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晋祠的古诗

关于适合晋祠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适合晋祠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适合晋祠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适合晋祠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0) 语录(2k+) 说说(5k+) 名言(474) 诗词(6) 祝福(1k+) 心语(51)

  • 晋祠简介

  • 晋祠简介(精选5篇)

      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原名为晋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为晋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晋祠简介(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晋祠,原为晋王祠(唐叔虞祠),为纪念晋(汾)王及母后邑姜而兴建。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南悬瓮山麓的晋水之滨,祠内有几十座古建筑,环境幽雅舒适,风景优美秀丽,极具汉族文化特色,素以雄伟的建筑群、高超的塑像艺术闻名于世。

      是集*古代祭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唯一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心。难老泉、侍女像、圣母像被誉为“晋祠三绝”。2014年3月7日,*参加山西代表团审议谈到改善民生时,现场吟诵多年前在晋祠看到的对联: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人共乐千秋节;乐不可无,乐不可极,乐事还同万众心。

      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而建。叔虞励精图治,利用晋水,兴修农田水利,大力发展农业,使唐国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造成日后八百年的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呈现出一派兴旺景象。

      叔虞死后,后人为纪念他,在其封地之内选取了这片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地方修建了祠堂供奉他,取名“唐叔虞祠”。叔虞的儿子燮父继位后,因境内有晋水流淌,故将国号由“唐”改为“晋”,这也是山西简称“晋”的由来,祠堂也改名为“晋王祠”,简称“晋祠”。

      晋祠位于太原市区西南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晋水的发源处,是*著名的名胜古迹游览胜地。1961年3月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晋祠始建于北魏前,是为了纪念周武王次子叔虞而建。武王灭商之后分封诸侯,把次子叔虞封于唐,叔虞死后,其子夑继位,因有晋水,改唐为晋国。

      后人在悬瓮山麓、晋水源头建祠立设,以祭祀叔虞。郦道元《水经注》记载:“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即今晋祠。晋祠历代均有修建和扩建。南北朝天保年间(550至559年)扩建晋祠“大起楼观,穿筑池塘”。唐贞观二十年(646年)太宗李世民游晋祠撰《晋祠之铭并序》碑文,又一次扩建。太*兴国九年(984年)依山枕建正殿,是供奉唐叔虞,至北宋天圣年间(1023至1032年)追封唐叔虞为汾东王,其母邑姜亦供奉于正殿之中。熙宁晋祠年间(1068至1077年)封邑姜为“顕灵昭济圣母”,遂有圣母殿之称,之后唐叔虞祠堂迁于北侧,构成今日格局。

      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南悬瓮山麓,是集*古代祭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唯一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公元7世纪至12世纪间极为辉煌壮美、璀璨绚烂的篇章。晋祠是祭祀西周唐国诸侯姬虞的祠堂,建立于西周(公元前11世纪)。1500年前,在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记载晋祠已有相当规模。后经北齐、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及民国诸时期,历经2000多年的擘划营造和修葺扩充,遂成当今规模。其中于公元7世纪至12世纪间最为兴盛,是*唐、宋古建园林、雕刻艺术之典范。保存至今的有盛唐时期碑刻,宋、元、明、清不同时期的古代建筑100余座,个性是主体建筑圣母殿被誉为*古代建筑史上唯一具有典型性的北宋时期的代表性建筑实例。保存在圣母殿内的宋塑群像突破了宋以前宗教造像的模式,而成为当时社会上真实人物的写照,开创了雕塑艺术写实作品的先河,它不仅仅是*雕塑史上唯一反映宫廷人物的造像,而且是*雕塑史上艺术高超的罕见精品。

      晋祠建立年代久远,跨越时空漫长,所处地理位置优越,自然景色幽美,是许多祠庙建筑难以比拟的。晋祠以超多的古建筑、雕塑、碑刻、壁画、古树名木,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古代政治、经济、建筑、园林、雕塑、宗教、文化等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晋祠的历史、艺术、科学和鉴赏价值,使其成为古代宗祠与园林艺术相结合的且跨越的历史最长又最具代表性的唯一实例,也是*古代文化和人类建筑艺术宝库中一份最珍贵的遗产。

      晋祠在太原市西南25公里悬翁山下,晋水发源处。北宋天圣年间,追封唐叔虞为汾王,并为大母邑姜修建了规模大的圣母殿,殿内有43尊宋代彩塑,殿前鱼沼飞梁为国内所仅见。殿内两侧为难老、善利二泉,晋水主要源头由此流出,常年不息,水温17℃左右,清澈见底。祠内贞观宝翰厅有唐太宗写的“御碑”、“晋祠之铭并序”。

      晋祠内还有著名的周柏、唐槐,周柏位于圣母殿左侧,唐槐在关帝庙内,老枝纵横,至今生机勃勃,郁郁苍苍,与常流不息的难老泉和精美的宋塑42个侍女像、圣母像誉为“晋祠三绝”。

    [阅读全文]...

2022-02-19 19:09:47
  • 晋祠的阅读答案

  • 阅读,写作
  • 晋祠的阅读答案

      在**淡淡的日常中,我们最不陌生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通过对照阅读答案可以有效检验我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那么问题来了,一份好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晋祠的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晋祠原文

      从山西省太原市西行40公里,有一座悬瓮山。在山下的参天古木中,林立着100多座殿堂楼阁和亭台桥榭。悠久的历史文物同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融为一体,这就是著名的晋祠。

      晋祠的美,在山,在树,在水。

      这里的山,巍巍的,有如一道屏障;长长的,又如伸开的两臂,将晋祠拥在怀中。春日黄花满山,径幽香远;秋来草木萧疏,天高水清。无论什么时候拾级登山都会心旷神怡。

      这里的树,以古老苍劲见长,有两棵老树:一棵是周柏,另一棵是唐槐。那周柏,树干劲直,树皮皴裂,顶上挑着凡根青青的疏枝,偃卧在石阶旁,那唐槐,老干粗大,虬枝盘曲,一簇簇柔条,绿叶如盖。还有水边殿外的松柏槐柳,无不显出苍劲的风骨,以造型奇特见长的,有的偃如老妪负水,有的挺如壮士托天,不一而足,圣母殿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它的树皮上的纹理一齐向左边拧去,一圈一圈的,纹丝不乱,像地下旋起了一股烟,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绳。晋祠在古木的荫护下,显得分外幽静、典雅。

      这里的水,多、清、静、柔。在园里信步,但见这里一泓深潭,那里一条小渠。桥下有河,亭中有井,路边有溪。石间细流脉脉,如线如缕;林中碧波闪闪,如锦如缎。这些水都来自“难老泉”。泉上有亭。亭上悬挂着清代著名学者傅山写的“难老泉”三个字。这么多的水长流不息,日日夜夜发出丁丁冬冬的响声,水的清澈真令人叫绝,无论多深的'水,只要光线好,游鱼碎石,历历可见。水的流势都不大,清清的微波,将长长的草蔓拉成一缕缕的丝,铺在河底,挂在岸边,合着那些金鱼、青苔以及石栏的倒影,织成一条条大飘带,穿亭绕榭。冉冉不绝。当年李白来到这里,曾赞叹说:“晋祠流水如碧玉”,当你沿着流水去观赏那些亭台楼阁时,也许会这样问:这几百间建筑怕是在水上飘着的吧!

      然而,最美的还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古代文化。这里保存着我国古建筑中的“三绝”。

      一是圣母殿。它建于宋天圣年间,重修于宋崇宁年间(1102年),这是全祠的主殿。殿外有一周围廊,是我国古建筑中现存最早的带围廊的宫殿。殿宽七间,深六问,极为宽敞,却无一根柱子。原来屋架全靠墙外回廊上的木柱支撑,廊柱略向内倾,四角高挑,形成飞檐。屋顶黄绿琉璃瓦相间,远看飞阁流丹,气势十分雄伟。殿堂里的宋代泥塑圣母像及31尊侍女像、4尊女官像,是我国现存宋代泥塑中的珍品,侍女或梳妆,或洒扫,或奏乐,或歌舞,形态各异,形体丰满俊俏,面貌清秀圆润,眼神生动,衣纹流畅,真是巧夺天工。

      二是殿前柱上的木雕盘龙。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盘龙雕柱,雕于宋元祐二年(1087年)。八条龙各抱一根大柱,怒目利爪,周身风从云生,一派生气,距今虽已*千年,鳞甲须髯,仍然像要飞动,不能不叫人叹服木质的优良与工艺的精巧。

      三是殿前的全沼飞梁。这是一个方形的荷花鱼沼。沼上架起了一个十字形的飞粱,下面由34根八角形的石柱支撑。桥边的栏杆和望柱形状奇特,人行桥上。可以随意左右。这种突破一字形的十字飞梁,在我国古建筑中也是罕见的。

      以圣母殿为主体的建筑群还包括献殿、牌坊、砷鼓楼、金人台、水镜台等,都造型古朴优美,做工精巧。全祠除这组建筑外,还有朝阳洞、三台阁、关帝庙、文昌宫、水母楼、胜瀛楼、景清门等,都依山傍水,因势起屋,或架于碧波之上,或藏于浓阴之中,各有不同的情趣。

      园中的许多小品,也极具匠心,比如有一座假山,山上一挂细泉垂下,就在下面立着一个汉白玉的石雕小和尚,光光的脑门,笑眯眯的眼神,双手齐肩,托着一个石碗接水。那水注入碗中,又溅到脚下的潭里,总不能盛满碗,再如清清的小溪旁,有一只石雕大虎,两只前爪抓着水边的石块,引颈探腰,嘴唇刚好没入水面,那气势好像要吸尽百川似的,历代文人墨客都喜爱晋祠这个好地方,山径旁的石壁和殿廊的石碑上,留着不少名人的题咏.词工句丽,书法精湛。为湖光山色*添了许多风韵。

      晋祠,真不愧为我国锦绣河山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阅读试题:

      25、用文中的一个句子概括晋祠的总特点。(1分)

      答: 。

      26、 关于本文的结构特点,下面选项中正确的是。(2分)

      A、总分式 B、分总式 C、总分总式 D、*行式

      27、本文是一篇说明文,可是却有许多生动的描写,还有议论、抒情,请各找出一例来填入下面的横线上。(3分)

      答:描写:

      议论:

      抒情:

      28、写圣母殿的段采用了哪一种说明顺序: ,是由 到

      说明的。写园中小品的段说明顺序是: ,是由 到

      说明的。(2分)

      29、 将“像地上旋起了一股烟。”中的“旋”改为“卷”好不好?请说明理由。(2分)

      答:

      30、 作者怎样写晋祠的水的?请做简要的分析。(2分)

      答:

      31、 为了准确清楚地说明晋祠,作者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你结合文章内容举出一例,并说说这种说明方法的好处。(2分)

      答:

      参考答案:

      25、悠久的历史文化与优美的自然景物浑然融为一体。(1分)

      26、C (2分)

      27、描写:春日黄花满山,径幽香远;秋来草木萧疏,天高水清。

      议论:最美的还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古代文化。

      抒情:晋祠,真不愧为我国锦绣河山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1分)

      (用文章中的句子,意思对即可给分)(3分)

      28、空间顺序 由外到内 逻辑顺序 由概括到具体(2分)

      29、不好,因为“旋”字形象地表现出了“向左拧,一圈一圈”的样子。“卷”字不能产生如此效果。(2分)

      30、作者用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晋祠水的多、清、静、柔四大特点,语言优美形象。(2分)

      31、例:从山西省太原市西行40公里,有一座悬瓮山。在山下的参天古木中,林立着100多座殿堂楼阁和亭台桥榭。悠久的历史文物同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融为一体,这就是著名的晋祠。(或第1自然段)用列数据的说明方法,(1分)准确地说明了晋祠的地理位置晋祠历史悠久(用文章中的句子,意思对即可给分)(1分) (2分)

    [阅读全文]...

2022-04-04 12:45:55
  • 晋祠阅读题答案

  • 阅读
  • 晋祠阅读题答案

      无论是在学*还是在工作中,我们有时需要做一些阅读题,这时最离不开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阅读答案可以给我们提供解题指导和解题思路。还在为找阅读答案而苦恼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晋祠阅读题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晋祠

      从山西省太原市西行40公里,有一座悬瓮山。在山下的参天古木中,林立着100多座殿堂楼阁和亭台桥榭。悠久的历史文物同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融为一体,这就是著名的晋祠。

      晋祠的美,在山,在树,在水。

      这里的山,巍巍的,有如一道屏障;长长的,又如伸开的两臂,将晋祠拥在怀中。春日黄花满山,径幽香远;秋来草木萧疏,天高水清。无论什么时候拾级登山都会心旷神怡。

      这里的树,以古老苍劲见长。有两棵老树:一棵是周柏,另一棵是唐槐。那周柏,树干劲直,树皮皴裂,顶上挑着凡根青青的疏枝,偃卧在石阶旁。那唐槐,老干粗大,虬枝盘曲,一簇簇柔条,绿叶如盖。还有水边殿外的松柏槐柳,无不显出苍劲的风骨。以造型奇特见长的,有的偃如老妪负水,有的挺如壮士托天,不一而足。圣母殿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它的树皮上的纹理一齐向左边拧去,一圈一圈的,纹丝不乱,像地下旋起了一股烟,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绳。晋祠在古木的荫护下,显得分外幽静、典雅。

      这里的水,多、清、静、柔。在园里信步,但见这里一泓深潭,那里一条小渠。桥下有河,亭中有井,路边有溪。石间细流脉脉,如线如缕;林中碧波闪闪,如锦如缎。这些水都来自“难老泉”。泉上有亭。亭上悬挂着清朝著名学者傅山写的“难老泉”三个字。这么多的水长流不息,日日夜夜发出丁丁冬冬的响声。水的清澈真令人叫绝,无论多深的水,只要光线好,游鱼碎石,历历可见。水的流势都不大,清清的微波,将长长的草蔓拉成一缕缕的丝,铺在河底,挂在岸边,合着那些金鱼、青苔以及石栏的倒影,织成一条条大飘带,穿亭绕榭。冉冉不绝。当年李白来到这里,曾赞叹说:“晋祠流水如碧玉”。当你沿着流水去观赏那些亭台楼阁时,也许会这样问:这几百间建筑怕是在水上飘着的吧!

      然而,最美的还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古代文化。这里保存着*古建筑中的“三绝”。

      一是圣母殿。它建于宋天圣年间,重修于宋崇宁年间(1102年),这是全祠的主殿。殿外有一周围廊,是我国古建筑中现存最早的带围廊的宫殿。殿宽七间,深六问,极为宽敞,却无一根柱子。原来屋架全靠墙外回廊上的木柱支撑,廊柱略向内倾,四角高挑,形成飞檐。屋顶黄绿琉璃瓦相间,远看飞阁流丹,气势十分雄伟。殿堂里的宋朝泥塑圣母像及31尊侍女像、4尊女官像,是我国现存宋朝泥塑中的珍品。侍女或梳妆,或洒扫,或奏乐,或歌舞,形态各异,形体丰满俊俏,面貌清秀圆润,眼神生动,衣纹流畅,真是巧夺天工。

      二是殿前柱上的木雕盘龙。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盘龙雕柱,雕于宋元祐二年(1087年)。八条龙各抱一根大柱,怒目利爪,周身风从云生,一派生气,距今虽已*千年,鳞甲须髯,仍然像要飞动,不能不叫人叹服木质的优良与工艺的精巧。

      三是殿前的全沼飞梁。这是一个方形的荷花鱼沼。沼上架起了一个十字形的飞粱,下面由34根八角形的石柱支撑。桥边的栏杆和望柱形状奇特,人行桥上。可以随意左右。这种突破一字形的十字飞梁,在我国古建筑中也是罕见的。

      以圣母殿为主体的建筑群还包括献殿、牌坊、砷鼓楼、金人台、水镜台等,都造型古朴优美,做工精巧。全祠除这组建筑外,还有朝阳洞、三台阁、关帝庙、文昌宫、水母楼、胜瀛楼、景清门等,都依山傍水,因势起屋,或架于碧波之上,或藏于浓阴之中,各有不同的情趣。

      园中的许多小品,也极具匠心。比如有一座假山,山上一挂细泉垂下,就在下面立着一个汉白玉的石雕小和尚,光光的脑门,笑眯眯的眼神,双手齐肩,托着一个石碗接水。那水注入碗中,又溅到脚下的潭里,总不能盛满碗。再如清清的小溪旁,有一只石雕大虎,两只前爪抓着水边的石块,引颈探腰,嘴唇刚好没入水面,那气势好像要吸尽百川似的。历朝文人墨客都喜爱晋祠这个好地方,山径旁的`石壁和殿廊的石碑上,留着不少名人的题咏.词工句丽,书法精湛。为湖光山色*添了许多风韵。

      晋祠,真不愧为我国锦绣河山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25、用文中的一个句子概括晋祠的总特点。(1分)

      26、关于本文的结构特点,下面选项中正确的是。(2分)

      A、总分式;B、分总式;C、总分总式;D、*行式

      27、本文是一篇说明文,可是却有许多生动的描写,还有议论、抒情,请各找出一例来填入下面的横线上。(3分)

      28、写圣母殿的段采用了哪一种说明顺序: ,是由 到

      说明的。写园中小品的段说明顺序是: ,是由 到

      说明的。(2分)

      29、将“像地上旋起了一股烟。”中的“旋”改为“卷”好不好?请说明理由。(2分)

      30、作者怎样写晋祠的水的?请做简要的分析。(2分)

      答:

      31、为了准确清楚地说明晋祠,作者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你结合文章内容举出一例,并说说这种说明方法的好处。(2分)

      参考答案:

      25、悠久的历史文化与优美的自然景物浑然融为一体。(1分)

      26、C(2分)

      27、描写:春日黄花满山,径幽香远;秋来草木萧疏,天高水清。

      议论:最美的还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古朝文化。

      抒情:晋祠,真不愧为我国锦绣河山中一颗璀璨的明珠。(1分)

      (用文章中的句子,意思对即可给分)(3分)

      28、空间顺序 由外到内 逻辑顺序 由概括到具体(2分)

      29、不好。因为“旋”字形象地表现出了“向左拧,一圈一圈”的样子。“卷”字不能产生如此效果。(2分)

      30、作者用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晋祠水的多、清、静、柔四大特点,语言优美形象。(2分)

      31、例:从山西省太原市西行40公里,有一座悬瓮山。在山下的参天古木中,林立着100多座殿堂楼阁和亭台桥榭。悠久的历史文物同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融为一体,这就是有名的晋祠。(或第1自然段)用列数据的说明方法,(1分)准确地表述了晋祠的地理位置晋祠历史悠久(用文章中的句子,意思对即可给分)(1分)(2分)

    [阅读全文]...

2021-12-29 06:50:39
  • 《晋祠》阅读理解答案

  • 写作,阅读
  • 《晋祠》阅读理解答案

      山西省太原市西行40公里,有一座悬瓮山。在山下的参天古木中,林立着100多座殿堂楼阁和亭台桥榭。悠久的历史文物同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融为一体,这就是著名的晋祠。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晋祠》阅读理解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晋祠的美,在山,在树,在水。

      这里的山,巍巍的,有如一道屏障;长长的,又如伸开的两臂,将晋祠拥在怀中。春日黄花满山,径幽香远;秋来草木萧疏,天高水清。无论什么时候拾级登山都会心旷神怡。

      这里的树,以古老苍劲见长。有两棵老树:一棵是周柏,另一棵是唐槐。那周柏,树干劲直,树皮皴裂,顶上挑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偃卧在石阶旁。那唐槐,老干粗大,虬枝盘曲,一簇簇柔条,绿叶如盖。还有水边殿外的松柏槐柳,无不显出苍劲的风骨。以造型奇特见长的,有的偃如老妪负水,有的挺如壮士托天,不一而足。圣母殿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它的树皮上的纹理一齐向左边拧去,一圈一圈的,纹丝不乱,像地下旋起了一股烟,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绳。晋祠在古木的荫护下,显得分外幽静、典雅。

      这里的水,多、清、静、柔。在园里信步,但见这里一泓深潭,那里一条小渠。桥下有河,亭中有井,路边有溪。石间细流脉脉,如线如缕;林中碧波闪闪,如锦如缎。这些水都来自“难老泉”。泉上有亭,亭上悬挂着清代著名学者傅山写的“难老泉”三个字。这么多的水长流不息,日日夜夜发出丁丁冬冬的响声。水的清澈真令人叫绝,无论多深的水,只要光线好,游鱼碎石,历历可见。水的流势都不大,清清的微波,将长长的草蔓拉成一缕缕的丝,铺在河底,挂在岸边,合着那些金鱼、青苔以及石栏的倒影,织成一条条大飘带,穿亭绕榭,冉冉不绝。当年李白来到这里,曾赞叹说:“晋祠流水如碧玉”。当你沿着流水去观赏那些亭台楼阁时,也许会这样问:这几百间建筑怕是在水上飘着的吧!

      然而,最美的还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古代文化。这里保存着我国古建筑中的“三绝”。

      一是圣母殿。它建于宋天圣年间,重修于宋崇宁年间(1102年),这是全祠的主殿。殿外有一周围廊,是我国古建筑中现存最早的带围廊的宫殿。殿宽七间,深六间,极为宽敞,却无一根柱子。原来屋架全靠墙外回廊上的木柱支撑,廊柱略向内倾,四角高挑,形成飞檐。屋顶黄绿琉璃瓦相间,远看飞阁流丹,气势十分雄伟。殿堂里的宋代泥塑圣母像及31尊侍女像、4尊女官像,是我国现存宋代泥塑中的珍品。侍女或梳妆,或洒扫,或奏乐,或歌舞,形态各异,形体丰满俊俏,面貌清秀圆润,眼神生动,衣纹流畅,真是巧夺天工。

      二是殿前柱上的木雕盘龙。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盘龙雕柱,雕于宋元祐二年(1087年)。八条龙各抱一根大柱,怒目利爪,周身风从云生,一派生气,距今虽已*千年,鳞甲须髯,仍然像要飞动,不能不叫人叹服木质的优良与工艺的精巧。

      三是殿前的全沼飞梁。这是一个方形的荷花鱼沼。沼上架起了一个十字形的飞梁,下面由34根八角形的石柱支撑。桥边的栏杆和望柱形状奇特,人行桥上,可以随意左右。这种突破一字形的十字飞梁,在我国古建筑中也是罕见的。

      以圣母殿为主体的建筑群还包括献殿、牌坊、钟鼓楼、金人台、水镜台等,都造型十朴优美,做工精巧。全祠除这组建筑外,还有朝阳洞、三台阁、关帝庙、文昌宫、水母楼、胜瀛楼、景清门等,都依山傍水,因势起屋,或架于碧波之上,或藏于浓阴之中,各有不同的情趣。

      园中的许多小品,也极具匠心。比如有一座假山,山上一挂细泉垂下,就在下面立着一个汉白玉的石雕小和尚,光光的脑门,笑眯眯的眼神,双手齐肩,托着一个石碗接水。那水注入碗中,又溅到脚下的潭里,总不能盛满碗。再如清清的小溪旁,有一只石雕大虎,两只前爪抓着水边的石块,引颈探腰,嘴唇刚好没入水面,那气势好像要吸尽百川似的。历代文人墨客都喜爱晋祠这个好地方,山径旁的石壁和殿廊的石碑上,留着不少名人的题咏,词工句丽,书法精湛,为湖光山色*添了许多风韵。

      晋祠,真不愧为我国锦绣河山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1. 用文中一个句子概括晋祠的总特点?

      2.写圣母殿的一段采用了-----------的说明顺序,是由-----------到-----------说明的。写园中小品的一段说明顺序是-----------,是由-----------到-----------说明的。

      3.将“像地上旋起了一股烟”中的“旋”改为“卷”好不好?请说明理由。

      4.作者是怎样写晋祠的水的?请作简要的分析。

      5.作者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请你结合文章举出一例,说说这个说明方法的好处。

      参考答案:

      1、悠久的历史文化与优美的自然景物浑然融为一体。

      2、空间顺序 由外到内 逻辑顺序 由概括到具体

      3、不好。因为“旋”字形象地表现出了“向左拧,一圈一圈”的样子。“卷”字不能产生如此效果。

      4、作者用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晋祠水的多、清、静、柔四大特点,语言优美形象。

      5、例:从山西省太原市西行40公里,有一座悬瓮山。在山下的参天古木中,林立着100多座殿堂楼阁和亭台桥榭。悠久的历史文物同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融为一体,这就是著名的晋祠。

      用列数据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了晋祠的地理位置晋祠历史悠久。

      从山西省太原市西行40公里,有一座悬瓮山。在山下的参天古木中,林立着100多座殿堂楼阁和亭台桥榭。悠久的历史文物同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融为一体,这就是著名的晋祠。

      晋祠的美,在山,在树,在水。

      这里的山,巍巍的,有如一道屏障;长长的,又如伸开的两臂,将晋祠拥在怀中。春日黄花满山,径幽香远;秋来草木萧疏,天高水清。无论什么时候拾级登山都会心旷神怡。

      这里的`树,以古老苍劲见长。有两棵老树:一棵是周柏,另一棵是唐槐。那周柏,树干劲直,树皮皴裂,顶上挑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偃卧在石阶旁。那唐槐,老干粗大,虬枝盘曲,一簇簇柔条,绿叶如盖。还有水边殿外的松柏槐柳,无不显出苍劲的风骨。以造型奇特见长的,有的偃如老妪负水,有的挺如壮士托天,不一而足。圣母殿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它的树皮上的纹理一齐向左边拧去,一圈一圈的,纹丝不乱,像地下旋起了一股烟,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绳。晋祠在古木的荫护下,显得分外幽静、典雅。

      这里的水,多、清、静、柔。在园里信步,但见这里一泓深潭,那里一条小渠。桥下有河,亭中有井,路边有溪。石间细流脉脉,如线如缕;林中碧波闪闪,如锦如缎。这些水都来自“难老泉”。泉上有亭,亭上悬挂着清代著名学者傅山写的“难老泉”三个字。这么多的水长流不息,日日夜夜发出丁丁冬冬的响声。水的清澈真令人叫绝,无论多深的水,只要光线好,游鱼碎石,历历可见。水的流势都不大,清清的微波,将长长的草蔓拉成一缕缕的丝,铺在河底,挂在岸边,合着那些金鱼、青苔以及石栏的倒影,织成一条条大飘带,穿亭绕榭,冉冉不绝。当年李白来到这里,曾赞叹说:“晋祠流水如碧玉”。当你沿着流水去观赏那些亭台楼阁时,也许会这样问:这几百间建筑怕是在水上飘着的吧!

      然而,最美的还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古代文化。这里保存着我国古建筑中的“三绝”。

      一是圣母殿。它建于宋天圣年间,重修于宋崇宁年间(1120xx年),这是全祠的主殿。殿外有一周围廊,是我国古建筑中现存最早的带围廊的宫殿。殿宽七间,深六间,极为宽敞,却无一根柱子。原来屋架全靠墙外回廊上的木柱支撑,廊柱略向内倾,四角高挑,形成飞檐。屋顶黄绿琉璃瓦相间,远看飞阁流丹,气势十分雄伟。殿堂里的宋代泥塑圣母像及31尊侍女像、4尊女官像,是我国现存宋代泥塑中的珍品。侍女或梳妆,或洒扫,或奏乐,或歌舞,形态各异,形体丰满俊俏,面貌清秀圆润,眼神生动,衣纹流畅,真是巧夺天工。

      二是殿前柱上的木雕盘龙。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盘龙雕柱,雕于宋元祐二年(1087年)。八条龙各抱一根大柱,怒目利爪,周身风从云生,一派生气,距今虽已*千年,鳞甲须髯,仍然像要飞动,不能不叫人叹服木质的优良与工艺的精巧。

      三是殿前的全沼飞梁。这是一个方形的荷花鱼沼。沼上架起了一个十字形的飞梁,下面由34根八角形的石柱支撑。桥边的栏杆和望柱形状奇特,人行桥上,可以随意左右。这种突破一字形的十字飞梁,在我国古建筑中也是罕见的。

      以圣母殿为主体的建筑群还包括献殿、牌坊、钟鼓楼、金人台、水镜台等,都造型十朴优美,做工精巧。全祠除这组建筑外,还有朝阳洞、三台阁、关帝庙、文昌宫、水母楼、胜瀛楼、景清门等,都依山傍水,因势起屋,或架于碧波之上,或藏于浓阴之中,各有不同的情趣。

      园中的许多小品,也极具匠心。比如有一座假山,山上一挂细泉垂下,就在下面立着一个汉白玉的石雕小和尚,光光的脑门,笑眯眯的眼神,双手齐肩,托着一个石碗接水。那水注入碗中,又溅到脚下的潭里,总不能盛满碗。再如清清的小溪旁,有一只石雕大虎,两只前爪抓着水边的石块,引颈探腰,嘴唇刚好没入水面,那气势好像要吸尽百川似的。历代文人墨客都喜爱晋祠这个好地方,山径旁的石壁和殿廊的石碑上,留着不少名人的题咏,词工句丽,书法精湛,为湖光山色*添了许多风韵。

      晋祠,真不愧为我国锦绣河山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晋祠》阅读题题目

      25、用文中的一个句子概括晋祠的总特点。(1分)

      答:。

      26、关于本文的结构特点,下面选项中正确的是。(2分)

      A、总分式B、分总式C、总分总式D、*行式

      27、本文是一篇说明文,可是却有许多生动的描写,还有议论、抒情,请各找出一例来填入下面的横线上。(3分)

      答:描写:

      议论:

      抒情:

      28、写圣母殿的段采用了哪一种说明顺序:,是由到

      说明的。写园中小品的段说明顺序是:,是由到

      说明的。(2分)

      29、将“像地上旋起了一股烟。”中的“旋”改为“卷”好不好?请说明理由。(2分)

      答:

    [阅读全文]...

2021-12-21 15:08:39
  • 《题裴晋公林亭》古诗鉴赏

  • 《题裴晋公林亭》古诗鉴赏

      古体诗是与*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体诗形成前,各种汉族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有“歌”、“行”、“吟”三种载体。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题裴晋公林亭》古诗鉴赏,欢迎大家分享。

      《题裴晋公林亭》作品介绍

      《题裴晋公林亭》的作者是温庭筠,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78卷。

      《题裴晋公林亭》原文

      题裴晋公林亭

      作者:唐·温庭筠

      谢傅林亭暑气微,山丘零落閟音徽。

      东山终为苍生起,南浦虚言白首归。

      池凤已传春水浴,渚禽犹带夕阳飞。

      悠然到此忘情处,一日何妨有万几。

      《题裴晋公林亭》注释

      ①裴晋公:裴度。度封晋国公。大和八年(834),裴度徙东都留守,时中官用事,国事目非,度不复以出处为意,于东都洛阳午桥庄创别墅,名绿野堂,花木万株,中立凉台暑馆,极园林之胜。白居易、刘禹锡等,皆从之游。见《旧唐书》本传。

      ②谢傅:谢安卒,赠太傅。此喻裴度。

      ③《晋书·谢安传》载,安卒,其甥羊昙经安居所西州门,以马策叩扉,诵曹子建诗:“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閟音徽:音容不存。

      ④谢安隐居东山,年四十馀,桓温请为司马,将发新亭,中丞高裕戏之曰:“卿累违朝旨,高卧东山,诸人每相与言,安石(谢安字)不肯出,将如苍生何!苍生今亦将如卿何!”见《晋书》本传。

      ⑤魏晋南北朝时中书省设于禁苑,称凤凰池。唐代宰相称同中书门下*章事,故诗文中每以凤凰池指中书省或宰相。此池凤含有双关之意,隐指宰相。

      ⑥万几:亦作万机。指日常的纷繁政务。《尚书·皋陶谟》:“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

      《题裴晋公林亭》作者介绍

      温庭筠(约812年-866年),是唐代诗人,又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精通音律,词风浓绮艳丽,语言工炼,格调清俊,他的诗与李商隐齐名,有“温李”之称,但其成就无论从思想内容上还是艺术形式上来说,都不如李商隐。他当时与李商隐、段成式文笔齐名,号称“三十六体”。

      温庭筠的先世温彦博虽是宰相,而温庭筠是温彦博的裔孙。可是,到了温庭筠的时候,其家世已衰微。温庭筠与令狐绹之子令狐滈友好,经常出入于相府。同时与段成式两家颇睦,互通诗文,辑为《汉上题襟集》,温庭筠遂将女儿嫁给了段成式之子段安节。

      温庭筠诗风上承南唐梁、陈宫体的余风,下启花间派的.艳体,是民间词转为文人词的重要标志。温庭筠作为词人的地位很高。他著有《握兰》、词集《金荃》二集,均已散亡,现存的《花间集》收集了66阕他的词作、列为篇首。温庭筠词风婉丽、情致含蕴、辞藻浓艳,今存310余首,后世词人如冯延巳、周邦彦、吴文英等多受他影响。

      《题裴晋公林亭》繁体对照

      卷578—57題裴晉公林亭溫庭筠

      謝傅林亭暑氣微,山丘零落閟音徽。

      東山終為蒼生起,南浦虛言白首歸。

      池鳳已傳春水浴,諸禽猶帶夕陽飛。

      悠然到此忘情處,壹日何妨有萬幾。

    [阅读全文]...

2021-12-08 02:04:56
  • 含有晋字的古诗词 带晋字的诗词名句

  •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战国策·赵一·晋毕阳之孙豫让》

    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资治通鉴·晋纪十八》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晋书·列传·第六十四章》

    积善三年,知之者少,为恶一日,闻于天下。——《晋书·帝纪·第一章》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高词迥映,如朗月之悬光;叠意回舒,若重岩之积秀。——《晋书·列传·第二十四章》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不忘故乡,仁也;不恋本土,达也。——《晋书·列传·第三章》

    穷猿投林,岂暇择木!——《晋书·列传·第六十二章》

    动人以行不以言,应天以实不以文,故我清静而人自正。——《晋书·帝纪·第六章》

    喜怒不形于色。——《晋书·列传·第十九章》

    动莫若敬,居莫若俭,德莫若让,事莫若咨。——《国语·周语·晋羊舌肸聘周论单靖公敬俭让咨》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李商隐《北齐二首》

    自损者有余,自益者弥昏。——《晋书·列传·第八章》

    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晋书·列传·第十九章》

    人有不及,可以情恕——《晋书·列传·第六章》

    一轨九州,同风天下——《晋书·载记·第十三章》

    飞龙御天,故资云雨之势;帝王兴运,必俟股肱之力。——《晋书·列传·第三十五章》

    学之染人,甚于丹青。——《晋书·列传·第五十二章》

    君以为易,其难也将至矣。——《国语·晋语·郭偃论治国之难易》

    兵者诡道,善因事变。——《晋书·帝纪·第一章》

    谈虚语玄,不觉日之将夕; 登涉山水,不知老之将至。——《晋书·载记·第十四章》

    杜渐防萌,慎之在始。——《晋书·列传·第六十八章》

    不自贵于物而物宗焉,不自重于人而人敬焉。——《晋书·列传·第二十五章》

    从善如顺流,去恶如探汤。——《晋书·列传·第五十七章》

    华而不实,耻也。——《国语·晋语·秦伯享重耳以国君之礼》

    正其末者端其本,善其后者慎其先。——《晋书·列传·第二十五章》

    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宁有种耶!——《旧五代史·后晋·列传十三》

    修身以敬,勿托以尊。——《晋书·列传·第八章》

    饥则附人, 饱便高飏——《晋书·载记·第二十三章》

    安上在于悦下,为己存乎利人。——《晋书·列传·第二十四章》

    掷地,当作金石声——《晋书·列传·第二十六章》

    时不可失,丧不可久——《国语·晋语·里克杀奚齐而秦立惠公》

    貂不足,狗尾续。——《晋书·列传·第二十九章》

    上医医国,其次疾人,固医官也。——《国语·晋语·医和视*公疾》

    败不可处,时不可失,忠不可弃,怀不可从——《国语·晋语·齐姜劝重耳勿怀安》

    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晋书·列传·第二十二章》

    全一人者德之轻,拯天下者功之重——《晋书·帝纪·第三章》

    夫见乱而不惕,所残必多,其饰弥章。——《国语·周语·太子晋谏灵王壅谷水》

    未知鹿死谁手——《晋书·载记·第五章》

    白发悲明镜,青春换敝裘。——岑参《武威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晋昌》

    非得贤之难,用 之难。非用之难,信之难。——《晋书·列传·第二十二章》

    拱木不生危,松柏不生埤。——《国语·晋语·医和视*公疾》

    戚施不可使仰——《国语·晋语·胥臣论教诲之力》

    令之有渐,轨之有度,宠之有节——《晋书·列传·第六十二章》

    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辛弃疾《粉蝶儿·和赵晋臣敷文赋落花》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疑则勿任,任则勿疑。——《资治通鉴·晋纪·晋纪四十》

    晋阳已陷休回顾,更请君王猎一围。——李商隐《北齐二首》

    [阅读全文]...

2022-05-09 15:50:24
  •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古诗原文及赏析

  • 早春
  •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古诗原文及赏析

      赏析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古诗原文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诗句】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出处】唐·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意思】海曙:大海边上;大海深处。

      此联的意思是:霞光万道的太阳似乎是从大海深处升起来的,梅花柳树一到江边就到处开放,春意盎然。后用来歌颂大自然的美是无与伦比的。

      【鉴赏】天上的白云和彩霞从海面上出来,这时天色已经破晓了;江边的梅花和杨柳,带来了春天的气象。

      【赏析】破晓时分,云霞烘托着的太阳,从东海中冉冉升起。江南的早春,梅花片片,在晨风中翩翩起舞,柳条也开始吐出淡淡的鹅黄色。诗句写出江南春天的晨景。红日与朝霞齐出,春风柔和地抚弄着大地,梅柳呈现出一派新姿。前句用一“出”字,把太阳和朝霞互相映衬出海的壮观点染得灿烂绚丽之极。后句着一“渡”字,与北方迥然不同的江南早春盎然生气活现眼前。两句诗对仗工稳,遣词精湛,清新典雅。

      注:曙,天刚亮。

      【全诗】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唐].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萍。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注释】①晋陵:唐时为江南东道毗陵郡治所,即今江苏省常州市。陆丞:作者武则天永昌元年(689)前后在江阴县任职时同郡县的僚友,名不详。《早春游望》:本篇所和陆丞原作的诗题。②宦游人:离家飘游在外作官或求仕宦的人。偏惊:特别惊心。物候:指自然界由于季节变换而产生的不同景物和气候。③曙:曙光。④淑气:暖和的气候。催黄鸟:催促黄鸟早鸣。黄鸟,即黄莺,又名黄鹂、仓庚儿。晴光:晴暖的阳光。蘋:水生植物绿萍,浮萍。⑤古调:指陆丞原作诗,其格调高雅接*古人。归思(si):还乡的念头。

      【鉴赏】

      《全唐诗》在杜审言和韦应物名下都收录此诗,只异二字。按今本《韦苏州集》10卷无此诗,而宋本、明本《杜审言集》均载之。当以杜作为是。

      这是一首和诗。晋陵,即今江苏常州市。武则天永昌元年(689)前后,杜审言曾在江阴县任县丞、县尉一类小官。晋陵、江阴,唐时同属毗陵郡。晋陵县丞陆某作有《早春游望》诗,杜审言以同郡僚友,作此诗赓和。

      首联点题,起势警拔。“独有”句应“游望”,交代人物身份;“偏惊”句应“早春”,点出时令节物。“偏惊”由于“宦游”。只有游宦在外的`人,才会对异乡节物气候的变化特别敏感。“宦游人”是一篇关键。中间四句所着力描绘的,全是从宦游人眼中看到的异乡早春物候的变化,一切都使他感到新奇,也格外使他惊心动魄。作者《经行岚州》诗云:“北地春光晚,边城气候寒。往来花不发,新旧雪仍残。”与此相反,江南却是春来早。江阴地处长江下游南岸,浩瀚的长江滚滚东流,喷薄而出的朝日,映红满天云霞,水天交映,绚丽多姿,景象何等壮观!在和煦阳光的照耀下,“梅花落处疑残雪,柳叶开时任好风”(《大酺》),江南已是一派春意盎然了。那温馨的春的气息,不仅催春花早开,而且催春鸟先鸣。黄鸟,即黄莺,又名黄鹂,亦名仓庚。陆机《悲哉行》云:“蕙草饶淑气,时鸟多好音。翩翩鸣鸠羽,喈喈仓庚吟。”“淑气催黄鸟”,正是化用陆机诗意。

      而一个“催”字,将江南蓬勃的春意写得跃然纸上。“晴光转绿蘋”,则是化用江淹诗句:“江南二月春,东风转绿蘋。”(《咏美人春游》)以“晴光”易“东风”,直接诉诸人的视觉,使你仿佛亲眼看到在明媚春光的沐浴下,那水中的蘋草由嫩绿转为深绿,色彩更加鲜艳了,而春意也更浓了。春江、春花、春鸟、春草,点染成一幅春天的美丽图画,合谱成一曲春天的交响乐。这花香鸟语的大好春光,对当地人来说,自然是赏心悦目的了,但对于游宦他乡的作者来说,却是惊心怵目的。那美丽的景色,非但不能使他欢愉,反而勾引起他的思乡之愁来了。“古调”,即指陆丞之诗,“忽闻”云云,反映了诗人刹那间的情绪变化。异乡物候之“新”,已使作者“惊心”,而“忽闻”陆丞怀归之诗,不免触动自己的乡愁,此时此情此景,诗人禁不住泪洒衣襟了。这就是陆机所说的“伤哉客游士,忧思一何深。目感随气草,耳悲咏时禽”(《悲哉行》)。异乡春景越美,游子思乡之情越切,此之谓“愁思看春不当春”(《春日京中有怀》)也。

      杜审言为唐代*体诗奠基人之一,尤擅长五律。这首诗就是他五律的代表作。首尾两联抒情,中间两联写景,相辅相成,情景交融。云霞、梅柳、黄鸟、绿蘋,色彩艳丽,有声有色。这正是“独”使“宦游人”“偏惊”的异乡“物候”之“新”。“独”字、“偏”字,用得精警。“忽闻”远承“独有”,照应题中“和”字,结句点出归思,又与起句宦游相应。全诗起结转承,章法严密,对仗工整,句律精严。难怪明人胡应麟推此诗为初唐五律第一,盛赞其“气象冠裳,句格鸿丽。初学必从此入手,庶不落小家窠臼”(《诗薮》内编卷四)。

      【鉴赏】

      开头二句写宦游人对早春的感受。“物候新”三字,紧扣诗题的“早春”,是全诗诗眼所在。“宦游人”兼指作者和陆丞,为结尾所述“归思”作了伏笔。中间四句写“游望”,具体描绘了新的物候。三四句写远望所见春景。先写春云。黎明,云霞似从海上升起,描写了江南水乡的曙光与朝霞。继写春树,诗人曾在一首诗中写道:“梅花落处疑残雪,柳叶开时任好风”。梅花柳叶,在江北还伴着残雪,在江南却迎来早春。五六句写*望所见春景。先写春鸟,天气转暖,黄莺鸣叫。再写春草,春光明媚,青萍灿然。这四句既描写了春天的景物,又描写了春天的气候,再加上出、渡、催、转四个动词的活用,表现了一幅幅早春物候的图景。

      结尾二句点出“和”意,表现了归思。沈德潜《唐诗别裁》卷九说:“末二句指陆丞之诗,言陆怀归,并动己之归思也。”古调句,是对陆丞诗的赞美;归思句,表现了作者的共鸣。

      王夫之《薑斋诗话》说:“*体,梁陈已有,至杜审言而始叶于度。”杜审言对五言律诗的形成是作了贡献的。这首诗中间二联对仗工整,全诗*仄韵脚均符合五律规则,可见五律至此已经定型。

      创作背景

      杜审言在唐高宗咸亨元年(670)中进士后,仕途失意,一直充任县丞、县尉之类小官。大约武则天永昌元年(689)前后,他到江阴县任职。此时他宦游已*二十年,诗名甚高,却仍然远离京洛,在江阴这个小县当小官,心情很不高兴。在江阴县任职时,杜审言与陆某是同郡邻县的僚友。他们同游唱和,可能即在其时。陆某原唱应为《早春游望》,内容已不可知。此诗是杜审言为唱和而作。

      作者简介

      杜审言,唐代诗人。字必简,祖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杜甫在诗法上颇受其影响,曾自豪的宣称“吾祖诗冠古”。高宗咸亨进士,中宗时,因与张易之兄弟交往,被流放峰州。曾任隰城尉、洛阳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馆直学士。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晚期和沈佺期,宋之问相唱和,是唐代*体诗的奠基人之一。作品多朴素自然,其五言律诗,格律谨严。

      【作者小传】

      杜审言(645?—708),字必简,祖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属河南)。咸亨元年(670)登进士第,任隰城尉,转洛阳丞,坐事贬吉州司户参军。与同僚不睦,被诬下狱,其子杜并刺杀仇人,冤获雪,武后召见,甚加叹异,授著作佐郎,迁膳部员外郎。因谄附张易之,中宗神龙元年(705)流放峰州,次年召还,为国子监主簿,加修文馆直学士,卒于任。两《唐书》有传,今人傅璇琮有《杜审言考》(见《唐代诗人丛考》)。少时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其诗擅长五律,属对谨严,对*体诗之成熟颇有贡献。今存诗一卷。

    [阅读全文]...

2021-12-08 15:07:51
  • 古诗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阙范侍御的赏析

  • 秋日
  •   我觉秋兴逸, 谁云秋兴悲?

      山将落日去, 水与睛空宜。

      鲁酒白玉壶, 送行驻金羁。

      歇鞍憩古木, 解带挂横枝。

      歌鼓川上亭, 曲度神飙吹。

      云归碧海夕, 雁没青天时。

      相失各万里, 茫然空尔思。

      这是一首送别诗。宴送的杜补阙、范侍御均为友人。

      诗一开头紧扣题中“秋日”,抒发时令感受。自宋玉在《九辩》中以“悲哉秋之为气也”句开篇,后来的文人墨客都是一片悲秋之声,李白却偏说“我觉秋兴逸”,格调高昂,不同凡响。“我觉”、“谁云”都带有强烈的主观抒*彩,富有李白的艺术个性;两名对照鲜明,反衬出诗人的豪情逸致。一、二句定下基调,别宴的帷幕便徐徐拉开。

      三、四两句写别宴的具体时间和场景:傍晚,绵延的群山带走了落日;尧祠亭上下,清澈的水流同万里晴空相映成趣。诗人抓住群山、落日、水流、晴空等景物,赋予自己的想象,用“将”、“与”二字把它们连成一体,既使这些自然景色获得了个性和活力,为首句的“秋兴逸”作注脚,又进一步烘托了诗人欢乐的心情。接着,正面描写别宴:*上已摆好玉壶美酒,主宾们已止步下马,有的正在安置马匹休息,有的解下衣带挂在横生的树枝上,大家开怀畅饮,并且歌唱的歌唱,奏曲的奏曲,欢快的乐曲声疾风似地飘荡在尧祠亭的四周,响彻云霄。诗人的感情同各种富有特征的物件、动作和音响效果等交融在一起,气氛一句比一句浓烈,感情一层比一层推进,表现出诗人和友人们异乎寻常的乐观、旷达,一扫一般送别诗那种常见的哀婉、悲切之情,而显得热烈、奔放。

      宴*到这时,显然已是*。时*黄昏,白云飘向碧海,大雁从晴空飞逝。这两句既同“山将落日去,水与晴空宜”相照应,又隐隐衬托出诗人和友人们临别之际相依相恋的深厚情宜。宴*从*自然过渡到尾声。最后,全诗以“相失各万里,茫然空尔思”作结,酒酣*散,各奔一方,留下的是无尽的离情别绪。

      李白这首诗,既是送别,又是抒情。把主观的情感融注到被描写的各种对象之中,语言自然而夸张,层次分明而有节奏,增强了全诗的艺术感染力量。尤其可贵的是,诗的格调高昂、明快、豪放,读来令人神思飞越,心胸开阔。

    [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阙范侍御的赏析]

    [阅读全文]...

2022-04-23 14:59:26
  • 三晋古风的诗

  • 古风
  • 三晋古风的诗

      三晋古风六首

      喜到大寨

      小伙姑娘棒,飞车追逐喧。

      先瞻永贵居,后上虎头山。

      引水天桥过,游人喜开颜。

      当年狼窝掌,如今米粮川。

      满山松柏绿,夕阳流水间。

      文明怀念馆,英雄伟业展。

      景区品牌多,开发生意全。

      经营开展快,产值过亿元。

      永贵墓前归,暮色暗天半。

      村长示该返,行动尤悯怜。

      临别道珍重,车送昔阳县。

      未见郭凤莲,心中有遗憾。

      相信大寨田,精神到永远。

      建成全小康,仍有借鉴点。

      三晋印象

      初入三晋地,飞车穿太行。

      长治是首途,革命主战场。

      漳河流水过,椒林漫山庄。

      跃过黄崖洞,雄峰显粽黄。

      当年抗顽敌,痛失左总长。

      晋中农业兴,大寨伟名扬。

      华北折旋际,重入娘子旁。

      驱车直南征,汾河绕吕梁。

      洪洞有苏三,*遥古城墙。

      车靠运城市,关云长故乡。

      子厚故里过,黄河泛金光。

      回眸时间紧,千里奔腾忙。

      未到五台山,恒山倚云冈。

      心中存遗憾,夙愿暂归藏。

      五台山感怀

      佛门净地不清净,戒律清规未上心。

      一镇台怀乱由间,分疏不惬搅心襟。

      寺中有寺僧中月,和尚重财沾腪腥。

      此等修持因与果,何时了彻涅槃经!

      恒山景

      下凡五台山,又入屏峰关。

      北耸一恒岳,如行在眼前。

      浑源县出界,飞掠揽雄关。

      愈远愈高大,望之自泰然!

      晋邦惟此景,鄙陋喜新颜!

      云冈石窟游思

      云冈一游窟梦圆,尚存一念自牵连!

      佛陀本是贫游客,富丽堂皇何所安?

      昔日帝王生善念,能工巧匠传遗篇。

      有人想留千秋业,岂奈佛意全不然?

      大同闻西部乐思归

      出笼困鸟任翔游,世外景云观不休。

      忽听一声乡语起,万千忧乐集心头!

    [阅读全文]...

2022-05-10 01:35:48
适合晋祠的古诗 - 句子
适合晋祠的古诗 - 语录
适合晋祠的古诗 - 说说
适合晋祠的古诗 - 名言
适合晋祠的古诗 - 诗词
适合晋祠的古诗 - 祝福
适合晋祠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