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现代汉语句子成分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现代汉语句子成分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现代汉语句子成分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现代汉语句子成分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现代汉语句法分析中的变换分析
现如今,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现代汉语句法分析中的变换分析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 要:对变换分析法在汉语语法学界的发展运用作较全面的分析阐述并对变换现象加以分类,分析变换的方法和原则,阐明变换的作用,归纳分析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指出了变换分析的局限性。
关键词:变换分析;句法分析;汉语
我们想要认识和了解语言,就要对其作深一层的分析,要了解其中的规则,句法分析就是必不可少的。从句法的角度来解释说明种种语言现象,就称之为“句法分析”。句法分析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句子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变换分析法、语义特征分析法、配价分析法、语义指向分析法等多种方法。首先一般比较熟悉的是句子成分分析法,它可以让人一下子把握住一个句子的脉络,但它不大关注语法结构的层次性。由于它的这一局限性,便出现了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将句法结构的层次性考虑进来,按其构造层次逐层进行分析,但它不能揭示句法结构内部的实词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特别是歧义。要揭示这种隐含在句子里边的实词与实词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就得寻求新的分析手段,于是变换分析法就又适应这种需要而产生了,成为最易于和普遍运用的一种方法。
一、什么是变换分析法
变换分析法是通过移位、添加、删除、替换等方法来考察具有内在联系的不同句法结构之间联系的一种分析方法,即按照一定的规则,把甲句变成乙句。
它是根据句法格式的相关性,是两种结构不同的句式之间根据依存关系的变换。目的是通过变换分辨句法结构的异同,看清句子结构的特点。*熙先生首先提出变换分析法,并在国内最早运用这种理论进行实践。
例如:
a台上坐着*团 可以转换为: a1*团坐在台
b 操场上放着电影b1 操场上正在放电影
这两组例句都是“处所名词+动词+助词+名词”,是相同的结构,但在语义关系上还存在区别。
具体的来看,变换分析法可以分为两类来更清楚地加以认识:
(1)当句法同义时1.我打破了杯子。可变换为:
a、杯子被我打破了。
b、我把杯子打破了。虽然转换成不同的句子格式,但是施事受事都未发生变化,意思也都未发生变化。
(2)句法多义时
1.通知的人还没有来。在分析这句话的时候,层次分析法,虽然可以划分出句子的层次,但是不能解决其中语义方面的问题,所以就无法分析出其中的歧义。而使用变换分析法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我们可以把这个句子变换成两种句式:
a、他通知的人还没有来。
b、通知他的人还没有来。
这样的话,句子的两个意思就分别出来了,也就解决了歧义。这里是将主语补充完整,运用了添加的方法。
二、变换的方式方法
综合例子我们知道变换分析法主要是通过移位、添加、删除、替换等几种方法来考察具有内在联系的不同句法结构之间联系的。
1.移位变换中最常用的就是移位,例如运用移位的方法可说明动量词和名词之间存在修饰关系。例如:买了五本书进了一次城《现代汉语语法学》中说只能这么切分,认为动量词不具有修饰名词的功能。而朱先生在《语法讲义》中运用移位的变换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例如:A进了一趟城B一趟城也没进(《语法讲义》)A式可以变换成B式,“一趟城”是作为一个整体被移到句首的,可见它是句法单位。因此,虽然从意义上来看,“一趟、一次”都是表示动作的次数的,可是从结构上说,却是修饰后边的名词的。所以也可以得出,有的动量词也可以修饰名词。
2.添加变换分析,有时需要添加一些成分。运用添加的方法可辨析结构层次相同的句式。例如:A我自己明白。B我自己修理。 (《语法讲义》)B句可在“我”和“自己”之间插入“会、能”等助动词或“不”等副词,如:我会自己修理。我能自己修理。我不自己修理。而A句则不可以,要插的话,只能在“自己”后头。原因在于A句中“我自己”结合得紧密,而B句中的主语是“我”,谓语是“自己修理”,主谓结构之间没有那么紧密,因此在主语“我”后可插入某些助动词和副词。这样,这两种结构相同的句式就辨别了出来。
3.删除变换,有时要添加,有时又要删除部分结构,运用删除的方法可以分化同形结构。朱先生在书中列出了一些“的”字结构做定语的偏正结构,例如:A开车的技术走路的样子(《语法讲义》)还有另外一类“的”字结构做定语的偏正结构:
B开车的人走路的学生B中的结构后面都是人,都可以把“的”后的中心语删除,只说“开车的、走路的”,其定语可以指代整个偏正结构。而同样是“的”字结构做定语的偏正结构,A式如果把“的”后的中心名词语删除,则不能表明原来的意思,可见这类结构不是同位性的偏正结构,和A类就区分了出来。
4.替换替换,也是变换中常用的方法,运用替换的.方法可以分化同形句式。朱先生在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A 脸色跟纸一样B 这枝铅笔跟那枝一样(《语法讲义》)从形式上看,A、B都是“跟……一样”的句式,无法分别,但通过替换就可以发现二者的不同。A组中的“跟”都能换成动词“像”,“一样”都能换成“似的”。替换得到:
C脸色象纸似的而B式不能这样替换,
因而,A、B两组同形但是不一样,A组说明类似,是比喻句,B组是实际的比较,两物相同。
5.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变换我们在实际复杂的语言现象中,往往不是单一运用哪一种手段,更多的是综合运用几种变换分析方法综合来进行分析的。
三、变换分析法的原则
变换分析法在运用中还要遵循一些必要的原则。就变换分析法本身来说,需要注意两个问题:
一是交换不是一个句子的交换,而是一种句式的交换;
二是交换句式与原句式语义结构必须关系相同,变换关系的根本特点是变换前后句子的基本语义结构维持不变(*熙,XXXX),所以在变换分析中有两条总的理论原则,一是同一性原则,一是*行性原则。这些原则是在实践中不断发现和证明的,具体说来:
(1)变换要形成一个矩阵;
(2)左边作为原句式的一系列例子,形式、语法意义必须一致;
(3)右边的作为变换式的一系列例子,形式和语法意义也必须一致;
(4)矩阵中每一横行左右的实例语义结构关系必须保持一致;
(5)每一横行左右两侧的句子在语法意义上的差别一致。变换,正是在总的原则指导下,遵循这一些具体的原则才得以有意义的实现的。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之语义特征分析
一.再议“NPL+V+着+NP”句式
上一篇读书笔记中我们用变换分析法分析了歧义句“山上架着炮”,可以有两种理解,表静态的[A]式“NPL+V+着+NP”(墙上挂着画),它可以变换为[C]式:“NP+V+在+NPL” (画挂在墙上);表动态的[B]式“NPL+V+着+NP”(台上演着戏),它可以变换为[D]式:“NPL+正在+V+NP”(台上正在演着戏),而且[A]式可变换为[C]式,但不能变换为[D]式,同理,[B]式可变换为[D]式,但不能变换为[C]式。但为什么会造成歧义,变换分析法不能给出解释,其局限就在这,这时,我们就要用到语义特征分析法。我们先分析句子中的名词,(A)中的“墙”“画”和(B)中的“台”“戏”在语法意义上没有区别,那么我们把分析的重点放在动词上:
[A]句中的“挂”的意思是能使某物处在一定的位置,即有“使附着”的语义特征。
[B]句中的“演”的意思是把技艺当众表现出来。没有“使附着”这一语义特征。
即“挂”的语义特征为[+使附着];“演”为[-使附着]
因为句子中的“V”的语义特征不同,造成“NPL+V+着+NP”这一句式出现歧义,通过变换分析和语义特征相结合的方法,我们既区分了句子,又找到了不同的原因。语义特征分析作为变换分析的有力补充,促使语法研究精密化、更具解释力。
二.再议“NPS+V+NP1+给+NP2”句式
上周第二部分谈到了该句式“NPS+V+NP1+给+NP2”,通过变换句式,可以得到句式[D]“NPS+V+给+NP2+NP1”,我们还是结合之前的例子来分析:
[A]张三送(了)一件毛衣给李四
现代汉语句子成分划分
现代汉语句子成分划分怎么样划分,现代汉语句子成分划分是怎么样的呢?以下就是小编整理的现代汉语句子成分划分,一起来看看吧!
一、句子成分的构成:
句子有六个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
主语和谓语:主语是句子里被陈述的对象,谓语是用来陈述主语的。在一般情况下,主语在前,谓语在后。 (1) 大伙都散了。(《分马》)
(2) 满树浅黄色的小花, 并不出众。(《荔枝蜜》)
(3)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背影》)
(4)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大自然的语言》)
(5)那壮丽的柱廊,淡雅的色调,以及四周层次繁多的建筑立面, 组成了一幅庄严绚丽的画图。(《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这几句的主语是 "大伙" "满树浅黄色的小花"" 我最不能忘记的"" 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 那壮丽的柱廊,淡雅的色调,以及四周层次繁多的建筑立面",这几句的谓语是"都散了"" 并不出众"" 是他的背?" 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 组成了一幅庄严绚丽的画图"。
把中心词看成是主语和谓语也是可以的。如:
(6)一张简陋的大竹床铺着厚厚的稻草。(《驿路梨花》)
(7)其实这种缩微技术,早在十九世纪普法战争时候就使用过了。(《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馆》)
可以认为"竹床""技术"是主语,可以认为"铺""使用"是谓语。
宾语和补语:宾语往往表示动作支配的对象,并且总是处在动词的后头。补语是动词形容词后面的补充成分。如:
(1)桥脚上站在一个人,却是我们母亲。(鲁迅《社戏》)
(2)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背影》)
(3)萧队长说过:先进的要带落后的。(《分马》)
(4)列宁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要拥护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斗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无产阶级要拥护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的**斗争,世界革命才能胜利。(《纪念白求恩》)
字下有线的全是宾语。还有一种宾语叫做"双宾语",如:
(5)现在人们叫它 故宫。( 《故宫博物院》)
(6)我给她 一本书。
"它""她"是*宾语(间接宾语),"故宫""一本书"是远宾语(直接宾语)。
(7)说起来可笑,小时候有一回上树掐海棠花,不想叫蜜蜂螫<一下>,痛得我差点儿跌<下来>。( 《荔枝蜜》)
(8)我独自一人游荡< 在田野里 >。(《挖荠菜》)
(9)从化的荔枝树多得< 像一片碧绿的大海 >,开花时节,那蜜蜂满野嘤嘤嗡嗡,忙得< 忘记早晚 >,有时还趁着月色采花酿蜜。( 《荔枝蜜》)
(10)我那时真是聪明< 过分 >。( 《背影》)
(11)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 好几回>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尖括号里的全是补语,都补充说明了前面的动词、形容词。
定语和状语:定语是名词性词语的修饰成分,状语是动词性、形容词性词语的修饰成分。
(1)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背影》)
(2)可我,总还是怀念那(长在野地里)的荠菜,就像怀念(那些与自己共过患难的老朋友)一样。(《挖荠菜》)
(3)老远就看见(镶嵌在正门顶上)的**的闪闪金光。(《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4)李四光没有过一次舒畅和快乐的谈话。( 《地质之光》)
(5)他们认得钱,托他们只是托!而且我大年纪的人,难道能料理自己么?(朱自清《背影》)
(6)说到这里,我们两人都地站了起来, 走到"北海"跟前。(萧乾《枣核》)
圆括号里的是定语,方括号里的是状语。
二、句子成分划分的符号:
主语(=),谓语(—),宾主(﹌),定语(( )),状语(),补语(〈 〉)。
句子的成分可以用下面两种线条符号的形式标示出来:
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或:
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前边是主语,后边是谓语,下边不必再加横线。)
在构成句子过程中,各种句子成分所起的作用不完全一样,其中有些成分决定着句子的基本结构,它们是句子的主干,有些成分是附着在主干上的“枝叶”,对主干起修饰、限制、补充等作用。
所谓句子的主干,是指把句子中的定语、状语、补语(即“枝叶”成分)逐层压缩掉之后剩下的部分。句子的主干一般是由主语或主语中心语、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和宾语或宾语中心语组成的。例如:
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这是一个主谓句,主语由偏正短语充当,包含中心语“方法”和定语“统筹”;谓语由动宾短语充当,而宾语又是一个偏正短语,其中包含着中心语“方法”和“一种”“安排工作进程”“数学”三个定语。只要把这些定语逐层压缩掉,剩下的部分“方法是方法”就是这个句子的主干。
碰到一个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找出它的主干,不仅有助于弄清句子的基本结构,准确理解它所表达的意思,而且有助于检查句子的结构和句子成分的搭配有没有毛病。例如:
(1)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2)今天的青年担负着在本世纪把我国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把第一句的所有定语、状语都压缩掉,剩下的主干是“发现提供证据”,可以看出,这个句子的结构是完整的,句子成分的搭配是合理的;第二句的主干则是“青年担负建成强国”,很显然,句子的结构是不完整的,谓语中心语“担负”和“建成强国”不搭配,“担负”后边一般要有“任务”“使命”“责任”等词语作宾语或宾语中心语。这个句子缺少这类词语,因此使人觉得话没有说完全。
在学*、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句子吧,不同类型的句子具有不同的作用。什么样的句子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求汉语划分句子成分专项练*题,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我们正在做我们的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极其光荣的伟大事业。
2、他生动感人的演讲在我心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3、你们这些战斗在第一线的战士们要牢记党和人民的嘱托。
4、善于思考问题,讲究工作效率,这是老李又一优良的工作作风。
5、各级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要善于发现有用人才。
6、在十字路口,他迅速拉开车门跳了下来。
7、“振兴中华”的口号被一群姑娘变成了激动人心的现实。
8、拜金主义的泛滥使少数人的心灵日渐变得自私、冰冷和贪婪。
10、在这讽刺般的笑声中,我头一次感到自己竟这么傻。
11、那时候,同志们都站在场地外看运动员打球呢!
12、这支战斗的曲子永远鼓舞着*人民奋勇前进。
13、战胜灾难的决心使*官兵忘记了饥饿和疲劳。
14、一班班长用几句话就向老师说清楚了班里刚才发生的不愉快的事情。
15、今天夜里路边的灯也许会亮起来 。(无此功能只好加下划线)
16、我们每一个在思想战线上工作的同志都有责任积极参加清除*的运动。
17、今天,在车间里,厂长对新工人的产品检查得十分仔细。
18、实现四个现代化已经成为全*人民的共同奋斗目标。
19、地震发生的时候,四川省安县睢水镇道禧村的普通农村妇女文友会正走在割猪草的'路上。
20、战国时候的孔子就非常佩服春秋时期晏子交朋友的态度。
21、在去藏北草原的路上,我一直静静地望着起伏绵延的草原和草原尽头的雪山。
22、早在2005年,*就发生过一场关于“要不要敬畏自然”的争论。
23、据说,聪明的老先生曾借助圣人孔子的一句话来说明这个问题。
24、有经验的渔民根据水柱就可以判断鲸鱼的种类和大小。
25、每逢听到孩子们唱歌,我就会想起爸爸第一次教我唱《国际歌》的情景。
26、每天放学后,老师总要站在校门口看一会儿。
27、为了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战士与洪水搏斗了三天三夜。
28、80年代中叶,腐败现象、物价上涨和刑事案件激增越来越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
29、产值增长的速度赶不上人口增长的速度,这是落后的重要原因。
30、经过一番了解,才发现这些学生*时爱好数学,中学时单科突进,却很不重视语文学*,阅读和表达能力挺差。
木兰诗现代汉语的翻译
在日常过程学*中,大家都没少背知识点吧?知识点在教育实践中,是指对某一个知识的泛称。掌握知识点是我们提高成绩的关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木兰诗现代汉语翻译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木兰诗现代汉语翻译
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传出,木兰对着房门织布。听不见织布机织布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在叹息。问木兰在想什么?问木兰在惦记什么?(木兰答道)我也没有在想什么,也没有在惦记什么。昨天晚上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主在大规模征兵,那么多卷征兵文册,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我)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就开始替代父亲去征战。
在集市各处购买马具。第二天早晨离开父母,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水流水声。第二天早晨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的啾啾的鸣叫声。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飞起来那样迅速。北方的寒气中传来打更声,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胜利归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论功行赏)。给木兰记很大的功勋,得到的赏赐有千百金还有余。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说不愿做尚书郎,希望骑上千里马,回到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每间房都打开了门进去看看,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对着镜子整理漂亮的'头发,对着镜子在面部贴上装饰物。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伙伴,伙伴们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木兰是女孩。
(提着兔子耳朵悬在半空中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分辨。雄雌两兔一起并排跑,怎能分辨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木兰诗原文
唧(jī)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zh)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tiě),可汗(k hn)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wi)市鞍(ān)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ān),南市买辔(pi)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jiān jiān)。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j)鸣啾啾(jiū jiū)。
万里赴戎(rng)机,关山度若飞。朔(shu)气传金柝(tu),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qing)。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jiāng);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hu hu)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zhu)我旧时裳(chng)。当窗理云鬓(bn),对镜帖(tiē)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bng)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注释】
1. 唧唧(jī jī):纺织机的声音
2. 当户(dāng hù):对着门。
3. 机杼(zhù)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机:指织布机。杼:织布梭(suō)子。
4. 惟:只。
5. 何:什么。
忆:思念,惦记
6. 军帖(tiě):征兵的文书。
7. 可汗(kè hán):古代西北地区民族对君主的称呼
8. 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很多卷。十二,表示很多,不是确指。下文的十二转、十二年,用法与此相同。
9. 爷:和下文的阿爷一样,都指父亲。
10. 愿为市鞍(ān)马:为,为此。市,买。鞍马,泛指马和马具。
11. 鞯(jiān):马鞍下的垫子。
12. 辔(pèi)头:驾驭牲口用的嚼子、笼头和缰绳。
13. 辞:离开,辞行。
14. 溅溅(jiān jiān):水流激射的声音。
15. 旦:早晨。
16. 但闻:只听见
17. 胡骑(jì):胡人的战马。 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18. 啾啾(jiū jiū):马叫的声音。
19. 天子:即前面所说的可汗。
20. 万里赴戎机:不远万里,奔赴战场。戎机:指战争。
21. 关山度若飞: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度,越过。
22. 朔(shuò)气传金柝: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朔,北方。金柝(tuò),即刁斗。古代军中用的一种铁锅,白天用来做饭,晚上用来报更。
23. 寒光照铁衣:冰冷的月光照在将士们的铠甲上。
24. 明堂:明亮的的厅堂,此处指宫殿
25. 策勋十二转(zhuǎn):记很大的功。策勋,记功。转,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为最高的勋级。十二转:不是确数,形容功劳极高。
26. 赏赐百千强(qiáng):赏赐很多的财物。百千:形容数量多。强,有余。
27. 问所欲:问(木兰)想要什么。
28. 不用:不愿意做。
29. 尚书郎:尚书省的官。尚书省是古代朝廷中管理国家政事的机关。
30. 愿驰千里足:希望骑上千里马。
31. 郭:外城。
32. 扶:扶持。 将:助词,不译。
33. 姊(zǐ):姐姐。
现代汉语语法论文
临*毕业的时候,很多童鞋们都很忙。有的忙着各种招聘考试,有的忙着投简历面试,有的忙着研究生的复试,还有公务员面试。但是正当此时,大家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写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怎么写?下面文书帮小编提供范文一篇,仅供阅读!
【论文主题词】现代汉语语法;比较;解读
【论文摘要】文言文,是古人用书面用语写成的文章。本文主要从现代汉语的句法和词法两个方面探讨了如何轻松、快速和准确地解读文言文。
文言文,是古人用书面用语写成的文章。运用现代汉语的语法知识,不仅可以清晰地透视文言文语法现象,快速准确地解读文言文,而且对初次大量接触文言文的初一、高一学生来说,运用这些方法可以更加轻松有效地学懂文言文,从而很好地传承祖国的文化遗产。
一、运用现代汉语句法知识,进行古今句式比较,正确理解句意
现代汉语中常式句一般表达形式为:
(状语)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补语)
我们可以把现代汉语的常式句作为“标准句式”拿来与文言文的句式进行比较,可以很容易地发现古今句式的不同之处。从而识别文言文的特殊句式,正确理解和翻译文言语句。
下面以文言文“倒装句”为例来谈谈这一方法在教学中的运用。
文言文的倒装句,也叫“变式句”,就是句子的表达形式不同于现代汉语“常式句”的句子。
1、“大哉,尧之为君也!”此句中“尧之为君也”是个主谓短语,意思为“尧作为君主”。“尧作为君主”怎样呢?没有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需要进一步陈述,说明,形容。而“大”是形容词,意为“伟大”,是要陈述,说明,形容某个对象的。这样“尧之为君”与“大”构成主谓关系,但句子形式是先谓语后主语,不符合我们现代汉语通常的表达*惯,明显属于主谓倒装。说话人为了强调谓语,把谓语前置了。学生有了这样的认识,在理解翻译时只需把主谓关系理顺即可。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让学生划分此句的句子成分可以发现:蚓(主语)+无(谓语)+爪牙(宾语)。主谓宾完整,“利”似乎多出来了。但依据词类知识,“利”是形容词,意思为“锋利”,在句中应作定语或谓语,“什么锋利呢?”,在句中该词语修饰的对象只能是“蚓”或“爪牙”,而“锋利的蚓(蚯蚓)”是讲不通的,只能修饰“爪牙”。因此,“利”是“爪牙”的定语,应该在“爪牙”的前面。该句是把定语后置了,这是个定语后置句。翻译时,学生只需把定语提放到中心语前面即可。
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李氏子蟠,……不拘于时,学于余”、“形似酒撙,饰以山龟鸟兽之形”。以上三句中“于蓝”、“于余”、“以山龟鸟兽之形”都是“于(以)+名词”构成的介宾短语(介词结构),均置于谓语动词的后面。用现代汉语的句法知识分析,它们处于谓语后面,既不能作宾语(介宾短语不能作宾语),也不能作补语,而现代汉语中介宾短语一般作状语。实际上,三个介宾短语都修饰句中谓语作状语,分别表示比较、对象、方式,属状语后置。翻译时,学生只要把介宾短语提前,放置于谓语动词前即可。
4、①“沛*在”;②“一言以蔽之”;③“古之人不余欺也”④“何陋之有”。以上所列四类句式是文言文中宾语前置的四种形式。不管哪一种形式的宾语前置,都可以用现代汉语的句法知识加以辨析。如“沛*在”一句中“沛公”为名词,是句子的陈述对象。“安”是疑问代词,相当于“哪里”,“在”为介词,表示处所。该句本来要表达的意思是“沛公在哪里?”。在让学生认识这一语言现象时,我们可以举出一个相类的现代汉语常式句,如“你在哪里?”与“沛*在”进行比较:“在哪里”与“安在”的意思一样,但前者是“介词+宾语(疑问代词)”,后者是“宾语(疑问代词)+介词”,显然后者把“宾语”前置了。同样“古之人不余欺也”一句中,构成该句的每个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的意思一样,学生容易理解。但学生对“古代的人不我欺骗”这种说话的方式却大为疑惑,古人为什么要这样说话呢?教者可举一相类句式进行句法分析,如“他不欺骗我”,“他”是主语,“欺骗”是谓语,“我”是宾语。两相比较,学生会很容易发现“不我欺骗”是把宾语“我”放在了谓语动词前面,是宾语前置。这是古人语言表达的*惯之一,是为了强调宾语。可见,利用现代汉语语法知识认识文言文的特殊句式,从而正确理解句意,快速翻译句子,是一种既简便又实用的方法。
二、把现代汉语的词法与句法知识相结合,快速解读句子,全面理解文意
以苏轼《石钟山记》一文第一段为例。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理解这段文字时,教者可让学生有意识地与现代汉语进行比较,并用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加以分析。这段文字绝大部分实词含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一致,只有“鼓”、“是”、“鸣”、“名”用法比较特殊。我们可以用词法知识进行分析。“鼓”现代是名词,而在“微风鼓浪”一句中,“鼓”处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由名词活用为动词,陈述“微风”,支配宾语“浪”,意为“鼓动”。“是”现代是判断词,而在“是说也,人常疑之”一句中,“是说”是偏正短语,是“之”指代的对象,作“疑”的宾语,“是说”应是名词性偏正短语,“是”是代词,限制“说”,意思是“这个”。“鸣”是动词,“虽大风浪不能鸣也”一句中,“鸣”后省略代词“之”。补充完整后的句子应是“虽大风浪不能鸣之(钟磬)也”。按照现代汉语句子成分分析法提取该句主干为:浪鸣之。可以看出主语“浪”和宾语“之”之间产生了“主语使宾语怎样”的意味,据此可以判断“鸣”为动词的使动用法,可理解为“使……鸣”。“名”,现代是名词,在“而此独以钟名”一句中,用句子成分分析法可以看出:“名”处在谓语位置,作谓语。但依据现代汉语的词类知识名词一般不作谓语,由此可推断“名”是名词活用为动词,作谓语,意为“命名”。
同样,用句法知识比较分析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大多数文言句式与现代汉语一致。而“得双石于潭上”、“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两句的表达*惯就与现代汉语不一样。为了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古汉语的特殊句式,教者可用现代汉语的句法知识加以分析。“得双石于潭上”这个句子的主语是“李渤”,承前句省略,谓语是“得”,宾语是“双石”,这三个词按现代汉语常式句表达*惯组成一句话就是:“李渤得双石”。而原句中“于潭上”是个介宾短语,现代汉语中介宾短语一般作状语修饰谓语。据此,“于潭上”应作“李渤得双石”这个句子的状语,这样,该句的完整表达应是“李渤于潭上得双石”,把这个句子与“得双石于潭上”比较,学生自然可以发现原文句子介宾短语后置了,从而掌握状语后置句式。“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一句中,“所在皆是也”意为“到处都是这样”,这是个缺少主语的句子,表达完整应该是:“(什么)到处都是这样”。“什么”是该句陈述说明的对象,这个对象就是“石”,“石”后“铿然有声”似乎与“石”构成主谓关系,但这样一来,原句就成为两个句子,这两个句子形成并列关系,表达两层意思,即:“石(头)铿然有声”、“石(头)所在皆是”,这显然不符合作者本来要表达的意思。那么“铿然有声”是不是作状语呢?用句法知识分析可以看出,“铿然有声”是动词性状谓短语,一般作谓语。据此,“铿然有声”只有作“石”的定语,意为“铿锵作响的石头”,是一个名词性偏正短语,正好与后面的“所在皆是”构成主谓关系。这样,学生就可以认识古汉语的定语后置句式。
论文摘要:用计算机来处理汉语信息包括“字处理”、“词处理”和“句处理”三个阶段。“句处理”是实现自然语言的处理与理解这一关键性的技术难关。其中遇到的问题比较多:词性的判断;短语、句子的结构分析;歧义现象分析等等,最根本的方法是语言学家尽可能地把语言中的这些现象通过归纳、分析、总结出规律,再用形式化的方式描述出来,以便利于计算机处理。 论文
关键词:中文信息处理 现代汉语语法 句处理
用计算机来处理汉语信息,就是汉语信息处理,又称中文信息处理。中文信息处理包括“字处理”、“词处理”和“句处理”。“字处理”、“词处理”分别与汉字和词汇有关,在此主要谈谈“句处理”。
句处理的主要内容是,怎样使计算机理解自然语言(如现代汉语)的句子的意思,又怎样使计算机生成符合自然语言规则的句子。“句处理”所需要的语言知识,将是一种涉及到语音、语义、语法、语用等诸方面的综合性知识。目前。大家都深感现有的关于汉语的`知识远远不能满足中文句处理的需要。单就句法方面的情况说。在中文信息处理过程中将会不断遇到我们想象不到的问题,许多问题在人看来还是比较容易解决的,但计算机就解决不了。也有一些问题,本身在学术界就有不同的观点,那么,就给中文信息处理增加了更大的困难。
用计算机来处理中文信息,遇到了很多困难,从现代汉语语法的角度来看,主要有以下一些问题:
一、词性的判断
由于汉语缺乏形态。汉语的词性判断主要是根据词的语*能,不同的词,词性意义可能不同,同一个词出现在不同的地方,词性意义也可能不同,汉语中,大多数词有固定的词性,但有些词的用法比较特殊。例如:
1。他花了十块钱买了一盆花。
2。你用那个锁把门锁上。
3。他比雷锋还雷锋。
这三个句子中分别有两个“花”、“锁”、“雷锋”。但它们只是音同、形同,词性和意义都不同。句子1中的第一个“花”是动词,“花费”的意思,第二个“花”是名词,“植物”的意思。句子2中的第一个“锁”是名词,即“锁子”的意思,第二个“锁”是动词,是“锁住”的意思。句子3中第一个“雷锋”是名词,表示人名,第二个“雷锋”是形容词,表示“雷锋的精神、品质等”。具有一定语言知识的人大体上都能分清它们的区别。从传统语言教学的角度来讲,句子1中的两个“花”是词形、读音相同,但词性和意思都不一样,且两个“花”的意思之间没有联系,所以属于同音词。句子2中的两个“锁”,也是词形、读音相同,词性和意思都不一样,但两个“锁”意思间有联系,所以属于兼类词。句子3中的两个“雷锋”词形、读音相同,词性和意思都不一样,意思也有联系,但第二个“雷锋”属于词类活用。Ⅲ从教学的角度看,这种分类比较细致,便于人们的理解和掌握,但是,从中文信息处理的角度来看,这种分法太细,不便于计算机掌握。
目前,在中文信息处理中,是这样来定义兼类词的:亢世勇认为“兼类词有广义兼类词和狭义兼类词。广义兼类词就是中文信息处理中所说的现代汉语的同形词,对于计算机而言,只要词形相同,不管读音是否相同、意义是否相通,是同形异音词、同形同音词,还是一词多义、一词多种用法,都是相同的,都要从多个当中选一个。狭义的兼类词就是指一般的现代汉语着作定义的,‘同形同音、意义上有一定的联系,且具有两类或两类以上词的语*能的词”’。陆俭明认为,兼类词是“指同字形、同音而意义不同或词性不同的词”。如果按这种定义理解,以上三个句子中的两个“花”、“锁”、“雷锋”都可以称之为兼类词。因为,中文信息处理的目的是让计算机能根据具体环境判断出词的词性,从而准确理解其中的含义就可以了。尽管如此,但是,汉语词类是多功能的,一类词不需要发生词形变化就可以充当不同的句子成分,不同类的词可以充当相同的句子成分,这样就给兼类词区分带来了更多的麻烦。因而,兼类词的选择是计算机词性自动标注的一个“瓶颈”。尽管信息处理专家运用了规则排歧、统计概率排歧或者两者结合起来等多种方法进行排歧,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方法、一种系统能够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二、短语、句子的结构分析
由于汉语缺乏形态。所以。语序和虚词成了汉语中表示语法的主要手段。有些短语、句子的结构不好理解,需要形式和意义结合起来分析。例如:
A组:a。陕西+甘肃+宁夏 (“陕西+甘肃+宁夏”三者为联合关系)
b。*+(北京+陕西)(“*”与“北京陕西”是偏正关系。“北京”与“陕西”是联合关系)
C。*(陕西(西安))(“*”与“陕西西安”是偏正关系,“陕西”与“西安”也是偏正关系)这一组中的abe三个短语对人来说,都很容易分清楚,但计算机目前还很难区分,要让计算机分辨清楚,就得把三个处所名词组合在一起构成a类、b类、e类不同关系的条件与规则研究清楚,并将这些条件与规则加以形式化输入到计算机内。
B组:开始讨论(述宾关系)分析研究(联合关系)研究结束(主谓关系)
取下来(述补关系) 看完再说(连谓关系) 叫他回来(兼语关系)
生产管理(定中关系) 讽刺说(状中关系) 介绍写(不构成合法的句法关系)
这组是现代汉语里“动词性词语+动词性词语”构成的种种不同的结构关系,对人来说,通过讲解大致可以分辨,可是让计算机要分清楚,就非常难,因为我们至今还没有总结出“动词性词语+动词性词语”构成各种不同句法关系的具体规则。换句话说,“动词性词语+动词性词语”在什么条件下一定构成合法的什么句法关系,能构成什么样不同的句法关系,我们至今还说不清楚。
C组:天气好——好天气(主谓——偏正)很好——好得很(偏正——述补)
来人了。——人来了。(述宾——主谓)
一张票三元钱。——三元钱一张票。(主谓——主谓)这一组都是由于语序的不同而形成的结构和意义都不同的短语和句子。这些结构对人而言,稍加学*就可以理解,但这些给计算机理解意思增加了难度。需要人们把这些语序的变化形成的不同的结构概括出规律来,再用形式化的方式描述出来。输入到计算机里。
三、歧义现象
现代汉语短语结构的歧义是进行汉语句法分析的一大障碍。“句处理”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排歧问题,计算机面对的歧义,不只是我们人所能感觉到的诸如下面这样一些句子的歧义现象:
(1)他正在输血。(他正给病人输血。/他病了,正输血。)
(2)看望的是病人。(你看望的那个人是病人。/看望你的那个人是病人。)
(3)我们急需进口产品。(我们急需进口的产品。/我们急需从国外进口产品。)
某些在人看来不存在歧义的句子计算机会认为有歧义。例如:
(4)a他被警察叫去罚了一百块钱。
有关论现代汉语与英语的异同
现在大家都在学*外语,一般都是学*英语。汉语语法和英语语法的区别相当大,学*汉语语法的时候,千万不要用英语语法来套汉语语法。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论现代汉语与英语的异同,欢迎大家分享。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带动各个方面的全球化的发展。*要发展,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定是要加入这种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中。而当今的世界格局向着一超多强转变,作为目前唯一的超级大国的美国仍旧是世界的的领头者。美国在经济、政治、科技、军事、娱乐等诸多领域均领衔全球。*的发展必定需要向美国学*,英语作为美国民族共同语,同时英语(English)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之一,也是事实上的国际交流语言。*人必须要学*英语,而作为一个用了多年汉语的*人在学*英语必然会出现许多的问题,最为明显的是“*式英语”,相信对于这个问题学生、老师都会头疼。然而对于英语和汉语的冲击不仅表现在“*式英语”上,还表现在大学时期学*现代汉语时的“英语式汉语语法”,这个问题干扰着专业学生对现代汉语语法的了解、掌握。常常在我们分析句子时将英语语法带入,是本来就不太清晰的思路更加混乱了。不利于我们的学*,在大学中我们不仅要学好英语,还要学*好我们的专业课——现代汉语。而在学*现代汉语的过程中汉语语法的学*是重难点,为了学好现代汉语,理清汉语语法与英语语法之间的关系,使之清楚明了对于我们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本文在借鉴前贤学者的基础上,融合自己这多年的学*经验。仔细探求现代汉语语法与英语语法的异同点,来帮助广大的同学们解决学*中汉语与英语之间的冲突。
现代汉语语法与英语语法的相似处
凡是事物都有一致的地方。汉语语法和英语语法都是事物,当然也有一致性。比如说,汉语有名词、动词、形容词,人家英语也有。你会说“学生们热爱伟大的祖国”,人家就会说"pupils love great motherland",一句话里面三种词都出现了。汉语里头有主语、谓语、宾语这些玩意儿,英语里头也有。上面那句话,“学生们”是主语,英语的主语是pupils;汉语的谓语是“热爱”,英语的谓语也是love;汉语的宾语是“祖国”,英语的宾语也是motheland;汉语的定语是“伟大"”,英语的定语也是great。你看,都一样,用英语语法来分析汉语难道不可以吗?碰到两种语言一致的地方,当然凑合。
(一)汉语与英语都是信息的载体
1、汉语与英语都是言语语言是社会共有的交际工具,因而是稳固的,具有相对静止状态。而言语则是人们运用语言这种工具进行交际的过程和结果,是自由结合的,具有相对的运动状态。
(二)汉语和英语都有时态。
两种语言都有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完成时。经过多年的学*我们都了解到英语中的许多时态,故此就不一一列举了。下面我来举几个例子,展现汉语中的时态。
例如:今天晚餐吃辣子鸡丁。
今天晚餐将要吃辣子鸡丁。
今天晚餐吃的辣子鸡丁。
今天晚餐吃了辣子鸡丁。
(不过要注意的是,汉语中时态的变换一般是用表示状态的状语或者助词来表示的,汉语中的动词没有时态的变换。)
(三)汉语和英语基本上都有相同的词类和句子结构。
1、句子结构,例如:主谓句、省略句、陈述句、祈使句、感叹句、疑问句、选择复句、递进复句、转折复句、假设复句、条件复句、因果复句、目的复句。
2、词类,例如:名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实词。
动词: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形容词: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样式、性质等
数词:数词是表示事物数目的词。
代词:代词能代替实词和短语。
副词:副词总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做状语。
介词:介词总是同其他的词组合在一起,构成介词短语,做定 语、状语和补语。
连词:连词可以连接词、短语、句子乃至段落。
助词:附加在词、短语、句子上起辅助作用的词。
现代汉语语法与英语语法的不同之处
碰到两种语言不一致的地方,那就决不能用这种语言的语法去套那种语言的语法,连凑合都不可能。大家*时在课堂里学*,英语语法讲得多,汉语语法讲得少,同学们对英语语法知识更为熟悉,对汉语语法知识反倒生疏。一用语法知识去分析问题,就很容易用英语语法知识去分析汉语的句子。这是不对的,汉语语法就只能用在汉语中,同样,英语语法就只能用在英语中。绝不能同日而语。用这种语言的语法知识去分析另一种语言的语法,是要碰钉子的。所以学*汉语语法,一定要注意同英语语法的区别。
(一)在词类方面不一样。
1、汉语的名词里头有方位词,如"里、内、外、上、下、前、后、左、右、中"等,其中的几个在英语里溶入了介词,如in、on、behind,有的成了形容词,如inner、outer、outside、middle。因此,见到了汉语的方位词,就不能说它们是介词或形容词。
2、英语的形容词也跟汉语的不一样。political study:政治学*、American films:美国电影、brown overcoat:棕色大衣,"政治、美国、棕色"在人家那里是形容词,咱们可不能把汉语的"政治、美国、棕色"当作形容词看待,它们在汉语里都是名词。
3、汉语里的许多形容词可以做状语,英语的形容词绝对不能做状语。例如:“勤奋学*”“认真工作”“严厉批评”的“勤奋、认真、严厉”都是做状语的形容词。
(二)在句子成分方面不一样。
1、汉语里有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六大句子成分。英语里缺个补语。汉语用补语表示的意思,英语把它放到状语里去了。英语里面有个表语,汉语把它放到宾语里头去了。所以,两种语言的句子成分都是六个。
2、两种语言的宾语也不一样。在汉语里,有“一匹马骑两个人”“一张床睡两个人”“一间屋子住两个人”“一锅饭吃十个人”这一类的句子,“人”是宾语。而在英语里,“人”必须做主语,不可以做宾语。
(三)句式方面不一样。
1、非主谓句,在汉语中大量的存在。例如:“好球!”“我的帽子呢?”“我的老天爷呀!”“这个王老师!”“你这个小鬼!”“瞧你!”“下雨了。”“刮风了。”“他奶奶的!”。而在英语中很少出现这样的句子,
2、汉语里有一种主谓谓语句,非常特殊,英语里没有这样的句式。例如:“他脸色苍白”“这个人鼻梁很高”“这艘军舰,舰身长110米”“这里的树,杨树居多”“这样的人血馒头,什么痨病都包好!”这些句子的谓语都是主谓短语。如果这些句子翻译成英语则会变成这样:“他的脸色苍白”“这个人的鼻梁很高”“这艘军舰的舰身长110米”这些加“的”的句子则不是谓语主谓短语句了。
3、在英语中存在着大量的从句。例如:宾语从句、表语从句、主语从句。而在汉语的复句中没有十分准确的“从句”,倒是有一些类似“从句”的句子。例如:“那儿有一个人,他手里拿着一本书”若是翻译成英语便有人说这个句子是主从复句,里头的“他手里拿着一本书”是定语从句。这样分析句子是错误的,在汉语语法中认为这个句子是并列复句。
现代汉语和英语既有相似点又有不同之处,总而言之,两种语言在语法上有很大的不同之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和学*中不能将两种语言语法相混淆。对语法问题的进一步研究,能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语法的方方面面,诸如深入探讨汉语语法和英语语法的关系,研究两种语言语法关系在整个语法研究中的地位,进而深入考察与其有语法的其他问题,这样将有助于推进语言理论和研究方法的改进。对两种语法的进一步研究,对语法教学也有很多的启示,并且可以提高学生对语言结构的识辨能力和对语言现象深入分析研究的能力。
研究语法问题最直接的意义和影响范围最大的就是能减少我们在学*中因语法带来的麻烦,加深我们对语言的认识。然而语法并不仅仅是语言内部问题,而且还与语言的使用有密切的关系,所以日后我们应该加强语法方面的研究。
汉语语法特点和汉语语言学现代化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汉语语法特点和汉语语言学现代化,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前言
现代汉语在汉藏语系中,是一种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民族的普通话。与印欧语系相比,汉语在形态、语序和词汇的使用等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汉语语法在句子构造上面有其独特性。汉语语法具有量词较多、虚词和重叠形式较多等特点,在句法结构上具有多样化的类型。在社会经济和教育水*不断提高,逐步迈向现代化的今天,汉语语言学的研究也要走向现代化的道路,用面向世界这种更加开放的眼光来看待汉语研究,在继承学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一、汉语语法特点概述
在研究语法学的过程中,语法特点是研究的重要内容,对语法学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此,我们必须全面理解并掌握汉语语法的特点。在此方面,历代的语法学家各抒己见,提出了非常多的看法与观点,这些看法和见解林林总总,这反映出对语法学的研究的逐步深入,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又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为此,笔者就汉语语法特点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与概括。
在探讨汉语语法特点之前,需要着重研究汉语语法的层次性问题,这是汉语语法的重要研究内容和特点。在此过程中,应区分出不同特点之间的层次性,从派生和并列等几种形式更加系统地对这些特点进行区分。另一方面,在研究汉语语法特点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将汉语的主要特点相结合,进行衍生出其他的词语特点,用推理和推导的形式,不断丰富汉语语法的研究体系。
例如,有的研究者在研究汉语语法特点的过程中,在讲到汉语缺乏形态这一命题时,用量词丰富和有语气词这两方面来做说明,这种观点和看法就有失偏颇,不是十分妥帖,因为二者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联系。另外,在汉语语法的总特点的研究方面,很多研究者的研究存在着较大的偏差,看法具有很大的片面性。例如,很多人将汉语语法的特点概括为缺乏形态变化和音节对句法结构的作用这两个方面。但另外,还有很多人仅仅将汉语语法特点概括为缺乏形态变化这一个方面。此外,还有很多研究者列出了三点甚至四点。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研究者对汉语语法的根本特点的看法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甚至存在着很大的偏差。我们在具体探讨汉语语法根本特点的过程中,应着重考虑到汉语的构造原则与句子组成部分,也就是构词法和造句法的主要特点,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存在着复杂性,并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另外,还有很多语言学的.研究者认为汉语语法特点主要表现在语法意义方面,语法意义就是一种汉语语言形式在发展变化中存在着一种相对变化较为缓慢的因素,这种语法意义是汉语语法研究的重要内容和语法形式在内在规律。
在充分参考和借鉴以往研究者的研究成果来看,汉语语法的特点是十分丰富的,我们应当以更加全面的眼光和视角来看待汉语语法特点的研究这一问题,对语法的特点做出更加详尽和全面的分析与考察。具体说来,笔者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一步探讨汉语语法的特点:第一,对于汉语言来说,是非常强调语境的选择和应用的,因此,在研究汉语语法特点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汉语的语境。
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汉语通常将话题放在句子的开端,例如,这件事韩教授没有发表任何看法。在分析这一句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汉语在应用中通常将一种具体的事物看做讨论的主要话题,在语义的选择上往往将其提到了主语的地位。另外,汉语在应用的过程中也经常会发生移位的问题,这也是与语境有密切的关系的。例如:“小李是谁?”“小李是我”。这种句子类型与英文相比,句子形式较为零散,也经常会发生移位的情况,经常会出现宾语前置或谓语前置等移位的问题;第二,汉语在应用的过程中通常十分重视韵律,通过节律能够很好地制约句法结构的使用。这种汉语本身的一种独有特点,这种特点在汉语的使用过程中也越来越鲜明,汉语语法研究者对此也非常重视;第三,汉语属于一种分析型的语言体系,缺乏标准意义上的形态变化。例如,汉语语法缺乏丰富而具体的词性变化标志,也缺乏形态体现标志,在词类与句法方面也不是相互对应的,主要手段是虚词和语序,这与印欧语系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另外,汉语语法在合成词的构造和词句的构造方面,结构组成方式上存在着一致性。
二、汉语语言学的现代化
在汉语语言学的现代化进程中,我们要用“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眼光来看待汉语语言学的研究问题,用更广的视角和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汉语语言学的研究。但是,在汉语语言学的现代化进程中,我们还需要把握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在继承传统、传承过去的基础上,更好地处理汉语语言学的现代化问题。对此,我们可以用王国维先生说过的一句话作为说明。王国维先生曾经指出,“学无新旧也,无中西也,无有用无用也。”这就是著名的“三无之说”。王国维先生的这一观点也可以应用到汉语语言学的研究过程中,那就是,我们要树立中西结合、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发展观点,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在学*新学的基础上,也不会抛弃旧学,在继承与发扬传统的基础上再构建新学的体系。唯有如此,汉语语言学的研究才能不断的创新、不断进步,获得发展的动力与生命力。
结语
在汉语语法的研究中我们发现,汉语语法的最主要、最鲜明的特点是汉语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这一特点也是汉语语法的最根本的特点。从这一特点出发,汉语着重语序的变化,重视虚词以及句子构造和短语构造方面的特点都是汉语的语法特点。在充分了解这些语法特点的基础上,我们还应当树立起正确的汉语语言学的研究观念,全面认识汉语语言学的现代化问题,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不断推动汉语语言学研究的深入推进。
参考文献:
[1]何莉芳.现代汉语语法特点探析[J].枣庄学院学报,2013.(08).
[2]伊拉木 伊不拉音.汉语语法特点分析概括[J].课程教育研究,2012.(08).
[3]麦耘.立足汉语,面向世界——*语言学研究理念漫谈[J].语言科学,2006.(03).
语文划分句子成分的详解
导语:语文划分句子成分的详解有哪些?以下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有关语文划分句子成分的详解,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1)什么是句子
句子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是具有一定语调并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运用单位。根据用途和语气,句子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根据结构可分为单句和复句。
句子成分的名称及符号
名称: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符号:主语=谓语- 宾语 ~定语 ( ) 状语[ ]补语< >
①句子的基本成分是:主语、谓语、宾语。
补充成分是:定语、状语、补语。
②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之间可用‖划开。
(2)如何划分句子成分
(1)划分句子成分,首先要研究主语、谓语、宾语。
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主语可分为名词性主语和动词性、形容词性主语。名词性主语由名词性词语充当,包括名词、数词、名词性的代词和名词性短语,多表示人或事物。
谓语:是陈述主语,说明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宾语: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
句子一般有两种情况:写人、写物(写事、写物)。分析句子时,首先判断是“写人”还是“写物”。
①写人格式:“谁”+“干什么”
(主语)(谓语)(宾语)
例:杨亚‖写字
主 谓宾
注意:处理复杂的单句时,要抓主干。
例:一中的杨亚║在课桌上写着毛笔字。
主 谓 宾
②。写物
格式:“什么事”或“什么物”+“怎么样”
(主语)(谓语、宾语)
例:猫‖捉鱼
主 谓宾
例:一只小猫‖在盆边捉了一条大鱼
主 谓 宾
注意:“是”为典型的动词,一般是“谓语”。
例如:他‖是学生
主 谓 宾
(3)划分句子成分,还要抓住枝干(定语、状语、补语)
定语:在句子中起着修饰、限制主语或宾语中心语的作用。
状语:修饰、限制谓语中心语,一般在谓语中心语前面,有的在句子最前面,交待时间、地点、范围、情况等。
补语:对谓语中心语起补充说明作用,一般放在谓语中心语之后。
例:画眉唱歌
这是一个把主语中心语、谓语中心语、宾语中心语单提出的句子。原句是“两只美丽的画眉高兴地唱一首歌。”
①(两只美丽的)画眉
“两只美丽”是“画眉”--主语中心语的修饰部分,叫“定语”。
②[高兴]地唱
谓语中心语“唱”前边的修饰、限制成分--“高兴”为“状语”。
③(一首)歌
宾语中心语“歌”前的修饰、限制部分--“一首”为“定语”。
④歌唱得<好>
修饰、限制谓语中心语“唱”,并放在它后面的部分--“好”为“补语”。
(1)笑‖是具有多重意义的语言。
主语(动词)谓语
句子成分歌诀
基本成分主谓宾,连带成分定状补。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自考《现代汉语》强化练*及答案
从狭义上讲,练*题是以巩固学*效果为目的要求解答的问题;从广义上讲,练*题是指以反复学*、实践,以求熟练为目的的问题,包括生活中遇到的麻烦、难题等。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自考《现代汉语》强化练*及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双音节语言单位是两个语素的是( )。
A、蝴蝶 B、馄饨 C、秋千 D、食物
2、下面是叠音词的一个是( )。
A、姥姥 B、妈妈 C、爸爸 D、姐姐
3、下面各组中,两个都是合成词的是( )。
A、马虎、坎坷 B、可以、香波 C、电脑、因为 D、蜈蚣、吩咐
4、“语言学和和语言学相关的学科”中的两个“和”的词性分别是( )。
A、连词、介词 B、介词、连词
C、连词、连词 D、介词、介词
5、下面各组中,两个都是动词的是( )。
A、任性 任意 B、可能 可爱 C、帮助 援助 D、难看 观看
6、下列在普通话中只能当作一个词的单位是( )。
A、非普遍性 B、不理想 C、要不要 D、非常好
7、下列在普通话中具有同音词关系的是( )。
A、因为、音位 B、依、医 C、是、事儿 D、公式、攻势
8、复合词“海洋、飞跑、傍晚、书本”的结构关系分别是( )。
A、偏正、动宾、补充、联合 B、联合、偏正、动宾、补充
C、联合、补充、偏正、主谓 D、偏正、动宾、联合、补充
9、“放牧”一词的复合方式属于( )。
A、联合式 B、偏正式 C、动宾式 D、补充式
10、汉语语法分析的重点在于( )。
A、篇章分析 B、短语分析 C、词法分析 D、句法分析
11、下列词语中属于非谓形容词的是( )。
A、重要 B、主要 C、必要 D、精要
12、下面是连谓短语的`是( )。
A、笑着说 B、上街买菜 C、大声说 D、不买菜
13、下面哪个不是多义短语?( )
A、修路 B、高两米 C、学*文件 D、学生宿舍
14、下列各动宾短语中动宾的语义关系为“动作——结果”的是( )。
A、晒衣服 B、刷油漆 C、跑材料 D、包饺子
15、下列句子中数量短语作宾语的一句是( )。
A、好笔多买几支。 B、好书多读几遍。
C、好花多看几眼。 D、好房子多住几天。
16、“*人民志气高。”这句话的主语是( )。
A、志气 B、人民 C、*人民 D、*人民志气
17、下列句子是兼语句的是( )。
A、屋里有人说话。 B、我有件事情跟你商量。
C、我们希望小王当代表。 D、你知道他会来。
18、下面句子中,是非主谓句的是( )。
A、有一头熊在树林里奔跑。
B、我家前面有两座大山。
C、同学们热烈欢迎专家的到来。
D、桌子上放着一盆鲜花。
19、“这碗酒,你把它喝下去!”这个句子中的“这碗酒”是:( )
A、主谓谓语句的大主语 B、前置的宾语 C、外位语 D、独立语
20、下列句子哪句是紧缩句?( )
A、请他来开会。 B、我们边聊边学。
C、借本书看看。 D、我心里越急,手越是不听使唤。
英语句子成分练*题
在学*、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句子吧,根据用途和语气,句子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句子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英语句子成分练*题,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指出下列句子划线部分是什么句子成分:
1. The students got on the school bus.
2. He handed me the newspaper.
3. I shall answer your question after class.
4. What a beautiful Chinese painting!
5. They went hunting together early in the morning.
6. His job is to train swimmers.
7. He took many photos of the palaces in Beijing.
8. There is going to be an American film tonight.
9. He is to leave for Shanghai tomorrow.
10. His wish is to become a scientist.
11. He managed to finish the work in time.
12. Tom came to ask me for advice.
13. He found it important to master English.
14. Do you have anything else to say?
15. To be honest; your pronunciation is not so good.
16. Would you please tell me your address?
17. He sat there, reading a newspaper.
18. It is our duty to keep our classroom clean and tidy.
19. He noticed a man enter the room.
20. The apples tasted sweet.
二、用符号划出下列短文各句中的主语(—)、谓语(=)、宾语(~):
I hope you are very well. Im fine, but tired. Right now it is the summer vacation and Im helping my Dad on the farm. August is the hottest month here. It is the time of year for the rice harvest, so every day I work from dawn until dark. Sometimes we go on working after dark by the lights of our tractors. We grow rice in the south of the States, but in the north where it is colder they grow wheat. We have a lot of machines on the farm. Although the farm is large, my Dad has only two men working for him. But he employs more men for the harvest. My brother takes care of the vegetable garden. It doesnt often rain in the summer here. As a result, we have to water the vegetable garden. Every evening we pump water from a well. It then runs along channels to different parts of the garden.
三、用符号划出下列短文各句中的定语(—)、状语(=)、补语(~):
Most Saturday evenings there is a party, even at harvest time. These parties often make us very happy. We cook meat on an open fire outside. Its great! Americans eat a lot of meat — too much in my opinion. Some of my friends drink beer. I dont, because I have to drive home after the party. In your letter you asked about the time in different areas of the States. There are five different time areas in the States. In my state we are fourteen hours behind Beijing time. How many different time areas do you have in China? Well, I must stop and get some sleep. Please give my best regards to your parents.
四、选择填空:
( )1. ____ will leave for Beijing.
A. Now there the man B. The man here now
C. The man who is here now D. The man is here now
( ) 2. The weather ____.
A. wet and cold B. is wet and cold C. not wet and cold D. were wet and cold
( ) 3. The apple tasted ____.
A. sweets B. sweetly C. nicely D. sweet
( ) 4. He got up ____ yesterday morning.
A. lately B. late C. latest D. latter
( )5. The actor ______at the age of 70.
A. dead B. died C. dyed D. deaded
( )6. ____ were all very tired, but none of ____ would stop to take a rest.
A. We, us B. Us, we C. We, our D. We, we
( )7. He found the street much ______.
A. crowd B. crowding C. crowded D. crowdedly
( ) 8.I think _____necessary to learn English well.
A. its B. it C. that D. that is
( ) 9. The dog ____ mad.
A. looks B. is looked C. is being looked D. was looked
( )10.I will never forget the day ______ I joined the army.
A. that B. when C. in which D. where
练*一:一、1、主语,定语;2、间接宾语;3、谓语,状语;4、定语;5、状语,状语;6、定语,表语;7、宾语,状语;8、谓语,主语;9、谓语;10、主语,表语;11、谓语,宾语;12、状语;13、形式宾语,真正宾语;14、宾语、定语;15、插入语,状语;16、宾语(间宾+直宾);17、状语,状语;18、形式主语,表语,宾补;19、宾补;20、表语
二、略 三、略
现代汉语句子成分
现代汉语句子成分划分
现代汉语句子成分分析
汉语句子成分
汉语的句子成分
汉语句子成分口诀
汉语句子成分分析
现代汉语句子层次分析
现代汉语短语PPT
现代汉语短语
关于现代汉语的古诗
现代汉语的古诗注音
现代汉语描写语法
日语句子成分
英语句子成分
英语句子成分ppt
英语句子成分图
现代汉语常引用的古诗词
分析英语句子成分
划分英语句子成分
英语句子成分划分
英语句子成分例句
英语句子成分划分题
英语句子成分分析
英语句子成分练*
英语句子成分英文
英语句子成分讲解
英语句子成分缩写
古诗中的读音和现代汉语不同
英语句子成分口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