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的修辞手法的古诗

关于想象的修辞手法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想象的修辞手法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想象的修辞手法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想象的修辞手法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466) 语录(35) 说说(62) 名言(8) 诗词(271) 祝福(2) 心语(179)

  • 古诗词12种修辞手法

  • 古诗文
  • 古诗词12种修辞手法

      想要更好地认识、体会古诗词所表现的情感内容,就必须延伸到其中所用的修辞手法、意象等知识,一起来看看古诗词中这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吧。

      比喻

      把一种事物或情景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例如:“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替全体,用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例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词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例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例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壮志难酬的苦痛。

      比拟

      把物当做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做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例如:“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销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排比

      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例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渲染孤寂,凄清的气氛,烘托游子的哀愁。

      设问

      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例如:“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蟾宫曲》)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例如:“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用典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例如:“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点化

      点化也叫化用。它是把前人的诗文妙句融化为自己的语言的一种创作方法。

      例如:王实甫的《西厢记长亭送别》“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就是点化了范仲淹的《苏幕遮》中的“碧云天,黄叶地”的句子。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点化了韦应物的“西施且一笑,众人安所妍”诗句的意境。

      双关

      某一字、词,凭借其本身具有的语音或语意的条件,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获得双重意义就是双关。这种修辞手法可以使语言含蓄、风趣。

      例如:韦庄的《忆昔》“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诗人不把“无忌”作专名看,取其“无所顾忌”“肆无忌惮”之意,这是双关;诗人言愁却借善歌少女之名“莫愁”,意在反讽,这也是双关。

      互文

      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例如:“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我们应理解为: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月光笼罩着沙也笼罩着寒水。

      拓展:

      比喻

      1. 《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用“烟火色”喻像烟火一样的脸色。

      2.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借梨花喻雪。

      3. 《秋浦歌》:“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借“秋霜”喻白发。

      4. 《岳阳楼记》:“皓月千里,浮光跃金”借“金”喻月光;“静影沉璧”借“璧”喻水中的月影。

      借代

      (一)全体代部分

      1.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借“武陵人”代武陵某一个人。

      2. 《曹刿论战》:“肉食者”借“肉食者”代大官。

      3.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借“故人”代孟浩然。

      (二)部分代整体

      1. 《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借“鸡黍”代饭菜。

    [阅读全文]...

2022-07-30 15:18:36
  • 比喻修辞手法的古诗

  • 文学
  • 比喻修辞手法的古诗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泛指*古代诗歌。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比喻修辞手法的古诗,欢迎大家分享。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忽然好像一夜春风吹来,千树万树洁白的梨花斗艳盛开。

      这句诗是比喻胡地的雪有如春天到来后遍地的梨花一样白,诗人用梨花来衬托出胡地的.边塞风光。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春风吹拂的满江绿水,就像青青的蓝草一样绿;晨光映照的岸边红花,比熊熊的火焰还要红.这样形象的比喻,把江南的春天渲染得多么绚丽多彩,多么生机勃勃啊!

      3、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 李白 《春思》

      燕塞春草,才嫩得象碧绿的小丝, 秦地桑叶,早已茂密得压弯树枝。

      作者描写了人隔两地的不同景色,表达了互相相思之意。

      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这两句诗运用新奇的想象,生动的比喻,把春风比作“剪刀”,还拟人化地用了一个“裁”字,表现了初春柳树的美态,精心刻画出其形、其色、其神,尤其是“二月春风似剪刀”这一比喻,新奇、灵动又自然贴切,令人叫绝。

      5、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用满江的春水比喻满腹的仇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仇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仇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中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6、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词中他把抽象的闲情化为可感可知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不仅形象、真切地表现出词人失意 、迷茫、凄苦的内心世界,同时也生动、准确地展现了江南暮春时烟雨迷蒙的情景,深得当时人们的赞赏。

      1、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无名氏《西洲曲》)

      2、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白居易《琵琶行》)

      3、君当作磬石,妾当作蒲苇。(无名氏《孔雀东南飞》)

      4、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将进酒》)

      5、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6、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白居易《琵琶行》)

      7、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出自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8、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出自苏轼的《中秋月》

      9、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出自李贺的《马诗》

      10、卷地朔风沙似雪,家家行帐下毡帘。出自萨都刺的《上进即事五首》之三

      11、东门沽酒饮我曹,心情万事如鸿毛。出自李颀的《送陈章甫》

      12、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出自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13、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出自李煜的《望江南》

      14、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出自苏轼的《永遇乐》

      15、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 李白 〈望庐山瀑布〉

    [阅读全文]...

2022-07-15 03:16:18
  • 比喻修辞手法的古诗

  • 比喻修辞手法的古诗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比喻修辞手法的古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忽然好像一夜春风吹来,千树万树洁白的梨花斗艳盛开。

      这句诗是比喻胡地的雪有如春天到来后遍地的梨花一样白,诗人用梨花来衬托出胡地的边塞风光。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春风吹拂的满江绿水,就像青青的蓝草一样绿;晨光映照的.岸边红花,比熊熊的火焰还要红.这样形象的比喻,把江南的春天渲染得多么绚丽多彩,多么生机勃勃啊!

      3、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 李白 《春思》

      燕塞春草,才嫩得象碧绿的小丝, 秦地桑叶,早已茂密得压弯树枝。

      作者描写了人隔两地的不同景色,表达了互相相思之意。

      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这两句诗运用新奇的想象,生动的比喻,把春风比作“剪刀”,还拟人化地用了一个“裁”字,表现了初春柳树的美态,精心刻画出其形、其色、其神,尤其是“二月春风似剪刀”这一比喻,新奇、灵动又自然贴切,令人叫绝。

      5、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用满江的春水比喻满腹的仇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仇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仇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中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6、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词中他把抽象的闲情化为可感可知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不仅形象、真切地表现出词人失意 、迷茫、凄苦的内心世界,同时也生动、准确地展现了江南暮春时烟雨迷蒙的情景,深得当时人们的赞赏。

      1.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2.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3.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4.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5.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6.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7.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8.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9.燕山雪花大如*,片片吹落轩辕台。

      10.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11.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

      12.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13.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

      14.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15.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阅读全文]...

2022-03-10 16:24:40
  • 修辞手法

  •   楼上说的不够仔细,修辞手法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和方法。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修辞手法,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文段中主要使用的修辞手法有以下:比喻、比拟(又名比体,分为拟人、拟物)、夸张、排比、对偶(又名对仗、排偶)、反复、借代、寄寓(寄托)、互文、设问、引用、呼告、反问、顶真(又名顶针、联珠)。

      下面我为楼主解释一下各类修辞手法的概念。

      比喻

      比喻,即表示两种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之间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

      夸张

      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方法叫夸张。

      对偶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或基本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的意思。

      设问

      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强烈情感。

      反问

      又称激问、反诘、诘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借代

      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反语

      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来的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联想

      也同想象.作用:使事物生动化。

      双关

      利用词的多义及同音 (或音*) 条件,有意使语句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就是双关。

      通感

      所谓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

      顶针

      用前文的末尾作下文的开头,首尾相连两次以上,使邻*接的语句或片断或章节传下接,首尾蝉联,用符号表示就是“ABC,CDE”.这种修辞手法,叫做顶真,又叫顶针或联珠。

      互文

      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

      回环

      简单地说回环就是顺读逆读一个样。

      移情

      为了突出某种强烈的感情,写说者有意识地赋予客观事物一些与自己的感情相一致、但实际上并不 存在的特性,这样的修辞手法叫做移情。

      拈连

      拈连(niān lián),指甲乙两个事物连在一起叙述时,把本来只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语拈来用到乙事物上,这种修辞手法就叫拈连,又叫“顺拈”。运用拈连,可以使上下文联系紧密自然,表达生动深刻。

      比拟

      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等几种形式。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并提

      并提是为了使句子紧凑,文辞简练,古人又常用并提法以行文。所谓“并提”一般是把两件相关的事并列在一个句子中来表达。

      错综

      大意有二:1.纵横交叉;错综复杂 2. 交错配合;综合也可指一种使文句错落有致的修辞手法。

      移用

      移用是甲乙两项事物相关联,把用来形容甲事物的修饰词语移来修饰乙事物的修辞方式。例 方场中的建筑,节奏其实是和谐不过的。(用形容音乐的“和谐”来修饰“建筑”)

      呼告

      呼告是在行文中直呼文中的人或物的一种修辞方式。也就是对着本来不在面前的人或物直接呼唤,并且跟他(它)说话。

      示现

      示现指把实际不见不闻的事物,说得如见如闻,活灵活现。

      复迭

      复迭即把同一字词接二连三用在一起的修辞方式。复迭分迭字和迭词两种形式。

      跳脱

      语言因为特殊的情景,如心思的急转,事情的突发等,有时半路断了语路,叫跳脱。

      对比

      是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的方面并举出来,相对比较的一种修辞方式。

    [阅读全文]...

2021-12-27 18:40:47
  • 木兰诗用修辞手法

  • 木兰诗用修辞手法

      在很多的古文中,都会用到修辞手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木兰诗用修辞手法,欢迎阅读。

      互文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东市买骏马,西市……(四句)

      复沓

      “问女”二句、“女亦”二句、“旦辞”八句(太长,懒得打了..)

      顶真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排比

      "爷娘闻女来"六句 "东市买骏马"八句

      比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夸张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设问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对偶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旦辞"四句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对偶太多了。.自己看着顺眼的几乎都是..)

      反问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阅读全文]...

2022-07-25 07:25:19
  • 带修辞手法的诗句

  • 带修辞手法的诗句

      很多诗句都是带修辞手法的,下面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了带修辞手法的'诗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对偶

      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低黄鹂一两声。——晏殊《破阵子》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夏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秋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流。——杜甫《登高》

      霜落熊升树,林空路饮溪——梅尧臣《鲁山山行》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王绩《野望》

      斛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温庭筠《商山早行》

      冬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春夏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醉翁亭记》

      爱情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乡村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由*及远)

      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

      塞外风光、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自然

      山随*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王湾《次北固山下》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李白《送友人》

      潮**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刘桢《赠从弟》

      哲理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

      时光

      无何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伤春)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雨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山居之乐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吴均《山中杂诗》

      自况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愁绪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环境

    [阅读全文]...

2021-12-08 04:32:38
  • 木兰诗所有修辞手法

  • 阅读
  • 木兰诗所有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在语言写作时表达方法的集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木兰诗所有修辞手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木兰诗

      出处:《乐府诗集》

      唧(jī)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zhù)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tiě),可汗(kè hán)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wèi)市鞍(ān)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ān),南市买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jiān jiān)。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jì)鸣啾啾(jiū jiū)。

      万里赴戎(róng)机,关山度若飞。朔(shuò)气传金柝(tuò),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qiáng)。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jiāng);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huò huò)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zhuó)我旧时裳(cháng)。当窗理云鬓(bìn),对镜帖(tiē)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bàng)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互文交错

      (1)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4)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复沓

      (1)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2)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顶真(顶针)

      (1)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2)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3)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4)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

      排比

      (1)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2)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比喻

      (1)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夸张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设问

      (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对偶

      (1)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2)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4)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5)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反问

      (1)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借代

      (1)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拓展内容】

      《木兰诗》赏析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第一段,写木兰决定代父从军。诗以“唧唧复唧唧”的织机声开篇,展现“木兰当户织”的情景。然后写木兰停机叹息,无心织布,不禁令人奇怪,引出一问一答,道出木兰的心事。木兰之所以“叹息”,不是因为儿女的心事,而是因为天子征兵,父亲在被征之列,父亲既已年老,家中又无长男,于是决定代父从军。

      第二段,写木兰准备出征和奔赴战场。“东市买骏马……”四句排比,写木兰紧张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表示对此事的极度重视,只用了两天就走完了,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迫、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紧张的战争氛围。其中写“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之声,还衬托了木兰的思亲之情。

      第三段,概写木兰十来年的征战生活。“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概括上文“旦辞……”八句的内容,夸张地描写了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往战场,飞越一道道关口,一座座高山。寒光映照着身上冰冷的铠甲。“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将士们十年征战,历经一次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战死,有的归来。而英勇善战的木兰,则是有幸生存、胜利归来的将士中的一个。

      第四段,写木兰还朝辞官。先写木兰朝见天子,然后写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再说到木兰辞官不就,愿意回到自己的故乡。“木兰不用尚书郎”而愿“还故乡”,固然是她对家园生活的眷念,但也自有秘密在,即她是女儿身。天子不知底里,木兰不便明言,颇有戏剧意味。

      第五段,写木兰还乡与亲人团聚。先以父母姊弟各自符合身份、性别、年龄的举动,描写家中的'欢乐气氛,展现浓郁的亲情;再以木兰一连串的行动,写她对故居的亲切感受和对女儿妆的喜爱,一副天然的女儿情态,表现她归来后情不自禁的喜悦;最后作为故事的结局和全诗的高潮,是恢复女儿装束的木兰与伙伴相见的喜剧场面。

      第六段,用比喻作结。以双兔在一起奔跑,难辨雌雄的隐喻,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多年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的解答,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回味。

    [阅读全文]...

2022-07-04 08:19:32
  • 比喻修辞手法

  • 语文
  • 比喻修辞手法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恰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比喻修辞手法,欢迎阅读参考。

      比喻:比喻由三部分构成:本体2、喻体3、比喻词(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类别|特点|本体|比喻词|喻体|例句

      明喻|甲像乙|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出现|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出现|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甲代乙|不出现|无|出现|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例句:像一块空灵的蓝水晶。朱自清《春》

      简介

      比喻是最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比喻的含义是:思想的对象同另外的事物有了类似点,就用那另外的事物来比拟这思想的对象;即用某一个事物或情境来比另一个事物或情境。这种打比方的修辞手法,就叫比喻,也叫譬喻。运用它可以把陌生的.东西变为熟悉的东西,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

      特点

      比喻一般包括三个部分:本体(被比的事物或情境);喻体(作比的事物或情境);喻词(标明比喻关系的词)。比喻按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现来看,其基本类型有三种:明喻、暗喻、借喻。除此三种基本类型之外,根据比喻的三个部分的结合情况,其变化形式有:博喻、倒喻、反喻、缩喻、扩喻、较喻、回喻、互喻、曲喻等多种形式。

      作用

      用比喻对某某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依次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

      对道理进行比喻:用浅显易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描述,化抽象为具体,化繁为简,帮助人们深入的理解。并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采。

      用比喻法描写事物,可使事物形象鲜明生动,加深读者的印象;用来说明道理,能使道理通俗易懂,使人易于理解。运用它可以把陌生的东西变为熟悉的东西,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

      常用比喻修辞的特点

      明喻是本体、喻体和比喻词都出现的比喻。明喻是最常用的比喻手法。

      例句:

      1、露似珍珠月似弓。

      2、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

      3、皎洁的明月高挂在淡蓝色的天空中,月光像流水一样泻下来,大地一片银白色。

      4、春风像个慈祥的母亲,拂着你的脸颊,使你感到舒畅,心旷神怡。

      5、云彩像一朵朵洁白的羽毛,轻轻的飘浮在空中。

      6、水仙花很漂亮,像一位站在小河边,穿着白衣服的仙女、

      7、春天是位魔法师,她融化了冰雪,让小草破土而出。

      8、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9、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颗颗宝石缀在湖面之上。

      10、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走*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11、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12、幸福是染色的画笔,能染红鲜花,也能染绿树叶;能给清澈的湖水染上透明的质感,也能给纯洁的心灵涂抹一层辉煌。

      13、这一朵朵菊花,远看像一个个色彩鲜艳的绣球,*抚好似一匹匹细腻的丝绸。

      14、天上的云像连绵的峰峦,像湍急的河流,像威武的雄狮,像奔腾的骏马。

      15、远处的霓虹灯亮了,像一道亮丽的彩虹,像仙女飘舞的裙带,像一座七彩小桥,像一朵朵耀眼,绚丽的云。

      16、 春天到了,大地变成了一片绿毯。

      17、一艘银灰色的气垫船,像一匹纯种烈马,在金波粼粼的海面上飞掠而过。

      18、 远远望去,泰山峰上的松树连成一片,浓浓的,看上去就像人的颧骨上横着的一道剑眉。

      19、 鹅毛,像芦花,像棉絮的大雪降落下来。

      20、北极星像盏指路灯一样挂在天空。

      20、小姑娘的脸红红的,像个红苹果。

    [阅读全文]...

2022-04-12 06:52:56
  • 修辞手法有哪些

  • 修辞手法有哪些

      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而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这几种。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修辞手法有哪些,希望大家喜欢。


      8种修辞手法详析

      1比喻

      ⑴比喻的特点

      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结构,一般应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 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

      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不能成立。

      ⑵比喻的种类

      ①明喻。

      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温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

      典型的形式是: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岗。

      ③借喻。

      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但它不同于借代。

      借代取两事物的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例如:“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粗枝大叶,夸夸其谈,满足于一知半解,这种极坏的作风……还在我们党内许多同志中继续存在着。

      ④博喻。

      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

      例如:瞧,那一群骑自行车翩翩而来的身着风衣的少女,是红蝴蝶,是绿鹦鹉,还是蓝孔雀?

      ⑶比喻的作用

      主要是或化*淡为生动;或化深奥为浅显;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冗长为简洁。

      ⑷下列几种情况,虽有“像”“仿佛”等词,但不是比喻句。

      如:

      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同类比较)

      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表示猜度)

      她仿佛听见了她的心脏跳得非常厉害。

      (表示想象)

      我们这时代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像徐洪刚、李向群等。

      (表示列举)

      2比拟

      ⑴比拟的特点

      根据想象把物当做人,把抽象的概念当做人或物,或者把人当做物、把此物当做彼物来描写。

      其形式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⑵比拟的种类

      ①拟人(把物当人来写)。

      例如: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②拟物(把人当物写或把甲物当乙物写)。

      例如: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了出来,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⑶比拟的作用

      正确运用比拟,增加了语言的生动和形象性,可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可感受到对该事物的强烈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阅读全文]...

2022-06-06 05:03:47
  • 修辞手法的句子_修辞手法的句子大全

  • 经典
  • 1、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 )

    2、愚蠢是一种天生的无奈,是一种后天的懒惰,是一颗自己种下的恶果,是一条好果实中的蛀虫。

    3、关爱是一个眼神,给学生无声的祝福;关爱是一缕青风,给学生身心的舒畅;关爱是一场春雨,给学生心田的滋润;关爱是一句问侯,给学生春天的温暖。

    4、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

    5、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6、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7、李医生给人看病,药方没开,病就好了三分。

    8、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荒漠,没有生气;没有理想,人生就如黑夜,没有光明;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迷宫,没有方向。

    9、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飘浮在碧水之上。

    10、春天是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春天是出生的婴儿,娇小可爱。

    11、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小红走着,就像第一次认出养育她成长的山村。

    12、这么重的东西,我怎么拎得动呢?

    13、居里夫人只要在专利书上签个字,所有的困难不是都可以解决了吗?

    14、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成熟的稻穗低着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谦虚;一群蚂蚁抬走骨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齐心协力;长江东流奔腾不息,那是在启示我们为理想奋斗。

    15、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16、小树摆动着枝叶,向我们点头笑。

    17、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

    18、这橘子酸得我的牙都快掉了。

    19、大堰河,为了生活,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她就开始用抱过我的双臂劳动了;她含着笑,洗着我们的衣服;她含着笑,提着菜篮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她含着笑,用手掏着猪吃的麦糟;她含着笑,扇着炖肉的炉子的火;她含着笑,背了团箕到广场上去晒好那些大豆和小麦。

    20、每条岭都是那么的温柔,虽然下自山脚,上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林木,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21、春风像一只彩笔,把整个世界勾勒得更加绚丽多彩 。

    22、南国的红豆啊,红得活泼,像泉水的叮咚,让人清爽。南国的红豆啊,红得艳丽。像朝阳的初生,让人神往。

    23、深秋,枯黄的树叶像飞舞的黄蝶从树上飘落下来,地上尽是落叶。

    24、我该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我反复想,反复想,终于有了答案,不放弃!

    25、江水奔流不息,倾诉的是自己澎湃的波涛;树木傲雪参天,挺拔的是自己无边的苍翠;山岭巍峨起伏,显示的是自己坚强的体魄。

    26、团团如果跌一跤,几个举重运动员都扶不动他,只能用起重机吊起来。

    27、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28、啊!大家都愉快得叫起来,雨来没有死,雨来没有死!

    29、如果我要拥有一片绿洲,我就用我的汗水去开垦它;如果我要拥有一片绿洲,我就用我的诚心去改造它;如果我拥有一片绿洲,我就用我的智慧去播种它。

    30、终于自由啦!终于自由啦!感谢全能的上帝,我们终于自由啦!

    31、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32、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无数的银蛇在游动。

    33、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如同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

    34、指故意颠倒词序以避免形成对偶的一种修辞手法。

    35、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跳舞。

    36、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模样的小东西。

    37、隆隆之声传来,抬头看去,只见一架银灰色的庞然大物出现在头上。前身昂扬,两翼舒展,恰似一头上古鹰鹫盘旋于黛蓝长空之上。

    38、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39、*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

    40、自私是一面镜子,镜子里永远只看得到自己;自私是一块布匹,蒙住了自己的眼睛,看不见别人的痛楚;自私是一层玻璃,看上去透明,却始终隔开了彼此的距离。

    41、这条公路很长很长,就像一条长长的飘带一直伸向天边。

    42、船头飞溅起的浪花,吟唱着欢乐的歌儿。

    43、你永远寓居在太阳升起的处所,你永远栖身在人民心里

    44、秋便以翩跹之姿踏碎了夏天的流言。

    45、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46、云朵般大小的飞机在蓝天上如火箭有样飞翔。

    47、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48、风儿清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49、实现四个现代化,难道不是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任务吗?

    50、爱读书,是一种美德。读书,使人思维活跃,聪颖智慧;读书,使人胸襟开阔,豁达晓畅;读书,使人目光远大,志存高远;读书,使入思想插上翅膀,感情绽开花蕾。

    51、向日葵不断地面向太阳公公做运动。

    [阅读全文]...

2022-03-18 13:56:12
想象的修辞手法的古诗 - 句子
想象的修辞手法的古诗 - 语录
想象的修辞手法的古诗 - 说说
想象的修辞手法的古诗 - 名言
想象的修辞手法的古诗 - 诗词
想象的修辞手法的古诗 - 祝福
想象的修辞手法的古诗 - 心语