里,西园明月同。
6、《送李员外贤郎》
少年何处去,负米上铜梁。
借问阿戎父,知为童子郎。
鱼笺请诗赋,幢布作衣裳。
薏苡扶衰病,归来幸可将。
7、《送张五归山》
送君尽惆怅。复送何人归。
几日同携手。一朝先拂衣。
东山有茅屋。幸为扫荆扉。
当亦谢官去。岂令心事违。
8、《送友人前归》
万里春应反,三江雁亦稀。
连天汉水广,孤客郢城归。
郧国稻苗秀,楚人范米肥。
悬知倚门望,遥识老菜衣。
9、《送杨少府贬郴州》
明到衡山与洞庭,若为秋月听猿声。
愁看北渚三湘远,恶说南风五两轻。
青草瘴时过夏口,白头浪里出湓城。
长沙不久留才子,贾谊何须吊屈*。
10、《齐州送祖二(一作送别)》
送君南浦泪如丝,君向东州使我悲。
为报故人憔悴尽,如今不似洛阳时。
11、《送沈子福归江东》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春归。
关于王维的古诗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王维的古诗,欢迎阅读与收藏。
1、积雨辋川庄作
[唐]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2、终南山
[唐]王维
太乙*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3、观猎
[唐]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
4、杂诗
[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5、杂诗
[唐]王维
双燕初命子,五桃新作花
王昌是东舍,宋玉次西家。
小小能织绮,时时出浣纱。
亲劳使君问,南陌驻香车。
6、杂诗
[唐]王维
朝因折杨柳,相见洛阳隅。
楚国无如妾,秦家自有夫。
对人传玉腕,映烛解罗襦。
人见东方骑,皆言夫婿殊。
持谢金吾子,烦君提玉壶。
7、渭城曲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8、相思
[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9、渭川田家
[唐]王维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王昱珩名言
王昱珩语录
王昱珩说过的名言
写给王昱珩的古诗
含昱的古诗
带珩和池的古诗
珩的诗句
带珩字的古诗词
带昱和辰的古诗
带珩的诗句
带有昱的古诗
有昱字和希字的古诗
跟昱有关的古诗
昱字有关的古诗词
张昱晟的古诗
关于昱字的古诗
带昱的诗句古诗
带昱的古诗文
塞上曲唐戎昱的古诗
带昱字的诗句
昱的诗句
戎昱的古诗带拼音
程昱最有名的古诗
周自珩情话
古诗中有昱晓的诗
带珩的超美的诗句
有昱和竹的古诗文
带昱和桐的古诗句
含昱的诗句
带昱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